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報道,最快在今日下午,北京市住建委將對目前執行的北京市普通住宅標準的認定以及契稅繳納標準進行調整。
據新浪樂居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將對目前執行的北京市普通住宅認定標準進行調整。普通住宅認定根據環線、房屋總價和房屋單價劃分,5環內總價不超過468萬,單價不超過39600元/平米,二者滿足其一即可;5-6環總價不超過375萬,單價不超過31680元/平米,二者選其一。
北京市住建委新聞宣傳處工作人員表示,具體調整細則還未收到正式文件,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會針對北京市目前執行的普通住宅認定標準進行調整,並將會遵循動態調整的原則進行。而關於契稅繳納標準的調整,暫時還未收到消息。具體可關註今天下午北京市住建委出臺的文件通知。
現在北京市執行的普通住宅標準的認定以及契稅繳納標準的規定,是源於2011年底北京住建委和地方稅務局聯合出臺的《關於公布本市享受優惠政策普通住房平均交易價格的通知》。這也就意味著,目前北京市普通住房標準的認定參照的仍然是2011年底的舊標準。而當時給出的“全市住房平均價格為18000元/平方米”的指導價格,更是4年前2010年當時北京全市住房成交均價。
其實,關於北京市普通住宅標準的認定和契稅調整的消息在今年上半年早有傳出,而當時人民網也有報道,在今年7月下旬的北京上半年經濟會議上,北京市的主要領導已經過問此事。
另外,今年上半年早前已有媒體針對普通住宅標準認定和契稅調整問題向北京市住建委求證時獲得了肯定答複。
事實上,截至2013年底,北京純商品住宅交易均價已經達到2.3萬元/平方米以上,相比2010年純商品住宅上漲3成左右,而不少五、六環之間區域的房價也已經達到2.4萬元/平方米。因此,目前在北京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根據現在普宅認定和契稅繳納標準,許多五環以外的剛需房已被“豪宅”。
有分析師指出,北京市普通住宅標準的認定以及契稅繳納標準進行調整後,雖然可能不會對市場和成交產生大的影響,但是對北京的近郊區域來說,尤其是北京五環以外的區域市場,購房者實際上會受益良多。(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圖1 騰訊歷年投資和收購案例數量
從投資的時間來看(見圖1),騰訊雖然自2005年起開始陸續做投資和收購,但從其對外公布的投資和收購事件來看,大規模的布局始於2010年。
從案例所處的地域來看,114起案例來自中國內地,46起案例來自海外;海外有七成以上來自韓國和美國,韓國的大多是遊戲公司,美國的主要為遊戲、社交和工具軟件等。
圖3 2010-2014YTD騰訊投資和收購案例領域占比分布
從不同領域在每個年度投資占比的角度來看,遊戲在早期投入較多。騰訊在2008年收購了《英雄聯盟》的制作商Riot Games之後,僅僅在2010年一年,就投資或收購了11家遊戲廠商,占據了當年投資案例的一半之多。之後幾年隨著其他領域機會的增多,比例逐漸減少。
電子商務領域,騰訊其實一直覬覦已久。騰訊從拍拍網起家,但它的成長速度並沒有跟上整個行業的爆發速度。直到後來騰訊終於意識到,電商領域的複雜性體現在它的價值鏈,供貨商、物流、市場營銷等一系列環節,需要行業的經驗和人脈的累積,跟騰訊自身的優勢並不吻合,騰訊最核心的優勢在於用戶流量和入口。另一方面,流量雖大,但在當時阿里在電商領域的籠罩之下如何把用戶的流量轉化成電商的流量是個難題。於是自2010年起,騰訊義無反顧地開始花大力氣布局已經硝煙彌漫的電子商務,近年來典型的案例有易迅、華南城、樂居、京東、萬達,以及美國的Fab等(見附表)。
2010年之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互聯網進入新的階段,工具軟件、本地消費生活應用層出不窮,騰訊在這些領域進行了一些防禦性布局,以防止落後對手,這樣的案例有諸如金山軟件、獵豹移動、搜狗、四維圖新等等。移動互聯網也帶動了O2O模式的興起,滴滴打車、大眾點評、58同城等業界翹楚都有企鵝的影子。
在其他領域,騰訊不僅在互聯網金融、在線旅遊、在線教育、文化傳媒等近年TMT行業熱點全面涉足,還有投資創新工場的一支互聯網創業公司孵化基金,入股中國石化銷售公司,顯示了其作為一個多元化的投資者的戰略布局之廣。
騰訊的戰略布局
前面提到,騰訊的在2010年以前投資和收購案例數量較少,在2010年之後爆發,這主要與騰訊自身的發展戰略的調整密切相關。
在2010年以前,騰訊的產品線鋪得很廣,幾乎在互聯網領域任何產品市場都可見騰訊的身影,以模仿為主,戰略比較封閉。
2010年之後,一方面,騰訊自身發展戰略進行了調整,實施更加開放的戰略,由單純的模仿開始轉型產品的創新和開發,並於2011年初設立了產業共贏生態基金,孵化和收購優質企業,開始註重生態鏈的建設。
另一方面,2010年左右正是智能手機開始普及、移動互聯網用戶開始爆發式增長的階段,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了電商和以O2O為核心模式的本地生活服務的發展。互聯網生態鏈當中各產業間的融合趨勢顯現,騰訊顯著加快了其產業布局的步伐,當屬BAT三家當中動作最為頻繁的。
2014年之後,到目前為止已經投了很多上市或準上市公司,58同城、京東、獵豹移動、大眾點評、萬達等等。遊戲依然會繼續做,這是當前主要的利潤來源;電商的路途依舊艱辛,入口和流量終究是互補。騰訊依然會以戰略上的布局為重,而且會越來越前瞻。
附表:騰訊歷年投資案例
文/投中研究院 王子威
本文作者洪灝為交銀國際董首席策略師、華爾街見聞專欄作家。
“沒有期望,就永遠不會失望。” –Alexander Pope
滬港通延遲;境外A股交易所買賣基金的資金流入量大跌;上海股市面臨調整:如果投資者在兩周前由於全球的拋售潮而清倉,那麽他們上周又便會錯過全球股市近兩年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周。如是,一年的勞碌也將付之一炬。基本面無法解釋這種劇烈的市場波動。流動性驟然下降和市場情緒劇轉是主要原因(請參閱我們2014年10月13日的報告《聚焦美元強勢》和2014年10月20日的報告《貨幣政策的拐點》)。正當許多市場參與者以為市場波動已成往事,VIX指數過去一周史無前例地連續三日每日急跌10%以上,說明市場的波動仍然未朽。本周,美聯儲將於本周結束QE3,歐洲仍然在討論是否擴大其量化寬松計劃,而日本對其銷售稅和量化寬松政策的問題仍未有定案。海外市場仍將修複,但難免脆弱。
過去幾天,新聞報導滬港通被延遲,而且沒有啟動的時間表。由於上周數據顯示中國外匯儲備減少的幅度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之一,決策層可能擔心美聯儲本周將結束的QE3對資金流向波動的影響有關而暫緩了滬港通計劃。滬港通滯後的消息令上海股市失望,而這也無可厚非。畢竟,此前市場認為上海股市大漲是由滬港通和貨幣寬松所推動。然而,盡管我們的研究沒有發現證據顯示滬港通相關的個股表現大幅領先,而且有關個股占總交易額的占比甚至下降了,但過去兩個月以來上海股市上漲勢頭依舊不減。由於此前市場對滬港通的信心是如此之強,一旦有關滬港通的預期逆轉,市場將會開倒車。
我們的資金流向模型追蹤在海外市場上市的中國股市指數ETF,而我們統計的這些ETF占全球中國ETF管理總產的90%以上。我們的模型顯示,每當境內市場ETF資金流量凈增加30億美元,境外市場ETF資金流量凈境加40億美元(正如9月初的情況),資金流便會停止,而市場也會開始回調(《滬港通和資金流向的真相 》,2014年8月22日)。這些資金流的上限有可能與各個市場的外匯配額與成交量有關(焦點圖表1-2)。由於滬港通給予上海的配額高於香港,而且上海股市估值較低,我們之前認為隨著滬港通啟動時間臨近,上海股市應跑贏港股。而9月初以來上海股市的一直領先。如今,滬港通計劃被延遲,市場的預期將發生逆轉,而資金流向不再支持上海股市的持續修複,而短期內將會出現回調。
房價的調整將進入尾聲;貨幣政策將到達拐點﹕最新數據顯示,70大中國城市中,69個城市的房價2013年以來首次均出現跌幅。我們一直認為,房地產今年將顯著拖累中國的經濟增長,並是一個需要重點監測的市場風險。中國現已開始行動,除一線城市外,大部分城市已廢除房地產限購令。中國政府更在9月30日宣布自2008年以來應對房地產放緩的最積極舉措,即下調房貸利率,同時房貸采取“認貸不認房”的政策。從價格周期來看,基於積極的政策反應,我們認為房價的調整將進入尾聲 - 除非經濟再次陷入2008年的谷底。此外,貨幣供應量增速已跌至以往會導致政策幹預的水平(焦點圖表3)。同時,考慮到CPI和房地產價格通漲,中國的實際利率已飆升至歷史高點。這種情況以往一般導致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降息的出現。
然而,許多人將逆周期寬松政策視為等同強勁的刺激政策,因而反對常規的廣譜貨幣政策放松的舉措。許多專家認為,由於就業率持續攀升,因此不需要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或降息。然而我們的數據顯示,在發達國家,尤其是在美國的就業增長的帶動下,全球就業率自2013年初以來一直飆升。盡管如此,最近這些市場均突然面臨通縮風險,並正考慮推出進一步的量化寬松政策。換言之,就業率上升並不能成為拒絕放松貨幣政策的理由,而全球其他國家的經驗也恰恰說明了這一點。此外,逆周期寬松政策並不能等同於大規模的刺激政策。盡管定向寬松政策暫時保住了經濟的尾部風險,然而由於SLF等一些創新的貨幣措施的期限相對較短,這些定向寬松政策並沒有轉化成新的貸款或經濟增長,新增的資金可能已自行找到流入金融市場的方式,這有可能是實體經濟和股市之間在最近出現重大分歧的原因之一。因此,市場投機活動的風險已被放大。舉例說,融資融券的總量已飆升至歷史最高水平。當市場預期變更時,這些杠桿式投資的平倉活動將會來的十分粗暴。雖然A股的長期展望有所好轉,但其短期風險實是不容忽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受國際油價暴跌的影響,墨西哥財政收入計劃面臨無法達標的風險,因此墨西哥已經準備好修改明年的聯邦預算案。
按原預算案的定義,81美元/桶的油價目標是“不可持續的”,而目前油價低迷,截至發稿時,布倫特油價每桶85.32美元,WTI原油價格每桶80.66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一位墨西哥國會官員透露,墨西哥財政部長Luis Videgaray正在召集國會成員,討論需要削減多少財政預算的問題。
作為美洲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墨西哥對石油出口的依賴非常大。2013年石油出口的收入為427億美元,其聯邦預算中的1/3都來自石油收入。
今年6月以來,由於全球石油供給過剩,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美國頁巖油繁榮發展,多重因素致使油價接連大幅下跌,步入熊市。
墨西哥將財政預算可持續的平衡點設定為81美元/桶,而早些時候俄羅斯將這一目標設定為100美元/桶,那麽這是否意味著俄羅斯的財政預算已經撐不下去了呢?
此前華爾街見聞曾介紹,俄羅斯2015-2017財年預算草案已在國家杜馬通過初次審議。該預算草案將未來三年預算平衡油價設定為每桶100美元。
摩根士丹利預計,原油價格每下跌10美元,就意味著俄國出口將受到324億美元的影響(損失),大約占到該國GDP的1.6%(19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如果按這一比例計算的話,2014年俄羅斯的GDP已經因為油價下跌而抹去了4.8%(60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
以如今80美元/桶的價格估算,摩根士丹利認為2015年俄羅斯經濟將出現2%的萎縮(衰退),通脹率則將飆升至9%左右。
那麽問題來了,墨西哥調整財政預算是否會成為俄羅斯的“榜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日本央行今日調整了2014-2016財年GDP增速預期和2014/2015財年CPI增速預期。其中,該行大幅下調2014年GDP增速預期,調降幅度高達50%。
該行稱,日本經濟增長可能將持續高於潛在增速。預計2014年日本潛在經濟增長率為0.5%甚至更低,7月時預期為1.0%。
2015年GDP增速預期沒有變動,仍為1.5%;將2016年GDP增速預期調整為1.2%,此前為1.3%。
與此同時,日本央行還將2015財年核心通脹預期下調至1.7%,此前為1.9%;下調2014/15財年核心CPI增長預期至1.2%,此前為1.3%。
日本央行表示,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為物價帶來壓力。通脹預期存在相當的不確定性,預計物價仍存持續下行風險。日本央行還表示,CPI暫時可能保持在當前水平,之後或將逐漸擡升。不過中長期通脹預期仍在上升。
日本央行是在通脹數據公布之後發表上述調整決定的。華爾街見聞網站今晨提及,日本總務省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9月CPI同比增長3.2%,創半年新低。扣除4月上調銷售稅帶來的影響後,日本核心通脹實際僅1%,這也是日本央行追蹤的核心指標之一。
而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本周二曾表示,日本央行實現通脹目標的兩年時間框架並不是硬性要求,認為2%通脹目標可能在2015/16財年實現的觀點並未改變。
黑田東彥今日在新聞發布會中表示:
油價下跌給物價上漲帶來了壓力。不知為何消費稅上調影響已經延長了。日本處於結束通縮的關鍵時刻,今天的決定展現了日本央行堅定的決心。
今日,日本央行還意外擴大貨幣基礎增幅目標至80萬億日元,預期是維持貨幣基礎年增幅60萬億-70萬億日元的計劃不變。
對此,黑田東彥表示,
日本央行擴大寬松規模是為了確保實現通脹目標,寬松旨在結束通縮的心態。
如有需要,日本央行不會猶豫再次采取行動。日本的物價預期並不像其他國家那樣牢牢錨定。
對於未來的貨幣政策,日本央行稱將審視風險,在合適時機調整政策。貨幣政策正在顯現預期效果。
擴大寬松消息公布後,日經指數盤中漲幅一度擴大至5.5%。美元/日元一度突破111,創2008年1月份以來的最高點。現貨黃金繼續走低,最低報1185美元/盎司。黑田東彥發布會後,美元/日元再度上揚,升至111.1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信貸松綁政策逐漸落地、限購城市大多放松政策之時,機構預計北上廣這類一線城市年內取消限購基本無望。北京市房協秘書長陳誌日前表示,調控變化是必然趨勢,預計明年一季度北京會出臺一些以市場為主導的調整政策。
陳誌認為,目前北京的樓市成交總量下降,均價仍在上漲,相關稅收並未減少太多,政府不會認為市況太差,因此北京市政府未來兩個月不會出臺退出調控的政策。但可以預見,北京市政府一定在積極的研判市場,分析哪些政策可以退出,哪些政策可以微調,預計明年一季度會做一些適應市場的政策調整。
除了政府可能選擇明年一季度進行調整,陳誌認為,企業也會將一季度作為調整戰略和新一年年度計劃的窗口期。從企業角度看,今年後兩個月是一個平淡的收官期,現在要看到有一些政策或需要過一些時間才能調整。
據同策咨詢研究部統計,截至今年10月26日,除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和三亞之外,46個限購城市當中41個已正式取消或變相放松限購,樓市進入“後限購時代”。
距中國央行出臺房貸新政已有一個月,本月初公布的中國百城房價仍持續下跌。中國指數研究院10月31日發布數據顯示,10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環比下跌0.4%,連續第6個月下跌。10月百城住宅均價同比下跌0.52%,在連續22個月上漲後首次下跌。
目前僅剩北上廣深以及三亞五個城市堅守限購政策,10月各地方政府還在頻頻加大救市力度。中新網報道稱,據不完全統計,除了取消限購、放寬購房入戶條件、降低公積金貸款門檻外,目前已有紹興、杭州、長沙、南京、沈陽、武漢、寧波等超過20個城市出臺了購房補貼、稅收優惠等措施。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在“雙向調控”的思路指導下,一線城市仍然沒有調整或取消樓市限購政策,明年一線城市也很難取消限購。
張宏偉預計,由於一線城市樓市的總體趨勢是供不應求,外來性的投資性需求較為活躍,當樓市限購政策的替代性的長效調控政策或調控機制尚未嶄露頭角之時,一線城市的限購政策取消的可能性不大。而最關鍵的是一線城市地方政府“不差錢”,也很難調整或取消樓市限購政策。
張宏偉認為,在“央四條”等政策出臺後,受年底上市公司沖刺年度銷售業績指標等因素影響,市場成交量已開始出現反彈,市場隱約出現炒作房價上漲的信號,但市場去庫存的基本面短期內尚未明顯改變。當一線城市還未重現房價上漲的預期時,政府相關部門需盡快研究、出臺長效調控機制。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韓國《經濟日報》援引未具名的三星高管稱,為防止中國區銷售繼續下滑,三星將調整當前在中國同時出售高端和低端手機的戰略,轉走中低端路線。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中國本土智能手機制造商崛起搶占中國市場份額,三星三季度凈利潤下滑近50%。三星解釋稱,利潤下降主要源於中國市場手機盈利下降。當季三星的手機業務毛利率由20%驟減至7%,創2009年以來新低。對此該司歸咎於為消化中國等市場未售智能手機的營銷成本增加。
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發布報告稱,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已超越三星成為中國市場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商。中國本土智能手機制造商崛起搶占中國市場份額,三星三季度凈利潤下滑近50%。
以智能手機出貨量衡量,今年第三季度三星的市場份額從35%跌至24.7%,小米全球出貨量翻三倍,市場份額從2.1%升至5.6%,躍升為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機生產商。不過,兩大分析機構IDC與Strategy Analytics認為,在完成收購谷歌旗下的摩托羅拉移動公司後,三季度聯想旗下手機的市場占有率將反超小米。
然而無論是聯想還是小米排第三,都是中國產商搶占了智能手機市場。Strategy Analytics等三家追蹤市場的分析機構均認為,三星失去中國市場霸主地位的速度比許多分析師此前預計的還快。
三星高管在三季報公布後表示,在售價約300美元的中低端智能手機市場,將更多地與小米、華為、聯想等中國對手正面競爭,將在中低端手機的設計與用戶界面方面尋求突破,還將生產更經濟實用的手機。目前三星的同等手機機型售價是這些中國手機品牌的兩倍。
不過,《華爾街日報》10月末在報道中指出,三星與小米和華為爭奪中低端手機市場不能確保三星自身盈利回升,而且可能造成雙輸局面,因為目前尚不清楚兩家中國企業生產智能手機的盈利水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國債期貨連續兩天放量大跌,國泰君安指出債市存在一定泡沫,機構獲利回吐動力增強,加之股市表現良好、債券融資規模持續上升,債市基準曲線可能出現一波50bp的回調,建議投資者暫時離場觀望。
國泰君安債券研究團隊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目前有三個重要因素可能影響市場的波動:
(1)利率債絕對收益率已經逼近中線極限位置,機構獲利回吐的動力非常強。 10年期國債、非國開、國開目前收益率分位數分別處於2009年至今46%、28%、25%的分位數水平,金融債已經低於歷史中位數很多,回到了2013年6月份的收益率水平。本周公布的10月份 CPI 1.6%並未超出預期,債市收益率繼續大幅下行屬於市場寬松預期的慣性,已經有“泡沫”跡象。在這種市場情況下,市場情緒開始變得脆弱,對“風吹草動”(包括數據、政策、股市、國債期貨的異常波動等等)異常敏感。
(2)本周即將公布10月份數據,融資數據或將超市場預期。7月份之後貸款數據有所回升,而從10月份信用債融資情況來看,短融中票凈供給有明顯回升,整體信用債凈融資額年內僅次於4月份,11月份第一周凈供給情況來看,債券融資仍然繼續反彈,顯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有所回升。盡管10月份中采 PMI 繼續環比下滑,經濟仍弱勢運行,但須警惕融資層面數據的領先性。
(3)股市表現搶眼引發大類資產配置轉換擔憂。近期股市表現搶眼,從7月底上證綜指上漲400點以上,債市同時走牛。但我們認為“股債雙牛”的基礎是基本面見底且流動性持續寬松,歷史上來看股債雙牛時間一般不超過三個月, 股市持續上漲引發的大類資產配置轉換將不利於債市,而近期滬港通、國企改革等因素持續帶來股市利好,債市受沖擊的風險在增加。
國泰君安指出,國債期貨連續兩天放量大跌,可能是債市調整開始的“信號”,預計調整幅度可能在50bp左右,建議投資者暫時規避市場下跌風險,大幅降低中長期利率債/高等級信用債倉位,等待新的入場時機出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