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北京上調房貸利率 二套房執行基準利率1.2倍

據新華社消息,記者2日從多家銀行獲悉,5月1日起,北京市房貸利率普遍提高。首套房房貸執行基準利率、不再有任何折扣;二套房房貸執行基準利率的1.2倍。

記者從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光大銀行、北京銀行等多家銀行了解到,5月1日及以後網簽的購房業務,首套房房貸執行基準利率,不再有任何折扣;二套房房貸執行基準利率的1.2倍。房貸利率較此前有所提高。在5月1日之前,北京市大部分銀行對於首套房房貸利率打95折、二套房房貸利率執行基準利率的1.1倍。

一家大型國有銀行個貸部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銀行業出於風險防控推出的舉措,目前融資成本不斷提高,銀行面臨成本和風控的雙重壓力,調高房貸利率符合銀行的管理要求。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在北京出臺各項樓市調控政策後,銀行對抵押品的風險意識不斷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622

房貸公司HCG股價腰斬!但加拿大版“次貸危機”言過其實

經歷了雷曼兄弟的轟然倒塌、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釀成的長達數年的全球金融災難,似乎任何與房地產有關的負面消息都被成倍放大。加拿大這次似乎就“被次貸危機”了。

近期,有國內外媒體報道,“上周三,加拿大最大的非銀行房貸供應商Home Capital Group(HCG)遭遇流動性危機,股價暴跌60%”,部分國內媒體稱,這疑似引發了一場‘加拿大版的次貸危機’。”然而,第一財經記者采訪多方人士並搜集相關資料後發現——這可能僅僅是一場局部性、個案型的沖擊,盡管加拿大部分城市房價高企,但此事與釀成另一場“次貸危機”並無絕對關系。

“之所以HCG股價上周一度暴跌60%,陷入危機,主要因為安大略省證券委員會(簡稱,OSC,Ontario Securities Commission)指控HCG沒有充分披露相關貸款業務的重要信息,並且發布了重導信息,並在年報中作偽證。”環球房產分析師冼敬棠(Kenneth Si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也正因如此,部分高息儲戶此前開始撤資擠兌,存戶除了從HCC的活存領錢外,其高利儲蓄帳戶(HISA)也成為民眾提款的對象。“因此這一度對HCG造成了流動性危機,但這只是獨立事件,可能會對其他公司有‘溢出效應’,但‘次貸危機’一說言過其實。”他對記者表示。

加拿大房貸公司遭遇危機

OSC的一份聲明令HCG跌入了深淵。那麽HCG究竟是怎麽樣的一家公司?

據悉,HCG旗下擁有數家聯邦政府監管的金融機構,包括Home Trust,Home Bank和Oaken Financial。HCG在加拿大的六個省內同一些大銀行、信貸聯盟和其他相關公司競爭,他們的目標群體是“加拿大主要金融機構並不十分關註的金融服務市場”,這也是HCG網站上的原話。

HCG提供全套服務,包括信用卡、GIC和儲蓄賬戶,其主要盈利模式是通向客戶提供未擔保住房抵押貸款,而這些人往往是無法獲得大銀行貸款的,主要因為他們的信用歷史有瑕疵,或者自由職業者。

HCG的問題於上周正式爆發。OSC證券委員會稱幾家公司管理層違反證券法律,並且誤導股東,對兩年前的貸款文件有所偽造。據悉,HCG被指控偽造了潛在借款人在申請貸款時的收入能力。HCG當時表示,沒有借款人存在償付能力的問題。

OSC的聲明導致市場對HCG的擔憂升級,HCG可能向沒有能力買房的人過度放貸。HCG股價在上周三重挫逾60%,儲戶因為恐慌而瘋狂撤資。

本周一,HCG稱其HISA 帳戶的存款余額只剩下3.91 億加幣,遠不如上周五的5.21 億加幣和一周前的14 億加幣。有分析稱,除了一些普通存款賬戶,HCG 的128.6億加幣擔保投資證(GIC)存款也是支撐其房貸業務的根基,占加國房貸市場的1%,等到這些短期存款到期後,擠兌速度可能進一步加快。

GIC是加拿大的投資品種之一,它具有在一定期限內獲得收益保證的特點. 其利率通常比定期存款高。客戶可以在註冊養老金儲蓄計劃內投資GIC,也可以在非註冊投資賬戶內投資GIC。 GIC的品種繁多,總體來說有加幣和美元兩種,期限為1-5年不等。到期時,GIC可以續做。 GIC的投資金額最低為1000加幣。

也正是因為HCG仍存在一定隱憂,為此公司也緊急申請了20億元加幣的貸款支援。據外媒,伸出援手的是多倫多的退休基金——加拿大安大略醫療機構養老金計劃(Healthcare of Ontario Pension Plan,HOOPP)。HCG 將先動用10 億加幣額度,代價為1 億加幣的借款費用。

為此,HCG股價有所反彈,但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尤其是這些信貸支持利率頗高,頭一筆10億美元貸款的利息高達22%,堪稱高利貸。“這可能更代表了HCG存在資金短缺問題的緊迫性。” Laurentian Bank分析師Marc Charbin稱。

加拿大采取措施抑制局部高房價

當這一風險事件與加拿大某些地區的高房價聯系在一起時,“危機”二字似乎躍然紙上,坊間更是將HCG和當年轟然倒臺的雷曼兄弟聯系在了一起。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全球房市觀察”公布的最新數據,加拿大的房價收入比(price-to-income ratio)居全球第七高。多倫多房價在過去一年漲了33%,泡沫論不斷。

不過,也有久居加拿大的華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多倫多和渥太華的房價的確很高,與北京和上海情形類似,華人都喜歡在這兩處購置房產,近兩年持續推高房價。不過其他地區的房價仍然合理。”

冼敬棠也對記者提及,此前,加拿大溫哥華地區外國買家額外繳稅15%已超過8個月。安大略省政府面對越來越燙手的多倫多房市,也在今年4月20日宣布通過立法,在大金馬蹄(GGH)地區的房市實施15%的非居民投機稅(Non-Resident Speculation Tax)。

立法規定,不是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的人,如果在這地區購買宅物業,將要多付15%的稅。有超過6個家庭的多單元出租物業,以及農業、商業和工業用地,不適用於該稅。新稅從2017年4月21日開始實施,在4月20日或之前簽訂了買賣協議的交易,可免於此稅。

也有一居住在加拿大近15年的華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政府已經要求在部分地區購房的海外投資者不能將房產空置,如果自己不居住,就必須將其租出,緩解部分黃金地區住房緊張問題,這在之前似乎已經造成了加拿大公民的住房問題。”

不是“次貸危機2.0”

即使是加拿大房價高企,但將HCG引發的風險事件與次貸危機聯系在一起,仍然有失偏頗。

Mawer資產管理公司CEOJim Hall仍然認為,由於加拿大擁有世界上最穩定的金融系統,在各公司與銀行之間築起了多道防火墻,該公司的“流動性危機”發酵成系統性危機的概率不大。

當年雷曼兄弟之所以轟然倒臺,主要還是栽在了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業務過度上,且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也不僅僅因為房價大跌,更是因為金融衍生產品的無度成倍放大了危機的破壞性,並傳染至全球。

當年,MBS被賣完,銀行家發明了風險較大的擔保債務憑證(CDO),然後又發明了CDO的CDO,風險不斷升級。一層套一層,直到人們可以對不屬於自己的資產下註,然後再也沒有人能說清基礎資產的風險到底有多大。

CDO指投資銀行通過特殊目的實體(SPV)收購了一批金融資產(大多為房屋抵押貸款),然後由SPV發行多種不同清償順序和利率的債券。風險承受度低的就購買清償優先的債券,風險承受度高、要求回報高的就購買清償順序靠後、利率更高的債券。

而信用違約掉期(CDS)當時則成為了為CDO上的保險。如果債務違約,CDS賣方則需要向買方支付賠償金;反之,CDS買方則需要支付保費。當各界都認為房價會漲時,CDS就變成了一個穩賺保費而不會虧損的買賣。

簡單而言,B銀行持有A銀行的CDS,而C銀行又向B銀行買這個CDS,B銀行得以換得流動性。此後,CDS在市場上不斷被炒作、轉手,最終持有者可能已為G銀行。據公開資料,危機前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擡高到了逾60萬億美元。然而,最終房價大跌之時,市場便整體崩盤。

相比之下,加拿大似乎還不存在這種瘋狂的局面。此外,資料顯示,HCG只占有加拿大總體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的1%不到,且問題貸款僅占0.3%,這意味著沒有實質性證據證明加拿大整體房貸市場出現了問題。雖然持懷疑觀點者將HCG的遭遇同雷曼兄弟聯系在了一起,但HCG更像是一個獨立事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906

還在指望房貸打折?放棄吧,這個信號你要看懂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28/1111438.html

房價收入比高得離譜的今天,按揭買房已經成為了絕大多數人的選擇。因此,房貸利率成為了買房者關心的問題。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了解到,近半年來,很多城市的銀行都上調了房貸利率折扣,其中部分城市的房貸利率已經執行基準利率,而北京的二套房房貸利率更是執行基準利率上浮20%。

有網友就不無焦慮地說到,“有錢人還是一下子買得起,窮人負擔更重了”。

那麽,房貸利率為何上升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一向不差錢的銀行也“沒錢”了。

銀行成本收益出現倒掛

當然,銀行缺錢更準確的說法,不是銀行沒錢了,而是“錢貴”了。

5月22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一年期品種利率報4.3024%,創逾兩年以來最高位,首次高於4.30%的上海銀行間市場一年期貸款基礎利率(LPR)。此後,1年期Shibor持續走高,截至5月27日,報4.3544%,已經高於央行4.35%的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

▲圖片來源:公眾號寒飛論債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表示,Shibor是由貨幣市場上人民幣交易相對活躍、信息披露較為充分、信用等級較高的銀行自主報出的人民幣同業拆借利率,再進行算數平均計算得出的結果(小編註:通俗的說,就是銀行在向其它銀行借錢時的利率);LPR是貸款基礎利率,是金融機構對其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其他貸款利率則根據貸款人的具體情況在基礎利率上上浮若幹基點確定。

1年期Shibor超過LPR意味著銀行負債端成本與資產端收益率開始出現倒掛。

銀行的成本和收益出現倒掛,“面粉貴過面包”,未來這一局面將如何演變,是否會將壓力傳導給實體經濟,貸款成本是否會隨之增加,成為市場的關註焦點。

證券時報評論表示,負債荒下銀行資金成本攀升將成常態,銀行負債端成本的全面提升,自然會傳導到資產端,致使實體企業貸款、債券等各類融資成本隨之增加:

可以預見,當前的資金成本遠未到頂點,銀行負債端的資金成本還會不斷攀升。相應的,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也會繼續走高。過去兩年寬松的貨幣政策環境為金融市場的快速擴張提供了有利條件,彼時市場討論最多的是如何應對資產荒;當流動性收緊、貨幣政策環境切換為穩健中性後,金融機構面臨的最大挑戰將是如何在負債荒的“緊箍咒”下謀求發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某股份制銀行公司部負責人王先生向記者表示,目前貸款端的利率普遍呈現上漲的趨勢。比如,他所在銀行,原來對央企等的大客戶利率一般下浮10%,現在都調升到基準,這些大客戶也會暫時不提款,持觀望的心態。如果是中小客戶,基本都在基準上浮20%以上。

某券商銀行團隊負責人表示,同業負債價格的上漲使銀行的貸款成本平均提高0.2個百分點左右,所以貸款利率必然上調,初步統計看,貸款利率平均上浮15%左右。

房貸利率上升

對個人而言,貸款利率上升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按揭買房的利率上調了。

據華夏時報報道,中、農、工、建、交等8家銀行5月1日後提高了在北京的房貸利率,其中首套房利率最低執行基準利率,二套房執行基準利率上浮20%。

據央視財經報道,自5月25日起,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將深圳市的首套房利率優惠上調至9.5折。業內人士分析,其他商業銀行或將很快跟進,深圳的房貸也會繼續收緊。 

據看看新聞報道,上海的多家銀行將首套房貸利率進行上調,從原先行業統一的9折,上調到95折甚至基準,房貸審核力度也空前嚴格。

根據融360監測數據,4月全國首套房平均利率為4.52%,環比上月上升0.67%。全國房貸優惠利率處於明顯收緊狀態,一線城市多家銀行將利率折扣由9折上調至9.5折,二線城市優惠利率9.5折占比上升,部分銀行已上調至基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青年經濟學者範欣在經濟觀察報發文表示,相比於限購、限價等手段,房貸利率上浮威力顯然更大,其對樓市殺傷力堪比調控中的“核彈”,以貸款100萬、30年、等額本息為例,基準利率1.2倍與基準利率相比,月均還款相差611元,總利息相差22萬。對於一線城市動輒500萬以上的一套商品房來說,利率上浮對購房者月均還款壓力無疑是十分顯著的。

在市場流動性持續吃緊、銀行負債成本持續上升的背景下,目前一線城市樓市的定向加息毫無疑問的會很快傳導至二三線城市,最終市場房貸利率會出現明顯的提升。

同時,範欣綜合美聯儲加息等因素表示,最保守估計未來我國房貸利率也將達到6%以上,也就是說樓市的定向加息其實才剛剛開始,未來調控即使放松,還貸壓力的大幅上漲仍是壓制房價的一個重要因素。

每經編輯 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經濟觀察報、21世紀經濟報道、證券時報、華夏時報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816

樓市大消息!全國已有20家銀行停止房貸...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11/1115928.html

近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紛紛上調首套房房貸利率,而且也有二、三線城市不斷跟進。

融360監測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首套房房貸平均利率為4.73%,環比上月上升4.64%。同比去年5月份的4.45%,上升6.29%。在融360監測的35個城市首套房房貸平均利率中,最低的為大連4.43%,最高的為石家莊4.99%。

具體來看,此次調整由一線城市領跑,其中又以北京為最,最先調整至9.5折水平,最先調整至基準水平,未來或會成為最先調整至基準上浮10%水平。一線城市對市場變化極為敏感,同時針對變化調整也極為迅速,成為市場風向標,大體可以反映出未來市場變化趨勢。

此次二線城市上浮利率銀行數量大,涉及範圍廣,在經過過渡期後,緊跟市場及時調整,對全國房貸平均水平影響大。5月份,35個城市首套房房貸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上調,多數二線城市銀行利率調整至基準。與此同時,銀行優惠利率也在逐步取消。

數據顯示,全國533家銀行中,提供9折以下優惠利率的銀行有12家,較上月減少30家,占比2.25%。其中8家銀行提供8.5折優惠利率,1家銀行提供8.2折優惠利率,1家銀行提供8.8折優惠利率, 2家銀行提供8.9折優惠利率。

此外,104家銀行提供9折優惠利率,較上月減少170家銀行,本月共有132家銀行提供9.5折優惠利率,較上月新增4家;244家銀行執行基準利率,較上月增加174家銀行。

對此,融360分析師李唯一認為,銀行此輪集中調整房貸利率,原因可能包含:

一是,政策框架內,調整房貸利率更為可行,目前上調房貸首付對於銀行層面影響及意義不大;

二是,在控制房貸額度總量一定的情況下,上調首套房房貸利率來增加營收或更為有效,目前業務量急劇下滑,其中二套業務占比小,上調二套房房貸利率收益甚微;

三是,前一輪政府調控過程中,多數城市處於過渡期或觀望期,未能及時作出符合當地實際的調整。此輪緩沖期後,出現集中以調整適應市場變化。

目前房貸利率不斷上調,銀行也加快吸儲的步伐,加大吸儲力度。提高存款利率、提高理財類產品的收益率是銀行的一般做法,這一過程使得銀行吸儲成本提升。同行拆借不能完全滿足資金需求的情況下,解決資金缺口的成本隨之上升。

目前,全國533家銀行中有20家銀行已經停貸,未來時間會有新增銀行暫停房貸業務。但是在政策框架內,不會出現過大面積停貸,影響到房貸市場的正常秩序。對購房者來說並非利好,可能增加購房者貸款難度。

李唯一認為,現行政策下,嚴控房貸增量是大勢所趨。銀行在房貸總額度一定的情況,即使大幅上調房貸利率帶來的利潤也是十分有限,甚至是無利潤僅僅維持收支平衡。

從資源配置角度來說,這部分資金資源未帶來預期收益,會將這部分資金配置到更高效收益的業務。

近期房產交易量亦大幅下滑,成本與利潤的權衡就使得部分銀行將收縮甚至暫停房貸業務。

(來源:央視財經(ID:cctvyscj))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870

房貸利率進入議價時代:6個月飆40% 上浮大勢已定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10/1115731.html

近日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多家銀行再次收緊房貸政策,據悉部分銀行將首套房貸利率上浮10%,甚至上浮20%。在當前流動性趨緊、資金利率走高的背景下,這是銀行變相收緊房貸,還是意味著房貸已進入議價時代?業界預計房貸收緊的狀況可能會持續,這對商品房銷售市場會有什麽樣的影響?傳導到A股市場上,地產股又將怎麽走?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總體而言,首套房利率上調是對房地產投資需求的抑制,或將會對A股市場的地產股帶來沖擊。近期,投資地產股具有一定的風險,但可以關註低估值地產股投資標的。

房貸利率上浮大勢已定

樓市政策一直以來都是熱門話題,以前大家談的是房價蹭蹭往上漲,近期談的則是房貸蹭蹭往上漲。幾個月前,不少商業銀行首套房房貸利率還是八五折優惠,而近期一線城市以及一些熱點城市,已有部分銀行將首套房貸利率上浮至1.1倍,上海一家股份制銀行的首套房貸利率還上浮到1.2倍!至於二套住房按揭貸款為基準利率的1.1至1.2倍已經是普遍的現象。

針對媒體報道“北京部分銀行首套房貸利率上浮10%”的消息,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出面澄清,5日從北京多家銀行及中介機構了解,除極個別股份制銀行有上調外,目前北京大多數銀行首套房貸利率仍執行基準利率,但也提出,不排除未來上調的可能性,至於何時上調還要看房價走勢及各銀行的貸款總量來定。

目前已有多個城市的多家銀行都加入了房貸利率收緊的隊伍,可見銀行對於房地產貸款收緊的趨勢已經很明顯,房貸利率上浮大勢已定。眾所周知的原因,一是樓市調控政策還在進行之中,二是目前資金成本不斷上升。在資金成本繼續上升的大背景下,包括余額寶等固定理財收益年化資金成本已經接近4.1%,這樣的話,疊加管理成本,4.9%的房貸基準利率對於大部分銀行來說,已屬於低利潤產品。

中信證券認為,受房地產調控政策及年中考核等因素影響,預計銀行年中會一定程度上收緊房貸。我國目前新增房地產信貸占總信貸余額及新增信貸量比重居高不下,為防控系統性風險,央行和監管當局出臺多部文件規範商業銀行的房地產信貸。

此外,據海外媒體報道,銀監會將允許部分銀行推遲報送原本應6月份提交的包括同業業務和委外投資規模業務的自查報告。中信證券推測,此輪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或側重於對房地產信貸政策的落實方面,個人住房貸款可能成為重要考察項目,在此壓力下,預計商業銀行將收緊房地產信貸投放。

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銀行房貸利率先是從八五折優惠回歸到基準利率,然後又攀升至基準利率的1.2倍,這被業界解讀為就是樓市的“定向加息”。這個“加息”的幅度可不小,高達41.18%!

業界人士看來,目前商業銀行大幅度提高房貸利率,實際上是變相拒貸。目前已有部分銀行幹脆放棄了房貸按揭業務,主要是在上半年發放房貸的過程中,把一年的信貸額度用光了,造成額度吃緊。而畢竟房貸利率的上浮只是一些城市的部分銀行采取的一種措施,購房者手中握有一定的主導權,可以自行挑選房貸利率較低的銀行。

另一種意見認為,實際上是促使房貸利率進入了議價時代。此前有報道稱,有的銀行在房貸放款先後順序方面,已開始按照貸款利率的高低排序,只有接受利率上浮幅度更高的貸款人才能較快獲得貸款。這與一位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的說法一致,其表示如果客戶對放款時間有要求,可建議以利率上浮20%作為條件,這樣可以獲得提前放款、不用排隊的待遇。

商品房銷售或受影響

據中信證券測算,對比5~10年中長期貸款基準利率,房貸利率上浮10%後的貸款余額(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季度余額)利息占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平均增加5個百分點。其認為,商業銀行在量及價上對於房貸的限制會進一步增加居民房貸償還負擔,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居民的房貸需求,進一步冷卻商品房銷售市場。

宋清輝看來,房貸利率上行對房地產市場有影響較大:一是增加購房者買房的成本及難度,迫使整個房地產市場逐漸降溫;二是影響房地產成交量。不過,他也提出,房企可能會通過各種形式的策略性降價,彌補上調房貸利率對於市場成交量的影響。

近日樂居發起房貸利率相關主題調查,有超6成網友都表示,即便房貸利率上調也難以壓低房價,其中有近4成人認為房價依然會堅挺上漲。一位網友認為,買房真正的門檻在於首付,有能力買房的人月供大多也都不成問題了。也有觀點認為,目前房貸利率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擡高買房者的購房成本,利率太高或額度太小,會擋住一部分炒房者,主要是很多利用銀行資金炒房的人。

雖然有不少業界專家學者仍然看好房地產市場,特別是一線城市及熱點城市,但在層出不窮的調控措施之下,房產成交數據明顯萎縮,多數處於“量跌價滯”的態勢。以北京為例,根據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5月,北京二手房住宅共計簽約10801套,這是繼4月之後,北京二手房網簽量連續兩個月下滑。此外,這1萬多套的簽約量,是最近27個月的最低值。另據鏈家研究院的數據顯示,5月單月,鏈家經手的二手房成交量環比下降23.9%,不到3月成交量的1/6,處在2015年以來的最低點。此外,鏈家研究院數據顯示,客戶成交周期為52天,是2012年以來的最大值,表明客戶觀望情緒空間明顯。

據廣發證券的數據,5月份43個代表城市新房成交面積環比和同比分別下降2.3%和20.4%,其中19個限購城市環比和同比分別下降10.3%和36.8%。更能代表樓市走向的二手住房,回調趨勢更明顯。5月份,二手住房交易占到總交易量1/3及以上的14個城市,成交環比和同比分別下滑9.6%和19.8%,9個限購城市環比和同比分別下滑11.2%和27.4%,未限購城市環比也下跌0.8%。

關註低估值地產股

宋清輝認為,總體而言,首套房利率上調是對房地產投資需求的抑制,或將會對A股市場的地產股帶來沖擊。近期投資地產股具有一定的風險,其建議可以關註低估值地產股投資標的。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上的內地地產股一路高歌猛進,漲勢如虹。中國恒大今年漲幅達到2.45倍,成為地產股的領頭羊,而碧桂園、融創中國的今年漲幅也分別達到1.22倍和1.16倍。此外,雅居樂集團、佳兆業集團、龍光地產、龍湖地產等今年的漲幅也都超過50%。據同花順統計,有多只內地地產股的股價在6月以來創出歷史新高。其中龍光地產、禹洲地產均於昨日刷新歷史高點,中國恒大於6月7日盤中創出17.66港元的歷史新高,融創中國、龍湖地產則於6月6日上攀歷史高點。

相較而言,A股市場的地產股表現遜色。申萬房地產開發的125只股票中,僅40只今年漲幅為正,所占比例僅為32%。其中今年漲幅超過10%的有26只,其中漲幅超過50%的有5只,分別為新城控股、京漢股份、金隅股份、北辰實業和華夏幸福,除新城控股外,均為雄安新區概念股。漲幅居前的還有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包括華僑城A、招商蛇口、深物業A、格力地產等,今年漲幅都在10%以上,其中深物業A昨日股價創下歷史新高。

對於港股的內地地產股的映射效應能否在A股市場上顯現,中銀國際認為,目前房地產成交仍然呈現分化格局,一二線城市在調控高壓下縮量明顯,而三線城市銷售熱度延續。港股的內地地產股大幅上漲由於碧桂園、恒大等布局三四線城市的內房股5月銷售數據繼續向好,疊加南下資金帶動的中長期估值修複和短期多空博弈的效應,這與布局一二線為主,且5月銷量明顯受調控影響的A股龍頭房企有明顯區別。其認為在存量資金博弈的背景下,A股地產板塊在基本面周期下行時很難獲得持續的估值修複動力。在行業銷售同比高位下滑且流動性風險加劇的背景下,對板塊維持中立評級。

首創證券認為,近期地產行業的政策依然維持高壓水平,十九大之前難有實質性的放松。國土部、住建部集中換帥,新政出臺的概率大大增加,預期涉及行業基礎制度的改革。鑒於A股地產股的重大拐點都是政策驅動,未來板塊的不確定性依然較大。一方面建議持續關註行業龍頭,在市場集中度提升過程中預計維持超預期的銷售表現,未來業績預期和估值水平有望繼續提升;另一方面在流動性環境和房企融資端全面收緊的大背景下,關註現金流較為充裕的商業地產運營商,在行業調整期內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和投資選擇,配置型資金的青睞度預期將提升。

(來源:證券時報記者鐘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878

6月末M2增速再創新低 個人房貸余額同比增長30.8%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12/1127349.html

__14317__184856_zoul_1499871757823.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曾艷艷 

7月12日,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63.13萬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比上月末低0.2個百分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M2增速繼續保持逐月下跌,並再創歷史新低。央行調統司司長阮健弘在統計數據發布現場介紹,只要實體經濟合理的融資需求得到滿足,M2增速放緩可能成為新常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6月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20.10萬億元,同比增長30.8%,比上年末回落5.9個百分點。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王青判斷下半年房地產銷售放緩對居民貸款需求的傳導效應將逐步顯現,房地產貸款和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將邊際減弱。

金融部門“去杠桿”取得成效

對於M2增速持續回落的原因,王青分析,主要是在貨幣政策轉向穩健中性後,在監管層面持續推動金融杠桿去化的背景下,銀行業表外融資規模萎縮,同業資金運用減少,信用創造能力下降。從M2構成來看,上半年金融機構股權及其他投資科目同比增量快速下滑,由此派生的存款及M2增速也相應下降。

阮鍵弘稱,非金融部門持有的M2增長10.2%,比整體M2增速高0.8個百分點,說明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減;另外,貨幣政策操作預調微調,金融監管協調加強,金融部門適當把握了杠桿的節奏。6月末,金融體系持有的M2同比增長2.5%,比M2整體增速差6.9個百分點,這一差距比5月末有所收窄,5月末差距為8.9個百分點。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指出,從M2、存款的低增速來看,銀行總負債增速出現明顯下降。但從貸款增速、社融存量的高增速來看,實體經濟負債增速並未下降,這表明從全社會看,去杠桿確實發生了,但是主要發生在金融部門。

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66.92萬億元,同比增長12.8%,高於12%的增長目標。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判斷,社會融資規模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從結構看,盡管企業債券融資和票據融資連續兩個月下降,但銀行表內貸款持續回升以及信托貸款較快增長對沖了影響,從而確保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6月新增社融17800億元,前值為10625億元。王青分析,這其中,向實體經濟投放人民幣貸款增加8.21萬億元,同比多增7288億元,表明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實體經濟的流動性相對寬松。王青判斷,下半年貨幣政策雖存邊際放松可能,但難以大幅放松,資金面將維持緊平衡狀態。

溫彬分析,今年上半年,央行堅持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加強與市場溝通,做好市場預期管理,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合理搭配期限結構,保持了流動性和市場利率水平總體穩定。以今年M2和社融分別增長12%的目標看,出現了“緊信用+寬社融”的搭配,這種組合一方面可以確保金融部門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另一方面又可以防範金融體系風險。

從實體經濟來看,社融存量增速和信貸增速持續超市場預期,鄧海清稱,表明央行“維穩”態度明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並未明顯下滑;而在銀監會等部門的嚴監管下,金融體系的空轉問題得到明顯改善,金融部門去杠桿成效顯著。

鄧海清認為,在“監管協調2.0”背景下,金融部門同業空轉去杠桿取得明顯成效,央行貨幣政策將維持“不松不緊”,央行政策從“去杠桿”到“穩杠桿”換檔。一方面,M2增速顯著放緩表明金融部門“去杠桿”已經取得成效,另一方面,央行維穩信貸和對實體經濟融資的態度也表明,央行沒有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的意圖。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判斷,M2增速短期大幅反彈可能性較小,一段時期內都可能保持較低增速水平。同時,下半年貨幣政策不得不考慮已經上升的市場利率通過融資成本和融資可得性傳導給實體經濟的壓力,從而金融去杠桿工作節奏可能很大程度上維持當前的步調。

齊魯工業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李永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M2增速的持續走低,說明央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這與2008~2012年間形成鮮明對比,也體現了本屆政府在經濟治理方面的不同理念。短期看,貨幣流通速度加快、金融創新不斷增強,對M2增速放緩具有替代效應。另外,M2增速或許也體現了央行對CPI等物價指數未來一段時間持續走低的預期。

下半年地產調控政策料難松動

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29.72萬億元,同比增長24.2%,增速比上年末回落2.8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7.76萬億元,同比增長9.8%,比上年末高1.6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余額20.10萬億元,同比增長30.8%,比上年末回落5.9個百分點。

阮健弘指出,個人住房貸款期限縮短。6月份發放的個人住房貸款平均合同期限為269個月,比上年12月份縮短了兩個月。此外,個人住房貸款抵借比率降低。今年6月份,金融機構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平均抵借比,也就是當月批準的抵押貸款金額與抵押品價值之比為59.3%,比上年12月份低2.1個百分點。

阮健弘介紹,房地產信貸增長勢頭回落,個人住房貸款抵借比率和期限均有所下降,這些變化有利於抑制房地產泡沫,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交行近期發布的研報預測,下半年房地產調控政策難有明顯松動,對熱點城市維持嚴厲,市場需求在政策高壓下將趨於觀望,成交同比回落態勢延續;政策驅動下的三四線樓市還能維持階段性穩增,對總體銷售形成一定支撐。房企各主要融資渠道的限制或收緊,將使到位資金增速繼續縮窄;其中按揭貸款規模和占比將雙雙下降,重點地區首套、二套房貸平均利率明顯上調。

中國銀行近期發布研報判斷,下半年,拉低房地產投資增速的政策效應仍將逐步顯現。一方面,房地產庫存水平仍較高。2017年房地產待售面積為6.6億平方米,雖然較2016年初7.4億平方米的高點有所降低,但仍處於歷史較高水平;另一方面,房地產調控的政策效應繼續釋放,土地購置面積和房地產銷售增長均已出現放緩,未來房地產投資增速可能下降。

中行研究報告還指出,房地產投資將有所放緩,但大幅降低可能性不大。

王青判斷,下半年房地產銷售放緩對居民貸款需求的傳導效應將逐步顯現,房地產貸款和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將邊際減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07

房貸市場調查:價高者先得,城商行現超千萬大額房貸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6492

(視覺中國/圖)

如果說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上半年早些時候針對的還主要是一線城市,現在已然擴延到二、三線城市。

除了限購調控,銀行的房貸政策也逐漸加碼,且對樓市的反作用越形成“沖擊波”。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從相關房貸政策落地和執行情況看,銀行甚至比調控要求更嚴,已經從配合政策的收緊,轉向主動進行市場化的收緊。

甚至,最近房貸出現了“價高者先得”和單筆額度逐漸提升的趨勢。

有銀行簽約業務也加碼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持續關註中發現,隨著市場利率的擡升和銀行信貸額度的明顯收緊,從2016年底開始排隊等待放款已經逐漸成為普遍現象,銀行對信貸業務的主動權表現得越來越強,同樣資質客戶往往“價高者先得”。

而這種價高先得的策略最近有升級之象,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的一份某國有大行華北某地方分行7月末和8月初下達的兩份通知中,該分行要求除了參照同業普遍做法,對待放款業務進行“額度排隊”,優先安排高定價貸款投放外,鼓勵業務人員主動與開發商和客戶溝通,將低定價業務轉化為高定價業務。

從通知中可見其具體如何操作。目前,該行對於基準利率的房貸、低於基準上浮30%的商鋪業務均認定為低定價業務,而該行目前因執行高定價業務優先投放原則,全省等待放款的房貸業務超過1000筆,對於這部分業務省級分行鼓勵客戶經理聯系客戶,耐心說服實現轉化,以避免積壓引發更多投訴。

以上地方分行某信貸業務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該分行轄區內7月份累計轉化低定價業務1億余元,而總行對於該分行的定價轉化工作給予了充分認可並且獎勵了數千萬的專項貸款規模。

而目前該分行仍然存在的數億元處在排隊狀態的低定價業務,省級分行鼓勵其繼續加大轉化工作,提高定價水平,並在次月初將各行當月轉化金額的50%作為規模額度獎勵發放。

前述銀行人士還表示,四月份起,房貸業務的折扣審批權就上交給了省級分行,基本上都是執行“基準”。而目前基本都是上浮10%起,而這上浮10%的房貸放款也需要等待1個月以上,“低定價的只能排隊,額度實在太緊張了”。

前述人士進一步透露,同轄區內,同業都很緊張,另有一家大行在該地市的房貸業務直接停了。

華南某股份行信貸業務人士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價高者先得”是行業內普遍接受並采用的方式,但該行並不會對已經簽訂合同的業務做轉化。該人士指出,“目前低成本貸款的額度暫時沒有,高成本的還有部分額度,也就意味著低價貸的客戶需要排隊。但是我們采用的方式是先放高價貸,擡高整體定價水平,然後再給低定價一部分額度進行放款,用高定價平衡低定價,使整個房貸業務定價水平平穩上升。”

某國有大行北京區域內的支行一名個貸業務人士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北京地區該行也沒有低定價轉換高定價的操作方式,除了保守考慮外,主要原因是真的沒有額度。

城商行現超千萬大額房貸

隨著房價的上漲,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近期一些銀行開始推廣最高金額達1000萬的抵押貸款,按揭貸款單筆金額也在上漲中,北上深等地區開始出現一千萬以上的大額房貸。

華東某城商行近日推廣其抵押貸款業務,根據產品介紹該貸款不限制用途,最高額度1000萬,最長十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該行多地分行業務經理處獲悉,該業務在全國都有開展,但不同地區利率和抵押評估折扣不同。杭州最高可以給出評估價7折的額度,年化利率在6.3%左右。上海地區一般按照評估價5折給額度,年化利率根據資質有所不同,一般在上浮50%左右。

從實際操作額度看,記者了解到真正能夠做到一千萬額度上限的很少,一般在四五百萬左右就是比較高的額度了。但記者也註意到,在今年1、2月份,該行抵押貸款業務的最高額度還只有六百萬,短短幾個月已上調至一千萬。該行某業務經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理論上來說,對於符合條件的極優質客戶來說,貸到上限額度是可行的。

前述華南股份行信貸業務人士也向記者證實,在深圳,該行已經有案例做單筆超千萬的房貸,而如此大額度的房貸是在近期因為房價上漲的原因才出現的,此前並不存在。

北京某房地產中介也介紹,北京許多樓盤成交均價已經破千萬,貸款需求量大的情況下,如果符合銀行的風控要求肯定會足額放款。但是目前北京一方面額度緊張,一方面一千萬以上的房貸對大多數人來說壓力很大,從實際經手的成交買賣來看暫時還沒有,也只是行業內在傳說。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685

全國首套房平均利率年內第九次上漲 房貸利率調整或鄰近峰值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3/1153701.html

融360最新數據顯示,9月,全國首套平均房貸利率升至5.22%,年內第9次上漲。但值得註意的是,與此前幾個月不同,房貸利率漲幅呈放緩趨勢。

數據顯示,從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走勢來看,9月全國首套房平均利率為5.22%,相當於基準利率的1.06倍,環比8月上升了2.01%,上漲速度呈放緩趨勢;同比去年9月的4.44%,上升了17.66%。全國首套房平均利率最低的城市前十名分別為上海4.89%、廈門4.99%、大連5.03%、東莞5.06%、西安5.08%、昆明5.10%、烏魯木齊5.11%、沈陽5.13%、成都5.15%、太原5.15%。

具體來看,在全國35個城市533家銀行中,有137家銀行首套房利率上升,占比25.70%;房貸利率下降的有13家銀行,占比2.44%;與上月持平的有367家銀行,占比68.86%。此外,有36家銀行分(支)行因額度等原因暫停受理房貸業務。

二套房貸方面,9月二套房平均利率5.60%,較上月保持平穩上升,去年同期為5.39%。533家銀行中,除36家停貸的銀行分(支)行外,二套房貸執行基準利率的銀行有2家;278家銀行執行基準利率上浮10%,較上月減少62家;執行基準利率上浮15%的有44家;上浮20%的有149家,較上月增加33家;16家銀行執行基準利率上浮30%,較上月新增5家。

融360分析師李萬賦表示,自從2014年降息以來,銀行一直進行資產重新定價的工作。期間,受到資產荒和壞賬風險暴露的影響,也進行資產結構的調整,結合房地產去庫存,住房貸款成為大量銀行優先配置的資產,提供了較多利率折扣,房貸供給顯著擴大。但隨著流動性收縮、銀行負債成本上升,資產收益下行,導致銀行的收入及利潤承壓。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加上信貸額度的限制,逐步減弱房貸折扣、提高房貸利率就成為銀行的必然選擇。

但值得註意的是,融360分析師李唯一表示,9月平均利率漲幅已有降低,一線城市中,除上海有提供優惠利率的銀行外,北京、廣州、深圳平均利率破5.15%,已無優惠利率。一線城市利率變化速度快,時效性強,經歷前幾次的調整變化後,9月未出現大面積變動。

因此,李唯一認為,就目前來看,一二線城市已大體完成利率上浮的調整,出現再次大幅變動的可能性較小,總體會處於微調狀態,峰值或將臨近。

此外,因銀行額度受限,房貸放款時間或再度延長。融360監測數據顯示,超過90%以上的銀行表示,目前均面臨額度不充裕的問題,放款時間由以往的15至60天延長到60至180天不等,部分銀行房貸業務受額度影響已進入排隊等候辦理狀態,少數銀行分支行暫停新增房貸業務受理。

在放款時間方面,以北京為例,23家開展房貸業務的銀行中,僅大華銀行、民生銀行15日放款,興業、渣打、農行、建行、中信等執行30日放款,中行、匯豐銀行、華夏銀行、渤海銀行等則延至60日。上海的24家銀行中,已沒有銀行15日放款,興業、農行等13家銀行執行30日放款,工行、浦發等45日放款,招行、交行、光大等則60日放款。

李唯一表示,進入四季度後額度問題將會更加明顯,銀行嚴格控制房貸增量,預期明年額度問題不會得到大幅度緩解。真正有效緩解額度問題的關鍵還在於保障居住需求,市場通過擴大供給保障類房、租房等,分批解決住房問題,避免短時間內購房需求過度集中。

最後,李唯一指出,政策調控使得房屋回歸居住屬性後,投資用途的交易會大幅度降低;銀行對於購房貸款審核以及額度把控將會更加嚴格,其他途徑的貸款使用範圍也將受到監管,總體流入房貸市場的資金會受到限制。因此,無論是購房市場還是中介市場,都將迎來一定的變革。

來源:經濟參考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092

年底買房恐怕有點難 房貸額度吃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9/1160002.html

8日,融360發布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10月全國533家銀行中首套住房首付2成的有80家銀行,占比15%,較9月減少1家;首付3成的有344家銀行,占比達64.54%,較9月減少5家;首付3.5成的銀行有51家,占比9.56%;暫停受理房貸業務的有42家銀行分(支)行,占比7.87%,較9月新增6家分(支)行暫停房貸業務受理。

據分析,這與年底銀行額度難求密切相關。融360分析師李唯一認為,接近年底,銀行面臨額度緊張以及業績考核的雙重壓力,政策對銀行房屋按揭貸款總量有規定,四季度各銀行所剩額度不足甚至已用完,額度調整在年內不會出現,年後將會有新額度來緩解壓力。

李唯一說,另一個因素是銀行需要控制存貸比,目前銀行吸儲壓力同樣巨大,隨著資金成本的上升,銀行吸儲的難度和成本在上升。在開源困難的情況下,銀行采取節流措施的可能性較高,年底額度難求已成定局。

“基於目前市場房價,多數購房者尚無全額支付房款的能力,這導致購房貸款需求數量增大。年後銀行新一批額度的供應,同時房屋租賃市場的快速發展將分散引導一部分購房者通過租房的方式解決住房問題,另外嚴查非法資金流入房產市場的措施也會有效凈化房產市場。供需兩端同時發力,年後額度問題存在緩解可能性。”李唯一說。

融360數據還顯示,10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利率小幅上漲,環比增速呈連續放緩趨勢。2017年10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30%,相當於基準利率1.08倍,環比9月上升1.53個百分點,環比增速較9月下降0.48個百分點;同比去年10月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4.44%,上升19.37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僅剩11家銀行提供首套房貸款利率優惠,超7成銀行執行基準上浮利率。

此外,一線城市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小幅上漲,除上海外其他三城均破5.25%。2017年10月北上廣深一線城市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分布在4.90%至5.35%的區間內,北京首套平均利率為5.28%、廣州為5.31%、深圳為5.35%,另外多個二線城市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保持上浮,整體上浮幅度縮小。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劉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57

這些城市房貸“漲價”已超北上廣深 貸100萬多還20萬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04/1190038.html

新年伊始,一直在收緊的房貸利率再度上漲:自2月1日起,廣州四大行上調首套房貸利率至基準1.1倍。中新經緯客戶端梳理發現,2018年以來,一線城市除上海外首套房貸利率執行基準上浮5%-10%已成主流;不過部分二線城市漲勢更為兇猛,南京、蘇州、武漢、天津等多城首套房貸利率已普遍上浮15%——這意味著今年年初首次貸款買房貸款100萬元,要比去年年初累計多支付約20萬的利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廣深首套房貸利率普遍上浮10%,上海還有九折優惠

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統計,2017年度一線城市首套平均利率中,廣州上漲1.10個百分點,深圳上漲1.01個百分點,北京上漲0.87個百分點,上海上漲0.57個百分點。

2018年,廣州房貸利率漲幅依然領先。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四大行自2月1日起,對廣州地區無房或有房已結清的住房按揭利率上浮10%。某大型股份制銀行廣州個貸部負責人表示,“四大行在房貸市場的體量占比超過80%以上,隨著四大行調整,購房者的整體成本其實會上升。”

融360統計顯示,目前廣州首套房貸利率在基準利率的1.05倍到1.1倍之間。另據網易房產2月最新調查數據,四大行加入“漲價”行列後,廣州僅剩兩家銀行仍然保持首套房貸利率上浮5%。此外,光大銀行和民生銀行上浮20%,恒生銀行則高達30%-40%。平安和華潤銀行已經暫停房貸業務。

深圳從去年底開始,首套房貸利率就已普遍執行基準上浮10%。截至今年1月29日,在融360監測的深圳20家銀行中,包括工農中建四大行在內的13家銀行執行基準上浮10%,執行基準上浮15%和20%的各有兩家。此外,華潤銀行停貸。

相較廣深房貸業務的火熱,京滬的房貸市場表現相對“冷靜”。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目前北京各家銀行尚未收到房貸利率上調的通知,短期內可能不會上調。

眼下,北京各家銀行首套房貸利率普遍執行基準上浮5%-10%。截止1月29日,融360監測的北京28家銀行中,包括工農中建四大行在內的11家銀行仍執行首套房基準利率上浮5%,執行上浮10%的有13家。

一線城市中,上海的房貸利率依然是塊窪地,不少銀行還可申請首套房貸款的優惠利率。截止1月29日,在融360監測的上海29家銀行中,首套房貸款最低利率折扣為9折,目前包括工農中建四大行在內的8家銀行可以申請9-9.6折優惠利率,另有8家執行基準利率,4家執行上浮5%的利率,6家執行上浮10%的利率,無銀行停貸。

多個二線城市首套房貸利率上浮15%

近一年,相對於一線城市北上廣深,諸如蘇州、南京、武漢等二線城市的房貸利率上漲幅度更大。據融360統計,去年12月上述三個城市首套房貸利率平均上浮幅度已達15%。2018年以來,這一上浮幅度依然延續。

融360數據顯示,截止1月29日,首套房貸利率方面,在其監測的南京15家銀行分(支)行中,13家銀行均執行基準上浮15%。融360房貸分析師李唯一表示,江蘇省下轄的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首套均已大範圍執行基準上浮15%,表現出的區域特征較強,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銀行跟進執行首套基準上浮15%。

另一個值得關註的城市是武漢。在融360監測的武漢14家銀行中,截止1月29日,首套房貸利率方面,工行、建行、農行、招商等8家銀行執行基準上浮15%,執行基準上浮18%的有1家,上浮20%的有兩家,僅有3家執行基準利率上浮10%,。

融360預測,今年很有可能會有其他城市跟進上浮幅度。2018年開始不久,有消息傳出天津的房貸利率也已上浮。據北方網報道,天津多家銀行表示,眼下天津首套房貸利率已經上浮15%:相比去年5%的主流上浮幅度,眼下10%至15%成了“新主流”。

首套房貸利率上浮15%,對購房者影響幾何?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以貸款100萬元、年限20年算了一筆賬:

按照等額本息的還款方式,在2017年年初貸款利率八五折優惠計算,20年間累計支付的利息總額約為47.59萬元;按照利率上浮1.15倍計算,以同樣的還款方式,累計支付的利息總額約為66.93萬元。

這也意味著,今年年初首次貸款買房貸款100萬元,要比去年年初累計多支付約20萬的利息。

2018年房貸利率料繼續低速上漲

為了沖業績“開門紅”,一季度通常是銀行貸款額度最充裕的時間,但在房地產調控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年初房貸政策卻未見寬松。2018年房貸利率還會繼續上漲嗎?

中泰證券研報指出,在2018年嚴防金融風險、金融去杠桿的政策基調下,預計2018 年整體按揭額度仍偏緊,同時2017年作為居民首付重要資金來源的消費貸等將受到嚴格管控,房貸利率預計將繼續上行。 李唯一表示,就目前來看,資金層面亦未表現出寬松的趨勢,貨幣政策仍為穩健型,長效機制未完全發力。因此2018年度,房貸利率變化趨勢出現“急剎車”和“猛加油”現象的可能性小,將會繼續保持目前狀態呈小幅低速上漲。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此前對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表示,從利率數據來看,2014和2015年的降準降息形成了低成本利率。從目前的趨勢來看,這一波低成本利率已經開始慢慢走向上行的通道,具體表現為利率會有所提高。

嚴躍進認為,2018年整個資金方面的成本將會有所提升,對相應的購房需求,尤其是非剛需、非首套的購房需求會有所遏制,從信貸方面來看,房貸利率的提升將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來源:中新經緯APP 李鵬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6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