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重量级改革促牛市模式切换:关注增长复苏投资主线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4162

作者:王汉锋

鸡犬升天去伪存真

2015年上半年实际利率在政策宽松背景下逐步下行,继续推高风险偏好,中国内地市场实现股债双牛(参见20141027日年度展望《2015,股债双牛》)。站在2015年年中有如下几大因素在边际上影响我们对未来市场的判断,预计市场整体牛市格局仍将维持,但将从此前的鸡犬升天模式切换到去伪存真模式:

改革与互联网技术在使得资源向优势龙头企业集中。国企改革及无线互联网技术应用等变化都在使资金、市场等资源向经济内的龙头企业集中,上市的龙头无论整合或者转型都具备优势。中国上市企业利润占全国企业利润的比例已经从十年前约4%上升到25%,但相比美国的平均80%左右和日本的40%左右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发行注册制和资本账户加快开放有望逐步启动,这些基本制度的变革将改变股权资产的供求和相应的风险定价模式,导致A股市场目前区分度较低的定价模式在边际上发生改变;

政策依然宽松,但放松节奏最快的阶段可能在过去。市场将从关注政策宽松的阶段转向更加关注复苏信号,企业收入和盈利层面的变化将是衡量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准。我们预计A股盈利将受增长恢复和利润率提升的双重支持逐步进入加速轨道,2015年全年实现11%左右的增长,2016年在此基础上将再有所加速。

目前代表蓝筹的沪深300指数前向12个月市盈率估值14倍(非金融23倍),在历史均值附近,但中小市值股票估值依然普遍较高。预计市场三季度前期仍将延续盘整模式,随着增长预期的逐步好转下半年后半段可能重拾升势。

重量级改革启动,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我 们认为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推进的重量级改革,包括股票发行注册制、市场互联互通及资本账户开放,这些都是使得中国市场制度迈向真正成熟的制度变革。其对国内 和国际的影响虽然是长期和逐渐的,但将从今年下半年有望逐步开始体现。限制更少的供给及更加开放的资金流动将纠正国内因为股权供给和资金相对封闭等限制带 来的定价失衡,促进A股市场风险定价能力的提升和成熟,并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行业配置及投资主题:更加关注增长复苏

我们在2015年的行业配置报告中提出主导今年行业配置的三大因素:周期性放松、结构性改革及无线互联网等全球技术演进。今年上半年后两者主导了行业的超额收益,预计下半年周期性放松效果将逐步显现,从而在行业配置中要给予更多的考量。

我们建议关注两大主线:

1)增长复苏主线:盈利实现较高增长或有望反转的蓝筹,如证券、保险及周期性行业中受益于增长复苏、盈利有望复苏的板块,包括航空、建材等;

2)持续成长主线:长期发展空间大、模式逐渐清晰稳定的龙头成长股,包括医药、互联网多方面应用背景下模式逐渐清晰的龙头、食品饮料等。相对低配缺乏催化剂、估值无优势的石油石化、科技硬件等板块。

建议关注四大主题:国企改革、京津冀、资本账户开放、无线互联网。

(来源:中金金网)

格隆汇声明: 本文为格隆汇转载文章,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16亿中国人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67

期待欧洲复苏?欧股ADR大搜罗!(1) 徐佳杰Pierre

http://xueqiu.com/7813497513/52309855

我又来啦!!
上次听很多朋友说,想投资欧洲的股市,期待欧洲复苏。但开一个欧洲账户太麻烦啦!投资ETF又不放心,一篮子股票质量良莠不齐!
既然如此,我就来介绍一下发达欧洲(Developed Europe)在美国上市的一些蓝筹公司!

1、$ORANGE(ORAN)$  
地区:法国
行业:电信
年收入:394.4亿欧元
简介:Orange,如雷贯耳的法国电信巨头。虽然目前法国的电信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但Orange信号好, 高端用户多,国际化经验丰厚是其特色。

2、$赛诺菲-安万特(SNY)$  
地区:法国
行业:医疗生物(疫苗)
年收入:88.9亿欧元
简介:赛诺菲,法国国宝级医药企业,全球十大药企之一,巴菲特曾经的投资标的。

3、$SAP(SAP)$  
地区:德国
行业:软件IT
年收入:44.97亿欧元
简介:为数不多在美国上市的欧洲科技企业。在全球拥有6万多名员工,遍布全球130个国家,并拥有覆盖全球11,500家企业的合作伙伴网络。全球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

4、$FMS(FMS)$  
地区:德国
行业:医疗
年收入:158.31亿欧元
简介:一家位于德国的医疗器械巨头,以血液透析机为特色,销售渠道遍布世界,员工超过9万名。

5、$BITI(BITI)$  
地区:芬兰
行业:生物科技
年收入:N A
简介:一家成长型企业,正在研究神经退行性精神障碍类药物,慢性肺阻塞性疾病等。

6、$安赛乐米塔尔(MT)$  
地区:卢森堡
行业:钢铁
年收入;792亿美元
简 介:欧洲最大的钢铁企业。在60多个国家雇用32万名员工,总部位于卢森堡。集团年产量为1.3亿吨,约占世界钢铁总产量的10%。安赛乐米塔尔在汽车、 建筑、家用电器、包装等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集团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的27个国家(包括中国)拥有分支机构,业务范围覆盖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

7、$挪威石油(STO)$  
地区:挪威
行业:石油勘探
年收入:6227亿挪威克朗
简介:北欧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公司,虽然受国际油价下跌波及,业绩下降。但由于欧洲与俄罗斯关系恶化,导致大量欧洲国家转而向挪威求购石油,天然气,未来业绩可期。

8、$ABB(ABB)$  
地区:瑞士
行业:电力,自动化技术,机器人产业
年收入:398亿美元
简 介:ABB集团位列全球500强企业,集团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ABB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的全球领导厂商,致力于为工业和电力行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以帮 助客户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ABB集团的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约124,000名员工。


好啦。今天先整理7个,未完待续哦(还有很多小公司啦)。寻找ADR不易,转载务必署名:来自雪球徐佳杰PIERR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07

MERS疫情被控制 “韓國遊”複蘇出奇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1538.html

MERS疫情被控制 “韓國遊”複蘇出奇招

一財網 樂琰 2015-07-28 19:55:00

部分業者已聯合數百家國內旅行社、韓國當地地接社、韓國航空公司及首爾、濟州的千家酒店,全面啟動“韓國複蘇遊”計劃。近千條特惠產品已上線,8月赴韓旅遊產品讓利幅度平均達30%,爆款產品最低1元。頗有意思的是,去濟州島考駕照也側面拉動了韓國遊複蘇。

好不容易爬到出境遊第一名的“寶座”後不久,韓國就遭遇了MERS疫情,這讓韓國遊退團如潮。而近期隨著疫情得到控制,韓國旅遊的話題再度引發各界關註。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7月28日多方采訪獲悉,部分業者已聯合數百家國內旅行社、韓國當地地接社、韓國航空公司及首爾、濟州的千家酒店,全面啟動“韓國複蘇遊”計劃。近千條特惠產品已上線,8月赴韓旅遊產品讓利幅度平均達30%,爆款產品最低1元。部分業者認為,低潮過後其實是業務反彈的最佳時期,一定要抓住此商機營銷韓國遊。頗有意思的是,去濟州島考駕照也側面拉動了韓國遊複蘇。

價格直降三成、部分景區免費

疫情得到控制後,韓國方面已將挽回中國遊客列為MERS以後最重要的計劃。韓國旅遊局一方面積極邀請大陸旅遊代表赴韓考察、減少旅行社顧慮;一方面出大招吸引大陸遊客,提振遊客在韓國消費,比如將原本冬季舉行的韓國最大購物慶典——“2015韓國購物季”前至8月舉行,並將免費開放景福宮、昌德宮、昌慶宮和德壽宮四大宮殿。

攜程則率先啟動了韓國遊複蘇的全面計劃。目前全國數百家包括國旅、上航旅遊、百事通等知名旅行社在內的韓國旅遊產品已經入駐攜程網,產品類型涉及跟團遊、自由行、當地遊、當地玩樂等各種類型。

“吸引遊客再選擇韓國的最直接手段無疑是價格。”攜程韓國產品經理告訴記者,此輪韓國旅遊複蘇產品價格受種種利好推動明顯下浮,在旺季比淡季價更加便宜,平均僅相當於直接打7折。免團簽費、酒店降價和大韓、韓亞等韓國航空公司給到特價政策。

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韓國方面也推出了多項舉措試圖恢複嚴重低迷的旅遊市場。6月15日,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發布了MERS應對和旅遊業界支援方案”,承諾若在韓旅遊期間被診斷為MERS確診患者,將向其提供3000美元的旅行經費和治療費等補償。

近日,韓國還針對中國遊客推出了系列簽證新政,例如,跟團遊免簽證手續費,持赴日簽證的中國團體遊客可免簽入境韓國,最長停留15天等。同時,韓國的樂天、現代、新世界等多家百貨商店也紛紛開啟一年里最大規模的促銷活動。

1元遊和考駕照遊

其實打折還不是商家最奇特的招數,大量資金投入促銷甚至主打1元旅遊才是最抓眼球的。

“旅遊是非常脆弱的行業,稍有風吹草動都會受到影響,但是在突然事件過後,其實是最好的反彈時機,因此我們同程旅遊決定與萬達進行韓國遊的聯合大促銷。我們打算聯合萬達一起,將在今年12月31日前組織10萬人赴韓國旅遊,此舉得到了韓國旅遊發展局的大力支持。這是我們獲萬達35.8億投資後,雙方在業務層面聯手推出的首個大型市場活動。”同程旅遊相關負責人透露。

攜程近期將上線“韓國主題”特賣會專場,產品包括跟團遊、自由行、當地玩樂等一站式韓國遊產品。活動期間,客人最低只要花1元就能買到到首爾4天3晚的團隊遊產品,其他首爾一地團隊產品也低至1999元起。另外,wifi、當地演出票、接送機、保險等服務也做到了高性價比的“貼心護行”。韓國wifi低至1元起、部分自由行產品送塗鴉秀等當地人氣演出、接送機等。

最奇葩的當屬去濟州島考駕照,不少商家打著到濟州島只要4天就可出證的旗號招攬客人,尤其是濟州島免簽證,因此赴濟州島的中國客人非常多。韓國官方數據顯示,2010年只有68名中國人在濟州島取得駕照,但到2014年猛增至991人。截至5月,今年濟州島已向1093名外國人發放了駕照,其中中國人占了90%。盡管不是所有中國城市都認可韓國駕照,但也有部分地區可以讓持有韓國駕照者換發中國駕照。這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近期中國客人赴韓的數量。有些旅行社還打出了考駕照遊的線路,讓中國客人在濟州島考完駕照後繼續走旅遊路線。

攜程數據顯示,7月以後,團隊遊和自由行預訂人次開始逐步回升,已連續幾周環比上升超過100%,本周達到近一個月來的頂峰,單日自由行人數突破200人,已經基本恢複到去年同期水平。預測按現在的預訂進度,今年8月韓國遊有望徹底擺脫MERS陰霾,回升至去年水平。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152

伊朗制裁正式解除,8000萬人口大市場待複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019.html

伊朗制裁正式解除,8000萬人口大市場待複蘇

一財網 燕楠 2016-01-17 16:18:00

“從今天起,根據全面核協議,與伊朗核計劃有關的所有國際和單方對伊制裁都將解除。”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費多利卡•莫蓋里尼本周六正式宣布。

1月16日,伊朗核協議開始執行,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所有國際和單邊制裁基本解除。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兼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費多利卡•莫蓋里尼表示:“今天,在達成這一歷史性協議6天之後,國際原子能機構宣布,伊朗已經履行了自己在全面協議中的應負的責任……從今天起,根據全面核協議,與伊朗核計劃有關的所有國際和單方對伊制裁都將解除。”

莫蓋里尼指出,“六方”(聯合國安理會五常和德國)與伊朗“將在全面核協議的框架內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開展合作”。同時,“聯合國安理會認同全面核協議的決議,將從今以後與核不擴散協議一起,成為與伊朗核行動有關的、統一的國際法基礎。”

取消了哪些制裁

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宣布伊朗已經履行了責任後不久,歐盟和美國就分別宣布,將全部或部分解除對德黑蘭的制裁。美國國務卿克里表示:“我們抵達了履約日。”他表示這一天標誌著“從紙面上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承諾向真實進展的轉變”,這“讓世界變得更安全。”

具體而言,被美國政府取消的制裁內容包括:

金融和銀行相關的制裁,包括與伊朗中央銀行的交易;對承銷服務、保險和再保險的制裁;對伊朗石油、天然氣和石油化工領域的制裁;對於伊朗航運商、造船商和港口運營者的經商的制裁;對與伊朗的黃金和其他貴金屬貿易的制裁;對石墨、金屬原料、金屬半成品如鋁、鋼、煤炭,以及工業加工軟件貿易的制裁——當這些商品不被用於核研究時;對伊朗汽車產業的制裁;對以上每個領域相關服務業的制裁;對個人的制裁——美國政府取消了由400名個人、公司和實體組成、與伊朗和計劃有關的制裁黑名單。

盡管在許多情況下,美國企業仍被禁止與伊朗直接交易,但3個具體領域的直接貿易得到了允許:

美國企業被允許對伊朗的艦隊出口商業飛機和備件,只要不被用於核協議中禁止的軍事運輸或活動;設立在海外的,由美國所有或管理的企業得到了與伊朗交易的整體許可;伊朗生產商將被允許對美國出口地毯和食品——包括開心果和魚子醬。

伊朗核問題始末

在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周六是一周中的第一個工作日。從這天起,隨著伊朗受到的制裁成為歷史,德黑蘭終於過上了正常的生活。畢竟,對解除制裁的緊張期待曾彌漫在德黑蘭的街頭——從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開始,德黑蘭實際上一直生活在對解除制裁的期待之中。

事實上,關於伊朗核問題的談判早在2004年就已經開始,當時西方國家指責伊朗發展“秘密核武器計劃”。從2006年開始,國際社會“六方”加入了與伊朗的談判。從2006年-2010年,美國和歐盟對伊朗實施了不同程度的制裁。

2015年6月14日,關於伊朗核計劃的共同全面行動計劃在維也納達成。按照該計劃,伊朗將不再生產鈈武器,在15年的時間內擁有不超過300千克濃縮度3.67%的鈾,重新裝備核項目,並履行其必須的和平目標;制裁將在最短時間內解除。其中由聯合國安理會實施的武器禁運,將維持5年時間,禁止對伊朗供應彈道導彈技術將持續8年,且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專家將在25年內監督核項目。如果伊朗違反協議中的條件,制裁可能會被重新考慮。6月20日,該計劃得到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支持。

在奧巴馬政府看來,這一協定將在至少一代人的時間里限制伊朗生產原子彈的能力。在采取所有約定步驟之後,伊朗生產1顆原子彈需要的時間幾乎增加了3倍之多。不過,這一協議也曾在美伊兩國國內產生了劇烈的批評,包括共和黨的總統侯選人,以及美國的兩大地區盟友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沙以兩國和美國的共和黨人都認為,伊朗不可信,而且還會想辦法秘密繼續核武器的研發。

而如今,伴隨著制裁的解除,伊朗經濟的複蘇已經是必然。伊朗和美國官員表示,最近數月,來自歐洲、亞洲和各地的商務代表團都在與伊朗進行談判,試圖在這個擁有8000萬人口,長期因制裁隔絕於世界經濟的市場中找到新的商機。

編輯:繆琦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77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橋水基金達里奧:領導力的發揮對經濟複蘇有影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3909.html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橋水基金達里奧:領導力的發揮對經濟複蘇有影響

一財網 張菲菲 2016-03-19 10:33:00

三個主要儲備貨幣,現在都是運作空間有限,基本上利率已經由央行提供到了接近零的水平,可能也沒辦法通過進一步的降息來刺激經濟

橋水基金創始人、CEO雷·達里奧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目前三個主要的儲備貨幣,現在都是運作空間有限。而當權領導的領導力的發揮也對經濟複蘇有重要影響。

他表示,目前三個主要的儲備貨幣,現在都是運作空間有限,基本上利率已經由央行提供到了接近零的水平,可能也沒辦法通過進一步的降息來刺激經濟。另外,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盛行也是造成另外一個威脅,這是政治層面對於經濟複蘇的威脅。

他認為,比如通過結構性的改革,生產率的提升從長期來講是對生活水平最具有決定性的一個因素,因為這種勞動力的提升是逐步演化的,而不是一種突然的提升。

此外,債市的周期往往是和生產率的提升一致的。如果是那些能夠最有效的來借債並使用這些錢的人,就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如果是想讓經濟放緩一些,就要減債。長期債務的周期,人的一生大概也就經歷一次,這種情況我們往往不太熟悉,他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政策的制定者更希望能夠刺激經濟,從而積累了過得多債務,以至於不能再進一步的舉債了。到了那個時點的時候,這就是長期債務周期的結束,因為你已經不能再舉債了,這個時候這個利率已經不能再刺激經濟了,這樣中央銀行就印鈔票,然後去買債券,就使得賣出債券的人獲得更多的錢,從而他又可以去買更多的東西,這種情況就是會使得長期的利率下降,最終會下降到零,這樣的時候其他資產的價格會被推高。這是在30年代發生的,現在也在重演。

好消息是,長期的債務周期可以得到很好管理,如果我們能夠以本幣來發債,同時有非常好的領導力,只是調整我們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問題,確保債務能夠進行重組,同時他的債務結構調整不會有這種顛覆性。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樣一種經濟低迷的時期,特別又有很多的沖突,所以政治的原因可能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說這種民粹主義和民族派主義的一個盛行。 他表示,當權的一些領導他的一個領導力的發揮也是會有影響的。此外,因為一些顛覆性的技術,比如說像AI、像大數據和像超級計算,全球的生產效率即將複蘇。

編輯:蘇蔓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701

鐘偉:中國經濟增長是L型還是U型,取決於房地產複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417.html

目前人們在討論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是L型,還是U型。一些人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逐漸回穩,精彩紛呈,U型複蘇有望。在我們看來這樣的判斷顯得過於樂觀。我們認為一季度的增長主要取決於三點因素:一是宏觀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的支撐;二是房地產的持續複蘇;三是政府引領推動基建投資熱點重燃。考慮到刺激政策、地產和基建的未來趨勢,很可能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會前高後低,經濟運行風險有所加大並向上集中。增長是L型還是U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房地產的去庫存和複蘇是否順暢。

中國經濟增長回穩的最關鍵因素

當下中國經濟回穩的三因素中,地產扮演主角。

關於宏觀刺激,主要是貨幣供應明顯擴張,一季度社會融資總額同比額外多增近2萬億元,信貸同比額外多增逾1萬億元,相信全年貨幣、財政政策仍將維持寬松,但寬松的邊際力度可能略微收縮。基建投資熱潮的回歸,在於地方存量債務置換之後地方可用財力顯著改善,基建熱情有可能延續,但基建投資增速已經很高,很難更高。因此,今明兩年經濟增長能否持續回穩,很大程度上受到房地產複蘇進程的制約。

一季度其他一些經濟變量的改善要麽難以預測,要麽和房地產複蘇密切相關,例如外貿外資全年局勢叵測,而工業企業盈利改善,尤其是鋼材、水泥、家電、家居等行業的整體改善,既得益於物價回升,更受益於地產行業改善。因此,房地產大致上決定了經濟走勢是L型還是U型。

在“三去一降一補”中,地產穩則風險底線可保不破。

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觀察房地產涉及的金融資產規模:

一是房產是中國居民家庭財富的主要方式。有官方媒體的調查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家庭財富分別為20萬元和6萬元,其中2/3為房產。由此可以推算出,中國居民擁有的房地產總價值約為120萬億元。

二是目前房地產涉及的融資總額。包括按揭貸款、開發貸款、住房公積金貸款、債務融資等。最為粗略的估算方式是,購房者商貸和公積金貸款約13萬億元;按照房地產每年開發投資約9萬億元、開發商自籌及借入資金可供約18年開發測算,則目前涉及的房地產融資額大約為33萬億元,可見房地產是否穩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金融系統的穩定性。

三是目前房地產存貨涉及的金融風險敞口。如果將中國房地產存貨規模估計為在建住房面積,加上待售面積,扣除單位自建、公用建築等非商品房建築,扣除已售未交付的商品房,則可推算出當下的房地產存貨約為48億~50億平方米。按商品房均價粗略計算,存貨價值約35萬億元。我們可以據此比較一下房地產和實體經濟的體量。截至2015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和總負債分別約為100萬億元和54萬億元,所有者權益為46萬億元。由此可見中國房地產本身及所涉及的產業鏈,金融資產規模量大面廣。

因此房地產是否穩定,直接決定了中國居民家庭財產的狀況,以及金融系統當下和未來的狀況。而房地產去庫存是否順利,成為經濟轉型能否獲得喘息和突破的關鍵。

房地產去庫存進程可能需要三年

我們需要對中國房地產的大致趨勢作出粗略描述。我們認為:1.商品房庫存不是7億平方米,而是約50億平方米;2.樓市去庫存大約需要3年時間即會延續至2019年,地產投資有所回穩,但很難高漲;3.中國並沒有複雜的房地產金融業態,但樓市泡沫破裂必將重創中國金融體系;4.中期去庫存並不意味著中國樓市已到了長期供過於求的拐點,因此地產調控的市場手段和行政政策後手較多。基於這樣的理解,我們才能避免以在未來制造更大問題的方式,去解決當下面臨的問題。

在此,有一個問題是,如何定義樓市去庫存成功?這很難定義,我們覺得,庫存等於2年的在建加上3個月的待售,大致可以說是合理。而每個月可能的去化約為1.2億平方米,如果庫存降至33億平方米大約可說樓市已正常化。按每年銷售14億平方米、每年新開工不高於10億平方米推算,中國樓市去庫存進程約需3年,到2019年前後基本回到正常庫存。

和去產能相比,房地產去庫存更可行可信。房地產和產能過剩行業顯著的區別在於,幾乎所有的產能過剩行業都在過去8年反複受到各種政策扶持和激勵,利益糾結盤根錯節。而房地產行業則相反,它反複受到政策制約。這使得房地產本身具有了相對較強的抵禦能力。

影響房地產的市場因素

地產調控的政策後手我們稍後再論,在此我們先觀察關鍵的市場因素:

一是中國城市化率仍只有55%,人口遷徙仍將延續,同時中國500萬人口以上大城市的人口占比不足20%。這和日本在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城市化率高達80%相比,差距還很大。城市移民和農民城市化,其潛力仍將持續釋放至少8~10年。

二是城市化率本身的提高會帶來地產更新改造需求,以3億~3.5億戶城市家庭計,即便以年更新率2.5%估算,這塊可達每年約800萬套住宅需求。中國大中城市中,建成年代早於1998年的市中心老舊房屋往往是政府或國企的房改房,至少有約50億平方米,通過行政力量進行老舊房屋拆改的可能性也依然存在。

三是需要謹慎區分地產泡沫和地產金融泡沫。

造成樓市大問題的,往往並不是房屋本身,而是貪婪的金融。以次貸危機至今的美國為例,美國房價大致已重新創下歷史新高,供求出現緊平衡;但美聯儲所持有的,以及金融體系中尚存在的地產金融有毒資產仍沒有得到清理。美國地產基本健康,但地產金融仍不太健康。

中國的情況可能與此相反,即中國存在房地產中短期供求問題,但並不存在過度衍生、複雜和蔓延的地產金融有毒資產問題。目前中國住房按揭貸款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約30%,從首付比率、按揭率、按揭不良率等多種指標觀察,中國住房按揭貸款的安全邊際仍相當大。同時,地產開發貸款的收益率和不良率,也明顯好於對工業和小微企業的信貸。如果中國能成功地化解樓市庫存,那麽地產金融就不至於成為棘手的問題。看起來,如果中國經濟和居民收入沒有顯著惡化的話,中國樓市維持微增的去化速率,並在未來幾年形成去庫存的市場力量仍然很有可能。

地產調控需要政策定力

總體上看,中國房地產的後續調控手段,無論市場化還是行政化的手段都相對豐富。隨著樓市的溫和複蘇,打斷這種複蘇的是越來越大的噪音,而幾乎所有試圖直接控制價格的行政調控都是偽調控。

從煤炭、鋼鐵艱難的去產能進程以及有限的政策後手,人們聯想到了中國房地產。其實地產和實業的差別還是很大的:1.地產無所謂產能問題,只有庫存問題,產能問題是建築商的事情;2.地產商的資產無所謂專用性的問題,廠房機器設備因其高度的專用性和技術折舊,使其處置非常棘手,而房屋大致沒有這種特性。3.開發商中的國企占比相對較低,開發商總體上僅僅是個總包商,從業人員不多且流動性巨大。地產危機的沖擊主要還是金融財政問題,而不是產能或從業問題。

樓市去庫存必須伴隨房價的穩定甚至上升,房地產天然具有功能性和投資性,很難想象樓市去庫存能在房價不斷下降的背景下順利推進。

和實體經濟相比,地產的政策調控後手還算寬裕。目前已采取的手段包括了“十三五”期間不再有保障房建設套數的硬指標、放松限購限貸、降低商貸和公積金門檻等。我們不難觀察到可能采取的政策後手:

一是組建國家住房銀行,可將全國各地的公積金中心整合起來,模仿美國房地美、房利美模式,為普通住宅和保障房銷售提供政府擔保和優惠貸款。

二是對商業貸款的利息負擔,部分抵扣個稅;或者調降契稅、存量房交易稅費等。還有資產證券化和直接融資等地產金融手段的不斷創新,也是可選項。

三是保障房部分擴大貨幣化補償安置,其中可用“房票”模式減輕地方政府貨幣補償壓力,同時增加實際拆遷安置的住房需求。所謂“房票”,是地方政府發放的僅可供拆遷戶購買房屋所用的現金替代券。考慮到2015年全國貨幣補償安置達150萬戶,因此“房票”舉措可以和現有拆遷安置、未來農民市民化進程結合使用。

四是按揭貸款證券化等金融手段,以及將以房養老和異地養老結合,鼓勵一二線城市的老齡人口回流故鄉養老等。

由於1998年以來中國房地產調控以非市場化手段為主,以至於幸運地為今後政策調控留下了不少後手。筆者認為當下的房地產政策基調,必須始終服從於去庫存的宗旨,防範因噪音不斷而產生政策搖擺。當下的政策搖擺風險有所擡頭。

樓市穩定複蘇影響深遠

讓我們重新回到問題的主旨:

一是中國經濟探底進程中,去產能和去杠桿幾乎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中國企業本不應過度使用杠桿來獲得更大收益。市場化的去產能方式,需要逼迫過度負債和盈利能力難以改善的企業出局,而不是讓政府或者居民出錢來分擔本應由企業股東承擔的過失責任。目前的去產能政策,在更大程度上是杠桿風險向政府和金融系統的分攤。

二是如果沒有樓市的複蘇從銷售向投資的逐漸傳遞,年初以來的消費和投資可能都很難維持在兩位數以上的增速。樓市已顯示出其很強的產業帶動能力,並且去庫存本身並非以制造長期問題來解決中短期問題。

三是全球經濟複蘇的疲弱,給中國外貿帶來了巨大壓力。當下中美、中歐之間的貿易失衡局勢嚴峻,這使得中國出口局勢和匯率政策的壓力持續上升。

四是中國樓市的問題有可能通過市場和行政手段逐步解決,並為中國經濟轉型奠定一個相對穩健的氛圍。這一政策選項,明顯好於地方政府重啟遍地開花的基建投資。同時樓市去庫存政策也已成為疏浚貨幣政策的重要手段,使得寬松貨幣能有效轉化為沒有明顯增加風險的寬松信用。

我們無意否定中國樓市無論從面積還是從金額看都可能已是很大泡沫,但和處境堪憂的實體經濟相比,中國很可能仍具備樓市軟著陸的幸運條件。關鍵在於未來五年的市場和政策。在“三去一降一補”等諸多棘手目標中,樓市去庫存仍是最有希望的道路。現在看,中國樓市能否穩定複蘇,大致決定了中國經濟未來兩年的走勢是L型還是U型。

(作者系北師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126

美國大選怪象的背後:經濟是複蘇了,可經濟創傷沒有治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109.html

對今年美國政壇怪象背後的原因稍加搜尋,便能得出這樣一個基本結論:始於2007年的經濟蕭條,以及隨後在2008和2009年發生的金融危機給選民帶來的恐懼和創傷,恐怕要比我們之前所承認的更深、也更持久。

是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已經出現了複蘇。可是,許多美國人在精神上還沒有複原,甚至或許永遠都無法複原了。這一經歷改變了他們對於政治經濟體系和領導人的態度,讓他們願意考慮帶有風險的替代選項。

正如民意調查人彼得·哈特(Peter Hart)所比喻的,這個國家(美國)正在經歷的“是撞車事故和住宅被燒之間的差別。撞車的影響3~6個月之後就會消失,可是你住的房子被燒了,這種事情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當然,這里的“新鮮點”並不是經濟蕭條會造成創傷,而是即將成為現實的一件事:它對人們造成的心理創傷是如此之深、如此之持久。是的,今天美國已經走出來了,可是美國人卻發現,那種“宿醉”的感覺並沒有過去。於是他們做出了反應。

這種“延遲效應”解釋了,如此之多的所謂“聰明人”是如何沒有徹底認識到2016年美國大選即將發生些什麽的。它也解釋了桑德斯為什麽能在民主黨黨內選舉中堅持那麽長時間、希拉里經歷的種種波折、為什麽共和黨會出現好幾個看似強大實則完全傳統的候選人,還有就是,特朗普令人錯愕的崛起。

這里有一種解讀:與其說是美國選擇了特朗普和希拉里(假設她最後能獲得民主黨黨內提名),倒不如說是在初選過後,美國驀然發現,其他候選人都被拋到了一邊,只剩下這兩個人了。

而外界對於這兩人深深的負面看法表明,美國人依然沒有找到他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的答案。特朗普先生的態度迎合了時代的需求,但他的脾性實際上並不合適;克林頓夫人足夠勝任,卻似乎在代表時代、代表美國人想要超越的那種體系上有些過頭了。和2012年一樣,經濟創傷並不能在2016年完全治愈。

這種解釋是有數據支撐的。名義上,美國經濟已經持續擴張6.5年,遠高於二戰後的平均複蘇水平,且連續74個月新增就業崗位。然而,據《華爾街日報》和NBC新聞聯合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隨著經濟複蘇的逐步實現,美國人對美國前景的看法反而更加黯淡了。而2009年年初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之時,在奧巴馬總統宣誓就職新一屆美國總統的提振下,倒有多達59%的美國人認為這個國家已經脫離了錯誤的軌道。

進入複蘇兩年之後,民眾看法反而開始轉而向下,至少是在上述“錯誤軌道”的看法上是如此。到了2011年年中,67%的美國人認為美國走上了錯誤的軌道,2013年年底,這一比例更是進一步上升到78%。盡管之後有所下滑,但上個月該比例仍盤旋在70%的高位。

由美聯儲最新發布的一份針對美國家庭的調查或許有助於解釋這種複蘇背景下的焦慮和憤怒。2015年年底,受訪者中有69%左右認為自己“生活舒適”或“還不錯”,這較2014年的65%和2013年的62%有所上升。比起說自己的生活條件下滑,美國人似乎更稍微願意說自己的經濟條件有所改善。

然而這些數據掩蓋了工資增長停滯、甚至是減少,以及飯碗並不穩固的形勢下那正一點一點消逝的信心。僅有23%的人表示預計自己明年的收入會更多。幾乎有半數成年人表示沒法拿出400美元做緊急備用金——真要籌到這筆錢的話,得要賣掉點東西或是靠借錢才能實現了。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份研究也是類似的結果。今年年初,對美國經濟表示不滿意的美國人有70%,而2007年年初金融危機尚未來襲時這一比例為61%。

當然,民眾對經濟的態度並不能完全解釋眼下這種全美範圍內的不安感。恐怖主義和文化戰爭也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無論真正的原因是什麽,經濟蕭條和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創傷之深,以及民眾對替代選項的不滿,著實很難讓美國人做出這樣的期待:無論結果如何,2016年大選結束後美國國內會神奇地出現一種全民滿意和團結一致的情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67

樓繼偉:美經濟複蘇疲弱 對美聯儲加息不用過度擔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3995.html

6月6日-7日,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在北京舉行。

6月6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S&ED期間的吹風會上表示,對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下稱“美聯儲”)加息問題不用過於擔憂。

6月6日下午,樓繼偉部長出席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經濟對話開幕式。

上周五,美國發布非農就業報告,非農就業人口新增3.8萬,預期是增加16萬。由於數據疲軟,市場預期美聯儲上調短期利率計劃將延後,目前觀測美聯儲不太可能在6月14-15日的會議上加息。此前,美聯儲官員曾考慮在本月或下個月加息。

樓繼偉表示,目前美國經濟複蘇還是脆弱。此次中美雙方很專業地討論了5月非農就業數據。 “大家都很疑惑。是不是應該加息,我們也沒有結論。能不能加息,誰也看不出來。”樓繼偉表示,美聯儲加息是一件大事,不僅對中國影響,對全球金融體系,且對新型經濟體都有很大影響。

不過樓繼偉同時提出,對此不用過度擔憂,美聯儲加息是高懸頭頂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大家都在擔心何時掉下來,但實際影響已經消化在市場里。

昨日,在由《第一財經日報》副總編輯楊燕青主持、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舉行的一場對話中,美國財長雅各布·盧詳細解釋了他對於非農數據不佳的看法。 在回答這一非農數據是否令人感到失望時,盧表示,的確,數據情況不是很理想。

“但是我們必須從長期來看這種就業數據。在過去兩年中,我們看到美國經濟主要指標都是向好的方向發展,雖然並不是每一個指標都非常好,但趨勢是我們關心的事情。”盧表示。 “我即使在過去六個星期中,也要看美國的消費狀況,汽車消費和房地產消費等待。”

盧強調,“要關註美國的數據,但對一個月的報告不要過度反應。”

此外,在財政政策問題上,樓繼偉表示,中國必須堅持相對寬松的財政政策以支持供給側改革與經濟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003

賈康:6月民生新供給指數雙下滑 企業經營複蘇勢頭受挫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539.html

6月22日,最新公布的6月民生新供給中小企業指數顯示,制造業綜合指數為43.2%,較上月下降2.6個百分點,連續第二月回落且幅度擴大;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2.6%,較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對於制造業與非制造業指數走勢的雙雙下滑,全國政協委員、新華夏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指出,這顯示出企業經營複蘇的勢頭受挫。

賈康認為,對於制造業與非制造業指數雙雙下挫,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後的原因。分項指標中,無論制造業還是非制造業都僅有銀行貸款利率指標出現上升。企業問卷反饋並沒有提出“融資難、融資貴”是其面臨的主要問題。相反,兩類行業都認為“市場需求不足”是排在首位的困難。這表明在世界經濟仍然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國國內的供需結構性矛盾也一並凸顯,同時更逼迫企業在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和勞動力成本增加的背景下加快轉型,提升自身競爭優勢。

賈康進一步表示,“穩增長”的現實需要更不可忽視,其意義在於站在可接受區間底線上“調結構、促轉型”,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持續推進。“穩字當頭”於當下更凸顯其重要性,企業在忍受一段時間的陣痛後,應在提質增效轉型中對接我國中長期經濟總體升級。

銀行貸款利率指標上升

6月民生新供給制造業綜合指數顯示,企業的融資狀況指標中,總體融資情況指數、資金周轉指數、經營現金流指數均出現下滑,僅銀行利率水平指數小幅上調了0.5個百分點,且銀行貸款占企業融資比重上升。

對於這一情況,賈康認為,需要對比企業認為經營中最困難的事項,排名前兩位的是“市場需求不足”和“招工難”,而選擇“融資難、融資貴”的企業占比在持續下降,表明目前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在於供需矛盾和勞動力成本等方面。另外,本月固定資產投資及投資預期指數也出現了2個百分點以上的下滑,表明中央此前所關註的民間投資增速下滑問題依然沒有改善。

非制造業綜合指數也顯示,當月非制造業企業的融資和現金流周轉方面指數也出現了全面下滑,僅銀行貸款利率指數連續第三月回升。賈康指出,同樣需要對比企業認為當前最大的困難在於“市場需求不足”和“市場競爭加劇”,“融資難、融資貴”的選擇占比持續下降且排位靠後,表明總體而言企業經營中面臨更多的是供需問題而非融資問題,需要提升自身競爭力。另外,非制造業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指數和未來投資預期指數均有所下滑,且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再度回落至50以下,表明企業對未來經濟走勢的判斷依舊信心不足。

制造業、非制造業雙雙下滑

6月民生新供給制造業綜合指數為43.2%,較上月下降2.6個百分點,連續第二月回落且幅度擴大。其中,企業經營指數回落3.5個百分點,生產經營各分項指數,如設備利用情況、從業人員指數、訂單指數、生產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等均全面不同程度下滑,上月一度好轉的企業盈利指數本月也大幅下調了4.5個百分點。

而非制造業方面,6月民生新供給中小企業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2.6%,較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本月非制造業企業的總體經營指數和各項經營指標亦出現了全面回落,且盈利指數結束了連續三月回升態勢,回落至今年3月左右水平。

《民新中小企業指數解讀報告》指出,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未能延續上月小幅回升態勢,但回落幅度小於制造業。訂單指數回落,企業為應對需求回落而減少存貨、收縮投資;融資情況未顯著改善,盈利能力和對未來預期有所回落。

《報告》認為,從宏觀層面來看,一是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落實,前期需求刺激的效果有一定回落,實體企業難免經歷“改革陣痛”;二是信貸增速出現放緩,有限的銀行貸款多流向居民部門,企業在融資層面的壓力加大;三是各項價格指數繼續回落,預示近期通脹壓力較為溫和;四是二季度GDP增速可能小幅回落,但換來的是經濟結構的改善和質量提高。

針對制造業、非制造業雙雙下滑的現狀,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建輝指出,當前在英國退歐等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加的情況下,應當做好準備,留出政策空間以應對外部風險沖擊。此外,貨幣政策在“穩健”的同時,應關註M1增速較快、居民部門貸款占比較大、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防止資金在金融體系中空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01

日本政府最新報告:個人消費低迷 拖累經濟複蘇步伐

半年多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喊出“一億總活躍社會”的口號,希望借此提振個人消費,刺激經濟發展。不過,最新發布的《經濟財政報告》顯示,個人消費依舊處於低迷狀態,拖累經濟複蘇步伐。

日本政府2日匯總了展示日本經濟課題與走向的2016年度《經濟財政報告》(經濟財政白皮書),指出與薪金和就業改善狀況相比較,個人消費處於低迷狀態,拖累經濟複蘇步伐,分析認為育兒人群對將來的不安心理促使人們厲行節儉是一大背景原因。白皮書要求實施新政策以減輕育兒費和教育資金負擔,糾正非正式員工與正式員工之間的收入差異。

經濟再生擔當相石原伸晃在2日的內閣會議上提交了白皮書。該白皮書指出,雖然薪金持續增長,但消費支出在反映薪金總額的“就業人員報酬”中所占比例較2014和2015年度有所下降,可見加薪並未促成消費增長。

按年齡來分,尤其是戶主為39歲以下工薪族的“育兒人群”收入增多但消費不增長的趨勢顯著。有意見認為,除了非正式員工占比較高,難以規劃今後生活藍圖外,這些人還需要為養育兒女支付高額費用,因此對消費態度謹慎。此外,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漲價和2014年4月消費稅率上調也產生了影響。

白皮書基於上述分析,要求讓“同工同酬”原則進一步紮根,改善非正式員工待遇,以便擴大育兒人群的消費。為了兼顧生兒育女和工作,白皮書還呼籲削減長時間勞動,實現在家工作等多種勞動方式,強調完善托兒所和學童托管設施不可或缺。

資料圖:日本上班族

育兒人群壓力大

據《日本經濟新聞》6月1日報道,5月31日,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了2016年的《男女共同參畫白皮書》。白皮書指出,每周勞動時間超過60小時的員工中“處在育兒期的30-40歲男性所占比例最高”,為了抑制少子高齡化的發展,減少長時間勞動、引入在家辦公等靈活的工作方式,改善勞動適齡人口的工作環境勢在必行。

為了實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的“一億總活躍社會”,日本政府2015年11月26日確定了一項緊急對策。提出將新增可供合計100萬人利用的保育、護理設施,其目的是幫助有育兒和護理需求的人員實現工作生活兩不誤。日本政府希望以此暖化勞動者的內心,進而提振個人消費,提出了最低時薪每年提高3%,即到2020年左右時薪達到1000日元的目標。

經濟財政白皮書還指出,60~65歲無業人群既沒有收入也領不到養老金,因此傾向於減少消費,政府需要向實施延後退休的企業提供支持,讓該人群能獲得穩定收入。

(綜合來源:共同社、、日本經濟新聞、日經中文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3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