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兩兄弟雖然來自同一家庭,但性格迥然不同。 大哥李嘉俊(Tommy),為人憨厚。他本是Cova甜品主管,但選擇和朋友開烘焙教室Choco Bakery。絕招,是「賣大包」:教整餅送朱古力;同事遲到,又不敢出聲。這樣一年下來,蝕了十多萬元。 細佬李嘉銘(Tony),為人多計。他在甜品店及西餐廳做了七年,二十三歲升任主廚,遲早闖出名堂。 眼見大哥Tommy因生意差夜夜失眠,細佬Tony決定辭職幫手。細佬加入後,力谷宣傳、重新定價、著重與學生交流。親兄弟偶有爭執,但目標一致:搵錢。三個月即轉虧為盈,現月賺五萬。 人教整餅,佢教整餅,Tommy教到被學生「屈番轉頭」,「咁學生開聲叫我送朱古力『生日牌』、蠟燭、包裝盒等,我咪送囉。點知呢個又要,嗰個又要,有時一班送出三十份!」生性腍善的Tommy,對學生慷慨,對同事亦寬宏,他解釋:「雖然同事有遲到,但有需要時,佢哋都會幫我開夜班,點話人哋喎!」Tommy還要「蝦碌」,想搞九十八蚊團購,但食物成本佔了一半,又試過搞錯上堂時間,「我將三班包場客編曬同一個星期五,當日所有人湧上來,我先知搞錯,嚇死!」他唯有低聲下氣安撫客人,再派優惠卡「擺平」,「好彩佢哋肯改時間,無要求退錢咋。」 細佬加入扭轉局面 簡單來說,Tommy有整餅天分但絕不是做生意材料。月月埋單計數,倒蝕兩萬,一年下來蝕了十多萬元。Tommy獨力難持,夜夜失眠,兩個月內竟暴瘦了五十磅,他向細佬Tony狂呻,Tony才知大鑊。他直言:「我真係嚇親!可以成年無錢賺,我唔可以俾佢盤生意咁死落去!」深知大佬好快捱唔住,剛巧Tony亦工作不愉快,與其出外找工作,不如幫手。細細個兩兄弟已一同輪流煮飯,Tony說:「我覺得唔係大佬啲嘢唔掂,而係無人知佢掂!」Tony遂使出三招,打救大佬! 第1招:巧手谷宣傳 人人都知,現時是網上的世界、手機的年代!但大佬Tommy,竟是電腦白痴。他不懂如何透過網絡做宣傳,開業只懂花錢找人整網站。雖然有facebook專頁,但永不update,只得四十粉絲。Tony對大佬說,無論蛋糕設計幾好都無用:「客人上網見到人氣咁少,對你間嘢都無曬信心!」事實上,Tommy一直只醉心研製蛋糕款式,記者見他的款式其實頗追貼潮流。近日西餅界大熱的盆栽Tiramisu、早前父親節的西裝蛋糕、母親節的束花形蛋糕,Tommy都有教。正值世界盃,他最新設計的「足球狂熱」,希望可成為今年暑假王牌。而Tommy早前設計的旋轉木馬雪糕蛋糕,及外形猶如LEGO、不同顏色的朱古力,都是「鎮店之寶」。Tommy有他的堅持:「我要做啲其他人無嘅蛋糕。雪糕蛋糕好少烘焙室會教,因為上堂前要親自打雪糕,花好多心機同時間。」要令大佬的心血「發揚光大」,Tony號召學生在facebook密密按like,並想出藉此提供會員優惠。Tony又定時在網上發佈Choco Bakery的新款甜品,並用寫blog形式介紹特色。短時間內就令facebook會員颷升至四千個。Tony笑言:「公司的舊網站,客人都取笑設計太老土!」他再花五千元整靚網頁。Tony又帶著Tommy走出去,在大型商場擺攤位,去年又參加貿發局美食博覽,「參展蝕咗一萬元,但賺咗曝光率,之後有幾間café搵我哋做批發生意。」近日他們在觀塘apm再擺攤位,又吸引一間日本主題餐廳邀請合作。 第2招:收費不減反加 「佢太有人性,客人叫佢送乜佢都送。」Tony笑說,大佬做生意還有一個「致命傷」,就是太仁慈。現在除了冰盒外,其他如朱古力生日牌等,一率當配件收費十元。Tony說:「阿哥唔知道,其實manpower都係錢。」Tony吸取西餐廳經驗,將食物成本控制在百分之二十五,故課堂收費由每堂九十八元提升至二百六十多元以上。而批發cupcake予café,則由每個十元提升至十五元,一磅半的蛋糕,零售價由一百八十提高至三百元。由於宣傳足,他們現吸引更多包場讓員工學整餅的公司客;這類公司客對使費相對較「鬆手」。不過市面烘焙教室多的是,尤其他們鋪頭所在的觀塘工廈,同一棟大廈已有六間﹗Tony為加強競爭力,保留團購優惠,但會先留意行情,避免正面交鋒,「我哋較新,知名度不足,所以我唔會跟同行同時搞,免競爭。我會找行家優惠的空檔才推出優惠。」他指facebook宣傳可鞏固熟客及公司客,生客散客就一定要靠團購。 第3招:溝通籠絡學生 開教室這門生意,能否留住客人,最重要在於導師本身。Tommy雖然盡力與學生溝通,但始終不夠Tony幽默。上週五,記者參加他們的課堂,就看到兩人明顯的分別。Tommy一上堂就如教師般,教大家整蛋糕的步驟;Tony則會先介紹自己,與學生互相認識,讓大家熟絡起來。在等候焗蛋糕的時間,Tommy會返回座位工作,默不作聲。而Tony會走到學生旁,跟他們聊天、說笑,大家經常發出陣陣笑聲。明明兩人想說同一個指令,Tommy明知學生在閒聊,根本聽不到,仍自說自話;相反Tony懂得在大家靜下時才說,成功引起學生注意。每次落堂,Tony都會主動要求客人影大合照,增加課堂氣氛,再放在網站上,讓同學自行下載相片。Tony笑言其實兩人的外表亦有影響:「大佬嗰樣比較斯文、靚仔,感覺正經啲。我嗰樣滑稽啲,客人見到我做咩都覺得好笑,或者我似蘇永康係一個優勢!」懂得與學生保持關係,回頭客才多,他們指「翻頭客」約三、四成。遲些還會開初階、進階、深造班等,挑起客人興趣繼續學習。 難兄與難弟 回想創業經過,溫文的Tommy指,前年獲朋友邀請到烘焙室任兼職導師,初嘗教人整餅滋味,竟然上了癮,於是投資二十萬開烘焙教室。第一堂的火焰雪山雪糕蛋糕,他預備好火槍等製作道具,喜孜孜地等人報名,直到開班當日,竟然只有一位學生,Tommy說:「單對單都要照教,個學生就好開心囉!」始終做生意要講包裝,幸好有細佬Tony。他加入後,以前一日只有一班約十個學生;現在平均一日也有兩班,每班二十個學生,另有不少包場活動。三個多月間轉虧為盈。早前Tommy決定,把一半股份分予細佬。兩人每月只會支自己人工,盈利儲起,並決定於下月搬往一個可容納四十人的新鋪,及在旺角西洋菜街開一間蛋糕用品專門店。兩兄弟雖相差六歲,但默契十足,經常說只有他們才明白的「外星話」。攝影師叫他們擺pose,他們不約而同說:「炒朱古力大王!」他們解畫指,是取笑在餐廳廚房工作時,明明無事做卻扮忙炒朱古力的同事。不過,兩人也有爭拗時,他們最初不肯說,但同事阿妹卻踢爆:「佢哋成日鬧交,鬧到好似想打交,但次次都打唔成,轉頭又無事發生咁。」或者這就是親兄弟。Tony在飲食界有點成績,他歸功於大佬Tommy,「我讀中一時,見到阿哥做西餐好型,嗰陣就疊埋心水跟阿哥做西廚,佢對我嘅影響好大。」Tommy亦深知細佬鍾意煮西餐:「我唔想佢只整甜品,希望第日有機會開間餐廳,俾佢整意大利、法國料理。」名字已想好,「會叫做Choco Pastry。」再問有否說話向對方說,他們不約而同道:「你快啲收工休息啦!」 開業資料(7/2012) 租金^:$32,000裝修:$100,000入貨:$20,000雜費:$50,000總投資:$202,000^ 三按一上 營業資料(5/2014) 營業額:$132,000租金:$8,000人工#:$40,000入貨:$30,000雜費:$4,000盈利:$50,000#兩位老闆人工 | ||||||
綜合新華網、證券日報、《理財週報》、《杭州日報》、《廣州日報》等。
一、「資深操盤手」張強:上億身家 險成韓三平繼承人
年齡:50歲
職位:阿里影業CEO
身家:2014年3月,阿里宣佈將以62.44億港元投資獲得文化中國59.32%股份,成為文化中國的第一大股東,張強身家上億毋庸置疑。
成績:獲得華表獎和金雞獎等多項大獎的《中國合夥人》、《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及票房高收的《小時代1》《小時代2》等。
背景:在中國影視傳媒行業擁有逾25年經驗,此前張強一直在影視傳媒公司就任管理要職。1985年7月,張強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獲得中國語文學士學位,後前往北京電影學院攻讀研究生,於1988年獲得電影美學碩士學位。後前往峨眉電影製片廠工作,2000年回京,任職於北京紫禁城信都電視文化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2004年後擔任北京紫禁城影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同時兼任北京電視台副總編輯。2011年11月起出任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在成為阿里影業總裁之前,張強在中影股份擔任副總經理。分管中影股份的策劃部門、電視分公司及營銷分公司。張強擅長項目開發,這與其長期專業的科班學歷背景和資深的行業從業經歷有關。
張強的中影工作背景這一次格外引人注意。有消息稱,在3月份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韓三平退休時,張強還曾被認為是董事長候選人。不過該職位最後由喇培康擔任。
二、「電視劇女王」趙依芳 :華策影視做到極致!
年齡:55歲
現職:華策影視總經理
身家市值:140億(截止2013年)
背景:1992年,33歲的趙依芳辭掉東陽市廣電局副局長等職務,到省城杭州「下海」。同一年,一大批體制內的人離開體制,下海創業,他們中誕生了陳東昇、馮侖、王功權、潘石屹、易小迪等一批當下著名的企業家,後來這些企業家被稱為「92派」。
1992年下海之初,趙依芳在東陽老鄉、浙江廣廈老總樓忠福投資控股的浙江華新影視公司任總經理,其間開發了中國第一個證券類節目《今日證券》,浙江華新還成為第一家拿到拍攝電視劇甲種經營許可證的民營企業——1995年,拍攝了14集連續劇《子夜》,當時投資只有幾百萬元。趙、樓兩人合作直到2005年,其後,趙依芳帶著部分骨幹自主創業,成立浙江華策影視有限公司。
借助之前積累的經驗和資源,華策發展的速度很快,2010年10月,華策在深圳創業板上市。回憶起創業二十餘年的經歷,趙依芳不無感慨地說:「華策整個發展的歷程與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歷程是同步的。」2013年,華策影視就做了A股最大的一單電視劇公司併購,斥資16.52億元一舉併購與華策電視劇年產量相仿的克頓傳媒,成為國內體量最大的電視劇公司。收購克頓後,華策電視劇產能達到年產1000集,也就是每年10部國產電視劇中,就有1部是華策出品。成為當之無愧的「電視劇第一股」。
成績:製作《鹿鼎記》、《西風烈》、《歸來》、《小時代3》、《全家福》、《雪豹》、《聽風者》、《分手合約》等,千集(部)影視作品,多部作品榮獲全國電視劇「飛天獎」、「金鷹獎」、「華鼎獎」等重要獎項。
三、「民營大鱷」劉燕銘:海潤影視借殼上市 三年磨一劍
6月22日晚間,申科股份公告稱,公司擬將除募集資金餘額以外的全部資產和負債置出,並擬以發行股份方式收購置入資產海潤影視100%股權。早在2011年,海潤影視就啟動上市日程,最開始計劃赴香港上市,後因香港股市低迷而推遲上市計劃。此後,又逢國內IPO停滯一年。如今,海潤影視終於圓夢上市路,可謂三年磨一劍。
職位:海潤影業總裁、創始人
年齡:51歲
身家:截至2013年末,海潤影視總資產為13.985億元,淨資產為7.587億元。
背景:劉燕銘:海潤1963年8月11日出生於北京。 1981年在中國展望出版社工作。 1982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進修。 1983年底協助著名老報人周沙塵先生創辦《老人天地》雜誌,任記者,編輯、責任編輯。1985年因工作表現出色,被破格提升為《老人天地》雜誌社編輯部主任,時年22歲。萬里委員長曾對他說,沒想到辦《老人天地》雜誌的小記者是那麼小的一個人。
1986年進入北京電視台工作,任文藝部製片主任。 1989年7月辭職離開北京電視台。1989年11月籌劃成立「海潤國際廣告有限公司」,是公司的創始人,任總經理、董事長、首席廣告導演。
從出版社臨時工、記者、廣告人再到影視公司老闆,劉燕銘闖蕩江湖三十餘年,一直遊走在商人和文化人之間。面對商業夥伴他果敢、靈活,面對媒體他則率直、親切。或許是骨子裡濃厚的文藝氣息,成就海潤電視劇口碑和收視雙贏局面,即使收視率不高,很多劇他們依舊大力打造。曾捧紅陸毅、孫儷、劉燁、印小天、王珞丹等一批明星。目前依然保有孫儷、吳奇隆、鐘漢良等明星的合約。
成績:《宰相劉羅鍋》、《亮劍》、《永不瞑目》、《玉觀音》、《士兵突擊》、《潛伏》等電視劇作品。截至目前製作完成並發行超過100部電視劇作品,投資了10多部電影作品,2011年至2013年,公司年電視劇產量分別為263集、214集、472集。
電影方面:《毒戰》、計劃《單身男女2》等。自2001年至今,海潤影視的作品幾乎囊括了「五個一工程獎」、「金鷹獎」、「飛天獎」等國內外近百項大獎,被中國傳媒界評為中國年產量最高、獲獎最多、品質最好、在民間最具知名度的影視製作公司。
四:「娛樂首富」王長田:光線傳媒「吸金大戶」
年齡:49歲
現職:光線傳媒有限公司總裁
王長田身家:123億,中國富豪榜的第45位
背景:王長田生於遼寧省大連市,1988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1990年,他進入《中華工商時報》,三年後升任市場新聞部副主任,那時他可能是升得最快的記者。1991年後,王長田調入《中國工商報》,並曾經嘗試去東北做生意,雖然沒有走通,旋即折返又做起了記者,但這對於王長田來說,是最具有現實意義的一次下海。
一直到1995年,王長田走進北京電視台,與張錦力、李德來一起創辦了財經欄目《北京特快》,收視率非常不錯,其中《娛樂現場》、《音樂風雲榜》和《體育界》已成為中國內地極具影響力的娛樂資訊節目。借助在電視傳媒上的實力,他推出流行音樂頒獎典禮--「音樂風雲榜頒獎盛典」並在中國音樂界引起極大轟動,被媒體譽為「中國的格萊美」。
王長田及其妻子杜英蓮在1998年創立了光線電視(光線傳媒前身),憑藉《中國娛樂報導》節目一舉成名。王長田東拼西借湊足了10萬元,在一個由民居改建的簡陋寫字樓裡開始了創業。要資訊,就必須先建立網絡。一切從零開始,王長田拿出了當初做記者時的那股闖勁,挨個打電話索要各藝員、演藝公司和娛樂機構的電話,碰壁受冷眼是可想而知。一年後,王長田的公司已經兵強馬壯。這個小小的私營電視製作公司已經擁有了一個龐大的娛樂新聞採編隊伍。老記們滿天飛,甚至出國採訪,除了中央電視台,連省級電視台都難以想像的事情被王長田變為現實。越來越多的明星主動找上門來,王長田建起了一個搭建起一個集歌、影、視等在內的娛樂通訊網絡。無論娛樂業發生什麼事,光線就能迅速「撲」上去。
2008年7月30日,光線傳媒對外宣佈,獲得北京銀行超過1億元的貸款額度,為重啟上市做鋪墊。2011年8月3日光線高調上市,記者出身的王長田身家暴漲至逾40億元。有統計數據顯示,光線傳媒已投資了7家公司。其中遊戲公司三家,分別為天神互動、熱鋒網絡、仙海科技;歡瑞世紀、新麗傳媒兩家電視節目製作公司以及動畫公司藍弧文化3家,另外光線還曾投資視頻社交公司呱呱視頻。
成績:製作《泰囧》、《致青春》、《中國合夥人》、《爸爸去哪兒》等電影;《新閨蜜時代》、《古劍奇譚》、《月供》等多部電視劇的發行。
五、「電影巨頭」王中軍:華誼兄弟的影視王國
年齡:54歲
現職:北京華誼兄弟太合影視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身家:華誼兄弟市值310億,王中軍持股26%,市值約80億人民幣。
背景:王中軍小時候不僅是一名運動健將,更立志考取中央美術學院,但事與願違,王中軍名落孫山。儘管與「畫家」的夢想擦肩而過,但王中軍開始了另外一段人生。在美國留學期間,王中軍一天工作15個小時,「開車送外賣,人家給小費,一塊或者五塊,甚至更少。」五年後,王中軍和妻子帶著辛辛苦苦攢下來的10萬美元回國創業。1998年,一個意外的機會,出於幫助朋友解決資金短缺的初衷,王中軍一腳踏入了電影圈。而這一次充滿風險的投資,不僅誕生了三部電影:《鬼子來了》《沒完沒了》和《荊軻刺秦王》,更讓王中軍結識了一位日後令其獲益匪淺的導演——馮小剛。
現在王中軍領軍的華誼兄弟傳媒集團,堪稱內地文藝界的「王牌軍」,旗下擁有當紅演員、歌手,電影公司有馮小剛挑梁,新晉開發的電視劇公司也有《士兵突擊》這樣的代表作。然而,「華誼」前身只是一個廣告公司。2001年1月,王中軍成立華誼兄弟太合文化經紀有限公司;2009年9月27日晚,證監會宣佈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第七批創業板擬上市企業審核,擬發行4200萬股A股,發行後總股本約為16800萬股;發行前每股淨資產為2.22元。
成績:《唐山大地震》、《沒完沒了》(1999)、《鬼子來了》(1999)、《大腕》(2001)、《尋槍》(2002)、《天地英雄》(2003)、《手機》(2003)等十幾部電影,此外還有近二十多部電視劇,包括資拍攝電視劇《夢斷紫禁城》、《士兵突擊》、《我在天堂等你》、《我的團長我的團》、《鹿鼎記》、電視連續劇《蝸居》等。
2013年10月,全國工商聯60華誕之際,《中國工商》雜誌、華商韜略編輯委員會、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聯合發起《民營力量璀璨中國夢想——100位對民族產業貢獻卓著的民營功勛企業家》榮譽報導活動,彰顯民營經濟及民營企業家的民族成就與國家貢獻,王中軍獲「對民族產業貢獻卓著的民營功勛企業家」榮譽。
六、「發行第一人」於東:博納影業的娛樂王國
年齡:43歲
現職:博納影業集團現任總裁及創始人
身家:不詳
背景:於冬1971年生於北京。1993年,23歲的於冬從電影學院畢業。當時正好遇到中國電影改革,電影廠要打破原來的統購包銷的方式,搞自主發行。於冬班上的17個同學,畢業後都去了各大電影廠。北京人於冬被分配進了北京電影製片廠,當時號稱亞洲第一大廠。於冬最初是北影廠一個普通的發行員,發行員的主要工作就是到全國的各條院線、主要影院發行北影廠的電影。憑藉勤奮努力和極佳的人際溝通能力,於冬在那時便已嶄露頭角,很快受到了時任北影廠廠長韓三平的賞識和提拔,成為了有史以來北影廠最年輕的科級幹部。
1999年,懷揣著對電影的執著與夢想,29歲的於冬和幾個夥伴創立了博納文化公司,公司主營電影發行。當時公司註冊資金30萬元,其中27萬都是借的,只有3萬塊是於冬多年的積蓄。並獲得了國家廣電總局頒發的第一塊「電影發行牌照」。在海外更是贏得了「中國的米拉麥克斯」的美譽。2003年到2008年,博納幾乎壟斷了80%進入內地的港片發行業務,發行了《無間道Ⅲ》、《頭文字D》等賣座片。2010年12月,40歲生日之前,於冬把博納影業帶到紐交所上市。
目前為止,保利博納在中國已發行近百部電影,總票房達到7990萬美元(7億人民幣)。於冬已經成為國內最成功的民營電影公司的管理者之一。
成績:《和你在一起》、《我的兄弟姐妹》、《無間道Ⅲ》、《雙雄》、《頭文字D》等成功躋身電影投資製作的領跑行列。影院投資方面,截至2014年初,博納投資建設的影院達到30家,其中已投入運營的影院22家,共計銀幕182張,覆蓋北、上、廣、成都、武漢等19個重點省市。未來五年內,博納影院在全國將增建至100家,共計超過800張銀幕。
七、吳宏亮:唐德影視的明天
年齡:不詳
現職: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身家:過億
背景: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製片管理專業,曾在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電影合拍部及世紀英雄電影投資有限公司擔任領導職務,在此期間,帶領製作團隊參與製作了多部製作精良、品質上乘的影視劇作品,均得到了良好的投資回報,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同時,在多年的公司運營管理的工作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並具有極強的投資決策能力,是業內資深的出品人、製片人。
成績:《永不消逝的電波》、《金大班》、《心術》、《雪狼》等電視劇作品。公司2013年電視劇業務收入2.3億元,佔營收比重72.55%,公司去年淨利潤近6400萬元。
八、「影視圈黑馬」劉德宏:華錄百納4年300倍增值
年齡:49歲
現職:北京華錄百納影視有限公司總經理
身家:4億
背景:劉德宏1965年12月出生,1990年至2000年任職於遼寧廣播電視音像出版社,歷任發行部經理、副社長;2000年至2002年任職於北京百納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於2002年6月起任職於北京華錄百納影視有限公司,擔任經理。於2008年9月起任職北京華錄百納影視有限公司董事,2010年8月北京華錄百納影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續任董事、總經理。曾在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製片委員會第8屆「全國十佳電視製片」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全國十佳電視劇出品人」。」。
他從音像製品做起,不太擅長於自我標榜,見諸媒體報端的次數少之又少。比起出品人這些懸乎的頭銜,他更喜歡稱自己為「經營者」。在他看來,華錄百納能成功,秘訣只有一個:從來不做不擅長的。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開疆拓土的野心。劉德宏十年前就給這個公司取了名——百是百代的百,納是華納的納,世界上音樂和影視業屈一指的業界龍頭老大。
成績:《漢武大帝》《媳婦的美好時代》《王貴與安娜》、《雙面膠》、《紅樓夢》(新版)、《黎明之前》,連續獲得五個一工程、飛天獎、金鷹獎、白玉蘭獎、澳門國際電視節、東京國際電視節、首爾國際電視節等海內外各級各類獎項二百餘項。參與投資製作的電影《大內密探靈靈狗》、《建國大業》、《刺陵》和《建黨偉業》等也獲得了很好的票房收入。
九、「綜藝翹楚」唐建 能量影視
年齡:不詳
現職:能量影視創始人、董事長
身價:唐建持能量28.89%股,具體身價不詳。
背景:唐建在1996年至2009年12月任鳳凰衛視國內事務副總裁,2010年起徹底從鳳凰衛視離職;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任能量有限董事長;2010年10月至今任能量影視董事長。
成績:《魯豫有約》、《壹周立波秀》、《超級演說家》、《我為喜劇狂》等電視綜藝熱門欄目。
十、田明: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裁
現職:星空華文傳媒首席執行官,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裁。
背景:田明此前為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全面負責SMG旗艦頻道東方衛視及綜藝業務板塊工作,在新聞、娛樂及媒體運營領域擁有超過18年的製作和管理經驗。
田明於1992年參與上海東方電視台的籌備工作,歷任新聞記者、新聞主持人、製片人等職務,領導創辦「熱線傳呼」「東視廣角」等新聞節目,榮獲中國新聞獎等多項業內最高獎項。2005年起轉型綜藝娛樂領域,歷任SMG旗下東方電視台文藝頻道主編及綜藝部總監,2009年起兼任東方衛視總監。領導創辦「中國達人秀」「舞林大會」「加油好男兒」「一週立波秀」「東方直播室」等節目,東方衛視廣告收入在其上任後一年內增長一倍。
田明領導旗下燦星傳播公司,製作了中國今年最火爆的電視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不同以往的是,燦星製作在合作中佔據了主動——這檔節目由燦星製作主導了購買版權、投資和運作過程,而浙江衛視則更像是一個播出渠道。《中國好聲音》與以往「一口買斷」製作費的製播分離方式不同,星空華文與浙江衛視採用了「投資分成」的新商業模式
成績:2013年,燦星除了出品一檔《中國好聲音》之外,還與東方衛視推出了第四季《中國達人秀》、第一季《舞林爭霸》、與央視一套原創出一檔《舞出我人生》,在浙江衛視開設娛樂資訊節目《娛樂夢工廠》,燦星一直堅持和全國排名靠前的衛視平台進行合作,爭取影響力最大化。據悉,燦星還在與河北衛視、東南衛視方面接洽,未來有望與這些衛視合作研發新節目。
一個月前,著名投資人Carl Icahn向CNBC表示,他對美國股市感到“非常緊張”。他認為,美聯儲主席耶倫對自己行動的後果很無知。Icahn表示,他對美聯儲印鈔感到擔憂。今天他表示,我們正處於一個持續增長的資產泡沫中。
Icahn稱,
目前,我認為“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是,我們必須改變選擇CEO的系統,來保持競爭力,讓我們擺脫極度危險的財務狀況。我們再也不能僅僅依賴美聯儲來為市場提供資金。美聯儲主席耶倫最近表示,在維持金融穩定上,貨幣政策面臨很大的局限性。耶倫的言論表明,我們正處在一個資產泡沫中。
此外,標準普爾發布了一份題為《收入不平等如何抑制美國經濟增長以及可能改變形勢的方法》的報告。報告稱,
數據和研究使我們認識到,目前美國的收入不平等正在抑制GDP增長。目前,美國正努力從金融危機中複蘇,而政府需要資金來支持老齡化的人口。美國的養老基金目前也形勢嚴峻。美國公司CEO和董事會的失敗正在使得美國大眾蒙受損失。
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研究顯示,85%的公共養老基金將在30年內破產,並只能達到4%的資產回報。
這些糟糕的數據主要是由於養老基金和共同基金經理在投票時並沒有站在股東的角度進行思考,而是簡單的將票投給了現任管理人員。
Icahn稱,
我們當前的公司治理制度保護了平庸的CEO和董事會。而他們對公司不良的管理必須改變。現在的系統不能滿足美國大眾的需要,也沒能為資產泡沫的破裂做好準備。
諾貝爾獎獲得者、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Joseph Stiglitz最近向CNBC表示,
這些非常強勁的股價在某種意義上是經濟疲軟的一個癥狀,而不是經濟強勁複蘇的表現。在美國,從2009年到2012年,95%的收益進入了1%富人的腰包,而普通美國人正在耗盡他們的儲蓄。
Icahn表示,
我相信美國大眾需要激進投資者來改變經濟的命運,並改善我們目前面臨的諸多問題,包括一個不斷壯大的資產泡沫。
又到了半年報密集出爐的時節,此前華爾街見聞已經總結了海外大佬們都在買什麽,本文將為讀者總結一下國內的私募大佬們上半年都買了些什麽。
整體來看,小盤股、信息股多是大佬們青睞的對象。
澤熙投資 徐翔
私募大佬徐翔重倉持有的三只股票,特爾佳、明牌珠寶、青松股份均是小盤股,總股本在3億股以內,市值約為20億—50億元。
從2013年四季度以來,澤熙旗下兩只產品連續三個季度重倉明牌珠寶,今年二季度,澤熙仍然堅守明牌珠寶。澤熙6期、澤熙4期分別持有明牌珠寶341.16萬股、114.79萬股,成為公司第7、第9大流通股東,占流通股比例分別為1.42%、0.48%。自去年7月起,明牌珠寶股價就一路走高,至今累計漲幅已超過120%。僅以今年以來的漲幅計算,澤熙旗下3只基金就已獲得至少4600萬元的浮盈。
同時,澤熙6期今年二季度還增持特爾佳21.18萬股,累計持有1026.72萬股,持倉市值達10903.80萬元,成為特爾佳第一大流通股東,占總股本4.98%。但從特爾佳的年中報來看,公司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分別同比下降3.07%和9.83%。
除此之外,澤熙6期和澤熙1期在今年二季度分別持有青松股份377.74萬股、242.09萬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別為3.20%、2.05%。而該公司業績向好,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3億元,同比增長25.35%。
“私募教父” 趙丹陽
赤子之心資本公司的大佬趙丹陽則大舉加倉全聚德。全聚德8月5日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表示,截至7月底,兩“赤子之心”賬戶共持有1281.8萬股。7月份,趙丹陽管理的上述兩只私募基金加倉全聚德26.8萬股。
昀灃投資 王亞偉
王亞偉管理的昀灃投資依舊堅守三聚環保。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昀灃投資合計持有三聚環保2502萬股,市值逾5億元,占總股本的4.95%。
三聚環保2014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9.92億,同比增長115.19%,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1.82億,同比增長153.91%,基本每股收益0.36元。
穗富投資
這只私募基金是今年上半年的冠軍得主。
廣東穗富投資旗下的“粵財信托-穗富1號”上半年開始買入力源信息,持股量為107.95萬股,成為該公司第十大流通股股東。
博頤投資
博頤投資大舉布局生物醫藥股,二季度該私募在華潤信托平臺發行的博頤精選、博頤2期、博頤精選3期和博頤穩健1期攜手買入次新股我武生物,合計持有247萬股,該公司旗下有3只產品還攜手買入佐力藥業。
呈瑞投資
近年來風生水起的呈瑞投資旗下興業信托呈瑞1期二季度增持創業板股開元儀器,總持股量為73萬股。外貿信托朱雀漂亮阿爾法進駐天山股份,持股量達468.5萬股。
展博投資
此外,長期業績優異的深圳展博投資旗下華潤信托展博1期在二季度新進駐安碩信息、上海鋼聯和華昌達等3只創業板個股前十大流通股東,分別持股40.4萬股、224.7萬股和99.47萬股,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展博投資對成長股價值的認可。
本周四,一季度一次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投資者持倉信息披露,這給了投資者查看華爾街大佬們投資動向的一個窗口。(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對中國私募大佬的投資動向感興趣的投資者,可以看看華爾街見聞網站的國內匯總篇:《中國私募大佬們上半年投資大盤點 》
●黃金仍是“金礦”?
以堅決看多黃金而聞名的對沖基金大佬鮑爾森(John Paulson)對黃金的熱情依舊,他連續四個季度持有SPDR黃金ETF不變。
二季度,保爾森的Paulson & Co維持了其SPDR黃金ETF1023萬份持股,以6月30日價格計算價值13.1億美元。
傳奇投資人索羅斯則對黃金礦企似乎持有樂觀預期。他對Market Vectors GoldMiners ETF的持股近乎翻番,至205萬股,價值5400萬美元。索羅斯還新增了Gold Miners ETF的133萬股認購期權,價值3500萬美元,以及礦企Allied Nevada Gold100萬股股票。
不過,索羅斯還減持了手中90%的礦企Barrick的持股,至50萬股,價值880萬美元。
LOGIC Advisors的Bill O’Neill說:“這表明了這些主要玩家們對投資黃金仍然有信心。黃金礦企的股票是相對比較便宜的。這表明索羅斯可能認為金價已經接近底部了。”
今年二季度,國際黃金價格上漲了3.5%左右,今年累計漲幅約9.4%。
●淘金阿根廷頁巖油
阿根廷頁巖油氣對國際投資大佬的吸引力正在增加。截止二季度末,索羅斯基金對阿根廷國有油企YPF的股票持倉增加了一倍,持倉總值高達4.5億美元。
其他一些基金和投資大佬同樣增持了YPF,比如Richard Perry領導的對沖基金Perry Capital,以及Dan Loeb的Third Point。
為扭轉不斷擴大的能源貿易逆差,阿政府正調整戰略,與雪佛龍公司合作開發阿境內全球儲量最大的一些頁巖油氣資源。昨日YPF公布,在Mendoza省勘探發現頁巖油氣資源,這是阿境內第三次頁巖油氣發現。
自2012年4月至今,阿根廷YPF美國存托憑證價格累計上漲136%,雖然本年度跌幅達到6%,但二季度又反彈了4.9%。
●擁抱中概股
中概股明顯受到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的偏愛。
除了此前長期持有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中國大型銀行股票外,淡馬錫在二季度分別新增了60多萬股中國第二大電子商務集團京東、獵豹移動的美國存托憑證,合計總市值達3000萬美元。
這兩家公司均是今年5月新上市的公司。其中,自IPO日至6月30日,獵豹移動股價累計漲幅已超50%。
不僅如此,淡馬錫還提前布局了中國第一大電子商務集團阿里巴巴,靜待斬獲該公司的上市收益。
不過,索羅斯掌控的基金公司就拋售了新浪。
●科技股:該愛還是該拋?
索羅斯掌控的基金公司拋售了美國交換機及路由器生產商Brocade Communications股票。
David Einhorn的綠光資本拋售了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儲存及影像產品制造商之一鎂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股票。
對沖基金經理Dan Loeb掌控的Third Point則幹脆清倉百度和谷歌股票。但要說他完全不看好科技股似乎有失偏頗。因為Dan Loeb在二季度還購入了美國雲計算公司Rackspace Hosting股票,持股總量超過700萬股,市值達2.44億美元。
David Tepper的Appaloosa Management買入了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的股票,增持數量為350萬股。Andreas Halvorsen的基金公司Viking Global Investors減持Facebook至剩余400萬股。
Patrick McCormack領導的Tiger Consumer Management買入了1800萬股在線遊戲開發商Zynga。對沖基金界教父級人物Julian Robertson的門徒McCormack也是Zynga的持股人之一。二季度,Zynga股價下跌了27%。
●很多人買了蘋果
Carl Icahn增持了4500萬股蘋果股票,其持有的蘋果股票的價值已近50億美元。
David Einhorn的綠光資本增持了蘋果約50萬股,持倉總市值達8.78億美元。
Leon Cooperman掌控的奧米伽咨詢(Omega Advisors)也購入120萬股蘋果公司股票。
Robert Citrone的DiscoveryCapital Management 購入蘋果公司股票650萬股。
二季度,蘋果公司股價漲幅為20%。
●電信股——巴菲特的愛
二季度,巴菲特投資最多的股票來自電信行業。他主要增持了電信公司Charter Communications和Verizon。其中前者是新持倉,當季購入230萬股,價值3.65億美元;後者當季增持約400萬股,使其總持股超過1500萬股,總值約7.33億美元。
老牌通訊行業企業諾基亞股票被大衛·埃因霍恩(David Einhorn)所拋售。
●大牛股:通用汽車金融
Dan Loeb增持了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4560萬股,市值達10.9億美元。至此,Dan Loeb在通用汽車金融公司的股票份額為9.5%。
Perry Capital也增持了通用汽車金融1430萬股,持股比例約為3%。
●能源公司
美國能源公司Cabot Oil & Gas成為Dan Loeb的新寵,增持數量為450萬股。
David Einhorn則削減了Anadarko Petroleum將近一半的倉位。
巴菲特減持最多的個股之一就是康菲石油,拋售數量達970萬股。
●制藥公司
美國連鎖藥店運營商Walgreen是很多對沖基金經理的交易對象。Barry Rosenstein的基金公司Jana Partners減持了該公司股票至1110萬股。
但Third Point新買入了70萬股Walgreen股票。
Third Point減持了包括加拿大制藥公司Valeant Pharmaceuticals在內的制藥公司股票。
●可口可樂
Tiger Global Management減持了可口可樂股票。
根據最新的13F文件,最近美國億萬富豪、激進投資者卡爾·伊坎(Carl Icahn)增持了4500萬股蘋果股票,其持有的蘋果股票的價值已近50億美元。
無獨有偶,另一位基金大佬大衛·埃因霍恩(David Einhorn)也增持了蘋果,他購入了約50萬股的蘋果股票,其對蘋果的持倉量達到逾940萬股,相當於8.78億美元。
13F文件要求對沖基金在每季度結束後的45天內公布長期倉位,所以上述持倉情況是他們截至6月30日的倉位。
除了增持蘋果,伊坎再次賣出了48萬股Netflix的股票,總倉位削減至176萬股,價值7.77億美元。Netflix是一家在線影片租賃提供商。
此外,他購入了傳媒巨頭Gannett 270萬股股票,總的持股數增加到1500萬股。
伊坎表示,他之所以增持Gannett是因為他相信這家公司估值偏低,未來股價將會從公司的印刷與廣播資產中獲益。在隨後一個小時,Gannett股價上漲了逾5.5%。
埃因霍恩則發現了新大陸——AerCap以及Time Inc.,這兩家公司擁有時代華納此前所掌控的印刷資產。
他削減了Anadarko Petroleum將近一半的倉位,目前持股110萬股,價值1.22億美元,此外,他還賣出了Micron Technology、諾基亞和Rite Aid的股票。
每個人的事業都有一個開始,矽谷的大佬們也不例外。雖然現在身家億萬,但是他們卻有人從做程序員和送報紙開始。
當我們審視這些科技界大佬的第一份工作時,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特征。許多大佬都保留著大學或第一份工作時的激情和技能。
也許,在一些案例中,一個人早期工作和現在的成功之間的相關性可能不是非常的明顯。但是,這些大佬們的第一份工作仍然令人好奇。
一.雅虎CEO Marissa Mayer——在斯坦福大學教書。
Mayer出色的領導技能在斯坦福大學教書時就開始閃現。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家、Mayer的導師Eric Roberts稱,盡管當時她還是一個高年級學生,但是她教書顯得很自然;她“異常擅長”教書,並且“極其高效”。
二.谷歌聯合創始人Sergey Brin——在Wolfram Research實習
在Brin創立谷歌之前,他在Wolfram Research工作。據其一份早期簡歷顯示,Brin的工作是寫代碼。
三.蘋果CEO Tim Coo——青少年時送報紙,同時在造紙廠工作
Cook青少年時在故鄉Alabama送報紙。在進入科技界之前,他還在一家造紙廠和鋁廠工作。
四.亞馬遜CEO Jeff Bezos 第一份工作:高中時期經驗一個夏令營機構
在麥當勞工作一個夏季後,Bezos和其當時女友開始建立一個名為DREAM Institute的夏令營,為孩子們提供服務。這顯示,Bezos在年少的時候都有經商的動力。
五.比爾·蓋茨——程序員
比爾·蓋茨從哈佛輟學後就創建了微軟,但是在高中時代,他在TRW當一名程序員。
六.LinkedIn CEO Jeff Weiner——Warner Bros.
1994年,他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加入Warner Bros,後出任公司副總裁。
七.微軟前CEO Steve Ballmer——賣蛋糕機
在哈佛畢業後,Ballmer加入Proctor & Gamble公司,幫助賣一款名為Coldsnap Freezer的點心制造機。
八.谷歌執行總裁Eric Schmidt——在芯片公司Zilog工作。
結束在貝爾實驗室的實習之後,Schmidt的第一份全職工作是在Zilog公司做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