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業公司掛掉怪資本寒冬?這鍋它不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726/157661.shtml

創業公司掛掉怪資本寒冬?這鍋它不背!
韓牧 韓牧

創業公司掛掉怪資本寒冬?這鍋它不背!

在這種“非人”的折磨下,加上最近資本寒冬,創業公司無法生存下去,只好關門大吉。如果仔細觀察下創業公司死掉的原因,真的是因為資本寒冬嗎?

有人曾說,創業如同咀嚼碎玻璃,你會愛上血的味道。

和任何一個創業者聊,都會發現這是一個非人類的工作:這個工作大部分時候都是痛苦焦慮的。合夥人走掉,資金總是不夠用,用戶轉投你的競爭對手,投資人對你有成長上的要求。

在這種“非人”的折磨下,加上最近資本寒冬,創業公司無法生存下去,只好關門大吉。

如果仔細觀察下創業公司死掉的原因,真的是因為資本寒冬嗎?

仔細來看,讓創業公司散架的大多數不是天災,恰恰是“人禍”。體育行業創業一度很火,最近也有一些公司倒掉。我們來看看懶熊創始人韓牧的分析。

最近陸續收到體育創業死掉的信息,懶熊體育也報道了很多起案例,我個人粗略統計最近三個月不低於20家,涉及場館預訂、健身房、媒體、經紀等。不過,跟大部分人感慨的資本寒冬不一樣,他們死亡的原因資本只是一個很小因素,更多的是合夥人之爭、自己對創業理解不夠清晰等。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8個原因:

1、合夥人不All in,遇到困難就撤  

這已經成為一種定調了,只要創業公司遇到問題,就會感慨說,這是資本寒冬導致的,或者模式等。但實際上,很多體育創業公司遇到問題或死亡大多因為合夥人。原因很簡單,團隊沒有統一價值觀,尤其是核心合夥人之間沒有一個all in的狀態,隨著公司的發展,內部管理一定會失控。失控後的表現是,很多合夥人開始為自己的利益著想,留了很多退路。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公司遇到困難,他們肯定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逃避或逃跑,或者出人不出力。 

最近碰到一個創業公司就是這樣,CEO自己就一直為自己留後路,當前段時間公司遇到問題時,他比誰跑得都快。這真是一個悲劇,因為這樣的創業從一開始就不應該有,如果連CEO自己都這樣的話,可以想象,這種公司的死亡只是個時間問題。 

《創始人的困境》的作者諾姆·沃瑟曼也曾研究得出,公司管理大部分是因合夥人的問題——縱觀當下的體育創業公司,這個數據會超過65%,甚至超過70%。如果你是一個細心的人,應該能觀察出大部分創業公司出現問題首先就出現在這兒。

2、懼怕寒冬,對創業“累覺不愛”

前天深夜,一個創業者發微信給我說,太累了,在完成天使後不想玩了。

我在跟他聊具體的壓力與未來的方向等。對方情緒不高,壓力很大。這可以理解,在他的字跡行間都透露出對資本寒冬的害怕。實際上大可不必,在我看來,資本寒冬就是個“謊言”,因為對於好項目從來就沒有資本寒冬這一說法的,這個說法只是對那些不靠譜的創業者。

而且,要感謝資本寒冬,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淘汰一些急功急利的投資方與創業者,在資本春天時,他們盲目投資與創業,在寒冬時他們又盲目收緊,這都是短視的行為。反之,優秀的創業者從來不把資本寒冬放在眼里,因為只有極致惡劣的資本環境與市場,才能讓牛逼的創業者施展自己的商業才華,他們不懼怕任何寒冬與冰雹,在這些惡劣的環境中,他們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學。 資本寒冬之後,市場開始理性,投資方與創業者都在反思,這對體育產業是一個極大的好事。體育產業還需要三到五輪的這樣的寒冬,才可能迎來真正的產業爆發。

3、錯誤判斷,貽誤最佳融資時機

去年底到今年中旬,有一些創業項目死亡是因為創始團隊判斷失誤。比如去年底,當“資本寒冬”到來之前,有些體育創業項目已經拿到了投資意向,但這種只是意向,並沒有最終敲定。可惜創始人及其團隊對融資並不熟悉,就因為這樣就安然無事了。所以,在後期幾家投資方漫長的盡調過程中,一點點浪費掉時機。而更加倒黴的,在資本寒冬到來後,這幾家投資方無一不表現得特別謹慎,最後不投了。

前段時間懶熊體育也報道了一家自行車創業的公司,他們也在反省錯過了最佳融資時機。很多時候不是你需要錢的時候再去融資,而是隨時要備好糧草。

“從融資角度來講,5月份天使剛到賬,沒太著急去融。正常來說,我們是9月出去融資,但當10月全力去融資的時候,發現資本市場已經不太好了。完全沒有預料到,自身計劃是年底之前融進來就好了,但當時行業已經很差了。”  騎遇創始人之一劉宏亮說,"要經歷過才知道,從去年8、9月份到現在,跟之前完全不一樣了。 "

劉宏亮就說,他們錯過了最好的融資階段,之前估值2、3個億都有機構要投,但他們當時不缺錢,就錯過了這個時機。可是,一旦遇到這些問題後,團隊就在各方面會有分歧。

4、遠離商業本源,沒有解決用戶痛點

很多體育創業項目你會用四個字來形容:莫名其妙。

它既沒有回歸商業本質與本源,也沒有解決用戶的痛點,就是說,它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項目。盡管如此,但這種項目在2015年初竟然也能拿到融資。這里面也反應出投資方的不負責任,因為很多投資方以為反正體育產業熱,需要進入這個行業就得投幾個項目(價格也便宜),所以就存在盲目的投資行為。而且,我相信這種情況在以後的產業發展中還會出現,畢竟投資方也分為三六九等,每家的投資邏輯與興奮點都不一樣。

但不管怎樣,投資方與創業公司一樣,都得回歸商業本源,不然將會造成一系列不負責任的連鎖反應。

5、創始人不務正業,PR大於創業  

或許這只是個別現象,不少體育創業的早期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些創始人不務正業,並不關心公司的發展,而是到處跟球星合影,參加一些毫無意義的會議、論壇等。他們將自己包裝起來,而不是公司自身與團隊。換句話說,這類創業者PR意義大於他的創業公司,這是非常可怕的現象。那麽,這種公司一定是很難持續下去的。 

難道,跟球星合影是體育公司的商業模式嗎?

6、創始人身兼多職,給自己留足後路  

我們發現很多體育創業者之前屬於這個行業的“老人”,過去的行業現狀是非常艱難,這就造成創業時對困難過於擔心甚至是害怕,表現的情況就是他們給自己都留了後路:說白了,萬一創業失敗,他們隨時可以撤。比如,他們有自己的固定工作,業余時間兼職創業;比如,他們在其他公司當顧問,自己兼顧創業;比如,他們還有個人的一些業務,順帶著創業……那麽,當激烈的競爭到來時,他們如何放棄其他而全力以赴呢? 

何況,全力以赴是需要成本的,在付出與回報方面,他們一定會反複衡量,最後還是會看重眼前與個人的利益。一些創業公司的死亡就是如此。

7、不掌握核心資源  

最近不少健身房與場館預訂項目的死亡,在不少人預料之中。因為O2O的模式等已經印證是行不通的,很多核心資源都不在自己手里,要依托於第三方往下走就很被動。還有一些互聯網創業,以為只要用互聯網思維與模式就能打通體育,最後被證明是不靠譜的。相對於其他行業,體育行業更需要創業公司具備“整合能力”,整合能力說得容易做起來很難。因為不少創業者過於年輕,他們根本沒有跟政府、體育總局、贊助商等打交道的經驗,而體育最終還是得這些人鬥智鬥勇。 

8、創始人抗壓能力不夠

在萬眾創業的大背景下,似乎每個人都希望來趕這個時髦。據國家工商總局數據,到2015年5月底,每天平均有1.06萬家新公司註冊。誇張地說,幾乎每分鐘就誕生7家創業公司。體育行業也是如此,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之前是懷才不遇,終於迎來了證明自己的機會。但是,創業不是一個好玩的事情,需要綜合能力,更主要的需要你能夠持續的抗壓能力。這種抗壓能力需要你保持多年不變,試問有幾個可以做到?

我們看到不少公司在初期時基本可以做到全力以赴,但慢慢的,那種狼性就沒有了,員工跟國企公司一樣,這樣他們就離死不遠了。我喜歡的作家卡佛曾說過,你想要成為一名作家(或文字工作者),你能否十年都願意全力以赴地堅持這樣去做,如果你能堅持就能成功。 

我把卡佛的話用在體育創業同樣適合,為了創業,你能否十年都願意全力以赴地堅持這樣去做?

不管怎樣,敢於創業都需要勇氣與堅韌,如果你還在創業的道路上,那麽你始終都需要保持獨立思考,要給自己一些安靜反思的空間,不管資本寒冬還是春天,你都有自己的節奏,也知道在惡劣還是溫和的環境下怎麽出牌。你可以面對成功,同樣也得面對自卑與挫折。

創業公司 資本寒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095

第三方機構公布三星Note7爆炸原因 這鍋該三星自己背

據福布斯網站報道,第三方機構Instrumental發布了關於Note 7電池爆炸的調查報告,並表示電池爆炸是由手機本身的“激進設計”所導致的。

從這張手機內部結構圖中可以看出,手機內部的空間十分擁擠。這使得Note 7的電池即使在日常使用中也會受到擠壓,而壓力會使電池正、負極的“分離裝置”很容易損壞,正負接觸會引發電池發熱起火。報告還稱,三星的工程師在設計過程中極力加大電池體積,以此換取更大的電池容量。

三星Galaxy Note 7智能手機於今年9月被曝出電池存在缺陷,有發生爆炸的風險,並已在全球範圍內出現了若幹起事故。韓國三星電子公司於10月11日決定暫時停止生產、銷售和更換這款手機。

受爆炸門影響,三星利潤已大幅受損。10月14日,三星電子曾向包括《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內的記者團發布消息,其表示:三星方面預計,因本次Note 7手機提前下架而造成了錯過銷售時機,三星公司將因此損失約3.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00億元)的利潤。 與此同時,雖然Note 7停售所帶來的損失已反映到第三季度營業利潤,但預計消極影響將持續至第四季度及明年第一季度;其預計,今年第四季度營業利潤將減少約2.5萬億韓元,明年第一季度將減少約1萬億韓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289

107篇中國學者論文遭國外期刊撤稿,這鍋誰背?中國科協回應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23/1097326.html

日前,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發布聲明,撤銷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所刊登的107篇論文,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此次被撤稿論文的作者全部來自中國,撤稿原因稱是論文作者編造審稿人和同行評審意見。換言之,論文作者“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21日,中國科協在官網發表聲明,稱已就撤稿事件與施普林格出版集團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坦誠深入交流,並指出,雖然作者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出版集團和期刊編輯存在內控機制不完善、審核把關不嚴格等問題,也理應對此承擔責任。

107篇論文遭撤稿

《腫瘤生物學》期刊是“國際腫瘤學和生物標誌物”的官方雜誌。4月20日,期刊在其網站上發布了一篇撤稿聲明:“根據出版倫理委員會的建議,出版商和編輯決定撤稿。在經過徹底調查之後,我們相信論文在同行評審環節中有違規操作行為。”

在撤稿聲明中,期刊列出了一個發布在出版倫理委員會網站上的聲明,聲明中介紹:“機構已意識到屬於不同出版商的幾家期刊,在同行評審過程中存在系統的、不適當的操縱。這些操作似乎是由一些第三方機構策劃的,他們為論文作者提供這種服務。”

同行評審造假

論文作者在投稿的同時,推薦一名並不存在的審稿人,並署自己或合作者的郵箱。(亦有人推薦真實存在的同行專家,但在署郵箱時造假)這樣一來,“運動員”自己就成為了“裁判員”,從而得到“理想成績”。

施普林格方面表示,經調查,已有“明確證據”表明這些作者在推薦審稿人時使用了假郵箱。部分作者有可能借助第三方論文編輯服務,並使用了第三方提供的審稿報告。

《腫瘤生物學》提到的被撤稿的論文共有107篇,涉及國內多個城市。其中大部分作者均為醫院醫生,所屬的機構單位是國內高校的附屬醫院,包括浙江大學附屬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醫院、山東大學附屬濟南市中心醫院、湘雅一、二、三院等知名醫院。

出版集團也有責任

21日,中國科協在官網發出聲明,稱作為中國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科協高度重視此次事件,有關黨組領導第一時間會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一行,就撤稿事件進行坦誠深入交流。

安諾傑表示,此次撤稿事件是2015年撤稿事件的延續,《腫瘤生物學》雜誌利用2015年撤稿事件掌握的虛假同行評審信息反查了2012-2016年發表的所有論文,從而發現這批被撤論文。

2015年撤稿事件

2015年8月,斯普林格宣布撤回旗下10個學術期刊已經發表的64篇論文,而這些論文均出自中國作者。早在2015年3月,英國出版社BMC宣布撤回43篇學術文章,其中41篇出自中國作者。在這兩起“撤稿風波”中,出版商均給出了“同行評審中涉嫌造假”的理由。

中國科協認為,論文因虛假同行評審問題被撤,應該以適當方式讓公眾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體的責任。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確實存在不可推卸的責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發生後,出版集團沒有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防止類似事件發生,出版集團和期刊編輯存在內控機制不完善、審核把關不嚴格等問題,理應對此承擔責任。

中國科協希望,出版集團能夠盡快完善內控機制,加強對期刊的管理,把問題論文處理在發表之前,而不是發表之後一撤了之,同時高度警惕以經濟利益為目的、與“第三方”機構有勾結的“掠奪性期刊”。中國科協願意加強與施普林格在出版誠信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共同維護國際科技期刊出版誠信。

新聞鏈接 一線醫生為何成撤稿論文主體?

醫生群體的身影出現在此次撤稿事件中,和目前國內的醫生評價體系有所關聯。醫生晉升、評職稱需要論文,有的醫院還會對論文發表在哪一類期刊有硬性要求,比如需要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之一)收錄的文章。

這意味著醫生若想晉升,在問診之余還需撰寫醫學論文,根據醫院評價體系來選擇合適的期刊投稿。

今年年初,中辦國辦下發《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意見》要求,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方式,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科學客觀公正評價專業技術人才,讓專業技術人才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深耕專業。要破除發論文評職稱的焦慮,中央的改革意見須真正落地。

當然,一方面需要改革人才評價機制,但另一方面,盡管我們應該更看重實際業績,不過,通過造假的方式來發表論文仍然不符合主流價值觀。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