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58二手售假?論舊物電商的正確打開方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15/151010.shtml

中國電商市場已經把可以賣的東西都搬到網上賣了,但比較遺憾的是國內舊物電商市場卻遲遲未能得到市場認可。當然,二手房、二手車、二手奢侈品等市場還算不錯,不過這些產品的特殊性不能放在舊物市場之列,我們該關註的是常規用品的舊物電商市場情況。這兩天58二手被爆售假問題,看似不嚴重,但舊物電商行業這麽發展下去肯定是沒有未來的,它需要一種正確的打開方式,而年輕的人的意識轉變或是一個關鍵的突破口。

市場價值:舊物電商舉步維艱,市場有潛力但缺少爆點

在很多城市都有舊物市場,有的叫二手市場,有的叫跳蚤市場,意思都差不多,雖然隨著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升,這兩年有些地區二手生意越來越難做,但二手產品仍是有市場需求的,可為何這塊市場遲遲不能引起電商行業的興趣呢? 

從人口數量來看,中國14億人口,舊物市場的潛力非常大,若每年有1%的人購買了1件舊物,就是1400萬件,平均每件單價以200元計算(價格太低了也不值得出售),年交易額也有28億,市場還是蠻可觀的。可能見慣了電商幾十成百上千破萬億的交易額,看這不到30億的市場覺得根本沒有吸引力,但如今像舊物電商這樣的市場空白可不多了。 

目前比較棘手的問題是舊物電商尚沒得到消費市場的廣泛認可,市場雖有潛力,但始終缺少爆發點,而且由於難題太多,很少有電商願意碰這一塊。 

問題1:舊物處置意識不足,不知如何處理

首先,最基礎的舊物來源問題就是比較大的難題,由於缺乏舊物處置的意識,很多舊物在大部分家庭中並不被重視,有足夠空間的話可能會被遺棄至角落,空間不足的要麽選擇丟棄,要麽當廢品給賣掉,只有極少數個別的舊物才會想著能不能出售,但多半也怕麻煩而不了了之。 

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限制了舊物市場的商品數量,舊物電商最大的特點就是長尾效應,很多消費者去舊物市場就是為發現一些市面不再有售的商品,如果舊物數量不足將直接影響舊物電商的吸引力。

問題2:舊物消費意識不成熟,市場難放量

其次,國內對舊物消費意識不成熟也直接影響著舊物電商的發展。在國外淘二手貨被當成是一種時尚,ebay的興起也是得益於舊物網絡交易的火爆,在國內把淘舊物當成時尚的只有少數人,多數人會拿有色眼光看待舊物消費者,好面子是大部分人從來不關註舊物市場的主要原因。 

沒有足夠的消費市場,行業就無法快速發展,消費意識不認可舊物交易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當然,這也不能全怪消費者,因為國內舊物源本身就有問題,除了房、車、奢侈品我們不談的以外,其他大部分都是商務辦公、電子產品、家用電器、自行車電動車、母嬰用品、二手設備、二手家具等實用性產品。這些產品的同質化嚴重,整體需求也少。

問題3:產能過剩,新品價格不高,舊物市場受擠壓

在如今產能過剩、電商崛起的大環境下,消費市場競爭激烈,辦公用品、3C數碼、家用電器、母嬰用品、家居家具等新品價格不斷走低,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消費能力越來越強,在選擇家用或個人用的商品時,基本上都會選擇新品並淘汰原有舊物,基本沒有人會買個舊的換下原來用的。

如今個人、家用舊物交易市場空間越來越小,只有商用產品的二手交易還有些市場空間,所以線下二手市場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甚至有些二手攤位已經開始賣新品,舊物交易市場遭遇經濟結構性變化沖擊。 

問題4:市場混亂,誠信不足,存在以假亂真、盜竊銷贓問題

從市場環境來看,舊物電商有許多問題,誠信不足,市場混亂,存在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盜竊銷贓等問題,很多不法之徒早已將目光鎖定在了舊物電商市場。房、車二手交易還好,都是有證可查的,其他產品就很容易做貓膩了,通過網絡兜售一些所謂的二手奢侈品,超低價轉讓各種新品,很多都沒有發票,也說不好產品是從何而來。

現階段監管部門對舊物電商不太在意,舊物電商的處境有些小眾,交易量也不大,大部分都是自發交易,一旦出了問題也很難維權。平臺在商品可靠性管理上,沒辦法要求用戶為每件產品都提供證明,因為舊貨都是有點年頭的東西了,過了保修期發票找不到也是正常情況,如果強制要求提供所有權證明,那將失去大量的商品信息,舊物電商也就沒法繼續下去了,這就是58二手假貨的主因。 

問題5:交易缺乏保障,定價缺乏依據,大件產品物流是難題

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舊物交易缺乏保障,就算產品來源沒有問題,產品的質量很難界定,一旦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很難退貨處理。此外,舊物產品單價相對都較低,又缺乏標準化,沒有專門為舊物定價的市場職能,只能依靠市場的供需關系緩慢調整產品價位,價格不透明也是市場阻力。

電商的特點是交易可以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信息可以充分的對稱展示,這是舊物電商有利的基礎條件,但問題是物流難題限制了舊物電商跨區域交易發展,因為舊物本身的價格就不高,若交易雙方地理位置太遠,物流費用支出甚至可以與舊物價格相提而論,所以舊物電商要受到地域性限制。

行業轉折:民間舊物收集暗潮湧動,舊物創意改造已成年輕時尚

實際上,近幾年民間市場已經開始出現了收集舊物的潮流,不少80後將收集老舊物品、童年用品等當成了一種興趣愛好,而且那種能引起回憶共鳴的舊物很有消費市場,前幾天無意看到了個叫舊物君的在通過微信求助,由於倉庫到期他想出售此前收集的25000片老花磚,這篇文章1天時間就出乎意料突破了10萬閱讀,而且成功售罄,可見舊物古改造市場的潛力,現在缺的就是一種有效的網絡交易模式。 

人們的普遍觀念認為,舊物就是顏色、質量老化的,價格低廉的二手貨,這也是淘寶等交易平臺上舊物改造商家得不到重視的原因之一。如今舊物的屬性開始出現演變,舊物改造交易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他們把舊物淘金、DIY改造當成一種傳達環保、懷舊、個性化時尚樂趣,這對舊物電商發展是重大的利好轉折。以舊物創意改造為核心,提升舊物的實用價值,同時從年輕人的小眾市場切入,逐步改變大眾對舊物的固有觀念,堅持下去,這個市場還是很有機會的。

行業誤區:舊物和舊物改造、古著概念混淆,行業需要新血液

舊物市場中的產品也分三六九等,其中古著、舊物改造等不是單純的二手概念,是真正有年代的而現在已經不生產的東西,是當時時代的縮影,具有很強的紀念意義。這些商品在國外的市場上要比一般商品高出2到3倍的價格才能淘到。然而大量的舊物改造、古著品在像淘寶、58同城等大平臺並沒有做出區分,全部以低廉的二手商品出售,看到機會的時尚的電商平臺「想去」想在其主打的設計、手工之外嘗試下古著、舊物改造市場,近期邀請了一批知名舊物改造大賣家入駐。如今這個行業需要有更多類似的嘗試,僅僅依靠淘寶、58是發展不起來的,因為舊物交易並不是他們的主業,行業急需更多以此為生的參與者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不過,這個行業的準入門檻太高,B2C模式風險太大,不可能靠購銷模式進行銷售,交易不暢很容易導致資金流危機;C2C模式又難以管控,產品的來源、質量問題都無法準確界定,淘寶嘗試的賣家信用信息認證,也不能從根源解決商品可靠性問題;類似58二手的信息平臺模式,僅僅起到信息傳遞的作用,對於交易過程缺乏保障,所以這麽多年這種模式也沒有作為,甚至近期被爆出假貨問題。

市場機遇:國外的ebay有舊物交易,國內缺少一個舊物交易平臺

國外有ebay,為何國內卻無法出現一個類似的電商?雖然ebay已轉型不再只是舊物交易平臺,而是有更多新品交易的電商企業,但ebay舊物交易仍很有市場。現階段中國市場的舊物交易環境不成熟,但有問題就有機會,尤其對新進入的創業者,這個方向或許值得一試。 

從模式上看,如果自營B2C模式、C2C模式、信息平臺模式都不行的話,只有再嘗試一下平臺B2C模式了,但這個前提條件是在線下有足夠多的類似舊物君的舊物回收商,之後再由B2C平臺來做網絡前端的部分,用這種模式或能為國內舊物電商的整體發展打下基礎,國內現在就缺少一個類似這樣的舊物B2C平臺。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利陽,微信公號“科技不吐不快”,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及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個人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29

八方人物:90後搞App救舊物

1 : GS(14)@2015-10-24 13:06:18

■90後I.T.人張家俊(左)和蘇嘉駿研發Green Gift程式,有助用戶通報打救舊物。








港人愛打卡,分享生活喜怒哀樂。90後I.T.人蘇嘉駿、張家俊將打卡應用在環保,研發分享物資的手機應用程式Green Gift打卡救物。市民在垃圾站、工廈遇上新淨家具、二手物品,可拍攝打卡並經GPS定位,通知當區市民拯救舊物。他們希望每個人出街時,都可打卡為環保出力,避免有價物品送入堆填區。
I.T.人蘇嘉駿和張家俊巡查中產屋苑垃圾站,發現不少新淨家具,公屋的棄置量亦不遑多讓。蘇嘉駿指一些有心人會嘗試拍照上載fb免費送物平台群組,希望寶物遇上有緣人,但群組訊息眾多,新訊息火速「沉底」,「但一啲Apps或網頁平台技術可幫到用戶接收資訊,增加救物機會。」兩人與fb的免費送物平台群組用戶商討後,決研發手機和網頁版Green Gift改變現況,增設「打卡救物」。安裝程式後,在街邊遇上有用「垃圾」,可拍照上傳,程式透過GPS記錄位置,再通知附近程式用戶,有興趣人士可留言和趕去救物,Android版程式現開放下載,iOS版尚待蘋果審批。蘇嘉駿指與張家俊經營有種意念(Aspirideas)不足一年,首個原創產品無考慮利潤問題,反而希望科技可推動減廢,「係單純地希望大家減廢。」



工程師辭工搞物資平台

原本在港鐵任職工程師的關子俊,去年選擇「裸辭」,研發免費物資平台「FreeSth」。他指網上群組存在不少漏洞,帖子很快「沉底」之餘,亦有貪心人取得物品後轉售,他望研發手機和網頁程式改善流弊。關子俊望程式盡量透明,「一個人出過乜post、徵過乜、交易過乜,一切言行俾人睇到,希望有個指標畀人分類一個人信唔信得過。」FreeSth程式推出後現有逾3,000用戶。■記者潘柏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024/193458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468

【洛杉磯直擊】擁萬張珍藏黑膠唱片收藏家開舖堅守舊物

1 : GS(14)@2016-12-18 11:04:18

你還記得上一次走進唱片舖買CD是甚麼時候嗎?在甚麼都電子化的時代,下載電影、音樂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而走進實體唱片舖慢慢行一圈,再決定「買音樂」,似乎已經離我們十分遙遠。雖然很多的唱片舖不敵科技浪潮,在這幾年紛紛倒閉,但有些人對音樂以及藝術該如何呈現仍有極度堅持。在美國洛杉磯荷里活開設唱片舖「The Record Parlour」的休默斯(Mr. Chadwick B Heumus)與霍尼茲利加(Chris Honestschlaeger),就是最好的例子。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店名「The Record Parlour」大大印在卡片上方,底則下寫着「20世紀娛樂大百貨」(An Emporium of20th-Century Entertainment)。乍看之下似乎讓人有點一頭霧水,但是一走進店裏你立刻就會明白這樣的稱號從何而來。超過1.5萬張的黑膠唱片作為主力商品,還有卡式帶、點唱機、音響器材、甚至是復古電視遊戲機,無一不讓來到這裏的顧客眼花繚亂。
Chadwick和Chris在三年前開設了「The Record Parlour」,帶點藝術家氣息的他們,隨性的要記者稱呼他們名字就好。看到記者因為店裏大量的唱片感到興奮,Chadwick神秘的說,千萬可別以為店裏就只有這樣了,「其實我們另一頭還有個『密室』呢!跟我來,讓我帶你去看」。打開門,穿過長長的走廊,來到另一頭的「密室」。大大的空間裏,放眼所及皆是夢幻逸品,不愧敢自稱為「20世紀娛樂百貨」!他表示,「許多名人都在我們這裏辦過活動,像是『Focus...』(製作人)獲格林美獎的慶功宴,就是在這裏舉辦。另外,Dr. Dre也在這裏辦過私人活動」。他強調,這些珍貴的收藏品,都讓整個空間的氣氛很不一樣,充滿一種時代的文化氣息。
Chadwick說,店內最特別的蒐藏品就是一台1971年生產的商用電子遊戲機。他非常自豪地表示,這台機器不但保養得很好,功能也都維持正常,「曾有人出價1萬元美元(約7.8萬港元)要向我購買這部遊戲機,但我還是不願意割愛,因為我認為這部機的價值絕對不止如此」。接着他也帶記者看了幾部復古的點唱機,每部外型都別致而有所差異。Chadwick認為這些點唱機除了播放音樂,背後也有其代表的時代意義以及藝術價值。雖然「The Record Parlour」內的珍藏種類繁多,但一說到最愛,Chadwick強調「當然是黑膠碟」。他表示自己蒐藏黑膠唱片已經有很長的時間,幾乎是用一生的時間在搜集。講到最得意的收藏品,他很得意地指着牆上一張名為《Velvet Underground and Nico》的唱片說,「這真的是稀世珍品,非常少見……封面是由安迪華荷(Andy Warhol)所設計,而封面的香蕉皮就是一張貼紙,可以撕下來的,然後會看到香蕉。可惜的是,我們購入時蕉皮已經不見了,但是這張唱片仍然很有價值,非常少見」。即使店裏賣的是「上世紀的娛樂」,但是顧客其實不止「阿叔阿嬸」。Chadwick說,「我們店裏有各式各樣的顧客,各種族群、年齡、性別的客人都有」。30歲的Marshall就是「The Record Parlour」的忠實顧客,他表示:「這裏的唱片都很有品質,沒有刮痕。我這次來為太太挑唱片作禮物,品質都很好。說真的,音樂還是類比式的最好,比電子化音樂好多了……除非你有荷里活等級的錄音和播放設備,不然類比式的音質真的是無與倫比」。而26歲的Perkins住在附近,也很常來店裏尋寶,他說,「這裏的員工非常喜歡幫助顧客,他們對音樂非常了解,也有很淵博的知識。而且這裏的氣氛和裝修,彷彿都在歡迎顧客來,我真的很喜歡」。其實Perkins所說的,正符合了這家店開設的動機與初衷。Chadwick說,「我們不希望大家單純的認為『The Record Parlour』只是一間商店;我們希望的是能夠提供一個自在的環境,讓喜愛老唱片的人都可以很投入、很享受來討論與學習。這裏不但讓你可以找到喜歡的唱片,也是一個社交的場所,一個讓你尋找文化的地方」。Chadwick也向大家強調,「這裏是個沒有壓力的空間,歡迎大家都來看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18/198693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470

【行運一條龍】舊物店執到寶 Leica M2賣$40?

1 : GS(14)@2017-05-18 01:11:31

有圖有真相,一部操作正常的Leica M2連鏡頭只標價4.99美元。

相信睇完這個故事之後,一眾相機發燒友應該唔會相信天下間有咁筍嘅事。話說Reddit網友(可理解為美國版高登)GreenteaBanana有一日遇到奇遇,首先在學校附近收睇了一段4分鐘長影片賺了1美元,然後返學校做Project做了3小時。之後就覺得肚餓到附近雜貨店買杯麵,咁啱見到有抽奬刮刮卡賣,就用上之前所賺的1美元買張卡,點知又贏到10美元。然後這位網友返學校開餐兼溫習一陣再同朋友行去附近舊物店行下,點知在舊物店內發現到一部好舊的相機,相機蓋上仲寫住Leica,而且價錢仲只係4.99美元,二話不說就即時買下,用埋之前贏返來的10美元找數仲有5美元剩。不過通常這些網上故事都會畀網友揶揄佢作大,但GreenteaBanana就真係貼圖作證明,而且表示這部只用4.99美元買下的Leica M2相機仲好新淨兼可操作。有網站就幫佢計過,現時一部Leica M2相機約值800至900美元,而隨機所送的Elmar50mm f/2.8鏡頭值400至700美元,即保守估計都值1,200美元(約$9,340),但GreenteaBanana如今只係用上所賺的4.99美元(約$38.9)就買得到,仲諗住今個夏天帶去日本及韓國旅行時影相,相信大家除了「葡萄」之外都唔知講咩好。資料來源:Petapixel文:布偉倫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7/200235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190

【專題籽】收集心頭好 日日坐鎮夜冷店 78歲老闆囤積舊物故事

1 : GS(14)@2017-10-09 03:58:52

Annie姐喜歡跟客人談天,介紹舊物歷史之餘藉此解悶。



【專題籽:胚芽故事】玻璃被擱在櫃子一段時間,開始染塵、骯髒,不再堅固,杯上浮現一道道的裂痕,最後碎裂,一般人會將它送進垃圾桶,長埋堆填區。但夜冷店「勇利行」老闆李展韻(Annie姐)仍當它寶貝,原封不動的收藏着。「覺得這些沒有市價,但有歷史價值的物品是值得保留的。」對Annie姐來說,每一件物品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一個歷史,或許就是天生當夜冷人的性子吧。



「喜歡懷舊而有品味的人少之有少,很多物品你們產生不了共鳴;我的物品平均都有三十年歴史,原本對它沒有認識,現在強求認識它,怎會有感覺呢?」推門而入,近千呎的地方放置着數排陳列架,架上的物品雜亂無章,杯碟旁放置着佛像,信封、書本、皮銀包、相片、卡通模型、耳環一大堆,都鋪滿塵埃,明顯沒多少客人探訪過,卻見Annie姐密密地將物品歸類,盼客人來時能看得清楚。


曾任校長 最愛高跟鞋

原為幼兒園校長的Annie姐,今年七十八歲,三十年前在中環嘉咸街開辦勇利行,2014年因被市建局收購,搬遷到上環的唐樓繼續營業。由於搬遷時沒有張貼任何告示,來不及跟客人道別,客源亦靜悄悄流失,現在Annie姐在店內大部份時間都是閒着或睡覺,但她仍堅持每天跟老公一起顧店子,希望門鈴響起,客人到訪,讓她告知每件物品的故事與來歷。從前半山大戶人家搬屋,傭人「唔識寶」,將一些酸枝椅、名貴擺設當垃圾丟棄,Annie姐便逐件搬走,象徵式的付上數十元。後來經自己摸索到政府物流服務署,亦即她口中的「充公署」買貨回來賣,開始走低價平民路線。不過早在十年前,她已沒有再買貨,因為愛舊物的人不多,一批批從政府買回來的貨囤積在貨倉中,亦囤積着無數個故事,這裏活像是Annie姐的故事後花園,隨手拈來的物品,都能讓你聽一整天故事。她珍而重之地把一本殘舊不堪的珠算書,包上膠套,放在書枱上,並沒有要賣出的意欲。拿這本書給Annie姐的是一位老人家,看到報道她會收集別人的心頭好,便將珠算書、打字機和幾本當年「沙士」的特輯,專程搭的士送到店中,這事讓她十分感動,原來世上還有人像她一樣儍;但大家內心清楚這些物品放得至三更,也留不到五更,一切只是暫時寄託,最終命運還有待聽候。Annie姐也有賣自己的衣飾,當年身任校長,需要穿上高跟鞋配合身份與形像,穿起來又可以令雙腳顯得窄窄長長,久而久之越買越多,到退休後只留下她最愛的一對蕾絲高跟鞋在店中。對於任何舊物都有一份感情、一個故事的她,難以做出「賣仔勿摸頭」,故意將那對高跟鞋放到一個毫不起眼的地方,深怕將一個故事出售了。
Annie姐喜歡跟客人談話,特別是年輕人,有時更會拿一些物品讓他們猜,「我問那些是熨斗,十個人中有九個都不認識,一個又話煙灰盅,有些說是盛水的,沒有一個能猜到較接近的答案。『劇集中都有這個道具,你都不認識啊?』他說自己怎知道這真的是熨斗。」「有些相片,例如南京大屠殺,客人不買,我都會介紹給他們看,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我們是否要警惕自己不要有戰爭呢﹖」她非但不游說客人買任何東西,還着客人不要買,深怕他們一買,物慾上癮,倒是希望上來坐坐聊天,談一下生活逸事,從中讓他們認識歷史、令富歷史價值的物品不至被時代的洪流淹沒。



Annie姐喜歡看明星,自己亦儲下不少明星海報和雜誌。

有不少學生訪問過Annie姐,並替她留倩影。

這雙高跟鞋Annie姐當校長時所穿的,至今仍保留在店中。圖片來自勇利行facebook。


Annie姐說這款手袋是全人手編織。圖片來自勇利行facebook。

到訪店中好像上一堂歷史課,舊時的熨斗亦能看到。圖片來自勇利行facebook。

畫中的她芳齡十八,是當時的同學送贈。

勇利行上環干諾道西40號東江大廈一樓記者:陳煥欣攝影:張志孟編輯:陳慧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6/201637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3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