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 《滚雪球》札记 范卫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0lls8.html

作者:范卫锋

 

    1、巴菲特还住在家乡奥马哈的那套老房子里,这成为其节俭人生观的招牌动作。不过,原来他有5套房子,但只在其中两套居住。

 

    2、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的传奇广为人知,鲜为人知的是,可口可乐的前总经理唐纳德•基奥一家,在50多年前就是巴菲特家的街坊邻居。巴菲特当年初出茅庐搞投资,去过基奥家几次,屡次降低“投资门槛”拉委托资金,但最后仍然被拒绝。

 

   3、我一直认为,巴菲特对于媒体的情有独钟,如他对《华盛顿邮报》的著名战例,不光是出于投资价值的估算,他对于政治一向热衷。《滚雪球》印证了我的想 法。他的父亲上大学时就主修新闻,后来是在爷爷的坚持下,才“放弃了高脑力、低收入的新闻行业”,转而销售保险,开始了家族的金融生涯。巴菲特家族与传媒 世家就此擦肩而过。

 

   4、众所周知,巴菲特是史上最坚决的抄底爱好者。现在看来,这是有遗传的,不管是基因还是文化遗传。在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中,巴菲特父亲打工的银行倒 闭了,比失业更惨的是,他的钱也存在这家银行里,而两个孩子(包括1930年8月30日出生的沃伦•巴菲特)正嗷嗷待哺。

 

    这个时候,父亲作了一项绝不逊色于儿子的勇敢决策:他开了一家股票经纪行——在全世界没有人想买股票的时候(此时距离市场的底部还有七八年!)。随后,尽 管美国天灾人祸不断,罗斯福的当选又让他深恶痛绝,但父亲的股票经纪公司日渐走上轨道,巴菲特一家的生活在大萧条中奇迹般地日益改善。范卫锋相信,这一段 成功地“过早抄底”的家庭经历,根深蒂固地、从童年时期建立了巴菲特在绝境中的乐观主义信仰。

 

   5、人们一直竭力从巴菲特的童年中,找出日后成为股神的线索。但在我看来,这种努力基本告于失败,仅有一些的案例也过于牵强附会。比如,巴菲特从小喜欢收 集瓶盖,当然包括他后来投资的可口可乐公司的瓶盖,可这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他放弃了收集过瓶盖的其他公司(包括百事可乐等N家汽水公司)呢?

 

   6、现在我周围的朋友之所以热衷股票,往往是因为打工不如意,生意更不好做。但巴菲特在专业投资之前的青少年时期,已经是个成功的个体户。童年时期的送报 卖口香糖之类,可以不算。14岁时,他已经靠课余小经营,赚到1000美元(1944年),15岁时,他投资了父亲的建材公司,还用自己赚的1200美 元,买了40英亩的农场。(5年后,他以两倍的价格卖掉了这个农场)17岁时,身家5000美元(相当于现在5万多美元)

 

   7、大多数股民炒股十几年仍未见过中金公司的CEO,但巴菲特10岁时就和父亲拜访过西德尼•温伯格——华尔街历史名人,当时高盛的掌舵者。西德尼在巴菲 特出门时拥抱了他,问“你最喜欢哪只股票,沃伦?”巴菲特一辈子都记得这句话。在这次拥抱68年之后(2008年),他在金融危机中出手投资/援助高盛。 如同可口可乐的瓶盖、少年时送《华盛顿邮报》,巴菲特与投资对象的关系,常常能够追溯到几十年之前。

 

   8、巴菲特的父亲是国会议员,其政治风格和儿子在投资圈内一样:孤狼主义。不在政治/投资的人际圈中过份拉帮结派,以政治/投资理念(而非人际关系)决定投票/股票的选择。

 

  9、巴菲特属于典型的蔫坏小孩。不善运动——乒乓球除外;不善泡妞——连姐姐都不乐意带他玩,因为嫌他太土;不善交际——在读了戴尔•卡内基的书之后有所 改善,时常去百货商店偷东西,专门去抛空老师喜爱的AT&T股票。这种青春期的挫败曾造就无数伟人/恶人,而巴菲特把全部的青春期动力用于一个领 域:赚钱。

 

    10、PIMCO(全球最大的债券基金公司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旗帜人物比尔•格罗斯,当年上学时精研赌术,据说是靠赌博赚钱读完大学。巴菲特与众多投 资大师一样,年轻时对赛马颇有心得,并和朋友写出自己的马经《稳健之选》。他利用父亲的国会议员“特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父亲帮他从国会图书馆,把几 百本赛马预测的书全部借出来。事实上,巴菲特的投资道路和一般人类似,都曾琢磨旁门左道,热衷奇门遁甲,只不过他在30岁以前已经走完这条歧路,而很多人 在这个年龄刚开始入市。

 

   11、打算效仿巴菲特在大学里做生意、赌马的学生务必注意,尽管巴菲特不爱埋头苦读,但成绩不坏。他的同学回忆,“在会计课上,导师还没有把200个学生的考卷发完,他就已经站起来交卷了——尽管他把大量时间花在了打鼓和唱歌上”。这一点和比尔•盖茨类似。

 

       12、巴菲特曾经泡妞无数,但屡战屡败,他惟一一个成功追求的女孩,就是他后来的妻子:苏珊。从传记来看,与其说巴菲特追到了苏珊,不如说他用巴菲特式的耐心“耗”到了苏珊。 

 

       在社交场合,他的话题永远是股票和政治——在大萧条过后不久的年代里,股票可不是一个好话题。作为国会众议员(论级别,相当于咱的中央委员)儿子的身份, 并没有给他的情场生涯帮什么忙。在这一点上,美国的确颇有古罗马之风。例如,巴菲特父亲在华盛顿当“大官”期间,他在老家的公司被合伙人霸占了,这种事, 不太可能发生在中国、日本或者任何一个亚洲国家吧?

 

       13、巴菲特的父亲是共和党议员,不幸遇到了罗斯福上台后连续20年的***党统治。(在有史以来美国经济最重大的底部),他们深信***党将把美国经济 拉入深渊,美元终将变成废纸,于是买农场、买金项链、甚至买食品储存……听起来似曾相识?没错,2008年到09年,类似的论调同样充塞坊间。

 

       14、巴菲特亦曾痴迷于技术分析,加尔菲德•德鲁关于零股交易法的书,他读了三遍,还研读爱德华兹和麦基的书。直到发现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才相信自己找到了“真理”。

 

    范卫锋当年最早接触股票时,苦心攻读最力的是丁圣元翻译的那两本巨著,约翰•墨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还有一本是史蒂夫•尼森的《日本蜡烛图分析》。 技术分析这东西,给你研究市场心理的一些工具,在天气预报上,属于“看云识天气”;在医术上,充其量是“望闻”,还算不上是“问切”。

 

15、巴菲特第一次去参加股东会的公司,叫马歇尔•韦尔斯公司。它是当时北美很有名望的最大的五金批发企业,这家公司如果将利润分红,每股可分62美元, 而当时它股价只有200美元。买了它,相当于买一只利率高达31%的债券。大萧条过后,美国股市这样的股票不少,格雷厄姆的公司当时也投资了该股票。人是 经验的动物,见过大萧条之后股票当垃圾的岁月,难怪格雷厄姆在50年代以后,几乎找不到他认为能买的股票了。

 

    16、凡是对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GEICO——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巴菲特在拜访GEICO后不到48小时,抛售了自己投资组合中75%的股票,重仓买了GEICO(300股)。这是很违背格雷厄姆的分散投资理念的。

 

    当时GEICO是8倍的市盈率,其他保险公司的市盈率比它高。很多保险业分析师认为巴菲特疯了:GEICO只是一家市场份额不到1%的小公司。价值投资的 教条主义者们要注意了,全世界价值投资的掌门人,第一次的经典战役,是投资一家规模很小、管理优秀的成长型股票。格雷厄姆经常提醒他,这公司的股票太高 了。的确,牛市是属于年轻人的,大萧条之后的牛市尤其如此。

 

    17、巴菲特视之如父亲和教宗的格雷厄姆,对于金钱远不如巴菲特热衷。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完全是两种人。巴菲特走的是平民路线的反精英文化,而格雷厄姆是人 中龙凤的精英主义,他用法语阅读雨果、用德语阅读歌德、用希腊语看荷马、用拉丁文看维吉尔,喜欢写剧本,创作十四行诗是他的乐趣,在几个笔记本上写满了他 的发明设想。除了不停变换的红颜知己以外,他对于凡间俗人俗事毫无兴趣。做他的学生、客户是一件幸福的事,做他的短暂情人也不错,但做他的太太就未免痛 苦。

 

    范卫锋觉得,格雷厄姆之所以在50年代中期关闭了他的基金公司,一方面是觉得市场已经超越了1929年的高点,有点恐高症,或者说,他已经看不懂眼前的市 场,激流勇退;另一方面,艺术和美女的乐趣,对他来说远远大于赚钱。对这位在大萧条及其余波中度过主要投资生涯的投资学术宗师,也许人生大于投资。

 

18、在名与利之间,格雷厄姆显然更重视前者。他居然把自己打算投资的目标股票,直接写入教材、在课堂讲授,不怕别人免费跟风(这对于基金管理者是极为不利的),甚至还有点以此为乐。而他的徒弟巴菲特则对其投资绝对保密,连客户也只能在有限范围内管中窥豹。

 

    19、在格雷厄姆公司20年经营期里,它的年收益率比市场高出2.5%。熟悉基金史的人应该知道,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20、巴菲特的岳父,和他家算是世交。他惟一的这次泡妞成功,多多少少沾了共和党家族的光。巴菲特父亲惟一一次失败的国会议员再竞选活动,就是其岳父当年一手策划的。

 

    21、从《滚雪球》的细节来看,很难说巴菲特的妻子苏珊,是否曾经“爱”过巴菲特。这取决于大家对于爱情的定义。

 

    22、巴菲特从不借钱炒股?这是个历史的谣传。21岁时,他父亲协助他从奥马哈国家银行贷了5千美元,这相当于他当时净资产的1/4。

 

    23、巴菲特一边做投资,一边在奥马哈大学教夜校,讲股票。这既是巴菲特家族传教士传统的延续,也是他推销自己的阵地。当年中共起家,也是大办夜校。在课堂上,人们要比晚餐闲聊时更容易被你“教育”。

 

    24、范卫锋感觉,巴菲特父亲在政治上颇有清流之风,有点“拗相公”的脾气。1952年,他拒绝支持党内明星艾森豪威尔,因此与共和党闹翻,牺牲了自己的政治生命。“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巴菲特日后的投资风格,俨如其父的政治风格。

 

    25、范卫锋觉得,如果说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理论的马克思,巴菲特无疑是列宁的角色。没有列宁,马克思也就是欧洲N多哲学家之一,他的理论永远无法得到现实的检验;但好处在于,也因此无法被“证伪”。

 

    巴菲特做格雷厄姆手下时,做过一桩套利交易。但他比套利走得更远,自己下注于股票的单向未来走势,而不是锁定利润,这一单生意看出他们俩位一生的区别。尽管巴菲特后来早已自成一派,但他始终不“改旗易帜”,坚持高举格雷厄姆理论的红旗,这是他的人生智慧。

 

    26、格雷厄姆颇有堂•吉诃德式的骑士风范,他不会去拜访公司管理层,因为他认为这意味着努力去获取内幕消息,即使合法,也胜之不武。他只用公开消息和其 他投资者竞争。没错,内幕消息,时下基金界美其名曰“调研”,这是在法律边缘游走的艺术,正是价值投资界的马克思不耻的手法。

 

    27、格雷厄姆激流勇退之后,巴菲特谢绝了接班的机会,自立门户。1955年底,25岁的巴菲特杀回奥马哈小镇。当时,他有17.4万美元,每年的生活费 是1.2万美元。自从他怀揣9800美元上哥伦比亚大学以来,截至1955年,每年的资金增长率都超过61%。1956年5月1日,巴菲特联合公司成 立,20世纪最大的雪球正式开滚。

 

    28、巴菲特的第一批“客户”,主要是亲戚、发小、世交、挚友。在那个年代,离开纽约和波士顿搞金融、堂堂研究生去做个体户、有了钱不买房喜欢租房住,都 是凡人所不为的。1956年时,证券业并不显赫。苏珊对人介绍丈夫是“证券分析师”时,别人有时候以为是检查防盗报警器的。证券的英文security 也有“安全保卫”的意思。

 

29、格雷厄姆对巴菲特的帮助,绝不仅限于思想与精神。他退隐江湖后,介绍了很多重要的客户给巴菲特。全国价值投资精神领袖的推荐和传人地位,对于创业期 的巴菲特意义不言而喻。格雷厄姆激流勇退,将品牌和客户资源传给弟子,这是师父的智慧;巴菲特青出于蓝,却坚持高举旗帜不动摇,只争实利不求虚名,这是徒 弟的智慧,都不简单。

 

  30、巴菲特的私募基金开张第一年,跑赢市场4个百分点。他干过一桩漂亮的投资,购买总部在奥马哈的一家保险公司的股票,这公司当时没上市,属于一级半市 场。1919年各地农民买入成本是100美元,50年代时,有一个家族开始以每股30元吃进,而当时该公司每股盈利是29美元(1倍的市盈率)。巴菲特发 现大有油水,派人开车去全国找农民收购,一路把价格拉到了100美元——3倍的市盈率。

 

  31、巴菲特也曾做过庄,在邮市。他曾做庄4美分的蓝鹰邮票,一共收集了60多万张,控盘了,共花了2.5万美元。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是一笔大数目,结果 一败涂地。范卫锋认识一些人,只知“物为稀为贵”,殊不知,除了极少数孤品珍品之外,长期而言,惟有能够带来未来现金流的“物”,才能“贵”。

 

  32、如果没有芒格的出现,巴菲特不会有今天。芒格家世比巴菲特显赫。据说,在奥马哈,芒格家族的人总是在客厅受到款待,而巴菲特家族总是在后门递送货物 (开杂货店的)。芒格早年不幸,第一次婚姻在8年后宣告失败,儿子8岁时患白血病,他看着儿子一天天衰弱死去。他和巴菲特属于一见如故,相较于各自的妻 子,显然他们俩之间相知更深。巴菲特与芒格的友谊,我们一般只能在武侠小说中见到。

 

  33、中国人最爱问的一个问题是:巴菲特的投资之路,能不能在中国复制?有一件事,巴菲特从起步阶段就一直做,那就是收购股票——进入董事会——改组公司——赢利。讫今为止,不知道在中国有多少流通股东、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成功干过这些?

 

  34、巴菲特筹集资金的分水岭,是1960年。在此以前,是他找别人投资;此后,是别人找他投资。1960年起,他的资金门槛提高到8000美元。接受别 人的委托资金变成帮忙,雪球开始真正向下滚起来了。1959年,跑赢市场6个百分点;1960年,跑赢29个百分点,资产价值达到190万美元。

 

   35、在1960年的客户资源大跃进后,1961年巴菲特的回报率是46%,跑赢道琼斯指数24个百分点。仅仅6年,他管理资产规模达720万美元,超过了他老师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个人身家正式超过100万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了。

 

   36、范卫锋也曾想过一个问题,查理•芒格作为智慧上与巴菲特比肩的搭档,为何比巴菲特“穷”这么多?现在看来,答案可能与他们早年的道路有关。1963 年,芒格也已经在做投资,然而和巴菲特比,他有几大劣势:一、当时他才筹到了30万美元,与当时的巴菲特比,起点太低;二,他很早就有了一大堆孩子,另 外,早年离过婚除过权,死过白血病的儿子,这些对于本钱都是大伤元气的。巴菲特说,“没有任何累赘地早点起步是很大的优势”,1955年从格雷厄姆那里打 工归来时,巴菲特身上已经有17万多美元,而芒格的本钱一直都很缺。年轻时候的本钱太重要了,范卫锋每每见身边的年轻人,沉溺于虚荣消费,就为其感到可 惜。三、芒格当时还在做着他的律师事务所生意,而巴菲特不在任何其他事情上浪费时间。专注是有代价的,它意味着放弃很多机会,但不专注的机会成本更大。也 许正因为这些劣势,为了奋起直追,芒格比巴菲特更愿意借钱投资,也进而承受着更大的风险。

 

    37、在认识芒格以前,巴菲特是格雷厄姆原教旨主义者,更关注的是雪茄烟蒂,是一家公司的关闭清算价值。芒格提醒了他,应该更注意公司的存活发展价值,思考资产负债表之外的东西:品牌、管理、未来。熟知巴菲特的人知道,这些后来成为他投资思想的核心。

 

    38、范卫锋感觉,以巴菲特的智商,一开始他不可能不知道定性分析的重要,关键是他的信仰。格雷厄姆深受大萧条的影响,信奉梭伦的名言,“除非结束,否则 没有任何人的生活可以被认为幸福的生活”;父亲霍华德,始终在为美元一文不值的那一天做着准备(后来在遗产分配时,他都为此给子女留好了后路)。

 

    39、30岁以后,巴菲特有几个变化。范卫锋相信,它们的发生互为因果,绝非时间的巧合。比如,和芒格结交、从坚定的共和党世家转为***党人、投资风格 的变化、接受费雪的成长股理念。这说明,这段时间,他的信仰发生了重大变化。信仰,而不是那些报表分析、图形分析、数据分析的“术”,造就了以后的巴菲 特,也让你我千万投资者走上不同的道路。

 

  40、巴菲特的学习力非一般人可比,芒格夸他是“学习机器”。范卫锋见过很多投资人聪明绝顶,可惜没有胸襟去海纳百川,终究成就有限。巴菲特从一个叫赫布•沃尔夫的人那里吸取了智慧,说此人“如果有人在新泽西的哈肯萨克洗个澡,他能告诉你这对美国自来水厂收入的影响。”

 

   沃尔夫告诉巴菲特,“沃伦,如果你在一个黄金堆里找一根黄金做的针,那么找这根针就不是更好的选择。”今时今日,仍然有大把聪明绝顶的投资者,在做这种蠢事。随便打开几份研究报告,就能看到一堆拿来着放大镜找“黄金针”的家伙。

 

  42、1963~1964年,巴菲特有一个至今广为流传的投资案例,是他投资史上的里程碑。美国运通被一个商品交易商所骗,骗子用海水冒充豆油得逞。事发 后,美国运通股价腰斩,正好赶上肯尼迪遇刺市场大跌,别人撒丫子跑,巴菲特思考数月,押下重注。好公司、坏运气、低价格、长期持有,一招鲜,吃遍天。

 

  43、在美国运通投资案期间,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在癌症中去世。一败涂地的政客,往往被此病纠缠。巴菲特让父亲把他从遗嘱中删除,将遗产让给其他亲人(巴 氏爱财,让之有道)。不过,在父亲生前,巴菲特始终没有告诉父亲——自己已经决心“叛变”成为一个***党人。巴菲特和索罗斯为何都是坚定的***党人, 而不是传统的“富人党”共和党,这值得我等投资者深思。

 

  44、尽管丧父之痛令巴菲特深受打击,头发凋零,但他仍然和妻子苏珊吵了一架——怪她在霍华德的棺材上花了太多的钱。若不是他的“阿堵物”富甲天下,范卫锋倒真觉得他颇有几份魏晋风度,略具庄子陶潜的深刻。

 

  45、巴菲特的公司举世皆知,叫伯克希尔•哈撒韦,现价9万美元/股,几个月前还是15万美元/股。对这公司的投资,是格雷厄姆“雪茄烟蒂”理念的代表作,却是一次著名的失败。

 

  46、伯•哈公司历史悠久,100多年前成立,后来的几代掌门人都雄心勃勃,殚精竭虑,可惜“海潮比游泳选手更重要”,一度辉煌之后,转而江河日下。巴菲 特进入之后,奇迹并没有出现。那种管理层痛定思痛,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奇迹,常常只在报告文学、小说影视中才有。伯•哈的纺织主业始终没有振兴,至于它今天 的业务,那是巴菲特另辟天地的产物,和原来的伯•哈并无关系。巴菲特后来坦承,“如果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可能我的情况会更好”。

 

  范卫锋有时候想,清兵入关后的南明政权,就是典型的政治雪茄烟蒂。郑成功、张煌言、李定国、黄宗羲……那个时代的无数精英都想拿起来抽一抽,全都身死国 亡。当时的满清政权,政治市盈率极度“泡沫”,撞上狗屎运入了山海关,想用几十万满人统治几千万汉人,但泡沫一旦接轨现金流,就有希望做实,努尔哈赤皇太 极的成长股,终于变成了康乾的蓝筹股。

 

  47、在上世纪60年代,民权、反战风起云涌,欧洲日本美国全在闹西方版的“***”。美国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尽管苏珊的救世情结极浓,巴 菲特却不为所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思赚钱术。尽管已经投身***党,他不会自己去做社会活动,甚至不想捐钱。如果没有最近的“裸捐”壮举,我想巴菲 特身后的名声很不乐观。

 

  他当时最关心的社会问题是核战争——极可能也是出于投资理由。他把《反战宣言》中的“记住你的人性,而忘记其他”放在案头。范卫锋相信,对人类的信仰,是成功投资的真正基础。

 

48、1966年2月9日,道琼斯指数突破1000点。在那个年代,一千点的道指,相当于现在很多人心目中的一万点的上证指数。这一年,巴菲特发现手头有4000多万美元现金,找不到足够多的可投资的烟蒂。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发现钱比机会多。

 

  这时,他开始出售两年前投资在美国运通的股票,股价已经翻倍——不过,按很多人印象中的牛市标准来说,两年翻倍顶多算是差强人意。和60年代沸腾岁月中的明星人物相比,巴菲特已经颇有“未老先衰”的形象,这种牛市中的尴尬后来屡屡上演。

 

  49、巴菲特的父亲给子女留下的遗产是农场,那是为大崩溃预留的避难所。巴菲特却将它卖了买股票。范卫锋想,有人肯定要问,巴菲特已经很有钱,增加那点股票意义何在?不过,也可以反问:既然他已经如此有钱,保留农场意义何在?

 

  50、用三流的价钱买二流的公司、用四流的价钱买三流的公司,这就是60年代初巴菲特玩的游戏。当时他在格雷厄姆的“烟蒂”论、菲利普•费雪和查理•芒格 的“大生意”之间举棋不定。“这有些像新教改革期间的情况,第一天我听从马丁•路德的,第二天我听教皇的。格雷厄姆当然是教皇。”

 

  51、巴菲特入主伯•哈以后,曾分过一次红,每股派10美分,结果后悔莫及——每一颗子弹都很珍贵。从此,他不再“犯这样的错误”。8个月后,他发行交换利率为7.5%的公司债,股东们可以用股票来换。通过这种方式,清洗掉希望得到现金的股东,只留下忠实同盟。

 

  52、巴菲特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后陷入沼泽,解套的方法是寻找一匹宝马把自己拉出来,这匹马是奥马哈的一家保险公司——国民赔偿公司。国民赔偿公司以昂 贵的价格为不寻常的人保险——马戏团的表演者、驯狮园、明星身体某些部分,大概像我们偶尔听过的贝克汉姆的脚、某女明星的美臀之类。没有糟糕的风险,只有 糟糕的费率,这是该公司掌门人的信条。

 

  53、范卫锋觉得,巴菲特号称“奥马哈圣人”,绝不只是因为他居住于此。他的早期客户大多来自奥马哈,而其早期的成功投资案例,也有不少来自奥马哈。投资本土市场、本土市场,的确可以提高命中概率,而投资就是寻找高概率赌局的游戏。

 

  有人入市不久,就大搞投资组合,自选股好几页,还跑到国外去隔山买牛,长期胜算很难保证,因为远离自己能力圈的投资是危险的,“窝里横”是大有哲学根据 的。即使是能力圈不断增长的学习机器巴菲特,也是逐步、谨慎地走向全国、走向全球。你的能力圈在哪里?如何扩大能力圈?这是投资者的重要问题。

 

  55、1967年,巴菲特给合伙人写了一封信,将其投资业绩的目标,从以前的每年超过市场10个百分点,下降为超过市场5个点(或只挣9%的回报),并且 劝告投资者:你们如果有更好的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确实有投资者撤出了——但巴菲特年底揭盅,那年收益跑赢了市场36个百分点。

 

  《滚雪球》的作者施洛德•艾丽斯认为,巴菲特是在借此测试客户对他的信任,范卫锋倒是觉得未必,这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巴菲特应该是真的认为市场 已高,泡沫膨胀,烟蒂的屁股越来越短了。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巴菲特继1966年跑赢市场36个点之后,1967年再次跑赢市场17个点。但他心里明白: 这些超额利润是泡沫所赐,是其他的“大傻瓜”送来的钱。若非如此推理,接下来他的关门清盘之举,就变得不可思议。

 

  56、众所周知,巴菲特不投资科技股。众所不知的是,IT界两大黑马,英特尔与微软,都与巴菲特颇有渊源。60年代时,盖茨还是个小孩,此处先讲英特尔。

 

  当年巴菲特结交了一位好友,鲍伯•诺伊斯----英特尔INTEL的创始人。当时诺伊斯在仙童公司工作。熟悉硅谷史的人知道,仙童是硅谷的天才孵化 器,AMD和英特尔等都是仙童人马出去创立的。尽管巴菲特很欣赏诺伊斯,但他并没有投资身边诞生的这家伟大企业——英特尔。安全边际,对于巴菲特来讲,绝 不只是说说而已。孙悟空用金箍棒给唐僧划个圈,离开这个圈就有危险;严守安全边际和能力圈、不受外界诱惑的巴菲特如果去取经,一定比唐僧省心。

 

  57、1968年1月,巴菲特召集格雷厄姆的信徒们开了一个会。当时的情形和90年代后期颇为类似,沸腾的市场让格雷厄姆信徒们感到孤独。范卫锋想,也许是当时巴菲特修为还未达化境,还需要和同志们聚在精神领袖的大旗之下,抱团取暖。

 

  58、巴菲特曾经数次想甩掉伯克希尔•哈撒韦这个包袱,但一直未遂。也许因为曾有过甩包袱引发的社会事件,让他十年怕草绳;也许是天性使然,他对于裁员、 重整这种事,做起来始终不如那些秃鹫投资者、并购大鳄们,始终有心理障碍。范卫锋猜想,“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家企业10年,那就连10分钟也不要拥有它”这 句巴氏名言里,也许两成出于对甩包袱难度的认识。

 

  59、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巴菲特居然曾想把这个包袱甩给芒格,这实在是价值投资史的大幽默。经过三天的商谈,芒格没有上当。巴菲特烦恼已久、急着甩掉的累赘,查理•芒格怎么会接下来呢?

 

  60、尚未搭档做“连体双胞胎”的巴菲特和芒格,当年做过多次一致行动人,其中一家是蓝带印花公司。这公司是印制商场赠券印花的,商场先给它钱,它再印出 印花,最后再让消费者用赠券换奖品。因此,总是存在一批提前收到、尚未支付的资金,这正是巴菲特青眼有加的东西:浮存金。

 

  巴菲特头一次尝到浮存金的甜头,是他和老师对GEICO的投资。后来他对保险公司的投资、对银行的投资,将浮存金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用别人的钱、未 来的钱做安全的投资,是巴氏秘技。范卫锋看过不少投资人物的历史传记,不少人的投资收益率都高于巴菲特,但他们在财富榜上的排名离巴菲特很远,原因之一正 在于此。

 

  61、巴菲特虽然没有走他父亲的从政道路,但对于新闻业情有独钟----新闻也是“大政治”。说实在话,他在新闻业的投资回报率并不卓越。1969年,巴 菲特拿下《奥马哈太阳报》时,他自己估计的年均回报率是8%,远低于他对其他项目的预期收益门槛,换句话说,他在传媒业的投资是有机会成本的。陈升在《关 于男人》中唱道,“没有玩具的孩子最落寞,而没有梦的男人是什么”。能够让巴菲特这样的财迷忍受“低”收益率的,只有梦想。

 

  62、范卫锋发现,巴菲特曾经得过一次普利策新闻奖——至少在本质上得过。当年他40来岁解散合伙公司后,弄到了一条新闻线索,先告诉自己投资的《华盛顿 月刊》,结果人家嗤之以鼻。他只得转向旗下影响较小的地方报《奥马哈太阳报》。当时有一家叫儿童城的慈善组织,巴菲特的父亲曾帮助过该机构,该机构声名大 噪以后,和我们听过的许多故事一样,捐款水漫金山,却只对受捐对象进行“滴灌”。

 

  于斯役中,巴菲特亲自披挂上阵,指挥一批记者在奥马哈城四处调查搜证。后来,从他的独特能力圈中找到了突破口,拿到了税收申报单这一铁证,颇有点像8年前《财经》杂志的《银广夏陷阱》中的海关单据。1973年,《奥马哈太阳报》因为该报道获得了普利策奖。

 

63、60年代的沸腾牛市,让格雷厄姆的嫡传弟子巴菲特感到困惑。1969年底,39岁的巴菲特宣布将退休,并关闭合伙公司。客户纷纷郁闷,其妻苏珊大喜,以为可以琴瑟相和享受人生。她不知道,雪球在奔腾而下的途中,是无暇停下欣赏沿途风景的。

 

  64、当年格雷厄姆引退时,把客户介绍给弟子。巴菲特此次“退休”,也把客户推荐给两位老友:桑迪•戈特斯曼、比尔•鲁安。比尔•鲁安可能不太有名,但红 杉基金的名字应该听过,他是红杉的创始人。巴菲特和高科技业那些大佬,其实渊源很深,比如盖茨、诺伊斯、比尔•鲁安、安迪•格罗夫……

 

  时下俗人,将高科技业风险投资排除在“价值投资”之外,范卫锋觉得很荒谬。巴菲特不投高科技,是因为他知道这在其能力圈之外,觉得押注的赢面太小而已。说红杉、KPCB他们不是价值投资,如同川菜师傅认为杭菜师傅做的不是中国菜。

 

  65、60年代,巴菲特和芒格在零售业投资上损失折将。芒格对零售业有句断语,“零售业是非常棘手的生意,实际上,每一家连锁店最终都会陷入麻烦并很难调 整。此20年里占优势的零售商,不一定在彼20年里同样有优势”。范卫锋觉得,这句话和巴菲特那句“不要买带轮子的股票”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如果听 众只盯着下一季季报,或者只关注下一根日K线,这些道理是听不懂的。

 

  巴菲特从中悟出另一些教训。“时间是极好的生意的朋友,是普通生意的敌人。也许你认为这个原理很明显,不过我必须也艰难的方式学会。”“以合理的价格买一个好公司,要远远好于以一个好的价格买合理的公司。好的骑师骑在好马身上,而不是骑在劣马身上才能发挥出色。”

 

67、1969年秋,即将“退休”的巴菲特在《福布斯》杂志露脸,文章标题叫《奥马哈如何击败华尔街》。如果1957给他1万美元,12年后价值26万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

 

  68、然而,巴菲特个人的财富增长,比客户快得多得多。他不光从投资本身中赚钱,更重要的是向客户收费、用收费再投资。仅从1966年开始的三年内,他的身家涨了4倍,达到2650万美元。

 

69、范卫锋发觉,巴菲特1969年这次“退休”,其实和投资的关系并不大,他并没有清仓反而在增持伯克希尔等股票。菲特舞剑,意在沛公。巴菲特12年前 出道时,嘴上没毛,人微言轻,合伙公司的人物、权力架构中,应该有不少无奈的权宜妥协之举。1969年时,他羽翼已丰,从者如云,可以按自己的游戏规则来 玩了。所以,范卫锋觉得,巴菲特1969年的“退居二线”,实则是“以退为进”,可称为巴菲特版的“延安整风”,估计顺便改变了一些公司行业的配置,伯克 希尔的中央***根据地地位,从此确立。

 

  有的客户拿了现金走人,有人留下来继续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等股票。这次“退休”让动摇分子离去,留下的是打算走二万五千里的铁杆粉丝。截至1970年 底,通过继续增持,巴菲特夫妇在伯克希尔的股份,从原来的18%猛增到36%。芒格曾说,巴菲特是“贪得无厌的收购者”,像洛克菲勒一样,在缔造商业帝国 之初,大刀阔斧地扫清了任何挡路者。

 

  70、巴菲特确实在1969年宣布解散公司“退休”,但是,并不是卖掉所有股票清仓离场,顶多是进行了一些具体调整。范卫锋注意到,这一点至今被很多媒体书籍、评论人士以讹传讹,他们常常把这次“退休”说成是巴菲特清仓离场。

 

  关闭公司时,合伙公司所持有的是一大堆银行、纺织公司、报纸、保险公司的股票,现在巴菲特切开馅饼,让合伙人选择要现金还是要里头的股票。

 

71、1971年,巴菲特另一猎物喜诗糖果进入视野。喜诗成立于1921年,当时50岁,“喜诗品质”在加州很有点名头——巴太太苏珊也是它的拥趸。喜诗 开价卖3000万美元,但其资产仅值500万美元。如果按照格雷厄姆的标准,完全不能入其法眼。经历过大萧条的格雷厄姆,不相信品牌这些“虚”的,更关注 公司清算时有啥家当。

 

   不过,巴菲特和芒格此时已隐然自立门户,范卫锋称它为格雷厄姆教派的“巴氏修正主义”。“巴氏修正主义”认为,投资喜诗,相当于买了利率9%的债券(以当 时的收益情况算),而且这个利息还可能不断增加。范卫锋认为,巴菲特投资哲学的核心之一,就是把股票当成利息可能不断增长的债券。

 

  72、与妻子苏珊相反,巴菲特很不喜欢买房子,认为买房纯属浪费金钱。的确,几十年来,听过很多股票投资者进福布斯富豪榜、很多盖房的开发商也进了榜,可是,你听过几个买房子的进入福布斯榜?

 

  73、“水门事件”,正是《华盛顿邮报》的杰作。该报纸与执政的共和党政府斗得天翻地覆,亲尼克松势力对它施压,华邮股价跌了一半多。华邮的董事长正好这 时去世,巴菲特立即抓住机会,全部吃近他名下的5万股,并不断增持。为了让华邮的女主人凯瑟琳•格雷厄姆(与巴菲特的老师没啥亲属关系)放心,巴菲特告诉 她:华邮的股权结构设计,保证了他不可能夺到控制权。同时,他还和凯瑟琳协议,保证没有她的同意,不再购买华盛顿邮报的股票。范卫锋相信,巴菲特后来的投 资成功,还和他的“与人为善”投资风格有关,老头估计没读过《道德经》,却隐然深得其真髓。

 

  74、巴菲特模仿的偶像,不仅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格雷厄姆,还有他不常提及的人物:格登•华莱士。华莱士的作为,如今看来并不稀奇:构建“俄罗斯套娃”式的公司帝国,层层相互持股,掌舵者站在股权迷宫的枢纽处,操纵全局。

 

  巴菲特在70年代初“退休”之后,重组公司的股权架构,构建了华莱士式的架构。伯克希尔•哈撒韦、多元零售公司、蓝带印花公司、国民赔偿公司,成为一张复 杂的蛛网。因为动静有点大,还带来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场调查。公司治理结构?在巴菲特这里,这个词的意思和教科书上的不太一样。

 

  75、华莱士式的帝国,当年德隆也搞过,为何失败了?范卫锋认为,德隆之败,并非败在所谓的股价操纵。德隆与巴菲特的关键区别,至少有两点:

 

  一,德隆没有找到巴菲特式的保险业现金流,保险公司从投保者手上融到钱,偿还期往往在N年之后,德隆的融资期限太短、成本过高;二,德隆投的那些项目,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和巴菲特的差距很大,还对付不了融资的成本,水平和运气都不太行。

 

  76、尽管作风低调,但巴菲特其实是公关大师。在六、七十年代,上《福布斯》杂志、在超级畅销书《超级货币》里以大侠形象出现、进入《华盛顿邮报》董事会,都令他光芒绽放。生意大到一定程度,光有钱还是不够的,作为国会众议员的儿子,巴菲特深知此理。

 

  77、与许多书籍误传他“成功逃顶”不同,在1973~1974年的熊市中,巴菲特并未幸免。《滚雪球》一书并没有列出明确的损失数字,但从书中描述判 断,他的账面身家损失在三分之一以上,而芒格的不损失不小于50%。他胜在有保险业的现金流,可以不断买伯克希尔•哈撒韦,更重要的可以越跌越买,化危为 机。套五年,巴菲特套得起,可是阁下呢?你旗下有保险公司吗?

 

78、范卫锋认为,虽然巴菲特创业在50年代,起飞在60年代,飞黄腾达在八、九十年代,但是,决定他一生成就的却是70年代。

 

  用中共党史来比喻的话,师从格雷厄姆是留洋生们去西方“取经”的阶段,创业是建党打旗子,60年代崭露头角是搞暴动、建***根据地,70年代他退休后重 整伯克希尔•哈撒韦体系,以保险业的强大现金流,以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烟蒂”价格,购买菲利普•费雪的股票,正是放弃中央***根据地、长征去陕北以 后,七八年苦心经营,尽管表面上不显山露水,却悄悄地奠定夺取天下的实力和布局,三战而天下定。

 

  1974年底,巴菲特接受《福布斯》采访,作出了一个著名判断:像一个性欲旺盛的男人,闯进了女儿国。范卫锋以前读过的另外版本,是“一个腰缠万贯的乡下小伙子,头一次来到城里的豪华夜总会。”可能后者更为形象。

 

  巴菲特认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能够以本杰明•格雷厄姆所青睐的“烟蒂”股票价格,购买菲利普•费雪的股票。”《福布斯》没有刊出巴菲特这句话,觉得 这种过于深奥的东西读者弄不懂。然而,这句话却是巴菲特荣登首富的关键所在。范卫锋忠告读者,你可以忘记我这几十篇《你所不知道的巴菲特〈滚雪球〉札记》 中的所有其他内容,忘记一切有关价值投资理论的繁琐细节,只要记住这句话,已经足够。

 

  79、1970年之后的5年,是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者们的无聊岁月,股价令他们失望,但巴菲特仍然痴迷地收藏它的股票。他让母亲将股票廉价卖给姐妹们 ——并非因为不孝——因为这是难得的逃避遗产税的机会。“这是我母亲一直想做的,直到那时才是最好的时机。那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最伟大的一招了,再也不会 发生了,那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80、《华盛顿邮报》的女主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在70年代是巴菲特的社交引路人。巴菲特既不会说法语,也不会跳舞,甚至不知道龙虾怎么吃。然而,巴菲特 与众之同之处,正在于虽然他不会说法语,也不会跳舞,甚至不知道龙虾怎么吃,仍然乐于做凯瑟琳的“社交跟屁虫”,他关注的始终是比法语、跳舞、龙虾更实质 的东西。

 

  81、巴菲特的财富基因,并没有遗传到下一代。他们很年轻时,就开始抛售老爸视如珍宝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用于改善生活品质,或者尝试自己的浪漫梦 想。70年代,“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的女儿苏茜,卖掉大半股票买了公寓和保时捷——年轻人的奢侈消费是他父亲的大忌;好动的儿子霍伊套现部分股票,搞了 巴菲特挖掘公司,开着挖土机帮别人挖下室。毫无疑问,这三个子女全都受母亲苏珊的影响更深。

 

   范卫锋觉得,巴菲特从未认真地想过子承父业(他曾经试着培养彼得,但那时已经太晚,彼得痴迷于音乐,对接班兴味索然),他对三个子女的教育并不成功,学习 巴菲特,这点别学。相比之下,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的教育,比他成功得多。当然,这是从一个投资者的身份去想。也许在其他人看来,做一个有钱的快乐凡 人,比一生为了做大数字而奋斗的巴菲特,要有趣得多。

 

  从家族的角度来说,巴菲特是个成功的儿子,但却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失败的丈夫。史书上会有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但不会有“巴菲特家族”。那个经典的幽默对话,是他的失败教育的注解:“你是谁?”“我是你的儿子,爸爸。”

 

   82、对巴菲特的人生价值观最不认同的,当然是她的妻子苏珊。她对把巴菲特从钱眼里挖出来已经绝望,开始寻求自己的浪漫梦想。她和网球教练(男性)到处游 逛,更要命的是,当年差点与她上演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被父亲强行阻止,让巴菲特趁虚而入的那位恋人米尔顿,也和她恢复联系,人们经常能够在公共场合看到 他们出入。毫无疑问,几年之后的分居伏笔已经埋下。可是,巴菲特仍然忙着滚雪球,对于身边的风景、亲人的失望,无心、无暇顾及。

 

83、巴菲特和恩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交集,首推GEICO公司。(参见范卫锋我们原来所不知道的巴菲特  《滚雪球》札记之五)就是这家传奇的GEICO,从70年代初的60多元/股,跌到1976年的2元/股。这种雪崩式跌幅,与美国如今的金融股有一拼。

 

  巴菲特早就青睐GEICO,但一直在等待“安全边际”,1976年,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有部电影《兵临城下》,里头那个苏联狙击手瓦西里,他的决窍不仅是枪法好,还有善于等待。“我像块石头似的,一动也不动”,如《孙子兵法》里讲的“不动如山”。

 

   84、一个老话题: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是什么关系?长期投资,到底应该有多长?GEICO最坚定的拥趸本杰明•格雷厄姆,曾经当过GEICO董事会主席, 似乎是一路套下来,在2美元时仍然继续持有,前CEO洛里默•戴维森(此人对于巴菲特早期投资启蒙有贡献)也是一股没卖。GEICO创始人的儿子小里奥• 古德温,最后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他的儿子则死于用药过量,被疑是自杀。长期投资做成这个结局,恐怕应该好好反思。

 

  85、大众传媒和流行书籍,往往用剪辑过的数据误导人。那些耳熟能详的长期投资辉煌案例,往往是拿股票顶峰时的涨幅在说事。沙特王子阿尔瓦立德,91年开 始投资花旗,站在2007年往回看,是英雄;前几天花旗跌破2元(有兴趣的读者,参见范卫锋中东巴菲特与正版巴菲特,孰胜?),王子快从英雄变回狗熊矣。 AIG周五股价更是跌到0.54元,去年还在六、七十元,昔日的道指成分股沦落如斯。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87、1976年的GEICO寻求再融资,四处碰壁,寻找再保险受人冷眼,监管层给它发出病危通知书,它的处境比现在的AIG危险很多,AIG差不多已经 到了“大到倒不起”的程度,而GEICO挟持的“人质”还没有多到这个份上。这时,巴菲特来了,巴菲特的趁火打劫与雪中送炭之间,只有一线之隔,而这成为 他时时复制的盈利模式。

 

  88、在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古特弗伦德的帮助下,GEICO抓住了救命稻草。古特弗伦德的大名,相信读过华尔街史的人都不会陌生,特别是那本《说谎者的扑克 牌》让他“名”扬四海。当然,这次GEICO保卫战的成功,首先有一个基本的前提:1976年后,没有重现30年代的大萧条,苦撑几年就开始了美国20年 的黄金时代,否则,巴菲特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30

【地產札記】調控的風往哪個方向吹?

http://www.infzm.com/content/69289

「限價令」重在一個「限」字,連它的標準都能上調,這恐怕是龍年春節後,樓市第一單戲劇性新聞了。

1月30日,大年初八的晚上,新浪樂居發現,廣東省中山市悄悄放寬了「限價令」。原本,定價超過5800元的樓盤,就不能賣了;新標準是,只要不超過6590元,都可以去中山房產局備案了。

這老規定,原也沒存在多久,2011年11月10日頒佈的,還同時給出了到期的期限——2011年12月31日,被戲稱為「史上最短命」限價令,滿打滿算52天。

2012年年初,《華夏時報》的記者發現中山市政府沒對限價令是否延續進行表態時,寫了一篇名為《中山52天的限價決心》的文章。

這篇報導頗有先見之明,暗示了限價令的標準可能會上調,因為早在去年12月22日,中山市住建局局長陸德華在市黨代會分組討論時就透露,今後5年中山GDP年均要增長11%,2012年如果要繼續限價,限價標準應該以2011年樓市均價為基數再加上11%的增幅。

新的限價標準果然是按照這個算法來上調的。2011年中山一手住宅均價約為5936元/平方米,加上11%的增幅,就是6589元,加一塊錢,湊個整,6590元。

巧的很,廣東知名房地產公司恆大集團2011年賣出去房子的均價,也是這個數。據《21世紀經濟報導》等媒體的記錄,2012年年初在香港的投資者交流會上,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公佈這個消息時,還特意加上了一句話「我認為這就是中央希望的合理價位」。

「中央希望」、「合理價位」,現如今,地方政府和房地產商,都在揣摩這兩個詞背後的意味,但誰也不敢貿然做點什麼,儘管誰現在都很難受。

誰都看得出來,調控仍將是今年中國樓市的主旋律。中山限價標準上調新聞出來的第二天,在1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第六次全體會議上,溫家寶部署 2012年六大重點工作,其中一條就是鞏固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成果,繼續嚴格執行並逐步完善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進房價合理回歸。

所以,2011年48個出台了「限購令」的城市,多數公開表示政策將繼續,沒人說放開;而十幾個出台了「限價令」的城市,目前也只有中山市,上調了限價的標準。

這讓盼望政策放鬆的開發商多少有點洩氣。2月2日,《東方早報》的一篇文章,用了「掰著手指頭算經費,熬等下半年曙光」的標題。

但調控鬆動的「風聲」,還是不斷傳來。在廣東增城市,最近開盤的一處「翡翠綠洲」,開發商就在拿「傳言增城限價標準將提高5%,調控有所放鬆,現在 是買房最佳時機」來說服購房者。而摩根大通發佈的2012中國經濟展望報告也稱,「決策者在什麼時間、以何種方式退出房地產緊縮政策是2012年面臨的一 個主要政策抉擇」。

銀行信貸政策的微調,似乎也暗示了政策鬆動的可能。年後,幾家財經媒體都報導稱,京滬兩地多數銀行已將首套房貸利率從之前的「上浮」改為「基準利率」,少數甚至給優質客戶打八五折。

而央行對樓市的新表態——繼續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滿足首次購房家庭的貸款需求——更加被一些房地產業內人士解讀為樓市調控放鬆的信號。

「今年調控的放鬆,首先將體現在流動性的放鬆上,並且已開始。」據媒體記錄,中海董事局主席孔慶平在2012年2月2日的中海地產春茗會上這麼說。

這條消息在微博上一露面,馬上得到若干地產圈內人士的狂頂和盛讚——「2012樓市調控會放鬆,第一步已經開始」,這其實是皇帝的新衣,孔慶平只不過是那指出來的小孩。

但財經評論人葉檀覺得這麼想簡直是在「做夢」,「放鬆首套房貸絕不意味著調控政策的放鬆,相反,意味著調控政策的長期化,有關方面希望化解房地產調控帶來的負面衝擊,以免調控半途而廢。」

究竟誰號准了中央的脈,無論如何,都得等到二季度,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當下,還是先看看開發商們的實際反應吧。2月7日,搜狐焦點網蒐集了開發商 業已公佈的2012年銷售目標,發現多數房企「無力禦寒,維持或下調銷售目標」,認為調控放鬆已經開始的中海集團,保持了跟2011年相同的800億港元 的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79

投資札記【292】尋找具有長久幸福感的投資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du9r.html

僅與同時具有五種特性的人交流:

 

1.志同道合之人

2.胸懷寬廣之人

3.熱愛生活之人

4.正直善良之人

5.耐心執著之人

 

尋找具有長久幸福感的投資

 

有時候哦,你是不是突然感覺擁有大筆現金是多麼的幸福;有時候,你又會突然感覺擁有大筆的股票其實也很很幸福!那好吧,你也別搞得那麼突然,你大部分時間既有大筆現金又有適當的股票,你就會充分感覺到了幸福了,這是什麼,倉位管理?中庸思想?準確揮棒出擊?安全邊際?如何獲得比較長久穩定的幸福呢?

 

我的綜合回答是:控制慾望!

 

博客置頂文章中的一條:淡欲!

 

長久的幸福感只會來自於有長期投資理念的投資人,將勝敗得失看得淡,就要將勝敗得失的週期拉長,再拉長,用一生來考量、、、、

 

長期眼光去審視市場和企業,你就會發現,當初你糾結的地方和糾結的原因很是可笑,可笑的原因是你並沒拉開圖形來看,拉開K線圖形一看,只是一個小坑,幾個星星點點的小陰陽蠟燭線而已,未來你當然會笑話自己的短視,同理,歷史長河進程也是如此,漲潮落潮,起起伏伏,還用預測個什麼,價值存在於大的恐慌坑裡,利潤保留止盈於大的泡沫山峰頂端,就這麼簡單,僅此而已、、、、

 

老巴之所以投資順水順風,遊刃有餘,他從很早就看清楚了這些,這些說出來大家都知道,因此他沒有寫過一本關於投資的書,道理很簡單顯而易見,而且他的老師和前輩已經充分論述。但,你很難很難具備的就是巴菲特的具有幸福感的投資精神,即使他不斷表達這種精神,你也未必能夠真正領會!

 

巴菲特限定自己的能力圈,因此他的投資是有幸福感的;

他主張站在大眾統一情緒的反面,因此他是少數具有幸福感的投資人;

他主張站在少數優質成長企業一邊,選擇企業要謹慎苛刻,因此他的投資是具有幸福感的;

他堅持安全邊際投資,不做過分的事情,因此他的投資市能經得起時間考驗,這是具有幸福感的投資最關鍵部分!

 

另外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在投資之外,

他單純、簡樸,身體健康,遠離是非嘈雜的華爾街,不隨波逐流,

健康長壽是具有幸福感投資的基礎。

 

尋找具有長久幸福感的投資,是一場自我修煉的過程,你可以做到與世無爭,「慈悲為懷」,大家貪婪買進時候,成交量巨大,維持幾個月,市場泡沫氾濫,那我就將手裡昂貴籌碼給予市場,市場極度低落,我就出手相助,迎著大眾的恐慌買進,說來這種做法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真正能做到能做好也非易事!

 

「執大象,天下往」,我的解釋就是順著簡單的事物規律走下去,就會有幸福感的投資,幸福感的生活,就會感受到一順百順的快感生活。等同於易順天承的道理。

 

世間有三種事情:

1、簡單的大規律事情,大概率發生

2、知道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各有50%概率

3、根本不知道的事情

 

往往沒有幸福感投資的人就是大多愁苦在:研究2和3的事情,煞費苦功,得不償失!比如經濟何時轉向?明天是否會有利好,猜測指數明天漲跌等等。

 

逃開自己所不能為,順應簡單規律,你的投資就會慢慢步入正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13

投資札記【331】十分之一的十倍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dx6a.html

十分之一的十倍

 

1、歡迎危機到來

有個現象,幾乎歷年的市場價值大底部都特徵都是鋼鐵股的全面破淨。全面不看好會形成全面便宜的股價。因為最早期只有馬鋼,它作為早期風向標,我以前長期跟蹤很多年了。鋼鐵行業有這個代表特徵與鋼鐵是經濟枯榮的晴雨表有關,因此想要獲得價值低估和廉價股,就要歡迎危機深重,而不是與大眾一樣忐忑預測並且手忙腳亂地處理自己手中虧損籌碼。為什麼歡迎危機到來,繼續往下看。

 

2、神奇的十分之一

瞭解彼得林奇的同學們大概都知道,林奇積極尋找未來的十倍收益小盤成長股,我們來做個計算:你將倉位分成十份,也許只有一份很神奇獲得了大收益,其他剩餘十分之九不管他怎樣,哪怕跌的死去活來,只有有十分之一神奇做到十倍收益,結果怎樣?就可以解放剩下的十分之九。100萬中有10萬翻到了100萬,剩下的90萬隨便他怎樣,你都會賺錢的!!看看這個威力,過去我曾實踐過,因此我歡迎危機的到來,危機加深也不要恐慌,暴跌也不壞。條件是:我必須留有部分的現金在很深重的暴跌中買進,哪怕是極少部分(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而且買進的必須是優秀成長股!

 

3、別太較真

這裡的十倍是個成數,也許是八倍五倍,也許是二三十倍,總之將這個現象總結出來,值得我常年思考,並會對倉位安排、危機買股、成長股研究等等問題豁然開朗。有些問題別太較真,就能從中得到一些很受用的啟發。你去查查998點和1664點左右的有多少股票後來收益在五至十倍左右?幾率不小吧。

 

4、我的實踐:

貴州茅台當初04年就在某論壇中談到買進持有,其實當初錢很少,也做過中途部分進進出出的動作,但我確信有那麼至少十分之一以上的資金看到了十倍,那麼剩下的十分之九也就被解放了。但事實是剩下的十分之九也在後來的行情中有了不錯的收益。這說明什麼?只要投資路子正確,賺多賺少都無太大差別,關鍵是能持續維護長久複利增值。

 

5、十倍研究難點有三:

一是什麼樣企業的成長能持續幾年大爆發呢?-找標的難

二是如何能持有到十倍呢?-持有難。

三是如何找到十倍股起點的價格位置呢?-尋底難。

 

6、堅持原則與化解難點

為了化解以上三大難點,我思考了幾年,通過不斷學習,後來認識到了一種處事原則叫做中庸。

我努力往最好的投資結局上去做,但結果如何坦然處之,對利潤不貪不怨,能持續穩健中庸即可。

解決難點一:找十倍股的共性做一個好的組合,即使不是十倍也就算五倍八倍也是蠻不錯的成功。

解決難點二:不要奢望能滿倉持有那些優秀企業股直到最後真真切切總市值翻十倍才罷休,方向正確,盈利差不多就好。

解決難點三:也不奢望買到最底部,分批買進,不要畏懼恐慌情緒,要我行我素,總有一點哪怕是百分之一部分尋到了驚人的大收益。

 

細細琢磨,全面總結下:

1、最完美的投資是中庸的投資,也許帶有些遺憾的投資,但只要方向正確,持續受益非凡就是好的投資。

2、一定要樹立長期投資理念,精益求精的選擇好企業。

3、好投資取決於好心態!

4、有長期底倉騎上千里馬,決勝千里。

5、分批買賣才是最大收益之法。

6、更苛刻更保守更簡單的投資並不會拒絕更大收益。

7、相信便宜的價格比相信經濟的預測更重要。

8、好投資需要特立獨行!

9、黑夜是最好的分批佈局時候,並不需要你預測黎明何時來臨,需要的就只是耐心。

10、看淡市場熱潮,關注市場冷門和經過大跌過後的好股票,我行我素不要常常和他人比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14

投資札記【55】將簡單思維堅持到底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0l9hb.html

今天你簡易了麼

我每天都這麼問自己

因為自己頭腦不聰明而且能力欠缺

因此只能化繁為簡地處理任何事

當然主要是投資

要不我提出了

易順天承的理論

就是做最簡單的

最順理的事情吧

其他的就讓老天爺去承擔吧

或解釋為做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只要順應道理順應趨勢順應心法了

天理會將成功推向你這邊

 

今天我簡易了嗎

每天我都檢查自己幾次

不要犯錯誤

其實股市或者人生

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複雜

只是你用自己以為的聰明

去抗衡客觀規律的結果

你遭受的應得的99%概率的碰壁

不要羨慕那些大師的成功

其實他們一開始

也是很複雜

後來變得精簡

並且堅持到底

他們便成功了

就這麼簡單

 

將簡單思維堅持到底

對於投資

目前看我只會做證券市場

包括股票債券基金等等流動性好的品種

而且我相信只會做這些

就足以能夠成就自己後半生

所認為的偉業宏圖了

 

除此之外的投資

我是門外漢

不會輕易染指其他投資

 

寫完這篇我還要問自己

今天我為了簡單

努力了麼

只要努力簡單化

每晚

我都會睡得很香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15

投資札記【355】你不是一般人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0eg.html

總有人問我,對某股怎麼看,為什麼某股近期走得這麼慢?我是不是該換別的什麼股?或是我有了點收益之是該走還是留?

這些問題,我都不予回答,因為這些都是大眾的問題,大眾的思維。投資股市你腦袋裡常裝著這些問題,不會逃離大眾的圈子,自然你不會賺到大錢,或根本不會賺到錢!

我的看法很簡單,你買到價值低估位置的企業股票,或你買的早些,算是合理位置也行,那麼好,從買完那一刻你就忘掉你的成本吧,當股票從底部有1倍以上漲幅以後再來考慮如何分批出手吧。

你會說,你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不現實!

還有很多人都隨口這樣講過,比如當年我幾十元買茅台,他說那麼貴就算估值不貴,買茅台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還比如我說注意熊極區域和牛極區域,一個輪迴之交易極少的一兩次就可以,他還說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常念叨,不要太在乎短期波動,不要受市場短期盤面影響,他還以「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來搪塞!

最後我反問他:你說說「一般人」的收益是怎樣的?他啞口無言。

大多數人都想要非凡的成功,但大多數都有一顆習慣於"好吃懶做「的心,一顆習慣於尾隨大眾思維前行的「膽小怕事」的脆弱心,包括我在內,但不同的在於,有極少數人勇於和人本身的"惡習」做堅持不懈的鬥爭!

因此我想說的是,在你投資之前你必須先將自己徹底洗腦,把自己完完全全看成一個非一般的人,一個天降大任於自身的人,一個哪怕是只有幾萬元資本也當作投資基金來認真對待的人。

哪怕是一開始只是假想,哪怕是一開始只是壯自己的膽,只要從此時起步開始嚴格要求自己獨立思考,逆向思考,理性思考,客觀分析,也許這就是一個不一般的開始!

信心源於常年的實踐投資經驗總結、毫不懈怠地統計分析、學習大師的成功、總結失敗的投資者的教訓、良好的性格和心理素質的培養等等。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甘於作「一般人」的投資人也不會成為優秀的投資人。未來你究竟會走向哪裡,主要取決於一開始起步時你推開了哪扇門,既然來到了這個極少數人才能獲得大成功的投資市場,就別說那些沒骨氣的話,就別甘於做那些大眾都在做的事情!

 

我的微博裡講---有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問我:如何處理投資和生活壓力的問題?我說:你還有投資的理想嗎?有,那為了投資就去過最簡樸的生活、去獲取投資原始資本,不達財富自由目的不罷休,沉浸在其中,將之為畢生核心,不然再過二十年你就會壓力更大,二十年後再定一個終極目標!讓心奔跑在理想的路上,便是快樂!

 

就這樣持續努力下去,成功也許將大概率地來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16

投資札記【356】不投資股市你還能幹什麼去?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0gb.html
不投資股市你還能幹什麼去?

世界
一大群人在向前跑,
跑在前面的只有四個傢伙:金融家、投資家、實業家、幸運家(賭聖、中頭彩的、一出生就掉在錢堆裡的、)
跑在中間的是一大群人,他們都是一家:夢想家。他們爭先恐後地想擠入前四的行列。他們正在投資正在實業中,或者在賭桌上。
跑在後面的也是一大群,他們沒有投資沒有實業,也許只有事業也許只白天和黑夜,也許只有銀行的一筆養老儲蓄,有極大的可能在一生中他們在「混房混車」、「混生活」中碌碌無為一生,他們便是經濟發展中的買單者。

為什麼?你想想。跟著貨幣各流通環節走一圈,你發現第三類人也在不斷獲得現金流,但他們的現金流在不斷被層層蠶食,最後他們有限的財富增長很難趕上物價的飛漲,最後的希望被通脹吞噬。
以我父母為例,七十多歲,都是高級工程師,(我很汗顏,我學歷低下沒有職稱,混跡於民間投資行列,靠天吃飯,一代不如一代啊)二十多年前,他們的工資加一起算是當時社會白領的佼佼者,假設他們當時全部工資存款至今,你發現即使這些錢拿出來也很汗顏,趕不上房價物價上漲速度,其實就是在貶值!但好歹他們有單位集資房,而且都是低消費者,生活無憂,目前二人退休金之和也只相當於北京一個普通白領工資。

為什麼說跑在後面都是買單者呢?
你想何為經濟?經濟,指社會物質生產、流通、交換等活動。大部分人的超額財富就是在這種活動中所得到的增值的那一部分。算上通脹,你一味地為儲蓄而奮鬥,財富並沒有有效的增值,也就是說,社會在進步,財富總量在快速增加,而你並沒有分到那快速的增量部分。弱肉強食,你沒分到,肯定是落在別人手裡了,別人用這筆財富去消費,而你就是買單者。最後發現你也在工作,別人也在工作,但你總是沒有超過平均水平的財富,你的錢呢?被誰消費了?

往下進行的時候有必要絮叨一下,我將全社會的人根據經濟特徵又會分為三類:一類是資源的攫取者;二類是資源的消費者;三是掮客,(又叫中介或是中間人,負責轉化資源重新分配的一類人,大部分就是金融服務業圈裡的),世界的話語權掌握在第一類人手裡,二類人是財富輸出的轉化聚集地;三類人是拿佣金的服務中轉站。

你極有可能不是一個創業天才,也極有可能不是一個金融服務業的領袖,你也極可能沒有中頭獎的極好的運氣,那麼你能做什麼呢?也就是說你很難成為一個實業家或是金融家或是超級幸運家,那麼你人生中假設還有一點點奪標的理想和激情的火花,那只好去投資吧!

你看看,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必備,為了發展,古往今來,從原始的蠻荒時代到現代的文明社會,大家都在掠奪或是文明佔有這資源,資源攫取者們又在努力編制著各種資源消耗的理由和途徑,比如水資源,可以用來釀酒,但其實酒並不是生命所必須。人們需要房屋來遮擋風雨,必須使用一些土地資源,但不是一定很需要會所、豪華大廈、運動場,但資源的攫取者們引導社會開發出了各種土地資源的使用名目。那些掮客們呢,有好有壞,好的服務於資源的轉化,給持續發展提供資源轉化(就是貨幣和商品之間的交接)的機會和實現可能;壞的掮客們,故意製造虛假的資源供求或超負荷和的需求,來逼迫引誘你買單,於是各種債務金融危機變會時常發生。

我們在社會的如此簡單的經濟環節中能做些什麼呢?
一、跟上隊伍,進入股市,投資一些資源攫取的企業或是投資在消費環節中負責銷售必備資源的領軍企業(請注意人也是資源的一部分,誰佔有更多人資源,誰就最能有利可圖),獲得資本的不斷增資,累積我們的財富。
二、減少我們無謂的消費,節能減排,只要生活美滿如意,儘量節省開支。
三、保護好自己有限的生命,珍惜美好時光。

比如說,你看到的銷售是商品我卻看到的都是在銷售資源,貴州茅台主要是在銷售的是水資源和地理生物資源,三一重工主要是銷售的鋼鐵資源和人的技術資源,銀行業是為你資源轉化而服務等等,所有的企業無不是為資源攫取者而服務的。世界的很多矛盾幾乎都和資源掠奪有關係。沒有人類對資源佔有的嗜好,哪來的美洲大陸的發現、科學探索的進步、海灣局勢的緊張等等。

在沒有生下來就掉進錢堆的可能,在沒有精英般的創業頭腦,在沒有中投彩的極好運氣,在不善交際不善言辭,也拒絕攀爬,又沒有幾大名校的招牌的很一般人的情況下,先琢磨好好混個飯吃,有點原始積累然後,好吧,我們只有進入投資市場這一條路了,這樣才可能進一步趕上資源攫取者和消費引導者們的步伐,才可能在他們富得流油的基礎上撿起來他們丟在地上的散碎的金條銀錠,來逐步累積自己的財富。在這方面,有做得很好的例子,比如美國的巴菲特。
不投資股市你還能幹什麼去?
雖然進來了,我們有自己的規矩:一是只撿拾由於恐慌而丟落在地上的金子銀子;二是要記住第一條,給自己立下規矩,因為我們不是拾荒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19

投資札記【359】理解苛刻要深刻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0qe.html
說苛刻道苛刻,理解苛刻要深刻。
苛刻原則不是嘴上說說,隨著投資年頭不短累積延長,很多事情從最初僅追求技巧的華麗到逐步向剖析問題的本質上進發,也逐漸地不斷加深對自己投資苛刻性要求的力度,不斷減少患得患失的思想,不斷抹去以往很值得炫耀的一些所謂投資技巧和花招,說白了,就是投資四要素,對他的加深理解就是對自己的不斷檢省完善過程。不斷溫習四要素參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0cwx9.html

如何一步步將自己投資苛刻靠思想進行蛻變的呢?不斷回顧總結,然後對照大師們的心得進行反芻,對自我內心進行毅力上的錘煉。回顧一下這十年的投資,雖然我們也獲得不菲收益,但不時地回過頭去看看,也還是非常有感觸。

拿自己手裡的兩票,舉個例子:

第一個偉星股份:05年淨資產是3.41元  06年淨資產是4.79元   08年4.82元 11年6.46元
第二個魯泰A:05年淨資產是4.11  06年淨資產4.62  08年3.56(10轉10之後)11年5.04

,推理一下 
=>假設你我諸君都不知道在過去這茫茫十年內這兩股的最合適的投資機會在何處?
=>因此我們以淨資產倍數來做個標準(因檢查這兩個企業長期經營比較穩定,而且資產負債表考察比較理想的一類)
=>當然選取淨資產倍數越低越好,低到完全剔除他們無形資產才好,但客觀些按照系統歷史平均低點的作參考
=>那就選2倍PB做可以買入的開始,等待2倍PB下的恐慌
=>魯泰只有05年8.22之下是機會,08年的7.12元之下,而偉星股份只有05年的6.82元和08年的9.64元之下是機會
=>去看看月K線圖,這種苛刻要求又恰恰和十年內的最大的價值投資機會重合,說白了,就是大底部區域!你不震驚嗎?
=>大家自己前復權看看收益吧,皆有10倍左右的機會!!
=>目前呢?魯泰和偉星皆不到2倍PB吧,至少還要漲20%多才到2倍PB

疑問或是總結一下:
1、過去十年,機會兩次,意味著機會很少,要麼就是一路持有的很長時間,要麼就是一路休息很長時間。
2、看淨資產和股本擴張都是穩健成長企業,這種紡織類績優品種任何年代都沒有成為炙手可熱的熱門股機會。
3、看完這個總結你還琢磨什麼震盪市或是短線操作的神乎其神麼,十年拿出十倍的賬單來才算好漢。
4、過去這樣,未來會相似麼?
5、其他行業例如一些強週期行業會怎麼樣?
6、有的破淨很厲害的企業有什麼共性?怎樣將這個倍數在不同行業中合理差異化?
7、我們怎麼優中選優,學會捨得才是昇華?
8、過去已經過去,目前應該堅定信心,你會有怎樣的醍醐灌頂般的思想轉變?
9、你可能提出很多不確定因素用來在未來改變以往的這個大規律,但過去的下跌也都是不確定惹的禍!
10、再溫習一下本博客資料,看看價值投資大師們是不是像老獵手一樣,在耐心等待獵物,你有頭腦裡獵物的形態了麼?唯有耐心方可大成!!

以上是我隨思隨寫的10個問題,供大家思索,大跌之際穩定情緒,拉長時間看問題,心裡就會很坦然。

也許就這麼不斷總結思索,你就會起悄然脫離投資大眾的「低級趣味」了,走向成熟。我在微博裡說過,財富這東西不是隨便給你的,要看你有多大的承載量,十年數倍需要承受多重的壓力、多寬廣的胸懷、多遠大的眼觀、多深刻的思維、多超然的心態啊,在取得大勝利之前,你準備好了嗎??

很多年過去,回頭看看那些我們曾一起追過的股票,投資青春莫要虛度,至少留下少許但歷久彌深的思想。

這就是今天在大跌之後臨時想到的東西:說苛刻道苛刻,理解苛刻要深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20

投資札記【360】投資需要綜合素質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0uq.html
投資需要綜合素質
有朋友問我兩隻股票的賣出理由,那是我們之前持有近三年的中材國際和持有一年多的中國玻纖,他說:根據業績來講,你賣出的中材國際40-43元之間和中國玻纖30元左右有何價值依據嗎?並指責我說,你根本不配價值投資。

今天(長期以來都有)有位朋友因為是買魯泰A還是魯泰B的問題給我留的評論:
他說:越來越教授了!打66折的魯泰B不買,卻買魯泰A,「價值」,「苛刻」,「買賣藝術」......佐羅,該清醒清醒啦。
我回答:解釋透徹為什麼07年最高魯泰A、B仍有的巨大差價,還有08年最低點魯泰A、B股為什麼有那麼大差價,就是我買A的原因。

他接著說:同股同權,價低的有投資價值!我想先生不可能不明白!在相對高估的市場買入(同B股比),為了以後以更高的估值賣出(幻想今後上漲後A股市場給予的估值更高),這是投資嗎?這是完完全全的投機!07年平安A股就比港股平安估值高,現在呢?市場是會變的。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這和07年股市高峰時買入,幻想7000點,8000點,甚至萬點賣出的散戶有何區別?佐羅先生,你已經不是越來越教授,而是榮升教授了!你的行為和思想完全脫節了
我回答:你說的有道理,但我博客上從未否定過除價值投資中的教條規定之外對於投資的所有有益幫助,我喜歡確定性,不喜歡扣「什麼什麼投資或投機」的帽子,如果有確定撿錢機會,我並不是先考慮他是屬於什麼投資,有時候我還是利用一下長期均線來賺確定的錢,你可能更要咋舌了,但錢是賺到我腰包裡,我並不需要對」我究竟是什麼投資「而負責。

其實這些問題很有趣,而且分析起來很有意義。
1、買A還是B的問題:2、價值投資還需要綜合素質學習嗎?
首先我們提倡買低估便宜的優秀企業,同一個企業,當然是價錢越低越好。這是從低估值和未來股息率的問題上考慮。其次,我只研究我熟悉的,B股我從未涉及過,因此不願意擴大投資範圍。但在這裡我認為我買入原因不僅僅是看是否便宜和分紅多寡,不然我應該全部投入買進銀行和某高速,甚至是中石油,或乾脆去買一些幾倍市盈率幾分錢的港股。但我這裡並沒有反對魯泰B的意思,只是因為我本人不熟悉或是沒有此投資習慣而已。

關於教授的問題:在這個自留地裡,我寫我的投資札記和心得,我相信看客自有取捨能力,那些不分青紅皂白就忙拜教授的人可能只是極少數。

做投資大家很容易從一個條件進入越陷越深而無暇估計其他,我是這樣想的:我的投資並不僅僅為股息率來的,我是十分注意企業股價彈性的而且十分注重市場的在合理估值之上的趨勢分析的,尤其是在確認某企業當前價格是否高估的確成為了超級難題的時候,我會用其他的辦法保證自己的盈利底線(止盈線)。不然僅僅依靠目前上市企業的分紅是不可能戰勝通脹的。而且有些較精確的人為估值和成長精確判斷純屬臆測,你無論如何也要在實踐投資上確定你的賣出大致價格的。舉例說明,中材國際在2011年時候沖上50元(不復權),其實單就價值分析和估值並不顯得十分高的出奇,但刨去價值分析,其他一些市場環境分析以及國際局勢的不穩定,重要的請看長期均線趨勢,當他徹底下破55和125時候,結合多重因素綜合,我決定結束堅持三年的持有。我認為這是確定性的體現。

再舉一個該堅持而沒堅持的例子:看潞安環能07年的走勢,也許大家都還記得,我教條地認為應該在自己翻三倍之前的45元做一個了結,根據估值,但更為確定的是你只簡單依照趨勢走一走,肯定會在你的底線55上一直等到到76元,因此而翻5倍。而我一個賬戶07年的中金黃金最後一筆賣在29元多,完全可以依照上面做法,最後一筆很確定的賣在110元之上,因此我講過,在價值是否高估已成為難解問題時候還有另外一個解決方案。而這個趨勢策略在企業股價低估或尚未出現疑惑高估時候並不適用,這時候不需要什麼太多策略,只需要堅持守住,多些耐心就好!多統計多研究,有些極為確定的市場現象我們也要多多學習和尊重,記住:一定要學習那些極為確定的市場現象並引用作為自己的投資利器。【以上舉例可以參考相關歷史博客文章】

這裡我們有必要再複習一下=>」偉大投資者特質",

馬克·塞勒爾所說的能構成偉大投資者的「護城河」包括七種特質:在他人恐慌時果斷買入股票,而在他人盲目樂觀時賣掉股票的能力;極度著迷於投資這個遊戲中,並有著極強獲勝欲;從過去所犯錯誤中吸取教訓的強烈意願;基於常識的與生俱來的風險嗅覺;對自己的想法懷有絕對的信心,即使在面對批評的時候;左右腦都擅長;最重要同時最少見的特質是,即使大起大落絲毫不改變投資思路的能力。

  此外巴菲特強調選接班人時有三個重要條件:一,獨立思考,二,情緒穩定,三,對人性和機構的行為特點有敏銳洞察力。

在這裡我們看到特質裡並未提及必須忠誠保持價值投資思維,而與此相反我們看到幾個極為重要的「護城河」信號:


1、樹立反向投資、反方向思維情緒極為重要,恐慌意味著市場正在面臨下跌後的大跌,而貪婪一定意味著市場正在暴漲。簡化就是大跌大買,大漲大賣,這才是核心,價值只是衡量的其中一個標竿而已。如果還有其他很確定的很簡單的與價值並不衝突的標竿我們也一定樂意都接納,例如,沃爾特施洛斯說過,「我通常會買大跌到上次底部區域的股票,這對投資很有利」,這句話就與價值毫不相干,肯定又會引起一些「價值投資人」的不滿。

2、特立獨行,不能人云亦云,即使大起大落也不改變投資思路。

3、敏銳的嗅覺和洞察力,而不是單單依靠教條的價值判斷。對人性和機構行為的深入瞭解,這很多時候不需要價值理論,而需要你的市場嗅覺或是盤面的長期經驗或感覺。老巴賣出中石油時候,是精準的感覺高估呢,還是期貨價格嗅覺呢,是企業研究呢,還是經驗呢,還是漲幅很大的知足底線呢,還是大資金盤面的感覺呢?我想是綜合因素吧!


再舉一個極為簡單的例子:我經常快速瀏覽滬深個股長期K線走勢,幾乎一個月將幾千隻股票都翻一遍,為的是得到一些籠統模糊的宏觀統計結果,你快速瀏覽一下08年至今的個股走勢,你先將上證50的個股快速看一遍,心裡有個08最低價和以後最高價之間的漲落大致幅度,你再從002001開始後翻中小板股票,看看這些股在這期間的大致漲幅。你就會得出在某一特定市場環境下市值不同彈性有何不同?這其中的深刻原因是什麼?如果你一旦在這幾年中深陷沒有收益的大象價值股裡,你還有多少淡定的成分?我還會分板塊、分市值、分市盈率排序、分市淨率排序、分歷史時期、分A、B股等等快速瀏覽千支股票,然後你再看看彼得林奇=>從彼得林奇四類股說起,的這篇文章。


綜上可見,投資並非真是你理解的一些價值教條,某奶粉和某疫苗某火腿企業的一些問題,黑天鵝問題都不會從你簡簡單單的價值分析中得出答案,我們需要的與生俱來的風險嗅覺和有自己的堅定投資底線。如果投資人心胸開闊一些,眼光長遠一些,多總結學習一些比較確定的市場規律性東西,就可以已全面客觀地看待投資了。

好了,時間有限就展開這麼多,以後有空再聊。總之,投資千萬莫教條,莫要僅僅只拿出一條千真萬確的理論來充當投資利器,就好比上戰場打場大的戰役,你認為僅有一種有力的武器就可大功告成的想法其實就是錯誤的,戰役需要戰略更需要戰術,就是還需要多種兵器的綜合合理使用。


我的任務就是,先是將投資變得複雜,再從投資實踐中投資學習中將其不斷簡化,最後變作自我獨立風格,不去依傍任何人,不管你叫他價值投資也好,投機也罷,或說四不像也好,我只堅持我能理解的,其實很多好的策略並不相悖,我們需要投資綜合素質的培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21

投資札記【365】YKK(吉田)拉鏈的傳奇發展史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186.html

佐羅讀後感:記得很久以前貼過吉田拉鏈的文章,此回找到再貼出來又有另一番感受。我們享受一些偉大企業的成長歷史,是因為看看是否能夠找到我們身邊未來成長股的蹤跡,看看哪個企業在想著這件宏大的事情---努力向著為大企業進軍!有人看不起小小的拉鏈或紐扣,把他歸結於紡織行業的長期萎靡之中去,看看吉田拉鏈近百年來都做了些什麼吧!「他從鳥兒那裡學到了熱愛自由、立志高飛、自主自強、堅強不屈的性格。這為他日後艱苦創業,登上「拉鏈大王」寶座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看看那些中國的細分行業隱形冠軍龍頭們,他們在國內外市場的奮鬥歷程吧,你就會知道什麼叫企業精神。我更喜歡那些連同行們都不得不嘖嘖稱讚的優秀企業,這也是我的選股思路之一。

 

YKK(吉田)的傳奇發展史

轉載於:http://uwb.blog.hexun.com/6483470_d.html

 

一條小小的拉鏈,很不起眼。但當它與一連串驚人的數字連結在一起時,就令你不得不刮目相看了。日本吉田工業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拉鏈製造公司。它每年營業額達25億美元,年產拉鏈84億條,其長度相當於190萬公里,足夠繞地球47圈或從地球到月球之間拉上兩個半來回。該公司產品佔日本拉鏈市場的90%,美國市場的45%,世界市場的35%。而從一條拉鏈中拉出這麼多天文數字的,正是吉田公司的創辦人吉田忠雄。他以100美元起家,幾經周折,頑強進取,終於成了名聞遐邇的「世界拉鏈大王」。
   下面,就讓我們重溫一下從一條拉鏈所拉出來的傳奇故事吧。
   1908年9月19日,吉田忠雄出生於日本東京以西100多公里的津市一個鳥販子家庭。父親久太郎是個穩重而又有正義感的小鳥販子,以捕捉、飼養、販賣小鳥為業,長年奔走於山巒密林之中,家中貧寒但其樂融融。
  上小學那年,吉田忠雄就開始獨自上山,幫父親捉鳥,儼然成了一個小小的職業捕鳥者。在捉鳥、馴鳥的那段歲月裡,忠雄也吸收了影響他一生的營養,他從鳥兒那裡學到了熱愛自由、立志高飛、自主自強、堅強不屈的性格。這為他日後艱苦創業,登上「拉鏈大王」寶座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由於家境困難,忠雄高小沒畢業就中途輟學,年僅15歲就到一家陶瓷店當學徒。關東大地震後,他又轉到他哥哥久政開設的雨鞋店工作。他白天在外面跑生意,晚上上夜校,生活得很充實。
  20歲那年,他毅然離開家鄉,帶著哥哥給他的70日元盤纏,獨自到東京闖天下,在同鄉開的中國陶瓷店裡做小工。不久,他升為陶器部主任,總管陶瓷買賣。
  吉田忠雄拓展業務有功,頗得老闆賞識,被派往上海採購陶瓷。30年代的大上海,魚龍混雜。亂世出英雄,正是這個動盪的「十里洋場」,孕育出無數商業鉅子。吉田忠雄往返於上海、東京之間,雖然在華時間不長,買賣瓷器、食品、海魚等小本生意也不很興隆,但在上海的閱歷使他趨於成熟,滿腦子學來的「生意經」正是千金不換的致富秘訣。可以說,沒有上海這段經歷,就沒有今日之吉田忠雄。
  隨著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國內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大幅貶值,吉田忠雄被迫由上海返回日本幫助老闆拯救瀕臨破產的陶瓷店。但在日元狂跌、稅賦日重的浪潮中,他的努力只不過杯水車薪,陶瓷店雖改為雜貨店,最終仍逃脫不了倒閉的命運。
  老闆無奈,只好棄店而去。店中遺留貨物中,有一大批別人托為代銷的拉鏈。這些拉鏈因製作粗糙,品質低劣,長時間積壓店中,不少已經生鏽損壞。年僅26歲的吉田忠雄把握住這個機會,他認為拉鏈是人們日常生活用品,市場潛力很大,很有發展前途。於是,他便去請求債權人把店中拉鏈存貨借給他銷售,日後由他籌款還債。
  就這樣,忠雄開始涉足拉鏈業,於1934年1月創辦了專門生產銷售拉鏈的三S公司。他自己當老闆,員工只有2人,資金是省吃儉用省下來的350日元,而負債卻有2070日元。
   這時,拉鏈剛傳到日本不久,對絕大多數日本人來說,還是個新鮮的玩藝。
  最早提出拉鏈設想的是美國的一位機械技術人員,名叫賈德森。1891年,他因為每天穿長靴,嫌繫鞋帶太麻煩而發明了拉鏈。1905年,賈德森又設計出易於機械化生產的新型拉鏈。而可以稱作現代式樣的新型拉鏈,則是由移居美國的瑞典電氣工程師森德巴克於1913年發明的。直到1923年,美國固特立公司開始在夾克上採用拉鏈,拉鏈才在商業上得到迅速的發展,並受到人們的歡迎。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拉鏈才流傳到日本,日本人稱它為有帶子的鈕釦。善於模仿的日本廠商也就開始研製生產,但由於日本基礎產業較落後,「東施效緩」的效果並不太好。生產方式十分原始,完全靠人工裝配,一齒一齒地切合,拉柄、布帶更是粗糙得很不經用,動不動就出故障。顧客退貨、商店存貨堆積如山是常有的事。
  為了找出日本拉鏈的缺點,吉田忠雄利用到大阪拉鏈廠訂貨的機會,去工廠瞭解拉鏈的製造過程。回來後,就潛心研究如何改進。他研製了一些修理小工具,將退貨的拉鏈一條條拿來修理,記下心得,並用圖表說明。員工們都稱他為「拉鏈醫生」,因為經他修理而又賣出的拉鏈,幾乎沒有人再退回來。忠雄的信心大增,他終於找到改進拉鏈生產的訣竅了。
  三S公司的三樓成了吉田忠雄的拉鏈加工廠。那批堆積如山的退貨拉鏈,經過忠雄和他的兩個員工修理,全都作為三S牌拉鏈出售了。由於三S牌拉鏈堅固耐用,甚至經得起鐵錘的打擊,加上滑潤易拉,就像順布紋撕布一樣發出清脆而輕柔的聲響,它的銷路越來越暢。東京許多經銷商都主要進三S的貨,並冠以「金錘拉鏈」的美稱。
  吉田忠雄的拉鏈每年的銷量都以3倍的速度上升,三S公司也開始生產拉鏈的部分零件了。公司人員由當初的3人增至26人,銷售網也日益壯大。1936年,忠雄還清了全部債務。他含淚取回那張借據,卸下幾年來的沉重負擔,頓感渾身輕鬆。
  1938年,三S公司幾經擴展,人員已增加到100多人,原有的店舖已不夠使用。忠雄購地85坪,興建了一座新工廠。三S公司也改名為吉田工業公司。
  當年日本實施戰時經濟體制。第一道與日本工商界有關的命令,是國內禁止使用製造槍炮的必需原料「銅」。既然銅成了戰時管製品,以鋼為主要原料的拉鏈工業便受到極大衝擊,必將被迫停業和改行。善於動腦筋的忠雄沒有被困難嚇倒,他急中生智,決定改用鋁作替代品。這就使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鋁代替銅製拉鏈的鼻祖。
  起初,純鋁製拉鏈因質地太軟而不受歡迎。忠雄反覆研究試驗,終於試製成功一種硬度強而又輕的鋁合金拉鏈,為世界拉鏈發展史寫下了嶄新的一頁。
  除了內銷,他還積極拓展外銷渠道,每月有4萬打各式拉鏈進入美國市場。這對於發明拉鏈的故鄉——美國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為此美國拉鏈業第一大企業他尤拉鏈公司,對美國政府施加壓力,限制日本拉鏈製品的輸入。吉田忠雄將外貿的重心轉向墨西哥和南美各國。僅墨西哥一地,吉田公司的外銷量就高達5萬日元,其它國家銷量也相當可觀。
  與其它拉鏈廠商相比,吉田公司產品質量最好,價格卻最低廉,因而頗受用戶的歡迎。短短兩三年,吉田便佔據了日本陸海軍的拉鏈市場。日本海軍需求量的100%、陸軍需求量的33%都由吉田公司供給。
   可是,就在吉田嘗到事業成功的甜頭時,太平洋戰爭爆發,公司的外銷市場因此喪失。不久,更大的打擊又接踵而至。
  1945年3月10日,在美軍的一次空襲中,吉田在東京的拉鏈工廠毀於一旦,他多年的心血變成了灰燼。但他並沒有屈服,而是頑強拚搏,奮力開拓,終於在戰後東山再起。吉田工業公司在吉田忠雄的家鄉重起爐灶,建立了魚津拉鏈廠。國內銷售網也隨之建立,員工總人數擴充到千餘人。
  戰後的日本,經濟蕭條,貨物奇缺,有貨不愁銷不出去。當時吉田的設備簡陋,只能用人力機械來製作拉鏈,質量雖差,在市場上也供不應求。1947年,又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吉田忠雄的事業步入正軌。
   有一天,美國拉鏈進口商到魚津廠參觀。美商拿起一條拉鏈,問:「這種拉鏈多少錢一條?」「90美分。」吉田試探著報了個價。
  「哈哈……」美商突然大笑起來,「真的嗎?90美分太高了,就是再便宜些,在美國也沒有人要。」說著,他從皮包裡拿出一把拉鏈給吉田忠雄看。吉田忠雄仔細端詳一下,不禁大吃一驚。這些美國拉鏈品質優良,自己的產品真是相形見絀。
  那美商笑了笑,指著緊握在忠雄手中的美國拉鏈說:「這些我70美分就可以賣給你,而且我還可以賺錢。」說完,美商聳聳肩,嘴裡咕噥著譏笑了一番,便揚長而去。留下的是目瞪口呆的忠雄,以及滿桌子的劣等拉鏈。
  美國佬的奚落,使吉田忠雄看到美日之間的巨大差距。這雖不是什麼好消息,但忠雄卻從中看出了事業的轉機。美國拉鏈物美價廉,是因為美國已擁有許多優良的拉鏈製造機器。反觀日本,還停留在手工作坊階段,當然只會是質劣價高。他發誓要趕超美國。這種不服輸的個性,使他的事業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於是,他成立了吉田貿易公司,為引進美國機器作準備。1950年,他從美國買回4套高速全自動拉鏈機。果然是很精妙的機械設備,高速運轉,性能精良,全廠員工都為之傾倒,驚嘆聲蓋過了機器運轉聲。
  「我要造100台這種機器,」吉田忠雄當場作出進一步的決定,「我要請日本第一流的日立精密機械廠,根據我的改良圖紙,製造出100台更好的機器。」
   說幹就幹,他立即邀請日立精機董事長清三郎商談,決定在3年內研製出來,分批交付使用。
   與此同時,吉田忠雄又添置平面研磨機、鏈條機等設備,順應潮流,開發出丹銅新產品,並繼續研製鋁合金拉鏈。
   鋁合金拉鏈在戰時曾一度研製過,現在由於銅價暴漲,執油房甲穌庀罟ぷ鰲?
  為探尋如何研製鋁合金的答案,他乘上泛美客機,出國去考察。他在美國觀看了福特汽車廠6秒鐘出一輛汽車的傳送帶式的流水線,在歐美考察了眾多的精密機械廠和合金廠。他把每天的考察心得,記在小本子上,或用照相機拍下來,當晚無論多累,也要寫成文章寄回日本。對有關鋁合金、自動化生產線、精密機具與國際貿易等專業知識,他更是孜孜不倦地學習,終於滿載而歸。
  回國之後,吉田忠雄以新學到的「閃電戰術」,馬上開始行動。他將有關鋁合金考察結果、個人的建議,悉數交給合作融洽的日立製作所。在他日以繼夜的督促下,冶金專家通力合作,終於將適用於拉鏈的鋁合金研製成功。1956年,他設立了五十六S工廠,專門生產鋁合金原料及拉鏈零件。一種隱形鋁合金拉鏈開發出來了。雖然隱形拉鏈在美國早已暢銷,但吉田忠雄的鋁合金隱形拉鏈卻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美國、中南美及歐洲的許多廠商,開始向吉田工業公司大量採購鋁合金原料。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忠雄決定在黑部市建立新工廠。
  100台新型高速鏈條機,以及許多銳意改進的新機種,在黑部新工廠運轉起來了。其中三三型拉鏈機,每分鐘4000轉,12分鐘的生產量相當於舊機種一天8小時的工作量。新工廠的廠內溫度、清潔程度以及員工的福利都相當不錯,舉凡忠雄在歐美考察學到的先進經驗,都在這裡試行。在良好的工作環境中,員工的積極性大為高漲,產量也隨之猛增。
  這時,忠雄響亮地提出自己的奮鬥口號:「一年吉田拉鏈繞地球一圈。」他以此作為公司的商標,即希望公司年產拉鏈長度能繞地球一圈。
  為了完成一條龍作業計劃,他除了設有丹鋼廠、鋁合金廠外,還興建了紡織廠。他追求完美,各個工廠的規格都是第一流的。他堅信一流的工廠才能生產出一流的產品。
   1958年那一年,50歲的吉田忠雄終於如願以償。這年的拉鏈產量,完成了商標上年產拉鏈長度繞地球一週的宏願。
  忠雄成功了。他成了眾人研究的對象,人們追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總是笑著說:「我不過是愛護人與錢而已。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不為別人利益著想,就不會有自己的繁榮。對賺來的錢,我也不全部花完,而是再投資於機器設備上。一句話,就是善的循環。」
  他畢生都信奉「善的循環」哲學。他相信在互惠互利的情況下,才能永恆地開花、結果。公司支付的紅利,他本人只佔16%,他的家族佔24%,其餘都由公司職員分享,這是其他老闆做不到的。他要求公司職員把工資及津貼的10%存放在公司裡,用來改善設備,提高利潤;而員工每年可分到8個月以上的獎金,但他要求員工獎金的2/3購買公司股票,公司由此增資,員工薪水與獎金更加提高,且可以拿到二成股息。由此形成公司與員工之間的「善的循環」。
  吉田忠雄用一條拉鏈拉出的理想之歌,似乎沒有用過休止符。他不停地為追求夢想而工作著。在日本,他擁有7座工廠,有近2萬名員工,操縱著5萬台各式機器,每天生產的拉鏈平均為1400萬條。從60年代起,他更是把拉鏈業拓展到世界各地,短短22年間,他就在39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42家工廠和137個銷售點。1983年,他又在意大利擁有了3家分公司。目前,吉田在海外的僱員達1萬多人,銷售範圍廣達125個國家和地區,穩坐世界拉鏈市場的第一把交椅。
  難得的是,吉田忠雄並不以雄踞世界拉鏈業的霸主地位為滿足,每年還至少支出10億日元的經費供研製之用,開發出的拉鏈品種達400多種。從用途上看,不光有用於衣褲鞋帽、箱包盒袋上,還有用於潛水服上的防水拉鏈,有用於聯結漁網、防鳥網的拉鏈,有耐高寒抗腐蝕的拉鏈。在常年展示吉田產品的展覽館裡,你簡直想不出有什麼東西是不需要拉鏈的。迄今為止,吉田因創新與改進而獲得的拉鏈專利權,在日本國內有1500項,在國外也有14項左右。
  此外,吉田公司的產品也由最初的拉鏈,發展到今日除拉鏈外,還生產鋁門窗建材、樹脂、尼龍、氯乙烯、棉紗、化學纖維等,以及拉鏈機等各種機械。在南美洲還擁有自己的銅鋁礦山,儼然成了從原料到產品銷售一體化、遍佈世界五大洲的「拉鏈王國」,而吉田忠雄則理所當然地坐在了「世界拉鏈大王」的寶座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