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環保稅來了,標準高於排汙費:機動車船舶等擬免繳

稅制改革再次邁出一大步,這次是《環境保護稅法(草案)》(下稱“環保稅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8月2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其中主要內容之一是審議環保稅草案。按照《立法法》,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一般應當經三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再交付表決。業內專家預計環保稅草案最快年內能獲得通過。

我國現行的排汙費制度已經實施30多年。環保稅法的出臺,將標誌著我國環境保護領域“費改稅”以立法形式確認固化,同時我國現行的18個稅種有望增加到19個。“費改稅”此前已有成功先例,如車輛購置費改為車輛購置稅。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稅收系主任朱為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理論上說,排汙費和環保稅只是名稱不同而已,作用機理相同。但在現實中,環保稅的征收力度可能會比排汙費更大。因此,相對於排汙費來說,對於遏制企業汙染排放的作用會有所提高。

根據草案,我國擬征收環境保護稅,並把現行排汙費收費標準作為環境保護稅的稅額下限。

“排汙費制度對於防治環境汙染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稅收制度相比,排汙費制度存在執法剛性不足、地方政府和部門幹預等問題,因此有必要進行環境保護費改稅。”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前述會議上說。

費改稅實現“稅負平移”

隨著營業稅改增值稅和資源稅改革全面推開,環保稅開征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之一。

去年6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由財政部、稅務總局、環保部聯合起草的《環境保護稅法(征求意見稿)》,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今年,財政部等相關部門進一步修改之後形成草案再度報送國務院。

為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保護和改善環境,減少汙染物排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8月29日,國務院提出了關於提請審議環保稅草案的議案。

受國務院委托,樓繼偉作了說明。他稱,本次立法是按照“稅負平移”的原則,將現行排汙費制度向環保稅制度轉移。

我國自1979年確立了排汙費制度,2015年征收排汙費173億元,繳費戶數28萬戶。

然而,排汙費的征收管理存在不少亂象。財政部駐山東省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劉忠慶曾撰文指出,他參加某省9市2003年下半年至2006年排汙費收繳使用情況的檢查後,發現四個主要問題:排汙費“應征未征”現象普遍存在;違規設置排汙費“收繳過度戶”;排汙費收入人為混庫,地方財政層層截留中央級收入;擠占挪用截留排汙費。排汙費違規支出主要包括:購置別克旅行車、獵豹越野汽車等17部車輛支出160萬元;購置電腦、複印機、打印機等支出200萬元;建辦公大樓等。

根據草案,環保稅征稅對象為企事業單位,征收汙染物範圍主要涵蓋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

樓繼偉稱,對於各方爭議較大的二氧化碳征收環保稅問題,暫不納入征收範圍。

草案將現行排汙費收費標準作為環保稅的稅額下限,規定:大氣汙染物稅額為每汙染當量1.2元;水汙染物為1.4元;固體廢物按不同種類,稅額為每噸5元至1000元;工業噪聲按超標分貝數,稅額為每月350元至11200元。

比如工業噪聲汙染中,超標16分貝每個月將被征收11200元。

由於各地情況差異較大,草案中授權省級人民政府可以在《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表》規定的稅額標準基礎上,上浮應稅汙染物的適用稅額,報同級人大常委會決定,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

此次環保稅設計上充分地體現了“企業多排放多付稅,少排少付稅”。

對超標、超總量排放汙染物的,加倍征收環保稅。比如,工業噪聲汙染超標的分貝數越大,征收的金額越高。超標16分貝比超標15分貝每月多征收2400元。

此前的環保法意見稿明確,對依照《環境保護稅法》規定征收環保稅的,不再征收排汙費。而在環保稅草案中,也列出了稅收優惠。

例如,草案明確提出為鼓勵企業通過采用先進技術減少汙染物排放,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汙染物和水汙染物的濃度值低於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汙染物排放標準50%的,減半征收環境保護稅。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草案在免征環保稅方面比之前的征求意見稿範圍更寬,也延續了以前排汙費的優惠政策。

此次草案明確了五項免稅情形,包括了此前征求意見稿中的對農業生產排放的應稅汙染物免稅,對機動車、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動汙染源排放的應稅汙染物免稅等,新增了對納稅人符合國家或地方標準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免稅。

對於環保稅的征管,草案規定,稅務機關依法征收管理,環保主管部門負責依法對汙染物監測管理,環保主管部門和稅務機關應當建立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和機制,定期交換有關納稅信息資料。

應建立適當評估機制

朱為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環保稅法將成為我國第一部綠色稅法,估計最快年內會出臺。

我國環境保護稅收制度長期以來既分散又比較落後,而環保稅的推出,將改變這一現狀。環保稅征稅目的,正是為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社會節能減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而根據此前環保法征求意見稿,環保稅法重點監控(排汙)納稅人包括火電、鋼鐵、水泥、電解鋁、煤炭、冶金、建材、采礦、化工、石化等重點汙染行業的納稅人及其他排汙行業的重點監控企業。這將有利於遏制高耗能高汙染企業發展,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教授白彥鋒認為,環保稅法對超標、超總量排放汙染物的企業加倍征稅,這是為了使“環境保護稅”真正“長上牙齒”,而不再是嚇唬人的“紙老虎”,真正使政府的環境保護這只手“硬起來”。

最高法中國應用法研究所所長蔣惠嶺說,我國目前環境保護和治理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相關的法律法規與制度還很不完善,不能奢望靠一部環保稅法來解決所有的環保問題。應當將其與其他環保手段緊密結合,將環保稅法與稅收征管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相協調配合,協同共進,水才會更碧綠,天才會更湛藍。

其實,中國的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消費稅、資源稅、車船稅等稅種設計中,也考慮了環境治理保護,因此這些稅種相互配合,才能更大地發揮稅收在環保中起到的調節作用。

關於未來環保稅法開征,白彥鋒建議,首先要將清費立稅落到實處,保證環保稅改革不增加納稅人的總體負擔,使我國經濟轉型在總體可控的前提下進行。

目前環保稅被普遍認為是地方稅種,不過朱為群認為,由於我國的環境汙染已成為全國性問題,因此環境保護稅收入應該由中央財政集中一部分,而地方財政也需要環境保護稅收入為治理地方環境汙染提供資金。這就需要確定環境保護稅收入的分享原則和相關的分配制度。

此前有法學界觀點認為,環境保護稅範圍主要涉及破壞環境的一個特定環節,即排汙行為,關註於末端治理,有一定的籌資功能。

朱為群表示,環保稅作為一種特定政策目的稅,要通過適當的評估機制來保證公眾能夠了解環保稅的征收目的是否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以防止其成為政府的單純的籌資手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90

森馬服飾:實控人邱堅強、邱艷芳等擬減持4.8246%股份

森馬服飾發布公告稱,股東鄭秋蘭、邱堅強、邱艷芳計劃自本公告之日起兩個交易日後的六個月內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本公司股份合並計算累計不超過130,000,000股(占本公司總股本比例4.8246%)。

公告稱,鑒於公司實際控制人及關聯人持股比例較高,公司股票市場流動性較差,公司實際控制人及關聯人為適應在深港通業務開通後投資者結構及規模發生的變化,提升公司股票的市場流動性,有利於引入國際資本等戰略投資者,完善公司股東結構。同時,公司實際控制人通過減持部分股票,獲得資金用於其他投資,發展相關產業。

公告顯示,股東鄭秋蘭與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公司董事長邱光和為夫妻關系, 為關聯人。鄭秋蘭持有公司股份120,000,000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4.4534%,為無限售條件的股份;股東邱堅強,現任本公司副董事長,是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持有公司股份360,042,552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13.3619%,其中,有限售條件的股份數量為270,031,912股,無限售條件的股份數量為90,010,640股;股東邱艷芳是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持有公司股份304,000,000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11.2821%,為無限售條件的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021

碧桂園等擬競購AXA港財管業務

1 : GS(14)@2017-09-17 17:32:28

【本報訊】本港人壽保險牌照有市有價,繼續受中資企業垂涎。在本港多間保險公司相繼賣盤後,外地媒體引述消息指出,法國保險公司安盛(AXA)計劃出售香港財富管理業務,估值約5億美元(約39億港元),競投者包括剛以6.1億元搶購九龍城地皮的內地房企碧桂園(2007),以及內險中國太平(966)。市場早前盛傳AXA安盛擬以作價約4億美元(約31億港元),放售香港財富管理業務。


估值39億 涉逾20競投者

不過路透昨日引述知情人士報道,AXA安盛香港財富管理業務估值約5億美元(約39億港元),而且已吸引逾20個競投者,主要來自內地險商、國企及地產商等,其中包括碧桂園及中國太平。AXA安盛及中國太平對傳聞不予置評,碧桂園則未有回應。
AXA安盛香港旗下有多間子公司,根據保監局資料,旗下安盛保險、安盛金融及今次傳出放售的安盛財富管理,均持有壽險牌照。安盛財富管理獲保監局授權,可以出售人壽及年金、投資相連及退休計劃產品。事實上,AXA安盛亦非首次出售香港業務,早於2014年其強積金及職業退休計劃業務已獲美國信安收購,作價26億元。近年內地資金頻頻來港收購保險公司,序幕率先由大新金融(440)掀起,旗下大新人壽以高價106億元放售予深圳內房公司泰禾集團;其後香港人壽亦以作價71億元,出售予內地大鱷張振新持有的首元國際。雲鋒金融(376)亦聯同螞蟻金服、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新浪、巨人投資等,上月宣佈以131億元買入美國萬通亞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14/201524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1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