📖 ZKIZ Archives


持續大跌 恒生指數三個月來首次跌破23000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44

繼昨日大幅收跌後,香港恒生指數30日開盤進一步下挫,三個月來首次跌破23000點,可能創今年2月以來最大兩日跌幅。此前中國9月匯豐制造業PMI終值不及預期,且香港“占中”事件持續發酵。

香港恒生指數昨日收盤大跌1.9%。MSCI香港指數下跌0.8%,較8月20日高點已經累計下滑逾10%。港交所明天因國慶節休市,將在10月3日恢複交易。

hki

Baring Asset Management香港-中國股票分析主管Laura Luo表示,面對這樣的事件,投資者獲利了結是自然的。不過市場大跌對長期投資者而言,可能是個好的入場點。

因市場擔心占中事件會影響到香港旅遊的遊客,遏制零售店收入。香港股市中消費股、地產股跌幅居前。尤其是較倚賴內地旅客的鐘表珠寶股,亨得利及六福珠寶分別跌6.06%及4.82%。地產股亦受影響,主要是收租股,新世界發展及信和跌逾4%,九倉跌3.75%,成為表現最差的3只恒指成分股。

稍早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9月匯豐制造業PMI終值為50.2,較初值的50.5略有下降,持平於8月50.2的終值,仍為三個月低位。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稱,整體來看,9月數據表明中國制造業活動持續緩慢擴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75

全球最大證交所指數跌破關鍵支撐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61

紐交所綜合指數(NYSE)代表的市值超過16萬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證交所綜合指數。而美東時間10月3日,該指數破了200天均線,這還是2012年末以來的第一次。

20141002_NYA_0

要知道,當時有驚無險,因為很快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就推出了“開放式QE”來拯救全世界經濟。但這一次,恐怕就沒那麽幸運了。你懂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21

FOMC會議紀要會結束美元指數的回調?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31

美元指數已連續回調數日,不過許多投資者和分析師預期回調或於今日結束。短線技術派通常會認為短線的回調會在3-4天結束,而基本面派則將等待明日淩晨公布的、可能偏鷹派的美聯儲9月FOMC會議紀要。

金融博客Marc to Market表示,盡管認同FOMC會議紀要會偏鷹派,但這並不能反映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美聯儲真正的政策信號由三位官員釋放:主席耶倫,副主席費希爾(Stanley Fischer)和FOMC副主席杜德利(William Dudley)。除了各自的演講外,他們主要通過FOMC聲明釋放政策信號

9月FOMC聲明包含了三大要點:

首先,強調了勞動力市場複蘇仍然十分疲弱。盡管有人可能會抗議失業率已經降至6%以下,但是杜德利在昨日演講中再次重申了聲明中的觀點。

其次,在結束QE後,仍然需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後開始加息。杜德利再次暗示,預期2015年年中開始加息是“合理的”。這大致表明了“相當長的時間”的定義。

最後,就是前瞻指引了。即使在通脹和失業率都達到美聯儲目標的情況下,整體經濟狀況仍然有可能使得利率低於美聯儲官員預期的長期均衡利率。

在9月的FOMC會議上,委員們存在兩大分歧。但是分歧不在貨幣政策上,而在措辭上,尤其是在前瞻指引的措辭上。其中一位與其他委員產生較大分歧的就是達拉斯聯儲主席費希爾,他近日還表示支持美聯儲於2015年第一季度進行首次加息。不過,Marc to Market指出,實際上他與支持2015年第二季度加息的杜德利在加息時間上只不過相差不過幾個月而已。

該博客表示,並不認為是基本面因素造成了近日美元的回調,但它承認了美國國債收益率下降對美元回調所起到的作用。10年美債收益率再次向8月中旬的2.30%逼近,交投於2.33%,而9月中旬時它曾漲超2.60%。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多種多樣:

第一,有些人認為是全球經濟放緩造成的。例如,IMF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OECD下調自己的增長預期;德國工業產出和中國的匯豐服務業PMI數據都拖累經濟增長前景。 

第二,也是有著很大聯系的,大宗商品價格的大跌,尤其是創逾兩年新低的油價。傳統的人士總是認為這是需求疲軟所致。然而,Marc to Market指出,當前原價大跌的問題在於供應端。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今年二季度,美國原油產出創下了30年新高。盡管油價仍在下跌,但CRB商品指數已於上周築底,當時美元對日元、歐元也逼近階段新高110和1.25附近。

第三,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對美國國債的需求都很強勁。外匯市場上,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歐元的下跌部分地是由於各國外匯儲備管理者的調倉所致。IMF上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外儲管理者在二季度大幅度削減歐元持倉。與此同時,投機者在期貨市場上由凈多頭轉入凈空頭。

包括日本8月貿易帳在內的數據顯示,日本投資者繼續買入美國國債。8月,他們國內共計買入了8775億日元(約8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今年前八個月,日本共持有美國國債3.51萬億日元,與去年同期拋售5.83萬億日元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就國內投資者而言,Marc to Market發現,美國銀行業繼續增持美國國債。這其中是否存在著被市場忽略了的套利交易?銀行存款增加了,而成本卻幾乎沒有增加(利率幾乎為零),而銀行則把錢借給美國政府。

除此之外,美國財報季(第三季度)也將在今日開啟,投資者應當予以關註。標普500指數公司的近半收入來自出口,市場擔心三季度美元指數急劇走強可能會打擊公司營收。不過,除了美元升值外,部分行業倒是可以從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中獲益。(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15

指數化投機 雷公資本:

來源: http://xueqiu.com/9987866486/32025532

對於絕大多數非專業個人投資者(簡稱:散戶)而言,最簡單最有效的獲利方法就是“指數跟隨策略”——我給它取個“響亮”的名字:指數化投機

所謂“指數化投機”,簡而言之,就是完全依據幾個重要市場指數基金的強弱對比,來進行資金配置的方法。即:以$中證流通(SH000902)$ 指數為市場參照物,在$300ETF(SH510300)$ $中小板(SZ159902)$ $創業板(SZ159915)$ 三個主要的指數基金(ETF)之間進行權重配置的交易方法。

“指數化投機”的核心是“市場均衡”,即:大多數時候,各大指數應該處於一個均衡狀態(同漲同跌)。當某一個指數大幅偏離市場參照物時,將有回歸均衡的需求。此時應當減配漲幅大幅超越市場參照物的標的,增配跌幅大幅偏離市場參照物的標的。這里所指的市場參照物就是中證流通指數,主要的交易標的為:滬深300ETF、中小板ETF、創業板ETF。這里有一個前提是:指數不容易被操縱。

之所以把中證流通指數作為市場參照物,是因為中證流通指數是唯一一個涵蓋滬深兩地市場所有上市公司流通股份交易價格的指數。雷公認為,中證流通指數是唯一一個值得信賴的全市場價格指數,把它作為市場總體價格的標準(或參照物)——用以替代以上證指數為參考核心的傳統市場評價體系——這樣的參照物更具有實戰意義。

以下圖為例:圖中標註有5個關鍵位置

位置1:創業板ETF向上穿越中證流通指數,逐步走強成為市場領先指標;
位置2:創業板ETF大幅偏離中證流通指數,偏離度過大有回歸均衡的需求;
位置3:滬深300ETF向上穿越中證流通指數,逐步走強成為市場領先指標;
位置4:滬深300ETF向下穿越中證流通指數,領先地位被中小板ETF取代;
位置5:滬深300ETF大幅偏離中證流通指數,有回歸均衡的需求;

策略說明:此策略的關鍵是“動態增優除劣”,保持對市場的敏感性。
假設在位置1之前,滬深300ETF、中小板ETF、創業板ETF的資金配置為3:3:3,預留1份現金以防不測。那麽:
在位置1~位置2之間,上述配置應以2:3:4為宜;
在位置2~位置3之間,上述配置應以3:3:3為宜;
在位置3~位置4之間,上述配置應以4:3:2為宜;
在位置4~位置5之間,上述配置應以2:4:3為宜;
在位置5以後,上述配置應逐步實現3:3:3,亦可視偏離程度加大滬深300ETF的配比。

上面簡要舉例說明了“指數化投機”的方法和基本策略,具體的細化戰術可根據整體市場的風險偏好以及個人的操作風格進行調整。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把這個策略寫成量化交易模型,在更精確的範圍內獲取合理收益,這並不難做到。

關於市場風險偏好,我曾在7月之後連續撰文:
《幾個主要大盤指數的圖形分析》http://xueqiu.com/9987866486/30390196
《不貪不懼》http://xueqiu.com/9987866486/30560910
《當前的形式和我們的任務》http://xueqiu.com/9987866486/30754273
這些文章其實只有一個核心提示:市場風險偏好正在發生變化!


當市場風險偏好增強時,我們要敢於增配強勢品種,甚至要合理利用杠桿和對沖策略(本文所涉及的幾個ETF標的均為融資融券標的)。對於那些沒有時間精力去細研個股的投資者,我建議就不要盲目跟風了,用本文敘述的方法完全可以獲得不菲的組合收益,重點是,與細研企業相比,指數化投機要簡單得多,你會有更多的時間去生活。

【篇後語】
為什麽會寫這麽一篇文章?
絕大多數業余投資者屬於是非專業和不專業人士。雷公雖是職業投資者,但也不具備高深的專業知識背景。那麽這類投資者能不能獲得超越平均水平的收益呢?答案是肯定的。

雷公奉行的投資理念是“跟隨市場”,因為我不認為我有能力挖掘到牛股,大多數時候,我賺到的都是趨勢的錢——認清趨勢是我的主要工作——做投資的目的不是找牛股,而是賺你看得懂的錢,賺容易賺到的錢,而不是費盡心機地去搏一個小概率事件。

註:本文不是標準教程,也非金科玉律,重在活學活用。歡迎探討!另外,有些朋友希望知道趨勢如何判斷,建議讀一下《圖形分析的四項基本原則》http://xueqiu.com/9987866486/28718320,這篇文章很簡短,但在判斷大趨勢上有奇效,多體會多悟總會有收獲。

一點小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廣大投資者有幫助。


by:@雷公資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79

德國10月經濟景氣指數創兩年新低 歐洲最大經濟體面臨衰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84

德國投資者信心跌到近兩年來的最低水平,歐洲最大經濟體或將行至衰退邊緣。

德國10月ZEW經濟景氣指數跌至-3.6,遠低於預期及前值。

近期的一系列數據顯示,德國經濟表現不佳。這反過來影響了國內對經濟前景的信心。

位於德國曼海姆的歐洲經濟研究中心(ZEW)主席Clemens Fuest稱:“地緣政治緊張和歐元區部分國家疲軟的經濟發展是市場持續不確定的根源。” 

德國二季度GDP環比收縮0.2%;8月出口額萎縮5.8%,創2009年1月以來最大跌幅;8月季調後工業產出月率大幅下跌,為5年半最糟糕表現;8月德國制造業訂單大跌5.7%,跌幅創下2009年以來之最。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市場預期德國經濟增長前景可能急劇惡化,令歐元區面臨三底衰退風險。德國政府將把今明年年度經濟增長率預測均調低至1.25%,此前預測為2014年增長1.8%,2015年增長2.0%。

如果歐元區增長發動機熄火,歐洲央行必須追加更多刺激對抗經濟下滑。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德國10月ZEW經濟景氣指數-3.6,預期0.0,前值6.9。
德國10月ZEW經濟現況指數3.2,預期15.0,前值25.4。

歐元區10月ZEW經濟景氣指數4.1,前值14.2。

不及預期的德國和歐元區ZEW經濟景氣指數公布後,歐元快速下滑。

eu,w_640

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0.856%,創下歷史新低。

德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934

恐慌性拋售襲來 大宗商品指數刷新五年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472

oil4

隨著美國經濟數據表現糟糕,供應持續增加,國際油價擴大跌幅,大宗商品價格受累跌至五年低位。市場擔憂全球增長可能步履蹣跚,傷及原材料前景。

北京時間10月16日11:25,彭博大宗商品指數(Bloomberg Commodity Index)跌至116.7791,為2009年7月14日以來最低點。與此同時,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TI)自兩年多最低點擴大跌幅,倫鎳跌至7個月新低。

今年迄今,原材料跌幅達7.1%,預計將出現連續第四年的年度下跌,將創下至少是1991年以來的最長下跌時期。投資者擔憂全球增長疲軟。

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9月零售銷售月率下降0.3%,預期增長0.1%,前值則增長0.6%。企業雇傭需求的增長並未提振銷售,暗示持續性的購買需求難以保持。

中信期貨分析師Zhu Runyu表示:

美國零售數據並不理想,且加重了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消極情緒,觸發金融市場的恐慌性拋售。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的大宗商品,比如原油和原材料等,市場人氣繼續受需求憂慮的拖累而低迷。

昨日,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彭博大宗商品指數昨日下跌1.2%,單日跌幅創9月30日以來最大。WTI油價大跌1.3%,盤中一度跌至每桶80.76美元,創2012年6月以來最低點。倫鎳跌幅一度高達1%,至每噸15675美元,創3月17日以來的最低點位。

Ayers Alliance Securities首席投資官Jonathan Barratt認為:

原油產量持續增加。市場普遍缺乏信心。每桶80美元是重要心理關口。

今年三季度,大宗商品累計下挫12%,季度跌幅為2008年四季度以來最大。其中,布倫特和WTI原油、玉米、小麥等谷物價格也相繼步入熊市。不斷增加的供應、強勢美元及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施壓商品價格進一步走低。此外,肆虐美國的“極地渦旋”、烏克蘭危機和中東地緣政治危機也對市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分析師預計,大宗商品的全球大買家中國的經濟增速可能創下20年以來的最慢增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66

德國商業景氣指數連跌6個月 經濟衰退幽靈籠罩德意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06

德國智庫IFO商業景氣指數連續第6個月下滑,經濟衰退幽靈籠罩在歐元區最大經濟體的上空。

德國智庫IFO對大約7000家企業進行的調查顯示,10月IFO商業景氣指數為103.2,不及經濟學家預期的104.5,也低於上個月的104.7。

IFO經濟學家Wolhrabe稱,

目前德國工業幾乎沒有亮點。我們的調查沒能發現近期PMI數據中的上升勢頭。僅出口預期小幅上升,需要關註其是否可持續。銀行壓力測試短期內對信貸沒有影響。預計德國經濟第四季度零增長。

曾在去年幫助歐元區從最長經濟增速下跌中擺脫出來的德國,今年二季度經濟增速出現收縮。8月工廠訂單、工業產出和出口增速全線放緩,創下自2009年以來的最大跌幅,10月投資者信心也連續第10個月走低。

彭博社對經濟學家的預期調查結果顯示,他們預計德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速將較上季度增長0.3%。德國聯邦統計局將於11月14日公布第三季度GDP增速初值。

德國出口增速放緩部分是因為歐盟和美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以及中東地區政局動蕩。該國第三大貿易合作夥伴中國的經濟增速更是在三季度跌至近六年新低。歐元區內部需求也增加了三季度德國經濟的放緩風險。

歐元區18個成員國整體經濟增速在二季度出現停滯。再糟糕的經濟環境下,歐洲央行於10月2日宣布推出刺激政策,主要是兩項購債計劃。

德國經濟占歐元區總體GDP的30%左右,是歐元區經濟發展的領頭國家。

數據公布後,歐洲股市大幅高開後轉跌。

QQ圖片20141027172658

據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德國10月IFO商業景氣指數103.2,預期104.5,前值104.7。

德國10月IFO商業現況指數108.4,預期110,前值110.5。

德國10月IFO商業預期指數98.3,預期99.2,前值99.3。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13

“克強指數”:真的準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72

20141028keqiangindex

“克強指數”自從被提出之後,已經開始被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專家視為反映中國經濟真實狀況的重要指標。但“克強指數”真的有這麽準嗎?

獨立投資研究機構Gavekal指出,李克強指數正在被大量地濫用。該指數更多地反映了中國的重工業發展狀況,並不是一個了解中國經濟全貌的好指標。

我們認為李克強指數在實際操作中有被嚴重濫用的嫌疑。該指數更多地反映了重工業的表現,而與其他的經濟部門,尤其是消費開支的關系很弱。

如果我們仔細探究該指數的構成,這個結論並不奇怪。正如我們此前研究顯示,電力指數只能代表金屬行業的起伏,而無法反映整個經濟體的狀況。鐵路運量也是類似,中國鐵路貨運的對象主要是煤,而這些沒主要用於火電廠的發電。

我 們應該記得,李克強是在特定的環境中提出了這些指標。當他2007年在遼寧視察工作時,中國的經濟還主要由重工業驅動,所以他看重這些指標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遼寧原本就比其他省份更加依賴重工業。自2007年液體來,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如今,服務業占經濟的權重已經超過了工業,而且在 工業部門內部,面向消費者部分的比例也要高於傳統的重工業。我們認為,代表重工業發展狀況的李克強指數已經無法全面地反映中國經濟的全貌。

Gavekal認為,相比於“克強指數”,GDP能夠更加全面地反映中國經濟整體狀況:

真正的問題在於,中國的GDP數據是否真的準確反映了中國的經濟狀況,事實 證明確實如此。考慮到GDP的波動性並不是很大,我們更應該關註GDP的變化趨勢,而不是小數點後面的微小變化。在過去兩年里,中國的GDP一直在 7.3%和7.9%的區間內窄幅變動。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這種增速意味著經濟發展異乎尋常的穩定。但在中國,所有人都知道並非如此:2012年經濟面臨 嚴重的衰退風險,迫使央行兩度降息,隨後2013年經濟有所反彈,但2014年再度下滑。通過GDP,我們能夠更加清晰的了解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

李克強總理一直致力於將遼寧省發展得更大更強;對於李克強指數,我們應該采取同樣的態度。

對於中國經濟的現狀,Gavekal認為可以簡單總結為:中國經濟確實在下滑,但這僅限於增速上,至於下滑的性質如何,還有待討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812

美聯儲宣布QE落幕 美元指數急升 黃金跌1%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32

美聯儲10月FOMC宣布,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0~0.25%不變,將從11月開始停止購債。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措辭。美國公布利率決議後,美元指數急劇飆升,黃金跌逾1%。美債上漲,標普500指數先跌後稍反彈。

QQ圖片20141030020510

gold2

sp

QQ圖片20141030021022

QQ圖片20141030021150

從大多數經濟學家和投行此前預測來看,市場基本認同本次決議很難有較大的意外出現。風險偏好情緒很有可能保持相對樂觀;股市和高收益資產延續上周以來的漲勢概率較大。

富達投資投資研究主管蒂默爾(Jurrien Timmer)表示,如果美股這個月沒有反彈,事情可能就不一樣了。“如果市場仍然處在幾周前的低點,美聯儲可能會考慮推遲到12月結束QE。”

經濟學家普遍預期,美聯儲首次加息的時點可能在明年夏天。

財富管理公司Glenmede投資策略部門董事Jason Pride預計會更晚一些,可能在10月左右。但他認為,加息並不會“嚇退”投資者:“市場在首次加息前,通常每年能上漲17%,在首次加息後,年均也能上漲6%。”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QE的退出並非毫無痛苦,難保市場不會再度上演資金大撤離。下圖顯示的是QE1、QE2和扭轉操作結束時標普的反應:

2-10-

在這次QE3即將退出之時,市場同樣經歷了多年未見的大地震。10月中旬,標普500抹去了今年全年的漲幅,美債收益率出現閃電崩盤。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127

投資雜感44:徐星指數六週年及感受 張東偉 張東偉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a7b40102v5bq.html

    2014年10月16日,徐星指數收盤419.77點,這一指數已經整整運行6周年了。按收盤價計,這6年來,徐星指數總計上漲了+319.77%(未計股息分紅的收益),而同期上證指數僅上漲+22.73%。,深綜指上漲+166.4%,中小板指上漲+280.2%。徐星指數6年的年複合收益率達到27%。這一收益率,即使放在同期發行的A股任何公募、私募產品那里,也鮮有達到的!或者說,簡單地以做徐星指數的指數投資,不用做什麽策略分析、時機分析,更枉論所謂宏觀經濟判斷等等繁文縟節,簡單地買入(中間有過更換樣本公司的操作)持有,這6年的業績也很理想!,

    相比實業投資,股票投資的一大優越之處就是可以享有估值提高的好處。6年+27%的年均複合收益率,正常來說,是任何實業經營都很難達到的。詳細的分析可看到,這6年,徐星指數每股賬面值的增長率僅+80.67%(經營的財務增長),而估值(市凈率)則提高了+132%。我們在選擇樣本公司時,並沒有選取那些財務指標“紅得發紫”的所謂“藍籌股”,而是按我們理解,未來會逐漸顯示出其優勢的公司。因為按我們徐星公司的選股理念,“安全邊際”的基本意義是至少能分享優秀企業的經營成果(達到企業經營的財務收益率)而不僅僅是獲利或獲得相當於折現率的收益水平。所以,在投資的目標期,估值不降低就是一個基本的要求。從實際看,徐星指數的樣本公司的估值水平這些年來並沒有降低,反而是穩中有升。於是就有了令人滿意的實際市值收益率。

    從徐星公司對估值理論的研究,公允估值指標在優勢成長期內是長期遞減的。要想使得股票估值上升,從長期看通常是很難的事情。如何才能做到長期投資的標的未來的估值指標能不降低呢?

    首先,這要求對企業的經營本質和經營階段有清楚的把握。一家看似長期業績優良、估值也不高的公司,但如果分析後發現其高度競爭性的業務本質,或者已經接近業務成熟期的經營屬性,那麽這類公司作為股票來說,即使其估值看似很低,也沒有多少長期投資價值。市場一旦感到這類公司的這種屬性趨勢,那麽其估值只能是長期地陰跌降低,即使其業績還在增長。相反,估值提高的兩大機會,一是在公司經營的低潮期而公司優良的內在要素還沒有得到釋放而低估,在公司業務未來顯示出優勢時,市場估值必然提高(所謂的“估值修複”),二是公司處於優勢的初中期,未來的優勢空間和時間都巨大,無論其業績如何成長,其實際的估值的趨勢也難以下降。

    其次,能利用好市場恐慌的時機以較低的溢價買入,那麽這樣低的溢價未來再現的機會就很小。例如,2008年10月份,已經連續跌了一年、跌去市值60%多的A股,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機,中國經濟也急速下滑。於是那麽多經濟學家、策略師一個勁地叫“危機才剛剛開始”、“趨勢看,這次危機顯然還要持續很長”……。甚至那時連巴菲特呼籲買股票時還遭到一些“好心人”的恥笑。按照趨勢派的看法,那時當然是對投資躲閃不及的時候。但是,市場的任何估值指標卻顯示,那時無論市場的平均估值還是很多具有潛質優良素質的公司的估值,都是多少年來難得低的時候。對於以“價值”為主要投資標準的人來說,這樣的市場時機實在太少。什麽未來會持續跌不跌的,按我的經驗,市場這麽慷慨和仁慈的時候太難得了!

    於是,徐星指數經過一段時間準備,就從2008年10月16日開始。那天,正好是巴菲特發表《Buy American I am》美文的同一天。半個月後,徐星指數就跌去超過10%至89點。從此見底,開始了長期的上漲過程,至今,指數的年均複合收益率27%。

    徐星指數是幸運的,它誕生在一個恐慌無比的市場時候,一切在那時都看起來都慘不忍睹、黑不見底。它的故事再次告訴我們,市場恐慌時正是買入股票的大好時機。這麽個簡單的道理,只有在危機來臨時才知道是否真懂!其次,選擇那些當時看起來不起眼,不放彩,但優良品質深藏於內的公司,如果又逢低估值,管他什麽市場危不危機,那樣的機會難得!相反,因為市場看似漲勢誘人,於是有人跟你喊“大牛市要來”,或者“這股票業績這麽好”,……快跟我買股票吧,你反倒要警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