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再度呼籲建立一個率先實現經濟和政治整合的歐盟核心國家集團,而他20年前的類似提案因為法國反對沒能實現。(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朔伊布勒和德國CDU黨成員 Karl Lamers在英國《金融時報》聯合撰文呼籲建立一個歐盟委員會(EU commissioner),這個委員會將擁有否決違反赤字紀律的成員國預算法案的權力;他還提議歐洲成立“內核心”國家議會。
文章中稱:“為了促進歐盟各國的發展,應該重拾我們在1994年提出的雄心勃勃的方案:應該在歐盟內部建立一個新核心,從而讓那些有意願加大整合力度歐洲國家率先發展。”
朔伊布勒認為,一些成員國家依然對歐盟實現更密切的政治同盟猶豫不決,其中包括向歐盟讓渡更多主權。
另一些國家,比如英國提出歐盟歸還部分權力,而歐盟則應該把精力集中在國內市場、貿易、金融市場、氣候、環境能源,以及外交和安全政策問題上。
1994年朔伊布勒和Lamers就在法國《世界報》提出建立一個“核心歐洲”推進歐洲政治一體化,但是當時左翼法國政府對此沈默則讓這一計劃沒能啟動。
盡管德國和法國共同奠定了二戰後歐洲一體化的基礎,但是法國曾兩次拒絕了歐洲政治同盟的方案,包括1954年的歐洲防衛同盟,以及2005年的歐盟憲法提案。
俄羅斯總統普京昨日表示,烏克蘭政府應該就烏東部的國家地位(statehood)問題與東部民間武裝進行談判。(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國際文傳電訊社的報道,普京8月31日在接受俄羅斯第一電視臺采訪時說,就烏克蘭東部問題,現在應該立即著手進行直接、富有成效的談判,應該考慮烏東部政治組織建設和國家地位問題,以保證生活在烏東部地區人民的合法權利。
“statehood”一詞可解釋為國家地位,也可理解為“自治州的地位”。西方輿論認為,普京使用“statehood”這一意義含糊的詞很可能引起烏克蘭當局的反抗。
對此,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將普京的表態解讀為給予烏克蘭東部國家地位是錯誤的,普京只是呼籲烏克蘭內部各方進行包容性談判,通過這種包容性談判以解決烏克蘭政府同烏東部地區的關系問題,這是烏克蘭內部就烏內部體制進行的談判。
在接受電視采訪時,普京並未直接回應西方對俄羅斯軍隊卷入烏克蘭境內作戰一事。他說:“必須考慮到,在人民被槍近距離直射時的事實面前,俄羅斯無法無動於衷。”他解釋稱,這里的人民是指俄羅斯人民,不是俄羅斯政府。
普京同時指出,烏克蘭東部的軍事行動必須立即停止,並展開基礎設施的重建工作。
不過,華爾街見聞網站文章寫過,烏克蘭沖突升級很可能促使西方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
周二,經合組織(OECD)稱,其34個成員國7月年化通脹率1.9%,低於6月的2.1%,上半年經濟增長較為疲軟;截至7月的12個月,消費者價格為負的六個國家均來自歐洲,主要受食品和能源價格低迷拖累。印度是大型經濟體中唯一通脹攀升的國家。(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OECD的34個成員國在7月的年化通脹率為1.9%,較6月的2.1%有所下滑。20國集團通脹率為2.8%,較6月的2.9%也有下滑。20國集團包括世界主要發達和新興經濟體,GDP之和占全球GDP總量的90%。
OECD指出,7月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等發達經濟體,以及印尼、俄羅斯、南非、沙特阿拉伯等發展中經濟體的年化通脹率都有所下滑,主要受能源價格低迷影響。截至7月的12個月,能源價格增幅為2.3%,大幅低於上月的3.1%。
從通脹表現看,印度最好,歐洲多國表現最糟,包攬倒數六位:
印度是大型經濟體中唯一通脹攀升的國家,從6.5%增至7.2%。
7月,歐洲六個國家消費者價格指數較去年回落,包括愛沙尼亞、希臘、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能源價格和食品價格低迷對這些國家的通脹影響是巨大的。
通脹方面,歐元區18國與美國也相差甚遠。截至7月的12個月,歐元區食品價格下降1%,美國上漲2.7%;歐元區能源價格下滑1%,美國上漲2.6%;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物價水平方面,歐元區僅增長0.8%,美國為增長1.9%。
總體看,盡管其它產品和服務領域歐元區價格增速也不及美國等重要經濟體,但食品和能源領域的差距非常明顯。通脹率低令歐元區企業、家庭、政府削減債務的困難加大,歐元區國家仍面臨高債務負擔的問題。歐元區經濟和通脹表現糟糕,市場預期未來歐美央行政策將出現偏離,歐央行行長德拉吉在此前Jackson Hole央行年會中的講話也印證了這點。
OECD表示,7月全球幾大經濟體消費者價格上漲速度都有所放緩,表明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較為疲軟、令人失望。盡管二季度OECD成員國經濟環比增幅為0.4%,較一季度的0.2%有所提升,但比去年任何一個季度都低。
今日,《中國證券報》報道稱,備受關註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或於近期掛牌成立,首批規模將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產業界人士表示,該基金的落地將是振興我國集成電路行業極為重要的一環,顯示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將由國家進行統籌,改變過去松散無序的發展模式。
華爾街見聞曾提及,考慮到去年美國國安局監控全球的“棱鏡門”事件,發改委在今年早些時候對國際芯片巨頭高通和IDC展開反壟斷調查。
《中證報》報道還稱,該基金由工信部、財政部牽頭發起,財政部與其他投資主體共同出資組建,采用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模式,主要投資於芯片制造等重點產業。基金出資方還有國開行、地方政府等,其中約400億元的資金需要向社會募集。
華爾街見聞早前提及,政府已明確以財政扶持和股權投資基金方式給予雙重支持,發展與信息安全相關的芯片產業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按照6月公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公布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500億元;2020年基本建成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
《綱要》還提出,要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主要吸引大型企業、金融機構以及社會資金,重點支持集成電路等產業發展,促進工業轉型升級。
各地自4月之前就已開始著手打造地方版的芯片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北京於去年12月北京成立IC產業發展基金,打響地方政府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第一槍。基金總規模300億元。
而安徽的計劃最為激進。該省提出,2017年省內集成電路產值達300億元以上,2020年總產值達600億元,支持合肥等市建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金。
業內人士表示,集成電路產業作為電子產業鏈的最上遊,具有非常高的技術壁壘,同時也具有很強的規模效應。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集成電路企業在資本市場非常活躍。展訊、銳迪科、瀾起科技相繼從納斯達克私有化退市,擬回歸估值更高的A股市場。長電科技與中芯國際牽手設廠,盈方微借殼S舜元上市,近期市場又傳出長電科技和華天科技有意競購主要從事集成電路封測的星科金朋。
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如果美國不行動,埃博拉病毒可能成為“重大危險”,“我們必須把它作為一項國家安全的優先要務。”(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昨日接受NBC采訪時,奧巴馬首次暗示可能動用美國的軍事資源幫助西非國家抵禦嚴重的埃博拉疫情,說可能需要美軍組建隔離疫區的部隊,並為急救護工提供保護:
“我們必須動員國際社會,(為埃博拉)爭取國際社會的資源。”“我們將不得不動用美國軍事資產,比如隔離疫區的部隊和裝備,讓全球各地的公共衛生工作者感到安全。”
“美國人民不應該擔心短期內美國會出現埃博拉傳染”,但“如果我們現在不做出努力,這(埃博拉)將不僅僅席卷非洲,還會蔓延到全球其他地區。它會變得更容易傳播,可能成為美國的重大危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警告稱,西非埃博拉疫情可能感染超過2萬人,並擴散至10個國家。WHO最新數據顯示,埃博拉病毒的總體病死率為50%,其中高的有幾內亞的64%,低的有塞拉利昂的39%。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全球健康負責人湯姆·凱尼恩9月3日表示,埃博拉疫情正在“迅速失控”,並警告稱控制疫情的機會窗口正在關閉。
同在9月3日,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在華盛頓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累計的埃博拉病例數至少為3500人,死亡數逾1900人。她將這次疫情稱為
“在該疾病近40年的歷史中,最大規模、最為嚴重、最為複雜的一次暴發”。
周五,英國財長奧斯本和中國副總理馬凱宣布,英國將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國債,成為西方國家中首個發行國家。奧斯本稱,隨著人民幣日益國際化,發行的人民幣國債將被納入英國外匯儲備。(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副總理馬凱於9月10日抵達英國,訪問期間,他與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在英國共同主持了第六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主題是“促進中英經濟的共同增長與包容發展”。馬凱還與英國首相卡梅倫會見,並出席中英金融圓桌會和中英聯合投資論壇等活動。此後,馬凱將赴法國,與法國財政部長薩班共同主持第二次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
第六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於周五結束。據新浪財經報道,奧斯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隨著人民幣日益國際化,發行的人民幣國債將被納入英國的外匯儲備。奧斯本回顧三年前的情景稱,2011年時決定,讓英國成為西方的人民幣交易中心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馬凱表示,英國發行人民幣國債具有歷史性重大意義。
中英雙方曾於去年3月簽署在倫敦以人民幣做貿易結算的協議,以便倫敦與盧森堡、紐約、巴黎、法蘭克福競爭,讓倫敦成為西方國家中最重要的人民幣海外交易中心。奧斯本還曾表示,希望讓倫敦與中國的股票交易市場建立聯系。
馬凱訪英期間,中國和英國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措施,以增強兩國關系,特別是金融領域關系。包括:
英國勞埃德銀行獲得中方許可在北京開設一家支行,勞埃德可將其北京辦事處升級為真正意義的支行。
中國工商銀行將在英國開設一家批發支行,這是過去50多年來第一家在英國設立批發支行的中資銀行。
中國開展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RQDII)項目後,英國將成為投資目的地之一。
據路透社報道,中英將簽署24億英鎊合同,具體內容尚不清楚,大致包括一個價值10億美元的馬來西亞油港合資項目,以及英方在中國開發養老院和職業培訓學院。
英國計劃為2015~2017年間組團到英國旅遊的約2.5萬名中國遊客退還簽證費用。
美國孩子學數學總比不過中國孩子,是因為不如後者刻苦嗎?也許未必!調查結果認為,用英語學數學,本身就是件難事兒!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報報道,最近一些調查顯示,複雜的英語數字詞匯可能導致兒童的計數和運算能力較弱。不過,研究人員發現,家長可以通過遊戲和早期鍛煉等手段,來幫助孩子彌補這種差距。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從2003年開始每三年進行一次數學成績評估。在過去進行的四次評估中,美國從未超過平均,一直處於中下遊水平。在最近一次,即2012年進行的評估中,美國得分為481分,在接受評估的65個國家和地區中僅列第36位。而中國大陸、新加坡、香港、臺灣、韓國、澳門、日本等東亞國家和地區則包攬了第一至第七位。
有人指出,這種差距是母語造成的,從而引起爭議。也就是說,東亞國家語言的根源都是漢字,漢字的數字表達方式很簡單,所以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而英語並非如此。
和漢語相比,英語表達數字更複雜
美國西北大學教育和社會政策學院退休教授Fuson和得克薩斯農業與機械大學的中國數學教育專家李業平(音)幾十年來一直在研究漢語和英語的區別。
問題是從“11”開始的。英語有專門的一個名稱表示這個數字,而漢語(日語和韓語等語言也一樣)只要將10和1加起來就可以了。這樣理解數位就更加容易,同時也明確了數字體系是以十進制為基礎的。
英語中10以上的數字表示起數位來不那麽清楚,比如“17”這個數字,英語名稱就將十位和個位的先後順序顛倒了,這樣孩子很容易把17和71搞混。在做多位數的加減法時,用英語的孩子了解兩位數的組成就更困難,也更容易出錯。
例如,“11+17”這種兩位數加法,亞洲學生會很自然地將其分解成“10+1+10+7”,而美國學生則會看成“eleven+seventeen”,感覺計算起來很難。
Fuson博士說,這些看起來是小問題,但解決問題需要的額外腦力就會導致更多錯誤,耗費更多工作記憶容量。
相比講英語的孩子,講漢語的孩子在用十進制的加減法時感到更自然。在許多東亞國家,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就要學習十進制加減法。Fuson博士說,這種十進制的方法對於掌握更複雜的多位數加減法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除了語言因素,父母的教導也很重要
2014年的一項研究將59名說英語的加拿大孩子和88名土耳其孩子進行了比較,這些孩子的年齡在3歲到4歲半之間。結果顯示,英語的不利影響十分明顯。土耳其孩子在數字和計數方面接受的指導比加拿大孩子少,但在實驗室中進行了棋盤遊戲練習後,土耳其孩子的計數能力提高更快。研究作者之一、加拿大加利頓大學認知科學研究所的負責人LeFevre博士說,用本國語言學計數的土耳其孩子比講英語的孩子“掌握得更快”。
當然,不同地區孩子數學成績的差距有著比語言更為複雜的根源。
比如,中國的老師會花更多時間講解數學原理,並讓學生練習去解一些難題。根據香港2010年一項評估研究,中國的家長在家里會花更多時間教孩子運算,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更多應用數字。在家長的教導下,中國的幼兒園孩子在加法和計數能力上就已經超過了美國的孩子。到了高中階段,美國學生在65個國家和教育體系的學生參與的國際測試中僅排在第30位,排在最前面的是中國和韓國學生。
LeFevre博士進行的該項研究也顯示,那些父母常常陪玩數字遊戲並且表現出對數字興趣的孩子通常會有更好的數學技能。
一位歐盟高級官員近日在講話中透露有一些歐洲國家從極端組織ISIL手中購買石油,盡管這些國家口頭上反對ISIL。
據伊朗英文新聞電視臺報道,歐洲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的簡報會上,歐盟駐伊拉克大使Jana Hybas-kova表示,一些歐洲國家(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曾向ISIL購買石油。但Jana拒絕披露具體是哪些國家。
該官員還批評了西方對庫爾德分裂勢力的支持,稱這樣的行動會使中東更加不穩定。
此前西方國家曾指責土耳其向ISIL和基地組織相關的努斯拉陣線(Nusra Front)購買石油。
據報道,ISIL控制了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11個油田,美國情報機關表示,通過黑市低價賣油,ISIL每天可以進賬300萬美元,而隨著冬季逐漸臨近,賣油進賬還會增加。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政府已經證實了這一數字。(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一項全球調研顯示,美國、日本和德國等發達國家國民對全球化持負面看法,他們認為貿易和海外投資搶走了工作機會。而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普遍對全球化持正面看法。
周二總部在華盛頓的皮尤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公布的一項全球調研顯示,半數美國受訪者認為全球化奪走了美國本土就業,五個人中只有一個人認為全球化創造了就業。
幾乎90%的德國受訪者認為,購買外國企業提供的商品和服務,對經濟有“壞”影響。四分之三的日本受訪者,和三分之二的美國受訪者持同樣觀點。
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國民的觀點,與發達國家形成鮮明對比。新興國家普遍對海外直接投資和貿易持正面看法。這進一步印證了部分發達國家對全球化的不滿,過去20年全球化高速發展,讓中國等新興國家迅速崛起。
皮尤調研采訪了44個國家總計48,643人,覆蓋新興國家,發達經濟體。調研對象從年收入約1550美元的烏幹達人,直到超過54,000美元的美國中產階級。
從整體看,81%受訪者認為國際貿易有利經濟,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普遍認同這一觀點。但是對於貿易和海外投資對就業、工資和物價的影響,各個國家受訪者觀點大相徑庭。
在發達國家中,英國人對貿易看法最為正面。有50%受訪者認為貿易能通常能創造就業,19%人認為會減少工作機會。但是英國人依然對全球化不安,53%受訪者認為外國人購買英國公司會造成負面後果。
發達國家國民普遍反感全球化,將讓這些國家政府感到尷尬。美國和歐盟政府都在力推地區性,或跨區域的自由貿易協定。如果成功,這將是自1995年WTO成立以來,全球貿易自由化一次大飛躍。
在發達國家國民反感全球化的同時,中國、巴西和印度等新興國家占據的貿易份額繼續擴大。據匯豐銀行周二報告,目前全球每年約20萬億美元的商品貿易額,到2030年將會翻上三倍。
皮尤中心全球經濟部門主管Bruce Stokes認為,發達國家對貿易和海外投資持負面看法,是因為這些國家在經歷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複蘇緩慢。
“現在這些國家推進貿易的政策將十分危險,因為每一個人都認為未來經濟增長依然緩慢。”(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西方一波又一波限制融資的經濟制裁倒逼俄羅斯加快尋求新融資渠道,與新興市場國家抱團。俄羅斯財長Anton Siluanov稱,尋求債券投資多樣化,遠離對俄制裁的西方國家,目標轉移到其他金磚國家。
昨日出席黑海城鎮索契的年度投資論壇期間,Siluanov透露,俄財政部希望實現投資多樣化,尋求收益更高、同時風險沒那麽高的投資,考慮購買其他四個金磚國家巴西、中國、印度和南非發行的債券。Siluanov稱,
“投資各國債券方面,(我們願意)遠離那些對我們施加制裁的國家。”
Siluanov稱以上過程將循序漸進,但未說明可能何時開始購買金磚國家債券。他否認上述舉動是為了懲罰西方,說希望西方很快撤除制裁,但財政部應該為其他情形做準備。
Siluanov還透露,今年年底以前,俄羅斯最大石油生產商Rosneft和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商Novatek可能各自得到財政部下屬基金800-1500億盧布(約合20.8-39億美元)的援助。
除了動用本國政府資金,俄羅斯還會向金磚國家未來共同的銀行尋求支持。Siluanov稱,到2016年,金磚五國將成立一家開發銀行,該機構可以替代IMF支持五國的經濟。
據Siluanov介紹,未來七年,每個金磚國家都將為該開發銀行出資20億美元,同時五國還在考慮成立一只基金。他將該基金稱為“迷你IMF”,中國將投入410億美元,俄羅斯、巴西和印度各出180億美元,南非提供50億美元。
同在昨日,另一位俄羅斯高官再次向中國示好,表達了加強合作的意願。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接受“俄羅斯24”電視臺采訪時稱,俄方打算發展與中國的戰略夥伴關系,不害怕來自中國的競爭,因為中俄合作是互利的。據俄新網援引梅德韋傑夫原話,當時他說:
“我們與中國的合作具有戰略性質,我們擁有出色、耀眼的政治聯系,我們擁有非常好的經濟關系。這是我們的戰略夥伴,因此我們希望合作規模增加。我們不害怕這種合作,我們相信,這將是所有領域的平等、友好和完全互利的合作。”
梅德韋傑夫還表示,俄羅斯經濟目前的問題不在於制裁,制裁產生的損失僅占5%,主要都是國內經濟結構限制。
今年7月底,歐美宣布對能源、金融和國防三大俄羅斯關鍵經濟領域施加制裁,上周歐美又加大制裁力度,歐盟將俄最大石油生產商Rosneft等15家企業列入制裁黑名單,將禁止俄羅斯企業在歐盟市場貸款融資的期限延長了30天。美國將俄最大銀行Sberbank、五大俄國防與科技企業和俄能源公司均列為制裁對象。
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Rosneft的CEO上月就向俄羅斯政府求助,希望得到1.5萬億盧布,因為西方制裁限制了該公司融資。梅德韋傑夫本月表示,即使這筆救助款為數不小,政府也可能出手相助,因為Rosneft是政府稅收的主要來源。
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提到,俄羅斯宣布成立約合90億美元的應急基金,扶持被歐盟制裁的本國企業。(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