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市場太重要了 迪卡儂宣布五年後在華銷售額將占集團四分之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0468.html

中國市場太重要了 迪卡儂宣布五年後在華銷售額將占集團四分之一

第一財經日報 劉曉穎 2015-10-21 22:09:00

“我們成功的關鍵在於用優質的體育用品和極富競爭力的價格迎合‘體育’這種非基礎需要。”迪卡儂大中華區發展總監邸百航也證實了上述觀點。

整體零售市場銷售低迷,但並沒有影響法國體育用品零售巨頭迪卡儂在中國的擴張勢頭。

《第一財經日報》從迪卡儂方面獲悉,這家公司2014年中國區新開商場數量32家,位居集團全球第一。2015年的新開店數量則可以達到50家。

顯然,中國市場對於迪卡儂而言很重要。盡管沒有透露具體的在華投資數額,不過迪卡儂大中華區發展總監邸百航(BertrandTison)透露,“5年後,這個國家的銷售額可能會占到公司總銷售額的25%。”

中國開新店排名第一

雖然直到2003年,迪卡儂才在上海開設了中國第一家商場。更早些時候,這家體育用品公司就意識到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第一財經日報》獲悉,迪卡儂1994年就以生產商的身份首次進入中國,1995年上海工業采購部成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同於同類運動類品牌的經營模式,迪卡儂在中國項目采用的是全直營經營,開店模式主要分為兩種:買地自建和長期合作租賃。“目前買地項目占所有項目數量的30%。自持物業投資回報周期更長,不過迪卡儂本來就是走的長線發展之路,這與公司願景相符。我們的目標是進一步提高買地項目比例。”迪卡儂大中華區的一位內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事實上,即便是租賃物業,我們也會與業主簽訂國家規定最長期限的20年合同,致力於商場與城市共發展。租賃項目在相對成熟區域出現。互相結合,可實現很好的長中短期全面配合。”

“迪卡儂中國區目前已處於獨立於全球、自負盈虧的經營模式。整體是盈利的。”該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

隨著全民體育熱潮的來臨,這家公司開始加大擴張中國的腳步。起初迪卡儂在中國城市“五小龍”——上海、北京、廣東、成都和深圳開店,這幾個城市的人口都在一千萬到兩千萬。接著,在2008年到2010年間,迪卡儂在三十幾個擁有300萬到1000萬人口的二線城市開店。現在,迪卡儂向更偏遠的三線城市進軍了。

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迪卡儂已進駐中國60個城市開設135家商場。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迪卡儂中國區新開商場數量32家,位居集團全球第一。2014年迪卡儂中國實現營收增長46%。“迪卡儂的銷售額以及連續三年增長超過40%。”上述負責人表示,今年迪卡儂在中國新開50家店的計劃可以毫無懸念地完成。換而言之,今年年底,迪卡總數將會達到160家。

未來迪卡儂的目標是進入中國120個城市,五年後擁有實體商場500家。

為了物流倉儲與飛快的發展速度相適應,迪卡儂中國準備在2016年年末將物流倉儲面積擴大為現在的兩倍——38600平方米,全部應用於中國市場。

不乏競爭對手

實際上目前中國市場已經成為諸多國外體育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

那麽緣何這些大牌如此看中中國市場?

據預測,未來10年,全球體育銷售市場擴大,亞洲將占擴大市場的六成,其中中國占三分之二。中國市場現今價值在150億到250億歐元之間,是法國的兩倍。

耐克、阿迪達斯等知名品牌商們通過贊助體育賽事、活動以及重金請明星代言來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但相對於那些將大把營銷費用花廣告和、明星營銷上的品牌,迪卡儂相對要低調,且未來也沒有這些營銷費用的打算。

普遍觀點認為,迪卡儂在中國的“走俏”是很大一個原因是它的性價比。“你常常可以在迪卡儂里看到20、30元的雙肩包以及一百元左右的健步鞋。”做為一名體育用品的經銷商,張玉勝在這一行有十多年的經驗。作為一個大區的經銷商,他的手上代理了好幾個國內本土的運動品牌,“這個價格和很多國內的品牌不相上下,甚至還要低一些。”

“我們成功的關鍵在於用優質的體育用品和極富競爭力的價格迎合‘體育’這種非基礎需要。”邸百航也證實了上述觀點。

迪卡儂是集研發、設計、生產、品牌、物流、零售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集團,其全產業鏈使成本盡可能降低。在中國,這種全產業鏈布局已涉及到研發,設計,生產,物流和零售商業網等方方面面。這種經營模式讓這家公司可以省去很多中間商的費用,節省成本從而在最終的零售價格上體現出來。以原料采購方面為例。迪卡儂是自己選購面料後將面料提供給生產廠商進行加工。不過,迪卡儂方面表示不方便公開到底可以節省多少成本。

這家公司的另一個優勢在於其產品的全面及創新。目前,迪卡儂商場內在售的有90%的商品是其自有品牌,整個集團擁有21個品牌,涵蓋70項運動。

據了解,迪卡儂每年會推出3000款創新產品。這些產品未必都會進入中國進行銷售,而是公司會根據全球各個市場的不同需求和喜好選擇新產品上市。

基於全產業鏈布局,迪卡儂對中國市場發展充滿信心。“盡管最近有金融危機,在中國的銷售市場上我們並沒有受到危機的影響,”邸百航表示,盡管中國的競爭很大,但這個市場本身就潛力巨大,我們的快速拓展也證明了這一點。據悉,迪卡儂天貓旗艦店已連續三年實現100%的增長率。迪卡儂線上業務目前覆蓋超過370個城市。

不過,別高興的太早。消費市場的擴大意味著競爭更加激烈,這一場比賽還將繼續。

張玉勝告訴記者,迪卡儂的競爭對手,全球最大的綜合體育用品零售商Intersport(其2014年全年營業額為106億歐元,而迪卡儂為82億歐元)已經通過與中國的一家房地產公司建立合作夥伴關系進入中國市場,這家公司當時進入中國時曾說要在五年內開80-100家店。

面對越來越挑剔的中國消費者,迪卡儂和它的對手們需準備好應對各種變數。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56

糾正冤假錯案又一例?福建莆田殺人案21年後將再審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6391.html

糾正冤假錯案又一例?福建莆田殺人案21年後將再審

一財網 秦夕雅 2015-12-16 13:49:00

福建省莆田市,一樁21年前發生的入室搶劫殺人案的“兇手”和家屬們終於盼來了立案再審的通知。目前,四名被告中一人已經刑滿釋放,其他三人已經服刑第21個年頭了。

福建省莆田市,一樁21年前發生的入室搶劫殺人案的“兇手”和家屬們終於盼來了立案再審的通知。目前,四名被告中一人已經刑滿釋放,其他三人已經服刑第21個年頭了。

12月16日,記者獲悉,福建高級人民法院(下稱“福建高院”)對許玉森、許金龍、張美來、蔡金森搶劫一案啟動再審程序。被告人家屬已經收到了《再審決定書》,代理律師也接到了福建高院的通知。

“按照刑訴法規定,此案再審將在三個月內完結,樂觀估計,三人春節有望回家團圓了。”此案代理律師之一、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殿學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家屬這麽多年不斷申訴很不容易,同時也感謝福建高院和福建省檢察院認真辦案的態度。”

福建高院發布的《再審決定書》稱:福建省人民檢察院2014年2月24日作出閩檢再建(2014)1號再審檢察建議書,認為“原判認定蔡金森、許玉森、許金龍、張美來共同搶劫犯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建議福建高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予以再審。

福建高院認為,再審檢察建議及申訴人許金森、許金龍、張美來、蔡金森的申訴理由,符合重新審判的條件。決定本案由本院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再審,再審期間不停止原判決的執行。

此案要追溯到1994年1月,當時福建莆田的一位66歲老者在家中被殺,隨後,許金龍、張美來、許玉森、蔡金森等4人涉嫌作案被捕。

1995年6月5日,莆田中院做出一審判決,以搶劫罪判處許金龍、許玉森、張美來死刑,而蔡金森因為在案中所起危害較小(帶路、望風及按住被害人腳),且坦白交待,被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許金龍、許玉森、張美來不服判決,提起上訴。福建高院於1999年4月4日作出二審判決,將許金龍、許玉森和張美來改判為死刑緩期兩年執行,改判理由語焉不詳:“考慮到案子的具體情況,四人尚不屬於死刑立即執行之犯罪分子”。

雖然兩級法院均作出有罪重判,但許金龍等四名嫌疑人始終聲稱遭到刑訊逼供,並從此與家人走上了申訴之路。

2014年3月,“兇手”和家人們的多年申訴迎來一絲轉機:福建省人民檢察院向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

2015年6月12日,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殿學、吳迎成、張雪峰在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下稱“福建高院”)順利閱卷。福建高院向代理律師提供了本案之前全部的案卷材料,並提供了福建省檢察院為複查此案收集調查的對被告人有利的證據。

21年前福建莆田殺人案或再審 “兇手”無作案時間 >>>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05

服務跨國公司20年後,我為什麼加入中國小民企


我從北京科技大學畢業,後入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MBA,先後入職跨國公司Siemens(西門子)Whirlpool(惠而浦)、Johnson ControlsRolls-RoyceGeneral ElectricFMC technology等公司,有20多年工作經歷。年近五十之時,我加入深圳一家只有百名員工的民營企業旭子科技。半年過去,感觸良多。

在外企,你無足輕重
我現在也無法忘記那一刻,我在公司最好的朋友突然從美國飛來,當時我正在出差,他電話讓我回到辦公室。我進來看到老外和中國區人事主管Fiona,老外一臉嚴肅,讓我對他的熱情笑臉頓時凝在空中。
“Lucas, we are not doing well, we decided not to renew your contract.” 不續約?我目瞪口呆,強忍住沒讓眼淚落下。

我知道由於油價下跌,公司業績一落千丈,但我自信作為中國區供應鏈經理,也曾立下汗馬功勞,在美國總部上下人緣都還不錯。怎麼也沒有想到中國區第一輪裁員就發生在自己頭上!

終於明白,在外企你永遠是一顆無足掛齒的螺絲釘,隨時可以被摘除,根本不影響整個機器的運轉。尤其在中國,任何位置上的人都是可有可無,只要會幾句英文都可勝任。

終於明白,在外企根本沒有積累一說,你做再多工作、奉獻再多、忠誠再多、朋友再多,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前天信誓旦旦的朋友就是第一個把你趕走的人。
終於明白,在外企只要呆在安全的位置,就算再平庸無能再碌碌無為,也能渡過危難時刻。而即使再有才華再有創意,大難當前,只要位置不對,你可能就會被踢走。

在民企,我一專多能
我在休息中掙扎了兩個月,謝絕了十多個獵頭的邀請(大都仍是知名外企),打通了一個朋友的電話。他是一個小型民營企業的老闆,公司一百來人,但業績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長。

我問他需不需要外企來的人。
要,過來談談吧。他幾乎沒有什麼猶豫,也沒有問我希望幹什麼,要什麼待遇。

飛到深圳談了半個小時。他說給我做外貿總監,參與公司管理。我的待遇均可滿足,公司將在兩年後上市,人人都是股東。

如今,我加入旭子科技5個月了,帶領一個六人外貿團隊,把握海外參展機會,尋找海外推廣平臺。我的目標是要從今年的600萬銷售額增加到明年的2400萬元。

我是外貿總監,同時也是:

供應商開發經理。我幫公司開發了幾個關鍵供應商,其中一個專案單個零件成本下降1000元,已經供應500件。還有一個國外供應商,開發成功後單個零件成本下降3000元。我們明年可能需要採購5000件。我開發的供應商服務好,付款靈活,交貨及時。

培訓經理。我給需要英語溝通的員工培訓英語,給全體員工培訓溝通、團隊合作、領導力、演說,把從外企學到的理念和方法盡可能傳遞給同事。

招聘經理。公司一直想開拓海外市場支付終端產品,苦於沒有懂海外支付的軟體人才,我在LinkedIn上發佈了廣告,一次就找到了一位來自中東最好大學、在中東最大銀行之一工作的資深軟體工程師,薪水和國內相差無幾,可人家是流利英語,熟練瞭解國外支付體系,熟練瞭解國外銀行後臺軟體發展和應用!明年還計畫招聘外籍軟體工程師和外籍銷售經理。

專案管理。從前公司沒有專案管理的角色和職位,大型專案立項後沒有專門人員協調各個部門的工作,專案的關鍵點(Milestone)沒有人關注,經常延誤時機,耽誤交貨進程。我入職後引入專案管理機制,基本控制了時間點,大大加快了整個專案的進程。

招商引資經理。目前我們和銀聯合作開發一個針對農村市場從零到有的專案,市場潛力達500億人民幣,急需引入戰略投資者。我受託撰寫一份12頁紙的投資分析報告,從SWOT分析、五力分析、NPVIRR計算、CAGR計算到PEST分析、戰略發展、項目分析,把從新加坡國立大學學來的管理知識用了一遍。我也在充當招商引資經理的過程中理解到「知識就是力量」的含義。

外企VS民企 冷暖我知
我入職旭子科技時,老闆破例舉行了盛大的聘用儀式。

每次我們一起出去見客戶和官員時,老闆都自豪地介紹,這是我從GE、羅羅聘來的國際性人才,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高材生。我等凡人雖然低調,但受到重視後的自豪之情卻是以前在跨國企業服務時很難找到的。

能充分展示才幹,充分發揮所學,得到充分信任、授權、尊重、理解,這種愉悅抵得過千般辛苦萬般勞累。

上海是講資歷、講背景、講學識的城市,大型外企人才濟濟,卻人人守著一個很小的職權範圍。譬如作採購,他們只負責供應商開發,下訂單、談判、價格基本無權過問,更遑論參與公司的戰略發展,把自己的命運和公司的命運融為一體。

我有一個外企同事,清華大學工學學士、法國知名工程大學,做品質工程師五年。他平時偶爾去供應商現場審一審體系、解決一點品質問題,其它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股票和房地產,工作時間占他精力的10%都不到。我個人從前也是如此,每天用半小時就可以解決工作。如果想多做一些,譬如嘗試開發產品客戶、或嘗試一些國外同事負責的產品,立刻會引來諸多指責。他們首先想到的是你想搶人家的工作,而不會認為你想為公司多做奉獻。

外企很少真正把中國當作戰略發展方向,不會把有技術含量的崗位和產品放來中國。我工作過的一家全球最大能源設備、醫療、航空照明燈供應商,在中國每年銷售額已達百億美元。他們在政府面前吹噓在中國投資很多,我去工廠一看,就是從國外運來的一些曾經很貴的機床而已,完全沒有技術含量。這樣的情況,中國員工如何可能真正在外企成長?

民企則完全不同。他們大多求才若渴,一旦認可了你的才幹,就真正授權給你,有時不太局限於程式、崗位等等。

地方政府大多重視外企,殊不知未來真正能幫你解決就業的、帶來利潤和稅收的就是民企。外企極少會在中國添置固定資產,如果中國勞動力人口減少的趨勢更加明顯,市場對他們將不再有吸引力,他們可以一夜撤離。

當然,初入民企我也有些水土不服。最典型的,外企出差,酒店挑最好的住。而民企講求實惠,包括老闆都喜歡兩個人住一個房間。民企的家族化嚴重,決策缺乏程式,沒有戰略,員工教育程度普遍較低。但是,一旦他們認可你的能力和價值,就會把很多信任給你,很多授權給你,給你很大舞臺展示你的能力。

希望數年之後,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有才幹的人不會總在外企作困獸之鬥,而民企對人才也不會總是求之不得。



/曾志宏,新加坡國立大學MBA,曾服務多家跨國公司如WhirlpoolJohnson ControlsRolls RoyceGeneral Electric等,現任深圳旭子科技外貿部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08

2015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 最高科學技術獎11年後再次空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6438.html

2015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 最高科學技術獎11年後再次空缺

一財網 陳澄 2016-01-08 11:11:00

據央視新聞消息,1月8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揭曉。

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授獎295項成果和7位外籍科技專家。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7項,授予7名外籍科技專家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級別最高、最引人註目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空缺。

編輯:劉菁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70

紅點教父預言十年後的設計

2016-01-18  TCW

一場世界級的設計盛事,從五○年代開始,年復一年的展開。如今全球共有超過七十個國家,共一萬七千件作品角逐這項榮耀,這是身為全球四大設計獎之一的「紅點設計獎」(Red Dot Award),吸引各方好手較量的魅力。

紅點設計的意義,不僅在於表揚好設計,更有其商業價值。由紅點研究機構計算出的「紅點設計指數」(Red Dot Index),遴選曾贏得紅點設計大獎,且資本額超過一百億歐元的上市公司,愛迪達、蘋果電腦、BMW、SONY等都在其列,量化設計對企業的價值。結果 發現,當紅點指數與這些個股相比時,大多成正比,也就是設計能力越好的公司,股價也相對較高。紅點指數甚至被德國銀行做為股票上市交易,成為投資設計的參 考。

將紅點設計獎推升王如此地位的靈魂人物,是彼得?賽克博士教授(Prof.Dr.Peter Zec)。這位設計界大師擁有超過三十年的資歷,集設計專家、作家、教授等頭銜於一身,他不僅是紅點設計大獎的創辦人、總裁,還是「世界設計之都」 (WorldDesign Capital)計畫的發起人,曾任國際工業設計協會、國際設計聯盟主席,德國《經濟週刊》(Wirtschafts Woche)將他評為:「全球二十位顛覆傳統,為企業改頭換面,並創造全新市場契機的創意思考家。」

常奔走於各國的賽克,這次為了紅點設計「二○一五/二○一六。二八全球產品盟雙計大賞」特展來台,《alive》取得獨家專訪,暢談他心中理想的好設計。 有著媒體、藝術和心理學專業背景的賽克,確實很不一樣。「每個設計物件都創造司『關係』(Relattionship),所以我總是觀察設計品和使用者的 關係、跟環境的關係、跟其他產品的關係。設計可以創造很好、很美的關係,但也可以完全相反。」

好設計的四大理由

賽克對設計有嚴密思考,他不諱言自己對設計很「挑剔」,「對我來說,設計要有意義,就像溝通一樣,如果溝通毫無意義,我們怎 理解彼此?所以我更看重設計的內涵、脈絡。」

這位設計大師自有一套評斷設計的四大標準。首先是「功能」(Function),產品機能必須有用,否則再好看人們也不需要。其次是「吸引力」 (Seduction),設計品要有讓人一眼愛上、渴望擁有的魅力.當然,設計美感因人而異,但賽克認為有些普世的美學價值是恆久不變的,比如黃金分割。

第三點,則是「可用性」(Usability)。這和「功能」有極大差異,功能指的是產品本身的機能,可用性則強調使用者和產品間的互動,在他眼中,功能 無敵的產品不等於好用。說到這,賽克指著攝影記者的相機說:「我有類似的相機,功能完美,外型出色,但在使用上卻是個問題。我常被這種相機搞得很挫折,它 對我這個非專業的人來說太複雜,所以我更愛用手機拍照,因為這更好上手。」

就這點來說,賽克認為,蘋果的產品可能是實質意義上,第一個不需要操作手冊就能使用的產品。「你拿到iPone拆封,拿在手上,OK,開始用了。對某些產品來說,可用性可能是最重要的,iPhone的功能或許不是最好的,但易用性是最棒的,所以你可能會因此妥協。」

最後一點,則是:「責任」(Responsibility)。賽克說的責任,有著廣義的範圍,不只是對環境、環保負責,而是對社會負責,設計師要思考產品 在社會存在的意義。他舉例,有些改裝自軍用車的吉普車,但卻是給私人使用,「這對我來說毫無社會責任,當你開車時,就像是對街上的人說:『快離開!我來 了!』這是很不禮貌、很侵略性的行為。」又拿工具(Tool)型產品來說,也必須非常有責任慼,因為它不能讓使用者受傷,也不能發出噪音,打擾旁人。

賽克總是拿這四個標準檢視設計,再針對不同產品,調整比重。譬如針對工具,可用性和責任就比其他兩點重要,如果是家具這類時尚產品,吸引力則扮演重要角色。「但很多人評鑑設計時,往往只考慮吸引力,你必須清楚這個設計是用在哪個領域,再決定這四個要點的比重。」

在他腦中,總是不停思考設計的轉變,未來十年,他大膽斷定:「『自然』(Nature)會變得更『人工』(Artificial),人工則變得更自然。」 就像我們的身體有越來越多人工的部分,如心臟節律器、醫美手術等,因為人們意識到,隨著時間流逝,天然不再這麼完美,必須想辦法維持它的美麗。但他也提 醒:「這帶來另一個危險是,我們失去了對自然的本能理解。就像我們透過建造城市讓自然變得更美,用水泥覆蓋了自然,我們現在也對身體做一樣的事。」

另一方面,我們又希望人工的東西變得更有智能,就像手機開始跟人對話,或是研發智能機器人,就連材質也更有智慧,能感應溫度而調節功能。這兩股趨勢在不久的未來將產生黃金交叉,對不斷打破界線藩籬的設計師來說,在賽克眼中,或許這正是設計呈現給我們的無限可能。

文字?陳怡如 攝影?李明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485

創註資紀錄的新美大,真能撐到2年後上市?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24/153943.shtml

導讀 : 就在前不久,美團點評宣布完成了33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融資後估值超過180億美元。一份融資文件顯示,新美大預計在未來2-3年內啟動上市,上市後估值將達800億美元。

就在前不久,美團點評宣布完成了33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融資後估值超過180億美元。本輪融資創造了全球未上市公司單筆融資最高紀錄,也打破了去年滴滴快的創造的30億美元的融資記錄。至此,美團點評成為國內最大的O2O公司。

一份融資文件顯示,新美大預計在未來2-3年內啟動上市,上市後估值將達800億美元。

燒錢不是美團點評的唯一問題

去年10月份,以不再持續無休止的燒錢和擴大市場占有率為目的,美團和大眾點評終於走到了一起。合並之後,在品牌曝光和獲客上都有了顯著提升。畢竟對於其背後的投資人來說,賺錢才是最重要的。

自美團和大眾點評成立以來,累積融資金額高達57億6400萬美金。嗯,這筆錢基本是都虧掉了——2015年虧損高達上百億元人民幣,兩家公司在2015年初融到的15億美金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燒的無影無蹤。

當然,燒的錢也不是完全不見了蹤影,至少燒出了兩家合起來在本地生活領域85%的市場占有率。然而市占率並不能吃,掙不到錢誰也不買單。在合並之前,美團曾到華爾街尋求資金來源,結果受到美國資本市場的一直看空,據說這一件事直接導致了美團點評的合並。

不想再燒錢的出發點是好的,不過在本地生活的漫長戰線上,仗還遠遠沒有打完,燒不燒錢不是新美大一家說了算。

在大家最熟悉的外賣領域:

美團雖然在前三季度占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而在11月份和12月份,餓了麽以34.1%市場份額以微弱優勢超過美團外賣。在外賣這一細分市場上,美團和餓了麽的競爭才剛剛開始。哦,對了,還有百度200億註資的百度糯米呢

在大家比較熟悉的電影票領域:微影時代也完成了15億融資,阿里電影票更是有阿里撐腰。另外,還有大家沒有那麽熟悉的美團到店和婚嫁業務,里面也是有大批強勁對手虎視眈眈。

多線作戰的新美大,縱然有33億美金撐腰,但在血海一片的市場里也不過是一朵小浪花。更何況美團點評合並後的內部事務還沒有理清楚,就要對抗外來強敵,美團點評急需解決的問題,遠不止燒錢這麽簡單。

內外交困的新美大

合並後的第一大困難,當然是內部團隊結構。

2015年11月13日,3天前宣布離開離任的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與其他創始人抱頭痛哭的照片讓人唏噓不已。背後的故事是大眾點評創業5元老幾乎悉數離開,美團系在新公司掌握了絕對優勢。

與此同時,新公司的全面合並也在悄然展開,有消息放出,新公司運轉良好,在架構上 “已經打通了”。具體的人員分工是:

在三四線城市,以美團的核心團隊為主,由點評成員融入,而在廣告、餐飲板塊乃至一線城市的團購,是以點評團隊為核心,因為點評的團購在北上廣還占據很大份額。

然而,點評成員產生 “合並之後自己變得更渺小” 的抱怨不絕於耳,是否能夠真正兌現“品牌獨立性、不裁員”的承諾,實在很難說。

比內部格局更難擺平的,當然是“神仙”背後的巨頭之爭。

O2O公司們獨立上市的美夢已經被現實敲醒——騰訊投資了大眾點評和餓了麽,阿里收購了口碑網並投資了美團網,騰訊在阿里之後投資了美團點評,阿里在騰訊之後投資了餓了麽。這些曾經野心勃勃,想要撐起中國互聯網第四極的名字,最終還是被招了安。

美團本輪融資後,騰訊持有20%的股份,並入駐了多名騰訊系高管。而阿里僅持有7%的股份,失去了話語權,阿里甚至還在考慮出售股份。阿里前不久斥12.5億美金投了餓了麽,阿里左手口碑,右手餓了麽,一起對付美團,美團並不占優勢。

與AT相比,百度好像一個局外人,只是專心收購了糯米網並專心運營好自己的百度糯米。百度的專心讓他陷入了被動,手里的籌碼無法跟阿里和騰訊抗衡,這對於百度外賣和百度糯米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別忘了百度系的攜程去哪兒也在覬覦美團點評的地位,多線作戰的美團也不可小看百度這個對手。不過百度此時還在忙著解決買貼吧的公關問題,大概還沒心思對付阿里和騰訊。

巨頭們心懷鬼胎,在O2O的大戰場上已經蓄勢待發。然而,曾經的先行者們,只能以棋子的身份參戰。BAT的壟斷繼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延續。

美團的出路只有IPO嗎?

這筆融資之後,王興又一次說要上市了。

這實在不是新鮮話,在美團點評合並之前,就屢屢傳出IPO消息。如今在合並後,雙方的市場份額、公司估值大幅提升,對未來IPO非常有利。當然,如果再不上市,恐怕除了BAT再也沒有什麽人願意且有能力給他們買單了。

當然,合並後,新公司的規模還是非常可觀的。在全國覆蓋超過 2800 個市、縣、區,服務 300 萬商戶,日訂單量突破 1000 萬單,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超 1.5 億,年購買用戶近 2 億。除了合並原有的酒店、電影、外賣等事業部外,還做出了一些改變:

1,開通企業及服務“商企通”,為商務招待、團隊建設、員工福利提供管理服務;

2,砍掉包括上門家政、幹洗等上門服務和早餐等雞肋業務。

不過,還是那句老話,縱然規模恐怖,但不掙錢的公司資本市場總是很難看好。

雖然O2O市場參與競爭的企業越來越少,燒錢仍是O2O的主要模式。美團點評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尋找盈利模式,實現良性發展,O2O不能通過無休止的補貼來維持商業模式的延續。挖掘盈利增長形勢並迅速擴張,才是美團點評最應該思考的事情。

美團點評在O2O領域多線作戰,很容易顧此失彼,想要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不敗,就一定要鞏固自身優勢,形成體系競爭方式再擴張到全方位的服務中去。否則,稍有不慎就會被競爭

回憶團購鼻祖Groupon曾被華爾街拋棄的先例,美團點評如果真想IPO,還真的要多思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52

給五年後的我——一個創業者的獨白與自省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31/154122.shtml

導讀 : 人前一杯酒,各自說說笑。人後一片海,獨自翻翻夜。

送走了最後一個員工,深圳公司明天開始放假了。大過年的,看著他們回家過年,而我卻要在寒冬中收拾行囊。這兩天處理完深圳的事情還要去北京公司解決些問題再然後去長沙畫個句號。或許這就是一種職責,旁人無法代替和理解的創始人的職責,但卻是你自己的選擇,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走完。     

身在創業圈這個江湖中,很多事情,真的是宿命一般的。往往,當你做出了一個決定,後面的一切都已經是註定。     

和朋友聊天,調侃這幾年自己還蠻折騰的,總是與時代同步,號稱“折騰的一代”:緊趕慢趕追上了赴美上市的末班車,但是剛上車沒半年就趕上了08年的金融危機,那叫一個慘字,但不管怎樣,公司落袋為安避免了舟沈人亡;在一片哀嚎中低價收購優質資產,趕上買買買好時代,但未能成功轉型;又趕上中概股從紐交所私有化,驚險逃生;於是在自信心爆棚時趕上“萬眾創新大眾創業”潮,融資創業,一路高歌;剛明白了燒錢與補貼的O2O玩法,又碰到資本寒冬,凍人魂銷中。     

雖然知道,掌聲終會散去,鮮花終會枯萎,這些是規律,也是現實,但對於我來說也變幻太快了點;前老板告訴我,沒有誰的過往是不狼狽的,他還睡過廣州天橋下,但顯然我還沒做好過冬的準備。是的,不是資本舍棄了你而是此時的你不是最好的,“懸崖百丈冰”後“猶花枝俏”才對,那麽問題就是要如何熬過冬天。     

人前一杯酒,各自說說笑。人後一片海,獨自翻翻夜。

天下創業者共同點都是沒錢。沒錢要變成有錢,這才是創業的動力。有錢的人早就趴在錢上睡覺了。你強烈反對的,一定是你自己也擁有的。所以創業者除了夢想以外應該毫不忌諱的宣稱是為了掙錢,為了老婆孩子家庭。     

我們中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只看到了創業光環,卻低估了創業難度。創業並不是一個美好燦爛贏得掌聲的瞬間,相反,是一個艱難困苦、道阻且長的鬥爭,它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時間資源,並且隨時做好全盤失敗的準備。     

關鍵看你要什麽?為什麽而出發?你想要現在還是要未來?如果你選擇未來,那就把現在都扔了。通過創業賺錢只是個形式,更重要的是改變活法。在創業初期,除了美麗的夢想,你將一無所有,你會失去金錢,失去面子,失去時間,失去健康。創業很好,但它跟你想象的不一樣。如果你要選擇一個特別的人生,那麽就選擇創業。     

在這個過程中,你要慢慢習慣,一些熟人,漸漸如從未相見,恍如故人。不用解釋,一笑而過。

一些陌生,是從此以後,沈默余生,無話可說。

在幻變的生命里,歲月,原是最大的小偷。偷走你的一切,甚至偷走你的初心。     

當你沒創業時,你朋友圈好多高富帥,你人脈人品爆棚,但你創業後發現,神馬都是浮雲,你只能靠你自己。當你沒出去借錢的時候,可能覺得自己面子挺大,但當你創業資金不夠,想借100萬卻只借到20萬的時候,你才會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究竟有幾斤幾兩。借錢本身就有兩大挑戰,一個是把腰彎下來,一個是誠實守信。人都希望自己站著,但是有時候你會發現,人也需要彎腰下跪,甚至是趴下。人生還需要各種姿勢,跪著蹲著也是一種姿勢。心大是非就小,心小是非就大。      

我們應該學會“大氣”,這種大氣會助我們在創業的路上百折不撓,拿得起放得下,越走越遠。既然資源準備好了,那就玩得起賭得起。哪怕我全部失敗了,我也能坦然面對家人,面對新的生活,隨時準備著東山再起。     

有一種美名叫做“連續創業失敗者”,我非常敬佩的這群人,心所向之,必欲往之。他們越挫越勇,摔倒了爬起來繼續奔跑,遲早有一天,他的目標會實現。這是一個鳳凰涅槃的過程,一方面磨礪了心態,不會因為小失敗或悲或喜,對待挫折非常有“大格局”。同時因為摔過跤,就知道創業路上哪里有陷阱,能夠努力避開,增加了創業的成功率。最後因為失敗的經歷,他會更加成熟,更冷靜理性地看待周圍的一切,慢慢扛起夢想的事業。       

真正的創業成功,是一種失敗的成功,是經歷無數失敗後的彌足珍貴的成功。苦練七十二變,才能笑對八十一難。人生就這樣,越艱難,越上行,越墮落,越輕松。無論你還是別人,目前的位置只是個暫時階段,自卑沒必要,不亢更重要。你不是這世界的中心,永遠要以平和之心待人,萬不可毫無理由的淩駕於他人之上。呵護那些正在努力的朋友,體諒那些日漸下滑的故人,人生沒有貴賤之分,所有人終將在野心盡頭重逢。唯有盛年的努力與堅持,才能夠讓我們見證人性的價值。       

活著,就有希望,既是在途中,遠或是近,走掉了多少還剩多少都不重要,重要的僅僅是還在路上,還在走,還有新的迷霧可以期盼。       

堅持一種態度和信念,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在這個冬天,我感謝陪我過冬的人,我們抱團取暖;這一路,我可能辜負了一些人,失望並沮喪,但我還在努力,希望能慢慢彌補上;這群人,如果出發心是美好的,哪怕路上風景很差,但我們在意應該是遠方;這個事業,方向如果沒錯,成功和失敗主要看我們的努力程度,何必遺憾;這一生,折騰不休,幫助過我的人,心存感激,離開或陪伴。       

佛曰,放下執念,所有愛我恨我和我愛的人,時間會改變一切,時間會見證一切——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尋找愛情,只是去愛;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長,只是開始修養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一切,才真正開始。        

標簽 創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272

深圳年後將出臺互金強制信披監管細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6222.html

深圳年後將出臺互金強制信披監管細則

一財網 楊佼 2016-01-31 15:13:00

在監管細則出臺之前,深圳將會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摸底、整頓,時間將在春節之後,並且在地方監管細則全部出臺後,深圳才會恢複互聯網金融企業登記註冊。

繼暫停互聯網金融企業登記註冊後,深圳可能將在春節過後,出臺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監管細則。

近日,江蘇、上海、深圳等十個省市的互聯網金融協會組織,在深圳發布“行業自律公約32條”。在發布會上,深圳互聯網金融協會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可能在春節後出臺強制性監管細則,對互聯網金融信息披露做出細致規定,一系列地方監管細則也將陸續出臺。

據深圳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曾光稱,地方監管細則全部出臺後,深圳才會恢複互聯網金融企業登記註冊。在此之前,當地監管部門將會對相關企業進行摸底、整頓。

10省市協會聯合制定自律公約

據深圳互聯網金融協會人士介紹,該公約由江蘇、上海、福建、深圳、杭州等10各省市互聯網金融協會共同制定,內容總共32條,涵蓋P2P、眾籌、第三方支付、大數據等互聯網金融的各個不同門類,從客戶權益保障、會員自律約定、協會自律職責等多個方面,對互聯網金融企業自律進行了約定。

該公約明確提出,互聯網金融企業要加強信息披露、完善披露標準,持續提升業務透明度,不從事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違法經營活動。在行業協會職責方面,公約提出,協會組織有責任受理任何單位、個人對會員的投訴、舉報,並通過走訪、約談等方式開展調查,獲取事實真相,開展自律檢查,並配合監管、司法機關,對會員涉及犯罪的行為進行取證調查。

自律公約還規定,違反自律約定的企業,將視情節不同,分別給予口頭警告到開除資格,直至向司法部門舉報的懲罰。

值得註意的是,在此之前,一些地方互聯網金融協會也制定了行業自律規定,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效果並不理想,其協會成員中的P2P企業,陸續出現自融、發假標等行為,甚至有個別成員企業跑路。

珠寶貸總裁李筍認為,目前來看,僅在P2P領域,資金池、發假標、資金存管是最為嚴重的問題。由於銀行在此方面缺乏足夠技術、人員儲備,即便是已經簽訂存管協議,但執行起來仍然苦難重重。

“依靠行業公約自律,確實有一個效果的問題,自律、協會組織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主要還是要依靠監管部門采取強制措施。”深圳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曾光稱,因為沒有處置權,僅僅依靠行業組織,難以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但在此過程中,協會組織如果切實發揮作用,可以及時發現問題,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監管。

李筍也認為,協會組織如果積極作為,及時發現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向有關部門報告,防範風險發生,並引導行業秩序凈化,在風範發生後積極參與善後,仍然可以起到行業自律的作用。

深圳年後將出臺信披監管細則

曾光還稱,自去年底開始,深圳監管部門暫停互聯網金融企業註冊,並開始了清存量、停增量的清理整頓,目前正在制定系列地方監管細則,預計春節過後可推出信披方面的監管細則,對信息披露做出詳細規定。

據深圳金融辦主任何曉軍透露,深圳目前有P2P平臺712家,數量居全國第一,成交量、借款余額位居全國第二、第三,第三方支付業務規模居全國第二,深圳已成為國內互聯網金融最活躍的城市之一。

“披露什麽內容,披露到什麽程度,披露的頻率都會有明確要求。”曾光稱,雖然此前披露的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對此已有規定,但仍有進一步細化的必要。不同於其他地區,深圳的互聯網金融信披將采取強制原則。

實際上,信披監管細則,只是深圳即將出臺的一系列細則的第一個,後續還將有更多細則出臺,全部出臺的時間預計在2016年年中,主要思路則是規範行業發展。屆時,業務流程、標準都會比較清晰。

據了解,在監管細則出臺之前,深圳將會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摸底、整頓,時間將在春節之後,並且在地方監管細則全部出臺後,深圳才會恢複互聯網金融企業登記註冊。

“現在深圳的問題確實比較複雜,不出手不行了。”深圳某P2P業內人士稱,按照正常進度,全部監管規定出臺,預計要到今年三季度。為了避免“一刀切”的整頓引起太大震動,有可能會選取個別地區先進行試點。

與此同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出臺後,在屢屢爆發重大風險的P2P領域已經引起震動。李筍稱,目前很多平臺都在按照監管要求開始自查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而其中的重點,則是資金存管、資金池、信息披露三個方面。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17

東莞市長回應企業倒閉潮:把麻點放大了 4年後出新東莞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5362.html

東莞市長回應企業倒閉潮:把麻點放大了 4年後出新東莞

一財網 林小昭 2016-01-28 14:05:00

袁寶成說,根據廣東省外經貿廳的數據,東莞去年關停的外資企業在500家左右,但是去年東莞引進外資超過了53.2億美元,增長17.5%,東莞市場主體連年增長,達到72萬家左右。如果把關停500家外資企業的數據放大,就是把一個漂亮的女同事臉上的麻點放大了。

在經濟下行壓力仍比較大的情況下,“世界工廠”東莞的表現如何是外界關註的焦點。

在28日舉行的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第二場記者會上,針對有媒體報道“東莞正在經歷第二輪倒閉潮,坊間流傳大概有4000多企業在近一年時間有倒閉或者有外遷”的情況,東莞市市長袁寶成回應稱,去年東莞關停的外資企業可能有500家左右,而東莞市場主體連續增長,達到72萬家左右。500家占72萬家的比例非常小。

“東莞企業倒閉潮這個詞,我在東莞工作幾年,每年都是這個題目,基本上所有記者問到的都是倒閉潮,東莞是香三年、臭三年、香香臭臭又三年。”袁寶成說。

他介紹,東莞從非常高速的成長到現在中高速的發展階段。東莞是出口外貿大市,全國第四大出口城市,第五大進出口城市。數據顯示,今年東莞出口增速在全國外貿五大城市當中排第一,“有些城市是負增長,我們是增長7%左右,進出口是4.2%,在全國外貿形勢不佳的情況下,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我自己覺得還是挺不容易的。”

“當然,大家會問這是不是假的,我也跟你講個實際數據。”袁寶成說,去年東莞外資企業特別是港資企業的整體出口確實是在下降,但是去年出口最大的增量來自於東莞以手機行業為代表的大企業。比如OPPO手機,今年增長了91%。華為終端也是在東莞制造的,去年出口量達到38.8億美元。大的企業出口增長、新興企業的增長等給東莞帶來了出口的巨大支撐。此外,東莞對“一帶一路”所在國家的貿易量增加非常快。

袁寶成說,為什麽外界懷疑東莞有倒閉潮,這其實好理解。因為東莞大量的三資企業特別是港資臺資企業發展確實面臨很大的壓力,勞資矛盾突出、勞動力成本上升,有一些比較優勢下降,做三來一補來料加工的企業就往越南那邊走,這些企業走的時候帶來的效應和輿論的感覺會很強烈。

“看經濟形勢,就像天氣一樣,比如今天有霧,但是大家可能覺得是有霾,其實是很健康的空氣,但是會有霧里看花看出迷茫的感覺。如果全國經濟整體形勢不太好的情況下我們好得不得了那也是不正常的。”袁寶成說,東莞2012年以來招了200多個項目,去年有42個項目投產,去年一年就已經形成2900億元的產值,今年還在繼續,增量這一塊彌補了存量淘汰走的一部分。

他說,根據廣東省外經貿廳的數據,東莞去年關停的外資企業可能有500家左右,但是去年東莞引進外資超過了53.2億美元,增長17.5%,東莞市場主體連年增長,目前達到72萬家左右。袁寶成打了個比方,如果把關停500家外資企業的數據放大,就是把一個漂亮的女同事臉上的麻點放大了。

袁寶成也坦言,全球經濟大環境下,工業企業確實面臨很大的壓力,東莞也高度關註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包括港資企業在內。今年政府正在推進機器換人零門檻,先通過融資和成本把機器給企業用,用完以後等企業產生效益以後再來還成本。“這些措施我們都在采取當中,我相信東莞的經濟會隨著廣東經濟的大形勢,特別好不可能,但是全國好我們不可能差,隨著結構調整之後,我們的經濟穩健度和經濟發展的後勁會越來越好。”

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產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一直都是“世界工廠”東莞的主旋律。袁寶成說,轉型升級這個話題是一個永遠的話題,有個詞叫 “城市發展陷阱”,如果一個城市不抓好轉型升級,這個城市就是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也是要垮掉的,美國的底特律也是一個(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的汽車城,但是由於它過度依賴汽車產業,後來就垮掉了。

他認為,東莞的轉型升級首先是傳統產業要轉型升級,目前東莞主要抓三件事,一是抓存量調整。東莞現在有11000多家加工貿易企業,絕大部分原來都是缺乏研發缺乏設計實力的,但是現在通過轉型升級,研發設計企業能力大大提高,東莞的服裝、家具制造業也都在轉型升級,東莞的電商產業去年有3400多億。

“跟衣食住行相關的企業不能講它是壞企業,只要人們有需求,這些產業都有強大的生命力,關鍵是要結合產業化、信息化把它轉型升級,它一定會變成陽光產業。”袁寶成說。

另一個方面是增量擴張,目前東莞不斷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選擇性地招一些好的產業、好的企業過來,增量擴張這一塊效果非常好。

此外機器人制造基地、展示基地都在東莞。“這些大的企業都在東莞落戶以後,再過四年東莞的新增產能和產業完全可以替代原來的產業,一個新的東莞就出來了。”

編輯:劉菁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69

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難 廣州年後缺口或達10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1956.html

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難 廣州年後缺口或達10萬

一財網 南英 2016-02-21 08:47:00

“民營經濟面臨的各種壓力也是最重的。企業負擔重,工人工資每年上漲10%左右,社保費用占工資66%,水、電、氣、物流、稅費和土地等生產成本要素也在不斷增加。”

2016年正月初九下午,在位於廣州市的中國南方人才市場大門前,十多名身著應聘裝的年輕人正在看著招聘公示。在南方人才市場六樓,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準備著各家企業年後的招聘事宜。

“我們從明天開始正式招聘工作。”南方人才市場六樓的一位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即便招聘工作還沒有正式開始,個別公司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已經開始在南方人才市場附近散發招聘廣告。“相對來說,年後招聘比較困難。”一家健身遊泳公司的招聘工作人員向本報記者表示,現在應聘的人大部分都能成功。

專業為工商管理的張曉麗是一名2015年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她對本報記者說,她今天到南方人才市場來的原因是,想尋找華為的招聘信息。“我的工作的機會很多,但是我想進華為,這種企業待遇好,而且有上升空間。”

張曉麗能夠獲得很多工作機會的原因與目前廣東企業用工缺口有關。以廣州為例,《南方都市報》在今年2月初引述廣州市人社局局長楊秦的話說,廣州對人才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廣州還會出臺一些政策吸引創新人才。他在談及廣州“用工荒”問題時說,預計年後用工缺口10多萬人。

廣州一家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家具企業的老板對本報記者說,從去年八月份以來,公司一直在尋找兩名營銷人員,但至今尚未招到。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這位老板介紹,“我們給的基本工資是一個月3200元,但是來應聘的都說太低。但前年這個職位我們給的工資是2400元。”

本報記者在南方人才市場的招聘廣告中看到,類似上述家具企業的營銷職位,其底薪+提成+獎金的月薪在一萬元以上。而為了順利招聘到員工,一些企業特意在招聘廣告中寫明“公司每年組織全員旅遊活動”、“提供帶薪病假”、“免費為員工提供住宿”等優惠條件。

對於廣州“用工荒”的問題,楊秦表示,廣州有一個就業景氣指數分析,從去年底到今年的缺口來看,用工缺口還是有一些,但每年廣州的用工缺口都不是很大,去年是十多萬,今年預計跟去年差不多。他說,用工缺口關鍵是結構性的問題,有些畢業生學非所用,而企業都想找熟練工。“所以咱們技校的學生就業非常好,很多民營企業恨不得你一來就是熟練工,馬上來就能幹活產生效益的。”他表示春節後會有一段時間有用工缺口,但因為來廣州的務工人員較多,所以每年基本在春節後的兩三個月就滿足用工需求了。

楊秦曾在2014年接受《羊城晚報》采訪時分析,目前招工難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行業,建築類、餐飲類、制造業,都是勞動密集型缺人,而且多是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根本原因是珠三角尤其是廣州的優勢已經不是那麽凸顯了。第一,工資不是很高,第二,住房很貴,第三,家屬子女,子女入不了學,第四,生活成本高;過去找工作很容易,現在很多單位很挑剔,轉型升級後不需要那麽多人了,外來工就回家鄉去,看到家鄉發展也很快,人家寧願要家鄉的一千塊也不願要廣州的兩千塊。

用工難在廣東個別行業已成了一個普遍現象。在今年1月25日的廣東省政協十一屆第四次會議的分組討論會上,廣東省政協委員許建華表示,廣東服務型企業現在都出現用工難,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的服務企業。他說,員工的社保、工資占總收入的60%,加上稅收,企業利潤越來越低,而員工的最低工資標準增加了50%,社保也隨之增加。他為此建議,對勞動密集型企業給予稅費優惠,讓這些企業有持續發展的空間。

在討論會中,廣東省政協委員鄭旭飛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說,民營經濟面臨的各種壓力也是最重的。企業負擔重,工人工資每年上漲10%左右,社保費用占工資66%,水、電、氣、物流、稅費和土地等生產成本要素也在不斷增加。

鄭旭飛表示,一方面,面對轉型升級舉步維艱,大部分民營企業既沒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也沒有銀行的資金支持,更談不上創新轉型;另一方面,融資難、融資貴,銀行鑒於風險不斷縮減對民營企業的貸款規模和數量,很多民營企業不得不向小額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借錢,大幅度提高了融資成本。他建議,應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企業的負擔。

編輯:劉展超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4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