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2000年4月18日:新聞透視:尋金熱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6281809985946430584&q=TVB%B7s%BBD%B3z%B5%F820000418%B4M%AA%F7%BC%F6


其他細節:

e-trade那時都有百多元,現在仍只得幾十元

還有上半節那家上市公司,最高四塊多,那時還有一塊多,但是現在卻只得幾毛錢,比利時的公司都清盤了,市億只得億多,可望成為殼股,有升值空間,子公司就是出名的萬佳訊,現名亞博科技控股,一年多破了幾個紀錄,
在2006年8月頭,
1. 一日即市升幅達4,000%,由4分多升至最高2元
2. 收市時升幅仍接近2,000%,收市報七毛八
此後仍有上落,幾個月後竟然升回當時即市新高,在次年1月中左右升上拆股前的10元,由最低位升幅達250倍!

下半節那家上市公司,最高曾經升上幾元,後來科網公司賣回控制權給和黃和該家族,後該家族又把公司售予和黃,和黃剛宣布認購公司價值十億的股份,換股價為0.45元。

那個大學生,那時還有幾萬元賺...幸好我沒有股票機,哈哈,不然的話真的像他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94

細睇報表 透視企業營運 拉利Larry的投資日記


http://stock-challenge.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_14.html


今時今日買賣股票,真係唔可以單單睇市盈率、每股盈利、息率幾個數據。世間上有啲公司嘅帳目糊裏糊塗,投資者睇少一眼都隨時「中招」。所以要成為精明嘅投 資者,我哋一定唔可以放過公司嘅帳目。喺上市公司嘅年報之中,公司嘅帳目(包括附註)一般都最少佔五成篇幅以上。而每家公司嘅帳目都會分別以三份財務報表 去表達,即係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量表。每個報表都有一定嘅作用,投資者要用「金睛火眼」去研讀,先可以對企業嘅業務及財務狀況有一個較為全面嘅了 解。

三大報表各有功用

有投資前輩講過:「公司就好似一個三角形立體金字塔,由三個『平面』組成,如果淨係睇一個表嘅話,你等於只係睇到企業嘅一個平面,因此投資者必須從三個角度去睇三個平面,先可以睇到企業嘅全貌。」

大家唔需要太驚呢三個報表,我覺得大家只要識得加減乘除,加埋些少鍛煉,就可以輕輕鬆鬆KO盤數。簡單而言,如果我哋想知公司賺唔賺到錢,我哋應該睇損益 表。「損」就是指「虧損」、「益」就是指「賺錢」;通常公司一年的營業額都喺損益表嘅頂部,所以叫做top line,同最低一行嘅全年純利嘅bottomline相對稱。其次,如果我哋想知公司到底有幾多資產及負債,我哋就應該睇資產負債表。至於最後要睇嘅就 係現金流量報表,分別從營業活動,投資活動和融資活動三個角度去窺探公司嘅現金流動狀況。

投資新手除咗要學分析唔同行業嘅基本方法與考慮因素外,更加需要了解基本嘅會計語言,否則就好容易被「化妝高手」蒙騙。新年就到,我預祝大家虎年行大運!心想事成!身體健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66

透視煤氣國泰不入羊群 艾薩

2011-3-24  NM




全球焦點放在日本地震及可能發生的核爆問題上,但這是不值得的。股神畢菲特曾經忠告:「明天總是不確定,但金錢總是游向有機會的地方。」

中國決定減慢一一至一五年的經濟增長,把國民生產總值由百分之十一降至百分之七,這是我本月聽到最好的消息。

總 理溫家寶見證着中國股票市場如何波動。這五年間,A股指數由一千二百點急升至六千三百點,再回落至一千八百點,現時又上升至近三千點。他經歷過三個財政年 度的貨幣政策調整、商品價格急升、貨幣不穩定、社會及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他明白假如情況持續,等於慢性自殺。於是重組資源企業,刪除那些低效能及不合規格 的,加強生態建設、發展清潔能源及服務業,期望後者為社會帶來四千五百萬個城市職位,於一五年前,可佔國民生產總值百分之八。

他知道社會高速增長,必出現污染、貪污及貧富懸殊問題。假如改革成功,貨幣及稅項政策皆可放寬;商品價格會隨之下降、貿易危機可消除、中國股市亦會持續穩定地增長。

捨煤氣取恒基

受惠高油價及煤價,中石油收入理想,我喜歡這間公司,在於其生產量持續增加。每股盈利及派息增加,現金流增長強勁,我相信今年成績會更好。

買 恒基地產等於以一個便宜的方法買入煤氣(3)。事實上,煤氣的核心盈利是四十九億,而並非其公布的五十六億。煤氣的預測市盈率二十五倍,市賬率三倍,邊際 利潤低,我寧願買入持有煤氣四成的恒地。撇除煤氣的價值,恒地市盈率只有七倍,資產淨值折讓達四成。恒地擁有達四千一百萬平方呎的新界農地儲備,在內地更 有一點五億平方呎地,相信其利潤將上升。

恒指上落大

在太古及國泰(293)兩隻股票之間,我對後者印象較佳,因為太古資產淨值,仍有三成六被低估。

國 泰復甦情況良好。撇除其持有的百分之十八點七國航,其實質價值是現時每股盈利的五至六倍,還未計將有爆炸性增長的貨運量。假如如我所料,國泰及國航 (753)合併,那將是一隻在價值上及實質賺錢能力上,都非常強勁的航空股。而持有國泰四成三股權的太古當然得益。事實上,太古近來進行業務大掃除,為地 產及其餘業務增值,可能會為股東帶來意外之財。

假如你要我預測恒指明年目標價,將令你感到失望。我可以說股價最終會趕上盈利,股東權益亦會增長,一些處於低價的公司,會有強勁反彈,相反亦言。不計中資股,過去十四年,不少恒指成分股中的公司,股價不斷下降。我相信中移動及滙豐會有大幅度的增長,在兩者帶動下,恒指將會大上大落,因為兩者現價相當便宜。

祝君好運!

艾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擁有特許會計師資格,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5

少了神話推手的蘋果 何去何從 昔日戰友透視賈伯斯離職密碼

2011-9-5  TWM
 
 
 

賈伯斯閃電請辭,市場兵荒馬亂 時,卻有一個人老神在在地說,一切都在預料中。他是賈伯斯的夥伴和導師,前蘋果副總裁傑伊‧艾略特(Jay Elliot)。在他的新書、先覺出版的《賈伯斯憑什麼領導世界》上市之際,《今周刊》採訪到艾略特,請他分析後賈伯斯時代的蘋果未來。

撰 文.楊卓翰

採訪蘋果公司前副總裁,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

台灣時間八月二十五日半夜,蘋果董事會公布總裁賈伯斯(Steve Jobs)的辭職信。五個小時後,《今周刊》越洋電話採訪到曾在賈伯斯身邊擔任左右手的前蘋果副總裁傑伊.艾略特。

三十年前,艾略特離開 IBM加入蘋果時是四十四歲,由賈伯斯親自面試,而當時賈伯斯只是二十五歲的小夥子。艾略特很快就變成賈伯斯最信賴的「老人」,讓狂妄的賈伯斯說出:「除 了傑伊,不要相信四十歲以上的人。」如今這位賈伯斯的昔日戰友,在辭職消息曝光不久後,回顧過去的種種內幕。

賈伯斯的去職 意料中事艾略特接起電話時,聲音有些疲憊。電話背後,他的經典iPhone鈴聲,響個不停。「大家都瘋了,他們都很驚訝賈伯斯辭職,都在找答案。我覺得很 難過,但是,我一點都不意外。」他接著解釋:「這些年來,他的健康狀況一直不好;提姆(Tim Cook)已經三度代理他的職務,由提姆接任是最合理的選擇;而且他也已把核心團隊建立起來。現在辭職,有什麼好意外的?」艾略特一語道破所有人的迷思。

「但 是他們說對一件事。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恐怕都看不到第二個賈伯斯了。」艾略特語鋒一轉,帶著一些遺憾。他和賈伯斯是夥伴,也是朋友。看賈伯斯,惟有艾略特 最準。

「他(賈伯斯)為什麼能夠引領風騷三十年呢?關鍵就在他不但有願景,可以看到未來,還有實現未來的執行力。同時具備這兩樣特質的企業 家,除了賈伯斯,很難再找到。」賈伯斯對願景的執著之強,有時會到不合理的程度,甚至引發危機。而在現實與理想的衝突之中,賈伯斯自有一套解決辦法。這就 是決定性的關鍵。

賈伯斯的一意孤行 實現願景艾略特回憶賈伯斯和團隊最激烈的衝突,就是為了蘋果電腦的「風扇」。賈伯斯堅持不在蘋果電腦上裝風扇的故事,已被大家津津樂道。但在內部人艾略特 的眼中,這項決策的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沉重代價。

「賈伯斯說什麼也不聽,不肯裝上風扇。研發團隊氣炸了,他們跑來找我,叫我勸勸他,否則 他們沒辦法跟這麼不講理的老闆合作。」但賈伯斯仍然一意孤行。

賈伯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艾略特講起賈伯斯不為人知的祕密——「用對的人」。 「要實現看似不可能的願景,就是靠人才。」艾略特說。他招攬知名工程師羅傑.霍特,重新設計電腦的電路板,才解決散熱的問題。

結果,蘋果二 號電腦比預定日期晚了五個月才上市,而且售價也提高。但他做到了,「無風扇」成了蘋果電腦永垂不朽的話題。「外界及媒體總是看到賈伯斯的光芒,但在矽谷的 圈子裡,大家看到的其實是他底下的精英團隊。」「現在枱面上的人物,包括提姆這些人才,都是他親自挖掘和招攬,為了蘋果產品前面的「i」而作準備的。」艾 略特指出,從最早的iMac上市時,賈伯斯就已經預言網路時代的來臨。

「蘋果的產品線,以iTune和App Store為核心,已經建立起一個完整網路。賈伯斯離開後,提姆掌舵的未來,蘋果的方向將會是iTV(網路電視)。航線已經設定好,就算把他自己拿掉,蘋 果還是會往那方向前進。」「我之前說過,賈伯斯成功的關鍵,是因為他能夠實現願景;而他之所以能夠實現願景,就是因為他有提姆在身邊。他的掌舵功力,不比 賈伯斯差。」更何況賈伯斯已經打造出一個核心團隊來延續他的願景。因此,艾略特認為,「至少未來五到七年,蘋果的產品線和研發方向不會有什麼改變。這點我 想對台灣的供應商也是一樣。」賈伯斯的歇斯底里 成就蘋果雖然賈伯斯的離去不會對蘋果的外部營運有太大衝擊,但公司的內部文化將會在更長遠的未來看出差異。「我必須說,沒有賈伯斯,他那驕傲的執著和願 景,也可能不復存在。」艾略特分析賈伯斯離去之後的蘋果有何不同。

「提姆和賈伯斯有一樣的熱情,但他的個性比較冷靜、隨和。他不像賈伯斯那 樣,會為了一片風扇和整組研發小組鬧翻。」不過,艾略特指出,這可能是好事。因為這些年來,賈伯斯的執著有時會被員工認為無理取鬧、不解人意。「我以前在 蘋果,就是擔任和事佬的角色,我相信提姆一定也擺脫不了這個角色。」再加上賈伯斯和董事會高層有一串不愉快的歷史,「提姆的上任,一定可以緩和董事會和經 營團隊過去緊張的氣氛。」讓蘋果的運轉更加順暢。

「但他們都不是賈伯斯。」艾略特再一次惋惜地說,「賈伯斯用他那恐怖的熱情推動蘋果三十年 了,在他之後,我沒有在蘋果裡看到有人具備他那種歇斯底里。」歇斯底里?我重複一次。「哈哈哈,對,我想蘋果,至少在未來,可能會很懷念賈伯斯的歇斯底里 吧。」艾略特在電話上爽朗地笑著回答。也許,這也是他最懷念賈伯斯的地方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74

台前幕後——「中科創業」操縱案再透視

http://www.xyzlove.com/Transshipment/Finance/tqmh___zkcy_czazts/tqmh___zkcy_czazts.htm

 重案聚焦

中科創業(康達爾)這只在「養雞場裡催化電子商務」的上市公司在股市中曾掀起驚風惡浪:莊家的
操縱使之成為中國最大牛股之一,而東窗事發後又連拉10個跌停板,砸得股市地板「咚咚」直響……

2002年6月11日上午11時15分,萬眾矚目的「中科創業操縱案」開庭審理;6月18日,該案庭審第四天,
呂梁與朱煥良的合作協議、呂梁被監視居住期間的訊問筆錄等一批關鍵性證據在法庭上公開展示,該案至此暫告一段落,而該案首要嫌疑人呂梁在逃……


2001年春節後的某一天,已被公安機關監視居住的呂梁披著軍大衣潛離北辰花園別墅5號樓,消失在初春亞運村川流不息的人流中,從此再無蹤影。呂梁潛 逃,與其此前一個多月前約見記者自陳做莊內幕,同樣令人驚愕。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最大莊家操縱市場案的首腦人物,呂梁為何自我揭發?既如此又為何最終出逃? 以此戲劇性收場,呂梁帶走了諸多秘密,留下了諸多謎團。

一年多以後,6月11日,他的7名屬下和合作者們,其中包括操盤負責人、融資人等,站到了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被告席上。他們被指控參與了中科創 業股票操縱案。公訴人、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代理檢察員吳春妹提交的起訴書稱,此案前後涉及資金54億元,涉及證券公司營業部125個,僅呂梁一方利 用的股東賬戶卡即多達1565個。這是已有確證的中國資本市場最大莊家操縱案。

呂梁及同案中另一關鍵人物朱煥良引人注目地缺席。按呂梁的說法,朱煥良在2000年秋撕毀與呂梁的聯手做莊協議、拋出大量中科創業股票套現後,早已出逃。起訴書中提起兩人處均稱須作「另案處理」,但此處理是否已在進行中且有了眉目,人們不得而知。

儘管缺少這兩人的審判,不可能完全揭開中科創業操縱案的全部內幕,在派出記者全程旁聽了整個開庭過程、廣泛採訪被告人律師、翻閱部分被告人的口供記錄 後,《財經》終於勉力在尚不完整的材料中勾勒出一條呂梁如何速成超級莊家的主線索,而那個為莊家梟雄們提供大量機會的支撐體系,其龐大和有效程度,更令人 震驚。

如果說,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的支撐體系——由證券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評估事務所等構成的資本市場中介——在過去數年間被一系列醜聞如
銀廣夏事件、 中天勤事件、麥科特事件等證明尚未有效建立的話,中科創業股票操縱案情的展開則正在證明,中國資本市場上已然滋生出另一種「支撐體系」:一種由策劃組織 者、資金供應者、資金掮客、操盤手組成的高度市場化的組織形式,而且井然有序地有效運轉。按經濟學家們的話說,這是一種「壞的市場經濟」的支撐體系。

非常清楚,各證券公司的營業部是這個支撐體系的核心。125個證券營業部捲入了中科創業股票操縱案。證券營業部們是這個體系中幾乎所有重要資源的中 介:它們知道誰是莊家;它們向未來的莊家介紹資金來源;它們向莊家們提供或者出售身份證和股東賬戶卡;許多時候,它們還提供操盤手——為做莊服務的交易 員;它已遠遠超出灰色狀態,業已形成完整的規則,證券營業部們為莊家與資金供應者提供格式化的「融資協議書」,並為融資協議提供「監管」服務,以保證交易 的「安全」等,它的一條龍服務甚至包括為莊家們毀滅做莊證據!

125個證券營業部的背後,是66家證券和信託投資公司。僅此呂梁中科創業操縱一案,亦足證此一支撐體系範圍之廣以至於覆蓋了整個證券業。在此支撐體 系之上,莊家、資金供應者、掮客、操盤手們靈活地搭建做莊流水線。呂梁,中國目前最知名和最富神秘色彩的莊家,正是最大限度地巧借其資源以至速成,像呂梁 那樣的莊家,就是這樣被生產出來的。

這是一個令人悲傷和難以接受的結論,可惜,正如中科創業股票操縱案所正在展示的那樣,它的背後有證據,完整的證據。


呂梁策略

呂梁的做莊策略,現在看來,其基本過程不外乎以下幾個步驟:

——建倉。呂梁自1998年底至1999年5月間,與中科創業前莊家朱煥良聯手,大規模倒倉,從朱煥良手中將3000萬股中科創業(當時的名稱為康達 爾,為免混淆,以下一律稱為中科創業)股票,以約定的每股13元左右的價格,在半年之中倒入自己所控制的「80%由營業部提供的」上千個賬戶中。最高峰 時,呂梁與朱煥良共控制超過93%的中科創業流通股。

——「融資」。按照本案被告、呂梁旗下首席操盤手和資金協調人丁福根和龐博的供述,呂梁做莊的啟動資金來源於最早一筆277.9萬股中科創業股票。在 呂梁與朱煥良於1998年12月訂立聯手協議後,呂梁利用這一筆中科創業股票於1999年1月融資約6400萬元;融得資金繼續用於倒入朱煥良手中的中科 創業股票,然後再將股票用於融資,如此循環反覆。呂梁承諾的收益率約在8%至15%之間,「融資」協議在125家證券營業部執行。

——收購中科創業法人股以控制上市公司。在建倉完成之後,呂梁旗下所註冊的多家冠以「燕園」之名的殼公司於1999年5月初收購中科創業第一大股東轉 讓的大批法人股,加上其與朱煥良聯手控制的超過90%的流通股權,呂梁做莊聯盟實際已成中科創業第一大股東,並在2000年初絕對控制了董事會。實際上, 這筆收購資金本身即來自於此前市場操縱的獲利,1999年5月初中科創業股價已較1998年11月底上漲100%有餘。

——大規模對倒推高股價,同時利用已控制的中科創業上市公司發佈所謂資產重組等「利好」消息同步配合。在推出注入西北苜蓿草項目、中子刀項目、觸網等 利好消息之時,呂梁通過丁福根、龐博指揮分散在上百個證券公司營業部中的操盤手,在上千個賬戶上進行大規模股票對倒,以推高股價。中科創業股價經過 1999年5月後的「5·19」行情及2000年2月後的春節行情,躍上80元台階。由於呂梁的股票「融資」始終處於循環操作之中,股價愈高,「融資」金 額愈巨。最終「融資」總額達到驚人的54億元,其中近40億元用於操縱中科創業股票,參與炒作馬鋼股份、中西藥業、萊鋼股份、歲寶熱電等上市公司股票,開 始另一輪融資與炒作的循環。

這一套策略被呂梁在各種場合以「虛數填實數」、「企業財務工具」等作過玄妙包裝,但說到底,它的資金鏈完全繫於莊家以代客理財名義或高息方式向私人和 企業「融」來的資金以及通過循環使用股票抵押向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能否持續流入。因此,它對於股價的不斷上揚,有著飲鴆止渴般的依賴和渴求。只有股價上 揚,新資金的注入才足以抵銷舊資金的撤出;只有新資金持續注入,股價才能保持上揚。而一旦股價下跌超過10%至20%的警戒線,根據「融資」協議,將引發 普遍的強行平倉。中科創業的流通市值由1998年10月的10億元左右膨脹至2000年初近62億元,這個自我強化的泡沫已達極限,它最終變成了噩夢:雪 崩式的暴跌。

呂梁把中科創業之敗歸罪於朱煥良之失信。他認為朱煥良於2000年下半年違背鎖倉約定持續套現,耗竭了做莊聯盟全部現金,從而導致最後的崩潰。如果這 是事實,這只能說明,相對於呂梁,耐心而堅決地套現11個億然後逃亡的朱煥良還保持著一絲清醒。即使沒有朱煥良的失信,雪崩一樣會到來。

呂梁的最親密助手亦早在等待決定性的一天。「呂梁用股票去質押融資,控制一家公司,達到操縱二級市場融資的目的。用對倒等方法拉升股票,將股票再融 資,增加市值,再去質押融資,用新的資金再去做別的股票,用做別的股票的回報去彌補以前的債務和融資利息。再成立新公司,進行新一輪的發展。」呂梁的首席 操盤手和資金總協調人丁福根當庭供述說。「幹到最後我真是害怕,沒底了,因為這麼多項目沒做成,就靠二級市場收益支持著,融資額越來越大,融資鏈條一旦斷 了就全完了。」

果然,全完了。2001年的元旦前後中科創業崩盤,以其曾經的最高價84元計,中科創業流通市值蒸發了50億元。


    無本速成

約在1998年7月左右,呂梁拿到了目標公司中科創業的277.9萬股。無論是丁福根還是龐博,均稱這筆股票來自呂梁設計安排下,他、朱煥良及中煤信託投資公司的一筆三角交易。呂本人是空手套白狼。

呂梁在證券市場「聲望」最高的2000年初,有人親耳聽聞一名素來目高於頂的前君安證券投資銀行部負責人對呂梁讚譽不迭,稱其為資本運作的頂級高手。 其時,中科創業(深交所上市代碼0048)的股價正在80元一線,正是呂梁「事業」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之時。在寸土寸金的亞運村北辰花園別墅裡,除了呂梁 辦公兼自住的5號樓外,11號、14號樓亦均被呂梁買下。

呂梁在2000年2月18日舉辦婚禮。為了討個好綵頭,他命手下交易員龐博(此案被告之一)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之時將中科創業股價「做成」兩個8收尾。龐博遵命將當日收盤價做至72.88元。呂梁位於證券市場頂端、玩弄股價於指掌的得意之態畢現。

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呂梁攀到這一「頂峰」,所用的時間不到兩年。

呂梁的早年文人生涯,現在為人所熟知。但他從九十年代初起在證券市場上多年浸淫卻並不成功這一點,因其本人諱莫如深而少有人知。呂梁喜歡向媒體說的 是,1996年正式下海,「直接指揮一些資金的投資運作」,1997年秋又「組織資金適時撤出香港,躲過了此後紅籌股的重創」。而他本人究竟有沒有錢,有 多少錢,則很少正面談及。在2001年初中科創業崩盤事發後,《財經》記者曾反覆探問,在他組織操縱的中科系股票群中,究竟有多少是他自己的資產,他遲疑 再三,最終僅「謙虛」地表示「只不過幾千萬元」。

回過頭來看,儘管呂梁在投資界多年,本人的資金實力其實相當小。在最容易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的早期證券市場上,呂梁最多只是小試身手的觀察者,所以他的 第一桶金不是來自當時的「原始股」,而憑藉一部關於早期股市的報告文學《1990~1991年中國「股市狂潮」實錄》。一位他早年間的密友告訴《財經》, 這本書後來賣給了一家英國出版商,版稅為2萬英鎊。「從此他就有錢了。」

這筆錢後來進入市場,但並沒有創造出錢生錢的奇蹟,而是打了水漂,最後甚至轉成了負數。從庭審記錄看,到1996年9月,其時在金鵬期貨公司大戶室工 作的龐博初次見到在該公司開戶的呂梁之時,呂梁的資金量約「2000萬元」。呂梁在期貨交易上曾損失慘重,被人騙走一大筆錢,負債纍纍,還欠下本案另一被 告人董沛霖2000萬元。甚至到了1998年七八月間,當時已經為其工作的龐博還接到通知,由於沒有什麼業務,要是找到好工作,可以走。足證呂其時資金艱 難。

2萬英鎊可以視為學費。5年多來,呂梁更深入地讀懂了發展和變遷中的中國證券市場的玄機,而且積累了一批精神「財富」——多年的人脈關係、對資源分佈 的瞭然、對其時市場各個環節的熟稔。這一回,呂梁不願意再重操舊業,以文字的方式「套現」了。他無論如何要自己練一把。1998年間,在與朱煥良相遇之 後,他終於有了把這些資源組合到一起大展宏圖的機會。

在新戰役中,呂梁的第一步棋是自己擁有的「籌碼」——股票,這比現金更容易也可有增長潛力。他有了。根據龐博的法庭供述,可知約在1998年7月左 右,呂梁拿到了目標公司中科創業的277.9萬股。雖然詳細情形尚不得而知,但無論是丁福根還是龐博,均稱這筆股票來自呂梁設計安排下,他、朱煥良及中煤 信託投資公司的一筆三角交易。呂本人是空手套白狼。

在1998年7月,這筆股票的市值約在6000多萬元。


「融資」奇蹟

從1998年11月至1999年5月,通過在277.9萬股中科創業股票基礎上的循環「融資」,據龐博供認,呂梁等人已獲得3.98億元的「融資」成果,而呂梁的班底亦已擴至30餘人

277.9萬股中科創業,就是呂梁做莊的「種子」。以此為基礎,呂梁在極短的時間內搭建起一支以丁福根作資金協調人及首席操盤手,龐博具體操盤,董沛霖負責「融資」的骨幹隊伍。

據董沛霖供述,證券營業部是其最主要的「融資」中介,一般總是通過證券營業部找融資企業或個人,然後談關於融資金額、利率、配比率及所買股票的條件。如果談成,就由丁福根出面與證券營業部和出資方簽訂協議。

丁福根、董沛霖、龐博對於向出資者承諾投資回報率的說法不一,從7%到12%到15%不等。資金委託的期限有一個季度、半年、一年或兩年。

丁福根供認,「融資」用股票或者現金質押形式,融資比例最低的是2︰1,比如出資人出資1000萬元現金,呂梁以市值2000萬元的股票來抵押,但較 多的時候是1︰1。協議規定,當總投資額下跌10%到20%,股票市值跌過止損線,作為中介的營業部要通知融資方,須在指定交易日內補足市值,否則營業部 可以強行平倉。協議到期後要付出資方約定的投資回報,但所有劃款時必須要劃款代表簽字授權三方同意,丁福根正是呂梁方的劃款代表。

事實上,各證券公司營業部通常都有標準的「融資協議」,但呂梁等人並沒有完全採用。1999年2月,
南方證券公 司海口營業部經理陳漢寧給了丁福根一套融資合同,丁在此基礎上更加細緻地制定了中科創業的融資協議。按叮噹庭供述的說法,「有委託理財的、股票質押的、用 現金對現金質押的,有分成的,有資金合起來放在客戶資金賬戶裡,有三方協議、兩方協議,有銀行質押協議、借款協議、國債回購協議,總之都是融資協議。」這 些協議,丁福根總共簽過100多份。

與中國許多大有前途的中小企業融資不暢嗷嗷待哺的情形正成對照,中國股市的呂氏莊家「融資」順暢,進展驚人。

到1999年5月,憑藉近4億元的「融資」,呂梁完成了 3000萬股中科創業股票建倉行動,在半年間飛躍而成控制市值 10億元左右股票的重量級莊家。呂梁終於有了自己的舞台,以其才智,一則控制上市公司,二則操縱二級市場,三則化身以「K先生」之名在媒體上造勢,三管齊下,終借「5·19」行情一飛衝天,亦從此再也沒有回頭路。


「股東卡」主渠道

龐博在庭審時承認80%以上的股東賬戶卡來自各證券營業部。

2000年12月12日,中科創業股價總崩潰之前,龐博接到了呂梁的電話。呂梁告訴龐博,北京中科創業執行總裁申杲華被雙規,要她趕緊赴上海,把「東西」交給在那兒的丁福根。

龐博將兩個大旅行箱帶到了上海。旅行箱裡的「東西」是股東卡原件、身份證原件、股東卡複印件、身份證複印件。「這些股東卡是丁福根在上海申銀萬國營業 部買回來的,還有大鵬證券北京營業部周星提供了150多張。」龐博供述說。當初龐博按股東卡、身份證一套190元錢的價格,給了周星方面30000多元 錢。

股東卡複印件計1000多張,「是1998年以後用來做0048股票的,」龐博說,「這些股東卡是各個營業部提供的。」

兩個旅行箱隨後數日在京滬兩地間飛來飛去,最後的落腳地又回到了北京亞運村北辰花園別墅5號樓。最終在那裡被公安機關起獲。

檢察機關認定的中科創業案涉及的股東卡為1565個,據丁福根供認,其中有部分來自於原大莊家朱煥良,有部分來自於丁的親戚,而大部分來自於證券營業部。龐博在庭審承認80%以上的股東賬戶卡來自各證券營業部。

熟悉中國證券市場的人們都知道,大量的股東賬戶卡是操縱股票的基本工具之一。
《證券法》
規 定凡持有上市公司流通股5%以上者均須公告,將股票分散在多個賬戶中,是規避此規定的最簡單辦法。而在大規模市場操縱案中,動用上千個股東賬戶卡屢見不 鮮。這樣做有著做莊隱蔽性的另一層考慮。實際上,作為中科創業案首席操盤手,丁福根更喜歡用營業部或出資方提供的股東卡,因為呂梁這一方找到的股東卡是聯 號的,而丁「不想讓別人知道我們在操縱中科創業」。


顧翠華和陳漢寧

南方證券海口營業部經理陳漢寧與呂梁關係之密切與顧不相上下。僅她組織的「融資」就達5000萬元。而據龐博等人供述,陳、顧更與呂梁串謀,騙過監管層對呂梁的調查。

2000年六七月間,中國證監會深圳證管辦曾對中科創業作過一次調查。陳漢寧應呂梁之請,修改交易記錄,指派下屬連續加班3天,方抹去操縱痕跡。幾乎 與此同時,顧翠華亦在上海申銀萬國陸家濱營業部修改交易記錄。龐博猜測,修改的內容應該是買賣記錄,而修改融資協議,則是把修改原來的融資方單位,改成另 外一家公司,以避免暴露呂梁對中科創業流通股的控制程度。呂梁的重要融資人董沛霖還供述,2000年8月,陳漢寧甚至親自陪同董,前往深圳證管辦,冒認實 際為呂梁所控制的1000萬股票,以掩蓋呂梁對中科創業的大量持倉,事先陳漢寧還為董準備了詳盡的答案,結果董在深圳證管辦一一按陳的部署作答,居然輕易 過關。

陳漢寧和顧翠華主持的營業部,均是呂梁資金轉移的重要通道。南方證券海口營業部及申銀萬國陸家濱營業部是呂梁可以大量提現的少數幾個營業部之一。其他 幾個可以大量提現的是南方證券方莊營業部、南方證券翠微路營業部、南方證券亞運村營業部。南方證券海口營業部對呂梁的提現安排更是無微不至,當天就可以劃 轉現金。

據南方證券海口營業部有關人士介紹,中科創業崩盤後,證監會又到海口營業部進行過一次調查,如今陳漢寧已經離開該營業部,據說仍留在南方證券,但在上海學習。顧翠華也已稱病在家。

陳漢寧、顧翠華管理的營業部,僅是與呂梁關係最密者,呂梁的中科創業操縱網涉及125家證券營業部,而其中有七八十家營業部直接接受丁福根或龐博的操盤指令。呂梁手中,即持有一份中科創業全國營業部操盤手電話表。

證券營業部熱心於與莊共舞,首先是為「融資」牽線可以得到手續費,而莊家操縱產生巨大的成交量及相應的巨額佣金收入也是巨大的刺激。為了鼓勵成交量, 證券營業部用各種形式返還佣金是普遍的做法。丁福根供稱其在上海置業的資金即來自申銀萬國陸家濱營業部的成交量獎金。但是部分營業部及其經理們與呂梁合作 之深,顯然已經遠遠超出於此。

丁福根在庭上質詢中稱,上海中科、上海新網、上海國科投資等公司是呂梁與中西藥業董事長王海均、顧翠華等商量好註冊的,為了做融資用,「為中西藥業做關聯交易」。其目的之一是為了把零零散散的0048股票賬號集中到一起。


結語

很明顯,目前所知的還遠非中科創業股票操縱案的全部。正在進行的審判,7名被告中被指控的融資總額不過10億元出頭,中科創業操縱案其餘40億資金來源裡,完全可能蘊含著更驚心的故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98

透視華爾街》二百二十年貪婪傳統難以撼動? 揭開華爾街真面目!

2011-10-24  TWM




二二○年來,摧毀華爾街的念頭始 終存在,然而,華爾街的貪婪卻也從未屈服過。打從一開始,這條街的興盛就來自於貪婪的人性。

撰文‧乾隆來

占領 華爾街」活動怒責華爾街的貪婪,然而,從一七九一年華爾街揭開序幕至今,超過兩百年的歲月裡,「貪婪」正是華爾街不斷成長、不斷打敗全球各地競爭者的核心 價值。

不只是貪婪,華爾街的銀行家與華盛頓的政客,之間的關聯從來就是千絲萬縷,像麻糬與花生粉那樣搭黏依附,而詐欺、拐騙、霸凌、巧取豪 奪,也正是所有華爾街的投機客崛起與衰敗的必經歷程。

在過去那麼漫長的歷史中,想要摧毀華爾街的人從來沒有斷過念頭,而貪婪的華爾街,也從 未向這股勢力屈服過。

華爾街始祖漢米爾頓

發明美國公債,靠信用借錢美國開國元勳漢米爾頓(Alexander Hamilton)可以作為華爾街崛起的代表人物之一。漢米爾頓在一七八九年九月十一日被華盛頓總統任命為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 在此之前的五年,他已經在華爾街四十八號創設了紐約第一家銀行「紐約銀行」(Bank of New York),這家銀行延續至今已經有二二七年的歷史,仍然是紐約與全世界的龍頭銀行之一。

今天引發全世界股災的美國聯邦政府公債,創始人就 是漢米爾頓,美國聯邦政府原本不能舉債,也不能徵稅,只能向各州政府伸手要錢,經過十年獨立戰爭的美國政府,財政狀況惡化,漢米爾頓發表了具有高度爭議的 「公共債務報告」(Report on Public Credit),主張聯邦政府以優厚的條件發行新債券,還款來源就是紐約港口的關稅,以及「美國的信用」。

漢米爾頓的財政策略,跟今天德 國、法國幫希臘償債,正有異曲同工之妙。他的聯邦公債發行嚴謹,短短不過四年,美國聯邦公債已經成為歐洲金融圈 (當時還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價格最高的債券,溢價高達合理價值的一成。漢米爾頓建立的「美國信用」,庇蔭子孫兩百多年,直到今天的歐巴馬總統還在享用。

漢 米爾頓還在一七九一年設立美國第一個中央銀行(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作為政府的財務代理,並管理美國的貨幣供給。這家銀行的股票以「BUS」代碼在華爾街發行後,股價立刻大漲,帶動華爾街的證券經紀業務蓬 勃發展;隔年的五月十七日,二十四位經紀人在華爾街六十八號前的一棵梧桐樹下簽署「梧桐樹協議」(Buttonwood Agreement),共同議定股票交易手續費等交易規則,奠定了紐約證券交易中心的基石。

漢米爾頓自己既是美國財政部長、紐約選任的國會 議員,又是民營銀行的創辦人、華爾街的催生者;兩百年後,他的徒子徒孫們從高盛證券的董事會,進出緊鄰白宮的財政大樓擔任財政部長,旋轉門轉得大家眼花撩 亂,其實不過是繼承了老祖宗的傳統而已。

從窮苦留學生一路攀升到財政部長,漢米爾頓的敵人從來沒少過。當上財政部長後,政治對手逼他放棄紐 約銀行的股權,也以置他於死地的方式揭發他供養情婦的八卦,最後漢米爾頓死於在政治、金融市場都跟他死敵相向的布爾(Aaron Burr)槍下。

布 爾是美國第三任副總統,祖父是今日普林斯頓大學的第二任校長,是根正苗紅的名門之後。

布爾創設了曼哈頓公司,一開始以供應曼哈頓的自來水為 名,但是這家公司只是掛羊頭賣狗肉,成立五個月後一條水管都沒修,卻開了一家銀行。布爾做了三年董事,欠自己的銀行六萬五千美元,在當時是天文數字,卻成 功當上美國副總統,最後還槍殺了對手漢米爾頓。而布爾創設的曼哈頓銀行,後來併入大通銀行(Chase Manhattan Bank),成了今天的摩根大通銀行(JP Morgan Chase)。

美國「首富」阿斯特

創 造假皇帝躲過貿易禁運

筆者在紐約大學讀書的時候,學校旁有一條阿斯特小街(Astor Place),這條街在十九世紀的時候,曾經是紐約巨富群聚的豪宅街,這條街的主人約翰阿斯特(John Jacob Astor),靠著與中國貿易,加上不斷購置曼哈頓土地,成為當時的美國首富。他在一八四二年過世的時候,估計有兩千萬美元的身價,相當於今天的一千一百 多億美元(新台幣三兆三千億元)。

阿斯特也是窮苦的德裔第一代移民,他在十九世紀初期剛到紐約的時候,一開始搞毛皮貿易,把美洲的毛皮賣到 中國廣東,換取茶葉與瓷器,每一筆交易都讓他大賺,後來他發現鴉片好賺,也買鴉片賣給中國人。

紐約曾經一段時間貿易禁運,幾百家貿易商會倒 閉;會鑽營的阿斯特卻不受影響,他的「廣州貿易船」大搖大擺出航,船上最顯眼的地方坐了一位「即將回國的滿州皇帝」,實際上穿了一身華服的滿州皇帝根本就 是個中國苦力。

在華爾街,欺騙與背叛就像空氣那樣,陪伴著所有人的呼吸。比阿斯特小三十歲的杜魯(Daniel Drew),是紐約郊區長大的虔誠教徒,但是他也像所有華爾街的投機客那樣,同時活在虔誠的信仰與市場的欺騙之間,而且從來不覺得有什麼困擾。

快 遞大亨杜魯

發明「灌水牛」,啟發灌水股杜魯從郊外的牧場買牛,在進城之前讓牛拚命吃鹽巴,卻不給牛喝水,等到要送進交易所秤重之前,再讓口 渴得不得了的牛喝個痛快,杜魯的「灌水牛」啟發了華爾街,並且在十九世紀產生了惡名昭彰的「灌水股」(Watered Stock)。新股上市之前,上市公司與券商都會偷灌發行股數。時至今日,這個手法已經被法令嚴格規範。

杜魯一直都維持鄉下來的淳樸樣貌, 也讓大家知道他是虔誠的基督教徒,買賣灌水牛的同時,也讓牛背負貨物、文件與現金,最後成了紐約的快遞大亨。

趕牛的杜魯有一天慌慌張張跑進 當時最私密的銀行家俱樂部Union Club,滿頭大汗找人,當場卻不小心掉了一份文件,上面寫著「平盤以下,無限量買進奧許鐵路股」;在場的銀行家們知道他幫人快遞文件,一向可靠,當場集 資進場買進。結果不到一個月,奧許鐵路的股票就崩盤,淳樸的杜魯再度從證券老手口袋騙進大把鈔票。

之後,杜魯在一八三六年索性下海開號子, 而且還成為當時最重要的證券商之一,一直到一八七三年九月紐約股市崩盤,杜魯公司宣布倒閉為止。

為了賺錢,膽子大到「墓仔埔也敢去」,應該 說是華爾街的「優良傳統」。剛剛被趕下台的利比亞強人格達費,絕對是人見人怕的鬼見愁,只有華爾街第一等的高盛(Goldman Sachs)銀行家們,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華爾街只怕沒錢賺

不怕格達費、不怕製造動盪二○一一年的六月,美國 證管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交易,格達費主導利比亞主權基金,在二○○八年拿了十三億美元(超過新台幣四百億元)給高盛操盤,結果高盛做了一連串複雜的外匯以及 衍生性商品交易,竟然把格達費的本金「賠掉九八%」。

不過,美國證管會管的不是格達費輸錢,而是高盛事後竟然安排了一筆五千萬美元的「顧問 費」,有意透過格達費的國營石油公司給付格達費的親人,因而觸犯了美國反貪汙法。如今格達費被趕走,這筆「顧問費」也就不了了之,卻讓高盛與格達費的神祕 交易曝了光。

只要有錢賺、只要不違反法律、只要能打倒敵人,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們一向百無禁忌。

今年造成市場慌亂的歐債危 機,就是一群投資銀行家跑去希臘,幫債台高築的希臘安排具有高度爭議的結構性交易,隱藏希臘的巨額負債,用白話文來說,也就是做假帳。二○○八年金融海 嘯,已經有一百六十年歷史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岌岌可危,當時一群出身高盛的財政部與白宮官員們,也絲毫不怕爭議,寧冒世界經濟動盪之險,也要讓高盛的勁敵 雷曼兄弟瞬間倒閉。

華爾街從來不是乾淨的地方,從第一筆買方與賣方的交易開始,就是好人與壞人共處、英雄與盜匪匯聚、企業家與投機客角力的 戰場,華爾街更是巨富敗家、窮人翻身的必經之路。過去兩百多年來,政府想要規範、收服華爾街的念頭,從來沒有一天消失過,但是華爾街不受威脅、兀自向前的 毅力,也從未退縮過。

華爾街不斷消化來自四面八方的英雄與盜匪,每一個挑戰者也都改變了華爾街的部分面貌,「占領華爾街」的抗議者,如果不 是自行退卻,最後必然成為華爾街的一部分。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英雄與盜匪共織的百年風雲從1791年華 爾街的第一次股票公開發行開始算起,這條街上的每一回風起雲湧,從來不缺欺騙、剝奪,與霸凌。

1790美國首任財政部長 漢米爾頓最受歡迎的10元美鈔,頭像就是漢米爾頓。他創造了美國聯邦公債,成立紐約銀行、美國第一個中央銀行,開啟了華爾街的第一個IPO。他替各州贖身 的償債計畫,除啟發「信用可以評價」的概念,也與今天處理歐債危機有異曲同工之妙。

1800曼哈頓銀行創辦人 布爾美國第三任副總統,創立曼哈頓公司,隨後成立曼哈頓銀行,其營運規模在短時間內就與漢米爾頓的紐約銀行並駕齊驅。1804年,布爾在一場決鬥之中槍殺 其在政治與金融界的死敵漢米爾頓。

1820 美國「首富」阿斯特最新出版的阿斯特傳記,稱阿斯特為「美國第一位超級百萬富豪」。阿斯特賣毛皮、賣鴉片到中國廣東而致富,他過世時的身價,以今天的 GDP與幣值換算,高達1100億美元,較比爾蓋茲還多出一倍。

1850灌水股啟發者 杜魯靠著賣「灌水牛」致富,鄉下小孩騙得華爾街大亨團團轉,最後自己成了19世紀中期華爾街的大券商。

在巨富傳記系列中,杜魯被稱為「用任 何一個標準來看,杜魯就是強盜大亨」,他喜歡被人憎恨。「賺錢很過癮,卻還不如踩在別人頭上賺錢那麼過癮」。

1900正直典範 摩根華爾街難得的正直典範。他與父親J.S. Morgan左手掌握金融、右手控制產業,卻能一生堅守信用至上、國家利益為先的古典操守。

1907 年華爾街崩盤,他把所有銀行家鎖在摩根銀行的會議室,一直到協商出救市方案為止,寫下了「銀行家拯救國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終極典範。

1920 首宗抗議金權攻擊事件 華爾街爆炸案1920年9月16日中午12時,一輛自殺炸彈汽車對著摩根銀行的大門衝撞後爆炸,主導的是義大利的無政府組織,他們抗議資本主義搜刮、反對 壓榨基層勞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7

從「草食男」透視日本未來二十年


2012-2-20  TCW




走進台北書展日文專區,坐在出版 社攤位下迎接我們的,不是印象中西裝筆挺,雙頰略帶鬍渣,行事一板一眼的日本上班族。眼前身材削瘦的他,戴一副黑框眼鏡,一身便裝,濃濃的學生氣質更像來 逛書展的大學生。他說起話來不慍不火,語氣靦腆卻帶著一絲幽默,從外表完全看不出是個三十六歲的已婚男人。

但若要透視日本的未來二十年,就得先理解眼前的男人。他,名叫竹內靖朗,正是「草食男」一詞最初描繪的原型。

草食男,是日本近年廣受注目的新新男人。他們對戀愛不再兢兢業業,不積極追逐感情,凡事務求順其自然。他們不像傳統男性,如豺狼虎豹隨時盯著異性不放,反 像是溫馴的草食動物,自顧自的默默低頭吃草。不僅「癡漢」、「家暴」這些詞彙和他們絕緣,即使面對心儀的女性,若要他們主動出擊,向對方打情罵俏、死纏爛 打,都是違反他們本性的苦差事。

在日本的年輕族群中,竹內並不特別。但少了他,像「草食男」如此精確的描述可能也不會出現。二○○六年,日本專欄作家深澤真紀首度在《日經商業》網站上發 表了「草食男子」一詞,最初觸發她深入觀察的,就是同在出版業工作,小她九歲的竹內靖朗。

「在深澤小姐的世代裡,看不到像我這樣的男性──看似對感情無欲無求,對於工作也沒有打敗別人的企圖心,外表又少了點男子氣概──這對她們來說是無法理解 的。直到她認識了我,才恍然發現身邊像我這樣的人其實不在少數。」

對戀愛不強求不會再用盡心機追求異性

不過,當時的讀者以男性商務人士為主,並沒有得到太大回響。「和女生相處一夜只是蓋棉被純聊天?不可能有這種男人吧?」對於習慣肉食的歐吉桑來說,還是以 懷疑態度居多。

兩年後,深澤監製的「草食男子特集」在女性雜誌《non-no》上捲土重來,這個新語彙一針見血描繪了年輕男女的生態,果然一夕之間得到高度共鳴。除了草 食男的專書、連續劇紛紛出籠,在二○○九年更獲選為日本年度流行語,受到CNN等國際媒體的關注,竹內和深澤也因此接受了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的專訪。

關於戀愛,竹內不是沒興趣,只是覺得不須花盡心思去強求。「應該說採取主動的女性也變多了,不再像過去一樣,需要汲汲營營的追求愛情。」

所以草食男的出現,是由於男女的角色已不再像過去一樣涇渭分明。男主外女主內,男主動女被動的設定,正隨著時代而面臨鬆動。

時間回溯到一九九○年代初,日本正處於泡沫經濟的最高峰,當時女性的擇偶條件仍以「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身長」為理想,男性的魅力則是使出渾身 解數追求異性,名車、大餐、五星級飯店算是約會的標準配備。

就在這時,兩部偶像劇搬上螢幕。一部是《一○一次求婚》,相對於女主角是美女大提琴家,男主角不僅條件「三低」,更是其貌不揚的萬年小課長,最終卻能抱得 美人歸。另一部則是《東京愛情故事》,在國外長大的女主角,為愛情主動追求,她率真的個性反讓出身鄉下的男主角不知所措。這兩部劇集成功捕捉了兩性關係的 微妙變化,不但收視率雙雙超越三○%,如今仍是日劇迷心中永遠的經典。

二十年後的今天,草食男的盛行不僅改變了預設的兩性角色,更對消費市場產生難以聯想的衝擊。例如,買車的年輕人變少了,因為男性不再需要買車在女性面前彰 顯自己的財力。就連酒精飲品整體的消費量也在下降,烈酒不再是男子氣概的象徵,而下班後年輕人寧可回家,或者跟朋友聚會,也不願意與長官喝酒交際到深夜。

對工作不求勝一切用最愜意方式做自己

「不是年輕人的消費變少,而是他們買的東西和你想的不一樣。」長期研究年輕世代消費行為,任職博報堂廣告的原田曜平便如此認為。當建商還在奮力促銷緊鄰車 站的摩天大樓,年輕人更喜歡離車站二十分鐘,但面積更大可容納更多朋友的獨棟老宅。

比起傳統不苟言笑的日本硬漢,草食男更擅長人際溝通,他們不嚮往到大都市或海外發展,反而傾向留在家鄉,徹底品味老家的好。

關於工作,草食的竹內並不是沒有抱負。「如果要我形容自己,大概就是跟隨my pace,一切順著自己的步伐行事吧。」他的抱負就是「做自己」,一切用自己最愜意的方式,一切不悖離、不強求。

但最無法接受男人草食化的,不是嚮往愛情轟轟烈烈的女性,卻是渴求「企業戰士」的日本老闆。

「年輕人只求安定是一種日本病!」優衣庫(Uniqlo)社長柳井正在《放膽去闖》一書中,便認為年輕人已經失去求知若渴的精神,所以越來越少人希望活躍 於國際舞台,而只把目標放在擁有家庭,追求幸福安定的生活。像優衣庫一樣,求才若渴卻找不到員工願意任職海外的企業的確越來越多。

「年輕男性的草食化,是日本戰後六十年來和平生活的產物,」草食男專家,同時也是大阪府立大學教授森岡正博如此認為。

去年剛從「草食男」躋身「草食爸爸」的竹內,同時也是熱心照顧孩子的「育兒男」。在他的養育下,日本的下一代又會演化成什麼樣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93

參考傑克.威爾許「三選一」交棒模式 透視台積電張忠謀的接班哲學

2012-03-12  TWM




三月二日,台積電才宣布升任蔣尚義、劉德音、魏哲家等三人為執行副總暨共同COO,但不到七十二小時,張忠謀就急著跳出來解釋,顯然,接班人對台積電、投 資大眾,甚至張忠謀個人都是一件大事。到底張忠謀的接班布局是什麼?

撰文‧林宏文

三月五日(周一)上午十點多,所有跑台積電的記者,都接到了來自台積電公關部的電話,「今天下午一點半,董事長(張忠謀)要開記者會,希望大家出席。」問 起為何要開記者會,台積電公關說:「董事長想向大家解釋一下,上周董事會宣布的人事案。」因為上周五,台積電召開臨時董事會,升任蔣尚義、劉德音、魏哲家 等三人為執行副總暨共同營運長,並輪流管理公司三大組織各六個月,各界普遍解讀在張忠謀於二○一四年正式交棒前,這將是選出台積電接班人的最重要一步。

不過,張忠謀卻不滿意外界解讀,決定親自出馬告訴所有人,他不是選擇一個接班人,而是要給台積電一個可以接班的CEO(執行長)團隊。

重點在培養策略能力

「我有兩根棒子,一根是董事長,一根是執行長;董事長我會一直做下去,大家都說我要選接班人,其實不正確,我現在是要培養未來的共同CEO,不是誰出線, 或許是統統都出線,CO-COO(共同營運長)改一個字就變成共同CEO,以我現在來看,未來台積電有兩位、三位共同CEO會大於一位CEO。」拿著麥克 風張忠謀就先跟大家解釋。

台積電這家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不但占台股市值與權重最高,也是外資在台灣投資比重前幾大的上市公司,高達四十六萬名的股東,一舉一動都備受市場關注。 不管是通訊晶片大廠高通、繪圖晶片大廠恩維迪亞(NVIDIA)都得靠台積電先進製程的幫助,才能在全球市場攻城掠地。

三年前,張忠謀撤換了蔡力行回鍋兼任執行長,各界都擔心近七十八歲高齡的他,如何能找出下一位接班人,帶領台灣最重要的半導體公司走向未來。去年台積電營 收、獲利又創歷史新高,股價也來到八十元的高點,讓過八十歲大壽的張忠謀相當開心。但他的年紀越長,外資圈對於台積電也越擔心,接班團隊在哪?此次張忠謀 親上火線解釋接班團隊,不僅解答了大部分人的疑問,也大聲宣示他還會續任董事長,台積電仍然會有「張忠謀溢價」一段時間。

在張忠謀眼中,台積電未來需要一個能夠帶領台積電迎接三星、英特爾等世界一流大廠挑戰的接班團隊。這群共同CEO更需要站在國際舞台,展現與大廠競爭的能 耐與意志,因此這種跨部門的歷練絕對必要。「最重要的是,我要培養他們的策略能力。」張忠謀不諱言地說。

過去國內的交棒模式,大多由企業老闆「欽點」,因此評估過程可能是黑箱作業,也可能思慮不夠周延,或缺乏全面性歷練,更糟糕的則演變為私相授受,憑個人喜 好或一己之私,交給自己屬意的人選。張忠謀立下一個公開的選才制度,顯然更有機會為台積電找到最佳人選或者接班團隊。

接班模式三年前已有腹案

三位出線的候選人,劉德音過去是CEO呼聲最高的一位,在台積電資歷最久,又曾派至世界先進擔任總經理,與曾繁城、蔡力行歷練類似。張忠謀回鍋兼任CEO 後馬上重用他,法說會上張忠謀還特別請劉德音連線,回答外資法人問題。

劉德音為人理性溫和,與蔡力行鐵血風格迥異,由於台積電第一座十二吋廠就是在他手中完成,他也一直掌管台積電最先進的製程技術,與英特爾、三星及IBM這 些國際大廠已有多次交手經驗,加上年紀是三人中最輕,一般最被看好。

至於人稱「蔣爸」的蔣尚義,在台積電員工心目中地位最為崇高,三年前張忠謀回鍋,還特別把在美國過著退休生活的蔣尚義找回來助他一臂之力。一方面要蔣加速 研發,拉開與競爭者的差距;另一方面更要鎮住當時頭角崢嶸的研發部門,避免台積電研發部門梁孟松被三星挖角的事情再度發生。

蔣尚義在三人之中年紀最大,且早在○六年就已退休,對名利也很可能是三人之中最為看淡的,每次被問到為何不在美國含飴弄孫,還要再回台積電的問題時,他總 是滿臉笑容地說起那個故事,「張董事長只請我吃了一碗麵,他都講話了,我能拒絕嗎?當然是恭恭敬敬地就回來了 ……。」魏哲家是三位中知名度較低的一位,但其實在蔡力行時代,他與劉德音就是蔡的左右手,兩人都負責晶圓廠管理,分別領軍主流與先進製程兩大部門。魏哲 家成功地將台積電較成熟的八吋晶圓廠轉型至類比IC生產線,而類比IC眾多產品中因為有ABCD四種字母開頭的產品線,因此他也被稱為台積電的「ABCD 先生(Mr. ABCD)」。

魏哲家為人風趣幽默,有時甚至還會開一下頂頭上司的玩笑,就像談到金融海嘯後○九年第一季業績時,「雖然老闆做的財測是虧損,但我們當夥計的,誰不知道那 是騙你的,你只有想辦法把該降的成本都降了,能搶的訂單都搶來,努力地榨出最後一滴汁,讓財報最後不會賠錢。」在一般都很正經八百的台積電主管中,魏哲家 算是很異類的一位。

三位候選人都深得台積電員工推崇,雖然張忠謀強調會採共同CEO方式接班,但一年半後,張忠謀會以何種方式交棒,以及若只有一人接班,失敗的兩位候選人又 該如何安排等問題,應該是更多人有興趣的焦點。

其實,○九年張忠謀換下蔡力行,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就提過,他很注意美國奇異(GE)的交棒方式,當時,奇異歷史上最傳奇的CEO威爾許就曾找出三位 執行長候選人,最後交棒給四十四歲的尹梅特,但張忠謀覺得最可惜的是,競爭失敗的兩位優秀經理人,全部都離開奇異,讓奇異失去兩位傑出的經理人。張忠謀當 時說,這是企業交棒時一定要想辦法避免的事。

在未來執行長交棒的過程中,張忠謀當然不能排除候選人失敗後,被其他大公司挖角的可能。但對張忠謀來說,這原本就是三位共同CEO的規畫,而非像奇異那樣 找三位候選人進行「選拔」,未來人事安排上可保留彈性。另一方面,循著前執行長蔡力行轉任新事業群總經理,未來台積電仍有相當多重要職位,甚至包括副董事 長職務,都有空間讓這些優秀經理人留下來。

為何會有副董事長的職務呢?事實上,張忠謀在○九年時也曾提到,過去英特爾的交棒方式,是擔任過執行長的人退下來以後,先接任董事長,之後再從董事長退下 來,只擔任董事一職,最後再從董事退休。如此依序退休,也讓公司獲得更好的傳承,因此包括歷任執行長諾宜思、摩爾、葛洛夫、貝瑞特等人,都是循此順序退出 英特爾。

因為愛才所以惜才

因此,有些人認為,蔣尚義年紀已大,此次成為共同CEO的安排,只是象徵性「陪榜」。但這樣的說法並不一定正確,因為蔣尚義在張忠謀心目中的分量很重,即 使蔣尚義最後沒有當上執行長,未來也可能循曾繁城模式,成為副董事長。

張忠謀早年在德州儀器工作,深受當時董事長海格地的賞識,並曾列名德儀接班梯隊之一。但由於海洛地驟然過世,又看到高層失去熱誠及學習精神,與新任總裁意 見也相左,最後逐漸被排擠而只能離開德儀。這段對於大企業接班的親身經歷,也讓張忠謀對交棒有深刻的省悟。因此,在台積電的人事安排上,張忠謀每次出手都 相當謹慎,如何防範台積電失去優秀的人才,顯然也是他在交棒過程中會關心的議題。

不過,任何強人終有退下來的一天,不論是張忠謀,或王永慶、郭台銘都一樣。企業的發展要可長可久,必然得經歷交棒的過程,台積電用制度化的方式,為企業交 棒立下一個示範。過去台灣企業的交棒狀況不少,許多傳統產業或已交棒給下一代,但更多電子業創業老闆都還在第一線,張忠謀的交棒哲學,顯然可以作為企業很 好的參考。

共掌大旗或是多頭馬車?

——台積電的三位共同COO

姓名 蔣尚義

年齡 65

接任前職務

研發資深副總

學歷

台大電機、史丹佛電機博士

經歷

采鈺、精材董事長、惠普元件研發及應用部門經理、德儀研發工程師

姓名 劉德音

年齡 57

接任前職務 營運資深副總

學歷

台大電機、加州柏克萊電機及電腦資訊博士

經歷

世大積體電路公司總經理、先進技術事業群資深副總、英特爾、美國貝爾實驗室

姓名 魏哲家

年齡 58

接任前職務

業務開發資深副總

學歷

台大電機、耶魯大學電機博士

經歷

新加坡特許半導體資深副總、主流技術事業群資深副總、南廠區副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99

透視泉企新加坡上市的「造假」爭議 牛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f852fb0100laz7.html
   2007年4月18日,中國最大的背包公司中國箱包國際成功登陸新加坡交易所,發行1.45億新股,每股0.60新元,籌集資金8050萬新元,成為泉州企業在新加坡上市的第九家企業。
    自2004年以來,泉州民營企業在新加坡上市出現新一輪熱潮,新加坡成為中資企業在海外的第三大籌資地,僅次於香港和紐約。
    相關資料顯示,泉州企業通過在新加坡上市所融到的資金,大部分用在擴張產能和後續發展能量的提升上。
    近期,坊間更有傳聞,新加坡交易所將與福建省發改委簽訂相關協議,進一步規範福建企業在新加坡上市的相關機制。
    新加坡交易所為何能吸引眾多泉州民營企業的目光?泉州民營企業在新加坡資本市場有怎樣的表現?時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紅籌模式」隱去「泉州面孔」
    目前,在新加坡上市的泉州企業分別是:泓霖化纖、天宇化纖、蠟筆小新、福興拉鏈、福聯織造、鱷萊特、達派等幾家企業。
    其中,泉州多家企業換了名字,導致很多人認不出是「泉州面孔」:最早在新加坡上市的泉州企業是「化纖科技」,該企業在泉州的名稱是「泓霖化纖」;「中國休閒食品」就是蠟筆小新。這些品牌本身在福建本土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有關數據顯示,這幾家企業交易非常活躍,表現突出,上市價至今翻了幾倍。
    但為何在新加坡上市,企業的名稱常有改變?有關專家指出,這裡面有兩個較突出的問題,促使企業改名,一是:改名上市,對於品牌戰略有好處,尤其明顯的是加入中國兩字,以迎合國際投資者對中國概念的追捧,另一方面是緣於部分企業以「紅籌模式」在新加坡上市。
   「紅籌模式」,是指境內公司將境內資產以換股按或返程收購等形式轉移至境外註冊的公司,通過境外公司來持有境內資產或股權,然後以境外註冊的母公司名義上市,大量企業在香港、紐約等交易所上市也均採用這種方式。
    據悉,「紅籌模式」,適合於中小民營企業或職工改制後的國有企業。
    2003年4月,證監會發佈一個通知,宣佈取消「無異議函」。在該通知的推動下,國內企業紛紛採用「紅籌模式」到海外上市。 1999年2月8日,中國民營企業鷹牌控股公司首開新加坡上市紀錄之後,採用「紅籌模式」赴新上市融資,成為泉州民營企業選擇的主要模式之一。
擁有至少六大優點
    據分析,這種模式的優點不少。第一,無需報證監會審批,也無需像直接上市的中國公司那樣,在時隔半年後才能增發,企業上市後能更容易和迅捷地進行二次融資及後續融資。
    第二,上市企業可靈活利用包括可轉換債券在內的多種金融融資工具進行籌資,比較適合中國企業在高速發展狀態下對資金的持續需求。
    第三,上市企業可自由設計和執行如管理層期權計劃等員工激勵機制,為管理層設置15%的期權,從而加強公司對員工的吸引力,並獲得適合公司發展所需的高級人才。
    第四,這種上市方式具有良好的退出機制,企業在上市前及上市後,更容易引進策略投資者及合作夥伴。
    第五,在上市規則規定的6至12個月鎖股禁售期結束後,控股股東持有的股票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
    第六,上市準備時間縮短,有利於擬上市企業控制到境外上市的成本。
    相關權威人士強調,自證監會宣佈不再就這種上市方式出具「無異議函」後,涉及境內權益的境外公司,在境外上市的項目只需接受上市地證券交易所的審查,大大縮短了上市時間。
    另外,民營企業上市,最關鍵的是財務規範,納稅清晰。由於新交所目前仍然允許「模擬會計報表」(香港聯交所曾經採納,現已取消),採用「紅籌模式」通過新設公司收購境內企業的資產,可以在法律上有效阻斷上市主體與股東原來控制公司的責任聯繫,從而大大降低上市成本。
    比如,將原公司納入上市架構,可能需要補繳大筆稅金或社保資金,或者有其他無法踰越的法律障礙。
新加坡的「中國戰略」
    中國「入世」之後,新加坡提出了「搭乘中國經濟順風車」的「中國戰略」,政府專門設立跨部門研究小組,研究如何吸引和協助更多包括中資企業在內的外國企業到新加坡上市。
    相關資料顯示,2002年3月,新加坡經濟發展局計劃在近3年內吸引至少100家中資企業到新加坡安家落戶,並進一步吸引其在新加坡上市,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也擬在近兩三年內,每年吸引多達20家中資企業到新加坡上市。
    與到香港上市的中資企業不同,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資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體。
    據瞭解,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第一級股市上市的企業,一般劃分為多元行業、製造業、商貿業、交通與通信業、金融業、建築業、房地產業、酒店與餐飲業、服務業、水電與煤氣業、農業等11類。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資企業行業分佈中,主要涉及到多元行業、製造業、交通、倉儲與通信、水電與煤氣、商貿、房地產、服務業,其中製造企業佔多數。
    目前,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資製造企業佔70%,而泉州的民營企業大多是製造企業,規模也以中小型企業居多,屬重點對象。
    「企業有大有小,資本市場也是有梯次之分,製造業公司所佔比例大,且大多是中小企業,這是新加坡交易所的一大特點。從這一點上看,泉州企業傾向到新加坡上市就不難理解了。」某權威人士分析。
    相關調查資料也顯示,泉州企業到新加坡上市後,既解決了融資問題,也使企業經營管理機制得到轉換,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另一方面,這些企業借資本社會化的契機,轉換經營體制與機制,實現了管理理念、股權結構、運作模式的轉變,企業的經營狀況大大改進。
    「這些關鍵因素,吸引了一些諸多客觀問題亟待解決的泉州民營企業前往。」該人士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05

漏洞篇》新版證所稅會重演二十四年前的歷史?七大漏洞透視證所稅開徵的最大挑戰

2012-4-23  TWM




新版證所稅對於境內、境外的個人及法人課稅方式大不相同,稅制的改變對於資本市場衝擊還沒辦法預知,多位專家檢視財政部證所稅版本認為,接下來台灣股票市場將會產生七大漏洞與出現很多「怪異」現象。

撰文‧張瀞文、葉揚甲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四日,蔡先生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二十四年前的這一天。

當年蔡先生僅三十五歲,已經擁有上億元身價,那一天正好是星期六,他帶著家人到台中遊玩,正當與家人開開心心共進午餐時,電視上突然傳來財政部長郭婉容宣布第二年要復徵證券交易所得稅(簡稱證所稅)的消息。

二十四年前,證所稅開徵一年後停止沒想到九月二十六日(星期一)一開盤,所有股票全部跌停,之後連續十八個營業日都是「開盤就收盤」無量下跌,投資人股票想賣、想斷頭都賣不掉。

在接近一個月的時間裡,蔡先生每天吃不下又睡不著,體重一下子暴瘦八公斤,由於股票沒辦法斷頭,金主開始來討債,一夕之間他從原本的億萬富翁,變成被人追債的千萬負債大戶,他萬萬沒想到在年屆耳順這一年(二○一二年),「證所稅」又死灰復燃!

二○一二年四月十二日,台灣六百萬股民都會記得這一天!

當天晚上六點十分,所有財經線記者都收到了財政部傳來的簡訊,「財政部長劉憶如等一下要舉行記者會宣布重大決策!」大家都在猜是不是暌違二十四年的「證所稅復徵方案」就要出爐!

果然七點鐘一到,劉憶如在全場閃爍的鎂光燈下宣布財政部版「證所稅復徵方案」,停徵二十四年的證所稅將於二○一三年正式實施(即二○一四年五月申報一三年所得稅適用)。

暌違二十四年,證所稅捲土重來根據財政部規畫,未來每一申報戶,股票等證券及期貨交易,年獲利超過三百萬元,要課徵二○%證所稅,報稅時與綜所稅採取「分開計稅、合併申報」。

至於企業證所稅部分,仍維持最低稅負制,不過免稅門檻從過去的二百萬元降至五十萬元,稅率從過去的一○%到一二%,調高至一二%到一五%,財政部建議適用稅率在一二%。

在成本計算的部分,個人採取「先進先出法」,法人則因為有明確的成本資料,所以採取過去最低稅負制的成本計算方式。另外費用的部分,在需要繳交證所稅時,原先繳納的證交稅及券商手續費可以當作費用減除。

如果個人或是企業當年投資虧損,財政部建議提出申報比較有利,因為如果當年虧損而留下申報紀錄,未來將可以盈虧互抵。其中個人投資虧損可遞延三年,法人的部分遞延年限則為五年,得以從交易所得中扣除。

另外,不管是個人或是法人,都可享有長期持有五年以上,則證所稅減半課徵的優惠,這對於創投及壽險公司較為有利。

根據財政部估計,在個人部分,受到衝擊的股民約有一%,至於可以徵收到多少稅收,以二○一○年營利事業採用最低稅負制約一六七六家,在最低稅負所繳的「證所稅」約七十七億元來看,未來由於免稅額降低,稅率提高,預估將會增加。至於個人的部分,由於先前沒有申報紀錄,劉憶如說,這必須觀察二、三年才能知道成效。

二百天變十六天,定案過程有草率之虞劉憶如表示,這次改革的原則,主要是鼓勵大家把制度健全起來,最終希望能往「量能課稅」目標邁進。她強調,「稅收穩定」,「稽徵成本小」,「市場及經濟衝擊小」,同時維持台灣的「國際競爭力」,都是必須兼顧的。

所以選擇「簡單可行、受影響的人最少、對資本市場衝擊面最小」的方式,而「縮小打擊面」是這次改革的主要原則。劉憶如甚至強調,門檻可以調、稅率可以改,但「法人適用最低稅負、個人適用分離課稅」的架構必須維持。

但是「縮小打擊面」、「法人適用最低稅負、個人適用分離課稅」,就真的都沒問題了嗎?︽今周刊︾訪問了多位股市投資達人、專家學者及會計師後認為,賦稅的公平性很重要,不過證所稅復徵的決策過程似乎過於草率。

因為證所稅從提出討論到送交行政院,原本預計九月、大約二百天左右才會提出版本,結果卻短短十六天就完成定案,其中許多參與討論的專家甚至笑說自己是跑龍套的,因為版本「改來改去」。而這十六天的紛擾,已經讓台股總市值蒸發掉接近一兆元台幣,相當於一家鴻海的市值規模。

另外,財政部版本當中對於自然人(個人)及法人課徵證所稅,且對待境內及境外的自然人及法人的課稅方式大不相同,以上種種對於股市未來的衝擊雖然還沒辦法預知,不過了解股票市場的專家以及會計師已經預言,接下來台灣股票市場將會有七大問題發生。

一、人頭戶橫行。財政部版證所稅方案,針對個人部分,新法訂有三百萬元的免稅額,這部分足將誘使納稅人使用人頭戶。

免稅額度與對象,催生人頭戶與假外資當年前財政部長郭婉容復徵證所稅為何功敗垂成?很多人以為是因為股市十八天無量下跌所以失敗,但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蔡先生回憶說,當時宣布復徵證所稅時股市暴跌僅是短線衝擊,就在宣布復徵後,台股在一九九○年還第一次衝上萬點,但是因為證所稅有免稅額的規定,引發當時人頭戶猖獗的情況,當年很多人用老兵的名義開戶,甚至還發生有個人頭戶交易量高達一千億元,最後國稅局卻找不到人課稅的弔詭事件。

針對人頭戶問題,目前財政部新版復徵案,已宣布將訂﹁人頭戶條款﹂,抓到加倍罰。

二、市場充斥假外資。新版證所稅方案,並不對外資課稅,所以未來中實戶或是大股東可能把資金匯往海外,化為假外資再回頭投資台股。

其實當初在最低稅負制制定時,為了避免對外資產生衝擊,外資不必適用最低稅負制,因此這類外資在台灣投資股票的資本利得,本來就不必課稅。所以這次財政部版證所稅當中,外資免課證所稅,僅是最低稅負制的延續。

但是不管是最低稅負或是新版證所稅對外資的課稅方式,卻是提供了法人或是中實戶另一項「節稅」甚至是「逃漏稅」的管道,因為未來只要把自己也變成外資,就可以享受外資同等待遇,「把自己變成外資,再回國投資國內股市」,這類由本國中實戶或法人所變成的「假外資」,可能形成未來市場新主力。

三、期貨市場轉戰摩台指:由於期貨也被納入課稅範圍,市場資金將轉向免課證所稅的新加坡摩台指,台灣期貨市場將毫無競爭力。

一般國家大都以課期所稅為主、沒課期交稅,現在財政部版,不僅維持期交稅,還要課徵期所稅,台灣將成為全世界唯一「兩種稅」都課的市場,在兩稅都課的情況下,對於國內期貨市場的交易量能極為不利。

另外,投資人在台灣就可以輕鬆的買進新加坡摩台指,在新加坡既不課期交稅、也不課徵期所稅的情況下,台指期將如何與新加坡摩台指競爭。若未來台灣期貨市場「兩稅都課」可能造成資金外流,讓正努力發展中的期貨市場失去競爭力。

成本計算有邏輯上的矛盾

四、成本以先進先出法(個人的部分)計算,將與五年稅負減半優惠牴觸。

新法規定二○一三年開始,股票成本的計算以「先進先出法」為主,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投資人同一檔股票數量很多,必須按照買進的時間,愈早買的,愈優先拿來計算成本。

這部分將會與持股滿五年以上減半課稅牴觸,怎麼說呢?比如甲君持有台積電股票五張,持有時間已達到四年,再經過一年如果賣掉台積電持股,他將可以適用持股滿五年以上者證所稅減半課稅的優惠。

但是最近甲君因為看好晶圓代工產業前景,他又買進一張台積電,持有股數達到六張,之後股市因為全球景氣不穩定而下跌,甲君在隔年也因此出售一張台積電,那這一張出售股票的成本,該怎麼計算?

如果以先進先出法計算,勢必要以舊股成本為計算,若是如此甲君將平白喪失持股五年減半課稅的機會,由此可見先進先出認定成本,在某種情況下將會與五年稅負減半優惠牴觸。

五、盈餘轉增資配股,恐有重複課稅問題。

至於因為參加除權、配發股票股利取得的盈餘配股,已按面額課過綜所稅,也就是說已經納入綜所稅計算,若再採用國外股票分割的觀念針對盈餘配股課徵證所稅,恐有重複課稅的疑慮。

因此會計師建議,盈餘配股部分,在證所稅的課徵上,若以除權後的價格為課徵證所稅時的計算成本,亦即前述的股票分割觀念,那麼,原有的盈餘配股納入綜所稅部分,就應檢討調整。

六、未上市股票沒有公平市價為依據,成本如何計算。

因為接下來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也將納入證所稅課徵範圍,在成本的認定上,由於未上市股票並沒有公平市價,若是投資人無法舉證取得成本,今年年底成本的部分是以淨值認定還是另有他法,這部分財政部可能必須要進一步加以說明,以利投資人參考。

七、政府大刀闊斧,最後恐仍是徒勞無功,加上過程太繁瑣,恐怕導致資金往其他更有效率的市場移動。

當年第一次復徵證所稅時,由於課徵規定太過複雜,造成各種規定隨著投資人的疑問日增而持續補充,搞得市場怨聲載道,當然最重要的是政府也沒課到多少稅,過高的稽徵成本迫使政府不得不放棄。

這次雖然時空背景已經不同,散戶在台股的比重也已降低到約六成,不過因證所稅的繁瑣,可能導致占市場僅一%的中實大戶,將資金從台股撤出而往其他更有效率的市場移動。

若大戶不玩,當沖也減少,台股資金動能將停滯,成交量也將低迷不前,最後不僅券商、營業員失去飯碗,散戶也會因為大戶不玩,市場凍結,而有「大象踩死螞蟻」的情況發生。

股市成交急凍,證交、證所稅兩頭空而目前政府宣布恢復課徵證所稅之後,已經開始有聲音要求「調降證交稅」,以目前證交稅課徵千分之三,去年證交稅約九百多億元計算,證交稅調降千分之一,政府可能短少三百多億元的稅收,如果到時候台股因為成交量小,大家都不玩,不僅僅是證所稅,財政部甚至可能連原先的證交稅也課不到,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開徵證所稅,結果稅收並沒有增加」,那顯然就不是「健全財政」的有效方法。

況且這次復徵,因為仍有免稅額的規定,屆時人頭戶事件將難以避免;加上很多投資人可能一年進出筆數都有上千或上萬筆以上,還要自己一一核對進出紀錄,可說曠日廢時。

未來國稅局怎麼針對每位股民的交易做稽查,怎麼去查人頭戶,以及人頭戶可能衍生的糾紛,都將帶來相當高的稽徵成本,與上次證所稅開徵的情況幾乎相同,即可能重蹈覆轍。

證所稅該怎麼課才合理?如何防範可能的漏洞?是行政院與立法院接下來必須審慎面對的問題!

財政部版證所稅引爆 7 大疑慮

疑慮1

訂有300萬免稅額,誘使納稅人使用人頭戶,易造成人頭戶橫行

疑慮2

外資無須課稅,誘使大戶把資金匯往海外,恐造成假外資充斥台股

疑慮3

資金恐轉戰新加坡摩台指,台灣期貨市場失競爭力

疑慮4

成本以先進先出法計算,將與五年稅負減半優惠牴觸

疑慮5

股東的股票股利有重複課稅問題

疑慮6

未上市股票沒有公平市價,成本如何認定

疑慮7

稽徵成本過高,過程繁瑣,恐重蹈當年失敗覆轍

分離課稅

指將部分所得排除於每年合併申報的所得總額之外,單獨以一定稅率計課所得稅。納稅義務人在稅額扣繳後,不必在年度終了時併入綜合所得額中申報。

最低稅負制

為使適用租稅減免規定而繳納較低之稅負,甚至不用繳稅之高所得個人,都能繳納最基本稅額的一種稅制。目的在於使有能力納稅者,對國家財政均有基本的貢獻,以維護租稅公平,確保國家稅收。

量能課稅

為實現公平課稅的理想,主張按照個人的經濟能力作為課稅多寡的依據。凡具有同等經濟能力者,應課徵等額的租稅;而具有不同經濟能力者,應負擔不同數額的租稅。

財政部版證所稅

個人營利事業

課稅方式分開計稅、合併申報最低稅負制課稅對象納稅義務人境內法人課稅標的上市櫃、興櫃、未上市櫃、私募基金受益憑證、在我國境內期貨交易所得上市櫃、興櫃、未上市櫃、公債、公司債及金融債券、其他有價證券、在我國境內期貨交易所得實施年度2013年實施;2014年開始報稅2013年實施;2014年開始報稅申報門檻每一申報戶全年獲利達300萬元者基本所得額超過50萬元者稅率20%12%~15% 所得計算交易時之成交金額-原始取得成本-必要費用*-扣除額300萬元交易時之成交金額-原始取得成本-必要費用*

本計算

方法先進先出法(1)有價證券:個別辨認、先進先出、加權平均、移動平均或其他方法(2)期貨及選擇權:先進先出法

成本

認定以今年底收盤價或實際取得成本,兩者孰高認定實際取得成本盈虧互抵當年度盈虧互抵,扣除不足者得於後3年度扣除當年度盈虧互抵,扣除不足者得於後5年度扣除長期優惠持股滿5年以上者,減半課稅持股滿5年以上者,減半課稅註:必要費用包括證券交易稅、手續費及其他相關費用

過去開徵三次的經驗法則

實施證所稅 弊多於利

針對證所稅對台股的影響,多數市場專家認為,由於明年度才開始實施,因此若國際盤上漲、台股多頭格局不變,且最後版本就如財政部規畫,那麼台股下半年至第四季間可望順勢推升行情;若遇到基本面差的台股空頭行情,成交量急凍、行情下跌也同樣具有加乘的效果。

大華投顧董事長杜金龍表示,台股過去實施過三次證所稅,雖然宣布後都曾讓台股「大地震」,但從歷史資料來看,宣布實施當年,台股整年的行情都是大漲的;但隔年真正開始實施後,除了1989年走大多頭,1965年、1974年兩次都是走空頭,甚至成交量都萎縮到上一年度的三分之二不到。

不過,畢竟目前市場籌碼結構法人占比提高,與早期散戶及中實戶為主力的投資環境已經大不相同,杜金龍認為,課徵證所稅只要有合理的配套措施,對今年台股的殺傷力相對影響有限;不過若大股東不看好未來行情,資金出走海外,對台股長線競爭力將可能造成傷害。 (林心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