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讀書札記140711從城市國家到中華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7/11/%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40711%E5%BE%9E%E5%9F%8E%E5%B8%82%E5%9C%8B%E5%AE%B6%E5%88%B0%E4%B8%AD%E8%8F%AF/

讀書札記140711

從城市國家到中華:虛構的「天下」

掌門執筆

 

《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殷、周、春秋、戰國》(2005) 平勢隆郎

本書是 “中國的歷史” 系列十書的第二冊, 作者是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專題研究 “東亞各國眼中的中國古代史”。 平勢教授是 金文(註:青銅器上面的銘文。) 權威專家,對 “西周紀年” 論題 提出自家的系統性見解和定年法,書中頗以此自豪。***

平勢教授的後現代主義治學風格很有特色,擅長比較古文獻和銘文,分析文本中的敍事結構、虛構成份及其背後的權力主張。*****

他指出《春秋》和《公羊傳》是 田齊主催的史籍,《左傳》挺韓,《竹書紀年》挺魏,《穀梁傳》挺中山,各有各的算盤,各自對 “中國” 這一地域範圍作出不同的界說,對政治正統作出不同的主張

 

秦以火焚書,意在將六國史籍清除,獨留秦史。 劉邦入咸陽,蕭何收圖書,出身低微、欠缺傳承的漢朝手上的典藏是秦籍。 所以主流史書《史記》根據的主要是秦史,自然是繼承了 “大秦觀點”, 突顯周秦垂統,而將六國視為被整合的對象。***

《史記》之可信,在其資料豐富,製作嚴謹 (註:連相距千餘年的商世系也近乎毫無差錯,清末民初經甲骨文核實的時候,學界為之震驚。); 《史記》之不可信,則在意識形態主導, 對史料之取捨演繹別有用心。 其實這豈獨史遷為然? 自中國之有文字,敍事即政治,即權力,這點一向非常之 “傅柯”。

 

〈文字與政治話語權〉

平勢教授從青銅器的開端述說文字與政治的關係。

最早的系統化漢文字是商朝中期出現的「甲骨文」,主要用於占卜。 龜甲占卜決定國家大事,由商王 “釋卜”, 文字自出世即負荷著政治任務。

元前1023年周滅商,接收其文字制式,斯時青銅器已大盛。 青銅器造價昂貴,地方小國不易負担,加以周朝壟斷了鑄刻銘文的技術,*** 重要的器皿都是王室賜予邦國的禮器 (註:祭祀用,在那時代 “祭祀” 是一切政治之總和 青銅太貴,只用來製作禮器和兵器,不用來製作農具。),以作獎勵功勳,宣揚王命

西周之世,諸侯大多尚未通曉文字,最低限度不懂得在青銅器上鑄刻銘文, 那麼自然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了,朝廷壟斷了 “國際話語權”,大範圍的封建體制因而得以施行。*****

 

元前770周室內亂, “平王東遷”洛陽(ie雒邑) ,東周(春秋時代) 開始。 在這過程中,日後佔據長安(ie鎬京) 的秦國首先發跡,收編了文字官吏和工藝匠人,從半野蠻的部族變身為 ‘文明大國’。 文士工匠流徙四方,各國始有文字,國家本位的敘事和正式的國際外交開展於此時。***

周室失去對文字的壟斷權,封建體制瓦解,大國成就霸業,都與文字傳播過程息息相關。****

 

〈虛構的天下觀〉

夏商周謂之「三代」(附註),傳統觀念認為三代都是統治「天下」的王朝,那並不符合事實,而是後世的虛構。**** 首先是否存在著 “夏王朝” 學界仍有爭議,夏墟究竟在那兒仍未有定論,作者戲稱之為 ‘幻影般的夏王朝’。 商墟即今之河南安陽市,已成考古定論;周之兩京亦無可質疑。 即是說,商周是確定的王朝,問題是,王朝並不一定統治著「天下」。

商周兩朝的國力都很有限, 直接統治範圍相當狹小,只算是一個「文化地域中心」,而極長時間內大地之上存在著幾個新石器時代承傳下來的文化地域中心。*** 例如商周對其時的楚地無甚影響力,更不要說吳越了,楚吳越是另外一個文化地域中心。

商周把自己的直接統治範圍稱為 “中域”或 “中邦”, 漢時避高祖諱,改稱「中國」,直至春秋仍未有「天下」這一觀念。 戰國時代封建崩壞,大國吞併小國,置為郡縣,由中央派遣官吏施行直接統治, 中央與地方以文字書寫發布命令和進行溝通,是為「文書行政制度」。***** 在這制度下,逐漸形成了現代化的「領土國家」。 而把各國所有已知的領土合併在一起,便成為「天下」這種想法。 天下是文書行政制度的觀念產物。***

 

〈「信史」為何不可信?〉

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六合,才真正有了後世意義的「天下」。 《史記》採取 正統論” 手法,主張 夏商周(秦)漢垂直傳, 將 “一統天下” 視為事理之必然, 有意抹去上古至春秋戰國長時段多元的地域文化差異,力保 “大一統”的正當性。****

為了突顯 “垂直正統論” ,代表漢朝觀點的《史記》對史料進行篩選,運用誇大和削弱的手法,做了兩重功夫:A誇大正統王朝的威望,強調其正當性;B將多元對立的非正統政治勢力矮化弱化,甚至達到略而不提的地步。***

《史記》特別賦予夏商周三代壓倒性地位,夏朝未有文字,遠在一千五百年之前,仍煞有介事地製作本紀。 尤有甚者,堯舜黄帝等更古遠的政治人物,其事跡在戰國之前並無任何文獻記載,仍根據古老傳說繪影繪聲,立為本紀。 這種意識形態主導、毫不務實的治史手法,給後世留下極惡劣的遺產,做成「信史」不可信的長遠壞影響。

 

‘清空歷史’ 最有意思的事例, 便是有關東周初年 “兩周對立”的重大史實,《史記》竟然將之略去。***

事緣 周幽王欲廢 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和她的兒子,於是申后之父 申侯勾結犬戎,刼掠鎬京,弒殺幽王。元前772年亂後兵退,虢公翰等人在鎬京擁立周携王。

元前770年申侯、魯侯和許文公等在雒邑擁立宜臼,是為周平王。 周朝東西兩王對立十年, 直至元前759年 晋文侯攻破鎬京,殺了携王,才正式滅了西周。 ‘兩周對立’的史實載於《竹書紀年》,現已得到金文的支持。***

所以平王並非東遷,而是另立,《史記》為了粉飾正統,泡製了平王東遷” 的歷史劇,後世未察,深信不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36

金磚國家舉行第六次峰會 中印爭奪金磚開發銀行控制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082

金磚國家領導人齊聚巴西,然而吸引他們到訪巴西的並不是剛剛落幕的世界杯,而是金磚國家第六次峰會。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將在巴西進行為期兩天的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是金磚開發銀行。(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關於成立銀行的談判已經持續了2年。部分成員國擔心中國試圖通過註入更多的資金來獲得更多的股權。這其中中印的分歧格外明顯。印度希望每個國家出資100億美元,銀行的初始資金的最大規模控制在500億美元。而中國希望初始資金達到1000億美元。《印度斯坦時報》報道,中國還希望出資份額高於20%,這將給中國更大的控制權。 金磚開發銀行總部的位置也一直是中印爭奪的核心。在銀行總部方面,各國均在競爭。南非也已經表示,希望金磚開發銀行總部能設在約翰內斯堡。印度總理莫迪或將在本次峰會上,爭取將總部設在印度。然而,考慮到上海已經擁有建立開發銀行的相關基礎,莫迪或許很難如願以償。 在此次峰會上,該銀行首任行長可能會被宣布,行長人選或五年輪換一次。此外,金磚國家當前正成立外匯儲備池,峰會上或將成立1000億美元的應急基金,此舉可幫助成員國抵抗未來的金融危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18

一幅圖看清哪些歐洲國家最擔心大力制裁俄羅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382

(以上圖片攝於今年6月G7領導人布魯塞爾會議期間。如圖所示,當地遊行者配戴G7領導人的面具,呼籲能源安全。圖片來自美聯社。) 上周馬航MH17客機被導彈擊落,機上298名乘客與機組人員全部遇難。歐盟歸咎於俄羅斯支持烏克蘭反政府武裝,最早本周二決定打擊範圍空前的對俄制裁。 當真那樣嚴厲制裁,歐洲國家可就別想那麽痛快地得到俄羅斯出口的天然氣和石油了。 看一看德意誌銀行近來公布的以下圖表可以發現,哪些歐洲國家最依賴俄羅斯產天然氣。而如果是最依賴俄羅斯出口天然氣的國家,當然有理由不希望歐盟的大力制裁招致俄方報複。 如上圖所示,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北歐的丹麥和挪威以及中立國瑞士的依賴度最低。而歐元區核心國家德國和意大利進口俄羅斯天然氣所占比例都在20-40%,奧地利甚至達到60-80%,遠超24%的歐盟平均水平。 需要註意的是,即使是和俄羅斯貿易關系密切、經貿離不開俄羅斯的歐盟國家,也未必強烈反對加大制裁。 華爾街見聞本月初的文章曾用以下歐洲智庫“開放歐洲”(Openeurope)的圖表說明,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就屬於以上特例,他們與俄羅斯經貿關系密切,卻是推動制裁俄羅斯的力量。 開放歐洲認為,這些國家的強硬態度應該和經濟無關,可能來自歷史原因,出於對自身安全的擔憂。 拋開經貿因素不談,其他一些歐盟國家前幾個月就沒那麽強硬,至少從地理角度出發,他們更有可能受到對邊境安全的擔憂影響,認為進一步制裁可能導致全歐洲的政治和金融形勢更不穩定。 華爾街見聞今日文章也援引了《華爾街日報》昨日的報道,稱歐盟越來越傾向於支持更嚴厲的制裁,但歐盟官員警告,法律和官僚制度帶來障礙,因為合作不夠,可能難以在本周二以前采取懲罰俄羅斯的大動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88

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啟動 重點在鎮改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782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已啟動,重點為鎮改市,此外還將農村宅基地和農房納入全國統一不動產登記體系。 近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部、住建部等11個部委聯合下發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通知,要求各省選擇符合條件的不同層級市、鎮作為試點在8月底前上報發改委。 業內人士稱,當前城鎮化問題單靠城市改革難以解決,迫切需要尋找新突破口,要改變以往以單純促進發展為目標的做法,集中優勢資源設置試驗區。尤其針對人口10萬以上的建制鎮,開展新型設市模式試點,這也將成為近中期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 此次試點對象將重點放在鎮改市工作。選擇鎮區人口10萬以上的建制鎮,開展新型設市模式試點工作。建立行政管理創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設市模式。按照城市設置和簡化行政機構聯動原則,探索新設市城市的行政管理模式,合理增設城市建制,優化行政層級和行政區劃設置,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 據其報道,具體的改革內容包括探索建立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根據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類,明確成本承擔主體和支出責任。試點地區需把政府性債務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編制公開透明的城市政府資產負債表,以更好地吸引投資者,拓寬投融資機制,進一步解決城鎮化資金問題。 此外,在農村宅基地方面,試點地區需加快推進農村地籍調查,全面推進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登記頒證,將農民房屋納入確權登記頒證範圍。將宅基地和農房納入全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體系,並率先建立和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36

金磚國家發展銀行和美元——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119

在看衰美國的人眼中,今年美國面臨的新威脅有兩個:金磚國家和去美元化。問題是,這是個真正的威脅嗎?(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毫無疑問,部分其他國家的崛起逐漸縮小了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差距。正如政治學者Ian Bremmer和David Gordon所描述的“G-Zero”一樣,美國已不再是霸權國家。而爭議較大的一點是,中國正排擠美元,並在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以試圖替代美國。近年來,中國在世界經濟舞臺上正在爭搶美國的風頭。 近期,頻頻登上各大主流媒體的金磚國家發展銀行似乎印證了美國即將退位的悲觀言論。然而,看看下圖就會明白為何這種觀點是杞人憂天了。 左圖:金磚國家發展銀行的認購資本,以及五大金磚成員國在世界銀行的貸款額——巴西和中國在世行的貸款共計有660億美元,這幾乎比金磚國家發展銀行500億美元的初始認購資本超出了1/3。 右圖:金磚國家發展銀行和世行實收資本的美元比重 此外,再來看看中國與一些國家的雙邊互換協議。宣布一項新的投資項目是一回事,並且本就不易,而真正付諸實施運營又是另外一回事,還要面臨很多細節問題。對於世界銀行來說,尋找合適的投資項目和創建恰當的激勵機制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怎麽能指望金磚國家發展銀行就有足夠的才智來做到這些呢? 而說起美元,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說歐元即將替代美元幾乎沒人相信。然而,進入到本世紀,很多經濟觀察家認為,2007年的次貸危機所引發的金融危機敲響了美元的喪鐘。然而,看看上圖中的右圖,金磚國家發展銀行那500億的初始認購資本全部為美元,而在世界銀行中,僅有10%的實收資本是美元。這恰恰反映出美元穩固的核心地位。 事實證明,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美元在世界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幾乎沒有改變。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從全球外匯交易、國際債務和官方儲備的角度,解釋了美元的核心地位為何不容易被撼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77

借國家錢不擔心?一幅圖展示200年來最賴賬國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477

本周阿根廷沒能在限期內和“釘子戶”債權人達成和解,被迫十三年來第二次主權債務違約。但阿根廷絕不是欠債不還的先驅,至少在1800-1950年,阿根廷還沒有這麽“賴皮”,一個半世紀里只有兩次主權違約,僅占這個國家史上違約總數的四分之一。 據研究主權債務的兩位經濟學家Carmen Reinhart與Kenneth Rogoff統計,阿根廷的南美鄰居和一些中美洲國家比它有過之而無不及:      · 巴西和智利史上都違約過九次,厄瓜多爾和委內瑞拉的違約次數都達到十次。      · 主權違約最多的前十大“賴帳”國家里,有九個都來自拉丁美洲。 從歷史記錄看,除了拉美,歐洲也是違約多發地,不但有希臘、西班牙這類本世紀深陷歐洲債務危機的“笨豬國家”,連如今經濟實力不俗的奧地利、德國也榜上有名。 但阿根廷確實值得讓人警惕,因為其他史上有過賴帳“劣跡”的拉美國家最近幾十年都沒有債務違約的跡象。 而在將近兩百年時間里,阿根廷的外債漲了七倍、內債漲了五倍,進入21世紀已違約兩次,成為本世紀全球容易爆發主權違約的“火藥桶”。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25

追隨“國家隊”出擊 5000億美元日本養老基金有望支持日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847

最遲從明年第四季度開始,全球最大養老基金——日本的政府養老投資基金(GPIF)把錢投在哪里,5000億美元規模的日本小型養老基金也會把錢投到那里。

日本厚生勞動省官網公布,所有公立養老金管理機構都必須在明年10月以前使用同樣的投資準則。

彭博從相關顧問處獲悉,三家合計約2960億美元規模的日本公務員和私立學校教師養老金管理機構決定,將仿效管理資產約合1.23萬億美元的GPIF配置資產。另有管理規模共約2050億美元的小養老基金也將遵循GPIF的比例調配投資。

據彭博統計,如要與GPIF保持一致,上述三家管理規模相對較大的養老基金將不得不拋售640億美元日本債券,同時買入190億美元日本股票。因預計養老金會增加持股,截至昨日,東證指數自今年4月14日以來已回漲13%。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旗下東方匯理銀行( Credit Agricole CIB)首席日本經濟學家Kazuhiko Ogata分析認為:

對日本國內股市的影響會比預期的大,因為這三家基金今後要配合GPIF就得增持日股。他們的日本債券持倉目標現在都比GPIF高。

彭博調查預測的中值顯示,GPIF將把日本債券持倉的目標比例由60%下調至40%,將日本股票持倉目標由12%上調至20%。這一調整意味著,上述三家相對規模較大的日本養老金將投入2萬億日元買入日股,同時拋售6.6萬億日元的日債。

管理資產約700億日元的日本德盛安聯投信(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Japan Co.)首席投資官Kazuyuki Terao認為,其他基金效法GPIF投資會產生明顯影響,股市下跌時他們會買入,這樣就為日股提供了支持。

上月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今年一季度日本股市大跌,日經指數重挫9%,GPIF因此近兩年來首次虧損。

當時Kazuyuki Terao說:

“問題在於他們未來的回報率。他們怎麽做都有風險,但當他們考慮最佳風險報酬組合時,60%的國內債券目標顯然過高。”

股市, 日本股市, 養老基金,日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20

中國國家電網有望構建歐洲電力網 國際化戰略更進一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976

國家電網, 歐盟, 能源, 電網, 公用事業

繼兩年前收購葡萄牙電網運營商後股份後,上月底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國家電網)又敲定入股意大利電網股東的交易,抓住歐債危機後歐洲能源企業收縮和國有資產私有化的機遇,順利打入對外資有抵觸的歐洲公用事業領域,邁出國際化的重要步伐,並向戰略投資者角色轉變。

近兩年,國家電網通過收購相關運營商股份進入葡萄牙和意大利這類歐洲的成熟市場,並設法收購希臘和西班牙電網的股份。如順利完成這一下列交易,擴大投資組合,國家電網就將成為首個擁有大型區域性電網資產的公用事業公司,達成五年內建立歐洲區域性輸配電網這一歐盟管理機構的願望。

2012年,國家電網收購葡萄牙電網運營商REN 25%的股份,今年7月31日又簽約收購意大利國有融資機構CDP全資子公司CDP RETI 35%的股份,敲定了中國在意大利最大的投資。CDP Reti擁有30%的天然氣運輸集團Snam,並即將取得電網公司Terna同樣比例的股份。 

路透由消息人士處獲悉,國家電網尋求競購希臘電網運營商ADMIE 66%的股權,也有意競購德國意昂集團(E.ON)位於西班牙北部的電網。後者估值可能達到10億歐元。
  
路透報道評價,作為以營收計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國家電網出手謹慎,不涉足敵意收購,且把握了歐元區南部國家為籌資金將國有資產民營化所帶來的機會。

該報道認為,相比西方基礎建設基金和歐洲電網企業,國家電網具有的一項優勢是,對收益率的要求較低。咨詢公司埃森哲旗下資源運營集團的集團首席執行官Jean-Marc Ollagnier則是認為,歐盟向國家電網敞開大門的一個原因是,這家公司通常不參與運營,只提供投資。

但國家電網並不滿足於這種被動投資,可能預示著會加強幹預。該司負責人近日表示:

“我們到國外投資,不是做公益事業”,海外投資是靈活配置國內和國際兩方面資源,讓國內國外相互促進,國際化戰略是公司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

國家電網的海外業務確實小有成績。截至今年6月,該司境外投資實際自有資金出資近30億美元,境外股權項目投資總額超過110億美元,境外資產規模超過230億美元。

2009年至2013年,國家電網境外投資業務的利潤從不到人民幣8億元增長到32億元,增長309%,投資回報率遠高於國內水平。

國家電網一位熟悉該公司海外策略的高層也向路透表示,海外項目的收益率通常是接近10%至10%以上,在國內卻只有百分之幾。

今年5月底,國家電網董事長劉振亞在公開講話中提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構想”,即通過特高壓和智能電網技術,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向亞洲、歐洲、北美輸電,促進全球能源優化配置。

CDP Reti的一位負責人認為:

國家電網並不只是一個被動的金融投資者,將會主動參與CDP-Reti的管理。這不是一項金融投資,更像是一次戰略性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80

中國國家元首十一年來首次訪蒙背後:蒙古國緊抱中俄大腿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626

盡管坐擁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號稱世界級礦業工程的Oyu Tolgoi銅金礦,但蒙古國經濟仍疲弱。在向西方投資者獻殷勤二十多年之後,為尋求提振經濟,蒙古國將目光轉向了中國和俄羅斯。(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目前,蒙古國經濟增速已連續四年萎靡不振,通脹高企,本幣更是大幅貶值到歷史最低點。與力拓集團關於蒙古國Oyu Tolgoi銅金礦的矛盾令該國國際投資一落千丈,今年上半年,外商投資同比暴跌70%。蒙古國將希望寄托於中國和俄羅斯,希望藉此尋求國際資金。

中國是蒙古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國。蒙古國負責礦業的副總理Erdenebulgan Oyun曾在上個月接受采訪時表示:

每個人都想和中國做生意。

中國和俄羅斯最高領導人即將陸續訪問蒙古國。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8月21日至22日對蒙古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以來首次對蒙古國進行國事訪問,也是中國國家元首11年來首次出訪蒙古國。《人民日報》將此次訪問稱之為“走親戚”。

此後兩周,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將出訪蒙古國。

彭博新聞社援引分析師預期稱,中俄可能將與蒙古國就能源、資源、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協作或談判。

Erdenebulgan Oyun透露,習近平出訪蒙古國期間,中蒙可能簽署兩國天然氣合作項目。8月18日,外交部部長助理劉建超表示,此次習近平主席出訪期間,雙方將明確礦產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金融合作三位一體的經貿合作思路,互聯互通礦能大項目合作。據《每日經濟新聞》,中石化屆時也將與蒙古國企業就一項煤制氣項目簽訂協議。

NovaTerra LLC合夥人Peter Morrow對彭博新聞社表示:

這個時間點非常關鍵。中國和俄羅斯均對蒙古國的自然資源懷有極大的興趣。兩國都清楚,這個國家正深陷經濟困境而無法自拔。

整個蒙古國自然資源總價值約為1.3萬億美元。據該國礦產和能源部最新公布的數據,經初步探明,蒙古國煤炭資源儲量為1750億噸。

該國經濟的最大驅動力之一Oyu Tolgoi銅金礦是其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投資工程。該礦號稱世界級礦業工程。該礦初步探明銅儲量達3000多萬噸、黃金1328噸、白銀7600噸,此外還有鉬礦等礦產資源。若地下礦井擴產完成,預計到2020年時,奧尤陶勒蓋礦場占蒙古經濟產值的比重將達三分之一。

多年來,國際礦業巨頭力拓集團因旗下蒙古Oyu Tolgoi銅金礦的資本支出、稅率等多種問題與蒙古國政府的爭吵和談判曠日持久。這一矛盾在近兩年尤為激烈,也導致國外投資者對蒙古國的興趣迅速冷卻。

但中國企業也曾折戟蒙古國投資項目。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曾稱,中國神華競標蒙古塔本陶勒蓋煤礦在耗時9年後結局仍未可知,魯能集團、中鋁等其他中國企業在蒙古的投資經歷也均堪稱曲折。

曾多次前往蒙古的前中國礦業協會秘書長劉義康表示:

這麽多年來,蒙古的政策多變,這個原因造成項目前期投資被套牢的外資企業很多,這是在蒙古投資最大的風險。

去年8月,蒙古國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李爭榮表示:

目前大約有5000家中資企業在蒙古有業務,有50家能獲益就不錯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59

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 井底望天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uyid.html

清朝執政者是滿族,對漢族提防著

其實有一種思潮,認定滿清是殖民者,那麽殖民地人民有權力獨立。所以和中國一樣,人家大蒙古國、滿州國、東土耳斯坦、大西藏國、臺灣國都應該獨立。群里的老鷹受到的就是這個影響。

這個是現在吹噓得厲害的。當初大炮他們口號是“驅逐韃虜,恢複中華”,那人家被你驅逐了,是不是可以建立自己的滿州國和蒙古國?

後來在諾爾坎,就是呼倫貝爾這里,大蒙古國和大滿州國打了一仗,其實就是蘇聯紅軍和日本關東軍打仗。

所以你只要漢地,那麽人家臺灣國一獨立,今天就全是美軍基地了。今天還要清算啥蒙元和滿清嗎?

當年蘇聯的崩潰,起源於清算斯大林,繼而引發格魯吉亞族的離心。當時格魯吉亞民族精英組織捍衛斯大林運動,和蘇共中央對抗。後來蘇聯崩潰的第一分裂力量來自於格魯吉亞族。

清朝前期對漢化有顧忌,參考前金的歷史,所以留東北為自留地,作為未來的退路。

但其實入關之後,已經將關內的罪犯送到黑龍江為奴。而當地的滿族太窮養不起家奴,通常一筆錢就買身成自由居民了。

後來日本勢力進半島,引發大批朝鮮族非法移民,加上俄羅斯也移民,最後是開放東北移民。

其實當時是想也開放外蒙移民,但政府財力不夠。不過新疆開放移民,尤其是伊犁地區,後來影響重大。當然內蒙一早就開放移民了。這一系列行動對中國未來發展極其重要。作為農耕經濟,這是唯一的大幅度增加可耕地的舉動。

大家一定要明白,現代的國家概念是來自於歐洲,不能用來去套前現代的傳統王朝。

中國慶幸轉型成功,保住大量國土,才有現在複興的本錢。而且如果你移民新疆和西藏,西方媒體鼓噪,你完全可以用聯合國人權宣言,公民享受自由遷涉的人權來砸這幫丫。以前中國沒省,州府制度不是一樣管?

看了一個以色列作家的文章,認為西歐的民族觀是維系了遠古的部落觀,是人類紛爭和不和諧的根源。只有倡導文化上的一體化來消除部落的糾紛。

他認為世界上的兩個文化,中華文化和猶太文化非常相似,都是這個方向。所以西方自由派,支持分離中國的勢力,支持打擊以色列的勢力,是魔鬼的化身。 不光是中華和猶太的共同敵人,也是人類的共同敵人。看完笑死我了,呵呵。

 

井大,古代中國以勢力範圍為國界,對嗎?

不是啊。

普天之下,皆為王土。王的任務是教化,教化了化為之民。

 

那現在靠啥思想教化呢,現在宗教都成一鍋粥了,主義也沒人信了

宗教也不用太擔心,印度佛教和漢傳佛教就是兩碼事。

今天溫州就算是中國的耶路撒冷,也不會強於當年拜上帝會的廣西吧。

就算是"只見兩眼"教派,開放了民間暴力,你看上次三個殺手是怎麽被老百姓打死的。

不會重現昆明火車站惡性事件了。新疆那次,有店主本來想關門保護自己。看到有青壯年提板凳和木棒出來,就讓老婆和孩子上樓,自己抄根木棒也上去了。結果警察還沒到,三個殺手被拍死了2個。

其實就該搞小區聯防隊,平時大家多訓練,一有事幾個人聯合起來大棒子招呼,再配合便裝特警,人民戰爭對付恐怖分子

 

如果恐怖分子武裝實力上去了呢?

大家實力也上去了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0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