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路透:中國結構型減稅 減的只是增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832

近兩年,結構型減稅一直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中國政府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政策工具。從提高營業稅和增值稅起征點,到自2012年率先在上海試點的營業稅改增值稅,以及將在2015年全面完成營改增等。那麽自試點至今真實減稅規模到底多大?

財政部,2013年減稅規模超過1400億元,比2012年426億元的規模高出近1000億元。

路透報道梳理了2012年以來財政部公布的國內增值稅,營業稅及整體稅收數據表明,中國一方面在實施結構型減稅,另一方面,涉及相關稅種的稅收規模卻只增未減,放緩的只是該項稅收的增幅而已。

時間 國內增值稅(萬億)/增幅 營業稅(萬億)/增幅 稅收收入(萬億)/增幅  中央財政收入比預算超收
2014年上半年 1.52/6.1%(扣除營改增1.4%) 0.92/4%(營改增11%) 6.4 /8.5%  
2013年 2.88/9% 1.72/9.3% 11.05/9.8% 113.77
2012年1月1日營改增上海試點 2.64/8.9% 1.57/15.1% 10.06/12.1% 255.23

為何真減稅,減的只是稅收增長的速度?路透提到:

中國經濟總量的擴大,以及結構型減稅政策優惠帶來更多稅源,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相關稅收規模只增不減的原因

但是,中國每年兩會確定的當年財政收入增幅目標,更像是要確保當年完成稅收任務的軍令狀,也使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部分地區為確保完成稅收任務征收“過頭稅”,加重企業負擔,成為逆向調節的工具,讓結構型減稅的優惠政策本意與實際上要求完成增收目標的政府行為變得自相矛盾。

自2012年以來,中國GDP增速告別了多年接近兩位數的增速,中國的財政收入也終結了多年來維持在20%左右的高增長。但財政及稅收收入整體增幅仍快於GDP增幅,財政超收成為常態。

路透社援引一位不願具名的財稅官員稱,預算管理制度的改革要求預算要公開、透明和細化。同時要求對預算支出剛性控制,預算收入則采取彈性控制。

“這意味著今後涉及到不管是中央財政還是地方財政的支出,如果沒有出現特別重大的事件,原則上是不能突破支出預算的。而收入彈性控制,就意味著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企業經營困難的情況下,財政收入不能采取剛性的,即主要是稅收手段,來實現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89

美邦董事長周成建:門店不死!“關店潮”只是結構性調整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07/145512.html

i黑馬:針對當前國產服飾行業熱門的“關店潮”、“庫存壓力”和“O2O”等話題,美特斯邦威董事長周成建覺得,關閉部分店鋪是正常的結構性調整。企業靜態有多少庫存並非是致命挑戰,最大的挑戰是企業如何不產生庫存,並打造產品的品牌力。本土服飾行業應利用互聯網實現服飾的“客對廠”個性化定制。

\全球化時代,國際知名服裝品牌紛紛落地中國,讓一度輝煌的國內年輕潮牌深陷“關店潮”的質疑,也面臨億位數高庫存規模的壓力。 針對當前國產服飾行業熱門的“關店潮”、“庫存壓力”和“C2M”(即“客戶對工廠”)等話題,美特斯邦威董事長周成建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關門潮”只是一種結構性的調整過程,並認為企業靜態庫存並非是致命挑戰,本土服飾行業應尋找庫存消化契機,並在未來利用互聯網實現服飾的“客對廠”個性化定制。

“關店潮”緣起結構性調整

問:我覺得美邦在整個行業中從股價的角度來說表現其實是不俗的。但是之前像班尼路、真維斯、以純這些所謂的國內的年輕潮牌都陷入了關店潮,前不久也有媒體說美邦去年也關了200多家店,這是真的嗎?美邦現在在失寵嗎?

周成建:關於店鋪這個事情,我們這麽多年來一直是有調整的,也有合同到期沒辦法續租的,我們大量的物業是租的。第二個方面也有城市搬遷的,特別近五年中國的城市再造、改造,這個搬遷是非常非常大的,變化是非常之大的。所以,有各種因素結合在一起,一年調整幾百家店這並非是很奇怪的事情,我們在全國有四千多家門店,也就有5%左右的店鋪的位置做調整做改進,我認為是處在一個非常良性的結構性的改進。

當然,我認為這幾年來互聯網的發展,這也需要做一些渠道的調整,原來可能在主商業街上會密度很高的店鋪,三百米、五百米的商業街我們開三家店、四家店都有,從今天來看,人流是逐漸在下降。

還有一個是城市的商圈不斷在調整、變遷的,這樣的話原來整個城市都到這家店購物。現在有更多的就近的MALL,就近的生活小區的商業氛圍的地方。這里的人流就優化掉了,原來開五家店,現在可能有一個門店在那里就足夠了。你要關掉幾家,否則你就沒有損益價值了。所以,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在商言商,主要是它的損益,沒有損益必然調整。

還有就是你如何更好的服務消費者,原來開很多家店的目的是人流量非常大,你一家店是無法滿足需求的,需要多家店才能滿足需求的。現在有些人就不需要非要到某一條街上去了,可以在自己的小區旁邊有新的購物中心,或者有新的商業街。我們需要把這五家店關掉十家,但我們在另外地方要開出5家,開出7家,可能是這種結構。所以,這是一個自然的合理的一個調整關系。

本土服裝品牌要聚焦品牌力構建

問:但是我們也確實看到在一些比較主流的購物街,比如在北京,我們就拿西單附近舉例,往往可以看到在H&M或者ZARA這樣的國際會時尚店里一進去有種被打劫的感覺,就是人滿為患。可是它對面的美邦就有點兒門廳冷落的感覺,有沒有受到這兩個品牌或者是這種國際快時尚品牌來自外部的沖擊?

周成建:我認為從這幾年來說,當然中國市場面臨全球化的這種競爭在加劇,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第二個我認為店鋪的位置,商圈位置有關系。

你剛才舉西單,西單原來大悅城之前我們的位置是最佳的位置,人流量聚集是最多的。有了西單大悅城之後,人流量這邊就更多了。它是一個MALL,它是一個購物中心,美特斯邦威是一個獨立的門店在那里。它就在不同的時間段人流就完全不一樣,目的性購物的人會去那里,非目的性購物的會去大悅城。這就是一個商圈的關系,並非絕對的美邦的品牌就不受消費者歡迎了,所以人少了,也不是ZARA、H&M就受消費者歡迎人就多了。

問:但是來自於這種全球化的沖擊,難道僅僅就是在購物這個地點位置的變化嗎?

周成建:我認為各方面一定是有的,我個人認為這幾年來我更多思考的,也就是說品牌力的構建。我們從品牌力構建,原來局限於比如找一個形象代言人的一個推廣就夠了,其實不是的。 今天品牌力的構建從品牌的策略、品牌的定位,甚至要關系到產品的策略,產品的定位,包括產品的呈現、表現方法,包括在哪個店鋪,在哪個位置的表現方法,包括細微的整個店鋪的構建樓層都有關系。 這些完整的品牌力建設,在這個方面我認為我們中國的品牌,包括我自己在過往的十幾年來是不夠完整,不夠專業去思考問題的。可能過去更多是一個簡單的營運方面,覺得營運就代表整個品牌的構建。

我們今天來看, 第一是品牌力建設,第二我們從產品力建設 。我們從原來的產品力建設,從自身的創新創意團隊建設,相對來說比較年輕。我們這幾年也引入了國際化一些優秀的人才加入團隊,再加上我們重點內部的培養。在這個創新方面,這個創新設計原來更多是內部與終端之間它是B2B的關系,不是B2C的關系。現在我們的產品創新這個信息獲取、轉換要從原來的B2B關系要變成直接B2C的關系,讓我們的設計師要直接給消費者溝通交流。消費者的信息,客戶的信息直接要讓創新者知道,這個創新力要進一步加強的問題,這是第二個層面。

第三個層面就是營運能力層面 ,我們原來的營運能力在思考方面。中國是機會成長起來的企業,20年前有膽略就可以做事兒,有膽略就可以掙錢,相對精細化的管理是不夠的。所以,我們現在要進一步加強精細化的管理,這個精細化管理從幾個維度要去思考的問題。

原來這個時代靠機會的,你無論把這50塊錢都會變成60塊錢,甚至都會變成70塊錢。所以,我們原來說過去十幾年你怎麽弄都能增長20%、30%,現在你弄不好就變成負增長了,這幾年我們也是深度的調整期。所以,從銷售規模也在收縮,這個收縮我們一方面是有被動應對的,也有主動應對的。

有被動應對的比如我們這些工作沒做好,在品牌力、產品力,在營運精細化管理方面沒做好。被動應對的,有主動應對的,在一些渠道布局不合理的,通過這樣的分解分析,它的損益可能一方面是不夠的我們要放棄。這就叫主動收縮規模,去保證我們的盈利能力、經營能力是積極向上的。這個從我們的財務報表可以看到這樣的結果,我們的現金流是逐步在改進,逐步在變好的,這就叫主動應對。我們的規模有在收縮的,這里面有主動成份,也有很多比例是被動成份,我們沒有在管理精細方面去加強。所以,這都是我們下一步去思考的問題。

第四個方面就是渠道策略。 從渠道策略來說,美特斯邦威是太豐富型的,有50平方到一萬平方。這個我們在一些策略上,在原來的策略思考是不夠周全的。比如你剛才舉這些國外品牌它的標準化程度是非常高的,它基本上比如在800—1500(平米)之間,誤差不會太大,不可能出現美特斯邦威50平到多少平,這是我們比他們更複雜。

第二個複雜程度是我們一線市場,比如到北京西單,到邊遠的西藏,甚至新疆下面的地級市、縣級市都有門店。我們的渠道幅度、廣度也變的更複雜,這樣的話對我們的產品開發各方面也會增加難度。但是我們以前在這個謀略方面,在規劃方面,在整個標準化、規範化這方面原來是做的不夠的。中國有句話說在改革開放初期第一代的企業家都是先開槍後瞄準,就是先發展,再慢慢把它規範起來,我們這幾年也在做這件事情,這里面也是有主動和被動的。

中國市場消化年30億庫存很容易

問:說到這個管理問題,其實在2012年的時候,當時美邦有一個新聞就是關於它的庫存。因為當時申銀證券發布了一個報告,說在2011年底的時候美特斯邦威的庫存已經達到了25億的規模。現在這個庫存消化得怎麽樣了,找到有效解決的途徑了嗎?

周成建:我認為當時最高峰的時候達到29億,現在大概是在13億左右,我認為目前這個區間是非常合理的。這個變化剛才我說了,原來形成不好的結果是被動形成,今天變成這個結果是我們主動去改進的。

這個主動改進就是我剛才的,從品牌力角度、產品力角度、營運力角度、渠道角度一直在改進。美特斯邦威這幾年應該是進入了一個深度的調整,積極的應對互聯網化的挑戰和機會,積極去應對中國零售市場全球化的挑戰和機會,逐漸讓自己變成一個適應全球化競爭,適應互聯網化轉型的這樣一個新興的品牌,新興的企業,有活力的企業,這是我們的目標。

問:但是衣服這個行業它有它的特色,每一季流行的時尚都不一樣,您的這些庫存在下一季出來是不是就會過時呢?

周成建:當然是這樣,我們過去的庫存消化是通過更多的廣泛的渠道,更好的方式。在中國13億消費者,也就是說中國有個叫唯品會,它專賣庫存,一年賣三四百億。美特斯邦威庫存從25億變成15億,中間十幾億,這十幾億和三四百億比例還是很小的,說明中國市場需求多樣性還是非常非常大的。

所以,我們把歷史這些庫存賣給有這樣需要的消費者,同時我們今天如何去管理不產生庫存,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兩年前我說過一句話,我說:“今天任何一家企業靜態有多少庫存並非是企業致命的挑戰,再多30億,中國市場巨大,也很容易一年馬上就可以消化掉。”最大的挑戰是,第一你是否有能力去管理不再產生庫存;第二個更重要的它的品牌力。如果品牌力不強,你今天沒有一件庫存消費者也不會喜歡你。所以,我覺得一個品牌它核心是一個綜合性的能力,幾個能力綜合構成它的競爭力是什麽,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

問:您今天可以做到不產生庫存了嗎?

周成建:我覺得從今天的報表來看我認為還是比較健康,比較良性的,不能說我保證一件庫存都不產生,這是不現實的,因為畢竟服裝。你剛才說的,興趣的多樣性,他創新的東西有人說這樣是OK的,有人說這樣是不好的,你總會有一些尾貨的。這些尾貨我們怎麽樣合理的消化,用合理的渠道、合理的方法去消化,去服務消費者,這也是我們在營運方面需要去加強思考的問題。

“客對廠”個性化定制或成服飾業趨勢

問:您剛才多次提到渠道這個詞,網上也有報道說您還約了馬雲出遊,向好友學習電商的經營之道。您前不久也宣布了O2O戰略,您給我們仔細說說O2O戰略里都包括些什麽。

周成建:美特斯邦威做互聯網化一定不是去複制淘寶的模式,一定不是去複制京東的模式,也一定不是複制其他的互聯網化的模式。但美特斯邦威必須要思考的互聯網化的這種發展,這種趨勢是不可逆的,甚至這種電商機會空間是越來越大的。美邦要思考的是你如何借助互聯網的知識、工具和手段去運用好自己這個資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方面現在在移動平臺,移動化逐漸的發展,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借力這些技術和平臺讓美特斯邦威發展的更好。

比如我們可以做一個好的APP。比如我們今天講的O2O的概念,把這個O2O變成一個更廣泛的理解和認識,原來O2O它是一個線上線下的互動,是一個簡單的互動,我們可以延展開來。比如我們全國五千家門店,市場如此廣泛,我們商品豐富性也非常大,我們在任何一家門店都能支持全商品的服務,或者說讓我們全國有四萬名員工可以實現一店服務。通過這些APP可以一店服務,這種會員式的,這種微信式的時代,我認為這些方面有非常非常大的空間,非常非常大的機會。

美特斯邦威在未來的半年之後,在這一方面會有一些成果出來,會有一些好的方法出來。但目前現階段我們在O2O方面有幾個方面是做的不錯的。 一個是全流通 ,我們全國五千家門店已經全面支持流動性發貨了,就是任何一個訂單發起,如果A店沒有貨,在B店、C店任何一個店可以找到貨,及時發到消費者家里去,這是我們叫全流通的項目。這是我們今年五一節開始實施的,每天的效果非常好,無論是加盟還是直營的。

第二個方面我們接下來 下個月會推出來雲貨架 。也就是說你門店里沒有貨的,只要我們公司所有品牌有貨的,你都可以支持服務消費者。比如這里進去是一個美特斯邦威店,同樣通過雲貨架可以支持服務Me&City品牌。所以,這個是我們接下來用互聯網的工具,互聯網的手段讓美特斯邦威在未來的發展能走的更遠,走的更好。

問:這種雲貨架是以電子屏的形式顯示出來還是怎樣的一個呈現形式?

周成建:我覺得有多種,我們現在更多的是一個APP的運營。下載一個APP,在我朋友圈里我服務你,你成為我的好友我就會告訴你。你今天采訪周成建,周成建喜歡穿什麽風格的衣服的,你可能穿什麽衣服兩個人坐在一起更默契,這是一個。第二個你今天晚上要去約會,跟新男友聚會,在什麽樣的餐廳,適合穿什麽樣的衣服,也可以幫助你等。我們相當於是一個時尚顧問方式,去幫助你、服務你。

總的來說,我覺得在互聯網方面挑戰非常多,機會也非常大。因為傳統企業被互聯網有點兒嚇住了,有點兒恐慌了。我們現在是過度的擴大互聯網化的顛覆,擴大互聯網化的影響力。無論是從政府,從社會,從學界,都覺得未來只有互聯網了,沒有其他的。所以,我覺得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我們要幫助傳統行業,支持傳統行業如何做得更好,如何做的更強。

所以,我們接下來講的未來可以說C2M(即“顧客對工廠”),沒有互聯網是做不到的。原來C2M我們叫個性化定制,原來個性化定制我也是小裁縫出身的,那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事情,高大上的事情,今天我們完全可以做到大眾化。

今天比如說我們完全有互聯網的技術,比如我們兩個彼此拍一個照片,基本的尺寸在里面,馬上可以通過3D虛擬圖片知道怎麽配搭,怎麽板型,怎麽貼身,馬上可以做到八九不離十的圖紙,八九不離十的板型。只要做一個相對的,和原來的數據庫做一個比對就可以知道怎麽一個板型更適合你,我們可以做到快速的生產,一周之內可以滿足你的需求。甚至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和工具,把我們原來的生產制造工廠是批量生產的流水線,把它改造成單件生產的流水線。它的生產成本和原來的批量生產的差距不大,速度也更快,這樣的話這個C2M就會變成一個大眾化提供需求。

所以,我們這個項目也是在未來半年之內可以做出來的。也就是我們C2M個性化的定制,讓個性化變成大眾化,大眾化的個性化,這也是用互聯網工具,以前是做不到的。有了新的互聯網平臺,除了美特斯邦威這個自有品牌之外,我們以後也可以和社會化的品牌進行對接,溝通合作。因為這個平臺是可以完全放大的,甚至我們中國現在興起的新秀設計師,我覺得非常棒,很年輕,但他需要像我們這樣有絕對供應鏈整合能力的企業跟他對接合作。我覺得把他們這些資源也可以運用起來,用我的資源嫁接起來。所以,我覺得互聯網可以幫助企業把原來的資源整合到社會更大的產業鏈上去。

美特斯邦威未來構建的一個想法就是讓消費者體驗的更簡單、更方便、更豐富,讓我們的產業鏈變的價值更大,也就通過這種互聯網的技術,來幫助我們原來的制造商能實現柔性供應鏈的能力。這是美特斯邦威未來三五年的一個大的戰略的構思,我們要借助一切互聯網的手段,互聯網的工具把上遊和下遊更好的整合起來,發揮更大的價值。


另類“調結構”

2014-09-22  NCW
 
 

 

□ 王蘭 文

wanglan.blog.caixin.com 所管基金又一個項目投資失敗了,又一個說明不是第一次。

投資和人類其他活動一樣,心理上,大家都傾向多談成功、鮮言失敗。但現實哪有那麼高的成功比例?下面我要說到的這個案例的失敗非戰之罪,倒是個中經歷頗能折射中國現實的複雜,所以,擷取精華與讀者共享,其中人物均以 ABC 代稱。

大概兩年前,基金投資了一個項目:項目所處行業是當時和現在都很熱門的領域。經考察,創始人 A 君 “70後” ,年齡適中,做市場出身,長袖善舞,人品正派;公司估值基本合理,企業和我們投資的規模不大也不小,已不屬創投但IPO 還早,計劃運營觀察幾年再做打算。投資後企業基本按當初預期發展,已有新一輪投資者在積極跟蹤,估值比我們投資時明顯上升。一切正常。

該項目步入正軌後與 A 君見面不多,最近 A 君突然致電希望面談,我放下電話有種不祥預感:好消息人們多會電話直接告訴你,需面談的往往不是好消息。與 A 君一番長談下來,給我的衝擊超出預期,中國社會現實的豐富性和戲劇性超出了我的想象。在今年春夏之交的那幾個月,A 君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煎熬,而發生的事情原本和企業的發展無關。

先是 A 君春節期間參加了B 官員 “最後的飯局” ,飯局後沒多久 B 官員事發被查。A君和 B 官員本屬朋友的朋友,彼此並無直接往來,但 A 君素喜交往,被有關部門找去瞭解情況。A、B 間並無權錢交易,有關部門對 A君也僅限于瞭解核對一些相關信息,但這對 A 君是平生第一次,嚇得夠嗆。

A 君驚恐情緒尚未平復,C 官員被查,調查人員又到公司帶走 A 君,這次就不像 B 的事件那麼簡單。C 官員所管領域直接涉及 A君公司主要業務,A、C認識交往時間很長,除平時幫忙報銷一些票據,在我們基金入股前,C 官員向 A 君借過一筆錢,名義說是借但無借據,也一直沒還。調查人員認定是 C 官員的受賄或索賄,一通調查把 A 君搞得心驚膽戰,經常一個人在床上通宵數綿羊。最後基本弄清楚,那點借款占 C官員涉案金額百分之一都不到,對 A 君而言積極配合調查的話後果並不嚴重。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隨後不到一個月,D 總的事又牽涉A君。D,某國企老總。A、D 曾商議合作從事 D 總所管領域業務,但我們基金否決了此設想,否決的原因是覺得擬合作業務與 A君原有業務相差太遠。合作未能開展,防止了A、D 的實質往來,但 D 家辦喜事時,A 君出于人情送了紅包,D 總事發,短短幾個月,A 君 “三進宮” ,所幸與 D 總的事相對簡單,應對不難。

但噩夢還沒完,老 E,某實權人物,大概是 A 君遠親,平時對 A 君多有提攜,前不久捲入一件蹊蹺的嫖娼窩案,職務不保。此事對 A 君並無直接影響,但間接心理打擊不小。

會面過程 A 君未有一言提及公司業務狀況,一直在絮叨自己的奇葩經歷。我被震驚之餘反複空泛地安慰 A 君,出于投資者的職業反應也詢問了公司的經營狀況,A君意興闌珊,打起精神談了一些,總體還正常。最後 A 君道出了面談的關鍵: 他下決心移民海外。

我們投資的企業對 A 君依賴程度相當高,A 君離開的話運營前景堪憂。我耐心勸慰:幾起事件只有 C 算有實質問 題,好在調查人員已有明確態度,估計不會太麻煩,一切都會過去,就當上一堂課吸取教訓,公司前途仍然光明。

我的勸慰基本無效,A 君只是搖頭嘆氣,不置可否,看起來他對企業的信心和興趣已經蕩然無存。從入股協議等技術層面,基金當然還有一些挽回手段,但是我明白,這樁投資已經失敗。A 君主動表示,可以按固定收益方式歸還我們的投資。

A君的經歷屬小概率事件,但抽象看,類似事件當不在少數。中國的政商關係積弊已久,驟然撕開,打斷骨頭連著筋,恐怕完全不被牽連的企業不多。前述 A 君交往過的 B、C、D、E 均屬 “廳官” , “老虎”肯定談不上, “蒼蠅”似乎小瞧了他們,算是“碩鼠”量級?與之打過交道的企業多如牛毛。中南海如今整飭吏治、摒絕奢靡值得歡迎和期待,但隨之而來的衝擊波並不會僅止于政府行政體系內,外溢的風浪一定會波及到企業,進而涉及企業投資者。風險已經顯現,但這是中國轉型必須承擔的風險。

政商關係這個大話題,中國需要的是一個大調整。若能在一番整飭之後破舊立新,或許是另一層面的 “調結構” 。

這類調整時間不會短,且不僅要有反腐式的雷霆手段,還要輔之以政府縮權、放開市場、放開輿論監督、以法治國等一系列長期的制度建設。僅對宏觀經濟影響而言,這場另類“調結構”估計短期是收縮性的,長期則是擴張性的。

作者為投資業者

隨反腐而來的中國政商關係調整,是一場另類的 “調結構” ,其對經濟的影響,短期可能是收縮性的,長期則是擴張性的


一個優秀女子的知識結構圖 張永鵬88_hex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v6un.html

1. 歷史

女人最怕就是淺薄,而增加自己的知識厚度的,最重要的就是了解歷史。像世界史、中國史、美國史、德國史、英國史、中東史、日本史都應該了解——這還是比較淺的。歷史跟經濟金融商品公司結合如經濟史、貨幣史、金融史、公司史,管理史、產業史、某一商品(如珠寶、繪畫、家具、茶、葡萄酒)歷史、某些行業歷史等等,有些有難度。要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時代進程、重要的人物。


2.地理

地理知識是增加常識的另一重要領域。如果說幾內亞,一個人不知道在哪個州,或者是把格魯吉亞與美國的佐治亞相混淆,或者是分不清楚瑞典和瑞士,不知道伊斯坦布爾、基輔在哪,這個要發生的生活中的交談,是會讓人尷尬的。地理學至少要知道全球80%以上的國家,這80%以上的國家中的60%其首都你要了解,重要的海峽、高原、盆地、山脈、河流、三角州你要知道。中國的省及省會,各省的地級市要十分清楚,美國的各州要清楚,日本、德國的主要城市要知道。當然學有許多要學的,什麽金融中心、商業中心、重要港口、重要礦區、農業作物區、著名旅遊景點等等等等。


可以選幾個地點去那兒走一走,親身體驗一下會更好。但是因為時間問題,都去的話不現實,加上有些地方,尤其是非自然風景區,走馬觀花的去一趟收獲得還不比閱讀相關的資料來得多。閱讀相關資料是更加有效率的方式,此外,如果有機會,應該選擇一種深度體驗試的參與。比如去某國際知名城市,如果單純逛逛街,肯定比不上在那兒參與某個研究討論會來得深入。


3.要了解的物:

重要的公司與組織;重要的有商品如茶、酒等;化妝品、包、裙、香水等等一系列女性用品,包括知名品牌等等;西裝、表、皮鞋、皮帶等等一系列男性用品;古董方面中畫、家具、瓷器等,選一兩塊細分領域即可。


4.法律與醫學

要知道法律的基本知識,還有醫學養生的基本知識。


5.經濟學、金融學(包括十分重要的會計學)、商學的理論知識,以及一定案例、事例的儲備。這些學問當中都涵蓋了一個實用的學問:統計學,所以也需要熟悉。


6.廚藝、家紡、收納的知識與實踐

說下廚藝,當今商品社會的今天,你要送給一個男士的禮物,都不是你自己做的,是你買來送給對方的,真正自己做的禮物,份量會比較重,你會發現只有有限的幾種,除了音樂之外,也就是自己做的佳肴與點心了。並且東方社會對飲食看得還比較重,即使你的眼光是放在國外,至少做得出好菜也算是東方女子的身份標簽。


7.音樂或其它中國傳統藝術其中一種或多種

琴棋書畫,至少一種。


8.心理學與情商

心理學很重要,這里不多談了。說到情商,情商嚴格說來不算是一種“知識”,但是情商的獲得是可以通過訓練習得的。情商的作用十分巨大,前面的知識結構提供給了你“女神”的基礎,而情商將決定你和你的另一半能走多長或者能有多緊密,女人應該盡量安撫男人,或者是盡量獲取安撫男人的能力,安撫別人是情商的一個重要的能力。當然,安撫別人,也需要知識的幫助,你首先要知道男人心中的不安在哪里,所以就要了解他說的東西是什麽。有時男人在說自己事業上的問題,你能夠知道他在說什麽,乃至他沒有說出自己的難處,你根據他之前所說的,就知道他的難處在哪里,關鍵問題在哪里,然後幫他出謀劃策。當然,你的知識有限的話,那麽高情商就發揮作用了。你完全通過察言觀色,了解男人的情緒,然後對癥下藥,如果對方低落,那麽你就cheer him up,如果對方很想人支持,但是又很有風險,你無法判斷風險在哪,又沒人幫你判斷,那麽你就選擇熱烈的支持他,如果對方有點得意忘形,你就點醒他。


9.不必碰的知識

生物、物理、政治等,高中的基礎知識已足夠,除非你特別有興趣,或者是工作要用到,否則的話,真的夠了,還有許多其它知識要掌握學。哲學領域,可以不涉獵。每種哲學觀,都詳盡地解釋了這個世界的運作規律,容易讓閱讀者成為篤信這一哲學觀的信徒,一旦篤信,就變得思維僵硬固執起來。女人應該寬容、包容、平和、柔情似水,一旦性格中包含著固執的成分,就顯得俗氣且不可愛了。一般來說,讀過尼采的哲學的人,往往儲事皆求於尼采,讀過叔本華的人,儲事皆求於叔本華,讀過康德的,求於康德,讀這馬克思,求於馬克思,其實世界還是個開放的世界,哪可能一個有限生命的人用人類所定義的理性能把這個世界講清楚的?拉普拉斯決定論,發展到現在是概率論;以前說兩平行線不相交,愛因斯坦說兩平行線相交的世界才是真實。所以,那些讀了一兩本哲學書就覺得世界的運作方式都在掌中的人,也算是井底之蛙。當然,如果你想要讀哲學,那就多讀幾本,並且避免自己完全遵從某一派的看法。(每天一本好書)



房產觀瀾20:結構性趨勢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5ir.html

    一個月前到東莞參加朋友婚禮,偶遇河南投資者,我們泛談了一下,涉及房地產,才知道他是地產商。

    當時幾個朋友圍觀,我們倆話多,就扯了很久。

    我們倆觀點有所不同,其中一個在於需求。其認為還是要著眼於剛需,我則認為剛需已經暫時枯竭,應該著眼於改善型住宅。

     沒有結論。

     另一個觀點則延續需求問題,我認為二三線城市極度危險,核心城市還行。這個問題,大家也沒有定論。

     在過去的十幾篇房產觀瀾里,我曾從人口結構和城鄉收入上,倒推房地產需求,認為城鎮化已經接近完成,二三線城市沒戲了。在最近的一個推斷中,我借助別人的一個推算,北上廣深,比如上海2400萬戶口,3500門手機,其他核心城市類似,四個城市實際人口1億,房屋存量占全部城市面積6%,人口占11%,同時北上廣深的人口居住初步滿足,略有不寬裕。這意味著其余城市人口與房屋存量失調,下行風險極大。

     實際上,在十月份經過一番政策支撐後,成交量上揚,不僅僅是城市間的分化,上海郊區和內環內也產生巨大的結構性分化。核心四個區,價格堅挺,成交量上揚;而另有六個曲線成交量和價格都大幅度下挫,其中有些地區呈現為-6%。

     而在數據中,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的庫存積壓達到2010年以來的最高。

     另一方面的統計證實了我的看法,改善型需求成為這一波成交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至此可以明朗,核心城市的核心地帶維持了剛性價格,同時也是改善型住宅給與了支撐。但環外和其余城市則會呈現巨大的風險。

      對於明年的結構性趨勢,將繼續演變。面對美聯儲加息的必然,中國政府托市的貨幣政策受制於人,以免出現資金大規模逃離。所以,明年結構性的貨幣支持,也會讓地產市場劇烈分化。大公司的並購,和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維系,和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下滑,中小型地產公司破產,交織在一起。

      明年或許不會出現房地產的崩塌,中國政府也不會希望地產暴跌,但結構性衰退,將是新常態。


談一下2020年的中國能源結構與應對措施 大楊

來源: http://xueqiu.com/3881365268/32981780

      背景:

       截至2014年9月底,全國總電力裝機近13億千瓦,其中火電約9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突破4億千瓦,達4.0437億千瓦,占全部電力裝機容量比例超過30%。其中,水電累計裝機容量超過2.9億千瓦;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8497萬千瓦;光伏累計裝機容量超過20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累計裝機容量超過940萬千瓦。

       預計:

       到2020年,中國電力總裝機在18億千瓦左右。按:“十三。五”規劃初步想法,2020年煤電所占比例將達到60%左右,2030年將達到50%左右。2030年以後,將不再建設新的火電。同時13.5期間水電總裝機3.5億,風電2億(12.5計劃的一倍),光電1億(12.5計劃的五倍),核電5800萬千瓦。再加上天然氣和生物質能源。。算下來,火電在13.5期間,可能只有1億多的新增指標。(中美關於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15%,2030年占20%的說法,本身就是習總的一個忽悠。就和雙11,商家先提價,再打折一個效果。現在已經有美國議員在叫喚了。坐看小奧同誌何時醒悟。。)

       問題:

        1、按我國的規劃,風電還要再建1億千瓦以上。事實上,由於輸電技術所限,真正值得開發的風電,都集中在內蒙,青海,甘肅,新疆以及沿海的一部分區域。而這些區域中,占大部分裝機的內蒙、甘、青,本身的消納能力是有限的。加之風電特性過於跳躍,自身缺乏調節能力,電網經過N年的努力,才盡全力基本保證了上網。可現有機組,雖然得以基本解決,但電網早已身負重擔。。甚至已被迫建設了一些抽蓄電站,予以平衡。但不要說再建1億,即便現在,部分正在大幹快上的地區,已經面臨再次窩電的挑戰了。

        2、光伏現在只有2000萬千瓦,而5年後,要達到1億千瓦,即每年要完成之前5年的建設目標。由於光伏與水電,火電不甚相同,其建設期受生產能力影響,而與工程量、地質條件、機組制造時間基本不相關,所以,只要國家給一個有利可圖的電價,考慮到現在嚴重過剩的低端晶矽生產能力,那增長過程是非常迅速的。事實上,一個1萬千瓦左右裝機的光伏電站,僅需要半年時間,即可全部建設、調試完畢。利用一些專用設備,甚至有一個項目,一天完成1000千瓦裝機的基礎開挖的報道。(其實,無非就是多買幾臺設備,多找幾個人,反正大戈壁灘上,有的是地方)。還有一個重點問題,就是光伏的優勢資源點,也剛好在內蒙、新疆、青海及川藏地區,也就是說,與風電大規模的重合。這就給電網的送出,加上了更大的困擾。

        3、水電,貌似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希望。但水電的建設具有周期性。尤其是一些巨型電站,往往受機組制造水平、交通條件發展,送出技術,資金管理水平的影響,而出現規模效應。即一個問題解決了,一次就建一批。建成時間過於集中,造成了突然集中出現的大量電源。今年由於向溪、錦官等電源點同時建成,就給整個華東的火電市場,造成了巨大沖擊。加之經濟低溫,甚至出現華東部分60萬千瓦單機的火電停發。而且,即便大江大河上,有年調節能力的電站也還不多,缺乏有效全國性年調節能力。

        4、核電,不管是內陸,還是沿海,有一個特性,就是為了維持其效益最大化,通常承擔基荷任務。即:除了更換燃料棒和檢修,24小時不停的發電。從而,失去了調峰的能力。而且讓核電調峰,也不經濟。

        綜上:當沒有風、晚上沒有光的時候(尤其是缺水的冬季),這3-4億的負荷,需要由其他電源來補充。而這種需求,是常規的,非突發的。也許,到時候通過火電的超發,會解決一部分,但這與我們的環保精神相悖。而核電註定不可能成為全中國的基荷。水電,由於建設周期、自身調節能力的影響,也只能起到很少的一部分作用。況且,全中國水電的經濟開發總量,只有4億多千瓦,現在已經開發大半,其自身的增量,在2030年後,基本為0。

       結論:

       本人認為,如果按現在的規劃發展下去,2020年,我們在常規火電沒有大規模新建的基礎上,伴隨著風電、光電的迅速增量到位,會出現巨大的調峰需求。

       解決方案:

       1、雖然抽蓄電站受負荷中心距離、地理條件、裝機容量等諸多限制,但盡快對民間放開抽蓄電站開發建設,已是當務之急。依靠電網和國企是沒用的,只有提供合理的電價,促進民間資本投資抽蓄工程,在5年內,建成1億千瓦以上的抽蓄機組,是有可能的,也是必須的(而且,應該加強抽蓄理論的研究。竊以為,抽蓄電站並不一定靠近負荷中心。靠近發電集群,也一樣可以達到相應的效果,留待日後驗證。)。

       2、積極推廣光熱發電技術。光熱發電,天然具有蓄能的屬性(參見太陽能熱水器,冬天也可以用哦~~~)。而且現在已有的幾個骨幹企業,已擁有全套的自主知識產權(那點破東西,一個省級的鍋爐廠就可以搞出來),只是現在還缺乏規模效益。而且由於電價不明,補貼不定,行業自律不強,企業固步自封,現在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理論價值和實驗價值。但這是一個有利於中國企業發揮成本優勢的領域,借用行業內一位老總的話:光熱,是具有高鐵屬性的中國創造!我今天特意提出來,也希望引起資本市場的重視。相信,2年內,國內的光熱領域,會進入良性循環。

       3、積極發展特高壓技術、石墨烯超導電纜技術,建成全國範圍內,以特高壓為基礎的電力網絡,東西互補,水火互濟。尤其是加強與東南亞、俄蒙等國的能源合作,利用特高壓技術,把鄰國的清潔能源大規模引入。同時,積極開發分布式能源技術,把城市里的玻璃幕墻、海上風電、天然氣余熱發電、農村沼氣發電、甚至賓館旋轉門的動能都加以利用,盡可能的減少特高壓負擔。

        4、網絡辦公、節能減排、電動車。。。開源是一方面,人都說:木有買賣,就木有殺戮。大家從自身做起,盡量減少能源浪費,形成良好的能源消費觀,願意為環保貢獻出自己的金錢與力量。同時,利用網絡、高鐵等一系列的公眾技術平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甚至哪怕是更換一個家里的LED燈泡,我們能做的,有很多。。。

        我一個小小投資者都能明白的,我想業內的專家、領導、各設備廠商、各投資機構,肯定會想的更明白。中國目前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後發優勢。我們看到了別人走了那些彎路,不要光是看,還是要行動起來,用政策,用學識,用金錢,來砸出一個相對不那麽坎坷的發展之路。最終,我們會擁有滿手超額收益的明天。

                                                                                                大楊
                                                                                                  2014.11.13

兼答@易水不寒


~~~~~~~~~~~~~~~~~~~~~~~~~~~~~~~~~~~~~~~~~~~~~~~~~~~~~~~~~~~~~~~~~~~~~

       文中提到了很多觀點,不要當成投資的指引。大楊本身也還是一界小散,無顏與眾股神相比,小心上當。另,小小網帖,水平有限,歡迎指正,但請勿自行轉載。多謝多謝。。。

國際間券商估值以及業務結構比較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來源: http://xueqiu.com/5545011370/34186371


券商國際間估值比較留存。
超越系統二實證賬面浮盈收益率的基本都是券商組合,所以對於未來我還是有那麽一點信心的,畢竟估值是券商組合的1/3左右.
估值過快提升其實對於投資者來講並非好事,但對於券商來講,增發是必須馬上要做的事情了。

2011年的數據,有興趣的可以把2014年的比較下:



最大比例的收入都是來自於證券和其他類型的有價證券交易,大摩的債券、貨幣和其他有價證券(Bonds, Currencies & Commodities Trading)占24%,股票交易占21%;中信的證券和基金分別占29%和21%;證券承銷業務比例都不算大,分別為13%和11%。
主要的區別在於:大摩的財富管理(針對高凈值個人客戶)20%,資產管理占11%,兩者占比很高。中信的投資收益和利息收入分別占25%和11%,這個也很有趣。



A股“結構性熊市”從何來:杠桿惹得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26

昨日A股市場出現了較為罕見的“一九行情”。雖然股指再創新高,但只有權重較高的大市值藍籌在上漲,多數個股普遍重挫。有分析認為,這種極端風格的背後仍然是融資杠桿在推動。

華爾街見聞曾報道,昨日滬指盤中一度觸及近5年高點,收創逾4年新高。其中銀行板塊獨領風騷,而個股大面積跌停。截止收盤,兩市漲停29家,跌停292家,跌9%以上的430家,跌5%以上1249家(不包括ST)。

川財策略認為,融資杠桿是極端風格分化背後的推手。

對於近期的風格分化基本面難以解釋。我們換一個視角,從融資買入的視角來檢驗風格分化。我們對有融資數據的個股漲跌幅進行統計並發現了極為強烈的單調關系。如下圖所示,在融資買入余額/自由流通市值比例大於20%的個股中,今日平均跌幅達6.85%,融資買入占比在10%~20%之間的個股平均跌幅為4.06%,占比5~10%的個股平均下跌1.61%,而融資買入余額占比5%以內的個股則實現了0.7%的正漲幅。如此嚴格的單調關系無疑揭示了當前市場中一種暗含的邏輯,即前期融資杠桿越高的標的回調風險越大。考慮到市值與融資買入的關系,這意味著中小市值的回調風險巨大。

QQ圖片20141223074122

QQ圖片20141223074135

在此前的報告中,川財提到,創業板指數與創業板融資額占比的罕見背離,這意味著,前期通過融資創業板的獲利盤正在逐漸獲利了結,且這種趨勢可能繼續。目前創業板融資盤的資金正在撤出。

此外,其認為,公募基金可能至今仍未對風格的配置進行顯著的調整。

從理性的角度思考,此時棄小追大,第一、時點已晚,有追高的風險;第二、對於中大市值標的的選擇目前普遍缺乏方向。”這意味著公募如最終被迫跟隨市場風格,則中小市值板塊的踩踏風險更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A股“結構性熊市”從何來:證監會調查重挫小盤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28

證監會對股價操縱進行調查一事引發了市場對小盤股的擔憂。

昨天創業板大跌了4.9%,這是2013年12月2日來的最大跌幅,大量股票跌停。

就在上周五(19日),證監會通報了市場操縱的查處情況,其稱目前已對18只股票的涉案機構和個人立案調查。

證監會提到,目前的市場操縱出現了新的特點,其中操縱持續時間短,建倉拉擡出貨快等隱蔽性較強的類莊股操縱模式有所擡頭。

這18只股票有15只是在中小板上市,2只為創業板股,還有一個在上交所主板交易。這些股票中,昨天13只一字跌停,湖南發展跌逾8%,其余4只股票處在停牌期間。

但值得註意的是,調查主要集中在近期推高相關股票的機構和個人,這些股票所屬的公司本身並非目標。

彭博引述浙商證券的分析師Zhang Yanbing評論稱,投資者應該警惕那些基本面較弱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在監管層正出手打擊股價操縱之時。

“監管層調查股價操縱正在影響那些長得過快的股票,尤其是小市值股,所以你看到創業板大跌。”華西證券的分析師Mao Sheng也對彭博提到。

隨著A股屢創多年新高,證監會以及官方媒體都在頻頻警示風險。本月早些時候,證監會提到,投資者在進入股市時必須考慮風險。

截至上周五,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達到10,070.1億元,這意味著兩融業務規模在一年不到時間內增長了近兩倍。

最近幾個月,中國股市一路高歌猛進,成為全球表現最好的市場之一。滬指今年已經上漲了48%,創業板從去年以來漲幅高達113%,而中國經濟卻在一路放緩,今年或創1990年來最低增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竇榮興談中原銀行股權結構:不存在控股方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227/270812.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周子崴 12月26日上午,中原銀行掛牌儀式在位於鄭州市鄭東新區CBD的總行營業廳舉行,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中原銀行正式開門營業,河南省籌劃多年的金融業“中原系”版圖正在逐漸明晰。

中原銀行由河南省13個地市城商行合並而成,資產規模2094億元,負債規模1882億元,在河南共有428家網點,擁有員工數量10836人。為了保證中原銀行的順利組建,河南省政府曾決定,以現金方式將13家城商行的不良資產買斷、剝離。

中原銀行董事長竇榮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原銀行采取市場化的治理模式,形成“天壇式”的股權結構:“按照‘既不一股獨大,也不過分分散’的原則,原來合並過來的13家銀行的股東作為‘基礎股東’,再上一個層級為‘主要股東’,再上一個層級為‘大股東’或者叫‘戰略股東’”。

竇榮興介紹到,中原銀行不存在嚴格意義的控股方,而戰略股東方面則不便透露,“因為我們還在繼續做”,竇榮興說到。

民生銀行前董事長,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文標也出現在了現場,他獲聘成為中原銀行總顧問。竇榮興向記者介紹到,在中原銀行目前主要股權結構中,民資和國資成分都有,其中民資更多,“董文標出席本身就有代表含義”,竇榮興告訴記者。

下一步,中原銀行將重點著力傳統業務模塊、創新業務模塊和未來銀行模塊三大戰略。在傳統業務方面,中原銀行將依托13家城商行業務特點,服務地方經濟和小微企業;創新業務方面,將積極構建投資銀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賃和資產管理等業務的綜合金融平臺,將其打造成為中原銀行的重要戰略支撐;未來,互聯網金融尤其是移動金融將成為中原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當天,中原銀行董事長竇榮興、中原證券董事長菅明軍以及中原信托董事長黃曰瑉、中原農業保險籌備組組長畢誌軍等共同簽署了《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