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證券市場的土壤質量和文化迷失,結不出來價值投資者。 william頭盔

http://xueqiu.com/9273139325/22285933
看了孫旭東關於做純正價值投資者的訪談。孫先生的純正價值投資觀「價值投資者追求價值和價格之間的差異。但凡只提好企業、不管價格的,我認為是偽價值投資 者。」-----這已經不是價值投資了,本質上還是價值投機。這個最根本、最核心的都不對了,其它建立在此之上的,也就只能算是投資的一些經驗了,這個是 可以參考的,對不對再說了。

我發現很多人講價值投資,但對價值的根本和普世的價值觀是什麼都還沒有搞清楚,更別談悟明白了。這個不搞清 楚,悟不明白,談價值投資的說服力就不強了,也容易走偏。由於沒有站在一個制高點上來談,所以只能去談各自在投資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了。這可不是價 值投資,沒有究竟的理論基礎支撐啊。就算有,也只是從巴菲特那裡抄來的,自己並沒有悟明白,所以才會有「價值投資者追求價值和價格之間的差異」這個根本上 的認識錯誤。

所有追求價值和價格差異的所謂的價值投資者都是價值投機者,因為他們將價值投資的重點放在投資上了,本末倒置了。價值投資的重點恰恰是在價值上,在發現價值上。為什麼會把重點放在投資上,因為人性都是想要想得的啊。

巴 菲特說投資股票就是投資企業,因為巴菲特看到了股票的根本和本質。巴菲特的這個理念的內涵可做進一步的引申:投資股票就是投資給做企業的那個人。這是巴菲 特的價值投資,他的重點是先放在尋找有價值的企業,找到了有投資價值的企業,要去做投資的時候,才是他經常引述格雷厄姆說的股票行情唯一的作用就是提供報 價,這個報價是不是比企業的內在價值要便宜。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中從來沒有「價值投資者追求價值和價格之間的差異」這個意思,這些都是其他個人按自己的 投資經驗給另加上去的。孫先生應該在他的核心觀點前加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先「買好的」,然後再說「買的好」,這就對了,圓滿了。這裡給予糾正,我是依法不依 人的。

以個人17年的投資經歷,我認為在中國的證券市場裡,目前應該可以說沒有價值投資,都是價值投機。因為這個市場的土壤一直以來就是 按投機設計的,土壤的質量已經被確定如此了,那麼這個土壤里長出來的花啊草啊,能是價值投資嗎,我還是希望能有一兩朵奇葩的,不過17年過去了,看到的都 是流星,沒有一顆恆星。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投資者自己,生搬硬套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沒有消化,也沒有能力消化。為何?因為中國人對 自己的文化迷失了太久,那場文化革命讓中國文化斷層了,我們的父輩沒有了中國文化,我們自己也沒有了中國文化,現在連我們的下一代也沒有了中國文化。有知 識沒有文化,有專業沒有學問,這是整個世界的寫照。心生不出來智慧,怎麼去悟?沒有正信、正見的善知識,想做個價值投資者,真的門都找不到的。

中國的證券市場目前只是分為價值投機和價格投機而已。所謂的價值投資者,你們可以將這層面紗拿掉了,都是打著「價值投資」這塊遮羞布在做著投機的事,這個一點不亂說的。

價 值投資豈止是對股票、對企業的投資,這是對我們每一個人的自己的人生的投資,我們作好了自己嗎?我們要為自己的人生準備些什麼呢?文化、思想精神層面的素 養培養會讓我們的精氣神往上走,我們會得到真正的快樂,人生有了信仰就堅定了;人欲、物慾物質層面的追求會讓我們往下走會墜落得很快很深,最終迷失了自 己,人生也注定是失敗的。

我再次告訴大家,普世的價值觀和價值的根本:「參贊天地之化育」---彌補天地的不足。把價值的根本悟明白了,什麼是價值投資也就綱舉目張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25

李開復:改變創新的土壤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23/100464389.html

對話人

  李開復 創新工場創始人

  朱以師 財新記者

[對話背景]

  創新和創業是李開復最喜歡討論的話題。還在擔任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和谷歌中國區總裁的時候,他就樂於和大學生討論創新與成長的話題,書信和演講曾影響了一代大學生。

  2009年,李開復離開谷歌,以48歲高齡創業,成立創新工場。自己成為創業者的同時,也搭建一個種子平台,幫助更多創業者去實現夢想。

  三年來,創新工場接觸了約5000個創業項目,最終投資了50餘家創業公司。據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王肇輝介紹,已有18個項目獲得A輪融資,一個項目獲得B輪融資。李開復身兼創業者和投資人的雙重身份,更是互聯網產業的觀察者和實踐者。三年的創業經歷和網上論戰的經歷將他的心態打磨得更平,連坐的姿勢都變得更隨意。他說,「創業,就要放得下面子。」

  在李開復看來,創新受阻,問題主要出在教育的理念和體制上。至於各部門近年來掌握的各類扶持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李開復認為,要讓這些基金更好地發揮效力,政府要將資金的分配交給專業投資機構去做。不過,一向溫和的他並不支持激進的變革,他說,台灣地區曾經嘗試過全部移植美國的教材,卻因為整個教育體系和教師的訓練跟不上,變成邯鄲學步。「要慢慢來。中國很難實現顛覆性的創新,但可以實現跨領域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同樣有很大價值。」

[對話摘登]

  財新記者:如何理解創新?

  李開復:如果把創新定義為突破式創新,如諾貝爾獎、喬布斯,我們的創新是遠遠不夠的。這一類創新是基於環境、土壤、氛圍的事情。要改變目前的土壤,還需要更長的耐心,不能希望在5年、10年內就很快出來。

  如果將創新理解為貼近、理解和預測用戶的需求,通過已有的技術和新技術,用迭代式的方式打造出來,滿足用戶需求。這同樣也是有價值的創新。這一類創新包括商業模式的創新、技術在跨領域的使用、多領域的整合等等,未來會越來越多,也能產生很大的價值。

  財新記者:創新的土壤,包含哪些東西?

  李開復:最重要的是教育。創新需要突破性的思維。中國現在的教育體制裡太多背誦和應試,壓抑了孩子的好奇心、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時候,就不知道怎麼應用。相比較而言,美國的教育更鼓勵孩子的個性與天賦,容忍孩子的短板,讓人追隨自己的心,天性沒有被扼殺。在一種鼓勵探索、支持興趣、重視實踐的教育環境下,創新並不難。美國還有全球最著名的研究院和高校,真正想做創新的人,特別是突破性創新的人,會覺得美國的土壤是最肥沃的。所以,突破性創新的人才都被美國吸引走了,這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力,恰恰也是中國最缺乏的競爭力。

  教育體制需要改革。但是,我不讚成短時間內的巨大改革。改得太大太快的話,反而會導致現有的系統癱瘓,尤其是老師很難適應。台灣曾嘗試這樣的改革,一下把美國的課本全部照搬過來,但老師還不會教。台灣的學生反而丟掉了原有的東西。大陸的高校擴招,也是同樣的問題,一下子大規模擴招,老師的數量都難以跟上。中國的教育改革要有長期規劃。比如,在保持教育出全面、勤奮、基礎紮實的學生的前提下,每年拿出5%的比例來進行創新思維教育。允許有5%的名額來鼓勵那些有特長的孩子。每年改5%,這樣慢慢來。

  財新記者:除了教育,還有哪些是創新土壤必須的要素?

  李開復:還包括鼓勵失敗、容忍失敗的理念和氛圍。相信從失敗中學習。面子要放得下來。太在乎面子,就會隱藏失敗,就無法從中學習。此外,創新和創業,還要有長遠眼光,不能短視。這需要整個社會評價體系的改變,不以成敗論英雄。

  財新記者:中國的惡性競爭環境,如抄襲創意、版權得不到足夠保護等,是否也遏制了中國的創新?

  李開復:在美國,並不是版權專利讓大公司比較少抄襲,更多的是尊嚴感,以及整個社會對創新的認可,導致了自律。在硅谷如果做一個和別人類似的東西,會很難拿到投資,也很難被認可。如果大公司抄襲小公司,更會被罵得很嚴重,最後變成品牌的損失。所以,大公司要抄襲,就需要權衡商業的利益和品牌的損失。谷歌的做法是,看到別人的創意好,就出高價早點買下來,既表示對創意的尊敬,也獲得創新的人才。谷歌平均一週收購一家創業公司。這對整個市場的創新氛圍也是有幫助的,創新成果能夠迅速兌現。現在,中國的大公司也越來越願意採取收購的方式。

  財新記者:創立創新工場以來,你每年都能接觸到大量的創業者。現在中國的創新氛圍和創業環境是否變得更糟糕?

  李開復:相反,我認為比以往好了一些。現在願意投資創業的資金還是挺多的,越來越多的天使基金出現,大家搶早期項目。在互聯網領域,政府的監管和干預在增加,但還可以,創業的機會很多。這些對創業者來說,都是好事。

  作為創業者,重要的是比大公司先看到機會,比大公司走得早,並避開它們的必經之路。比大公司早看半年到一年,有足夠的專注和執行力,當大公司來競爭的時候,能繼續走在前面,這都是活下來的關鍵。如果大家都已經做了,那麼你就要看下一個機會,尋找下一個浪潮。

  財新記者:中國的企業,是否更不願在創新和研發上冒險?

  李開復:我覺得不能太苛求中國企業在研發和創新上的冒險和投入。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對投資人有一定責任,研發投資的比例不能太誇張。企業在落後的時候,低研發,多學習模仿,慢慢做大之後,再投入推進創新,這是很自然的過程。這方面華為就是很好的例子。

  財新記者:大企業與中小企業,誰的創新能力更強?誰是創新的主力?

  李開復:實現突破性創新的一定是小公司。大公司更多會去維護已有的利益和框架,不願意放棄和打破,就變成了包袱。在大公司裡,任何創新都會被拿來和已有的產品或業務做比較,在給大樹施肥與重新種一棵樹之間,通常都會選擇前者。而小公司,特別是創業型公司,不會在乎這些,先做了再說,最後反而有可能長出一棵更大的果樹。

  在大公司,你做一個創新的項目,肯定會有人來砍掉或者合併你。大公司的公司政治就是如此,人都是靠KPI活著的,KPI是什麼,就圍繞什麼做。所以,總體上講,大公司做突破性創新很難。

  大公司做創新,一定要公司的老大有魄力,還需要一點運氣。讓一個團隊單獨低調地運營,盯住那些要砍你項目或合併你項目的壓力,最終做出來。微軟的Xbox項目既是如此,喬布斯也經常拿一些小團隊,開發獨立於公司體系的產品。騰訊的微信項目也大體如此。或者採用思科的模式,鼓勵員工出去創業,一旦有項目做得好,思科再買回來。

  財新記者:最近幾年,中國政府也出台很多措施鼓勵創新,比如推出創業板、科技創新基金以及針對創新的各種補貼。但大家仍然對創新現狀不滿意。問題出在哪裡?您有何建議?

  李開復:政府的措施有一些作用,但是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把更多經費放到行業專家手中,或者交給專業的投資機構去做,而不是由政府來分配這些經費。任何政府都很難判斷哪個科研項目更創新或者哪個公司更可能成功。

  在經費使用上,要把支持後期的,全部轉移到前期來。後期的投資應是完全市場化的,不需要任何政府補助。另外,經費申請上,要給中小企業更多機會,而不要全部都將經費補貼給大企業。

  更為重要的是高校與科研機構的改革。美國「二戰」後將國有科研機構分拆至各高校,最終在科技、軍事、能源等領域的研究更加高效。中國也應該這麼做。另外,中國的高校應該逐步改革,保留少數的研究型大學,其餘的把教學做好,與市場需求對接,做好技術轉移與產學研結合,培養創新的土壤。

  財新記者:為什麼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者數量強於其他行業?

  李開復:對於創新和創業而言,互聯網行業有幾個好處。第一是監管較鬆,相對更加市場化,政府管制沒有那麼多,也不會動了哪個國有企業的奶酪。第二個好處,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雖然慢於國外,但是慢得不多,創業有很多參考對象。第三,這是一個低成本高回報的行業,三五個人花幾十萬,就可以驗證一個創意行不行。如果行,做好了一個公司,市值可以特別高,不低於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另外,互聯網創業還可以「見壞就收」,做了一年還什麼都沒有,就可以關閉或換個方向。如果是能源、汽車等行業,就不太可能輕易轉型,因為前期的花費太大。

  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互聯網行業更適合年輕人創業,中國的市場足夠大,也放大了創新的價值。風險投資進入中國較早,資本與財富催生了互聯網行業的創業熱情和夢想。

  財新記者:現在在互聯網領域,創業者的新機會有哪些?

  李開復:如果你能看到下一個趨勢,願意下一個大的賭注,你就能有機會做出一個10億美元級別的公司。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機會,敢做大家認為還沒有發生的事情,這是最有前瞻性,也是最有挑戰性的事情,如果賭對了,就會最有生命力。

  在中國互聯網行業,還有機會再出一到兩個騰訊或兩到三個百度。但一定不會在騰訊、百度原來的領域,而是新的領域。如果創業者能夠抓住湧入移動互聯網的新用戶,解決他們的需求或者在某一個新技術上有很好的突破,都有機會。但我覺得,這個機會不會在PC端出現,而是移動端的手機、平板,或者是電視。

  財新記者:目前你關注哪些互聯網公司?看好哪些趨勢?

  李開復:第一個是大數據。所謂大數據,就是挖掘、整理、分析已有的數據,幫著做重要的商業判斷,或者發掘新的重要方向。比如,幫助銀行分析哪些人可能不會還款,或者幫助超市分析尿片應該放在啤酒的旁邊還是奶粉的旁邊。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就像前兩年大家都說云計算一樣。目前在中國還沒有看到幾個大數據公司。大公司一定要思考怎麼利用已有的大數據。創業公司也可以做數據分析工具賣給大公司,幫助他們從數據中找到智慧。大數據的存儲、分析、判斷和挖掘,都存在巨大的機會。同時,這也是門檻很高的創業。

  第二個是移動互聯網的新變化。前兩年是針對5000萬到7000萬的高端用戶,現在移動互聯網用戶超過2億,明年底可能達到5億,對這些瘋狂湧入移動互聯網的人群,他們的行為習慣非常值得研究。移動互聯網的第一批應用基本是從PC移植的工具型應用,搜索、瀏覽器、微博、微信等,現在的用戶群與兩年前不一樣了,有越來越多的學生、藍領、各種年齡段的,可能他們的手機價格更低,更在乎流量費用,他們的需求是什麼?誰能抓住這個主流人群的心,很可能威脅到此前的巨鱷公司。過去百度打敗谷歌、淘寶打敗ebay的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還會奏效。這將是重要的投資方向。

  第三個是企業級應用市場。中國的企業級市場還沒有起來,但潛力是在的。這種情況會在哪些領域、哪些行業率先發生,現在還是問號。但這是一個毫無疑問的趨勢。當然,過去的20年裡,這個方向上也是一路的「屍體」,不敢說近期就能爆發。但作為投資人和創業者,一定要關注,太早做,可能會成為先烈,一旦市場爆發了再追進去,可能就沒有機會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21

土壤的農藥危機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1-04/100479434.html
中國公眾未來可能長期與農藥共存的樸素事實,正一步步為科學研究所證明。

  在名牌茶葉、眾多農作物、有機食品甚至飲用水源中均檢出多種農藥殘留之後,農業科學家將研究的目光投向土壤、空氣和水。

  2013年1月7日,一項為期近兩年的研究發佈結果。研究顯示,在山東和廣東兩個典型農業區的土壤、水體和空氣中,均可檢測出120餘種農藥,其中不乏已禁用多年的有機磷和有機氯農藥。

  這份報告部分確證了公眾普遍的猜疑—農藥殘留無處不在。

  由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委託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張斌團隊進行的該項研究,是中國首次對上百種常見農藥進行大範圍環境殘留研究。

  過去,此類研究要麼侷限於很小的地塊,要麼僅是針對部分農產品,涉及的農藥品種也較少。

  上述結果無疑陳述了一個驚人的樸素事實。土壤、水體和空氣,是每個人生活無法離開的基本環境要素,其中廣泛存在的120餘種農藥殘留,意味著公眾誰也無法逃避。

  可以慶幸的是,科學家暫時還沒有證據證明上百種殘留農藥損害了公眾的健康。由於缺乏標準,科學家甚至無法確證它們對土壤、空氣和水污染程度屬於何種水平,是嚴重還是一般,暫時還沒有答案。

  壞消息是,暫時沒有證據,並不代表未知的危害事實就一定不存在。國內外科學界對環境中的農藥殘留普遍缺乏深入研究,這或許也意味著一些損害還沒有被發現。

  「農藥在深層土壤中不斷富集,無法自行分解,土壤的自淨能力也無能為力。這就像一個定時炸彈,我們卻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爆炸。」 研究者張斌說。

  參與研究的另一位農業專家則認為,他們的研究只是初步揭開了一個「蓋子」—農藥正在環境介質中持續大量累積,這個基本事實需要政府和科學界進行更多關注。

被農藥包圍

  2012年12月下旬,財新記者獨家拿到了這份研究報告。報告名為 《環境中的農藥:中國典型集約化農區土壤、水體和大氣農藥殘留狀況調查》。

  張斌是報告的第一作者。2011至2012年間,「綠色和平」委託張斌團隊對分別位於廣州周邊和山東濰坊的兩個典型農區的土壤、水和大氣環境進行了採樣調查。研究者採集了兩地共計55個土壤樣品、42個水體樣品,以及兩地持續30天的空氣樣品,並對180種農藥在這些樣本中的殘留進行了檢測。

  「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王婧解釋,之所以選擇山東和廣東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山東擁有全中國最大的蔬菜基地,而廣東的農產品也支撐著廣州、深圳、香港等很多南方城市的消費。

  此項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所有土壤、水和空氣樣品中均含有百種以上農藥。土壤方面,廣州周邊地區稻田土壤樣品檢出農藥126-145種,蔬菜地土壤檢出125-144種。山東濰坊的蔬菜地土壤樣品則檢出農藥123-146種,小麥地檢出農藥122-134種。

  用於灌溉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沒有倖免。廣州周邊地區水樣中檢出農藥131-139種。濰坊水樣中檢出農藥127-142種。

  公眾對土壤和水中有農藥殘留或許早有預料,但很少有人相信,空氣中也有大量農藥殘留。結果或許有些殘忍,廣州周邊地區空氣中共檢出144種農藥,山東省濰坊市某蔬菜基地則高達147種。

  研究的第二項發現是部分農藥在土壤和水中的殘留濃度較高。在改採集的廣州周邊地區和山東濰坊兩地土壤樣本中,有9%-13%的農藥檢出濃度超過了400納克/克,最高則達到約1.3萬納克/克。參照我國《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中對有機氯農藥殘留的標準,以上殘留濃度已經遠大於國家二級標準(能保障農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土壤)。

  研究的第三項發現是部分農藥會在深層土壤和地下水中富集。有相當一部分農藥的殘留濃度並不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下降,有些反而濃度有所增加。此外,地下水農藥殘留和富集現象在兩地也十分顯著。

  「農藥對水的污染要比在土壤中的危害大得多。」參與研究的一名專家說。「超過某個殘留濃度後,就會導致危害的發生。」

  報告指出,當地農民盲目增加農藥用量和噴灑次數是導致農藥殘留濃度高的原因之一。由於擔心農業產量不能保證,農民往往通過增加施用農藥的種類和噴灑次數,以求作物產量「保險」。

  據調查,兩地的施藥頻率都較高。作為更濕熱地區的廣州尤為顯著,當地水稻生長季節農民一般噴藥七次至九次,蔬菜基地施藥次數甚至可高達十幾次。其中,由於價格便宜、使用效果好等原因,敵敵畏、樂果、馬拉硫磷、毒死蜱、三唑磷和噠蟎靈等六種禁、限用農藥在廣州周邊地區仍被大量使用。這些農藥在兩地土壤中檢出濃度均較高。

  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前述專家坦承,報告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該報告是國內首次針對如此多種類農藥進行的環境調查,改採用的方法或仍需進一步完善以確定其精確度。

  「但它的價值在於將那些過去沒有得到重視的問題拋出來,希望能引起政府和相關研究者的關注。」專家表示。

缺失的標準

  遺憾的是,雖然上述報告在不同環境介質中檢測出種類繁多的農藥,且部分數值奇高,但由於缺少標準,從這些數值中依舊難以判定這些農藥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以及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影響。

  從事農藥應用技術與研究近30年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農藥研究室主任曹坳程表示,在土壤中檢測出農藥殘留,並不能被判定土壤就被污染了,關鍵在於「量」和「度」。「要知道,我們現在技術發達,非常小的量都能被檢測出來。」

  財新記者在查閱國家對土壤、水體和空氣質量的有關質量標準後發現,僅有很少數條款涉及農藥殘留。

  在土壤標準、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標準中,對劇毒農藥DDT和六六六的殘留做出了限定。在《生活飲用水標準》的非常規指標中,包含20餘種農藥。而空氣質量標準中,則完全沒有設立有關農藥的標準。

  環境中的農藥種類繁多,而且是長時間不間斷地輸入環境,即便是參考國外對不同環境介質中的規定,也難以做到面面俱到。土壤、水體、空氣中的農藥殘留情況缺少檢測,導致的後果是許多農藥殘留以極其隱蔽的方式進入生活環境中,而人們卻未察覺。

  研究者已面臨標準缺失的尷尬。農業部農藥化學與應用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袁會珠告訴財新記者,學界很早就知道農藥對環境污染的影響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對土壤、水體、空氣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實際上僅是污染的一部分。然而,污染「程度」如何,在多大量級下會對環境造成危害,學界知之甚少。

  「國內關於農藥對人體健康影響的風險評估研究比較少,這導致有不少農藥在使用10年、甚至20年後,因暴露出問題才被禁用。」袁會珠說。

  不過,要為不同環境媒介中的農藥殘留情況設立標準,並非易事。以空氣中的農藥殘留情況為例,國內外雖然都有空氣飄移造成的農藥二手傷害的研究,但由於空氣中的農藥難以模擬和統計,污染情況難以溯源,這些研究往往只能停留在流行病學研究,難以通過毒理分析、動物實驗等方法進行論證。

  值得注意的是,現有國家標準僅對劇毒農藥加以規定。根據上述研究報告,其替代產品、所謂「低度、高效」農藥的高檢出量依舊像一把高懸的利劍,殺傷力不容小覷。

  曹坳程坦言,當前評價農藥優劣的標準是高效、低毒。完全用這一標準進行評估農藥未免過於片面。理想的做法是,按照農藥的危害性來評價農藥,而非「高效」「低毒」—究竟有多毒,實在眾說紛紜。

  「實際上,低毒農藥在環境中也是不斷累積的,並已經形成一種趨勢。它也應有濃度限值。雖然累積不一定意味著有害,但卻意味著有可能有害。社會上對其殘留濃度高到何種程度會對人類健康產生影響的問題,關注度不夠。」前述專家說。

未知風險待解

  王婧就此研究評價稱,農田離消費者的餐桌一點也不遙遠—如果一塊農田連空氣都藏著100來種農藥,種出的食物怎麼可能不受影響?

  由於長期使用農藥,環境中累積了大量的有毒物質,其影響範圍可能遠高於人們的想像。王婧指出,這些農藥不但會危害鳥、魚、蜂類等農田生物、導致農田生態破壞,還有部分會影響兒童神經系統及嬰幼兒的生殖發育。

  王婧說,研究已顯示,環境中低毒、小劑量的農藥暴露,對人體的健康影響體現在慢性疾病上。遺憾的是,雖然國內外已有不少研究證明,農藥與帕金森綜合症、慢性呼吸疾病、癌變等疾病存在關聯,但關於農藥對健康產生的具體影響仍缺乏足夠權威、全面的研究。

  袁會珠告訴財新記者,農業研究系統和醫學系統相互脫節是缺乏相關研究的重要原因,而且,國內對農藥使用的健康影響的長期觀察數據十分有限。

  前述農業專家認為,土壤是農藥污染環境的第一步,也是最後一步。從土壤出發,農藥會通過深層土壤的滲透進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這種污染一旦造成,難以修復。而滯留在表層土壤中的農藥會與空氣產生互動,不斷釋放有毒有害物質。

  專家反問說:「國內尚未出現因農藥在環境中的殘留所導致的中毒死亡事件,但這不代表二者沒有聯繫。現在的癌症得病率這麼高,很多人都把這些問題歸於食品安全問題,那麼食品危害來源於哪裡呢?難道不是來自於環境嗎?」

源頭減量難

  農藥是把雙刃劍,一刃指向糧食穩產,一刃指向環境污染。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農藥使用國。農業部資料顯示,每年,約有175萬噸農藥使用於農牧林業生產,但農藥施用量僅有約30%作用於目標生物,其餘的70%進入環境。

  「中國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單位面積農藥用量卻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王婧指出,「這些流入環境中的農藥不僅對人的健康構成威脅,更讓脆弱的農田生態系統遭到重創,使其需要依賴更多的農藥來維持,從而陷入惡性循環。在耕地越來越少而人口越來越多的中國,這種惡性循環必須得到扭轉。」

  但上述專家接觸到的農村施藥現實卻表明,害蟲抗藥性的增加和對化學防治方法的依賴,使得人們陷入不斷增加農藥使用量的怪圈。

  在耕地面臨著嚴峻挑戰的情況下,中國又從2009年起全面實施糧食增產1000億斤的戰略規劃。從農藥和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的數字可以看出,糧食增產的實現依然十分倚重農藥和化肥的投入,農業生產模式轉型並非易事。

  農業部顯然意識到農藥長期使用的危害性,曾於2011年設下到2015年全國農藥使用總量減少20%的目標。但在2012年11月,該部將此目標的完成時間推遲到2020年。

  「每天都有近5000噸農藥灑在中國的耕地上,推遲五年對中國的環境和食品安全意味著什麼?」王婧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503

要消除金融業畸形高薪,就應該剷除它的土壤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277

需要用市場化的手段, 來解決中國金融業特殊的高薪問題

金融業確實有它的特殊性,客觀地講,金融業高薪在全球很普遍;但中國有特殊性,一個是准壟斷,把權利變成了特權,把融資的權利變成了金融特權;第二個很多機構因為是國有企業,公司治理存在嚴重的缺陷。

金融業很容易出現內部人控制,在內部人控制情況下,高福利高待遇會是一個常態。當然組織部門會有所管理,比如對最高管理層的薪酬做出一定的限制。但總體來講,這個行業的平均待遇是遠遠高於其他行業,而且這種現象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現象。

國家不是不知道這些事情,中央說的要搞收入分配改革,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對國企高管限薪,當然包括這些大銀行。不過我覺得即使這樣去限制高管薪酬,也沒有多大的意義,這些高管有太多的渠道可以獲得高額的利益,關鍵是金融體制改革要取得進展。

金融機構的高管從本質來講都不是高管,而是官員,如證監會很普通的官員到基金公司去淘金。我覺得這種現象對金融業的發展甚至對我們社會的公平都是不利的,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存在高薪問題就去限制高管薪酬,而更多的要從制度和體制的層面去解決問題。

由於金融業的高利潤,管理層掌握了大量的現金,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管理層就會用來進行職務消費,職務消費有兩種:一種是住更好的酒店,坐最好的飛機,吃最好的東西,花更多的錢,比如中石化的陳同海平均每天消費4萬元;另一種方式是更隱蔽的,拿著錢四處亂投資、亂貸款,這其中產生很多腐敗行為,有很多的利益輸送的空間。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管理層總是有足夠多的辦法,把錢轉化為個人的利益,除非公司有非常健全的公司治理體系,有非常負責任的股東,才有可能改變這樣一個局面。

按照一個健全的公司治理體系,薪酬是由公司董事會中設立的薪酬委員會來定,但在中國,董事會尤其是國有銀行的董事會,其股東代表的身份很尷尬,獨立性非常差。

在那些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裡,代表國家股東的董事會成員往往是一些退休的老幹部。他們除了拿一份董事薪酬、津貼,幾乎不起什麼作用,並不能真正代表國家的利益。

國有股東,理論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進行過無數次討論,其中一個核心的共識就是國有制一定是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的。如工商銀行的股東是匯金公司,匯金公司的股東是誰呢?是財政部,那財政部又是誰的呢?是全民,那全民等於沒有,人人所有等於人人沒有。國資的代表往往不會真正去行使股東的權利,他考慮更多的是自己能拿到多少好處,何必要去得罪高管。

金融機構的高管,如建設銀行的董事長,本身就是個部級幹部。在國家的行政序列的體制下,靠一個退休的董事去監督他,在官本位的體制下,本身就是天方夜譚。

目前的公司治理存在缺陷,而且我們也知道,中國大型的央企,真正的董事任命和考核權力,不在董事會手裡,而是在組織部手裡,都是組織部考核和任命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不能指望董事會來約束管理層的行為,目前還看不到這個希望。

我認為中國金融業的薪酬和年終獎是過高的,但要消除高薪,就應該剷除它的土壤。不能因為薪酬太高,就出台一個政策來規定該發多少獎金,這不是一個市場化的手段來解決問題。

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第一打破市場壟斷,讓金融業的利潤降下來,讓金融業和實業一樣,獲得的是一個合理的利潤,而不是暴利;第二個要完善公司治理,發多少錢不能管理層說了算,而是股東說了算,當然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金融業的高薪造成的影響,一個是加劇社會分配不公和貧富不均,引起更多的民憤,激化社會矛盾;二是高薪和高獎金,長期來看,對金融業發展也不利,因為需要持續的創新來創造價值,而我們的金融業獲得高利潤主要靠尋租,或是靠它的特權,坐在那裡就很輕鬆地賺很多的錢,所以金融企業沒有創新的壓力和動力。這是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中國的金融業就很難成為世界級的金融業。

目前,實體經濟的日子非常難過,本來融資是他們的一個權利,現在變成了金融機構的特權,在特權下,實體企業要融資就可能被尋租,這無形中放大了實體企業的融資成本。

本來10%的利率可以融資的,因為金融存在管制,結果企業融不到資金,怎麼辦呢?要麼去行賄,要麼去借高利貸,要麼搞定證監會官員搞IPO。但無論哪種渠道,成本都非常高,這當然對實體經濟非常不利。另外還對經濟轉型非常不利,因為經濟轉型最核心的就是創新,可是企業家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跟政府官員搞關係和銀行搞關係上面,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搞創新。而且搞關係是會上癮的,如果通過這種關係可以獲得很多的利潤時,就不願意去創新。

過去三年,成長最快的就是信託業。原來信託業的發展一直是比較邊緣化的,為什麼最近幾年得到一個爆炸性成長呢?

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國家在2010年下半年開始實施信貸緊縮,導致很多企業融資難,特別是房地產業,房地產行業融資受到打壓,就借道信託市場,房地產信託佔到信託業務的80%,這個是信託業快速膨脹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我國是實施利率管制的,在利率管制的情況下,銀行之間存在一定的競爭壓力,不是進行價格競爭,而是用其他的辦法,這個主要的辦法就是理財產品,銀行的很多理財產品還是跟信託「勾結」在一起,這樣大量的銀行資金進入到信託領域,這樣帶來了信託業的爆炸式成長。

信託業的爆炸式成長本身是金融管制和壓制的一個產物,在正規的金融渠道不能得到滿足之後,就輾轉到信託業。

我們不是反對信託業的發展,它可以在市場上存在,但目前它是一個不健康的狀態,在金融管制下,把很多高風險逼到了信託業,而且監管也不到位,存在一些不規範的甚至欺詐的現象,這是要引起有關部門重視的。目前信託業這種高增長、高利潤也是不可持續的。

南方週末記者 袁名富 採訪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659

黃祖斌:中國沒有醫藥股牛市的土壤 黃祖斌

http://xueqiu.com/9386038954/23804758
自從2009年七八月以來,上證指數累計大跌1000多點,多數投資者虧損纍纍。事實上,不少投資者在6000點以前,都沒有翻身的可能。我個人因半倉銀行股,去年12個月一個月內,將三年虧損全部填平。但對於A股市場重倉醫藥股的投資者來說,根本沒有什麼熊市,只有牛市。

在中國股市,有一種觀點非常遊行,那就是醫藥股的空間非常大。主要理由有兩點:一是從美國股市的長期表現來看,金融、醫藥、石油、科技等行業,是產生超級牛股的領域;二是中國人口數量龐大,老齡化是必然的結果,醫藥市場的需求非常大。

當然,片仔癀之類的獨特醫藥股,我也非常看好它的長期投資價值,不過A股市場的醫藥股,整體來看,前景很一般。更因為最近幾年醫藥股作為資金的避險品種,大漲特漲,估值已經明顯高了,所以未來五年左右的時間內,醫藥股的前景是比較黯淡的。

先來說說產生美國醫藥股牛市的土壤。最近看一本股票類的書,其中提到克林頓任美國總統時,準備推行醫療改革,市場擔憂醫藥公司的利潤將受此影響,醫藥股下跌較多。但結果是大量的醫藥公司股價不斷創新高。對於美國股市,大公司股價的上漲,主要原因只能是經營利潤的增長。美國醫藥公司經營利潤的增長,其實是美國這個國家的悲劇。

查看原圖
美國最近幾十年醫療費用節節升高, 1970年,美國醫療費用佔GDP的比例還只有7.2%,2007年醫療費用已經是GDP的16%,平均每人每年消費7349美元,預計到2017年,醫療費用佔GDP的比例將達到19.5%。而其他醫療質量好的國家如日本、意大利醫療費用僅佔GDP的8%,醫療質量長期名列世界前茅的法國也不過11%。問題是,美國的醫療費用雖高,但其醫療質量卻在世界衛生組織的排名中僅為37位。這就是為什麼美國股市醫藥股有很多大牛股的主要原因。但誰聽說意大利、法國、日本產生了大牛股?

為什麼美國醫藥公司的利潤能持續增長,美國的政客難道不知道醫藥公司的利潤是建立在整個國家的負擔不斷增加的基礎之上嗎?美國的智商雖然比中國人差一些,小布什總統這樣智商不到90的政客也不在少數,但這些政客的幕僚中不乏深諳美國國情的人。但美國醫療產業,從高收入的醫生,到財大氣粗的醫藥公司和醫療保險公司,在美國的國會議員和總統選舉時,都能兩邊押寶,不管哪個黨當選總統,不管誰當上國會議員,自然要回報這些利益集團。於是基本上不大可能有嚴重損害美國醫療利益集團的法案出台。這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克林頓時期美國醫藥股重步牛途的原因。克林頓雖然努力想進行醫改,但眾多的國會議員拿了美國醫療利益集團的錢,反對這項改革。

奧巴馬是個政治家而不是政客,看到美國整個國家過重的醫療費用負擔,表示寧可不當第二任總統,也要通過醫改法案。但美國式政治的妥協之下,最終版本顯著縮水,並未從根本上動搖美國醫療利益集團的利益。

股市是個變化多端的市場,刻舟求劍式的思維是非常害人的。千萬不要認為一個股市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在另一個股市也會出現。美國的石油股、科技股都有很多牛股,但中國的上市公司中,中石油、中石化,根本不可能複製埃克森的歷史。而科技股的話,中國股市中有不少偽科技股,其實沒有多少掌握核心科技的企業。

中國的老齡化,當然是不可避免的,但這是否就是中國醫藥股利潤持續增長的基礎?我看恰恰相反。

中國政府的一大優勢就是執行力強。中國屬於未富先老,千方百計降低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各種成本,是未來中國的長期政策。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物價最近十年基本上沒有哪一年是負增長的,但各地方的醫藥公開招標,中標價格多數是下降的原因。在這樣的環境中,醫藥股哪有什麼光明的前景?當然,如果中國醫藥企業在技術水平上有突破,有較多的新藥能被研發出來,也會有醫藥牛股的出現。但這只能是少數「另類」企業實現的突圍。這恐怕是小概率事件。以美國鋼鐵行業為例,早就是夕陽行業了,但從彼得林奇的著作中可以發現,還是有股價上漲10倍的經營非常好的鋼鐵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39

二次國土調查:耕地多出2億畝 土壤汙染嚴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134

摘要: 根據國家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顯示,全國主要地類數據,耕地有13538.5萬公頃(203077萬畝)。基本農田10405.3萬公頃(156080萬畝)。其中,東部占全國耕地19.4%,中部22.7%,西部37.3%,東北20.6%。 這次調查自2007年7月1日,並以200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匯總二次調查數據。我國仍然堅持實現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堅守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確保我國實有耕地數量基本穩定。 今日,中國國土資源部進行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新聞發布會。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世元在發布會上表示: 二次調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采用統一的土地利用分類國家標準,首次采用政府統一組織、地方實地調查、國家掌控質量的組織模式,首次采用覆蓋全國遙感影像的調查底圖,實現了圖、數、實地一致,做到了全面、真實、準確。 這次調查全面查清了全國土地利用現狀,掌握了各類土地資源底數。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全國耕地13538.5萬公頃,園地1481.2萬公頃、林地25395.0萬公頃、草地28731.4萬公頃,其他主要地類數據請詳見《公報》。同時,建成了全國土地利用基礎數據庫;建立了土地變更調查新機制,實現了常態化土地利用變化監測;構建了國土資源管理“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臺。 第一,全國耕地調查數據雖有所增加,二次調查耕地數據比基於一次調查數據(1996年)逐年變更到2009年的耕地數據多出1358.7萬公頃(即我們常說的2億畝)。2009年全國耕地數是20.31億畝,2012年,耕地數據是20.27億畝。雖然二次調查數據多了2億畝,但是並不是說我國實有耕地數量真的增加了,是我們調查的手段先進了,方法先進了,組織方式周密了,把原有的、實有的耕地調查出來。必須繼續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我國人均耕地從1996年1.59畝降至2009年1.52畝,明顯低於世界人均3.38畝水平,且地區間不平衡。隨著人口增長、城鎮化加快,我國人均耕地仍處於持續下降過程中。僅東南沿海5省市就減少水田1798萬畝,相當於減掉福建全省水田面積。滬津瓊京未利用土地已近枯竭,蘇徽浙黔所余極為有限。隨著我國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還要下降,所以耕地資源的緊缺是硬約束。 從優質耕地減少的情況看,13年來全國城鎮用地增加是比較快的,優質耕地減少得多。13年間,城鎮用地增加4178萬畝,占用大多是優質耕地。僅東南沿海5省就減少了水田1798萬畝,相當於減掉了福建省全省的水田面積。從補充耕地的能力和質量看,耕地後備資源嚴重不足。上海、天津、海南、北京可供開墾的未利用土地接近枯竭,江蘇、安徽、浙江、貴州等省也都很有限,建設占用耕地的補充難度很大。同時,雖然十幾年來基本實現了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但占近補遠、占優補劣、占水田補旱地的問題客觀存在,或者說比較普遍。 我國人均耕地少、耕地質量總體不高、耕地後備資源不足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綜合考慮現有耕地數量、質量和人口增長、發展用地需求等因素,耕地保護形勢仍十分嚴峻。因此,必須始終堅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毫不動搖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確保我國實有耕地數量基本穩定。 第二建設用地增加雖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但土地利用比較粗放,必須繼續堅持和完善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二次調查數據顯示,與一次調查相比,建設用地從2918.0萬公頃增加到3500.0萬公頃,增加了581.9萬公頃(8700萬畝)。國家實施建設用地增量計劃投放與鼓勵存量盤活並重的調控措施,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用地需求。 第三,生態用地數據變化明顯,生態承載問題日益突出,必須加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力度。二次調查數據顯示,全國因草原退化、耕地開墾、建設占用等因素導致草地減少1066.7萬公頃(1.6億畝);具有生態涵養功能的灘塗、沼澤減少10.7%,冰川與積雪減少7.5%;局部地區鹽堿地、沙地增加較多,生態承載問題比較突出。 我國土壤汙染十分嚴重,估算全國中度、重度汙染土地約5000萬畝,而且基本在經濟發達地區、魚米之鄉。這個數據與環境保護部門基本一致。 稍早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要裝中國糧,18億畝耕地紅線仍然必須堅守。 此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保障糧食安全列為明年六大重要任務之首。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發布的“2013年中國土地政策藍皮書”預測,明年繼續堅持最嚴格的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繼續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減少新增建設用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67

影子銀行蓬勃發展的法制土壤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343

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後,過去一直“神秘”的影子銀行終於受到了眾人的關註,而且大部分人都認定影子銀行是助長金融風險的主要場所。危機以後,各國政府都積極采取措施,希望提前防範影子銀行帶來的金融風險。 然而回顧歷史,過去可能真是發達國家政府的“縱容”,助推了影子銀行的蓬勃發展。畢竟任何一個市場的高速發展,都是需要內部動因和外部環境同時支持才可能出現的。 關於影子銀行形成的內部動因,阿姆斯特丹大學教授Enrico Perotti認為: 銀行持有缺乏流動性的風險資產,通過便宜的可即期贖回債務獲得融資支持: 大部分的投資者喜歡安全、短期和具有流動性的資產,所以銀行可以通過對即期流動性的承諾來利用廉價的融資。 存款擔保體系和可使用央行的再貼現窗口增加了其公信力。 對即期償付的信心保證了可即期贖回債務能常規性地被展期,因此一直支持著長期借貸和高杠桿。 因為銀行的信貸供應量受限於資本比例和存款基數,金融機構一直在尋求新的方式依賴廉價融資持有風險資產。而影子銀行活動需要創造一系列的可即期贖回債務,其信心來自於可直接索要流動性。 但其主要的融資渠道是發行抵押的金融信貸,比如說回購和基於衍生品的索償權。這就是影子銀行非常短期和廉價的資金來源。 而且在08年危機前,發達國家政府的立法行為也為影子銀行的蓬勃發展掃清了障礙: 受惠於在歐盟和美國的“安全港地位”的穩定擴張——也就是受金融抵押品擔保的貸款者在借款人破產中的特權,證券抵押打開了便捷廉價資金的大門。 更重要的是,在這些抵押金融信貸交易中的貸款者可以馬上收回和出售用於擔保的抵押品。他們能規避大部分破產的限制,比如說交叉違約(cross-default),凈值處理(netting),破產前夜(eve-of-bankruptcy)和優先規則(preference rules)。 這些特權保證了擔保證券持有者的即期獲得償付的能力。 不幸的是,這樣是損害了有序的清算——破產法的基礎。 在雷曼倒閉的時候,這帶來的後果是清晰可見的,當時存量巨大的回購和衍生品交易抵押品被提取並在短時間內出售。這導致了尋求安全港的貸款者大批急售資產抵押證券(ABS)的巨大市場沖擊。雖然這些貸款者是不賺不賠的,但它們的急售行為卻把損失傳導給所有其它人,並迫使政府幹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593

全國土壤污染公報:16.1%點位超標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061

4月17日,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發佈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報告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土壤總超標率為16.1%,其中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更是高達19.4%。

全國土壤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從土地利用類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分別為19.4%、10.0%、10.4%。

此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始於2005年4月,2013年12月結束,在我國尚屬首次。調查範圍為中國境內(未含港、澳、台地區)的陸地國土,調查點位覆蓋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設用地,實際調查面積約630萬平方公里。

首要污染物:鎘

從報告信息來看,重金屬鎘的點位超標比例佔到全國所有調查點位的7%,居調查的所有污染物之首,鎘被正式確定為中國土壤的首要污染物。

新華網報導,國家環保部相關負責人稱,此次調查中選擇確定污染物的原則:一是影響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污染物;二是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污染物。調查的污染物主要包括13種無機污染物(砷、鎘、鈷、鉻、銅、氟、汞、錳、鎳、鉛、硒、釩、鋅)和3類有機污染物(六六六、滴滴涕、多環芳烴)。

與「七五」時期的全國土壤環境背景值調查數據相比,土壤中的鎘含量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增加,在西南地區和沿海地區增幅超過50%,在華北、東北和西部地區增加10%—40%。

財新網介紹,鎘是一種銀白色有光澤的重金屬,主要與鋅礦、鉛鋅礦、銅鉛鋅礦等共生,在焙燒上述礦石及濕法取礦時,被釋放到廢水廢渣中。如開礦過程及尾礦管理不當,鎘就會由水源進入土壤和農田,然後通過食物、水等途徑進入人體。鎘在肝、腎部長時間積累後會嚴重損壞腎功能,導致人體骨骼生長代謝受阻,從而引發骨骼的各種病變。有研究表明,中國南方某些鉛鋅礦區域中,人群癌症高發率、死亡率與土壤鎘含量、鎘超標大米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南方週末網早前報導,我國曾出現多起鎘污染事件。2009年8月湖南瀏陽湘和化工廠鎘污染事件,當地村民多人出現鎘中毒症狀,事發後,當地政府對污染區內的農作物實行收購、集中銷毀「以免有毒糧食蔬菜流入市場」。2013年5月22日,廣東省公佈查獲的31批次鎘超標大米,大米原產地涉及廣東、廣西、江西、湖南;5月23日,廣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再次公佈廣東8市抽檢的2182批大米中,120個批次鎘超標。

南方污染重於北方

公報指出,從污染分佈情況看,南方土壤污染重於北方;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問題較為突出,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範圍較大。

公報還對典型地塊及其周邊土壤污染狀況進行了統計。這些典型地塊包括重污染企業用地、工業廢棄地、工業園區、固體廢物集中處理處置場地、採油、採礦區以及幹線公路兩側等8種典型地塊。土壤點位超標率最高的三類典型地塊依次為重污染企業用地(36.3%)、工業廢棄地(34.9%)和採礦區(33.4%)。工業園區是29.4%,固體廢物集中處理處置場地是21.3%,採油區是23.6%,污水灌溉區是26.4%,幹線公路兩側是20.3%。

究竟是何種原因造成我國土壤污染?據新華網報導,國家環保部相關負責人稱,我國的土壤污染是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長期累積形成的,工礦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及汽車尾氣排放嚴重污染周邊土壤。而農業生產活動則造成耕地土壤污染,污水灌溉,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養殖等,是導致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另外,自然背景值高是一些區域和流域土壤重金屬超標的原因。

然而,此次調查並沒有給出全國土壤污染面積的具體數據。據前述新華網報導,對此,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解釋說,由於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勻性的特點,且污染物在土壤中遷移慢,準確掌握土壤污染的分佈情況具有一定的困難;另外,本次土壤調查屬於初步調查,具有概查的性質,受客觀條件限制,總體點位較疏,只能從宏觀上反映我國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的總體狀況。因此,本次調查以點位超標率來描述土壤污染狀況,給出準確的土壤污染面積的數據有較大困難。

而據南方週末網先前報導,2013年12月30日,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世元在發佈調查結果時介紹說,目前我國適宜穩定利用高的耕地有18億畝多,而中重度污染耕地大體在5千萬畝左右。

名詞解釋:

點位超標率是指土壤超標點位的數量佔調查點位總數量的比例。

土壤污染程度分為5級:污染物含量未超過評價標準的,為無污染;在1倍至2倍(含)之間的,為輕微污染;2倍至3倍(含)之間的,為輕度污染;3倍至5倍(含)之間的,為中度污染;5倍以上的,為重度污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427

孕育牛股的土壤 億利達

來源: http://xueqiu.com/2164183023/32995923

來源:格上私募圈
滬港通開通日期終於確定,高盛股票交易部董事總經理孫逸潛預計,“滬股通(投資者通過港交所買賣A股)”開通第一日,很可能出現爆額情況。他還稱外資投資者對A股的興趣屬長線,初期以對沖基金參與為主。

他指出,很多投資者,尤其是對沖基金及私人銀行客戶,都歡迎滬港通,因他們長期對A股都有興趣,而過往因配額限制,令他們投資渠道受限。“以自由流通估值計,現時外資僅占A股的市值約3%,低於印度、臺灣等超過20%的水平。”

孫逸潛稱,目前投資者對內地消費股、媒體股都較感興趣,又以白酒、旅遊等港股所缺乏行業股較受客戶青睞。另外,亦有投資者留意AH股差價帶來的機會。

以下是高盛關於滬港通的策略報告:

一、為什麽滬港通對全球投資者如此重要?

觀點1:意義重大不能忽視--滬港通本質上產生了以市值計算全球第二大股市,僅次於紐交所;從資金交易角度看,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三,落後於紐交所和納斯達克。

目前,中國A股市場與香港股市市值之和6.7萬億美元,2014年累計交易量超過350億美元。

觀點2:A股在全球市場中被長期低估(相比GDP),特別是在A股對於經濟增速更為敏感(相較H股)的情況下

中國占世界GDP比重為12.3%,然而A股市值所占的比重只為10.5%。

上圖表明,相較H股,A股對於經濟增速更為敏感。以過去10年數據計算,A股市場與GDP增長相關系數0.55大於H股的0.41。

觀點3:A股的估值低,分紅則相對較高

上圖顯示,A股目前PE處於低谷(低於10倍),EPS增長為6%左右,估值跟過往相比已經處於嚴重低估的狀態。

A股目前股息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2.5%的上市公司有165家,市值為2440億美元。

二、為什麽滬港通對A股投資者如此重要

觀點4:中國家庭資產構成更多傾向於房產和現金

以上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家庭資產中房產比重占70%左右,而家庭金融資產中72%由現金構成,僅7%為股票。

觀點5:對於A股投資者而言,滬港通為他們提供資產配置多元化之渠道

上圖表明,對於A股投資者來說,加入國際市場之後,資產配置最優組合中A股投資比例由之前的8%下降到4%,而國際市場權益比重則由0增至11%。

上圖表明,由單一投資A股市場和H股市場到多元化投資過程中,收入逐漸多元化。

觀點6:A股散戶投資者更傾向於投資成長型和小市值股票,而滬港通為他們帶來選擇低估值成長型港股的機會

上圖顯示,散戶投資者更集中於投資低市值(0-5 USD bn)、成長型(15年預期EPS增長率最高達到100%)股票。

上圖表明,對於高成長股票來說,香港新興行業(GSNEWCHN) 的PEG估值相對中國創業板(Chinext)的估值更合理,也更有吸引力。

三:高盛從A股、H股和港股中挑選的20只滬港通股票

觀點7:從A股中挑選股票的標準包括:稀缺價值、對GDP增長的敏感性、QFII持倉、較高/穩定的收益率、AH股折價股和恰當的管理層激勵機制。


觀點8:在本港上市之股份提供了三方面資產多元化之題材,包括:1)地域方面(來自非內地之收入);2)行業方面(稀缺性價值);3)業務方面(內地家庭熟悉之品牌)。此外,高盛認為內地投資者較偏好增長型及市值偏細之股份,而在本港上市而近乎有關條件之股份,估值相對A股為低,有望得以重估。


觀點9:10只全球投資者會有興趣的“滬股通”股份包括:$上汽集團(SH600104)$$貴州茅臺(SH600519)$$大秦鐵路(SH601006)$$寶鋼股份(SH600019)$$海螺水泥(SH600585)$$天士力(SH600535)$$中國國旅(SH601888)$$複星醫藥(SH600196)$$上海機場(SH600009)$$中信證券(SH600030)$

觀點10:高盛認為能夠吸引A股投資者的港股包括:匯控(00005)、騰訊控股(00700) 、友邦(01299)、和黃(00013)、聯想集團(00992) 、光大國際(00257)、康哲藥業(00867)、廣汽(02238)、華能新能源(00958)及香港交易所(00388) 。

觀點11:高盛認為在全球投資者更有效率的捕捉中國市場增長機會的過程中,上述這些股票的表現將分別超出各自市場股指的表現。


上圖顯示在過去一年中,高盛所選的2個一籃子股票分別超出滬深300(CSI)和恒生指數(HSCI)的表現。

下周一滬港通外資會買什麽,無法複制要單獨貼圖[滴汗], 感覺好請點贊[賺大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53

孕育牛股的土壤 金融之王

來源: http://xueqiu.com/3349896301/32998888

當你看到一只沒接觸的股票,你會先看什麽?市值、業績、代碼還是什麽?我是最先看地區,就是這個股票所處省份和城市,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為什麽先看地區,而且喜歡看哪些地區。此文僅探討地區,沒有地域歧視意思,請勿代入。

近幾年我最喜歡公司經濟發達地區的上市公司: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長三角、珠三角,北京一帶)一看到上述地方的上市公司我就來勁,當然江蘇、山東等經濟發達地區也有不少好公司。

主要原因如下:

1、  政策。目前國家政策哪里來——北京,國家政策最先在哪里實行——上海、深圳等地,上市公司不是普通的公司,肯定是政策的第一批收益者。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政策出來,這些政策從大的方面上是利於國家發展,小的方面就是讓老百姓生活更好,但是中間紐帶是什麽,就是上市公司。而且最先實施地的上市公司。

2、  人才。大家為什麽要去北上廣深就業,為什麽這麽高的房價還要往里擠,因為人才總是有追求的,追求更大的舞臺,追求大城市的生活。這些新鮮的血液源源不斷的給上市公司註入活力,特別是近幾年很多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海龜回來帶來了很多新東西,上市公司肯定是人才的第一批受益者。

3、  圈子。北上廣深杭等地做公司是很有壓力,你往周圍一看,全是比你厲害的公司,你有幾十億的市值還不夠別人的零頭,越想越憋屈,天天就想著把企業做大,要不然聚會的時候不是被別人看不起嘛。

4、機構。國家隊、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遊資包括一些大戶。這些資金來源基本上都在北上廣深等地辦公,他們去上市公司調研啊、幫上市公司做市值啊各種接觸不要太多了。他們肯定是優先玩自己本土的上市公司,自己家門口的上市公司都玩不了,再去跨區做其他的,多沒面子。

5、面子。優秀的上市公司不僅僅是老板和員工的面子,也是城市的面子,更是當地省份的面子,當然最終是國家的面子。每當這個城市的人說起自己家門口的優秀上市公司的就會滿心的驕傲!中國人都是活給別人看的,自己搞不了,和自己扯上點關系的企業做大也好。所有所有的面子會倒逼上市公司不滿足現狀,不斷追求更高!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內因外因決定了發達地區容易出優秀的公司,就不全部舉例了。

最後,在看地域和股票的關系的時候找到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文章時間有點久,但是還是發現一些規律。但是,過去只能代表過去,過去的牛股都是特殊環境決定的,未來牛股出現的地方還是要看經濟發達地區。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如何從城市中找出牛股。
——————————————————————————————————————

在滬深兩市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瓊兇極鄂,豫悍湘勇,魯強浙活,邊疆有長莊。皖熊粵慢,蘇軟陜糠,東北是兩極。這個基本上是針對98-02年莊股時代說的,而05年以來除了上面一些地域特征仍然保留外,西藏、貴州、內蒙、四川、寧夏、廣西、安徽、福建這些地方也盛產牛股。

由於08年滬指從6124點急速暴跌到1664點,整個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盤在暴熊之後進入了長期慢牛走勢,這種漫長的拉鋸走勢也造成了個股的極大分化,但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一些地域板塊就此崛起。下面簡單點評一下。

首先要說的是西藏板塊。該板塊僅有九只個股:西藏城投、西藏礦業、西藏發展、西藏旅遊、西藏天路、西藏藥業、梅花集團、奇正藏藥、ST珠峰。除了奇正藏藥是一只次新股表現一般外,其余八只都是大牛股。這個板塊1664以來號稱天下第一,四海莫敢不從!分析其強勢原因:第一是胡主席戰鬥過的地方,你懂的。第二是08年爆發了3.14暴力事件後,政府加強民族關系,給予西藏地方發展更大的政策支持。第三是該板塊個股稀少,聯動性很好。

其次要說新疆板塊。新疆在莊股時代就是長莊集中營,最有名的當屬德隆系。在1664見底後,市場資金還是很關照新疆股。這是因為新疆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地廣人稀,少數民族眾多,又是中國連接中亞和歐亞大陸的西大門,這個區域的企業都有極強的區域壟斷優勢,另外邊遠地區,國家都會給予較好的政策支持,而09年七五事件,讓中央加大對新疆的扶持力度,這使得新疆的企業迎來了絕佳的發展時期。也正是這段時間,市場上冒出了眾多的新疆牛股:廣匯股份、天山股份、新疆城建、天山紡織、新農開發、青松建化、友好集團、國際實業。

接著說海南板塊,應該說海南板塊自古就是妖氣沖天,海南的上市公司資質都很一般,甚至是很差,但是在這塊神奇的土壤,卻總是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10年初借助海南旅遊島的政策利好,拔地而起一批牛股:羅頓發展、羅牛山、海南高速,然而短暫高潮之後就是極度萎靡,龍頭羅頓發展早已披星戴帽,股價也是哪里來到那里去。而10年下半年最妖的600259廣晟有色嚴格意義上不算是海南股,但是被列入海南板塊,多少也沾了那股妖氣。總之海南妖股們骨子里追求的就不是天長地久,而是曾經擁有。

內蒙板塊異軍突起是10年的事,原因是近幾年內蒙的經濟增速連續列全國第一,礦產資源大省使得內蒙的上市公司獲益匪淺,內蒙也把礦業發展列為十二五主要發展產業。代表股自然是“中國有稀土”的老大包鋼稀土,其余富龍熱電、伊利能源、鄂爾多斯、伊利股份、包鋼股份、北方股份也是牛氣沖天。除了伊利股份,其余都是和礦有關的。未來很長時間內蒙都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地方,江湖傳言現在內蒙的胡是未來的六核,那未來的內蒙就是現在的西藏,有多大潛力,你懂的。

貴州是我國經濟最為落後的地區之一,然而這里卻是牛股的肥沃土壤。代表股中天城投、紅星發展、久聯發展、盤江股份、長征電氣、中航重機、益佰制藥。究其原因,因為落後,所以潛力巨大,上升空間很大,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市場競爭不激烈、不充分,一個企業一旦做起來,就很容易形成區域性龍頭。另外,因為地處偏遠山區,國家政策也有很大的扶持空間,這在一定意義上也促使資本的流入。

寧夏和廣西可以合起來說,本質上是因為少數民族密集聚集區,如同新疆、西藏、內蒙一樣。寧夏牛股有大元股份、中銀絨業、賽馬實業、新華百貨,廣西有中恒集團、萊茵生物。簡單總結,我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都具備政治上的優勢,因此也具備我國政策市上頻出牛股的天然基因。

四川也是強股林立,歷史上四川尤其成都就是內地金融市場最活躍的地方,在成都聚集了一大批的股市高手,或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川股更容易得到這些資金的青睞。而五糧液、瀘州老窖在06、07年的大牛市中給川股賺足了名聲。1664點以來川股還是有很好的表現,代表有西部資源、成飛集成、華神集團、迪康藥業、四川九州、海特高新、川大智勝、吉峰農機、明星電力、廣安愛眾。川股的炒作還是能看到明顯的莊股痕跡,估計莊股時代的高手都到生活舒適的成都去享受生活了。

山東股在歷史上就很有特點,這兩年的表現也是非常靚麗,延續了其一貫的優良傳統。最重要的兩點因素,一是山東企業註意品牌的建立,比如海爾、張裕、青島啤酒、東阿阿嬌、濰柴動力,這些都是響當當的國際名牌。而是山東企業管理經營很好,很多都是行業或者行業細分龍頭,能連續多年保持企業的健康良性增長,比如山東黃金、煙臺萬華、山推股份、登海種業、青島金王、九陽股份等等。山東的上市公司很多,牛股也非常多,自古就有山東出牛股的說法,以後有機會再專門撰文說說山東股了。

安徽股在以前是熊股集中營,但是最近三年打了一出極其漂亮的翻身仗,成為10倍牛股最多的區域。這些股是:古井貢酒、海螺水泥、安凱客車、中鋼天源、安納達、東華科技、精誠銅業、江南化工、科大訊飛、金種子酒、全柴動力、巢東股份、星馬汽車、精工鋼構、安徽水利、方興科技、蕪湖港、恒源煤電、四創電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安徽身處中部、東臨蘇滬,又有長江水運之優勢,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要想中部崛起,就必須要安徽崛起,但是前些年安徽發展的太慢,而近些年國家開始給予安徽極大的關註,有政策利好的預期,也有底子薄、發展空間大的因素在里面,從而導致各路資金蜂擁到安徽板塊,從而造就了這個十倍大牛股集中地。

福建板塊是另一個受益政治因素的牛股區域,福建對面是臺灣,過去因為政治原因,福建的發展比較緩慢,但是自2007年國民黨戰勝民進黨重掌臺灣政治大權後,兩岸關系有了長足的進步,隨之也推動了兩岸經濟的發展,這里面福建最為受益。反應在資本市場上也是短暫出現一批炒作。10年初隨著胡總書記在福建漳州過春節,海南板塊掀起區域炒作的熱炒,福建板塊成功接力海南,出現了漳州發展、三木集團、中國武夷一批短期暴漲品種。而這幾年走長牛的福建股也有不少,它們是三安光電、陽光城、片仔癀、廈門鎢業、法拉電子、雄震礦業、ST廈華、廈門信達、新大陸。縱觀福建股的炒作可以看出以下特點,一是以遊資短期炒作題材概念為主,缺乏持續性的長莊炒作。二是小公司林立、新興產業發展較好,可能和臺僑多、接觸國外信息較多有關。

一、做中長線價值投資的,可多在山東、上海、北京、廣東、江蘇、浙江這些經濟發達地區尋找有知名品牌、行業龍頭的個股,低價介入。

二、做中長期投機的,可多去政策支持力度的少數民族地區,西藏、新疆、內蒙、寧夏、廣西五個少數民族地區有政策支持,尋找低位個股潛伏,未來成為黑馬的可能比較大。

三、做成長性投資的,可多去安徽、貴州、青海、甘肅、陜西等現在經濟落後,但是正在快速發展的區域尋寶。

四、做主題型短線投機的,可多在海南、福建板塊溜達,消息面上有風吹草動就可擇強殺入,當然這需要一定的技巧、經驗和控制風險的能力,新手莫入。

五、喜歡跟莊的老股民,可多考慮四川、湖南、新疆這些莊股出沒較多的地方,一旦發現熟悉的模式,騎上大牛概率就很大。

———————————————————————————————————————

@今日話題 @不明真相的群眾 @方舟88 @GT周 @小小辛巴  @小權 @唐史主任司馬遷 @西點老A @英科睿資鷹 @跟我走吧14 @朱勝國 @天天靜心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