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高 - XBox 360入賬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44078
富士高 (927) ,05年11月30日成為 Microsoft XBox 360 耳機的全球獨家生產商,中期業績純利增加51%,往績市盈率10倍,預期市盈率around 6-8倍,往績息率3.3%,已公佈年底好可能會有特別股息,公司成為06年香港超級品牌,05年David Webb 一年一度點石成金之選,現金流強勁,由 PWC audit.
工業股一隻,不過唔係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即代客加工) , 而係自己研發產品,電子產品、音響產品、通訊產品、多媒體產品、電聲零件配件及其他... 依d terms 應該都冇人會睇得明,即係做電話耳機、汽車耳機、遊戲機耳機及配件。
工業股最怕係兩樣野,一是OEM,這類公司完全冇防線可言,只會不斷被人壓價;二是過份倚重個別客戶,除了會比客蝦之外,個客一走左就會流血不止。富士高於06年9月為止的中期業績顯示,客戶分佈如下 : 美國 20% (05 年同期 30%)、歐洲22% (20%)、亞洲國家22% (22%)、中國32% (19%),分得好散。宜家睇數, unit : HKDk。
05H1 05H2 05FY 06H1
- 營業額 481945 607133 1089078 741144
- 銷售成本 -376216 -461714 -837930 -600192
- 毛利 105729 145419 251148 140952
- 其他收入 60 3605 3665 79
- 分銷及銷售支出 -12224 -20644 -32868 -12718
- 一般及行政支出 -55194 -57180 -112374 -63680
- 經營溢利 38370 71200 109571 64633
- 淨利息支出 -80 -2458 -2538 -2304
- 除稅前溢利 38291 68742 107033 62329
- 稅項 -6301 -8244 -14545 -10529
- 期內溢利 31990 60498 92488 51800
- 少數股東權益 -2479 -4279 -6728 -7301
- 公司股權持有人 29511 56249 85760 44499
-
- 毛利率% 21.9 24.0 23.1 19.0
- 純利率 6.6 10.0 8.5 7.0
由於盤數係3月31日年結,可見下半年既sales 高好多,應該係聖誕檔期既關係。Interim report M&DA 話由於銷售組合有暫時性的轉變,以及最近推行的削減產品成本計劃帶來的效益未及於期內反胦, 毛利率由去年同期21.9%略為調整至19.0%,睇下下半年既 cost savings measure 有冇料到。銷售上升是因為「具備影音功能的流動電話日趨普及,而該等增值功能均需要配以優質耳機產品使用;市場對與流動電話配套銷售的免提耳機需求殷切;集團加強與主要歐洲流動電話製造商的合作關係;集團是微軟Xbox 360TM 遊戲機附設的有線耳機獨家供應商,帶來銷售額達到98.9百萬港元,飆升323.3%。」
公司展望集團預期流動通訊及娛樂產品的銷售將持續強勁,帶動市場對具備增值功能的優質電聲產品的需求。由二零零六年九月始,集團已向一個優質音響品牌客戶付運首批新產品,大批量訂單並已排期於下半年度付運,訂單為期一年,金額達一億元,故他相信音響產品將會成為下半年的業務增長動力之一。
整體而言,隨著先進數碼音響壓縮技術的發展,集團預期消費者對「隨身聽」的高級音響娛樂器材的需求持續,並將帶動對優質而輕巧的耳機的相應需求。另一方面,消減噪音耳機已廣泛被經常乘搭飛機的旅客接受,為集團帶來發展空間和增長潛力。至於配備紅外線、射頻技術、藍芽及2.4/5.8GHz數碼音響技術的無線耳機,訂單數目亦不斷增加。
對於未來的合作計劃,集團現正與兩歐洲客戶洽談中,分別為音響產品及通訊產品。公司透露,若今年度營運情況理想、手頭現金充裕及日後發展計劃許可,不排除今年將派發特別股息。
至於Xbox 360,由於05年11月底先有,加埋做模時間,肯定趕唔上聖誕檔期,今年第一次享受Xbox 的聖誕銷售增長。XBox 銷售如何? 在Microsoft 年報中有個segment 叫EDD, 入面主要是Xbox 360 的hardware 和software, 我們看它的revenue 可作參考。
Entertainment and Devices Division (“EDD”) products include the Microsoft Xbox video game console system, PC games, CPxG (consumer software and hardware products), TV platform products for the interactive television industry, and Mobile and Embedded devices (principally Windows Mobile software platform and Windows Embedded device operating system).
EDD 的revenue for the quarter ended Jun06, Sep06, Dec06, Mar07 係 USD 1162m, 1019m, 3002m, 947m. Oct06-Mar07 加起來是USD3949m, 比Apr -Sep06 的2181m 多近一倍。
歐洲和美國聖誕零售數據都好靚,中期純利增加5 成,希望年終業績都交到5成吧,也看看有沒有特別股息。申報:有貨小注。
富士康百万机器人战略:是豪赌也是无奈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28112441825/
借着摩擦出来的火花,在刺耳的摩擦声中依稀可以看到一排排装满螺丝的机械手将一个个金属框摩擦得闪着寒光。金属框作为iPhone4外壳的一部分,正通过流水线组装成成品从深圳龙华富士康运往世界各地。
一直以来,中国制造都以低廉的人工取胜,代工巨头比亚迪就 是以人工替代机器工作而成功。现在,富士康作为中国制造的标杆企业,正通过配备机器人来提高资金和劳动力的组合配置比例,向西方工业生产模式靠拢。以人工 替代机器的时代正在过去,现在是用更多的机器来武装人。这些不需要灯光和空气,没有感情,最重要的是可以无限复制的机械手臂正被郭台铭作为跨越中国制造的赌注。作为富士康的总裁,他管理着全球最为庞大的代工队伍,刚刚通过内迁完成了中国制造的大陆布局,但在劳动力短缺和工人成本上涨等压力下,这次他被迫通过机器人来实现提前从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制造的代工日不落帝国,在短期内弥补用工空缺并逐渐摆脱对不可持续的廉价劳动力的依赖,而实现全球交货的代工版图。
100万台机器人
11月19日,染着时尚黄色头发的郭台铭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2012年富士康将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提高公司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这是郭台铭首次明确了富士康的机器人战略目标,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26个园区的几十万名员工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尽管三个月前,郭台铭就已声称未来3年投资至少1000亿元,引入100万台“机器人”,但当时更多人觉得这是个玩笑。
作为代工的主要成本,人力资本的剧烈消耗让富士康产生了用机器来替代人的冲动。在过去的10年间,富士康充分利用了中国从高收入国家取得高质量设计然后将其转变为廉价量产品的能力,通过120多万人的代工队伍将富士康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商,其中仅中国大陆就有超过100万的工人。
事实上,富士康早已为机器人计划有过准备。公开信息显示,富士康的SHZBG鸿超准产品事业群已专门成立自动化机器人产品处,近两年也在全国各地招聘机器人应用工程师。
“和一年前的两次大幅加薪一样,这次郭总发布的机器人计划我们内部完全不知情。不过郭总所指的机器人,应该绝大部分是机械臂和少部分的低智能化机器人”,富士康内部人士称,目前富士康在应用的1万台机器人绝大部分也是机械臂。
如果说一年前富士康的大规模内迁是为了应对跳楼事件和加薪的影响,借机完成了在中国大陆的布局,这次富士康的机器人计划被认为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制造的新跨越,同时也是新挑战。
“如果机器人计划实施成功,富士康将突破对人工需求的天花板而实现全球化布局”,富士康一位具有国际经验的台籍人士表示,物流是代工企业另外的一块重要成本,全球化布局能大幅降低富士康的成本,富士康这次大额投资巴西就是为了压缩到美国的物流成本。
被迫推到台前
在富士康内部,机器人计划并不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甚至连富士康的员工在巨大的机器人声势下也没有感受到机器人带来的失业威胁。“我觉得这更像是郭总激情爆发的演讲,我看不到处于产业前沿的富士康发展机器人的内发动力在哪里。”富士康一位内部人士如此评价。
富士康目前使用的机械臂每个成本在十万元人民币以上,机器人的成本在百万元人民币以上。简单地看,机械臂能够24小时连续工作,其工作时间是工人的三倍。机械臂的成本相当于雇用三个普通工人一年的成本(目前富士康普通工人的年薪约为3万~4万元),这样一个机械臂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第二年就可以创造大量的利润了。
不过,这些不需要灯光和空气,也不需要感情的机器人,实际性价比可能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不管是机器人还是机械臂,维护成本非常高,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到按周来计算和对精密度的要求不断提高,生产完一个产品后原生产线上的机械臂和机器人需要重新调试,基本就等于报废了。机器人取得成本和技术的突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短期内根本不现实”,富士康的一位台籍中层称,机器人只能用于生产线上的前端工作,而富士康的核心是后端的组装,机器人实际上能替代的工序不到50%。“比如说iPhone4上组装的螺丝,机器人很难保持这么高的精度,只要没对准,iPhone4和机器人都将报废。”
相比富士康的经济成本问题,富士康的上述内部人士认为,机器人引起的失业社会问题是一个更大的难题。“富士康如果一裁员必然引发劳工组织的关注而重新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郭台铭,从一个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的小厂老板做到代工行业老大,被认为是站在制造业前沿最具智慧的人。
“100万台机器人战略肯定是豪赌,但可能也是无奈。”富士康内部人士称,富士康在内地开出了非常有竞争力的工资,但在郑州等地的工厂都出现招不到人的现象。现在的90后大都认为,反正都是打工为什么不去沿海。
富士康在郑州目前仅有5万人,远低于其产能规划,在成都等地情况也大幅低于预期。而规模一直是代工企业在低利润环境下生存的重要推动力量。
上述富士康台籍人士称,富士康深圳的工人成本比美国人力成本最低的州只便宜了40%左右,工资在一般消费电子的成本中占比约为30%,再考虑到物流成本,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只有不到10%。关键是,中国的劳动力工资还在不断上涨。
富士康宣布120亿美元投资巴西也是为了大幅压缩到美国本土的物流成本,这一投资额接近富士康过去一年多内迁投资额的总和。
推出机器人计划这个决定之前,富士康已经感受到了中国制造业的寒意。“富士康成本控制已经远远超过2008年,严控出差,而且很多地方只能坐火车。”富士康内部人士表示。
富士康2010年员工成本总计5.65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16.5%,2010年净亏损达2.183亿美元。即使受益于近年来苹果产品的井喷,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富士康仍然没有摆脱亏损的局面。
成本均衡年代
为了应对一年前的跳楼事件的批评,富士康提高了工资并向内地搬迁来抵消成本。富士康准备推出机器人提高资本和劳动力的比例,这更像西方工业的生产模式。
波士顿咨询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考虑到人民币的升值因素和美国工人相对价高的劳动生产率,到2015年,中国制造业的净劳动力成本将与美国相当。
作为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的人力成本升高后,已面临两难境地:采用自动化生产线,与西方相比没有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不采用则只能眼看着代工向人力成本更低的印度和东南亚等国转移。
富士康内部人士称,在人力成本的推动下,中国以代工为代表的制造业已经进入成本均衡年代,利润已降无可降。“以前来料加工(EMS)的单子,你出一毛我出九分,现在大家都不降价了,只能拼技术保障。”
富士康只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中国制造目前的困境是实业空心化,大量游离实业的游资推高了原材料价格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推动了人力成本的上涨,人力成本上涨后更多的企业没有利润将导致更多的资金从实业中撤离。”太和投资负责人王亮称。
作为与机器人自动化生存出路对应另外一极,更多的中国制造的重心流失到了人力成本更加低廉的东南亚和南美等地。
目 前郭台铭正在加速全球化布局。在郭台铭11月19日明确了机器人计划的同时,也再次明确了巴西12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而在越南和印度的工厂富士康早已开 始布局。在此之前,笔记本代工第二大巨头台湾仁宝在巴西工厂早已开始运作,另外一位代工巨头台湾胜华科技等也早已开始了在越南等地的部署。
趕製新iPad 富士康「加薪」公關騷
2011-3-15 NM
全球矚目的新iPad上週由已故「教主」喬布斯接班人、蘋果電腦總裁庫克推介登場,推出兩小時即被網民掃光。這部主打高清屏幕高解像度的新玩意,最平售價三千八百八十八港元。 過去數月,趕製新iPad的富士康員工在工場埋頭苦幹,規定每小時要完成四百件半製成品,每做兩個鐘才有十分鐘上廁所。但他們的月薪卻買不起一部新iPad。 自從前年起發生員工自殺「N連跳」事件後,生產蘋果電腦的台資企業富士康,大老闆郭台銘拍板向員工加薪力抗臭名,上月再向基層員工加薪百分之十六至二十五,時間正正就在新iPad登場前夕、蘋果電腦宣布委託美國獨立組織調查富士康等生產商的勞工狀況之後。 本刊調查發現,加人工只是一場公關騷,一百二十萬內地員工當中,七成根本無得加。獲加薪者透露富士康背後連番縮骨招數,包括:實行九個月試用期、取消食宿津貼,員工因為通脹食住開支增加,荷包比加薪前縮小。每部新iPad閃爍耀目,背後依然有血有淚。
走 進富士康員工宿舍找到小王,記者問了五次、估足五次,外表老成的小王才吞吞吐吐說出他的年齡。「三十。」也難怪,在郭台銘的富士康打工的生產線工人大多是 十八廿二,像他那樣是「上了年紀」。 之前做過玩具又做過五金的小王,去年底進深圳龍華的富士康,獲分配到即將面世的新iPad顯示器生產線。不論日班還是夜班,他都穿上白色防靜電衣,五天工 作,每日朝八晚五,每做兩個鐘休息十分鐘飲水去廁所,每個鐘要完成四百一十件半製成品,換句話說就是每分鐘要做差不多七件,不達標的話扣錢兼被罵(遲到早 退、大聲喧嘩、翹腳開工等同樣被罵)。超標生產可有勤工獎?「超標就超標,沒有獎金。」
新iPad面世,全球有無 數引頸以待的蘋果粉絲談論着,偏偏唾手可得的小王對這新玩意連一句半句也不想提:「我們(富士康和工人)可簽了保密協議。而且,在這兒工作,只要把自己的 一畝三分地看好。」 小王的同事、二十六歲來自湖南的陳學兵,今年一月中,朝早八點返工之前,感到劇烈頭痛並嘔吐,撐到五點收工,再加三個鐘頭班,終於不行了,直奔醫院,當晚 就入了深切治療部,兩日後死亡,原因是「珠網膜下腔出血」,懷疑與過勞發病有關。原來她自去年十月起,每個月加班近八十小時趕製新iPad,今年一月更沒 放過一天假。本刊記者曾聯絡她的家人,但他們三緘其口,稱「不希望生活再被打擾」。
九個月試用期
小王是員級工人,去 年底獲聘的底薪是一千五百五十元(人民幣,下同),九個月試用期後,到今年中可加到二千二百元,「還要多做六個月才行啊!」小王無奈地說。 上月富士康繼前年發生員工連環跳樓自殺後再度加薪,聲言基層員工底薪獲加百分之十六至二十五,但改變多項計薪方式,其中入職員工的試用期變得取巧,除了合 同寫的六個月試用期,還有三個月「考核期」,考試及格才可以通過試用,即合共長達九個月。在深圳打了五年工、去年十月進富士康的小林無奈地說︰「這裡最讓 我鬱悶的就是試用期,這是我在深圳上班那麼多年見過最長的試用期。富士康這麼大的公司沒有大的度量啊!」 而尚有半年才過試用期的小王已經密謀劈炮。他坦言:「這裡給我感覺是,沒有什麼機會來的。每分鐘都在重複着同一個工序,在生產線工作肯定累。」悶麼?「你 打工還能咋樣呀?你選擇打工只能這樣子了!」他感嘆。
七成人無人工加
今次富士康所謂加人工的另一縮骨招,是近七成人 原來根本不合加薪資格。富士康員工分為員級(作業員)和師級(工程師),員級再細分為「員一至員三」,師級則再細分為「師一至師十二」。是次官方說法是只 有「基層員工」有得加薪,即「員一和員二」的工人,佔總員工人數僅約三成,其餘七成人(包括實習生)統統無得加。 與這次加薪擦身而過的小黃屬師一級,去年中入職富士康,前一份工在深圳華強北維修手提電話,包食包住,月入三千多元。他一心以為富士康是國際大企業一定人 工高福利好,以為入職可以賺多一、兩千元,怎料一進圍城後悔莫及。「再不撤,在這裡別說買車買房,娶老婆、生小孩都不敢呀!」如今他在富士康,底薪只有二 千五百元。
取消食宿津貼
就算有人工加的三成員工,七除八扣,所剩無幾,皆因富士康加人工同時改變計薪方式。以前員工除了底薪,另加伙食和住宿等津貼。如今加底薪後,部分員工的津貼一律取消。 來自湖北的小張○九年進深圳觀瀾富士康,屬師二級,底薪有一千七百元,另加五百元住宿津貼(在廠外租屋)、二百四十元伙食津貼,連同約一千五百元的加班工資,月入近四千元。 加人工後,小張的底薪增至三千一百元,加上約一千元的加班工資,但因伙食和住宿津貼取消,伙食費用又因為通脹急升超過一倍,扣除食住,月入變成僅三千多元,還未計算必須向政府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各三百多元。 員工們還投訴自前年的兩次加薪之後,富士康把飯堂和宿舍營運外判,從中加價。「你在賺富士康的錢的同時,它也在想盡辦法賺你的錢。」他們苦笑說。而今個月開始,員級工人宿舍的收費,從一百一十元加到一百五十元。
加薪公關騷
富 士康上月加薪,源於今年初來自西方媒體的壓力。一月底,美國老牌大報《紐約時報》刊登兩篇長篇幅報導,揭露導致美國就業崗位流失的元兇之一的富士康,自二 ○一○年跳樓事件以來,依然是一間超大型血汗工廠,包括曾經發生致命工業事故,以及瘋狂加班等問題。 其中,報導引述一名蘋果高層指,某夜凌晨,生產線的主管叫醒蝸居在宿舍的員工,每人分發一塊小餅乾和一杯茶,半個鐘後,隨即開展長達十二小時的加班。結 果,九十六小時內,每日生產超過一萬部iPhone。 報導出街之後,引來華盛頓、三藩市、紐約、倫敦、悉尼、以至印度的班加羅爾等地的反蘋果遊行示威。蘋果隨即在上月中委託美國獨立調查組織「公平勞動協會」 (Fair Labor Association),調查包括富士康在內等為蘋果代工的大陸工廠的勞工情況。調查報告即將公布。
不 過,協會的獨立性備受非議。協會的董事會主席Auret van Heerden接受路透社訪問時,就曾盛讚富士康:「它的設施一流,條件遠遠比一般的工廠好得多。」原來,蘋果是協會第一間科技公司客仔,協會以往接開成 衣廠生意,連Nike、Adidas等大品牌的老闆也是十九名董事會成員之一。而且,協會也承認,已收取蘋果近二十五萬美元的入會費。 由於加薪附帶各種條件,總部設於香港的勞工權益非政府組織「大學師生檢查無良企業行動」項目幹事陳詩韻批評,富士康的加薪只是一場騷,全球最大血汗工廠內 員工的待遇未有真正改善。 富士康回應本刊查詢,堅持加薪後深圳地區基層員工的基本薪資已由三年前的九百元升至如今一千八百元,考核後升至二千二百元以上。同時逐步降低員工加班時 數,加強培訓,以達至「工作時間少,收入不減少」目標。
升職路茫茫
富士康加人工,員工不單未有拍掌叫好,年輕的更感到前路茫茫。姍姍進富士康已經五年。她今年只有二十三歲,曾經在北京做過速遞公司的接線生,因為人工低,在○七年的年初四,毅然從老家山東坐一整天火車南下到深圳,為的就是進入這間傳說中的台資大廠。 進廠以後,獲分配到做手提電話、手提電腦、打印機等外殼的模具。一開始的時候,底薪只有六百元的姍姍壯志凌雲。看見主管時時坐房飲下午茶。「我那時候很有想法,有一天我也要坐在那裡喝下午茶!」
只是,她不到半年就遭遇打擊。「我第一次加工資加三十塊!那時候挺傷心的,因為別人都是加五十。」只因她考試肥佬,又試過負責iPhone的工藝處理出了差池,連獎金都被扣掉。 捱了五年,好不容易做到底薪有二千八百元的師一級員工,卻眼見晉升無望。她認識一名老員工,八八年就進廠,捱了二十多年,近年才當主管。 驀然回首,赫然發現年華將逝。「女孩子的青春就這短短幾年,想一想都好後悔呀!」姍姍嘆了口氣說。她鐵了心要走。「不想再去打工了!不想再在別人下面做事了!在富士康讓我體會到什麼呀?就是像一個農民一樣,還像舊社會。」 去年八月,生日之前,姍姍開始學彈結他。「我挺想去流浪的,去賣唱。背着一把結他、一個包。每次看到別人在賣唱,好羨慕!」她把下巴貼着結他甜絲絲地說。隨後,揚手自彈自唱唐磊的《丁香花》:「塵世間多少繁蕪/從此不必再牽掛」。
各出奇謀搶民工
今 年農曆新年之後內地出現民工荒,單是廣東省的崗位空缺超過八十萬。在深圳,富士康每日如黑洞般吸走數以百計甚至千計的民工,其他工廠唯有各出奇謀搶人。 例如,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的員工福利,就有過節利市和每年夏天(7至9月)發放的「高溫補貼費」(見圖),各種福利一年總數可達一千六百元。而在香港上市 的新確科技的子公司深圳國威電子,招聘廣告連早餐食乜餸都列出來。「伙食條件好,早餐包子、饅頭、油條、湯粉、炒粉。」另外,有工廠免費為員工理髮;有工 廠的員工宿舍有露台;有工廠主打「加班多」;也有工廠定期贈送水果和紙巾。至於待遇是真確還是另有陰謀,有待員工核證。 ####
富士康走出陰霾 奇美電留校察看 郭台銘一好一壞的機會與挑戰
|
|
揮別去年的沉悶,鴻海第四季財報一出,四十萬名小股東終於可以笑逐顏開。
從員工跳樓到搬廠大遷移,過去兩年的鴻海,可說是時運不濟。但隨著入股夏普讓外資看好今年營收成長一五%,一好、一壞的機會與挑戰,端看郭台銘如何將鴻海
再次推上高峰。 撰文‧林宏文、翁書婷
「今年鴻海營收要成長一五%,已經沒問題了!」這是上個月發布「鴻海聖經」、研究鴻海多年的巴克萊資本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在鴻
海宣布入股夏普之後的第一手評論。
他的理由很簡單,在鴻海成功調漲iPhone、iPad代工費用後,富士康也轉虧為盈,加上鴻海做過最好的投資——夏普,可望帶來的電視組裝訂單,在在都
讓楊應超可以喊出一聲:「穩啦!」確實,去年第四季,鴻海公布了令人驚豔的業績,稅後純益達三五○.二九億元,與營收均雙雙刷新歷史紀錄,全年每股稅後純
益(EPS)達七.六五元,顯示鴻海在歷經二○一○年的生產基地大遷移、員工跳樓,以及工資調漲等考驗後,如今又已重回成長軌道。
觀察鴻海這個大集團,過去兩年,富士康與奇美電兩家公司都歷經重大虧損,如今兩家公司已逐漸走出陰霾,可以說最壞的情況都已過去,但富士康去年轉虧為盈,
在非蘋陣營的智慧型手機頗有斬獲,今年的業績與獲利基本面都較奇美電更明確。 富士康走出陰霾 找到新客戶華為
轉向深耕中國內需攤開富士康的年報,去年下半年稅後淨利九千萬美元,全年盈餘終於由負轉正,稅後淨利達七千二百萬美元。富士康由虧轉盈主因是賣掉山西太原
廠區給鴻海,認列了七千三百萬美元的獲利,但手機代工本業仍然不賺錢,還是虧損三千七百萬美元。
至於今年,大部分外資都非常看好富士康今年的成長性。「富士康將是中國平價智慧型手機熱潮的主要受惠者。」外資直接點出對富士康信心滿滿的原因,因為富士
康已成功轉變客戶結構,第一大客戶不再是諾基亞(Nokia),而是平價智慧型手機大廠華為。
很多人可能對華為這個品牌不熟悉,但在中國,華為是知名手機品牌,根據顧能(Gartner)統計,光是去年華為智慧型手機的銷量就高達一千六百萬支,雖
比不上蘋果與三星的八、九千萬支,但已正式躋身全球前九大智慧型手機品牌之列。
「華為的目標是三年內成為全球前五大智慧型手機品牌,五年之內挑戰前三大。」華為手機部門行銷長徐昕泉這麼說。而在今年西班牙巴塞隆納行動通訊世界大會
(MWC),華為的智慧型手機更讓眾多分析師大吃一驚,「進步神速,軟硬體性能和宏達電、三星等大廠差距越來越小。」顧能資深分析師呂俊寬說。
據了解,去年華為可能已是富士康最大客戶,占富士康代工比重約二四%,超過占二一%的諾基亞,而且此消彼長日益明顯,「這個現象也符合全球手機趨勢,諾基
亞競爭力逐漸下滑,而中低階手機將成主流。」一位觀察手機產業很久的資深法人說。
攤開地圖一看,富士康和華為正巧都在河北廊坊擁有廠區,地理上相近透露著雙方密切合作的可能。過去富士康服務諾基亞這位大客戶時,派了相當多主管幹部進駐
芬蘭,前任執行長陳偉良甚至還住在諾基亞總部附近,而去年底程天縱接掌富士康執行長,以程天縱過去在惠普中國總經理及德儀亞洲總裁的經歷,與中國企業有深
入經營的關係來看,執行長的更換,也顯示富士康接下來將轉向以深耕中國客戶為主。 富士康爭取非蘋代工
擺脫生產低毛利手機地位
外資一致看好雖然華為智慧型手機相當平價,富士康代工的毛利不高,但富士康的遷廠效益也正在浮現,從一○年下半年開始,受到深圳工資高漲的影響,郭台銘開
始將富士康從深圳往北遷,河北廊坊、天津、北京成為手機代工業務新重鎮,河北、天津的工資比深圳便宜二○%以上,勞工成本大減。
此外,去年下半年,富士康智慧型手機的出貨比率已經正式超過功能性手機,也象徵富士康已擺脫過去只能生產低毛利的功能性手機角色。相較於蘋果陣營訂單交給
鴻海,未來,富士康將爭取更多非蘋陣營的智慧型手機訂單,也成為外資一致看好富士康的主因。
至於鴻海集團中的奇美電,未來方向則不如富士康那麼明確。事實上,此次郭台銘與夏普洽談入股事宜,奇美電完全不知情,三月二十六日及二十七日,鴻海在日本
大阪與夏普進行最後磋商並宣布入股消息時,當時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正在台灣與供應商會面,供應商問段行建知不知道鴻海要投資夏普時,段行建相當驚訝地回
答,「我不知道。」一位熟悉業界的人士指出,郭台銘對奇美電早有不滿,最主要是奇美電的技術已經落後,而且在鴻海替蘋果代工iPhone及iPad過程
中,原本鴻海冀望奇美電的面板能夠獲得蘋果青睞,一起打入蘋果供應鏈,但沒想到奇美電屢次掉單,沒有跟上腳步,讓蘋果大量採用日系及韓系的面板。
因此,郭台銘先前便主張,既然奇美電不行,乾脆就把奇美電分拆,因為分拆可能只需要再拿出一百億元增資就行了,但若要繼續投資下世代廠房,可能還要再花上
千億元蓋八.五代線或十代廠,而且分拆奇美電後,不僅有改造奇美電的可能,還能獲取承銷利益,對一直需要資金的兩大股東也都有助益。
奇美電留校察看 技術落後又掉單
未來恐被夏普取代郭台銘對奇美電的不滿,也表現在此次鴻海對外宣布的訊息上。鴻海在決定以四七三億元入股夏普時,同時也公告未來三年將參與奇美電的現金增
資,而且還特別強調,「會依持股比例參與出資」,由於鴻海持股奇美電比例很低,因此計算出來的金額僅不到二十七億元,相較於大規模投資夏普的四七三億元,
二十七億元根本微不足道,也代表了奇美電在郭台銘心中的分量。
也因為奇美電一直沒有做出讓郭台銘滿意的成績,與奇美實業對分拆奇美電的溝通沒有結果,加上奇美電又被美國司法部判定違反價格聯合壟斷的反托辣斯案件,因
此,郭台銘便積極進行「聯日抗韓」的動作,洽談一年才敲定入股夏普。
郭台銘的布局,未來對奇美電的影響到底如何,目前來說還是未知數,不過由於是鴻海投資奇美電與夏普,而非奇美電投資夏普,因此,未來鴻海才是整合的中心,
以鴻海掌握了蘋果這家關鍵客戶,未來很可能將扮演從下游整合到上游的角色,因此,不僅夏普未來需要與鴻海大力配合,奇美電更只能看郭台銘的臉色。
其實,奇美電最早的技術來源就是日本大廠,從最初建立第一條生產線時,是與富士通合作,雙方以技術及產能做交換,後來奇美電的廠房愈蓋愈多,也有過日立及
夏普等公司的技術授權。
因此,一位業界人士就說,目前郭台銘的作法,有點像是讓奇美電「留校察看」,未來如果奇美電技術還是跟不上,鴻海很可能將高、中階面板都交給夏普來負責,
奇美電的龐大產能,恐怕只能更加倚賴中國電視品牌的客戶,奇美電必須自立自強,才能擺脫被邊緣化的宿命。 |
富士康內遷過快遭遇管理新難題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8/5NNDE5XzQ0OTY5Nw.html[ 從8萬名員工到30萬,事實是,成都不是龍華或者觀瀾,工廠建好了,但工人卻沒有去處 ]
「富士康內遷的速度有些太快了。」一名與富士康合作的供應商昨日表示,「(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的文化很像成吉思汗,要求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一個地方攻下來,但是如何守住,才是真正考驗的地方。」
據媒體報導,4日晚上,數百名富士康工人在四川成都廠區與保安發生衝突,起因於對薪資待遇和宿舍管理不滿。
昨
日,富士康方面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事情被誇大了,其實並沒有那麼嚴重。」據其描述,事情是因幾名富士康員工在公寓附近的商業街吃飯,因為和餐館老
闆起了衝突,當地富士康的物管人員就報了案。事後,警方帶走相關人員進行詢問,「當晚留置酗酒滋事人員4名,批評教育後第二天都送回了公寓。」
住在成都西南一期公寓的黃葉(化名)告訴記者,類似的事件在去年也發生過一次,去年9月份,連續3周西北公寓的員工宿舍都發生了失竊事件,員工每週都會為此鬧一次。「很多員工藉機起鬨,也是從樓上往下扔東西。」
「那
時我剛進富士康不久,成都老員工也就1800元左右底薪,而深圳新進就有1800元,很多老員工對此感到不滿,這一次,估計也是因為這個。」據黃葉介紹,
在成都,以前新進員工月工資1350元,現在1550元,本來說今年5月份會繼續上漲,但是因為FLA來調查後說富士康加班厲害,就沒有調成。
「現在的收入比以前還少了,因為以前每月加班不管控,現在管控最多加班60小時。」黃葉表示。
富士康集團副總裁程天縱曾表示,過去全天候「校園式」管理雖然提供給大部分員工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但無形中也減少了員工融入社區的機會,同時也不能滿足目前「80後」、「90後」新生代產業工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他希望員工在以後可以得到更好的關心。
其實,富士康也曾試圖減少快速擴張帶來的問題,通過引入外部的物業管理公司,最終實現物業所有權及管理權的市場化、社會化,使得員工有更多的自主選擇。
「但一個新工廠的運轉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需要後勤、安監、物業管理都跟上,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很可能導致事故。」上述供應商表示,富士康可能會重新審視內遷的速度,畢竟,後續管理的問題已經開始浮現。
實際上,富士康成都工廠的上馬已經創造了一個「成都速度」。
2010
年10月18日,由成都富士康生產的第一批iPad搭乘貨機從成都起飛經香港發往美國,這一天距離同年7月富士康決定在成都投資iPad項目決策,僅有不
到3個月的時間。在富士康的規劃中,成都工廠將成為左右iPad
2全年供應的關鍵因素。「深圳富士康的iPad單月產能僅有180萬台到200萬台的水平,iPad
2衝量的希望相當一部分放在了成都(工廠)身上。」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公開資料顯示,郭台銘在遷移之前向成都市政府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條件——必須在3個月內建成幾十萬平方米的廠房,半年內廠房達到170萬平方米,廠房要建在綜合保稅區內,富士康項目用地要4平方公里,另需10餘平方公里做生活配套。
而因為成都富士康在富士康內遷版圖上的重要性,一直以來,在不同的招聘網站上都能看到成都富士康大量招聘普工的消息。
從8萬名員工到30萬,事實是,成都不是龍華或者觀瀾,工廠建好了,但工人卻沒有去處。
在
深圳,每天下午5點多到晚上8點,富士康的員工分批下班,他們像潮水一樣湧出大門,享受著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候。「平時6元任意玩,週末8元任意玩。」一名
深圳龍華廠區的富士康工人告訴記者,不上班的時候他常去上網,最多時每天在網吧呆六七個小時。而在成都,大部分人因為工資比不上深圳,而選擇呆在宿舍。在
成都的黃葉說平時自己最大的愛好就是睡覺,加班比以前少了,更多的時間沒處打發,但是工廠還在繼續擴招,「招來的人去哪兒?」
留給富士康需要思考的問題正在層出不窮。
萬達種菜富士康進農業 大佬務農風越刮越烈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26/3NNDE4XzQ2MDY3NQ.html
《中國經濟週刊》 實習生 蘇琳
「陳光標」牌飲料即將面世。
繼今年3月宣佈在黑龍江承包近百萬畝農田種植農作物之後,5月20日,陳光標公佈了他「務農」的最新進展:目前已在農業領域投入5億元,預計「陳光標」牌綠色食品和飲料將於今年下半年推出。
網易、京東、聯想、富士康、萬達……「大佬務農」風越刮越烈,席捲各行各業,但他們的目的,卻並非都是逐利。
富士康:改變「血汗工廠」形象
2012
年春節剛過,富士康科技集團(下稱富士康)顧問孫明賢便帶領富士康集團農業項目考察團前往河南。此次合作源於2011年河南省政府舉辦的「中原經濟區合作
之旅——走進台灣」活動,活動期間,富士康與河南省政府一次性簽訂了18項合作協議,現代農業項目便是其中之一。
在河南省農業廳外經處副處長張勝利看來,富士康在河南投資農業項目,並非完全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更是出於「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目的。
河
南是富士康不可多得的合作夥伴。2010年,得知富士康將在大陸設廠的消息之後,河南省便將爭取富士康定為「省長工程」,不僅由省委書記、省長親自參與,
還在土地、稅收、勞動力等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優惠條件。政府的積極態度令富士康很受鼓舞,陸續在鄭州、南陽、洛陽、開封等地開設了工廠、基地。
河南因此得到了豐厚回報。富士康落戶不僅拉動河南的經濟指標頻頻刷新,還為河南吸引投資樹立了樣本。
但富士康落地也帶來了麻煩。實習風波、墜樓事件、招工難、「血汗工廠」等負面新聞不斷將富士康推到風口浪尖,同時公眾也把目光追到河南。
為擺脫負面形象,最近幾年,富士康開始頻繁參與公益事業,試圖緩和公眾的牴觸心理,同時維繫與地方政府的良好關係。據張勝利介紹,這一次富士康在河南投資農業項目目的也在於此,「主要是為了帶領農民致富,而非為了經濟收益」。
網易養豬,為公益作秀
5月,豬肉價格持續下跌,進軍養豬業已三年的網易仍在不慌不忙地修建養豬場。網易農業事業部副總經理周炯對豬價下跌表現得很淡定:「養豬是長期的事業,時間成本是必須的。」
2009年,丁磊宣佈將投資數千萬元建立養豬場,並聲明「養豬不是網易的一項投資,而是公益項目」。
此
言一出,媒體紛紛發出了「作秀」質疑,而丁磊也坦陳「就是在作秀」,目的是「通過養豬來探索農業生產新模式,同時,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做一些嘗試」。時隔
三年,網易的新型養豬模式終於有了進展。今年3月,「網易現代農業園」在浙江省安吉縣皈山鄉開工。雖然地處山野,但這個佔地1200餘畝的「豪華」養豬場
卻很是吸引公眾眼球,「空中樓閣」、分區豬舍、2平米「豬均面積」以及按寫字樓標準建立的空氣過濾系統,無一不顯示著網易的大手筆。不過,張勝利擔心網易
「養殖場投入大,回收週期長,一旦出問題,投資就泡湯了」。
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分析師王曉悅也認為,丁磊養豬雖然具備很好的硬件條件,但在軟件建設如疫病防控、人才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產業化角度看,前景尚不明朗。
對此周炯毫不擔心,他相信網易養豬「肯定會盈利」,「雖然前期投入比較大,但把這些成本分攤到20年,其實就沒那麼高了。」
聯想:打造核心資產
與富士康和網易相比,聯想控股進軍農業領域的規劃要靠譜得多。
2010年,聯想控股農業投資事業部成立;2011年10月,原聯想集團(微博)高級副總裁、新興市場總裁陳紹鵬加入聯想控股,領導現代農業板塊業務;2012年聯想控股年會宣佈現代農業被列為聯想控股五大核心運營資產之一。
這些變革都來源於聯想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把農業培養成為聯想控股的核心資產之一」的設想。
聯想控股進軍農業的目標很明確:打造包括種植、運輸、冷藏、製作和銷售的食品行業全產業投資模式。
「我們的目標是做安全高品質的農產品(6.10,-0.05,-0.81%)和食品,」聯想控股農業投資事業部人士介紹,「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打通產業鏈,對上游和下游進行把控。」
目
前,聯想控股旗下只有一家從事農業項目的子公司——北京華夏聯誠果業商貿有限公司(下稱華夏聯誠)。但最新的消息稱,為配合聯想控股的中長期戰略規劃,聯
想控股農業投資事業部近期將註冊成為聯想控股旗下子公司,負責聯想控股在農業領域的運營。屆時,華夏聯誠也將被納入其中,並根據新公司的架構在業務模式、
發展路徑等方面進行梳理。
聯想控股在農業領域的行動也被業內人士看好。清科集團分析師肖認為,聯想控股在資金、銷售渠道和品牌運作方面的經驗,有助於農產品品牌的建立。但是農業本身具有弱質性特徵,受天氣等不可控因素、物流等配套環節制約較多,投資仍有風險。
對此,柳傳志早就做好了長期不獲利的準備,「我們對未來農業有一個長遠規劃,不會急於求利。」?
雖然大佬們進軍農業並不都是為了賺錢,但投入如此大手筆,回報便不得不考慮。
有消息稱,目前資本大鱷們所投農業項目中,至少有一半血本無歸或被套牢。
但
無論是宏觀環境還是市場走向,農業都正顯示出無限的潛力。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宋傑凝認為,當前農業政策利於資本進入農業,處於高速發展期的農業有利
於企業獲得較高的回報率。為規避風險,他建議大佬們在三方面加強:確保足夠充裕的資金,對投資農業項目進行投資收益可行性分析,以及建立相應的市場退出機
制和應急措施。
務農的大佬們
武鋼:養豬
2012年兩會期間,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鄧崎琳透露,武鋼準備建萬頭養豬場,還準備在武漢市周邊丘林荒地上,養豬、養雞、種菜,立體養殖、綠色養殖,以此度過鋼鐵行業的寒冬。
萬達:圈地種菜
2011年1月,萬達集團在北京延慶投資4.9億元,圈地5700畝建設中國最好、世界一流的有機農業園。一方面是為集團員工提供健康、綠色的食品,另一方面則是幫助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匯源:投資農業全產業鏈
2007年,匯源集團發展有機農業。目前,匯源已擁有新疆阿爾泰10萬畝野生沙棘基地、北京密雲1500畝有機蔬菜基地、山東德州1萬畝示範基地,並開發了有機農作物種植等項目。(註:文章有刪減)
村幹部為富士康「買工」 員工報到後逃離返鄉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28/3ONDIwXzUzMTk3OA.html
9月25日,河南省伊川縣的鄉幹部王軍正坐在辦公室裡,為十幾個富士康的招工名額糾結。伊川縣8月底召開了一場縣政府辦公會,常務副縣長非常嚴肅地給各鄉鎮下達了為富士康招工的任務。
整個偏遠小縣伊川的招工任務總共是500人。忙活一個月後,鄉鎮幹部們拼湊完成了一半左右。剩下的指標,似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王軍和他的同僚們將不
得不採用最有效的辦法,那就是花錢僱人去參加富士康的體檢。在整個河南基層,迫於上級的下壓指標,這樣的做法很常見。一開始,雇一個人需要500元,現
在,最貴的已經漲到千元左右。
8月初,河南決定將協助富士康招募20萬名工人。任務層層分解下去,完不成任務的地方官員輕則受批評,重則被追責。在豫北某縣,任務一直分配到村,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被鄉鎮幹部警告,完不成任務就免職。
數年來,富士康北上西進,多地辦廠。有著強烈招商引資意願的地方政府,常常會承諾幫助招募員工。然而,用工荒的日趨加劇,使曾經的招商承諾成為政府的重擔。尤其是王軍這樣的基層幹部,他們今後的工作內容,將包括為富士康服務。
招不來人
當富士康的招工任務下來後,王軍和其他鄉幹部被要求下鄉動員。王軍串門入戶,說得口乾舌燥,至今卻一個人都沒招來。
「想打工的早出去了,還有一部分人在鄉下建築隊幹活,收入不比在富士康低,還能照顧家裡」,王軍說,確實也有一些年輕的閒人,可這幫90後已經不像父輩那麼勤勉,富士康一個月兩千多元的工資很難吸引他們。
在豫北某縣,基層幹部的壓力則更大。這個貧困縣120多萬人口,需要為富士康招工1萬人。8月中旬,縣委縣政府召開動員會,按照1:10的人口比例下達招
工任務。該縣一個村委會主任告訴南都記者,鎮領導開會通知村幹部們,凡完成一個招工任務,獎150元;完成不了的,一個罰200元,還要被免職。
這位村幹部和數百公里外的鄉幹部王軍,有著同樣的苦惱。如果走平常的介紹工作路子,根本招不來人。招工的要求逐漸調低,招工年齡從最大40週歲上調到45週歲;面試包括認26個英文字母,後來不是文盲、手指靈活就可以。饒是如此,仍讓村幹部們叫苦連天。
當地一位建築承包商算了一筆經濟賬:一個適齡男青年在建築工地上,一天可以拿300元到一百三四十元不等,大部分可以日結工資。相比之下,富士康的封閉式工廠和不停歇的生產線,並不具備吸引力。
這個人口大縣有至少1/4的人口外出務工。而且,從八九月份開始,河南農村進入秋收秋種,村裡的勞動力不想挪窩,外出的勞動力回來秋收的都非常少,更不會轉回老家去富士康。
「上頭逼我們,我們就去逼別人」,上述村幹部說,幾乎每一個村都把「動員」的重點放在了入黨積極分子和貧困戶身上。入黨積極分子必須解決一個指標,否則將會被視做不夠積極;貧困戶家裡如有適齡者,也得解決一個指標,否則一個月七八十元的補貼堪憂。
進入9月份後,因秋收越來越近,大規模招工宣告暫停,但效果不盡如人意。據該縣人社局透露,截至招工暫停,該縣此次一共為富士康招到了三四千人。他承認,縣裡給各鄉鎮都下達了指標,「全省都是這樣」。
全省戰略
事實上,在河南18個省轄市,目前都在為富士康招工忙碌。在豫北鶴壁,政府緊急通知要求招工10萬人;在豫東駐馬店,政府宣稱要在年底前招工1萬人;在豫西南南陽,政府宣佈凡是入富士康工作滿半年者,政府補貼600元……
「這都是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一位接近河南省高層的媒體人士稱,自從2010年鄭州以優厚的稅收條件和土地讓利吸引富士康落戶後,其對G D
P等各項經濟指數的拉動,不但讓其他地市眼紅,也讓省領導意識到了富士康的經濟效應。省裡對富士康的重視力度,讓各級領導都不得不重視。
河南更期望富士康可以拉動上下游的產業進入該省,以入住遍佈全省的170多個產業集聚區。這些集聚區自建成後,普遍面臨著產能不足,土地廠房大面積閒置的困境。
「可以給的優惠都給了」。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史璞說,以佔地10平方公里的鄭州富士康為例,政府幫助拿地蓋廠房,富士康幾乎屬於「拎包入住」。引入兩年
來,好看的數字只存在於G D P和出口額上。相反,為引進該項目,河南省和鄭州市的投入在120億至150億元之間。
但GDP正是官員政績所在。對各地都在以「超國民待遇」「大招商、招大商」之際,能吸引富士康這樣的金主,無疑事半功倍。
流傳於豫北某縣的一個說法是,之所以該縣要招工1萬人,是因為縣委書記與富士康初步達成協議,如招工順暢,將考慮在該地設廠。這樣的廠,名為「實訓基地」,性質上屬於代工企業富士康的外包工廠。對這個國家級貧困縣來說,這樣的誘惑無法抵擋。
據公開的數據,鄭州富士康日產蘋果手機20萬部。如保持產能最大化,還需招工20萬人。在用工荒蔓延的情況下,這個任務被河南省接過去消化。可以說,在河南的每一個人才市場,都有富士康的招聘攤位。
熱情的基層
9月15日,週六。在河南省西華縣郊外一條公路邊的簡易房內,西華縣人社局的兩名工作人員正在等待很難等到的應聘者。每個應聘者都要回答的問題是,你要留
在西華富士康,還是去鄭州?去兩地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薪酬上。留在西華的實訓基地,底薪1200元,轉正後每月可拿2200-2500元;去鄭州的話,底
薪轉正後為2000元,收入在2800-3000元。
自從去年富士康實訓基地落戶西華以來,當地勞動部門的招工一直就沒有停歇。這個基地主要為富士康加工手機配件,幾個月來,伴隨著新手機的上市,該基地需要2000名新員工。任務又層層分解到各鄉鎮和村莊。
根據當地官方提供的數據,該基地在項目全部建成後,年產值200億元,安置員工5萬名,還可以為富士康培訓員工2萬人。
「西華要發展,必須引進大企業。」西華縣產業集聚區一位官員說,這讓政府在引進項目,以及配合項目運作方面都不遺餘力。西華縣富士康實訓基地的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就只用了58天。硬件如此,屬於軟件的招工更不用說。
沿西華縣北上120多公里,是商丘市的睢縣。睢縣人社局副局長劉偉說,自從富士康實訓基地今年3月奠基以來,該局60多人都全力為富士康服務。其中,還有
數人長期吃住在該基地內,24小時處理事務。這個基地總投資將近30億元,一期投資就有18億元。這肯定將改變國家級貧困縣睢縣的經濟結構,政府年終報告
的數據將變得非常好看。
「這樣的地方政府,我以前沒見過。」睢縣富士康實訓基地、金振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辛金波說,凡是睢縣可以辦到的手續和事項,都會馬上辦好。超出權限
的,有關部門會派員幫他們辦。與辛金波對接的,正是睢縣人社局。該局負責人表示,睢縣能為辛金波辦好的手續,全部在一天之內辦好。之前,睢縣為了徵地和蓋
廠房,已經投資1億多元。
睢縣的熱情很快便有了數據上的回報。在富士康實訓基地投產一個月後,企業負責人從商丘市海關瞭解到,該市這一個月的進口額狂增至2600多萬美元。而去
年,該市一年的出口額才有600多萬美元。「商丘海關的人一直感到可惜,說要是實訓基地落到商丘市的話,就可以申請一個保稅區了。」這位負責人說。
行政強制被質疑
近年來,河南、江蘇、四川等多地發生政府為富士康招工、技校學生被實習等新聞。如今,這一切已經司空見慣。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製造商,其出口額已連續9年居中國首位,2011年的出口額高達1117億美元,僱員已多達120萬人。如此雄厚的實力,對為四處招商焦灼的地方政府來說無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為了引進富士康,各地政府已習慣於開出各種優惠條件,甚至作出承諾。在中國的權力格局和經濟模式,尤其是政績考評體系下,服務富士康幾乎可以說是一本萬利。但是,「政府不能為了政績而違法越界,這會搞亂經濟。」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史璞說。
在史璞看來,政府的主要職責其實只是做好社會服務,發展經濟、促進就業是市場的事情。政府插手進去,不但角色錯位,也會造成對弱勢企業的歧視。「勞動力市場跟其他市場都一樣,是供需協商的結果,政府介入之後,公平合理就難以保證了。」
除了面臨倫理上的爭議,政府介入富士康招工,還面臨著實效的問題。據南都記者瞭解,鄉村幹部花錢僱人去富士康,已經屢見不鮮。這樣,即使地方完成了招工指標,富士康也很難說就招到了工。
在豫北某縣大招工的那段日子,每天上午,大巴從中醫院拉應聘體檢過關者去鄭州。傍晚,從鄭州返程的長途車上,總有逃離返鄉的富士康准員工三五成群。不少村幹部對應聘者的要求就是,「我給你幾百塊錢,你去鄭州玩一趟再回來。」
現在,這些村幹部最擔心的是,上級一旦追究此事,要求應聘者必須為富士康服務夠一定月份的話,他們將費更多的力,花更多的錢。
相關新聞 地方政府為服務富士康 用盡手段
抓壯丁富士康入川:鄉鎮幹部抓壯丁 每個縣幾千名額
回到四川之後,唐老闆在成都龍泉做過水果蔬菜批發生意,賺了十幾萬元,但打牌輸掉了。他的妻子忍無可忍,跟他離了婚。女兒歸唐老闆,兒子歸媽。在做了一陣子殺豬賣肉的生意之後,唐老闆又買了一輛三輪車,從老家簡陽拉農副產品到龍泉賣,簡陽離龍泉50公里。
唐軍華在富士康短暫地做過幾個月的工人,他說剛進車間就覺得眩暈,四周窗戶密閉,令人透不過氣來。過了一段時間,他才慢慢適應。
千萬補貼 富士康千億投資山西晉城 當地為招工補貼超千萬
已經結束的富士康科技集團晉城金匠中原計劃項目第二期招募了25000人,每個人要支出職業介紹補貼300元/人、崗前引導性培訓補貼200元/人、交通
補助80元/人(外地市、外省市交通補貼按200元/人)、體檢費補助56元/人,按照每人至少636元計算,當地政府就可能為此埋單1590萬元。
公務員頂工成都富士康招工困境 任務未達標公務員頂替
身為公務員的劉寶玉今年26歲,皮膚白皙,經常笑眯眯的。但回想起那段在富士康的日子,她臉上立時沒了笑容,「這事兒特別荒唐,同學、同事們都笑我說是不是去富士康跳樓了。」說這話時,劉寶玉顯得非常小心,生怕路過的人聽到。
富士康的新命題:「90後」工人時代到來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27/5ONDIwXzUzMDU5OA.html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廠,富士康以其極為出色的代工能力征服了全球合作夥伴,卻始終苦於沒有一套讓自己滿意的「員工解決方案」。
身
為「90後」的一員,王大橋(化名)2010年來到富士康,成為深圳龍華廠區iPad3生產線上的一名工人,平時的工作是把那些從各個地方運來的零件組裝
起來,成為一台完整的iPad3。電池、主板、攝像頭、屏幕和外殼——這些零部件會按照不同的組,分配給工人進行流水作業。
「工作雖然枯
燥一些,但是別的地方也許拿不到同樣的工資。」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10年6月份的時候他的底薪從900元上調到1200元,到了2010年
底,他的底薪已經漲到了2000元,而到了今年3月份,底薪升至2350元。王大橋說,加上加班費,他每個月的收入可以達到4000元左右,一年下來,他
可以用這些錢為家裡置辦一些新的家具。而他周邊的工友,更多的屬於「及時享樂」型,每個月剩下的錢並不多。
據瞭解,目前在富士康中,「90後」的隊伍正在逐漸壯大。在富士康的基層員工中,「80後」、「90後」打工者,已經超過了85%。
富士康工會副主席曾經對外描述過他眼中三種典型的富士康年輕人:一種是家庭條件較好,出來不是為了掙錢,主要是看世界,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大城市轉過一圈後,再回去成家立業。
另一種是家庭條件差,出來打工,把每年掙的錢都攢下來,3年攢到五六萬,回家蓋房結婚過日子。
還有一種有理想、有事業心,能吃苦,利用富士康提供的從專科到博士的培訓,實現自己的理想。
王大橋把自己歸類為第二種人,但除了掙錢,他更希望留在深圳。
「回到家裡也不一定能適應,沿海城市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王大橋說,與他同鄉的工友回到家裡後,找的工作發現環境沒有太大改善,工資倒是低了不少,「更重要的,待在家裡很無聊。」
一深圳製造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與老一代農民工不同,新生代農民工對精神層面的需求遠高於其父輩。不少新生代農民工渴望能「過得更多彩」,而家裡的物質條件並不能滿足這些已經見過世面後的打工者。
但事實上,王大橋並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現在因為內遷的事情,很多事業群都在往內地搬遷,因為不願意回去,很多人也選擇離開了富士康。」王大橋說。
跨部門實施支援是富士康改採取的成本管控的方式之一。「哪個部門訂單過剩,有多餘的人力,就把這些多餘的人力調配到其他部門進行支援,不再是某條生產線的專門工人。」王大橋說,這樣的調配在今年變得很頻繁,一個地方還沒有呆熟悉就去另外一個地方了,有的更是直接調往外地。
「這也是引起內部矛盾的一個原因。」王大橋告訴記者。在蘋果生產線沒有那麼忙的時候,王大橋和工友曾經被安排到深圳富士康觀瀾廠區進行過短期的諾基亞手機生產組裝工作。
「過去長期做iPad產品,對手機的組裝還是有一些生疏,到了不同的組後,對方會進行一些指導,但是指導的時候因為語氣等問題,會產生一些小的矛盾,積聚久了就容易出事。」王大橋說。
對此,富士康管理層一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說,富士康試圖改變這樣的情況,但磨合中往往還是會忽略一些問題。
「目
前廠區內大部分的員工都是85後和90後,對於他們來說,富士康是一份工作,但也許也是他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去認識社會、去接觸社會。更重要的,不能用原
來的管理模式去要求他們。」上述內部人士說,現在的工人通過「短工化」、「旅遊式」的打工或者父輩打工的積累基本能夠滿足生存需求,但他們也有更高的追
求,希望能夠平等地享受城市生活,最終在城市生根。
王大橋說,雖然這裡有標準的足球場,有三甲醫院,有企業大學,有情侶座、卡座、包廂座的網吧,但自己都用不上。
在深圳的富士康廠區可以看到,雖然人數和一個城市類似,但其他指標卻遠遠低於城市。「城市裡最基本的元素是家庭,但這裡卻是單個的個人。城市裡有佔地面積都很高的社會化設施,而這裡雖然有網吧、游泳池等諸多公共設施,卻難以滿足幾十萬人的使用。」一學者評論道。
王大橋告訴記者,對於自己來說,加班時間是非常重
他對記者說,事實上,「服從命令」是每個來到富士康的工人所必須認同的基本規定,不願意聽從只能辭職。
市總工會曾經如此批評過富士康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和不足:新生代農民工對企業現有的管理模式、制度和方式方法有要求變革的強烈衝動,企業本就應該及時加以調整和改變,不斷適應這種變化,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一華南高校教授對記者表示,雖然郭台銘為富士康設計了種種完美製度,甚至會教管理層怎樣提升員工滿意度、怎樣與員工交流等眾多細節,但富士康的「管理鴻溝」還是因為年齡、閱歷、秉性、生活方式等差異而不可踰越。
「但富士康只是一個企業,不能承擔一個城市的社會職能。」此前,富士康相關發言人說。
富士康與蘋果:中國代工業困局 liya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8561富士康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和像蘋果這樣的大客戶,加之蘋果產品銷售的如此火熱,人們會很自然地想富士康的股價會多少從中受益,然而事實不是這樣。下圖綠線的是蘋果,而紅線是富士康。
實際上,富士康的股價在過去五年裡還跑不贏台北指數。看起來大部分的產品邊際利潤都進了富士康客戶們的口袋裡。如此低的邊際利潤率讓富士康很脆
弱,上圖的股價即是證明。富士康的故事充斥著惡劣的工作條件和工人自殺事件,還有最近的工人騷亂、關閉工廠事件。富士康已經投入巨資改善工作環境——這已
經觸及到利潤的底線。但是最近上海《新聞晚報》的記者臥底調查富士康太原工廠的報導表明,情況仍然很糟。
根據我自己的粗略估計,每10個小時,我必須給3000塊iPhone5背殼上打標記。這個工序總共有4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上有12個工人,每條生產線在半天的時間裡可以生產36000塊iPhone5的背殼。
……
每塊iPhone5的背殼在我面前停留的時間不超過3秒鐘,我必須在3秒內完成拾起-打標記的工作。
……
這故事是中國高科技工廠的一個代表性縮影。不管勞動力看起來多麼廉價,中國高科技企業依靠廉價勞動力獲取利潤的時代已經結束。因為這些企業的邊
際利潤率很低。富士康的表現在過去5個季度中,已經有4個季度低於分析預期值。2012年下半年的預期值如此之高,富士康的壓力可見一斑。
鑑於利潤已經很緊張,如果工人們成功地要求到了更好的待遇,那這些工廠該怎麼辦?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城市地區,民營企業工人工資除去通脹因素已經上漲了12.3%。
隨著聖誕季的來臨,「血汗工廠」將在各地開始運轉,而工人不滿和工廠停工的風險有上升的趨勢。作為長期戰略,蘋果和其他企業必須考慮將供應商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地方,這對中國來說並不是個好消息。
夏普獲46億美元銀行貸款 富士康或放棄投資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01/233268.html
北京時間10月1日晚間消息,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在夏普獲得兩家日本銀行3600億日元(約合46.4億美元)的貸款後,富士康很可能放棄購買夏普股份的計劃。
夏普上週五宣佈,已與公司主要債權人瑞穗實業銀行(Mizuho Corporate Bank)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達成協議,兩家銀行將向夏普提供3600億日元的貸款。
對此,有業內人士稱,富士康很可能退出此前宣佈的購買夏普股份的計劃。富士康今年3月宣佈,將以670億日元(約合8.5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夏普9.9%的股份,相當於每股550日元。但隨後夏普股價一路下跌,因此富士康8月3日表示,將與夏普重新討論投資價格問題。
8月底,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親赴日本,與夏普商討相關事宜,但雙方並未達成一致。
郭台銘隨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鴻海與夏普的合作不僅僅是一筆簡單的資本投資,鴻海希望能夠獲得夏普更大的管理權。
夏普週五對此表示道,儘管此次獲得了銀行貸款,但夏普與富士康的談判可能仍將繼續,直至明年3月的最終期限。而兩家公司均表示,即使此次無法達成投資協議,兩家公司將來也會繼續合作。
美國投資銀行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師阿爾伯特·摩爾(Albert Moel)稱:「兩家公司一直保持談判狀態,直至出現一個退出窗口。而此次銀行貸款就為雙方提供了這樣一個出口,如今兩家公司對這筆投資交易都不是很迫切了。」
摩爾還稱:「我認為,郭台銘此前是真心想達成這筆交易,但沒有想到夏普股價會如此大幅縮水。」上週五,夏普股價一度報於194日元。年初至今,公司股價已下挫7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