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張天一:我如何解決「高房租」和「高人員流動率」這倆老大難問題?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7/144763.html
這裡是張天一在內參的獨家專欄,如果你也有值得分享的創業故事和乾貨,想成為內參特約專欄作者,請聯繫內參君:微信qinchao11,QQ 2559982815
 
以下系張天一《伏牛傳》之七篇:
 
對北京的餐飲創業者而言,誰能夠解決「高房租」和「高人員流失率」其中任意一個問題,就有了成功的可能性。
 
不管時代如何,拷問某一個商業能否成立的要素從來沒有變化過。那就是一個商業體究竟能夠生產怎樣的資源以及它能夠交換怎樣的資源。
 
不同商業體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決定了某種產業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以及人們對某一行業的看法。
 
如說餐飲業。
 
在過去的幾千年裡,餐飲生產的資源是食物,置換的是等同於食物疊加剩餘勞動的價值的餐費。其資源置換的範圍大約是以餐廳為圓心半徑幾公里的商業、生活圈內。
 
這樣一個資源附加值有限,輻射範圍有限的行業,我們對它有一個貼切的稱呼「傳統行業」。
 
即使是這樣一個簡單產品交換的行業,今天在北京這樣的城市,按照傳統的模式,你也會發現快玩不下去了。
 
北京的房價足以讓一切與實體有關的行業過得不好。每一家餐廳因為有其輻射半徑,在有限的輻射範圍內要帶來足夠的客流,必然導致兩種商業選擇:
 
一是,讓餐廳處於某一個人流足夠密集的商圈內。
 
二是,豐富的菜品種類,讓顧客的選擇更加豐富從而增加周邊穩定顧客群體的重複消費機會;
 
選擇人流密集的商圈,就意味著高房租。而北京的房租已經高到讓這種傳統的商業模式無以為繼的地步。
 
我曾經在北京寸土寸金的魏公村後街看到這樣的一家奶茶店:生意每天都排長隊,但老闆每天都愁眉苦臉。因為不管他怎麼賺,最後的營業額都得拿去交房租,就圖了一個場面上的熱鬧而已。
 
對北京的餐飲創業者而言,誰能夠解決「高房租」和「高人員流失率」其中任意一個問題,就有了成功的可能性。
 
海底撈這樣的餐飲企業基本上解決了「人員流失」的老大難題。而在初創的餐飲企業,往往從業人員就是創始人本身或者與創始人關係十分親近的人,人員流失的問題基本上不存在。對其更有意義的思考方向是怎麼擊破高房租悖論。
 
交通和互聯網的發展讓「高房租」的商業模式有了被打破的機會。互聯網增加了餐館的傳播半徑,在過去只有周邊人流知道的某一家餐館現在有可能被全北京的人都知道。而私家車、公共交通的普及增加了人們的出行半徑。
 
這直接導致的一個結果是,選址的地段不再那麼重要。一家餐館也可以開在某個犄角旮旯、房租很低的地段,品牌通過互聯網傳播出去,人們通過便利的出行方式找到某一品牌,不是餐廳找顧客,而是顧客找餐廳。
 
傳統餐飲豐富菜品策略的麻煩之處在於,菜品越豐富,意味著廚房越複雜。廚房越複雜,則意味著採購、倉儲、物流、操作流程都會變得更加複雜。對於一個早期創業者而言,這些環節的複雜化是比較致命的。例如複雜的採購會讓你的毛利率變得撲朔迷離,無法把控;
 
所以,理想的啟動項目肯定是單品越少越好,SKU越簡單越好。但這在傳統商業模式下又是不可行的:顧客會因為過少的單品而很快產生厭倦感。
 
同樣是因為互聯網時代餐廳半徑的擴大,這一問題也得到瞭解決。
 
當某一家餐廳能夠超脫其地理定位而面向一個更大的市場時,「顧客厭惡一成不變產品」的問題很快會因為顧客群體基數的擴大而解決。
 
這就像大家都知道天安門沒有什麼好玩的、玩一次就夠了,但是天安門永遠人流絡繹不絕。這是因為天安門作為國家標誌其輻射半徑是全國,全中國13億人每個人都去天安門玩一次就足夠天安門永遠熙熙攘攘了。這就是受眾基數足夠大的結果。
 
伏牛堂最早開業的時候米粉只有兩款,現在也只有四款。原因也是基於對單店輻射半徑的判斷與自信,我們相信我們面向的顧客群既不是我們所在的寫字樓也不是朝陽區,而是全北京,甚至是北京周邊的一小撮人群。
 
以上的策略,我命名為「屈指可數和犄角旮旯」策略。採用了這樣的一種反傳統的經營模式後,其實將餐廳的全部風險轉移到了一點上:那就是究竟能否通過互聯網引來人流。只要能夠在這一點上進行單店突破,想必整個運轉就不會太糟糕。
 
這樣的單點突破比採取傳統策略,處處有漏洞、處處是麻煩的方式,或許要好一些。畢竟傳統商業模式費的是錢,而引流這事,費的是腦。

 

本文來源:餐飲老闆內參(微信號cylbnc) 
作者:張天一 (伏牛堂創始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34

產品經理如何解決產品和運營六大問題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2/144851.html
1、關於產品和運營的互動
 
產品和運營不用分的那麼細,大家都是全才,然後有某項特別突出:例如邏輯性強,大局觀好,那麼就去做產品,親和力強情商高有鬼才,可以做運營。
 
在產品規劃過程中,運營應該如何配合PM,完善和規範產品的規劃呢?比如做一個陌生人交友的應用,運營需要做的是找準自己的用戶在什麼地方。而產品經理則很容易沉入交互和產品的細節,特別是一些大局觀不強的產品經理。他們更喜歡說「我用了facebook的時間線」我這功能是TW的。但是哪個用戶會在意這個?
 
產品容易摳細節,而忘記了自己應該站的方向。
 
運營需要提醒和告訴PM,這個產品面向的人群是誰,是北上廣深,還是某某鎮KTV的官方應用?產品市場需求不一樣,那麼他們的產品形態和結構一定是不一樣的。如果要做一個陌生人的應用。運營應該對產品說:「現在有陌陌了,你他媽的別閉門造車了!」我們不需要重新發明輪子!
 
運營需要告訴產品:不要去做陌生人的,而是去做你身邊20-25歲的陌生年輕女人。這需求就精準了。特別是在現在,大家都在嚷著做平台,但是其實很多更垂直和小而美的需求一直存在著,這就是需要運營去發掘的。
 
MRD,BRD,PRD……這種,其實誰做都可以,就看你領導的口味了。這些文檔,你可以寫週報用,但是對於產品來說,不是必須的。運營要多去挖掘精準垂直的需求,以便給產品更精確的定位。例如百度的PK大咖,其實他們的人臉識別技術一直都有,並且專門從美國挖來的科學家做的,但是之前沒有運營能提出來好的爆發和利用的點。
 
運營一方面需要告訴PM這個產品的用戶在哪,另一方面,你也要告訴PM這個產品的市場和出路在哪。所以運營這個職位,其實若是細化,則可以分為用戶運營,內容運營,商務運營。看到這幾個詞,基本就能發現,其實運營需要做的活挺多的。一個好的運營,也要能從數據裡發掘出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和趨勢,為產品的迭代提供證明。
 
運營一定要最開始就加入產品開發工作中,和產品經理做好分工和調研。一個項目的開始,運營需從立項就加入。負責市場調研、用戶調研、合作方聯繫,運營內容準備。產品主要做項目規劃、產品脈絡、產品規劃和方向。只有這樣,才能在做的過程中不斷的去修正產品的失誤。要不然,最後產品做完,木已成舟,運營要去運營並維護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東西,產品發現你運營他的東西,你一點都不高興。大家都在負能量。
 
2、新產品上線時,如何冷啟動,獲得第一手的優質種子用戶呢?
 
第一批種子用戶,一定要有發芽的能力能長成參天大樹。從他們,影響到產品的目標用戶。所以這幫種子用戶,需要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你不是去等著他們來,而是需要運營去挖掘。守株待兔是不可取的。
 
例如陌生人交友類的應用,它的種子用戶一定是一些單身美女,例如業餘車模/showgirl之類的,然後靠他們來吸引第一批漢子進來。要給這些種子用戶一些夢想,一些成長的空間。讓她們成為某某某縣某某鎮某某小區的區花。那麼她們也會自發的讓身邊的屌絲們上來看看自己的光彩照人。
 
再例如新浪微博,剛出來的時候靠的是名人效應和意見領袖,來吸引大眾粉絲及用戶的參與。
 
為什麼要成為種子用戶,這就是運營的手段了。例如YY,9158,六間房,主播都是可以有收入的,所以她們樂意。例如新浪,對大腕是簽合同送東西發錢。對草根是給你成為大腕的機會。需要根據產品和所能掌控的資源,去決定其運營方式。
 
吸引用戶留住用戶是目標,其他一切都是手段。手段是多樣化的,善變的。
 
evernote當年剛出來的時候,我就是因為看到一個加拿大朋友的博客分享才去用的。用完之後,我又給部門的人推薦。這就是第一批種子用戶的重要性。
 
3、產品上線後,增加註冊用戶數等指標成為運營的工作重心,這種情況下如何獲得真實用戶的青睞?
 
不同的產品,其實不同的階段衡量的指標都是不一樣的:註冊用戶數對有些應用很重要,只是對於電商類的來講,可能就不那麼重要了。
 
很多時候,數據也是需要包裝的。也許一樣的數據,只是比例尺的不一樣,看到的曲線就完全不一樣。而運營要學會包裝產品和自己的成績。
 
4、掌握了用戶數據之後,怎樣對運營數據進行分析、挖掘?
 
分析運營數據,最重要的是捨得,要學著扔掉一些數據噪聲,並不是所有數據都有用的。例如你做一個付費的手電筒APP,那麼可能因為這個地區經常停電,用戶活躍度非常高。但是這個和產品核心有關聯嗎?NO,關注的應該是安裝量和盈利。
 
先要想清楚產品是什麼樣的,核心的數據字段是哪些,最應該的是想一下這個產品的初衷是什麼,也就是想要什麼樣的結果,是掙錢,還是要安裝量,還是要解決某人的問題?
 
按照結果來逆推想要的運營數據指標。如果是掙錢,那麼可能跟它有關係的是每個用戶的平均繳費,繳費頻率,利潤率等;如果是安裝量,那關注的則是活躍度,留存率,流失率等;如果是其他的,那麼你應該關注的是你的BOSS想要什麼?
 
5、產品新上線,老闆希望低投入高回報,遇到這樣的問題,運營同學應該如何解決?
 
運營需要的是去教育老闆,很多時候是付出才能有回報。很多上司不懂業務,不喂雞食,卻讓雞下蛋,這樣的老闆,還真不少。這種情況,就是看人下菜。
 
關注一下老闆對業內哪個產品比較喜歡和推崇,然後去分析一下人家的資源。看看他們的投入產出比。是自己真的沒做好,還是老闆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接著再來決定下一步的動作。
 
如果是全新的業務,那麼運營首先要做的是對業務的市場與現狀分析,做好智囊;而且要先給老闆打個預防針「你丫的要做這個新業務,可要捨得拿錢」。還有就是風險預估,很多運營是忽略了這一點。這樣容易在大家的報告裡畫大餅。
 
有產品的地方就有風險。風險包含各種方面,例如資源不到位無法推出產品的風險;例如水平不夠做不出想要的東西的風險;例如資金不到位無法做宣傳推廣的風險。要看老闆能否承受。
 
6、運營怪產品不行,產品怪運營沒運營起來,雙方脫節,如何解決?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先推出來,然後讓運營去收集用戶的反饋,看看用戶怎麼看這個產品。對於很多用戶來說,他們不在乎網站功能是否多是否牛逼,而在乎自己最想要實現的功能是否有。例如鐵道部的12306,他們要是做社交做瀑布流有人關心嗎?所有人只要能買到票就好了!所以剛才說的那個,看看運營關注的功能缺失,用戶是否在意即可。
 
寫在最後
 
指標只是目的,運營只是手段!目的是固定的,手段是多樣的,不同的產品,不一樣的市場,各種因素的交織形成運營的各種不同。十八般武藝,你,準備好了麼?
 
作者:快刀青衣(就職搜狐,負責各個內容頻道產品研發和少量的運營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49

奧巴馬警告:伊拉克問題無法在幾周內解決 “這將是一項長期工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780

美國總統奧巴馬周六警告說,伊拉克問題將不會在幾周內得到解決,“這將是一項長期工程”。他同時表示,空襲成功摧毀了伊拉克恐怖分子ISIS的武器和裝備。

當地時間周六上午10:25(北京時間周六22:25),奧巴馬再次就伊拉克問題發表聲明。他說,“我們有信心”軍事行動將能夠阻止ISIS屠殺伊拉克北部Yazidi宗教少數派人民。

在被問及伊拉克空襲將持續多久時,奧巴馬說,“我不會給出一個特定的時間表。”

而對於“造成此輪伊拉克危機是因為缺少美國駐軍”的指責,奧巴馬尖銳回應稱,他之所以決定從伊拉克撤軍,是因為伊拉克人不希望美軍留下。

奧巴馬重申,“我們不會再次向伊拉克派遣作戰部隊。”

奧巴馬說,美國已經加強了對庫爾德武裝的軍事援助。他同時再次強調,最終只有伊拉克人能夠確保伊拉克穩定,美國不能替他們做到這一點。

奧巴馬還提到,英國和法國加入了對伊拉克的人道主義救助工作。

繼當地時間周四晚奧巴馬授權對伊拉克進行定點空襲後,周五,美國已對伊拉克北部ISIS據點實施三輪空襲。此外五角大樓稱,已對伊拉克北部受困民眾實施兩次人道主義物資空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608

彈藥用盡 歐洲央行已無合法解決危機的辦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178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員Wolfgang Münchau撰文稱,歐洲央行難以實現通脹目標的原因,不僅僅在於其用完了所有可用政策工具,還因為把政策基於錯誤的經濟模型。歐洲央行從未預料到,通脹會偏離2%的目標,但每個月都被經濟數據打臉。因為他們依賴不準確的情報,且在過去幾年里犯了三大錯誤。(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第一、歐洲央行本應在金融危機初,實施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並將利率降至零。歐洲央行的行動本應比美聯儲更緊迫,因歐洲的財政政策遠比美國嚴格。

第二、德拉吉承諾在二級市場購買歐元區國家國債,也就是市場所稱的“OMT”計劃。這必然幫助歐元區債券市場複蘇,緩解歐債危機。但這最多只能算局部勝利,因為這令所有人自滿,包括歐洲央行自身。好像OMT是解決危機的終結方案。

第三、錯判了去年年末通脹率回落。自去年11月以來,剔除波動性較大的食品和能源的歐元區核心通脹率維持在0.8%附近。但每個月議息會議和講話中,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都一再重複:“通脹預期牢牢穩固於近2%的水平。”

Münchau認為,歐洲央行應開始放棄通脹目標,並以價格水平目標代替。這將向投資者釋放一個信號,即如果第一年通脹過低,歐洲央行將在下一年錨定更高的目標,以實現整體價格水平目標。

歐洲央行應開始買入股票和垃圾債,應資助按揭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也可以通過買入債券,為交通基礎設施、能源網絡和科學研究領域的投資計劃融資。這些舉措都是有效的,但並不合法。

若要規避法律問題,歐洲央行唯一能做的就是拋棄那些愚蠢的宏觀經濟模型——也就是他們啟用的Smets-Wouters模型,因為它早就過時了。

Münchau猜測,歐洲央行不會采取上述的任何行動,而是繼續怪罪歐元區成員國政府沒有實施結構性改革。他們最終將實施規模很小的資產購買計劃,並在經濟初步顯示複蘇跡象時就過早結束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71

教育部稱高校漲學費可承受,誰來解決寒門子弟的煩惱?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533

教育部回應:高校漲學費在可承受範圍內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高校學費上漲問題,引發社會各界的熱議。8月21日,教育部正式做出回應,稱目前高校收費水平基本在城鄉居民可承受範圍之內。

據前述南方周末網消息,已有多地公布高校學費調整方案,且大多呈學費上漲趨勢,其中,在寧夏公布的普通高校學費收費新標準中,文史類、理工農類、醫學類的學費漲幅均超過了50%。

據教育部統計,隨著2012年國家關於穩定學校收費標準的政策到期,全國有9個省份調整了普通高校收費標準,分別是:天津、江蘇、福建、山東、湖北、湖南、廣西、貴州、寧夏;另外有6個省份正在啟動調整收費標準的相關程序,分別是:浙江、廣東、山西、安徽、內蒙古、青海。其中已調整學費收費標準的省份不到全國的三分之一。

在學費調整範圍上,各省不同專業的學費漲幅不同,但多在20%-35%之間。不過,江蘇的醫學類專業漲幅達47%,寧夏的文史、理工類漲幅均超過57%,醫學類漲幅更是達到76%。

對此,教育部財務司負責人表示,雖然寧夏這次漲幅相對較大,但由於原來收費標準偏低,新標準的絕對數並不高,各省份也嚴格履行了規定程序。

從已經調整高校學費標準的9個省份來看,調整後的學費標準,一般專業在4000-6000元之間,藝術類專業在7000-12000元之間。

到底學費調整幅度高不高?該負責人解釋稱,若從高校學費占家庭戶均收入比看,調整後的新標準占當地城鎮居民家庭戶均收入的比例均低於8%,最低的是江蘇,為5.6%;占當地農村家庭戶均收入比例最高的是湖北和廣西,為21%,最低的是天津,僅為9%。

而從全國來看,據統計,2013年全國公辦普通本科高校生均學費為5775元,占城鎮家庭戶均收入的7%;占農村家庭戶均收入的17%,公辦高職高專學校生均學費為5164元,分別占比7%和15%。

“總體來看,目前的收費水平基本在城鄉居民可承受範圍之內。”教育部負責人強調。

據統計,2012年全國教育總投入中財政性教育經費占比為80%,學費收入占比為13%;全國公辦普通本科高校總投入中財政性經費占比為68%,學費收入占比為17%。

寒門子弟的煩惱:漲學費後上不起學怎麽辦?

對於漲價後貧困地區學生上學的壓力,該負責人稱,在嚴格落實國家現行各項資助政策的同時,漲價省份均要求高校從學費收入中提取經費,加大學生補助力度,保證不發生因為學費上漲導致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不了學的現象。

如寧夏將高校學費收入中用於學生資助的比例從10%提高到15%,同時學校須對5-10%的特困生減免學費;天津市規定從事業收入中足額提取6%資助經費,提取2%的經費建立食堂價格平抑基金;貴州省規定高校要從學費收入中提取10%的資助經費;福建省規定高校要從學費收入中提取15-25%的資助經費。此外,各省均設立了收費監督舉報電話。

據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學生資助金額達到574億元,比2006年的167億元增長了約3倍;其中財政投入達到288億元,比2006年的29億元增長了10倍;生均資助經費達到普通本科1848元、高職高專1071元,比2006年增長了約3倍。

那麽,國家對高校學生的資助政策到底有哪些?南方周末網根據教育部網站的公開資料整理,希望可以幫助那些面對學費上漲而發愁的高校學生們。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據新華網消息,記者調查發現,面對學費上漲,除了幸運獲得補助的部分大學生外,不少“準大學生”通過打工等方式籌集上漲的學費;另外,有的學生為減輕家庭壓力,回避漲價高校,比較之下選擇路費和學費較便宜的高校就讀。還有的家庭困難學生選擇棄學外出打工,除了因學費上漲外,近年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投入成本大時間長等也是主要原因。

山東蒙陰一位高中畢業班班主任表示,班里有幾個學生考上了三本學校,現在初步決定外出打工,“三本學校學費本來就高,如今一漲價更加承擔不起。”

2014年高校的資助政策一覽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小虎/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64

《解決方案》已有國際範例 國內也有法源依據 速推「限額理賠」 別幫貪婪業者買單

2014-08-25 TWM  
 

 

金管會原本計畫比照日本接管問題壽險的方式,推動「保單不全額賠償」措施,且研議已久,但最後卻礙於擔憂保戶無法接受,沒有上路。

事實上,台灣若要比照日本辦理,已有法源依據和各界共識,端視政府有無決心。

撰文‧張舒婷、歐陽善玲

這次金管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接管國寶、幸福人壽,約莫一個月的作業時間內,沒走漏風聲或引起紛亂,讓各界對金管會的魄力另眼相看。

但美中不足的是,金管會原本計畫將比照日本接管問題壽險模式,推動「保單不全額賠償」措施,雖研擬腳步從未間斷,最後卻胎死腹中。

所謂「保單不全額賠償」,是為避免經營不善的壽險公司,用低價或不合理的預定利率搶賣保單(一般情況下,預定利率愈高,保費愈便宜)。保險公司一旦遭接管,高利率保單將打折,保戶無法全額領回,可避免其他無辜民眾買單。事實上,台灣若要比照日本辦理「保單不全額賠償」,已有法源依據。《保險法》一四九條之二規定:「接管人得報經主管機關核准,調整其保險費率或保險金額。」業者以優惠價格、佣金促進保單銷售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彭金隆說,該法條即符合日本精神。一九九七年,日本的安定基金接管問題壽險業者「日產生命」後,公帑已耗盡,此後連續接管數家問題壽險,即採取保單限額理賠的方式。

既然有國際範例在先,甚至連法源根據都有了,為何最後仍無法推動「保單不全額理賠」?

據了解,係因金管會高層考量到,以台灣目前的社會氛圍,尚未成熟到接受這種作法;更擔憂一旦兩家壽險公司合計約五十三萬名保戶走上街頭抗爭,將耗費更龐大的社會成本。

「以目前台灣保戶水準,未必能理性到接受保費無法全額領回。」本身即為國華人壽(現已被全球人壽收購)保戶的彭金隆舉自己為例,十多年前,國華人壽也屬於「績優生」,當時自己購買其終身險保單時,也只是純粹想買個保障,詎料國華人壽竟走向被接管的命運。「保戶的心態一定是:『這是金管會核准的保單,如今業者倒了,就叫我回家吃自己?』對多數當事人來說,一定很難接受。」彭金隆表示。

國寶、幸福人壽一定不乏有像彭金隆如此單純的保戶,只是,要全體民眾概括承受五十三萬名保戶的權益就公平嗎?政府作為問題壽險公司的最後擔保人,等於變相鼓勵業者升高經營風險,最終卻讓納稅人幫不肖業者買單。

比較問題壽險和一般壽險的商品,以終身健康險為例,三十歲男性購買幸福人壽「帳戶型終身醫療健康保險」,年繳保費約一萬元出頭;而富邦人壽的「安心寶倍終身健康保險」,年繳則需一萬五千元。

表面上,兩張皆為終身保險,且幸福人壽的保費較低,但富邦的保障內容較多,包括壽險保障、意外身故及全殘扶助保險金等。

再看看保險內容更單純的儲蓄險,二○一二年七月、今年四月及六月,國寶、幸福及富邦人壽分別推出「得意年年增額終身壽險」、「幸福美滿增額終身壽險」及「好富利增額終身壽險」,雖然保額及年繳保費皆不同,很難一眼判斷優劣;就預定利率比較,三張保單皆為二.二五%,也沒有明顯高低差異。

政府須未雨綢繆 不能只靠安定基金儘管如此,但問題是,多數民眾購買保險前,一定會請「專業人士」協助、提供建議。據了解,一般保險經紀人公司推銷國寶及幸福人壽儲蓄險商品,佣金收入約為二六%,而富邦人壽佣金只有二○%。

在利潤考量下,保險業務員可能優先銷售國寶、幸福人壽的商品;且當客戶質疑保險公司體質時,多數業務員會打包票回應,「放心,政府一定不會讓保險公司倒,保單權益絕對不會受到任何影響。」衝著「有政府當靠山」的心態,業務員昧著良心推銷問題壽險的保單,坐視國庫失血,也形同政府眼看著業者、業務員、保戶形成的「三角貪婪結構」耗費公帑,卻束手無策,最終還是由小老百姓買單。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一旦安定基金財源不足,台灣自會朝日本模式進行,但政府最好直接杜絕問題壽險公司的存在。彭金隆則建議,除了透過立即糾正措施,加速剩餘的問題保險公司自救,也應盡快納入保單不全額理賠的措施,才是長遠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30

占中有望和平解決 思想花園

來源: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6.html



前文分析,六四式清場不可能,但占中會否出現“四五”式流血結局,還取決於中央的態度。而這點,可以從內地對占中報道的尺度可見,之前是殺氣騰騰,如果口徑軟化,則說明是傾向和平解決。

中央官媒的兩篇報道,出現了這種傾向:

人民日報獨家還原:928日香港“87枚催淚彈真相


香港怎麽了:10個問答說清占中

和之前的報道相比,雖然還是非常偏頗,但至少開始了一些客觀報道。尤其是,之前內地報道過警方放“催淚煙”,後來刪除,現在又回複報道,一再反覆。是重要指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78

解決萬億城投債,一年過渡期夠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89

20141023chengtouzhai

本文內容來自微信公眾號“金羊毛工作坊”

如何解決高達10萬億的地方債,無疑是經濟轉型中政府面臨的一大難題。

據財新、一財、路透等多家媒體報道,財政部近日向各省級財政部門下發了一份《地方政府性存量債務清理處置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

《辦法》是對此前國務院發布的43號文中妥善處理存量債務部分內容的細化落實。采取新老劃斷的思路鎖定存量債務,並對在建項目後續融資安排一定過渡期。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團隊認為,《辦法》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核心內容值得關註。

一、關於存量債務認定

► 明確存量債務以審計口徑和對應的政府性債務管理系統為準,尤其13年6月以前的債務基本已鎖定為審計範圍。

► 截止14年底存量債務規模和明細要鎖定並於15年1月5日前上報,未來只減不增。今年底之前已經存在但未包含在上報結果內的債務,今後將不能再追溯納入地方政府債務。

二、 關於存量債務處置

► 針對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明確納入預算管理,並且列舉了多項支持資金來源。但文件本身無法說明這些資源是否可以充分滿足各級債務的償還需求,因此辦法也要求在上報存量債務結果時,同時上報償債能力評估結果。

► 關於負有擔保責任和一定救助責任的存量債務,沒有明確納入預算範圍。合法擔保的將納入“或有債務監控範圍”,無效擔保的僅提到妥善處置。

► 關於非政府債務處置,地方政府主要起到督促債務單位償還的作用,但不直接承擔償債責任。

三、關於過渡期安排

► 過渡期是43號文沒有明確過的新內容,時間上截止15年底,限於符合條件的在建項目在過渡期內采用原渠道舉借政府性債務。

► 對於“在建項目”有明確定義。

► 對於“符合條件”和“原融資渠道”,文件第二十條和第二十五條的內容措辭並不完全一致。

四、關於平臺公司處置

除了清理債務外,平臺公司名單也需要上報財政部備案,未來平臺數量“只減不增”,通過關閉、合並、轉型等方式逐步處置。

中金團隊同時指出,以上內容落實到對城投類債券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1、辦法將存量債務範圍限定為審計口徑,比43號文的要求更加明晰。對於可以納入地方政府債範圍的債務,辦法表達了明確的優先支持意願,可納入範圍的債券償債將明確收到預算保障。但審計口徑的具體標準以及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系統內的債務明細目前仍不清楚。

2、 根據辦法要求,債務人要將清理後的債務與債權人逐筆簽字確認,因此理論上存量城投債券是否屬於地方政府債年內應確定。

3、 存量債務應該是以具體債務性質而不是以平臺性質劃分,而債務性質主要取決於使用該資金的項目是否明確屬於公益性等地方政府承擔償還責任的範圍。對於債券而言,募集資金用途明確涉及這類項目的相對有優勢。

4、對於擔保類或有債務的保障程度偏弱,對於非政府債務部分提出的處置方式比較市場化,而且修訂期限和重新簽訂協議的建議有一定的允許債務重組的意味。

5、 目前至2015年底發行的城投債仍有可能屬於地方政府債務,但必須符合《辦法》規定的業務領域和在建工程條件。而2016年起,全部新發的城投債將不可能屬於地方政府債,只能是代表自身信用的一般產業債。

6、明年起城投債券將進入還本高峰,完全依靠地方政府債券和過渡期債券融資未必能夠完全滿足需求。再結合財政部對於融資平臺清理的要求,預計融資平臺未來的轉制重組將更加頻繁,需要通過提高主要融資平臺的自身造血能力增強再融資能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209

央行降息解決不了的中國經濟大問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56

中國央行周五意外降息反響強烈。盡管資本市場本身對此報以熱烈的“漲聲”,但是一個困擾中國的根本性問題並無法通過降息得到解決。

中國的高速增長奇跡已經開始放緩(從12%以上到7.5%),政府今年制定的7.5%增長目標目前也並不保證能夠達成。如果這樣一個主要經濟體進口需求大幅放緩的話,對於全球經濟而言,顯然會是一個大利空。

然而從撫養比率這個因素來看,中國經濟走弱的趨勢似乎不可避免。(所謂的撫養比例就是14歲以下人群加上65歲以上人群,與16-64歲的工作人群之間的對比。)

如果這個比例達到90%,那麽就意味著年輕工作人群的負擔壓力異常艱巨。

很明顯,2010年前後正是人口紅利的轉折點。獨生子女政策所帶來的結果正在得到體現,未來撫養比率走高將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222

在一胎政策下,青壯年的增速顯然無法跟上老齡化的步伐。即便現在已經開放二胎的等措施,但是短期來看(未來10-20年),這只會增加現有勞動力的壓力。而和其他國家不同,中國近14億人口的規模也不可能通過移民來壓低撫養比率。

工作人口的相對減少,養老和醫療方面的支出相對增大意味著即便中國能夠“轉型”成功,但是至少在短期來看,不可能改變增速放緩的趨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18

默克爾:俄羅斯不出力解決烏克蘭危機 撤銷制裁沒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06

普京,默克爾,俄羅斯,德國,制裁

德國總理默克爾昨日表示,只要俄羅斯對解決烏克蘭國內沖突沒有任何幫助,歐盟就不會撤銷對俄制裁。這是歐盟國家不滿俄方近來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對俄立場更強硬的跡象。

據彭博報道,默克爾昨日在柏林表示:

“我們致力於以外交方式解決這場危機。只要俄羅斯對化解危機貢獻很少或者毫無貢獻,我們就需要經濟制裁。它們(制裁措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知道它們會影響德國和其他歐洲經濟體。”

默克爾的這一表態突出表明,面對最近俄羅斯政府和烏克蘭親俄分裂武裝的軍事行動破壞烏克蘭停火協議的威脅,支持烏克蘭政府的歐盟國家對俄制裁的態度越來越堅定。同在昨日,法國政府表示,向俄羅斯交付直升機母艦Vladivostok仍懸而未決,“還在等待進一步通知”。本月初,法國總統奧朗德曾表示,烏克蘭危機“不允許”法方交付該船。

上周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烏克蘭政府上周五和周六兩日連續爆出的消息使俄烏邊境大戰的威脅驟升。烏克蘭政府指,今年9月初烏克蘭停火協議簽署以來,俄羅斯上周首次對烏進行軍事幹預,烏境內開始遭到俄方攻擊。烏東部的親俄分裂武裝對烏政府軍發動密集攻擊,炮擊烏政府軍79次,四名烏政府軍士兵和五名平民在此期間遇難,另有十人負傷。

上周五,北約秘書長Stoltenberg呼籲俄羅斯政府將軍隊撤離烏克蘭東部,“停止給沖突火上澆油”。本周Stoltenberg再次呼籲“俄羅斯停止違反國際法,尊重烏克蘭的國家主權。”

上周聯合國發布報告稱,烏克蘭東部已經毫無法制可言。報告認為俄羅斯軍人侵犯人權,估計烏克蘭東部的戰亂至少造成4317人死亡、9921人負傷、46.6829萬人無家可歸。

烏克蘭親俄分裂武裝則是指責烏克蘭政府破壞停火協議。分裂武裝控制的頓涅茨克市官網昨日公布,該市一輛公交車遭到炮擊,導致兩人死亡、八人受傷。該市還稱,經歷一晚炮擊的沈重打擊,前日烏克蘭政府的攻擊又致該市三人死亡、八人負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