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營改增”等多項舉措“發酵” 中國電信首三季度凈利僅增1.1%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785.html

“營改增”等多項舉措“發酵” 中國電信首三季度凈利僅增1.1%

一財網 李娜 2015-10-28 16:07:00

中國電信表示,由於2014年6月起實行營改增,以及2015年5月起推出“提速降費”舉措,對中國電信2015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和利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10月28日,中國電信發布了其最新財報。2015年前三季,中國電信營收2463.17億元,同比上升1.1%;利潤164.07億元,同比僅增長1.2%。

中國電信表示,由於2014年6月起實行營改增,以及2015年5月起推出“提速降費”舉措,對中國電信2015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和利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2015年前三季度經營收入為2463.17億元,同比上升僅為1.1%;利潤為164.07億元。其中服務收入為2210.67億元,同比上升1.9%。

事實上,在互聯網OTT業務的猛力沖擊下,電信運營商的收益增長與流量增長之間的剪刀差變得越來越大。

此前,騰訊對外發布微信生活白皮書指出,微信每天通話量達到2.8億分鐘,全年算下來超過了1022億分鐘。相比之下,中國電信2015年第一季度移動語音通話總分鐘數為1583.8億分鐘。

數字化倒逼轉型

中國電信指出,用戶數量上,中國電信2015年前三季度移動用戶數達到約1.94億戶,累計凈增872萬戶。其中3G/4G移動用戶數達到約1.37億戶,累計凈增1818萬戶。4G終端用戶數達到了4373萬戶。

中國電信表示,前三季度移動服務收入保持了增長,平均每月每戶移動服務收入(ARPU)為55.5元,同比略有上升。受互聯網技術和移動替代加速影響,固定電話用戶數減少了667萬戶,但網絡寬帶用戶數達到1.11億戶,凈增414萬戶。

“互聯網對傳統電信運營商的業務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是互聯網和傳統運營商在入口上開始爭奪;二是給運營商的收費模式、商業模式、經營模式帶來了巨大變化,傳統運營商習慣於通過前向向消費者收費,而今後應該研究後向的商業模式。”中國電信集團副總經理楊小偉曾經表示,過去運營商引以為豪地說客戶是我的,而今天由於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消費者對運營商業務的感知在逐步下降。

“作為運營商,我們對互聯網是歡迎的、支持的,但是運營商怎樣和廣大消費者建立直接的聯系?運營商必須要進入互聯網領域,要推動自身互聯網化的轉型。”楊小偉如是說。

“數字經濟時代,運營商的傳統業務以及商業模式不斷受到來自互聯網OTT業務的侵蝕,語音與消息等主營業務收入不斷下降,數據業務增量不增收,淪為OTT業務的‘啞管道’。”一位通信設備廠商人士對記者說。

事實上,面對自身的轉型,中國電信也出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在LTE網絡上利用多載波技術提升網絡速度,在終端強調CDMA/LTE多模發展。在不久前的中國電信天翼終端展會上,中國電信也發布了2016至2017年商用VoLTE的計劃。2015年8月份,中國電信在17個城市也開啟了“天翼4G+”業務。

中國電信表示將繼續高效建設4G網絡,為4G發展贏得寶貴時間和節省支出。

提速降費、營改增兩座“大山”

由於2014年6月起實行營改增,以及2015年5月起推出“提速降費”舉措,中國電信表示對於2015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和利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上海財經大學胡怡建教授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此前測算,考慮到稅率增加和進項稅收抵扣因素,電信企業稅負將比以前增加100%。

2014年6月1日,營改增試點在電信業鋪開,電信業繳納營業稅3%的稅率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增值稅兩檔稅率,即提供基礎電信服務的11%稅率和提供增值電信服務的6%稅率。另外,電信企業提供電信服務時,附帶贈送的用戶識別卡、電信終端等貨物,稅率為17%。

此前,電信業三巨頭預計“營改增”導致利潤大降,中國移動預計利潤下降200億元,中國電信預計盈利倒退52.5億元,中國聯通預計利潤下降將超100億元。

除了營改增影響,移動、電信、聯通將從10月1日開始推出當月流量不清零的舉措也被視為運營商盈利能力的另一座“大山”。

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的《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電信企業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轉贈、套餐匹配等服務。專家指出,由於近年來三大運營商傳統的語音業務一直在萎縮,流量收入是三家新的收入增長點,預計此舉將對三家運營商業績產生不同程度影響。

事實上,4G發牌以後,隨著流量消費的快速增長,流量單價也在下降。為了爭取用戶,運營商2014年曾掀起了多輪降價。雖然2014年的移動寬帶流量消費是2009年的7.7倍,而單價按照4G的標準降到了不到以前的1/10。而在2015年,流量單價進一步下降,影響業績。

中國電信表示,期內加大網絡運營投入,加上經營性租賃費有所增長,因此2015年前三季度網絡運營及支撐成本2014去年同期上升21.6%。

此外,公告表示,前三季度,中國電信投資收益及應占聯營公司的損失主要為期內應占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29.9%的損益。本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為人民幣163.61億元,比2014年同期上升1.2%,EBITDA為人民幣765.13億元,比2014年同期上升2.3%。EBITDA率(EBITDA除以服務收入)為34.6%。

編輯:劉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35

阿里三季度收入大增三成 天貓功不可沒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238.html

阿里三季度收入大增三成 天貓功不可沒

一財網 關健 2015-10-27 21:21:00

北京時間10月27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15年第三季度業績。財報顯示,在天貓快速發展幫助下,第三季度阿里巴巴集團收入221.71億人民幣,同比增加32%。

北京時間10月27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15年第三季度業績。財報顯示,在天貓快速發展幫助下,第三季度阿里巴巴集團收入221.71億人民幣,同比增加32%。經過調整非會計準則下的利潤達92.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GMV達713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第三季度阿里巴巴保持強勁增長,收入、利潤和GMV三大指標全面超越華爾街分析師一致預期。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天貓同比大增近千億成交額,增幅達56%。同時阿里移動月度活躍用戶單季度凈增3900萬,創今年來新高,達3.46億,鞏固全球第一大移動生活平臺的地位。在業務強勁的保障下,阿里和平臺上近4億年度活躍買家,共同迎接雙十一。

天貓北京戰略顯威

2015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平臺商品成交額(GMV)同比增長28%,已經約占當季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6%。其中,匯聚全球品牌和品質商品的天貓同比增長56%,GMV增加了近千億,顯示出了中國消費升級的旺盛勢頭。

與此同時,采用新技術,新方式消費成為中國居民的首選,阿里巴巴移動月度活躍用戶單季度大增3900萬,移動月度活躍用戶占到中國手機網民的6成,平臺年度活躍買家達到3.86億,比上季度增加1800萬,用戶活躍度健康成長,購物品類不斷拓寬。

天貓增速加快,另一驅動力來自天貓北京戰略的顯著進展。在優惠和物流提升的幫助下,天貓超市,天貓電器城在北方,特別是北京市場不斷提升市場份額,將更多消費者轉化為阿里平臺上重複購買者和深度用戶,並積極拓寬品類。在中國電商市場,阿里巴巴繼續鞏固一線城市領導地位,並向二三四五線城市和農村地區擴張。

引領中國消費者消費升級的浪潮,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戰略聚焦在跨境進口,將萬眾矚目的雙十一主題定位“全球化”。今年10月,阿里邀請39國使節齊聚杭州,推動阿里巴巴成為國際品牌和零售商找到中國消費者的門戶。同時,阿里巴巴最近在倫敦,米蘭開設辦公室,服務歐洲品牌,零售商和政府夥伴,讓他們觸及中國消費階層,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

籌謀雙十一

第三季度,阿里巴巴進一步優化了移動商業模式,中國零售平臺移動收入同比增長183%,這一季度阿里巴巴集團收入221.71億人民幣,同比增加32%,超過了華爾街分析師預期,再次進入高速增長軌道。阿里巴巴表示,這一強勁表現背後,是近幾年阿里吸引規模更大,質量更高的商家融入電商生態系統,為他們創造了獨特的價值,因此品牌商和零售商選擇持續擴大投入。高質量商家加入也為阿里平臺帶強大的網絡效應,第3季度移動月度活躍用戶實現加速增長,凈增3900萬。

截至2015年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056.91億元人民幣,同時在第三季度,阿里巴巴集團由運營產生的自由現金流達136.24億元人民幣。

背靠大平臺,在充裕現金流和業務強勁的保證下,阿里巴巴展現出充裕實力,本次雙十一中,在價格,品質,品種,物流等多方面出臺規模空前優惠措施。阿里已經宣布,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指揮部移師北京,繼續不設上限向北方市場投入。

新興平臺

在阿里巴巴集團這一核心平臺周圍,阿里生態系統已經形成阿里健康,阿里影業,微博,魅族等一系列投資公司組成的新興平臺,在醫療健康,文化娛樂,內容、硬件、媒體等領域增加協同效應,為阿里生態的消費者和商家服務。如同馬雲在今年股東信中提及的,阿里巴巴的“Double H”戰略——快樂和健康戰略正得到有效執行。

阿里持續投入六年的阿里雲,在上季度的高速增長的基礎上進一步加速。第三季度增速達128%,在產品類型,客戶數量和服務地區三大領域均取得突破。阿里雲在新加坡數據中心開張,10月又於矽谷開設第二個美國數據中心。阿里雲已經成為中國第一雲計算品牌。阿里巴巴財報顯示,阿里雲將會進一步擴張用戶基數,地域覆蓋和產品供應,繼續積極發展雲計算和相關增值服務。

最近,阿里巴巴優酷土豆董事會發出非約束性要約,提議全面收購擁有超過5億月度活躍用戶的優酷土豆。這一合作將會增進阿里和優酷現有的合作,把阿里巴巴數據驅動的電商、媒體和廣告平臺,和優酷領先的數字視頻業務結合。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69

中興通訊前三季度盈利增42% 終端業務仍虧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250.html

中興通訊前三季度盈利增42% 終端業務仍虧損

一財網 李娜 2015-10-27 21:35:00

前三季度,中興通訊研發投入達82億元,占比達12%歷史高點,主要投入芯片、智能管道、物聯網、SDN、大數據等新興業務。

10月27日晚間,中興通訊發布第三季度財報,報告顯示, 2015年1-9月,中興通訊實現營業收入685.23億元,同比增長16.5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26.04億元,同比增長42.19%;基本每股收益為0.63元。

公告稱,在產品方面,2015年1-9月,中興通訊運營商網絡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40%,主要是由於國內外 GSM/UMTS 系統設備、國內外 FDD-LTE 系統設備、國內有線交換及接入系統和國內外光通信系統營業收入同比增長所致;手機終端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9.01%,主要是由於國內手機終端營業收入同比下降所致;電信軟件系統、服務及其他產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45.78%,主要是由於視訊及網絡終端等產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所致。

2015年是中興通訊實行M-ICT戰略的第一年,並提出聚焦四大核心領域,即解決方案要聚焦“運營商市場、政企市場、消費者市場”的客戶核心痛點,並圍繞“新興領域”進行藍海布局。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前三季度,中興通訊研發投入達82億元,占比達12%歷史高點,主要投入芯片、智能管道、物聯網、SDN、大數據等新興業務。

中興通訊認為“寬帶化”與“泛在化”的萬物移動互聯M-ICT時代的到來,將是加速新一輪創新熱點的動力。報告期內,全球4G網絡由規模部署進入容量提升、性能優化、深度覆蓋的階段,Pre-5G及5G技術逐漸成為行業熱點,推動電信行業增長的動力將從投資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即電信行業的增長將從技術進步帶來的投資驅動,轉變為信息服務和應用創新驅動,創新模式從運營商和設備商主導轉為消費者主導。而受益於產業融合的興起,電信行業擁有較大的創新空間,工業 4.0、智慧城市、醫療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移動電子商務、農業現代化等將為電信行業創新帶來機遇。

中興表示,目前公司已經率先布局5G領域,規劃了由Massive MIMO、UDN、MUSA、iSDN等四大關鍵技術組成的Pre5G,將現有的4G網絡頻譜利用率提升4-6倍。由於不涉及修改標準,中興Pre5G有可能2015年底正式實現商用,比業界普遍公認的2020年正式商用時間整整提前5年。

目前,中興已與中國移動、歐盟、德國電信、日本軟銀、韓國電信、馬來西亞U Mobile等全球多個運營商和行業研究機構達成合作,聯合開展5G相關技術的驗證實驗、技術評估及研發工作。

但雖然運營商與企業業務向好,但此前被寄予厚望的終端業務依然處於虧損狀態。

中興表示,受國內市場影響,以及公司在中國區聚焦精品戰略,公司終端營收同比下降9%。

此前,中興終端負責人曾學忠對本報記者表示,終端方面上半年中興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2600萬部,包含平板、家庭終端在內的終端總出貨量為4600萬。手機廠商的下半年出貨規模通常高於上半年,智能手機2015年出貨目標仍為6000萬。

“這麽多年,很多企業的浮浮沈沈,中興的風格是希望能穩健的走下去。”曾學忠表示,中興終端未來要做到國內市場前三,也是未來在海外市場上唯一可以和華為抗衡的國產手機廠商,年底前將出臺一系列動作為市場造勢。而對於回歸的路徑,中興發布的三步走策略包括:2015~2016年,通過提高軟硬件打造手機爆品;2017~2018年,鞏固手機品牌;2019~2010年,實現國內前三的市場地位。

對於四季度,中興表示將繼續聚焦“運營商、政企、消費者”三大主流市場。

“面向運營商市場,中興通訊將致力於提升管道智能化程度,支撐電信運營商向信息運營商轉型,面向政企市場,中興通訊在提升企業運營效率的同時,積極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及各行業向工業4.0轉型,面向消費者市場,中興通訊以用戶價值為中心,強化渠道建設、市場宣傳及設計能力。”中興方面對本報記者說。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72

【解讀三季報】煤炭行情繼續下探 兗煤前三季度凈利下跌近三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169.html

【解讀三季報】煤炭行情繼續下探 兗煤前三季度凈利下跌近三成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5-10-27 17:44:00

2015年前三季度,兗州煤業的商品煤為6333萬噸,同比減少2725萬噸,其中外購煤銷量就同比減少2492萬噸。兗州煤業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利潤比較低,公司相應地減少了外購煤銷量。

10月27日,作為在上海、香港、紐約三地上市的龍頭煤企,兗州煤業發布了2015年第三季報,雖然收入、盈利雙雙下滑,但2015年前九個月仍凈賺13.8億元,為身處寒冬的煤炭行業抹上了一襲春色。

引人註目的是,2015年前三季度,兗州煤業(600188.SH)的商品煤為6333萬噸,同比減少2725萬噸,其中外購煤銷量就同比減少2492萬噸。兗州煤業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利潤比較低,公司相應地減少了外購煤銷量。

記者梳理發現,2015年1~9月,兗州煤業的外購煤的噸煤的銷售成本和銷售價格分別為459.10元/噸和461.28元/噸,中間差僅為2.18元/噸。

外購煤銷量減少2492萬噸

與中國神華(601088.SH)類似,兗州煤業也是一家境內外上市公司,主要從事的業務不僅包括煤炭生產、洗選加工、銷售,還包括鐵路運輸,並涵蓋煤化工、電力等業務。基於此,在龍頭煤企的煤炭銷售業務中,外購煤都占據較大的比重。

中宇資訊煤炭行業分析師關大力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龍頭煤企下遊客戶幾乎都是大型企業,用煤量很大,且龍頭煤企擁有自己的鐵路等運輸專線,在過去煤炭銷售形勢好的時候,龍頭煤企便采購一些中小煤礦的煤炭,再進行轉銷,從中賺取差價。

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煤炭行業持續陷入低迷的背景下,龍頭煤企不得不壓縮外購煤業務。2015年前三季度,兗州煤業的商品煤銷售為6333萬噸,同比減少30.1%,主要就是由於外購煤銷量同比減少2492萬噸所致。

10月20日,中國神華發布公告稱,2015年前三季度,公司煤炭銷售量累計為2.789億噸,相較於2014年同期3.413億噸,下跌18.3%。據業內人士介紹,原因之一就是2015年以來,中國神華的外購煤銷量下滑較為明顯。

以兗州煤業為例,2015年1~9月,其本部、山西能化、菏澤能化、鄂爾多斯能化、兗煤澳洲、兗煤國際和外購煤的噸煤銷售成本分別為129.16元/噸、168.53元/噸、278.23元/噸、121.15元/噸、306.09元/噸、203.06元/噸和459.10元/噸,銷售價格各為342.49元/噸、165.73元/噸、415.03元/噸、177.25元/噸、400.54元/噸、278.19元/噸和461.28元/噸,中間差分別為213.33元/噸、-2.8元/噸、136.8元/噸、56.1元/噸、94.45元/噸、75.13元/噸和2.18元/噸。

對於以上數據就能發現,除了山西能化,兗州煤業本部以及其它四個分部的噸煤中間差都遠遠高於外購煤。“現在不少中小煤礦都已經關停了,加之外購煤利差相對較低,行業銷售形勢低迷,龍頭煤企壓縮了外購煤業務量。”關大力稱。

凈利潤下跌29%

2015年1~9月,兗州煤業的營業收入約為384.54億元,相較於2014年同期490.67億元,下跌21.6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3.8億元,與2014年上半年19.41億元相比,跌幅近29%。

兗州煤業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公司業績下滑主要是因為商品煤銷售量下滑,特別是外購煤銷售,同時,煤炭價格也同比下降。

2015年1~9月,兗州煤業的商品煤銷售價格為375.05元/噸,相較於2014年同期486.88元/噸,減少111.83元/噸。對此,兗州煤業給出的解釋是,受國內外煤炭需求不振影響,公司2015年1~3季度煤炭銷售價格同比下降。

然而,一位跟蹤能源行業的券商分析師也坦言,在“哀鴻一片”的煤炭行業中,兗州煤業和中國神華等少數煤企,不僅沒有賠本,還能賺錢,算是“佼佼者”了。“相較於煤炭業務而言,兗州煤業的煤化工以及發電業務雖然占比不高,但收入增速很快,而煤化工、發電正是當下煤企挨過寒冬的重要抓手。”他稱。

2015年1~9月,兗州煤業的發電業務由華聚能源、榆林能化和菏澤能化擔綱,共計貢獻銷售收入約為4.56億元,相較於2014年同期3.58億元,增長27%;煤化工業務則由榆林能化和鄂爾多斯能化承擔,共計產生銷售收入近17.95億元,比2014年1~9月近11.8億元,增長52%。

“公司煤化工業務收入增長主要是鄂爾多斯能化在2015年1月投入運營,菏澤能化所屬電廠2014年11月投入運營使得發電業務收入增長,其實公司一直以來都重視這兩塊業務,只不過以往煤炭業務規模很大,顯得這塊業務占比不高而已。”兗州煤業相關負責人如上表示。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76

三季度PC出貨量又跌了 楊元慶對PC未來不悲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9944.html

三季度PC出貨量又跌了 楊元慶對PC未來不悲觀

一財網 趙陳婷 2015-11-10 23:19:00

楊元慶依然認為已經被多次唱衰的PC產業依然有不錯的未來。為此,他將PC和手機市場進行對標。中國手機的市場大概占全球市場的30%左右,要比美國大得多。但中國的PC市場卻不如美國大。

不得不感嘆的是,個人電腦市場接連幾個季度的數據都很是尷尬。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的最新數據,2015年第三季度全球PC銷量同比降低7.7%,至7370萬臺。另一家機構IDC的調研數據則更悲觀,2015年全球PC出貨量在第三季度共計7100萬臺,同比下降10.8%,相比之前預測的下滑9.2%更誇張。

但目前全球最大的PC廠商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卻頗為意外地堅持:“我對未來PC前景相當的樂觀。”

這是楊元慶在剛結束的聯想PC新品發布會後接受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采訪時給出的一個答案。在這次的新品發布上,除了推出了新一代的YOGA筆記本,聯想還推出了對標微軟最新Surface的可插拔2合1電腦MIIX4。

但業界更為關心的是如今整體的PC市場。

聯想在為PC春天做準備

Gartner上述調研數據帶來的唯一驚喜是在全球PC銷量普遍下滑的大環境下,蘋果的表現仍好於PC市場整體。

事實上,憑借2015年第三季度在全球銷售了560萬臺Mac計算機,蘋果在傳統PC廠商銷量下滑且事故頻發之時成功躋身全球第四大PC廠商,占據7.6%的市場份額。

只不過,盡管蘋果的市場份額從2014年同期的6.9%上升至7.6%,但這已經是自2013年第三季度以來,蘋果電腦最低的銷售增速。

從整體銷量排名看來,聯想2015年第三季度的PC銷量接近1500萬臺,獲得20.3%的市場份額,再次成為PC銷量冠軍,但同比仍然下降4%。同樣,惠普第三季度PC銷量下滑4%,至1370萬臺,市場份額為18.5%。

除蘋果外,第三季度排名第三的戴爾是前六大PC廠商中市場份額唯一增長的廠商,1020萬臺的銷量使得戴爾市場份額增長了0.5個百分點。

PC全球銷量排名前六的還有宏碁、華碩,分別為550萬、520萬臺,其中宏碁、華碩分別占有7.4%和7.1%的市場份額,值得註意的是,與上年同期相比,宏碁和華碩PC銷量分別驟降了19.9%和10.1%。

對於這樣一份成績單,楊元慶擔任承認PC產業的確在過去幾個季度增長不如從前,甚至有下滑的情況。“這里面有宏觀經濟的影響,尤其是在歐洲、拉美這些地方對於美元匯率的貶值,使得這個市場需求不振。另外一方面是在新興市場,智能手機也對電腦造成一定的沖擊,很多的消費者現在唯一一個上網的產品就是手機,可能他們跳過了PC的時代。”

但即使如此,楊元慶依然認為已經被多次唱衰的PC產業依然有不錯的未來。為此,他將PC和手機市場進行對標。中國手機的市場大概占全球市場的30%左右,要比美國大得多。但中國的PC市場卻不如美國大。

“這是因為過去大多數美國人第一個上網產品是電腦,後來才有了智能手機,但是有了智能手機以後,可能會使得電腦更新換代的周期放緩一些,但是沒有人會真的把電腦甩了,因為用途是不一樣的。所以未來中國的情況一定會發生逆轉,越來越多的現在只用手機的人他發現只用手機是不夠的,其實他是需要更強功能、更大屏幕的,能夠完成不同任務的上網終端和上網設備。所以,中國的電腦比美國賣的少,這一點無論如何說不過去。”楊元慶這樣解釋道。

對此,楊元慶的解釋是大環境不好,這一點企業不能夠左右,但PC企業現在要做的,能做的就是在冬天里面怎麽樣活得更好,然後就是要繼續為春天的到來做準備。“我們已經是在為春天做準備,我相信當市場開始複蘇的時候,聯想會是那個做好充分準備的廠商。”

小米要做筆記本聯想怎麽看?

來自IDC的觀點是,隨著PC銷售的萎縮,整個市場正在向聯想、惠普、戴爾和蘋果這四大PC廠商集中。IDC分析師湯姆·麥內利(TomMainelli)指出,在當前5到10名的廠商中,很可能會有兩家退出市場。目前的5到10名廠商分別為宏碁、華碩、東芝、三星、同方和富士通。

不過,如今的PC市場,除了蘋果逆勢上漲,還有操作系統出身的微軟涉足硬件,還有即將從手機市場殺入PC領域的小米。

從目前眾多曝光的消息來看,小米筆記本已經準備就緒,其還挖來了曾經聯想Idea產品集團副總裁魏駿掌盤。

綜合臺灣產業鏈給出的消息來看,小米筆記本預計在2016年上半年推出,首批有12.5寸和13.3寸,由英業達和仁寶分別代工,其采用的是Linux系統,同時按照小米的意願,自家的筆記本要具備極致性價比。

按照小米一貫的做法,其進入筆記本領域必將引入其曾在多個領域使用過的高性價比模式,甚至以接近成本價銷售筆記本。

對於小米跨界PC市場,楊元慶表現得並不擔憂。“互聯網不能取代一切,互聯網模式不是業務模式的顛覆,它只是眾多渠道中的一種,是渠道的擴展。“大家都說互聯網企業做PC,聯想又多了一個競爭對手。我反而覺得,進來的多出去的可能更多,多一個少一個對我們無所謂。”

按照楊元慶的理解,小米因為站在移動互聯網的風口,才得以飛速發展。因其高性價比模式,小米一舉躋身國產手機前列。移動互聯網正在席卷全球,全球手機出貨量呈現上升態勢,消費者行為習慣也已經隨之發生改變。人們更願意使用手機作為自己上網的入口。但如果要想在PC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逆流而上,並非易事。

“在高性價比的產品領域,聯想不會輸給任何人。即使有互聯網企業以高性價比模式做電腦,聯想也不會考慮以接近成本價的價格賣PC。”楊元慶最後補充道。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255

三季度PC出貨量又跌了 楊元慶對PC未來不悲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9944.html

三季度PC出貨量又跌了 楊元慶對PC未來不悲觀

一財網 趙陳婷 2015-11-10 23:19:00

楊元慶依然認為已經被多次唱衰的PC產業依然有不錯的未來。為此,他將PC和手機市場進行對標。中國手機的市場大概占全球市場的30%左右,要比美國大得多。但中國的PC市場卻不如美國大。

不得不感嘆的是,個人電腦市場接連幾個季度的數據都很是尷尬。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的最新數據,2015年第三季度全球PC銷量同比降低7.7%,至7370萬臺。另一家機構IDC的調研數據則更悲觀,2015年全球PC出貨量在第三季度共計7100萬臺,同比下降10.8%,相比之前預測的下滑9.2%更誇張。

但目前全球最大的PC廠商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卻頗為意外地堅持:“我對未來PC前景相當的樂觀。”

這是楊元慶在剛結束的聯想PC新品發布會後接受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采訪時給出的一個答案。在這次的新品發布上,除了推出了新一代的YOGA筆記本,聯想還推出了對標微軟最新Surface的可插拔2合1電腦MIIX4。

但業界更為關心的是如今整體的PC市場。

聯想在為PC春天做準備

Gartner上述調研數據帶來的唯一驚喜是在全球PC銷量普遍下滑的大環境下,蘋果的表現仍好於PC市場整體。

事實上,憑借2015年第三季度在全球銷售了560萬臺Mac計算機,蘋果在傳統PC廠商銷量下滑且事故頻發之時成功躋身全球第四大PC廠商,占據7.6%的市場份額。

只不過,盡管蘋果的市場份額從2014年同期的6.9%上升至7.6%,但這已經是自2013年第三季度以來,蘋果電腦最低的銷售增速。

從整體銷量排名看來,聯想2015年第三季度的PC銷量接近1500萬臺,獲得20.3%的市場份額,再次成為PC銷量冠軍,但同比仍然下降4%。同樣,惠普第三季度PC銷量下滑4%,至1370萬臺,市場份額為18.5%。

除蘋果外,第三季度排名第三的戴爾是前六大PC廠商中市場份額唯一增長的廠商,1020萬臺的銷量使得戴爾市場份額增長了0.5個百分點。

PC全球銷量排名前六的還有宏碁、華碩,分別為550萬、520萬臺,其中宏碁、華碩分別占有7.4%和7.1%的市場份額,值得註意的是,與上年同期相比,宏碁和華碩PC銷量分別驟降了19.9%和10.1%。

對於這樣一份成績單,楊元慶擔任承認PC產業的確在過去幾個季度增長不如從前,甚至有下滑的情況。“這里面有宏觀經濟的影響,尤其是在歐洲、拉美這些地方對於美元匯率的貶值,使得這個市場需求不振。另外一方面是在新興市場,智能手機也對電腦造成一定的沖擊,很多的消費者現在唯一一個上網的產品就是手機,可能他們跳過了PC的時代。”

但即使如此,楊元慶依然認為已經被多次唱衰的PC產業依然有不錯的未來。為此,他將PC和手機市場進行對標。中國手機的市場大概占全球市場的30%左右,要比美國大得多。但中國的PC市場卻不如美國大。

“這是因為過去大多數美國人第一個上網產品是電腦,後來才有了智能手機,但是有了智能手機以後,可能會使得電腦更新換代的周期放緩一些,但是沒有人會真的把電腦甩了,因為用途是不一樣的。所以未來中國的情況一定會發生逆轉,越來越多的現在只用手機的人他發現只用手機是不夠的,其實他是需要更強功能、更大屏幕的,能夠完成不同任務的上網終端和上網設備。所以,中國的電腦比美國賣的少,這一點無論如何說不過去。”楊元慶這樣解釋道。

對此,楊元慶的解釋是大環境不好,這一點企業不能夠左右,但PC企業現在要做的,能做的就是在冬天里面怎麽樣活得更好,然後就是要繼續為春天的到來做準備。“我們已經是在為春天做準備,我相信當市場開始複蘇的時候,聯想會是那個做好充分準備的廠商。”

小米要做筆記本聯想怎麽看?

來自IDC的觀點是,隨著PC銷售的萎縮,整個市場正在向聯想、惠普、戴爾和蘋果這四大PC廠商集中。IDC分析師湯姆·麥內利(TomMainelli)指出,在當前5到10名的廠商中,很可能會有兩家退出市場。目前的5到10名廠商分別為宏碁、華碩、東芝、三星、同方和富士通。

不過,如今的PC市場,除了蘋果逆勢上漲,還有操作系統出身的微軟涉足硬件,還有即將從手機市場殺入PC領域的小米。

從目前眾多曝光的消息來看,小米筆記本已經準備就緒,其還挖來了曾經聯想Idea產品集團副總裁魏駿掌盤。

綜合臺灣產業鏈給出的消息來看,小米筆記本預計在2016年上半年推出,首批有12.5寸和13.3寸,由英業達和仁寶分別代工,其采用的是Linux系統,同時按照小米的意願,自家的筆記本要具備極致性價比。

按照小米一貫的做法,其進入筆記本領域必將引入其曾在多個領域使用過的高性價比模式,甚至以接近成本價銷售筆記本。

對於小米跨界PC市場,楊元慶表現得並不擔憂。“互聯網不能取代一切,互聯網模式不是業務模式的顛覆,它只是眾多渠道中的一種,是渠道的擴展。“大家都說互聯網企業做PC,聯想又多了一個競爭對手。我反而覺得,進來的多出去的可能更多,多一個少一個對我們無所謂。”

按照楊元慶的理解,小米因為站在移動互聯網的風口,才得以飛速發展。因其高性價比模式,小米一舉躋身國產手機前列。移動互聯網正在席卷全球,全球手機出貨量呈現上升態勢,消費者行為習慣也已經隨之發生改變。人們更願意使用手機作為自己上網的入口。但如果要想在PC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逆流而上,並非易事。

“在高性價比的產品領域,聯想不會輸給任何人。即使有互聯網企業以高性價比模式做電腦,聯想也不會考慮以接近成本價的價格賣PC。”楊元慶最後補充道。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256

前三季度商業銀行凈利潤1.3萬億 不良持續“雙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1264.html

前三季度商業銀行凈利潤1.3萬億 不良持續“雙升”

一財網 李靜瑕 2015-11-13 09:53:00

11月12日,銀監會發布2015年三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當年累計實現凈利潤1.29萬億元,同比增長2.21%。同期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下同)不良貸款余額1.19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944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59%,較上季末上升0.09個百分點。

對比今年,第二季度的數據,第三季度不良貸款的增加規模以及不良率的上升幅度均有所緩和,不過依然面臨“雙升”的壓力。

2015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正常貸款余額73.4萬億元,其中正常類貸款余額70.6萬億元,關註類貸款余額2.81萬億元,較二季度末上升0.16萬億元。

“針對信用風險計提的減值準備較為充足。”銀監會稱。根據統計數據,三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余額為22634億元,較上季末增加973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90.79%,較上季末下降7.59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3.04%,較上季末上升0.06個百分點。

資本充足率方面,9月末,商業銀行加權平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66%,較上季末提高0.19個百分點;加權平均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99%,較上季末提高0.19個百分點;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3.15%,較上季末提高0.2個百分點。

銀監會統計,三季度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外本外幣資產總額為192.7萬億元,同比增長14.78%,負債總額為178.2萬億元,同比增長14.01%。

編輯:聶偉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71

三季度全球投資者加速抄底黃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1023.html

三季度全球投資者加速抄底黃金

一財網 秦偉 2015-11-12 21:50:00

“今年一個特別突出的現象,金飾和金條的需求增長不僅發生在中國和印度,基本是全球的普遍現象,北美、歐洲包括中東都呈現增長態勢。”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王立新直言。

消費者對於黃金的購買熱情正從傳統主要市場——中國和印度發散到全球各地。

世界黃金協會11月12日發布的第三季度《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全球黃金需求在今年第三季度同比上漲8%達1121噸。其中金飾需求達632噸,同比增加6%,消費者範圍擴展至美國、中東等國家和地區;金條與金幣需求也同比上漲1/3,西方市場增長尤為顯著。

“今年一個特別突出的現象,金飾和金條的需求增長不僅發生在中國和印度,基本是全球的普遍現象,北美、歐洲包括中東都呈現增長態勢。”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王立新直言。

全球消費者抄底黃金

二季度之後,由於黃金ETF大量減持,投機投資者對黃金市場整體態勢看淡,加之美元走強的影響,令金價在7月份大幅下挫,以美元計價的金價跌至5年最低點。然而在低價刺激下,金條、金幣和黃金飾品的需求卻大幅增加。金條和金幣需求飆升至290.2噸,創下近兩年來的新高。在第三季度的前六周內,抄底購買金條和金幣的行為最為明顯,黃金飾品也附帶成為受益對象。

黃金購買熱情也突破了中國和印度市場。三季度,美國市場金條與金幣的需求大幅上漲207%至33噸,創下五年新高,美國鑄幣局的金幣銷售量同2008年第四季度持平。在歐洲,對希臘債務危機和東歐政局不穩的持續擔憂,促使黃金投資需求強勁。其中東歐局勢由於受到烏克蘭危機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金條與金幣的投資需求上漲35%至61噸。中國和印度兩個傳統市場也呈現增長態勢。受7月份金價走低的刺激以及8月中旬外匯改革的推動,中國黃金投資需求上漲70%至52噸。印度市場投資需求同比增加6%,實現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的首次增長。

“其實美國和歐洲市場在前兩個季度需求都是上升的,只是中國和印度相對受壓比較明顯,隨著美國和歐洲市場經濟企穩之後,消費者的經濟實力和未來信心增加,對黃金需求(也隨之)增加。”王立新表示,這些市場的需求增加並非特例。

機構態度轉向中立

第三季度,機構消費者對黃金的態度也經歷了轉變。7月,金價一度暴跌至每盎司1080.8美元,8月即迅速反彈,背後的主要驅動力就是包括對沖基金和資產管理機構在內的西方機構投資者。在此前幾個月,他們對黃金的投資態度相對消極,而隨著7月發布了一系列樂觀的美國經濟數據,情況開始發生變化。美國低通脹、全球股市動蕩、對中國經濟發展以及貨幣意外貶值的擔憂促使投資者們重新評估美國經濟前景和美元利率。

機構投資者們開始對黃金投資表現出更中立的立場,在第三季度的最後幾周,由於空頭頭寸大幅減少,投資者大量增持Comex黃金凈多頭頭寸,10月底,Comex未平倉量已達8個月來最高位,多頭總量已經接近1月份創下的最高值。黃金ETF的持有量也反映出Comex的整體格局。全球投資者在7月合計減持71.8噸ETF,但在隨後的3個月內連續增持,盡管增持量較低,僅10.5噸。

“連續3個月增持,這在過去一年內也是比較少見的現象,我們估計10月份ETF需求整體相對穩定。”王立新指出,但隨著近期金價再度下跌,投資需求方面還有不明朗因素。

全球央行連續19個季度買入

全球央行在第三季度繼續成為黃金的凈買方,各國央行及其他黃金官方部門機構的黃金購買量幾乎與2014年第三季度179.5噸的記錄持平。多個新興國家加入再次購金的行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國。

“中國央行從7月開始對外公布(黃金儲備)650噸的增加後,每個月持續都有15-20噸的增加,”王立新指出,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統計,中國央行10月前黃金儲備已達1708噸,位列全球第六,而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央行在10月份再增加約20噸黃金儲備。

除了中國,俄羅斯和阿聯酋央行的黃金儲備也明顯增加。其中,阿聯酋在第三季度邁出了很小但意義重大的一步,該國央行增持5噸的黃金儲備資產組合,實現了自2003年以來從無到有的首次增持。現在,阿聯酋已躋身黃金持有國前100名。

“央行對黃金作為一種特殊的戰略儲備資源還是非常重視,尤其是金融危機之後,各國對黃金作為一種特殊金融資產表現出來的作用產生重新認識,加上對未來形勢不可預見性的認識,各國央行選擇不斷增加黃金儲備。”王立新認為,央行增加黃金儲備更多是從長遠角度來看,短期價格波動不會影響其決策,他預計央行增加黃金儲備的行為還會繼續。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90

海外精選業務三季度環比大增164% 唯品會也加入跨境電商爭奪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4828.html

海外精選業務三季度環比大增164% 唯品會也加入跨境電商爭奪戰

一財網 關健 2015-11-20 16:51:00

平臺模式的天貓國際,堅持自營自采的網易考拉海購和小紅書,主推海外買手C2C模式的洋碼頭等,再加上像蜜芽寶貝等一系列垂直平臺,跨境市場漸入“紅海”。

美國著名年度大促“黑色星期五”緊連著雙11,11月成了國內跨境電商真正的“黃金月”,也撐大了電商們的胃口。

天貓啟動了雙11的跨境元年,從隨後公布的交易數字顯示,其雙11一天的跨境GMV甚至超過了其他跨境電商平臺全年的交易額總和;洋碼頭、亞馬遜中國、小紅書、美麗說HIGO等平臺目前已經打響了黑五爭奪戰。在跨境電商風口將至的行業態勢下,專做特賣起家的唯品會也順勢加入戰團。

據唯品會剛剛發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截至2015年9月30日)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顯示,其凈營收達86.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達63%,運營利潤較去年同期猛增241%至4.36億元人民幣。在連續取得12個季度盈利的同時,其海外精選業務與上季度相比增長了164%。唯品會方面認為,這得益於公司優異的全球供應鏈整合能力和持續提升的物流服務。

眼下,成立於2014年9月的唯品會跨境業務(海外精選)整合出韓國、歐美、日本、澳洲、港臺5個線上場館,熱賣商品集中在奶粉、紙尿褲、美妝、營養品等標品,與B2C模式的跨境電商平臺一樣,唯品會在跨境物流方向主要采取保稅區發貨模式。

據唯品會CFO楊東皓透露,目前跨境電商業務貢獻的銷售額占公司總銷售額(GMV)比例約為5%,預計這部分業務未來發展會更快,用於海淘的保稅倉庫面積目前在5萬平方米左右,接下來會不斷擴大。

事實上在今年雙11,跨境電商也是唯品會重點布局的業務之一,其五大“國家館”推出免稅包郵特賣,類目集中在服裝鞋包、母嬰、美妝、居家、保健、輕奢等,由海外買手精選爆款。據統計,雙11五個線上館過萬種商品銷量實現翻倍,創海外精選業務創歷史新高。

但唯品會在跨境業務的競爭對手並不弱,平臺模式的天貓國際,堅持自營自采的網易考拉海購和小紅書,主推海外買手C2C模式的洋碼頭等,再加上像蜜芽寶貝等一系列垂直平臺,跨境市場漸入“紅海”。

洋碼頭CEO曾碧波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跨境電商物流模式已經成型,不再是最難啃的骨頭,該包機直郵的就直郵,該保稅進口就保稅倉,反倒是如何解決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很多國內消費者不知道國外真正流行的好東西,發現成本較高。

從這點看,像小紅書、洋碼頭等平臺都在積極通過社區方式將更多非標準化的洋貨介紹給國內用戶。在國內以服裝特賣為優勢的唯品會,未來在拓展跨境業務時同樣面臨從標品過度到非標品的路徑。

除跨境外,想要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國內電商行業保持持續增長,拓展其他類目是唯品會不得不選擇的方向。目前,該平臺上註冊用戶突破1億,女性用戶占比80%,且銷售額貢獻占比最高的是服裝類目。但在天貓繼續鞏固服裝霸主地位、京東服裝開始崛起的競爭局面下,唯品會在服裝領域面臨的壓力在增大。

唯品會董事長兼CEO沈亞稱,在服裝鞋包傳統強項之外,公司去年在美妝品類業務上做得很好,今年母嬰品類做得很好,預計明年增長比較好的新品類是居家。對於新品類而言,比如3C業務,唯品會明年也將通過特賣模式推動這部分業務的增長。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234

去哪兒三季度營收增長超一倍 虧損環比收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6907.html

去哪兒三季度營收增長超一倍 虧損環比收窄

一財網 樂琰 2015-11-25 17:45:00

運營虧損的同比擴大主要源於以投資回報率為核心的、積極的市場戰略,以及為加速擴大市場份額,尤其是酒店直銷業務的增長,在產品研發和產品渠道方面的持續投資。運營虧損的環比縮小主要得益於總營收和毛利潤的強勁增長,以及運營成本的控制。

去哪兒網(QUNR. NASDAQ)11月25日公布了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2015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顯示,去哪兒2015年第三季度毛利潤為8.2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7.8%。第三季度總營收為13.251億元人民幣(2.085億美元),同比增長164.4%。但依舊虧損,虧損環比收窄。

第三季度去哪兒的無線收入為9.755億元人民幣(1.535億美元),同比增長381.3%,占總營收的73.6%,2014年同期該占比為40.4%。總機票量和酒店間夜總數分別為3,390萬張和2,200萬間夜,較2014年同期分別實現了49.4%和119.8%的增長。

各類成本費用依舊有所上升。三季度產品研發費用為4.088億元人民幣(6,430萬美元),同比增長78.1%,該增長主要源於產品研發團隊擴大而產生的薪資、福利以及其他人員相關費用的同比增長。除員工股權支出以外的產品研發費用為3.570億元人民幣(5,620萬美元),同比增長65.5%,占總營收的26.9%。2014年同期該占比為43.1%,第二季度該占比為37.5%。產品渠道費用為1.871億元人民幣(2,940萬美元),同比增長87.5%,主要源於地推團隊人員數量的同比增長。除員工股權支出以外的產品渠道費用為1.842億元人民幣(2,900萬美元),同比增長85.7%,占總營收的13.9%。2014年同期該占比為19.8%,第二季度該占比為15.0%。銷售及市場推廣費用為7.683億元人民幣(1.209億美元),同比增長188.6%,該增長主要源於線下渠道拓展新移動用戶的支出迅速增長,其次是線上推廣費用的增長,以及銷售及市場團隊擴大而導致的薪資和福利費用的增長。

費用上升也導致虧損。去哪兒第三季度運營虧損為6.611億元人民幣(1.040億美元),2014年同期運營虧損為5.751億元人民幣,第二季度運營虧損為6.952億元人民幣。第三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運營虧損,其中剔除1.134億元人民幣(1,780萬美元)員工股權支出,為5.476億元人民幣(8,620萬美元),2014年同期為2.736億元人民幣。

運營虧損的同比擴大主要源於以投資回報率為核心的、積極的市場戰略,以及為加速擴大市場份額,尤其是酒店直銷業務的增長,在產品研發和產品渠道方面的持續投資。運營虧損的環比縮小主要得益於總營收和毛利潤的強勁增長,以及運營成本的控制。

第三季度歸屬於去哪兒網股東的凈虧損為7.348億元人民幣(1.156億美元),2014年同期歸屬於去哪兒網股東的凈虧損為5.662億元人民幣,第二季度歸屬於去哪兒網股東的凈虧損為8.157億元人民幣。歸屬於去哪兒網股東的凈虧損縮小主要源於上述原因。

“2015年第三季度去哪兒營收同比增速達到164%,毛利潤同比增速達到128%,這是我們連續第六個季度營收同比增速超過100%。業務基本面和增長勢頭繼續表現強勁。”去哪兒網CEO兼聯合創始人莊辰超表示。

“三季度無線收入同比增長381%,酒店間夜量同比增長120%,得益於毛利潤增長和合理的支出控制,虧損率大幅收窄。”去哪兒網CFO趙軼璐表示。

10月26日,去哪兒網宣布公司最大股東百度(BIDU.NASDAQ)將持有的178,702,519股A類普通股和11,450,000股B類普通股出售給攜程(CTRP.NASDAQ)。置換比例為1股去哪兒網美國存托憑證置換0.725股攜程美國存托憑證。置換完成後,攜程持有190,152,519股去哪兒網B類普通股。

2015年第四季度,去哪兒網預期總營收同比增長約105%~125%,毛利潤同比增長約85%~105%。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