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三英戰呂布”會有輸贏,可是“關公戰秦瓊”怎麽會有結果?華為、小米和聯想把蘋果拉下馬?短期內這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猴年伊始,外媒給手機企業來了一大罐子“毒奶”。

日前,美國《金融時報》網站發表文章稱,面對華為、小米、聯想、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中國科技公司的嚴峻挑戰,將來蘋果、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等美國科技公司的主導地位將被極大削弱,甚至被趕超。

文章說:“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蘋果公司擁有1/7的市場份額,僅位居三星之後。其中,2/3的營收來自美國以外的其他市場。但就是在這些海外市場,蘋果iPhone面臨著競爭對手的嚴峻挑戰。事實上,在三星和蘋果之後,接下來的三大智能手機廠商均來自中國,分別是華為、小米和聯想。在過去三年的時間內,三星的全球市場份額從1/3降至1/5,而贏家正是這些中國手機廠商。”

這篇文章的主旨,被一些國內媒體如此解讀:華為、小米和聯想把三星打的落花流水,下一步,就是要把蘋果拉下馬!

削弱與趕超,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他們有可以競爭的“交集”。如果沒有交集,談何競爭與趕超?就比如說,我能說庫里超越了泰森嗎?我能說白百合超越了成龍嗎?不能,因為他們沒什麽交集。

公平的講,與蘋果和谷歌等科技型公司相比,騰訊、阿里巴巴似乎在科技創新方面走的並不遠。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百度在2015年尚有無人駕駛汽車的“驚艷”,騰訊和阿里巴巴有什麽呢?我們能說阿里巴巴的天貓比谷歌的無人駕駛技術強嗎?我們能說騰訊的微信比蘋果的VR領先嗎?所以我很難將騰訊和阿里巴巴與蘋果、谷歌這些企業相提並論。或者說,他們之間並不存在交集。

同理,華為、小米和聯想把蘋果拉下馬?這可能嗎?我並不悲觀的認為,最近幾年幾乎不可能!因為,雖然都是手機廠商,但他們之間的交集也並不多,而缺乏交集的競爭是不會有結果的。即便是國產諸強出貨量上暫時超越了蘋果,那也說明不了太大的問題。

他們之間,不是“三英戰呂布”,而是“關公戰秦瓊”!

首先,他們之間缺乏技術上可以競爭的交集。

說實話,我是比較推崇和支持國產手機的,但是支持歸支持,我們必須要看到差距。最大的差距,就是技術。

中國手機企業諸強中,最具有技術實力積澱的當屬華為(中興已經不屬於第一集團軍的行列,這里暫且不提)。但是,華為更多的技術積澱應該是在通信設備領域。而在手機制造領域,它算是一個後輩。盡管近年來華為在自主芯片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但那是自己與自己對比,要是與蘋果等有著完備產品鏈條德企業相比,依然有著較大的差距。華為的未來可期,但它的未來終究不是近幾年的事情。而中國手機企業諸強(我指的是諸強,小企業不算)中,最不具有技術實力積澱的當屬小米。小米應該算是一個成功的組裝者,一如聯想PC。它邁出國門都很難,更遑論去全面對抗蘋果。至於聯想,它的技術積澱是建立在摩托羅拉這個沒落貴族的基礎上的。自從收購摩托羅拉,我們似乎並沒有看到它在技術上的突破,而只是艱難的整合。

而蘋果儼然在技術上是個先行者,如果我們只看到了它的手機,那是我們的短視。

且不說蘋果在無人駕駛方面的耕耘,單看它在VR方面的探索。最近的報道顯示,Gene Munster的分析師Piper Jaffray預測,在未來的2年里,蘋果將通過iOS設備提供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混合體驗。

而我們的手機三強,目前又在幹什麽呢?

一個沒有技術交集的競爭,有何拉下馬之說?

其次,華為、小米、聯想與蘋果沒有價格的交集,沒有目標人群的交集,談何拉下馬?

兩位不同重量級別的拳手,有誰打敗誰的可能嗎?基本不太可能。

從價格區間上看,國內售價為例,近年來,蘋果的新品價格區間大概都是5000元至6000元,上限是7000元靠上一點。比如當初,16GB/64GB/128GB的iPhone 6/6 Plus售價分別為5288/6088/6888元和6088/6888/7788元。這個價格區間,華為、小米、聯想,誰能做到?且不說價格越來越低的小米,以及即將重新重視國內市場且有可能會越來越小米化的聯想,只看國外售價比較高大上的華為,它在國內能做到這一點嗎?

而從目標人群上看,小米瞄準的對象不是蘋果的消費群體,聯想和華為亦是如此。國產手機品牌,雖然大多口口聲聲要針對蘋果,但不管是別的品牌還是華為、小米和聯想,他們實際上都回避了在價格上與蘋果的交集。

沒有價格交集,只看出貨量,這事沒法比較誰更厲害的。一億部紅米手機和5000萬部蘋果手機,有何對比的可能?

第三,他們並非同一生態系統空間的競爭者。

華為、小米和聯想,包括國內其他手機廠商,基本上是安卓生態系統的小弟;而蘋果,則是自己的生態系統。

多年以來,Android 和iOS的競爭,其實是使用習慣、開發理念和經濟利益的全面競爭與沖突。目前,我們尚不能評判二者孰優孰劣,盡管安卓的使用感覺越來越好。但是,除了跟風者,用戶骨子里是誰的擁躉,短時間內很難改變。

我從來不認為華為、小米、聯想是蘋果真正意義上的競爭者,蘋果真正意義上的競爭者、對手,是安卓系統。

假設說華為、小米、聯想與蘋果在手機產品方面能展開全面競爭的話,那從本質上講也不是華為、小米、聯想與蘋果的競爭,而是安卓系統與蘋果系統之間的競爭,是兩種生態系統的競爭。假設說蘋果手機有一天衰落了,那也不是某個手機品牌的功勞,而應該是整個安卓系統的功勞。

如果有一天,安卓系統真的大幅度超越了蘋果系統,蘋果系統自然會被用戶逐漸拋棄。而指望華為、小米和聯想戰勝蘋果,我感覺那不是一個正確的概念。

“三英戰呂布”會有輸贏,可是“關公戰秦瓊”怎麽會有結果?華為、小米和聯想把蘋果拉下馬?短期內這是個不可能的任務!除非在三個前提下實現量的超越:國產手機有了獨立的生態系統,國產手機有了與蘋果可以抗衡的技術,國產手機與蘋果有共同的價格和目標人群。這樣的前提下,如果國產諸強能在出貨量上把蘋果超越,那才是真的把蘋果拉下了馬。

標簽 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