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微软联合创始人投资无方 资产缩水140亿美元


From

http://tech.sina.com.cn/it/2009-01-29/10152779911.shtml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29日上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第四大有线电视运营商Charter通信公司(以下简称“Charter”)正向破产边缘迈进,而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Paul Allen)在Charter的70亿美元投资也所剩无几。

Charter是艾伦1983年离开微软之后的最大一笔投资,目前在美国27个州拥有550万用户。艾伦持有Charter 51%的股份,同时担任Charter董事长之职。

1999年,Charter股价曾创下27.75美元的历史最高。而如今,Charter的股价仅为8美分。很多分析师认为,Charter已 迈向破产边缘。对此,Charter CEO尼尔·斯密特(Neil Smit)表示,仍在与债权人谈判。有分析师认为,Charter很可能把当前债务转换为以后偿还的新应付款,或以公司股权抵债。

多年来,Charter一直在破产边缘徘徊。但由于残酷的市场竞争、持续的经济低迷,以及数十亿美元的债务即将到期,Charter这一次是凶 多吉少。本月,Charter已经有一笔债务没有偿还。明年,还有一笔19亿美元的债务到期。到2013年,Charter 210亿美元借款将有一多半到期。

标准普尔分析师图纳·阿莫比(Tuna Amobi)认为,艾伦不可能筹集到更多资金,出售资产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Charter不可能卖出好价钱。而Charter在提交 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也承认,如果不能通过再融资偿还债务,可能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1999年,艾伦曾在《福布斯》全球首富榜中排名第三,当时的资产总额为300亿美元。而去年,艾伦在该排行榜中的名次已下降至第41位,资产缩水至160亿美元。(李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5

Facebook创始人黑客行为或面临5年刑期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3/321280.html


国外媒体今日报道,部分律师表示,根据美国联邦和州政府的法律,Facebook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2004年入侵他人邮箱和用户资料的行为有可能会被判重罪,最高将面临5年刑期。

美国科技博客Silicon Alley Insider称,当扎克伯格发现哈佛学生报《哈佛红》(The Crimson)准备对他进行一系列报道后,便入侵了该报两名编辑的Facebook账户。此外,他还入侵了竞争对手ConnectU的系统,并更改了用户资料。

作为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目前管理着全球4亿用户的私人数据。问题在于,他2004年的这一系列行为是否触犯法律,用户又是否能够充分信任扎克伯格,认为他不会再次滥用信息。

电子前沿基金会(以下简称“EFF”)首席隐私律师凯文·班克斯顿(Kevin Bankston)表示,扎克伯格早年的黑客经历已经违法。他说:“入侵他人电子邮件有可能会触犯联邦刑法有关电子隐私监管以及禁止电脑欺诈的规定。根据 黑客的动机,有可能会被判处重罪,最高会面临5年的监禁。”

根据多名律师的解释,扎克伯格未经许可入侵他人电子存档的行为触犯了美国联邦法律18 USC 2701(a)。如果黑客的行为动机是出于商业目的,会被判重罪,面临最高5年的刑期。如果并非出于商业目的,则属于轻罪,只会面临1年的刑期。除此之 外,扎克伯格入侵受保护的电脑则触犯了美国联邦法律18 USC 1030(a)(2)(c)。如果出于商业目的,同样会面临最高5年的监禁。

由于这两项罪名的最高刑期均为5年,因此扎克伯格不会面临联邦政府的检控。根据马萨诸塞州的法律,如果所盗窃的数据金额超过250美元,同样会被处以重罪,面临最高5年的刑期。但在马萨诸塞州,盗窃电子数据与一般盗窃罪一样,起诉的时效限制为6年。

班克斯顿认为,由于存在这些指控,会使得Facebook的4亿用户对能否信任该公司的隐私政策产生质疑。

哈佛大学拒绝对具体情况置评,只是表示,会根据事实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响应。专门研究隐私问题的哈佛商学院博士生本·埃德尔曼(Ben Edelman)则表示,用户不希望在自己输入错误密码时,被网站保存下来,也不希望网站使用其在该网站的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其他网站的账户。

Facebook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但该公司同样没有否认扎克伯格的黑客行为。Facebook还表示,该公司对用户信息的管理有着严格的限制,只有一小部分员工可以访问用户信息,而且必须说明用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88

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认输才有机会赢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802/141446.html


 66岁的台湾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现在的职业是“老师”。

  现在,他在6年前退休后创立的智融集团,管理着价值220亿元新台币的资产和276亿元新台币的创投、育成及再造品牌基金,试图为“具有激情的年轻人”传授他在宏碁的管理生涯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当年正是因为不断地挑战自己,自讨‘苦’吃,勇敢变革,才铸就了现在这个全球第五大的PC品牌。”被人尊称为“台湾IT教父”的施振荣,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2010中国企业组织管理高峰论坛上,通过视频表示。

  “变革管理,首先要能认输,认输才有机会赢。”施振荣认为,认输的态度很重要。变革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过渡管理,就是对失败承担起责任,当资源要撤退时,如何有效保有资源,把损失降到最低,再慢慢转进别的领域。

  三次突破使企业重生

   从代工制造到品牌营销,施振荣带领着他所缔造的宏碁,经历过IT业数十年的起起伏伏。在他退休之后,宏碁依然保持着健康良好的发展,今年一季度,宏碁的 营业收入为1621亿元新台币(折合52亿美元)。由于在部分国家的表现好于预期,预计宏碁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将环比增长10%~15%。

  虽然已经退休,施振荣仍为宏碁今天的健康发展而自豪。在施振荣看来,一路走来,宏碁成长过程中曾经经历了三个“坎”。而正是在面对这三个坎时,宏碁进行的三次坚决的变革,才成就了宏碁今天的地位,也实现了自己的功成身退。

   第一次是宏碁完成从内销向外销的变革。当宏碁的营业收入达到10亿美元时,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在两三年期间收入变得徘徊不前,所以施振荣启动了第一次变 革。正是在这次变革期间,施振荣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的概念,要求宏碁把产业链价值比较低的装备制造移到海外基地,并提出了希望21世纪宏碁旗下有 21家上市公司的目标。

  这次变革的成功,让宏碁很快恢复了增长活力:1993年至1995年,宏碁的营收成长率依次为51%、69%、 81%,利润成长率依次为2436%、207%、72%。到1995年,宏碁集团的营业额在扣除关联交易以后,已经达到1500亿元新台币,远远超过 1200亿元新台币的计划目标。据泛美公司评测,1994年的宏碁,品牌价值已经高达1.8亿美元,是台湾品牌价值评价最高的企业。

  在高速成长几年之后,2000年,宏碁再次遇到了瓶颈——营收维持在100亿美元左右,一直无法跨越。施振荣又掀起了一次变革。

   这一次的变革是非常大的。宏碁要实现全球化,要用世界各地的当地人才、当地资源、当地资金,来打造自己的国际品牌。在宏碁内部,每个组织在台湾的事业部 成为独立主体;在海外,每个部门成为独立主体,树立整体电脑架构的经营观念,按电脑流程来设置组织流程,实现当地组装。配合新的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施振 荣把这次变革称为“速食产销模式”的变革。

  第三次变革是宏碁、纬创的分家。当时由于宏碁的PC服务板块与制造板块都在企业中占据很大比 重,因此也产生了内部资源分配不均、业务与管理文化频生冲突的问题。施振荣毅然决定,让两家公司各走自己的路。如今,负责品牌业务的宏碁已跻身为全球性品 牌,并在欧洲笔记本电脑市场拿下龙头宝座,这是品牌与代工业务分家的变革带来的好处。

  “变革的过程,大家都很辛苦,因为做的不是非常熟 悉的业务模式。”施振荣说,事实上,若观察宏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多S成长曲线”,每次衔接都要经过阵痛,并忍受成长的缺口。危机是无可避免的。当遇 到外在的突发危机时,对企业的考验就是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处理好危机。而管理体系健全有效的企业,优质的“体质”可以将危机的危险降至最低。

  会交棒让公司可持续

 “一个组织当然有自身的生命周期。” 施振荣认为,过去皇帝们都在追求万岁,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在组织里面,一样也有生命,也有一个生命周期,组织也会老化。如果不能有突破变革的话,组织就会慢慢地趋向灭亡。

  在施振荣看来,一家企业的创立和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而是一场接力赛。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比赛都跑完,只有学会交棒,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2004年底,施振荣宣布退出宏碁。听惯了领导人由于对权力的依依不舍,退休后仍对企业实施“幕后操作”的故事, 很多人不可避免地产生疑问:施振荣会不会只是在演戏,实际上仍在“垂帘听政”?

   “60岁退休,是我在40多岁就做的决定。”施振荣解释说,放权的原因很简单,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志在给大家做一个示范,交得干干净净,保证平滑过渡; 从企业的需求来看,接棒的人在公司跟我已经20年了,能力已经成熟,我再拖5年、10年,他们就没办法当家了。此外,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培养创新、整 合、国际化的行销,创新要有人才,尤其是要国际化的人才。

  事实上,最高明的领导者身边往往有一大群能够弥补自己不足的人,施振荣的智慧正在于此。当很多企业家将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的时候,施振荣从一开始便采用了权力分散的架构,进行充分授权,为强者提供更大的舞台。

   在他看来,企业要想做到代代相传,必须建立在授权的基础上。再强势的领导人,总有照顾不到的角落,也会有离开的一天。但是在一个授权的企业,各主管已经 充分了解公司战略,能够随时随地根据企业战略需要进行调整,这样的企业才有生命力。“因为未来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变化很快,建立一个生 生不息的模式很重要。”

  授权的理念,源于宏碁创业之初就提倡的“师傅不留一手”的企业文化。所有的宏碁员工,虽然没有正式的入职培训,但都会有丰富的在职培训机会。主管、员工可以通过邮件直接向施振荣反映工作问题,也会有资深主管主动带员工去拜访客户。

  “人才流失难以避免,但如果大家都不训练,社会的人才谁来负责?”施振荣提出了“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原则。虽然人都是利己的,“但若结果是他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自己如何独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5

汉庭连锁酒店创始人季琦:中国经济的两难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819/144340.html

第一次看到政府提经济“两难”是在今年两会的政府报告中。6月份,总理再提这个词,终于引起媒体热议,我也按捺不住,在这里凑两句。

   “两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在处理保增长、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具体表现在:保增长与调结构;稳定通胀预期与物价上涨压力; 控房价与保支柱;加息与鼓励投资;提高居民收入与增加国家、企业收入;人民币升值与稳定出口等六大方面存在政策抉择上的“两难”。

  其实这些“两难”在我看来并不是很难,比如说:保增长还是调结构?必然是调结构。因为只有结构的调整,才有下一个30年的稳定增长。保增长是“近忧”,调结构是“远虑”。

  控房价还是保支柱?必然是控房价。因为房价是民生,是稳定,是政治。控房价在技术和决策层面都不是问题。实际上,房价管控的难度在于地方政府、银行等利益集团的不情愿、不配合。

  提高居民收入还是增加企业、国家收入?当然是优先提高居民收入,适当提高企业收入,而国家收入不是太少,而是已经太多,决不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手段再提高!

   稳定通胀预期还是控制物价上涨?当然是稳定通胀预期。通胀是伴随经济高速增长而存在的现象,实际上最大的得益者是国家,吃亏的是现金持有者,包括广大银 行储户。持续的通胀政策,除了推高各类资产的价格,股市也长期高温不退,还进一步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物价的上涨是由通胀政策引起的。是果,不是因。

  加息还是鼓励投资?当然是鼓励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这样中国的经济才能保持活力,才能高效、持续地增长,才能有效地调结构。

  人民币升值还是稳定出口?当然是要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升值人民币是必然,淘汰部分出口产能也是必需的。否则如何调结构?

  我们始终强调要“软着落”,我就始终想不通为什么?谁都想“软着陆”,但是世上有免费的午餐吗?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吗?打麻将还特别忌讳胡到“字碰”或者摸到八个花呢!在某些领域、某些部位的“硬着陆”,实际上是对整体的保护,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其实这样的“两难”是所有决策者都会面临的问题,事物总是有两个方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就跟力学上作 用力和反作用力一样,这是宇宙的基本规则之一。为什么政府和总理要拿出来跟大家说呢?我想:一是政府决策透明化、公开化的表现,体现这一届政府亲民、爱民 的一贯风格;同时也是各个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外在表现,政府作为“老娘舅”看来也是左右为难。

  建国六十多年来,从一开始的强人(毛泽 东、邓小平等)治国,到这几届的精英(江泽民、胡锦涛都毕业名校)治国,领导人依赖于个人魅力的成分在减少,决策方式也更倾向于集体决策。如果说朱镕基时 代还带有浓重的个人风格,到了温家宝这一届政府更多的是平衡和调和。这对于经历了长时间高速发展后的中国局势也是比较合适的。

  高速发展 的结果,必然是将许多原先不显著的矛盾变得显著,原先不起眼的差距变得明显,原先的微小不平衡容易形成动荡。各种矛盾和力量的碰撞和博弈是在所难免的。而 中国各阶层发表自己声音的渠道并不均衡,往往总是强势力量发出的声音越是响亮(想起了中学英语课本里学过的“金喇叭”),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沟通,再进 入下一阶段的发展,对于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相当有必要。

  从这种经济领域的“两难”问题里,也可以进一步看出,各个利益集团在决策机制里都应该有自己的代理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否则只会使矛盾激化,“两难”越来越多,甚至(困)“难”变成(灾)“难”。

      (文章转自作者博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91

黄光裕之后 创始人如何面对职业经理人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929/1935638.shtml


每经记者 尚希 发自北京
“陈黄之争”尘埃落定,但留给中国所有民营企业家思考的问题却刚刚开始。
作为企业的创始人是否应该大权紧握,而职业经理人该不该越俎代庖?这场历经月余的争端,也给中国所有的民营企业上了一课。
“公司治理应该合约化而不是道德化,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之间最大的问题不是信任问题,而是约束问题。”昨日,(9月28日),企业战略专家姜汝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对此表示。
该不该选择职业经理人?
这其实是两方面共同的困惑。
此轮对决中,陈晓的胜出,让企业家们不得不思考究竟能否将一手创办的商业王国交付于他人之手。
“我接触过很多企业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在公司治理中,因为利益而反目成仇,最后甚至动用其他非法的手段来解决的事例。这样的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也是引发我们思考的一点。”姜汝祥告诉记者,当国美控制权争端通过法制手段来解决时,对于中国的企业是一种更好的警示作用。
“这次事件肯定会让企业家有所担忧。”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为了防止职业经理人对企业创始人利益的侵害,目前,在美国的公司章程中,已经加入了创始人保护条款。这种创始人保护条款正是中国民企急需引进的。”
当这场争端愈演愈烈之时,不乏一些民营企业家公开表示自己不敢再选择职业经理人,原因也多是怕重走黄光裕的老路。
但这终究不是一个可以一概而论的问题,依文企业集团董事长夏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则表示,“相比更多的中国企业来说,黄光裕和陈晓的组合具备 一定的特殊性,正是根源上的一些问题令得此次事件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企业也不应该受到这样非典型案例的影响。”她认为,中国的企业家大多属于创业型,而职 业经理人的介入则会让企业的财富更加稳固地建立、壮大。
在她看来,这场争端如果带来的是对职业经理人的质疑,则并不利于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创始人也需要“职业化”
在中国,上百万的民营企业中不乏优秀的代表,欧美国家同样如此。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席位都被民企所占据。但相比欧美国家的企业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来说,中国的企业家则显得有些“放不开”。
“撇开国美不谈,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通病是创造了一个公司就必须控制这个公司。不但要获得利益还要获得控制权。”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公司治理专家文学国告诉记者,“其实目前对黄光裕来说,利益也是摆在第二位,控制权才最重要。”
当然,中国企业家的财富积累模式并不同于欧美的企业家,这也造成在面对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时,中国企业家饱含了更多的“亲情”。
如果这是内因的话,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不成熟则是导致企业家慎用职业经理人的另一大外在因素。
“不得不说,现在职业经理人也存在很多问题,譬如不诚信,当自己做大之后就将老板的市场分割。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则是,创始人不能完全信任职业经理人,从而经常干涉其管理模式。这其实是一个恶性的循环。”文学国对此表示。
“职业经理人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执行大多数股东的意志是基本原则,这是最起码的信托责任,否则,现代企业制度就无从谈起。”财经专家、通路快建高级顾问李春兵同样表示。
“职业经理人需要职业化,企业家同样需要。”夏华告诉记者,在其看来“不仅仅是经理人的成熟程度需要提高,每一个老板的心态也要改变,在企业发展的这条道路上,过多地用情感来作判断并非一件好事。”
用“契约”替代道德约束
在这场“陈黄之争”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二字莫过于 “道义”。一直以来,陈晓深受诟病的也是其被认为违背了这两个字。
“我觉得在这件事情上,不好的一点便是将事情道德化。经济问题应该合约化。”姜汝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不少的民营企业,最大的问题便是用信任替代了约束,不习惯通过制度安排来规范公司的发展。
“不请职业经理人是不可能的,但一定要用明确的合约来保护双方的权利,而不单是依赖个人忠诚。”姜汝祥对此表示。
“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说还是很有典型意义的。遵循‘游戏规则’,在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框架内解决大股东和现有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其实是一种法制的进步。”文学国表示,这件事情产生的警示意义在于,不管是企业家还是职业经理人,都要注重用契约关系和法律来保护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13

Facebook创始人百度“蹭饭”或为探路内地市场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21/2142199.shtml


每经记者 庄春晖 发自上海
昨日(12月20日),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及其女友被曝现身百度公司,并与百度CEO李彦宏在百度 员工食堂共进午餐。百度公司人士确认了此事,称扎克伯格系私人探访,与公司事务无关。据悉,此次为扎克伯格这位《时代》2010年年度人物首次来中国内 地,目前并不清楚他的下一步行程及意图。不过,该消息已引起了中国本土互联网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有人指出,扎克伯格此行的目的是为Facebook进军内 地市场铺路。
昨日晚间,有媒体报道称,百度发言人郭怡广表示,扎克伯格对中国互联网市场很感兴趣,此次是专程来向中国的互联网人士取经。
“突袭”百度食堂
扎克伯格拜访百度的消息最早是由一名百度内部员工透露的,该员工还附上了抓拍的照片作为证据,不过,该消息不久后被删除。
事实上,扎克伯格来华的可能性已被媒体多次提及,他的现任女友普莉希拉·陈为一名华裔美国人,仍有家人在中国。扎克伯格本人则在近日的 FacebookQuestions服务中提问:“在说普通话的中国城市中,哪些最值得一去?”并关注“如果去北京和上海,最应该看或做哪些事情?”等话 题。
昨日,还有人在北京首都机场及雍和宫等处发现了扎克伯格的身影。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在微博透露,当日凌晨,其在回北京的飞机上偶遇扎克伯格,并称赞扎克伯格“十分酷”。
中午,扎克伯格突然现身在北京上地的百度办公大楼,与百度CEO李彦宏谈笑风生,并在员工食堂共进了午餐,随后两人进入7楼的李彦宏办公室,关门“密谈”。
百度公司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确认了该消息,表示此行系扎克伯格的私人探访,并非两家公司的商务安排,“马克还是带着女朋友一块儿来的”。该人士称,除当事人之外,没有人知道李彦宏和扎克伯格的谈话内容。
此前,李彦宏与扎克伯格已有过数次面对面交流。今年7月份,李彦宏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企业代表参加美国太阳谷峰会,曾被目击与扎克伯格亲密交谈;11月中旬的web2.0峰会中,两人再次聚首。
业界热议内地之行
扎克伯格突然造访百度,引发本土互联网界人士高度关注及热议。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在其微博上转发了扎克伯格来京的消息,但没有发表评论。
乾龙创投创始合伙人查立慨叹,创新起家的Facebook没有太大必要造访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而是应该多与各草根创业团队多多交流。
有一种观点认为,Facebook创始人此行不会仅仅为去某家公司的食堂“蹭饭”那么简单,而是在找寻“分食”内地互联网市场的机会。
成立于2004年的Facebook目前注册人数突破5亿,已位列世界前三大互联网公司之一,但始终踌躇在拥有数亿网民的内地市场之外。此前,扎克伯格 曾流露过进军内地市场的想法,李彦宏也曾在公开场合发表过 “鼓励”Facebook的言论,“我认为像Facebook这样的企业应该考虑内地市场,如果他们的方法得当且有足够的耐心,就会有机会。时间飞逝,互 联网市场增长很快,而且存在许多挑战。如果你们不快点行动,就会失去机会。”
Facebook落地谜局
艾瑞网专家宋安表示,相信扎克 伯格此次以交流为主,“Facebook在美国选择了和微软合作,Twitter则选择了和Google合作,相互制衡。目前内地互联网三大佬:腾讯、百 度和阿里巴巴,以及最近的新浪微博,相互的数据都不开放,都想当老大。李彦宏见扎克伯格,交流的层面可能大于实际合作的可能。”
4399游戏 董事长蔡文胜则对Facebook在内地落地生根的可能性表示了悲观,“Yahoo创始人杨致远第一次到内地是2000年,谷歌CEO施密特第一次到内地 是2005年,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选择2010年到内地。“他们都相隔5年来内地,而且都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但最终都没能在内地落地生根。”
不过,目前未有更多“百度午餐”的实质讯息流出。此外人们还在关心,扎克伯格接下来还会造访哪些国内互联网企业,碰撞出什么火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79

小肥羊創始人張鋼不言退:一直參與管理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3/1MMDAwMDIzODI1MQ.html

5月13日,停牌數日的小肥羊(00968.HK)發佈公告稱,百勝計劃出價45.6億港元收購小肥羊,並已經向小肥羊董事會提出以每股6.50港元現金收購小肥羊93.2%股權。該價格較小肥羊4月21日的收盤價溢價30%。收購完成後,小肥羊股份將退市。

「我完全支持小肥羊的私有化!」在5月13日午間舉行的電話會議中,小肥羊創始人張鋼坦言,自己之所以轉讓小肥羊的控股權,主要是因為餐飲業競爭「異常激烈」,對此,自己深有體會,而在他看來,未來該行業的競爭也只會有增無減。

「私有化小肥羊,一方面可以避免資本市場的波動,另一方面,還可以獲得所需資金。與此同時,百勝也可以提供小肥羊不斷學習的機會。這是一個相互受益的事情。」張鋼說。

而百勝中國區總裁蘇敬軾則表示,目前,百勝在中國擁有3800多家餐廳,僅2010年,新增餐廳的數量就超過500家,中國市場對百勝非常重要,百勝仍然對中國餐飲市場的現有機會與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

他透露,在入股小肥羊的兩年多時間裡,雙方建立了密切和睦的關係,而小肥羊此前「出海」的探索,也表明,火鍋概念在全球依然有一定的市場。因此,未來百勝有意將小肥羊進一步引入海外市場。但蘇敬軾也表示,目前國內仍將是小肥羊最需要發展的市場。

此前有報導稱,在出售小肥羊之後,張鋼有意進軍火鍋上游,對此,張鋼給予了否認。他表示,未來自己將繼續在小肥羊董事會任職,並一直參與管理。同時,他稱自己還將長期持有小肥羊的股票。

根據公告,餘下6.8%股權將由小肥羊創始人張鋼、陳洪凱持有,兩人的頭銜分別為創辦主席和創辦人。

張鋼在會議中強調說,此次私有化是一次有前提的建議,即只有取得商務部和相關監管機構的同意及批准後,方可作實。

早在百勝參股小肥羊之初,外界有質疑是否會對國內餐飲市場形成壟斷——那時,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案因行業集中問題剛被商務部否決。

當時,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認為,中國餐飲市場很大,但集約化程度低。2008年,中國餐飲業收入達1.5萬億人民幣,而百勝與小肥羊加起來銷售額為320億人民幣左右,僅佔2%的市場份額。「我們應該鼓勵行業進一步集約化。」

蘇敬軾表示,下一步百勝會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19

小肥羊被百勝私有化 創始人志在上游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3/xNMDAwMDIzODIxNg.html

百勝餐飲集團和小肥羊(00968.HK)5月13日日聯合發佈公告,公司計劃出價45.6億港元收購小肥羊,已經向小肥羊董事會提出以每股6.50港元現金收購小肥羊93.2%股權。受此消息影響,小肥羊復牌以6.28港元高開,上漲27%。

該 價格較小肥羊4月21日的收盤價溢價30%。餘下的6.8%股權將由小肥羊創始人張鋼、陳洪凱持有,並繼續參與小肥羊的經營活動,兩人的頭銜分別為創辦主 席和創辦人。收購完成後,預期小肥羊股份將撤銷及終止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實行退市。此收購計劃仍須取得商務部和相關監管機構的同意及批准後,方可作實。

2009年3月隨著小肥羊兩家戰略投資人3i集團和普凱的退出,百勝首次入股小肥羊,當時耗資4.9億港元,換得19.9%股份。2009年10月百勝集團又以約3億港元的價格從小肥羊高管手中收購股份,增持小肥羊約7.3%股份。至此,百勝持有小肥羊27.2%的股權。

有 分析人士稱,由於近幾年火鍋業的競爭過於激烈,小肥羊的利潤壓力也越來越大,加上冷鏈支持一直未能跟上其快速擴充的門店網絡,創始團隊在經營管理上已漸感 力不從心,這些都使得小肥羊創業團隊萌生去意。根據2010年年報,小肥羊全年的營業額同比增長22.6%,達19.25億元,但全年毛利率卻同比下降了 2.7%,這個數字在去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3.8%。

中國經營報此前的報導稱,小肥羊創業團隊現在瞄上了火鍋上游,近兩年一直在低調佈局,準備二次創業。一個鮮為外界知曉的信息是,小肥羊之前已將旗下的小肥羊肉業,低調更名為小肥羊食品,集團內部已經制定將其5年內打造成第二家上市公司的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23

下一步會發布關於IPO欺詐的報告專訪Muddy Waters創始人Carson Block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3/yMMDAwMDIzOTcyMA.html

過去一年,通過反向併購方式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陷入一場信任危機。

 

在一些紐約的機構投資人看來,這場危機始於2010年6月28日。那天,混水摸魚研究公司(Muddy Waters)創始人Carson Block在公司網站發布了一份質疑中國概念股東方紙業財務造假的報告,其後,東方紙業股價在48小時下跌55%。

這樣的局面讓Block也感到“震驚”,因為他說自己進入這個行業“完全是一個巧合”。東方紙業後來聘請了審計委員會來證明自身的清白,但Block對這種“自查”並不買賬。

東方紙業之後,Block彈無虛發。他攻擊的綠諾國際承認財務欺詐,目前已摘牌。他又攻擊中國高速頻道,後者現已停止交易,其審計公司德勤則選擇了辭職。

北京時間5月20日,身在香港的Block通過電話接受了本報記者一個小時的專訪。

“混水摸魚”就是不透明

《21世紀》:你能否做一下自我介紹?

Block:我在投資的氛圍中長大,一直想在這一領域發展,對中國也一直有強烈興趣。1998年,我就研究過A股。我大學時學過中文,大學畢業後第一次去中國,回美國後我去了美國一家大型投行做公司理財方面的工作。後來又離開,幫我父親做一些小型股票研究。接著我去法學院學習,畢業後去了一家美國律所在上海的辦公室。我一直希望成為一個很好的企業家,所以在中國開辦了一個名叫Love Box的私人倉儲公司,這是第一個將私人倉儲服務帶到中國市場的嘗試。對我來說,這才是讓我學習了解中國商業最好的教育。作為一個企業家,我參與業務涉及的所有方面,開始理解中國人做生意的方式有多麼不同。我想,這段經歷讓我遠遠超越從美國來的其他人,能更好地評估中國公司股票。

《21世紀》:你什麼時候開始做混水摸魚研究公司,為什麼專注於做中國反向併購公司?

Block:成立Muddy Waters完全是巧合。2009年,我當時正日以繼夜做Love Box的事業。我父親對一些中國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產生了強烈興趣,其中有東方紙業。他意識到需要人去做東方紙業和其他公司的盡職調查。我當時挺猶豫,並沒有強烈興趣。他告訴我關於這個公司的情況,我聽完後覺得可能有問題,但當時並沒有任何做空的想法。我只是想要查一查,把問題找出來。當去看了這個公司後,我震驚了。

當時是2010年1月份,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父親想做多這個公司,我告訴他不應該做多。我想,這很可能是一個很好的做空機會,因為這是欺詐。

但我想,如果要把報告寫出來就需要去現場,這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而到那時他們的年度審計報告早就出來了,沒人會在乎我的報告。所以,我想那就算了吧。

下一步會發布關於IPO欺詐的報告

直到4月初,我才想起來再去看一看東方紙業的股價,我覺得股價應該會掉到1美元左右吧,但股價仍然很高,我看了一下SEC文件,德豪會計師事務所給他們的審計報告非常乾淨。再一次,我震驚了。

我想,現在還有機會來做這個報告。所以4-6月份我就做了這個項目,然後把它發了出去。我把這個報告發給了數年前在業內認識的50個人。

48小時後,當我再次查看的時候,這個公司的股價已經下跌了55%。我非常震驚,無法相信人們竟然在乎這份報告。我沒有意識到會有這種反應。我意識到該公司管理層會有一些反應,他們應該會說,這不是真實的。因為股價發生這種狀況,我還沒有準備好就與這家公司開戰了。

我離開投資行業已有數年,從來沒有進入過中美投資圈,但突然間,我就捲入了這個圈子。然後有其他人對我說,東方紙業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欺詐,你必須理解這個把中國公司帶到美國去的機制。對於這些銀行、審計和律所來說,他們可以賺大筆的錢。我花了幾個月時間去理解這個環境,知道美國這邊有多麼腐敗。他們通過賣一些炙手可熱的金融產品來掙錢。現在這個炙手可熱的金融產品就是中國。幾個月後,我對這個環境的理解更好了。我開始看另一家公司綠諾國際,然後是中國高速頻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很期待這個機會,因為綠諾更大,而中國高速頻道的審計師是“四大”。這讓我有些興奮,因為要想證明他們有問題更加困難,挑戰更大的公司也比較有趣。後來的結果很明顯,我們比較成功。

《21世紀》:為什麼給你的公司取這個名字,“混水摸魚”在中文裡聽起來是個壞傢伙。

 

Block:我第一次聽說混水摸魚這個詞,是在上海與一個政府官員吃午餐時聽說的,我們討論新的動車,但讓我瘋狂的是要想預訂票太難了。你去車站,票已經賣完了,而那裡有很多做假票的人。雖然我知道結果,但我還是問,為什麼會這樣?他們回答說,混水摸魚,這是我第一次聽說這個詞。我喜歡這個表達,它解釋了很多事情。許多大陸商人不願意透明,因為他們覺得這樣能賺錢,而透明的話就不能賺錢。我取這個名字是為了說明,我有分析中國公司的技能,與許多美國人相比,我能更好識破這些不透明。而正是這些不透明製造了很多問題。所以說不透明、混水,於是就有了這個名字。

每個個案都不一樣

《21世紀》:你怎麼調查公司?

Block:視情況不同。當然會審查公司文件,同時嘗試理解供應商,理解客戶,客戶會買他們說的那麼多東西嗎?我們經常以潛在客戶的身份接近目標公司。比如中國高速頻道,我們以潛在廣告主的身份接近這家公司時,他們的巴士數量只有他們說的一半。好吧,證券欺詐就在這裡。各個公司調查方式不同,但基本工作差不多。我們不想耐著性子聽完針對投資者和分析師的演講。我們不想問CFO一些容易的問題。我們想看看他們的業務,我們不想看他們展示給投資者的那張臉。

《21世紀》:東方紙業,綠諾國際,中國高速頻道,接下來還有什麼?

Block:我在做幾個項目。其中一個有意思的是,我可能會發表一家公司的報告,它的背景公司是香港的,它看起來可能欺騙了過去的中國合夥企業。這個公司是那種欺騙任何人的公司。他欺騙中國的投資者,也欺騙美國投資者。

目前,我主要是一個項目一個項目來做。目前還沒有什麼長期計劃。期望我們的工作做一些重要的轉變。很明顯,一些更大公司的股票現在正承受壓力。在這些公司的案子中,他們應該提供更多透明度。他們可能是很好的公司,但應該更加透明。我認為發行人現在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

《21世紀》:美國投資者看起來對反向併購中國公司這個群體喪失了信心。你覺得這裡面有好公司嗎?

Block:有可能。我不相信所有的公司都是一樣的。僅僅因為它是反向併購公司,它就是一家壞公司?不是。僅僅因為它是一家IPO公司,就是一家好公司?不是。每個個案都不一樣。如果你看比例的話,的確,反向併購壞公司的比例的確比IPO更高。但你在給這家公司貼好公司還是壞公司的標籤時,應該非常謹慎。

這個系統會產生一定數量的壞IPO

《21世紀》:一些人說做空反向併購公司空間已經很有限了,所以他們轉向了IPO,你有沒有瞄準什麼IPO公司?

Block:我當然會看IPO,你會看到我們發布一些IPO的報告。IPO與反向併購的問題相似。投資銀行家拿了錢,來生產金融產品,這是一種利益衝突。不管是IPO還是二級市場的反向併購公司,投行的動機就是將金融產品帶到市場。律師拿了錢,不管客戶好還是壞,都會幫助他們。會計和審計公司,用美國

的一個說法,他們有很多人要養,成本很高,有壓力要獲得收入。這個系統就是這樣的。這個系統會產生一定數量壞的IPO。

《21世紀》:投行、律師、審計和會計公司在這些欺詐裡扮演了不好的作用?

Block:澄清一下,我不是說所有的投行,也不是說投行的每一個交易都有問題。問題在於這個系統有太多利益衝突。當我寫報告的時候,我同時在做空這個股票,我也有利益衝突。但我的利益衝突是透明的,每個人都知道,股票每跌1塊錢,我就可以賺1塊錢。但投行的利益衝突在於,如果你閱讀分析師的研究報告,他們的利益衝突不明晰,因為投行之外沒有人知道,這個分析師的獎金有多少來自他寫的那個公司。我的觀點是,這個系統就是要把金融產品帶到市場來,有很多利益衝突,就會造成出現壞的產品。另一點應該考慮的是,比如我進口了一種中國製造產品,如果這個產品有害,它會成為我這個進口商的負債。但那些進口金融產品的人沒有任何負債,出現一個壞的交易,要讓投行負責是非常困難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投行賺了太多錢,他們能夠遊說政客出台保護他們的法律。

《21世紀》:有一些早期投資的對沖基金,他們可能知道一些公司有欺詐問題,但依然在上市前投資這些公司,他們和投行、律所、審計是一條船?

Block:在我看來,如果你知道是欺詐,但依然繼續推進交易,那你應該歸於最壞的那一類。次壞的一類是,故意創造一個別人無法知道這是欺詐的系統。任何對沖基金投資了欺詐公司,目的是為了把這些股票賣給不知真相的人的話,我覺得這些人應該進監獄。

欺詐不只是中國概念公司的問題

《21世紀》:欺詐只是中國概念公司的問題,還是其他國家也有大量這樣的問題?

 

Block:欺詐不只是中國概念公司的問題。正常情況下這不會存在,因為如果一家美國公司在美國上市,欺詐後要逃脫的話非常困難。對於欺詐的推銷者,中國是完美的目標,因為中國是非常熱門的投資。而因為中國遙遠,語言、文化、法律系統不同,推銷者就在這裡尋找欺詐的公司,打扮一下,然後把它們帶到美國來。大多數推銷者會指責中國公司,說他們欺騙了我們。他們這樣做比較容易,但解決方案很明顯是,中美政府之間更緊密合作,這是唯一的解決之道。現在這些推銷者利用了中間的空隙。

“我沒有給任何人工作”

《21世紀》:一家投資者關係公司的人告訴我,說SEC也在調查做空的人,你知道嗎?

Block:SEC永遠不可能告訴一家投資者關係公司,他們在調查誰。SEC有政策不會做這樣的披露。

《21世紀》:SEC聯繫過你,他們想從你這裡知道些什麼?

Block:是我聯繫的SEC。我每次寫報告的時候都會聯繫SEC,我會告訴他們相關背景,與他們分享信息。如果他們需要任何幫助,我會盡我所能。

《21世紀》:SEC給了你哪些反饋?

Block:我知道SEC不對正在進行的調查有任何評論。他們只是問問題,他們樂意接受我提交的文件和其他信息,就這麼多了。他們會看東方紙業、中國高速頻道。他們不會說他們在調查這些公司,他們只是說願意聊聊這些公司,於是我們聊聊。

《21世紀》:你現在是自己工作,還是也為其他機構工作,你有為對沖基金工作嗎?

Block:沒有。我沒有給任何人工作。

越透明危機結束得越快

《21世紀》:你如何看待近期的欺詐對中國在美上市公司的影響。這場危機什麼時候會結束?

Block:這個問題較難回答。如你所說,現在的焦點轉向了IPO公司。我不知道IPO的問題有多廣泛。我猜想IPO問題越廣泛,這場危機就會越大。我不知道,但也很好奇事情會怎麼發展。最近IPO的一些公司被空方質疑,他們有一些商業模型,我認為對股東不一定有利。比如,有公司完全將一些應該內部運作的功能完全外包出去。如果中國公司更加透明,不要避稅,遵守法規等,危機會結束得越快。

《21世紀》:你受到了一些威脅?

Block:經常。

《21世紀》:有些人說你現在去中國非常危險。

Block:也有人跟我說,如果我去美國也很危險。我危險嗎?不知道。我比較小心,只能這樣了。有時候我擔心的不是有權勢的人對你不滿,我更擔心一些瘋狂的個體,他們可能會不理性、沒有邏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31

創維創始人黃宏生復出 投身汽車領域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856&PHPSESSID=08be387289b471286730fde1a10db9ac

  

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自2009年7月從香港出獄後,一直未在創維集團和中國家電業復出。日前,《中國企業報》記者從可靠渠道獲悉,黃宏生已全面投身於汽車領域,短期內將不會在創維集團以任何形式復出。

  目前,黃宏生組建了創源天地控股公司,以此為平台在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成立了南京創源天地汽車有限公司,並聯合南京東宇汽車集團、廈門金龍聯合汽車三方重組南京金龍客車製造有限公司,黃宏生親自擔任南京金龍客車公司董事長。

  對此,創維集團新聞發言人李從想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這是老闆的事業,與創維無關。」

  今年8月,南京創源天地汽車公司在南京溧水縣舉行了10.5米級純電動城市客車的新品說明會。一位參與了產品說明會的知情人士告訴《中國企業 報》記者,黃宏生在會上向南京和溧水的兩級政府領導表示,創源天地控股公司將投入資金100億元實施新能源汽車規劃,在溧水建設新能源汽車基地。

  早在2010年8月,創源天地控股公司投資1億美元在溧水設立了創源新能源汽車投資主體——南京創源天地汽車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已經研發了 10.5米級純電動城市客車、12米級混合動力城市客車等5款新能源客車。隨後,《中國企業報》記者從南京市工商局瞭解到,該公司成立於2010年12月 21日,法人代表為黃穗晶。一份資料顯示:黃宏生的胞弟黃培升的女兒也叫「黃穗晶」。

  不過,黃宏生的汽車版圖並非只在新能源客車項目。《中國企業報》記者從南京國資委全資控股的南京東宇汽車集團獲得一份資料顯示:經過長達近半年 的磋商談判,今年1月初創源天地汽車與南京東宇汽車集團、廈門金龍聯合汽車達成了重組南京金龍客車的協議,標誌著黃宏生全面佈局汽車領域。

  重組後的南京金龍客車將以客車製造為基礎,打造以新能源汽車開發與製造、小型車開發與製造、關鍵零部件開發與生產的汽車產業集團。三年內形成單班年產3萬輛客車、輕卡、SUV的生產能力,五年內完成7萬輛年產能力,實現收入150億元。

  當年,黃宏生出獄後曾有知情人士透露:「黃老闆的家電情結還很濃厚,不排除今後重新在創維集團復出。」不過,近年來創維在以張學斌、楊文東為首 的職業經理人團隊的推動下,不僅在彩電主業上保持著穩健的發展,還積極向冰箱、洗衣機等白電以及平板電視、手機為代表的數碼通訊領域的擴張,打造綜合性家 電集團企業。

  今年6月,黃宏生則以創維創始人的身份,與創維首席執行官張學斌、創維總裁楊東文等高管共同出席創維液晶電視、冰箱擴產項目在溧水舉行了簽約儀式。黃宏生還在現場表示:「此舉意味著創維集團迎來了第三次創業。」(來源:中國企業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