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魏應交筆錄曝光 揭權貴金錢遊戲 連勝文 江丙坤拿魏家TDR


2013-12-19  TNM
 
 

 

接連爆發賣黑心油、炒房等負面新聞的頂新魏家,卻似乎總是關關難過關關過。本刊調查,魏家之所以能在檢調面前這麼吃得開,很可能與他們結交權貴,用證券堆砌起金錢帝國有關。

據本刊取得頂新董事長魏應交發行康師傅TDR收受回扣案的筆錄,發現他為了脫罪,驚爆從永豐證取得7,500多萬元退佣,全數還給連勝文、江丙坤及徐立德等261名圈購人,其中還包括名嘴與記者;另一筆525萬元的承銷費,則透過王金平捐給國民黨高雄縣黨部。

一場富商與權貴兩相攀附,卻鮮少曝光的金錢遊戲,就此揭開;可議的是,魏應交供出這些關鍵證人後,檢調未訊問就採信魏的說詞,過程疑點重重,啟人疑竇。

因賣黑心油遭輿論大加撻伐的頂新魏家,日前又被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點名炒房,不僅砸十五億元買十戶帝寶豪宅(含原來四戶共有十四戶),連買一○一大樓的六十一億元資金,用的都不是「鮭魚返鄉」從大陸賺來的錢,而是來自發行康師傅TDR(臺灣存託憑證)吸取台灣投資大眾的血汗錢。 為自保 爆圈購權貴

此外,當初承銷康師傅TDR的永豐證券公司,從承銷費及投資人購買股票的手續費,賺取三億四千萬元,頂新控股董事長魏應交卻硬要永豐證退還七千五百萬元。為了滿足魏的要求,永豐證只好透過手中四檔興櫃股票,密集假交易,以低賣高買方式,掏空永豐證八千多萬元,扣除稅率與手續費,共交給魏應交七千五百餘萬元,遭金管會查獲移送調查局偵辦。台北市調查處蒐證後,去年五月依背信罪將魏應交移送台北地檢署。

但今年初魏應交卻獲得不起訴處分,本刊取得魏的筆錄,發現他為了自保,向檢察官大爆料,指退還的承銷費及手續費,除透過立法院長王金平捐給國民黨高雄縣黨部五百二十五萬元,作為贊助黃昭順競選高雄市長的經費外,剩下七千萬元則全數退還給他引薦的二百六十一名圈購人。魏應交並提出國民黨開給他的收據、圈購人名冊及退款明細當作證據,圈購名單包含權貴、企業、名嘴、記者、慈濟人、台商及彰化鄉親等。

魏應交提呈的圈購名單,在檢調刻意保護下從未曝光。本刊透過管道取得,發現最引人注目的是當時擔任台北市悠遊卡公司董事長、現為永豐銀董事的連勝文,及負責台商「鮭魚返鄉」的前海基會董事江丙坤,也加入認購當時正夯的TDR行列,成為搶錢一族。

康師傅挾著在大陸熱銷的方便麵傳奇,締造了市值四千八百億元的大帝國,成功在香港上市,之後回台發行TDR,外界預期,搶購後等發行馬上出脫,就能立即獲利,所以造成搶購風潮,當時的認購價是一股四十五元,發行當天果然漲停鎖死,飆到四八.一五元,隔天再漲停,來到五一.五元,也就是在這二天出脫的圈購人,即可輕鬆獲利一成以上。

當時一般老百姓參與認購,只有五%中籤率,搶破頭都不一定有,但魏家卻利用TDR當作拉攏權貴的工具,以此建構金錢帝國,連家即是在此背景下,成為魏家拉攏的重要對象。

連勝文 帳上百餘張

從魏應交出示的圈購名單可以看出,由連勝文擔任連絡人的康師傅TDR,張數雖非最多,僅有一百七十二張,但依當時的承銷價格計算,約七百多萬元,如果上市第二天就出脫,馬上獲利七十萬元以上。

此外,這些由連勝文擔任連絡人圈購的張數分四份,核心幕僚李德維名下有四十七張,連家所有的富仁投資一百張,魏應交筆錄說:「都是透過連勝文,我給趙國帥請他轉交。」趙國帥是前華航董事長、現任頂新集團資深特助,共退十二萬多元給連。

連勝文告訴本刊,他只認購二十五張,拿到約二萬元退款。

只是連勝文等人當時是否有以低於承銷價格甚多的「友情價」購得,賺取巨額利差,有必要向大眾解釋清楚。

可議的是,永豐銀先貸給魏家二億七千萬元買帝寶豪宅,助長炒房氣焰,魏家事後投桃報李,委託永豐證發行TDR,雙方互蒙其利,之後再聯手從中撈錢出來,退款給永豐銀董事連勝文,兩者利益共生,交相攀附,建構起魏家牢不可破的金錢帝國,連家的角色可謂舉足輕重。 江丙坤 退得近百萬

至於江丙坤當時身為海基會董事長,帶領在大陸拚搏的台商「鮭魚返鄉」回台投資,但他卻不知迴避,透過家族創設的首席顧問、坤基創投及坤基貳創投三家公司,向魏家搶購一千二百張康師傅TDR,行情價約五千多萬元,若上市第二天就賣出,立即獲利五百萬元。事後,魏應交還退給他手續費將近百萬元,足可再買二十幾張康師傅TDR。

其他圈購人還有徐立德、前立委陳杰、許舒博、財經大老林信義、胡定吾、光寶董事長宋恭源、義美董事長高尚志等。

徐立德是透過環宇投資等公司及人頭,共擁有二千八百八十一張,若按承銷價共需近一億三千萬元,一個最高官位是行政院副院長的公務員,竟一口氣拿得出這麼大筆錢,令人咋舌。

至於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執行長吳明發,帳下也有六百七十五張,金額達三千萬元。魏應交供稱:「我是給吳明發,他是王金平生技中心的執行長。」名嘴江岷欽也認了九十五張,承購金額約四百多萬元。

工商界則以光寶集團董事長宋恭源最豪氣,一人認購萬張,總金額四億元以上,退費也達七百多萬元。只是這些關鍵證人,除了胡定吾被約談外,檢調均未傳訊作證,到底事後真的有無收到魏應交退款,或僅為魏的片面之詞,實在看不出檢調曾詳細查證。 索退佣 痛斥永豐金

魏應交出示的這份圈購名單,完全違反社會公平正義原則,充斥著權貴的金錢遊戲,如同二○○○年轟動一時的東森股條風暴一樣,權貴利用特權管道瘋狂搶購,事後還獨享退費優待;一般平民在一片搶購風潮中,卻只有五%中籤率,事後退費則全然被摒除在外,十分不公平。

魏應交還供稱:「因媒體報導,約在TDR上市前一個月,開始有各界透過管道,例如打電話給我,或我的財務長,表示要圈購…最後只給我推薦的圈購人八萬七千八百八十張。」

為向檢察官澄清,事前就不贊同收取手續費,魏應交甚至痛斥永豐證:「競爭成為承銷商期間,都沒有提起要收取二%(每張九百元)的圈購處理費,直到圈購公告…載明要收取二%處理費時…許多圈購聯絡人就很激烈向我反應…上市後他們還向我反應二%圈購處理費何時可以退還。」

二○一○年三月間,魏應交為了退費的事,一直給永豐證壓力,而且要求一定要用現金退費,還口口聲聲強調,退費是幫圈購人爭取。可是,同年四月至七月,永豐金將持有的四檔興櫃股票低價賣給人頭,事後再用高價向人頭買回,人頭從永豐證賺取價差,以此手法密集交易,造成永豐證損失八千九百多萬元,扣除交易稅及手續費,將七千五百五十六萬元現金透過中間人,分五次交給魏應交後,魏卻遲遲未退給圈購人。 錢到手 存入保險箱

知情人士說,魏應交當時把現金存放在保險箱,其中一筆五百二十五萬元的承銷費退佣,也是擺在保險箱三、四個月,直到有一天王金平打電話給他,向他要求贊助黃昭順競選高雄市長,魏才提出這筆錢,交王轉給國民黨高雄縣黨部。

魏應交在應訊時說:「我記得經過四個月左右,我接到王金平打電話跟我說高雄市長選舉頂新是否可以贊助,我想因為公關關係,就將五百二十五萬元領出來,交給王金平,有拿收據。他是過一段時間才給我這張收據,是王金平親自給我的。」

對於魏的說詞,檢調找上國民黨高雄縣黨部主委劉進添訊問,劉在第一次偵訊時表示,完全不知道有這筆捐款,還告訴檢調人員:「我們高雄縣黨部在選舉期間,都是收到中央黨部或長官之補助,沒有收到捐款。」

八個月後調查局再約談,劉進添的說法完全改變。他說:「選後相隔許久之後,有一天王院長至高雄縣黨部找我,告訴我先前有筆五百多萬元經費,是頂新公司捐贈之選舉經費,要幫忙開一張收據給他們公司,我不疑有他,就依長官指示,口頭交代一名工作人員幫忙開立收據…」但縣黨部卻未提供入帳明細,僅提出一張收據及出帳明細。 遭移送 才陸續退費

這筆原是頂新控股支付給永豐證的承銷費,如果要退,也應是退給頂新控股公司,但卻不見入公帳的資料。直到二○一一年,櫃買中心查到永豐證假交易的非常規行為,東窗事發之後,魏應交才陸續聯絡一些圈購人,表明要辦理退費,但時間已過一、二年之久。有一名證人還強調,他是二○一二年才收到退費,先前根本就不知道有這筆手續費可以退。

最離譜的是,櫃買中心查核時,永豐證提出一份說明書載明:「魏家針對引薦之投資人要求支付介紹費用…經與魏家協議給付介紹費總金額降為七千餘萬元…」從頭到尾沒提魏應交是要退給圈購人,直到案件移送檢調才出現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魏應交被調查局移送時,許多商界及法界人士都不看好他能過這關。一名法界人士就說,如果是正大光明的錢,為何不用正常方式支付,要反其道而行,冒險作假交易,把原本已進公司帳的錢再搬出來給別人,還用現金存在保險箱,退款更是在被金檢查出問題才進行,這樣的行為,「如果不是背信掏空,什麼才是背信掏空?」

明眼人都看得出,魏應交能過這關,與他大爆權貴的金錢帝國關係圖,或許有微妙關係,值得司法界好好省思;而國民黨高官毫不避諱地與台商大搞金錢遊戲,不當行徑也應檢討。

回應 連勝文: 無不可告人之事

針對魏應交退還手續費一事,連勝文透過律師表示,他當初向承銷商認購25張康師傅TDR,事後金管會糾正永豐證後,接獲通知退還超收之手續費,每股八毛,總數約新台幣兩萬元,且康師傅發行TDR時,他並未在永豐金擔任任何職務,而是專任悠遊卡董事長,當時所有財產資料在監察院財產申報中均可查證,絕無任何不可告人之事。

連勝文好友、國民黨中常委李德維表示,當初投資康師傅TDR時,雖然知道有手續費,但從未要求退費。 回應 江丙坤: 未經手不知細節

以投資公司名義大量購買康師傅TDR的前海基董事長江丙坤表示,他完全沒有經手,不清楚細節,魏應交也沒有跟他聯絡退費事宜。

至於魏應交供稱,負責處理相關退費事項的頂新集團資深特助趙國帥說,當時因發行TDR,整個公司亂成一團,大家分頭去找退費的圈購人,但因很多都是用投資公司名義申購,加上時間久遠,他不記得是不是有跟連勝文、江丙坤等人聯繫或碰面。

國民黨大老徐立德則未接電話。 康師傅TDR金權 事件簿

2009年12月 康師傅控股委託永豐證券發行38萬張TDR,集資171億元,康師傅支付永豐證1,200萬元承銷費,永豐證另收每張900元手續費,入帳逾3億4,000萬元。其中魏應交引薦圈購261人,共認購8萬7,888張。

2010年3月 魏應交與永豐證協商,要求退還引薦圈購人被收取的逾7,500萬元手續費,且要求現金支付。

2010年4~7月 永豐證利用持有4檔興櫃股票,低賣高買假交易方式,造成永豐證超支8,910萬元,扣除交易稅及手續費,將7,556萬餘元現金透過中間人,分5次交給魏應交。

2010年10月22日 魏應交自稱接到王金平電話,要求頂新贊助高雄市長選舉,魏以永豐證退還的承銷費525萬元支應。隔月國民黨候選人黃昭順落選。

2011年3月 櫃買中心查核發現,永豐證利用4檔興櫃股票假交易,並支付魏應交7,556萬元,要求永豐證說明。

連勝文出任永豐銀行董事。

2011年8~9月 永豐證及魏應交向櫃買中心提交說明書。

2011年11月21日 金管會認定永豐證涉非常規交易,作出裁處並移送調查局。

2012年5~6月 調查局約談魏應交,並依背信罪函送北檢,6月4日魏應交向檢察官大爆料,永豐證退款7,556萬元,其中525萬元捐給國民黨,其他全數退還引薦圈購人,並供出連勝文、江丙坤、徐立德、陳杰等權貴圈購團261人名單。

檢調零星約談幾位圈購人,多數對退款細節及日期都含糊其詞,大部分均非在2010年拿到錢,有人說2012年4月才退到款。

2012年11月5日 國民黨高雄縣黨部主委作證,黃昭順落選後許久,王金平突然來縣黨部,告知先前提供的525萬元是頂新捐贈,要求補開收據,開立日期寫2010年10月22日。

2013年1月21日 台北地檢署起訴永豐證3名主管,卻採信魏應交說詞,背信罪不予起訴。

連勝文 小檔案

年齡:43歲

學歷:輔仁大學法律系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士

經歷:美商奇異資融(GE)亞太創投執行董事、摩根史坦利投資銀行副總裁、國民黨中常委、青年發展基金會董事、台北國際商銀(現永豐銀行)董事、悠遊卡公司董事長

現職:國民黨中央委員、永豐銀行董事、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委員會副總召集人

家庭:父親是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妻子蔡依珊,育有2子 《新聞辭典》台灣存託憑證TDR

已在國外掛牌上市的台商或海外企業,可透過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aiwan Depositary Receipt,TDR),來台第二上市。TDR與股票都是可流通的有價證券,均在證券交易市場買賣,買賣方式相同,但TDR的證交稅較低,也不允許融資融券交易。

原則上,某公司TDR憑證持有者,與該公司的普通股投資人一樣,享有配股等權利義務。但TDR與第一上市的普通股,價格會有落差,不可能同步;且有些TDR與第一上市的股票,並非1股換1股,以在香港掛牌的康師傅為例,1單位的TDR僅為普通股0.5股。 壹動新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602

解開百位億元富豪的金錢密碼 進擊億元俱樂部 永遠把自己想得很大

2013-12-30  TWM
 
 

 

有錢人為什麼會成為有錢人?有錢人為什麼即使面對過去幾年的爛環境,還是能夠繼續滾錢,讓財富增長?解開有錢人的金錢密碼,你也能躋身贏家圈。

撰文‧施禔盈

「聰明錢」的動向源自「聰明腦」的盤算,跟著聰明錢走,可以輕鬆找到投資機會,但一勞永逸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的腦袋變成聰明腦。在向百位億元富豪發出問卷調查的同時,我們也走訪當中的多位,從他們累積財富的過程,我們看到了身價上億富豪的不同思惟與習慣。

以達一廣告創意總監徐一鳴為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描述因為在醫院陪伴受傷的妻子,而有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沒看股票,結果持有的宏達電豬羊變色,當他第一時間發現股價不尋常地重挫,不是懊惱捶心肝,而是毅然決然砍掉。「股價會跌成這樣,還需要問原因嗎?一定是公司出了大問題。」想想看,換做是一般人面對大賠慘劇,作法會這麼「阿莎力」嗎?會願意認錯嗎?

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於三十七歲靠著不動產賺進一生財富,但他持續關注市場動向,二○○八年危機入市入主東森房屋與國光客運,讓他身價大幅躍升。不過,王應傑即使是富豪一族,卻一點也不豪奢,甚至比一般人節儉。他太太就曾透露,王應傑身上穿的襯衫一件不到千元,同時更是遲至兩年前才換掉「骨董」手機,改用智慧型手機。

有錢人之所以成為有錢人,思惟、習慣與態度,絕對都有獨到之處。有句話說:「前人走的路是邁向成功的捷徑。」換個詞,這句話也可以是:「有錢人走的路是邁向致富的捷徑。」讓我們就此解開有錢人的財富密碼。

密碼一:他們把自己想得很大《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一書中說過:如果你想要徹底改變,那就不要再專注於你的問題有多大,而要開始注意你自己有多大!

「不論替哪一家公司做事,『我只有一個老闆,那就是自己』。」說這句話的人是巴克萊證券董事總經理暨科技硬體首席分析師楊應超。他說,「我不是為公司做事,而是將我的才能『外包』給雇用公司及報告的老闆。心裡面那個真正的『老闆』,永遠是我自己,而非企業中的董事長或總經理。」一九九九年進入外資券商,楊應超的升遷速度之快無人能及,短短五年半的時間從菜鳥分析師變成位高權重的「董事總經理」,外資圈的董事總經理年薪很可觀,八位數不意外。對於今日這樣的成績,楊應超歸功於「把自己想得很大」;正因為他把自己當老闆,所以才能不厭煩地爬完一個高峰,再一個高峰。

在股市征戰十餘年的大眾證券副總經理張智超,總計幫公司賺進十七億元的鈔票,而一三年台股行情超悶,他仍為公司賺進超過一億元。至於他個人,除為公司操盤的分紅讓他身價水漲船高外,買進自住屋、換屋、再換屋,身價更是三級跳。

六年級生的張智超分享,他是個「有一卻會做三」的人,也就是把自己想得很大,並且也有信心一定能「達標」。時間拉回○三年,他手上準備了一百多萬元的頭期款,在北市內湖買了一戶七五○萬元的房子;兩年後,這戶房子變成一千四百萬元,他則又轉戰大直,看中一戶三千萬元的房子。

「手上有個一千多萬,買三千萬元的房子沒問題;而且買了房子之後,壓力隨之而來,我會更用心在工作上拚搏。」果然好的壓力,讓他繼續幫公司賺大錢,也為自己帶來可觀的分紅。等到大直的房子漲至每坪破百萬元時,張智超再轉戰市中心的房子,儘管再度換屋,讓他背着沉重的貸款,但他的思惟依然是,「自己很大,所以面對的問題都變小了。」於是四十二歲的他,才能一步步把自己的身價推至億元俱樂部。

密碼二:他們都是紀律高手磊山保經首席顧問李佳蓉,過去還在保誠人壽時,已經是業界的保險天后,年薪達兩千萬元;如今出來創業,除了台灣業績蒸蒸日上外,這位天后也跨足中國,打算在中國保險市場再闖出一片天。

李佳蓉有個為人津津樂道的習慣,那就是二十多年如一日,天天早上七點半進公司。她笑著解釋,這樣最不糾結,不用思考今天要幾點上班,並且隨著身體的節奏做事,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定時定事』,是時間紀律的源頭。」所以就算李佳蓉出差,與夥伴約碰面談事情,一樣是從早上七點半開始排行程。

有趣的是,「七點半」像是有錢人的魔術時間,巴菲特五十年的智慧合夥人蒙格,也是個習慣從早上七點半安排行程的人,一天的序幕幾乎都是從早餐會報開始。

想想看,一般人九點上班,李佳蓉卻是固定早上七點半到公司,天天多一個半小時的工作時數,二十年下來,此差距當然越拉越遠,而這就是紀律轉化為財富的力量。

密碼三:他們視賺錢為態度 而非技巧房產獲利高手、四十五歲就達到財富自由的賴淑惠曾經說:「賺錢之於我,就像呼吸一樣輕鬆、一樣自然,只因為『態度正確』。」說起來賴淑惠是一個很有「ㄩㄢˊ」則的人,不過這個「ㄩㄢˊ」是圓融的「圓」,而不是原來的「原」。

她分享一個小故事,八○年代,她居住的高級大廈,陸續有人出售房子,而她消息靈通,也因此在那棟大廈總計交易了七戶房子,奠定了豐厚的財富基礎。可以獲得第一手消息,是因為管理員的幫忙。

原來賴淑惠向來圓融,「我把這棟大廈的管理員都當成父親,事實上,他們也真的很辛苦,所以逢年過節我都會準備禮物給每位管理員。」「其實真的無所求,但他們卻成了我的貴人。」賴淑惠感嘆地說:「大家以為向上看,才會找到貴人,其實身邊的每個人都是貴人,很難講什麼時候貴人那雙溫暖的手會伸出來,但無論如何要被貴人牽成,就是『態度』二字罷了!謙卑、禮貌、柔軟……。」

密碼四:他們專注於機會

首華投顧總經理黃慶和在投資圈的地位屬於「祖師級」,但其實年輕人現今買不起房的無奈,他也無奈過。一九八五年,十信案件爆發,他剛從預官退伍,面臨台灣有史以來最高的失業率,他也找不到工作。

就算後來找到工作,像「拚命三郎」般每天晚上忙到十一點半才回家,假日還外出擺地攤賣皮包,但想要買屋,也只能望屋興嘆。「記得當時抱著出生沒幾個月的孩子,去看一戶舊公寓,開價七百萬元,真是無力感叢生!」「那時候心裡就出現一個聲音,想要買得起房子,光是努力工作是不可能的,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當上市公司的股東。」黃慶和解釋,就算是買一張股票也好,都會有上千人,甚至上萬人來幫你工作;這,才是致富之道。而他就是專注於「股票投資」的機會,才能翻轉買不起房子的人生。

你呢?專注於機會,還是專注在問題?記得有錢腦永遠都在正向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20

關於“金錢”你必須知道的“常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772

雖然我們每天都接觸金錢,但你是否想過,金錢對經濟體系的宏觀意義何在?在系統中個體的無力表現在大部分個體被自己的屬性所蒙蔽,卻無視了系統的宏觀屬性,也就是大家都在分析金錢對其自身的意義,卻無法正確地看待金錢對與整個系統的意義。包括經典經濟學教材中對某些貨幣學概念的描述都存在著實質性錯誤,最近英國央行就發表了一份報告,希望糾正大家普遍存在錯誤的貨幣學觀念——特別是關於存款的形成和貨幣乘數理論: 公眾持有的大部分金錢會以銀行存款的形式存在。但銀行存款存量的來源通常會被誤解。一個常見的錯誤認知是,銀行只是擔任中介的角色,把儲戶存放的存款貸出去。基於這種觀點,存款是由家庭部門的存款決定所“創造的”,銀行接著把現存的存款“貸給”借款人,比如說尋求投資資金的企業或等待買房的個人。 實際上,當家庭部門選擇在銀行賬戶上存入很多資金的時候,這些存款正是以犧牲了本來會通過購買商品和服務支付給企業的存款為代價的。儲蓄並不會自動增加存款或增加銀行放貸的“可用資金”。實際上,單純把銀行看作中介無視了一個事實,在當代經濟的實際情況中,商業銀行才是存款的創造者。本文解釋了,為什麽不是銀行利用存放在其那里的存款放貸,而是放貸行為創造了存款,這扭轉了教科書中描述的傳統順序。 另一個常見的錯誤認知是,央行通過控制基礎貨幣的數量決定了經濟中貸款和存款的數量——也就是所謂的貨幣乘數理論。基於這個觀點,央行通過決定準備金的數量來實施貨幣政策。同時,因為假設廣義貨幣與基礎貨幣的比例是恒定的,這些準備金將“加倍”地改變銀行存款和貸款的規模。要讓這個理論成立,準備金的數量必須是貸款的約束條件,同時央行必須直接確定準備金的數量。雖然貨幣乘數理論可以是教材中引入貨幣銀行學的有效方法,但這並非現實中貨幣究竟是怎麽創造的正確描述。現在央行通常是通過是定準備金的價格(也就是利率)來實施貨幣政策的,而不是控制準備金的數量。 實際上,準備金並非貸款的約束條件,央行也不會調整可用準備金的數量(發達國家,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可能不適用)。關於存款和貸款之間的關系,關於準備金和貸款之間的關系,通常是和一些經濟學教材中描述的運作相反的。銀行首先基於擺在面前有盈利能力的放貸機會來決定貸出多少錢——而這主要取決於英國央行設定的利率(好吧,如果真的如此,格林斯潘就不會抱怨加息無法擡升長期利率了)。這些放貸的決定,決定了銀行體系創造的存款數量。接著,銀行存款的規模影響了央行希望它們持有的準備金規模(為了滿足公眾的取現,銀行間支付或流動性監管的需求),在一般的時候,英國央行是按需供應的(QE改變了一切)。 那究竟是什麽限制了貸款(或廣義貨幣)的創造呢? 在當代經濟中,一共存在三個主要的限制銀行所能創造貨幣數量的約束條件。 (i)銀行自身面臨著放貸數量的限制。尤其的: 市場力量限制了放貸,因為單個銀行必須在充滿競爭的市場中維持放貸的利潤能力 放貸本身也是自身的約束條件,因為銀行必須采取措施降低新增信貸的風險 為了降低可能威脅金融系統穩定的累積風險,監管政策也會約束銀行行為 (ii)貨幣創造也受限於貨幣所有者(家庭和企業)的行為。那些收到新創造貨幣的家庭和企業,可能會馬上進行消滅它的交易,比如說償還未償付貸款。 (iii)最終的貨幣創造約束條件是貨幣政策。通過影響經濟中的利率水平,英國央行貨幣政策會影響家庭和企業希望借入多少資金。貨幣政策不僅通過影響銀行收取的貸款費用造成直接影響,還通過貨幣政策對經濟活動的整體影響造成間接的影響。結果,英國央行有能力保證貨幣增長與其穩定低通脹的目標一致。 貨幣乘數理論的邏輯其實是和教材中描述的完全相反,在沒有出現QE的時代,穩定的貨幣乘數更多只是貨幣體系中的一個表象: 英國央行通過供應和在特定政策利率下補償準備金,來控制利率水平。準備金和現金(加起來就是基礎貨幣)的供應是由銀行用於支付結算和滿足客戶的現金需求的需求所決定的——央行一般會寬松地供應準備金。 因此,對基礎貨幣的需求更可能是銀行放貸和制造廣義貨幣的結果,而不是原因。這是因為銀行擴張信貸的決定,在任何時候都是取決於擺在面前有盈利前景的放貸機會的。而放貸的盈利能力則取決於一系列因素,正如之前所討論的。其中的一個因素是銀行面對的資金成本,該成本非常接近於給準備金支付的利息,也就是政策利率。 相反,已經在系統中存在的準備金規模並不會約束通過放貸行為的廣義貨幣創造。貨幣乘數的支點在很多時候是銀行為了達到央行準備金要求所產生的,也就是銀行必須持有占總存款一定比例的最少準備金。但在當前大部分發達國家里,準備金要求已經不是貨幣政策框架的重要一環。更寬松的貨幣政策很可能會通過降低貸款利率和增加放貸規模來增加廣義貨幣的存量。更大的廣義貨幣存量,伴隨著經濟中消費的增加,可能會導致銀行和客戶需要更多的準備金和現金。所以實際上,與一般描述的相比,貨幣乘數理論的運作方式是相反的。 這也解釋了,為什麽QE並不會增加市場信貸的供應,因為廣義貨幣的總量取決於銀行的放貸活動,而通過QE印發的基礎貨幣並不能直接影響銀行放貸的機會,只能通過拉低貸款水平等渠道發揮間接的影響。如果你認為以上的內容不能幫你賺大錢,那你就傻逼了,過分迷信金錢是一種病態,財富只是一個人影響世界能力的副產品,如果連世界的運作方式都不了解,談何改變世界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07

要投入多少時間和金錢,創業才能收獲成功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22/147038.html

i黑馬:日事清技術總監毛文強認為,你投入一分鐘時間做的事情的價值與別人投入相同時間做的事情的價值相比,誰更大,誰就具有競爭的優勢。金錢的投入也是類似,地主家也有沒余糧的時候。關鍵是要投入到正確的方法上,就像你要當煤老板,那就必須要把礦選在礦山上,選錯了地方用再好的挖掘機都是徒勞……本文是創業者的投稿,i黑馬持續歡迎大家的投稿哦。

  作者:  毛文強  日事清技術總監

一轉眼,自己創業已經快3年了,雖然還沒有大成,但也滿足了當時自給自足的目標。日事清是去年年底獲得的投資,從今年3月份產品上線以來,目前已有2100多家企業用戶。對於從軟件定制化行業轉型到互聯網創業的自己,這1年多的酸甜苦辣,以此文做一個小結。

當前的互聯網領域已然是欣欣向榮的局面,一改過去10多年以來野蠻生長的格局。拿一個城市來比喻,最好的例子無疑是深圳。從一個偏遠荒蠻無人問津的小漁村到一個充斥了機遇金錢利益以及各種潛規則的淘金聖地,最終成為了國內自由市場經濟體制運轉良好的一線都市。互聯網的規則也在慢慢發生著改變。

過去的互聯網行業由於信息不對稱等原因,門檻是比較高的。大部分人沒有機會接觸互聯網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去關註互聯網。那些年,我們一起去的網吧還有很多人只玩單機遊戲就可以high一整天,QQ就是互聯網的全部。少數有機會關註並深入了解互聯網的人鶴立雞群,現在多數都已經在指點江山享受著互聯網帶來幸福生活。所以我們看到一群遊歷了西方互聯網王國的人不安分的想要依靠c2c模式顛覆國內的行業規則,最終結果卻是copy 2 china的他們成功了。而這些年,我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不出戶運籌帷幄,衣來伸手飯到門口……互聯網行業的體系趨於完善,互聯網的規則也越來越像傳統行業的規則。

如果說早期的互聯網利用掌握的信息資源的優勢先發制人能夠迅速占領制高點,那麽當前的互聯網海量的信息已經足夠我們普通互聯網居民去登上這些制高點。覺醒時代的臣民之間的信息差逐漸縮小,能夠駕馭領先的GFW技術的子民可以隨時獲取全球最新的動態信息。什麽?你不知道這麽流行的GFW技術?有句話怎麽說的來著,不了解GFW的產品經理不是好的IT工程師。因此,這是一個平等的互聯網時代。平等是相對與我們諸多白手起家的互聯網“精英”們,我們之間沒有絕對的資源優勢,我們之間也不存在絕對的信息差。那麽“投入產出法則”在這樣的群體中是適應的。

0、前提:絕對運氣很重要,但是我們不能依賴絕對運氣。

運氣對於互聯網居民重要嗎?答案是肯定的,運氣對於所有人所有行業都很重要,有時候還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任何巨大的成功的背後都有運氣在推波助瀾。但是,作為相信科學的唯物主義好公民,我們不能確定明天是不是就有一個億萬富翁的遠房伯伯留下一大筆遺產給我。運氣這種很負能量的東東還是不要汙染我純潔的心靈。

1、投入是產出的必要條件。

這聽起來似乎是一條很自然的規則,就想我們從小被灌輸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價值觀一樣,不過,你若真有這份純真,我其實發自內心的羨慕你:好懷念我的騷年時代。然而殘酷的顯示卻是在不考慮運氣的情況下,投入只是產出的“必要”條件。有了投入不一定有產出,但是沒有投入很難有產出。這里的投入最主要的有兩種:時間和金錢(時間就是金錢真是宇宙真理啊)。對於互聯網行業來說,產出就是流量,或者說粉絲,或者更宏觀一點:我們在網絡上所帶來的影響力。

先說時間。無數心靈雞湯激勵著我們:時間能撫平一切創傷,時間能沖淡一切傷痛……其實時間當然沒有刻意去撫平刻意去沖淡,時間只是一個路人甲醬油帝,只是一個隱形小人在我們身邊靜靜的看著我們努力、偷懶、聽歌、看電影、打情罵俏……重要的還是我們自己做的事情,是積累!很多網絡上的推廣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去看看百度谷歌各大搜索引擎的排名算法就可以知道,一個很早註冊,原創內容不斷更新,反向鏈接數量眾多質量上乘的網站必然會有比較高的權重和PR。反之,網上也更多荒草叢生的廢棄站點,失敗原因多種,未努力應該是主因。微信微博上做生意做的風起雲湧的大號的背後,也是眾多的積累。有了一個點子,就想在互聯網上得到許多人的認可?開了一家公司,就想在淘寶上熱銷自己的產品?還是醒醒吧,踏踏實實的開始積累,腳踏實地的從最基礎的推廣方式做起,堅持三個月、半年、一年,才會慢慢有所產出。日事清之所以能做到如今的規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將近2年的時間,我們只研究如何幫助企業更好的管理工作計劃和日誌。只針對這一個細分市場來打磨產品。
當然,除了投入時間,還有一種快速產出的方法——你很有錢。

沒錯這是投入的第二種形式。我來買百度的關鍵詞吧,讓每天搜索這個關鍵詞的十多萬人能夠一眼看到我的產品;我來買微博大V的廣告吧,怎麽著也能影響幾十萬人;我也可以去任意流量大的網站上買廣告位,積累起我的粉絲來。如果你真的不差錢,那我毫不猶豫的推薦你走這一條路,效果好、見效快、流量妥妥的。對於一般的互聯網居民來說,還是穩一點為好,畢竟我等小民還是需要解決溫飽問題的。不過可以遐想美好的未來:產品受歡迎,流量蹭蹭上,打敗高富帥,贏取白富美,出任CEO,走向人生巔峰……扯遠了。突然發現,這尼瑪不就是傳統行業的創業方式嗎?沒錢的勤快打理積累資金回頭客,有錢的投資建廠擴大規模增銷量。

記住一個過來人的肺腑之言:不要輕信互聯網的暴富神話,勵誌神話聽聽也罷,重要的是腳踏實地的開始做起來。

2、競爭的關鍵是投入產出比。

都說了“投入是產出的必要條件”,那麽一幹懷著夢想的熱血青年就擼起袖子開幹,這就跟坐在一起比誰先動的遊戲一樣,熬著唄,比誰能熬嘛。不過,江湖上的大農場主雷總教導我等:“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什麽,他這個人說話我信不過?我又去網上查了查,臺灣清華大學校長好像還說了句更直白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看清楚了,可是臺灣清華大學的教授專家,可不是大路貨哦。這下該有點能接受了吧?

回歸到互聯網上來,這其實是一個投入產出比的問題。你投入一分鐘時間做的事情的價值與別人投入相同時間做的事情的價值相比,誰更大,誰就具有競爭的優勢。金錢的投入也是類似,地主家也有沒余糧的時候。關鍵是要投入到正確的方法上,就像你要當煤老板,那就必須要把礦選在礦山上,選錯了地方用再好的挖掘機都是徒勞……

那麽當你不確定地下是否有礦或者別人都說這個地下有礦但是沒有人動手的時候,該怎麽辦?這是經驗問題,不過互聯網上倒是有一些通用的經驗,有一些互聯網上的礦藏是固定的。比如:

百度高權重的網站是一處礦藏,而互聯網上優質的原創內容是確定有價值的,那麽只要朝著原創內容這個方向上去努力,就一定可以找到這些寶藏。

高權重的外鏈對於提高網站的流量是有價值的,那麽只要在權重高的網站上積極推廣自己網站的外鏈,那麽就一定可以看到希望的曙光。

關註者多的知乎帳號是一處礦藏,而通過提供優質的答案以及知友的互動是能夠增加關註者的,那麽只要堅持不懈的去回答問題去參與,那麽就接近這處礦藏。

投入產出比的計算並不局限於線上,比如,如果你花了兩個小時在某會所中搞定了國民老公會在他的微博上贊美你的網站一下,那麽這兩個小時的投入產出比肯定會比你花兩個小時的時間來寫軟文,甚至是你投入1萬的金錢要高的多。

如何找到高投入產出比的方法,是能夠在互聯網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好在基本的提高投入產出比的方法網上還是很多的,只需要學習了解了,然後用心去做就可以了。不過總是有那麽一批人,掌握了更高的投入產出比的方法,在悶聲發大財。得到這些高人真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不要指望任何人都有虛竹那般運氣。現實的情況往往是就算給你一本《九陰真經》讓你練,一年後你還是連路邊的小混混都打不過。話說我倒是會背《九陰真經》——“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我咋沒練成吶!

發現沒有,這一點跟傳統行業有多麽相似,降低成本提高銷量,不就是在提高投入產出比?

3、產出與變現還有一段鏈條。

如果你做互聯網的目的是獲得粉絲成為大V一呼百應君臨天下,那麽你可以不用往下看了,去實現你的中國夢吧。不過,作為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老婆要養活的我等小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產出流量浪費掉,那可是白花花的銀子啊。不過且慢,產出的流量要真的變成白花花的銀子,實際上還是有一段距離的,這叫做變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44

蘋果CEO庫克的財富觀:金錢永遠不是早起的理由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4/147120.html

i黑馬:庫克談自己的財富觀,錢對於我來說,永遠是結果,而不是動機;金錢永遠不是我早起的理由,永遠不是;把事情做好,你自然而然就收獲金錢了。喬布斯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不強調財富,從沒見過他做哪個決定是為了個人財富。

\去年成為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的蘋果CEO庫克,周四晚間造訪清華大學,與該院院長錢穎一展開對話。兩人談了蘋果、喬布斯、職業建議、領導力培養等話題。

庫克接任蘋果CEO後,以不斷上漲的股價回應了外界對他的質疑。他稱,沒有人能成為喬布斯,他遵從喬布斯“做正確的事”的建議,專註於做小部分有質量的產品,使蘋果繼續延續良好的表現。

庫克也談到他的財富觀,“錢對於我來說,永遠是結果,而不是動機;金錢永遠不是我早起的理由,永遠不是;把事情做好,你自然而然就收獲金錢了。喬布斯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不強調財富,從沒見過他做哪個決定是為了個人財富。”

以下為兩人對話要點:

沒有人能成為喬布斯

錢穎一:去年惠普的CEO來了,今年蘋果的CEO也來了。這次你對Apple Watch的信心是什麽?能否複制iPhone和iPad的成功?

庫克:在手機上放大用兩只手進行,在智能手表上就不行了,所以蘋果設計用旁邊的按鈕來進行放大和縮小。蘋果花三年時間研究人們怎麽使用會很方便。

蘋果有智能手機也有平板產品,但不是第一家創造這些產品的,但是花了很多時間才讓做的事情變正確;做最好的事情很難,最好的事情是最簡單的,想出一個複雜的方法來做事不難,難的是想出一個簡單的方法。在研究這些事情上,要集中深入,範圍不可以太寬泛。

錢穎一:接過喬布斯的權杖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你做得非常好,蘋果的股票在漲。你做了很多跟喬布斯不同的事,比如在中國市場擴張與競爭對手合作等。

庫克:沒有人能成為喬布斯,我很尊敬喬布斯,喬布斯跟我說過,“不要想我會做什麽,去做正確的事就好。”

他和我分享了關於迪斯尼老總離開後迪士尼表現下滑的例子,他說不希望同樣的事發生,要有質量的做產品,就只能做一些,不可能做很大範圍的。

所以,要有勇氣說我們這個不做那個也不做,才能保證不同類型的產品中有最好的出現。不僅僅是扼殺了壞主意,好想法也有放棄的,能做的就那麽多,想象公司是超人,但事實上並不是。

堅持在一小部分產品上,深入做iPhone、蘋果電視、iPad等協同工作,把機會留給花了很多時間思考產品的團隊。

蘋果最關註產品,其次才是利潤

錢穎一:30年前,清華經管學院成立的時候,蘋果發布蘋果2代電腦。而你曾在IBM任職12年,那段經歷對你又意味著什麽?

庫克:我們的職責和任務就是給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產品,我們改變了消費者的生活,改變了他們如何工作。

打個比方,飛行員駕駛飛機,就是由他決定加多少油,但是燃油的使用量是有很多因素決定的。我從來沒有嘗試過像喬布斯那樣的工作。

喬布斯在皮克斯和迪斯尼的經歷,這讓我想到了自己。我們有很多想法和產品想去嘗試,但我們最終只會做其中的一點。我們只能不斷地告訴自己,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只有保持少量的產品才能足夠深入。

錢穎一:你是怎麽做到聚焦在少量的產品上的?

庫克:我們有最棒的團隊,當我們聚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只想做最棒的東西。而這只能有一樣。

錢穎一:中國的華為和小米也非常具有競爭性,蘋果會如何應對?

庫克:市場份額不會幹擾到蘋果。因為我相信,只要產品足夠好,用戶就會買單。用戶最關心的是產品而不是市場份額。我們過去做了很多努力,事實證明,股東支持我們的決定。

我們只關註產品和用戶體驗,蘋果卓越的生態系統會打敗他們的。蘋果最關註產品,利潤是其次。

IBM和蘋果的相似之處就是都致力於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等,我在IBM學到的是,與用戶體驗最相關的產品是最重要的。

錢穎一:蘋果在中國的戰略又是怎樣的?

庫克:中國市場很大,只要保持在銷量上有增長就很好。蘋果在中國有很多合作夥伴,15家零售店是通過三千家合作夥伴來銷售的。

IDC報告稱,中國手機市場在上一季度增長了13%,但PC市場縮水了3%左右,我認為蘋果到目前為止做得挺好的,並希望蘋果能保持增長。

錢穎一:怎樣看待公司與環境的關系?

庫克:環境保護是大多數人的事。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我認為公司像人一樣有靈魂,不想做沒靈魂的公司,而選擇環保人權救災教育等,這是蘋果的責任。 今年初投資者對蘋果產生質疑,要求蘋果列明在環保方面做出的每一筆支出,我們表示目前蘋果保證是用可再生資源的。

從喬布斯身上學到專註

錢穎一:喬布斯對大學生的三個建議讓人印象深刻,你怎麽看?

庫克:除了這三個建議,我從喬布斯身上學到的東西還有一樣:專註。我認為,喬布斯篤信簡潔而不是繁複;沒人知道電腦可以做成這樣,直到喬布斯把它拿出來。

喬布斯是一個偉人。他關心身邊一起工作的人,在乎他們的想法。他一點也不在乎金錢,一點也不在乎。我每天都想起喬布斯,他是很好的朋友,喬布斯做的事是做好的蘋果產品,這仍然是我們現在的核心。

喬布斯的思考深度是常人達不到的,喬布斯強調專註,他不僅工作上是這樣,整個人生都是這樣。

在生活方面,喬布斯很少出差,他的家庭對他來說很重要,每晚要跟家人一起吃飯。

因為他想的深,關註的深,所以他願意花很多時間做正確的事;除此之外,喬布斯不僅關註表面能看到的,還關註隱藏在表象下的,他也深深關心他的員工,他的思考深度,關註深度是任何一本書都沒寫到的。

金錢永遠不是早起的理由

庫克:談到自己的財富觀,錢對於我來說,永遠是結果,而不是動機;金錢永遠不是我早起的理由,永遠不是;把事情做好,你自然而然就收獲金錢了。喬布斯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不強調財富,從沒見過他做哪個決定是為了個人財富。

錢穎一:你這輩子收到的最好的建議是什麽?

庫克:我最好的建議來自喬布斯。喬布斯讓我接管蘋果CEO的時候,我當時說自己擔當不了。而喬布斯又一次講了他的故事,然後對我說:保持專註,不要想如果是喬布斯他會怎麽做。很多人會說,如果喬布斯在世的話,他肯定不會如何如何……這些評論永遠不會影響到我。

不管你做什麽,異議總會存在,噪音太多,你要聽從內心。別人的異議或許有道理,但對你來說沒任何好處。對於那些沒意義的噪聲,我選擇屏蔽它們。

庫克:我知道喬布斯對我的信任和看重,並強調現代世界有很多不可能,如果你覺得自己應該成為一個CEO,就不要被外界言論所左右。不被外界言論左右,不是避而不聽,而是只聽一小部分人的話,要聽智慧人的話。

喬布斯說過擁有多元化的員工組合很重要,隨之而來的就會有不同的意見。我也會聽有意見的人的想法,但不會聽那些只會喊叫說些廢話的人。

錢穎一:所以你要判斷誰是有智慧的人,誰不是。

庫克:我能看出來你是。

團隊、協作、保持好奇心

錢穎一:很多在場的清華學生想加入蘋果,你覺得他們應該怎麽做?

庫克:給我寄份簡歷。給那些希望成為企業家、希望標新立異的學生一些建議:沒有哪條固定的路線是永遠正確的,對產品有想法,有激情,就去做;如果只看錢,就什麽也別做了,換個關註點吧。找到了真正喜歡想做的事,你做的就會是最好的工作,工作就像玩,要去享受。你得像個賽場上的選手,盡情享受比賽就可以了。

錢穎一:其實就是要follow your heart。如何培養領導力?

庫克:團隊、協作、保持好奇心。去思考事情是如何運轉的?別人是怎麽想的?在學習過程中有很多小組作業,要合作完成,不管你多聰明能做什麽,都要以一種適當的方式去與別人合作來完成,關註內部競爭多過關註外部競爭是錯的。 做得好的人,是關註如何做的,並且要有好奇心。保持好奇心,你可以學到更多;喬布斯是我見過最好奇的人,他簡直對什麽都很好奇。

還要選擇跟你不同的人進行合作,那些挑戰你的人,跟你意見不合的人,背景不一樣的人,多元化是做一個好的領導人最需要關註的。 一個公司在本地市場做大了,要向全球擴張,一定需要融入其他市場的特征。


華爾街:金錢永不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012

“華爾街人”留在競爭激烈,壓力巨大的投行為了什麽?答案顯而易見:金錢。隨著全球股市在過去兩年的節節攀升,華爾街也不出意外的將迎來豐厚的“獎金季”。

eFinancialCareer的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華爾街人”認為今年的獎金將超過去年;“金融街人”(英國的金融從業者)則有56%的人“看漲”獎金。約有26%左右的英美投行人士給予獎金“平於大勢”(和去年一致)的評級。悲觀人士的比例則僅有14%和17%。

調查同時顯示45%的受訪者承認從事金融行業的主要原因就是獎金豐厚,另外56%的受訪者則願意降低獎金以換取其他福利。

在獎金趨勢是否會越來越厚的問題上,受訪者分歧較大。以下是eFinancialCareer統計結果。

screen shot 2014-10-28 at 1.10.35 pm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認識金錢的本能--------踏空怎麼辦? 唐史主任司馬遷

來源: http://xueqiu.com/2054435398/33635971




今日北京晴好,與領導晚餐卻無暇窗外華燈初上盛水馬龍。
和領導吃飯難,和領導單獨吃飯更難。和領導單獨吃飯還應要求薦股難上加難。
所以,今日午間發文求助。雪球小編也是熱心人,放在話題上之後,到我回來時得五百余回複。在此再次向球友致以誠摯的感謝。
而在中午我做了如下組合:


選定的重倉中國石化卻被暴力拉停。預選的海油工程、明星電力、貴州茅臺、江西銅業也漲勢淩厲。

好在領導的水平很高,投資收益的預期是建立在風險控制上的,決定選取一個組合先只使用10%倉位進行觀察。
這兩個組合相對目前屬於低位,假如真來大牛市,那麽最後水也會流入這個窪地。如果不是,下跌幅度也會低於彈性足的股票。

姑且把我的領導列為“空倉踏空”的吧,那麽市場上還有什麽踏空的?
因為買了中小創等小盤而在資產縮水或者遲滯不漲的滿倉踏空者
半倉持有,不敢買也不敢賣的半踏空者

對於這三類踏空者我的建議是:
1、全倉等擡轎
牛市不就是坐等別人擡轎子嗎?你總跑來跑去,總不在轎子里別人怎麽擡你?等轎子都坐滿人了,你只能去做轎夫,不信你就組織全家玩下搶凳子先。
這句話前幾天貼出來過,老調重彈。
當然,高風險的票,如果是題材性的,可以適當斬倉。

2、半倉去窪地
金錢的使命是“規避風險和追逐利潤”。當市場的熱點都被超高時,窪地股自然會受到資金的青睞。破凈股越來越少就是說明。市場有窪地嗎?有的!昨天的中石化就是。


3、空倉等回調
任何牛市都是有回調的,而且越是牛市越是慢漲急跌。例如上證進行一次200點的回調,會有多少個股有機會?不管是在第幾浪介入,買在浪底都比買在山腰讓人覺得踏實。
那空倉同時做什麽呢?挖啊!!!
多少媒體在說下一波是國企改革,今天任澤平也還在雪球頭條說。
603這個點還在狂挖!



金錢永不眠,金錢是活的,是有自己的使命的。
它本能不喜歡風險,除非有足以抵消風險的獲利可能。
它的本能是追逐利潤,風險範圍內的利潤越多越好。
金錢這種本能是可以驅動每一個投資人的,只要順從於這種“風險最小化,利潤最大化”的本能,你可以熱情飽滿地挖到十點、十一點、十二點。正如我可以在30分鐘碼好文。
而違背這種本能的人,只會踏空、踏空、再踏空。

尊重金本能
全倉等擡轎
半倉去窪地
空倉等回調

金錢的價值 止凡

http://www.findcpa.com.tw/blog/445
「金錢只是萬物的表象,不是核心。錢可以買到食物,卻買不到好胃口;錢可以買到妙藥,但買不到健康;錢可以買到相識,卻買不到赤誠相見的好朋友;錢可以買到享樂,但買不到寧靜與幸福。」-洛克菲勒 

節錄自《洛克菲勒不告訴你的商戰智慧》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寫給兒子的一封信中提醒兒子要做金錢的主人,不要做金錢的奴隸,真正富有不說用袋口裡有多少錢來衡量,而是對金錢的看法,富人與窮人對金錢的看法是有很大不同的,對金錢的態度往往決定富與窮。

此文章首次在「取之有道」發表於 2008-1-23

後記:

看過曾經是世界首富的洛克菲勒這個對金錢的概念,一直刻骨銘心,當止凡還未算有很可觀的資產,金錢總是一個問題。然而,不時都有幻想當自己有一個很可觀的資產時,會以一個什麼樣的心態看待金錢這東西呢?

不知道大家有否這個經驗,就是身邊有不少朋友,甚至是前輩,想東西時都總是從金錢角度出發。例如有富豪為何不退休,因為有不少手下跟他們混,所以富豪不可能退,手下總要吃的。例如有人在困難的支持度之下仍要當高官或議員,就一定是為了高薪厚職。例如有法官判出認為不公的結果,就應該收了利益,或為自己將來的事途舖路等等。

這些思維,可能因為太「入世」了吧,想任何事情都總以陰謀論角度,解釋任何事情都總是以利益及金錢去判斷,這就是我們的世界嗎?

這些結論,有多少是事實,我不太關心,自己會追求的,就是洛克菲勒這種心境,當感覺到金錢不再是問題的時候,心境會大不同,可以運用金錢去解決問題,會了解金錢的不足,亦不會被金錢控制,做每一個生活上的決定都不一定與金錢有關,亦明白世界上不是每個人、每件事都總是與金錢有關的。

我這樣說,可能又會被朋友及前輩笑我幼稚,幸好有巨人作我學習對象,學習如何做金錢的主人,了解富人思維


窮得只剩下金錢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4/23/%E7%AA%AE%E5%BE%97%E5%8F%AA%E5%89%A9%E4%B8%8B%E9%87%91%E9%8C%A2/

窮得只剩下金錢

 

先旨聲明,呢篇唔係講股票,如果唔睇,可以休息下。

近期股市暢旺,每間證券商在緊縮多年後久旱逢甘露,都出現人手了人手短缺,適逢大學畢業生離巢搵工,老狐貍近日忙著招聘和面試,發覺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係當我問一D fresh graduate點解想做呢個行業?十居其九都話對呢個行業興趣很大,很有研究,股神上身雲雲。有d就更直接d,話呢行容易搵錢嘛,大佬呀,我請人做,唔係請股神喎,你唔做,我點會有時間炒股同寫文先。

係好耐好耐之前,當老狐貍仲係一隻毛都未齊小狐貍時,讀過當年的小學「社會科」按:大家宜家只會識GS,我當年仲係分社會、自然、健教科,講及過香港係亞洲四小龍,包括香港、南韓、星加玻和臺灣,時至今日,俾我排,香港只會排第三,比臺灣好少少。

如果大家有集郵唔係講溝女,大家可以搵番一套郵政局1979年出的紀念票,名為「香港工業」,一套三款 $2 製衣工業,$1.3 玩具工業,$0.2電子業,但時移勢易,呢D行業已明日黃花,謝曬。

咁如果宜家問大家,香港有乜主要行業?未來十年後又會有乜行業?

我諗第一條問題大家可能會答得出係金融、旅遊、物流……但第二條好多人答唔出了。

可能你地會話:「無啦啦講乜呢D?講下股票啦?」

其實行業分析除了對了解咩行業會有較高的增長系數之外,對一個後生仔選擇工作,又或者女生選擇老公係嚟自咩行業一樣重要,「男怕入錯行」好易理解,「女怕嫁錯郎」一樣,如果個老公係做夕陽行業,搵朝唔得晚,番工都怕俾人炒的,咁不如……

20154月《香港統計月刊》:

香港經濟的四個主要行業及其他選定行業 (數據為2013年數字)

 

http://www.censtatd.gov.hk/fd.jsp?file=B71504FA2015XXXXB0100.pdf&product_id=FA100099&lang=2

 

傳統四大行業:

 

- 金融服務

- 旅遊

- 貿易及物流

- 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

咁究竟佢地有多大比重呢?為方便大家理解,老狐貍整理了以下的列表:

 

傳統四大行業 (2013)

金融服務

旅遊

貿易及物流

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

總數

佔本地GDP

16.5%

5%

23.9%

12.4%

57.8%

2012年增長

8.3%

11.9%

1%

1%

僱用人數

231,700

269,700

767,200

495,,600

1,764,200 (47.3%)

增長

1.3%

11.9%

0.3%

2.6%

 

即係話佔GDP比重最高的是貿易及物流業,其次才是金融服務業,但值得留意是以下兩點:

1. 貿易及物流的GDP及僱用人手數字雖高,但增長為最低,現時2015年在美元、人民幣及港滙強勁下出口及轉口必受影響,未來比重或會下降。

2. 旅遊業的數字為2013年,GDP及僱用人手增長強勁,且未反映2014年的高增長,但在2015年美元強及國內自由行和水貨客減少,在酒店業和零售步入寒冬,來年或會有明顯下降。且香港在第三跑是否興建上仍爭吵不休,會否拖慢長期增長?

3. 金融業一直為本地支柱行業,但會否被鄰近地區取代,要香港未來一代自己努力了。

如果大家都同意呢四大行業從業員眾多難以出位,不妨考慮下以下呢D高增長行業,但呢D行業對學歷要求和專業性不低,如果作為投資金錢的行業也不錯。

新興行業

文化及創意

醫療

教育

創新科技

檢測及認證

環保

例子

軟件、媒體、

廣告、藝術品

佔本地GDP

5.1%

1.5%

1.2%

0.7%

0.3%

0.3%

2012年增長

8.4%

10.1%

7.1%

9.8%

3.2%

5.2%

僱用人數

207,490

82,100

74,920

32,000

13,090

40,650

增長

5.6%

4%

2.5%

5.8%

2.4%

2.9%

 

當中創新科技和文化創意業增長非常快,大家係在選擇投身行業或搵老公都不妨考慮一下。

總括而言,老狐貍近年見到新一代的態度差了,搵快錢,騎牛搵馬的後生仔女非常之多,沒有認真地去把工作做好,沒有了堅毅,動輒大呼少叫,好似全世界欠佢地,在家靠父母,出外又靠父母,麼成功需父幹?這些是麼的新一代?假以時日,香港或會變成一個空殼,窮得只剩下金錢,可悲!

如大家有興趣,歡迎大家加老狐貍的FANPAGE交流下啦

https://www.facebook.com/oldfoxfanclub

 

老狐貍

 


嘉年華2.5億港元接盤金錢豹 高端餐飲寒冬尋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9620.html

嘉年華2.5億港元接盤金錢豹 高端餐飲寒冬尋路

一財網 張誌偉 2015-06-08 22:33:00

嘉年華國際宣布,將以2.53億港元從兩個賣方手中收購金錢豹連鎖餐廳合共99.99%的股權。根據嘉年華公告,BFT及Grace Investment作為賣方,分別將其持有的目標公司94.9999%以及5%股份出售給嘉年華。

高處不勝寒。

國內高端自助餐飲業龍頭金錢豹,在行業寒冬中選擇了“賣身”求暖:以2.53億港元向嘉年華(00996-HK)轉讓公司99.99%股權。根據嘉年華公告,根據公告,BFT及Grace nvestment作為賣方,分別將其持有的目標公司94.9999%以及5%股份出售給嘉年華。

此外,嘉年華還同意認購金錢豹配發的股份,總認購代價為2.64億港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就此向金錢豹中國區方面了解更多細節,公司相關負責人稱暫不方便透露,“詳細內容需要等董事會核準後才能公布”。嘉年華方面則表示,相當看好國內中產階層食品及飲料行業的發展,並認為優質自助餐及宴會市場將會有所增長。

“賣身”
資料顯示,嘉年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旅遊、酒店及零售綜合項目開發商,包括主題公園、酒店、國際高檔品牌專賣店購物、餐飲、會議及展覽中心、休閑娛樂及康樂設施。

上述交易完成後,嘉年華將擁有金錢豹約99.9999%的股權,將成為嘉年華的附屬公司。“憑借金錢豹在國內良好的品牌聲譽、廣泛的餐廳網絡以及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嘉年華相信,金錢豹具有增長潛力,且收購事項將能夠補充嘉年華拓展至中國食品及飲料業務的策略”。

金錢豹國際事業集團,是臺灣最大的餐飲娛樂集團,2003年10月登陸大陸市場。目前已在全國擁有超過28家門店,覆蓋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19個以上城市。

2013年8月,時任金錢豹中國CEO繆欽曾對外表示,金錢豹在未來幾年將加快二線城市布局,“預計到2015年,金錢豹將實現銷售20億元和50家門店的目標”。本報記者了解到,因為行業不景氣,金錢豹在2014年僅開設3家門店:金錢豹青島店、福州店和北京翠微店。2015年上半年,金錢豹更是一家新店未開。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告訴本報記者,隨著行業寒冬持續,這兩年中高端餐飲和高檔禮品店日子都不好過,“原本以為反腐就是一陣春風,沒想到持續深入,且已經常態化,這讓與政務商務消費為主的高端餐飲很難熬。”

公告稱,嘉年華未來將進一步提升金錢豹品牌在中國的網絡覆蓋,通過增加金錢豹餐廳數量、客戶群規模及客戶人均支出,從而提高“金錢豹”及嘉年華的盈利能力。“通過收購事項產生的協同效應,嘉年華相信,其能夠利用“金錢豹”的餐廳網絡交叉銷售集團的其他業務”。

尋路
既然不能改變環境,就只能通過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顯然,在過去的這兩年,國內餐飲企業也是這麽做的。

在更名、出售資產和甩賣商標之後,湘鄂情算是這輪調整中的極端典型,如今,公司創始人孟凱仍然在為償債而發愁。品牌專家李光鬥向本報記者分析稱,高端餐飲企業以往就是靠政務消費,以北京市場為例,政府、事業單位曾是消費主力,但“三公”消費受限後,這個消費群體不見了,讓湘鄂情及其他高端餐飲企業一時間很迷茫。

“餐飲行業如今到了十字路口,面臨環境壓力,企業主主要有兩條路可走:轉型走親民路線,或者賣公司套現。”朱丹蓬進一步分析稱,前者意味著要降低單桌利潤,後者則是老板發現其他更好的投資項目。

另一家高端餐飲上市公司小南國(03666.HK),日前也在積極轉型發力大眾市場。2014年3月底,針對於大眾市場個人及家庭消費的“小小南國”首店落戶上海。公司董事長王慧敏近日透露,小南國將由高檔轉為發展大眾化市場,並引入更多的品牌拓展業務。她介紹,除了引進Pokka Café品牌,還會在香港的蘭桂芳開設一家日本料理,人均消費約二三百港元。

此外,全聚德(002186.SZ)今年1月28日公告稱,公司暫緩用募集資金投資全聚德上海武寧路店及華東區域總部的建設項目,並將根據市場狀況決定何時重新啟動相關項目的投資。全聚德還介紹,重新進行了開店模式調整,未來新建門店面積一般將控制在2000平方米左右,門店小型化、菜品精致化。

“上海市場的消費能力毋庸置疑,但對餐企來說最大的壓力就是租金成本,尤其隨著高端餐飲寒冬持續,再走那種快速擴張路線顯然不適合。”一位餐飲業研究人士對此稱。

除了湘鄂情和全聚德,另一家A股上市餐飲企業西安飲食(000721.SZ) 也在尋求出路。公司4月6日公告稱,擬以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嘉和一品100%的股份,後者是一家以粥品為主業的快餐連鎖品牌。

“大眾連鎖是餐飲業今後發展的方向,作為“中華老字號”的上市餐企,西安飲食在融資能力和傳統美食上具有優勢,同時嘉和一品在北京等地有上百家直營店。”四川省飯店與餐飲娛樂行業協會會長何濤認為,雙方是各取所需。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