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投700亿布局商业地产中粮13.5亿收购上海太古城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204/20100204043306984.html

每经记者  熊晓辉  发自上海

        2月2日,上海新梅(600732,SH)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上海新兰拟以13.5亿元的总价,将新梅太古城项目一期整体出售给中粮置业。

        对于“大悦城”落脚上海的首单收购,中粮集团显然很重视。在1月29日的签约仪式上,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不仅亲自出席,并且表示,上海大悦城是整个大悦城组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希望新梅置业在中粮置业收购二三期项目上予以支持。

上海新梅出售太古城

        从上海新梅对太古城的运作来看,选择出售并非初衷。

        上海新梅董秘何小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整个太古城项目是2002年拿的,实际上是闸北区的旧区改造项目,当时由上海新梅的大股东兴盛集团中标拿地,后来交给上海新梅开发。2005年一期项目开工,现已基本竣工。

        就太古城项目来看,地理位置颇为优越。太古城位于西藏北路180号,地处闸北区最南端,毗邻苏州河,距人民广场一公里。一期规划为大型购物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6.58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5.3万平方米,预计2010年开业。

        为什么在项目即将完工之际,却选择将之出售给中粮置业呢?对于记者的疑问,何小姐表示:“我们本来就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卖房子很正常。”

        不过,何小姐承认,公司确实考虑过自己运作商业地产。“原来觉得这个地段不错,想尝试操作商业地产。这半年来,我们开展了一些招商工作。但是现在招商的情况不是很好,加上商场的经营也不是我们的强项,所以最终考虑还是出售。”

        根据双方签订的《框架协议》,上海新梅控股子公司新兰房产拟以13.5亿元(暂定)的总价将太古城一期以商品房销售的方式整体出售给中粮 置业。协议签订后10日内,中粮置业将向新兰房产支付保证金2.6亿元。待项目完成并取得大产权证后,双方将另行签订《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

        “我们认为13.5亿元价格对双方都是能接受的,这是谈判的结果。”何小姐表示。

中粮置业“购城”入沪

        对于交易的另一方——急于想进入上海市场的中粮置业而言,收购太古城显然是一个好机会。

        何小姐表示,与中粮的接洽很简单,“中粮自己找来。正好我们也在找购买方,觉得适合出售,对公司的现金流也比较好。”

        在1月29日的签约仪式上,中粮集团副总裁、中粮置业董事长史焯炜表示,上海大悦城项目谈判历时8个多月,中粮置业团队从市场调研、项目定位到工程和法务,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不仅现身当日的签约仪式,还对上海大悦城未来的发展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宁高宁表示,上海大悦城是整个大悦城组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希望新梅置业在中粮置业收购二三期项目上予以支持。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新梅太古城项目的总规划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包括商业、酒店、办公楼和住宅。不过,除一期已开发外,其余地块尚未动拆。

        “整个项目是一个动拆迁项目,后面还有很多是没有动迁的部分。要不要动迁,动迁之后做什么,还要与政府谈。”何小姐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中粮集团官网公布“中粮置业举行上海大悦城项目(即新梅太古城)签约仪式”的消息,“太古城”已经改名为  “大悦城”。这意味着,通过收购太古城,中粮集团的商业地产品牌  “大悦城”首次入驻上海。

全国将建20多个大悦城

        “上海是中粮商业地产下一个重中之重。”2009年11月5日,中粮集团副总裁史焯伟向媒体表示。

        当日,央企中粮集团携旗下位于北京、天津、沈阳和成都等城市的7个大悦城项目在上海集中亮相。中粮集团宣布已开始在全国布局,将以“大悦城”为品牌,在全国打造“全服务链城市综合体”,并以此作为公司商业地产的发展战略。

        据史焯炜介绍,从北京西单大悦城运营以来,已先后有沈阳大悦城、北京朝阳大悦城等建设和开业。其中,朝阳大悦城主体工程已完成;天津大悦 城已开工。按照中粮内部的时间表,朝阳大悦城初定于2010年5月1日开业,天津大悦城在2011年开业。另外,北京安定门大悦城正在规划,成都大悦城也 在推进。

        中粮置地相关负责人还透露,中粮集团将在中粮地产之外,再投资700亿元在全国建设20多个大悦城,大悦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商业地产综合体。中粮集团提出,将来地产业务规模达到集团总资产的30%。

        据了解,目前中粮集团旗下有两家地产公司,上市公司中粮地产(000031,SZ)以及2007年在集团原物业投资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粮置业。按照宁高宁此前的布局,未来中粮地产主攻住宅和工业地产,中粮置业则主攻商业地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24

东方电气10亿布局光伏业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22/yOMDAwMDE4MzAyOQ.html


旗下拥有“水电、火电、核电、风电、气电”等5项业务的东方电气集团,已经有了新目标——光伏产业。

6月20 日,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在宜兴与宜兴迈吉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将重组迈吉太阳能科技公司。

宜兴迈吉太阳能公司,注册资本 为1.6亿元,是一家由中德合资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截至目前,该公司产能为180兆瓦。

按照协议,东方电气集团重组宜兴迈吉太阳能之 后,将占51%股权,该公司注册资本亦增至2.4亿元。

记者了解到,东方电气集团在重组完成后将向迈吉太阳能公司新增投资8亿元,建设 300兆瓦新一代高效选择性电极单晶电池生产线和研发中心。预计2010年年底,公司达到500兆瓦的产能。最终实现“三年内产能规模实现1000兆 瓦”。

东方电气集团宣传部负责人坦言,早在今年3月底,集团公司就与宜兴迈吉签署了战略重组协议。“集团公司一直在完善新能源产业链条。” 东方电气集团内部人士告诉本报,“集团公司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做”,东方电气集团的目标是要将迈吉太阳能打造成为百亿级新能源企业。

记者了 解到,此前,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已经在江苏宜兴地区展开了一系列的布局。

2009年10月,东方电气集团与江苏华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三家股东 签署了《江苏华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增资及出资转让协议》。

公开资料显示,江苏华创光电公司是一家集光电显示、太阳能光伏以及半导体照明融合 在一起的综合科研机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3

阿里巴巴百亿布局大物流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22065&time=2011-01-28&cl=115&page=all

00亿元投入仓库和“物流宝”建设,这不包括合作伙伴的投入,行动已经开始了

《新世纪》周刊 记者 王姗姗

 

  阿里巴巴集团不愿再对老也赶不上电子商务发展速度的物流业作壁上观了。

  2011年1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北京发布物流战略。其核心是两件事:第一,通过“物流宝”平台,大力推进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第二,由集团层面主导、投入100亿元的真金白银着手兴建全国性仓储网络平台。

  自2003年淘宝网诞生以来,中国物流企业就被汹涌的电子商务大潮拉着拽着、踉踉跄跄狂奔了八年。如今每天从淘宝网流出的订单就高达500万件,业务量爆增的同时,现有物流的容量和服务质量也遭遇瓶颈,买家投诉日增,物流商与阿里巴巴的关系也日渐紧张。

  1月19日这天的发布会也算是中国物流界的“盛会”,全国数百家物流企业的老板均应邀出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也到场动员。对着台下这数百个物流老板,马云从致敬讲到使命,从危机讲到前景,中间出其不意地抛出一句批评:“你们今天玩得‘业余’”。

   至此,发布会现场的博弈气氛早已不言而喻。

  阿里巴巴一面向所有的物流合作商亮明立场——这次是要“玩真的”,一面广征“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观者不免好奇——众多物流企业与阿里巴巴未来的合作模式及合作心态都将会发生怎样的转变?

有所为有所不为

  2010年6月,淘宝网对外首推“大物流计划”,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推出了物流宝平台(http://e56.taobao.com),即由淘宝 网联合国内外的仓储、快递、软件等物流企业组成服务联盟,提供一站式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外包服务,解决商家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包装) 和递送难题的物流信息平台。

  在2011年的物流战略发布活动中,以物流宝为核心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又进一步被强化。

  阿里巴巴想做的,是用“物流宝”汇集所有物流服务商的服务信息,将从生产商到消费者的物流链各环节合作伙伴整合起来,并“从上而下打通”。所谓“打通”,一是指商家完成网店前台和后台对接,一是整个物流宝平台也完成前台数据跟仓库管理系统对接。

  “以后淘宝上每天产生海量订单数据将可以实时、准确、可靠地分享给供应链上所有合作伙伴——从厂家、仓储服务商、快递公司到配送公司。”阿里巴 巴集团总参谋长曾鸣这样描述“打通”的效果,一份物流订单产生后,订单需求、商品库存信息、可售商品等相关信息都将变成“可追踪的”——相关信息不再分散 在相关供应商和物流服务商手中,淘宝网后台和消费者也可看得见。

  “我们自己不会去用卡车运东西、也不会管仓库里边的作业,这些工作全部由合作伙伴完成。”淘宝网CFO张勇表示,阿里巴巴不会介入到硬件和整个作业层面的管理,不会跟物流服务商去抢饭碗,而是要做“信息服务集成商”。

  按照淘宝网的设计,物流宝“可以整合订单的信息、商品的信息、以及物流作业的状态,包括物流结算的功能”,这意味着加盟物流企业自身业务运营的核心数据都需要向淘宝网做相当程度的开放。

   因此,“不抢饭碗”的承诺并不等于说淘宝网“不想控制物流环节”。淘宝网自去年6月以来不断在募集物流合作伙伴进驻物流宝,但时至今日,并未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可见物流服务商心中确实存有顾虑。

  对此,张勇表示是否加盟取决于物流商的意愿,不能勉强,淘宝网能做的只有将“物流宝”产品做得更好,吸引它们加入。

  可以掌控物流合作伙伴的业务运营数据,物流宝的这一功能,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有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分析指出,物流宝信息平台,将集纳很多对市场更具指标价值的数据,未来有可能直接转化为淘宝网的另一个获利资源。

合作建库

  与“不抢饭碗”的思路一脉相承,马云还向众多合作物流企业做了另一个承诺:“只做现有物流民营企业不想做、不肯做、不得不做的事情”。

  与京东商城一样,阿里巴巴计划拿出的100亿元都将主要投在仓储环节。阿里巴巴称,阿里仓储定位为“专业的物流地产商”,未来将专注建设为 B2C服务的中心仓储的全国网络。曾鸣表示,阿里巴巴要打造的,是一个开放的仓储平台:可以给包括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厂家自有仓和其他合作伙伴在内的所有 物流合作伙伴共享。

  2009年到2010年,阿里巴巴集团曾尝试投资了百世物流和星辰急便这两家物流企业,用曾鸣的话说,这些经历的价值在于“增加了阿里巴巴对于 物流产业的感性认识”。此外,2010年10月,阿里巴巴曾参与新加坡物流巨头普洛斯(MCO.SG)的IPO认购,在该公司持股0.3%。但此前阿里巴 巴在仓储方面还没有直接投资,更没有建仓经验。而来自阿里集团自身的100亿元资金,也不足以支撑整个建仓计划。曾鸣解释说,“仓储投资非常大,而且未来 如果仓储本身还要支持B2C很多配送、供应链模式创新的话,创新风险非常大,要拿很大的地,才能满足海量包裹中央仓的体系,所以跟政府沟通也非常重要。”

  在一期,阿里集团将联合合作伙伴投入200亿到300亿元人民币在仓储领域。区域规划上,将主要针对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 七大区域选择中心位置进行投资,其中华北的京津区域、华东的长三角区域和华北的深广珠地区将是优先考虑区域,上述三地区“开发体量初步设定在每个区域 100万平方米左右”。

  本刊记者从一位接近阿里巴巴的知情人处获悉,目前阿里巴巴已引入包括普洛斯及中远集团在内数家财力和经验均相当雄厚的物流企业参与,向该项目输入资金和管理,不过阿里巴巴仍享有对合资公司的绝对控股。

  据该人士透露,目前阿里仓储已经在廊坊、杭州、武汉等地购置了至少20万-30万平方米的土地,未来在全国将建立大约20个“分拨中心”。整个项目初步预定在两至三年内完成。

  “‘分拨中心’概念,是有分类管理的功能考虑。”这位知情人告诉本刊记者,未来阿里仓储将与物流信息管理平台之间形成互补互动的关系,“分拨中 心”均选址在干线运输环节中距离商家最近的位置,自商家将货存入“分拨中心”的一刻起,商品相关信息即会录入到物流宝信息管理系统。

  “建仓一方面可以有助于解决物流瓶颈,同时阿里巴巴也可以清楚掌握哪些商品是最好卖的。”在这位知情人看来,这些信息里所蕴含的价值之大,怎么看都不过分。阿里巴巴甚至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和现成的仓储资源直接操刀“自营B2C”业务。

加入不加入是个问题

  “我今天跟大家讲,十年以后最成功的物流企业一定不是今天前十名。”尽管台下坐着现今物流圈内最为著名的“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的各位老板,马云依然毫不客气地掷出这番“诅咒”性的预言。

  马云向台下数以百计的物流商布道说:“一定会诞生新的物流行业领军者,他们善于学习、提升管理、他们有远见、为客户着想、为社会着想,因为中国缺这么几家公司,也必须有这么几家公司。”

  电子商务现在仍是中国物流行业的首要业务来源,马云的强势宣讲代表了阿里巴巴在物流商面前的话语权。而面对挟巨资而来的阿里巴巴,台下就坐的物流老板内心当是五味杂陈,但他们需要尽快做出选择:是加入阿里巴巴联盟,还是继续独善其身。

  一家重要的物流企业私下对本刊记者表示,对阿里巴巴在合作中提出的排他性合作条款疑虑重重。另一位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投资五洲在线的计划已经搁浅。原因是五洲在线方面提出要求,如果出现资金安全性问题和到账时间未能履约,可以终止协议,遭到阿里巴巴拒绝。

  据马云本人透露,阿里巴巴准备了3亿美元的资金,专门用于投资物流行业中不错的公司。但对阿里巴巴来讲,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吸引更多的商家和物流 企业加盟使用自己筹建的物流平台,而不是让巨资投建平台“空空如也”。“现在让企业把货都备到我们仓里,据我们了解,企业最大的担心在于库存。此外还在于 流程的衔接。”淘宝商城企业物流总监龚涛承认,现在阿里巴巴的物流战略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压力在于需要多方协调。

  龚涛表示,在阿里仓储和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初期,淘宝网认同物流商根据自己的需要做自主选择。“原则上应该是顺势而为,看怎么样做才能最高效。如果有人愿意通过这套信息平台来管理他们的生意,我们就为他提供这样的工具。我们不会‘为了做而做’,这不是我们的目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8

新希望22億布局澳洲乳業上下遊,頻頻出海為哪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3709.html

新希望22億布局澳洲乳業上下遊,頻頻出海為哪般

一財網 張誌偉 2015-08-01 14:00:00

澳大利亞當地時間7月30日,新希望乳業與Moxey家族、Perich集團及澳大利亞自由食品集團,合資成立了“澳大利亞鮮奶控股有限公司”,其中,新希望是大股東。

劉永好也玩起了自拍,背景是澳洲的一座牧場。

澳大利亞當地時間7月30日,新希望乳業與Moxey家族、Perich集團及澳大利亞自由食品集團,合資成立了“澳大利亞鮮奶控股有限公司”,其中,新希望是大股東。

這也是“中澳農業及視頻安全百年合作計劃”(下稱“ASA100”)的一部分,該項目由中國和澳大利亞農牧企業聯合發起,旨在通過雙方的百年的努力,第一為中國高端的動物蛋白和食品安全做貢獻,第二為澳洲農牧資源對接中國海量消費市場奠定互換雙贏基礎。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新希望乳業方面了解到,未來三到五年,新希望將在澳大利亞農業與食品領域投資5億澳元(折合人民幣約22.78億元),且大部分投資用於支持新希望乳業在澳州的合作項目及產業發展。

“兩國在這方面非常互補。澳大利亞國土面積達700多萬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2000多萬。繼礦業之後,農業有機會成為澳經濟的又一增長引擎。”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認為,對於澳方企業來說,中國巨大的市場空間則對他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因此,合資公司建立後,可以依托澳洲豐富的資源、成熟的技術服務,為中國市場提供更多物美價廉的乳制品。

值得關註的是,此次澳方與新希望集團聯手的三家企業都頗具實力。Moxey家族的私有牧場是澳洲最大規模的單體奶牛牧場,其生產的優質原料乳,主要供應悉尼及當地周邊的鮮奶市場,並與A2、Lion等澳洲知名鮮奶企業都有密切合作;Perich集團擁有澳洲第二大單體奶牛牧場;澳大利亞自由食品集團(FreedomFoods Group)在悉尼和謝珀頓都設有乳品加工廠,其產品主要供應澳大利亞及出口中國等亞太市場。

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記者,只有新希望這樣的大品牌企業過去談,澳洲當地政府及牧場才有可能消除抵觸心理,“因為澳洲一直都是以出口奶牛及肉牛為主,目前也在考慮轉型,繼續有實力有資本的企業過去投資,進而幫助當地提高養殖規模”。同時,也通過與中國企業合資來把乳制品銷往中國市場。

事實上,2015年以來新希望就在海外布局和乳業市場上不斷開疆拓土。4月1日,公司與新西蘭新萊特聯合推出的原裝原罐進口奶粉愛睿惠上市,京東售價僅為99元,這一價格和渠道瞬間顛覆了傳統奶粉市場。

當時有分析稱,之所以通過電商推出低於百元的進口產品,新希望是希望通過這樣創新的舉措來達到出奇制勝的目的,同時也借此切入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

對於此次斥巨資投向澳洲,乳業專家宋亮認為符合未來行業分工趨勢,即通過海外奶源來強化嬰幼兒配方奶粉和常溫奶市場的競爭力,而國內則重點發展巴氏奶等低溫產品。

且這樣的戰略一方面完善了公司產品結構,另一方面在奶源布局上也形成南北半球資源互補的格局,進一步提高了產業鏈抗風險能力。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新希望在乳業品牌力不足,渠道力有限,且產品線單一,如此巨大的投資想取得理想回報,勝算較低。

然而,近年來國內乳企紛紛出海,光明乳業先後收購新西蘭和以色列相關項目,在奶源和技術方面積極布局;伊利投入30多億在大洋洲建設工廠。與此同時,恒天然和菲仕蘭等國際乳企來華加快本土化合作與發展。

可以說,目前乳業國際化進程是不可阻擋的趨勢,資源與市場的國界早已被打破,企業有企業的選擇,消費者有消費者的選擇。“根據中澳自由貿易協定,未來四年內雙方奶制品關稅將降為零;與此同時,國內三四線城市及以下市場消費潛力逐漸被挖掘。”宋亮表示,未來可以期待的增長空間,急需乳企提早布局。

目前,合資公司正在積極進行養殖基地擴建,將在近期落成澳洲首個萬頭牧場,在未來十年內,會陸續投建兩個萬頭牧場。屆時,合資公司將成為澳洲最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奶牛養殖企業,每年的鮮奶產量將會達到20萬噸以上。

正如新希望總裁席剛在微信朋友圈所說:一小步卻是重要一步。他告訴記者,該項目僅僅是ASA100的第一步,未來三到五年,新希望還會在澳洲繼續尋找合適的項目。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394

萬達重返A股 千億布局成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291.html

萬達重返A股 千億布局成都

《中國房地產金融》 牛究 王聞 2015-08-06 20:15:00

按照萬達商業(03699.HK)的公告顯示,再過幾天(8月18日),萬達商業H股股東和內資股東將匯聚萬達北京總部,商議萬達商業在A股發行方案。

按照萬達商業(03699.HK)的公告顯示,再過幾天(8月18日),萬達商業H股股東和內資股東將匯聚萬達北京總部,商議萬達商業在A股發行方案。

根據此前公告,萬達商業地產將向中國證監會等相關監管機構申請發行最多3億股A股,預計總募集資金不超過120億元。這距離去年7月2日,萬達商業地產因“未更新申報材料終止審核”放棄A股上市的決定,剛好過去一年。

回歸A股惹爭議

對於此次回歸A股的理由,萬達商業稱,公司董事認為發行A股將增強公司的企業形象,進一步拓寬公司的融資渠道及增加運營資金,通過吸引大型機構及中小型投資者來增強資本市場的認可度。同時,A股的發行將有助於公司業務發展、融資靈活性及業務開展,有助於萬達獲得更多財務資源,有利於其長期發展。

按照萬達商業的預期,將在未來1年內完成A股發行工作。萬達商業表示,此次籌集的120億元資金將用於投資南京仙林萬達茂、濟南高新萬達廣場、合肥瑤海萬達廣場、成都蜀都萬達廣場、徐州銅山萬達廣場等5個項目。

至於最終上市地點,萬達商業表示,上交所與深交所均有可能,最終將由董事會授權後根據監管規定或者市場狀況決定。

而對於萬達重返A股,市場上也有多種聲音傳出。

有業內人士認為估值優勢吸引力是其最主要動力,此外也有可能在為未來萬達集團的整體打包A股掛牌上市做準備。

此外,也有評論認為這是一次“借機炒作”,其質疑依據為萬達商業在香港上市時的招股書,按照占股比例推敲,這更像是一場給“自己人”派紅包的資本遊戲,而最終萬達商業只會按照既定的路線圖使內資股在聯交所上市。

萬達商業的股權結構中,可以在聯交所公開上市的H股占比14.41%,而不能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內資股占比高達85.59%,主要由控股股東及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董事持有。

這樣的股票設計較為罕見。但只要大連萬達商業地產內部審批和中國監管當局批準,內資股可以轉為H股流通。

質疑的聲音認為,轉讓內資股的不確定因素是導致萬達商業H股估值低的一大原因,故不排除借此進行炒作擡高股價嫌疑。

十年曲折上市路

其實萬達的A股上市夢已經計劃了很多年。作為中國最大的商業地產開發商,萬達集團也是國內房企中規模排名前列卻未完成整體上市的公司之一。追溯其十年間的上市之路,充滿曲折與無奈。

2005年,萬達第一次赴港紅籌上市夢碎於國家部委聯合下發的“171號文”。2007年,回歸國內A股IPO的計劃腰斬於為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被叫停的A股房企上市的政策。2009年,滿滿信心折回H股上市計劃又因定價分歧流產。時隔3年後的2012年,受限於2010年4月發布的禁止證監會批準囤房囤地房企上市、再融資和重大資產重組的通知,萬達A股之夢再次折戟。一年後,萬達成功收購恒力65%股份,才為2014年底萬達商業香港借殼上市成功鋪下道路。

對於此次萬達重返A股,東方證券分析師竺勁稱,萬達商業此舉可視同IPO,但短期內A股IPO停掉了,所以萬達商業此次A股上市之路會比較長。如果明年是牛市,現在去A股發行,那就是非常合理的一件事情。

“但在A股表現較差背景下,雖然不排除有一些看好A股想回A股上市的想法在里面,但IPO都停掉了,此時回A股的實際意義不強,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更多的或僅是想表達一下自身看好A股的態度而已,避免股災。”竺勁如此補充道。

但竺勁也表示,萬達商業或也確實有融資的打算,因為商業地產始終是資金需求量比較大的業務。僅就萬達商業而言,當下也還處於建設及擴張期,還未進入完全的現金流回報期,從這個角度看,肯定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早前也有港股分析師指出,“到目前為止,房地產行業中通過IPO回歸A股的成功經驗幾乎沒有。”挑戰難度可見一斑。

打造多方位融資平臺

事實上,對於萬達宣布重返A股的決定,有業內人士指出,一方面是由於,萬達計劃在10年內建設1000家萬達廣場,這個數量幾乎達到了今天的10倍。

顯然,萬達需要更強的金融平臺來支撐這個計劃。大的框架,已經在今年搭建了一半,它們是萬達商業在H股上市和上海自貿區搭建REITs交易平臺。

而另一方面,數據顯示,萬達融資活動凈現金流連年處於巨額狀態,2012年至2014年分別為185.51億、379億、351.36億元。而且,萬達還有總建築面積高達679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在“18個月內完工和24個月內運營”的硬性要求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雖然萬達總資產高達5643億元,但截至去年底,一年內應付債務高達2354億元,還有超過1900億元銀行貸款及未償債券。去年末,萬達靠IPO融資288億港元元,對緩解現金流壓力只是杯水車薪。

當然,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萬達的輕資產轉型戰略定位,需要打造多方位的融資平臺。

據萬達集團內部高管透露,一些萬達商業的內資股東希望發行數量、發行對象、發行方式、定價方式、承銷方式等按照央企“A+H”模式,也就是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其理由是2017年萬達金融總部將落地上海自貿區,加上萬達商業實體項目優質。

不過也有萬達人士預測,基於新任萬達金融的負責人陸肖馬在深交所擔任高管多年,萬達商業登陸深市的可能性較大。

招銀國際分析師也表示,這是萬達開辟融資渠道的表現,一旦成功發行對其資金面的改善會有較大的幫助。在市場前景方面,出於萬達的品牌,市場對其認可度或會比較高。

轉型中的萬達在金融市場的運作可謂是火力全開。公司以良好的業績為背書,通過快錢已經在6月、7月連續發布“穩賺1號”眾籌產品,成功募集資金100億元。

從目前來看,萬達商業若成功登陸A股,萬達的金融板塊將包括:REITs平臺、同時面向境內和境外發行的A+H上市平臺。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萬達輕資產轉型的戰略定位,需要打造更多的多方位融資平臺,要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編輯:張瑜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一財工作坊

錢克錦

媒體人

夏心愉

專欄作家

禪宗七祖

專欄作家

柏羽

時尚人士

社論

專欄作家

王子約

媒體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43

遠光軟件:擬募資近6億布局能源互聯網

遠光軟件22日晚間發布定增預案,公司擬定增募資總額不超過5.95億元,用於投向依托AI技術的智能企業管理軟件項目、基於BDaaS模式的智慧能源服務項目(一期)、能源產業園之研發培訓綜合樓項目。公司股票23日複牌。

據遠光軟件定增預案,公司擬以不低於13.17元/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4518.22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95億元。

公告稱,本次非公開發行完成後,公司現有產品的競爭力加強,並將利用現有優勢布局能源互聯網,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
提高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符合公司的戰略發展規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497

蔚來汽車百億布局武漢光谷 打造年產20萬輛整車基地

12月11日,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武漢東湖高新區、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三方簽約,擬在東湖高新區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長江蔚來基金”,並在光谷投資不少於200~300億元建設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其中包括年產20萬輛智能化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研發及標準檢測中心等,致力於打造下一代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鏈。

根據協議,各方將在光谷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長江蔚來基金。該基金主要投向電動汽車及其相關技術、智能駕駛和車聯網、新材料及其應用技術、新能源及能源互聯網等四個方向,致力於構建全新的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體系。

同時,長江蔚來基金將聯合投資聯盟成員共同出資,在東湖高新區建設長江蔚來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該項目總投入不少於人民幣200~300億元,目標建成年產20萬輛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生產基地,並引入關鍵零部件的重點企業、儲能及能源互聯企業和服務於新能源整車的智能創新型企業,打造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做大做強武漢智能汽車產業集群,助推湖北省調整優化汽車產業結構。

據悉,在長江蔚來基金存續期內,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將力爭實現總產值人民幣1000億元,並通過5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以智能化新能源汽車整車為龍頭,覆蓋上下遊全產業鏈的產業生態體系,並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之一,成為武漢市乃至湖北省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之一。

據悉,上海蔚來汽車是一家致力於高性能智能電動汽車研發的公司,該公司已經獲得超過7億美元的投資,蔚來汽車於今年11月21日在倫敦發布了第一款電動超跑,並計劃於2018年推向國內市場。

東湖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指出,目前,輕量化、智能化、網聯化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巨大,智能化新能源汽車將日趨成為行業主流。20萬輛智能化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基地落戶,將有力推動光谷打造光聯萬物,為光谷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提供支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126

網易“砸”10億布局電競對標騰訊 移動電競駛入“快車道”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07/1191271.html

每經記者 牟璇 每經實習記者 許戀戀 每經編輯 魏文藝

電子競技快速發展帶來的巨大商機,不僅使周傑倫、王思聰、鹿晗等名人紛紛為自己貼上電競標簽,遊戲大廠的電競布局亦在加速。2月5日,網易宣布將投入至少10億元人民幣打造泛娛樂電競生態,並準備推出全球性的電競職業聯賽。在圈內人士看來,這一舉動無疑是直接對標騰訊電競,後者在電競市場已經耕耘數年。

隨著各項利好政策的出臺,電競與主流行業的接軌越來越多。鈦度科技總裁楊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於遊戲公司來說,做電競可以帶來遊戲生命和用戶黏性的增加,因此網易重金做電競是必然結果。對電競產業來說,2018年電競主流化進程會越來越快,產業鏈相關企業也會經歷從資本輸血到自己造血的過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電競

電競市場正在逐步走向繁榮,在電競大眾化的道路上,名人戰隊是一大助推力。2011年王思聰通過普思投資收購了當時面臨解散的CCM戰隊,成立IG戰隊,此後又創辦熊貓直播,並投資了包括英雄互娛、鈦度科技等產業鏈上下遊公司。通過一系列投資,王思聰成功在電競領域樹立了自己的影響力。此後,周傑倫、鹿晗、陳赫等明星紛紛成立自己的戰隊,電競越來越被普通大眾熟知。

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伽馬數據和IDC聯合發布的《2017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電子競技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730.5億元,同比增長44.8%。其中,客戶端電子競技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384.0億元,同比增長15.2%;移動電子競技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346.5億元,同比增長102.2%。

遊戲和電競天生的契合,讓遊戲廠商尤其是不少上市公司紛紛推出電競概念的產品或賽事,例如國內首個單項電子競技大型職業聯賽花落DOTA2項目,後者的運營商為完美世界;掌趣科技也開始布局全球電競場館,中青寶亦開始以旗下競技遊戲試水電競。

事實上,過去一年網易內部對電競越來越重視。在不久前的《終結者2》TSL中國區公開賽中,高達540萬元的總獎金和多達15萬支報名參賽隊伍創造了移動電競賽事的新紀錄,這讓網易在電競圈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一位接近網易遊戲的知情人士表示,網易內部非常清楚騰訊的電競有先發優勢,但網易做電競的決心非常堅定,未來線上、線下電競會同步發力。網易相關負責人在現場表示,電競不應該是曲高和寡的,除了將要推出全球性的電競職業聯賽之外,網易2018年將在全國100座城市、1000所高校開展各類泛娛樂化基礎賽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過去一年電競行業引起了不少互聯網巨頭的關註,京東收購並組建了JD Gaming電競職業戰隊,蘇寧亦成立了Suning Gaming電競俱樂部。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包括賽事、戰隊、俱樂部在內的電競產業鏈已逐步成熟,互聯網巨頭的加入能夠推動電競行業的進一步大眾化。楊沛認為,在產業鏈的各類公司中,騰訊、網易這樣的大廠才真正有機會做成電競生態。

移動電競規模超越PC電競

在電競大眾化進程中,一個值得註意的現象是,移動電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電競領域。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子競技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分析報告》,受《王者榮耀》等知名電子競技產品的拉動,移動電子競技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大幅度增長,其市場規模占整體電競市場規模達53.74%,超越PC電競,成為電子競技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楊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電競作為新型產業,依然處於前中期的發展階段,尚未發展到高點,還在百花齊放的狀態。除了騰訊、網易,其他遊戲公司也在積極開發電競手遊。楊沛認為,端遊電競已經占了用戶總遊戲時長的80%以上,電競是非常終極的遊戲模式,而手遊電競化是大趨勢。

一位遊企上市公司高管曾向記者表示,幾乎所有遊戲廠商都在做和電競相關的開發工作,未來移動電競的發展將越來越快,但是電競人才的缺失依然是行業需要面臨的一個痛點。

從產業角度分析,這主要是由於2016年手遊超越端遊,眾多廠商將重心放在移動遊戲領域。然而電競的快速發展也倒逼遊戲廠商開發更多切合用戶的競技類手遊,不過和端遊相比,手遊比賽觀賞性大大降低亦是不爭的事實。

楊沛亦坦言,手遊表現的張力會差一點,操作上限有限,受限於手機性能,觀賽體驗不如端遊。但手遊用戶多,操作門檻相對較低,因此觀眾更多,“對越來越主流化的電競產業來說,用戶數量非常關鍵。”

前瞻數據庫顯示,2017年我國電子競技用戶體量達3.5億人,環比增長40%,預計2019年將達到4.3億人。隨著中國移動遊戲玩家基數的進一步擴大,在未來1~2年內,中國電競用戶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8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