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郭臺銘分拆鴻海帝國 新材料業務大陸上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8058.html

郭臺銘分拆鴻海帝國 新材料業務大陸上市?

第一財經日報 李娜 2015-06-28 21:50:00

郭臺銘希望集團從“航空母艦”變成“航空戰鬥群”,進行海陸空聯合作戰。在分拆中,原來的事業群升級為12個次集團並獨立出一些子公司分別在臺灣、香港、大陸、美國進行上市,數量可達100家

雖然股市最近震蕩得有些厲害,但這並不妨礙場外公司對A股的熱情,包括正在實施分拆戰略的鴻海集團。

幾 天前,代工巨頭掌門人郭臺銘在富士康臺灣母公司鴻海精密的股東大會上表示,正考慮未來3~5年內分拆子公司在大陸上市,其間還顯示出了“醋意”:同樣賺1 塊錢,在臺灣和大陸相比不一樣。“臺商弘訊科技做的是塑膠射出機自動控制器,並不是特別高深的技術,但弘訊科技舍棄臺灣,選擇在大陸股市掛牌,身價暴增到 300億臺幣以上。”郭臺銘對現場的股東如此表示。

消息一經發酵便引起諸多關註。接近富士康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在過去兩年間,鴻 海已成功地分拆出多項業務,今年年內至少還會有1家以上子公司登陸資本市場,此外大陸的投資項目逐年增多,新材料、大數據以及電商商貿領域的公司也都將有 可能成為被孵化的“小金雞”實現單獨上市。

2013年,鴻海宣布分拆業務結構重整的決議,並計劃減少對蘋果公司產品代工的依賴,以此幫助鴻海走出營收放緩的困境。

6月18日,日本千葉市,軟銀宣布將與富士康及阿里巴巴成立合資公司,生產人工智能機器人“Pepper”

大陸業務上市猜想

雖然郭臺銘沒有在股東大會上詳細說明目前鴻海業務的分拆進展,但實際上分拆計劃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

從 過去的分拆來看,鴻海精密旗下從事芯片封裝業務的訊芯科技已經於今年1月在臺灣證交所掛牌上市。此外,鴻海精密旗下生產工業PC的ODM子公司樺漢科技 (Ennoconn),生產外殼和機器零部件的乙盛精密(Eson Precision),生產LED零部件的榮創能源科技(Advanced Optoelectronic),以及無線芯片封裝公司Shun Shin Technology等都已經登陸或者排隊登陸臺灣資本市場。

“我 們在大陸也有養了很多公司……也排隊,這幾年也輪到我們了。我們有很多小的公司,有一些我們周邊單位的公司,也會分拆。在當地有營業額的公司,就在當地上 市,就像我們半導體包裝的訊芯、工業計算機的樺漢,我覺得這些東西都是成長非常好的。”鴻海方面在發給《第一財經日報》的郵件中如此寫道。

據 了解,鴻海精密集團在大陸的業務主要是代工制造商富士康,從事計算機、通訊、消費電子等3C產品的制造。資料顯示,富士康1988年開始在中國大陸投資, 目前擁有上百萬員工,2014年進出口總額占中國大陸進出口總額的3.5%。而隨著轉型加速,近年來富士康也在加大對大陸的投資力度。

去年 3月底,鴻海對外公告在大陸新增九項投資方案,總投資達1.82億美元。從公告的主要營業項目來看,鴻海此次擬轉投資範圍,涵蓋手機、平板計算機及遊戲機 配件、電子零組件及軟件開發、多功能工業機器人、自動化類設備、伺服馬達、精密數控加工用高速超硬刀具、塑膠粒制品、金屬或金屬碳化物用射出模或壓縮模、 精密零組件設計開發制造服務等。

在看似繁雜的投資案中,鴻海的主線依然只有三條。臺灣鴻海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是專 註於代工的基礎,尋找更多的大陸客戶,目前這部分已經有很大的進展;第二方面是深耕電子商務,把大數據營銷作為集團未來的發力點;第三方面是在4G等業務 上開拓,把軟硬結合放在首位。

“在可能上市的大陸業務中,會集中在代工包括電商在內的大數據營銷以及新材料方面。”接近富士康的人士對記者表示,代工業務目前在香港以及臺灣均裝入了上市公司,而電商業務尚在起步階段,所以新材料業務上市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此前鴻海旗下天津富納源創公司的碳納米管科技已經是全球第一家將碳納米管商業化並將盈利的企業,並且在此前的分拆過程中,被郭臺銘特別安排在第一批分拆。”上述接近富士康的人士如是說。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發現,天津富納源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生產的碳納米管觸控屏在成立不久後便月產規模過百萬,成功地為華為、酷派、中興等手機配套。而在去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8%。

郭臺銘曾經表示,鴻海碳納米管應用領域包括所有觸摸屏產品,公司在這方面已取得2000項專利,在NB觸控領域,2013年年底前將有新產品大量上市,不僅已有營收貢獻,到年底還可獲利。郭臺銘因此極為看好這一業務,認為未來還可以繼續分拆出5~10家上市公司。

鴻海方面對本報記者表示,這一些(分拆的公司)鴻海都持有一定的比例,對鴻海來講,一個航空母艦帶領一群戰鬥艦,在大陸上規劃的這些,三五年後一定會有收成。

代工航母加速轉身

不管是大陸還是臺灣,一直奉行郭臺銘“獨裁為公”的鴻海正在加速分拆的速度。

郭臺銘希望以這種方式使集團從“航空母艦”變成“航空戰鬥群”,進行海陸空聯合作戰。在分拆中,原來的事業群升級為12個次集團並獨立出一些子公司分別在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大陸、美國進行上市,數量可達100家。

DIGITIMES內部報告稱,早在幾年前,郭臺銘就曾表示將通過分拆上市的方式,將鴻海富士康向控股公司的方向發展,並且在2011年的股東會中,強調將讓集團中“天上飛的、水上漂的、地下鉆的”都分別推上臺面,除了展現各自價值外,也可以進一步達到產業的高度整合。

但蘋果的好生意沒有加快巨頭轉型的腳步,這直接造成了2013年的股價重挫,鴻海在當年的股價大跌64.39%。

在兩年前的那次長達八小時的股東大會上,郭臺銘鞠躬向股東道歉,並宣布分拆業務結構重整的決議,減少對蘋果公司產品制造的依賴,重點放在開發新技術、知識產權和電子商務上。郭臺銘稱,鴻海計劃在三年後將整個企業分割為一些獨立的子公司,並希望以此實現收入的增長。

按照郭臺銘的規劃,未來鴻海的組織架構將不再以並購擴張為主,而是針對成熟的產品、產業或事業體,進行分家、分權、分立後,讓每個次集團均能健康成長,而不用受到鴻海低本益比的影響。在每一個次集團中,都將誕生一位總裁。同時,財務、專利等部分仍將由集團母公司控制。

而在鴻海的分拆計劃中,事業群升級為次集團,各事業群的最高領導者的最高職務也從集團副總裁上升為總裁,這也就意味著各次集團領導人將擁有更大的獨立決策權,郭臺銘的影響將被弱化。

業 內人士分析,鴻海年營收超過千億美元,體量過於龐大,“航空母艦”式的集中管理缺乏效率,“航空戰鬥群”的分散管理則更具針對性,也能夠激發各次集團的積 極性,提高集團整體銷售額。而一家外資證券公司的分析師更是直接指出,郭臺銘可能已經開始為自己引退後布陣,考慮逐步實現向集體領導體制的轉變。

確實,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工廠成長為年營收達4兆新臺幣的國際代工巨頭,鴻海成立40年來取得的成績離不開郭臺銘的“家長式”管理,業內人士評價稱,分拆也許是鴻海在成為“巨無霸”後最好的轉身方式。

 

鴻海旗下部分上市公司:

廣宇:計算機外圍產品

鴻準:消費電子產品

正崴:連接器、能源模組等

英誌:機殼

建漢:無線網絡

群創光電:面板

富智康:國際代工

F-乙盛:電視機構件、模具開發

樺漢:自動化及機器人產品

準備上市的企業:

天鈺、榮創、三營、英特盛

(資料來源:本報整理)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09

雅虎申請新分拆公司獨立上市 將註入所持阿里剩余股份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8/931195.html

7月18日上午消息,雅虎提交申請稱,新分拆出的公司Aabaco將獨立上市交易,並擁有阿里巴巴3.84億股股份,持股比例15%。公司分拆將在第四季度完成。

7月18日上午消息,雅虎提交申請稱,新分拆出的公司Aabaco將獨立上市交易,並擁有阿里巴巴3.84億股股份,持股比例15%。公司分拆將在第四季度完成。

新拆公司Aabaco還將100%控股一家新成立的實體,這家實體將涵蓋雅虎中小企業業務。

雅虎股票周五收盤報39.68美元,盤後交易上漲1.8%。

雅虎首席執行官瑪麗薩-梅耶一直推動公司改革,從阿里巴巴持股中獲益後於今年1月份宣布分拆所持的阿里巴巴股票。阿里巴巴是中國最大的電商。

  • 新浪財經
  • 李怡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58

新能源企業青睞YC融資模式 多家光伏企業或分拆上市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3/929500.html

傳統的融資方式如銀行貸款和債券融資,可能難以滿足光伏企業的需求。在這種背景之下,不少光伏企業開始嘗試新的融資模式,比如開發出綠能寶、光伏寶等理財產品,其中最近廣受關註的是YieldCo模式,正是因為這種新的融資方式,不少光伏企業開始著手將旗下光伏電站分拆,尋求單獨上市。

 

每經記者 查道坤

今年國家能源局公布了2015年全國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17.8GW,這可謂是給國內光伏企業帶來了很多機會,不過如此巨量的建設規模,無疑需要大量的資金。根據官方發布的數據,從2014年~2017年中國太陽能發電的投資需求大約在7370億元。

傳統的融資方式如銀行貸款和債券融資,可能難以滿足光伏企業的需求。在這種背景之下,不少光伏企業開始嘗試新的融資模式,比如開發出綠能寶、光伏寶等理財產品,其中最近廣受關註的是YieldCo模式,正是因為這種新的融資方式,不少光伏企業開始著手將旗下光伏電站分拆,尋求單獨上市。

YieldCo新融資模式風靡

YieldCo模式最初的發源地在美國,2013年7月,NRG Energy推出了NRG Yield,後者含有光伏和其他常規發電資產。2014年7月,美國公司Sun Edison也向外界公布了TerraForm Power這個YC平臺,受到6億美元資金的追捧。

阿特斯董事長兼CEO瞿曉鏵表示,僅去年美國光伏業就通過YC實現了100多億美元融資,在美國交易的項目加起來,總市值約140億美元。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YieldCo是一種收益導向的融資模式,其創設的核心目標是募集低成本資金。與傳統上市公司不同,YieldCo的投資者更關註公司現金流的長期穩定,而非盈利能力的快速增長,具有固定收益、成長性、上市三大特性。

以NRGYield公司采用YieldCo模式來看,其母公司通過55.3%投票權實施控制,同時獲得資產55.3%收益,YieldCo則將其享有的資產44.7%收益傳導給公眾股東。

對此,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對記者說,“這種新的融資模式,可以給上市公司提供項目開發的優勢,並且可以降低融資成本,並為項目並購提供資金支持。”

國內目前光伏企業的融資方式,主要有銀行貸款和發行債券,但是這種傳統的融資方式已經滿足不了光伏企業的資金需求,“光伏電站前期投入比較大,並且收回成本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傳統的融資方式很難滿足,那麽新的融資方式就會受到光伏企業的青睞。”趙玉文對記者說。

協鑫新能源CFO周天白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新能源電站運營商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隨著行業及公司快速發展需求,越來越多資金就會沈澱在電站項目,降低資金利用效率、增加融資壓力、影響發展速度,而不斷增發新股又會稀釋公司股權。因此,對不少民營光伏電站運營商而言,融資難是一個相對普遍的問題。”

今年4月27日,協鑫新能源正式向高盛集團發行本金總額1億美元的3年期零利息可換股債券,這成為國內及亞洲第一個YieldCo。除此之外,包括阿特斯、保利協鑫、海潤光伏等企業也在積極采用這種新的融資方式。

分拆光伏電站單獨上市

由於新的融資方式,為光伏電站提供了穩定的資金支持,不少光伏企業開始分拆光伏電站尋求單獨上市。

其中,海外光伏巨頭Sunpower和First Solar也在打算將兩家公司的部分電站資產裝入到YC平臺中,再向市場申請IPO。同時,協鑫新能源在成立第一個YieldCo後對外表示,有望在一年之內在美國單獨上市。

對此,江蘇一家光伏企業的副總裁顧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通過YieldCo這種新的融資方式,光伏企業可以將手中成熟的光伏電站拿出來,放入一個擁有YieldCo固定收益的成長性公司中,並做首次公開募股,尋求單獨上市。”

值得註意的是,雖然這種新的融資方式受到光伏企業的青睞,但是YieldCo在國內運作也面臨著一定的現實問題。

對此,趙玉文對記者說,“國內的光伏政策不像國外的政策,因為我國目前不允許企業出現雙重股權。同時,目前國內電站並網之後,存在限電、應收賬款過高、補貼不到位等問題,這都給YieldCo帶來一定的阻礙。”

 

 

  • 每日經濟新聞
  • 趙慶
  • 每經記者 查道坤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92

若百度把貼吧分拆,估值遠超“微博+陌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1/151635.shtml

最近一段時間,百度股價幾番波動,但看起來百度進行戰略升級的決心已定。先是李彥宏在6月底百度糯米的一次戰略發布上豪言將拿200億現金做好糯米,押寶O2O生活服務,而後在7月份百度外賣宣布對外融資2.5億美元,繼續與美團外賣和餓了麽在餐飲O2O市場上上演三強爭霸。

百度貼吧若分拆,估值超微博+陌陌?

不過,除了百度糯米、百度外賣這兩個百度O2O戰略的橋頭堡之外,百度還有一塊重要的資產,那就是百度貼吧。或許是百度作為互聯網三巨頭之一的光環太過耀眼,人們往往會忽略百度貼吧作為一大社交化平臺的市場份量。

我們不妨想象一下,假如百度貼吧被分拆,按照社交網絡平臺上市估值的算法,到底它的價值有多大?

一般來說,MAU(月活躍用戶數)是社交網絡產品最重要的指標,也是投資者們最為看重的。根據知名市場研究機構Statista於2015年3月發布的《全球社交網絡活躍用戶數量排名》數據分析報告顯示,微博月活用戶為1.67億,百度貼吧月活用戶數為3億。百度貼吧的用戶活躍度是微博的1.8倍,甚至超過了twitter。目前微博市值約30億美元,如果通過MAU換算的話,百度貼吧的市值應該是微博市值的兩倍左右。

事實上,考慮到微博的媒體屬性更大一些,而貼吧的產品更偏向於網絡社交。百度貼吧可能與陌陌更有可比性。根據陌陌201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2015年3月,陌陌的月度活躍用戶人為7810萬人,而其目前的市值為30億美元。如果與陌陌相比,按照MAU換算的話,百度貼吧的市值更是可能高達115億美元。

顯然,對比國內目前已經上市的微博和陌陌,按照MAU折算,百度貼吧的市值甚至會超過兩者之和。而放眼全球,與WhatsApp、Line、Snapchat、Kakao等國外幾大主流社交軟件相比,按照百度貼吧目前的MAU,百度貼吧的估值甚至還可以更高。例如Line目前MAU只有1.75億,而估值達到100億美元等等。

當然,如果單純以MAU來論社交網絡平臺的估值有可能還有點武斷,更多的可能還需要看產品背後的商業想象力。陌陌上市時,媒體曾為陌陌到底值不值30億美元而爭論,最後的結論是陌陌的產品價值在於能夠消除人們的孤獨感,而微博上市的概念是中國活躍度最高的社交媒體。那麽,百度貼吧的產品價值到底在哪?

事實上,翻翻熱門貼吧就能看到,百度貼吧上匯聚大量因興趣而社交的年輕人群,這些人群在貼吧上尋找同好,追逐明星和影視劇,討論熱門事件等,貼吧里無所不包,只要是與興趣有關,就能找到同類。所以,如果非要給百度貼吧做一個概念定義的話,那它就是年輕人的興趣社交陣地,其產品價值在於既排除了年輕人成長過程中的寂寞孤獨感,又培養了興趣,拓寬了視野,還結交了朋友。

因此,從這一點上來看,百度貼吧的產品價值其實是微博和陌陌的之和。特別是百度貼吧基於興趣、地區、高校等社區里有超高的用戶活躍度。比如基於熱門遊戲、電視劇、超級偶像等興趣聚集的社區,這其中用戶非常活躍,營銷價值巨大。而覆蓋全國各地的地區貼吧更是具有市場潛力,特別是一些三四線城市的地區貼吧甚至可以看作是當地影響力最大的門戶網站,這使得百度貼吧的滲透力遠超過微博和陌陌。

百度貼吧不拆分更符合百度大戰略

不過,盡管百度貼吧的估值如此誘人,理性來看,百度目前也絕無拆分貼吧獨立上市的可能。因為一般來說,互聯網公司進行分拆只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分拆優良資產單獨上市,為集團謀取更大的資本回報,比如當年搜狐分拆暢遊,盛大分拆遊戲業務;而另一個目的則是分拆後的子公司可以脫離開母體的影響獨立發展,從而激活創新能力。顯然,百度對於貼吧並不存在這兩個訴求,相反,目前百度最大的訴求則是集中一切優質資源,推動公司業務全面向“連接人與服務”戰略升級,而拆分貼吧容易分散資源,顯然並不符合百度的整體訴求。

目前百度正在由“連接人與信息”向“連接人與服務”進行戰略升級。這就意味著,一方面需要通過線下商家的開拓,提供更多優質的線下服務,另一方面則要聚集海量的用戶。而眾所周知的是,社交平臺的活躍度最高,用戶的粘性最高,最容易聚集用戶,而且基於興趣社交的平臺屬性,經過十多年的沈澱和積累之後,百度貼吧已經聚集了超過三億的月活躍用戶。百度貼吧可以與百度糯米、百度地圖等幾大用戶量龐大的產品一起,成為百度all in O2O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和依仗。

百度戰略升級,貼吧擔當重任

百度不僅不可能拆分百度貼吧,而且還很可能更加重視百度貼吧的發展,從而讓百度貼吧在百度整體戰略升級當中擔當更重要的角色。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百度貼吧可能是百度O2O平臺的又一潛在入口。而且這種入口已經初具雛形,百度貼吧地區吧中已經有“團購”的入口,雖然現在實現的還是一個對於糯米的簡單連接,但是隨著百度O2O戰略繼續推進,一邊是百度貼吧3億月活用戶,另一邊是百度O2O平臺上豐富的生活服務,一旦實現有效閉環,百度貼吧的入口能力甚至可與百度糯米和百度地圖齊驅並駕。

其次,百度貼吧作為一個“羽翼逐漸豐滿”的社交平臺,不僅僅是百度在業務縱向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布局,還可能發展出各類垂直的社交化電商平臺,繼而成為百度戰略升級的一個重要支撐點。這不僅僅是因為百度貼吧龐大的用戶數,更重要的是百度貼吧上數以百萬計的各類興趣社區,這些聚集海量用戶的興趣社區是社交化電商生長的天然土壤。我們可以看到,隨著移動端支付便捷性的提升,這種社交化電商目前已經開始在一些母嬰社區迅猛發展。而在百度貼吧中一些活躍度較高的明星貼吧、電影貼吧、遊戲貼吧等,很可能會形成基於興趣購買的社群化電商生態。

還有,百度貼吧正在發力垂直行業,進行商業化探索,最終很可能為百度戰略升級“造血”。事實上,百度貼吧在去年就推出企業平臺,通過向企業提供粉絲營銷互動服務進行商業化方面的探索。目前主要在科技、金融等幾大垂直行業進行深耕,這其中不僅僅包括華為、OPPO、魅族等手機企業將百度貼吧作為營銷陣地,紛紛建立了自己的官方貼吧,與貼吧合作活動;一些傳統銀行,如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也開通建立官方貼吧,甚至還有更深入的合作。不過,目前看來,百度貼吧的商業潛力遠未被完全釋放出來,因為與百度貼吧活躍度相當的twitter等社交平臺的年收入均已在20億美元以上。

當然,百度的O2O布局並非朝夕之功,貼吧想要完成作為O2O入口、渠道和平臺的重任,必須保持自身蓬勃的發展前景。而恰在這一點上,貼吧可以帶給百度足夠的信心。從成立至今,貼吧已經創建近12年,至今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完全看不到其它社交平臺盛極而衰的規律。這種常青現象,在於貼吧產品自身能夠不斷滿足互聯網新生代的深層社交需求——即基於共同興趣和話題的社群化社交需求。人以類聚是人類本能,是一種近似永恒的行為模式。貼吧的產品特質,正是緊緊抓住這一本能需求。所以在貼吧,只會看到個別吧的興衰,但貼吧大平臺卻可以長盛不衰。因為興趣點是多變的,但“類聚”的需求不會改變。

所以,百度只需放心的讓貼吧實現其在O2O以及商業化中的作用,甚至在O2O之外,百度去運營任何一種商業模式,只要涉及流量、搜索、社群、連接等任何一種需求,貼吧都可實現即插即用。

總而言之,盡管百度貼吧發展正如日中天,分拆出去可能成為一家市值百億美元以上的公司,但是並不符合百度目前的整體戰略,而且在百度正在向“連接人與服務”戰略升級的重要當口,百度貼吧分拆上市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相反,百度貼吧很可能會充當百度在戰略升級當中一個重要的“殺傷性武器”,繼續留在“母後”百度體內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李東樓,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514

作業幫從百度分拆後首次引入投資 估值1億美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02/151806.shtml

9月2日,百度宣布將於近日分拆旗下在線教育品牌“作業幫”,並正式宣布作業幫已經完成A輪融資,估值達1億美金,由紅杉資本、君聯資本聯合投資。對於具體融資額度,作業幫和百度方面均未透露,作業幫公關團隊給出的解釋是,“因為行業里的水分太多了,我們又不想吹牛,所以我們就不想寫了。”

作業幫分拆是百度“航母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自7月啟動以來,已陸續對投資者開放包括百度外賣、91桌面等優質項目的公開融資,旨在促進優質資產的獨立發展,構建百度開放生態。百度方面表示,此次獨立分拆除了激發團隊內部的創業激情以外,也給資本市場提供了投資百度內部項目的機會。

作業幫是百度知道團隊內部打造的面向K12的問答學習平臺。根據其官方公布的數據,截至2015年8月,作業幫累計激活用戶達到5000萬,日活突破300萬,擁有超9500萬的題庫數據,並與113家教育機構開展了業務合作,累計解決問題超過40億次,覆蓋了全國37萬所中小學,是中國K12在線教育領域中極具潛力的優質項目,市場份額長期維持在60%以上。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周路平,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667

鬥米兼職從58趕集分拆 獲4千萬美元A輪融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17/152831.shtml

導讀 : 58趕集兼職O2O創新業務從誕生到獨立分拆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獨立分拆後啟用了新品牌鬥米兼職,原品牌趕集職有和58職達已不再使用。

i黑馬訊(周路平)11月17日消息,人才共享平臺“鬥米兼職” 今日宣布,已完成4千萬美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58趕集集團、高榕資本、藍湖資本3家機構以及吳宵光等3位知名個人投資者,高榕資本為領投方。

鬥米董事長兼CEO趙世勇表示,鬥米兼職已從58趕集兼職創新業務中分拆獨立,而趙世勇為58趕集集團高級副總裁。

58趕集集團聯席CEO楊浩湧把“鬥米兼職”,形容為58趕集集團持續品牌創新戰略的又一個重大布局。58趕集集團聯席CEO姚勁波則表示,“O2O與共享經濟是未來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鬥米兼職將會獲得58趕集集團強大的資源支持。”

投資方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張震認為,鬥米能夠獲得58趕集集團強勢的流量資源支持,這對其未來發展十分有利。這也是促成這次投資的重要原因。

分拆整合一周內完成

根據鬥米官方提供的數據,目前國內兼職市場年規模約5千億元;潛在兼職群體人數5.5億,其中社會兼職群體人數超5億,學生群體人數約5千萬;潛在用工企業和商戶數量在4千萬以上;市場缺乏人才共享的平臺級服務商。

據悉,58趕集兼職O2O創新業務從誕生到獨立分拆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獨立分拆後啟用了新品牌鬥米兼職,原品牌趕集職有和58職達已不再使用。上線3個月以來,月用戶量比上線當月增超400%。

趙世勇透露,兩個團隊一周內整合到位,技術產品、業務整合在一個月內完成。目前線下團隊已覆蓋北上廣深等10大城市。

同時,趙世勇在發布會上宣布了鬥米兼職一年期目標:兼職群體用戶量第一、企業商戶數量第一、閉環交易流水第一。鬥米未來將圍繞兼職招聘服務建大數據智能匹配平臺,包括第一共享人才庫、企業動態用工庫以及人時智能匹配平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220

58趕集調整:楊浩湧卸任CEO 瓜子二手車分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25/152944.shtml

導讀 : 瓜子二手車從58趕集集團完成分拆,在經濟上和法律上變成一家獨立的公司。同時,58趕集集團聯席董事長楊浩湧將以個人投資者身份,向瓜子二手車投資6000萬美元。

i黑馬訊  11月25日,58趕集集團對外宣布瓜子二手車直賣網(下稱“瓜子二手車”)已完成分拆,在經濟上和法律上變成一家獨立的公司。同時,58趕集集團聯席董事長楊浩湧將以個人投資者身份,向瓜子二手車投資6000萬美元。

分拆完成後,以楊浩湧為核心的管理團隊將持有瓜子二手車超過50%的股份。58趕集集團作為財務投資者,也將繼續擔任公司的股東。楊浩湧將親自出任瓜子二手車CEO,親自領導新公司下一階段的發展。同時,他將卸任58趕集集團CEO一職,但保留集團聯席董事長職位,其在集團董事會上的投票權和在集團持股比例在本輪調整中均保持不變。在瓜子二手車、鬥米兼職、好租三個項目中,58趕集集團的身份均為財物投資者,以資金、流量等資源入股

瓜子二手車主打二手車電商中最先進的C2C網絡交易模式。目前,瓜子二手車進入了包括北上廣深在內的全國50座重點城市,在全國超過40個城市設有分支機構,員工總數超過1800人,到年底有望達到2400人,相當於趕集創立7年的人員規模。

截止到2015年10月,瓜子二手車的月度活躍用戶超過4000萬,今年4月,交易額破億元,9月單月交易額破4億元,月度增速過50%。同時,瓜子二手車還達成了每筆訂單均盈利過千元的目標。

楊浩湧表示,“瓜子二手車即將迎來上線一周年,獨立發展是為了更好的抓住這個快速爆發的市場機遇。此次分拆將有利於整合集團內外包括資本在內的更多資源,實施對整個團隊的激勵政策,使瓜子二手車能夠更積極、靈活的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獨立後,瓜子二手車計劃在明年年底將業務版圖擴展到全國120座城市。此外,瓜子二手車還將進一步完善檢測體系和提高服務能力,加強與實力過硬的專業服務商合作,共同打造二手車交易生態鏈,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買賣二手車服務。

中國二手車市場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增量市場,今年年底交易量有望突破1000萬輛,預計到2020年還將在此基礎上翻番,交易金額超過1萬億元。作為切入萬億汽車後服務市場的重要入口,二手車電商也是一個很具想象空間的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590

完成了VIE分拆 喜馬拉雅FM就能搶先上市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6537.html

完成了VIE分拆 喜馬拉雅FM就能搶先上市嗎

第一財經日報 何天驕 2015-11-25 06:00:00

此前,有傳聞稱喜馬拉雅FM出現投資者要求退出的傳聞,對此,陳小雨表示,喜馬拉雅FM融資並不困難,投資者退出也只是因為受到政策法律因素影響做出的選擇。

11月24日,喜馬拉雅FM聯席CEO陳小雨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喜馬拉雅FM已經完成VIE分拆,目前正在籌劃C輪融資以及在內地主板上市。回主板上市更多是出於對政策因素的考慮。

此前,有傳聞稱喜馬拉雅FM出現投資者要求退出的傳聞,對此,陳小雨表示,喜馬拉雅FM融資並不困難,投資者退出也只是因為受到政策法律因素影響做出的選擇。根據喜馬拉雅FM提供的數據,目前喜馬拉雅FM在國內市場已處於領先地位。

海外基金無奈退出

對於此次VIE(VIE模式指“可變利益實體”,在國內被稱為“協議控制”,是指境外註冊的上市實體與境內的業務運營實體相分離,境外的上市實體通過協議的方式控制境內的業務實體,業務實體就是上市實體的可變利益實體)分拆原因,陳小雨向本報記者表示,有關法規的變化正是導致喜馬拉雅FM回歸的重要原因。

今年4月10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出臺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5年修訂)》。在禁止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中,有新聞網站、網絡出版服務、網絡視聽節目服務、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互聯網文化經營等項目,而喜馬拉雅FM正屬於該領域。而且在今年1月19日,商務部對外界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投資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其中最引人關註的是引入了“實際控制”的這一概念,意味著受到外國投資者控股的境內企業,將視同外國投資者。喜馬拉雅聯席CEO余建軍表示:“未來VIE可能被認定為外資機構,公司在國內發展可能會遇到政策性限制。現在及早拆除是明智之舉,屆時估值越高越難拆。”

雖然在B輪融資後就進行了VIE分拆,但喜馬拉雅FM依舊遇到了一定難度。由於早期融資過程中引入了不少海外投資者,讓這些投資者理解並退出並非易事。余建軍表示,目前我們是國內網絡電臺行業第一的公司,在互聯網產業,能夠投資到行業第一的公司非常不容易,很多海外投資人都不願退出這樣一家行業龍頭公司。不過,幸好經過溝通後,投資人也理解公司面臨的處境,後來部分投資人無奈選擇退出,也有一部分海外投資基金在國內重新成立投資基金來接盤。

據悉,喜馬拉雅於2014年先後完成了A輪1150萬美元、B輪5000萬美元融資。據余建軍介紹,在公司創立的2012年,由於移動音頻平臺領域剛剛興起,國內投資人對這塊並不認可。“當時也談了一些人民幣投資基金,但由於沒有營收和利潤,他們大都不敢投,只有一些美元投資基金比較接受這個項目。”在接下來的兩輪融資中,喜馬拉雅FM獲得了一些國外基金的投資。

上市前景幾何?

完成VIE拆分後,喜馬拉雅FM下一步就計劃C輪融資以及主板上市。

雖然目前包括喜馬拉雅FM在內的整個網絡音頻行業都未能實現盈利,但陳小雨對於上市前景表示樂觀。“未來國內註冊制出來後,對盈利的要求會降低,同時,對於是不是平臺企業,行業地位、估值等要求會提高,另一方面我們的營收也在不斷提高,目前每月營收已經超過千萬元。

對於公司未來前景,陳小雨表示,喜馬拉雅FM回歸國內市場更利於公司的未來發展。作為文化產業和媒體行業的一部分,喜馬拉雅FM所服務的用戶主要集中在國內,選擇回歸國內市場將更貼近用戶,與音頻行業上下遊合作方的聯系更加緊密,因此更利於公司的信息和資源整合。

據陳小雨介紹,目前喜馬拉雅FM擁有超過2億手機用戶,2000萬車載、穿戴、音響智能設備用戶,正式上線後始終位居AppStore圖書榜第一,3年間估值增長了200倍。

有業內人士向被本報記者表示,喜馬拉雅FM短期內登陸A股或存一定難度。首先,註冊制推出暫無明確時間表;其次,網絡音頻行業也有其他競爭者在競逐搶先上市的紅利,喜馬拉雅FM能否加快融資實現搶先上市,還未可知。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34

百勝餐飲將分拆 分拆前62億美元分予股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4245.html

百勝餐飲將分拆 分拆前62億美元分予股東

一財網 何天驕 2015-12-11 10:39:00

就此前承諾本次分拆將為股東創造的資本回報,百勝餐飲集團計劃,從10月20日公布分拆計劃之日起至實際業務分拆完成(預計2016年底)期間,將給予股東最高達62億美元的資本回報。

美國當地時間2015年12月10日,百勝餐飲集團(YUM.NYSE)在得克薩斯州普萊諾市舉辦的年度投資者大會上介紹其分拆計劃,即集團將如何分拆成兩家獨立上市公司。

投資者大會上,百勝介紹了這一分拆交易將如何使百勝從一家每股盈利增長目標為每年至少10%的企業,轉化為兩家各自每年以約為15%股東回報(包括每股盈利增長及股息率)為目標的公司。另外,就此前承諾本次分拆將為股東創造的資本回報,百勝餐飲集團計劃,從10月20日公布分拆計劃之日起至實際業務分拆完成(預計2016年底)期間,將給予股東最高達62億美元的資本回報。

大會上,百勝餐飲集團確認其2015年全年不含特殊項目的每股盈利較2014年約持平或錄得個位數增長的預期,公布2016年經營利潤展望,並提供中國業務11月同店銷售情況,以及重申第四季度中國同店銷售預期不變。

“我們會穩步推進分拆計劃。百勝餐飲集團及百勝中國作為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將擁有各自獨特的增長戰略、投資特點以及優化的資本結構。” 百勝餐飲集團首席執行官Greg Creed先生表示, “我們相信這項交易將是‘一加一大於二’效應的經典案例。兩家公司將在各自獨立的基礎上,進一步全面激發增長潛力,創造更大價值。通過優化資本結構,我們將由一家以實現至少10%的每股盈利增長為目標的公司,轉變為兩家獨立的致力於各自帶來每年預估約15%的股東回報的強有力的公司。此外,我們計劃在分拆完成前給股東發放最高達62億美元的資本回報。這體現了我們持續為股東創造回報的一貫承諾,以及我們對百勝長期發展前景和強大財務能力的信心。本次分拆將給所有的股東提供兩個各具特色的投資機會。”

百勝餐飲集團總部設於美國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維爾市,在全球125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41000家連鎖餐廳。百勝2014年的營業額超過130億美元,在財富世界五百強中排名第228位。百勝餐飲集團旗下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可鐘三個餐飲品牌分別在烹雞、比薩、墨西哥風味食品連鎖餐飲領域有較強地位。在美國以外市場,百勝以每天平均新開五家門店的增速,在全球零售業發展速度中處於領先。

編輯:任小璋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417

高紀凡私有化天合 電站分拆計劃擱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5912.html

高紀凡私有化天合 電站分拆計劃擱淺?

一財網 王佑 2015-12-15 19:18:00

從2013年下半年啟動光伏下遊戰略之後,天合在近2年的時間中不斷擴大自己的電站業務規模。而私有化之後,電站分拆上市計劃或擱淺。

昨夜,當大股東高紀凡、興晟股權等兩方提議私有化天合光能(TSL.NYSE)後,該公司不久前提出的電站業務單獨拆分再上市這一方案,或許就要擱淺了。昨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撥打該公司首席財務官譚韌電話,一直未能接通。

電站計劃有變?

從2013年下半年啟動光伏下遊戰略之後,天合在近2年的時間中不斷擴大自己的電站業務規模。

截止第三季度,天合的下遊發電項目約610.4兆瓦,588.2兆瓦集中於國內,美國與歐洲各為4.2兆瓦、18兆瓦。按照此前譚韌的公開說法,公司希望整體打包所有電站資產(從電站開發、建設到持有運營)上市。而由於大量資產在國內,美國投資者是否會理解中國的電站項目運營也是一個疑問。因此外界猜測,其電站項目在國內上市的可能性最大。畢竟,目前棄光限電和政府補貼不及時發放等問題一時半會難以獲得解決。

天合每年的下遊電站營收約為幾千萬元,雖然營收不高,但建設大量電站所需資金是龐大的,這對於現階段需要大量資金投資電站項目、而盈利又不算太好的天合而言,似乎並不容易。今年第三季度,在付給一家美國光伏公司解決反壟斷案件之後,天合的凈利潤為負值。

參考之前國內多家企業如茂碩電源、易事特等公司分別投資的100兆瓦左右光伏電站可發現,這類項目的用資額在8~10億元左右。電站這樣的大規模投建也離不開銀行貸款,通常70%的資金需借款撬動,所以借貸壓力及戰略布局上看,如果電站業務可以分拆上市獲得更好的融資,將可能是不少企業未來一大重點。

雖然天合之前也做過幾次增發,並且為電站輸入了資金,但在海外市場募集資金和貸款並不如想象中容易。還有一點在於,中國光伏電站大量布局國內各地,地面電站正處於如火如荼的高投入、搶資源階段,一旦錯過時點,對於電站尤其是地面電站的布局也會帶來影響。而假設電站能在國內上市,資金獲取的速度、額度都要快一些。

而天合要做大自己的下遊電站項目之決心,也是業內的一致判斷。

本報曾報道,2014年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300兆瓦光伏電站出售時,這一國內的最大單體電站曾被質疑,交易過程存有疑問。知情人士透露,上述光伏電站項目所設計的相關交易條件較高,“受讓方應為依法設立並有效存續五年以上光伏組件制造、系統開發的企業法人,具備國家級的光伏研發平臺;2013年度經審計的凈資產不低於20億元,負債率不高於70%。”該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僅國家級光伏研發平臺、凈資產不低於20億元這兩項就把不少潛在受讓者攔在了門外。而目前,擁有國家級研發平臺的僅有天合光能等為數不多的幾家光伏公司,此役中,參與競標的就有天合,其希望拿下這一電站也似乎是誌在必得。而結果也不出所料。

然而,在公布天合將被私有化的消息後,該企業旗下的電站分拆並單獨上市是否繼續走下去,成了一個疑問。一位美股上市的大型光伏企業高管就對本報記者表示,有可能天合會在國內把所有旗下的資產放在一起借殼或單獨上市,隨後再做新一輪的拆分,這樣的業務模式也更加清晰明確。但昨日本報采訪高紀凡時,他未能做出更多評論。

天合開支不小

天合被私有化後、再回A股上市的這一考慮,可能是天合穩固現有地位的最佳路徑,對公司的長期運營也將帶來更多益處。高紀凡對於記者提出的“天合未來可能會回到A股”的這一問題,並沒有給出確切的答複。

今年第三季,天合的資產負債率已從上一季的70.4%攀升至74%。該公司的營業費用也居高不下:單季度看,與天合營收接近的美股公司阿特斯、晶科和晶澳三家企業的營業費用分別是9600萬美元、7600萬美元和6000萬美元,但天合則高達1.32億美元。

值得註意的是,今年第三季度,天合的銷售額是阿特斯的93.3%,營業費用則是阿特斯的137.5%。該指標高出其他同行並不是單季度特例,在去年第三季度時,天合與阿特斯的收入分別為6.17億美元、9.14億美元,但營業費用這一項中,兩家公司分別開支了8400萬美元和5300萬美元。

而今年第三季度,天合的現金比率只有11%,相比阿特斯的14%和晶澳的28%,天合的這一數值也不高。在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上,天合的實際情況也都低於競爭者阿特斯和晶澳。一位海外資深光伏分析師對記者說,“這也表明,天合的變現能力實則一般。”

如果要從事更多規模的電站項目,天合現有的收入規模雖大,但是變現速度可能並不夠快,所以依然需要更多的銀行及金融機構支持,如發債、增發等,而這些動作對企業來說,回到A股更方便操作。

前述大型美股上市公司的高管也提醒道,現在天合選擇私有化及回A等有幾個好處:價格夠低,有利於天合大股東高紀凡等回購其余流通股;國內A股將實行註冊制,上市更方便,光伏企業的估值一時半會也不會很快下降;第三,天合的現有電站業務大部分在國內,投資者理解起來也容易許多。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