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國電信發布了其最新財報。2015年前三季,中國電信營收2463.17億元,同比上升1.1%;利潤164.07億元,同比僅增長1.2%。
中國電信表示,由於2014年6月起實行營改增,以及2015年5月起推出“提速降費”舉措,對中國電信2015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和利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2015年前三季度經營收入為2463.17億元,同比上升僅為1.1%;利潤為164.07億元。其中服務收入為2210.67億元,同比上升1.9%。
事實上,在互聯網OTT業務的猛力沖擊下,電信運營商的收益增長與流量增長之間的剪刀差變得越來越大。
此前,騰訊對外發布微信生活白皮書指出,微信每天通話量達到2.8億分鐘,全年算下來超過了1022億分鐘。相比之下,中國電信2015年第一季度移動語音通話總分鐘數為1583.8億分鐘。
數字化倒逼轉型
中國電信指出,用戶數量上,中國電信2015年前三季度移動用戶數達到約1.94億戶,累計凈增872萬戶。其中3G/4G移動用戶數達到約1.37億戶,累計凈增1818萬戶。4G終端用戶數達到了4373萬戶。
中國電信表示,前三季度移動服務收入保持了增長,平均每月每戶移動服務收入(ARPU)為55.5元,同比略有上升。受互聯網技術和移動替代加速影響,固定電話用戶數減少了667萬戶,但網絡寬帶用戶數達到1.11億戶,凈增414萬戶。
“互聯網對傳統電信運營商的業務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是互聯網和傳統運營商在入口上開始爭奪;二是給運營商的收費模式、商業模式、經營模式帶來了巨大變化,傳統運營商習慣於通過前向向消費者收費,而今後應該研究後向的商業模式。”中國電信集團副總經理楊小偉曾經表示,過去運營商引以為豪地說客戶是我的,而今天由於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消費者對運營商業務的感知在逐步下降。
“作為運營商,我們對互聯網是歡迎的、支持的,但是運營商怎樣和廣大消費者建立直接的聯系?運營商必須要進入互聯網領域,要推動自身互聯網化的轉型。”楊小偉如是說。
“數字經濟時代,運營商的傳統業務以及商業模式不斷受到來自互聯網OTT業務的侵蝕,語音與消息等主營業務收入不斷下降,數據業務增量不增收,淪為OTT業務的‘啞管道’。”一位通信設備廠商人士對記者說。
事實上,面對自身的轉型,中國電信也出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在LTE網絡上利用多載波技術提升網絡速度,在終端強調CDMA/LTE多模發展。在不久前的中國電信天翼終端展會上,中國電信也發布了2016至2017年商用VoLTE的計劃。2015年8月份,中國電信在17個城市也開啟了“天翼4G+”業務。
中國電信表示將繼續高效建設4G網絡,為4G發展贏得寶貴時間和節省支出。
提速降費、營改增兩座“大山”
由於2014年6月起實行營改增,以及2015年5月起推出“提速降費”舉措,中國電信表示對於2015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和利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上海財經大學胡怡建教授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此前測算,考慮到稅率增加和進項稅收抵扣因素,電信企業稅負將比以前增加100%。
2014年6月1日,營改增試點在電信業鋪開,電信業繳納營業稅3%的稅率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增值稅兩檔稅率,即提供基礎電信服務的11%稅率和提供增值電信服務的6%稅率。另外,電信企業提供電信服務時,附帶贈送的用戶識別卡、電信終端等貨物,稅率為17%。
此前,電信業三巨頭預計“營改增”導致利潤大降,中國移動預計利潤下降200億元,中國電信預計盈利倒退52.5億元,中國聯通預計利潤下降將超100億元。
除了營改增影響,移動、電信、聯通將從10月1日開始推出當月流量不清零的舉措也被視為運營商盈利能力的另一座“大山”。
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的《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電信企業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轉贈、套餐匹配等服務。專家指出,由於近年來三大運營商傳統的語音業務一直在萎縮,流量收入是三家新的收入增長點,預計此舉將對三家運營商業績產生不同程度影響。
事實上,4G發牌以後,隨著流量消費的快速增長,流量單價也在下降。為了爭取用戶,運營商2014年曾掀起了多輪降價。雖然2014年的移動寬帶流量消費是2009年的7.7倍,而單價按照4G的標準降到了不到以前的1/10。而在2015年,流量單價進一步下降,影響業績。
中國電信表示,期內加大網絡運營投入,加上經營性租賃費有所增長,因此2015年前三季度網絡運營及支撐成本2014去年同期上升21.6%。
此外,公告表示,前三季度,中國電信投資收益及應占聯營公司的損失主要為期內應占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29.9%的損益。本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為人民幣163.61億元,比2014年同期上升1.2%,EBITDA為人民幣765.13億元,比2014年同期上升2.3%。EBITDA率(EBITDA除以服務收入)為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