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S戰爭部長伊拉克被殺

1 : GS(14)@2016-07-15 05:16:31

跟伊斯蘭國(IS)有聯繫的阿瑪克通訊社前日證實,有IS「戰爭部長」之稱的舒斯哈尼(Omar al-Shishani,圖),已於伊拉克被殺。報道引述「軍方消息」指,舒斯哈尼是在舒爾加特鎮(Sharqat)抵禦逼近摩蘇爾市的軍事行動中被殺,但未有透露日期。這說法跟美國有出入,美國國防部今年3月宣佈,聯軍空襲敍利亞東北部時襲擊IS車隊,舒斯哈尼傷重不治。蓄有紅色大鬍鬚的舒斯哈尼,是IS其中最惡名昭彰的面孔,華府曾懸紅500萬美元(3,900萬港元)要他的人頭。他來自格魯吉亞內以車臣人佔多數的地區,2006及2008年先後以車臣叛軍及格魯吉亞軍身份跟俄軍作戰。之後在敍利亞北部以外籍武裝部隊指揮官身份現身,繼而成為IS高層。法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15/196953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824

IS疑芥子毒氣襲伊拉克美軍

1 : GS(14)@2016-09-23 08:09:56

美伊聯軍圍困伊拉克北部摩蘇爾多時,誓要拔走伊斯蘭國(IS,圖)在當地最後大本營,但就在發動總攻擊前,美軍疑受IS的化學武器襲擊。在摩蘇爾南面的奎亞拉基地,幾百名美軍周二正忙於平整跑道供戰機轟炸IS之用,突然有火箭炮落在基地外人煙稀少之處,美軍派出一小隊人前往偵察,赫然發現受炮擊的地方相當可疑,士兵帶走一些「呈柏油狀、黑色、油性」物質,化驗結果一度指屬於芥子氣。芥子氣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被大規模使用為化學武器,可以透過皮膚和呼吸道入侵人體,輕則失去戰鬥力,重則會迅速死亡。美軍立即啟動消毒程序,事後該部隊無人出現中毒症狀,第二次化驗也顯示有關物質並非芥子氣。不過,為安全起見,正進行更嚴格的化驗。
IS過去曾多番以化武對付伊拉克政府軍、敍利亞政府軍和庫爾德游擊隊,美軍近期頻頻空襲IS的化武儲存庫,便是要防止對方在即將打響的摩蘇爾大戰中使用化武還擊。摩蘇爾兩年被IS佔領,是目前IS在伊拉克唯一控制的大城市,伊軍昨宣佈奪回摩蘇爾以南100公里一個城鎮,進一步逼近摩蘇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3/197789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710

美為首聯軍空襲支援 揮軍光復摩蘇爾 伊拉克誓逐IS

1 : GS(14)@2016-10-18 08:15:09

■伊拉克部隊向摩蘇爾推進,沿途清剿IS勢力與解放村莊。



伊拉克北部重鎮摩蘇爾(Mosul)陷於「伊斯蘭國」(IS)之手兩年,伊拉克總理阿巴迪(Haider al-Abadi)昨日宣佈展開光復行動。約3萬名包括伊拉克政府軍及庫爾德族士兵在內的部隊,在美軍為首的聯軍空襲及炮火支援下正揮軍摩蘇爾,是自美軍5年前撤出伊拉克後當地的最大型戰爭,亦是把IS驅逐出伊拉克的關鍵一仗。



身穿反恐部隊制服的阿巴迪發表電視講話,誓言把摩蘇爾民眾從IS的暴力與恐怖主義中解放,「我們呼籲摩蘇爾的英雄人民,與安全部隊合作,把你們救出……奉神的旨意,我們將會勝利」。參戰的還包括什葉派、遜尼派、基督教及土庫曼族等組成的部隊,當中約3,000人是由土耳其訓練,但阿巴迪強調只有政府軍才會入城,相信是要避免發生宗派仇殺及防止庫族部隊過份擴張勢力。庫族部隊亦稱由於「教派敏感」問題,他們只會佔領城外的基督教及沙巴克教派(Shabak)村落。



民眾避過地雷陣逃生

聯軍在前往摩蘇爾途中將一路剿清IS地盤,然後才攻入城內打巷戰。城東的前線由庫族部隊打頭陣,昨日已控制附近至少七條村落,以及由摩蘇爾前往埃爾比勒的主要道路,其間兩名IS死士試圖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但被制止;戰場亦不斷傳出美軍空襲的煙硝和巨響。目前約100萬名平民被圍困在摩蘇爾這個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有報道指IS已禁止他們離開,有武裝分子更匿藏民居,以圖令美軍空襲時投鼠忌器。47歲居民阿馬爾表示,他原本是公務員,但兩年沒有領過薪金,為了養家活口,毅然帶着家人摸黑步行6小時,避過IS的哨站和地雷逃出生天,「我的小孩很害怕,嚷着要回家」。45歲婦女納吉布不敢冒險離城,她表示大部份居民已用盡積蓄,「退休人士較幸運,仍能透過信用卡收到政府的養老金,我的錢是來自一位屬退休教師的表親」。一名IS中層指揮官透過facebook接受傳媒訪問,稱IS已決定技術性地逐步放棄摩蘇爾,以將他們的「人力資源」調回敍利亞鞏固其大本營,該指揮官表示:「摩蘇爾不會有偉大的史詩式戰爭,現在的戰術是打游擊。」但消息未得到證實。


百萬人恐流離失所

這將會是自2011年美軍撤出伊拉克後,當地最大型戰役。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形容光復摩蘇爾之戰是打敗IS的「決定性時刻」,預計戰爭可能持續數周或更久。聯合國憂慮戰爭將導致20萬至100萬居民流離失所,由伊拉克逃亡到敍利亞的難民可能多達10萬人,造成人道災難。土耳其副總理庫特莫斯表示,當局已預備好接收「數以十萬計」難民,但稱如軍事行動能「正確地」進行,根本不會造成難民問題,意指光復摩蘇爾的行動可能帶來教派衝突。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美國《華爾街日報》


【解放摩蘇爾Q&A】


【為何此時行動?】

伊拉克軍6月重奪費盧杰,又在8月收復位於摩蘇爾以南50公里外的蓋亞拉鎮(Qayyarah),當地空軍基地可作是次行動的補給站。此外,IS已失去其補給重地舒爾加特鎮(Sharqat)的控制權,因此巴格達政府認為目前是反攻摩蘇爾的良機


【誰參與戰事?】

伊拉克動員3萬人進攻摩蘇爾,包括伊拉克政府軍和警方、庫爾德族「自由鬥士」部隊、以美軍為首的聯軍及獲伊朗政府支持的什葉派民兵組織「人民動員」,另外土耳其軍隊亦未按巴格達要求撤出摩蘇爾附近一個基地。他們的攻擊對象會是摩蘇爾境內的3,000至4,500名IS戰士


【雙方如何應戰?】

伊拉克軍會以先包圍後攻擊戰略進攻摩蘇爾,配合聯軍空襲和炮彈攻擊,但據指庫爾德武裝及什葉派民兵將不會踏足當地。預計IS會以快閃行動、埋伏等游擊策略迎戰,如部署地雷、人肉彈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8/198040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526

伊拉克連破IS 光復17村

1 : GS(14)@2016-10-19 05:28:40

伊拉克軍反攻伊斯蘭國(IS,圖)控制的摩蘇爾初步報捷,由政府軍牽頭組成的94,000人聯軍,憑藉絕對優勢兵力,加上來自美國、法國等國90架戰機的空中支援下,首日就收復了城外17條村莊,比原定計劃提早實現目標。目前,城內大約仍有幾千名IS戰士負隅頑抗,IS在網上聲稱向來犯的庫爾德族部隊,策動了連串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不過,政府軍指對方的反抗力度比預期中弱,政府軍前線部隊前日已推進至市中心20公里範圍內。東部戰事昨日大致平靜下來,庫族鞏固陣地後今與伊軍再進攻。法國明日會主持國際會議商討摩蘇爾的未來,以穩定當地戰後的局勢,但伊朗未獲邀出席;法國預期戰事會持續數月。


俄短暫停空襲阿勒頗

至於鄰國敍利亞的內戰,俄羅斯昨日以人道理由單方面短暫停止空襲阿勒頗,讓平民和反政府軍安全離開。不過,就在俄羅斯周二釋出「善意」前幾小時,俄國戰機仍然猛烈轟炸阿勒頗東邊的叛軍控制區,炸死至少5人,包括3名兒童。美聯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9/198051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673

摩蘇爾不敵伊拉克軍 平民作人盾IS燒油井頑抗 濃煙阻空襲

1 : GS(14)@2016-10-20 08:05:22

■衞星圖像顯示摩蘇爾被黑煙籠罩。路透社



伊拉克軍收復摩蘇爾(Mosul)行動初步進展超乎預期,面對伊拉克政府軍、庫爾德族部隊和美國為首聯軍的強勁攻勢,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負隅頑抗,使出焦土戰略,除了以平民為人盾外,更不惜燒油井製造濃煙阻空襲和空中偵察。有情報指IS領袖巴格達迪人在摩蘇爾,或令他的狂熱追隨者固守拒降。



戰事昨踏入第三天,摩蘇爾一帶濃煙四起,不只是炮火硝煙,更是多處油井猛烈燃燒造成。這招燒油井的伎倆,並非IS首創,25年前波斯灣戰爭尾聲,時任伊拉克總統侯賽因也用過。


推兒童上前線 或用化武

石油黑金本是IS重要收入來源,但隨着「領土」日漸縮減,反正取得和販賣石油的渠道亦漸失,不如火燒油井製造濃煙,以阻美國為首聯軍的空襲和無人機偵察行動。但這一着焦土戰略不只損害環境,更令伊拉克損失數以百萬美元計的收入。
IS不擇手段,甚至出動人盾。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戴維斯前日稱聯軍「知悉有平民被迫充當人盾」,指IS極端分子近幾個星期一直禁止150萬平民離開摩蘇爾,形容IS是「不理他們的意願」禁錮他們。有消息指,不只成年男女,連兒童也被IS分子推到戰火前線,據報有超過100個家庭,被IS強迫遷入一些估計會是聯軍空襲目標的建築物。有分析擔心,慣於無視國際規範的IS,有可能會動用化武,尤其是在戰事進入較後階段時。事實上美軍近期開始收集炮彈碎片做化驗,並首次確認驗出本月5日收集的一片IS炮彈碎片有芥子毒氣痕迹。不過,美方官員認為IS迄今未能成功研發有殺傷力的化武,反而IS常規武器包括路邊炸彈以至人肉彈等,造成的傷害更大。伊軍指揮官昨指部隊已推進至摩蘇爾外圍五、六公里外,IS暫至少50死,伊軍則兩死25傷,庫族則指重奪摩蘇爾預計需時兩個月。IS困獸鬥,跟IS領袖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有關。庫族將領指可靠情報顯示,巴格達迪跟IS炸彈專家努伊馬(Fawzi Ali Nouimeh)都未有撤離摩蘇爾,相信有助激勵IS士氣。


「IS警察」起內亂被敉平

但亦有迹象顯示IS內部不穩。據伊拉克傳媒報道,摩蘇爾的「IS警察」近日曾發動「政變」,攻擊市內四個IS「總部」,但巴格達迪號召忠實支持者反擊,幾小時後敉平政變,擊斃7名警察領袖,更「大規模處決」了涉及政變行動的叛徒。伊拉克希望光復失陷兩年的摩蘇爾,但歐盟保安事務官員則擔心,敗退的IS分子會流向歐洲,並且會為了證明組織未被擊潰而頻繁發動恐襲。法新社/路透社/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0/198067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839

家傳「庫伊拉」髮色B女髮型夠特式

1 : GS(14)@2016-11-16 05:47:10

18個月大B女米莉安娜(MilliAnna)擁有別樹一格的髮型:在兩側捲曲而濃密的黑髮之中,零零舍舍有一撮小白髮,令她外型倍添趣緻。這特別的髮色純屬天然,不經漂染,是家族遺傳四代的特徵。生於美國南卡羅來納的米莉安娜,自出娘胎就患有遺傳的白髮症(poliosis),頭髮及周圍皮膚沒有色素,令頭髮有局部的漂白效果,她的太婆、婆婆、媽媽也有一樣的髮色。母親沃西(Brianna Worthy)表示:「我們不知道這特徵最遠可追溯幾多代,因為我的婆婆是被領養的,未見過她的血親。」但沃西的妹妹就沒有遺傳到這撮白髮。沃西抱着白髮B女上街,常常在街上被好奇的路人行注目禮,八卦來龍去脈,她大部份時間尚能禮貌回應,但遇上趕時間的話,也只好不予理會。沃西為女兒與自己「一脈相承」高興不已,也希望女兒長大後會喜歡。不過,她坦言小時候曾因髮色特別,被同學改「臭鼬鼠」等花名,「長大後才真心愛上這把頭髮,並對自己的獨特形象感到自信。」她又稱,日後會讓米莉安娜知道自己是美麗而特別,不要受別人批評影響。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6/198358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803

IS貨車炸彈襲伊拉克80死

1 : GS(14)@2016-11-25 07:36:43

伊拉克巴格達以南巴比倫省希拉市一個油站昨日遭貨車炸彈襲擊,造成超過80人死亡、逾100人受傷。官員指大部份死者是來自伊朗的什葉派穆斯林朝聖者。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承認責任。


死者多為伊朗朝聖者

遇襲的油站位於巴格達與巴士拉之間的一條主要道路,設有一間有不少遊客到訪的餐廳。警方指,事發時油站內停泊至少七輛巴士,裏面載有伊拉克人、伊朗人及巴林人。恐怖分子引爆貨車後,油站幾乎被完全炸毀,附近五輛巴士受到波及,據悉巴士上載着不少剛到訪伊拉克什葉派聖城卡爾巴拉的伊朗人,導致過100人死傷,確實人數仍有待確定。救護車及民防部隊事後趕赴現場搶救傷者。IS事後在網上聲稱發動襲擊。伊拉克部隊近日在美國領導的空襲支援下,進攻被IS佔據的石油重鎮摩蘇爾,IS正落於下風,前日伊軍再收復底格里斯河東面的三個住宅區。法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5/198448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967

減產頻難產 油價挫4% 伊拉克伊朗拗數 沙特暗示難達協議

1 : GS(14)@2016-11-30 07:57:42

【明報專訊】油組今天將舉行部長級會議,試圖為組織8年來首次減產達共識。不過在正式會議前的一系列籌備會議,各方經過逾46小時馬拉松式會談仍未能縮窄分歧。伊朗表明不會減產,油組以外的主要產油國俄羅斯更表示,不打算出席周三的主要會議,令市場看淡達成協議的前景。國際油價昨日最多跌4%,紐約期油昨日低見每桶45美元水平,布蘭特期油低見每桶46.26美元。

俄新社引述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表示,不計劃出席周三油組的會議,但強調只要油組內部達成協議,俄方願意商討合作。油組成員國印尼的能源部長Ignasius Jonan昨日表示,印尼未決定是否加入減產,對會議結果沒期望。

俄方拒出席會議 只稱願商合作

油組9月在阿爾及利亞的非正式會議,同意按10月的日產量水平減產約100萬桶,但實行細節尚待敲定。油組內部初步建議,除產油受阻的尼日利亞和利比亞,成員國須以10月油組所統計的日產量為基準,把產量下降4%至5%。油組領袖沙特阿拉伯曾表示已準備減產,前提是油組內外的產油國須公平分擔減產。

匿名油組代表稱,伊朗和伊拉克迄今拒減產,油組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對其日產量的計算,與油組不同,影響到減產的數量。該國表示自己10月的日產量為480萬桶,油組的統計則為460萬桶。伊拉克雖最終勉強接受油組的統計數字,但僅同意把產量凍結在460萬桶水平,而不是由460萬桶減產4%至5%。伊拉克認為自己需更多銀彈對付伊斯蘭國(ISIS),理應享有較高的產油上限。

日產量限制 各國分歧大

匿名官員又稱,油組第三大產油國伊朗建議將其日產量凍結在397.5萬桶,較目前日產量高20萬桶,不過沙特要求伊朗的日產量限制在370萬桶,大概是目前的日產量上限。

若沒有伊拉克和伊朗參與,減產的重擔將落在沙特及其盟友科威特、卡塔爾及阿聯酋身上。這些國家的日產量,幾乎相當於油組3360萬桶日產量的一半。不過,油組最大產油國沙特似乎對減產不大着緊,聲言即使不減產,油市明年仍會重新平衡,暗示會議可能無法達成協議。

倘協議失敗 油價料維持45美元

Natixis首席能源分析師Abhishek Deshpande稱,沙特和伊朗都在玩談判策略,但現在已不是1980或1990年代,沙特不能發揮影響力迫使其他產油國跟隨,如今伊朗和伊拉克也同等重要,各方也想保證自己取得更大市場份額。

油組內部分歧未解,但仍要求非油組的俄羅斯把日產量降低60萬桶。俄方已拒絕減產,僅同意把產量凍結在現水平,條件是油組內部就產量達成協議。高盛預期,若油組同意將日產量削減至3250萬桶水平,油價將迅速突破每桶50美元水平。倘協議無法達成,預計原油庫存將會累積,直至明年夏季油價平均將在每桶45美元水平。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084&issue=201611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563

涉姦兩中國留德學生伊拉克難民色魔落網

1 : GS(14)@2016-12-09 00:03:38

德國西部城巿波鴻一名來自伊拉克的難民涉嫌強姦兩名中國女子,他在周一被捕,極速破案要靠女生男友提供重要線索。檢察官周二指,涉案的31歲難民一年前帶同妻子及兩名子女到德國尋求庇護,他涉嫌在8月強姦和襲擊一名21歲中國女子,之後又在11月強姦另一名27歲中國女子。他的脫氧核糖核酸(DNA)與案件吻合,並居住在案發地點附近,在周一在接受難民的旅舍被捕。首宗案件發生在今年8月6日,一名21歲的中國女留學生在光天化日下,在大學附近遭疑犯拖入街道邊的樹林內約15米處強姦。受害者慘遭多次性侵,頭部、頸部也重傷。第二宗留學生遭性侵的案件發生在11月16日晚,27歲的中國女留學生下課後在返回學生宿舍途中,在經過一處路口時,突然被人從身後襲擊、制服,並拖入路邊的樹林強姦。事發地點距離學生宿舍只有大約200米。獸慾得逞後,疑犯還涉嫌「攻擊受害人的頸部」。案件發生後,受害人雖然只受輕傷,但心理重創,目前疑犯被控企圖謀殺、強姦、暴力傷人等罪名,但他否認控罪。破案的關鍵線索最後由27歲中國女留學生的男友提供。事發後數日,他在案發地點附近發現一名可疑男子,於是近距離拍下一張照片,並把照片提供給警方。警方隨即在附近的難民收容站調查,最後在收容站工作人員以及其他難民的指認下,於5日上午找到疑犯。中國駐杜塞爾多夫總領館非常關注事件,希望當局盡快查明案件,希望類似事件以及早前弗賴堡難民姦殺案的悲劇不再重演。美聯社/德國《圖片報》/《德國之聲》/國際在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8/198589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744

助美打伊戰 伊拉克「叛徒」赴美夢碎

1 : GS(14)@2017-01-29 10:31:27

「特朗普毀了我們的夢想!」在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暫停向部份國家發簽證後,受影響的民眾一片譁然。他們當中有人在伊拉克戰爭(圖)中幫過美國,幾乎送命,如今仍在分批等待赴美,但特朗普一聲令下,希望幻滅。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巴格達男子表示:「現在我再沒希望到美國去了。」他的妻子當年曾替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擔任簿記員,在一次襲擊中險些送命。他斥特朗普扼殺他們的夢想。在伊拉克戰爭期間,部份當地人因替美軍作傳譯等工作,被視為「叛徒」,人身安全受到威脅,遇襲事件時有發生。美國2008年起推出一系列特殊簽證安排,讓這批人申請連同家屬前往美國定居,至今已有約7,000人獲安置,但仍有數萬人等候安排。曾派駐費盧杰的美軍前軍官沃特擔心,未來在戰區中難再找本地人幫助美國:「這行政命令根本是建基於無知與恐懼。」來自敍利亞的男子阿拉布德,其家人較早前已獲美國安排住在密蘇里州,與鄰里相處融洽。他認為相比起關閉邊境,協助推倒巴沙爾政權才是治本之策,特朗普放錯焦點,徒添反穆斯林情緒。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9/199122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5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