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直在收緊的房貸利率再度上漲:自2月1日起,廣州四大行上調首套房貸利率至基準1.1倍。中新經緯客戶端梳理發現,2018年以來,一線城市除上海外首套房貸利率執行基準上浮5%-10%已成主流;不過部分二線城市漲勢更為兇猛,南京、蘇州、武漢、天津等多城首套房貸利率已普遍上浮15%——這意味著今年年初首次貸款買房貸款100萬元,要比去年年初累計多支付約20萬的利息。
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統計,2017年度一線城市首套平均利率中,廣州上漲1.10個百分點,深圳上漲1.01個百分點,北京上漲0.87個百分點,上海上漲0.57個百分點。
2018年,廣州房貸利率漲幅依然領先。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四大行自2月1日起,對廣州地區無房或有房已結清的住房按揭利率上浮10%。某大型股份制銀行廣州個貸部負責人表示,“四大行在房貸市場的體量占比超過80%以上,隨著四大行調整,購房者的整體成本其實會上升。”
融360統計顯示,目前廣州首套房貸利率在基準利率的1.05倍到1.1倍之間。另據網易房產2月最新調查數據,四大行加入“漲價”行列後,廣州僅剩兩家銀行仍然保持首套房貸利率上浮5%。此外,光大銀行和民生銀行上浮20%,恒生銀行則高達30%-40%。平安和華潤銀行已經暫停房貸業務。
深圳從去年底開始,首套房貸利率就已普遍執行基準上浮10%。截至今年1月29日,在融360監測的深圳20家銀行中,包括工農中建四大行在內的13家銀行執行基準上浮10%,執行基準上浮15%和20%的各有兩家。此外,華潤銀行停貸。
相較廣深房貸業務的火熱,京滬的房貸市場表現相對“冷靜”。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目前北京各家銀行尚未收到房貸利率上調的通知,短期內可能不會上調。
眼下,北京各家銀行首套房貸利率普遍執行基準上浮5%-10%。截止1月29日,融360監測的北京28家銀行中,包括工農中建四大行在內的11家銀行仍執行首套房基準利率上浮5%,執行上浮10%的有13家。
一線城市中,上海的房貸利率依然是塊窪地,不少銀行還可申請首套房貸款的優惠利率。截止1月29日,在融360監測的上海29家銀行中,首套房貸款最低利率折扣為9折,目前包括工農中建四大行在內的8家銀行可以申請9-9.6折優惠利率,另有8家執行基準利率,4家執行上浮5%的利率,6家執行上浮10%的利率,無銀行停貸。
近一年,相對於一線城市北上廣深,諸如蘇州、南京、武漢等二線城市的房貸利率上漲幅度更大。據融360統計,去年12月上述三個城市首套房貸利率平均上浮幅度已達15%。2018年以來,這一上浮幅度依然延續。
融360數據顯示,截止1月29日,首套房貸利率方面,在其監測的南京15家銀行分(支)行中,13家銀行均執行基準上浮15%。融360房貸分析師李唯一表示,江蘇省下轄的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首套均已大範圍執行基準上浮15%,表現出的區域特征較強,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銀行跟進執行首套基準上浮15%。
另一個值得關註的城市是武漢。在融360監測的武漢14家銀行中,截止1月29日,首套房貸利率方面,工行、建行、農行、招商等8家銀行執行基準上浮15%,執行基準上浮18%的有1家,上浮20%的有兩家,僅有3家執行基準利率上浮10%,。
融360預測,今年很有可能會有其他城市跟進上浮幅度。2018年開始不久,有消息傳出天津的房貸利率也已上浮。據北方網報道,天津多家銀行表示,眼下天津首套房貸利率已經上浮15%:相比去年5%的主流上浮幅度,眼下10%至15%成了“新主流”。
首套房貸利率上浮15%,對購房者影響幾何?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以貸款100萬元、年限20年算了一筆賬:
按照等額本息的還款方式,在2017年年初貸款利率八五折優惠計算,20年間累計支付的利息總額約為47.59萬元;按照利率上浮1.15倍計算,以同樣的還款方式,累計支付的利息總額約為66.93萬元。
這也意味著,今年年初首次貸款買房貸款100萬元,要比去年年初累計多支付約20萬的利息。
為了沖業績“開門紅”,一季度通常是銀行貸款額度最充裕的時間,但在房地產調控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年初房貸政策卻未見寬松。2018年房貸利率還會繼續上漲嗎?
中泰證券研報指出,在2018年嚴防金融風險、金融去杠桿的政策基調下,預計2018 年整體按揭額度仍偏緊,同時2017年作為居民首付重要資金來源的消費貸等將受到嚴格管控,房貸利率預計將繼續上行。 李唯一表示,就目前來看,資金層面亦未表現出寬松的趨勢,貨幣政策仍為穩健型,長效機制未完全發力。因此2018年度,房貸利率變化趨勢出現“急剎車”和“猛加油”現象的可能性小,將會繼續保持目前狀態呈小幅低速上漲。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此前對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表示,從利率數據來看,2014和2015年的降準降息形成了低成本利率。從目前的趨勢來看,這一波低成本利率已經開始慢慢走向上行的通道,具體表現為利率會有所提高。
嚴躍進認為,2018年整個資金方面的成本將會有所提升,對相應的購房需求,尤其是非剛需、非首套的購房需求會有所遏制,從信貸方面來看,房貸利率的提升將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來源:中新經緯APP 李鵬飛)
自2017年“3·17新政”至今房地產調控新政已經一年多時間。4月23日,第一財經記者從北京銀監局獲悉,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末,轄內銀行業房地產貸款環比增速持續回落,並總體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其中,個人住房貸款方面,2017年一季度至2018年一季度,個人住房貸款月均新發放金額逐季度下降,各季度月均發放金額分別為268.52億元、204.23億元、147.91億元、87.29億元和83.45億元。
此外,截至2018年3月末,北京銀監局轄內信托公司投向房地產項目的資金信托較年初增速同比下降9.16個百分點。
北京銀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地區銀行機構房地產相關業務風險管控日趨審慎,以房地產作抵押的貸款增速明顯放緩。
截至2018年3月末,轄內以房地產作抵押的貸款同比增速比上年下降4.77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抵押率也呈現下降趨勢。截至2018年3月末,轄內個人住房貸款中,抵押率(即貸款余額與抵押品市場估值之比)低於50%的貸款占比44.09%,同比提高6.76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抵押品市場估值高出貸款余額一倍以上的貸款占比有所上升。
記者獲悉,在嚴格執行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同時,北京銀行業積極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一方面,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建設,截至2018年3月末,轄內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余額2120.46億元,其中棚戶區改造貸款和公共租賃住房貸款比年初增加242.5億元,增長11.81%。
另一方面,個人住房貸款結構也在不斷優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末,轄內按照“3·17新政”執行的個人住房貸款中,超八成用於支持無房群體購房需求。
官方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住房公積金人均繳存額1.36萬元,同比增長7.53%。相當於繳存職工每月繳存1133元。不過,去年住房公積金貸款發放的筆數和額度均出現同比下降。
廣東繳存額全國第一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人民銀行近日聯合發布《全國住房公積金2017年年度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顯示,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繳存金額持續增加。2017年,住房公積金繳存額18726.74億元,比上年增長13.06%,住房公積金年度繳存額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速度。
截至2017年末,住房公積金繳存總額124845.12億元,繳存余額51620.74億元,分別比上年末增長17.68%和13.13%。
過去五年,住房公積金年度繳存額為何能夠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速度?
除繳存職工人數持續增加的因素外(全國凈增實繳職工672.72萬人),職工繳存額度的不斷提高也是重要原因。2017年全國住房公積金人均繳存額1.36萬元,同比增長7.53%。
當然,這只是人均繳存額度。根據相關規定,住房公積金的繳存額度是按職工收入的固定比例來計算,在我國,由於不同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還較大,也會造成在住房公積金繳存問題上存在著不小的行業差距。
哪些行業職工是住房公積金繳存的主要群體?
《報告》顯示,住房公積金繳存主體呈多元化,繳存結構趨於均衡。全國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其他類型單位職工占45.31%,比上年增加2.45個百分點,非公經濟繳存人員占比已接近一半。
新開戶職工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其他類型單位的職工占比達71.37%,比上年增加2.26個百分點,非公經濟繳存人已成為新增繳存的主力軍。
此外,因經濟發展程度不一,各省級區域之間的繳存情況也差別較大。一般而言,經濟越發達,繳存總額就會越大些。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各地住房公積金報告發現,截至到2017年,廣東省住房公積金繳存總額12970.40億元,同比增加18.61%,繼續位列全國第一,總量超過全國十分之一;北京住房公積金繳存總額11116.27億元,同比增長18.2%,緊隨其後;江蘇省住房公積金繳存總額10013.24億元,同比增長18.49%,排名第三。
這個三個省市也是全國僅有的住房公積金繳存總額超過萬億元地區。
住建部去年組織開發了全國住房公積金轉移接續平臺,全國各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可以統一在平臺上,為跨省就業的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業務。對於超過1.3億的繳存職工而言,這一平臺上線後,轉移住房公積金可免去來回奔波,並減少了一些約束條件。
《報告》顯示,2017年7月,全國住房公積金轉移接續平臺建成並開通,實現“賬隨人走,錢隨賬走”。截至2017年末,各地通過轉移接續平臺共辦結住房公積金轉移接續業務19萬筆、54.1億元。
貸款額大幅下降
我國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推行住房公積金制度,其與中國房地產制度改革直接相關。
按照1999年國務院頒布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住房公積金是職工的個人住房長期儲蓄資金,與養老、醫療等社保公共賬戶管理方式不同,個人和單位繳納的住房公積金悉數進入個人賬戶,屬於個人所有,專項用於住房,是每個人擁有的實實在在的“私房錢”。
《報告》顯示,住房公積金有力支持職工基本住房消費,切實減輕職工住房消費負擔。截至2017年末,累計發放個人住房貸款3082.57萬筆、75602.83億元,個人住房貸款余額45049.78億元,個人住房貸款率87.27%。
《報告》顯示,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比同期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基準利率低1.65~2個百分點,2017年發放的住房公積金貸款可為貸款職工節約利息支出1944.70億元,平均每筆貸款可節約7.63萬元。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公積金貸款利率低,對部分購房者來說意義非常大。以北京為例,公積金貸款上限120萬,如果與商業貸款相比,同樣是首套房貸款,25年貸款期,月供差價達到了1442元,而貸款25年利息差高達43.28萬。
不過,住房公積金支持住房消費也存在一個較大問題,各地一般會限制住房公積金貸款的上限,而這個上限與當地房價相比一般都偏低。換言之,購房者需要籌集更多的首付款,增加了其購房難度。
“以北京為例,公積金貸款上限120萬,在房屋總價多在500萬以上的情況下,意味著能使用公積金的基本都是首付能力很強的購房者。”張大偉認為,偏低的貸款上限約束了住房公積金的作用,只能被首付能力高的人使用。
《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發放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254.76萬筆、9534.85億元。而2016年,全國發放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327.49萬筆、12701.71億元。
以此推算,2017年全國發放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筆數同比下降22%,貸款總額相比2016年下降了25%左右。
一些地區下降更甚。北京地區2017年發放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535.78億元,涉及住房57818套,同比分別減少50.1%、49.4%。上海2017年發放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9.28萬筆、586.28億元(含貼息貸款置換1.54萬筆103.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49.29%、50.51%。
此外,部分房地產開發企業拒絕或變相拒絕購房人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也引發繳存職工不滿。
住建部等四部委去年年底曾下發通知,要求房地產開發企業要認真履行承諾,不得以提高住房銷售價格、減少價格折扣等方式限制、阻撓、拒絕購房人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不得要求或變相要求購房人簽署自願放棄住房公積金貸款權利的書面文件。
8月28日晚間,建設銀行發布半年報,上半年建行利潤總額較上年同期增加93.27億元至1814.20億元,增幅5.42%;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加84.56億元至1474.65億元,同比增長6.08%。
上半年,該行資產質量有所改善,不良率從去年末的1.49%下降至1.48%,微降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則從去年末171.08%上升至193.16%,上升了22.08個百分點;撥貸比則由2.55%上升至2.85%,上升了0.3個百分點。
6月末,建行已逾期客戶貸款和墊款余額1916.3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57.60億元,在貸款和墊款總額中的占比較上年末上升0.13個百分點。
在盈利能力方面,建行年化平均資產回報率(ROA)1.31%,小幅微升0.01個百分點;年化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較去年末有所下降,從17.09%下降至16.66%;此外,建行凈息差較上年末有所提高,從去年末的2.14%上升至2.34%,上升了0.2個百分點。
建行在中報中稱,受央行定向降準的影響,以及通過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提高資產收益率和加大存款推動力度等措施,該行生息資產收益率上升幅度高於付息負債付息率上升幅度,凈利差為2.20%,同比上升17個基點。
上半年,建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由去年末的13.09%下降至13.08%;一級資本充足率由去年末的13.71%下降至13.68%;資本充足率則由15.50%上升至15.64%,上升了0.14個百分點。
值得關註的是,作為房貸、租房租賃大行,建行個人住房貸款45012.16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881.49億元,增幅6.84%;租房方面,建行上半年大力發展消費信貸業務,穩健推進“居易租”租房分期試點。
同日,建行在上交所發布《建設銀行董事會2018年第五次會議決議公告》,董事會審議了關於聘任廖林先生擔任該行副行長的議案,全票通過。
廖林自2017年3月起任建行首席風險官,是建行一手培養起來的銀行幹部。廖林早在1998年便加入建行,從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朝陽支行行長一路做到建行北京市分行行長。廖林擔任建行副行長尚需待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核準其任職資格後履職。
截至上半年末,建行高管陣營為董事長田國立,高級管理人員包括建行行長王祖繼,副行長龐秀生,副行長章更生,副行長黃毅,紀委書記朱克鵬,副行長張立林,首席風險官廖林,董事會秘書黃誌淩和首席財務官許一鳴。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8月29日,北京銀行發布半年報,截至2018年6月末,該行表內外總資產達到3.22萬億元,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18.91億元,同比增長6.6%。
值得註意的是,北京銀行上半年房貸增速持續下降,增量同比下降34%。
資產質量方面,北京銀行半年末不良貸款率為1.23%,較年初下降0.01個百分點,但撥備覆蓋率與撥貸比指標也均相比去年末小幅下降。
其中,該行撥備覆蓋率由265.57%下降至260.48%,下降了5.09個百分點;撥貸比則由3.30%下降至3.20%,下降了0.1個百分點。此外,該行關註類貸款遷徙率對比去年末有較大幅度提升,由8.77%上升至14.64%,上升了5.87個百分點。
上半年,北京銀行資本充足率指標有所改善。其中,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由8.59%上升至8.65%,上升了0.06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由去年末的9.54%上升至9.59%,上升了0.05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則由11.88%上升至11.92%,上升了0.04個百分點。
報告期末,該行理財產品余額為4410.73億元,相比去年末理財產品余額4921.66億元,僅小幅縮減約500億元,在理財新規落地,銀行業理財“量價”齊跌的大背景下,北京銀行縮減幅度較小。
北京銀行副行長馮麗華在中報業績發布會上指出,該行理財產品形態已經從預期收益向凈值型轉型,將進一步開發銀行長尾客戶,借助金融科技、人工智能,銀行理財銷售打開了空間。
此外,北京銀行在存款方面也有較大增長。數據顯示,該行公司存款邁上1萬億元臺階;零售業務客戶數達1963萬,較去年同期增長218萬戶,增幅12%,資金量突破6500億元,同比增長950億元,增幅17%;科技金融方面,截至2018年6月末,科技金融貸款余額1410億元,較年初增加230億元,增速為19%。
值得註意的是,北京銀行上半年房貸增速持續下降,增量同比下降34%,這一趨勢與北京個人住房貸款整體環比下降趨勢相符。此前,第一財經記者從北京銀監局獲悉,2017年一季度至2018年二季度,北京個人住房貸款月均新發放金額逐季度減少,各季度月均發放金額分別為268.52億元、204.23億元、147.91億元、87.29億元、83.45億元和78.58億元,連續五個季度環比下降。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