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燈當藝術品賣,不只賣進台灣雲品、君品、神旺等五星飯店,連泰國皇宮、杜拜麗池卡登(The Ritz-Carlton)酒店,甚至美國職棒大聯盟道奇隊王牌左投克蕭(Clayton Kershaw)也埋單。 燈產業共分光源、商業照明和燈飾,其中前二者屬大宗商品,由飛利浦(Philips)、歐司朗(Osram)、奇異(GE)等國際品牌寡占,產值最小的燈飾則幾無品牌。在最小的燈飾產業,利斯得董事長莊章星卻讓台灣品牌走向國際,年營收破五億元,可說台灣精品燈飾王。 「它是燈界的賓士,」台灣首位獲國際認證的燈光照明設計師、袁宗南照明設計事務所設計總監袁宗南觀察,相較多數台商燈飾代工廠一個個不敵中國價格戰退出市場,近二十年來堅持品質、質感並轉型品牌的莊章星,打造出讓國際客戶埋單的高階燈飾一線品牌。 所謂燈飾,不偏光源、照明,而更重裝飾。把「飾」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做的燈最多能有三十種不同組件,除了一般的五金:金銀銅鐵錫,舉凡竹子、玻璃、水晶、大理石,甚至麻繩、水管、自行車鏈條等材質都能應用在燈上,一盞燈要價新台幣上萬元起跳,外銷客戶一旦下單至少要等上三個月。替飯店量身訂做的大型燈飾甚至要上百萬元起跳。 銷美,躋身燈飾前三大遇代工瓶頸,萌生轉型念頭 「就像劍走偏鋒,我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採訪這一天,五十四歲的莊章星身穿卡其色外套、橘色褲子,光頭的他一派藝術家形象。 「只要打出明星產品,人家就願意找你,」初期莊章星專攻美國市場,其後因新樣式設計切入家得寶(The Home Depot)、勞氏(Lowe's)等美國大型家飾通路,一年貢獻一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億元)營收,和凱薩琳、百德詩特並列的台商前三大燈飾商。 正當他連續接了三年美國賣場大單,也進階到設計代工,卻發現不管自己如何提升價值,價格仍受限,又遇上進口商延遲付款心生危機,「蛋都放在這個籃子裡,它哪天打破我就死了。」所以九年前,他決心放棄一張八百萬美元、等於占他當年營業額六○%的代工大單,轉型跳進中國內銷市場打品牌。 這正是他邁向台灣精品燈飾王的關鍵轉念。 做品牌,迎戰山寨品挖深技術能耐,別人難複製 先行者,先贏,這讓他只花了一年時間,中國市場業績就從零成長到逾新台幣兩億元,獲利更比過去代工多至少一倍。 終結他這場美夢的是中國山寨市場,讓他的燈飾在中國市場業績從兩億元腰斬到一億元,甚至連經銷商都改賣山寨品,逼得他不得不二次轉型。 為了迎戰抄襲品,他用自己的經驗嗅出設計趨勢,也引進約二十人設計團隊,幾何圖形、自然風等市面少見燈飾風格都是靈感來源,挖深技術能耐。 由於燈飾生產難以自動化,要按工序靠手工組裝,簡單的燈只要三、四個工序就能完成,複雜的則有超過十個,光一支燈就要組一天。複雜的燈從設計開始,紋路、大小、形狀、款式等樹脂膜具雕刻,及五金材料燒焊、彎管、電鍍、拋光等一個個生產步驟都是功夫,他的燈飾工廠除了自己有樹脂模具產線,還有約八十人的五金著色團隊,這些都是難以複製的創意財,「別人不想那麼麻煩……,我們這麼貴的手,做便宜產品肯定也做不過!」 靠設計,築起護城河一支燈也出貨,養大市場 接著,再以有賣點、設計感和製作難度的高階燈飾築起護城河。舉例來說,他新推出的櫻花造型燈飾,光不同大小櫻花和花苞就得分別新開玻璃模具;又如客製化的石頭燈飾,同色澤、紋路的大理石要一一拋光、穿洞,再依美感搭配顏色組裝……,「這三個都結合就不好抄,今天要抄,你的成本不會比我低。」 鼎耀燈飾五金董事長張國維觀察,燈飾產業門檻不高,拚價格肯定無法和中國同業競爭,拚品質、創意、創新和少量多樣確實是條不得不走的路,莊章星看得比同業更早。 「我常講一個話,不是我一定要把它做難,(而是)做簡單我也沒有飯吃,」莊章星解釋,量大、簡單的產品不是他優勢,第一打不過網路、第二打不過宜家家居(IKEA)、第三打不過山寨。 轉進品牌終究是條困難的路。過去代工是每筆訂單有客戶下單才生產,品牌卻是提早生產出來,假設有人要買,所以他一方面透過品牌目錄和開實體店測試市場水溫,也承擔庫存風險,金額最高時逾千萬元。 為求開拓市場,他把眼光看向全世界,哪怕外銷客戶只買一支燈照樣出貨,就為了讓自己精品燈飾的好讓更多人看到,藉此養大市場。儘管品牌訂單量少但價高,出口一貨櫃上看十萬美元,比過去多一倍,原來他的品牌路是這樣靠一支支燈踏出來的。 「我很篤定走這條路,它是小眾化市場,可是只要走得出全世界,它是大利基的市場。」品牌長路漫漫,莊章星早一步下定決心,無畏困難,路再曲折也會走出自己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