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周一公布數據顯示,中國9月進出口雙雙超預期。其中,出口同比增長15.3%,創18個月新高,進口同比止跌回升至7%。
受進口超預期複蘇帶動,當月貿易順差由8 月創下的498.3億美元歷史新高回落至310億美元。
華爾街見聞分析海關數據時發現,9月出口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近280億美元,其中向香港出口同比增長96億美元,貢獻出口增量近1/3。對美國出口增長近35億美元,增量為位列第二。主要出口對象國中,俄羅斯、英國和德國的增量也位居前列。
9月進口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近123億美元,其中從韓國進口同比大增27%、或45億美元,貢獻進口增量超1/3。美國和臺灣分別增長15和12億美元。
中金公司宏觀團隊評論稱,出口增長超預期得益於外需溫和複蘇疊加去年低基數,而出口好轉又帶動加工貿易進口大幅攀升,顯著拉升總體進口同比增速。
對於出口增速超預期,浦發銀行宏觀分析師曹陽認為主要拉動因素如下:
第一,美國經濟複蘇和新興市場經濟的企穩;第二,年中國家領導人出訪亞、歐地區帶來的貿易領域合作亦可能對近期的出口貢獻較多;第三,不排除熱錢在滬港通前借道出口流入國內的可能,當月對港出口達到年內最高。
不過,該分析師所屬團隊認為,歐元區和日本經濟的下行風險正在增加,IMF亦下調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至3.8%,這使得目前高出口增長難以延續,維持全年出口增加7%的判斷。
海關數據顯示,一般貿易進口9月仍然是負的,加工貿易的好轉才是推高進口增速的主力。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劉亞欣認為,這表明內需仍然疲軟,且與螺紋鋼、發電量等數據的疲弱也是相符的。
交行宏觀研究員劉學智認為9月進出口數據超預期還存在如下原因:
出口高速增長也是下半年以來穩外貿政策效果的明顯體現,而進口超預期反彈也與近兩個月商務部出臺一系列鼓勵進口政策、搭建便利進口平臺等有關。
但是他認為,今年上半年,特別是一季度出口數據特別低,全年要實現7.5%的出口目標難度非常大,樂觀預計全年出口增速在6-6.5%左右。進口全年料在3%左右,如果第四季進口數據無法明顯改善的話,3%的增速也可能很難達到。
中金宏觀團隊指出,9月貿易順差回落至310億美元,三季度貿易順差128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606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111%,預計三季度凈出口對GDP貢獻率顯著增長。曹陽認為三季度出口對GDP貢獻可能達到0.2個百分點,使得當季GDP有望保持在7.3%左右。
貿易順差回落短期內或不利於人民幣繼續升值。海通證券姜超與顧瀟嘯認為,順差回落可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同時增加貨幣放松概率。 劉亞欣也持貿易順差的縮窄不支持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強的看法。
不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永軍認為,人民幣整體仍處於升值通道,且這些因素對外貿的影響也有很大不確定性,因此年內外貿前景謹慎樂觀,完成年初確定的目標難度較大。(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9月出口增長創19個月新高,進口複蘇帶動貿易順差下滑,三季度外貿形勢轉好。
海關總署今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9月出口同比(按美元計價)增長15.3%,市場預期為增長12%;進口同比增長7.0%,預期為下降2.0%。中國9月實現貿易順差310億美元,預期為順差411億美元,前值順差498.3億美元。
9月出口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近280億美元,其中向香港出口同比增長96億美元至376億美元,超越美國成為中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地,為出口額的增長貢獻近1/3。此外,對美國出口增長近35億美元,增量為位列第二。主要出口對象國中,俄羅斯、英國和德國的增量也位居前列。
9月進口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近123億美元,其中從韓國進口同比大增27%、或45億美元,貢獻進口增量超1/3。美國和臺灣分別增長15和12億美元。韓美臺位列(主要進口國家)進口同比增速前三,隨後為德國和日本。
中金公司點評稱,外需溫和複蘇疊加去年低基數,助9月出口同比增速顯著反彈。出口同比增速顯著回升,一方面反映去年同期出口基數低。另一方面反映外需複蘇帶動出口動能增強,我們計算的9月出口季調後環比增速也較8月明顯回升。
進口方面,出口好轉帶動加工貿易進口大幅攀升,顯著拉升總體進口同比增速。去年9月進口沒有明顯的基數效應,進口同比增速大幅攀升,主要反映加工貿易進口增速大幅加快的效果。9月進料加工貿易進口同比增速32.6%,較8月的0.3%大幅增長。加工貿易進口增速提升,可能主要受出口好轉帶動。而一般貿易進口9月同比下降2.5%,反映內需仍弱。
華泰證券宏觀團隊補充稱,上一輪“微刺激”政策使得企業對於政策有些過度反應,尤其體現在6、7月份的工業增加值數據上(8月則出現了超預期下跌),因此當時的擴生產和補庫存方面的訂單可能在近期的進口數據上逐漸有所體現,但這一效應還需數據進一步論證。
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評論9月意外強勁的貿易數據稱:
最大的意義在於,進口增長大幅走強,不管原因是什麽,我認為這至少能減緩市場對內需疲弱致使經濟活動放緩的擔憂。
彭博社也表示,在房地產投資和工業產出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外貿增長有利於支撐中國經濟。與此同時,美國經濟複蘇提振外需,利好中國出口。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鄭躍聲指出,我國三季度外貿增速好於二季度,年內進出口呈現逐季好轉的態勢。政府支持貿易的措施和外需改善改善了三季度貿易,未來2-3個月里出口將走強。四季度貿易狀況將進一步改善。
貨幣政策立場方面,中國仍將持謹慎立場。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12日在華盛頓發表聲明時指出,中國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穩定,通脹將繼續保持溫和。貨幣政策方面,中國政府將繼續以審慎的政策立場,開展信貸和宏觀審慎政策,來確保資金、信貸和社會融資的合理增長,同時將流動性維持在合理水平。
數據公布前,中國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反彈。螺紋鋼期貨價格漲停,大連鐵礦石價格漲停,上海期膠漲逾3%至12820人民幣/噸。數據公布後,A股繼續下跌:(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對於在商界摸爬滾打多年的吳江而言,盡管這已經是他第N次創業,可卻是最令他興奮的一次。他覺得“在紅海中,發現了一片無比廣闊的藍海”。
接近5000個品種、源自140多個國家的進口食品,不僅打造洋食網線上專賣平臺,還要發展線下洋食網零售實體店。不到一年時間,從無到有。
吳江,一個地道的義烏商賈,如何能玩轉140個國家的進口食品O2O?
雞毛換糖
讓所有義烏人引以為傲的是一個詞——雞毛換糖。
雞毛換糖是什麽?
在以前物資匱缺的年代,義烏小商販走南闖北、走街串巷,以糖、草紙等低廉物品,換取居民家中的雞毛等廢品以獲取微利。通過以貨易貨,聯通南北,這才有了今天聞名全國的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雞毛換糖是義烏商人的精魂。
就像海員的孩子向往大海,在充斥著“雞毛換糖”氛圍的商貿之都長大,吳江從小就萌生出創業理想。
大學畢業,吳江從上海回到家鄉開始人生第一次創業,成為義烏最早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一批人。這次創業不僅為他掘到第一桶金,更是為如今創立洋食網,積攢下140多個國家的人脈資源。
為什麽要做洋食網?
此前,吳江沒有進口食品貿易的經驗,之所以大膽涉水,源自一次朋友聚餐時的談話。
“娃哈哈最聰明的代理商都在做進口食品生意!”
2013年底,吳江在美國一位朋友家吃飯,這位朋友正是大名鼎鼎的哇哈哈董事長宗慶後的助理。席間,朋友無意提及,目前哇哈哈華東區、華北區、華南區總代,這些最聰明的代理商都開始涉足進口食品生意。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關於進口食品的話題觸動吳江的商業神經。
眾所周知,衣食住行四大塊消費市場無限廣大,可如今紅海一片,哪里還有商機?
發現新大陸,往往在拆掉思維里的墻之後。
進口服飾、進口汽車、海外旅行,衣食住行四塊領域內除了“食”之外,都已經完成全球商業化布局,而剩下來的“食”不正是商業全球化剩余的一片廣袤藍海?
接下來,吳江迅速組織團隊對國內進口食品市場進行調研,也正是通過調研,讓他下定創立洋食網的決心。
通過調研,吳江發現,國內進口食品市場相當不規範:
1.進口食品“身份”無法驗證
目 前,市場上多數進口食品零售,都無法提供商品出入境檢驗、檢疫合格文件、海關通關證明文件、進口食品衛生證書。有的銷售商甚至不知道,只有具備“進口食品 衛生證書” 的進口食品,才是合格、並能進行銷售的產品。而進口食品如果無法準確驗證“身份”,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找進口商或生產廠家維權就面臨很大難 度。
2.產品標識不清,帶來安全隱患
市場上流通的包裝精美的進口食品,往往整個包裝都是外文,即使有中文標簽,上面所提供的信息都不完整。這給消費者挑選進口食品帶來很大的決策困難。
而有些進口食品,因為表明的食品成分不清,對於過敏體質人群和免疫力較低的兒童,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3、假冒偽劣產品橫行
許多山寨進口食品充斥市場,消費者難辨真假。目前市場上沒有中文標識食品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通過走私進入國內;另一種是假冒偽劣商品,是國內山寨廠或黑作坊生產。
面對沒有中文標簽的進口食品,消費者根本無法區分是否是正品。
不僅消費市場混亂,從賣方市場來看,也是一派野蠻生長。
許多進口零售店除了零售進口食品外,還有兼售進口奶粉、藥品等,而這些進口零售店的經營者在登記註冊時,所申請的經營範圍只是零售日用品、食品,部分進口零售店甚至沒有辦理《食品流通許可證》、《藥品經營許可證》。
商機往往隱藏在混亂之中。市場的野蠻發展在吳江看來便是機遇,通過互聯網模式改造進口食品零售模式,消除市場亂象。吳江覺得他找到了進口食品市場的“風口”。
為什麽是風口?
在自以為發現一片藍海之後,首先要問一問自己:“為什麽這片藍海別人沒有發現?”
進口食品在中國興起,已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可為什麽至今仍沒有火熱起來?
在吳江看來,主要原因在於兩點:
一、進口食品價格高高在上,遠離平民消費;
二、人們生活水平的增長沒有到達市場爆發的閾值。
從渠道上看,傳統進口食品銷售形式單一,很少有海外廠家直接在國內經銷。代理商拿貨後,無非選擇直銷還是再發展下一級代理商,再通過大量設點去占領消費終端,可用的手段也只有促銷、讓利等有限的方法,無法形成可控的、可規模化的渠道和通路。
就連天貓、京東、一號店,國內大型進口食品電商,至今為止也難以自主發展進口食品零售,只是為代理商、分銷商們提供平臺。
本來價格昂貴的進口食品,加上多層渠道的層層加價,致使價格高企不下。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來襲,人人高呼“分銷已死”。在吳江看來,砍掉多余渠道,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發展進口食品O2O零售模式,是打破價格屏障的利器。
從另一方面來講,中國經濟經過多年發展,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升,僅從代購奶粉的火爆,就可以一窺看人們對生活質量的重視,進口食品的消費能力已日趨成熟。
商業渠道的變革、生活水平的提高,無論是從賣方市場還是賣方市場,都給予了吳江極大的信心:“這不是死海!”
做進口食品零售,最困難的是什麽?上遊供應鏈如何打通。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麽?終端價格降低。
在吳江的邏輯里,這兩個問題實則雙位一體:只要通過上遊供應鏈將拿貨價格降下來,再通過O2O模式削減渠道,反映到終端的價格自然也就降了下來。
比起國內進口食品,洋食網價格至少平均低15%,有的甚至便宜30%還要多。這得力於洋食網強有力的上遊供應鏈支撐。
上文提過,吳江是義烏最早一批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人,在那個時候積累下海外大量人脈資源。華人企業家、華人商會,這些遍布全球各個國家的華人組織,構成洋食網強大的買手團隊。不僅能夠甄別最受歡迎的食品,更能夠打通當地企業關系,直接從廠家提貨,以出廠價報關回國。
打通上遊供應鏈,為洋食網提供了品類豐富、進價低廉的渠道,但降低終端售價更在於洋食網O2O商業模式的設計。
線下:多渠道合作
洋食網線下采取多渠道合作模式,主要以“旗艦店+加盟店+高校代理”為主。
旗艦店為公司直營,開設在一、二線大城市的商圈步行街,用以推廣洋食網品牌,提供O2O體驗場所。
加盟店是洋食網布局全國終端市場的核心。
加盟洋食網,不收取任何加盟費用,只需繳納首批進貨款。而且,以後加盟店從總部進貨,洋食網總部一律以出廠價供給。
洋食網利用上遊供應鏈優勢,極大降低了進口食品價格,然後又通過價格優勢吸引加盟商為終端實體開拓市場,最終通過全國加盟店完成洋食網O2O布局,解決電商“最後一公里”的配送難題。
進 口食品的消費人群中,大學生群體不容忽視。洋食網針對大學市場特點,采取學生代理模式。不需要開立實體店鋪,每位高校代理只需要領取一個洋食網二維碼,以 後凡是從這個二維碼入口進入洋食網消費的訂單,這個代理都會從中抽成,目前在浙江財經大學、浙江農林大學已經陸續實施。
線上:洋食網為主,其他電商平臺為輔
在PC端網站、移動終端APP,洋食網網上商城已正式上線,這里是線上的主戰場。除此之外,洋食網還會入駐京東、天貓作為輔助銷售平臺。
這里就出現了O2O模式的核心問題:線上線下的利益沖突如何解決?洋食網提供了兩個解決方法:
一、 假如用戶A在洋食網線上下單,訂單信息會發送給離A最近的洋食網加盟店鋪,由這個店鋪負責配送,進行利潤分成,並且間接幫助店鋪拓展了客戶資源;
二、 類似高校代理,每個加盟店鋪也都會有一個洋食網線上二維碼入口,凡是由這個二維碼進入洋食網線上商城的客戶,所有的消費都歸店鋪所有。
洋食網的O2O模式,線上由總部把控,線下則通過加盟商來搶占市場,通過這種商業模式,改變了進口食品在國內的零售業態。
從洋食網線上商城來講,這是一個零售平臺;從線下實體加盟店來看,這是一個分銷平臺。但是無論如何,消費者到手商品的價格,距離出廠價只隔一個維度,這是國內的“最短距離”。
吳江說,當後期消費群體積累到一定量,對於上遊就有了議價權,這樣洋食網就可以做自己的貼牌生產,價格維度又將縮短一層,消費者享受的價格也將更加實惠。
目前,已經有100多家意向加盟者,吳江說為了洋食網的品牌美譽度,他要仔細考察代理商資質。
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著蛋,吳江更願意像宗慶後的哇哈哈一樣,小步快跑。在他看來,通往藍海的道路才剛剛鋪開。
青島港銅融資騙貸被揭露,銀行收緊相關信貸,銅第一大消費國——中國明年將銅進口量或會暴跌25%。
獨立商業分析和咨詢集團英國商品研究所(CRU)預計,中國明年將進口精煉銅235萬噸,為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08年,中國允許大宗商品作為抵押物進行貸款,此後銅進口量開始飆升。
CRU顧問Matthew Wonnacott告訴英國《金融時報》,“受青島港事件影響,任何與銅相關的事情比其他金屬被審查的更嚴。“
他的這番言論發表在LME WEEK (倫敦金屬交易所年會)召開之前。該金屬行業的盛會將於下周一(10月20日)在倫敦舉行,屆時將有多達1萬名的礦商、金屬冶煉廠商、貿易商和交易員參加。
其他抑制中國銅進口的因素還包括:
國內冶煉廠和精煉廠產能的擴張,以及中國消費放緩的事實。
青島港融資騙貸調查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今年6月,青島港對可能存在的銅、鋁等金屬重複抵押問題展開調查,在大宗商品市場引發軒然大波。青島德誠礦業因為涉嫌重複質押騙取貸款而浮出水面。包括南非標準銀行在內的外資銀行方面表示,他們正在積極調查商品融資調查事件的程度和範圍,判斷業務中是否有一份抵押品騙取多份貸款的情況。
最早報道青島港調查消息的英國《金屬導報》(Metal Bulletin)後來跟進報道稱:市場關於調查涉及的貨物價值的傳言已從2.5億美元上升至10億美元以上。
9月初,青島港公告稱,6月發生的“德正系”騙貸案涉案的商品數量為約30萬噸氧化鋁、2萬噸銅以及7-8萬噸鋁錠。這是青島港第一次披露涉案的商品數量,此次騙貸案直接導致銀行收緊融資信貸。
另有分析師也認為,中國明年銅進口將會減少,但沒有25%那麽多。麥格理銀行分析師Vivienne Lloyd預計,中國明年銅凈進口下降10%。她表示:
境內銀行對於開立信用證變得更加謹慎,但我們總是能發現,每次收緊發放信用證幾個月後,他們就會重新放松。盡管他們會在對誰發放上有所選擇,受到限制的主要是新借款人和小企業。
青島港融資騙貸調查終結了銅價自二季度以來的上漲,年內銅價已跌10%。本周三,LME三個月後交割的期銅交投於6647美元/噸,跌幅達2.2%。鋅和其他工業金屬也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中大幅下跌。(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澳大利亞媒體近來傳出澳方有望獲得中國煤炭進口稅豁免的消息。煤炭是除鐵礦石外澳大利亞最重要的出口能源,對華出口占煤炭出口很大比重,中國上周四恢複進口煤炭稅對澳大利亞影響極大。分析師將此舉視為,中國政府試圖幫助陷入困境的國內煤炭生產商。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援引匿名消息源報導,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已獲得中國同意,與中方達成自由貿易協議後,中方對澳方出口的煤炭就會免征進口稅。《悉尼先驅晨報》則是報稱,澳大利亞財長Joe Hockey近日訪華期間表示,只要中澳達成自由貿易協議,中方就可能豁免對澳大利亞煤炭的進口稅。
據上述澳大利亞媒體報道,Hockey稱,在京與中國財長樓繼偉會晤時,他對本月初中國政府決定施加3-6%的煤炭進口關稅感到“意外與失望”。樓繼偉解釋,中方此舉純為扶持本國煤炭生產商,並非意圖推動中澳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技巧。Hockey還說,
“他(樓繼偉)指出,兩國的自由貿易協議不會受影響,我們一致認為,要加快自由貿易協議進程。”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進口規模幾乎占澳大利亞出口規模的三分之一。截至今年6月一年間,約四分之一的澳大利亞出口煉焦煤都由中國購買,總額達55億澳元。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的動力煤約占其總產量的五分之一,出口總額35億澳元。中國的煤炭進口稅對澳大利亞的影響足以想見。
另一主要煤炭出口國印尼此前憑借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與中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已經取得豁免。本月10日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澳洲礦產協會致信本國政府,敦促政府要求撤回中國對澳方煤炭征收進口關稅。澳洲礦產協會執行長Brendan Pearson通過電子郵件發表聲明稱:
“這項決定的出臺,讓將於下月結束的中澳自由貿易協議談判變得更加重要。澳洲煤炭業在談判中尋求立即取消對該國煤炭出口征收關稅。”
本月9日,中國財政部宣布,自本月15日起,取消無煙煤、煉焦煤、煉焦煤以外的其他煙煤、其他煤、煤球等燃料的零進口暫定稅率,對應煤種恢複實施3%、3%、6%、5%,5%的最惠國稅率。
目前,中國國內外主要煤炭品種的價格已基本持平。恢複征收進口關稅後,進口煤炭在中國內地的競爭力將下降。
昨日公布的中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3%,增速為2009年第一季度以來最低。Hockey對中國經濟增長持謹慎態度,認為中澳雙邊自貿協議將有助於本國經濟免受中國經濟下滑影響。
以下路透圖表展示了今年1月-7月中國進口煤炭的主要貿易夥伴,其中澳大利亞對華出口合計5370萬噸,是頭號對華煤炭出口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自貿區郵報11月6日消息,上海自貿區平行進口汽車方案已經獲得商務部的批複,方案已經發給上海市政府,但目前尚未公布,意味著後市進口豪車降價成為大概率事件。
昨日,中國政府網還公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進口的若幹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調整汽車品牌銷售有關規定,加緊在上海自貿區率先開展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工作。
這很可能意味著,長期處於灰色地帶的汽車平行進口,將在上海自貿區率先實現正規化。消費者也將有機會,以便宜的價格,購買進口汽車尤其是進口豪車。
簡單理解,平行進口車指的是未經品牌廠商授權,貿易商從海外市場買下,並引進中國市場進行銷售的汽車。這種渠道與國內授權經銷渠道“平行”。
平行進口汽車的特點是,售價比4S更便宜,但售後服務不像品牌經銷商那麽完善。
自貿區郵報引述上海某汽車交易市場招商經理稱,平行進口汽車和4S店的售價差別,要看車型,通常車價越高,差價越大。通常會控制在15%-20%。一些價位本來就比較低的進口車,可能差價在10%,甚至不到10%。
在10月中旬,上海自貿區提交了《汽車平行進口試點方案》,而如今不到一個月時間便獲批。如果上海自貿區的試點方案正式啟動,進口豪車進一步降價,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在現行政策下,汽車平行進口並不受鼓勵。
前一段時期,中國對許多進口車進行反壟斷查處。這些進口車在中國的售價遠高於國際市場,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了中國不允許汽車平行進口的法規,硬性提高授權的中國代理商及品牌4S汽車修理店的進口車及零部件的售價,實際上是實現了縱向壟斷。而這一現象其實在國際市場上是少見的。
不過平行進口車也存在一系列的麻煩。一方面,海外市場銷售的汽車,未必符合中國的監管標準(包括油耗、安全標準等),勢必會存在進口難、上牌難的問題。另一方面,中國現行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下,平行進口汽車不享受“全球聯保”,換句話說,你從海外市場平行進口的汽車,沒法享受中國品牌4S店的三包及售後服務。
即將公布的上海自貿區平行進口汽車方案中,“上牌、三包、售後”等一系列問題,都將找到規範。
不過,從商務部批複方案,到方案在上海自貿區正式實施,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自貿區郵報引述業內資深人士的話稱,“可能1個月,也可能要兩三個月。”
因方案正式下發後,外高橋汽車交易市場還要搭建平臺,還要和經銷商進行溝通,確定從進口到售後的完整體系,最終要形成一個管理細則,這樣才能真正啟動試點。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今天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會議,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會上強調要加大天然氣進口,增加天然氣、原油儲備能力。
連維良表示,
天然氣供應,要按照優先保民生原則,努力增產增供,盡力增加進口,設法增加儲備,合理增加煤制氣等替代資源,做好企業間管線輸送能力共享,加強需求側管理,有序發展煤改氣,確保民生用氣穩定供應。成品油供應,要著力推廣乙醇汽油,著力推廣高品質成品油,著力增加原油儲備能力。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中國在原油市場瘋狂掃貨。過去幾天中國從歐洲市場購買了大約25萬噸的汽油及汽油調和物。同時中國還購入了33.5萬噸11月到貨的石腦油和柴油。
交易員表示,至少7艘40000噸以上的遊輪被用於向中國運輸汽油、芳烴和重整油。參與購買的是中石油、中石化及他們旗下的子公司。
中國還借道新加坡從阿曼和阿聯酋大量購買原油,而中國對於原油市場的購買已經成為中東和歐洲市場油價的關鍵支撐。
天然氣方面,近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雙方就第二個俄中天然氣管道達成初步協議。
該管道每年將供氣300億立方米。加上東線管道每年3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供氣量,中國將取代德國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客戶。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澳大利亞進口商有望迎來“意外之財”,因市場預期習近平主席本周訪澳期間,悉尼有望成為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
據匯豐銀行,如果澳元直接兌換人民幣,而不是先兌換成美元再兌換成人民幣的話,可為澳洲公司節省至多7%的交易費用。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銀行預計,如果人民幣交易中心伴隨著自貿區協議而達成,到2020年,中國對澳投資可能會增長7倍至3000億美元。
西太平洋銀行貨幣和商品策略部主管Robert Rennie在電話中告訴彭博社:
我們預計,澳元-人民幣交易將會大幅上升,並且資本流動的增加將進一步深化本已密切的貿易關系。
2013年,中國央行授權西太平洋銀行和澳新銀行為人民幣和澳元直接交易的做市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中國為澳最大貿易夥伴,2013年,澳大利亞2560億美元的進口中,20%來自中國,澳對中國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35%。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上周中國央行及加拿大總理辦公室先後發布聲明稱,加拿大將建立北美首個人民幣離岸中心,將確定多倫多人民幣業務清算行。
今年早些時候,盧森堡、法蘭克福、倫敦先後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香港、新加坡則已展開了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爭奪。據國際支付供應商Swift的數據,過去一年歐洲與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人民幣交易規模翻了一倍。
據彭博社,人民幣去年超越歐元成為僅次於美元的、最廣泛使用的貿易融資貨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彭博社報道稱,中澳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意向書,中國取消了澳洲對華煤炭出口關稅。
意向書還顯示,澳洲對華出口的包括鋁土礦、煉焦煤、動力煤等能源和資源產品將在兩年內免除關稅; 將在四年內取消澳洲奶制品行業關稅;將在九年內取消所有澳洲進口牛肉的關稅。
此外,悉尼將建立人民幣清算銀行,同時中國授予澳大利亞500億元人民幣RQFII額度。
另據新華社報道,澳大利亞承諾最終將把所有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降為零。
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評論稱,中澳自貿協議是迄今為止中國與其他國家簽署的最為全面的貿易協議。
以下來自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協定意味著(澳大利亞)進入中國服務市場的最好時機。
95%的出口中國的產品最終將免關稅。
將在九年內取消所有中國對澳洲牛肉的進口關稅。
將在四年內取消澳洲奶制品行業關稅。
澳洲對華出口的包括鋁土礦、煉焦煤、動力煤等能源和資源產品將在兩年內免除關稅。
將中國企業赴澳大利亞投資的審查門檻金額從2.48億澳元提升至10.8億澳元。
將在悉尼建立人民幣清算銀行。
今天早些時候,華爾街見聞網站援引新華網介紹過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17日在堪培拉舉行會談,雙方共同宣布實質性結束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有望為澳出口企業帶來巨大商機,或緩解澳煤礦商的困局。
澳大利亞總理秘書 Josh Frydenberg周日在布里斯班(澳東部城市)接受彭博新聞社的采訪時表示,自貿協定“將會改變遊戲規則”。他表示:
中國對澳開放包括農業、服務在內的行業將讓澳大利亞受益匪淺。
澳洲第一大銀行——澳洲聯邦銀行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是發達國家中對中國依賴程度最高的國家,澳對華出口占其GDP比重的5.3%。中國對自然資源和能源的需求是“多多益善”,而澳大利亞人則享受著中國廉價制造業產品帶來的好處。 2013年,中澳雙邊貿易達到了1510億美元。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道,中澳自貿協議的一大亮點是,澳大利亞貿易部將為澳國內牛奶場帶來四年內免關稅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此外,澳大利亞的釀酒商、金融機構、工程服務企業等眾多領域均將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優待機遇,中國政府對澳大利亞貿易放開的廣度和深度均令相關行業驚喜過望。
此外,據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道,除牛奶外,包括酒類產品、園藝產品、海產品、煤炭等累計占澳大利亞出口額93%的貨物都將在2019年前削減關稅至零。
澳洲聯邦銀行首席匯率和利率策略師、國際經濟部主管Richard Grace評論稱:
聲明宣布後,澳元很可能會受到條件反射式的提振。中澳雙方都會從中收益,但是澳洲較小型的企業將會更多地獲益。
緩解澳煤礦商困局?
匯豐銀行預計,自貿協議將免除自澳進口煤炭的關稅。
作為全球最大煤礦出口國,中國取消煤礦關稅將刺激澳洲煤礦商的利潤增長。此前,由於全球煤礦供應過剩和經濟增長放緩,煤價受到壓制,包括法興銀行和法巴銀行在內的投行都削減了煤價預期。
匯豐銀行澳大利亞首席經濟學家Paul Bloxham在電話中告訴彭博:
對於煤礦行業來說,(自貿協議)可能意味著近期中國宣布的煤炭進口關稅不適用於澳洲。這很重要。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