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打敗中國山寨 他變身台灣燈飾霸主

2015-01-12  TCW

 

他把燈當藝術品賣,不只賣進台灣雲品、君品、神旺等五星飯店,連泰國皇宮、杜拜麗池卡登(The Ritz-Carlton)酒店,甚至美國職棒大聯盟道奇隊王牌左投克蕭(Clayton Kershaw)也埋單。

燈產業共分光源、商業照明和燈飾,其中前二者屬大宗商品,由飛利浦(Philips)、歐司朗(Osram)、奇異(GE)等國際品牌寡占,產值最小的燈飾則幾無品牌。在最小的燈飾產業,利斯得董事長莊章星卻讓台灣品牌走向國際,年營收破五億元,可說台灣精品燈飾王。

「它是燈界的賓士,」台灣首位獲國際認證的燈光照明設計師、袁宗南照明設計事務所設計總監袁宗南觀察,相較多數台商燈飾代工廠一個個不敵中國價格戰退出市場,近二十年來堅持品質、質感並轉型品牌的莊章星,打造出讓國際客戶埋單的高階燈飾一線品牌。

所謂燈飾,不偏光源、照明,而更重裝飾。把「飾」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做的燈最多能有三十種不同組件,除了一般的五金:金銀銅鐵錫,舉凡竹子、玻璃、水晶、大理石,甚至麻繩、水管、自行車鏈條等材質都能應用在燈上,一盞燈要價新台幣上萬元起跳,外銷客戶一旦下單至少要等上三個月。替飯店量身訂做的大型燈飾甚至要上百萬元起跳。

銷美,躋身燈飾前三大遇代工瓶頸,萌生轉型念頭

「就像劍走偏鋒,我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採訪這一天,五十四歲的莊章星身穿卡其色外套、橘色褲子,光頭的他一派藝術家形象。

「只要打出明星產品,人家就願意找你,」初期莊章星專攻美國市場,其後因新樣式設計切入家得寶(The Home Depot)、勞氏(Lowe's)等美國大型家飾通路,一年貢獻一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億元)營收,和凱薩琳、百德詩特並列的台商前三大燈飾商。

正當他連續接了三年美國賣場大單,也進階到設計代工,卻發現不管自己如何提升價值,價格仍受限,又遇上進口商延遲付款心生危機,「蛋都放在這個籃子裡,它哪天打破我就死了。」所以九年前,他決心放棄一張八百萬美元、等於占他當年營業額六○%的代工大單,轉型跳進中國內銷市場打品牌。

這正是他邁向台灣精品燈飾王的關鍵轉念。

做品牌,迎戰山寨品挖深技術能耐,別人難複製

先行者,先贏,這讓他只花了一年時間,中國市場業績就從零成長到逾新台幣兩億元,獲利更比過去代工多至少一倍。

終結他這場美夢的是中國山寨市場,讓他的燈飾在中國市場業績從兩億元腰斬到一億元,甚至連經銷商都改賣山寨品,逼得他不得不二次轉型。

為了迎戰抄襲品,他用自己的經驗嗅出設計趨勢,也引進約二十人設計團隊,幾何圖形、自然風等市面少見燈飾風格都是靈感來源,挖深技術能耐。

由於燈飾生產難以自動化,要按工序靠手工組裝,簡單的燈只要三、四個工序就能完成,複雜的則有超過十個,光一支燈就要組一天。複雜的燈從設計開始,紋路、大小、形狀、款式等樹脂膜具雕刻,及五金材料燒焊、彎管、電鍍、拋光等一個個生產步驟都是功夫,他的燈飾工廠除了自己有樹脂模具產線,還有約八十人的五金著色團隊,這些都是難以複製的創意財,「別人不想那麼麻煩……,我們這麼貴的手,做便宜產品肯定也做不過!」

靠設計,築起護城河一支燈也出貨,養大市場

接著,再以有賣點、設計感和製作難度的高階燈飾築起護城河。舉例來說,他新推出的櫻花造型燈飾,光不同大小櫻花和花苞就得分別新開玻璃模具;又如客製化的石頭燈飾,同色澤、紋路的大理石要一一拋光、穿洞,再依美感搭配顏色組裝……,「這三個都結合就不好抄,今天要抄,你的成本不會比我低。」

鼎耀燈飾五金董事長張國維觀察,燈飾產業門檻不高,拚價格肯定無法和中國同業競爭,拚品質、創意、創新和少量多樣確實是條不得不走的路,莊章星看得比同業更早。

「我常講一個話,不是我一定要把它做難,(而是)做簡單我也沒有飯吃,」莊章星解釋,量大、簡單的產品不是他優勢,第一打不過網路、第二打不過宜家家居(IKEA)、第三打不過山寨。

轉進品牌終究是條困難的路。過去代工是每筆訂單有客戶下單才生產,品牌卻是提早生產出來,假設有人要買,所以他一方面透過品牌目錄和開實體店測試市場水溫,也承擔庫存風險,金額最高時逾千萬元。

為求開拓市場,他把眼光看向全世界,哪怕外銷客戶只買一支燈照樣出貨,就為了讓自己精品燈飾的好讓更多人看到,藉此養大市場。儘管品牌訂單量少但價高,出口一貨櫃上看十萬美元,比過去多一倍,原來他的品牌路是這樣靠一支支燈踏出來的。

「我很篤定走這條路,它是小眾化市場,可是只要走得出全世界,它是大利基的市場。」品牌長路漫漫,莊章星早一步下定決心,無畏困難,路再曲折也會走出自己的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628

山寨偷襲正印珍妮曲奇10億保戰


2015-01-29  NM 
 

 

十年前,隨丈夫來港定居的馬來西亞華僑Jenny Yong(楊賜梅),因兒子長大賦閒在家,埋首鑽研出牛油味香濃的獨門曲奇秘方,吃得家人朋友流晒口水獲鼓勵創業。Jenny於是找來一個個可愛熊仔罐,盛載她親手焗出香噴噴的珍妮曲奇,隨即風靡全港。近年,珍妮曲奇成為訪港強國人必買手信,其兩間門市日日大排長龍的奇景,更吸引日本韓國等東南亞遊客慕名而至,十年間在國際打響名堂,成為香港代表美食。

  珍妮曲奇本是一個女人手作式自家創業故事——沒有大開分店、沒放超市寄賣、沒有刊登廣告,更原來沒有及早註冊中文商標。Jenny在龍蛇混雜的尖沙咀美麗都大廈開門市,同時建立另類散貨渠道,批發予附近小店的「熟客仔」帶返大陸銷售,至今已發展成一個年度營業額高達二億元的傳奇王國。

Jenny的非一般銷售模式,卻令她惹上美麗都大廈的勢力人士,擺明車馬同樣用熊仔罐,搞了個山寨版跟她對撼。與此同時,也有人在高檔商場iSQUARE,欲借另一個熊仔罐發財,更在去年Jenny漏招時,搶閘註冊「珍妮曲奇」商標。Jenny被人踩上心口,今次她不再低調,一旦估值高達十億元的金漆招牌誤落他人之手,她向本刊表明誓必打官司到底,保這個由她一手創辦的香港品牌:「我已經交晒俾律師啦。」

  去年底,珍妮曲奇被一百八十七萬強國人,在內地「小紅書」旅遊網站投票選為「全球最受歡迎零食第三位」,僅次於日本Royce朱古力及法國Ladurée馬卡龍。珍妮這「最火手信」有個門市以外的地下銷售網絡,本刊去年三月揭發,每日有數百至上千罐曲奇,由柴灣工場直送到水貨客手上再帶返大陸,經淘寶網出售。與此同時,尖沙咀重慶站商場、海防道的街邊檔,都能夠經特別渠道,以較門市高一倍的價錢銷售珍妮曲奇,吸引不欲排長龍的遊客。

  事隔將近一年,珍妮兩間門市 (尖沙咀美麗都大廈、上環永和街地鋪)每日依然大排長龍。年近歲晚,尖沙咀門市下午二時,取籌後要等四十分鐘才能入店,更由一年前每人限買五罐減至兩罐。至於地下銷售依然活躍,上週四下午兩時左右,記者目睹近十名水貨客照舊在加拿分道,等候從工場出發的客貨車,到達後熟手地取出一袋袋用粉紅色膠袋載的珍妮曲奇,再放入拖準備北上發財。

  登入淘寶網,卻發現近月充斥形形色色的熊仔罐曲奇,有的聲稱是珍妮正貨,但有些卻寫「Auntie K's Bakery Cookies(或稱J's Bakery)」、「Jini Bakery」,它們兩者原來正在尖沙咀,以不同手法搶奪曲奇市場。

  賓館大王搞Auntie K

珍妮曲奇老闆Jenny,二○一二年十一月,透過公司以二千二百萬元,購入尖沙咀美麗都大廈地下一個三百五十呎鋪位。美麗都被喻為第二個「重慶森林」,大廈內有多間賓館、冒牌手錶手袋店、無牌食物工場,是有勢力及南亞人的搵食地頭。Jenny以此作為銷售大本營,結果惹來麻煩。半年前起,美麗都珍妮門市對出的走廊,行大約十步便發現一間「Auntie K」、中文名「小熊寶寶曲奇」,裝潢以橙色為主,三十呎鋪位放滿一個個圓形熊仔罐,還有售蛋卷、牛軋糖、茶葉等,比燈光昏暗、以紫色為主調的珍妮更搶眼。五十七歲的老闆陳志勵,身材瘦削,目光斜視,人稱「單眼陳」。他穿衣接受本刊訪問時,土豪金iPhone 6不離手,談吐和步姿都看得出跑慣江湖。「我細個讀航海學校,後生時去過法國走水貨,賣香水、時裝,四、五億經我手都試過,自己落袋都有一億,又有幾層樓手。」但他目前沒持物業。他稱在美麗都開賓館多年,「九七前,我係廿二間賓館的老闆。」金融風暴令他生意大跌,現在和拍檔在美麗都經營「百合賓館集團」八間賓館,但不是業主,「客主要來自日本、韓國及東南亞,一個月賺十幾萬。」陳老闆唔識整餅,講明搞Auntie K原來要向Jenny報仇。話說兩年前,跟他有合作的旅行社,託他購買珍妮曲奇,免旅客排長龍。他聲言,曾相約Jenny在美麗都管理處見面,「當日佢好快應承,唯一要求係唔准炒賣。」他稱,只是按原價買入再賣出,而每次拿貨給旅客,都有珍妮員工在旁拍照作實。每晚七時,陳老闆先跟旅行社確認貨量後便致電珍妮店員,約定翌日在旅遊巴上交收。如此周到的服務亦吸引其他旅行社,託他代勞買貨,由每次四十多罐,到後來接近三百罐,「初時無乜問題,但到舊年三月,就突然反面。」

  「她令我失信於人」

  「三月尾有日,我本來落二百九十七罐柯打,但珍妮職員打,話Jenny不滿我炒賣唔批貨俾我。大佬我點俾客呀,就臨時買三百罐藍罐曲奇和金莎送去機場,但日本客好嬲,成盒餅乾掟落我拍檔身上。」日本客回家後更就此事投訴,旅行社跟陳老闆的賓館斬纜,他每月因而失去近六萬元生意。「以前佢會分一成旅客我度住,佔我賓館生意兩成,但而家佢覺得我信用破產唔再同我合作。」說起此事他仍怒氣沖沖:「生意唔做唔緊要,但你令我失信於人,呢啖氣點都吞唔落。」陳老闆一副大佬格話,事件令他無晒面,又不忿曾被珍妮員工奚落:「佢話:『唔俾餅你,你做得咩。』喂!我乞餅咩,我冇賺過你一蚊。」他於是醒起,十幾歲的世姪女上網睇食譜就識得整曲奇,決定自己搞一檔Auntie K,擺明車馬在美麗都對撼珍妮,「我老婆姓郭,又係Auntie年紀,咪叫Auntie K囉。」之後十一月,他卻易名叫J's Bakery,「因為我叫阿Joe。」又K又J非常混淆。Auntie K和珍妮一樣都用熊仔罐,陳老闆說:「當初我有考慮過用蝴蝶、豬仔,但我仔女知道Jenny咁對我,佢就好堅持要用番熊仔。我梗係覺得我隻熊唔同Jenny隻啦。」味道又點?「尖沙咀餅,我買試過晒。我荃灣搵個整餅工場幫我生產,我唔需要理珍妮咩味,我有自己一套。」他聲稱用紐西蘭金罐牛油、低筋麵粉、澳洲牛奶、蜂糖等。記者試食發現,他的曲奇口感較硬,而且沒有珍妮的殺食賣點 ——濃濃的牛油香味。

  警方知悉開餅店

  有網民在微博寫道:「山寨小熊寶寶曲奇就開在珍妮旁邊,各位切勿購買。」陳稱:「從來無人話我抄佢,只有一兩次,有人報警話我誤導佢。我無講過自己係珍妮,我賠錢俾你無問題,但我成個招牌Auntie K度,你點可能會我度買珍妮貨。」記者曾以顧客身份光顧Auntie K,表明想買小熊曲奇,店員指:「這兒便是。」當問到是否珍妮曲奇,店員雖然否認,但就話:「我賣的曲奇,味道與珍妮其實差唔多。」有來自台灣的遊客,指珍妮人龍過長,索性幫襯唔使排隊的Auntie K,「這裡的熊也差不多吧。」Auntie K的價錢跟珍妮大同小異,四味裝大小同為一百三十元及七十元;最貴的六味裝賣二百三十元,比珍妮最貴的八味裝一百九十元還要昂貴。陳老闆好high咁話:「人買珍妮因為個名;買我,因為我罐靚,餅好食。」記者一月中觀察,下午二時高峰期珍妮門外人龍不斷,而當日上午Auntie K卻只做了四百多元生意。但陳老闆聲稱,現時每日平均賣一百二十罐,當中只有三十至五十罐自門市出售,其餘過半數,則以比零售價低約十元,批發給重慶站商場的小店,小店再向零售客賣貴二十至三十元獲利。他透露,每罐曲奇利潤約十三至二十元,十二月旺季賺了兩萬元,但未有透露營業額,只說投資了一百六十萬元。相比珍妮日賣約五千罐,Auntie K要追得上仍有一段距離。陳說:「坦白講,鬥氣一定有,錢係其次,我要係佢一世唔安樂。我好憎Jenny,有人踩你塊面落地,你諗你會唔會反擊?我唔會退,唔會收手。」講咁有霸氣,知情人士透露,陳老闆原來在美麗都甚有勢力,亦是警方的關注人物。專責監察大廈的警方特遣隊,也知道他開曲奇店,卻得悉另一個版本——有人問過Jenny取一隻貨櫃量的曲奇,欲到日本銷售但被拒絕,於是創業還擊。警方正密切留意,有人可是希望藉賣曲奇,增加在美麗都的勢力籌碼。消息指:「有人之前對競選業主立案法團蠢蠢欲動。尖沙咀一些大廈的法團,被有勢力人士操控後,維修保安等變成社團生意。」據悉,尖沙咀區內銷售珍妮及Auntie K等品牌曲奇的小店拆家,當中也有具背景人士分一杯。

Jini「官方特許店」

  美麗都上演「Auntie曲奇復仇戰」之際,隔一條彌敦道的高檔商場iSQUARE七樓,就有一間「古法烘焙」餅店,聲稱是「小熊餅乾官方特許專賣店」,又名Jini Bakery,售賣的曲奇同樣又用熊仔罐。這檔Jini曲奇只有四味版,細盒賣六十五元、大盒一百二十元,比珍妮便宜五至十元,也有賣蛋卷等中式小食,有強國網民稱它為「積尼曲奇」。老闆蔣佑明三十八歲,○三年在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管理信息系統科畢業後回流返港,他向本刊指:「當時科網泡沫爆破找不到工作,爸爸經營的日式餐廳亦做唔掂執笠,我就在荃灣賣雞蛋仔。」他曾跟已故的大坑「雞蛋仔伯伯」吳旭輝學師。點解叫Jini,他說:「有冇玩高達?我好鍾意個角色叫基利,《基利之野望》呀,基利咪係Jini。」(編按:基利英文名是Gihren)。咁熊仔罐呢,「熊仔個個都用啦,好似月餅咁,個個都有嫦娥,冇理由用路福西嘛。」他否認抄襲珍妮,聲言曲奇全是香港製造,但拒絕透露廠房地址,非常神秘。這個有大學學位、轉數快的生意人,有感街邊賣雞蛋仔難賺大錢,兩年前投資百多萬元轉走高檔路線,先後在荃新天地及iSQUARE開門市,去年開始賣曲奇,近期更在報章賣半版廣告,力銷其熊仔罐「人氣曲奇」。他聲稱兩間店現時日賣六至七千罐,倘若屬實銷情直逼珍妮,但記者在假日觀察,卻未見有長龍。

  「試註冊無得解」

  蔣佑明亦非常進取精叻。原來,Jenny開業十年來,都沒有將多個中文商標註冊,蔣佑明去年四至五月就出手,將「小熊餅乾」及「珍妮曲奇」兩大商標註冊,商標註冊處已審查其申請但未正式批核。記者問蔣佑明為何要註冊「珍妮曲奇」,他初時否認之後改口話:「我嘗試囉,睇註唔註冊到。點解?試得唔得囉,無得解。」他聲稱:「如果申請到,梗係俾番人,因為唔係我o架嘛。呢個係其中一個option,咁有好多option。」那是否代表屆時他會向Jenny索價?「無諗過。」本刊向蔣佑明查問後,他就登廣告,聲言有轉賣商將其產品冒充其他品牌作炒賣銷售。蔣佑明指,不認識Jenny和Auntie K老闆陳志勵,記者翻查他的Jini Bakery店鋪商業登記,發現東主叫葉家豪,登記地址是重慶站商場一間小店。記者以顧客身份到該處,發現除了有珍妮外,還有Auntie K和Jini出售,店員則落力推銷Jini:「我間鋪呢隻代理權,少油,客人多數揀呢隻,上過報紙o架。」又指珍妮說:「呢隻多油,食完會涸喉。」細盒Jini在這小店的賣價,較蔣佑明的正店貴十五元,但店員沒落力推銷Auntie K。一名姓葉的經理其後現身,記者追查發現,這位葉經理,與尖沙咀一帶多間賣曲奇的小店有來往,更熟悉珍妮的地下銷售。去年,記者曾目睹他在珍妮曲奇關門後,於正店前擺摺,公然獲准售賣珍妮。換言之,這個有特別渠道取貨的「摺男」,如今繼續賣珍妮的同時,更升呢拍住Jini。記者問摺男有幾好賺,他拒絕透露,但很明顯他沾手這個由珍妮帶動的地下市場,已具一定規模,連Jini和Auntie K都不放過也要進攻。

Jenny:「無諗到咁受歡迎」

  至於漏招失策的正印珍妮曲奇創辦人Jenny,商標註冊處記錄顯示,原來她只曾在○九年註冊「Jenny Bakery cookies since 2005」一個商標。去年六月,即蔣佑明搶閘註冊「珍妮曲奇」一個月後,Jenny才亡羊補牢,提交「珍妮 小熊餅店 創于2005」的中文商標註冊申請,並成立珍妮曲奇小熊餅干有限公司,兩個月後她以公司名義,再提交十個商標的註冊申請,正待審批。記者上週向曲奇保戰主角Jenny查問,她直言,想不到有人註冊她的寶號「珍妮曲奇」:「初初無諗到我個中文名咁受歡迎,我係遲佢一步,希望可以駁番。」她又指已交由律師跟進,問她假若一手創辦的金漆招牌落入他人之手,會否以法律途徑追討,她斬釘截鐵說:「梗係會啦!」Jenny說,她不認識蔣佑明,但知道Jini同樣在尖沙咀靠隻熊搵食,「佢係Jini,我係Jenny,你睇佢所有做法,曲奇個樣,同埋個罐,令人覺得呢間即係間。自己可以做自己產品,唔需要打擊人引人誤會。」至於Auntie K,她稱不知負責人是誰。對於陳志勵提及的恩怨,Jenny說:「我就唔會同人有仇。」記者出示陳的照片給Jenny看,她說不認得他,但記得美麗都的確曾有人向她取貨,「幾罐幫手無問題,但你要貨愈來愈多,我真係做唔到。」Jenny亦承認,每日有預留曲奇給在加拿分道取貨的客人,「係我舊客仔,我未出名時佢已經開,唔能夠話我紅就唔俾貨。我唔知佢會拎去邊,我淨係知佢香港拎貨,佔發貨量一成,全部都係原價賣出。」五十八歲的Jenny承認,現時每日大約賣五千至六千罐曲奇,以每罐平均價一百二十元估算,Jenny每月營業額高達一千八百萬元、年度營業額達二億元。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估算,珍妮一年或可賺五千萬元,其商標估值有可能高達十億元。賣曲奇咁和味,加上成為香港美食代表,難怪引來群魔亂舞流晒口水,曲奇大戰還有連場好戲。

  「唔想搞大佢」

  五十八歲的Jenny Yong(楊賜梅)是馬來西亞華僑,八九年隨丈夫來港做製衣生意,沙士後小本創業,先在赤柱家附近的小商場開鋪,不久客似雲來日日大排長龍,一年內在銅鑼灣開分店,至○八年連同中環、油麻地共有四店。珍妮曲奇近年深受強國旅客歡迎,但其分店不增反減至兩鋪,尖沙咀及上環店都由楊賜梅的公司持有,分別在一二年及一三年,以二千二百三十萬元及三千三百八十萬元買入。家住赤柱、有司機車出車入的Jenny,近年買入多個地鋪和工廈單位,估算她持有物業總市值高達三億元。滙豐、摩根士丹利等銀行大班,還有名人何佐芝(已故)、蘇施黃、方逸華胞妹、「十姑娘」何婉琪、湯顯明等,都是她的捧場客。開業之初,Jenny的司機會駕駛平治、寶馬和她一同送貨上門給銀行大班,開業一年已月賺十萬元。○六年她說過:「唔想搞大佢」、「不少人話侵股搞大佢,我唔想影響品質,始終homemade才好食。」、「不知道客人何時食厭,擴充也難以保持質素。」Jenny一直深知其生意利弊,因而出現其獨有的特別散貨渠道。

  曲奇海鮮價

  珍妮曲奇的地下散貨模式曝光後,曾引來專欄作家以經濟學角度分析此高招,認為珍妮門市及坊間小店,吸引不同顧客,願意出相差一倍的價錢,購買同一款式曲奇,反映珍妮品牌具獨特的吸引力,實踐經濟學理論中的「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不單珍妮,就連相關供應鏈的拆家,都能夠賺到盡。如今更帶動山寨版也出現「海鮮價」,加大地下市場規模。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分析,珍妮曲奇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是標榜homemade的自家製食品,有三個賣點:味道、新鮮、限量供應,也是它與大型食品生產商,將貨品放入超市隨處有得賣,最與別不同之處。莊太量指,隨時間過去,自家製食品的新鮮感一般會削減,繼而銷量下挫。但如今珍妮生意反而愈做愈大,非常特殊,其中一個原因,是它成功做到香港代表手信。他認為,珍妮如此受追捧,出現山寨版無可避免,但如Jenny把握機會打輿論及宣傳戰,便可乘勢利用山寨貨,凸顯其真貨的價值,或能再更上一層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566

山寨版奈飛思暴紅 本尊皮皮剉

2015-02-16  TCW  
 

 

全世界所有憑恃網路而生的企業都背負一道終身宿命:一旦更貼近使用者的殺手級服務出現,今日的當紅炸子雞很可能就成為明日黃花。最近,全球串流影音龍頭奈飛思(Netflix)驚險體悟這一點。

一月底,奈飛思執行長哈斯汀(Reed Hastings)與財務長共筆致信股東,簡報去年第四季業績:總會員數與淨利雙雙激增,而且今年第一季的展望持續正面。

不過,經營概況說明在第五頁洩露出高階經營階層心中的不安:「盜版依舊是我們最大的敵人之一。例如,爆米花時光(Popcorn Time)對照奈飛思與HBO在荷蘭的流量成長,急速崛起之勢,無異是一記警鐘。」句中嵌著一個Google流量統計的連結。

眼尖的《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隨即拿這張圖表大作文章,揶揄二○一四年九月以後搜尋流量突然陡升,幾乎貼著奈飛思走高的爆米花時光,正把這家龍頭企業「嚇壞了」。

爆米花時光是何方神聖?為什麼奈飛思會忌憚它?

簡單說,它也是一款串流服務,同樣是跨平台、播放任何戲劇與電影,但談到吸引使用者,至少有兩點強過奈飛思,一是完全免費;二是奈飛思得依附有線電視商,換取搭售權,流速常因兩者合作關係起落,但爆米花時光卻是使用者越多,供應來源就越分散,流速越快。

去年三月中,點對點共享軟體商比特流(BitTorrent)才試推,二十四小時內就被翻譯成六國語言;至今,已在四十四個國家通行。觀察網站TorrentFreak因而發出警語:「它很可能是好萊塢最糟糕的夢魘。這個軟體最貼切的描述是『山寨版奈飛思』。」

用戶規模,還有20倍差距

不過,雖然爆米花時光近半年在荷蘭暴紅,但下載次數才一百三十萬,甚至最大市場美國也只比荷蘭多出十萬;反之,奈飛思在全球擁有近五千七百萬名付費用戶,規模相距二十多倍,似乎還是一大段落差。

《彭博商業週刊》提醒,荷蘭的確是個特例,爆米花時光只有在這裡贏過奈飛思,不過,無法扶正的免費網路本來就具有病毒式傳播的強大能耐,一經宣傳,「全球化」可以來得很快,畢竟「二○○五年,奈飛思從線上DVD租賃業轉型成串流媒體商時,就已經把這件事(指提防海盜)當成頭號戒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55

蔡明介鑽研大數據 全為切割山寨

2015-03-16  TCW  
 

 

猜猜看,熱愛看書的台灣晶片設計教父,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最近在讀什麼書?

答案是,《哈佛教你精通大數據》與《大數據》(big data),這兩本書蔡明介不僅自己讀,也拉著總經理謝清江等主管一起讀;因為「大數據」看起來雖然跟聯發科的手機晶片本業無關,卻是它「品牌」大計的重要基石。

現階段聯發科的品牌行銷,以和客戶共同行銷、推廣雙品牌的模式為主,但下一步將鎖定網路意見領袖進行推廣;不僅如此,聯發科的客戶們也開始用大數據來分析消費者的購買偏好,例如螢幕大小、相機畫素等等,從而找出最容易銷售的手機「黃金規格」。

蔡明介在內部積極提倡「大數據」,為的就是全面改變外界對聯發科的「山寨」印象。

隱憂:市場認定聯發科等於山寨

二○一四年聯發科營收首度突破新台幣兩千億元大關,在全球晶片設計公司的排名也首次前進到第三名,新興市場的手機晶片出貨量,更創下了一○○%的驚人成長率。儘管成績單亮麗,但蔡明介心中始終仍有個隱憂,那就是消費者把聯發科與「山寨」畫上等號。

場景拉到非洲,傳音控股靠著TECNO等三個手機品牌,在中非洲的出貨量還高出全球老大三星(Samsung),去年總量將近五千萬支,而它每十支手機中,有八支都內建聯發科的晶片,是聯發科在中國以外的市場中,出貨量最大的客戶。

傳音今年在非洲仍將持續高成長,年增率估計將超過四成;然而,傳音創辦人竺兆江坦言,今年採用聯發科的比重可能會降低;主因是,聯發科的競爭對手展訊(現併入中國清華紫光公司)在3G的產品進度已經追上來,並且報價比聯發科更殺。

「如果只拚價格,我們一點價值都沒有。」一位聯發科主管無奈的說。

要扭轉這個狀況,聯發科得做展訊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品牌。

「在非洲,消費者不是不知道聯發科,就是把聯發科跟『中國山寨』連在一起,」聯發科新興市場國際業務本部資深處長王中聖說,所謂中國山寨,就是以蘋果、三星熱賣手機為樣本的仿冒機,「打品牌,才能切割這些不良形象。」

改變一:和客戶合作行銷活動

聯發科在去年MWC(世界行動通訊大會)展開「品牌」之路,經過一年,知名度隨著與聯想等指標客戶的雙品牌(co-brand)合作逐漸打開,「Mediatek」(聯發科的英文名)也能在歐美市場擁有辨識度。

想要進一步推升聯發科的品牌,大數據成了重要的工具;聯發科行銷長羅德尼斯(Johan Lodenius)說,雖然公司的行銷費用是去年的好幾倍,但金額相對於研發經費仍相當少,因此要用省力的方式打品牌,除了與客戶合作行銷活動外,也要抓住網路重要的意見領袖,藉由社交網站等管道溝通。

在今年的新興市場裡,品牌的經營尤其重要。

今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比去年增約一五%,但歐美市場停滯,成長全集中在新興市場;這當中又以三大市場──中國、印度、非洲為主。

聯發科去年在新興市場的出貨量足足比前年大增一○○%,在這裡的市占率也拉高到四○%至四五%,以數字看,聯發科是最大贏家;但從「價值」來看,卻不如全球龍頭高通。

在聯發科推品牌前,印度、非洲的手機品牌商如果使用高通的晶片,都會把其晶片名稱「驍龍」(Snapdragon)一起秀出,但如果用聯發科晶片,就只秀出「四核心」、「八核心」這類產品特性,完全不見公司名稱;「推了品牌之後,狀況改變了,過去一年到處都能看到Mediatek。」王中聖說。

高通中國前首席技術長、現任聯發科技術長周漁君坦言,「亞洲客戶一定要有『品牌』光環,甚至可以說是一定要洋貨。」

尤其是,高通眼見全球市占率不斷流失到聯發科手上(見表),去年底開始大打價格戰,部分產品的報價還低於聯發科,高通有「洋貨」又有「品牌」加持,讓新興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因此今年的出貨成長預估也相對保守。

改變二:和零組件廠溝通品牌概念

「這就是我們推品牌想要改變的事,」王中聖說。

為了讓品牌的路走得更穩,聯發科也默默做出改變,內部高階主管先是連開六十場workshop(討論會),溝通零組件廠到底為何、如何做品牌;接著是產品力要能追上高通,「3G時代我們落後(高通)四、五年,LTE(4G)時代的差距只有半年到一年,」謝清江強調,如果產品不到位,花再多錢打品牌也是枉然。

「太陽神」(Helio)就是這個概念下的產物,為了加深消費者的印象,聯發科未來最高規格的晶片代碼,將會捨棄過去慣用、但不好記的四碼數字,直接稱為太陽神系列產品。

改變三:推動全新手機規格

另一個新做法是CrossMount,這個概念與蘋果Airplay軟體,讓iPhone影音檔案能夠在Apple TV等裝置上使用極為相似,但可分享的檔案不限影音;例如在暗處光線不夠,你的聯發科手機就能呼叫周圍的同伴,一起在你拍照時打亮閃光燈。

這是聯發科、也是台灣公司第一次試圖要推動一個全新的業界規格,到底有多少手機上下游業者願意埋單,仍不得而知,但聯發科認為,只有靠著這些「破框」的舉動,才能真正讓它與低階、低價的山寨形象徹底切割。

相較於二十多年的英特爾「Intel inside」,或是發展六年的高通驍龍,聯發科在品牌行銷仍有待學習,例如它大手筆包下MWC會場期刊的封底全頁廣告,卻不易精準理解它想傳遞的訊息。

但對台灣半導體產業而言,聯發科是第一家跨過兩千億元營收的晶片設計公司,也是第一家同時在手機、電視、平板電腦、藍光DVD等領域都是全球前兩名的供應商,當台灣晶片公司一家家被中國威脅下,就看蔡明介如何打造品牌力量,拉開中國對手的差距。

【延伸閱讀】蔡明介密會馬雲,為了阿里手機?

三月第一週,聯發科高層特別忙碌。總經理謝清江率領數十人,第一次大手筆參加MWC(世界行動通訊大會),大大的露臉一番;留在台灣的董事長蔡明介也沒閒著,他宴請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雙方有場秘密餐敘。

過去阿里巴巴是網路購物平台,聯發科是手機晶片製造商,雙方交集不多,但現在合作的可能性卻大增。二○一二年阿里巴巴自創手機作業系統,並推出「阿里雲手機」,就像亞馬遜(Amazon)推出自家手機Fire Phone一樣,不過未成氣候、一度淡出,今年二月又以新台幣一百八十餘億元投資了手機品牌「魅族」,後者恰巧是聯發科去年下半才展開合作的新客戶,這等於宣告未來阿里巴巴可能靠聯發科晶片,重新進軍手機市場。

這可能是為何去年九月阿里巴巴在美股掛牌,聯發科能在當時一股難求的配股案中,分配到一百一十七萬股額度,是台灣公司持股最大者,目前潛在獲利約新台幣六億元。

蔡明介在三月八日台大徵才活動中,還借用馬雲說過的「創業要有失敗的心理準備」,鼓勵社會新鮮人先到聯發科這樣的國際公司歷練,才能降低失敗率。

隨著蔡明介進軍品牌市場,讓他越來越關注電子商務和物聯網,再加上這場秘密餐會,替兩大巨頭的交流留下更多伏筆。

(文●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97

山寨大本營華強北正打造創客全產業鏈,這靠譜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4199.html

山寨大本營華強北正打造創客全產業鏈,這靠譜嗎?

一財網 王思琪 2015-06-18 20:33:00

近幾年來,深圳一直致力於創客城市的名片打造。其中,華強北正在進行創客全產業鏈的布局,這個昔日的山寨大本營有望成為新的創客聚集地。

(攝影/王思琪)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舉辦的深圳創客周6月18日拉開帷幕,多國大牌創客齊聚這個中國南部的海邊城市。

在創客周新聞發布會上,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主任陸健表示深圳政府將會投資上億元對孵化器、現有創客空間進行升級並加速打造一批新的創客空間。主題為“創客與未來”的創客高峰論壇也於開幕式當天舉行。

近幾年來,深圳一直致力於創客城市的名片打造。其中,華強北正在進行創客全產業鏈的布局,這個昔日的山寨大本營有望成為新的創客聚集地。“華強北創客群體出現了更多新的想法、新的產品。越來越多人進行電子產品制造,不斷加速產品產業周期,傳統巨頭面臨挑戰。在其他地方很少能夠找到好的制造廠商幫你把產品做起來,但在華強北就變的有可能。”上海新車間創客工坊創始人李大維認為。

而對於山寨產品,李大維也有不同的看法:“山寨其實是中國特色的開源,深入看,現在的一些山寨產品有自己的創新,山寨是種模式,讓我們看到未來的樣子。”

高2.8米,體內可容納一人駕駛的機器人(來源:南都APP)

從創客發展來看,《認知盈余》作者Clay Shirky認為要搭建一個認可度高的創客社群必須滿足高社群合作程度、清晰的信息傳遞、降低成本投入以及創造獨特的創客文化這幾點。

柴火空間創始人潘昊也認為深圳未來還可搭建空間,將創客之間分享的技術推向市場,甚至邀請創客加入生產鏈。“比如可穿戴設備想要與珠寶商合作,他們可以在社區里找到資源去完成。所謂的創客之城應該將所有產業融合在一起,讓創客可以自由運用資源。”潘昊說道。

對於如何建立起健全的創客社群。美國未來研究所所長Lyn Jeffrery認為學習是唯一的渠道。“未來社會也會朝著學習型發展。”Lyn認為,如今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未來的學習方式將不僅僅局限於互聯網。事實上,美國創客將數據輸入到攝影設備中,人們可以通過身邊真實存在的事物獲取知識。學習在未來將變得更加生動。“深圳要致力成為全球創客中心,更應該考慮未來發展,創客之城不應該是其終點,更應該建立一個學習城市。”

(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美國未來研究所坐落於矽谷,在過去15年致力於將未來科技與想法帶到公眾面前。“我們去分析技術,但不會預測未來。”Lyn說道。

但潘昊認為創造學習之城是長遠的發展計劃,而深圳創客首要解決的是在創新創業的泡沫之後如何創造有效價值。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07

從做山寨到打進一線品牌 紅色供應鏈全面衝擊電子業 蘋果變心「投共」台灣經濟要脈瀕危

2015-06-08  TWM


昔日被瞧不起的山寨製造大軍,如今已經成為讓台廠坐立難安的勁敵。蘋果供應鏈「染紅」,敲起的不只是台灣高科技產業警鐘,而是我國製造業能否在全球舞台中,持續保有一席之地的課題!這場產業升級的戰爭中,台灣不能輸,也輸不起!

撰文•謝富旭、林宏達 研究員.戴致安「我們很難回得去(蘋果供應鏈)了!」萬旭電業一名高階主管感傷地說。

萬旭電業總公司位於新北市五股區,是一家老牌的連接器製造廠。約在十年前,公司開始為蘋果的筆記型電腦、iPod代工製造連接線後,業績扶搖直上,股價更因打上「蘋果光」而一飛衝天。

最輝煌時,二○○九年,萬旭一年營收曾高達六十六億元新台幣,稅後淨利四.七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達六.九元,股價最高曾來到九十五元的價位,堪稱是做電線的「傳產型電子業」因為蘋果而大翻身的傳奇。

四年風雲變色

二十家陸企擠入蘋果供應鏈成也蘋果,敗也蘋果!隨著中國連接器廠如立訊精密等公司的崛起,以犀利的價格、更有彈性的交期對台灣連接器廠商發動訂單爭奪戰後,包括萬旭在內的台灣連接器線材廠於焉節節敗退。

立訊精密的創辦人王來春,原本是富士康電子插件工廠的一名女作業員。在富士康任職十年期間,雖然僅有高中學歷,卻一路升到課長之職。一九九九年,王來春與 哥哥共同出資買下香港立訊,並在大陸設立工廠從事來料加工業務,其最大客戶即是富士康。不過十五年的時間,立訊透過上市募資,不斷進行購併,已茁壯成為一 家市值逾二千億元新台幣,是台灣競爭對手正崴總市值六倍強的中國連接器一方之霸。王來春傳奇性的發跡,可謂是紅色供應鏈崛起的典型寫照之一。

一三年,陸廠立訊精密透過香港投資公司買下台灣連接器廠宣德二四%股權。丟掉蘋果訂單的萬旭,苦撐待變孤軍奮戰,營收從高峰銳減近七成,公司已連續虧損四年不說,股價更從九十五元跌至不到九元價位。

萬旭的主管說:「其實我們連接器也在中國生產,在『顯性成本』上與陸廠連接器廠是不分軒輊的。」「問題是,身為外資企業,在諸多『隱形成本』上,如勞工社 福支出、研發獎勵、設備補貼、投資獎勵以及種種稅負上的競爭力還是不及中國當地企業,於是只有落得一路挨打的份。」他無奈地說:「蘋果供應鏈,看來是回不 去了,萬旭現在只有往醫療用或工業用的利基性市場找出路!」在蘋果供應鏈的訂單戰中敗下陣來,萬旭並非唯一的特例。蘋果基於國際勞權與人權組織壓力下,每 年皆會公布全球供應鏈名單,名單中顯示,這家一向以對品質「龜毛」著稱的高科技產品巨擘,原本山寨形象惡名昭彰的中國廠商是很難擠入的。一一年時,僅有六 家中國廠商在蘋果供應鏈中,令人驚訝的是,不過短短四年的時間,名列蘋果供應鏈的中國廠商竟已高達二十家之多。

密切追蹤兩岸高科技產業實力消長的巴克萊證券高科技產業分析師楊應超,就曾發表長篇報告提出警訊:「中國的電子零組件廠,已經從昔日專為『白牌』或『山 寨』牌服務的游擊隊,經多年的練兵後,變身成為能夠打進國際一線高科技品牌,如蘋果的專業正規部隊!」楊應超更直指,中國當地這群零組件專業正規部隊的快 速崛起,短期內對日本及韓國的競爭對手威脅不大,因為日、韓提供的是較高階的產品,還是與陸廠有所區隔。首當其衝的是台灣零組件製造業者,因為台廠零組件 廠的不少產品線與崛起的陸廠重疊性高,技術層級也較低。「這當中,尤以電聲元件、印刷電路板、電池、機殼或機構件以及組裝這五大產品線最令人憂心。」楊應 超對外國投資者的警告言猶在耳,蘋果訂單被陸廠橫刀奪愛,營運與股價中槍落馬的台廠,哀號聲已經不絕於耳。除了上述的萬旭與宣德外,電池封裝廠順達,因為 陸廠對手德賽電池的競食蘋果訂單,獲利與股價均從一二年的高峰攔腰斬。美律原本的主力產品——手機用微型揚聲器,則面對中國瑞聲與歌爾聲學的強力挑戰,一 度面臨苦戰,幸好轉戰耳機產品,讓公司轉危為安。為蘋果iPad供應強化玻璃的正達,則因中國對手如藍思、伯恩光學的大舉擴廠,致使競爭陷入白熱化,去年 營運出現股票上市以來最嚴重的虧損。

天時、地利、人和

庫克六訪中國 影響不容小覷如果說,中國的電子供應鏈山寨大軍經過不斷的練兵操演,二十年磨一劍,如今已成競逐天下的正規部隊是「天時」條件所打造的話,那麼,造就紅色供應鏈的「地利」,無疑地就是中國從世界工廠轉變成世界市場的這個事實。

今年五月,蘋果執行長庫克造訪中國,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庫克接任蘋果執行長近四年來第六度造訪中國。中國對蘋果的意義,已經不只是最重要的製造基地,而是除美國之外最重要的一大市場。

以今年第一季來說,蘋果全球總共賣出六千萬支iPhone,光中國地區就賣一四五○萬支,占二四%強。以營收分析,蘋果第一季來自大中華區的營收占比為二 二.五%,達一六八億美元,超越歐洲的一二二億美元,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因此,深化與中國供應鏈的合作,對蘋果而言,不失是一種「政治正確」的策 略。

有了「天時」與「地利」兩項條件襄助,加上中國政府以國家之力扶植蘋果供應鏈中,技術難度最高、資本支出最密集的兩塊領域——面板與半導體,在「人和」條 件也到位的情況下,紅色供應鏈得以蛻變成一條支撐起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與企業利潤的經濟骨幹,同時,對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威脅也日益緊迫。

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指出,如果有朝一日,身為台灣工業骨幹的高科技產業競爭力弱化,甚至因紅色供應鏈進逼而被邊緣化,對經濟將造成莫大傷害。

杜紫宸舉例,美國政府曾經漠視製造業大舉外包及遷徙海外的問題,日後社會飽受中產階級弱化導致貧富差距擴大的後遺症,如今反而改弦易轍鼓勵製造業回流。他 說:「台灣應記取美國的教訓,嚴肅對待紅色供應鏈崛起帶來的警訊,及早提出對策,以免將來局勢難以挽回!」翻開蘋果一五年供應鏈名單,中國廠商還占不到十 分之一,而且大多卡位在技術層次相對較低階的電源連接器、電池、電聲元件、印刷包裝等等項目。但這並不表示,高階的半導體(以美、日、韓以及歐洲供應商為 主)以及目前仍以台、韓、日供應商為主力的面板,中國會無動於衷。相反地,從近兩年一連串的動作顯示,中國紅色供應鏈對半導體與面板這兩塊大餅,已經磨刀 霍霍,伺機而動。

蘋果的面板供應鏈中,雖然還看不到紅色供應鏈的影子,然而,練兵已達十年之久,近兩年來又在中國股市狂漲的資本力加持下,中國面板廠已經成為台灣與韓國必須正視的威脅。

比如說,股價過去一年大漲一四二%的中國最大面板廠京東方,趁著股價本益比飆到三十倍以上之際,中國證管當局開放讓京東方原本禁售的股票可在市場流通。 (編按:中國股市開放過程中,早期為了不讓籌碼流通太多,規定大股東相當大比率的持股不得賣出)這次京東方解禁的股票高達一三二億股之多,以每股來到五. 一七元人民幣計算,京東方大股東(主要是北京市與重慶市兩地政府)如果將解禁股全數放出市場,可籌到相當於二千五百億元新台幣的現金。這無疑將是京東方刻 正興建一座八.五代廠,以及一座十.五代廠(目前面板最先進的製造技術)的銀彈來源。

籌資優勢大增

京東方等中國面板廠擴產不手軟因為股價飆漲,京東方享有台灣友達與群創難以望其項背的籌資優勢,尤其資本支出密集的面板業,銀彈更是攸關產業競爭輸贏的關 鍵。雖然京東方一四年的營收不及友達一半,獲利也較友達遜色,但在「三十倍本益比」加持下,股票總市值竟高達八七○○億元新台幣,而友達與群創兩家總市值 加總也不過三五○○億元新台幣,還不到京東方的一半。

享有超高本益比的資本優勢,紅色供應鏈中,京東方並非是唯一。與台灣最大觸控面板廠宸鴻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歐菲光,股票市值高達二三○○億元新台幣,是前者的三倍強。製作強化玻璃的藍思科技,股票市值達四六○○億元新台幣,是台灣對手正達的八倍。

中國的電池封裝廠德賽,去年獲利雖還不到新普的三分之一,但股票總市值卻是新普的一.五倍強。這也難怪新普董事長宋福祥抱怨,如果新普到中國上市,市值至少增加三倍,並警告,如果台灣高科技業基於籌資,紛紛轉赴中國上市,台灣股市將面臨危機。

瑞銀證券高科技分析師陳慧明指出,中國股市,尤其是高科技股與網路股的確存在泡沫現象,「關鍵不在泡沫,而是泡沫能持續多久?如果只能持續一年是沒意義 的,而且反而會對產業基本面造成傷害;但如果能持續三至五年,反而是產業發展的大契機!」陳慧明說,小米手機就是最好的例子,數年前他拿小米與宏達電對比 被許多人嗤之以鼻,但拜市場給予高評價所賜,小米順利從市場募到豐沛資金,奠定了如今的基礎。

縮短學習曲線

購併、挖角 強力扶植半導體目前台灣的半導體實力雖然領先中國數年之久,然而,陳慧明也提醒,不要低估中國半導體急起直追的能耐。因為,相對於台灣,中國半導體產業不 論在購併、整合、獎勵政策上,均顯得積極許多。「連半導體大國美國的合併潮已經風起雲湧,中國半導體為了求取蛙跳性進步,政府暗助業者神州龍芯購併美國超 微半導體(編按:三星電子也加入搶親行列,尚未拍板定案)以及江蘇長電購併全球第四大半導體封裝廠星科金朋。」透過購併手段,中國在短期內即可扶植與台灣 許多一線大廠平起平坐的競爭對手。

另外,為了縮短學習曲線,中國電子業者對台灣發動挖角戰也已不是新聞,現在甚至不用到對岸上班。從事高階人力仲介行業長達十八年的龍格企管總經理陳玲婉指 出,中國對台灣高科技挖角,對許多具實力的人才所開出的條件,不僅薪資數目不變,貨幣幣別從新台幣換成人民幣,而且還不用遠赴中國上班。

因為,不少中國公司在台灣設立辦公室,只要被挖角的人才點頭,換個辦公室,就能替中國的紅色供應鏈效力,像中國的OPPO(廣東歐珀移動)就在台北設立辦 公室,挖角台灣宏達電員工為OPPO工作;中國的金山網絡旗下公司,也在台北一○一大樓租下辦公室,挖角趨勢科技的程式設計師,設計最新的手機應用程式。 台北一○一大樓的租戶名單中,許多樓層早已被中國企業整層包下。

訂單戰、資本戰、購併戰、挖角戰多管齊下,中國紅色供應鏈已經是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乃至總體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一股威脅。

當中國集合政府與民間之力,發揮集體作戰能力時,更凸顯出台灣高科技產業形單影隻對抗的窘迫,以及缺乏方向感的產業策略。這是我們必須嚴陣以待的一場劫數,度不過,後果難以想像;度得過,台灣將脫胎換骨。

中國產業大軍攻入蘋果供應鏈2011年時,僅有六家廠商擠入蘋果供應鏈,它們分別是:瑞聲(電聲元件)、安潔科技(機構件)、比亞迪(機構件)、藍思(玻 璃)、力神電池(電池芯)與領勝集團(電源供應器)2015年時,已經有多達20家中國廠商,攻入蘋果供應鏈中。他們分別是:

電聲與金屬沖壓件

歌爾聲學︱負責人:姜 濱產品:微型麥克風、揚聲器瑞聲科技︱負責人:潘政民產品:微型麥克風、揚聲器伊頓電子︱負責人:李永強

產品:印刷電路板

汕頭超聲︱負責人:李大淳

產品:印刷電路板

中南創發︱負責人:莊學海

產品:金屬沖壓件

國泰達鳴︱負責人:吳健宏

產品:金屬沖壓件

聯豐集團︱負責人:余 敏

產品:iWatch錶殼

電池與印刷

賽電池︱負責人:劉 其

產品:電池封裝

天津力神︱負責人:秦興才

產品:電池芯

安潔科技︱負責人:呂 莉

產品:鋁材

金橋鋁材集團︱負責人:李大淳

產品:鋁材

深圳富誠達科技︱負責人:文忠澤

產品:金屬加工

深圳裕同集團︱負責人:王華君

產品:包裝盒

玻璃與連接器

藍思科技︱負責人:周群飛

產品:面板玻璃

伯恩光學︱負責人:楊建文

產品:觸控面板

比亞迪電子︱負責人:王傳福

產品:機構件

信維通訊︱負責人:彭 浩

產品:天線

深圳長盈精密︱負責人:陳奇星

產品:連接器

金龍控股集團︱負責人:金紹平

產品:微型開關

立訊精密︱負責人:王來春

產品:連接器

資料來源:蘋果2015全球供應鏈名單

整理:謝富旭、戴致安

不容忽視中國崛起!

——兩岸電子供應鏈實力大PK

中國廠商 市值

(億元) 2014年

營收(億元) 2014年稅後

純益(億元)

*京東方 8717 1803 125.44 *歐菲光 2317 955.5 38.2 藍 思 4593 717.6 58.2 立 訊 2054 361 31.2 比亞迪電子 1429.8 792 36 歌爾聲學 3077 628 82 瑞聲科技 2120 355.2 68.6 *舜宇光學 748 412.8 27.5 德 賽 652.6 316.3 11.6 伊頓電子 1130 130 17.9 汕頭超聲 444.6 197.1 7.9 安潔科技 444.9 35.8 6.2 信維通訊 774 40 3.1

台灣廠商 市值

(億元) 2014年

營收(億元) 2014年稅後

純益(億元)

群 創 1621.7 4081.8 176.3 友 達 1891.3 4286 216.8 TPK 716.8 1295.2 2.8 正 達 58.2 79.4 -21.3 正 崴 307.7 911 17.9 鴻 準 1486.9 839.9 94.0 *美 律 132.3 123 12.4 大立光 4710 458 194 玉晶光 84.2 103.6 -6.9 新 普 431.2 600 33.9 順 達 106.6 258 9.26 F-臻鼎 837.1 760 67.3 欣 興 263 618 5 台 郡 264.5 131 14.9 可 成 2773.4 552.8 178.8 *啟 碁 311.3 403.3 13.8 註:*表尚未打入蘋果供應鏈;市值以5月29日收盤價為準幣別:新台幣 整理:謝富旭、戴致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51

山寨版Gogoro 便宜八成的背後真相

2015-06-29  TCW


一輛電動機車引起網路論戰,恐怕是台灣第一回!宏達電前創意長陸學森,離職後成立睿能創意公司,耗費三年研發電動機車──Gogoro,開放試乘三個月以來,三千五百位試騎乘客,替滿意度打下九七.四%的高分,但是上週售價公布,卻重重潑了消費者一桶冷水。

十二萬八千元的定價,就是時尚與性能兼具的代價。

「原先期待Gogoro能帶動消費者購買電動機車的風潮,但就過去經驗來看,這個定價,難度很高。」電能車輛發展協會理事長鄭丞宏語氣中帶點失落。確實,一輛機車十二萬八千元,不但超越所有通勤機車族的預算,更直逼重型機車入門款。

事實上,不僅是定價策略讓支持者感到為難,被外界稱作創意鬼才,陸學森的創新做法,幾乎每一步都在挑戰消費者對「機車」的認知。

中國勁敵出現 看似暴紅,一樣被嫌太貴

「傳統定義為低階的產品,如今注入了更多高科技成分,但消費者未必願意為此埋單。」上海群益國際金融分析師韓衛齊說。鄭丞宏也說,長期以來,消費者只把機車當成代步工具,對於價格當然錙銖必較。其實,Gogoro就算定價低於十萬,也不一定能叫好也叫座。

台灣電動機車目前賣最好的就是中華汽車,但推出要價逾七萬元的高階車款時,同樣也被罵翻,雖然後來順應市場推出低價版,但過去四年總共也只賣出兩萬輛電動車。

被稱作Gogoro的勁敵──來自中國的「小牛電動車」,同樣有著時尚外形,但價格卻便宜八成,約新台幣兩萬元就能買到一輛極度神似Gogoro的電動機車。但,小牛出擊卻也稱不上成功。

小牛電動車在中國的群眾募資網站,一小時集資人民幣兩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一億元),兩週共賣出近一萬輛機車。看似暴紅創下紀錄,但其實中國電動機車市場競 爭激烈,平均售價只要新台幣五千元到一萬元,小牛定價仍是偏高。而且,中國電動機車一年約有一千萬輛的市場,就算一整年都維持銷售長紅,也不過攻下不到 三%市占率,並不是特別出色的成績。

「我希望年輕人們把騎機車當成一件很酷的事情。」牛電科技創辦人李一男站在北京的發表會舞台上,訴說他想用電動機車顛覆產業的願景。與陸學森在美國拉斯維 加斯發表會上所說的話,他們兩人背景類似(見右表)、理念重疊,外媒都說,他們在打造機車版的特斯拉(Tesla),就連售價公布後兩岸網友反應都相同。 小牛官網同樣大批網友湧入痛批:「這麼貴!賣給誰?」

不過,小牛跟Gogoro,只是樣子長得像。裡子則完全不同。

兩個裡子完全不同Gogoro不只賣車,要顛覆體系

「外型、材料或許可以高度仿照Gogoro,但要跟上它欲創造的生態體系,並不容易。」科技網站點子生活總編輯莊英群,一語點破兩者差異:Gogoro 的品牌價值,就在陸學森想顛覆傳統機車產業生態的決心。

「我們不是電動車公司,我們是科技公司,機車只是第一步。」睿能創意副總經理彭明義說,最終目的,是要改變人們對能源的使用習慣。相較小牛打出安全牌,一次賣斷,老派的讓消費者把十公斤的電池搬回家充電,Gogoro則大破大立提出電池交換計畫。

用智慧手機蒐集資訊,消費者不用自己充電,到最近的電池交換站「換」充飽電的電池就好。「我們要賣的不是車,是建立全世界最先進的能源管理系統。」彭明義解釋,不過,雙北地區六月中只有三十二個交換站。

「今年一月我們進行問卷調查,超過九成消費者希望電動機車,除了電池交換功能之外,還能自己在家充電。」鄭丞宏說,消費者對於「電動車沒電」的心理恐懼, 遠高於「機車沒油」,過去推廣經驗來說,交換站密度必須高於現行加油站,光是一個新北市板橋區就需要三十個點,才能滿足消費者預期心理。

另一位電動車業者也說,Gogoro必須說服消費者打破好幾項既有習慣,首先,要先掏出一大筆錢來買機車;再來,最貴的零件「電池」竟然要跟別人交換使用,甚至,過去加油「用多少、付多少」,現在改採月租費綁約模式。新商業模式對舊有思維衝擊太大,外界當然炮聲隆隆。

舊日部屬口中「想法超乎常人」的陸學森,這位想要改變世界的工業設計師。從商業模式到定價,都跌破市場眼鏡,端出既高規又高價的產品。

最後,究竟是讓消費者打破刻板印象力挺到底?或者被迫調整售價;又甚至,成為市場革命之路上的先烈?設計師的堅持與現實市場的拉鋸戰,將在六月底預購開跑之際,勝負分曉。

【延伸閱讀】兩岸電動機車,背後都有重量級金主?中國小牛與台灣Gogoro比較

● 小牛電動N1創辦人:李一男(45歲)創辦人背景:百度前技術長、華為首席科學家明星股東: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背後團隊:青蛙設計、微軟、小米產品售 價:約新台幣20,000元起 (較便宜,開賣1小時銷售額1億元)續航力:100km電池:一顆10公斤的日本松下鋰電池充電方式:可採外接充電,從零到充飽,要6小時馬達動力系統: 與歐廠BOSCH合作開發的FOC動力系統,最大輸出功率2,100w,極速50公里

● Gogoro創辦人:陸學森(45歲)創辦人背景:宏達電前創意長明星股東: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 潤泰集團董事長尹衍樑背後團隊:諾基亞、黑莓、宏達電產品售價:新台幣128,000元起續航力:140km (耐力較強,可以從新北八里騎到台中大甲)電池:2顆共18公斤重的日本松下鋰電池,總重18公斤 (較方便,換電池只要1分鐘)充電方式:只能交換電池、無法自行充電馬達動力系統:自行研發鋁合金水冷永磁同步馬達,最高輸出功率6,400w,極速95 公里 (極速較快,上坡速度感可比擬100cc機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43

90後天才設計師龔華超:用“拉酷”改變對中國的山寨偏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27/151165.shtml

2條1

我對90後沒有偏見,哪一代年輕人不叛逆、不個性?十年前炒80後、現在炒90後、再過幾年炒00後----這是媒體和VC消費標簽的老把戲,認真你就輸了。

但我對“創業”這兩個字一直抱有深刻的敬畏,這活兒真TMD不是人幹的!利用標簽炒作固然可以短期獲得勢能,但拼到最後,還是要靠紮紮實實的產品,其它都敵不過時間的無情考驗。

估計有許多人會大喝一聲:哼,龔華超算老幾,你敢妄稱他是天才設計師?來看一組硬邦邦的榮譽。

2011年12月,龔華超在南京理工大學念大二,他設計的“觸板數字貼膜”榮獲國際紅點獎(Reddot Design Award)的 “best of the best(最佳中最佳)” 概念設計獎。紅點設計獎由產品設計獎(product design)、傳播設計獎(communication design)及概念設計獎(design concept)三大獎組成。其中概念設計獎著重點在於產品在成型前的的設計創意概念,將目標瞄準未來,致力於成為未來設計方向和潮流的晴雨表。

2015年5月,龔華超在清華大學讀碩士,他聯合設計的“防塵鵜鶘杯(Dustproof Pelican Cup)(已受專利保護)”獲得第62屆德國iF國際設計獎(iF Design Award 2015)的概念設計獎。

2條3

紅點設計獎、德國“iF獎”與美國“IDEA獎”是國際公認的全球工業設計頂級獎項,並稱為“世界三大設計獎”,號稱國際工業設計“奧斯卡”稱號。連續兩次獲獎,足以證明年輕的龔華超的工業設計能力,在國內已經躋身頂級水準。

但這個年輕人的雄心不止於此,他的夢想是要改變外國對“中國人只懂山寨、不懂設計”的偏見!夢想說說很容易,嘴皮子一碰就行了。做起來卻很難,他沒去打工,拒絕了許多大公司的高薪聘請,而是將自己課余做設計賺來的全部血汗錢投入,果斷投入了創業大潮,創辦了拉酷公司( www.ilaku.cn )。目前公司發展順利,已經拿到天使投資。

拉酷目前的核心產品就是鍵盤智能膜,主要用於頁遊、端遊。產品形態:硬件(貼膜)+軟件(應用),使普通的筆記本觸摸板擁有更豐富和便捷的功能。

2條4

“我一直相信它是一個好的東西,不僅是因為紅點獎那麽認可它,更因為可以讓很多人的生活方便一點點。也可以帶來三贏局面,讓合作方在現金、黏度、傳播和運營等方面獲益。當它可以與全球24億臺觸摸板大規模融合的時候,它將縮短複雜交互的路徑,讓操作一步到位,微微地改變世界。”龔華超平靜地說。

初見龔華超,第一感覺是他本人比網上交流中更顯沈穩,成熟平和,邏輯縝密,表達能力非凡,不像是一個還沒畢業的研究生,有超出同齡人的沈穩和理性。這位CEO,是一流的設計師,更是持續創新者。矽谷已進入了設計師引領創業的時代,比如百億級創業公司Airbnb的創始人都是設計師,而龔華超也完成了從設計師到創新創業者的轉身。

從學霸到公司創始人

91年出生的龔華超,擁有這些閃光的頭銜:七項設計創新世界冠軍(包括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德國紅點設計至尊獎獲得者”、“德國iF設計大獎”)“挑戰杯金獎獲得者”“環球旅行者”“多項發明專利擁有者”“清華大學工業設計碩士”“拉酷創始人”。

從這些標簽初識華超,他是國際水準的持續創新設計師,是保送清華的碩士,是每個月都能“下好幾個蛋”的年輕發明家,持有數項發明專利並將它們實踐。也是一個90後創業者。

龔同學是一個實打實的學霸,在軍工背景的南京理工大學的機械學院讀本科,從大一開始就是年級第一,拿滿了三年國家獎學金。直到開始自己創業,到清華讀研時,也一直是專業第一名的學霸,就連選修的平面設計,也超過平面設計專業的同學拿到第一名。設計才能也在本科期間開始變現,他做設計賺了一百萬,這些錢自己沒有花掉,而是幾乎都用在了創業上。“因為我想做更大的事情,我要改變外國人對中國設計的山寨看法。”

大二就拿到國際設計界奧斯卡,獲獎不斷,設計費賺到手軟。這位設計天才出身藝術世家,爺爺是畫家,父親是玉雕界的工藝美術大師,從小習畫,藝術基因與後天努力齊備。還是個名副其實的“創二代”,從小見證父親從一個純手藝人到擁有自己的玉雕工作室的創業過程,耳濡目染埋下了創業的種子。“父親是一個非常勤勞的人,幾乎無休,他熱愛自己的工作,每個細節都要雕刻到完美。我敬佩父親那種巨匠才有的認真。”

在學設計之前,龔華超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編程,後來又參加計算機的奧賽,本科學了兩門編程語言,統統考到將近滿分。藝術基因和工科興趣,在他身上產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讓他走上了與一張膜死磕到底的創業之路。

很少有設計師能為自己的一個想法、一件作品堅持這麽久,甚至以它為基礎來開一家公司,龔華超這種死磕到底的執著勁兒讓我非常好奇,設計是愛好和專業,那堅持一款產品做到底是為什麽呢?他是這樣回答的:“有一次遇到一個朋友,他說你怎麽還在折騰那張貼紙啊?我想想對啊,我就是在做一張貼紙,聽到他這麽說我的確受到了一點打擊。但是我又想,它不只是一張貼紙,它是一個軟硬件的巧妙解決方案,更能和電腦融合。況且,如果我能把一張貼紙賣給全世界的話,又有什麽是我賣不出去的呢?”這時龔華超的臉上是創業者的堅定和自信。

一張膜的無限可能

2011年,龔華超發現蘋果電腦沒有數字小鍵盤,這對於他這樣在設計時需要經常輸入數字的人來說很不方便,而蘋果筆記本電腦的觸摸板非常大,這讓他萌生了把觸摸板變成小鍵盤的想法。他去找學校權威的老師問有沒有實現的可能,答案是否定的。然而,他沒灰心,繼續研究自己的想法,完成了智能鍵盤程序編寫。“當用它上打出第一個字的時候,我並沒有狂喜,而是很平靜。我早就知道,老師是錯的。”

實際上這項設計沒有任何電路,是通過智能算法程序實現鍵盤的功能。而算法是多變的,這也就決定了它的功能是有極大的想象空間。它重新定義了觸摸板,觸到了很多蘋果電腦用戶的痛點。還沒有量產時候,龔華超就把它的產品介紹放在一個簡單的網頁上,並且完全沒有宣傳這個網站。意想不到的是,留言接連不斷,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人聯系尋求購買、批發、甚至是投資。“網站後臺留言幾乎集齊了世界九大語系。”龔華超驕傲地說到。

為了實現它的量產,龔華超帶著希望到深圳尋找合適的代工工廠。在深圳停留的兩個月,每一次失敗、修改、尋找新工廠都是對耐心的消磨。“那是中國最好的工廠,但坐守兩周之後我很失望。表面塗層竟然用力摩磨就摩掉了。一路上說出來都是淚。”但他沒有放棄,一直到找到深圳的遠郊,這家工廠做出了極為耐用的產品。“孩子終於生下來了。”並且聽說龔華超這麽堅持,這家工廠的經理在結賬的時候,賬單上竟然是免費,“他對我說,他年輕創業的時候也是一路執著。”

“它就像是我的孩子。產品在不斷地擴展功能、更新叠代,整個過程像是看著自己的孩子一點點長大、成熟又學習了新本領,不斷變得更好。拉酷用智能軟件和一張工藝極為苛刻的膜,給人機交互帶來了無限的實現可能。”

中國創造世界未來

“中國創造,世界未來。”是龔華超印在名片上的一句話。這句話好霸氣,是這個年輕的中國90後創業者的大擔當。龔華超認為:“外國人認為中國是山寨民族,甚至很多中國人都覺得中國產品山寨檔次低,不敢買中國的東西。清華的一位老教授,用十年時間做了一把舒適漂亮的辦公椅,在米蘭家具展上展出。老先生差點被帶槍的保安趕走,因為老外覺得這麽好的椅子怎麽可能是中國人設計的,一定是抄的,備受侮辱。Copy to China複制到中國看似省力,但我認為中國現在開始一定要做原創的產品,因為這是一種責任。”

“這件產品就是中國原創的,能讓很多人的生活更方便。而且不只是中國人能用,黑人白人都會用。未來,筆記本會融合它的智能軟件,並重新定義觸摸板,以後人們會說,這是中國人做的!拉酷未來會做更多中國原創,影響世界的產品。”

成為90後創業先鋒需要哪些特質?

王冠雄:怎樣能發現生活中需要設計的創新點?

拉酷龔華超:熱愛生活,保持積極。我喜歡旅行,去過五大洲,並且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不是抱怨,而是想去努力巧妙解決。我從小充滿好奇心,小學就讀完了四本百科全書。父親常帶我看discovery頻道,發現生活中有什麽不方便的問題就和我討論,問我能不能發明點什麽去解決它。

王冠雄:學校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麽?

拉酷龔華超:首先,學校是創業者很好的學習場所,創業能夠幫你發現你的不足,你在這個人生階段有機會高效地在這個系統里吸收營養彌補不足。在學校還能認識了很多人,特別是到清華後,到處是智商高又努力背景又好的人,都非常有能力,是學習的對象。老師們也支持創業,氛圍非常好。此外,學校是年輕人的庇護所,就算創業遇到問題,學校的生活成本很低。學生創業,有學校這個庇護所,比拖家帶口的創業者更敢向前開拓。

王冠雄:一天睡幾個小時?多少時間在公司多,少時間在學校?忙到什麽程度?

拉酷龔華超:差不多每天睡六七個小時吧,有90%的時間在公司,晚上會在清華經管旁聽會計、管理、營銷和戰略類的課程。深夜回到家,都是用盡最後的力氣爬到床上,時常都不知自己是如何睡著的。那時,做設計項目賺到了第一桶金,常常是熬到兩三點。那段日子鍛煉了和客戶溝通的能力,也發現很多創業項目很有意思。堅韌,甚至是反脆弱在創業中很重要,雖然有的時候很辛苦,但都是自我成長很有價值的過程。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冠雄,微信公眾號-王冠雄。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觀點及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870

內地冒牌名表不稀奇 深圳現山寨版投行高盛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8-28/942181.html

這家名為高盛(深圳)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的企業,無論是中文名還是英文名,都和總部在紐約的投行高盛無異。

1440682550802.thumb_head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

港媒稱,電影、手提袋、名表、轎車……在內地,山寨貨的種類可謂是數不勝數,無奇不有。最近,這個山寨的名錄又增添了一個新成員——國際投行高盛(GoldmanSachs)。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月27日援引彭博社的報道稱,這家名為高盛(深圳)融資租賃有限公司(GoldmanSachs(Shenzhen)FinancialLeasingCompany)的企業,無論是中文名還是英文名,都和總部在紐約的投行高盛無異。這家公司的網站聲稱,這間“高盛”是深圳最大的融資租賃公司之一。

該公司接待處在接受查詢時表示,這家“高盛”和美國的“高盛”並沒有從屬關系,她也沒有就公司為何取名“高盛”提供任何解釋,但強調公司名字包含“深圳”二字。

她還說,這是第一次她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這家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張鎮邦”,成立於2013年5月13日,註冊資本為2億港元,類型為港資獨資經營,登記地址位於深圳前海,其中註明入駐深圳市前海商務秘書有限公司。

投行高盛在香港的發言人ConnieLing證實,這家公司和該行沒有任何關聯。該行目前正在調查有關事件。

報道稱,這起投行被“借名”事件,和這個月稍早一宗山寨事件相比,顯得是小巫見大巫。新華社報道,一名39歲的男子在山東開了一家中國建設銀行分行,後被證明是一間假銀行,但這間假銀行里面以假亂真的配置,包括櫃臺、各種指示等,都足以讓人為之震驚。

這間位於深圳的高盛公司為人所知,是因為美國一個賭場工會向中國官員發出了一封信。該工會表示,這間深圳公司的控制人,是和美國高盛無關的一個常駐在香港的黃金商人。

目前這間深圳公司的官網已經無法登陸。

香港品誠梅森律師事務所的PaulHaswell說,一直以來都有一些和上述情況類似的案子,自這些案件中,一些中國人或團體在國內以已經存在於海外的商標註冊公司。

但根據過往的經驗,投行高盛如果要求這間深圳公司改名,成功的機會並不大。

報道稱,最為人所知的“撞名”品牌之一可謂是體育品牌喬丹。這間公司的名字和美國籃球明星邁克爾·喬丹的名字一模一樣,後者曾經起訴前者侵犯姓名權,但最終敗訴。

在另外一個例子中,蘋果向深圳唯冠就iPad商標案達成和解,前者向後者支付6000萬美元。

PaulHaswell表示,海外企業就商標侵權說服中國法庭,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盡管如此,慣例仍然是誰先註冊就是誰贏。

  • 參考消息網
  • 李語涵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241

楊元慶炮轟山寨文化,反思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01/151785.shtml

近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2015亞布力論壇夏季高峰會上再次炮轟中國“山寨”文化盛行,他認為這是阻礙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的一個最大因素。

看來,聯想集團CEO楊元慶急了,很顯然,楊元慶對於“毛出在豬身上”、“山寨文化”很不喜歡。

山寨文化只能窩里橫出不去

對於聯想靠硬件來盈利的公司來說,“山寨文化”拉低了整體行業的利潤率。楊元慶稱,“不理性的競爭,我們是不贊成的,中國市場山寨之風是不可取的。我覺得中國一窩蜂做手機,可能有兩個想法。一個是手機是制高點,非做不可,這把手機說重了,在美國蘋果iPhone那麽成功,也沒有見到它把所有的應用都給壟斷,也與谷歌等應用公司進行合作;另外一種是把手機看得太簡單了,手機誰都能做,這與OEM、ODM(兩種代工)比較流行是分不開的,貼個牌就行,這不能成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楊元慶指出中國企業的“山寨”文化表現在於,看到好東西,不管是好的產品,還是好的模式,拿來照抄,樂於做山寨;消費者圖低價,圖實惠,忽視質量,忽視服務,願意買山寨,用山寨;政府立法不嚴,執法不力,等於在推山寨、助山寨。

楊元慶還指責很多中國企業不把信譽當回事。譬如少數快速躥紅的網紅掌握著驚人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粉絲們盲目跟風,都有無數擁躉,但絕無信譽可言。

他認為,通過這樣抄近路的方式,很多企業謀得一時的快速發展,卻只能是窩里橫,一到市場、法制環境更成熟的地方,就得認慫了,這也是中國企業不好走出去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過分依賴國內渠道

不過,聯想的手機業務目前並不算靚麗,收購來的摩托羅拉手機業務虧損嚴重。日前,楊元慶在聯想集團年報業績說明會上表示,過去一個財年,聯想手機面臨兩大挑戰:一是手機在巴西市場的虧損,在巴西市場,其經濟環境、匯率,以及並購Moto以後整合的問題;二是中國市場的問題,手機市場開始從運營商轉向開放市場和在線市場,中國的手機品牌之間競爭加劇。

聯想手機的問題是存在感太弱,比如華為、小米每次旗艦手機發布會都能成功吸引眼球,並成為業界新入者的對標企業,但聯想卻始終沒有做到這一點。

談到與蘋果的差距,楊元慶坦承,聯想的品牌不如它,蘋果品牌更有號召力,但是產品和工藝上,聯想的產品不輸給蘋果。

其實,聯想集團管理層應該也意識到這一點:科技領先的聯想給人的印象並不深刻。楊元慶也承諾繼續加大對研發創新的投入。

在品牌調性上進行重塑,聯想也在推動年輕化,爭取年輕人市場。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聯想被指在手機渠道戰略中仍然有近70%依賴於運營商渠道。相較中興、華為等競爭對手,聯想可以說是在開拓電商渠道中較慢的國產手機品牌。聯想移動業務也受累於運營商渠道的過分依賴。數據顯示,聯想移動業務的總銷售收入占集團整體收入約20%,但移動業務集團仍虧損3.7億美元。

楊元慶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過去集團重點靠營運商銷售渠道出貨。目前聯想移動要轉型至公開市場及網上銷售,將重新建立在線業務。

楊元慶曾向媒體表示,聯想移動業務被收購摩托羅拉所拖累,未來會進一步優化其成本結構、業務模式,以提升利潤,有信心在收購完成後的4-6個季度轉盈,相信未來移動業務有盈利貢獻。楊元慶期望新購業務未來盈利占比至少達4%-5%,3年至5年後市占率全球排名第三,否則會考慮停止投資。

研發自主技術才是命運所在

一流的公司做標準,二流的公司賣技術,三流的公司賣產品。中國企業基於歷史原因,大多選擇了“貿工技”,如聯想、海爾。當中國企業發展到今天,聯想都已經“三十而立”,已經開始向技術核心挺進。但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在互聯網深入傳統行業開始帶動傳統產業升級轉型之時,當創新、創客已經成為中國的國家戰略之際,更多的傳統企業開始進行萬眾創新的當下,中國企業並不晚於世界其它國家,甚至因為中國的人口紅利,移動互聯的技術、應用開發方面,中國企業更有優勢,這時就需要企業在創新之時,把握新的標準機會,成為新一代的“一流企業”。

過去中國企業基礎相對薄弱,當年聯想也是不得己走上了貿工技之路,先讓企業生存下來是根本。但今天,中國企業經過了發展初期,需要在技術研發方面有更長遠的目標。中國公司只要能夠下定決心,哪怕在一個特別小的細分行業里執著發力,而不是以山寨、複制快速出擊市場,相信只要一步步縱深發展一定有收獲。

以下為演講實錄(有截取): 

什麽是山寨文化?通俗點說:企業看到好東西,不管是好的產品,還是好的模式,拿來照抄,樂於做山寨。消費者圖低價,圖實惠,忽視質量,忽視服務,願意買山寨,用山寨。政府立法不嚴,執法不力,等於在推山寨、助山寨,這就是山寨文化。

現在國內的山寨技術可以說是爐火純青了。大家都知道的深圳的華強北,已經形成了山寨的產業鏈,幾分鐘就能裝出一個機器,加上機殼,打上logo,猛一看跟大品牌一模一樣,要什麽品牌給你什麽品牌。看看我們的身邊,山寨已經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人家有蘋果,我們就有一籮筐的橙子、梨子冒出來。人家米蘭家具展還沒結束,這邊已經傳回照片做出仿制品了。連明星走紅毯穿的裙子,電視里放的節目,都是克隆來的。

在來重慶的飛機上看到一篇報道,現在竟然連投行高盛也有山寨版。昨天理事會上一位理事談到,美國一年審批通過的新藥不過幾種,最多幾十種,因為人家都是原創,而我們的藥監局一年待批的藥有上萬種,大多是拷貝。這樣的情形,就算我們自主創新的藥品要通過審批,也要等漫長的幾年時間,大大阻礙了創新。

對於如此嚴重的山寨現象,我們的立法、監督、執法力度都遠遠不夠,沒有把盜版、侵權、假貨揪住不放,全民喊打。反觀發達國家,他們都嚴打山寨、鄙視抄襲和拷貝,鼓勵原創,保護自主知識產權,保護自主設計。很多老百姓都聽說過,要是帶著盜版光盤或假冒產品進美國海關,可能都會遇到麻煩。中國公開審理的專利侵權案件的平均判賠額只有8萬元人民幣,很多侵權案子判罰的金額,連訴訟成本都達不到,而美國的專利侵權判罰金額中位數超過500萬美元。

著名的蘋果訴三星侵犯專利案,判罰金額超過了10億美金。其實你說三星侵權嗎?那要純從侵權角度看,恐怕還算不得大不了的事,但人家就是這樣的規則,越大公司侵權你相應賠付的就越高。山寨行為在國內走得通,有市場,即使被起訴,付出的代價也不高,但一到國外,麻煩就來了。去年12月份,愛立信在印度狀告中國手機廠商侵犯專利。今年,Beats耳機向很多中國山寨耳機廠商發起訴訟,索賠額達到十億美元。在過去十年里,中國企業是遭遇美國專利侵權調查的主要對象,敗訴率高達60%,遠高於26%的世界平均值。

山寨有著低成本的假象,因為企業可以少投入,消費者不用花高價,政府能少費神,但它帶來的實質影響卻是高代價。因為質量不行,得頻繁維修或更換,使用壽命大大縮短,消費者對產品的擁有成本其實反而更高,甚至生命健康和安全都會受到威脅。這種山寨氛圍,不僅僅對跨國企業而言是不公平的競爭,也阻礙了本國企業的創新精神和可持續發展,進而影響國家經濟的升級和轉型。

因此我認為,光強調要自主創新顯然是不夠的,必須要旗幟鮮明地狠剎山寨之風。企業要更加自律,不抄襲,不侵權,不做假,要更專註於原創;消費者要能夠識別山寨,拒絕山寨。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政府應該向成熟市場國家學習,大力加強立法和執法力度,嚴懲山寨行為,痛打“李鬼”。我們應該在全社會弘揚創新的文化,對山寨行為人人喊打,讓山寨無處藏身,無法生存,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健康的創新氛圍。

所以這就是我想跟大家交流的話題,今天的中國企業,要想走出國門,還必須紮紮實實地加強在產品、業務模式、信譽、文化,尤其是創新上的競爭力,才有可能成長為受人尊敬的全球品牌。這也是聯想10年國際化歷程的切身體會,正是因為堅守了這些,聯想今天才能穩紮穩打,成為國際化的企業,在160多個國家深入開展業務。近幾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我們卻保持了穩健的增長,在財富全球500強的排名連續幾年以40位以上的跨度提升,就是因為我們在海外市場實現了非常好的增長,現在中國以外的營業額已經占到了集團整體的70%。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邸曉偉,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5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