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難捱的寒冬:19家上市煤企2015年凈利減少逾400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9181.html

難捱的寒冬:19家上市煤企2015年凈利減少逾400億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6-02-14 18:07:00

隨著上市煤企陸續發布2015年業績預告或快報,行業概貌也逐漸浮出水面,經過《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去年全年,19家上市煤企凈虧16億-34億元,相較於2014年全年凈賺391億元,“縮水”幅度在400億元以上。

回眸2015年,煤炭行業不僅沒有見到那一縷期盼已久的曙光,反倒迎來了刺骨的西北風,虧損已經成為常態,但具體情況如何,又無從知曉,也還沒有權威部門發布詳細的數據統計。

但隨著上市煤企陸續發布2015年業績預告或快報,行業概貌也逐漸浮出水面,經過《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去年全年,19家上市煤企凈虧16億-34億元,相較於2014年全年凈賺391億元,“縮水”幅度在400億元以上。

記者在春節前後采訪中獲悉,無論是煤企,還是協會,抑或是第三方觀察人士,都認為去年持續下滑的煤價,是煤企業績迅速惡化最主要的“罪魁”。

展望2016年,煤炭行業的寒冬何日去、春天又能幾時來?煤價依舊是關鍵。廈門大學能源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等第三方觀察人士指出,今年煤價也有可能繼續下探,但下探空間有限;如果煤價能夠回升並企穩,煤企業績將會有所改善,否則仍難以扭虧。

多數上市煤企虧損

1月20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在2015年度煤炭工業改革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透露,2015年前11個月,90家大型煤企利潤只有51.3億元,同比減少500億元,降幅為90.7%。第二天,各大媒體對此紛紛予以報道,但由於沒有各家煤企的業績情況,讓不少投資者“心生疑竇”。

但猴年春節到來之前,上市煤企都已經正式公開了去年業績概括,基於此,《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19家上市煤企盈利情況進行了詳細統計。

先來看一下業績預減、但尚未虧損的煤企。2015年,作為中國煤炭一哥的中國神華(601088.SH)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61.45億元,相較於2014年374.19億元,下降56.9%。

在境內外多地上市的兗州煤業(600188.SH)預計去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近8億元,與2014年同期22.842億元相比,將減少65%左右。

除此之外,上海能源(600508.SH)、安源煤業(600397.SH)、陽泉煤業(600348.SH),預計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約為0.096億-0.192億元、0.266億和0.396億-2.376億元,降幅各為60%-80%、72%和70%-95%。

其余14家上市煤企都在行業寒冬中出現虧損。與中國神華齊名的中煤能源(601898.SH)預計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億元到-28億元,和2014年7.67億元相比,下跌40%-47%。

無獨有偶。國投新集(601918.SH)、山煤國際(600546.SH)、大有能源(600403.SH)、恒源煤電(600971.SH)、鄭州煤電(600121.SH)、山西焦化(600740.SH)、平煤股份(601666.SH)、平莊能源(000780.SZ)、雲煤能源(600792.SH)、神火股份(000933.SZ)、陜西煤業(601225.SH)、大同煤業(601001.SH)和陜西黑貓(601015.SH)也全部預虧,2015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各自約為-23.628億到-25.597億、-11億、-10億到-13億、-13.5億到-14.5億、-5億、-8.2億到-8.4億、-20億、-3.7億到-4億、-7億、-15到-17億、-27億到-33億、-17億和-2.58億元。

“受煤炭市場整體下滑影響,公司2015年年度煤炭平均銷售價格和銷量均同比有所下降。”這是平莊能源方面給出的去年經營業績同下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上述19家上市煤企的解釋與平莊能源的理由都是“大同小異”。

記者粗略測算一下,上述19家上市煤企2015年凈虧約為16億-34億元,和2014年凈賺391億元相比,跌幅約為407億-425億元。

一位煤企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上市煤企基本涵蓋了國內煤炭行業的龍頭,所以其業績變化具有很強的行業代表性;實際上,目前大部分煤企都已經虧損,能夠不虧的煤企,也是微利狀態,利潤還比較大的煤企如神華,也都是非煤板塊貢獻的。

姜智敏也曾表示,由於煤炭嚴重供過於求,煤價下滑,2015年煤炭行業虧損面超過了90%,這已經得到了各方面的認可。

3家上市煤企連虧

2月3日,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了最新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於379元/噸,本報告期(2016年1月27日至2月2日)比前一報告期上漲了5元/噸。本報告期價格指數也是連續第三個報告期上漲,而且漲幅明顯放大。

但即便本報告期達到了379元/噸的價格指數水平,仍比2015年同期下降了131元/噸,降幅為25.7%。所以該價格指數能否繼續回升並企穩,才是重中之重,因為這樣的價格,煤企也仍難以扭轉虧損局面。

以神火股份為例,2015年,其煤炭產品平均售價407.12元/噸(不含稅,以下同),較上年同期的508.31元/噸,下降101.19元/噸,煤炭業務利潤總額也從2014年盈利3.61億元減少到2015年虧損6.99億元。神火股份並不“孤單”。繼2014年凈虧17.24億元之後,山煤國際又預計2015年凈虧11億元;同樣,國投新集也預計2015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增虧20%至30%,2014年該數據約為-19.69億元。

國投新集提醒投資者,根據有關規定,若經審計的2015年凈利潤仍為負值,公司將連續兩年凈利潤為負值,公司股票將在披露2015年報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神火股份、山煤國際也將面臨同樣的“厄運”。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與信息部主任陳養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我們測算了一下,2015年全年噸煤平均價格是425元/噸,在這種情況下,還有少量的企業能夠盈利,但是如果按照現在370元/噸的價格,維持一年的話,煤炭板塊肯定是虧損的。”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77

寒冬不冷 黑馬資本舉辦首次精品Demo Day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226/154424.shtml

導讀 : “自2016年起,黑馬資本會將精品路演活動常態化,固定於每周三下午持續推薦來自於黑馬社群的優質創業項目,歡迎在資本冬天依然活躍的投資機構參與活動。”

i黑馬訊 2月26日消息,黑馬資本2月24日於創業大街黑馬路演中心舉辦了年後第一場黑馬資本精品Demo Day。北大創投、輕舟創投、維度資本、華創盛景基金、美國中經合集團等多家投資機構的投資人出席參加了此次路演活動。本次路演項目共有10個,均來源於黑馬連營學員、黑馬營學員,涉及電商、旅遊、教育等行業。

黑馬資本合夥人周洪運表示,在路演活動開場演講中提到中:“自2016年起,黑馬資本會將精品路演活動常態化,固定於每周三下午持續推薦來自於黑馬社群的優質創業項目,歡迎在資本冬天依然活躍的投資機構參與活動。”

據黑馬金融旗下黑馬基金合夥人胡翔透露,目前在直投業務板塊,黑馬基金每月都有多個項目達成投資。“今後黑馬金融的FA與基金業務將相互配合,聯動為創新創業企業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全力幫助好的企業成長。”

黑馬資本資料介紹:

黑馬社群是中國最大的創業社區,僅2015年一年就有835筆融資事件發生在這里,融資總額高達609.63億元;從這里走出的41家在新三板以及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的公司;還有14家公司被BAT等知名企業並購。

基於高成長的海量優質企業,黑馬金融成立了黑馬資本,為企業提供FA服務,2016年新增簽約百余家創業項目,其中部分項目已經達成融資。黑馬資本以提供定制化服務為理念,連接國內外知名VC及投資機構數千余家,針對創新創業者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服務。

黑馬資本 Demo Day介紹:

自2016年起,黑馬資本面向中早期投資人、黑馬學員以及廣大創業者,推出高品質的線下路演活動,精準對接投資機構與創業項目需求,定制化的提供便捷高效的FA服務,助力黑馬營、黑馬連營、黑馬會及潛在黑馬會員企業成長!

時間:每周三下午

地點:北京創業大街黑馬路演中心

形式:5分鐘講解項目+15分鐘投資人點評

目前,路演項目為篩選邀請制(閉門會議),我們歡迎更多創業項目報名參加。

聯系方式:傅蘭 185103358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957

矽谷正式步入寒冬!賈躍亭化身“歌手”,年會展歌喉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229/154450.shtml

導讀 : 在樂視年會上,賈躍亭表示過去的一年,樂視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還透露了今年的幾大新動作。

公司新聞

1.賈躍亭:我們的目標不是超越IAT,而是逐夢全球

2月28日消息,樂視年會在五棵松體育館舉行,賈躍亭表示“企業如果沒有能力全球化,也不做全球化,不能為全球用戶提供價值時,做的再大也不能稱為一個偉大的企業。所以,我們認為是否超越BAT不是我們的目標,是否超越 IAT(蘋果、亞馬遜、特斯拉)也不是我們的目標。”

賈躍亭還透露,樂視超級手機今年還會有新動作,樂視超級汽車概念車將在今年北京國際車展亮相,樂視雲已經完成了A輪融資。

賈躍亭表示,“樂視總付費會員數達到2000多萬,總收入超過200億元。”而據2月28日晚間樂視網披露的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15年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30.17億元,同比增長90.8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79億元,同比增長近六成。

黑馬哥點評:賈總的意思大概是“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再來看一個賈總現場演唱《野子》的視頻,據說直戳逐夢人淚點!

http://www.letv.com/ptv/vplay/24744686.html

2.韻達快遞融資 複星、中國平安、招商銀行等聯投

2月28日消息,韻達速遞宣布與複星集團、中國平安、招商銀行、東方富海、雲暉投資等金融與投資機構實現在戰略與資本上的共同合作。

五大財團此次聯手註資韻達,旨在全面推動和提升韻達速遞進化升級、同時建設韻達以快遞為核心的生態圈的戰略合作目標。

黑馬哥點評:韻達背後的資本勢力不能更強大。快遞中“四通一達”你覺得哪個最好?歡迎在評論區告訴黑馬哥。

3.鴻海和夏普據稱考慮修改已批準的協議條款

2月29日消息,據知情人士稱,鴻海和夏普整個周末都在努力進行拯救擬議中的價值60億美元的收購交易,其中一個可能的結果是修改夏普董事會上周才批準的協議條款。

知情人士稱,銀行家和律師們將審查夏普的負債清單,其債務可能超過3000億日元(26億美元),這成為鴻海努力掌控夏普過程中最後一刻出現的絆腳石。由於談判尚不公開,這些人士要求匿名。

4.華大基因前CEO新公司估值50億

2月28日消息,2015年10月,原華大基因CEO王俊宣布創業,在深圳註冊了一家碳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1月,中源協和宣布對碳雲智能進行一億元增資,碳雲智能估值達到50億元。

短短數月,這個新公司估值已經躥升到華大基因的約四分之一,估值50億。但這種錯綜複雜的關系,讓業內人士覺得詫異,尤其覺得會給華大基因帶來一定的影響,最起碼,這種博弈的局面不是華大基因的團隊想看到的。

黑馬哥點評:出走的CEO轉頭成了競爭對手。

5.傳蘋果春季發布會將於3月21日舉行 但3D Touch可能沒戲了

2月28日消息,據BuzzFeed報道,蘋果已經敲定了2016年首場重大發布會的日期。

消息人士表示,蘋果此次發布會將於3月21日舉行,比此前媒體報道的3月15日晚了幾天。值得指出的是,蘋果將於3月22日與美國政府就解鎖iPhone的糾紛攤牌。

此外,有外媒曝光了iPhone 5se屏幕背部諜照,證明了該機將缺少3D Touch功能。此外,外媒給出的最新消息還顯示,iPhone 5SE將提供類似iPhone 6的2.5D弧面屏,搭載A9處理器,提供1200萬像素攝像頭和1642mAh容量電池,支持802.11ac Wi-Fi,藍牙4.2等,有玫瑰金配色,有16GB和64GB兩款,售價不超3300元。

6.WhatsApp年底前停止對黑莓和部分諾基亞系統支持

2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WhatsApp旗下WhatsApp當地時間周六宣布,到2016年末將停止對一些操作系統的支持。

隨著Android和 iOS在智能手機市場占據壟斷地位,並且微軟的Windows Phone / Windows 10 Mobile仍然在堅守陣地,Facebook旗下該公司已經表示,該公司將到今年末結束對BlackBerry、Nokia S40和Nokia Symbian S60的支持。另外,該公司屆時還將不再支持Android 2.1和Android 2.2 以及Windows Phone 7.1。

行業新聞

1.經歷著裁員潮矽谷正式步入寒冬

在市場研究機構DataFox近期匯總的一份科技公司裁員報告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從1月底至今不到1個月的時間,發生裁員的科技公司的數量已經有23家,其中既有像Yahoo、Vmware、黑莓這樣老牌的科技公司,也有Tango、NetApp這樣的初創公司。

除了裁員,對於初創公司來說,冬天來臨的另一個明顯的特征是估值下調。去年上市的Square,IPO時的價格只有最後一輪融資時的4成,還有去年初上市的Box,IPO時也幾乎折價了一半。

另一個明顯跡象是上市期的延長。2015年僅有28家科技公司上市,數量遠少於去年的62家。而今年以來,更是沒有一家科技公司上市。

2.搜題軟件受熱捧 教師認為易造成依賴心理

全國多地中小學相繼開學,其余地區寒假也接近尾聲,如何趕完作業,成為中學生及高年級小學生必須面對的問題。時間緊、任務重,怎麽辦?不少學生選擇求助於搜題軟件。

如果用使用手機搜索,可以發現搜題軟件功能包括輸入搜題、拍照搜題、語音搜題、答案解析、同步練習等,就連作文都可以搜索。

對此,記者隨機采訪了20多名一線教師及學生家長,得到最多的回答是“不值得鼓勵,但禁止不了”。

“對自覺性較強的孩子來說,搜題軟件可以幫他們梳理做題思路。但就我的觀察,大多數小學生、初中生的自覺性並沒那麽強,使用搜題軟件,很容易造成依賴心理,不利於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青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資深教師陸輝說。

黑馬哥點評:搜題軟件算是一個進步,只是要看怎麽用。被家長和老師認為“不值得鼓勵”的搜題軟件的內心OS一定是:怪我咯!

3.中國人幾乎不用現金 移動支付年總額超16萬億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在中國,技術正如何改變金錢及其使用情況。如今,在這個10年前僅有700萬人有信用卡、幾乎所有交易都用現金進行的國家,主要通過移動設備購物的人越來越多。

報道稱,政府最近發布報告顯示,去年3.58億中國人——占該國網民大約一半——曾使用移動設備進行支付,比2014年增加了將近2/3。正如很多中國人直接從個人計算機跳躍至智能手機,他們的支付習慣也發生了類似跳躍。

黑馬哥點評:當賣早餐的小攤都寫著互聯網思維,掃一掃二維碼即可支付的時候。手機在手,一切搞定!

4.美國機構頻遭黑客攻擊勒索:警察也無奈付錢

加州知名高等學府伯克利大學周五表示,由於學校計算機系統遭受網絡攻擊,8萬名相關人士的個人信息可能遭到泄露,其中包括他們的社會安全保障號碼(社保號,SSN)和銀行帳號。他們已經向這8萬名相關人士發出了預警,並提供了免費的信用保護服務。

雖然伯克利大學表示,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攻擊者竊取了任何個人信息,但校方依然向8萬人發出預警,提醒他們個人信息可能會遭到濫用。這8萬人中包括了5.7萬名現在就讀以及已經畢業的學生,1.88萬名現在以及曾經的雇員,1.03萬名為學校工作的商家。這些數據涉及到伯克利大學目前將近半數的學生以及三分之二的雇員。

5. 巴菲特公開信出爐

2月28日消息,“股神”沃倫•巴菲特的股東公開信如期發布。這是他寫給投資者的第51封信,回應過去一年市場對伯克希爾的投資質疑,以及伯克希爾日後投資方向是市場首要關註焦點。

信中主要這幾大看點:當他們在說美國基建行業不景氣的時候,無需擔心伯克希爾、永遠不做惡意收購、期待和Jorge Paulo更多合作、“彈性”是個好東西、創新有好處也有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154

山西“焦炭航母”巨虧8.3億 寒冬中焦化業產能整合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02/995381.html

一個數據或可佐證焦化行業受到的上下遊擠壓:2015年與2008年的價格水平相比,主焦煤下降72%,鋼材下降50%,而焦炭下降了73%。焦化行業如今面臨全行業虧損。“生產越多,虧損越多”吳勇說。

Pbu246365_19.thumb_head

導讀

雖然焦化行業形勢不好,但既然選擇這個行業,就只能堅持下去。產能小的企業生存下去的唯一選擇必須擴大產能,越大越好。為了擴充產能指標,小企業開始收購焦化企業。但隨著焦化行業形勢的持續惡化,作為山西焦化兼並重組主體,也有企業在陸續退出。

 

撥打山西省焦化行業協會的辦公電話,電話那頭卻傳來“您所撥打的電話未繳電話費停機”的回音。

這曾是山西省一家“明星協會”,一度由副省級幹部擔任會長,現在卻難覓蹤跡。其官方網站公布的辦公地址,如今已人去樓空,連物業公司也不知道它們搬去了哪里。官網上關於協會最新的一條信息,還停留在2011年9月。

“焦化協會已經停擺了”,一名曾經的協會工作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協會經費主要靠會員會費,這幾年山西焦化行業虧損嚴重,會員會費繳不上,協會也不好意思要”,一名協會會員企業工作人員說。

山西焦化協會的現狀是山西省焦化行業形勢的縮影。把煉焦煤加工成焦炭,再銷售給鋼鐵企業,同時生產甲醛、煤焦油等化工品,是焦化行業的生產鏈條。

這個煤-焦-鋼產業鏈的中間環節,在市場下行時,往往因為“兩頭受氣”喪失話語權。“采購原料時,煤礦說漲100塊錢就得漲100塊,給鋼廠供貨時卻提不起價,我們一噸碳要600塊,人家就給570塊。”山西省焦炭集團工作人員吳勇(化名)說。

山西省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山西省焦炭工業主營業務收入776.9億元,同比下降24.7%,遠高於煤炭行業15.7%的跌幅。

隨著鋼鐵企業自身配套焦化廠越來越多,有的年產量可達三百萬噸以上,獨立焦化企業生存日益艱難。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山西省作為中國焦炭產量第一大省,今年1-2月份完成焦炭產量1145.4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17.2%,同比下降15.7%,高出全國降幅5.3個百分點。

全行業虧損

“1995年到1997年,山西焦炭行業出現了投資熱潮,整個行業產量開始供過於求,市場出現惡性競爭,焦炭價格一壓再壓。”吳勇介紹說。

為了避免市場失靈,山西省政府在2002年出資成立了山焦焦炭,這是原34戶省屬國有骨幹企業之一。這艘“焦炭航母”還承擔了部分政府管理職能,比如代征焦炭管理費,安排鐵路、公路運輸計劃等。

連年虧損下,山焦焦炭的生產基地如今已被同屬山西焦煤集團的山西焦化集團托管。

3月29日,山西焦化發布2015年年報,這家全國焦化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山西省焦化行業的“領頭羊”2015年巨虧8.3億元,同比利潤下降4299.89%。

山西省另一家焦化行業上市公司,美錦能源公布的2015年年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虧損2.8億-3.3億元。

擁有焦炭、鋼鐵兩個板塊的*ST安泰2015年度終於扭虧為盈,其3月5日發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3.70億元,同比減少29.40%,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38億元。

山西焦化在年報中分析,行業總體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下遊需求增長率趨緩,裝置開工率不足,多數產品價格持續低迷,焦化企業經營壓力巨大。2016年全國焦化行業形勢將更加嚴峻,焦炭產量下降幅度還將加大,預測退出產量在3000萬-4000萬噸之間,總產量為4.1億-4.2億噸,同比降幅在6.7%-8.9%之間。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焦化行業成為山西省煤炭行業中第一個虧損的子行業。山西省焦炭行業協會曾試圖“力挽狂瀾”。協會組織會員企業開始限產,並逆勢提價。比如將焦炭銷售指導價從2010年1月份的每噸1850元提升至4月份每噸2000元,同時將限產幅度增至了60%。

然而現在看來,在焦化下行大潮中,焦化協會的努力付之東流。山西省經信委能源處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開始,山西省產能利用率仍不足60%。只不過,開工不足的原因已從主動限產變為被動減產以減少虧損。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3月上旬焦炭價格,二級冶金焦價格報585.5元/噸,山西省二級冶金焦價格約為520元/噸左右。同2010年做比,焦炭價格跌幅可謂慘烈。

“焦炭行業已經成本倒掛”,吳勇說,“企業生產一噸焦炭要虧損200至300元。一噸焦煤價格將近600元,但焦炭每噸才520多塊,而且1噸焦煤只能煉出0.6至0.7噸焦炭”。也就是說,焦化行業的產品價格已經低於原材料價格。

焦化行業如今面臨全行業虧損。“生產越多,虧損越多”,吳勇說,“但焦化企業又不能不生產,因為只要停火,煉焦爐就報廢了”。

這種情況下,焦化企業只有延長煉焦時間,以前10個小時可以煉出一爐焦炭,現在延長到20個小時、30個小時,甚至有企業已經悶爐保溫。

作為曾經的“焦炭航母”,山焦焦炭同樣長期虧損。今年1月,山焦焦炭集團公司緊急籌集了500萬元借給生產基地,用於買煤和支付鐵路運費。而同月的一次會議決定,山焦焦炭還要籌措1000萬資金,應對當月的水、電、工資等費用。

焦炭曾是山西省的重要出口產品,最高時出口價曾達到400美元每噸,由於國外也紛紛建起了焦化廠,現在出口價格每噸價格只有八九百元人民幣。

焦化行業的“捉襟見肘”,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在產業鏈中“兩頭受氣”。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山焦焦炭向山西焦煤集團購買煉焦煤,已拖欠了十幾億的煤款。2013年,山西省政府索性決定由山西焦煤集團重組山焦焦炭,後者成為前者的全資子公司。

焦炭主要供給鋼鐵企業,但很多鋼鐵企業已經組建了焦化廠,比如太原鋼鐵的焦化廠采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炭化設備,煉出的焦炭強度高、含硫量低。

一個數據或可佐證焦化行業受到的上下遊擠壓:2015年與2008年的價格水平相比,主焦煤下降72%,鋼材下降50%,而焦炭下降了73%。

欣慰的是,由於春節後鋼材價格上漲,焦炭價格也有小幅提升。山西省經信委能源處預測,隨著鋼廠開工率回升,上中下遊庫存較低,二季度焦炭剛性需求環比有望持續好轉。

但山焦焦炭總工程師田波認為,全國每年近4億噸焦炭用於冶金,但下遊鋼鐵今年也在減產。未來5年,鋼鐵企業都將按照每年3%的速度減產,直到粗鋼產量由8.3億噸降到7億噸左右才能穩住。這意味著每年將減少6000萬-7000萬噸焦炭需求。

產能越控越過剩

最多時,山西焦化協會的會員企業有254家,其官網目前公布的數字是177家,但有數據顯示,目前山西省焦化企業只剩下73家。

多年虧損的經營形勢下,大量企業退出了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山西焦化行業。公開報道稱,山西焦化行業用10年時間,淘汰了9000萬噸落後產能。

但“十二五”期末,全國焦炭產能並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中宇資訊分析師曹家斌認為,因為在淘汰落後產能的同時,國內仍不斷有新增產能出現,這就導致了焦炭產能越調控越過剩的局面。他認為,2016年之後國內新增焦化裝置將明顯減少,焦化企業產能有望實現下降。

山西省淘汰落後產能、推動焦化行業更新換代的力度在全國領先,目前山西省炭化室高度為4.3米以下的機焦爐產能已經全部關停,生產企業的平均年產能超過200萬噸。

由於產能嚴重過剩,山西省焦化企業發展的基本規則之一是產能置換,即建設新項目必須以淘汰落後產能為代價得到相應產能指標。

山西省忻州市一家焦化企業的負責人高城(化名)最近一直在尋找收購對象。“只要產能指標和排汙許可都沒到期,企業是否停產沒有關系。”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雖然現在形勢不好,但既然選擇這個行業,就只能堅持下去。產能小的企業肯定沒法生存了,必須擴大產能,越大越好”,高城說,他收購焦化企業目的就是為了擴充產能指標,“以後恐怕要年產能達到300萬噸才能生存下去”。

早在2013年,山西省政府發布《關於化解鋼鐵焦化水泥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矛盾實施意見》,要求各級投資主管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對鋼鐵、焦化、水泥、電解鋁行業新增產能項目予以核準(備案或開展前期工作)。

《實施意見》嚴格規定,要求繼續堅持產能市場交易、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原則,嚴禁以任何形式、任何名義新增焦化產能,並堅決淘汰不符合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條件的焦化裝置,堅決查處未經產能置換、新增產能違規建設的焦化項目。爭取在2013-2017年,淘汰焦化落後產能1800萬噸。

實際上,在此之前10年,山西省焦化行業都處於產能零增長態勢。2004年,山西省政府把焦炭行業列入嚴格治理環境汙染、制止盲目投資、提升產業水平的重點行業。成立了以時任省長張寶順任組長的“山西省焦化行業專項清理整頓工作領導組”。在清理整頓期間,所有新建焦化項目的審批均由省政府常務會議決策,原則上不再批準新的焦炭生產項目。

“山西省焦化行業投資的高峰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的主流設備是4.3米高的煉焦爐,這種爐型的平均壽命是20年左右,這兩年已進入集中淘汰期。”高城說。

在嚴禁新增產能的前提下,焦化企業轉型升級、擴大規模的唯一途徑,就是收購退出企業的產能指標。2015年5月20日,山西省焦化產能置換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啟動運行,用於發布山西省焦化企業焦化產能收購信息及出讓信息。但到目前為止,只有4家企業在平臺發布了供求信息。

指標買賣的蕭條從價格也可見一斑,“現在出讓企業的要價一般為50元/噸,以前曾達到過150元/噸”,高城說。

2014年12月,山西省發布了《關於下達全省焦化兼並重組主體及所屬企業名單(第一批)的通知》,由133家所屬企業組合成67家主體企業,鋼鐵配套企業由17家所屬企業組合成14家主體企業。

高城的企業就在這67家主體之中,“有了這個身份,可以一段時間內不會被踢出局,而且只要置換來了產能指標,可以在山西全省範圍內建廠”,他說。

但隨著焦化行業形勢的持續惡化,即使這67家重組主體中,也有企業在陸續退出。

例如襄汾縣宏源煤焦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宏源煤焦),原有60萬噸產能,曾分兩批置換了三家焦化廠共130萬噸產能。

然而又不到一年,宏源煤焦就申請終止了這個130萬噸/年新項目的前期工作,理由是“經營不善以及市場因素等影響”。

3月15日,山西陽光焦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光集團”)在山西省經信委網站掛牌出讓60萬噸焦化產能。記者未能聯系到陽光集團負責人了解其為何出讓上述產能。

陽光集團是山西省焦化行業整合的重要主體。其曾投資十多億元兼並重組了三家焦化廠,焦炭年產能達到500萬噸,連續多年穩居山西民營繳稅企業第一。

轉型:從“焦”到“化”

運城市一家民營焦化企業老板王德清(化名)並不看衰這個行業,“雖然現在是煤炭行業的低谷期,但焦化是國家的基礎工業,產能過剩並不代表不需要這個行業”。

“很多焦化企業的問題出在前期投資太大,現在煤炭價格斷崖式下跌,使得企業資金鏈出了問題。”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但在下行趨勢下,籌建一座新廠的成本也相應降低,“同兩三年前相比,大約降低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他說,“焦化企業最大的問題是資金,煉焦爐環保不達標,民營企業沒錢升級換代,只能選擇退出”。

“現在靠銷售焦炭肯定是賺不到錢,但煤焦油、粗苯、煤氣等產品卻有盈利,而且銷路很好。”他說。其仍在滿負荷生產的60萬噸產能,每年化工產品的收入近億元,每噸盈利約100元。

*ST安泰的年報數據也驗證了這一點,2015年,*ST安泰焦炭產品的毛利率為3.91%,同比下降了3.09%,但焦化副產品的毛利率則同比增長4.87%,達到12.24%。

去年7月,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在山西省科技創新推進大會上講到,要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以焦為主向焦化並舉、以化為主的轉變。

“我省現有焦化產能開工率如能達到全國的平均水平,年可產生焦爐煤氣200億立方米,煤焦油350萬噸,焦化苯90萬噸。通過對焦爐煤氣資源進行整合,延長產業鏈條,生產合成油和合成天然氣,比煤制油、煤制天然氣投資少、效益好、市場競爭力強。”他說。

王儒林還提出要徹底改變獨立焦化廠只能依靠鋼鐵企業的被動局面。“要大力支持研發利用現有焦化裝置,將煤首先熱解,提取焦油和煤氣,生成的半焦氣化用於化工品合成。”他說。

山西省正在尋找焦化行業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的新路徑。2015年,山西太原開始試點推進生產70萬噸民用焦,售價為670元/噸,但政府每噸民用焦補助500元後,居民的購買價格只需要每噸170元。2016年,太原民用焦的試點範圍將進一步擴大,用量可能超過200萬噸。

中國煉焦行業協會會長崔丕江介紹,化解產能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在中小城市推廣多元化分布式能源供給。比如,焦化企業生產的氣化天然氣,若具備條件可以直接進入城市管網。

這樣的試驗已在河北省邯鄲市進行,當地一家焦化廠與城市煤氣公司合作,將焦爐煤氣生產的氣化天然氣直接接入城市煤氣公司的管網,既補充了天然氣供給的需求缺口,也有效利用了焦化企業資源,更減少了環境汙染。

實現由焦到化的轉型需要延長焦化企業的產業鏈,比如利用焦化廠剩余煤氣生產天然氣,就需要新增甲烷化合成、天然氣壓縮、膜分離等裝置。正因此,山西省在推動焦化行業產業園區化發展,其目標打造4個1000萬噸級的焦化園區(或集中區),除了己通過行業準入的熱回收焦爐企業和氣源、熱源企業,獨立焦化企業數量要減少到40戶左右。

  • 21世紀經濟報道
  • 姚祥雲
  • 王峰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212

寒冬未完

渣打對匯豐,有如「螞蟻」鬥「大象」,嬌小靈活面對龐大笨拙,分別立桿見影。

葛霖當CEO年代,成為戴維思手下敗將,紀勤不敵冼爺、萬料不到,任期接近倒數,華仔作為第三代CEO,依然被對家新統帥溫拓思拋離

一個月內,渣打升幅三成半,反而匯豐只得一成八左右,跑輸對方一半!

更連僵屍鋼、煤企業亦可超前,難怪中環人戲言:匯豐精神,唔多曉彈!!

Relief can be a powerful stimulant,明白壓力舒緩背後所構成爆炸能力當中奧妙,根本毋須大費周章,左一截摩通、右一忽花旗,中間再填美林、大摩去堆砌,渣打昨日與將來的故事。

更重要,其實無人會有興趣。

分析界簡單直接提到,匯豐與渣打,同樣活在復康中心,同樣被監管機構打劫,亦同樣錯估區內為首、尤其內地市場增長能力。

所不同是,領導之分,國藉之別。

歐智華及溫拓思,標誌著英國傳統保守,及美式大刀闊斧管理及調控能力之截然不同,溫拓思先勝一仗,關鍵並非在於渣打特別強、康復更有進度,而是繫於美式手起刀落風格,醜人唔怕做,將數字砌至有幾衰、得幾衰,能夠令市場零期望,甚至恐懼,反而留下對股價最大向上爆發能力伏線‧

反觀歐智華,一個三年,又一個三年,未上任先來大談引擎增長論,誠意背後,原來大部份流於跨世代期票,股東失望之餘,管理層亦自討苦吃‧

經此一仗,渣打成為調控預期之星!

但市場是聰明,0.8倍市帳率,比星展、澳新更貴,派息仍然停留在零,更甚是區內增長乏力,
以核心業務不良貸款比率計,渣打按季其實再升0.2個百分點到2.2%。

換轉歐智華,可能隨時大叫大嚷階段性勝利,但溫拓思不斷強調寒冬未完。

既聰明,亦忠於事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086

考拉FM“一上午”完成大裁員,是業務轉移,還是移動電臺新一輪寒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4/156308.shtml

考拉FM“一上午”完成大裁員,是業務轉移,還是移動電臺新一輪寒冬?
娛樂資本論 娛樂資本論

考拉FM“一上午”完成大裁員,是業務轉移,還是移動電臺新一輪寒冬?

考拉這次大規模裁員,會是移動網絡電臺新一輪寒冬的先兆麽?

考拉FM,這個曾被譽為“音頻七雄”之一的移動電臺,幾乎只用了一上午的時間,就完成了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裁員。

今天,小娛偶然發現一位考拉FM的編輯在朋友圈發了離職的消息。後來一打聽才知道,這並不是一次主動離職,而是考拉裁員,“整個考拉音娛中心全被撤掉”。

分析這次人事變動背後的原因,其實邏輯並不難理解。一方面是音樂版權費用高,跟移動音樂APP相比,移動網絡電臺的音樂並不具備更大的優勢。

640.webp (27)

另一方面,在考拉FM營收有限的情況下,砍掉占成本比重達9%的音娛板塊,可以把更大的精力和資金,重點用在發展車載音頻的研發和實驗上。

對於考拉來說,整個車聯網上考拉算較有先發優勢的,比如其上遊端背靠的是車語傳媒,有交通電臺廣告代理、整頻運營兩項業務(據悉已是傳統廣播的前三);下遊端在車聯網中(消費場景端),又與十幾家汽車廠商達成了合作。

但是,目前車聯網的盈利前景,受制於硬件條件,仍遙遙無期。

事實上,這樣的窘境並不僅僅發生在考拉FM身上。版權混亂,盈利難,模式同質化,為商家導流困難,需要大規模燒錢做推廣……幾乎是這個行業普遍的問題。包括喜馬拉雅、蜻蜓、荔枝等在內的巨頭也未能建立起自身的“護城河”。甚至在去年,幾家音頻巨頭頻頻爆發數據疑似造假事件,也引發了資本圈的擔憂。

一位朋友戲稱,移動網絡電臺江湖最大的看點不在於誰堅持到最後,而是誰先出局。那麽,此次考拉裁員,是“棄卒保車”的高明策略?還是意味著移動電臺新一輪寒冬?

堅持“性價比”,考拉裁員40位左右

如果你身在文娛行業,今天的朋友圈應該看到不止一位考拉編輯離職的消息。在這次離職之前大概一個星期,考拉FM在北京的公司剛剛換了新的辦公地址,從廣渠門搬到了中關村。

一位從考拉離職的員工向娛樂資本論透露,裁員的事情非常突然,“早上剛剛通知,中午就開始排隊填寫各種離職表格。”

關於這次裁員,小圈子里的說法很多,有人說,裁員範圍包括後期、技術、產品、渠道、設計、推廣等各個部門,人數在八九十人左右;也有人說,考拉FM只解散音娛中心,已有的音樂節目保持不動,但停止所有新的音樂娛樂合作項目。

一位與考拉有版權合作的音樂公司表示,目前,新的音樂節目確實上傳不到考拉上去。另一方面,音娛中心是負責音樂娛樂方面自制的部門,此舉,是否意味著考拉FM今後大量自制節目都不做了?

娛樂資本論聯系到考拉FM,對方工作人員表示,音娛中心確實不存在了,但考拉的幾檔王牌自制節目,《二貨一籮筐》,《不亦樂乎》等仍在正常制作和更新,其他包括新聞中心在內的內容和產品部門今後將統一劃歸為運營中心。“人數沒有大家傳的這麽多,大概是40多人,而且我們從來都沒有下達要停止跟任何第三方音樂和娛樂公司合作的命令。”

但能確定的一點是,這是考拉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裁員。娛樂資本論今天聯系到考拉FM CEO俞清木,他表示,這次人事調整的原因主要是考拉第一步後臺搭建任務已經完成,接下來優質的內容不一定要自己做,“關鍵看效率、看性價比”。

裁撤部門占總成本9%,裁員是考拉開源節流之舉?

站在考拉的角度,這次人事調整調整其實是由重媒體轉為重平臺運營的必然結果。也就是說,未來移動電臺不再利用自身的人力進行內容生產,而是與第三方內容平臺合作。考拉內部人士透露,這個戰略的調整也是高層不久前才提出來的,至於裁員,是兩個星期前才做的決定。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裁員是考拉在營收有限的情況下,采取的開源節流措施:砍掉一部分花錢的板塊,集中優勢主攻重點業務。

640.webp (28)

在所有移動互聯網電臺的運營中,PGC、UGC和版權費用都是重要的內容支出。根據小娛了解,考拉音樂版權的成本是所有內容版權中支出最多的板塊,占整體版權費用的大概30%,而內容版權方面的支出又占整體成本30%左右,也就是說,音樂版權的成本占總成本接近9%。這對於考拉來說,這應該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如果能砍掉這部分支出,將節省下一筆客觀費用。那麽,節省下來的這部分費用接下來要用在哪里呢?答案是車聯網。

之前,當娛樂資本論專訪俞清木時,對方表示考拉在2014年已經布局車聯網方面了,目前已與國內10幾家汽車廠商達成車載音頻合作。對方也表示融資的所得將主要用於此處。當然,這也和考拉FM脫胎於車語傳媒,以及俞清木本人在汽車領域有比較深厚的資源有關。

但在早期產品中,考拉FM主要是前裝車載移動音頻設備,這需要從汽車設計和研發階段就同步進行研發,一直到汽車出售,這期間需要至少3年的時間,甚至四五年也很正常。

在這期間,考拉的這些產品不僅沒有營收,而且還要為開發產品負擔兩到三位工程師的人力以及研發成本。按照3年的時間計算,最少需要支出1000萬。“在觀察到汽車後裝市場,尤其是智能後視鏡的發展,目前,考拉也在逐漸加大後裝市場的投入。”上述考拉內部人士稱,目前,考拉正在進行下一輪融資。

移動互聯網電臺迎來新一輪寒冬?

640.webp (29)

缺錢,難盈利,不僅僅是考拉FM這一家的困難,而是整個移動電臺江湖的縮影。在這個行業內,包括喜馬拉雅、蜻蜓、以及荔枝等這樣的巨頭也還處在燒錢的階段。大家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移動網絡電臺還處於圈地時代,還不到談盈利的時候。”

關於移動電臺如何賺錢,業內普遍認同兩種方式:一是植入廣告;二是VIP增值服務。

前者就是最常見的:電臺APP進入前的開屏廣告頁面,應用最下角的Banner宣傳以及音頻廣告植入等;後者指的是,用戶若想聽無廣告或更高質量的音頻便要付費增值訂閱。

但和視頻市場一樣,兩種盈利模式操作起來阻力重重。除了用戶日活基數的問題以外,“在移動臺電做廣告,究竟是互聯網廣告,還是廣播廣告?”這個問題也讓廣告商大為頭疼。移動電臺這種“混血”身份,讓廣告商在財務上難以進行精準把握。

因此,車聯網就成為了移動電臺最想突破的一個點,在小娛看來,車載第四屏,毫無疑問是一個蘊藏萬億市場的掘金點。因為出於安全因素,圖文視頻都不適用車載場景,人們最主要、核心的訴求都需要通過語音交互來實現,音頻將成為車上不可或缺的一大入口。

只是,即便現在幾家電臺都把車載市場作為新的掘金點,但各家電臺內容同質化嚴重,大多數移動電臺企業只是將現有的APP載入車載系統,而節目內容並未重新打磨加工。

一位業內的朋友這樣分析當下的移動網絡電臺局勢:在缺乏盈利的情況下,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FM先後完成融資排隊上市,“不過證監會那里排隊上市的公司估計已經排到2018年了”、“在移動網絡電臺江湖,最大的看點不在於誰能堅持到最後,而是誰先出局。”

那麽,考拉這次大規模裁員,會是移動網絡電臺新一輪寒冬的先兆麽?

考拉FM 裁員 資本寒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787

資本寒冬有多冷?紅杉IDG前5個月投資數量都腰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6/156322.shtml

資本寒冬有多冷?紅杉IDG前5個月投資數量都腰斬
王琳 王琳

資本寒冬有多冷?紅杉IDG前5個月投資數量都腰斬

與2008和2009年時投資者都被“凍怕了”的情況相比,現在還談不上真正的寒冬

2015年下半年,隨著所謂的“資本寒冬”驟然來臨,很多大公司市值狂跌,創投圈失去了往日的繁榮,而“90%互聯網公司會死於資本寒冬”的言論一度影響了不少創業者的創業熱情。

正如2008年和2012年都曾出現過階段性的資本寒冬,最終卻回暖一樣,波動常屬自然現象,市場或許遲早會複蘇。如今,2016年馬上過半,投資圈是否依然處在降溫狀態?又有哪些領域將出現新的投資熱潮呢?我們來從數據中需找答案。

投資機構整體仍趨於冷靜

從去年到今年,投資確實冷清了不少。IT桔子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1-5月份)許多投資機構的投資次數與2015年同期相比出現了腰斬式甚至斷崖式的下跌。

其中,早期投資機構的投資次數縮減幅度尤為明顯。i黑馬統計了險峰華興、洪泰基金、創新工場、阿米巴資本、聯想之星、九合創投、英諾天使基金、真格基金等8家機構今年前5個月的投資次數,有6家較去年同期縮減超50%。其中縮減最顯著的兩家分別是險峰華興和洪泰基金,前者從2015年(1-5月份)的42起減少到2016年(1-5月份)的5起,下滑88%;後者則從28起減少到4起,下滑85%。

640-1

而較去年同期,紅杉資本(中國)、IDG資本、經緯中國等三家VC機構的投資案例在2016年(1-5月份)也明顯縮減,前兩者均出現腰斬式縮減,經緯中國則從51起下降為28起。

640-2

互聯網金融、O2O降溫最顯著

根據IT桔子《2016年Q1中國互聯網創業投資分析》報告,與2015年同期相比,本地生活和金融領域在2016年Q1獲投公司的比重中出現了顯著下滑,前者獲投公司比重已從25%下降到13%,後者則從17%下降到3%。

去年,互聯網金融和O2O是投資中最火爆的行業,但經過時間的檢驗,由於大多數項目商業模式不清晰,缺乏變現能力,讓很多投資機構在投資之後無法看到其增長,這直接導致今年在這兩個領域的投資數量減半,而熱門行業的降溫也成為總體投資數量出現明顯變化的主要原因。

從以上投資次數減少的情況確實可以感受到投資趨緩的變化,原因一方面在於現階段企業的估值有所下調,幾乎不會再出現幾個人出來創業就要很高價格的情況,創業者也在逐漸回歸理性。另一方面,人民幣的投資結構也越來越多,很多企業也不想只做一個大平臺去燒錢,而是想著去獲取流量和變現。

不過,雖然投資降了溫,與2008和2009年時投資者都被“凍怕了”的情況相比,現在還談不上真正的寒冬,因為不僅現在仍然有創業公司能夠拿到錢,而且在一些領域也出現了新的熱潮和變化。

文化娛樂、消費升級成熱點

隨著O2O、互聯網金融的降溫,投資人將目光轉向了文化娛樂和消費升級等領域。

數據顯示,電子商務、文化娛樂、企業服務、金融以及本地生活正處於獲投數量最多的前5個領域。雖然電商仍處於第一的位置,但作為平臺型公司,電商未來的機會越來越少。據i 黑馬統計,電商創業中有超過一半的項目都在做跨境海淘,其余有部分則專註農產品電商,而今年以來國家政策在跨境電商方面的變動比較劇烈,面對較大的政策壓力,再次入局者恐怕沒那麽好過。

而2016年前五個月,文化娛樂的融資數量增長最快,體現在視頻、網劇、影視制作等細分領域,尤其是直播的大爆發,正在逐漸成為互聯網行業一個最新的現象級存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接近200家,網絡直播平臺用戶數量已經達到2億。

直播的價值可以從三個維度來看,首先從產品上來講,它帶來的是一種更直接、更新鮮的刺激;從商業角度來講,最賺錢的是美女直播,離錢更近,更容易變現;從競爭角度來講,不只是小公司在做,騰訊、YY等大公司也在做,競爭正趨於激烈化。

的確,如今直播已經進入了大玩家相互廝殺,小玩家艱難生存的現狀,像極了早前視頻和團購領域的競爭。但直播再往後走,流量購買的成本一定也會上升。所以,第一波已經起來的直播平臺和背後有大量流量支持的直播平臺會活的比較舒服,相反,中小規模的、不能低成本獲取流量的平臺可能會活地ß比較艱難。

正如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所言,投資界永遠沒有“寒冬”,寒冬會讓很多不懂商業、缺少專業能力的土豪退出,這更有利於專業的投資人在市場上服務最優秀的創造。而寒冬也讓迫使小企業提供了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抓住可能成為下一個巨頭的機會。

資本寒冬 投資機構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009

行業寒冬持續 寶鋼環保投資為何翻番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042.html

“2015年是鋼鐵業最冷的冰河期,但我們還是保持了環保最大能力的投入,2015年比2014年翻了一番。”

在6月6日寶鋼股份(600019.SH)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期間,寶鋼股份總經理戴誌浩向記者透露了上述數據,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寶鋼股份的噸鋼利潤因為鋼鐵業的寒冬大幅下降,但環保投資額卻達到了13.74億元,同比提升1倍。

戴誌浩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今年寶鋼對環保的投資額會與去年相當,與此同時,寶鋼股份的一項成本削減計劃已經制定,希望今年全年成本削減40億元。

寶鋼車間(資料圖)

最嚴環保法的影響

根據寶鋼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通過實行最嚴格的內部控制標準,改進生產工藝,優化能源結構,減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成本,2015年公司超額完成了上海市下達的“十二五”減排責任目標。

“比如為了解決區域無組織揚塵問題,公司總投資超過42億實施了148萬平方米原料堆場和170余條轉運皮帶的全封閉改造,目前已完成投資16億,占總投資約40%。”寶鋼股份副總經理智西巍告訴記者,此外,公司還通過綠色產品等新產品的開發節能減排,比如從2003年以來,累計銷售高強鋼1418萬噸,減少的碳排放相當於96個九寨溝國家森林公園產生的作用。

值得註意的是,2015年對於鋼鐵行業來說絕對是寒冬之年。中鋼協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重點鋼鐵企業的利潤總額虧損645.34億元,上年則為盈利225.89億元,2015年首次出現年度全行業虧損局面,會員企業的虧損面高達50.5%,超過一半的企業陷入虧損,其中8~12月月度虧損均超過或接近100億元。

“在行業和公司普遍經營形勢不好的背景下,我們還是決定未來幾年投資百億節能環保裝備升級,”智西巍告訴記者,一方面是由於節能環保水平是決定鋼廠今後的根本生存條件和持續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是新一輪國家地方法規的要求。

智西巍所指的“國家地方法規”,是今年1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的實施。與以往的法規不同,新環保法進一步明確了政府的環保責任,而相關企業負責人也有承擔刑事責任的風險。

“鋼鐵企業是新環保法的主要受影響對象,對成本的影響會很大。”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上海鋼鐵服務業行業協會會長虞鋼曾告訴記者,比如要增加一套燒硫燒結設備,每噸礦的加工成本就要增加8到9元。

南鋼股份董事長楊思明曾告訴記者,此前南鋼的環保運營成本在4.68億元/年,含折舊因素約折合噸鋼近80元,未來的環保運營成本預計將達到90~100元/噸鋼,而國內最高的企業為140~150元/噸鋼,很多高耗能的中小型鋼鐵企業則不配、簡配或者非法停運環保設施,環保成本很低。

根據中鋼協方面的測算,按照新環保法的要求,目前70%的鋼鐵企業沒有達到新的標準要求,需要增加新的環保設施,而這對民營鋼鐵企業的成本沖擊將非常明顯。

東北一家300萬噸的鋼廠管理層就對記者坦陳,新的環保法實施後,我們為此增加環保設備的投入就已經達到了七八億,預計未來還要增加。

不過,智西巍也對記者指出,目前國內對鋼鐵業的環保標準比國外還要高,這也是寶鋼一貫堅持的,寶鋼股份目前的經營業績和資金水平也完全能夠支持系列規劃項目的實施。

今年成本削減40億元

智西巍告訴記者,今年寶鋼對環保的投資額會與去年相當,不過對鋼鐵企業來說,經營壓力比去年要小一些。“今年上半年,主要原材料鐵礦石價格下跌,而鋼鐵價格則在上漲,鋼鐵企業的效益有所好轉。”

進入2016年後,鋼鐵行業似乎迎來了久違的“春天”。國內鋼鐵價格自2015年12月反彈,部分產品4個月價格反彈幅度已超過了50%,這的確使得鋼鐵企業的經營狀況出現大幅改善。

寶鋼廠區(資料圖)

不過,多家鋼廠管理層對記者指出,在鋼鐵產能依然嚴重過剩的現階段,任何價格的回升都只能是反彈,而無法真正有效地改變供求關系,也就談不上“反轉”。

戴誌浩也對記者透露,今年寶鋼除了在環保上的投資不會縮減,公司已經制定了一項成本削減計劃,希望今年全年成本削減40億元。而在2015年,寶鋼高管層已經降薪20%,不同的層級都有相應的降幅。

據記者了解,根據寶鋼股份制定的計劃,今年在高端冷軋汽車板的市場占有率要達到50%,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入100億元,正式員工勞動效率提升比例3.8%。同時,公司還將加大差異化品種研發,推進股份總部、湛江鋼鐵、梅鋼三地協同制造。

寶鋼一位管理層對記者透露,隨著湛江鋼鐵逐漸達產,2016年有望實現正邊際貢獻,2017年實現正的經營活動凈現金流,2018年全年實現盈利。

與此同時,寶鋼的搬遷和削減產能工作也在進行之中。早在2012年,上海市政府就與寶鋼集團公司就推進寶鋼上海寶山地區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簽署協議,在2012~2017年實施上海寶山地區的鋼鐵產業結構預計調整任務完成後,上海地區將總量減少鐵產能約580萬噸、鋼產能約660萬噸,相應減少300萬噸標煤能耗。

戴誌浩告訴記者,上述調整任務,主要是對上海寶山吳淞工業區的寶鋼集團旗下企業以及羅涇生產基地進行調整,調整後逐步轉型,重點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的發展基地。

據記者了解,吳淞工業區中的原上鋼一廠和上鋼五廠,分別是寶鋼不銹鋼、特鋼的生產線所在地,這兩部分資產已經被置換出寶鋼股份。

寶鋼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與公司旗下的碳鋼產品相比,後起發展的不銹鋼和特鋼等資產一直盈利情況不佳,此前,寶鋼內部就曾做過多個搬遷方案,比如將不銹鋼資產搬遷至福建或者寧波,而目前的情況是,吳淞地區的不銹鋼資產部分會轉移到其他基地,部分則會陸續關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87

51Talk無憂英語在“資本寒冬”登陸紐交所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720

6月10日,51Talk無憂英語的海報懸掛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外。(新華社/路透/圖)

6月10日晚,在線教育平臺51Talk無憂英語(以下簡稱“51Talk”)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上市,股票代碼“COE”,發行價為19美元。

在首個交易日里,51Talk的股價最高在20.84美元,最低在18.84美元,當天收盤價18.98美元。

51Talk成立於2011年,創始人兼CEO叫黃佳佳,江蘇南通人,畢業於清華大學日語專業。他在2011年剛創業時拿到了新東方元老、真格基金合夥人徐小平的天使投資。後來雷軍擔任董事長的順為資本,以及DCM和紅杉等著名國外風險投資機構也投資了51Talk。

順為從2012年就開始關註51Talk,當時51Talk正在發展菲律賓外教業務。但順為覺得在線教育的市場還處在早期,就沒有參與51Talk的A輪融資。後來順為資本創始合夥人兼CEO許達來發現,順為的一個投資人通過51Talk學外語,於是順為參與了51Talk的B輪融資。

作為一家B2C在線教育平臺,目前51Talk擁有付費學員超過十萬,全球外教團隊6300余人,員工2000多人,年課程量達730萬節。它的主要收入來自學員付費,而且會員介紹用戶的比率非常高。所以51Talk的賺錢能力很強。招股書顯示,51Talk在2013-2015年,毛利率分別為57.1%、57.5、61.4%,2016年一季度即達到63.6%。

專註真人外教一對一在線英語培訓,是51Talk的一個重要標簽。不過,最近一直在觀察和投資在線教育項目的金種子創投合夥人雷中輝則認為,在線教育的核心是知識分享。而知識分享的最好形式是一對多,效率會更高。但雷中輝認為,51Talk目前最大的優勢是在一個還沒有完全爆發的市場,占有了一定的市場地位,並且通過上市,實現了一次品牌提升。

這次51Talk融資總額只有7240萬美元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資本市場不太好。

51Talk的此次融資包括4560萬美元A類普通股、2000萬美元基石投資、以及投行行使“綠鞋機制”的680萬美元融資,共融資約7240萬美元。其中,這2000萬美元的基石投資者,主要是老股東DCM和紅杉資本。

"綠鞋"是超額配售選擇權制度的俗稱,由美國波士頓綠鞋制造公司1963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時率先使用而得名。綠鞋機制主要在市場氣氛不佳、對發行結果不樂觀或難以預料的情況下使用。目的是防止新股發行上市後股價下跌至發行價或發行價以下,增強參與一級市場認購的投資者的信心,實現新股股價由一級市場向二級市場的平穩過渡。

“現在中國公司去海外是個非常難受的事情。”雷中輝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說,對於最近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來說,出現綠鞋機制實屬無奈。在他看來,這一年去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很少,一是中概股在美國整體表現不好,二是有些中概股在私有化時,被美國投資者質疑沒有保障投資人的利益,造成最近中概股在海外的形象比較差。

許達來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目前在線教育市場確實處在培育期,但他認為市場前景非常巨大。順為作為投資人,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31

香港零售業“寒冬”何時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112.html

中國香港作為旅遊購物天堂,對中國內地遊客的吸引力逐年削弱。加上近幾個月,港元處於強勢地位,人民幣貶值,使得中國內地旅客訪港人數持續下跌,重創中國香港零售業。這一寒冬究竟何時結束,中國香港的零售商們心里也沒有底。從六福集團(00590.HK)和莎莎國際(00178.HK)的業績情況來看,情況非常不樂觀。

六福集團行政總裁黃偉常於6月23日在記者會上公布了該集團截止至2016年3月31日的全年業績,總收入為140億港元,較去年下跌11.9%;凈利潤約為32.5億港元,較去年下跌15.1%;每股基本盈利跌幅更是超過四成,集團整體同店銷售減少近兩成。作為集團主要收入來源的零售業務,減少了12.8%至109.4億港元,占集團總收入的78%。

黃偉常稱,集團上一財年收入減少的原因受多方面的影響,當中包括個人遊政策的收緊、熱門旅遊目的地的貨幣和人民幣的貶值、股市的表現不佳等因素。該集團對未來業務仍保持審慎態度,因為未來零售業是否會轉好仍未可知。

面對未知的市場,六福集團表示會主動改變原來的市場策略,以適應成本等方面的變化。該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總監陳素娟表示,未來會繼續優化中國香港的零售網絡,減少旅遊旺區的商鋪,增加住宅區的商鋪數目。如果旺區的店面出現虧損,會和業主協商減租的問題,若協商不成也有關店的可能。

關於這一決策的原因,集團執行董事黃蘭詩稱,過去六福店鋪在住宅區的業績比旺區好,這是因為遊客更多去了住宅區消費,所以考慮在住宅區開更多店。除了住宅區外,鐵路沿線因為租金較為低廉,也成為集團下一步增加店鋪的目標地點。

六福集團2015~2016財年在中國內地的銷售額上升約13%,行政總裁黃偉常表示,他相信中國內地市場仍有很大潛力,希望今年能在中國內地增開50間店鋪,重點將會放在需求很大的華東地區。

另一訪港遊客光顧的熱門品牌莎莎日前也公布了其2015~2016財年的業績,年銷售額同樣受到零售業市況蕭條的影響。該集團年營業額為78.46億港元,較去年的89.9億港元減少了12.8%;年利潤為3.8億港元,較去年減少54.3%。

一直以來,中國香港及中國澳門地區的營業額占莎莎總營業額的比重極大,為八成左右,中國內地訪港旅客的減少會對集團總體業務造成重大影響。據集團統計,2015~2016年度,中國內地旅客交易量跌幅與整體中國內地訪港旅客人次的跌勢一致,同時每宗交易平均金額的下跌也反映出旅客結構及整體消費模式的轉變。

談及零售業前景,莎莎國際控股公司主席及行政總裁郭少明稱,他也不知道這樣的下跌何時才能見底,對此集團會逐漸開拓本地市場,增加針對本地客人的策略,不再過度依賴中國內地遊客。過去莎莎在旅遊區的店鋪占比大,如今會通過在非旅遊區開店以平衡市場。

郭少明坦言,更換商鋪位置也是由於受到租金的壓力。他說,集團去年在銅鑼灣關了兩間店鋪,在尖沙咀也關過店。在這樣租金昂貴的地方關一間店減少的成本,能在新界等地增開5~6間店鋪。

如今的零售業在自身努力之余,只能期待大環境的轉好。郭少明稱,中國內地一簽多行政策取消的影響已經逐步反映出來,現在的黃金周與過去相比差異很大,希望政府能出臺政策吸引來港過夜的旅客。作為零售商的一員,他認為未來高鐵通車和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是對中國香港零售業和整體經濟發展最有利的舉措。

然而,郭少明認為短期內同店銷售回到正數依然比較困難。“我們會盡量,但可能比較辛苦。”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