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佬”們的新年獻詞:劍指“移動互聯網”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3/57607.html

2013年對於整個科技行業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互聯網領域投資與並購頻發,行業深度整合,走到了一個新的起點。通信和IT領域也頗不平靜,4G牌照發放之後,許多懸念都在等待揭開。i黑馬分享的這篇文章,總結了各大公司的“大佬”們的內部郵件,他們紛紛回顧2013並展望2014。除了總結業績、感恩員工並鼓舞士氣,也對2014年的發展提出了目標和要求。而不約而同,大多將目標指向了“移動互聯網”。優酷土豆:推動多屏合一戰略發展優酷土豆對2013年的業績似乎很滿意,郵件中宣稱“在用戶規模,多屏流量,品牌優勢,內容多元,業務規模等多個緯度,我們全面第一。”郵件寫到,2014年,隨著4G時代的到來,4.5億新智能手機、多樣化的平板和智能大屏幕將為網絡視頻行業提供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優酷土豆需要“鼓勵微創新,不斷提高用戶體驗,推動多屏合一戰略的發展。”網秦:移動互聯競爭慘烈,“永不言敗”對於網秦來說,2013年可謂“驚心動魄”。面對渾水公司的做空挑戰,網秦應對得力,如今股價回升,危機已過。不過面對移動互聯網,網秦同樣意識到挑戰與機遇並存。網秦CEO林宇(微博)在郵件中寫到,“為全球用戶打造安全舒適的移動生活,成為網秦的新使命”。2013年網秦確立了“移動平臺化”的戰略方向,並基本完成了從“移動安全專家”向“安享移動生活”平臺化升級的過程。不過他也強調,移動互聯網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甚至是慘烈,網秦所有員工需要“並肩戰鬥”,迎接移動互聯網的新浪潮。攜程:價格血戰與零利潤去年3月份走馬上任的攜程CEO梁建章如今可謂“春風得意”,2013年,攜程增加了戰略投資,並收購移動互聯網公司,攜程股價從20美元漲到現在的接近50美元,業績已經得到資本市場認可。梁建章在內部郵件中表示,2014年,攜程將面臨“殘酷競爭”,同時也“充滿機會”。攜程將“讓我們的對手,價格血戰,零利潤”,並通過“拼搏,創新,超越,來成就攜程軍團的偉大”。華為:重新認識“ICT”,“超越自我”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為ICT行業帶來新的變量。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郵件中表示,“ICT對企業和行業的價值正在被重新認識,新一輪的信息化建設和改造開始提上日程。”他在郵件中多次使用了“超越”一詞,以表示華為不能滿足現狀,需要進一步拼搏進取。他認為華為在新的一年需要“鼓勵沖鋒、鼓勵有效增長”,“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超越的領域”。並“進一步推進組織變革、簡化管理、下移管理重心,加大一線授權”,“加快從以功能部門為中心向以項目為中心的運作機制的轉變”。在美國市場遇挫,華為也沒有氣餒,郵件中強調了華為需進一步“提升全球化水平,加強全球合規運營,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中興:重點發展”移動互聯“業務,實現“創新突破與集約化”中興通訊總裁史立榮在發給員工的內部郵件中首先提到了4G戰役的勝利,“在中國移動(微博)、中國電信(微博)的4G設備集采中,我們雙雙拔得頭籌,市場份額占據第一;在中國電信4G核心網集采中,我們更是以絕對優勢拿下了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同時也確定了2014年的業務重點:城鎮化(智慧城市)、節能減排(新能源技術)、移動互聯網。他強調中興需要有“危機意識”,“我們不斷看到,新生力量對傳統企業與商業模式快速顛覆,同時它們也可能很快被更新的、更有活力的模式與產品所替代。過去很盈利的企業,今天可能很痛苦;今天很舒服的企業,也對明天充滿了危機意識。”他表示中興需要改變,否則“死路一條”。他還在郵件中透露,中興提出了“創新突破與集約化”的經營思路,並將其確立為2014年的核心經營思路。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啟言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60

【經驗】中國產業大佬的創業經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5/57664.html

i黑馬觀察到,近兩年,創業潮風起雲湧,許多創業者試圖大展身手,成為浪潮中的佼佼者。創新和行動固然重要,但聆聽前輩的經驗與警示,也是創業者的必修課。李開複:都想當馬化騰不現實李開複告誡懷揣創業夢的年輕人:“夢想自己一畢業就成為下一個馬化騰,那是不現實的。”李開複強調,創業需要各方面資源的積累。“沒有任何經驗,只憑一腔熱情,創業失敗的概率就是99.99%。”他認為,比較可行的做法是畢業後先找一家公司工作,在崗位上學習和積累經驗。許多創業者認為,只要有一個金點子,就可以改變一切,但在李開複眼里,點子是最不值錢的。他認為,整合天時地利,對市場有正確的分析和理解,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更重要。與點子相比,創業者本身的素質也更重要。風投會更青睞一個擁有普通點子的精英,而不是一個擁有很棒點子的普通人。郭廣昌:冷靜對待每一分錢郭廣昌提醒創業者要學會獨立思考,珍惜每一分錢。他說:“任何一個創業者都不可能複制別人的成功。失敗者一定比成功者多。重要的是要為失敗做好準備,這種經歷比何商業上的成功更值得珍惜。”郭廣昌還告誡創業者,要珍惜每一分風投提供的錢。“不要以為有了第一次,就理所應當還有第二次。”他說,每個創業者的理想都很偉大,但要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不能忘乎所以,用每一分錢都要冷靜再冷靜。陳奇偉:利潤不是創業的惟一目標“從創業的主題本身來講,我們對前景總是有一個非常美好的期待。”在陳奇偉接觸的很多創業家中,他感受到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這些創業家們對前景有非常明確的目標和極大的熱情期待。創業是為了什麽?“很多創業家在一開始對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很清晰的答案。他們對自己的產品和技術都非常了解,但是對創業要達到一個什麽樣的目標卻並不清晰。”陳奇偉說,一些人將目標停留在財富創造的層面上。而除此以外,創業還要達到什麽目標,這才是最重要的。馮鑫:別指望創業成功就一勞永逸馮鑫回顧其創業過程表示,自己有四大原則,也是創業的關鍵。“凡事只靠自己。這並不是說不依賴於團隊,但是自己一定要來控制全局;其次,凡事皆有解,且只有惟一正解。作為牽頭人,你必須給大家一個絕對的答複,說只有A是對的,只有這樣大家才不會猶豫。”馮鑫還提醒創業者,一定要記住,不要逃避問題。“只要你感覺這個事情有不對勁的地方,千萬別自欺欺人,基本上這個事兒已經發生了。”最後他強調,別指望創業成功就一勞永逸。“我最願意分享給大家的就是這個原則,從創業的第一天起就要開始享受創業,而不是為了等到最後享受結果。”施永青:創業不單靠敢於冒風險施永青認為,完全不肯冒風險的人,一定不會創業。因為即使是自信心十足的人亦會明白,創業後的變化,包括政經形勢、市場供求、對手出招、消費者的偏好等,都不是他可以完全操控的。因此,在任何時候,創業者都得冒一定的風險。然而,勇於冒風險並不等於創業就會成功。“我就見過一些勇於冒風險的創業者,雖然屢敗屢戰,但換來的只是屢戰屢敗。原因是他只是勇於冒風險,卻不懂得評估風險,並一早為可能出現的風險做好準備。其實,很多創業成功的人是對前景可行性建立起足夠的信心時才去創業的,絕對不會為了冒風險而去創業。”徐小平:創業團隊是“忽悠”來的對於創業者而言,他的團隊不應該是招來的,而應該是被“忽悠”來的,也就是說需要憑借創業者自身個人魅力將團隊緊緊地籠絡在身邊。徐小平提到,自己曾經遇到一個學生物學出身的創業者,力圖說服其投資。徐小平說:“我不懂生物學,我不懂科技,但是我懂人。當你見我的時候,你應該拿出你人生最大的魅力和說服力來說服我,但是我一點沒有感動。”聊了四五個小時,最後自己都木了。“一個沒有個人魅力的人,將來怎麽去管理一個巨大的團隊?怎麽去和客戶、政府、市場打交道?”徐小平說。王利芬:做大不是評判企業成功的標誌在王麗芬看來,創業中很多錯誤都是從鋪攤子開始的。一上來就想要做大,就要搶風頭。她認為,創業中最致命的錯誤就是資本市場的誘惑。她指出,做大不是評判一個企業是否成功的標誌,也不是評價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誌。生活得是否愉快、鋪的攤子自已是否能駕馭,這是最重要的問題。所有不切實際的想法都是需要買單的,所有泡沫散去後都會讓人回到原本應有的位置。只是有些人花得時間短、有些人花得時間長才認識到這一點。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孫聰穎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68

索羅斯、鮑爾森等基金大佬押註在線博彩:2014紫禁之巔?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316

華爾街見聞的讀者應該對去年幾位對沖基金巨頭對決康寶萊(Herbalife)記憶猶新。年初還只是做空的Bill Ackman和做多的Dan Loeb兩強相爭,後來Carl Icahn、索羅斯(George Soros)紛紛加入多方陣營,上演了一場精彩的逼空戰。今年也許我們又會看到一場紫禁之巔的對決,不過戰場已經轉移,這次投資大佬們最大的敵人是足以影響美國政界的賭場大亨。 去年11月,索羅斯與另兩位業內頗有盛名的對沖基金經理鮑爾森(John Paulson)和庫珀曼(Leon Cooperman)都悄悄做了同一個決定:認購持有美國500強凱撒娛樂公司(Caesars Entertainment)在線賭博資產的凱撒收購(Caesars Acquisition Co.)股權,成為那家公司的大股東。 凱撒收購是凱撒娛樂剝離成立的獨立公司。此前,身家過億的私募經理Leon Black和avid Bonderman以及兩家收購公司Marc Rowan和Joshua Harris都持有凱撒娛樂的股份,後兩家公司是最大的股東。 上述凱撒娛樂的股東也投資了該公司的在線博彩工具,合計投資額4.84億美元。 所謂英雄所見略同,押註凱撒娛樂的生意倒並不是索羅斯等“大腕”突發奇想。 兩年前,美國司法部還認定經營在線博彩是非法行為。如今,內華達、特拉華、達拉維爾等州都確立了這類業務的合法地位。 隨著美國政府逐步解禁在線賭博,一些金融界的大佬越發看好這塊600億美元的“大蛋糕”。 終極格鬥錦標賽(UFC)董事長Lorenzo Fertitta和兄弟Frank、博彩運營商MGM Resorts的頭號股東Kirk Kerkorian都投資了在線博彩,此前就預計這一領域會鹹魚翻身。 然而,重現生機的在線博彩並沒有贏得投資界一邊倒的支持。 現在就遇上了一個大麻煩—— 在凱撒娛樂的在線博彩遊戲開始在納斯達克交易當周,全美第五大富豪、美國政界數一數二的捐助人Sheldon Adelson公開向《福布斯》表示,他會“不惜一切代價”制止美國發展在線博彩。 Adelson說: 不論是否到了適合賭博的年紀,不論是否使用手機娛樂,都沒有任何理由把賭場搬到大家的餐桌上、年輕人的床上。 我不想讓大家上癮。 Adelson持有大量賭場的股份。《福布斯》稱,他已經發動大批律師和說客向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進軍,打響了在線博彩的狙擊戰。 Adelson擁有的Las Vegas Sands目前市值600億美元,超過了其他美國賭場市值之和。他擔心在線博彩可能長期威脅旗下賭場也不無道理。 以目前形勢看,Adelson誌在必得:     ·  他組建了自己的宣傳組織——制止互聯網博彩聯盟(Coalition to Stop Internet Gambling),並在活動州最高司法官員——州檢察長簽署在線博彩的禁令。     ·  他請前紐約州州長George Pataki、前丹佛市市長Wellington Webb和前阿肯色州參議員Blanche Lincoln領導反在線博彩的行動。 但迄今為止,市場的表現卻顯示,投資者們估計Adelson會輸:凱撒收購的股價上漲,比去年11月發行的認購權價格高30%以上。 凱撒收購的首席執行官Mitch Garber表示: 我聽說Adelson自稱“很有錢、不喜歡互聯網博彩”,那些都是事實。 可Adelson對最終會在網上購買的一切商品與服務視而不見。 無論如何,Adelson的實力不可小覷。 2012年,他曾為幫助一位共和黨人當上奧巴馬政府的高官豪擲約1億美元,不過後來也沒成功。 《福布斯》認為,雖然Adelson財力雄厚,他的行動可能使在線博彩在加利福尼亞和佛羅里達這樣的州拓展速度放緩,但這次他戰勝對手的勝算很小。 除了索羅斯等後續加入的基金大佬,擁有凱撒娛樂的私募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和TPG也把寶押在了在線博彩身上。 2006年,兩家公司杠桿收購了凱撒娛樂,為此負債280億美元。 現在他們希望借在線博彩這場幾十年來最大的博彩業革命東風,讓凱撒娛樂趕超澳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44

金融業大佬對「微信搶紅包」大熱後的深度思考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6/58397.html

2013年,對普通大眾來說,人們從未感覺到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離我們如此之近,BAT、91、比特幣、餘額寶、P2P、眾籌等一個個新詞冒出來,連菜場賣菜的大媽都可以咕嘟幾句,隨著微信的強勢推廣,移動互聯網如燎原的野火,瘋狂蔓延。

2013年,傳統行業的恐龍們開始顫抖了,高富帥白富美們開始著急了,屌絲們逆襲更加容易了,一場場不對稱戰爭在移動互聯網的推動下在各行各業不見硝煙的打響了。

2013年,十八大之後觀望的人們,有的失望了,但是更多的人興奮了。從政治到經濟,從內政到外交,從體制到民生等等。我們看到了改變,看到了希望。

改變!是的,不僅僅是改變!

變革!在經濟領域,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領域!

2014年,誠如著名投資人浙江華睿投資董事長宗佩民先生所言,將進入一個「變革」的時代。宗總和我說過一句振聾發聵的話:移動互聯網就是要把最高富帥白富美的東西和最屌絲的人群結合起來!

變革!在這個大潮中,將沒有人可以躲過,沒有人可以倖免。要麼奮力變革,屹立潮頭引領時代;要麼固步自封,被時代前進的大潮吞沒。

背景一:移動支付大戰

2013年,作為一個傳統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我一直在探索向互聯網金融的轉型升級之路,改變是痛苦的。要改變的不僅僅是商業模式,也不僅僅是需要獲得相應的技術手段。最根本的,是要從思想上把以前的自己的命給改掉,重新武裝一個具有移動互聯網思維的大腦。戰略決定戰術!而改變是最難得,日積月累形成的固有的習慣、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式、未來的不確定性等等。僅僅去學習一些「一針頂破天」之類的絕招是沒有用的,最根本的,要從思想上改變自己。學會用移動互聯網思維要看問題、解決問題。

春節前,我一直在關注「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的打車補貼大戰,這背後,是騰訊和阿里兩大巨頭的移動支付大戰。大概一月初的某天,我打車碰到司機說如果我使用微信支付可以便宜十塊錢,他還可以再獲得「嘀嘀」10塊錢獎勵的時候,我就一下子興奮了,我意識到騰訊開始搶移動支付的入口了,而且選點非常精準。

我做過一個大概計算:全國參加活動的司機約28萬人,平均每天每人接觸約25個左右的客戶,一天就能推廣到約600萬用戶。一個月將近2億人次。而打車的用戶消費能力相對比較高,屬於移動支付的最大目標用戶群。按照「嘀嘀」的兩億預算,即使一個月花完,一人次推廣費用也就1塊錢左右。這裡面有多少用戶最後轉化我不知道,但是比例一定極高。現在推廣其他移動互聯應用據說成本平均已經高到了約20元,相比之下,這個便宜多了。而且一次推廣了「嘀嘀打車」和「微信支付」兩個應用。就算後來「快的」宣佈投資5億加入大戰,阿里系也已經輸了先招。阿里的防線已經被騰訊狠狠的撕開了口子,那個望遠鏡裡看不到的對手,眨眼間到了眼前,還重重的給了一拳。

就在當大家的目光還集中在看阿里的大軍氣勢洶洶的如何應對騰訊先鋒的突襲時,在全中國人可能是一年中最忙也最空、最集中也最分散的時候,借助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微信紅包如B-52轟炸機攜帶的核彈,轟然炸響,並且如當年席捲歐亞的「黑死病」一樣瘋狂傳播。

「微信紅包」這是一個讓我拍案叫絕的應用,對於騰訊,這家把社交、遊戲、傳播、人性、習俗研究的如此透徹的公司,這個應用,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面對這個應用,阿里系的所有應對措施和投入顯得如此的空虛和蒼白。當我們都以為兩強爭霸還需要個長期過程的時候,短短一個多月,似乎已經有分出勝負的苗頭。這也讓許多關注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和兩強對壘的人們掉了一地的下巴。

背景二:微信搶紅包接龍遊戲

臘月28,沒有被打車支付優惠打動的我,衝著搶紅包開通了微信支付,除夕夜,當看到滿天飛的紅包時,我就在想,我能做點兒什麼,我應該做點兒什麼?在我的各種微信群裡,正和島群我是參與最多的。在這個幾乎都是企業家的群體裡,幾天下來我發現,很多企業家平時有很強烈的需求或者說願望要學習移動互聯網,要做電子商務尤其是移動電子商務。但是,現在卻連發紅包這種極其簡單的移動支付應用都不用,甚至是不會、乃至不願意學習。不會、不懂、不學移動支付的人能成功轉型?能學會能用好移動電商?老闆的思路決定出路,移動電商絕不是靠引進幾個人才和技術可以搞定的。老闆自己的思維、習慣、行動不改變,沒戲!很多人想法和行動嚴重脫節。扔了幾個包,尤其是2000的大滿包調動氣氛之後,慢慢的,一個想法形成了。

年初一,紅包集中轟炸結束以後出現了一段時間的空檔,在我組織的400人「眾籌」群裡,我準備嘗試一下我的想法:搶紅包遊戲接龍,普及一下移動支付,活躍一下春節氣氛。無獨有偶,我正在瞌睡,廣東的盧有駿兄送來了一個枕頭,他在群裡和我商量,能否接龍?我欣然答應,並且在他的基礎上,把我之前想的規則拋了出來,結果,一發而不可收拾。從上午11點40左右開始,到晚上12點左右結束,整個400人群,約40%左右的人參與,除了平時活躍的人之外,很多長期不說話的人也動了起來,一群老頑童們都丟下了架子,搶的不亦樂乎,吵的面紅耳赤,不吃不眠不休,大過年的老公老婆孩子父母親人都不要了,就顧著搶紅包、發紅包。看著一大群成功人士在那裡撞破頭搶十塊八塊的紅包,笑死我了!粗略統計,當天群裡接龍發了200個以上的紅包。當天就傳到了正和島上其他幾個「非創意不傳播」「文創聯盟」等群裡,幾個群覆蓋了上千號人,活躍參與的估計有兩三百人,前後參與的估計超過500人。這幫平時在一起就如親人般的人們都玩瘋了,全都變成了老頑童!最後,幾乎驚動了大半個正和島。

在大家的自發傳播推動下,後來聽說,這個遊戲蔓延到了正和島以外的群裡,幾位微信大咖告訴我,初一到初三至少有幾百個群在用這個遊戲規則或者改良適應版玩紅包接龍遊戲。而且看勢頭短期內不會完全停止,可能會一直延續到元宵節前後。

我的一段話也在各個微信群裡傳開了:各位兄弟姐妹們,我們發的不是紅包,是態度!我們搶的不是銅板,是歡樂!我們擁抱的,不僅僅是彼此的身體,還有心靈!我們迎接的,不只是新春的祝福,還有這時代的變化、未來的希望!移動互聯,從發紅包開始!Come on baby!發紅包吧!

我,猜到了開頭,真的,沒有猜到結尾!

思考:

1、關於移動互聯網

關於移動互聯網本來想說一點自己的想法,但是在朋友圈裡看到轉發的一段話以後,我就直接引用了,希望作者不要介意。如需版費,請來向我要紅包。

原文是:「任何沒有在微信上發過紅包、領過紅包的人都是需要自我反省的。說明你對新產品、新思維缺乏擁抱的態度。不要說你不是產品經理,互聯網時代,需要的是全員營銷全員服務,否則你就將很可能是一個跟隨者,因為只有深度的參與者才能讓自己的脈搏和這個時代一起共振!」

是的,產品經理,又是一個最近流行起來的熱詞兒。產品經理背後,是對互聯網、對商業生態、對遊戲規則、對市場需求、對人性的深度理解和把握。想跟上這個時代,就必須具有產品經理的思維,而先具有產品經理的思維,就要深度參與,熟悉、瞭解、剖析一些熱門的被大家所廣泛接受的產品,然後才能觸類旁通。產品經理需要的不是技術,是思想,是對過去的深刻剖析,是對未來趨勢的敏銳洞察!

來吧,企業家們,用產品經理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用產品經理的思維來武裝自己!

2、關於規則

前面提到了產品經理,產品經理是什麼?產品經理就是創造和制定規則的人。規則是什麼?規則就是標準,標準就是給別人遵守的!制定規則的人,才是商業生態中最大的獲益者。

當然,我說的產品經理,不是單純的技術應用層面的產品經理,是戰略層面的產品經理,是像喬布斯、雷軍那樣的從戰略層面思考問題的產品經理。制定的規則,不是具體的技術規則,而是戰略和整個商業生態的規則!

我們常說:一流企業定標準、二流企業樹品牌、三流企業賣技術、四流企業賣產品。

我們身邊的很多企業家提到移動互聯網,第一反應就是電子商務,就是O2O,就是移動電商,這不是移動互聯網思維,更不是產品經理的思維,還是停留在四流企業賣產品的層面上。就算是自己目前的能力只能停留在賣產品的層面上,也要向前多想幾步。

思路決定出路!

不是每個企業都可以做出微信,也不是每個企業都可以做出淘寶。但是在移動互聯網顛覆的大潮下,在很多細分行業、類目、區域,都存在整合和制定新規則的機會。比如在各個行業都屢試不爽的供應鏈金融,比如在全國各地都遍地開花的P2P,比如各種O2O。有心人,還是可以找到很多機會,實現創業或者原來產業和企業的轉型升級。

傳統企業家們要利用自己積累的商業資源、人脈、財富等,借助移動互聯網的思維和手段、工具實現轉型升級,甚至跨越式的發展。

現在,移動互聯網還處於窗口期,機會很多。這個機會的窗口期不會太長,過了這個窗口期,無數跟不上的傳統企業家們很可能將永遠的徹底的沉淪!

北京微友劉航濱的一段話字字珠璣,和大家分享:新經濟、移動互聯網經濟,是思維模式的競爭,規則標準的博弈!人類正在向人性縱深處挖掘資源,本質上是顛覆人們千百年來俗稱約定習以為常的傳統規則,重新認識需求的本質,重新認識競爭的意義。大把燒錢的目的看上去是搶佔先機,佔據份額。實際上是把現實和潛在的競爭對手置於死地。把他們的屍體變成自己的資源,彌補成本獲得收益。最可怕的是這個戰場沒有邊界,沒有人可以倖免!


3、關於變革

人,最難改變的,通常都是自己。在固有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內外部環境下,人,是害怕改變的。尤其是一些企業家,很多人都是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道行,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生存下來,並且積累可觀的財富,較高社會的地位和聲望。

但是處在這個全球信息技術革命的大背景下,傳統的思維模式、知識結構、商業規則,都在新技術、新思維、新勢力的衝擊下土崩瓦解。

過去30多年,我們中國的高速發展,決定性的因素還是政治紅利和人口紅利。有一個笑話很發人深思。說:有三位成功企業家在商學院講課,講自己是怎麼樣從一樓到十樓的。第一位說,我是跑步上來的;第二位說我是走路上來的;第三位說我是爬著上來的。大家很奇怪,為什麼三個人不一樣,還能一起上來的。原來,他們,三個人都是坐著電梯上來的,只不過一個在裡面跑、一個走、一個爬。

這架電梯,就是過去三十多年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從中受益,聰明勤勞的企業家們是獲益最多者之一。但是今天,這架電梯已經停了,我們怎麼辦?

當然,現在也有新的紅利,比如新的金融改革的金融紅利,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創業和創新的紅利等等。就看誰能抓住機會,迅速變革!

變革吧!只有改變,才是唯一的出路!因為這個世界上,只有改變,才是永恆不變的!

4、關於社群

關於社交,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上的社交,我只是個初學者,不敢說什麼。我想說說社群。我日常主要參與的線上的兩個超過千人的大的以企業家群體為主的社群,一個是正和島,一個是蜂窩私人董事會。一個是全國性的,一個是相對區域性的。都是很優秀的企業家組織。

我這次推動搶紅包接龍遊戲為什麼只在正和島進行,沒去私人董事會,和這兩個社群的特點有關,我個人分析有以下幾點,

1)治理機制不同:正和島提倡的島鄰自治,建立了上百個部落,每個部落按照興趣或者需求分類。然後可以自己玩兒,一般不需要通過組織審批。比如我對眾籌感興趣,建了400人的群探討眾籌。只要不出格,在群內就可以自由探討,官方也不干涉。所以這是活動能經過我們少數幾個個人推動迅速啟動並且蔓延的原因。我相信,這是符合互聯網去中心化的思維的。

2)價值觀的引導:正和島倡導的誠信真實的價值觀發揮了巨大作用,使得群體裡信任度很高,平時線下活動多,大家比較熟悉,借助新春的氣氛,迅速的打成了一團。由此可見價值觀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能建立互相信任的機制是非常強大的!

3)企業家群體的構成:正和島群體裡的企業家,以傳統企業家為主。平時都比較忙,難得春節有時間一起玩兒。同時,正和島上的企業家們,對新生事物的追求和需求極其強烈,因為不懂所以更想去懂,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說有點兒盲目。大家對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人才的追求可以說是狂熱的。這是一群有深刻危機感的可愛的企業家們,只是入門還不得其法而已。如果有合適的引導和協助,必將能爆發出燦爛的第二春來!

反觀蜂窩私人董事會,由於主事者春哥具有極強的移動社群運營能力,各項活動均以官方為主要發起人。並且成員除了企業家之外,還有各地各行各業的精英,大家平時探討的話題和項目都極有深度。相對來說,群體裡接觸新事物和新項目的機會更多,移動互聯網的人才也更多。因此,面對新事物,大家都相對比較理性。我的選擇是:線上活動,我更多願意參加蜂窩私人董事會的,線下活動,我更願意參加正和島的。另外,還有一個小小的發現,也很有意思,正和島玩接龍遊戲火起來的都是超過200人的大群,而蜂窩私董會的群一般都在150人以下。據我觀察,150人以下的群這個遊戲很難玩起來,或者說,很難持續火爆那麼長時間。任何的移動互聯應用,用戶數,是硬道理!

每個組織,每個社群,都有自己的DNA,無所謂優劣,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定位,並且把定位發揮到極致,吸引自己的「粉絲」!「粉絲經濟」,已然是真理!

5、關於傳播

「搶紅包接龍」之所以能迅速的普及和推廣,和移動社交的人脈傳播魅力是分不開的,尤其是通過熟人社交建立的可以傳遞信任的社會聯繫。

世界是平的!微信在中國,讓這句話真正實現了。

這也是騰訊現在屢屢可以在所有對手面前撕開缺口,並且可以把對手迅速顛覆的撒手鐧。愛玩兒是人的天性,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只是看有沒有切到痛點和需求。搶紅包遊戲讓一大幫子成功人士幾乎瞬間變成了孩子,為了幾塊幾毛爭的不亦樂乎。在規則的引導和推動下,所有的人幾乎都玩瘋了。這一刻,沒有老闆,沒有企業家,沒有上市公司董事長!只有一群快樂的孩子。

痛點,移動互聯網總講「痛點」!痛點是什麼?痛點就是需求,物理的需求是其次,人性的需求才是最大的需求。最大的痛點莫過於能讓嗨起來!只要能讓人嗨起來,其他都好辦!

你!能滿足你的目標用戶的需求嗎?

你!能讓你的客戶嗨起來嗎???

6、關於人性

其實,這次遊戲,因為其他方面已經有了心理準備。所以,對我衝擊最大的是人性。人性的很多東西,尤其是人性的貪嗔痴在遊戲裡一目瞭然。具體的東西不好講,有些東西講了會得罪人。我就當私貨藏起來了。只和大家說一句,我覺得有必要說這一句,說這一句是對很多人的尊重。

這句話就是:在遊戲裡很大方的人,通過平時的接觸發現,他們線下也是很大方的!當然,這句話並不絕對,請勿對號入座。如有任何問題,後果自負!

搶紅包遊戲,尤其是接龍遊戲,充分的迎合了人們春節期間博一個好綵頭的心理,所以才能迅速的傳播蔓延開來,並且讓參與的人樂此不疲。

好產品的推廣,還需要好的規則支持,並且選準好的時機切入一炮打響!

阿里巴巴到淘寶到微信,我的感覺是:

1)建立,不斷完善、刺激,吸引人們的平台,讓其在上面舞蹈,平台收錢;

2)創意需以人為本,越貼近人們的生活,舞台會越大,門票會賣的越多,因為能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當然,不僅僅是賣門票,賣水可能比賣門票賺的更多。阿里系是賣門票模式,騰訊系是賣水模式。

7、關於互聯網金融

最後,說一說互聯網金融。「搶紅包」遊戲的背後是騰訊的移動支付戰略,支付作為整個社會經濟活動中最重要的連接手段,騰訊系和阿里系的爭奪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孰勝孰負現在還不好說,但是從近期的動作看,騰訊的戰略明顯更勝一籌。

關於騰訊和阿里,斗膽再說幾句:我一直認為,騰訊的DNA比阿里的DNA更互聯網化,更接近互聯網自由、平等的精神。我一直認為,阿里做的是信息不對稱的生意,賺的是信息不對稱的錢,阿里的世界是立體的。而騰訊從QQ到微信,都是讓信息溝通更方便,讓信息更對稱,做的是信息對稱基礎上靠服務賺錢的生意,這更符合互聯網的精神。騰訊的世界是平的!

馬年,兩位馬哥要比一比誰才是真正的千里馬了!讓我們拭目以待!

同時,我們也看到,原來好像井水不犯河水的BAT三家,現在已經打成一鍋粥了。曾經多麼高高在上的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在P2P、餘額寶、融360等互聯網金融新勢力的衝擊下也開始手忙腳亂了。我們聽到了高富帥痛苦的哀嚎,也看到了屌絲們逆襲的狂歡!

亂了!全亂了!跨界打劫,沒有邊界,顛覆了我們的傳統認知,就是這麼可怕!當你還在為二維空間裡剛剛戰勝對手而洋洋自得的時候,三維空間裡的敵人已經呼嘯而至!毀滅,也許根本就不在一個鬥爭層面!任你是巨人還是恐龍,不管你曾經多麼的強大和恐怖,倒下去,也許只是分分鐘的事情。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有一點兒透不過氣來?

當然,在中國經濟體制二次改革的推動下,在中國金融體制開放的的大趨勢下,在移動互聯網的推動下,還有無數的機會等著我們。借用並且改一下丘吉爾的話來作為本文的結束:

中國互聯網創新和互聯網金融的創新不是結束,而只是開始,甚至只是開始的開始!

好吧!錯過的已經錯過了!

變革!馬上變革!

現在!重新出發!


本文來自正和島島鄰、浙江大乘擔保有限公司總裁薛婧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65

投資大佬確信頁岩開發導致地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594

Jeremy Grantham是GMO投資基金的創始人之一。GMO基金管理1170億美元資產。Grantham表示,頁岩開發與地震之間存在明顯的關係,統計學上來看兩者關係是顯著的。Grantham對此比較肯定,肯定程度遠超過此前對股市或者經濟形勢的判斷。Grantham成功預測了90年代末期的互聯網泡沫和2008年次貸危機。

Grantham表示,他確信美國3級裡氏及以上震級的地震與 「水力壓裂法」之間有因果關係。「水力壓裂法」是開採頁岩氣時所用的方法,用水壓將岩石層壓裂,從而釋放出其中的天然氣或石油。人們對此方法有一定的爭議。

下圖為1973年以來美國中西部地區3級裡氏及以上震級的累計地震次數。1973~2003年,幾乎是一條直線,表明地震次數很平均。2003年起,累計地震次數拋物線式激增,與中西部地區使用「水力壓裂法」開採頁岩氣恰好在同一時間。數據中,5級及以上地震僅2次,但其中一次被科學家認為有極大的可能是「水力壓裂法」導致的。

美国,页岩气

Grantham對「水力壓裂法」質疑,支撐了他看跌原油價格的觀點。在致投資者的一封信中,他指出今年花費6500億美元來尋找新石油,未必能得到滿意的投資回報。Grantham認為,全球經濟增長較為緩慢,更多節能車、混合動力車和電動汽車推出,意味著發達國家的石油需求會下降,可能降幅快於預期。

作為世界上頁岩氣技術可採儲量最大的國家,我國也在大力推進頁岩氣的開發。據國土部的《關於印發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預計,2014年中國頁岩氣生產量15億立方米,相當於較2013年的水平翻7倍多。如2015年頁岩氣生產量能達到65億立方米,則意味著在15億立方米的基礎上又提升4倍多。

而我國大部分的頁岩氣開採項目都集中在四川省。

上月國土部權威人士曾指出,經過前期頁岩氣開發探索,接下來頁岩氣產能形成會很快。先期進入頁岩氣開發的重慶、四川等地方政府已嘗到頁岩氣甜頭,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大產業投入。

此外,與頁岩氣開發相關的另一個重大問題是水資源。頁岩氣的開採一般都需要大量的水,缺水是需要面臨的一大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92

索羅斯結束“大佬戰爭”:清倉JC Penney、減持康寶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634

昨天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重奪史上最賺錢基金寶座的索羅斯在第四季度減持了兩只頗受外界關註的個股——美國零售商J.C.Penney和營養補充品直銷商康寶萊(Herbalife),其中J.C.Penny全數清倉。 這意味著索羅斯在去年年末撤出了過去一年轟轟烈烈的對沖基金多空“大佬戰爭”戰場,轉向消費品板塊。 根據本周五遞交的監管文件,2013年第四季度,索羅斯旗下的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SFM)重要持倉變動如下:      ·  拋售所持的全部J.C.Penney股份,共1998萬股,SFM本是J.C.Penney第二大投資方;      ·  康寶萊持倉由500萬股降至320萬股,康寶萊去年7月曾是SFM三大持倉之一,SFM此前是康寶萊第五大投資方。      ·  大幅增持通用汽車,由上季度的128萬股增至490萬股,看漲期權由35萬份增至140萬份。      ·  新增摩根大通和花旗持倉,持股摩根大通280萬股,花旗230萬股。 去年,索羅斯旗下的量子捐贈基金(Quantum Endowment fund)斬獲55億美元,回報率達28.6%。這是該基金2009年以來的最好成績。 與年末才揭曉的基金回報輝煌戰績相比,索羅斯去年一年殺入康寶萊和J.C.Penney的多空之爭其實更引人註目。 J.C.Penney數位多方離場 去年4月,在J.C.Penney首席執行官Ron Johnson離職後,投資者受到鼓舞,推升該公司股價,不久之後索羅斯買入1740萬股康寶萊股份。 四個月後,J.C.Penney的最大投資方——Pershing Square Capital Management的領導者、知名對沖基金經理Bill Ackman要求撤換才上任四個月的J.C.Penney首席執行官Mike Ullman,還威脅如未能在找到替換的新人選,就會拋售全部持股。 但索羅斯堅定支持Ullman,持有J.C.Penney7.91%的被動股權。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索羅斯的J.C.Penney倉位都沒有改變。 除了索羅斯,第四季度清倉J.C.Penney的基金大佬還有執掌Perry Corp的Richard Perry、Hayman Capital的領導者Kyle Bass和Appaloosa Management的David Tepper。 Perry、Bass和Tepper分別拋售J.C.Penney1000萬股、560萬股和73.78萬股。 截至第四季度末,J.C.Penney的主要支持者還有持有1230萬股的Glenview Capital和320萬股的Highfields Capital。 康寶萊最大多方堅守 去年Bill Ackman在做空康寶萊時也四處受敵。 Ackman領導的Pershing Square持有11.6億康寶萊空倉,年近八旬的傳奇主動投資者Carl Icahn持有1690萬股,相當於持有12.98%的康寶萊股份。 Ackman與Icahn的對戰還一度從資本市場轉移到了電視屏幕,去年1月底兩人爆發了金融電視節目史上最大的口水戰。 去年7月底,媒體曝出索羅斯持有大量康寶萊的多頭,康寶萊是索羅斯的三大持倉之一。 Ackman身陷索羅斯、Icahn和持有康寶萊8.24%股份的另一對沖基金巨頭Dan Loeb多位多頭圍攻。 到第四季度,Icahn的持倉保持不變。 和索羅斯同樣第四季度減持康寶萊的還有Tiger Consumer Management 、Adage Capital Partners和Hayman Capital的領導者Kyle Bass。 其中Bass清倉了43.6371萬股康寶萊持倉,Tiger Consumer和Adage減持幅度分別為48%和40%,兩家機構的持股分別減至40萬股和44.1276萬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47

投資大佬Nelson Peltz呼籲分拆百事可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426

在百事屢次拒絕分拆之後,激進投資者Nelson Peltz仍然堅持要把正蓬勃發展的零食部門從軟飲料業務中剝離。 Peltz旗下的Trian Partners擁有價值12億美元的百事股票,周四他向百事董事會發布了長達37頁的公開信要求分拆。 信中稱,分拆將“創造兩個更為精練且更具商業價值的企業”:食品部門的銷售和利潤將加速增長,飲料部門則能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現金。 但是百事回應飲料和食品業務是不能分割的整體。 百事美國食品業務部門主管Brian Cornell說: “在經過方方面面的仔細考慮後,我們完全肯定保持現有的模式對公司最為有利。” 他說正是旗下飲料品牌和塔可鐘連鎖快餐的深入互動,最終促成了百事在2012年於墨西哥啟動了Doritos Locos Tacos連鎖快餐業務。 作為全球第二大碳酸飲料生產商,百事還擁有Lays, Cheetos和Doritos膨化食品品牌。  周四百事股價收漲1.2%,報每股78.01美元。 但是一些投資者和分析師仍然擔心百事以及其他軟飲料商,如何因對發達國家市場萎縮。即便是美國的消費者也開始遠離含糖或者添加人造甜味劑的飲料。 百事最新的財報表明零食業務支撐了業績。繼2012年下滑1%之後,2013年百事北美軟飲料銷售下滑了3%,盡管其全球軟飲料銷售去年上漲了1%。而2013年百事全球食品銷售去年上漲了3%。 路透援引Gabelli Funds LLC公司組合經理Kevin Dreyer的觀點稱: “Peltz提出的觀點大部分都是合理且令人信服的,他為百事潛在的分拆提供了很好的範例。”Gabelli Funds持有價值16億美元的百事股票。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Bernstein分析師Ali Dibadj觀點稱: “我們認為百事業務有巨大的改進空間,他們也許能作為一個公司繼續成長,但是簡單的說現在這沒有發生,也許分拆是促進成長的更好辦法。” Peltz過去幾個月來一直施壓百事董事會分拆,盡管1月份他撤銷了百事與Mondelez合並的提案,後者是卡夫食品分拆後獨立的公司。 Peltz曾成功推動了大型食品公司的分拆,其中包括英國吉百利(Cadbury)2008年剝離其軟飲料品牌Dr Pepper Snapple ,以及2012年卡夫食品分拆創立Mondelez。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28

對沖基金大佬Kenneth Griffin大手筆:1.5億美元捐給母校哈佛大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643

傳奇對沖基金經理Kenneth Griffin向其母校哈佛大學捐贈了1.5億美元。此筆捐款是常春藤大學接到的最大一筆捐款。 Griffin在一次聲明中稱,這部分捐款將主要用於大學的財務援助項目,每年可使800名本科生受益。 哈佛大學校長Drew Gilpin Faust表示,Griffin的善舉使世界最有才能的學生更有可能上哈佛大學,無論他們的經濟情況如何。 Kenneth Griffin,25年前畢業於哈佛大學經濟學系,是芝加哥對沖基金Citadel LLC的創始人和CEO。這個Citadel LLC不簡單,為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對沖基金之一。 根據《福布斯》去年9月份的數據,Kenneth Griffin身價大約44億美元,位列富豪榜第103名。 Griffin年少成名。在哈佛大學就讀期間,Griffin就在宿舍里開辦了兩個基金,在課余時間進行交易。為了盡快獲知市場實時信息,他甚至在自己的宿舍外面裝上衛星天線。他的第一個基金啟動資金26.5萬美元,大多來自他的親人和朋友。1987年股市大崩潰期間,他通過做空獲利匪淺。 1990年11月,22歲的Kenneth Griffin創建對沖基金Citadel LLC,當時管理資產規模429萬美元。到2013年末,該對沖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已經沖到160億美元,取得巨大成功。但是,隨著2008年發生金融危機,他的對沖基金跌入谷底,巨虧55%,2012年末,又“鹹魚翻身”,重回危機之前。Citadel LLC旗下兩只主要基金Kensington和Wellington在2012年、2013年的總收益分別是25%和1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98

“非理性繁榮”警鐘敲響 華爾街眾大佬發出警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060

市場越是歡騰,越是需要謹慎。越來越多的大佬開始發出警告。達拉斯聯儲主席Richard Fisher 稱,美聯儲的購債項目有可能正在扭曲市場。橡樹資本創始人Howard Marks警告稱,最後的贏家往往是邪惡的一方。Seth Klarman則表示,低估風險的結果從來都不會太好。 美國股市經歷了今年初稍顯低迷的一個階段之後,最近再創新高,似乎進一步證實了牛市趨勢。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會一直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 1)美國達拉斯聯儲主席Richard Fisher 警告稱,美聯儲的購債項目有可能正在扭曲市場。 Fisher表示,“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量化寬松(QE)的規模已經超過了最優限度:市場的扭曲以及錯誤誘因導致的投資行為變得越來越普遍。” “我擔心我們正在制造一種失衡狀態,類似的狀態在金融危機醞釀時期扮演了重要角色。” Fisher的警告總結下來有五個要點: 1. 過去5年中,QE被浪費了。政府沒有用這些“容易錢”去重組債務、改革實體或者進行監管; 2. QE促使投資者承擔風險,這有可能引發金融市場動蕩; 3. 保證金債務激增是一個值得關註的問題; 4. 公司債和美國國債之間的息差收窄也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5. 價格/預期利潤、價格/銷售、市值占GDP比例等指標均創下科技泡沫以來新高。 Fisher還表示,“我們必須要緊緊監控這些指標,以確保‘非理性繁榮’不會卷土重來。” 2)橡樹資本聯合創始人Howard Marks警告稱:最後的贏家往往是邪惡的一方。 “過去幾年中,我們對橡樹資本的指導投資思路是:前進,但要小心謹慎。雖然很多事情都已發生改變,但我認為這個思路仍適用。如今,(股票)價格都不便宜,我認為大部分資產的價格水平都較高。” “想象資產的價格是一個鐘擺——總是會從最高價擺動到最低價,但是不會在半路回擺或者停下來。隨著股價的升高,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湧入,直至鐘擺到頭開始回走。” “實際上,投資都有兩個風險:一個是虧錢,一個是錯過良機。你可以選二者之一來忽略,但你絕不可以同時忽略這兩項。” “此外,投資還需要關註兩件事:估值和行為(動向)。” 3)Baupost 集團創始人Seth Klarman則表示:低估了風險的結果從來都不會太好 “目前正是美聯儲政策轉向之時,各項經濟數據又喜憂參半,股市更像是一個羅夏墨跡測驗(Rorschach test)——投資者的行為只能說明他們自己的性格,完全不能夠體現市場的具體狀況。” “美聯儲是否有能力在不引發嚴重後果的條件下結束QE,我們還不得而知。” “財政刺激(導致了巨額財政赤字)激勵了消費,同時也促進了公司的收入和利潤。但是如何來公正的辨別一家公司真正的實力卻成了問題。” “金融市場和實際經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我們估計,美聯儲持續的刺激以及對波動性的壓制已經引發了投機行為的再度興起。” “最近,研究機構Investors Intelligence的美國投資報告顯示了一個不好的跡象,目前投資者中看跌比例達到了1987年以來最小,當年的美國股市出現了全範圍崩潰。在金融世界中,一切都很美好;但現實世界中卻並不是這樣。” 4)  債券大王Jeff Gundlach和上文提到的Howard Marks都表示:要當心垃圾債! Marks在接受彭博新聞社的采訪時表示,需要對低質量債券報以謹慎態度,當(垃圾債)市場一片歡騰且市場還允許低質量公司發行債券的時候,就應該要非常警惕。 Gundlach此前也曾表示,“垃圾債相對於美國國債被過多估值的水平達到了歷史最高。” 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現在也終於能說一些他以前在任時不敢說的話了。 伯南克最近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美國太過於自信了。他還表示,他發現很難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式來與投資者溝通,美聯儲的每一個詞都會被無限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713

究竟應該如何看待民生銀行董事會中一些大佬們創辦中民投的事項? top_gun888

http://xueqiu.com/4439117448/28870482
很多人看好民生、願意長期當民生股東,看中的是什麼?一是民生銀行銳意進取的民營機制,二是過往一直還很不錯的經營和發展業績,三是民生董事會相互制約的股權結構。最後這點尤其重要。

現在,發生了董董和一撥大佬出來創辦中民投的重大事項。該中民投是否總理批准的其實小股東根本就沒必要關心,小股東應該關心的是,董董和一撥權重大佬出來創辦中民投的行為是否得到了民生董事會的授權?如果沒有得到董事會的授權,那麼董董和這幾個大佬就只是個人行為,這在組織行為上就可以定義為非組織行為,屬於民生銀行內個別小集團的私自行動!

舉個例子,某省的一把手,黨委書記,沒有得到上級的批准和授權(在民生銀行此例就相當於沒有得到董事會的批准和授權),就擅自到外面去兼職擔當一個由民營大佬們組成的新經濟實體的董事會董事長,這在黨紀和行政上都屬於非法和違規行為,而董董的行為就是這樣,違背了其作為民生銀行董事長的責任和宗旨。

董董現在甚至到處忽悠大佬們加盟中民投,忽悠三年能回本,以後是干賺的。。。。。但這和民生銀行有什麼關係?是民生銀行的業務嗎?這根本就是兩碼事!我想請問諸位,這對民生銀行股東是正常的和好事嗎?如果你作為民生銀行的小股東, 你願意怎麼看待這件事?

我的觀點是,中民投和民生銀行完全是兩個商業實體,中民投目前董事會中有一些是民生銀行的權重董事,這些董事當然有權力對其他經濟實體進行投資和經營,而董文標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拿著民生銀行的全職工資這麼幹,在沒有得到民生董事會授權的情況另拉隊伍另立山頭,就是不務正業!

興業,浦發,招商,民生,平安,茅台(註:點這些股票名無任何含義,只是為了俺滴帖子能在其版面出現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7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