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盧布“暴貶” 俄央行仍連續八個月增持黃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48

為了阻止盧布崩盤,俄羅斯央行動用了巨額外匯儲備,但是作為全球第五大黃金持有國,俄央行已連續八個月增持黃金。

俄羅斯央行官方網站報告,截至12月1日其黃金儲備上漲至3820萬盎司,而此前一個月儲備為3760萬盎司。按照美元計價,這些黃金儲備價值下跌了8500萬美元。

11月俄羅斯央行外匯儲備總共減少了97億美元,降至4189億美元,創下2009年以來最低。

俄羅斯BCS Financial Group首席經濟學家Vladimir Tikhomirov告訴彭博新聞社,

“黃金儲備量增長,但是其價值卻沒有多大變化,因為黃金價格在下跌。自黃金開始下跌以來,許多央行都在買金。”

今年以來俄羅斯央行趁金價走低大舉囤積黃金,而在本月盧布暴跌後俄央行被迫大舉動用儲備幹預匯市。

11月以來,俄羅斯央行累計幹預匯市12次,總規模超過90億盧布。其中還包括兩次加息,累計升息幅度達到750個基點。盡管如此,盧布依然從45大貶接近80。

市場懷疑如果危機進一步惡化的話,俄羅斯央行或將出售黃金換取美元等硬通貨幹預市場。

華爾街見聞網此前報道稱,據法興銀行的估計,俄羅斯或許已經開始出售黃金。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批評央行,沒能在6月份盧比開始迅速下滑及時幹預匯市。

據世界黃金協會稱測算,黃金占俄羅斯央行總儲備的10%,而美聯儲黃金持有占總儲備比重約為71%,德國為66%。

據IMF測算,俄羅斯央行11月購入了接近19公噸黃金,與10月份購金速度持平。自從2005年以來,俄羅斯央行黃金儲備翻了三倍,目前總共持有約1188噸黃金,創下自1993年以來最大規模。

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Carsten Fritsch說:“我們簡直無法想象俄羅斯出售黃金,甚至是有出售的想法。”

“黃金是俄羅斯央行最後的子彈。因為它有儲值功能,是一種不受制於美元,或者歐美制裁的資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93

盧布“暴貶” 俄央行仍連續八個月增持黃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48

為了阻止盧布崩盤,俄羅斯央行動用了巨額外匯儲備,但是作為全球第五大黃金持有國,俄央行已連續八個月增持黃金。

俄羅斯央行官方網站報告,截至12月1日其黃金儲備上漲至3820萬盎司,而此前一個月儲備為3760萬盎司。按照美元計價,這些黃金儲備價值下跌了8500萬美元。

11月俄羅斯央行外匯儲備總共減少了97億美元,降至4189億美元,創下2009年以來最低。

俄羅斯BCS Financial Group首席經濟學家Vladimir Tikhomirov告訴彭博新聞社,

“黃金儲備量增長,但是其價值卻沒有多大變化,因為黃金價格在下跌。自黃金開始下跌以來,許多央行都在買金。”

今年以來俄羅斯央行趁金價走低大舉囤積黃金,而在本月盧布暴跌後俄央行被迫大舉動用儲備幹預匯市。

11月以來,俄羅斯央行累計幹預匯市12次,總規模超過90億盧布。其中還包括兩次加息,累計升息幅度達到750個基點。盡管如此,盧布依然從45大貶接近80。

市場懷疑如果危機進一步惡化的話,俄羅斯央行或將出售黃金換取美元等硬通貨幹預市場。

華爾街見聞網此前報道稱,據法興銀行的估計,俄羅斯或許已經開始出售黃金。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批評央行,沒能在6月份盧比開始迅速下滑及時幹預匯市。

據世界黃金協會稱測算,黃金占俄羅斯央行總儲備的10%,而美聯儲黃金持有占總儲備比重約為71%,德國為66%。

據IMF測算,俄羅斯央行11月購入了接近19公噸黃金,與10月份購金速度持平。自從2005年以來,俄羅斯央行黃金儲備翻了三倍,目前總共持有約1188噸黃金,創下自1993年以來最大規模。

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Carsten Fritsch說:“我們簡直無法想象俄羅斯出售黃金,甚至是有出售的想法。”

“黃金是俄羅斯央行最後的子彈。因為它有儲值功能,是一種不受制於美元,或者歐美制裁的資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42

多頭逼倉失敗連續跌停 甲醇期貨1501合約暫停交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79

QQ圖片20141222111509

根據鄭州商品交易所公告,22日日盤,甲醇期貨1501 合約(ME501)繼續暫停交易,此前因該合約連續三天跌停,交易所宣布啟動風險管理機制,12月19日晚夜盤及 12月22日日盤暫停交易,業內人士稱有參與多頭逼倉的大客戶賬戶穿倉傷到了江西瑞奇期貨公司。

11月6日,甲醇期貨1501合約從低點2472元/噸附近反彈,一路上升至的2797元/噸(12月3日),之後又一路下行,截至上周五已跌至1975元/噸,11個交易中跌幅接近30%。

根據鄭商所統計數據顯示,12月17日和18日,瑞奇期貨席位持甲醇期貨買倉量分別為6457手和6454手,位居多頭榜首位。19日當天,瑞奇期貨席位則減倉5984手。一位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網透露,瑞奇期貨席位19日所減倉位大部分系強制平倉,受甲醇1501合約三個跌停板行情影響,多頭面臨穿倉風險。

瑞奇期貨公告稱已啟用風險準備金及自有資金進行填補。具體處置情況公司按照要求書面告知全體股東,並對穿倉投資者進行追償。

新湖期貨研究員王鵬對中國證券網表示,後期甲醇期現市場價格維持持續下跌走勢,現貨市場庫存壓力短期內難以緩解,下遊甲醛、二甲醚等行業開工率下降,下遊需求進一步弱化;臨近春節長假,下遊企業多以隨采隨用為主。由於近期期貨價格呈現恐慌性暴跌,在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下,價格恐怕仍將維持一段時間的有價無市的局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56

IBM互聯網時代轉型遲緩 或連續兩年成道指最差成分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26

20141225090054

2014年即將結束,除非有奇跡發生,或者石油股再經歷一次暴跌,不然全球最大計算機服務提供商IBM股價即將連續兩年“榮獲”道指成分股中表現最差的頭銜。

包含30家公司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今年上漲8.77%,由16572點升至18000點之上,而作為“股神”巴菲特在科技領域的第一重倉股,IBM今年卻下跌了13.5%。此外,道指成分股中第二差的是能源企業雪佛龍(Chevron Corporation),今年下跌8.8%,主要受油價下跌拖累。

去年IBM更是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成份股當中唯一一只下跌的股票。IBM股價在2013年累計下滑了2.1%,表現遜於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同期26%的漲幅。

IBM在過去幾十年間,總是能早早地預見到行業的變化趨勢,提出電子商務、智慧地球等一個又一個領先的理念。但是在近年來企業們已經不願意再購買電腦設備,它們更願意去租用遠程服務器,即迅速崛起的“雲計算”行業,IBM盡管早已預見這一趨勢,但龐大的身軀致使其轉型要慢於眾多矽谷的同行。

IBM近年來進行了重要業務的剝離,並壓下巨額籌碼:20億美元收購公有雲企業Softlayer,12億美元興建全球40個雲數據中心,10億美元投資PaaS平臺BlueMix研發,10億美元組建新的沃森集團,23億美元將x86服務器業務賣給聯想,倒貼15億美元將芯片制造業務賣給GobalFoundrIEs,30億美元投資新型芯片的研發等。

已連續十個季度業績收縮的IBM在一個接一個的投資,一個又一個的合作之中,開始融入到基於互聯網的雲生態當中。IBM這家百年企業這一次必須用更快的速度進行轉身,因為互聯網時代,一切都在快速變化中,而且在大牛市的背景下,投資者的耐心也是有限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42

日本11月通脹連續4個月下降 日本央行面臨挑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63

japanese-2

日本11月全國CPI同比增長2.4%,連續4個月下滑,低於2.5%的預期。除新鮮食品外的核心CPI同比增2.7%,符合預期2.7%。除新鮮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2.1%,符合預期。

據NLI研究所和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油價暴跌可能導致日本明年中期的通脹低至0.5%。

Sumitomo Mitsui Asset Management Co. 經濟學家Akiyoshi Takumori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通脹很可能因為油價暴跌而降低。日本央行應強調更廉價的能源對日本經濟有利,因為其不太可能在近期采取行動。

今天的報告顯示,能源價格環比下降了1.2%。迪拜原油價格——中東供應亞洲原油的基準——在過去一年已經下跌近50%。

此前,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曾提及油價下跌對日本物價的影響。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表示,最近石油價格的下跌為日本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從長遠來看將有助於加速通貨膨脹。雖然油價下跌短期內拖累通脹,但是其有助於增加企業利潤,讓企業增加工資。

失業率

日本11月失業率3.5%,符合預期。11月求才求職比1.12,預期1.10。日本11月總體家庭支出同比下降2.5%,預期下降3.6%。

工業產出

日本11月工業產值終值環比降0.6%,預期增0.8%,同比降3.8%,預期降2.4%。

零售額

日本11月零售額同比增0.4%,預期增2.5%,環比降0.3%,預期降0.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86

12月制造業PMI繼續惡化 制造業用工規模連續14個月下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21

QQ圖片20141231101817

中國12月制造業PMI終值49.6,為7個月最低,預期為49.5,初值為49.5。

2014年年底,中國制造業繼續惡化,產出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都在12月小幅下跌。相比之下,新出口業務在12月上升,上升速度略高於11月。由於新訂單減少,企業在12月小幅削減用工規模。平均投入成本和產出價格大幅下滑,降速創9個月最高。

制造業PMI指數的疲軟部分是由於制造業新業務的再度下滑。盡管下滑幅度不大,但其為4月以來新訂單指數首次下滑。數據顯示,新訂單下滑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國內需求走弱,而新出口訂單連續第八個月增長。增速小幅快於11月。

由於新訂單的減少,企業連續第二個月減產。不過,減產幅度很小,較11月收窄。制造業用工規模繼續下滑,連續14個月下滑。不過,下滑幅度降至5月新低。更低的雇員數量使得積壓工作量上升。

12月,中國制造業平均投入成本連續第5個月下滑,下滑速度創下今年3月來新高。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

12月終值錄得49.6,為近八個月來最低。外需條件微幅改善,內需疲軟仍是主因。新訂單指數跌至49.7,為今年五月以來低點;價格指數再度下滑。盡管數據走低不乏暫時性因素如APEC期間停產工廠尚未完全複工等,但總體制造業仍處困境。加之近來經濟數據屢次低於市場預期,期待政策再度寬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538

業績慘淡卻連續漲停 “不敗”神話考驗2015新股發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1/4061677.html

“如果要實施真正的註冊制,IPO定價需市場化、IPO節奏也需市場化,新股發行數量也應該由市場自己決定。”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

計數據顯示,2014年上市的120多只新股僅有四只股票首日漲幅沒有超過43%。與新股上市之後普遍連續漲停形成對比的是其慘淡的經營業績。

近日,證監會下發了萬達院線、晨光文具等20家企業IPO批文,相比IPO“開閘”的去年共發行125只新股的節奏明顯“提速”,註冊制改革措施也加緊推進,讓市場各方充滿期待:新股爆炒、IPO堰塞湖、“新股不敗”的神話現象能否就此終結?

從一波三折到平穩過渡,IPO穩步邁向註冊制

2014年1月8日,我武生物和新寶股份開始網上申購,標誌著暫停一年半的IPO再度重啟。

2014年,IPO在長時間暫停後重啟,一年間共有120多家登陸A股市場,與此同時註冊制改革也在不斷推進。但由於炒新等頑疾困擾,此次重啟後的新股發行也充滿了波折。

隨著《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發布,重申“以信息披露為中心”,構建事中事後問責體系,加強違規處罰力度,重視“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更是令市場人士認為A股“後核準時代”即將向註冊制過渡。

然而,此次IPO重啟後的道路卻一波三折。首批新股由於存在“老股過度減持套現”“網下配售利益輸送”等引起市場詬病,奧賽康等四家新股被叫停。在近四個月後,監管層進行政策微調,進入下半年後,IPO節奏逐漸平穩,上市企業數量不斷增加,開始步入常規化軌道。

投中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報告統計,截至去年12月31日,A股市場共125家企業上市,募集金額786.56億元,平均募集金額6.29億元。

業內機構表示,2014年新股發行改革一波三折,折射出市場化改革之路囿於現實條件的薄弱,“總量控制”等措施也留有明顯的行政化印跡,但註冊制改革方向卻是明確的。

“如果要實施真正的註冊制,IPO定價需市場化、IPO節奏也需市場化,新股發行數量也應該由市場自己決定。”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

“新三高”問題困擾,改革遭遇“新股不敗”

高發行價、高發行市盈率和高超募資金“三高”問題,曾是困擾我國資本市場新股發行的頑疾。綜觀IPO開閘一年來的市場表現,前述“舊三高”問題逐漸逝去,但“新股不敗”的神話繼續上演,高股價、高漲幅、高換手率“新三高”問題依然困擾IPO改革。

數據顯示,2014年IPO平均發行市盈率為23.7倍,人為壓低的發行市盈率使得絕大多數新股上市當天多數觸及漲停。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不徹底性是新股爆炒的主要源頭。”財經評論員郭施亮認為。比如今年頒布的發行監管紅線規定,新股發行市盈率不得高於行業的平均市盈率水平。

既然不允許新股發行市盈率觸及紅線,以遊資為主導的資金就借助新股上市後的漲幅限制進行瘋狂炒作,多數新股以連續性的“一字”漲停板的“任性”姿態出現,蘭石重裝、中科曙光等股票,更是在上市首日後分別連續出現23、21個漲停板。

與新股上市之後普遍連續漲停形成對比的是其慘淡的經營業績,看似業績光鮮亮麗的新股上市後紛紛“變臉”。以去年首季48只新股為例,近8成新股半年報業績下滑或負增長。

“隨著註冊制改革的推進,市場上針對性的配置資金攤薄到單家企業勢必減少,或將解決目前新股發行供求關系嚴重失衡以及‘一簽難求’、炒新浪潮嚴重等問題。”廣證恒生策略分析師張廣文表示。

發行提速風格轉變,2015新股發行何去何從?

市場機構的預測,2015年將是向註冊制過渡的關鍵一年,既要對IPO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又要為進一步深化改革而加快法規和制度建設的步伐。隨著註冊制改革、創業板擴容等推進,2015年A股發行節奏將大為提升。

根據證監會發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4年12月25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654家,其中,已過會38家,未過會616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591家,中止審查企業25家。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認為,註冊制改革的推進將使資本市場市場化程度提高,新股定價、發行等都將由市場決定,預計今年新股發行密度將大大增加,IPO市場堰塞湖現象將有望“疏通”。

伴隨著註冊制改革的推進,投資者投資理念也將發生轉變,“炒新、炒小、炒差”的操作風格將得到轉變,價值投資將逐步回歸市場。

事實上,去年以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盤股明顯跑輸大盤。創業板指在最近創出1674點新高後暴跌近5%,明顯股紛紛跳水,而大盤藍籌股卻繼續走高。“目前可以初步判斷市場風格轉換已經確立,今年隨著註冊制改革的逐步推進,創業板高估值泡沫將進一步遭到擠壓。”首創證券研發部經理王劍輝說。


(編輯: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953

外儲連續兩季度下滑 是因為資本外流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21

中國外儲連續連續兩個季度下滑,除受正常匯率波動的影響,有分析師擔憂與資本外流有關。

央行昨天數據顯示,四季度外匯儲備規模減少500億美元,截止12月底,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84萬億美元。而在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89萬億美元。

這已是中國外匯儲備連續第二個月下降,去年三季度,中國外儲較二季度減少1000億美元。二季度末為3.99萬億美元。

據路透,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金融分析師鄂永健提到,因為美元升值,外儲中非美元貨幣折算美元價值下降可能是原因之一。

三季度外儲下降時,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也表示,中國外儲下降為國際匯率波動所致,不必過度解讀。

國家外匯管理局總經濟師黃國波近期曾撰文稱:“我國的外匯儲備目前已經分散到30多種貨幣,包括歐元、日元、韓元、英鎊、澳元等等”。美元升值,就會導致這些非美元資產在折算成美元時金額減少,即以美元計價的外儲貶值了,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外匯儲備的美元計價余額。

東莞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陳龍認為,外匯儲備的下降在預期之中,但是較前季度下降500億美元的規模仍屬意外。去年四季度接近1500億美元的外匯順差,再加上減少的5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說明當季資金外流規模接近2000億美元。由此可見,在美元收縮、資金回流美國的大背景下,整體資金外流的趨勢在加強,未來的外生流動性沖擊不容樂觀。

不過,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李建軍認為,外儲連續減少,美元匯率升值是一個原因,還有就是結匯減少,美元到了企業手里,但企業因為美元升值沒有結匯,沒有變成外匯儲備。雖然貿易順差還是很大,但是企業沒有結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預期美元升值,加上人民幣可能少許貶值或者不升值帶來的影響更大,但不是資本外逃,現在離資本外逃還有段距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697

A股連續10周上漲 創近8年最長周漲記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36

cb4f2e334581ce3544ff3844641b86ae_580_406

上證綜指連續十周上漲,創近八年最長周連漲記錄。

中國股市周五再度大漲。上證綜指收漲1.2%, 盤中一度沖上3400點,成交額3922.53億元;深成指數收盤報11532.8點,漲幅0.43%,成交額2318.6億元;創業板大漲3.36%。

信貸增長遠超預期和市場預期中國央行將降準,滬指本周周漲2.77%,為連續第十周上漲,創2007年5月以來最長周連漲記錄。

板塊方面,今日銀行板塊再度走強,交通銀行、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等漲幅居前;互聯網板塊大漲,三六五網、樂視網、中青寶等多股漲停。鐵路基建板塊拉升,南北車漲停。前期漲幅較大的券商板塊表現低迷,國元證券、西部證券和光大證券跌幅居前。

下周二(1月20日)中國迎來2014年四季度GDP數據,市場預期該數據將創2009年以來新低。

不過,上海精熙投資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王征告訴彭博社:

因整體流動性充足,市場情緒仍然十分樂觀。瑞士法郎的巨幅波動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很小。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09

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者連續三周超30萬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76

美國失業數據近期持續波動,油價大跌可能已開始明顯影響美國產油州就業。

上周美國首次申請救濟金人數(首申)較此前一周減少1萬人,仍比共識預期高7000人,這是首申連續第四周高於預期,也是連續第三周超過30萬人。

此前一周人數本已是四個月來最高值,本周公布結果又上修了1000人。比單周數據更為穩定可靠的四周首申均值環比增加了6500人,但由於年末假期和季節性因素影響,還需時日觀察近幾周數據是否真正表明失業回升。

美國勞工部今日公布

截至本月16日當周(上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首申)人數為30.7萬人,彭博調查的共識預期為30萬人,此前一周首申人數由創四個月來新高的31.6萬人修正至31.7萬人。

截至本月9日當周,持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244.3萬人,預期為240萬人,此前一周由242.4萬修正至242.8萬。

過去四周首申均值為30.65萬人,此前一周公布的均值由29.8萬人修正至30萬人。

下圖可見藍線代表的首申和橙線代表的四周首申均值增減變化。

油價,石油,失業,首次申請失業救濟

如下圖所示,在德克薩斯、北達科他、科羅拉多、賓夕法尼亞和西弗吉尼亞五個生產頁巖油的州,隨著美國基準油價WTI原油價格不斷下跌,五個州的首申合計人數持續上升。

油價,石油,失業

四周均值比單周數據穩定,能更好地反映就業市場趨勢。每年感恩節假期到次年1月末期間,首申數據常會因假期和天氣因素而波動。而且去年零售業公司比以往更早聘請臨時工,可能也會較往年更早辭退臨時工。經濟學家認為,再過幾周或更久以後才能判斷是否形成新的失業趨勢。

本月公布的去年12月美國非農就業報告顯示,雖然失業率跌至5.6%,新增就業者高達25.2萬人,但美聯儲關註的薪資增長卻環比下降0.2%,創有記錄以來最低增長。不過,美聯儲今年加息時點的預期仍未改變。

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提到,多位美聯儲官員預計將在今年年中調整接近於零的短期基準利率。有“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也在文章中提到,美聯儲有望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加息。

去年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德意誌銀行首席美國經濟學家Joseph LaVorgna的觀點稱,非農就業報告的數據容易大幅調整,並不是最適合用來觀察美國經濟的指標,了解美國經濟應觀察這五個經濟指標:

首申、ISM制造業調查、機動車銷量、工資稅預提金額和美聯儲的高級信貸官員調查(Senior Loan Officer Survey,SLOS)。

LaVorgna認為,以上五個指標與整體經濟活動相關性強,而且調整幅度小。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