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国绿色食品(00904)指主席涉及之星洲诉讼未对公司造成影响


中国绿色食品 (00904)澄清,该公司并无涉及 Stark Investments 向其主席兼控股股东孙少锋及其弟孙江榕提出的司法诉讼,司法诉讼并未对中国绿色食品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造成任何负面影响。孙少锋亦已知会该公司,此司 法诉讼不会对其个人财务状况或其在中国绿色食品的股权造成任何不利响。

日前有报导指出,Bank of New York 代表 Stark Investments 于新加坡向孙江榕持有的 Thumb (China)(大拇指)及孙少锋拥有的 Hero Key (健雄)提出司法诉讼。Stark 2007年向大拇指延续一笔1.2亿坡元(约6.47亿元)的贷款,大拇指以所持星洲上巿公司 Sino-Environment Tech Group 56%股权作为贷款抵押品,其后大拇指未能如期还款,Stark 遂出售 Sino-Environment Tech Group 股份以收回部分贷款。Stark 指控大拇指将其在新加坡另一间上巿公司 Radiance 52.41%股权抵押予健雄,作为据称贷款的抵押品,并称此举违反了 Thumb 不能进一步借贷及就其资产作出抵押之贷款条款限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4

中国石膏板遭遇美国诉讼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8/xNMDAwMDE3OTUxNg.html
这一系列的诉讼,或将涉及中国上百家建材企业。2006年,在特里娜飓风灾后,美国大量房屋面临重建,急需要大量建材,中国超过 100家建材企业向美国出口了大量石膏板。但随后,这些房屋出现了臭味以及腐蚀管道的现象。2008年至今,已有3000多个投诉指向这些 房屋的建造商、建材供应商等。其中,就包括中国的上百家建材企业。2010年4月初,美国联邦法院作出第一例判决,曾在2006年向美国出 口石膏板的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企业北新建材,须向7位美国消费者赔偿260万美元。在此前的第一轮和第二轮听证中,中方均已败诉,6月,第三轮听证即将进 行。“这是我们正在进行的调查成本最高、波及范围最广的纠纷。”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信息和公共事务办公室主任Scott Wolfson称。“我们也在密切关注这个事情。”中国建材集团企业管理部副经理张健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个判决,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国 家质检总局已要求我们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一些调查。但目前的质量监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我们也没有接到任何质量问题的报告。”美国方面的 调查也并未给出确切的结论。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公布的检测报告称,有问题的中国石膏板和美国受害家庭的电器腐蚀现象“有关联”,但是有害物质含量指标是比较 低的,并没有超出美国的石膏板产品标准规范。尽管如此,拥有问题房屋的美国消费者的投诉,还是会引发进一步的诉讼。参照上述两个案件的赔偿 标准,中国建材企业遭遇的索赔金额可能会高达11亿美元。对中国建材企业未来在美发展来说,这将是又一个壁垒。飓风后 的出口由于2005年特里娜飓风和Wilma飓风的影响,美国东南部地区的居民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重建家园。由于当 地建材缺乏,从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美国的建筑商便开始从美国以外采购了大量的石膏板,其中就包括了大量中国制造的石膏板。根据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06年,共有100多家中国公司制造的石膏板出口到美国。其中,出口数量较大的制造商包括北新建材股份公司、可耐福石膏板(天 津)公司等。当年,北新建材股份出口到美国的美制石膏板,约为1600万平方米。但新屋落成不久后,灾后新建房屋的业主们开始投诉电线和空 调等金属部件出现腐蚀,还有人抱怨有臭鸡蛋的味道,并出现眼睛和皮肤刺痛、咳嗽等健康问题。与此同时,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也开始进行 大规模的调查:该委员会花费了超过500万美元,调查问题石膏板的化学特性以及贸易链条,并发布了相关的确认资料和修补建议,以协助受影响的业主解决问 题。不过,目前对这些房屋出现的问题,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至今还没有十分明确的解释。漫长的诉讼但 诉讼已经开始。目前,多个美国业主向和中国石膏板相关的房屋建造商、建筑商、安装商、中介、供应商、进口商、出口商、经销商以及制造商提出 诉讼。这些诉讼在2009年6月19日被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东部区的地区法院合并为一项跨地区综合诉讼案。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东部地区法院宣 布,它将会率先开始庭审从而能够听取多位业主代表的意见,以推动数月以来案件审理的进展。目前已有两个案子得到聆讯和判定。第一起诉讼,涉 及弗吉尼亚州的7户业主,该案的被告方是北新建材股份旗下的泰山石膏有限责任公司。最终,对泰山的判决是赔偿260万美元。法庭文件显示,2009年8月 3日,原告得到法院通知,起诉书已经通过海牙公约体系传递至泰山。“我们公司一开始对这个事情很重视。”北新建材董事常张利表示,北新建材 于2009年上半年因此成立了应对小组,向一些国内外律师征询了意见,但泰山石膏并未收到美国法院送达的上述文件,最终,北新建材没有派人前往美国正面处 理法院的诉讼事务。第二起诉讼,涉及的是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附近的一户人家,该户使用的是天津可耐福的石膏板。可耐福为自己进行了辩护, 最终,法庭作出的判决是赔偿16.4万美元。而这仅仅是一个开端,未来数月,这样的判决还将接踵而至。最终,事件将波及与该事件相关的所有 中国制造商和其他在石膏板产业供应链上的相关公司。“他们根据当时进口石膏板的记录,对当时出口石膏板的所有中国相关企业都提起了诉讼,不 光是我们一家。我们正在密切关注,这个事情对我们影响不大,我们的产品没有问题。”常张利表示。目前,北新建材产品的出口额占其总收入的2%左右。北新建材“喊冤”尽管影响不大,但遭遇诉讼的中国企业并不愿意背黑锅。一位北新建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绝对不 存在质量问题。我们销往美国的石膏板,是按照美国采购商的要求来生产的,也要符合美国ASTM的相关标准,不然怎么可能出口?”当时,美方检测报告表明, 中国石膏板产品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都符合现有的美国石膏板和建筑空气质量等相关标准的明确要求。据本报记者了解,中国的石膏板生产技 术,经过近30年发展,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内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使用过程中从未出现“硫污染”损害人身体健康或造成财产损失的问题。2006 年以来,中国石膏制品出口呈现大幅提升,出口国家不仅涉及美国,更遍布在中东、亚洲、欧洲、东南亚、非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上述北新建材 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其2006年的出口产品,迄今为止,除美国之外,并没有收到任何世界其它地区关于该批次产品出现问题的投诉和反映。“房 屋修建涉及到多种建材,美国权威部门已经认定,不能证明此类产品不合美国当时有效的质量标准,所以我们不太理解,诉讼为什么把污染归因于中国产的石膏 板。”上述人士表示。这位人士强调说,房屋出现问题原因复杂,跟产品本身、使用的环境、使用的方式、建造方式都可能有关系,并不能简单归结 于石膏板产品本身。这场纠纷中,中方企业认为最“受伤”的地方在于,美方既然提起诉讼,就应按照法律规范层层推进,行业链条中各环节,包括 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商、石膏板销售商、石膏板进口商以及石膏板生产商和原料供应商等,都应承担其责任。“但美方却跳过中间各环节,直指中国制造商,这种行 为值得商榷。”一位业内专家对本报记者称。贸易保护阴霾在这位业内专家看来,这起纠纷背后仍然 是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阴霾。在其看来,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建材出口大国地位,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对建材产品设立种种贸 易壁垒,对在当地市场拥有绝对优势份额的中国建材产品,一直采取各种方式予以打压。面对美国法院的判决,中国建材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如果 这些企业在美国没有业务,又拒绝赔偿,那么美国联邦法院的判决,也很难得到执行。”汉卓律师事务所国际部首席律师常成对记者称。不过,如果 被判罚企业不交赔偿金的话,其未来若在美国开展业务,任何资产都可能被剥夺。此前,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曾表示,集团计划稳步推进海外的业务。“企 业也许可以换一个名义在美国开展业务,不过两个企业如果被发现有关联的话,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常成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47

土豆网面临版权纠葛 CEO遭诉讼上市再添变数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16/zOMDAwMDIwNjIzOQ.html

北京时间11月10日,土豆网向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上市申请。带着Youtube中国版的光环挺进纳斯达克,这本应是又一个皆大欢喜的创富故事。

但是,土豆网创始人、CEO王微的前妻突然对其提起了财产分割方面的诉讼,优朋普乐等几家数字发行商又向SEC递交了对土豆网不利的文件。土豆网应如何知难而进?

CEO遭遇诉讼 增添上市变数

11月15日,王微的前妻杨某因离婚时的财产分割纠纷将其诉至法院,法院已经正式立案,并对王微在土豆网的股份进行了诉讼保全。上海市徐汇区法院宣传科及杨某本人均已证实此事。

王微在去年与杨某离婚时,以土豆网和他都是负资产为理由,在财产分割时将杨某“净身出户”。

今年1至9月,土豆网净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两倍,达2.248亿元,同时,公司亏损也在收缩。虽然公司官方对此未加评论,但预计今年四季度将实现扭亏为盈。而如今土豆网上市在即,王微所持的13.4%股份的账面价值,在IPO成功之后可能高达数亿元。

不过,杨某此次起诉的是王微个人而非土豆网,因此此案并不会直接影响土豆网登陆纳斯达克。据分析,杨某此次应该会向法院提出申请共同负债。倘若杨某在诉讼中只是要求财产分割,那么法院可以原先的“负资产”理由再度拒绝;而要求共同负债,杨某将会有很大的把握。

此外,针对土豆网股权被冻结的传闻,法院方面做出了澄清。王微在土豆网的股权已被法院诉讼保全,但并非冻结。据法律人士解释,王微在土豆网的股权被法院诉讼保全,这是一种在判决结果出来前,为了避免有争议的财产遭受损失而作的强制措施,不会对公司的正常运营造成造成影响。

法律人士就此案分析称,对于企业公开招股说明书后发生的股权结构的不清晰,SEC在监管层面并未有明确的规定。在信息披露规范方面,土豆网最多需要补交一份说明文件。

另外,土豆网的上市计划会否受到影响,则主要取决于承销商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的承受能力。如果官司结果不会影响到股票交割,就没有风险;如果官司结果可能影响到股票交割,就必须慎重考虑。

版权官司缠身 被打“小报告”

11月11日,在土豆网递交IPO申请的第二天,便有消息传出,包括优朋普乐在内的国内几家数字发行商已经向SEC法律组提交了土豆网在版权方面的“污点报告”。

优朋普乐一方表示,土豆网侵犯知识产权现象严重,面临国内众多影视公司的诉讼,涉案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此次递交报告,是旨在提醒投资风险,避免投资者因这些公司的欺诈行为而蒙受损失。

据媒体此前报道,今年9月土豆网就已遭到优朋普乐的起诉。而此次优朋普乐递交关于土豆网侵犯版权的材料,无疑将对土豆网IPO造成负面影响。

而早在2007年和2008年,土豆网就曾因涉嫌侵权而被两次告上法庭,虽然涉及金额不大,但最终都以土豆网被判赔偿或和解而告终。

实际上,版权问题一直是视频、音乐分享网站的阿喀琉斯之踵。国际上通用的避风港原则在国内是否适用,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

2006 年,中国颁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其中第二十三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搜索或者链接服务,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后,根据本条例 规定断开与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链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明知或者应知所链接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的,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 任。”

然而,由于理解上存在的争议,以及法规本身细节上的缺失,这条规定在司法中也很少被引用。由于此类情况仍然不断在各家视频网站身上重演,类似土豆网的视频网站的盈利模式也受到普遍质疑。

盈利模式遭质疑 寻求新增长点

面对质疑,土豆网在寻找新的盈利点方面也作出了相应的尝试,尤其是在移动平台。

自2010年1月起,土豆网开始与中国移动合作,通过中国移动无线视频平台的专用频道,将服务拓展至中国的手机用户,土豆与中国移动按一定比例分成。截至2010年9月30日,中国移动土豆视频频道用户量约为910万,节目观看次数达1560万次。

据土豆提交至SEC的文件,2010年前三个季度,土豆从中国移动的无线视频平台获得的营收分别为50万、260万和830万人民币,分别占总营收的1.3%、3.6%和7.2%。

实际上,土豆网已于今年8月完成了一轮金额为5000万美金的新融资,主要用于对移动终端开发进行升级。王微认为移动终端会是网络视频未来发展和盈利的趋势,“不管是电视、计算机、手机、iPad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未知终端屏幕,未来5年,无线接入,将超过有线接入。”

在此轮融资后,从今年9月开始,土豆网已成为支持苹果iOS 4、Android、Symbian、Window Mobile、Java五大平台全库视频访问的视频网站。

此外,2010年第三季开始,土豆开始将自己购买有版权的内容出售给第三方。

据报道,从2010年起,土豆开始发力购买正版视频资源,正版影视剧、电影等资源数量不断增长。今年二季度,土豆转播世界杯的版权费用就高达1500万人民币。而版权分销则给土豆贡献了190万人民币的收入,占当季总营收的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84

麦考林诉讼缠身 资本是天使还是魔鬼?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8/2NMDAwMDIwOTg2NQ.html

继上周股价48小时大跌近六成,以及接连遭受两起集体诉讼后,麦考林陷入更深的诉讼泥潭。美国时间12月6日,美国律师事务所Sarraf Gentile向美国纽约南部地区地方法院向麦考林提起集体诉讼。这是短短五天内发生的第三宗集体诉讼麦考林案件。

同 日,麦考林股价延续下滑趋势,以6.9美元收盘,暴跌11.54%,逼近上市首日收盘17.26美元的1/3。发起集体诉讼案件之一的美国律师事务所 KSF管理合伙人刘易斯·卡恩(Lewis Kahn)在回复给记者的邮件中透露,“麦考林已经使得股东损失了数百万美元的股票价值。”

受此影响,对麦考林的质疑声不绝于耳。有观点认为,“麦考林透支了中国人的信誉”,也有观点认为“这对近期排队上市的企业和投资人起到现实的警示作用”,不一而足。

从天堂掉进地狱,麦考林仅仅用了一周时间。针对投资者和关注者的大量谴责,麦考林发表声明称:“公司认为已获知的诉讼请求没有依据,公司及其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准备针对该诉讼请求进行有力的辩护。”

目前,美国三大律师事务所亦正在鼓励更多麦考林股东提供相关有效信息,增大胜诉几率。美国律师事务所KSF方面表示,只要在2011年2月1日前向法庭提交申请的任一成员均可申请成为原告。

“这个案件刚刚开始,将需要更多时间。” 刘易斯·卡恩在邮件中说道。


三大诉讼逼身

突如其来的多宗诉讼案,开启了麦考林的噩梦。

美 国当地时间12月3日,美国律师事务所KSF以及KSF合伙人Charles C. Foti, Jr(路易斯安那的前首席检察官)对麦考林就公司股票问题提起集体诉讼。仅隔一天,美国罗森律师事务所也以投资者的名义对麦考林发起集体诉讼。若加上美国 律师事务所Sarraf Gentile的诉讼,麦考林目前已接连遭遇三宗集体诉讼。

目前,包括麦考林公司、麦考林董事会、首席财务官以及其承销商(瑞士信贷、UBS)等均被起诉。

这三宗集体诉讼案核心焦点都在于,其认为麦考林在IPO相关的文件中对投资者存在误导和虚假信息披露的问题。其中特别指出,麦考林成本和开支增加都已经对毛利润造成不良影响,这与招股说明书不符。

投资者认为,麦考林直到2010年11月29日收盘后,才对外公布在IPO时已经存在的真相,如:毛利率同比下降400个基点;销售、管理及一般性费用同比增加20.4%,运营费用增加19.8%等数据。这导致麦考林无法达到首次公开招股时预期的目标。

“这是一场民事诉讼,已经有数百名投资者与此相关联。我们正在寻求为这些眼看着股票价值下跌的股民们获得有效利益补偿的措施。”刘易斯·卡恩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说道。

资深互联网分析人士洪波认为:“麦考林遭遇的频繁诉讼和公司业绩有直接关联。企业业绩若没能达到实现上市要求,靠过度包装上市是不可行的。”

对此,麦考林高层保持了缄默,仅通过官方统一申明形式对外表示:“诉讼请求没有依据,公司将进行有力辩护”。同时,该公司表示,“相信任何该等诉讼并不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产生任何重大影响。”

至此,一场漫长的诉讼战已拉开帷幕。

诚信的考验

纳斯达克曾流传着一句话:“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 but time will tell the tale.”(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而决定这一切的首要原则是:诚信。

众所周知,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分别实行不同的上市审核制度。中国大陆是“审批”,香港是“合规”,美国是“披露”。换言之,赴美上市的公司只要符合相关上市标准,都可以实现上市的目标,几乎没有行政门槛。

而所谓的“上市标准”亦不是高不可攀。在纳斯达克,投资者只要满足其三条标准其中一条即可。以其中一条的财务标准为例,企业只要在最近一个财政年度或者最近三年的两年中拥有100万美元的税前收入即可。

但是,美国秉承着“诚信制度”,实施极为严格的监管政策。同时,由于美国有着诉讼文化,遭受诚信质疑的公司最有可能在股价下跌时被告。

曾服务于国际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律师Ben告诉记者:“美国法律制度中规定,此类集体诉讼案门槛比较低,且和政府没有太多关联。”只要有一个原告发起诉讼,就可以联合更多利益共同方展开集体诉讼。而这种诉讼方式,国内尚不存在。

如果案件原告胜诉,原告和律师事务所将可共享利益,后者可能分到10%-30%不等的赔偿金;如果案件最终原告败诉,原告甚至都不必支付昂贵的律师费。“律师事务所接受此类案件,本身也是一个承担风险过程。”Ben说。

据Ben介绍,此类集体诉讼案件能否最终获胜,关键在于取证。一般而言,原告会联合利益共同方,最大可能性地获取相关有利证据。被告也应根据要求及时提供充分、有效的材料。如果后者不能提供充分材料,在案件审议过程中将处在不利位置。

最终,原告和被告之间将通过可能以和解、法庭判决等不同形式结束。诉讼时间可能达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资本的金手指?

资本的“金手指”,曾使麦考林一时风光无两;但资本也使其遭受史上最频繁的诉讼。

洪波认为,麦考林是一家老牌电子商务公司,曾一度濒临倒闭危机。在红杉资本入股后,按照资本意志做了大幅调整。“但过度依靠资本,快速催熟的公司,往往会在长期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

据 麦考林的招股说明书显示,麦考林董事会成员中,主要持股人有以沈南鹏为代表的红杉资本、John J. Ying和顾备春三人。其中,沈南鹏是董事长,代表红杉资本持股约2.53亿普通股,占总股本的75.9%,顾备春持有13.8%股份,约合4972万 股。IPO完成后,沈南鹏团队股份份额将降低到62.8%,顾备春降至11.6%。

上市,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可能是有效的套现机会;但上市,对于企业而言,仅仅只是开始,还有漫长道路需要走。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恰是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高峰期,将有6家来自中国大陆,1家来自中国台湾的公司在美国IPO。其中,有刚刚盈利的公司,也有尚未盈利的公司。

谈及麦考林的集体诉讼是否将对上述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产生影响时,洪波认为,“每家公司管理层控制权和经营状况都不同,不能统一概述。”

同处在电子商务行业的当当网,不仅没受到麦考林集体诉讼事件的影响,而且由于认购踊跃,发行价区间由此前的11-13美元上调至13-15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4

麦考林连遭集体诉讼 或面临巨额赔偿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07/2094924.shtml


每经记者 郑佩珊 发自上海
谁曾料想,一个多月前风风光光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麦考林,如今却官司缠身、麻烦不断。头顶中国第一只电子商务概念股光环的麦考林发行首日股价上涨超59%,然而随着上市后第一份财报的公布,该股股价不断下挫,最大跌幅近40%。
在惨遭投资者“抛弃”之后,麦考林于12月4日连续遭到美国当地的两起集体诉讼,指控麦考林报告虚假。有律师指出,如果指控被证实,麦考林将面临巨额赔偿。
一个月前后鲜明的落差,不仅提醒纷纷欲赴美上市的公司上市背后存在着巨大风险,与此同时更暴露出企业上市时存在过度包装的隐忧。
连遭集体诉讼
据外媒报道称,12月4日,美国律师事务所KahnSwick&Foti(以下简称KSF)及其合伙人宣布,已对麦考林提起集体诉讼。当天,美国罗森律师事务所也宣布以股东名义向麦考林发起集体诉讼。
KSF指出,麦考林IPO时公布的《股票注册上市申请书》以及《招股说明书》中包含或允许包含重大错误或误导声明,这些做法违反了《1933年证券法》。该事务所还表示,麦考林、麦考林董事会以及首席财务官和其IPO承销商(包括瑞信证券和瑞士银行)都将遭到指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事件与麦考林相关新闻发言人取得联系,麦考林方面表示,“公司已获知美国境内一些个人股东于2010年12月提交了至少一份集 体诉讼请求,声称公司及其有关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在公司2010年10月的首次公开发行中违反了美国1933年证券法。公司及其任何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目 前均未被送达任何诉讼请求副本。”
从目前情况来看,上述指控显然都与麦考林发布的上市以来第一份财报有关。该份财报中指出,麦考林第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滑近400个基点、销售及管理费用增长20.4%以及营业费用增长19.8%。
KSF在起诉中指出,麦考林公司及内幕人士在这份令人失望的财报公布之前已成功变现超过1.2897亿美元股票资金。此后,麦考林才正式公布了公司在筹备IPO期间存在的问题以及2010年第三季度真实业绩。
财报公布之后,麦考林股价大幅下跌,且交易量异常放大。
或面临巨额赔偿
在股票遭到投资者大量抛售之后,作为麦考林的绝对控股股东,握有公司62.8%股权的沈南鹏账面财富大幅缩水。
“上市是一个中长期的游戏。”一家电子商务企业的高管认为,一时的光环显然并不能为一家上市公司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然而沈南鹏与麦考林的麻烦或许还不止于此,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游云庭律师表示,“美国有专门为消费者维权的律师事务所,而美国的法律环境也默许了消费者维权索取高额赔偿的制度。”
但麦考林发言人指出,“公司认为上述已获知的诉讼请求没有依据,公司及其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准备针对该诉讼请求进行有力的辩护。同时,公司相信任何该类诉讼并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一名长期从事美国证券研究的律师告诉记者,如果麦考林的虚假披露信息行为一旦坐实,“该公司首先涉及到赔偿投资者的问题,另外还会涉及到罚款,如果情节严重或有停牌风险。”
“(罚款)从几千万美元到几亿美元都有可能。”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宋一欣律师指出,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一般都会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美国的法律环境与国内不同,上市公司应该更注重规范和透明,尽量规避法律风险。”
是否“过度包装”存疑
易观国际CEO于扬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麦考林遭到诉讼或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国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不了解,所以在商业操作上更应该恪守诚信为本。”
对于是否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前述电子商务公司高管认为,麦考林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第一概念股,在对自我的认知过程中应该有一个标准,偏高偏低都有碍于日 后的发展。“对于自我的预估,应该秉承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对未来预期过高,一旦不能达标,将受到资本市场严厉的惩罚。麦考林作为行业先行者,被诉讼或许是 其领先的代价。”
游云庭律师坦言,如果“包装过度”属实,“对于沈南鹏而言,或许是对于西方资本市场美誉度的过度消费,投资者总相信他的手可以点石成金,然而一旦点石成‘镀金’,就是很大的问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59

麦考林接第三起诉讼 被指内幕人提前套现1.29亿美元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08/2097799.shtml

 每经记者 郑佩珊 发自上海
12月7日,“中国B2C第一股”麦考林(Nasdaq:MCOX)接到了来自美国投资者的第3起诉讼。
在这3起诉讼中,投资者都指控麦考林在IPO时虚假披露信息。此外,麦考林公司及特定内幕人士还涉嫌在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前套现约1.29亿美元。
大量内部人士提前套现?
12月7日,美国法律公司SarrafGentile在美国纽约南部地区法院向麦考林提起集体诉讼,指出麦考林在IPO中披露的信息有误。
这是继罗斯律师事务所及美国法律公司KahnSwick&Foti(以下简称KSF)发起诉讼后,麦考林接到的第3起诉讼。
这3起集体诉讼都指出,麦考林特定高管、董事会董事以及其他一些人违背了美国《1993年证券法案》,在IPO相关文件中对投资者存在误导和虚假信息披露。
KSF在诉讼中指出,麦考林在招股说明书中没有披露公司不能按照其事先公布的计划运营。此外,在特定内幕人士变现在IPO时持有的超过1.2897亿美 元的股票之后,麦考林于11月29日收盘后才披露财报,称毛利率大幅下滑,以及成本和费用上涨,导致了第二天股价大跌40%,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有故意隐 瞒事实、虚假陈述、内幕交易之嫌。
对以上指控,麦考林回应称,未收到任何诉讼请求副本。但相关人士已获知此事,并表示该诉讼没有依据,已准备针对此诉讼请求进行有力辩护。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麦考林第一大股东沈南鹏,其手机一直处于无人接听或占线状态。红杉资本一名公关人员说,“公司目前并不打算对此次事件发表看法,在事件平息后才会对外发布信息。”
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微博中表示,“从麦考林目前公开的消息来看,投资人主导操控味道浓厚。投资人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能敬而远之最好保持一百公 里距离。做好电子商务必须有实业家的心态和方法。如果这场集体诉讼败了,麦考林很可能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第一摔。对整个行业影响巨大。”
光环褪去 业绩变脸
2010年11月29日,麦考林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也是上市以来发布的第一份财报。财报公布第二天,麦考林的股价大幅下跌,最高下跌近40%。
财报显示,麦考林第三季度净营收为5530万美元,净利润为80万美元。“华尔街注重的是毛利率。”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麦考林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9.7%,低于去年同期的43.7%。
与此相印证的是,在麦考林的两起诉讼中,都提出了“麦考林的毛利率已经受到了成本和费用上涨的负面影响,使业绩不可能达到IPO时的预期。”
财报指出,麦考林总净营收的增长,主要来自网络平台业务的净营收增长。同时,来自于直接运营店铺的净营收为6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40万美元下滑22.3%。
上述分析师指出,麦考林在IPO时强调自身存在的差异化难以显现。“如果仅仅看网购的业绩,而没有线下实体店业绩支撑,其与国内如当当网和京东商城的区别就不大。而且仅凭麦考林线上销售的业绩,显示不出与这些电子商务大佬竞争的实力。”
另外,上市时麦考林一直宣扬以网购、邮购和线下实体店三种方式经营。“在招股说明书中,麦考林将邮购业务与网购业务合二为一,这就使电子商务的比例在其 销售渠道上比重非常高。”该分析师指出,目前国内邮购业务的业绩一直在下降,所以财报中电子商务的销售渠道业绩开始走下坡路。
“由于上市时的过度包装,导致投资者对麦考林的预期过高,从而使投资者对一家上市公司在经营中遇到的正常业绩下滑难以接受。”易观国际CEO于扬指出,过度包装最终还是会导致上市公司利益受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64

訴訟成土豆網重啟上市最大攔路虎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760582.html

隔5個月之後,土豆網重啟上市的進程。美國當地時間4月28日,土豆網重新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上市申請。修改後的招股書顯示,土豆網創始人兼CEO王微的離婚訴訟仍可能影響上市的進程,而近半年激增的侵權案件,也給土豆網的上市之路蒙上一層陰影。

去年11月,趕在競爭對手優酷網之前,土豆網搶先一步向SEC提交了招股書,但隨後因王微捲入了一場和前妻楊蕾的財產分割糾紛,而使上市進程再無進 展。在此次修訂後的招股說明書中,首次提及了王微與楊蕾之間的離婚訴訟對土豆網的風險,稱楊蕾要求獲得王微持有的全土豆(土豆網上市主體)股份中的 76%,法院已經限制王微轉移、處置他所持有的全土豆的38%的股份。法院並未明確限制令的期限,但根據中國法律程序,保全時間最長不超過兩年。這也意味 著土豆網上市仍具有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財產糾紛之外,在重新提交的SEC文件中,土豆網還提到,在2010年12月,土豆網收到包含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派拉蒙、華納 兄弟、維亞康姆、環球城市製片公司等美國影視公司發來的聯名信,告知土豆網存在侵權問題,這封信並沒有明確指出侵權行為或由此遭受的損失。外界稱,五大影 視巨頭的聯名指責可能是土豆網推遲上市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土豆網在風險提示中表示:「我們無法向你們保證這些娛樂公司不會起訴我們,這種訴訟既耗時又投入巨大,其結果始終存在不確定性。如果這些內容擁有者最終勝訴,由此產生的責任或許會對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和運營業績都產生重大衝擊。」

版權問題一直是視頻網站揮之不去的陰影。對於視頻網站而言,熱門影視劇動輒上百萬、千萬的點擊量,很容易通過廣告轉變為巨大的現金流。為減小上市的風險,此前土豆與優酷已大量刪除無版權內容,特別集中在歐美電視劇和國內熱播劇,並嚴格審核網友上傳視頻內容。

不過,土豆網最新披露的截至2011年3月31日的版權侵權案件情況顯示:土豆網在此之前共收到362起侵權案件,其中318起已經解決,44起仍 在解決中。已解決的案件中,土豆網有超過半數(160起)敗訴,賠償金額從3000元到5萬元不等,僅贏了16起,62起和解,80起原告撤訴。

對比土豆網首次遞交招股書披露的侵權案件情況,截至2010年11月4日共收到280起侵權案件,已完結221起,其中91起敗訴,13起勝訴,61起和解,56起原告撤訴。

也就是說,在土豆網前後兩次遞交上市申請的五個月時間裡,土豆網的侵權案件數量增加80多起。其中,土豆敗訴案件的比例也由去年披露的27%上升至50%,將近翻一番。

「基於用戶分享的UGC模式注定了視頻網站很難規避版權方面的風險。」易觀國際分析師唐亦之認為,視頻網站需要在擴展版權的購買能力和技術手段兩方 面加強對於版權內容的監管。另有業界人士表示,不排除因為土豆網計劃上市,一些影視內容公司或競爭對手把版權的焦點轉移到土豆身上,造成侵權案件集中爆 發。

此外,土豆網最新招股說明書對之前的部分運營數據也進行了修訂。文件顯示,土豆網2008年營收為2622萬元,2009年營收為8915萬 元;2010年營收為2.86億元。盈利方面,土豆網2010年全年淨虧損3.474億元;2008年、2009年淨虧損分別為2.216億元和 1.448億元。對比土豆網之前公佈的數據不難發現,土豆網將2008年、2009年營收有所調低。而王微的持股比例也有所下降,從原來的13.4%將至 12.7%,下降0.7個百分點。

對於土豆網來說,五個月的時間不算短。這段時間裡,優酷已經上市,視頻網站PPTV融資2.5億美元,百度奇藝與搜狐視頻正在迎頭趕上。唐亦之表示:「土豆再次啟動上市對它重振軍心有著積極的作用,但視頻網站的競爭已經變得更加激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23

腹背受敌 雅虎遭股东集体诉讼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47137.html

支付宝谈判取得重要进展的好消息,并没有让处于争议漩涡中的雅虎松一口气。

美国公司Kendall Law Group(下称Kendall)本周二宣布,该公司已代表股东对雅虎发起一项集体诉讼。该项集体诉讼称,雅虎违反了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有关虚假和误导性声明的规定,这些声明将与雅虎的业务前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涉嫌误导投资者

这项集体诉讼将主要的矛头指向了雅虎对于信息披露的延迟,雅虎最晚在3月31日就已获知支付宝的所有权发生了转移,但在5月10日才向SEC披露, 而这一转移大幅降低了雅虎对阿里巴巴集团投资的价值。指控称,雅虎未能制定相应策略,恢复所持阿里巴巴集团投资的价值,雅虎明知中国有关海外所有权的监管 规定最早在2009年就可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要求雅虎或阿里巴巴集团剥离支付宝。作为指控所称的虚假声明和信息遗漏的结果,雅虎在上述时间段中的股价 被人为高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股上市公司CFO告诉记者,按照雅虎目前的情况,假设其今年3月31日才知道支付宝股权转移的事实,却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或是今年4月19日第一季度财报公布时披露消息,明显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不过具体的处罚还要根据出示的证据进行法律界定。

i美股分析师胡龙飞认为,集体诉讼的原因主要在于上市公司雅虎信息披露延迟和对于雅虎、软银、阿里巴巴三方利益权衡的不确定性,因此主要追究的是雅虎的责任,与支付宝关系不大。

在外界的舆论压力下,美国雅虎必须要公开澄清以下几个重要事实:在董事会确认并支持支付宝获得牌照的共识下,美国雅虎和日本软银采取怎样的方式来确 保股东利益?他们的立场是什么?美国雅虎必须要向股东们确认一个事实,如果在获得牌照的法律基础上存在问题,他们的利益将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而这将会使 美国雅虎股东们的利益存在巨大风险。

事实上,随着对中国监管政策的日益了解,雅虎已经基本意识到不可能通过协议控制来掌控支付宝。5月25日,作为雅虎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代表的杨致 远在雅虎分析师会议上坦承,过去几年间,雅虎和软银一直与阿里巴巴在关于支付宝牌照的问题上在进行讨论。杨致远甚至承认,“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和其他私人 公司一样,都是定期举行会议的”,并强调“我们要遵守中国相关政策的许可”。这或许间接证明支付宝股权之争并非如雅虎之前所说并不知情。

难言之隐?

不过,为什么雅虎在得知支付宝股权转移的40多天后才在相关声明中予以披露,背后有什么意图?今年5月的雅虎分析师会议上,雅虎现任CEO卡罗尔·巴茨回避了这个问题,只是含糊其辞地说,“我们不会对我们原来说过的东西再纠结了。”

声称不再对过去纠结的雅虎,显然忽略了股东对于自身利益的纠结。今年4月,绿光资本还增持了雅虎股票,特别强调雅虎亚洲资产的价值吸引力很高,该公 司甚至认为雅虎所持阿里巴巴股份等同于雅虎当前全部市值。不过,此次抽掉支付宝业务,阿里巴巴集团的价值将大幅缩水。就在雅虎披露支付宝股权转移声明的第 二天,雅虎股价在纳斯达克市场常规交易中大跌7.28%,下跌1.35美元,报收于17.20美元。

尽管目前支付宝股权之争的谈判已经日趋明朗化,但争议不断的雅虎还在面临信任危机。Stifel Nicolaus分析师乔丹·罗翰表示,如果雅虎知道这一交易,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披露,投资者就会对雅虎失去信心。如果雅虎并不知情,信任问题会更加 严重,因为人们会就此假设:当其他重要交易发生时,依旧无法及时获得信息。

互联网评论人士胡延平认为,雅虎美国之所以直到5月才发出这样一个不顾大局、故作不知的声明,目的只有一个,向阿里集团、马云施压,在股权转移过程 中能够博取最大利益。业界猜测,雅虎在5月才发表声明或许是希望美国政府可以在5月初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对于走向没落的互联网公司雅虎而言,目前手中所拥有的阿里巴巴43%的股份,被市场普遍看作是其最为宝贵的资产。此前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有淘宝网与支付宝,有投行人士估计淘宝网价值100亿美元,支付宝价值50亿美元。这或许是雅虎不愿出售阿里巴巴集团股票的重要原因。

即使未来从支付宝处获得立项的赔偿,但失去支付宝的雅虎未来将何去何从?

对于雅虎目前面临的困境,在不久前的D9大会上,马云给出的回应是:“对于任何一个要把企业带出困境的人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对于像卡罗 尔这样的人,我很尊重。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我觉得,雅虎应当更加开放,利用各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他建议,或许雅虎应当把自己分拆成几家小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4

蘋果、三星、HTC連環訴訟的背後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7/929840.html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變化速度超過了PC行業的摩爾定律。

從2009年第四季度至2011年第一季度的一年半中,昔日智能手機巨頭諾基亞、黑莓疲態盡顯。蘋果、三星和HTC已成新三駕馬車。但今年第一季 度,iPhone雖以18.7%的市佔率穩居全球智能手機第二,但同比增速僅為三星的1/3、HTC的1/2。三星、HTC的市佔率正逼近蘋果。

驕傲的喬布斯受不了了。3月2日,蘋果iPad 2發佈會上,他在一張名為「2011:盲目跟風者之年」的幻燈片中諷刺三星說,這是「年度最佳盲目跟風者之一」。

然而,譏諷不能化解蘋果可能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被三星和HTC趕超的風險。 於是,一場連環阻擊訴訟正在三大巨頭之間燃燒,就像精彩的「三國殺」。

明修棧道

7月1日,三星在韓國法院訴蘋果侵犯專利權一案第一次預備審判在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367號民事法庭舉行,律師席上坐著雙方的15位律師,16個座位的小法庭連過道都擠滿了人。

「為何就只發來8頁的答辯書?」 代理三星電子的廣場律師事務所律師權寧模問。蘋果公司方面的Kim & Chang律師事務所律師梁英俊說,「仔細閱讀了三星電子發來的150頁訴狀和80頁預備申訴書,但根本沒有說明要求什麼。只有數量,沒有內容。」

雙方針鋒相對的爭論持續了一個上午,讓整個預審過程變成一場口水戰,最終審判長姜永壽不得不警告稱,「如果雙方不誠實準備,可能會下達強制令。」

上述戲劇化場景其實只不過是,三大手機巨頭之間持續一年多的連環訴訟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

2010年3月,蘋果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和特拉華州聯邦法院提起訴訟,稱HTC侵犯了蘋果觸摸屏用戶界面、內部架構以及硬件等20項與iPhone相關的專利,要求法院禁止宏達電在美國出售、宣傳以及發佈侵權產品。

去年5月中旬,HTC也向ITC提起了一項針對蘋果的專利侵權案,指控蘋果侵犯了該公司的5項專利,要求該委員會禁止在美國市場上銷售iPhone、iPad和iPod等產品。

就在蘋果與HTC還在專利官司中糾纏不清的同時,今年4月,蘋果又展開對三星提起法律訴訟,稱三星Galaxy系列手機和平板電腦涉嫌侵犯蘋果的多項技術專利,並認為Galaxy系列產品的外觀設計和功能幾乎完全抄襲蘋果iPhone手機和iPad平板電腦。

對於蘋果的起訴,三星隨後同時在韓國、日本和德國對蘋果提起反訴。此後又在美國加州北區聯邦地方法院正式對蘋果提起訴訟。三星在訴狀中稱,蘋果抄襲了三星大量技術創意,其中包括手機變換時區等專利技術。

有意思的是,蘋果還是三星的第二大客戶,其iPhone和iPad產品的主要配件都是由三星提供,2010年蘋果從三星改採購產品零部件總價值將近57億美元。

暗度陳倉

昔日的合作夥伴,今天的競爭對手。基於市場利益,蘋果與三星的關係轉變也可以在一夜之間。

其實,為了對三星痛下殺手,蘋果早在一年前就開始準備。去年,蘋果公司收購了位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芯片企業IntrinsityInc,後者的芯片技術被用於提高手機及其他產品的性能。當時,很多分析師就是認為蘋果此次收購的目的在於擺脫產品芯片對三星的依賴。

為進一步切斷與三星的供應鏈關係,蘋果還選擇將下一代的 A6 處理器交由台積電負責生產,並打算停止向三星購買閃存,轉向美光、東芝或飛索等其他供應商採購。

就在蘋果試圖撇清與三星之前供應鏈關係的同時。HTC卻找到一把反制蘋果的利器。

7月初,ITC判定蘋果侵犯了視頻遊戲圖形芯片製造商S3 Graphics兩項專利。幾天後,HTC董事長王雪紅就以左手倒右手的方法,以3億美元價格從VIA威盛手中控股了S3,成為蘋果的原告方。很明顯,這 一招並不是為了坐收蘋果的專利費,而為了增強其對蘋果的話語權。

有趣的是,蘋果在7月11日再次在美國ITC提起針對HTC的專利侵權訴訟。

或許只有18個月來,蘋果、三星和HTC在智能手機市場上的數字變化,才能說明三大手機巨頭相互死掐的根本原因。

2008年,蘋果iPhone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上升至9.1%,僅次於諾基亞的38.9%和RIM的19.8%,位居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前三 強。2009年第四季度,蘋果iPhone出貨870萬部,同比增長98%,市場份額上升至14.4%;當時HTC出貨僅240萬部,同比增長 56.3%,市場排名第五,位居摩托羅拉之後,而三星還沒有進入前5名。

時間輪盤轉至2010年時,隨著Android勢頭風起,三星和HTC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猶如脫韁的野馬,出貨量和市場份額迅速逼近蘋果,並帶領Android手機全面超過蘋果iPhone。

2010年第四季度,蘋果、三星和HTC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分別為16.1%、9.6%和8.6%,但蘋果iPhone出貨量同比增長速度卻下滑至 86.2%,而三星和HTC的同比增長速度卻上升至439%和258.3%。市場格局也發生根本變化,蘋果、三星和HTC分別位列智能手機市場第二、第四 和第五。

遊戲規則

對於喬布斯來說,三星和HTC可怕的地方在於,不僅僅是其市場份額在今年一季度在不斷擴大,而且其還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快速的增長勢頭。

「6月初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已說明,蘋果在硬件上的創新在短時間內很難再有突破。」iSuppli分析師王陽指出,蘋果對三星和HTC發起的專利訴訟,其實是想遏制一下競爭對手的快速增長勢頭,畢竟蘋果自身的上漲空間也變得十分有限。

「如果說硬件是產品的大腦和筋骨,那麼軟件是產品的靈魂。」喬布斯在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說,「iCloud可將你的內容存儲在云端,並推送至你的所有設備,甚至不用把設備從口袋裡掏出來。」

但被喬布斯推崇的云計劃,卻被業界質疑為在模仿谷歌Android的創新,蘋果在完善自身生態體系,彌補缺憾。

獨立IT評論人王斌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目前蘋果在通信技術和平板技術方面還是領先於競爭對手,但一項新技術領先期一般只有三年。相反,通過專利訴訟,或許拖延競爭對手抄襲的速度,讓蘋果領先的時間更長一些。

王陽也表示,如果蘋果繼續採用三星的配件,三星可以很容易抄襲。原料都一樣,很難說得清,誰在模仿。

在王斌和王陽看來,手機巨頭的「三國殺」的最終結局肯定是和解,三方相互專利授權,並最終形成智能手機市場新的遊戲規則和新的專利授權網,為未來潛在的進入者設下新的門檻。

◎HTC的麻煩

同時,資本市場也對HTC這一年來的表現青眼有加:從10年的頭上300餘元新台幣一股起步,直上千元高峰,成為台灣市場上所謂的「股王」。

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HTC遭遇到了不小的麻煩,一些公司開始和它打起專利官司。比如加拿大有個半導體廠商Mosaid就控告HTC侵犯了它手機緊急通話技術專利。不過,這個公司相對較小,相比起蘋果對HTC的官司而言,就有些不值一提了。

蘋果敏銳地注意到,對抗Android的辦法之一就是找Android設備廠商的麻煩。摩托羅拉到底樹大根深,運營多年,而HTC,幾乎可以用「暴 發戶」來形容,且並非美國公司,找上這麼一個靶子,以HTC在Android上的份額,實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對於HTC來說,這個麻煩,可是真真切切 的。

蘋果在今年的3月份,向ITC(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訴狀,控告10項旗下專利被HTC侵權。而ITC是有權禁止HTC在美銷售的。換句話說, 如果這個官司蘋果獲勝,HTC將面臨極其困難的局面,因為在今天它的營收構成中,有一半來自於美國地區。雖然專利官司一般最終結局是以和解為主,HTC也 會面臨數十億美元的和解金。

HTC自然不甘就此束手。在本月7日對外公佈創出利潤值歷史新高的二季度財報之後,8日,便宣佈出手收購一家名為S3 Graphics的公司,以此來獲得後者的235項專利。這家公司曾於6月底7月初訴蘋果侵犯兩項壓縮專利獲勝,這起收購,可以說是HTC在遭遇蘋果官司 後放言「誓死捍衛知識產權」的實際行動。

但問題在於,S3這家公司和HTC其實系出同門,都是王雪紅的公司,更因為這家公司連年虧損,淨值為負的915萬美元,HTC倒要掏出3億美元的真 金白銀(現金收購),甚有內部交易的味道,資本市場於是大嘩。5日還在力挺HTC目標價可看1470元新台幣的花旗立刻變臉,將目標價砍至927元。在高 盛證券、德意志證券等機構的大量沽空下,HTC股價於本週一(11日)失守千元關口,週二最低已經探到915元。

在數字行業中,通信類企業是有打專利官司傳統的,很早以前在網上曾經流傳著一張各路諸侯你訴我我反訴你糾結不清的專利官司圖。有些專利官司,純屬一 些專門從事專利買賣的公司尋求變現的行為,而有些,則是用來騷擾、阻擋競爭對手的。以蘋果為例,它不僅劍指HTC,也和另一家非美企業三星纏鬥起來,稱三 星Galaxy系列手機和平板電腦(又是android內核的產品)的外觀設計和功能幾乎完全抄襲iPhone和iPad。而根據comScore的報 告,到去年12月底,三星是美國手機市場份額最大的一個品牌。

HTC的崛起是非常驚豔的,2011年的股價漲幅甚至超過了蘋果。而它的麻煩也就在於,這家公司畢竟是硬件代工起家,相關的知識產權積累不足。蘋果 的做法雖然讓人感覺略顯「無賴」,但也無可厚非。面對Android的咄咄逼人之勢,蘋果從它的外圍設備商下手,亦屬高招。在我看來,HTC的麻煩,實則 是Android的麻煩,本月15日,ITC將對蘋果HTC的官司做出裁決,如果蘋果得手,無論是HTC被禁,還是巨額和解金,對谷歌來說,都是壞消息一 樁。

今天的數字業態,已經不再是硬軟分明,硬件廠商在圖謀向軟件發展,軟件廠商也在搞硬件。犬牙交錯之下,以專利為武器互相對抗,會變得越來越劇烈。而 我個人一直看不懂的是,其實就是左手交右手圖謀的是專利的S3併購,HTC非要搞出個3億美元的現金交易,遭資本市場極度不滿,實在是一招昏棋。

◎訴訟是一部商業大片

IT業從來不缺訴訟,蘋果、三星和HTC的訴訟熱鬧紛呈地來了。

蘋果新近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停止進口三星和HTC終端,理由是兩家公司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侵犯了它的設計和技術專利。喬布斯說它們是「盜用」。

到底有沒有盜用蘋果技術,很抱歉,我無法回答這些問題。但我想說的是——全世界都在「盜用」蘋果創意,蘋果為何直指三星和HTC?

本質在於,任何訴訟本身不管有多複雜,這就是一部商業大片。連環訴訟,從商業競爭來解釋似乎簡單明了。

蘋果在智能手機領域創造的輝煌幾乎已經達到巔峰,在長長的上升曲線的頂端,必然是一段下滑曲線。當然,停留在波峰時間有長有短,下滑曲線的傾斜度也 會有不同,就是說,看你掉得有多快會有所不同。目前智能終端市場上,三星和HTC無疑是全球範圍內最強有力的進攻者。這兩個來自亞洲的黃皮膚黑頭髮的進攻 者儘管策略並不相同,相同的是,他們的終端依靠谷歌Android讓喬布斯開始睡不著覺了。

商業特性無疑是訴訟充滿了選擇性。你可以看到,蘋果選誰訴訟,在什麼時間訴訟,在什麼區域提起訴訟,這都是一種商業選擇,Who、When、Where的3W要素的選擇為商戰服務。

中國通信設備製造業兩強之爭今年也表現在一場精確打擊的專利訴訟上。在戰火正旺的歐洲市場,華為採用訴訟企圖狙擊中興的進攻。在區域選擇上,華為選 擇德國、法國、匈牙利,無疑可以顯示出這是他們的戰略級重點市場之一,而這些市場正在有重要的訂單要打,這些訂單無疑正在接受中國對手的挑戰。

記者喜歡訴訟,每天盯住來自法庭的訴訟信息,新聞素材估計會滾滾而來。這得益於各路公司的強力配合,IT公司需要一個強大的法務部,隨時隨地應對各種起訴和被起訴。

當然,並非所有的訴訟都會是這個重量級別。但我會把這些訴訟分三大類,分別是大公司告大公司,大公司告小公司和小公司告大公司。大公司告大公司是商業大片,而兩外兩類的商業戰爭則同樣精彩。

一位專注於專利訴訟的跨國律師曾經這樣教導他的中國被訴企業,如果一個美國大公司來告你,那絕對是一件好事,說明你成功了。如果你在市場上的地位像 一隻隨時可以被掐死的小螞蟻,那些大公司何苦來費時費力的訴訟呢?這位律師告訴我,他之所以這樣苦口婆心,是因為看到太多中國小公司不熟悉遊戲規則,不去 應訴,將自己可以獲得的市場拱手讓給一些成熟的大公司。

小公司告大公司在中國市場看得挺多的,其中利益也有很多種,看得比較多的一種是,有些小公司在此類訴訟中目的明確,他們需要的是知名度,於是希望通 過訴訟吸引媒體和公眾的眼球,事情可以不大,把事情鬧大是這些訴訟的根本目的。很多時候,小公司勝訴後獲得的賠付,通常連律師費都不夠付。商業記者如狗仔 隊一樣需要新聞的前提下,那麼這些大大小小的官司,還是熱鬧紛呈地上演下去。

事實上,這三類訴訟中,不管是哪一種,商戰中你必須要熟悉遊戲規則才能贏得戰爭。

專利申請的遊戲,本質是一些利益體為了實現商業目的預先設定的遊戲規則。如同歐美國家通常更早開始踢足球,他們制定了足球世界的遊戲規則,中國足球 要踢到世界去,需要瞭解且遵循這些遊戲規則。更高的境界,則是將遊戲規則活學活用。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亦是如此。歐美企業已經在商業世界精心佈置了一道道屏 障,無需懼之。

熟悉遊戲規則如同蘋果,顯然並非指望用如此簡單的一起訴訟就可以保住領導地位,訴訟的目的就是在某一商業市場做一個成功的狙擊者,不管是打擊了對手的知名度、美譽度,該打的總是要繼續打下去。

宏達電在回應中說,蘋果不是通過市場公平競爭而是通過訴訟來獲取競爭優勢。這話聽起來有理,其實有點幼稚。一般來說,首先你應該積極應訴,其次有可能你還會反訴,像熟悉遊戲規則的三星已經開始了勢均力敵的反訴。商業大片由此而更加精彩了。

企業需要異常清醒的是,訴訟無疑是商業競爭中最常見的組成部分,任何一部商業大片都少不了訴訟環節,企業需要弄清楚遊戲規則再開始踢球,所以你要重視它,也不要太在意他,慢慢地,或許你會愛上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4

蘋果、HTC訴訟各下一城 智能手機專利軍備競賽

http://www.21cbh.com/HTML/2011-7-27/4MMDcyXzM1MzM4Mg.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