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失 驚無神,港交所(388)修訂上市公司董事禁止買賣本公司股票嘅期限,呢個期限一般稱為禁售期,英文叫做Blackout Period,如果我哋突然碰到停電,就會黑漆一片,持續一兩小時嘅話,呢段時間就係blackout period,引伸用於股票買賣,即係乜都唔准郁咁解。中文叫做禁售,顯然有所不足,因為在此時間,董事買股都唔准,禁賣亦禁買。現在上市公司在業績宣佈 前一個月,其董事完全唔准買賣該公司股票,董事亦唔准在宣佈業績前一個月評論公司業績,條例目的當然係阻壓內幕交易及宣揚股價敏感資訊,對小股東及投資者 比較公平,此規矩行之有年,尚算秩序良好,市場無異議。 好嘞,由○九年一月一日開始,港交所會將禁止買賣股票期延長,由財政年度結束至刊告業績之日為止。 譬如一間公司以十二月三十一日為年度終結日,四月中為核數後業績宣佈日,該公司董事從一月一日起至四月中嘅三個半月內唔准買賣該公司股票。又到中期業績終 結日(六月三十日)之後一日,即七月一日至到九月中之三個半月內唔准買賣股票,全年一共有七個月,董事唔可以買賣公司股票,長唔長啲呀?以前股市穩定,股 價一年上落兩成,已經算OK,o依家就一日上落兩三成都得,市況動盪不堪,做公司董事,持公司股票,陷於完全捱打地位,畀別有用心之外來基金在禁售期間狙 擊,就全無還手之力! 其實公司董事幾時須要等到業績公佈前一個月先至知道賺蝕吖,根本無日不止,以現時嘅電腦入賬科技,董事們未到十二月三十一日已經估到 全年業績啦,如果要做內幕買賣,港交所延長禁買賣期咩,佢在聖誕前就可以買或賣股票,冇話笨到在一月中先至郁手。港交所之禁買禁賣期咁長,為別處罕有,新 加坡、澳洲、美國都冇咁嘅條例,香港為何要為天下先,想極都唔明。港交所又鼓吹季度業績報告,如果真係推行,上市公司大股東及董事就一年到頭都唔可以買賣 股票,認真搞笑! |
| ||||||
滙 豐銀行股價跌完又跌,跌到大家心慌慌,左丁山固然持有滙豐股票,歷久不賣,從來不收現金股息,只收股票,諗住一路累積至退休冇嘢做為止。問吓身邊朋友,幾 乎百分之九十都係咁樣持有滙豐,又知道所有慈善基金、大學基金、獎學金基金、退休金、強積金等等,盡皆擁有滙豐股票。但滙豐最近畀大行唱淡,股價跌完又 跌,險守七十元關口,確實令全港市民閉翳,據分析W講,已有滙豐ELN以六十六元為接貨價,即係發行銀行賭滙豐跌至六十六元,問你驚未。 滙 控之搞成咁,不能再賴次按,因為滙控係全球第一間銀行為次按發盈警嘅,一年前已發現問題,冇理由至今未曾清除毒瘤o架。但滙豐之英國及中東保險主管最近在 倫敦Jumeirah Carlton Tower房間衣櫃用皮帶吊頸身亡,且全身赤裸,內情耐人尋味,於是有人猜測與滙豐保險業務有關。呢位自殺仁兄Christen Schnor係丹麥人,軍校畢業,丹麥後備軍中校,性格堅強,以前係瑞士Winterthur董事,曾在香港工作。保險K以前跟過佢,聽到佢自殺新聞之 後,大為震驚,佢話S先生從來享受慣,搭飛機一定坐頭等,有兩位高層人士陪佢出差,負責睇黑莓與打點繁瑣事務(例如check-in),佢點解會自殺呢? 保險K猜測不會與個人財務有關,而係事業與面子! 賓架K亦曾與S先生有一面之緣,佢話滙豐今時今日,已經失咗「必勝光 環」,不如趁機大舉集資,一於發行新股,搵夠錢嚟充實資本基礎。賓架K話:「如果我係葛霖,一定咁做,滙豐素無集資傳統,為投資者尊重,但今時唔同往日, 滙豐嘅主要對手已經國有化,由國家支持,各大銀行又紛紛集資,滙豐傳統面子固然得來不易,但未來競爭力更加重要,快啲宣佈集資,股價前景反而更明朗!」賓 架K所言未必無理,左丁山諗咗一陣,問佢恒生會唔會集資,賓架K話:「相信唔會啩,恒生素來只識益股東,唔會害股東嘅!」諗真啲,恒生嘅大股東就係滙豐, 呢個時候,恒生點會伸手問滙豐要錢呀?派多啲股息先至係乖仔吖嘛! |
| ||||||
以 前八號仔電盈股價大跌,不少散戶投資者一路埋怨至今,連李澤楷都鬧埋,其實世界上冇一位大股東想自己隻股票跌嘅,股價跌,最大損失者就係大股東。電盈之大 跌,一與科網股泡沫爆破有關,只怪當年一啲互聯網分析師盲目吹捧,吹到過晒龍,二與電訊股擁有之固網系統日益失去價值有關,人人都用流動電話之時,固網就 成為雞肋資產,中移動之成為股王,皆因中移動毋須投資巨額金錢在鋪設固網與維修固網方面,盡得競爭之利。加拿大之北方電訊自科網股爆破之後,股價亦曾跌到 殘,基本理由與電盈相同,只係加拿大北方電訊冇一位李澤楷大股東而已。左丁山從來未曾持有電盈股票,對此股票冇乜感情,假如電盈私有化成功,散戶出售股 票,攞番四元二角現金,改為投資其他股票,收復失地嘅機會大好多。 最弊左丁山持有滙豐,而滙豐股價大跌對全港之影響,遠遠 超出八號仔,但滙豐何曾有一位主席係李澤楷?賓架W亦長期擁有滙豐股票,對此甚為心焦,因為佢更加明白銀行好難賺錢。賓架W話:「利息咁低,同業拆息無利 可圖,滙豐擁有最多存款,受零息傷害最大;o依家賣產品賺fee,基本上已經停頓;借錢畀中小企,其實呆壞賬已經不少,內地香港廠商倒閉者不計其數,起碼 有一萬間,欠下嘅貸款好難清算。我哋知得比政府更清楚啦,我哋係好難削減優惠利率o架嘞,一於盡量頂住,按揭利率在三厘與三厘二五之間,已經低過美國嘅按 揭利率四厘半至五厘半,一啲評論員鬧我哋唔減息,實在係無知之談。大企業借錢早以HIBOR(香港同業拆息率)為基準,與優惠利率無關。」賓架W覺得銀行 盈利前景不佳,銀行股價跌係合理嘅,滙豐因為在世界各地都有生意,經營更加艱難,所以佢主觀方面希望滙豐股價止跌,但客觀方面就認為滙豐未宣佈集資,股價 難以回升。賓架W又慨嘆入行做trainee之初,師傅教落做貸款要審慎,一有依郁,就立即追收貸款,盡量避免壞賬,但今時今日政府與一啲評論竟然叫銀行 在環境大壞之時,唔好追收賬款,反而要放寬貸款兼減息,根本冇人(包括金管局)提出壞賬出現後,誰人負責?股價下跌,誰人負責?賓架W最後講:「或者我哋 銀行家要進行基因改造!」 |
| ||||||
聽 藝術T介紹丁衍庸公畫展後,在沙田馬場碰到藝術B,少見也。藝術B話於聖誕新年假期,到馬場鬆一鬆,當到酒樓食午餐而已,跑番幾場馬咪打道回府囉,如果夠 運嘅話,買十蚊中番幾百,有免費娛樂o忝。橫掂藝術B唔識馬嘅,又唔刨馬經,只識跟風,邊隻馬着燈落飛,佢就用呢隻馬做膽食單T全餐,試過一次畀佢收咗幾 千銀,於是向佢介紹丁公畫展。 藝術B話:「我哋行內人梗知丁公畫展正在舉行啦,等我睇完就向你講解番!」藝術B既搞藝術,又教設計,周圍兼職,自得其樂, 佢話近年設計課程流行,大專校外課程部,IVE及一啲專門學校,以至高中學院(只收中四至中七生)等都要搵有經驗人士兼課,但現在香港設計課程分成兩大 派,有新與舊之爭,埋唔到堆,就會受人排擠。乜教書都分派別呀!藝術B話:「我係舊派,初中就鍾意畫嘢,跟人學,老師要我學素描,畫靜物(蘋果、花瓶等) 素描畫足三年,先至上手學油畫,到美國讀大學主攻油畫,真係畫到手指都震埋,後來返香港知道畫畫難以搵食,改攻設計,因為有素描底,油畫底,轉型十分容 易。 所以我教書,首先教基本功,教學生畫直線。點知香港興起一派新人,認為電腦可以解決好多技術問題,最緊要係啓發學生創意,不可困住學生心靈,視我哋呢 班老派教書,包袱太多,扼殺學生創意,窒礙學生心靈。你知啦,香港文化人甚多,講理論如泉湧,講到天下無敵,又真係可以霸佔山頭噃。有一間創意書院搵兼課 老師,我不知就裏曾經申請,畀人一口拒絕,原來呢間就係新派當道嘅!」究竟新派教書法,有冇成績呀?藝術B話不願評論,以免影響他人。左丁山就諸事八卦, 搵到一位曾經與左丁山有關連嘅項目設計師問一問,原來佢亦係老派,佢對新派嗤之以鼻,指出某位名人搞創意書院不見成績,收生數字有待改善,否則競爭力日 減。佢話新派之學生弊在基本功比較弱,出到社會做事,空談創意,屬花拳繡腿,本港設計大師級人物對呢派嘅學生,尊重多於重用。 | ||||||
| ||||||
今 日係東亞銀行創行九十周年誌慶日,黃昏時候東亞銀行在會展新翼大堂辦紀念酒會,預料有逾千名達官貴人、社會名流、同業友好及客戶等前往參加。今晚適逢星期 五,告士打道/灣仔北奉旨塞車,預料到時塞上加塞,各位請留意。今年各銀行均受金融海嘯衝擊,東亞不能倖免,今日大概可以趁九十年誌慶,沖喜一下,希望○ 九年旺氣重來。香港好少百年老店,銀行之中,英資創辦嘅滙豐、渣打都有百年以上歷史。華資銀行就以東亞最為歷史悠久,於一九一八年由簡李馮周四大家族倡議 創立,歷經憂患、戰亂,政治改朝換代,至今屹立不倒,逐漸演變成為李氏家族控制嘅華資最大銀行,一部東亞銀行史就係香港商人發展史及家族變遷史,希望十年 後東亞慶祝創立一世紀之時,能有學者為此著書立傳。 賓架W一早就約定左丁山一齊去參加東亞九十周年酒會,祝賀賓架李、賓架彭等等東亞高層。左丁山問佢: 「你有冇時間去o架?」賓架W話:「點忙都要去o架啦,除非又畀政府捉咗去開會!」何出此言?據左丁山所知,所有涉及雷曼迷你債嘅銀行,都有可能隨時畀政 府召去開會,差唔多係隨傳隨到,而且次次要高層親自出席,所以啲高級賓架忙到要死,開會開到暈。事情發展至咁樣,點樣解決雷曼迷債事件呢?據一位知情人士 講,因美國清盤人介入美國滙豐(作為雷曼迷債抵押品信託人)與香港銀行嘅談判,法律問題極為複雜,本地銀行基本上已無回購迷債嘅意欲,點都要等到美國方面 解決咗清盤人與美國滙豐嘅問題先,一等唔知要等幾耐。 至於本地雷曼苦主,如係長者及有誤導證據嘅,一向銀行投訴,銀行傾向協商解決,至於其他,要打官司就 悉隨尊便。據講一位大律師,曾在證監會任高職,現在接呢啲官司忙到不可開交。一啲大律師於年中接Accumulator官司,做到手軟,雷曼破產後,接迷 債訴訟更加忙,呢類律師可謂逆市奇葩,市愈跌,佢哋生意愈好,仲可以趁機揚名立萬o忝。 |
| ||||||
本 欄於十二月二十二日講「延長禁售期」,認為此舉不妥,但估唔到香港啲大孖沙反應如此激烈,十二月二十九日在全港報紙刊登致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證監會及港交 所嘅公開信,大力反對,今次刊登廣告用正名號,公司名,人名出齊,所有大地產集團,包括長和系、新鴻基地產、恒基、恒隆、太古系、信和系、嘉里系(嘉里建 設、《南華早報》、香格里拉)、信德系、羅氏兄弟系(鷹君、富豪、瑞安)、新世界系、合和系、麗新系、九倉系等等,全港大富豪有齊,著名工業股之中,有偉 易達、創科、金山、德昌、維他奶、冠軍科技與看通等等,反對公司甚多,不能盡錄。 專業團體就有特許秘書公會、專業財經分析及評論家協會等等,據知會計師公 會、律師公會都係反對嘅,不過冇加入聯署。咁多上市公司反對,曾特首又碰上意想不到嘅一條政治問題咯,港交所與證監會為何決定在○九年一月一日實施延長禁 售期?陳家強局長事先有無考慮反對聲音?政府正想營造社會和諧氣氛,上下一致救市之際,延長禁售期之議就逼到啲大富豪、大財團、二三四線股反晒枱,對香港 及特區政府有何好處?大經紀與賓架W都對左丁山講:「港交所夏佳理主席與周文耀總裁都係非常醒目之人,點解呢次唔聽反對聲音就行事呢?」諗極都唔明? 唯一 嘅解釋就係○八年上半年太好景,港交所嘅諮詢文件收到嘅意見回應唔算多(一百○五份),內有四十份反對,三十一份贊成,三十四份冇意見,咁就算OK通過; 及至九月十五日雷曼破產,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股市大跌特跌之後,啲大公司忙於救市,唔記得咗件事,直到十一月中先至有人提起延長禁售期,先至部署大舉反 對。 事到如今,假若港交所一意孤行嘅話,特區政府會承受更大財團壓力。延長禁售期至最長七個月,香港可謂超越世界監管標準,假如怕上市公司董事搞內幕交易 不如索性全年禁售啦,避沙蟲要斬腳趾,在所不惜吖嘛!對付內幕交易,在於嚴格監管內幕交易,而唔係盡量阻礙董事買賣自己公司股票! |
| ||||||
延 長董事禁售期之爭論,經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質詢港交所與證監代表之後,左丁山卒之領悟港交所之「立法原意」,就係透過限制董事買賣本 身公司之股票,盡量減少內幕交易。上市公司董事當然係insiders(局內人,或幕內人),但insiders買賣股票,未必就係犯法之「內幕交易」, 一定要有涉及「股價敏感資料」之交易,先至係犯法嘅內幕交易,例如董事預知併購之股票價格而自己買咗股票先,就一定犯法,但如果董事經過公司內部合規程 序,申請買賣本公司股票,就唔算係犯法之幕內人交易。 禁止內幕交易之最有效制約係公司合規程序(經核數師審查過)以及個人道德規範,如個人毫無操守,貪念 甚濃,根本冇法律可以阻止內幕交易,只能事後發覺,加以懲罰。做生意最重信心,民無信不立,現代商業金融活動如無信用、信心、信任,根本無法運作。當然西 方老早發現有人作弊,故此幾百年來不斷修訂合約法、民法、刑法內容,令受害一方可循法律追討出蠱惑嘅對手,但凡規條愈多,法例愈嚴,就表示該國該地之人民 信用蕩然,該地誰也不信誰,故此法律要多啲,嚴啲,大大增加交易成本,亦在所不惜。 直至到一個階段,嚴苛法規林立,該地之經濟一定疲不能興,或者貪污之風 大盛,做官做監管嘅可以發大財。香港尚未發展到誰也不信誰之地步,但看港交所之意圖,似乎已有假設,凡上市公司董事都係奸人,信唔過,故此要盡量延長禁售 期,防止佢哋謀取不正常利益,令小股東覺得公平(覺得而已)。一啲蛋頭學者話延長禁售期可以平衡番資訊不對稱,實在係毫無實際商界經驗之廢話。即使一年之 中,有九至十個月唔准上市公司董事買股票,董事擁有之公司資訊,永遠多於散戶投資者,如果佢哋要作弊,大可透過第三者買賣股票。加強內幕交易法例先至係針 對奸人董事嘅方法,一刀切咁阻止所有上市公司董事,不論忠奸,買賣股票,就係不合理不合邏輯! |
| ||||||
波 浪許傳來一幅漫畫,美國監管人士審問馬多夫:「你嘅龐氏騙局,用新人嘅錢補貼舊人投資,係從邊度學番嚟嘅?」馬多夫答:「我哋嘅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呢幅漫畫對白認真抵死。世人皆嘆息馬多夫與一般種金案,何解可以呃到咁多人,其實我哋人人呃緊自己。 美國之社會保障制度,全無儲備 金作支援,總之係由新一代納稅人交稅,從稅款中撥錢支付上一代納稅人(退休人士)嘅社會保障金,方法基本上與龐氏騙局Ponzi Scheme相同,兩者皆建基於一個重要假設:就係後來者源源不絕,新人嘅錢足夠支付舊人嘅需要,而同時不會有突發性大事,導致擠提。馬多夫騙局死在十二 月初有大批舊投資者要求贖回(redemption),一個星期的數目達到七十億美元,馬多夫無法應付,唯有向自己兩個仔和盤托出,承認行騙。兩個仔聽 完,行出家門,就去報警(按:其中一人交咗幾百萬美元畀老竇投資!)。 擠提或者係私人公司最怕見到嘅,政府怕唔怕畀人民擠提?至目前為止,大家嘅假設係唔 會,美國政府可以印銀紙,一味派錢。諗深一層,美國係發展國家中比較罕有例子,就係人口數目持續上升,美國人喜歡生育,新移民又多,所以新一代納稅人起碼 唔會少過上一代,但在歐洲、日本、香港,生育率嚴重偏低,人口快速老化,新一代納稅人嘅數目卒之會少過上一代,在可見的未來,呢啲地方就會出現「以寡養 眾」嘅現象,社會保障之「龐氏騙局」無法子維持下去。故此有人倡議在香港搞全民保障,不妨諗清楚先,香港是否可以承擔。 目前全香港大概只有特區政府有長俸 制,公務員攞咗長俸,五十五歲或六十歲退休,生活多四十年(以目前健康水平及醫療水平而論),十分快樂,但特區政府之長俸,在會計學上是unfunded liabilities,每年支付款項不斷增加(退休人數增加與平均壽命延長),本質上亦係一個「龐氏騙局」之基本模式,政府不能不理會其中隱憂。記住, 香港特區政府無能力印銀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