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6/2199770.shtml
每经记者 刘晓杰 发自武汉
趁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过年之机,饱受招人难困扰的用工大户富士康,再度开始为节后的“大招工”造势。昨日 (1月25日),富士康对外发布消息称,春节过后将在湖北全省范围内提薪招工不少于3万人。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富士康此举将会给当地同类企业带来较 大压力,不过招聘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最高月薪2800元招普工3万
昨日已进入春运第七天,湖北武汉各大客运站继续人满为患,大多是春节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也正是从昨天开始,富士康武汉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滚滚人流中设点进行现场宣传,目的只为年后正月初六即将到来的“抢人大战”预热。
《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到,农历春节过后,富士康武汉园区将会有多条新的台式电脑生产线和首批游戏机生产线启用。“保守估计,武汉园区还需招工不少于3万 人。”这是相关负责人公布的新员工需求规模。据招聘简章显示,新增的招工计划主要以基层作业员(普工)为主,“只要年满16周岁、具有初中及同等学历的应 往届毕业生或社会人员均可应聘。”
与此前被指 “所给薪酬缺乏竞争力”不同,富士康此番拿出了在湖北地区较为“给力”的数字:新进员工试用期及考核期月薪可达2200元,考核期满后最高可达2800元。
除了较为可观的薪酬,富士康还会在其他方面发力。据悉,从正月初五开始,这个昔日习惯了“被人求”的用工大佬将派出招募专员,分赴湖北各地市人才市场进行宣传招募,“对于武汉市外求职者,富士康将报销单趟来汉火(汽)车票。”
本土用工格局或受冲击
有公开资料显示,富士康将会在武汉主城区的东南方向建设一个流芳新镇,使富士康产业园区融入当地周边社会环境,其入驻规模将达10万人之多。“一旦富士康内迁到武汉的新项目全部开工,它将需要员工8万人左右”。
对富士康开出的春节后薪酬和招工规模,一位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工作人员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这将会给武汉同类企业带来压力,很多企业给普工开不出这样的工资。”事实也正是如此,武汉企业目前给普工开出的月工资大多维 持在1500元左右。昨日,武汉多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没有能力给出这样的薪酬。
“我们企业在两年前就已经遭遇了用工 荒。”武汉一知名服装企业人事部李经理告诉记者,“富士康一下子把普工工资提到2800元的标准,这肯定会对我们的招聘造成影响。”不过,上述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系统人士也表示,富士康拿出2800元月薪招普工的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作为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大省,湖北很多地方早就出现了用工荒 的问题。”昨日,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坦承,富士康的到来肯定会对湖北企业产生一定冲击,“企业不断提高员工待遇,这将是 未来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用工荒问题才能够彻底被解决。”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6/2199754.shtml
每经记者 陈时俊 发自上海
2011年1月,经历了淘宝官方店上5个月的网络试销后,富士胶片正式宣布“在中国内地市场开展‘富士胶片化妆品官网+淘宝旗舰店’的网络销售”。
在大牌林立的中国化妆品市场,对富士胶片这张“新面孔”的质疑声并不小。
有业内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中国化妆品行业比较庞大,各大化妆品巨头充斥其中,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此前毫无“群众基础”的富士胶片,却又采取网店销售的模式,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并不一定会轻易尝试,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还需要一个过程。
专攻网络渠道
在后数码时代,以柯达胶卷、富士胶片为代表的众多老牌企业纷纷面临转型的压力。转型后,在医疗健康等领域加大投资的富士胶片,在谈及化妆品业务的具体投入及销售回报时,并未给出相关数字。
“可能尚未达到集团1%的销售收入”,该集团内部人士透露。
2010年9月,富士胶片旗下的化妆品品牌首次以在淘宝平台上开设专卖店的形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早在2009年,该品牌的化妆品已在中国香港地区开设有实体店。
而试销情况似乎并不令人满意。
“其实光在网站上开通网店,把产品放上去,不做任何宣传的话,消费者一点都不了解产品,不会自发跑过来购买产品”,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副总裁青木良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坦言。
在淘宝试销5个月后,富士胶片化妆品开设中文官方网站,通过2个网络渠道进行销售。与此同时,实体店的销售模式依然未被富士胶卷集团采用。“我们希望官网和淘宝旗舰店能够起到相互协同的作用,并通过各方面的宣传促销活动,将网络销路打开”,富士方面表示。
“与传统渠道一样,化妆品企业专攻网络渠道都有相关的风险。成功案例如雅诗兰黛,1年在淘宝平台的销售额可达到几亿元,一些不知名的化妆品企业也可依靠 网络渠道每年销量破亿。但也有许多失败的案例。”国内化妆品行业营销专家张兵武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较之传统渠道,把‘宝’押在网络渠道上的机会与风险很难一概而论,需要结合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
张兵武指出,目前许多化妆品企业都是以“多渠道、多模式”的方法在进行销售,选择不同的模式与其战略和投入资金有着直接的关系。化妆品网络渠道的“方便、平价”的优势已渐渐被大众接受。
“日本模式”或难成功
有业内人士评价富士胶片化妆品在中国的销售为 “照搬日本模式”,即起初依赖网络销售渠道,随后根据销售反馈及市场研究发展实体店业务。然而,对于习惯进入百货商超选购化妆品的中国消费者,能否对富士 专攻网络渠道的策略 “买单”?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表示“很有挑战”。
“一是中国消费者能否在较短时间内完全认知其产品的技术诉 求,并且愿意使用其产品;二是网店的销售形式使得消费者无法现场体验其产品功效”,常轶智指出,“三是现在化妆品网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富士胶片化妆品在 中国市场的销售还将面临兰蔻、雅诗兰黛、倩碧、碧欧泉等知名化妆品牌的挑战。”
“对于这些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很长时间、犹如巨人一样的竞争品 牌,我们不可能和他们采取同样的方法来竞争,我们必须要有我们自己的特点。在和消费者沟通的时候,表达产品优势方面的诉求,彻底地传递到消费者那里,让消 费者认知我们的品牌”,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横田孝二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横田指出,此前该品牌在日本的销售也是一开始在网络销售,后来才开设了店铺,“目前还没有在中国内地开设实体店、开发针对中国的品牌或建立工厂的计划。不过未来也不排除进入电视购物、店铺销售等其他销售渠道的可能。”
对于富士的“过分乐观”,多名行业人士表示“网络渠道销售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销售,富士试图复制的‘日本模式’并不一定能在中国内地市场上奏效。”
日化业资深营销专家冯建军曾明确指出化妆品单一网络销售渠道的弊端。“原本网店渠道作为一个新兴渠道,很多企业也都认为这将是未来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 但是由于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和形成适合自身的目标渠道策略以及准入机制,仓促上阵、盲目竞逐,自然就造成了网店业务对于主渠道的反噬现象。”
“当前富士胶片化妆品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网购发展水平远不及日本规范,且消费者对于网购的‘习惯培养’也尚属于发展阶段,直接以网络销售作为唯一渠道具有很大的风险”,前述业内人士指出。
http://tabodiary.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07.html
XX連跳的內地代工皇者富士康一度成為過街老鼠,但風暴後又歸於平淡....
今日同一個於內地開廠做電線的客戶食飯,席間提到富士康,老行尊對富士康這隻2010年恆指之狗大膽預言,話富士康因為某些因素於3-5年一定股價大爆發。
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業內精英的高見則不可不聽,之後定必細心研究,現寫此文立此存照!
2014年3月7日重溫,看看2038的股價能否衝上$20!
|
||||||
今年一月,一名廿五歲富士康女工程師跳樓身亡,是有紀錄以來第十九跳,該廠慘劇,是現在進行式。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潘毅,連同中、港、台幾家大學的學者、學生,調查富士康工人血淚史,近日出版《富士康輝煌背後的連環跳》。 潘教授四十一歲,個子小小,言談雅馴,看不出竟一身是膽,早年捲起衣袖當打工妹,將經歷寫成《中國女工》,一時蜚聲海內外;今次再下一城,揭露富士康有加班無補水,工傷私了免問責,指示工人歌頌總裁郭台銘為「爺爺」。 她期望當面大罵郭爺爺,「這班研究人員有個好強烈願望,跟郭台銘對話,自費都去!你寫多幾句吧,令他不出來對話就好樣衰!」 潘毅不求降魔伏妖見血封喉,只望拯救中國二億三千萬農民工,甚至締造烏托邦,「中國現在走市場經濟,以前走計劃經濟,現在中國發展模式吸納兩個制度最壞的 地方:資本主義最原始的資本累積,講白一點就是剝削勞工,我們又覺得社會主義比較專制,我希望將兩個制度最好的地方放在一起。」 工人自殺,究其原因,絕望,「工人雖然一個月賺了二千元,但出去買部手機也要二千多元,而他們每日製造很多手機,覺得自己有份製造財富,但這些財富不屬於他們。」 潘毅口袋裡的手機,可是富士康生產的iPhone?「我沒有用iPhone,但我用Samsung,都是富士康造的。你說杯葛哪個品牌,我覺得意義不大,它壟斷了廿幾個品牌,總有一款是它製造,總有一部喺左近。」 工人跳樓,你我手上都有鮮血,「當然,我覺得大家都有鮮血,大家都給壓力富士康的話,調整機會是有的;如果大家都不覺得自己是犯罪一分子,改變的可能性便小。」 不能避免沾血,只能贖罪,「你用四、五千元買一部iPhone,難道沒有權要求富士康改善工人待遇?為何要我用跳樓機?」相信喬布斯也想不到iPhone 又名跳樓機,「工人叫iPhone做跳樓機,不是我說的。這對品牌也有小小影響,蘋果會擔心:『消費者說我的是跳樓機!』」 蘋果曾派專家團到富士康調查,專家團則向潘毅招手,每日報酬一千美元,可是要簽保密協議,不能公開資料,「當時我已經做緊研究,我真係要『隊佢』,要出報告,所以reject咗。」 新書這才得以面世,裡面羅列富士康罪行,本文不抄書,記者只想知道潘毅的感受。一天她在太原廠房外遇上幾名學生工,問他們工作是否愉快,「他們鄙視的眼光 令我好難受,像說:『白癡問題!』」如此感受何不寫在書裡?「我要準備富士康找經濟學家、心理學家質疑我,所以書裡不放感情,變成學術報告。」 烏托邦 潘毅隊還隊,須知鮮血不能洗去鮮血,「我並非特別憎恨哪一品牌、企業——我憎富士康,但它不是我唯一令我憎的,迪士尼一樣令我憤怒。」○五年她的學生捧着 浴血的米奇老鼠,抗議迪士尼的代工廠房年生過百宗意外,傷者個個斷指,迪士尼隨即更換機器,「我因為這種經濟活動模式而憤怒,眾多工人創造出來的財富,應 該有更好的分配方法。」 那就是資本、社會主義crossover,「留用資本主義的有效率管理,通過社會主義的分配方法,財富分給工人,不讓郭台銘拿去買私人飛機。」她要締造烏托邦,「我覺得這個烏托邦不是遙不可及。」 港人熟悉的公平貿易,或者聖雅各福群會的「時分券」,就是烏托邦的入門標準,繼而發展成合作社,機構有多名老闆,兼任員工,多勞多得,中山崖口村正是這樣 生產,印度Sewa更有百多個合作社,西班牙蒙德拉貢(Mondragon)規模更大,「他們在中國有廠,你可以上去看看。你寫這個例子最好,第三世界就 話無人肯學,西班牙屬於歐洲,較多人肯學。」 記者最關心的傳媒行業,也有得諗,「幾個像你這樣的人走在一起,搞本雜誌,不一定叫《壹週刊》,叫《貳週刊》吧,開始時銷量幾百,愈做愈大,幾千、幾萬,吸納更多人經營,編輯、記者、讀者之間比較互動。」 澳洲某地區報紙停刊,編採人員不捨,接手營運,退休教授、退休校長、老師紛紛義務加入,讀者變記者,「他們帶了敏感度入來,他們知道退休人士愛看什麼,老師知道學生年輕人愛看什麼。他們成立了合作社,run得成功。」 專制 中國改革開放之初,九三年深圳一場大火燒死八十多名工人,那時候潘毅在港大唸社會學碩士,跟隨國是學會北上探望,只見生還者除了面部全身燒傷,「當時一下子接觸(資本主義)比較黑暗的一面,我便想,可有一種經濟行為不需要多人犧牲?如無死傷,可能我不會問這些問題。」 大時代造就奇女子,記者只擔心她被自由經濟主義者視為異教妖女,綁在十字架上燒死,「如果你罵社會主義專制,我問你,富士康不專制麼?資本主義社會這種管理模式專制一些,還是當年人民公社、國營企業專制一些?如果你有研究,會發現當時工人自由得多。」 潘毅父母當過大陸幹部,擔任集體企業管理層,「如你比較哪個制度更加專制,社會主義沒有處理政治民主問題,資本主義沒有處理經濟民主問題,而經濟民主問題每日牽涉你和我的生活,政治民主講緊幾年一次的選舉,我覺得離我更遠。」 今年初出版《大工地上中國農民工之歌》,「我在《大工地上》講得好清楚,現在工人待遇比解放前還要差,當年建築工人是師傅徒弟制,徒弟捱得好辛苦,但三、 四年後變師傅,身為工匠,在社會上有地位;現在包工頭制,你話工人有何社會地位?你問我,我說現在其社會地位是有史以來最低。」 她說,大家對兩種制度都認識不深,「尤其抹殺社會主義的好處,又當資本主義好自由,富士康工人如何自由?你告訴我,香港大家樂員工如何自由?」 學術遊戲 潘毅在倫敦大學唸人類學博士時,跑到深圳港資電子廠打工八個月,寫成畢業論文《中國女工》,○五年贏得C. Wright Mills大獎,她只感奇怪:「《中國女工》你不用讀畢,揭一、兩章夠了,你會發現高度學術化。要攞獎,理論要創新,不能單靠議題本身,那麼精力都用來搞 理論,服務理論,不是服務人民。」 這個學者較入世,「《富士康》寫得淺白,故事為主,無甚學術框架、理論,一定拿不到獎,但我覺得《富士康》、《大工地上》影響較大。」早前香港最低工資立法,由於學術上難有突破,沒有學者說話,「你不能說香港學者沒良心,只是學術遊戲正在壓迫他們。」 潘毅曾在科大任教,為了終身聘用,也玩遊戲,「不能不玩,我寫了大量英文著作,待會給CV你看。不是我想要(終身聘用),在科大你拿不到,會炒魷魚。結果 拿到後,我炒它魷魚。」何苦?「咁講好似好驕傲,我搵工唔係咁大困難。」當時北大、理大合辦中國社會工作研究中心,是她杯茶,○七年先到北大研究,○八年 再到理大,任教至今。 潘毅有個大狀弟弟潘熙,如果香港有維權律師,非他莫屬,曾代表盧少蘭婆婆對抗房委會,觀乎後來領匯的惡行,那場官司可謂聖戰。目前馬尼拉慘劇死因聆訊,遇害領隊謝廷駿的家屬便聘用他。 一門雙傑不出奇,難得都是有心人,「社會公義事件,我倆看法靠近。」互相影響,「在思想上,中國問題看法,我影響他;我弟弟喜歡照顧人,所以雖然我比他年長兩歲,但我是被照顧的人,不是我照顧他,有少少逆向。 「生活上他很照顧我,擔心我沒地方住,沒有飯吃,點解我咁瘦,食唔飽呀?我係好瘦,不足一百磅,但我不是沒飯吃,只是他覺得我太投入工作。」獨身的她說:「但我不覺得我不會照顧自己,唔餓死就得啦!」 後記 潘毅問記者:「你是否真的覺得《壹週刊》可以講咁多這方面(社會主義)?我擔心你,也擔心我自己。」 《壹週刊》崇尚市場經濟,今次訪問的確離經叛道,但我們很尊重個人不同意見,記者反而擔心她。清華大學教授汪暉早前發表類似論點,國內主流傳媒對他狂轟猛炸大半年,只怕他朝君體也相同。 社會主義已成過去,潘毅強調一定不走回頭路,更不擁抱共產主義,「不用將所有資產也拿來共分,共產主義是按需分配,不管你付出幾多;社會主義是按勞分配。」 她解釋:「我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在於無法解決當前勞資矛盾,尤其近年出現富士康工人自殺;建築工人工傷、職業病,得不到賠償;女工即使沒傷,但工資太低,雖然一代一代努力,仍無法在城市生活。」 最後,「我俾人揼,你會支持我嗎?」她問泥菩薩。 |
http://tabodiary.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07.html
XX連跳的內地代工皇者富士康一度成為過街老鼠,但風暴後又歸於平淡....
今日同一個於內地開廠做電線的客戶食飯,席間提到富士康,老行尊對富士康這隻2010年恆指之狗大膽預言,話富士康因為某些因素於3-5年一定股價大爆發。
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業內精英的高見則不可不聽,之後定必細心研究,現寫此文立此存照!
2014年3月7日重溫,看看2038的股價能否衝上$20!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1/3NMDAwMDIzNzU3NQ.html
與正道合資遲遲沒有進展,江淮汽車(600418)將合資的對象轉向了富士康。日前,江淮汽車公告稱:已與富士康簽署了《關於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電子研發及產業化戰略合作協議》(下稱「協議」)。
江 淮具備製造整車的優勢,而富士康的優勢是在汽車電子等汽車零部件行業,公告顯示:江淮汽車與富士康的合作中,雙方利用各自的優勢,遵循優勢互補原則,同意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重點在電池技術方面)建立面向未來的戰略夥伴合作關係,並討論在未來設立合資公司,開展產品開發、製造、銷售。
不過,江 淮汽車證券事務代表馮梁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與富士康的具體合作方式和合作內容,還要等相互盡職調查以後才確定。而協議的簽署,只是為前期開展盡職調 查的需要,即便以後不合作,雙方並不需要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也就是說,與富士康之間的合作,仍然存有不確定因素。
吸取正道教訓
去年8月4日,江淮汽車發佈公告稱,已與天津正道股權投資管理公司簽署了合作意向書,雙方將以50%:50%的股權比例共同設立合資公司,首期投資額不少於20億元。
按照8月10日江淮汽車披露的框架協議,正道方面將提供相關核心技術,江淮汽車方面提供資金和人力;此外合資公司將在8年時間內實現整車100萬台、動力總成100萬台套以及1200KWH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產能目標。
該公告一經披露,當天江淮汽車漲幅超過8%,成交量較前幾個交易日放大兩倍左右。不過,記者瞭解到,江淮與正道之間的合資,目前已幾近流產。
「與正道目前沒有新的進展。」馮梁森迴避了記者的提問。而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由於正道此前宣稱的融資能力、正道造車無法獲得審批,加之正道並沒有直接的技術來源等原因,江淮與正道合作,幾無可能。
知情人士透露,「正道的新能源技術是從德國FEV購買,而FEV在國內有很多合作夥伴,江淮完全可以直接與FEV合作,而不需要通過正道。」
相反,富士康本身有意在新能源領域有所建樹,去年還與英利集團在大同合作興建多晶硅生產基地,新能源汽車是新能源產業的一個重要細分行業,所以富士康與江淮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展合作可以看作是其在實施既定的新能源業務戰略。
此前,富士康已與吉利進行了新能源方面的合作。
優勢互補
與任何一家整車廠一樣,江淮在新能源方面有著宏偉的目標,2011年1月份,江淮汽車首批585輛純電動轎車批量交付,正式進入私家車市場。江淮還預計,年內還有數千台純電動轎車陸續投放私人市場,至2012年將有過萬台投入運營。
目前江淮汽車已具備年產1萬台新能源乘用車的產能建設和產品研發、試驗能力,2015年將實現年產1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的產業化規模。
而在 「十二五」期間,江淮還將著力突破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力爭在「十二五」末進入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第一陣營。
不過,與奇瑞、比亞迪、吉利等自主品牌企業相比,江淮進入轎車時間比較晚,且由於乘用車起步難,近年來,江淮一直都是以商用車業務來補貼乘用車,根據江淮汽車最新發佈的2010
年年報,2010年淨利潤為11.76億元,同比增長244%。銷量增幅居行業前列的輕卡、MPV仍是公司規模和效益的雙支柱。但其業務模式仍處於失衡狀態。江淮90%的毛利仍由佔總銷量60%的輕卡貢獻。這使得江淮的現金流一直偏緊。
「在市場尚不明朗之前,江淮在新能源方面並沒有大規模投入的打算,」 馮梁森坦言,對我們而言關鍵是走對方向。
「江淮推行的『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新能源汽車策略與國家鼓勵方向正好相同,因此我們走的彎路相對較少。」左延安此前一直對江淮選擇的新能源車方向引以為豪。
馮梁森透露,江淮的做法是採購零部件進行整合,加強自身技術儲備,對核心資源進行掌控,至於產能建設,一旦市場成熟,再進行大規模投入,到時候只是模塊化的東西,不需要多久時間就能建成。
通 過和外界的合作打造核心零部件,恰好能滿足江淮這種不需要大規模投入,同時也能將優勢資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目的,富士康的強項在電池、電機方面,佔據電動 車三大核心技術中的兩項,而江淮的優勢在於整車集成,整車集成加關鍵零部件的組合,正是江淮汽車和富士康合作意在達到的目標。
「B」計劃同時受益
記者瞭解到,目前雙方已經成立了工作小組,開始進行盡職調查。「目前我們就雙方成立合資公司,量產相關部件,進行探討。」江淮汽車內部人士表示,既然是戰略合作,就不是簡單的供應商與廠商的關係,雙方會有更深入的合作。
記者瞭解到,除了新能源領域,江淮和富士康的合作,也有可能拓展到傳統汽車領域。目前富士康正在積極拓展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零部件事 業,正在培育全球領先的3C 電子技術、云端應用、接插件、精密模具與表面處理的研發與製造能力,目標是成為汽車工業中專業的汽車電子產品供應商。
江淮汽車3月公告稱,擬公開增發不超過1.5億股,募集資金額不超過28億元。募集資金將用於與B級車有關的兩個項目建設:一是計劃投資約21.85億元用於公司乘用車基地擴建項目;二是投資估算為6.64億元用於公司年產20萬台高性能汽油發動機項目。
江 淮相關負責人稱,通過增發募集資金來擴建一條全新的B級車生產線,是江淮實現「十二五」規劃乘用車銷量佔比60%目標的重要保障。按照江淮的「十二五」計 劃,乘用車將在百萬輛銷售目標中的比例將從目前的不到1/2增加至2/3。據悉,新增的24萬輛產能最快將於2012年底建成。屆時,江淮的乘用車產能將 接近60萬輛的目標。
而隨著「B計劃」和轎車品牌提升戰略的啟動,在零部件環節的成本控制與質量提升的關係也成為江淮亟待解決的課題。
公 開資料顯示,目前江淮集團參股的大小規模不一的零部件公司達數十家,多數為合肥當地的製造企業。在技術要求較高的轎車零部件研發和製造領域,江淮在過去幾 年也相繼與江森、延鋒偉世通等外資零部件品牌組建了合資公司。但記者瞭解到,出於製造和物流成本的考慮,江淮在零部件採購上仍傾向於技術含量較低的本地製 造企業。
2010年底,在「十二五」規劃發佈時,江淮提出了「品質江淮」的口號,而隨著B計劃的啟動,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宇恆認為:與同樣在產品成本控制方面經驗豐富的富士康合資,江淮能找到成本和品質的平衡。
不過,馮梁森同時透露,即便與富士康合作,目前的合作範圍也主要在乘用車領域,至於商用車領域,江淮主要通過與世界500強的納威司達公司合資,拓寬產品線,提升品牌和品質,目前尚無進入新能源領域的打算。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com/2011/05/nokia.html
最近Apple公布季報,首季純利59.8億美元,也打敗微軟的52億美元,不過樣樣都好,但是股價已經3個月未能創新高了。Apple天價仍是364.9美元,目前則是340美元,看到Apple股價停在這裡,你會否敢落注Nokia及富士康呢對難兄難弟呢?你搭地鐵時看一看你身邊,有冇人用Nokia?你覺得Nokia或者其他大廠有能力升番一成嗎?還是這場戰役終將由Steve Jobs一統江湖呢?
|
||||||
手機代工大廠富士康被恆生指數除名成分股後,最近又發生成都廠工安意外,可說是時運不濟。而與富士康念法相反的康師傅,倒是頻頻繳出亮眼成績,值得玩味的是,兩家公司近五年的股價轉折也呈現一八○度對比,不禁感嘆造化弄人。 二○○六年底,是富士康氣勢登上巔峰的全盛期,股價一度達到二十七.五五元港幣(約一○三.三元新台幣);當時康師傅股價雖已明顯脫離底部,但也只有六. 四五元港幣,是富士康的四分之一。此後兩者走勢逐漸拉近,直到○八年底,金融海嘯將富士康摜壓至十元港幣以下後,康師傅股價正式超越富士康。如今,康師傅 不僅股價達到二十三元港幣,總市值更有一三○○億港元,至於未恢復昔日光景的富士康股價只剩四元港幣,總市值約二九八億元港幣。 除了市場資金對電子代工業的熱潮退燒,業績消長更是兩家企業股價強弱的主因。康師傅挾著強勢品牌,去年在瓶裝水、即飲茶和泡麵產品銷售量都是中國市場第一 名,近五年營收及稅後獲利均維持兩位數成長。反觀,富士康去年營收不僅連續三年下滑,稅後虧損約二億美元更是五年來首見赤字,難怪股價欲振乏力。 (周岐原) |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67967.html
前日,深圳宝安区人民法院公布一起iPad 2泄密案一审结果。一名从事电子产品配套、附件的生产与销售的企业肖姓法人代表,通过案前已离职的前富士康一名女员工以及时任富士康集团研发部项目组副课 长林克诚,窃取了未上市的iPad 2后壳数据图档,借此生产出“山寨”保护套,并在今年初的美国CES展上出了一次风头。
三人为此分别获刑1年6个月罚金15万元、1年2个月罚金10万元、1年缓刑2年罚金3万元。而肖姓企业主“山寨”保护套销售额仅2万多元。
知名刑事辩护律师王继平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如果从民事角度看,该案件的量刑有点重,因为受害方的实际损失或许并不大。不过,由于属于商业秘密,潜在威胁可能更大。深圳市中衡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上述商业秘密的研发成本为206万元人民币。
长期对富士康跟踪研究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易说,富士康有严格的商业机密保障制度,山寨厂家在CES上竟然提前展示山寨保护套,真的很失颜面。加上与比亚迪之间的商业秘密诉讼案至今未结,富士康很可能借此“杀鸡儆猴”。
几天前,郭台铭在鸿海股东会上说,与比亚迪的官司,有生之年,一定打到底,甚至会连后者的投资人巴菲特一起打。不过,他认为,“与其说是窃取富士康 的商业机密,不如说是窃取苹果的秘密。”苹果iPad 2已经形成一个配套产业链,徐家汇、华强北的保护套、贴膜一直生意红火。
苹果很可能施加了压力。李易表示,如果落入竞争对手手中,苹果iPad 2很可能失去以往“饥饿营销”带来的魅力。过去多年,每当新产品出来前,苹果总是先吊足消费者的胃口。
这似乎没有冤枉苹果。事实上,在其压力下,富士康甚至已经发生过悲剧。2009年7月16日,富士康员工孙丹勇因遗失一部由其保管、邮寄给苹果的iPhone样机,无法忍受公司调查,最终跳楼自杀。
本土一家平板电脑芯片方案商高管认同李易的观点。他对本报透露,苹果在推出iPad 2前,确实已感受到了谷歌阵营的强大压力,后者一直想赶在iPad 2出来前,抢先向平板厂家推出Andriod 3.0操作系统。其中,摩托罗拉Xoom可谓Andriod 3.0的先锋。但最后,苹果还是抢在前头,导致Xoom一下失去了新鲜感。
李易透露,事实上,在苹果、三星、索尼等消费电子巨头之间,都有专门搜集对手产品信息的团队,因为,一款关键产品甚至可以左右市场格局。
“三星与苹果在打抄袭官司,前几天它要求苹果提供iPhone 5和iPad 3的样品,说是检验是否侵犯了它的商业机密,当然苹果拒绝了。”李易说。
|
||||||
典範轉移的競爭,發生在諾基亞身上的挑戰,台灣廠商也躲不過。 富士康是最明顯的例子,二○○六年底,富士康在香港的股價登上每股港幣二十七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元) 的歷史高峰,市值衝上港幣一千九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七千億元),是鴻海旗下市值第二高的公司。 富士康高峰不再! 依賴諾基亞遭殃,市值蒸發逾八成 當時手機代工才是台灣手機產業的主流,富士康則是爭取代工商機最積極的公司,全世界前五大廠,其中四家把產品交給富士康代工,為了拿下龍頭諾基亞的訂單,富士康就花下至少十億美元在北京的諾基亞園區旁蓋工廠。高峰時,諾基亞占富士康的營收超過五成以上。 「那個時候,拿得到諾基亞訂單叫祖上積德,」一位外資分析師觀察。諾基亞把CDMA(分碼多重存取)手機代工製造分給富士康,當時諾基亞的算盤是,低價 CDMA手機在中國、印度、東南亞十年內會成長一倍,這塊高成長的大餅就交給富士康,富士康還在韓國打造專屬團隊,為諾基亞設計手機。 沒想到聯發科從旁殺出,二○○六年,聯發科手機晶片銷售超過一億顆,山寨大軍的影響力開始發威。 諾基亞在新興市場市占率開始下降,一位手機業者觀察,「諾基亞在印度,市占率最高到七成,現在是接近三成,」諾基亞市占率下滑的原因,「有一大部分是聯發科貢獻的,」大陸品牌G5,是諾基亞在印度的一大勁敵,用的就是聯發科的晶片。 二○一○年,諾基亞結束CDMA業務,那一年富士康大虧二億一千八百萬美元。今年五月中,富士康市值只剩港幣三百零六億元,近港幣一千六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五千九百億元)逾八成的市值因此蒸發,還被踢出恆生成分股! 聯發科因禍得福! 搶不到訂單,反養出山寨大軍 在新興市場,聯發科推波助瀾,催生許多諾基亞對手。然而,聯發科走出一條路,也算是諾基亞自己「促成」的:二○○二年,聯發科工程師捧著剛做出來的晶片,一心想打進諾基亞等手機品牌大廠。 聯發科在設計手機晶片時,把諾基亞當成標竿,聯發科無線通訊事業部門前總經理徐至強就曾表示,為了拿諾基亞市場,聯發科工程師一手拿著諾基亞手機,一手拿 裝有聯發科晶片的手機坐在磁浮列車測試,就為證明聯發科的收訊不輸諾基亞,他也曾發下豪語,聯發科手機晶片的省電功能,「拿到諾基亞門口測都贏」,結果, 諾基亞仍然只採用德州儀器的手機晶片,聯發科不得不發展山寨模式。 「諾基亞是被兩家台灣公司打下來的,一家是聯發科,另一家是宏達電,」台大副校長湯明哲觀察。當年智慧型手機只有一千萬台的規模,開發成本又高,諾基亞根本看不在眼裡,宏達電卻揀諾基亞不要的市場,變成翻身機會。 富士康因福得禍! 怕抽單,錯失智慧型手機商機 同樣是手機代工起家,其他人極力擴產,衝高營收,宏達電反而刻意安排客戶的組成和比例,沒有一家客戶大到能影響宏達電決策,宏達電因此成功轉型。 二○○六年,富士康轉向挑戰宏達電,富士康轉投資誠實科技,找來思科中國區前總裁杜家濱領軍,仿照宏達電的模式設計手機,替電信商設計手機。 「那個時候智慧型手機一年只有五百萬支,宏達電就占了六、七成,這種市場怎麼做?」業者觀察,智慧型手機需要昂貴的軟體投資,規模不夠大,鴻海集團最後結束誠實科技,把研發人員併入富士康,他觀察,富士康另投資幾家一○○%自己持股的公司,賣自己做的智慧型手機。 可以說,富士康和諾基亞一樣同樣有「分母的困境」(編按:指原有生意規模太大,難以放棄發展新事業),為了怕客戶抽單,富士康的智慧型手機無法掛自己的品 牌,只能低調的行銷,富士康雖然在智慧型手機技術上頗有實力,卻始終沒法和宏達電正面競爭。「捏怕死,放怕飛,很難做啦!」產業人士觀察。 當諾基亞訂單下滑,甚至,在金融海嘯時,諾基亞抽單保護自己的供應鏈,富士康就跟著遭殃。業界人士觀察,有一段時間,富士康甚至曾嘗試要幫山寨機廠商生產,「但是山寨機廠商還不夠成熟,」和富士康合作,狀況不斷,最後也叫停。富士康只得回到自己熟悉的手機代工業務。 六月二十二日,富士康股價只剩每股港幣三.三二元,股價跌破每股帳面價值。 今年六月,鴻海股東會後,業界傳出富士康將接宏達電訂單,轉和對手合作,一位宏達電主管坦言,宏達電的確有相關規畫,「合作是在巴西,巴西關稅高,富士康 製造能替我們省成本,」但現在廠都還沒蓋好,在這場戰爭裡,像富士康這樣的手機代工廠,能施力的點,似乎越來越少。 其他供應鏈拚轉型! 閎暉轉做機殼,美律搶吃蘋果 這一波衝擊,也影響諾基亞的供應鏈,「幾年前,大立光股價衝上五百元,還特別說明是因為拿到諾基亞訂單,」一位外資分析師觀察,現在諾基亞已不是票房保證,在鴻海股東會上,連郭台銘都半開玩笑的諷刺,「謝謝諾基亞給我們機會,練習少量多樣生產能力。」 「現在台灣廠商只有打進蘋果或宏達電的供應鏈,才有機會。」一位外資分析師觀察,在蘋果的威脅下,幾家手機大廠都被打得無力招架,諾基亞雖然下滑,其他手機廠也很慘,原本被歸類為諾基亞概念股的廠商,都積極尋找分散風險的機會。 以閎暉為例,閎暉是少數能打入諾基亞的按鍵廠,據外資報告,去年諾基亞占閎暉營收比重約五成,這兩年,閎暉已經轉向機殼、車用零件等領域發展。另一家被歸 類為諾基亞概念股的美律,法人估計去年諾基亞營收占比高達四成,今年開始,美律也打進蘋果供應鏈,可望供應iPad2用的喇叭。 如果郭台銘也擋不了典範轉移的破壞力,未來當你的公司遇上雷達螢幕外的新對手,要偷走你的市場,你又該怎麼辦?這是台灣廠商,都必須上的一堂課。 【延伸閱讀】台灣諾基亞概念股,搶劈腿蘋果和宏達電! 公司:富士康2010-2011年諾基亞貢獻營收占比(%):50-60→40-50轉型做法:轉攻宏達電供應鏈和智慧型手機代工 公司:美律2010-2011年諾基亞貢獻營收占比(%):30-40→40-50轉型做法:同時打入蘋果供應鏈,今年第二季開始供貨 公司:閎暉2010-2011年諾基亞貢獻營收占比(%):40-50→40轉型做法:由按鍵本業轉攻汽車零組件、手機光機電零組件 公司:大立光2010-2011年諾基亞貢獻營收占比(%):21→18轉型做法:主攻高階智慧型手機,預估蘋果將占今年營收38% 註:2011年為預估值資料來源:滙豐銀行、高盛報告、美林證券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