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名為高盛(深圳)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的企業,無論是中文名還是英文名,都和總部在紐約的投行高盛無異。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
港媒稱,電影、手提袋、名表、轎車……在內地,山寨貨的種類可謂是數不勝數,無奇不有。最近,這個山寨的名錄又增添了一個新成員——國際投行高盛(GoldmanSachs)。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月27日援引彭博社的報道稱,這家名為高盛(深圳)融資租賃有限公司(GoldmanSachs(Shenzhen)FinancialLeasingCompany)的企業,無論是中文名還是英文名,都和總部在紐約的投行高盛無異。這家公司的網站聲稱,這間“高盛”是深圳最大的融資租賃公司之一。
該公司接待處在接受查詢時表示,這家“高盛”和美國的“高盛”並沒有從屬關系,她也沒有就公司為何取名“高盛”提供任何解釋,但強調公司名字包含“深圳”二字。
她還說,這是第一次她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這家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張鎮邦”,成立於2013年5月13日,註冊資本為2億港元,類型為港資獨資經營,登記地址位於深圳前海,其中註明入駐深圳市前海商務秘書有限公司。
投行高盛在香港的發言人ConnieLing證實,這家公司和該行沒有任何關聯。該行目前正在調查有關事件。
報道稱,這起投行被“借名”事件,和這個月稍早一宗山寨事件相比,顯得是小巫見大巫。新華社報道,一名39歲的男子在山東開了一家中國建設銀行分行,後被證明是一間假銀行,但這間假銀行里面以假亂真的配置,包括櫃臺、各種指示等,都足以讓人為之震驚。
這間位於深圳的高盛公司為人所知,是因為美國一個賭場工會向中國官員發出了一封信。該工會表示,這間深圳公司的控制人,是和美國高盛無關的一個常駐在香港的黃金商人。
目前這間深圳公司的官網已經無法登陸。
香港品誠梅森律師事務所的PaulHaswell說,一直以來都有一些和上述情況類似的案子,自這些案件中,一些中國人或團體在國內以已經存在於海外的商標註冊公司。
但根據過往的經驗,投行高盛如果要求這間深圳公司改名,成功的機會並不大。
報道稱,最為人所知的“撞名”品牌之一可謂是體育品牌喬丹。這間公司的名字和美國籃球明星邁克爾·喬丹的名字一模一樣,後者曾經起訴前者侵犯姓名權,但最終敗訴。
在另外一個例子中,蘋果向深圳唯冠就iPad商標案達成和解,前者向後者支付6000萬美元。
PaulHaswell表示,海外企業就商標侵權說服中國法庭,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盡管如此,慣例仍然是誰先註冊就是誰贏。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