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老x系一直都在2供1股?!




最基本當然是885136基本的21

279913之前十合一又一供五
那一個人有100股,要供多少股呢
100
股合成10股,然後供50股,簡易的來說,是100股供50股,即21

273前幾日就51,就25
那一個人有100股,還是要供50股,都是21

那為何要這樣供呢?
如果我們把273當作一例子,就會明白
例如今次供的term(1) 25,每股0.15元,其實和未合股之前(2) 25,每股0.03一模一樣,或是(3)每股21,每股未合股前0.15

假設股數為10億股
(1)
51,然後25,則發行5億股,每股0.15,集資7,500
(2) 2
5,發行25億股,每股0.03,又是集資7,500
(3) 2
1,發行5億股,每股0.15,也是集資7,500

由此可見(1)(2)(3)集資是一樣,但你可以見到(1)(3)發行股數的比例應是一樣,但由於(3)一來股票低於面值一毛不能發股,需要 合股然 後減少票面值才能供,二來有些人輸了錢後,希望他們以供股溝貨,增加他們的收入,三來又想引一些不懂的人,利用合股後的價格錯覺,令他們以為買了這隻股票 供股著數,所以就合股以令他們收入增加。

集資的資金是和二供一一樣,但發行股數的比例是比二供一更多,所以這樣的供法是更具殺傷力。這樣使小股東的權益大比例減少,不供的話,令他們所佔的應份更多,供的話,錢先入來,慢慢才會對付你,使你三振出局。

這樣的方法在數字上使監管當局看來好像折讓不太大,容易過他們的那關,另外他們令股價平一點,使小股民更易中招,買他們的股票。這樣平其實已暴露出他們的困境,令人以為平就去供,以集得更多街外錢。

我研發出幾種方法,供他們參考一下。
例如二十合一,然後一供十。
五十合一,然後一供二十五。
一百合一,然後一供五十。
咁咪榨得仲快!
如果想溫和一些。
二合,一供一
三合一,二供三......

數字上公式是: a1,然後1a/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1

常小兵:联通与包括iPhone在内的终端都在接洽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04/110112187.html



承认正与苹果谈判引入iPhone,希望双方在5月“会有说法”


  【《财经网》专稿/记者 王姗姗 明叔亮 实习记者 魏然】中国联通集团董事长常小兵3月4日承认,联通正与苹果公司谈判引入iPhone一事,他暗示在5月17日联通启动3G试商用时双方对此“会有一个说法”。
常小兵在采访中坦陈,凡是有利于3G发展的,联通都在接洽。比如终端领域,包括iPhone,甚至也包括Gphone,以及互联网的上网卡、内置笔记本上网卡等。
“因为我们在想方设法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多样化的用户喜爱的终端选择,”常小兵表示,在3G领域,“谁粘住消费者,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市场空间”。
近日,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关于iPhone入华之争备受市场关注。此前,《财经》记者曾从联通内部获悉,联通已在部分城市展开针对iPhone的测试,公司希望能在5月17日世界电信日期间与苹果公司达成协议,以配合联通WCDMA网络在部分城市试商用的启动宣传。
常小兵此次的表态部分验证了这一说法。他是在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间隙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的。
不过,《财经》记者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下称
中移动)内部获悉,中移动并未终止与苹果的谈判,现在,话费分成并不是双方谈判的焦点。中移动希望通过iPhone来促进TD-SCDMA的应用,但苹果公司对此并不热衷。
一位接近苹果公司的电信业内人士则认为,谈判形势目前还不明朗,中移动和中国联通应该都有机会。期待iPhone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人们可能还需要继续等待一段时间。
早在2007年11月,就有媒体报道称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移动电话亚洲论坛上表示,中移动计划将把iPhone手机引入内地市场,目前公司正与苹果公司进行接触。王建宙同时表示,收入分成比例是双方分歧的焦点。
不过,此后中移动和苹果之间的谈判几经周折。今年2月10日,《南方日报》的一篇报道称,由于双方在合作模式上分歧较大,中移动和苹果公司有关引进 iPhone的谈判已经破裂。而中国联通则成立以董事长常小兵为组长、部分业务部门总经理为组员的谈判小组与苹果接洽,并有望达成一致。
iPhone手机自2007年1月9日推出以来,以其创新的可触摸宽屏、便捷的网络应用等赢得了市场热捧。据统计,iPhone手机在2008年的销量超 过一千万部。目前,苹果已成为仅次于诺基亚和三星的全球第三大手机提供商。根据市场调查公司CanalysSearch的调查,iPhone目前在全球智 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为17.3%。
iPhone开创了终端制造商向运营商要求话费分成的先河。在美国,苹果公司与美国运营商AT&T 签订协议,苹果公司可以从iPhone用户的话费中获得20%-30%的利润分成。iPhone在法国、英国、德国等其他国家,其合作模式也无一例外都是 与运营商达成收入分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01

台塑接班部隊 都在這裡特訓

2011-11-21  TCW




一九八二年,美國加州一家全美最 大的塑膠管、石綿管公司J&M,出現了一位來自台灣的神秘買主:台灣經營之神、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

把快倒工廠變世界最大直接面對異國市場,成台塑練兵場

一家年營業額超過兩億美元、全美國有八個工廠、一千多名員工的公司,竟然只用一千九百五十萬美元低價出售。這筆交易的背後,是一家全美最大的石綿管公司, 早已因為石綿管的矽肺症問題而被市場淘汰,面臨倒閉邊緣,每年有高達一千四百多萬美元的虧損。

這就是今天JM Eagle(簡稱JM)公司的前身,王永慶能買下全美最大的塑膠管公司,不是台塑集團財大氣粗,而是這家公司亟須轉型與改革,甚至實際上已經倒閉,被迫低 價出售,才會遇上王永慶,台灣的經營之神。

二十九年後,JM不僅沒有倒閉,年營業額更成長到十六億美元,美國市場市占率高達三成,全美、全世界最大的塑膠管工廠。王永慶更在JM之後,接連收購美國 公司與投資石化上游產業,建立了台塑集團在美國垂直整合的一貫化體系。

瀕臨倒閉與毫無競爭力的JM重生,證明了不僅台灣企業也能國際化,更證明了昔日王永慶的台式管理也能國際化。

原來,王永慶利用收購JM的機會,給了集團接班人海外歷練的經驗以及台塑管理跨足海外的實戰機會。

JM並不是王永慶第一個在美國收購的工廠,在這之前王永慶在德克薩斯州、德拉瓦州等地已經收購了三個工廠,但跟之前不同,前三家工廠都是石化原料廠,這些 工廠的特性都是員工人數不多、產品屬於大宗原料,不需要直接面對美國消費市場,需要克服的是設備老舊的問題,王永慶必須做的就是花錢、花時間讓設備正常運 轉即可。

但JM不同,它跨及各州有八個工廠,員工人數上千人,早期以生產石綿管為主,石綿是造成矽肺症的元兇,在美國市場已經逐漸被禁用,因此收購前的 J&M營業額雖大,卻已經面臨淘汰命運。

除了人與工廠的管理難度高,JM的銷售對象是美國政府標案、大賣場與零售通路,台塑集團必須直接面對市場,對台塑集團而言這都是異國市場且異文化,是過去 沒有的經驗。

用美式人才教接棒班底靠「涮奶油球」哲學兩年轉虧為盈

所以王永慶收購JM之後,並不是硬把台塑管理強加到美國企業身上,而是找一個熟悉美國的人擔任第一任總裁,他是曾經共同推動改革台灣銀行業作業體系的財政 部錢幣司前司長季可渝。

季可渝長年在美國發展,是標準美式文化的跨國人才,更曾在美國銀行界擔任高層主管,後來被當時擔任財政部部長的李國鼎,挖角回台灣擔任錢幣司司長,就是為 了推動了台灣金融業現代化的改革,建立了今天台灣銀行業的作業流程。

跨國購併、異國文化,王永慶收購JM是為了推動台塑國際化,他第一步找季可渝,可以看出王永慶是相當謹慎與小心,但是,他也一邊找美式人才擔任首任總裁, 一邊訓練自己的鐵血部隊跨出台灣國際化。

這批部隊就是俗稱台塑紅衛兵的台塑總管理處的幹部,當年他們直屬王永慶,負責推動台塑管理,把王永慶涮奶油球管理哲學發揮到極致。

在美式專業經理人旁邊,王永慶還安排了台塑集團二代見習與訓練,今天台塑集團兩大接班人,總裁王文淵曾在JM任職,更是JM的第二任總裁,副總裁王瑞華則 是JM的特別助理;九人小組成員的王文潮也曾在這裡實習。

於是,一九八二年,王永慶派出了二十人協助季可渝重建JM。一位大學教授說,剛開始這一群大男人在美國人眼中,矮矮黑黑的,還一起住在宿舍裡頭,瞧不太起 這群台灣人,而且覺得台灣人很怪,因為美國男生通常不一起睡一個房間的。

再加上,這群人每天上班都不去生產,就站在美國工人旁邊,記錄他們每個動作、怎麼操作機器,連怎麼擺放工具都要管。

但短短兩年內,JM轉虧為盈了,並且固定且長期保持盈利狀態。

省到連奶油球殘餘的奶油,都要用咖啡涮出來,王永慶的涮奶油球部隊,交出的成績單是,JM個人產量提高到二.五倍,加工成本降低一六%,產品良率提高到九 八%,而且每台機器的操作員每天可以節省兩小時的工作量。

JM八個工廠,原來要雇用一千二百餘人,減至八百人左右,但產量方面卻增加了五○%,省人省到連營業人員都可以從一百五十人降到二十三人。

用人要省、高度自動化、成本也要降,生產量要提高、良率也要高,王永慶的管理哲學,到了美國一樣也管用,台塑接手後兩年,不僅賺錢了,還把美國市占率拉到 兩成五,站穩了美國第一、世界第一的寶座。

用高度警戒堵觸法危機絕不和對手吃飯,防反托拉斯法

收購JM第二個好處是,訓練了王文淵、王瑞華以及台塑幹部在美國跨國管理員工問題與熟悉美國法規。

在王家二代與總管理處紅衛兵改造JM的這一段期間,王永慶為了避免台灣人搶美國人飯碗的問題發生,派往JM協助的總管理處員工,全部都採用輪派制,在美國 待三個月以後,回台灣一個月,之後才能再到美國,而且全部不支領JM的薪水,讓JM維持美國幹部、美國員工管理,台灣人只是從旁協助的角色。

第二大問題是美國市場競爭與法律問題,二十多年前,擅長把規模做到最大且競爭力做強的王永慶,就懂得避免美國聯合壟斷的問題,尤其JM一路從二成五市占率 成長到三成,最怕的就是誤觸美國的《反托拉斯法》。

因此,這些王家二代與專業經理人,絕對不跟主要競爭對手見面,更不可能一起吃飯。出席公開活動的時候,還會特別要求不能跟對手位子排在一起,甚至連上洗手 間的時間,也不能跟對手一起進洗手間,避免被第三方或是其他人以聯合壟斷的方式攻擊。

這一切,就是避免美國市場的惡性商業競爭。

因此王永慶主導JM時代,市占率非常高但官司的問題並不大、也不多。

JM給了王家二代與台塑幹部完全不同的歷練與視野。對於王永慶而言,JM站穩腳步之後,才剛剛是起點,因為台塑集團不僅要跨足美國塑膠管市場,而是證明了 台塑管理模式可行有競爭力,於是一九九○年代,王永慶又買下美國Inteplast公司並大舉擴廠。

複製JM經驗,王永慶一樣派出王家二代與總管理處紅衛兵負責管理與改善,Inteplast由王瑞華出馬、她的夫婿長庚生技董事長楊定一擔任總經理。

這批紅衛兵其中一個是陳俊吉,後來成了總管理處特別助理,更在楊定一回台灣創立長庚生技之後,擔任過長庚生技總經理。王家二代與台塑紅衛兵一個個先後赴美 秘訓,這一批人,今天成了台塑集團一大骨幹。

Inteplast在王家接手之後,投資興建了全球最大的塑膠袋工廠,生產聚乙烯(PE)塑膠袋、聚丙烯(PP)膠帶、聚丙烯瓦楞板等等,產品線與原料來 源都剛好跟JM做了市場區隔。

JM的塑膠管使用聚氯乙烯(PVC),Inteplast使用聚丙烯、聚乙烯。不同原料與產品是有特別用意的,一九九○年代在美國大舉投資興建所謂的美國 台塑七輕,就是一路從天然氣、石化上游做到石化原料,生產聚氯乙烯、聚丙烯與聚乙烯,剛好跟下游的JM、Inteplast搭配,建立了垂直整合體系。

雖然JM後來出售給王文祥,遇到了美國各州政府的控告;Inteplast也從台塑集團切割,不再屬於台灣台塑集團體系,卻也留下一群台灣人改造美國企業 與台式管理國際化的故事,更讓台灣塑膠大王不僅僅是稱霸台灣,即便到了美國也成了美國人的塑膠管、塑膠袋大王,一個神秘且龐大的台塑美國石化王國。

【延伸閱讀】JM賣給王文祥,王永慶沒說的秘密

一九九○年,王文祥被王永慶調往紐澤西,開啟了王文祥接掌JM之路。當時王永慶在德州展開一項又一項新投資,把當時派往JM的台塑幹部與總管理處人員調往 德州支持,於是希望王文祥能夠接下JM,因此王文祥搬到了紐澤西,跟王永慶住在一起。

這一年多,是王永慶與王文祥這對父子,一輩子住在一起最長的一段時間。王文祥說,在美國時候,王永慶沒什麼客人與應酬,所以一上班就找他檢討事情,問王文 祥業務做得怎麼樣、客人是怎麼管理的、員工又是怎麼管理的,不管業務、生產、營運,王永慶什麼都傳授給他這個小兒子。

一九九三年開始,王文祥正式接手JM,有七年的時間,沒有任何頭銜與職稱,但他卻是JM不折不扣的最高負責人與決策者,直到二○○○年後正式扶正為總裁, 王永慶放手把JM交給王文祥,但也給了小兒子一個任務。

王文祥說:「父親告訴他,如果他經營JM,在美國市場能到第一,那麼他要做其他事情,也一定能做好。」這是經營之神的願望,也是對自己小兒子的期待。在王 文祥接手前,JM一年營業額約兩億美元,二○○○年後,JM一年生產的塑膠水管的量,足足是全日本一個國家的總需求,最高年營業額曾高達十六億美元。

王文祥把父親願望實現了,於是當王文祥抗癌成功之後,二○○五年王永慶出面當王文祥的保證人,向台灣的銀行借錢,用一億美元的價格把JM賣給王文祥,這個 價格在當年是不公開的秘密,連王文祥其他兄弟姊妹也未必知道,自此JM也脫離台塑集團,成為王文祥個人的事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91

「暗物質」Facebook:從沒來過中國,但很多人都在談論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087

「我就是首席執行官……賤人!」這張名片的主人,今年28歲的哈佛輟學生,完成了互聯網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融資。

在中國互聯網界,幾乎人人都在談論它,許多公司早已成為它的學生

儘管中國已經有許多網站可以實現Facebook的功能,但為何無一能像它一樣,深刻影響世界?

Facebook的崛起,與扎克伯格的瘋狂和硅谷的制度、文化環境有關;而它面臨的挑戰,則是當一家公司已經大到像是一個「不受監管的政府」,如何保證它願意,並且能夠,不濫用這種權力?

如果「世界第三大國」整體上市,將會發生什麼?

美國東部時間2012年5月18日,互聯網新貴公司Facebook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代號FB。截至2012年3月,這個網站的活躍用戶超過9億,僅次於中國與印度的人口數量。

Facebook的發行價是38美元,公司估值超過1000億美元,此次上市共募集了超過180億美元,是互聯網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融資。即使隨後兩天股價跌破發行價,Facebook也依然是全球互聯網歷史上的一個奇蹟,要知道它創立至今不過8年,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現在也才28歲。

從來沒有哪個外國公司,像Facebook這樣牽動著中國人的目光,雖然它從未進入中國。在這裡,它被翻譯為臉譜網,還有一個暱稱:非死不可。

就在它IPO(首次公開募股)當天,納斯達克交易所和創新工場在北京舉辦了一個「守歲」酒會。

IPO要到北京時間的深夜,酒會從傍晚時分就開始了。大屏幕上播放著納斯達克實景,而屏幕這頭,從各地趕來的創業者們一邊發著微博,一邊靜靜等候。主辦者甚至設立了開盤價賭局。參與者每人拿出100元錢,猜中者可以全部拿走。

在創新工場CEO李開復的邀請下,易凱資本CEO王冉、土豆CEO王微、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等幾十號人齊聚一堂,為萬里之外的Facebook成功進入資本市場乾杯。

易凱資本CEO王冉八點多就到了現場,一直到十一點多才離去。李開復則待得更晚。最近幾天,這位曾經供職微軟的創新工場負責人,每天都在微博上介紹著Facebook,從馬克·扎克伯格和其亞裔女友(祖籍中國徐州)的婚禮到Facebook上市給創業者的啟發。

一位現場的參與者發微博說:「很多人不理解,沒事兒去給Facebook開什麼Party啊。其實我在現場看到,所有人,包括李開復的興奮都是由衷的。或許真正的互聯網精神,就是不會因為別人的偉大成功而煩躁,相反,他們會由衷喝彩,並找到繼續前進甚至超越的動力。」

Google的對手

就在幾年前,還很難想像,Facebook會成為Google的對手。而現在,從資本到客戶到人才,這兩家公司的競爭都日趨白熱化。

對許多網民來說,Facebook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存在。它是世界上訪問量第二大的網站,僅次於Google。根據網絡數據服務公司Alexa的記錄,在全世界互聯網用戶中,有29%在使用Facebook。現在,來自世界各地的用戶每天要在上面花費26億分鐘,用戶的增長速率也高得匪夷所思——每個月增長6%。

Google曾經以搜索這個工具開創了互聯網的新模式。在過去的10年裡,它遵循著嚴格而有效的算法,對在線活動的每個字節進行語法分析,最後建立起一幅不帶感情的世界網絡地圖,從而稱霸全世界。

而Facebook則打開了另一個入口。它正在創建的是一個更個性、更富人情味的互聯網,在那裡,由朋友、同事、夥伴和家人組成的網絡成為信息的主要來源,人們通過披露各自的內心而建立互信。

早在兩年前,清華大學計算機理論系博士樓天城就開通了Facebook賬號,因為一些師兄在那裡工作。

2010年3月,他報名參加了Facebook的黑客大賽。「整個清華計算機系的人都知道,」樓天城說,當時和同學們報名,就是想去「看看Facebook是什麼樣」。

黑客大賽是Facebook的招牌之一。崇尚黑客文化的馬克·扎克伯格用這種方式來選拔人才,激發公司活力。大賽有時一進行就是一個通宵,「攻城獅」們在搖滾樂和啤酒中不眠不休,解決難題。樓天城參加的這個是環球大賽,總共有10萬人報名,最終選出25名勝出者到Facebook總部進行決賽。連續兩年,樓都是這25人之一,並曾獲得季軍,被圈裡人稱為「樓教主」。

第一次到Facebook總部時,樓並沒有特別多的不一樣的感覺,因為Facebook看起來就像個創業公司,氛圍比較輕鬆。他印象最深的是兩點:一是公司允許員工有一些奇怪的舉動,比如他們沒有停放自行車的地方,有的員工就把自行車掛在辦公室的牆上;二是馬克·扎克伯格的辦公室竟然是全透明的,任何人都可以參觀,也可以敲門進去,就像是「一個透明的籠子」。

加上行程,他在Facebook總共不過待了兩天,其間他看到過一次扎克伯格,就在「透明籠子」裡辦公,「很平常的樣子」。那位沒唸完大學的哈佛輟學生並不知道,在萬里之外的中國,連他每天學習一小時中文的消息,都能登上媒體的頭條。

就在幾年前,還很難想像,Facebook會成為Google的對手。而現在,從資本到客戶到人才,這兩家公司的競爭都日趨白熱化。

樓天城就正在為此糾結。他同時拿到了這兩家公司的offer。「兩家公司都很優秀,對誰來說,這都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

「科技版的暗物質」

《紐約客》雜誌稱,對於中國大多數人而言,Facebook就相當於科技版的暗物質,人人皆知這種力量不容小覷,但迄今為止尚不得親眼一見。

Facebook已經有了70種不同語言,而且超過70%的用戶是在美國境外。《紐約客》雜誌稱,對於中國大多數人而言,Facebook就相當於科技版的暗物質,人人皆知這種力量不容小覷,但迄今為止尚不得親眼一見。

在中國部分年輕人中,利用「翻牆」技術來體驗Facebook是一種時尚。實際上,如果沒有一幫朋友在Facebook上,「翻」過去其實一點也不好玩。Facebook的特點是:它不是一個讓你認識陌生人的交友網站,而是一個聯繫你和身邊朋友的網絡交流平台。

但很多中國網民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仍然想翻過去看看。

在電視台上班的趙曉娟,只因迷戀韓國明星李明浩,從2011年開始,便學習翻牆,因為,李明浩在Facebook上有賬號,而且和粉絲互動。

而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讀研的周顏,以前主要用人人,但到了美國之後發現,「一群人約著出去打個CS,都不打電話,直接上Facebook上開個群組,然後約好一起去。」

在香港城市大學上學的內地生趙夢穎到了香港之後同樣發現,身邊的同學、老師、朋友,除了電話,用的最多的就是Facebook。她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中文老師兼職,教兩個美國小朋友中文,家裡共有5個人:爸爸、媽媽、兒子、女兒,還有一個菲傭,人人都有Facebook。

對他們來說,Facebook是一個重要的交友平台。「一些陌生人可能只聊兩句,回到電腦前搜對方的名字,在Facebook上基本能找到,往後的交流,在線上盡情發揮就是了」。

不過,回到內地之後,他們就開始不適應了。Facebook上不去,和海外朋友們最常用的互動渠道就沒有了,一位在香港浸會大學讀了一年書的交換生抱怨說,至今為止,她已經無數次「因為沒有及時在Facebook上回覆朋友而道歉了」。

而那些身在中國的外國人,則感受更為深切。

IDG駐中國記者Michael Kan的朋友基本都在Facebook上,每天他都要上去半個小時左右,看看朋友們的一些動態。為此他必須每個月支付二十多美元,購買一個VPN(虛擬專用網絡)。

而巴西《聖保羅頁報》駐北京記者Fabiano maisonnave在Facebook上花的時間則更長,基本上每天都有一個多小時,「一是和朋友互動,二是發一些自己寫的報導等。」Fabiano說,這兩者是分開的,一些私人的東西,只有朋友可以看,而職業的,則分享給所有人。

對他來說,Facebook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工具,一是可以從上面瞭解國內發生了什麼,朋友發生了什麼,二是可以介紹他在中國的工作,獲得一些新聞線索。

在用Facebook之前,Fabiano主要是用E-MAIL和電話和朋友溝通,但在用了Facebook之後,基本就用這個了。「它就是一個全球電話簿,即便我換了手機號,換了工作的地方,也不會和朋友們失去聯繫。」

Facebook的中國學生

Facebook曾經做過實驗,每隔一段時間改變一次網站藍色的深淺,然後他們發現,人人網總會緊跟其後開始調整自己界面的藍色。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中國日益融入世界,從手機、電器到高樓大廈,與國外幾無差距。但在互聯網上,卻始終唯硅谷馬首是瞻。Facebook對中國的影響,除了無法統計的中國用戶之外,更重要的在於,它引領了中國互聯網的新浪潮。

2004年1月,扎克伯格向網上域名公司Register.com支付了35美元,註冊了Thefacebook.com一年的域名使用權。建立這個網站的構想借用了他之前編寫的「課程搭配」、Facemash以及當時風靡一時的Friendster。

這股社交網絡風潮不但刺激著在哈佛上學的馬克·扎克伯格,也刺激著另一位中國年輕人——在美國特拉華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博士的中國留學生王興。

2003年聖誕節,王興決定中止學業,回國創業。他做的第一個項目是一個完全仿照Friendster模式的「多多友」網站,意為「通過互聯網幫大家認識更多朋友」。這個現在已經鮮為人知的社交網站僅僅存活了一年時間,吸引了兩三萬用戶之後,便被迫關閉。

就在王興失敗之時,Facebook卻取得了空前成功。網站於2004年2月發佈,頭2周裡就引起了轟動,有超過4300名哈佛學生註冊進來。到12月時,Facebook的用戶數超過100萬。不到一年的時間,Thefacebook.com很快就成為全美大學生們最火爆的交流形式。

王興也迅速調轉方向,將學習的目標轉向了Facebook。2005年上半年,他利用當時還沒過期的美國大學郵箱udel.edu註冊了一個Facebook賬號,開始研究這種模式。在三年後的一篇文章中,王興回憶道,第一次逛Facebook時,並沒有發現其有什麼過人之處,「事後想來,正是因為那時我在美國的同學要麼已經畢業了,要麼就還沒用這個,所以沒有任何感覺。畢竟在Facebook上,如果只是看,而沒有參與其中,確實很難找到感覺。」

但多次使用之後,王興開始發現了Facebook的過人之處,「一是有一個真實的人際網絡,二是有一個高質量的人群,用戶都是大學生,非常純粹。」

作為典型的「技術型創業者」,王興恪守「原汁原味」的照搬模式。這一年的秋天,王興創立了校內網。和Facebook一樣,這個網站主要針對荷爾蒙過剩的中國大學生。

幾乎在同一時間,曾經創立了chinaren的陳一舟也將目光盯上了Facebook。2006年4月末,他所控制的千橡集團倣傚早期的Facebook開發了5Q校園網,並對王興表達了收購校內網的興趣,但遭到拒絕。校內網和5Q隨後在高校展開激烈的用戶爭奪。「到5Q註冊用戶送雞腿」的廣告,成為當時學生間的笑談。

十個月後,王興遇到了融資難題,幾乎沒有任何還價的餘地,2006年10月份他被迫接受陳一舟的邀約,同意千橡200萬美元併購校內網。而充分意識到校內網用戶價值的陳一舟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用戶流失,乾脆徹底放棄了自主研發的5Q網,轉而將原5Q的用戶導入校內網。

一年之後,校內網的註冊人數就超過了3000萬。與此同時,國內出現了不少於20家Facebook模式的拷貝者,例如佔座網、開心網、海內網、一起網、底片網、花名冊、億聚校內網等一大批以學生和白領為目標用戶的SNS追隨者。

中國SNS網站遍地開花,相互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在此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學習Facebook,成了各大徒子徒孫們的頭一課。

眾所周知,人人網採用了藍白相間的用戶界面,與Facebook非常相像。「我們看他們在做什麼創新,目的是什麼,動機是什麼。」陳一舟曾經這樣描述自己向Facebook拜師學藝的思路。

而中國諸多的社交網絡始終緊隨Facebook,從用戶界面、多媒體內容的發布,不僅一應俱全,甚至已經達到了非常精細的程度。開心網上最熱門的遊戲《開心農場》,模仿的正是Facebook上第三方遊戲公司Zynga開發的《FarmVille》。

Facebook曾經做過實驗,每隔一段時間改變一次網站藍色的深淺,然後他們發現,人人網總會緊跟其後開始調整自己界面的藍色。

和Facebook一起「進化」

在敲響納斯達克開市鐘時,他簽下了一句話便是:「To a more open and connected world(為了一個更加開放和連結的世界)」。最近兩年來,在Facebook等平台開放潮流的影響下,國內的社交網站也陸續選擇了不同程度的開放。

有評論認為,Facebook之所以能風靡全球,也與其所依仗的全球語言——英語,以及其背後強大的美國文化相關。2011年6月份,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人人網CEO陳一舟也提及了這一點,「在中國做互聯網,就算我們有做到世界去的野心,環境也不容許,因為中國文化不像西方文化輻射力那麼強。」他由此提到,人人網不會走出國門,主要市場還是會放在國內。

但Facebook卻非如此。扎克伯格很早之前就設立目標,不僅為美國,而是要為全世界創造一個交流工具。在敲響納斯達克開市鐘時,他簽下了一句話便是:「To a more open and connected world(為了一個更加開放和連結的世界)」。

2008年初,Facebook發佈了翻譯工具,這一翻譯工具是Facebook的另一創新,它並沒有安排自己的僱員或是找承包商花費數年時間將站內的30萬條詞語翻譯成其他許多種語言,而是把這個任務轉交給了全世界,並收穫了巨大的集體智慧。

在開發每一個語言版本的時候,Facebook的軟件會給用戶提供一個待翻譯的詞語。使每個使用Facebook的人都可以解決一個或多個西班牙語、德語、班圖語(Swahili)或者是塔家路語(Tagalog)的一個詞語。每個詞語被很多人翻譯,然後軟件將詢問該語言的母語者,用投票選出最好的詞語或短語來填補空白。

2008年年底,Facebook使用的語言增加到了35個,包括中國大陸使用的簡體中文和港台地區所偏好的繁體中文。一年之後,這一數據就翻了一倍,達到70種,覆蓋了98%的世界人口所使用的語言。

Facebook的擴張步驟也正是如此,2005年秋,Facebook向高中學生開放,而在2006年秋,Facebook則面向全社會開放。扎克伯格用行動指出,社交網絡不只是一個網站,它可以演變為互聯網的基礎設施,逐漸成為互聯網系統的血脈和神經。

他此後的步伐還包括:開放賬號、開放應用程序平台、訂製式廣告,推行Facebook Credit貨幣等。越來越多的用戶被吸引,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和廣告商通過Facebook來賺錢,當然,也越來越離不開這個超級平台。

由此推動的互聯網開放潮流也刮到了地球的另一邊,近兩年來,「開放」逐漸成了中國互聯網的一個關鍵詞,而學習Facebook的每一步,也成為中國SNS網站的發展軌跡。

成立於2001年的康盛創想就是一個典型。一開始,這家公司主要做的是BBS產品Discuz!,一度佔據中國市場份額的90%。據在其中工作過六年,先後擔任過市場部和客戶拓展部領導職位的謝紹強介紹,2008年4月,康盛創想在Facebook聲名鵲起之時,推出了SNS建站軟件——UC Home,並在當年5月將其開源。這成了中國廣大互聯網站長們的至寶,SNS社區開始遍地開花。

「當時的SNS火到什麼程度,給你舉一個例子,我的一個同事,被開心網挖過去,開了三倍的薪酬,不過,去年又離職了,去了360。」謝紹強說。

不過,雖然Facebook在國外很熱,但在中國,這一互聯網模式卻未成熟到普遍盈利的階段。UC Home開源後,大量有SNS功能的網站上線運營不到1年便關閉。

隨後,Twitter開始火起來,康盛創想又率先推出了微博系統——CTT,不過尚未鋪開,便宣告夭折。這個被稱為「互聯網界的聯發科」的公司甚至一度涉足視頻播放器,最後也因投資太大而放棄。

2010年6月,康盛創想被騰訊收購。彼時,Facebook已經開始開放賬號(Open ID),像一條若隱若現的經絡,打通了以前毫不相干的網站。成為騰訊全資子公司的康盛創想便迅速開始學習。謝紹強回憶,那時他便開始一家一家網站去談,試圖讓他們開放接口,用一個QQ號便可登陸所有網站。

對於這個新鮮的概念,許多網站保守而戒備,「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你是不是要來拿我的數據。」謝紹強解釋說,不是來拿他們數據,相反,是把QQ的用戶帶給他們,同時將QQ的影響做大。「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我們都是在向Facebook學習,只是在中國,這個過程進行得比較艱難。」謝紹強說。

最近兩年來,在Facebook等平台開放潮流的影響下,國內的社交網站也陸續選擇了不同程度的開放,人人網、51.com、開心網等平台允許第三方開發者為其開發應用程序和遊戲。一些抓住機會的公司和開發者,如五分鐘、奇矩互動等,成為了領先者。

如果少了中國,怎麼能說連接全世界?

雖然Facebook來華步伐尚不確定,但一些中國商人其實已經和馬克·扎克伯格做起了生意。

對許多中國網民來說,等待Facebook的到來,已經是一件迫切的事。在其IPO當天,新浪微博上的呼喊聲不絕於耳,一位ID為「小屋就是小巫」的新浪微博用戶@「Facebook中國站」說:請轉告Mark,我們天天翻牆都很累了。趕緊來吧。

2010年底,扎克伯格曾經到訪中國,拜會包括百度、新浪、阿里巴巴和中國移動在內的一些中國公司,尋求合作的可能,當時扎克伯格表示,希望找到合適的當地合作夥伴,按照「我們的經營原則」在中國取得成功。

2011年初,Facebook宣佈赴港成立新的銷售辦公室,主打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的廣告業務,這是Facebook在亞洲的第二個銷售總部。

雖然Facebook來華步伐尚不確定,但一些中國商人其實已經和馬克·扎克伯格做起了生意。

從2010年6月開始,Facebook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廣告平台的技術合作夥伴,打造自己的互聯網廣告平台。

Facebook在全球都沒有官方的代理商制度,但針對中國市場,卻找到了中國互聯網SEM廣告業的隱形巨頭艾德思奇(adSage),儘管沒有冠以代理商的身份,但這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公司卻扮演著近似的角色。作為Facebook亞太區唯一的廣告官方合作夥伴,艾德思奇幫中國的廣告主們開通Facebook廣告網絡的賬戶。

據艾德思奇市場部經理陳婷婷介紹,他們之所以能拿到這一獨家渠道,與董事長唐朝暉的工作經歷相關。唐曾是微軟adCenter的首席部門經理,和Facebook負責廣告業務的很多人都是朋友。

不過,在最初合作時,雙方卻有一些分歧。Facebook其實想讓艾德思奇公司扮演外包項目開發商的角色,但唐朝暉堅持要獨立開發產品,掌握業務自主權。

最終,Facebook同意了。2010年底,艾德思奇針對Facebook發佈了首版產品AFF,這是一個收費的廣告管理軟件,主要提供給在Facebook上投放廣告的廣告主,監測和管理他們的廣告情況。這款產品不僅在艾德思奇的美國網站上售賣,也在Facebook的官方網站上被推薦給希望在Facebook廣告平台上投放的客戶。在產品發佈的當月,它就擁有了四百多個客戶。

據陳婷婷介紹,廣告主將廣告費投給Facebook,艾德思奇和Facebook不產生費用,直接收取廣告主的軟件管理費。

「目前,Facebook感興趣的中國企業主要是三種:遊戲、旅遊和電商。」陳婷婷說,電商類主要是福建一些中小企業,而中國在Facebook上投入廣告最多的是某遊戲客戶,每月在百萬美元左右。

據陳婷婷介紹,Facebook其實非常看重中國市場,「我們每次和一些重要的客戶談判,比如沃爾沃汽車、王老吉等,Facebook在新加坡和香港的公司都會派一個市場部的人和我們一起去。」

她透露,中國的一些廣告主目前在Facebook投放廣告還是一種試探的心態,一個月投一兩萬美元。不過,讓陳婷婷欣慰的是,這兩年中國企業對Facebook的認知度「明顯提高了」,「以前我們要『教育市場』,要告訴廣告主Facebook是什麼。但最近兩年和他們提到Facebook,他們都說知道。」

Facebook上市,更增強了他們的信心。據她透露,接下來,他們和Facebook還會有一系列合作。現在,為了增加各種合作的可能,他們的總裁長年都待在了美國。

隨著Facebook平台的日漸開放,中國的一些遊戲開發者們也從中看到了機會。成立於2008年的熱酷網就是其中之一,其開發的遊戲《陽光牧場》、《動物樂園》等,登上了Facebook的遊戲平台。

據熱酷網副總裁餘波介紹,Facebook對於移動平台非常重視。2012年3月份,他們在參加Facebook組織的亞洲移動開發者會議時,Facebook移動開放平台的負責人在現場告訴大家,就在一個多月以前,在硅谷舉辦的同主題會議上,Draw Something(一款頗受歡迎的遊戲)的開發者也參加了,當時他們還處於走投無路瀕臨破產的窘境,但是Draw Something非常好地利用了Facebook移動社交平台的開放接口,短時間內取得了爆發性的增長,結果一個多月後身家就達上億美金。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Facebook(的員工)在台上講的時候,我們身邊的開發者都很興奮,個個眼睛裡都冒著綠光。」餘波說。

據他介紹,熱酷在Facebook開放平台上的遊戲基本上都是用Facebook Credit方式支付,在遊戲的總收入中,30%會由Facebook拿走,剩下的70%即是熱酷的收入。這比國內的一些平台收入更高。

曾經供職於Facebook五年時間,現轉身為天使投資人的王淮說:Facebook的vision(願景)是,把全世界的人連接起來,讓分享更加透明,世界更加開放和美好。所以,Facebook無論如何一定會進入中國。「因為如果沒有中國,Facebook的vision就完不成了。扎克伯格會說:如果少了中國,我們怎麼能說連接全世界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52

歐巴馬與郭台銘都在關注的最新趨勢3D列印入侵

2013-04-01  TWM
 
 

 

科幻片中常見的「無中生有」場景已在現實生活裡一一實現!

只要一台電腦、一部3D印表機,獨一無二的iPhone機殼、F1賽車、槍枝,甚至是人體器官……,未來隨手自製各種生活用品都不再是神話。

歐巴馬在今年2月的國情咨文上提到3D列印,希望重拾美國製造業風光;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下令旗下各事業部主管展開3D列印探訪之旅。

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啟動中......。

撰文‧李洵穎、陳翊中、賴筱凡 研究員‧蔡曜蓮「午安!」一走進店裡,店員笑吟吟地送上問候,周一中午的上班時刻,店裡泰半座位都被坐滿了。這家位在日本東京澀谷的FabCafe咖啡廳,空氣中飄著咖啡香,一切看起來就跟一般咖啡廳沒兩樣。然而,這家咖啡廳在過去兩個月裡,受到許多科技部落客關注,甚至連美國頗具盛名的科技網站「The Verge」都特地撰文介紹。究竟FabCafe特別在哪裡?

就像「The Verge」報導開頭寫著,在東京,實在不缺咖啡廳,但是這家FabCafe,卻有著那麼一點不同。店裡頭擺著大大的一台雷射切割機、不算小的投影螢幕,這些可能讓你摸不著頭緒。但是,我們把時間倒退回到一個月前的西洋情人節,FabCafe推出了一項特別的服務:做一個人像巧克力。

如果每到情人節,你都得傷腦筋要送什麼禮物給另一半,或許,你可以嘗試FabCafe的這項特別服務,只要掃描你的臉部,FabCafe就能為你量身打造一個擁有你臉部表情的人像巧克力,送給情人,保證讓你的情人驚喜萬分。

街角的咖啡工坊 讓更多人一起玩科技聽起來很科幻、很瘋狂,但是三月二日,FabCafe再推出第二個驚喜,這次,他們要掃描全身,替你做一個全身的人像軟糖。短短兩天內,就有超過五十個人報名,卻只有九個幸運兒可以體驗這項服務。

想知道FabCafe怎麼辦到的?那你就得好好認識這項被喻為可能開啟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3D列印。為了一睹FabCafe如何走在趨勢前端,本刊採訪團隊親自飛到日本,專訪FabCafe背後團隊。

「一年前,這裡其實是我們的會議室。」有著透明的大面玻璃窗,坐落在街角最顯眼的位置,日本設計公司Loftwork創意專案協調師鈴木真理子說,作為一家具有實驗特性的設計公司,他們時常舉行大大小小的「工作坊」,邀請朋友來體驗。「那時同事說,為什麼我們不把這裡改成咖啡廳,讓更多人可以跟我們一起玩?」就是這個靈光一閃,讓Loftwork的老闆們決定要開一家具有實驗性質的咖啡廳。一開始,店裡只提供雷射切割服務,不論是牆上擺的木頭雕刻,或是高掛有著精緻雕花的牛仔褲,只要消費者提前預約,就能在FabCafe玩雷射切割服務。

去年十一月,他們有了更多新點子,LoftWork找來3D印表機經銷商iGUAZU與3D列印顧問公司K’s Design Lab合作,希望透過體驗的方式,讓3D印表機走入消費群眾,「不再只是大公司才能玩3D列印,一般人也可以玩。」K’s DesignLab執行長原雄司透露,近五個月來,超過五百人參加K’s Design Lab與FabCafe一起推的workshop,裡頭就有五個消費者下訂購買3D印表機回家做。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3D列印的魅力,他們要有不同的作法,「我們就想,在西洋情人節這天,能不能用3D列印來做一點特別的事情。」鈴木真理子口中說的,正是FabCafe針對女性消費者提供的服務,只要掃描臉部,就能打造專屬的人像巧克力。

一個扭腰、一個俏皮的動作,統統都可以把你的肢體動作掃描起來,這些3D數據全進了電腦後,透過一些設定,3D印表機就能印出擁有這些動作的模具。「有了這些模具,你可以把糖漿倒進去,做一個獨一無二的人像軟糖,你也能做一個人像冰塊。」鈴木真理子不諱言,實驗工作坊成功打開了人們對3D列印的想像。

「過去,Fab代表的是遙不可及的工廠、大量製造,可是,FabCafe是一個開放的『工場』。我們要的是小量、有價值的產品,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鈴木真理子說,有別於二次工業革命大量製造的主流,他們認為,未來的工業革命將更重視每個人的差異,科技也將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在每個人的生活裡。

就在FabCafe推出3D列印實驗工作坊後,FabCafe迅速在全球暴紅,每天都有接不完的電話,就是想複製FabCafe的商業模式。「我們想要傳達這種實驗性質的概念,讓更多人可以一起玩。」鈴木真理子說,所以,FabCafe很早就確立第二家店不會在日本的策略,而是要拓展到其他國家去。

台北街頭即將出現3D列印設計公司與東京擁有類似消費氛圍的台北,看準開店成本相對低,香港出身的建築師黃駿賢成功說服了LoftWork團隊,要將FabCafe複製到台北華山園區。「最快五月,台北也能有一家FabCafe,到時面也會有3D列印服務可以玩。」鈴木真理子說。

不只是日本,3D列印技術在全球各地的應用更是五花八門,幾乎所有的物品都可以透過它來製造。有人用3D列印技術設計立體時裝;運用3D列印技術建造的建築物即將在荷蘭出現,預計明年完工;Urbee汽車是世界第一款3D列印汽車,其中除了最重要的引擎與底盤之外,大部分零件都是3D列印而來;也有人從網路下載槍枝構造圖,就此「印」出槍枝;還有人「印」出會飛的遙控飛機;甚至有一家名為Modern Meadow的公司,宣稱用生物3D列印技術,造出全世界第一片可食用的「人造肉」。

一夕之間,圍繞在這個新潮的機器,產生了大量有趣的應用方式。

看到這裡,是不是更覺得3D列印很不可思議?其實這項技術已存在近三十年,直到最近幾年才重獲注意。《經濟學人》雜誌認為,繼十九世紀瓦特發明蒸汽機,以及二十世紀流水線生產之後,3D列印將會掀起「第三次工業革命」。

然而,3D列印受到熱烈討論,更重要的推手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他在今年二月十二日的國情咨文中,特別提到計畫建設十五座製造創新中心,以專注研究3D列印等新興技術,最終希望能以3D列印技術全面提升美國製造業。

中美大國已列為戰略性產業歐巴馬在國情咨文中說:「工人們在這裡學習使用3D列印,學習這項有可能顛覆工業的新技術。革命一定會在這裡發生,我們要確保這波製造業革命發生在美國。」美國政府傾全力為這場「第三次工業革命」鋪陳,在最近兩、三年裡,鼓勵全國的小學將3D印表機納入到工藝課的課程內容,希望從初等教育起就告訴孩子們,今後的生產流程會是什麼樣子。

科技趨勢大師凱文.凱利(Kevin Kelly)同樣也呼應歐巴馬的看法,他說:「在自動化設備與3D印表機快速發展下,將會加速製造業回流美國。」因為美國昂貴的勞工成本,將不再是問題。

中國工信部副部長蘇波也在「二○一二年增材製造技術論壇」上宣示將推動3D列印產業化,並制定3D列印路線圖與中長期發展策略,G2兩大強國紛紛將3D列印納入戰略性產業。

事實上,3D列印技術也開始受到台灣與韓國三星的關注。在這波3D列印風潮中,製造代工大廠鴻海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在去年看到相關報導,便下令各事業部主管深入研究3D列印技術與流程。於是來自鴻海,共有四到五批人馬,一次約有四到五位主管加工程師,前往3D列印相關廠商了解。據廠商研判,鴻海可能計畫自行開發3D印表機台,以降低成本與縮短生產時間。

三星去年內部改組時,就已將印表機部門獨立出來,加以整頓。今年三月初,三星又向夏普提議收購其印表機部門,但遭夏普拒絕。三星在印表機領域上動作頻頻,據傳就是為了搶攻3D列印的商機。

3D列印技術,簡單地說,使用者透過電腦繪製零件或物品的3D設計圖,或是掃描現有物件,將3D圖檔輸入3D印表機後,印表機噴頭將材料逐層噴出,像是砌磚牆似地層層堆疊,最終形成完整的堅固物件。這個流程又稱為「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

有了3D印表機,無論是在家還是在辦公室,你可以使用各種材料製造玩具、零件、工具。在電腦上簡單地新建、修改或者下載你想要的3D圖檔,然後點擊「列印」,一個實物即出現在你的眼前。可能某一天早上起床之後,你突然想要用一個不同造形的杯子,這時可以按下印表機,「印」出一只杯子,這不是科幻小說裡的情節,3D列印讓這一切成為真實。

諸多管理學與經濟學的理論將被顛覆波士頓諮詢集團(BCG)高級合夥人太田直樹預測:「蘋果公司遲早會採用3D列印方式,來製造符合顧客喜好的手機等產品。」「也許終於有一天,iPhone手機可以從蘋果手機連鎖店,或是乾脆從消費者家裡的印表機直接『印』出來。」也就是說,未來的產品生產,將會像用印表機一樣方便。

不僅如此,未來的工廠變得完全不一樣,同一個工廠的3D印表機可以既生產茶杯,又能製造汽車零組件,以及量身訂製的醫療產品,這將顛覆管理學與經濟學的諸多理論。

過去,3D印表機整體技術不成熟,且能夠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樹脂,因此使用者被局限於打樣等冷門領域。但如今各項技術的進步,且金屬、陶瓷、尼龍,甚至用於打造人體器官的「生物墨水」都成為可以使用的材料。因此,目前已能生產須具高精密度與強度的汽車與飛機零組件。

3D列印所帶動的技術革新是典型的「破壞式創新」,儘管3D列印主要適用於小量生產,但是其列印的產品,可以遠遠優於傳統製造業生產的產品,更輕便、堅固、客製化,可直接組裝成形且成本更低。

波音工程師麥克.海耶斯(Michael Hayes)表示,在採用3D列印一體成形技術製造零組件後,由於不再需要用傳統的螺絲組合零組件,可將零件的重量降低三○%,且其牢固程度遠遠超過傳統方法。

3D列印研究機構Wohlers Associates指出,3D列印市場快速成長,尤其自己動手做(DIY)市場蓬勃發展。該機構初估,二○一二年銷售達十六億美元,一三年應可突破二十億美元,預估到了一九年整體市場將達六十五億美元。換言之,3D列印全球產值將在七年內成長三倍。

趨勢一:製造業回流先進國家一旦3D列印被廣為接受,那麼對世界的意義會是什麼?

英國拉夫堡大學3D列印專家理查海格(Richard Hague)表示,3D列印對經濟有深遠的影響,企業再也用不著把各種商品堆積在倉庫中,再將其配送出去,因為,產品可以按照用戶需求在當地列印出來。這種類型的3D列印模式,不但大規模減少倉儲需求,也削減運輸成本。

他並認為,3D列印還可以幫助美國將製造業從海外遷回,「海外製造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只會導致運費增加。」目前,蘋果公司的產品,幾乎全在鴻海中國工廠裡的數萬條生產線上組裝,員工數十萬人。但如果3D列印技術進一步發展,不用將生產基地集中在人工便宜的中國,也能將產品送到全世界顧客手中。

波士頓諮詢集團認為,到二○年,一○%~三○%由中國進口的物資,將改由美國製造,美國一年將增加二○○億到五五○億美元的經濟產出。

趨勢二:機器即工廠 人人都是創業家3D列印技術讓產品設計到製造之間只有一個「列印」按鈕的間隔,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會由大規模製造轉向個人化生產,打破跨國代工產業鏈。

3D列印設備龍頭廠3D Systems,在今年發表消費型3D印表機Cube,售價五萬新台幣有找;這種消費型的印表機可以製造如小玩具、棋子等簡單的產品。已有網站Cubify幫消費者客製化小型產品,例如茶杯、公仔等。這將掀起客製化的工業革命,未來五金行也可能會放一台3D印表機,提供各式各樣的零件,以滿足不同客戶需求。

趨勢三:產品創新速度加快從《長尾理論》到《免費》,再到《創客:新工業革命》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說,當製造一個產品,與製造一萬個產品的固定成本幾乎一樣時,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製造業的創業家。

隨著3D印表機價格迅速下降、設計軟體越來越強大,以及更多的列印材料推陳出新,意味著設計人員能更方便地使用3D印表機,使他們在設計過程中,就能隨時列印出原型產品進行修改,有助於加速創新。

例如,當一○年蘋果首次推出iPad後,四天之內,就有人利用3D列印代工服務商Shapeways所提供的代印服務,在四天內生產出保護套,整整比其他競爭對手快了一個月,自然是大發利市。

趨勢四:少量多樣 個性化商品更為風行第三次工業革命將使消費者變得更挑剔,他們不只要便宜好用的一般商品,更渴求創新、高技術商品,好打造他們獨特的生活品味。裝上翅膀的鞋子、復刻一九六○年代的老爺車,換言之,個性化、客製化商品正是消費者想要的。

以往,若要請工廠幫你製作客製化商品,若沒有一定的數量,開模、打樣的成本肯定不划算;但有了3D列印,就變得易如反掌。未來專業代印服務勢必逐漸普遍,就像以前三五步就一家相片沖印店般,可以隨時應你的需求列印商品,甚至只要到便利商店就可以實現你的需求。

麥肯錫的研究報告指出,這股自造者(自己製造產品)產業化的趨勢,將改變製造業的未來:未來十五年內,將有超過十八億消費人口,加入這股新製造產業價值鏈中。

趨勢五:門檻降低 創意設計才是王道3D列印技術能為工業設計領域帶來新的活力,打破傳統加工的枷鎖。在3D列印的新世界裡,「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創意才是獲得財富的不二法門。

3D列印代工服務商Shapeways執行長彼得.威蕭森(Peter Weijmarshausen)認為,3D列印一層一層把材料堆疊起來的製造方式,讓一些無法開模製造的特殊產品,也有機會被製造出來。因此,3D列印普及後,製造業門檻降低,產業價值鏈將加快由製造端位移至設計端。

雖然現在3D列印還無法完全取代傳統大量製造的商品;然而,忽略3D列印的影響力,不跟著進步,漠視即將發生的顛覆性革命,就像當年王安電腦等大型電腦主機廠商,無視個人電腦的出現,最後如侏羅紀的恐龍般,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如今在醫學界,客製化的助聽器、齒模已經逐漸為醫界使用,甚至以鈦粉打印,經由特殊設計,更容易與人體緊密結合的人工骨骼、關節,已有很多手術成功案例。

趨勢六:3D醫療為健康帶來新革命此外,位於英國愛丁堡的赫瑞瓦特大學,研究人員透過3D列印技術,成功製造全世界第一個肝臟組織。美國的Organovo公司,則製造出全世界第一台商業化3D生物印表機,以自體幹細胞生成原料後一層一層堆疊成血管壁,已成功長出靜脈血管。未來若有一天,腎臟、心臟等大型臟器能被製造出來,且實驗證明不會有後遺症,器官移植將變得很容易,人類的壽命可能大大延長。

雖然不久的將來,3D列印將為人類創造許多好處,但是伴隨這個趨勢發展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也不容小覷,例如:槍枝管制。其中,最大的挑戰將會是||如何保護智慧財產權。一旦所有實體物品都能轉化成3D數位圖檔,它們就會變得容易複製與傳播,盜版的風險相當大。而如果盜版成風,就沒有人願意花重金投入研發設計。

不能否認地,3D列印想要拓展到消費市場,並不是沒有它的限制性。3D列印技術對一般人而言門檻仍高。依照現階段的技術水準來看,數萬新台幣的消費級3D印表機,幾乎只能製造出結構簡單的產品。

不過,近期已有3D列印代工服務,提供消費者下單訂製商品,新創企業如德芮達科技、貝特資訊出現,有助於提升民眾對3D列印的接受度。

破壞式創新的歷史已經證明,3D列印不會停止腳步。隨著時間推移,所有的困難點與阻礙都會被克服。

一旦顛覆開始萌芽,它被接納的速度遠遠超過任何人的想像。或許哪一天,我們就可以住在自己列印的房子裡,吃著自己列印的糖果,穿著自己列印的衣服,開著自己列印的汽車,這一切看似不可思議,但它卻悄悄地發生了……。

小辭典

3D列印是什麼?

透過電腦輔助軟體,建立物品的3D數位檔案,再運用金屬粉末或塑料等耗材,以一層一層堆積的列印方式來形成物品。過去應用在模具製造、工業設計等領域,以製造模型為主,現正逐漸用於產品的直接製造。

3D印表機使得消費者也可以是製造者,並大為縮短產品開發週期,產品將可就近消費地進行生產,不受土地取得、廠房面積大小的限制。

第三次工業革命

正在啟動中

第一次工業革命

時間:1730年~1870年

特點:發明蒸汽機

機器取代傳統手工業

第二次工業革命

時間:1870年~1914年

特點:流水線生產

發明電報與無線通訊系統等新科技;福特汽車導入流水線,提升生產效率

第三次工業革命

時間:1980年~

特點:3D列印技術興起

革命性技術,可做出傳統工藝做不出來的商品

生產流程大進化

傳統製造業

1 鍛造

利用壓力改變金屬形狀,使它符合後續製程的要求。

2 磨床

利用磨具研磨,以獲得所需的形狀、尺寸,或使表面精密化。

3 鑽孔

用鑽針鑽出後續製程所需的定位孔、零件孔等。

4 組裝

整個製程經過上述步驟,最後經由生產線組裝。

3D列印

1 3D繪圖

將想要製造的物品利用3D CAD繪圖軟體或掃描輸入電腦,形成3D數位檔案。

2 數位切片

電腦軟體會再將上述3D數位檔案中的物體,進行2D「數位切片」,物體會被「切」成一層一層的數據資料。

3 傳送到

印表機

將數據資料傳送到3D印表機內。

4 輸出產品

就像2D印表機列印平面檔案一樣,此時3D印表機噴嘴會依據數據資料噴出材料,一層一層地堆疊出立體物品。

無所不「印」 全面入侵 你的生活

1休閒

印出來的跑鞋

2012年倫敦奧運後,一名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學生Luc Fusaro宣稱,以3D列印技術量身訂做的單片跑鞋,重量僅96公克,讓運動員在百米賽跑中增速0.3秒。

2服裝

印出來的立體時裝

荷蘭女服裝設計師Iris van Herpen運用3D列印技術,打造立體感的時裝設計,無論是用透明材質做出水花飛濺效果的禮服,還是猶如人體骨骼般細膩複雜結構的立體服飾,令人嘖嘖稱奇。

3軍事

印出來的一把槍

美國Wiki Weapon團隊,從網路上下載了槍枝的構造圖,並使用3D印表機列印出了AR-15的下機匣。經過多次改良,目前該團隊已研製出可連續發射600發子彈的下機匣。

4醫療

印出來的人工骨骼

2011年6月,一位83歲的女性骨髓炎患者在荷蘭接受手術,成為3D列印顎骨的第一位受惠者。這個下顎骨採用高精密雷射層層融合鈦粉製成,沒有使用膠水或黏合劑,在金屬中植入晶格狀的天然骨骼內部結構,易與病人自身的骨骼接合。

印出囚籠,關住細胞荷蘭達爾特大學(University of Twente)奈米研究院採用被稱為「邊角平面印刷」(Corner Lithography)的奈米級3D列印技術,印出可以裝下一個軟骨細胞的「金字塔囚籠」,未來可望應用在癌症治療,用此概念鎖住癌細胞。

5 交通

印出來的飛機

航空龍頭波音公司研究利用3D列印技術,將機翼逐層印出,然後接合成形,包括787夢想飛機所用的32種組件。波音宣稱,3D列印可以降低30%的零組件重量,進而節省燃油成本。

印出來的跑車

比利時的Formula Group T團隊以一種名為「巨獸級3D列印」的技術打造塑膠材質外殼,創造一輛叫作Areion的單座跑車,最高時速可達140公里。

6 住宅

印出來的建築物

荷蘭建築師Janjaap Ruijssenaars使用一種名為D-Shape的巨型3D印表機,列印6公尺乘以9公尺的零件,再用這些零件拼接成建築物,並命名為「景觀房(Landscape House)」,實體建築將於2014年竣工。

7食物

印出來的人造肉

美國Modern Meadow公司使用生物3D列印技術,以活細胞構成的「生物墨水」為原料,成功生出長2公分、寬1公分、厚度小於0.5公分的可食用人造肉品。

一台機器等於一座工廠

——適合小資創業或個人工作室的3D機台機型價格特色設備商ZPrinter 450220~230萬元全彩、適用於辦公室環境,製作個性商品,例如公仔、吊飾、小飾品美商3D Systems Cube4~5萬元單色、適用於製作簡單小物品,例如小杯子或小碟子 美商3D Systems Afinia4~5萬元單色、適用於製作簡單小物品,例如:茶杯、小公仔陸商太爾科技資料來源:代理商 製表:李洵穎

「自造者」急速增加

——歷年消費型3D印表機的銷售量

200766

2008355

20091816

20105978

201123265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63

蘋果、黃金——為何投資者都在這裡翻船?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293

許多投資者因為蘋果股票和黃金而損失慘重,為什麼他們會持有過多蘋果股票和黃金呢?

今年目前為止美國股票市場上漲了9%,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的共同基金今年的表現依然令人失望,那很有可能有如下三個原因:

  1. 你買了蘋果公司股票;
  2. 你買了黃金;
  3. 其他原因。

而在不久前,上述因素很可能是你投資賺錢的原因,而不是賠錢的原因。

以前,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把太多的資金投在蘋果股票或者黃金上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好的結果。但是以最近的表現來看,過多持有這兩個東西應該給投資者帶來了不小的「驚喜」。

事實上,據Lipper公司統計數據,將近四分之一的股票基金都持有蘋果公司的股票,今年2月,這些基金中,至少10%的基金的蘋果股票持倉佔其投資組合總額的10%以上。

如果去年你有一個普通的標普500股指基金,那麼其中約9%的資金都投在蘋果股票上;即使是今天,蘋果股價從700美元級別暴跌至400美元級別,蘋果的股票也依然很有可能是你的投資組合中很主要的一部分。

比起蘋果股票,似乎避開黃金要更容易一些,但是也有許多股票基金把相當一部分資金分配給貴金屬投資。

最重要的問題是,這些持倉在什麼時候可以被算作是規模過大,以及什麼時候股東們對其中的風險認識不足。

比如Putnam Global Technology這只基金的投資組合中,將近1/4的資金都投在蘋果股票中,據Morningstar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目前為止科技股基金的平均回報率為1.5%,但這只基金卻虧損了5%。

科技股基金如此大規模投資蘋果股票或許不足為奇,但是普通型的股票基金,如Janus Twenty、Turner Large-Cap Growth等等,也將蘋果股票佔投資總額比例設定在兩位數,考慮到這些股票並沒有特別傾向於科技投資,這一點是很令人驚訝的。

對於投資者來講,最重要的問題是他們會給予基金過去的表現來作出投資決定,他們並不會注意到過去的業績是如何達到的。通常一隻基金的表現能夠排在前幾名都是因為冒了額外的一些風險,而投資者入場的時候通常是這種風險達到了白熱化程度之際,隨後隨著市場的轉向,投資者便會以失望收場。

股票及共同基金研究機構New Construct 的董事長David Trainer表示,「這就像是在玩搶椅子的遊戲,只不過這場遊戲永遠不會結束。如果你不對一隻基金買了什麼等情況多做些功課,那麼就是在把寶全部押在了基金經理的身上。」

而且,基金經理往往願意效仿別人的投資,雖然他們也不願意依靠模仿來競爭,但他們更不願意因為沒有模仿而被同行落在後面。

這就會導致許多投資組合出現部分重疊的現象,這會讓投資者的投資方案沒有他們想像的那樣多元化。

David Trainer表示,「問題並不在於持有黃金或者持有蘋果股票不好,而在於你所有的基金經理都在做同樣的投資方案,你還得為他們的懶惰和錯誤付錢,這一點確實不太好。如果你知道你的基金在投資什麼,你就不會因為結果而感到吃驚,最多只是失望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90

小心!你24小時都在吃毒澱粉


2013-05-27  TCW
 
 

 

你會用哪些形容詞來描述美食?「很Q、很彈牙」、「醬汁濃郁」、「滷得入味」、「湯頭鮮甜」……。

餐廳要做出符合這些形容詞的美食,一點也不難!只要添加「神奇粉末」,風味十足的美食立即上桌,還附贈爽口滑潤、顏色鮮豔、不易腐壞。

這次舉國震驚的毒澱粉事件,就是不肖業者在天然澱粉中加進化學品「順丁烯二酸」,做成了黑心的「化製澱粉」,讓原本做油漆、染料或是殺蟲劑的原料,變成粉圓、粄條、芋圓、地瓜圓的原料之一。

每天吃進的添加物最少五百種

化製澱粉是利用化學或物理方法,改變天然澱粉本性,加入乳化劑、殺菌劑等其他化學品,做成的白色粉末,又稱「修飾澱粉」。雖然它仍有澱粉兩字,但分子結構與原始澱粉有很大差異。

化製澱粉不全然「黑心」,關鍵在於加入的是合法、劑量安全的添加物,還是使用在工業產品上的化學品;「不合法的添加物無疑是把毒物吃進肚,會影響到肝腎功能,」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

然而,因多數食物都無清楚標示,消費者難以判斷添加物是否合法或過量。儘管個別食物的化製澱粉劑量可能合乎標準,但一整天吃下來,仍可能吃進超量的有毒澱粉。此外,好澱粉中若加入壞物質,也會變成「毒澱粉」。

例如,小攤販上的紅豆車輪餅,餅皮加入化製澱粉加熱後,才能平滑;紅豆餡則可能以馬鈴薯泥加入紅豆香料與色素來以假亂真。隨手買的速食飯糰,可能添加鈉鹽及其衍生物及緩衝劑,米粒就不黏手、好包裝、不易腐壞。

小孩愛吃的蘋果麵包,可能放入防腐劑去水醋酸鈉。去水醋酸納吃多可能會嘔吐、痙攣,累積過多還會減弱腎功能。

算過嗎?每天的飲食中,我們吃進多少添加物?「約有五百種,」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說,其中不乏有毒物質。

每天吃進去的食品添加物應控制在一百五十種以下,人體才有足夠時間代謝完畢,但多數人攝取超過身體負荷量三倍以上的添加物而不自知。因為多數食品添加物以「複方」形式存在,「你猜夜市中的無骨雞排中有多少添加物?三十種!」專家說。

過多的添加物,將對肝臟、腎臟帶來額外負擔,嚴重的還可能導致腎小管萎縮,最終要洗腎度日。如何避免美食變成殺手,你我均需要提高警覺。

明明是吃黑輪,怎會吃進油漆原料?—工業用化學品摻入食品始末

【延伸閱讀】一日毒澱粉菜單 大現形

08:00早餐

食物:饅頭添加物:乳化劑、漂白劑、品質改良劑(S500)、過氧化烯,讓體積變大、顏色較白,賣相佳過量症狀:頭痛、嘔吐

食物:乳酪、奶油添加物:抗生素,使其不易腐壞過量症狀:傷害肝臟

食物:米漿添加物:乳化劑、化製澱粉、調味劑、果糖,讓味道香濃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

10:00早午茶

食物:3合1咖啡的奶精添加物:飽和脂肪酸、化製澱粉、磷酸鹽、乳化劑、調味劑,增加濃稠與奶香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

食物:餅乾添加物:蓬鬆劑、品質改良劑、香料、反式脂肪酸、化製澱粉,讓口感脆、好吃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肝臟

食物:糬添加物:單包裝易含有化製澱粉,可使口感Q彈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

12:00午餐

食物:魚丸湯添加物:結著劑、防腐劑、化製澱粉、檸檬酸鹽、磷酸鹽、調味劑增加Q彈,讓顏色較白過量症狀:加重腎臟、肝臟負擔

食物:黑輪添加物:增稠劑、化製澱粉增加Q彈口感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

食物:速食飯糰添加物:鈉鹽及其衍生物及緩衝劑(防腐劑),較不易壞、易包裝過量症狀:加重腎臟負擔

14:00下午茶

食物:蛋糕添加物:化製澱粉、防腐劑,增加Q度,使其不易腐壞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

食物:紅豆餅添加物:防腐劑、化製澱粉,讓餅皮好看、不易腐壞過量症狀:脂肪肝與腎臟病變

食物:蘿蔔糕添加物:化製澱粉,讓形狀不易鬆垮、顏色較白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

食物:綠豆糕添加物:色素、香料、防腐劑,使其不易腐壞過量症狀:代謝變差、脂肪肝與腎臟病變、頭痛、結石增加

18:00晚餐

食物:無骨雞排添加物:製澱粉、防腐劑、調味劑、架橋劑、黏著劑使其變大塊、不易腐壞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肝臟

食物:蘋果麵包添加物:膨脹劑、香料、防腐劑,使其不易腐壞過量症狀:代謝變差、脂肪肝與腎臟病變

食物:拉麵添加物:磷酸鹽及其衍生物、氧化劑,使其不易腐壞過量症狀:身體易酸化

食物:炒米粉添加物:漂白劑、黏稠劑、化製澱粉、架橋劑、乳化劑,使其不易斷裂,口感更好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

22:00宵夜

食物:堅果糊添加物:化製澱粉、黏稠劑、調味劑、香料,強化濃稠、味香過量症狀:易誘發肝臟發炎

食物:蚵仔麵線添加物:抗氧化劑、醋酸、化製澱粉、過氧化物,可增加麵線Q度,讓蚵仔去腥且保鮮過量症狀:嘔吐、傷害腎臟

食物:粉圓、芋圓添加物:化製澱粉、架橋劑、乳化劑,增加Q彈口感過量症狀:傷害腎小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47

你們都在朋友圈玩明星臉?那是在給百度貢獻人臉數據!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520.html

這兩天,微信朋友圈裡突然流行起用百度魔圖玩起用自己的照片去PK明星臉了,人人玩得不亦樂乎。

這個項目是2011年11月,百度千萬美元收購了創新工場旗下的手機照片處理和分享軟件「魔圖精靈」,將產品、技術及團隊都整合進百度,隨後不斷改進而來。

但也有人潑起了冷水——第一財經編導王征在微信裡提醒說自己的朋友別再上傳照片了,他擔心這是百度在為自己的面部識別、人臉搜索收集數據。他這麼說:

我已經試了兩張非娛樂明星照片,其中還有個外國人,在明星臉裡沒有本人匹配,但在下面推薦欄裡,就是普羅大眾照片裡,卻找到了他們本人!

百度一旦建立起個人面部識別數據庫,跟手機號、單位等信息掛鉤,會發生什麼?譬如以後你在高架上跟別人碰車,對方揚手拍你張照片,就能搜到你。譬如地鐵有人偷拍你一張照片,就可以將你微博、微信、別人跟你的合影、朋友圈、你過去的生命軌跡全搜出來。只要它願意。

王征的擔心有道理,但只要想想你自己曾用微博賬號登錄過多少其他網站,又在人人網、開心網、微博、QQ裡曬過多少個人資料,就能明白類似的事情百度今天才做的話,已經沒什麼先發優勢。

再說,百度這事也不只是今天才做了。新浪科技年初的這篇報導說:

兩年前,李彥宏就對未來做出讀圖時代的判斷;去年的KDD大會上,李彥宏提出的九大待解技術挑戰中,基於內容的圖像搜索技術被列在第三;現實層面百度的圖片相關產品、云相冊等均對這一技術有需求。

2012年12月百度圖片搜索(image.baidu.com)進行的改版和功能升級時,就在識圖搜索(shitu.baidu.com)加入了人臉識別新功能,若使用人臉圖片搜索可找到類似人臉圖片。當時百度稱,人臉搜索是百度多媒體部2012年最後一個上線的項目,是世界上第一個基於圖像的全網人臉搜索。當時,百度強調人臉搜索只會在公開的信息範圍內進行,封閉的個人相冊並不會被觸及。

但正如王征所言,人臉識別搜索實際使用時,同一張人臉積累的數據越多,越能在匹配對比時提供更好的支持。所以可以確認的是,百度魔圖這個玩法的,確有助於百度積攢用戶個人的圖片數據。——但那些用PS用得夠狠的姑娘,你們不用擔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297

創始人經驗:快銷品的市場部都在做什麼?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717.html

市場部工作之一:

洞察和市場調研,就是保持對消費者行為及心理、對行業發展趨勢、對競爭對手動向、對零售市場份額和變化、對媒體傳播特點等各種信息進行持續性地跟蹤,這部分工作特別重要,很多公司專門成立部門,甚至有些大公司還設置兩個洞察部,一個在市場部,重點在消費者,一個在銷售部,重點在渠道研究,但一般兩個部門上邊是一個老闆,因為很多數據來源是一樣的,比如AC尼爾森、明略行、索福瑞等

市場部工作之二:

新產品概念研發,產品都是有生命週期的,即使再暢銷的產品,總是有沒落的時候,所以儲備和研發新產品特別重要,而研發的來源一般在市場部的產品概念,通過對消費者的研究和對零售市場的跟蹤,會對未來消費趨勢有一些感覺和線索,比如什麼口味、什麼包裝、什麼形象、什麼成分、什麼顏色等等,新產品開發並不一定是完全嶄新的產品,很多時候在原有產品基礎上做一些升級和改良就成了新產品,關鍵是新產品要包裝成新的概念,讓大家感覺是完全新的產品。

市場部工作之三:

品牌定位和推廣主題,這是市場部的核心工作,就是品牌經理的最重要工作,要對每一個品牌今年推廣的主題是什麼、設置幾個窗口、投入多少資源、要不要請代言人、線上線下的資源是如何分配的,最後要落實到一個預算表,包括銷量多少、增長多少、各地區各渠道的增長率、拉力預算多少、推力預算多少、推拉結合預算多少、各地區各渠道的策略和預算分配如何,這些都應該邏輯清晰具體可執行,當然要和各銷售部門負責人反覆商量和確認。

市場部工作之四:

媒體投放和廣告,這裡包括兩個工作,媒體部主要是媒體採購,包括GRP的監控和CPRP的控制,當然這裡的媒體包括類似電視、戶外、報紙、廣播這樣的傳統媒體,也包括象網絡、視頻、微博、分眾類似的新媒體,媒體的投放因為投資特別大,一般要特別認真,很多公司為了防止貪污腐敗都採用招投標制,當然招投標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第二塊工作是廣告部,主要是視覺設計和物料製作,包括各種廣宣品的設計和各種物料的委託製作。

市場部工作之五:

市場推廣及促銷,這是很雜亂很具體的工作,要策劃各種品牌推廣活動和促銷方案,當然這裡的促銷方案主要是指針對消費者的,渠道促銷是下一個話題,市場活動也是分季節和分渠道的,比如比較多的是學校校園活動、城市廣場活動、三四線鄉鎮推廣活動、餐飲渠道推廣活動等,這裡主要是定主題、定KV主畫面、定活動機制、定預算,這些方案確定以後就交給區域市場部去執行了。

市場部工作之六:

Trade Marketing,渠道拓展部,一般負責各渠道的促銷和推廣,包括促銷方案和陳列生動化投入和執行,一般還分成現代渠道和傳統渠道,渠道促銷包括進貨獎勵、抽獎、免費派樣、特價、贈品、促銷員等各種方式,節假日促銷和平時促銷很大差別,DM促銷、店慶促銷、新品上市、鋪貨促銷、互動促銷等各種方式都有各自適用的情況和優缺點。

市場部工作之七:

Field Marketing,區域市場執行,一般是落實市場部在各地區的市場活動和生動化佈置,是具體落實工作,要及時保障各種物料到達市場第一線,保證活動按質按量的安全地完成,保證廣告宣傳的形象統一,保證各地區終端品牌顯現和生動化按統一標準執行,這個工作特別繁雜和重要,對品牌的統一性和標準化很關鍵,一般需要及時地對預算花費、完成項目、終端落實門店進行統計和彙總,定期要組織最佳案例分享會進行交流和評比,讓大家互相學習和提高。

 

這就是我初步想到的市場部工作,都是我零散的感受,不夠理論和高度,但都是實戰經驗,望同行們交流指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71

人人都在談泡沫:谷歌搜索怎麼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442

美股收盤又創新高了,這種時候最苦逼的恐怕就是要證明其實股市泡沫還沒那麼恐怖。

在眾說紛紜談泡沫的時候,要撇開認知偏見,濾過種種「泡沫觀察家」的折射散光,看看泡沫到底怎樣了,還真有點難度。

zerohedge博客提供了一種簡單的角度,拋開數據和分析,利用谷歌趨勢Google Trends看看網上頭條提到「股市泡沫」這個詞的次數。

下圖顯示,金融危機爆發前「股市泡沫」有兩次高峰:2007年5月出現99次,同年11月是89次。而今年11月收錄的部分數據顯示本月有73次。

這樣看來,現在還沒有達到上次危機前的水平。

這是否從一個方面體現出眼下的泡沫還沒那麼危險?

那也未必。zerohedge就說,2007年夏天,標普沒有QE神助也沖上了高峰,那時候大家都在說泡沫,還不是有人說沒關係,不可能有泡沫。

下面我們再看看谷歌展示的「泡沫」相關搜索排行榜,排名最高的是股市泡沫和市場泡沫,其次是房產泡沫,「中國泡沫」和「中國股市泡沫」都是排名上升最快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