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風暴拖累 沽貨無門等運到
1 :
GS(14)@2012-07-14 19:18:18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13/16509579

現時投資者手上持有一至兩隻長期停牌的股份,是屢見不鮮的事。不幸買中的散戶,如果沽貨無門,便唯有等變牆紙。
股份長期停牌的原因,大部份是出現財政困難或欠缺足夠業務運作。聯交所上市規則當中,關於股份停牌的規則並不詳盡,其中,申請停牌的要求是發行人(上市公司)提出,除非發行人嚴重地未能遵守規則、公眾持股不足、未有足夠業務或資產支持上市地位或業務不再適合上市,否則聯交所不會採取行動令個別股份停牌。
若撇除上市規則外,聯交所一般要求股份停牌的原因,包括上市公司未能刊發股價敏感資料、股價敏感資料遭洩露而未能適時披露、上市公司未能解釋股價異常波動、上市公司委任破產管理人、無法評估財務狀況、未能適時披露接獲收購建議等。
散戶甩手 限制較多
散戶要將手上的停牌股份脫手,並非不可能,只是限制多多,如可透過場外交易轉手,此前必須私下先行覓得買家,然後向有關股票之過戶處查詢,以確定有關股份能否進行轉名手續。一般情況下,如股份僅因涉敏感資料而停牌,而非清盤等重大事項,投資者均可進行有關手續,惟最終決定權仍在停牌的公司手上。
對於有建議港交所設立次級市場,讓投資者出售停牌股份,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不贊成。他指雖然美國有制度將仙股轉至次級市場,但港上市公司數量不及美國多,流動性不足,形成操控股價問題。他形容:「等如港足打甲乙丙組,再開非聯賽組別就冇意思,英國就可以喺英超之下,開甲乙丙丁組,再開地區聯賽。」
世銀:港營商未受佔中拖累
1 :
GS(14)@2014-10-30 19:16:2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30/news/eb_ebb1.htm
【明報專訊】雖本港不少政要警告「佔領運動」打擊商界,但世界銀行東亞太平洋地區貿易和競爭力局經理Wendy Werner(圖)表示,暫未見運動對整體營商環境及商業客戶造成衝擊,本港於執行商業法例規則、貿易、創業等亦未有變動,認為目前商界仍相信本港法律體系。據世界銀行最新報告顯示,本港在最友好營商環境方面維持全球第三位,港府表示歡迎排名,認為排名充分肯定政府推動方便營商的工作。
友好營商環境仍躋全球三甲
對於不少人指摘「佔領運動」令政府效率減慢,Werner認為,影響須視乎事件維持多久,但強調暫時未見本港貿易活動、創業程序、稅務運作及營商情況等受拖累。
香港在全球189個經濟體的營商便利度中,排名維持第三位,僅次於新加坡與新西蘭,其中得分愈高,代表該地區營商環境效率及法律制度愈好。Wendy Werner認為,香港在保護少數股權投資者與跨境貿方面均全球排名第二,表現出眾,辦理建築許可方面更榮膺第一,建議香港身為領先經濟體,應繼續推行監管改革,進一步改善其世界級投資環境。不過,報告合著者姜南提到,本港在業權轉讓中,平均需時35.5日,較全球平均24日為低,令本港在此細項中排第96位。
此外,世銀亦讚賞本港新推行的《公司條例》,要求董事更詳細披露利益衝突,加強保障小股東與投資者,令本港在保障投資者方面,由去年第三位升至今年第二位。對於港交所(0388)正檢討「同股同權」制度,姜南認為,環球股市均有採用同股同權及股東兩級制,因此兩種制度並無優劣之分,最重要應是上市條例清晰,能充分保障投資者。
2 :
GS(14)@2014-10-30 19:16:4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30/news/eb_ebb2.htm
【明報專訊】美國運通訪問過百名香港企業財務要員,58%受訪者認為來年經濟保持平穩,與去年相若,感樂觀者約17%,較去年調查略降,但企業對業務發展仍相當樂觀,32%人表示會積極擴張拓展業務,遠高於去年23%,亦有45%人預料來年業務收入會上升。表示會增聘人手的比例亦由去年僅15%,倍升至30%。
調查在8月4日至9月5日間、即佔中發生前進行,48%受訪者視人力成本上升為最大營商挑戰,中國經濟收縮、美國經濟復蘇步伐不明朗則分別為第二及第三大隱憂,比例各為30%及26%,僅9%人視香港政治環境為挑戰。
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兩年最低
美國運通副總裁兼環球企業支付業務部香港及台灣區總經理施嘉(Jacinta Sheahan)指出,佔中問題在社會討論已有一段時間,商界對此有所預期,相信即使現時再進行調查,人力成本、中美市場仍會是企業最關心問題。
另外,由生產力促進局進行的「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公布第四季調查結果,超過800家中小企對營商前景信心降至兩年來最低,跌3.4點至47.9點,低於50點的分水嶺反映看淡營商前景。渣打香港高級經濟師劉健恆表示,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及美國量寬即將結束,市場波動性增加,這些外圍因素令中小企更悲觀。
內房融資冰河期 1月零發債 佳兆業拖累 集資遠遜去年同期468億
1 :
GS(14)@2015-01-26 12:36:07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26/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遭佳兆業(1638)債務違約事件拖累,內房股發債集體陷入停滯,今年1月尚未發行過任何一筆離岸債券,相對去年1月內房發債活躍,合共發行超過10筆集資60億美元(約468億港元)。有中小型內房商料今年上半年發債都會較為艱難,條款將更為苛刻。
1月原為內房發債高峰期,據Dealogic統計,去年1月內房共密集發債15筆,佔據全年發債數近四分之一。然而今年好景不再,自去年底佳兆業接連爆出4億港元銀行貸款及2300萬美元債息違約後,引發境內外投資者恐慌。有外資投行債券分析師指,目前大小內房商發債都已叫停,因目前債息將非常高,冰凍期持續多久要看佳兆業事件後續影響。
定價變難 花樣年債息至26厘
佳兆業違約風暴拖累內房債券成「燙手山芋」,投資者恐慌拋售令債價齊跌。佳兆業「出事」前大部分內房債息已高達12至13厘,如今更難定價。同為深圳房企的花樣年(1777),一隻2016年到期人民幣債,債價由年初至今大跌14%,孳息率已至26厘。北京中小型開發商當代置業(1107)一隻2017年到期人民幣債,孳息率也升至17厘。當代置業財務總監王強表示,佳兆業事件令公司「很受傷」,不僅債價跌,原計劃今年1月發債,目前也受市場波動無法進行。他料投資者為避險,借款條件將更苛刻。廈門開發商禹洲地產(1628)財務總監邱於賡則坦言,今年上半年內房發債都將很困難,尤其剛上市、尚未發行過離岸債券的中小型內房股。
中小房企 發債最困難
去年內地樓市經歷蕭條一年,整體銷售按年跌6.3%,其中中小型內房股銷情更為慘淡,普遍銷售僅完成目標7成或以下,資金回籠情況堪憂。原本作為重要融資渠道的離岸債券發行又受阻,令今年中小型內房股融資環境雪上加霜。
有外資投行債務主管預計,佳兆業事件後,投資者將更青睞規模大,評級良好的開發商。但他又指出,上周內房債價普遍有小幅回升,相信有回暖的勢頭。當代置業和禹洲地產則均表示,今年將更多選擇企業債、股權融資等境內融資方式。
明報記者 甄佳佳
人民幣貶值拖累跨境貸款風險增
1 :
GS(14)@2015-09-23 01:45:06【影響業務】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不但令港銀放慢內地發展步伐,亦同時會影響港銀在本地的跨境貸款業務。以往內地企業傾向以人幣計價資產作抵押品,以換取美元借貸境外使用;但如今人幣貶值,港銀即要加緊檢視內地企業抵押品價值,並加強對企業新造貸款之風險管控。過去幾年,港銀大力發展跨境貸款業務,根據金管局資料顯示,港銀內地相關貸款於2014年第三季末突破3萬億元水平,截至今年3月底,內地相關貸款佔總資產15.6%,金額達3.36萬億元,較去年底增長4.63%。星展(香港)董事總經理張建生月初曾表示,若企業抵押100元資產,銀行會借出95元,中間扣減部份為銀行的風險緩衝區,人幣貶值將減低抵押品價值,若人幣滙率跌超過5%,銀行將會與客戶商討,「看看條款有甚麼可以補充」,「邊緣客戶」或會被追收抵押品。然而,隨着內地接連減息,中港兩地息差收窄,內地企業於離岸借貸需求急降,市場預期,港銀內地相關貸款增長或會放緩。金管局將於本周公佈截至6月底有關數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922/19304623
Burberry香港拖累 亞太同店下跌
1 :
GS(14)@2015-10-17 10:33:2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16/news/ec_ecc1.htm
【明報專訊】英國奢侈品品牌Burberry昨公布截至9月底上半年業績,期內總收入11.05億元(英鎊‧下同),按年僅升0.5%。集團指,期內亞太區同店銷售錄得中單位數下跌,主要由於「重鎮」香港同店銷售第二季進一步惡化,人流持續減少,若扣除香港及澳門市場表現,區內同店銷售則按年持平。
中國消費者銷售額按年跌
集團首席財務官Carol Fairweather在分析員會議上更指,由於期內中國股市震盪及人民幣貶值,加之總體經濟放緩,中國內地第二季度銷售明顯放緩,內地同店銷售由第一季度低單位數增長,進一步下滑至第二季度的中單位數下跌。她指,包含海外旅遊的中國消費者,貢獻Burberry大概約30%至40%的收入,受惠於歐元兌人民幣匯率走弱,首季度由中國消費者貢獻的銷售額錄得低單位數增長,惟第二季度卻因股市大跌及人民幣貶值,令中國消費者貢獻銷售額錄得按年下跌。
倫敦股價3年新低
Burberry公布,今年7至9月份零售表現疲弱,整體同店銷售倒退4%,未能保持第一季度6%的升幅,亦低於市場預期5%的增長。第二季度零售銷售額錄得1%的升幅,更是自2013年第二個財季以來最慢升幅。惟公司預計以整個2016年財年計算,零售收入仍可錄得低單位數增長。
Burberry於昨倫敦開市後股價暴跌,一度低見1236英鎊,跌約13%,見3年以來新低。
肯德基母企分拆中國業務 明年獨立上市 免拖累整體業績
1 :
GS(14)@2015-10-22 02:20:5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21/news/ec_ecj1.htm
【明報專訊】擁有肯德基和必勝客品牌的百勝餐飲(Yum! Brands),昨宣布將疲弱的中國業務分拆。明年底完成分拆後,百勝中國將成為獨立上市的特許經營商,就肯德基、必勝客和Taco Bell品牌在中國的專營權,向百勝餐飲支付在中國一定比例的銷售額。百勝股價昨早段升逾4%,74.67美元。
百勝餐飲上周任命激進投資者Carl Icahn的信徒、對畄基金經理邁斯特(Keith A. Meister)加入董事會後,隨即宣布重大的改組。邁斯特創辦的Corvex Management持有百勝近5%股票,是百勝主要股東之一。邁斯特早前呼籲百勝分拆中國業務,從而專注於美國的發展。
刺激股價一度升逾4%
邁斯特估計,分拆中國業務可讓百勝每股價值提高16美元,相當於價值額外提高70億美元。百勝餐飲行政總裁Greg Creed稱,Corvex的方案顯然與百勝的考慮有很多共通點,百勝想要做的是全面檢討可行的選擇,為股東釋放最大的價值,百勝中國將成為純粹的特許經營商,具更大的穩定性。
百勝在中國的轉變,意味集團將由自營餐廳,走向純粹的特許經營。百勝計劃在2017年底前,它在全球的95%以上餐廳將改由特許經營。
百勝餐飲於1987年以肯德基品牌進入中國,是首個進軍中國市場的西方快餐集團,集團超過一半收入來自中國。不過近年屢傳食品安全隱憂。2012年11月,中國媒體稱肯德基的供應商使用生長荷爾蒙和抗生素養雞,影響了消費者信心。之後又爆發禽流感疫情,至去年夏季又有供應商被揭提供「黑心肉」,令其中國業務受挫。
中國全年同店銷售料倒退
隨覑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加上「黑心肉」的餘波,令百勝的中國業務復蘇緩慢。百勝本月初公布在中國的同店銷售額增長2%,遠低於分析師預期的9.6%。百勝在本月初將集團全年每股盈利增長預測,由至少增長10%向下修訂為低數值的單位數增長。
百勝至上周又預測,全年每股盈利將會持平或只有低數值的單位數增長,是一個月內兩度修訂。百勝預期,中國業務同店銷售在第四季持平或增長4%,預計中國業務同店銷售全年微跌。
(綜合報道)
伯南克批人行透明度倒退 不確定因素多 拖累人幣貶值
1 :
GS(14)@2016-01-20 18:48:2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0/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前任主席,推出量化寬鬆(QE)帶領美國走出金融危機的鐵腕人物伯南克(Ben Bernanke)昨日來港出席亞洲金融論壇,他批評人行透明度倒退,令人民幣不明朗因素增加,造成近期匯率加劇波動。不過,伯南克認為中國經濟放緩實屬正常,亞洲也無金融危機迹象,唯獨油價可能難以翻身。
明報記者 顧冷冰
近期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離岸人民幣(CNH)由1月4日起3天內急跌2%,上周人行打響「反擊戰」,挾高拆息打擊沽空人幣投資者,CNH也回升至年初水平,昨晚8時報6.5908,但長期貶值的預期仍在市場發酵。伯南克表示,人行透明度不高,是匯率波動的重要原因。他稱人行行長周小川是「有才幹的人」,但又坦言「我的一個擔憂是,中國央行不像原先那樣透明」。他稱雖然央行在12月推出人民幣CFETS指數,並指不再只是關注與美元單邊匯率,但伯南克昨日批評,如果人民幣要與一籃子貨幣掛鈎,就應當清晰明確地告訴市場。市場對於未來情形愈是肯定,波動就愈小。
讚周小川「有才幹」
人幣兌美元會貶值到什麼程度?伯南克表示,人民幣匯率最終由人行的策略決定。他又告誡,美元已經大幅走強,漲勢或許已經觸頂,如果美國經濟持續好轉,美元會伴隨加息走強;如果新興市場經濟好轉,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幅度就會降低。
油價每次跌破30美元關口,都有強勁承托,惟伯南克相信,油價難以回升,「低有低的理由」。他認為未來煉油企業,以至石油出口國將處境艱難。不過,低油價對於總體經濟發展,應對氣候變化和社會問題有幫助。至於美股,他稱不會再有10%至12%的年回報率,年回報達到4%已經不錯。
中國經濟放緩 未嚴重威脅全球
中國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9%,伯南克表示,中國經濟增長放慢是正常的,目前正轉向消費及服務型經濟,「不能靠興修水壩維持每年10%的增速」。中國經濟的債務主要是內部債務,不是以美元借貸,因而在美國加息周期,資本流出的擔憂較少,政府有很多資源應對。中國整體放緩未嚴重威脅全球經濟,亞洲沒有陷入新一輪金融危機的迹象。至於中國股市暴跌,會否導致環球股災?他表示,經濟的關聯性遠不如市場的關聯性,投資者的悲觀情緒彼此感染,但這是「金融現象,不是經濟現象」。
港應維持聯匯
當被問及本港應否改變實施多年的聯繫匯率制度,伯南克表示,香港是細小的地區,維持聯匯制度是合理的,究竟是與人民幣、美元或一籃子貨幣掛鈎,則由金管局決定。
人民幣被納入特別提款權(SDR),伯南克曾形容,恍如小學生拿到一顆星作為獎勵。昨日他再強調,SDR無流動性,也未形成有交易的市場,仍需漫長時間成為國際流動貨幣,他認為在他有生之年也未必成事。
2 :
GS(14)@2016-01-20 18:49:02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0/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內地不斷加強資本管制,據外電引述消息報道,中國監管機構正計劃針對跨境人民幣資金池的資金流出進行管理,要求部分省份商業銀行跨境人民幣資金池業務,任何時間淨流出額「不得大於零」。分析稱,措施意味目前維護金融穩定是優先事宜,惟與開放資本帳項的改革背道而馳,將影響外資投資中國意欲,甚至會威脅到自貿區的發展。
路透社:周一已生效
路透社報道,人行近日已與部分沿海港口城市分行召開工作會議,明確要求由1月18日起,嚴控資金池業務的淨流出上限,任何時間淨流出餘額不得大於零。
監管層已要求各家商業銀行對涉及跨境人民幣資金流出的各項業務和產品,加強交易背景審核以及資金用途審核,並表示必要時會檢查業務。部分商業銀行省級分行已接獲通知,要求其停止做境內外聯動產品,並暫停境外倉單融資和結算業務。
2015年人行曾下發279號文件,鼓勵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發展,並降低了一些申請門檻和條件。
星展香港經濟師周洪禮表示,跨境人民幣資金池業務主要是服務跨境公司。這些公司在內地有項目,為了提高資金運用效率,通常在項目完結時,會立刻將餘款匯至國際總部。如今限制資金流出,不允許出現淨流出,就意味着將錢轉入內地時必須三思,因為「入易出難」。
星展:外資匯入資金會三思
自貿區是否會收到相關措施影響,周洪禮稱,由於並無具體措施出台,很難判斷如何具體執行,不過,一旦影響到自貿區就是嚴重的倒退。他表示,現時加強監管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在「改革發展和金融穩定之間,必須以穩定為優先」。
市場唾棄中資股拖累恒指
1 :
GS(14)@2016-01-22 16:03:08【拆 局】恒指昨日市賬率(PB)首度跌穿1倍,相較2008金融海嘯在10月時的PB低位亦有1.07倍,意味近月由人民幣及港元引爆的新一輪大跌浪,在市場上出現的賤賣恐慌,較由環球金融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更甚,當中關鍵是這8年來市場對「中國故事」的幻想已逐漸破滅,縱使國企資產每年遞增,但市場卻對其質素存疑,股價因而未能跟上。
H指PB失守0.8倍
其實恒指PB在2011年歐債危機後已再跌至海嘯水平,及後多年亦只在1至1.4倍的相對低位上落,當中H指PB昨失守0.8倍的同時,MSCI香港指數PB仍可維持在1.024倍,兩類板塊差距之大可見,亦反映最賤賣者實為中資股。估值持續無法攀高的關鍵,是08年後中央為免金融危機淹至內地而推出「四萬億」救市策略,但托市未成卻遺留下企業產能過剩手尾。鋼鐵、水泥等庫存不斷增加,但需求卻未能消化,內地企業資產雖然不斷增加,但質素及經營卻反而陷困,盈利能力更每年下跌,股份因而遭投資者摒棄並跑輸資產增長、甚至走勢相背馳。現時恒指成份股逾半為中資板塊,自然一直未能善價而沽。
記者:林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122/19462152
索羅斯:華經濟勢硬着陸指拖累全球通縮已沽空美股及亞幣
1 :
GS(14)@2016-01-23 18:52:08【本報綜合報道】國際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再度發表驚人預測!索羅斯指中國經濟將走向「硬着陸」,並會拖累全球一同進入通縮周期;又指2016年對市場而言將是「艱難」的一年,現時絕非入市時機,並透露自己已經沽空美股及亞洲貨幣,並轉戰美國國債,更批評聯儲局上月加息是錯誤決定。
索羅斯受訪時完全唱淡中國經濟。他指,中國經濟硬着陸基本上無可避免;更指硬着陸並非自己的「預測」,而是從自己「觀察」所得。索羅斯更豪言在更準確的量度下,中國去年第四季的經濟增長只有3.5%,並非中國稍早宣佈的6.8%。他補充,中國巨大的債務負擔以及資金外流都是硬着陸的迹象。根據彭博社預估,去年首十一個月中,有近8,430億美元(約65,726億港元)資金從中國流走。索羅斯更指中國經濟硬着陸,加上油價不斷下試新低以及貨幣競爭性貶值,都令環球通縮風險增加。他續指,即使中國擁有3萬億美元外滙儲備,政府有能力處理本土經濟下行,但經濟硬着陸仍會對環球市場有「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反常的金融市場或令2016年成為對投資者而言艱鉅一年。
美股早段漲逾200點
索羅斯同樣唱淡美股前景。他向外媒透露自己已經做空標普500指數、石油出產國以及亞洲貨幣,並買入美國國債。他指出,儲局去年12月加息的決定令人驚訝,加息已較最佳時機遲了足足一年,所以當美國開始步入加息周期時,正好遇上環球通縮周期開始。他估計儲局今年不會再加息,甚至可能決定減息,但由貨幣政策效用已大大減退,相信即使減息亦不能大幅刺激經濟。標普500指數年初至今已下跌近8.5%。亞洲貨幣中亦只有「避險貨幣」日圓能夠倖免,其餘全線均錄得不同程度的貶值。而石油出產國貨幣中,俄羅斯盧布更成為本年貨幣「貶值王」,更一度貶至歷史低位,年初至今貶值逾9%。而索羅斯買入的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率年初至今已跌8.6%。雖然索羅斯唱淡前景,但油價回升,加上市場憧憬歐央行加碼放水,美股早段成功延續昨日升勢,道指一度更升217點。開市後5分鐘(本港昨晚10時35分),道指升192點,報16075點;納指升80點,報4553點;標普500指數升30點,報1891點。歐洲股市方面,英股尾段升2.2%;法股升3.5%;德股則升2.3%。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123/19463552
中港經濟放緩 拖累星洲外貿
1 :
GS(14)@2016-04-15 16:25:14【本報綜合報道】英國最新研究報告,新加坡躍升為全球金融中心第三位,超越香港,緊次於倫敦及紐約。儘管新加坡金融配套完善與營商環境良好,但受內需減少及中國經濟放緩,拖累新加坡經濟增長呆滯。
星首季GDP遠差預期
新加坡經季節調整後,今年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初值按季持平,遠差過市場預期按季升2%,令市場意外。今年首季經濟按年維持升1.8%,與市場預期相符。新加坡經濟疲軟非一日之寒,新加坡金管局指,去年10月起,全球經濟轉差,主要貿易夥伴經濟放緩,尤其中國與香港經濟走下坡,令屬外向型經濟體系的新加坡首當其衝。新加坡和香港經常被作比較,兩者在亞洲區內最接近。彭博統計資料,新加坡全年經濟規模為3,078.6億美元(約2.38萬億港元),略多過香港的2,909億美元,但少過鄰國馬來西亞的3,381億美元。新加坡與本港經濟增幅相近,新加坡今年首季增長為1.8%,本港去年第四季經濟增長為1.9%。值得留意的是,新加坡進、出口兩大夥伴為中國和香港,佔該國進出口逾一成。中港兩地經濟倒退,使新加坡經濟受創。新加坡今年1月非石油類出口曾大跌10.1%,創三年最大跌幅。當中對香港出口跌9.6%;對中國和台灣出口分別大跌26.5%及25.2%。新加坡服務業亦疲態漸露,去季收縮3.8%。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415/19571955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