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客戶端夠多,但是中國網民就是這麼多人,即便是將來全民互聯網,也會因為個人喜好或者閱讀習慣而選擇使用幾款客戶端,這樣拋給客戶端們就成了如何吸引更多用戶這個議題。但是新聞客戶端目前已經進入劃分群體的階段,或者說求精的階段,這意味著客戶端們已經為自己做了定位,以後要做的是在吸引某些群體的同時,再嘗試下落地的可能,這幾乎是當前所有客戶端的集體訴求。
下面,通過分析幾款有代表性的新聞客戶端的近期表現,預測一下新聞客戶端的未來發展方向。
搜狐新聞客戶端攜手加多寶 聚集吃貨玩轉搜鮮之旅
最近的新聞客戶端活動中,搜狐是最頻繁的,在世界盃期間的活動「足球之夜」成功的「調戲」搜狐自媒體平台全部自媒體人之後,一直也沒閒著,更是於7月23日啟動了搜狐新聞客戶端政務平台,來自國務院辦公廳、最高檢、最高法、公安部等30多家政府單位入駐搜狐新聞客戶端,這意味著「兩微一端」時代到來。
更為顯眼的,是8月5日搜狐新聞客戶端吃貨自媒體聯盟聯手加多寶啟動的一個名為「加多寶搜鮮記」的活動,全國近200多位美食自媒體人,以旅行的名義,打通線上與線下,深入探訪各地風土人情,搜尋中國各地最鮮活、最具有特點和特色的味道,這簡直就是現實版的《舌尖上的中國》,更為可恥的是這些吃貨們將用三個月的時間,吃遍全國6條路線19座美食城市,簡直羨慕煞我等,沒辦法,誰讓咱沒有超級發達的「味蕾」呢,再好的菜也品嚐不出多好的味道,還是乖乖的吃泡麵吧。
網易新聞客戶端大搞本地化 房產定製覆蓋大中城市
8月7日,網易新聞客戶端發佈了4.0版本,新版本強化了本地化服務功能,其目的在於打造定製化及服務化的產品。「購房直通車」頻道一直是網易新聞客戶端的重量級產品,此次全新改版,無非是讓房產信息可以更全面的展示給讀者。
網易新聞客戶端一直在尋求服務+諮詢的融合突破,這次新版本可以看到比以前做的更好了一些,仍舊是吧主打的房產板塊放到了首位,同時加入「本地行情」、「打折優惠」、「線下看房」、「購房直通車」服務鏈,以打造站式置業平台,這就意味著用戶可以直接在新聞客戶端預約看房了。很顯然,網易是想借助新聞客戶端落地,這倒算是移動客戶端的一種商業模式,不過照這個方向發展下去,客戶端會不會加入客服及商品展示功能,那麼它還算是新聞客戶端嗎?
中搜搜閱客戶端聯姻友寶達 十萬瓶飲料售貨機上取
在最近的新聞客戶端活躍名單中,中搜搜閱也算是其中一員,搜閱也是在搞活動,方式與搜狐新聞客戶端相類似,不過沒有聯手飲料企業,而是與自動售貨機運營商友寶達成戰略合作,開展了名為「夏日送清涼•請全國人民免費喝飲料」的活動。流程很簡單,用戶只要下載中搜搜悅,註冊成功後就可以免費獲得中搜贈送的一定額度的中搜幣,在線購買冷飲成功後,即可到附近的自動販賣機上領取。這次活動,據稱在8月4日下午16點至17點,短短1小時內就有10萬瓶飲料被網民搶走。
活動效果不錯,像中搜這樣直接給予用戶脫離線上的實物獎勵,業內上書首次,這種方式更為接近於大眾消費者。相對於網易客戶端,這算是新聞客戶端的另一種落地模式,將來用戶可以充值到中搜搜悅,憑藉新聞客戶端就可以買東西,一定角度上這更像支付寶錢包之類的金融產品了,大概搜閱以後會向更適合大眾生活的方向發展,不管產品如何,既能看新聞又能用來直接消費的APP應該是很酷的,這同時也算是其在O2O領域的全新實踐。
澎湃新聞客戶端「打虎記」揚名 傳統媒體逆襲仍需探索
澎湃新聞客戶端聯通網站於7月22日上線,「澎湃」在業界為人知曉是其在試運營階段的「打虎記」系列報導。澎湃想做的是「原創的、互動的、嚴肅的、有思想和價值觀的」政經類新聞產品,然而,真正嚴肅的內容真的存在嗎?應該說澎湃新聞客戶端算是上海報業集團的一次全新嘗試,當然也算是傳統媒體的轉型逆襲,因此給予行業很大的震動,澎湃新聞客戶端的事實是在告訴大家傳統媒體也可以成功的,只是大家對這個客戶端抱有諸多猜疑。
這裡只說兩點:一是澎湃新聞立志要做中國第一時政品牌,繼續「打虎」也沒有問題,但是這些內容是不是澎湃想曝就曝的,很多時政新聞都要經過上方的授權才能發佈,這限制了內容來源是時效性;二是整治新聞的受眾群體是窄小的,澎湃如果不憑藉其他平台,能夠獨立發展的更好嗎?因此,雖然澎湃有客戶端,卻更像是時政方面的自媒體,今後的發展方向及商業模式仍舊需要探索。
新聞客戶端發展新方向:落地、實體、政務
以上對4個近期比較活躍以及剛上線的新聞客戶端各做了一個總結,本文提及的這幾個客戶端是比較積極與活躍的,而那些大平台如百度、騰訊等新聞客戶端暫時相對穩定,因為他們還有其他產品能夠適應當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因此新聞客戶端的發展暫時放緩,主要還是以圈人為主。
從這4個新聞客戶端的發展現狀,能夠看到其發展方向,大致可以表述為落地、實體與政務。
落地即客戶端向O2O模式發展,網易新聞客戶端是以房產服務落地,搜閱則是以實體消費落地,搜狐新聞客戶端則以活動拉人落地,這是今後新聞客戶端的主流發展方向;
實體即新聞客戶端開始由純粹的閱讀內容向實體功能轉變,譬如網易的「購房直通車」正在向服務內容過渡,這是轉向實體功能的開始;
政務則是走政府宣傳的路線,仍舊是以內容為主,更多的是向讀者傳達政府的一些信息,這個目前就要看搜狐新聞客戶端與澎湃新聞客戶端了。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各大平台們講究的是平台延伸,或者稱其為移動閉環,以此紛紛都拿出殺手鐧級的移動應用,微信等超級APP已然佔有足夠優勢,就連一些傳統行業也湧現出了一些重量級的移動應用。
新聞客戶端可以算是門戶網站、資訊網站及搜索引擎的殺手鐧,因此必須全力發展,並且還要不斷突破,這樣來看,新聞客戶端門當前在做的所有動作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註:本文為王吉偉投稿,微信公號jiwei1122,微信個號mcjave,微博@王吉偉-。
8月27日,澎湃新聞援引知情人消息稱,存款保險制度的最終方案“終於在央行、銀監會等主要監管部門之間達成一致”,“年內肯定出臺。”(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談妥了的中國版存款保險制度方案中,不光是銀行,全部存款類機構都需要強制投保,以防發生恐慌性擠兌。也就是說,不僅是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外資行將納入存款保險制度,所有農商行、農信社乃至村鎮銀行都將被涵蓋其中。
按上述方案,並非所有存款都能享受“保險待遇”,儲戶在單個賬戶存款超過50萬元,超出部分不在“保險”之列。當然,超過50萬元額度的儲戶可以將自己的存款分成若幹份,分別存到不同的銀行或賬戶。
但存款保險制度方案仍存變數。比如,需要建立一個存款保險機構是共識,不過,究竟是一步到位還是分兩步走,則有爭議。澎湃新聞報道還稱,
從目前“談妥”的方案看,中國版存款保險制度會先從存款保險基金起步,等到條件成熟時再成立存款保險機構。
其中,存款保險基金將設在央行的金融穩定局。早在2004年,金融穩定局就專門設立了存款保險處。
“分步走方式,是和今年3月央行拿出來供各部委討論的方案一致的。”另一知情人士說,“這麽做,其實也是考慮到,先把存款保險制度的框架搭起來,等過渡到獨立的存款保險公司,再解決(存款保險公司的)最終歸屬問題。”
由央行來牽頭設計存款保險制度、以及負責初期運作的問題基本沒有什麽爭議。不過,對後期成立的存款保險公司的監管權、定位和具體運營問題,不同監管部門之間是有不同聲音的。
“重組權歸屬央行。”上述人士同時稱,也就是說,一旦銀行打破“大而不能倒”的神話,將由央行負責其破產重組。
“存款保險制度建立前,在發生危機,也即銀行凈資產不足賠償存款人存款的情況下,由(民營銀行)發起人承擔全部責任,自掏腰包補上;等到制度建立後,則有一部分會由存款保險基金給予補償。”上述人士說。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提及,本月初,中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目前存款保險制度出臺的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就緒。而央行行長周小川在3月曾提及,存款保險制度有望在今年推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此前也明確:將“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納入2014年的重點工作。
馬駿還表示,存款保險制度將對銀行實行全覆蓋,並且銀行推出存款保險制度不分先後。
對於存款保險制度的主要內容,《上海證券報》曾指出,“強制保險”、“有限賠付”和“風險差別費率機制”將是重要要素;我國的存款保險賠付限額可能覆蓋99%以上賬戶。
數月以來,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一直聲稱歐洲央行準備實施QE,以刺激需求,遏制通縮。受此影響,市場人士預期歐洲央行將在9月4日政策決議後采取行動。彭博新聞社8月31日發表社論稱,為了歐洲的利益,德拉吉最好“該出手時就出手”。
上周五公布的歐元區通脹數據顯示,8月歐元區CPI同比增長0.3%,創五年新低。歐元區離全面通縮只有咫尺之遙。此前歐洲央行將通脹目標定為“接近但低於2%”。即便從長期來看,通脹預期也在下滑,歐元區未來五年通脹預期已降至2%以下。
通縮風險之外,歐洲還面臨經濟增長停滯的難題。法國經濟不景氣,意大利經濟重回衰退,就連一向穩健的歐元區頭號經濟體德國,今年二季度GDP也出現萎縮。今天公布的歐元區8月制造業PMI數據,創下13個月新低,也進一步印證了歐洲經濟的每況愈下。
彭博新聞社的社論稱,歐洲需要的是美聯儲那種量化寬松,即大量印鈔購買債券。
盡管歐元區各國對這項措施仍有爭議,但德拉吉早該克服這些困難,在遵守政治和法律底線的前提下,采取行動已刻不容緩。
社論還稱,歐洲各國還應重新思考其財政政策。盡管這不屬於歐洲央行的職權範圍,但德拉吉本可以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一方面,德拉吉稱財政政策應該在刺激需求方面貢獻更多,另一方面,他又表示,《歐洲穩定與增長協定》給各國提供了充分的策略調整空間。彭博新聞社認為,這並不是調整空間的問題,
這項協定要求政府無視通縮、削減借貸,應該予以廢除。
至少在公開場合,德拉吉仍堅持其宏觀經濟原則,而正是這些原則使歐洲陷入通縮。他不斷強調結構性改革,或稱供應面改革的重要性,強調解除對就業市場的管制,並投資教育和技術。彭博新聞社認為,
歐元區的確需要這些改革,但德拉吉錯在把這些改革的優先性放在了刺激經濟增長之上。供應面改革是一項長期事業,而歐洲現在的問題是需求匱乏。
社論認為,貨幣政策能發揮更多作用,也應該發揮更多作用,這是德拉吉和歐洲央行的責任。要是他們願意,歐洲各國政府也可以修正其財政政策。如果歐洲在長期衰退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那一定是因為,歐洲央行和各國決策者目睹了一切發生,卻什麽都沒有做。
周三,美聯儲主席耶倫將出席FOMC會議後的新聞發布會。
當地時間昨日的美聯儲FOMC會議決定,再將每月購買資產的規模縮減150億美元,重申QE結束後相當一段時間內保持高度寬松。會後美聯儲主席耶倫舉行新聞發布會。
高盛美國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認為,耶倫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表態大致符合預期,幾乎沒有什麽意外,總體立場略偏鴿派。要點如下:
1、對就業市場,耶倫的兩處評價略偏鴿派。
第一處,她直接說到自己覺得工資增長緩慢預示著就業市場疲弱。第二處,她說她個人覺得勞動力參與率出現“有實質意義”的周期性下滑。
2、對QE結束後“相當一段時間”內維持寬松,耶倫拒絕提供這一用詞所指具體期限的任何說明,即從幾月幾日到幾月幾日。她指出,前瞻指引不應被視為根據日歷而定或者是死板的日程。
耶倫說,她個人認為,市場定價和市場參與者對9月美聯儲短期利率——聯邦基金利率的預期有差距,這是“絕對有目共睹的。”例如,兩者不一致可能源於(9月預測結果體現的)模型預測和(市場定價體現的)預期均值的差異。
3、9月預測結果顯示,目標聯邦基金利率加快上升的跡象,耶倫借新聞發布會的機會淡化了這一上行波動的表現。
她說自己“會用相當小來形容預期的變化。”
4、此次FOMC會上,有兩名委員投票反對。耶倫說兩票反對並不是“特別大的數字”。
這意味著,耶倫並未對當前FOMC的分歧程度感到特別不安。(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趙薇原本對李紅琴這個角色沒有信心,因此看了大量電視新聞和紀錄片。對那些失子尋子的新聞和紀錄片,趙薇有個發現:“永遠都是到孩子找到就結束了。從來沒有一個片子講,孩子拿走以後,另一邊是什麽樣。” (劇組供圖/圖)
片尾對我來講是最有力量的,而且是最壓抑、最悲劇,也最不像陳可辛的電影。我的電影,結局從來沒有開放過,這是第一次完全開放的結局。知道最後怎麽辦,這個戲就完了。——陳可辛談《親愛的》
趙薇頭一次扮演農村婦女。劇組開機頭一場戲就是她的。
她從安徽農村來到深圳,出火車站,一臉憔悴走在繁華街頭。導演陳可辛要求她不能化妝,她臉上的皺紋、色斑在特寫鏡頭里一覽無余,那雙著名的大眼睛底下,眼袋顯得格外重。鄉土氣息十足的衣著和雙肩包之外,她自己提出手上還該再拎個尼龍袋,這樣形象會“更地道”。
趙薇演的農婦叫李紅琴,丈夫一年前癌癥死了。丈夫生前在深圳打工,先後帶回一個女嬰和一個男孩,說是撿的。她不能生養,這就有了兒女。有一天幾個外地人從她家搶走了兒子,她後來從公安局知道,那是兒子的親生父母。在看守所蹲了半年後,她去深圳,要去社會福利院把女兒要回來。
電影《親愛的》題材來源於央視法治欄目《大家看法》2011年第54期,“千里尋子”。公司里的內地同事推薦給了陳可辛這個香港導演,一波三折的故事立刻抓住了他。
在深圳開店的湖北人彭高峰丟了3歲的兒子,他開尋子博客,在天涯論壇連載“苦澀無助的尋子日記”。他收到許多人提供的線索,無數次出發,無數次失望,也多次被騙甚至遇險;他同多名失子父母組成尋子團體,彼此支持鼓勵。他很幸運,兒子真的找到了,雖然用了三年。
陳可辛見了彭高峰。彭高峰告訴他,孩子剛回到身邊時,晚上常常哭鬧,要回去找那個“媽媽”。彭高峰說自己甚至覺得,把兒子帶回家是自私的,因為對孩子來說,這就像“二次拐賣”。
“這個人活得很明白,在中國有一個那麽明白的人,我覺得很不容易。”陳可辛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我覺得這個故事必須得拍。”
趙薇對李紅琴這個角色猶豫再三,她離自己的生活太遠。接下角色之後,她看了大量相關的電視新聞和紀錄片,“警察去教訓買走孩子的父母,說你當人是豬嗎,可以買賣的嗎?”影片中李紅琴蹲在墻根,帶著哭腔回答警察的訊問和呵斥,她說蕪湖話,聲音顯得驚慌、孱弱,又帶著農村人的頑強。
“我完全看呆了。”陳可辛這個“外鄉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對那些失子尋子的新聞和紀錄片,趙薇一針見血:“永遠都是到孩子找到就結束了。從來沒有一個片子講,孩子拿走以後,另一邊是什麽樣。”
《親愛的》最讓陳可辛興奮的也正是:“孩子找到了,而故事才剛開始。”
陳可辛“北上”整十年,這是他第一次拍真實新聞改編的故事。2014年9月26日《親愛的》正式公映,拐賣兒童這個內地商業電影還沒碰過的“敏感”題材,就讓香港導演搶了“頭彩”。
編劇張冀尤其記得佟大為和趙薇的一場戲。佟大為扮演油滑、勢利的小律師高夏,李紅琴向福利院要回養女,盲打誤撞碰上高夏,高夏避猶不及,但他隨後落入人生低谷,發現他與這個農婦原來同是天涯淪落。兩人走在夜色中的深圳街頭,高夏仰望林立高樓的輝煌燈火,向李紅琴喟嘆:“你看這個城市,多麽有錢啊。”他把錢還給了李紅琴,“這次是免費的。我會幫你要回孩子的。”
拍攝現場,陳可辛盯著監視器,對一旁的張冀說:“你看這多像以前的左派電影。”
南方周末:電影里黃渤和兒子生活的那個地方,是在哪兒拍的?
陳可辛:三元里,廣州的城中村。本來整個戲在深圳拍。結果找不到一個好看的城中村。深圳是一個非常“不好看”的城市,它沒歷史。我覺得廣州好好看。我會去放大一些屬於這個階層的美的東西,像電線桿上雜亂成團的電線,像三元里窄巷里狹長的光影。
南方周末:這是你第一次去三元里拍戲,那里拍戲難嗎?
陳可辛:第一次去。他們說那里挺複雜,很難擺平各種關系,可能很多人會問你要錢。其實結果還好。當然是給了錢的。但有的地方你給了錢都擺不平,一個小店就收你十幾萬,可能他一天生意也就幾百塊錢。你說換一個店,發現每個店都一樣,他們都溝通好了。
南方周末:電影里的尋子團的行為細節,比如他們唱《隱形的翅膀》,還有一齊拍手“鼓勵鼓勵”,這些屬於內地文化氣質的東西你是怎麽找到的?
陳可辛:那個歌是編劇寫進去的。“鼓勵鼓勵”,是現場,黃渤加的。
導演就必須是海綿,要去吸收。尤其一個香港導演,到內地拍一些不熟悉的東西。每個人講話我都會聽,我就是最好的海綿。我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就算是內地導演,也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
南方周末:你自己有去體驗這種尋子團嗎?
陳可辛:我知道有個團體叫“寶貝回家”。彭高峰跟孫海洋,就是黃渤和張譯角色的原型,都是一分子。但是張譯的原型不是土豪,也不是“寶貝回家”的發起人。很多東西當然是虛構跟真實之間,包括魯曉娟跟田文軍,現實里是沒有離婚的。張冀覺得,離婚更能展現來到這種移民城市的夫妻,夢想不同了,成就也不同,分開了……情節就豐富了很多,多了很多社會性的東西。
《親愛的》劇本收到廣電總局的意見,建議計生辦那場戲別拍了。“北上”十年,陳可辛越來越熟悉內地的規則。“在以前的經歷中,我們對建議別拍的都拍。”最後這場戲還是拍了,不過也盡量溫和了一些。 (劇組供圖/圖)
南方周末:廣電總局的公示里,影片劇本備案時得到的意見是“修改後通過”,你還記得有哪些修改意見嗎?
陳可辛:計生辦那場,明顯就建議你別拍了。(註:一對失子父母決定再生孩子,去計生部門辦理準生證,辦事員要他們提供現有孩子的死亡證明,父親被激怒。)
他們沒說堅決不許拍,只是建議別拍。在以前的經歷中,我們對建議別拍的都拍了。因為我知道,電影局還是挺人性化的機關,不是那麽死的。計生辦那場戲,我覺得結果能過審,可能因為那個公務員起碼態度是非常好的。
南方周末:你應該知道在內地拍現實題材,會有很多限制,包括“調子灰暗”都曾是很多影片的障礙。
陳可辛:我以前不知道,後來越來越知道。《投名狀》上片前我都快瘋了,完全不明白問題在哪里。我不批評,又沒有色情,你說血腥、暴力,我就剪唄。我完全不知道人性的灰暗,都跟國家有關。李連傑他們三個人簽投名狀,殺一個無辜的人那場戲,網上預告片播了半年了,我當時說,你們確定剪了之後不是一個笑話嗎?大家都看了半年了,但是到了正片沒有?確實死活不能,不然就不讓上。
其實這部電影也好、《投名狀》也好,我就在講人性不是非黑即白。這個戲最挑戰觀眾的,就是中間突然出了一個新人物,突然變成主角,然後我跳到她的觀點。這就是人性的雙面性,事情的雙面性。我知道不容易過,但這次確實是過了。
南方周末:你是否特意去掌握故事的平衡?故事里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困境,但是又不能看觀眾徹底悲觀。
陳可辛:可能我比較幸運。從小到現在,身邊都有挺多不錯的人,我沒有太多陰暗面。我理解人生是悲觀的,但我身邊的人還是不錯的。這也是被彭高峰影響的。他跟我說,找回兒子卻像“二次拐賣”。他活得那麽明白。他一年後還回去看李紅琴的原型,還讓兒子給養母打電話。既然有這樣的人,就代表盡管生活是沒有出路的,但只要人間有情,是能活下去的。
南方周末:你覺得是什麽東西在支撐著這種“人間有情”,支撐著彭高峰“活得明白”。
陳可辛:我覺得唯一使我們比較善,比較明白,比較正的,就是家庭教育,別的教育都是狗屁。我碰到過的有問題的人,通常都是童年不幸福、家庭關系不好的。我沒有跟彭高峰聊過,但我覺得他肯定家里是不錯的,這跟有沒有錢沒關系。
南方周末:李紅琴的養女可能真的是棄嬰,但法庭判決分開了這對事實上的母女。情和理之間,你個人的看法是什麽?
陳可辛:這個事擱在美國,都不可能拿到小孩的。因為制度就是制度。這個制度覺得女孩是給拐賣家庭拐掉,李紅琴雖然不知情,也是拐賣家庭。要是為了個人意義的人道主義,覺得你很可憐,把女兒還給你,這個社會、這個法律怎麽辦呢?
南方周末:“北上”十年,你拍的電影全都不是一個類型,各種嘗試。
陳可辛:沒辦法。我其實是戲路很窄的導演,我在香港都拍城市中產,還有一點洋化的東西,因為我在外國生長。《雙城故事》、《風塵三俠》好像很市井的尖沙嘴的故事,但是都有點像洋片,其實就是我的生活圈子。《金枝玉葉》就更別說了,唯一《甜蜜蜜》是比較草根。
到內地,所有東西都是陌生的,我喜歡拍寫實題材,但是沒有好的編劇,我自己不知道從何入手,確實有很大文化差異。對我來講,拍美國片都比拍內地片容易。不知道怎麽辦,我就只能拍古裝片。不只是我,誰都是。那時候我常講一個笑話,說你要拍一個一千萬的片,找不到投資;你要拍一個億的投資,很多人排著隊找你。古裝片的世界你也沒去過,我也沒去過,就沒有接不接地氣的問題。
但是古裝片現場的狀態,千軍萬馬的指揮,動作戲,都是我非常煩的,因為我又不喜歡,又沒興趣,又不懂。我要靠武術指導,靠一大堆人。副導演在喊,我坐在監視器後面,一切好像跟我沒什麽關系。沒辦法,市場就是這樣。
直到《武俠》徹底失敗,痛定思痛,怎麽也得回去拍一些你懂的吧?就來了《中國合夥人》。我最心愛的就是《中國合夥人》。雖然是講俞敏洪他們,但是我更多投入了我自己的經歷,對美國的那種憧憬,跟一路走過來的種種,情懷完全是我的。所以《中國合夥人》給人罵價值觀,我說沒辦法,那就是我的價值觀。我對那個戲的褒跟貶,百分之百照單全收,真的是最代表我的戲。
南方周末:你還有可能回香港拍港片嗎?
陳可辛:當然有可能。我一直強調電影是個商業行為,問題還是來自市場。整個香港電影的市場狀況出了很大問題,不是一部電影賣座能解決,也不是一個小潮流能解決。比如大家說《無間道》給了香港警匪片一個“小陽春”,其實沒有解決香港整個電影生態的問題。
就是市場不夠,人不夠。海外已經沒有看華語電影的習慣,香港電影、內地電影、臺灣電影都沒有了海外市場。臺灣就靠那2000萬人,香港就靠700萬人。當全世界都開始回去看自己的電影,香港就處於很大的劣勢,因為人少。香港電影人從1990年代末就開始找出路,使我們能繼續拍電影。
這些年很多香港導演來到內地,發現很多東西不是那麽容易,也有很多限制。有人就覺得,那算了,我回去拍,吃苦一點也沒問題。但是回去拍,真的能成的,最多也就是不虧很多錢而已。投資方永遠覺得,有內地市場為什麽不要?只有一些不可以在內地上的戲,過不了審批的,這兩年就出了一批被稱為低俗的電影,講臟話、三級……所謂接香港的地氣,但我覺得根本不是,是一種嘩眾取寵。我要是二十幾歲可能也會在這一群里面。現在用那樣的方式拍所謂的港片,我真的做不到,也不想做。
南方周末:你怎麽看香港電影的未來?
陳可辛:我們永遠懷念從前,要回到以前是不可能的。1970、1980年代,只有香港是創作最自由的地方,也沒有政治的考量,所以電影是純娛樂。中國人在全世界的流轉,造成華語電影在全世界的市場需求。香港就碰上了這個時機,造就了這樣強的電影工業。
其實香港所有行業都一樣,只要內地一改革開放,香港很多優勢就會沒有,挺悲哀,但這是現實。
海外的中國移民,從第二代開始已經被當地同化,不再需要華語的娛樂。香港所有的優勢在1990年代沒有了。1990年代我們一窩蜂地拍戲已經是最後一班車。臺灣把洋片的限制拿掉,不到兩年,好萊塢片的市場占有率變成98.6%,非好萊塢片——法語日語韓語華語加起來1.4%。臺灣市場沒了,香港電影就沒了一個最強後盾,然後新、馬市場都越來越邊緣化……
還會有一批人堅持拍自己喜歡的東西。要是只講工業,香港電影我真的無法評價它的未來。但是電影確實有非工業的,你看新加坡也拍出《爸媽不在家》那麽好的電影。
移動時代 回歸價值閱讀
伴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來臨,用戶的信息接受渠道逐漸由PC端向移動端遷移。這一過程中,信息的大爆炸和碎片化,強行“綁架”人們每天去面對海量信息,然而對每一個個體來說,“有價值”的信息往往是美人如花隔雲端,淹沒在數據洪流中。因此,移動互聯網時代,需要一種全新的連接人與信息的產品與服務,以便幫助人們減少尋找、篩選信息的時間成本,更便捷地獲取價值信息。在這種背景下,回歸價值閱讀成為資訊行業的必然選擇。
那麽,何為價值閱讀?興趣門戶一點資訊的CEO鄭朝暉認為,有價值的閱讀,應該是讓人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的獲得對“我”有用的或者跟“我”興趣相關的內容,這其中的核心便是對用戶興趣的深入挖掘。
當前的移動資訊類客戶端市場產品繁多,新聞閱讀行業的產品主要包括傳統媒體的新聞客戶端、RSS訂閱器以及個性化的新聞閱讀器,但是這些產品推薦的新聞往往是“大眾化”的,不能完全滿足個體用戶的閱讀興趣。然而對每一個用戶來說,自己有興趣的,才是有價值的。因此未來的資訊應用,應該是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興趣門戶,從而幫助人們提高閱讀效率和質量,完成資訊的價值回歸。
興趣引擎 延伸話題長尾
著名學者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寫到:“我對(計算機)界面的夢想是,電腦變得更像人。計算機應該像老道的英國管家那樣了解他的主人,並替他打理一些繁雜事務,以及過濾不必要的信息,能在每天早上為主人提供豐富的訊息早餐。”這其實是為我們提出了信息定制和智能推送的雙重需求。
受互聯網自由化開放平臺的影響,以及80後的成長尤其是90後的崛起,用戶對個性和自我的追求進一步被放大,對傳統的信息平臺和信息的提供方式提出新的挑戰。我們知道,傳統資訊模式下,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基於搜索引擎的主動查找,一是被動接受內容端的推薦。二者在把握用戶需求,提供精準內容方面各有優勢也各有欠缺,但很難實現個性和精準的完美結合。因此,當前業界紛紛發力,試圖開創新的資訊模式。
據筆者觀察,相較多數需手動尋找訂閱源的產品,或者僅僅在個別領域實現定制的產品如zite,一點資訊提出的“興趣門戶”理念相對來說更具創新性。
與其他所不同的是,一點資訊基於“興趣訂閱+價值閱讀”的核心理念,通過搜索訂閱+個性推薦的模式,根據用戶興趣方向,在全網範圍內匹配推薦相應的話題和內容,既保證了在了解興趣基礎上的精準,也能實現規模化的個性推送,可以看作是搜索引擎和推薦引擎的二合一升級版。同時,這種模式也有助於追蹤用戶的長尾興趣需求,通過交互行為深化了解用戶興趣,從而進行推送優化,為其提供更多更感興趣的高質量內容,且這一過程中不需要進行複雜或者繁瑣的操作。同時,一點資訊為用戶提供了上萬個頻道選擇,為用戶主動表達興趣提供了一個入口,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如果沒有長期的數據積累和內容運營是沒有辦法實現的。
精準推送 算法是核心
要完成用戶的興趣解析匹配和個性化的精準推送,需要創新的技術支持,而算法無疑是其中的核心。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行為可以被數據化,進而通過大數據進行感知和解析,最後通過人工和機器算法,為用戶匹配合適的內容。可以說,產品的操作對用戶來說越是簡單方便,其背後的技術越是複雜。
目前國內外資訊領域推薦模式風行,但真正能實現個性化智能化的並不多。一點資訊CEO鄭朝暉表示,真正的個性化推薦,不僅是定制內容的聚合,還應該包括幫用戶挖掘其潛在的興趣領域,滿足用戶的長尾價值閱讀,這就需要根據用戶興趣和行為模式、交互反饋等進一步展開深入的分析。比如一位用戶喜歡看金融、法律方面的資訊,一點資訊會先通過綁定社區帳號初步建立興趣模型;再根據用戶對推薦內容的點擊、閱讀時長、反饋等行為,進一步了解用戶的閱讀偏好;同時,還用機器算法找到有類似閱讀興趣的人群,這些人除了金融、法律之外還喜歡看什麽,就可以能推薦給他,再根據後續的閱讀反饋,讓後續的推送更個性更精準。
移動時代已經到來,而新的資訊平臺的發展還處於早期階段,不論是用戶需求的捕捉,還是產品和技術的創新,都還有很大的可提升的空間,要徹底改變信息的傳播方式,實現價值閱讀,還需要時間和努力。當前市場上的一些新聞應用產品如一點資訊,基於個性新聞理念,通過創新算法為用戶推送有用的內容。可以看出,一點資訊“野心”不僅是打造一個全新的資訊平臺,更是試圖改寫用戶獲取信息的形態。這個以工程師為主體的技術型團隊低調務實,潛心產品和技術創新,很少進入公眾視野,但良好的產品體驗使其很快獲得用戶的青睞,目前裝機量已達千萬以上,日活躍用戶近300萬,且用戶的留存率非常高。其所代表的興趣門戶發展模式,或將成為後搜索引擎時代及後門戶時代資訊平臺的發展方向。
| ||||||
人人都想網上搵銀,但要做馬雲、馬化騰,談何容易?偏偏有五位年輕人:陳浚豪(Roy)、伍卓翹(Jay)、紹立本(Webster)、陳家豪(Karl)和黃詒倫(Alan),甘願搏一搏。他們辭了工,開設Bookclass(訂班網),獨沽一味,在全港搜羅新奇得意的興趣班,由整臘腸到試乘直升機都有,並提供即時報名服務,更為興趣班製作「動新聞」向客人介紹。五人興致勃勃說:「第一步希望成為Openrice的『興趣班』版本!」開業短短三個月,已有六萬盈利,他們的目標定得更遠:「日後有合適的價錢,就會:賣盤!」 訂班網,顧名思義,就是在網站上,「撮合」搞興趣班的公司以及報名的用家,有點像matching。記者登入他們的網站,發現興趣班種類「幾趣都有」,數目約八十個,靜態如整臘腸、肉桂卷等烹飪班;也有刺激的攀山、射箭及坐直升機等戶外活動。Bookclass幾位老闆身為中間人,自然不用粉墨登場。一旦有用家訂用,交易成功,他們便可向興趣班公司,收取學費兩成費用;可謂在電腦後,印印腳等收錢。近日流行的虛擬眼罩Oculus Rift和F1賽車班,也剛加入了Bookclass。負責搞此班的公司Jet One,老闆Peter坦言有和團購網合作推廣搞班,但認為Bookclass定位較明確突出,故決定和他們合作,「Bookclass同我哋一樣,都係專門吸引喜歡玩樂嘅人!而且Bookclass係第一間包埋拍片宣傳,反而團購網擺咗上去唔會理你死活!」 宣傳拍片做埋動新聞 在Bookclass負責市場推廣的Roy說,開業時要不斷打電話sell客,「當時就算免佣,都無人願意參加訂班網。」他總結死因:「客人話擔心要公開晒興趣班嘅價錢同內容,行家會抄,或者自己嘅客去咗人哋嘅興趣班。」他們針對客人的顧慮,向他們確保在網站上,不會有其他與客人同類型的課程。為增加客人幫襯的誘因,亦決定免費替興趣班宣傳,外判請攝影隊拍攝開班過程,更以freelance形式請來年輕貌美的女學生做主持,在網站上及Youtube介紹和分享試玩感受,似模似樣,如製作「動新聞」。Roy說:「有靚女做主持就梗係多人睇啦!女主持每兩個月就會換一次,哈哈,係人都鍾意新鮮感啦。」Roy指,事實上拍片的成本不高,每次選擇較有特色的興趣班,為他們拍宣傳片,成本只需一千元(包剪片和人工),回本話咁快。近日,他們更開發app的Android版,令更多人方便收看他們的介紹。Roy數年前創立網上雜誌「Android資訊」,認識不少bloggers,他亦碌人情卡請他們試玩興趣班、並撰寫文章在他們的網誌分享:「佢哋本身已經有好多粉絲,早前blogger宣傳完整臘腸班,兩天內就已經有三十幾人報名,需要即時再加班。」網上生意講的是hit rate,由當初一宗生意都無,到現時平均每日都有五個興趣班表示想參加,而每日亦平均有千八人登入他們的網站,Roy說:「以前我哋收咩班無乜底線,而家開始可以揀客添。 價格抽佣少過Groupon 市面上,雖然暫時未有同類的競爭者,但不少團購如Groupon及Twangoo等亦會推出平價班,即間接與他們競爭。負責網站設計的Webster蠱蠱惑惑笑言:「好多之前有幫襯Groupon嘅客人都嚟咗我哋度﹗」原來他們知道Groupon等團購網食水深,故減價搶客,「人哋抽四成佣,我哋只抽兩成,而且會長期放網上,唔似Groupon有時限。」加上,Groupon以平價團購見稱,會向興趣班老闆壓價,對於興趣班老闆來說,雖有宣傳效用,卻無實質金錢利益,Webster說:「我哋無要求老闆減價,好多老闆自然轉而幫襯我哋。」記者所見,一個正價二百九十八元的臘腸製作班,在Groupon只需一百八十八元,Groupon就抽四成佣金,每有一個人報名賺約七十多元,興趣班老闆賺百一蚊。而Bookclass用正價收生,一個學生賺六十元,但興趣班老闆可賺二百三十多元。開臘腸製作班的Molly說:「自己偏向Bookclass多啲,畢竟抽佣少啲,所以現在Groupon上已無放。而且呢度吸引嘅客大多都係願意俾錢玩新嘢,之後都會嚟玩嘛!」而另一間位於觀塘的Pretzels烹飪班,在Bookclass剛成立時,已經開始合作,老闆Cyan表示現有三至四成的生意額是來自Bookclass,「團購網將價錢壓得太低,我唔想俾人感覺好cheap,而且用原價買嘅學生亦會覺得好唔抵。」即使打低團購網,對於日後也可能會有同類競爭者加入,Webster自信地說:「我哋已經做咗行頭第一,其他人要加入都唔容易啦。」 內容最緊要過癮 在篩選興趣班上,他們曾想過將補習班放在訂班網上,但最後決定擱置。負責做程式的Jay說:「補習質素好難保證,而且周圍都有補習班。」他們認為參加訂班網的興趣班要內容特別之餘,「最好用家睇到後,有『哇』一聲的驚喜感覺。」如飛索歷奇、醒獅打鼓班及班尼迪蛋教室等,「你不會無故想到玩這些東西,要上我哋個網先見到。」他們不會在網站中公開搞這些興趣班的公司名稱及聯絡方法,「用家自己Google到,我哋咪無佣金?」在篩選興趣班上,最重要還是「一次性」的課堂:「因為操作上容易啲,無咁多爭拗,而且用家上完呢個興趣班,再可以選擇另一個興趣班。」當初開業,他們寫報告書,成功向科技創業培育計劃申請創業贊助,這一年半時間,當局會贊助他們的一半營運支出,並免租提供現時於科學園的辦公桌。他們希望未來可以把辦公室一半地方,借出予一些沒有地方搞班的導師,「雖然我哋喺自己家中工作亦無問題,但要租俾人,所以嚟緊都要搵新office。」 儲「Big Data」等收購 今年初,五人曾以另一盤於Messenger的手機程式生意,參加由台灣一個機構Appwork舉辦的創業比賽,打敗逾二百對組合,成為唯一一對進入十三強的香港隊伍,可參加該公司在台灣舉辦的創業課程,現時另外有兩名老闆Alan和Karl仍在當地學師,Roy說:「參加這個活動需要他們留在台灣半年,在沒有收入又要支出下,Karl於是賣咗自己和老婆供緊嘅樓。」他們指這次學習機會,對他們現時的生意大有幫助,「最重要係教咗我哋點樣有效地運用facebook廣告。」Jay補充說:「我哋差唔多每隔幾個鐘,就會睇一次facebook send嚟嘅report,知道有咩人同幾時click過,睇過咩班之類。所以我哋會知大約咩年紀嘅人會喜歡咩嘢,咁就會target番相對嘅人!」這些「big data」將令他們這盤生意更值錢。除了愈賺愈多,他們亦希望日後有人會出價收購,他們笑住回答:「如果有機會,梗係想有人買起我哋。現階段要加強自己嘅實力,實力愈強,到時人哋開一千幾百萬,我都要考慮吓先!」 開業資料 (7/14)租金$0租用伺服器$6,000宣傳$7,200雜費$1,600總共$14,800營業資料 (10/14)營業額$120,000租金$0人工^$34,000租用伺服器$600宣傳$25,000盈利$60,400^五名老闆人工及動新聞主播 一點意見 林東(Felix Lam)Felix活躍於香港科網創業和天使投資,投資不同apps如教練工具的Coachbase、女性化虛擬遊戲Frenzoo和手機T-shirt設計公司Snaptee等。1.除了facebook統計,也可透過不同渠道了解客戶的喜好,如問卷和在網上收取數據等,例如各類興趣班的demographics,可以更有效率地target所需要的客戶。2. 不一定要局限於興趣班,可以發展其他的市場,便有機會走進其他城市,多方面發展才可以更吸引投資者注資。3. Bookclass現在只有Android apps 程式,未來要開發iPhone程式,將增加負擔,要增加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