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獨家披露》那一天,特斯拉突檢深圳廠,讓郭董跳腳……機器人大軍當後盾 鴻海電動車佈局揭密

2014-06-16  TCW
 
 

 

馬斯克一句「擴大與鴻海合作」,為兩強聯手揭開了序幕。

到底郭台銘為了什麼,非要拿到特斯拉訂單?

從充電站自動手臂,到整車組裝,全面解析鴻海電動車佈局。

撰文‧張之澤、賴筱凡

如果,特斯拉只是一家「傳統」電動汽車公司,鴻海可能還在特斯拉的供應鏈外面打轉;如果,特斯拉只是一家「傳統」科技電子公司,鴻海也不會和特斯拉打造如此緊密的關係。

偏偏,特斯拉很不「傳統」,所以,鴻海需要它,它也需要鴻海。

就在特斯拉急於解決量產問題時,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股東會上這麼告訴我們:「未來,特斯拉將會擴大與鴻海合作。」至於合作什麼?怎麼合作?馬斯克沒有多說,但雙方關係漸趨緊密,已在不言中。

來看看這兩個場景吧,那是去年十月的事了,地點是特斯拉位於美國洛杉磯的設計工作室,特斯拉請來上百位電動車Model S的車主,參觀歷史上第一場「汽車加油」及「抽換電池」的速度比賽。

機械手臂發威

充電不用自己來 換電池還比加油快「你們都是這場冠軍爭奪戰的歷史見證者!」馬斯克話才剛說完,一輛Model S開上舞台,舞台的另一邊同時升起一塊即時畫面的大螢幕,一輛奧迪(Audi)汽車也開進了加油站,這時,按下計時器,駕駛奧迪的司機開始加油,Model S旁的「充電站」機器人自動手臂也動了起來,開始快速流暢地更換電池。

你猜,誰比較快?答案揭曉,第一輛Model S更換電池只花了九十三秒,而奧迪還在加油;當第二輛Model S接著更換電池,這次更短,只用了九十一秒,此時,奧迪才剛好加完二十加侖的汽油。

畫面看起來有些難以置信,然而,負責完成這項不可能任務的自動「機械手臂」,就是出自鴻海的機器人產品。

資深產業人士推測,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之所以能抓住馬斯克的心,不在於車身的鋁鎂合金,也不在於十七吋的觸控面板,而是鴻海的機器人技術。

隨著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與「超級電池廠」計畫陸續曝光,馬斯克的企圖心很明顯,他要打造的特斯拉,不只是一家電動車廠,而是像美國最大石油公司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一樣,有自己的「加油站」通路。

台灣最大電動巴士公司立凱電能科技董事長張聖時就做了一個很好的比喻,如果特斯拉經營的是加油站,提供電池的是日本松下,負責「油桶」及運送,那麼鴻海就是負責「加油槍」設備的製造,來降低成本。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特斯拉大舉在美國與加拿大興建充電站,馬斯克要透過綿密的充電站網路,建立起屬於特斯拉的「能源公司」;但當這個成長曲線要拉得更高,鴻海成了馬斯克的不二選擇。

據瞭解,鴻海開發充電站的任務,是由主掌連接器事業群副總裁盧松青直接負責,以美國賓州工廠為大本營,一步一步把「充換電站」機器人的艱鉅任務完成。盧松青在鴻海內部以挑戰高難度製造聞名,當年英特爾奔騰(P4)處理器的相關連接器,就是由盧松青出馬打贏了勝仗,幫助英特爾迅速坐穩市場王座。

這次又由盧松青操刀,一方面是郭台銘對他的信任,再者也是因為盧松青對特斯拉一路以來的發展策略瞭若指掌。

盧松青很清楚,馬斯克想做的,不只是賣出一輛又一輛的電動車這麼簡單,而是要抓住電動車最重要的核心,也就是電池管理,連同電動馬達、電源連接、安全控制在內的動力控制系統;不只自己用,也賣給各大車廠,藉以吸引汽車大廠共同投資、分散風險,而鴻海的任務就是讓整個系統都能順暢運作。

特斯拉突擊檢查

未符標準郭董震怒 以高規格準備複檢儘管鴻海已開始與特斯拉有小部分合作,但若要擴大合作就得更進一步確認所有的生產細節,因此,去年特斯拉的採購人員突襲鴻海深圳廠查驗,卻因事發突然,查廠結果沒有通過。「做汽車零組件的生產線與做消費性電子可不一樣,不是你用傳統的流水線給他們看,他們就會認可你。」一家供應商這麼對我們說。

就拿鴻海內部也生產的連接線來說,只要線材粗細差個幾毫米,特斯拉的查廠人員就是在看這些小細節,「iPhone用了兩年壞了,你可以再買新的,可是消費者買車,想的是五年、十年的事,是影響到生命安全的事,就算是幾毫微米的細節,都馬虎不得。」知情人士透露。

特斯拉採購人員突如其來查廠,事情傳到郭台銘耳裡,他急了,尤其查廠結果不理想,更讓積極爭取訂單的郭台銘震怒,連帶地讓車用電子部門日子也不好過。

為了挽回特斯拉的信心,郭台銘竭力奔走,希望特斯拉的採購再來做第二次的查核,這次他們可有了萬全的準備,要讓特斯拉採購人員看的是鴻海的江蘇崑山工廠,甚至將部分產線畫出,為以後接特斯拉的訂單做準備。(從馬斯克在股東會的發言看來,特斯拉再度拜訪鴻海崑山廠,應該得到滿意的結果,雙方才有後續的合作)這些年,郭台銘老是將「自動化」掛在嘴邊,直到今年有了比較顯著、外界看得到的成果,特斯拉充電站的自動手臂是一個,日前大動作與日本軟體銀行(Soft Bank)創辦人孫正義召開記者會,推出每組售價十九.八萬日圓(約新台幣六萬元),具有學習能力、感情辨識功能的機器人「Pepper」,則是另一個。

從特斯拉到軟銀,甚至傳出Google的機器人也由鴻海代工,這樣的製造「學習曲線」相當可怕,一名不願具名的產業分析師就指出,「鴻海對於自動化的佈局,現在看起來已經不只在工業用產品。」以前,鴻海為客戶代工,總是為人作嫁,完全隱身幕後,不可能站上枱面,更不可能談客戶。然而,這樣的潛規則開始有了改變,現在不只敢與客戶站在一起召開記者會,更大聲疾呼要爭取特斯拉訂單,在在都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鴻海有了一定的技術和專利,才敢如此「曝光」。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師便指出,「製造轉型技術,這可能是鴻海未來最厲害的地方。」事實上,從全球大廠的策略佈局來看,只要你想做到產品便宜、又要新奇與快速量產,他們就非得來找鴻海不可。所以,不只鴻海需要特斯拉,特斯拉也很需要鴻海。

郭董的復仇大計

特斯拉風靡中國 比亞迪望塵莫及倘若鴻海真能與特斯拉結盟,對郭台銘來說,還有一大象徵性的勝利,那就是將中國頭號敵人比亞迪給踩在腳底下。

這幾年,郭台銘無法釋懷鴻海與比亞迪的侵權官司,他甚至對比亞迪大股東之一的股神巴菲特提問,就為表達對比亞迪的高度不滿。鴻海與比亞迪的官司一打就是五年,甚至從中國打到香港去,至今未有明確結果,讓郭台銘心裡很不是滋味。

比亞迪宣佈揮軍電動車已經好些年,卻苦於中國電動車基礎建設不完備,比亞迪的電動車一直未能有效引起搶購風潮。近年更是轉向主打電動巴士,企圖用政府的力量,拉抬比亞迪的電動車業務。

相反的,今年初特斯拉剛在中國開賣,就引起一陣旋風,即使特斯拉目前中國充電站只設置在北京與上海,但特斯拉的酷炫與風潮,已經擋不住。「用中國話來說,就是特別火吧!」特斯拉的上海股東這麼描述。

因此,鴻海若能取得馬斯克的認同,進一步共同在中國設廠,量產特斯拉的電動車,等於是讓郭台銘反將了比亞迪一軍,這場電動車戰役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

曾在台灣駐點的特斯拉前員工就透露,○八年特斯拉主動找上鴻海時,他們對於特斯拉的興趣並不高,畢竟特斯拉當時沒沒無聞。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特斯拉全球暴紅,鴻海想爭取更多特斯拉訂單,成了必然。

至於鴻海能否如願拿到特斯拉訂單,又或者成為特斯拉崛起的一大盟軍,將有待時間證明,看兩強聯手下,將如何擘畫未來的電動車市場版圖。

搶特斯拉訂單 志在必得 ── 郭台銘近期針對特斯拉談話2014/1/26 鴻海園遊會近三個月光是美國就去了兩次,而且兩次都曾與馬斯克對談。

2014/2/14 鴻海開工,土城總部舉辦鴻海龍騰虎躍技術博覽會鴻海旗下群創做特斯拉的生意不是今天才開始,大概三年前到五年前就開始。

2014/4/23 北京(與世紀互聯簽約)全世界很有名的電動汽車(指特斯拉),甚至我們今天也在北京有一些合作。

迎接特斯拉 郭董做足準備──鴻海旗下公司聚焦電動車佈局

公司 業務 內容

鴻海 組裝 積極爭取特斯拉電動

車的整車組裝業務

群創 車用面板 三年至五年前,即已

開始出貨給特斯拉

原瑞(未上市) 車用電池 在苗栗設廠,進軍車

用電池業務

整理: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47

矽谷直擊 台灣媒體首度與特斯拉電動車CEO面對面 一場郭台銘最想掌握的關鍵70分鐘談話

2014-06-16  TWM
 
 

 

《今週刊》採訪團隊親自飛至美國矽谷參與特斯拉年度股東會,直接與馬斯克面對面,專訪他談與鴻海的合作,因為這將是一場影響全球汽車業,連郭台銘都想知道的關鍵70分鐘談話。

製作人‧方德琳 撰文‧賴筱凡 研究員‧經研室這家公司不只賣汽車,更賣未來想像!

3.6萬輛 過去三年特斯拉總共賣出約3.6萬輛的電動車210 萬元 特斯拉第二代Model S車款,每輛最低定價210萬元新台幣400 公里Model S每換一次電池可跑400多公里,充電半小時能有八成電力,在電動車裡續航力最強116 %特斯拉近一年股價漲幅達116%,遠勝蘋果和Google,是美股最驚人的公司之一2520 億元根據《富比世》估算,截至今年5月,馬斯克身價高達2520億元新台幣,相較於2013年的810億元,暴增3倍

一分鐘看特斯拉

成立:2003年

創辦人:艾巴哈德(Martin Eberhard)、塔彭寧(Marc Tarpenning)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主要業務:純電動車,並在全球架設充電站主要業務:純電動車,並架設全球充電站2006年 首度公佈第一款電動車超跑Roadster藍圖,並增資4千萬美元,Google兩位創辦人都成股東2009年賓士母公司戴姆勒投資入股5千萬美元2010年 以每股17美元,正式掛牌上市2011年 第二款電動車Model S開放預購,2012年上市2012年 公佈第三款Model X藍圖2013年 第1季獲利1500萬美元,短暫轉虧為盈2014年登陸中國,宣佈「超級電池廠」計畫,股價攀上254美元新高那天,我到矽谷參加科技盛會……全球哪一家公司的一舉一動最吸引多數人目光,同時牽動消費者、股市分析師,乃至於關心我們未來世界創新者的心?從股價漲幅來看,不是蘋果、也不是Google,而是去年股價大漲一一六%的特斯拉。

它,被視為全球綠能革命先驅,是最被看好的電動車公司。一如所有先進者,瘋狂大膽構想足以顛覆所有人想像。但最終,能不能真的改變世界,得看它能否成功拿到「電動車普及化」的革命聖盃而定。

事實上,從數字來看,特斯拉的表現微不足道。迄今僅銷售出三萬多輛,佔全球汽車市場佔有率的十萬分之二十五。但特斯拉的電動車續航力最強,換一次電池可以跑四百公里,其他競爭對手最多只達到它的一半。如果,特斯拉能突破產能限制,把價格降低??,那麼,讓人人開得起電動車的目標就不遠了。

但特斯拉有可能辦到嗎?帶著這些問題,《今週刊》的採訪團隊遠赴美國加州矽谷找答案。

六月三日這天,加州矽谷的陽光溫暖如常,就在Google位於山景市(Mountain View)總部附近的「計算機歷史博物館(Computer History Museum)」,一輛又一輛的特斯拉汽車接連駛入,紅的、白的、灰的……,還有特斯拉第一代電動跑車Roadster,拉風登場,整座停車場宛如特斯拉的展示會。

車主們三三兩兩地走入會場裡,他們不是參加特斯拉車友會,而是特斯拉的年度股東會。在這裡,投資人與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面對面談話,一年之中也只有這麼一次機會。

馬斯克,四十三歲,特斯拉執行長,坐擁二五二○億元身價。他被喻為繼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之後,最有潛力的創新天才。他夢想讓全人類開車不再需要汽油,還期待完成人類移民火星的願望,他甚至要打造全新的太陽能城市。

比不上其他大公司的豪華排場,特斯拉股東會全場僅有三百個位子。這些來自全球各地,相信馬斯克瘋狂夢想的少數股東們齊聚一堂,彼此都有參與世紀大事的興奮感。

想靠台灣供應鏈,完成綠能革命令人驚訝的是,華人面孔不少,他們有的遠從上海飛來,想知道在中國引爆電動車熱潮的馬斯克,下一步要做什麼;有的從特斯拉掛牌首日就投資的股東,想知道特斯拉會不會變成下一個「蘋果」,甚至超越它;更有年僅十一歲的小男孩,他說特斯拉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支股票,他想見到馬斯克,更想親自到特斯拉的生產線去感受,這麼酷的一輛車,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它絕對是這十年,我看過最創新的公司之一。」說這句話的人,是特斯拉最早期駐點在台灣的員工之一,當時的特斯拉沒有名氣,想打造一輛全電動車的目標已經很明確,所以他們落腳台灣,想藉著台灣汽車供應鏈的幫忙,完成特斯拉的夢想。「如今,特斯拉仍認為,他們能做得到,讓全世界的人都開電動車,歷史會證明一切。」於是,為了一窺特斯拉股東的年度最大盛會,《今週刊》採訪團隊帶著台灣業者期盼的問題─特斯拉是否會擴大與台灣廠商的合作,來到股東會現場。如果特斯拉要大量生產電動車,台灣有沒有機會成為它強而有力的合作夥伴?

股東會關鍵談話

不到百萬元的第三代車,

將是關鍵聖盃

現在,市場上有經濟實惠的汽車,但不吸引人;有電動車但不吸引人。特斯拉的Model S(第二代電動車)是吸引人的,但是太貴。市場缺少的就是消費者可負擔又吸引人的電動車。特斯拉第三代車是個聖盃(指必須符合這個市場需求),我認為它對人類擺脫化石燃料將有重大影響。~馬斯克股東會現場談話二○一七年,是馬斯克設定的聖盃之年。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是馬斯克設定第三代電動車上市的時間,同時也想把年銷售量從目前只有二、三萬輛拉高到二十至三十萬輛,成長達十倍以上。

然而,這個目標並不容易。事實上,從特斯拉第二代電動車上市之後,它實際生產出來的車輛數遠遠落後於訂單數。一二年,Model S接單一萬輛,最後只做出五千輛;一三年,特斯拉全年出貨二.二萬輛,今年則預估出貨三.五萬輛。儘管成長以倍數計,但就實際數量來說,仍屬小量。

去年十月,參加特斯拉汽車供應商大會的和大集團董事長沈國榮指出,會中特斯拉透露未來全球銷售目標。特斯拉預估一七年,因為推出Model X後輪傳動,以及特斯拉第三代電動車之後,全球總銷量可望達到二十至三十萬輛。

馬斯克曾說,他的目標是達到年銷售量百萬輛,讓人人買得起電動車,才算真正達到「綠色革命」目標。百萬輛實現的時間不得而知,但一七年先量產到三十萬輛,則是一個明顯突破點。

為了這個計畫,特斯拉必須解決三個艱困的挑戰。首先,要解決電池產能不足的問題。這幾年,特斯拉無法大幅增產就是受限電池產能。

即使解決了生產問題,特斯拉仍舊必須把目前每輛售價高達二百萬元新台幣以上的車,降到百萬元以內,才能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而市場的開拓不僅僅是價格因素,還涉及電動車充電站的普及性。

股東會關鍵談話

超級電池廠計畫,

三年後產能達三十萬輛

超級電池廠(Gigafactory)計畫進行得很順利。我的目標是電池成本減少三○%,我想,這點還是保守看法,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我們每天和日本松下(Panasonic,超級電池廠合作夥伴)開會,而且每個禮拜都是那種很全面性的會議。一開始松下也不確定這些成本縮減目標是否可以達成,但我想他們現在已經被說服了,他們做得到。~馬斯克股東會現場談話穿著合身西裝的馬斯克,在舞台上向股東們報告未來計畫,而這張「超級電池廠」的投影片停留時間最長。這是馬斯克第四年主持特斯拉股東會,他很清楚,「超級電池廠」計畫將是這場股東會最大焦點。

去年一整年,特斯拉賣出二.二萬輛,比前一年成長三四○%。儘管如此,市場仍供不應求,特斯拉全球缺貨,即使是特斯拉生產基地的矽谷,想購買一輛特斯拉的Model S電動車,最少都得等上兩個月,「這算好的了,在中國得等上大半年呢!」來自上海的三十歲股東汪方說。

「我們在量產上仍有一些瓶頸,就像你們知道的,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電池的供應。」馬斯克在股東會上明說。

特斯拉是第一家將鋰電池應用在汽車電池的公司,誠如外界所知,特斯拉向松下購買電池芯之後,再自行組裝在汽車上,整套電動車的動力系統,都由特斯拉自己做,而這些專利,都出自於特斯拉技術長史特勞貝爾(JB Straubel)之手。

獨門技術,連嚴凱泰都學不來「如果只是向松下買電池芯,那麼每家車廠都會做,但特斯拉能贏別人的地方就在於,他們能夠將鋰電池的發電效率達到最高,這個技術,是裕隆董事長嚴凱泰買了兩輛Model S回去拆解,都學不來的。」汽車零組件的供應商不諱言,如果其他車廠能做,賓士(Benz)與豐田(Toyota)又何必向特斯拉買動力系統呢?

但是,特斯拉的獨門技術再厲害,也要松下的電池供應,但顯然松下跟不上特斯拉拓展的速度。今年二月,馬斯克宣佈將與日本電池廠松下電器合作,投資五十億美元(約一五○○億元新台幣)打造「超級電池廠」。

消息一出,特斯拉股價從二一七.六五美元,隔日立刻暴漲至二四八美元,單日漲幅高達一四%,更將特斯拉股價推升至二五四.八四美元的歷史新高。

當天,摩根士丹利證券分析師亞當.瓊納斯(Adam Jonas)就以交流電之父尼可拉.特斯拉的名字,發表了名為「尼可拉的復仇:特斯拉的顛覆新路」報告,一口氣將特斯拉的目標價上調至三二○美元,給予「加碼」的評等,調整幅度近一倍,全力喊進特斯拉,震撼華爾街。

超級充電站,要讓所有車廠都能用在股東會裡,馬斯克對於超級電池廠的產能沒有明確說明。但從其他數字估計,將在下個月動工的超級電池廠,將是一七年達到二十萬至三十萬輛產能的最大關鍵。

「做得到嗎?」連供應商都忍不住皺眉反問。瓊納斯很有信心,「有了『超級電池廠』計畫就可以。」

股東會關鍵談話

橫越美國不斷電,

超級充電站計畫延伸歐亞

從中國到挪威,我們在全球有一二六個據點,有很多的超級充電站(Supercharges)。事實上,我們正在加速推出更多充電站。今年底,充電站數量將會成長一倍,這是很大的數目。

我剛從中國回來,中國市場對特斯拉車很有興趣。所以,我們會有相當投資在中國服務中心及充電站,以符合當地的需求。

我們想以最快速度在中國及所有市場建立服務和充電基礎設施,我希望我們能弄清楚如何更快地做到這一點。我對團隊的指示是要盡快,沒有預算限制,以最快速度施行我們的計畫。~馬斯克股東會現場談話要讓更多人都開電動車,就得先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充電站。

去年,馬斯克曾在股東會上分享了一段小故事,那是他二十歲的事。當時的馬斯克還在唸書,「我與哥哥開車,從灣區、洛杉磯、拉斯維加斯、大峽谷、科羅拉多到芝加哥,再到費耶特維爾。今年年底,我想可以跟我的小孩再做一次,特斯拉的充電站已經非常密集,我想它將會是一件非常酷的事。」確實,如果馬斯克想讓更多人開電動車上路,就必須讓他們免於半途用電耗盡的窘境,因此,打從去年特斯拉公佈了「超級充電站」計畫後,馬斯克就一直有一個從美國西岸到東岸,可以開電動車從洛杉磯到紐約橫越美國的夢想。

「今年,我們完成了,雖然是與我們的團隊成員一起。」馬斯克有些靦腆地解釋,原本想帶兒子們去,但礙於小孩讀書上課的因素,只好改成和員工一起去。

他補充,「事實上,我認為我們在媒體上沒有做很好的解說,為什麼要做這麼一條奇怪的路線,因為這曾是我帶我家人回家的一條必經之路(馬斯克以前的家在東岸,所以他會跟他哥哥一起從西岸開車回東岸)。」馬斯克在賓州唸完大學後,原本要到史丹佛大學再拿博士,但他只念了兩天,就決定休學去創業。

除了美國,馬斯克也積極將「超級充電站」計畫拓展到歐洲和亞洲,從挪威到中國,遍及全球各地的特斯拉充電站已多達一二六個,目前光是美國人口覆蓋率就達到八○%,這個數字到明年還會提升到九八%。

馬斯克的夢想是要讓全世界的人都開電動車,而不甘於只是一家電動車的製造商。在股東會裡,他揭露出更嶄新宏觀的想法,「我們必須讓其他廠商使用超級充電站,它們只需要製造適合超級充電站動力的電動車就可以。」但這個想法還得不到其他業者認可,「實際上,我們必須、也希望其他車廠可以一起來做這件事,但是,目前為止並沒有人來找過我們。」馬斯克說。

就像當年Google剛推出Android平台時,希望各家手機廠能夠採用,也不是那麼順利。馬斯克想打造的就是一個全世界都能使用的電動車平台,不只特斯拉自己用,所有的車廠製造的電動車也可以用。

馬斯克甚至直言,「我不認為其他車廠在電動車的成功,就一定會對特斯拉造成負面衝擊,最終,我們需要電動車,讓所有的汽車都充電,而不是使用汽油。」

股東會關鍵談話

加速量產進度,

全面擴大與鴻海合作

我們正在加強與鴻海的合作關係,我覺得與鴻海的合作,未來非常有潛力。我的意思是,特斯拉永遠會是一家製造公司,這是很重要,也需要被強調的,但我們確實覺得與鴻海這樣的代工廠快速結盟,才能加速擴大特斯拉的生產速度。~馬斯克股東會談話一直以來,馬斯克的夢想,是讓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開電動車,而不再受到石油的限制。打造電動超跑是第一步,小量、高價的Roadster,再來是中量、高價的Model S與Model X,「最後,我們的第三種車是大量、低價,也就是第三代特斯拉電動車,我們希望它的定價是三.五萬美元(約一○五萬元新台幣)。」馬斯克緩緩地說出他的願景,這個目標從特斯拉成立第一天至今,都沒有改變過。

馬斯克的藍圖已經很清楚,輪廓也漸形完整,但挑戰又來了,如果馬斯克想要更快速地實現他的電動車夢想,他就得要更快速地降低生產成本,不只電池的成本要減少三○%,製造成本也要更低,擴大與鴻海的合作,也就成了馬斯克的不二選擇。

過去,馬斯克從未在公開場合主動提及與鴻海的合作計畫,只有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年初主動提起,只要他有到美國出差,就一定會前往特斯拉拜訪馬斯克,鴻海要爭取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讓特斯拉的亞洲整車組裝業務都交給鴻海來做。

為此,郭台銘更找來原本特斯拉的台灣區總經理魯希連,甚至積極拉攏特斯拉的採購到鴻海工廠查驗,就是為了證明鴻海絕對有能力替特斯拉代工組裝電動車。

目前,光是最低階的Model S,一輛就要價六.二四萬美元(約一八七.二萬元新台幣),這還不含汽車稅及其他費用。為了將消費者負擔的價格往下降,特斯拉史無前例地採用了「直銷(direct sale)」方式,而不像其他車廠將車子交由經銷商銷售、服務。

特斯拉新穎的銷售模式,引起了大批汽車經銷商的反彈,甚至在美國各地發起「反特斯拉」法案,要求州政府禁止特斯拉的直銷模式。

馬斯克就曾情緒激動地反駁,認為汽車經銷商的說法對一家小車廠並不公平,說到激動處,還一度哽咽,「因為他只是很單純地想要改變這個世界,要讓更多人可以開電動車,但馬斯克不知道的是,他這樣的夢想,卻撼動了整個美國傳統汽車業的利潤分拆系統。」一名供應商說出了他的觀察。

其實馬斯克顛覆的,不只是我們對汽車的想像,也顛覆了整個世界對於汽車的期待。就像Google大力推動「無人駕駛車(driverless car)」,特斯拉也在研發,甚至將導入特斯拉的車款裡,馬斯克更直白地說:「我相信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開車上高速公路時,汽車能夠自動駕駛,不用再人工控制汽車。」他對這個世界的瘋狂想像,還在持續擴展中。或許,馬斯克沒辦法像「鋼鐵人」一樣,只要穿上鋼鐵盔甲,就能飛到各地拯救世界,但他用自己對這世界的瘋狂想像,一步步地改變人類,就像賈伯斯生前最常說的那句話:「活著,是為了改變世界。」七十分鐘的股東會結束後,多數股東帶著滿意的笑容離開,不是因為有多大的利多消息,而是他們確認了一件事:他們所相信的馬斯克,將會繼續帶領特斯拉,用最瘋狂的方式,改造這個世界。

為什麼叫特斯拉?

公司名字取自於交流電之父尼可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特斯拉創始員工曾說,如果不是特斯拉在電磁物理學的貢獻,可能就不會有今日的特斯拉全電動車。

馬斯克的薪水是多少?

2013年馬斯克的年薪,領的是加州最低薪資3.32萬美元,折合新台幣還不到100萬元。

即使如此,馬斯克仍將多數薪資退回給公司,只接受象徵性的1美元。這點,他與賈伯斯如出一轍。

有了Model S、X,不會將下一代車命名為Model E 有朋友曾問馬斯克,特斯拉有了Model S和X,何不把下一代車命名為Model E呢?

馬斯克一想,這樣不就變成SEX(性)了嗎?雖是玩笑話,但馬斯克確實曾想過,後來發現福特已註冊Model E,只好作罷。第三代特斯拉電動車將命名為Model Y。

特斯拉的聖盃,4年成長10 倍─ 年銷量從2.2萬輛到目標百萬挑戰1想量產,得先解決電池短缺問題目前特斯拉電動車仍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若馬斯克要量產更多電動車,就必須先解決電池產能問題,唯有解決這個生產障礙,特斯拉產量才能快速成長。

解決之道:啟動超級電池廠計畫宣佈時間:2014年2月投資金額:2020年前要投入 50億美元夥伴:與特斯拉最重要的電池供應商日本松下共同建立進度:已在美國挑選三州蓋廠位置,最快今年動工,

預計2017年完工

目標:讓特斯拉年產超過 50萬輛

挑戰2充電站不夠普及

由於提升電動車滲透率的關鍵,還是在於充電站的普及,因此去年特斯拉公佈「超級充電站」計畫後,大舉在美國、歐洲設充電站,目前美國充電站的人口覆蓋率已達80%,預計明年提升至98%,歐洲與亞洲也將增設充電站。

解決之道:全球充電站數量將在今年底增加一倍,並有計畫性地加速中國佈局。

挑戰3成本、售價再降低

馬斯克的最終理想,是讓全世界的人都能開電動車。因此,若要達到這個目標,特斯拉必須縮減生產成本,讓每輛電動車的售價再降低,進而拉高電動車的普及度。

特斯拉電動車售價,挑戰百萬元有找?

第一代 Roadster

售價 : 9萬美元

上市 : 2007年

第二代 Model S

售價 : 7萬美元

上市 : 2012年

第三代 Model Y

售價 : 3.5萬美元

上市 : 2017年

解決之道:尋求結盟鴻海等代工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並前進亞洲設置工廠,讓特斯拉的電動車從兩百萬元超跑,變成百萬元有找的大眾車。

股東發問千奇百怪:

若我買特斯拉新車 你願意跟我兜風嗎?

Q1. 特斯拉可以把汽車設計得更適合女生開嗎?畢竟女性也是多數,也有很多女性消費者想買特斯拉的車,且具有足夠的購買力。

馬斯克答(以下簡稱A):這是個好建議,過去Model S太以外觀為導向,下一款Model X會花更多心思將女性消費者的需求考量進去。

Q2. 聽說你有意要辭去特斯拉的CEO職位,可以談談這件事嗎?

A:沒有人會永遠當一家公司的CEO,我的意思是董事會總有一天會把你送出門。以我的例子來說,同時當兩家公司的CEO是很困難的事。我努力試過不做這個職位,但結果不是公司做不起來,就是我一定得接手。那麼,幹嘛不試一下?

所以,作為特斯拉CEO,我的目標是在未來四到五年內,量產第三代汽車。之後,就看屆時情勢如何,如果我沒被趕走,我就會繼續做,否則我大概會找別人。

Q3. 我想當特斯拉董事會的副董事,並申請當未來的CEO?

A:特斯拉目前並沒有副董事長的位置,我很抱歉,我必須拒絕你。

Q4.我是敞篷跑車Roadster和一台S型擁有者,請問你打算升級敞篷跑車(Roadster)嗎?如果我買了新車,你會和我共進午餐嗎?

A:我們正在進行跑車的升級,預計年底前完成。

然後,關於推出下一代跑車比較難說,看股票市場在短中期的價值而定。我想特斯拉股價的波動幅度大,主要是因他的價值取決於市場對未來發展的信心。當然我們沒辦法控制市場信心,老實說,我希望波動可以少一點。長期而言,特斯拉會是很好的投資,但短期很難說。

至於午餐,我感謝你的邀請,我的時間很有限,但謝謝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52

從瀕臨破產到市值300億:特斯拉的精彩逆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3801

本月第一天,電動車制造商特斯拉(Tesla Motors)公布了盈利與收入都高於分析師預期的財報,當天股價收漲2%。這只是特斯拉誕生以來發布的第17次季報。短短兩年里,這家公司取得了一些舉世矚目的成績:

    ·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在美國市場,特斯拉所產電動車銷量比豪車勁敵奔馳S級汽車高30%。

    · 上市以來,特斯拉股價漲逾十倍。截至7月末市值突破300億美元,相當於百年老牌汽車制造商通用汽車市值的一半。

    · 2012年特斯拉銷量2.2萬輛,到2014年年底,計劃每周產1000輛。2015年將發布中型SUV Model X。

    · 特斯拉還計劃讓全球鋰離子電池供應量增加一倍。

但就在七年前金融危機期間,這家公司還瀕臨倒閉,官司纏身,被迫和一位聯合創始人對簿公堂。

去年2月,《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文章將特斯拉斥為騙子。特斯拉的創始人兼現任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為此特意在CNBC和彭博電視上駁斥那篇文章。特斯拉的股價也在那期間下跌。

從矽谷的跟風小企業到舉世矚目的業界新星,從掙紮在倒閉邊緣的落魄者到資本市場熱捧的當紅炸子雞,特斯拉書寫了一段精彩的逆襲故事。下面華爾街見聞就和大家一起分享特斯拉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和成績:

2003年,五位矽谷的企業家成立了特斯拉。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嚴格來說,最先發起特斯拉的不是馬斯克,馬斯克2004年加盟。

2003年,AC Propulsion公司成功研發時速480公里的鋰電池電動跑車Tzero。第二年,馬斯克與兩位特斯拉的創始元老馬克·塔彭寧(Marc Tarpenning)和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聯手,努力實現Tzero車的商業化。

特斯拉得名於電氣工程師Nikola Tesla,其宗旨是“全面推出越來越平價的電動車,讓全球市場更快向電動車過渡。”

(來源NPR

2006年,特斯拉Roadster原型車公開亮相,兩年後量產。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特斯拉募資6000萬美元,投入約2500萬美元開發兩座電動車Roadster

Roaster出售了10.9萬輛。這款車4秒內時速由零增加到60英里,一次加油後行駛里程250英里。

Roaster誕生十年前,通用汽車就已經發布了兩座電動車EV1,但最終還是以退市告終,因為那款車一次加油行駛里程不會超過100英里。

(來源:《紐約時報》

特斯拉最初批量生產的計劃是先賣給富人。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兩位特斯拉的創始元老馬克·塔彭寧(左)和馬丁·艾伯哈德(右))

2006年7月的一篇《紐約時報》報道提到,前特斯拉CEO馬丁·艾伯哈德說過:

手機、冰箱、彩電,它們最初都不是供應大眾的低端產品。價錢都比較貴,面向那些買得起它們的人。

出售這類產品的公司起初這麽做‘並不是因為他們傻,自以為真正面對的市場就是高端市場’,而是因為那就是生產起步的方式。

艾伯哈德當時還說,他的公司和其他在探索電動車的同行都太小,無論怎樣都沒法達到上萬輛規模的生產。

馬斯克倒是一直堅持,特斯拉的目標是創造大眾市場的電動車,第三代車將僅售2萬美元。

到2008年,大部分電動車都是個人客戶通過電話或者上網訂購。

(來源:《紐約時報》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特斯拉差點倒閉。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彭博的報道當時說,特斯拉推遲生產,成本過高,“差不多已經倒了”。特斯拉當時宣布,將裁掉24%的員工。

但特斯拉還要開發ModelS車,所以開始想方設法籌集1億美元。那時馬斯克把自己最後的3500萬美元財產也投進公司。

(來源:《洛杉磯時報》) 

2009年,特斯拉獲得美國政府4.65億美元的低息貸款。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特斯拉走入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美國政府送來了救命稻草:金融危機期間特批250億美元的汽車貸款項目,特斯拉為此得到4.65億美元貸款。

特斯拉將其中3.65億美元貸款用於研發生產Model S,其余1億美元撥給了一家傳統系統的制造廠。

不過,美國政府的資助也是有條件的。馬斯克至少要持有公司65%的股份,如果他拋售股份,持股比例下降,那筆貸款理論上就等於違約了。

(來源:Information Week

2007年,艾伯哈德離開特斯拉。此後他起訴了馬斯克和特斯拉公司。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馬斯克本來是以投資人的身份進入這家公司。據艾伯哈德說,他是被馬斯克排擠出局的。他還指控馬斯克導致特斯拉生產延遲。

艾伯哈德說,馬斯克一直把興趣放在一些對盈利來說無足輕重的細枝末節上,比如他不用傳統的車門鎖,而是把寶貴的資源和時間都浪費在研究安裝電子門鎖。結果Roadster的生產日程只能不斷推遲,成本飆升。

對老拍檔的種種指責,馬斯克在特斯拉的網站上發表長篇文章駁斥,還稱艾伯哈德是騙子。

這場官司直到2009年9月才達成和解,和解的詳情並沒有公開披露。

宣布和解時,馬斯克在發表的聲明中這樣寫道:

沒有馬丁不可或缺的努力,(我們)幾乎不可能為產業革新去奮鬥,特斯拉也不會有今天。

(來源:Business Insider

2009年,因擔心車後輪轂“馬力不足”,駕駛時可能失控甚至撞車,特斯拉被迫召回2008年3月到2009年4月22日產的Roadster。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當時,據報道問題出在蓮花汽車公司(Lotus)的組裝線,特斯拉決定派技師上門為車主解決問題。2010年,特斯拉又召回了439輛Roadster,那次是因為12伏的低壓車燈輔助電纜問題。

(來源:Business Insider

2010年6月29日,特斯拉公開上市。這是特斯拉歷史上最有紀念意義的一天。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特斯拉在那年年初提交申請文件,稱計劃通過IPO募資1億美元。這也是1956年以來第一家在美國公開上市的汽車制造商。

到了6月真正上市那天,特斯拉發行價是每股17美元,開盤就漲到每股19美元,當天更是以每股23.89美元收報。

(來源:《福布斯》

特斯拉開始設計、制造並向其他公司出售電動車零部件。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2009年,特斯拉與德國老牌汽車制造商戴姆勒達成協議,為戴姆勒的Smart Fortwo兩座電動車研發配套的電池組和充電器。

一年後,兩家公司簽署了另一項協議,特斯拉要為戴姆勒定於2011年在歐洲市場推出的A級電動車提供電池組和充電器。

同年,特斯拉和豐田也簽下協議,雙方將共同投入專業技術,開發Model S和豐田旗下電動車的動力系統。

2012年,特斯拉收到第一份全方位開發電動車動力系統采購訂單,要將它用於戴姆勒旗下另一款梅賽德斯-奔馳車。

(來源:特斯拉

2012年,因特斯拉要將重心轉移到Model S,Roadster退市。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特斯拉Model S獲得《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雜誌99分的百分制評分。這是該雜誌截至2013年給予測試汽車的最高分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消費者報告》稱,和其他車比起來,Model S在定價和行駛里程方面有自身的局限性,但仍不失為一款“確實引人註目”的好車。

上述評價寫道:“Model S非常靈活,是一款掀背式七座豪華電動車,電池續航里程達到84英里。這還不會引起我們註意嗎?”

(來源:《消費者報告》

2013年5月,特斯拉公布第一季度財報,這是該公司史上首次第一份公開的季報。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當季特斯拉每股收益0.12美元,遠超此前分析師預計的每股0.03美元。當季特斯拉的銷售額環比大漲83%,漲至5.62億美元。

外界對特斯拉批評主要是,這家公司的盈利是依靠政府的補貼得來。但馬斯克說,特斯拉的盈利並沒有沾了政府補貼零排放車的光。

2012年2月,特斯拉起訴BBC2008年的報導失實,被判敗訴。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特斯拉訴稱,2008年,BBC的汽車節目Top Gear報導,Roadster的最高時速只有55英里,這是誹謗。因為特斯拉聲稱這款車的最高時速可以達到200英里。

法院判定,上述誹謗的罪名不成立,上述相關Roadster報道為惡意錯誤,必須修改。特斯拉後來提出上訴,但誹謗的指控又被駁回。

法官認為,即使上述報道屬於惡意錯誤,也不足以構成毀壞特斯拉名譽的誹謗。

2013年,特斯拉出售Model S 2.245萬輛,高於公司目標銷售量。

2013年,圍繞特斯拉汽車的電池續航里程,馬斯克與《紐約時報》記者John Broder展開口水戰。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那年2月,Broder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稱特斯拉產的電池續航里程並沒有這家公司自稱的那麽久,還不夠車從華盛頓開到紐約。

此後,馬斯克分別在CNBC和Twitter上發表言論,批評Broder的觀點。他發帖稱Broder的文章“作假”,還說:“汽車駕駛記錄披露的實情是,他根本沒有充滿電,而且繞了遠路。”

《紐約時報》回應:

“本報2月10日的一篇文章講述了記者試駕特斯拉Model S的真實經歷,對試駕期間的行程描述詳盡。當然,任何認為該報道‘作假’的看法反而都是虛假的。”

《紐約時報》還說,Broder的報道是以他與特斯拉工作人員的多次交談為依據,他完整描述了整個試駕過程,其中並無任何繞道行為。

2013年,特斯拉宣布Model S的新融資方案。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該方案提供的融資擔保將保證特斯拉的二手車保持盡可能高的市價,也就是說,保證二手Model S的售價高於任何豪車品牌的二手車,如寶馬、奧迪、奔馳、捷豹等。

(來源:Business Insider

2013年底,馬斯克宣布計劃推出第三代電動車。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據稱,特斯拉的電池續航里程將達到200英里,外形類似Model S,造價約3萬美元。特斯拉希望,到2017年做好準備上市的工作。

 (來源:InsideEVs

特斯拉還宣布,計劃投資20億美元,建立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廠Gigafactory。這將使全球鋰電池供應量到2020年增加一倍。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Gigafactory是特斯拉的合資廠,合資夥伴將出資30億美元。

近來日本松下與特斯拉達成了Gigafactory的合作協議,由特斯拉準備、提供並管理建廠所需的土地,松下負責制造與供應圓柱形鋰電池,並投資廠房設備、機械與其它制造工具。

兩家公司在聯合聲明中未提及投資金額。一名消息人士此前曾透露,松下初期計劃投資該廠約200億至300億日元。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就在業界普遍認為特斯拉領跑全球電動車技術、形成產業優勢時,2014年6月12日,馬斯克發布名為“我們所有的專利屬於你”的文章,稱特斯拉將公開電動車專利

據馬斯克所說,任何人出於善意想要使用這些專利技術,特斯拉公司將不會對其發起專利侵權訴訟。

按馬斯克的說法,低排放車有助於解決全球變暖的氣候問題,但現在這類車的推廣速度還不夠快。特斯拉

“真正的競爭不是有少量非特斯拉品牌電動車出產,而是每天都有大量以汽油為燃料的汽車在世界各地的工廠誕生。”

特斯拉目前全球雇員合計5800多人。特斯拉的股價自2010年IPO以來漲了十倍多

特斯拉, Tesla, Elon Musk, 電動車, 美國股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79

特斯拉:矽谷鯰魚泅渡中國“深水區”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203

特斯拉要靠一己之力自建一套覆蓋全國的電動汽車基礎設施,推進之中才發現需要闖過重重關卡。 (何籽/圖)

業界普遍認為“高層既希望引進特斯拉這條鯰魚,但又不願意給它太大空間”,特斯拉在中國唯一的勝出機會,就是盯住政府需求這個“縫”,並力圖把口子開到最大,但同時,還要保護自己不被利用。

特斯拉中國急進

2014年4月17日午夜1點,朱曉彤剛剛收到特斯拉超級充電站項目總監職位的offer,就接到特斯拉全球基礎設施負責人的電話說,你能不能馬上出差去趟上海?

7天後,特斯拉在上海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建的超級充電站落成,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向上海首批6位車主交付了新車。

伊隆·馬斯克向這位新總監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什麽阻止你最快地在中國推進超級充電站?”朱每次都會提出新問題:“租賃合約細節談判時間長”,“那就縮減成一頁紙”;“充電場地有限,不能按你喜歡的車頭朝里停靠設計”,“那就朝外”;“中國城市核心區很難找到滿足最低四個充電樁配置要求的場地”,“那就忘記最低要求,建兩個”……

經歷過成立初期的人事動蕩後,2014年1月開始,“鋼鐵俠”伊隆·馬斯克開始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指揮特斯拉以最快的速度撲向中國。

1月4日,馬斯克開通微博,頓時吸引來99萬之多中國粉絲。此後的8個月時間,特斯拉中國團隊擴張的速度以天來計算。從今年初的數十人,到現在已擴張至300人,年底將再擴張至500人。

對特斯拉全球副總裁、中國區負責人吳碧瑄來說,其所有的任務都在如何駕馭這個高速增長的公司並確保安全。“別說五年,我現在只看得到未來三個月,那就是在全國建更多的維修中心和充電站,這個星期是7個,再過幾個星期又會再開3個。”吳碧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們在加速,我們在推進。

在過去八個月中,呼和浩特一個車主當著數家媒體的面,砸了他剛剛拿到鑰匙的特斯拉新車,以抗議對交車“地域歧視”的不滿;武漢一個車主在上海取車之後執意要把車空運到武漢去,但特斯拉還沒來得及在武漢建立任何基礎設施;北京23位來自非京滬地區的準車主因對交車順序不滿而集體投訴,並到北京與馬斯克當面維權……

“簡直充滿了混亂、激動和不可思議。”特斯拉一位不願具名的員工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一切都來得太快了,只能解決最緊迫的事情,根本來不及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客戶,“有人說特斯拉自大高傲,其實是蘿蔔快了不洗泥”。

在業內人士看來,特斯拉似乎有些用力過猛了。一位來自科技行業的分析師稱,Model S才是特斯拉向用戶推出的第一款產品,角色類似於當年的蘋果iPod,主要目的應是教育市場,教會大家使用觸摸屏和充電站,就像iPod教用戶使用itunes一樣。但是特斯拉遠沒有成長到推出像“iPhone”一樣的主打產品的時候,為何如此急於在中國市場一炮打響?

一位接近特斯拉的內部人士如此解釋,特斯拉必須得快,不快點建基礎設施就沒辦法滿足交車條件,沒辦法兌現用戶體驗,如果引起大量投訴,反過來必然會抑制在華的銷量。同時,特斯拉在華的主要競爭優勢即品牌,“必須趕在寶馬等公司推出新款電動汽車之前,迅速擴大市場,這幾乎是這家創業公司唯一能跟大公司比拼的了。”

同時,高速擴張的特斯拉還要面臨一個其他科技公司入華時不曾遇到的問題——自建基礎設施。中聯達電動汽車家電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謝子聰說,盡管特斯拉號稱“汽車界的蘋果”,但2009年蘋果入華時只需要跟中國移動等基礎設施供應商談判即可,但如今,特斯拉要靠一己之力自建一套覆蓋全國的基礎設施,這為特斯拉在中國的勝算再增一份未知。

不得不慢下來

當馬斯克的美式“打法”遇到中國的特殊國情,特斯拉不得不慢下來。

“最大的障礙之一就是維修中心。”特斯拉中國法務總監裴穎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擁有加州律師執照的裴穎說她是沖著電動汽車未來在法律上的想象力“自降薪水”到了特斯拉,她最感興趣的是未來無人駕駛電動車帶來的法律新難題。但是現在,她不得不先解決在中國申請成立一個普通電動汽車維修中心所面對的政策空白。

根據《汽車維修業開業條件》,要求新建維修中心必須擁有國家要求的相關設備、廠房和停車場方可開業,其中開業必備的設備包括:換油設備、噴烤漆房及設備、發動機修理相關設備、液壓油壓力表等多項設備。

而由於電動汽車沒有燃油車的發動機,特斯拉在申請維修中心開業條件時遇到無解難題。

“要麽購買一套原本不需要的傳統汽車的維修設備‘過關’,要麽就跟政府協調能否為電動汽車建立起一套新的體系。”裴穎說。

8月2日,馬斯克公布特斯拉二季度財報時表示,他希望2015年底特斯拉將在中國建設100個維修中心,目前,特斯拉中國僅建了7個。

維修中心的資質分為三類,以申請二類維修中心資質算,如果添置這些設備,平均每個維修中心要花25萬美元。若按明年底特斯拉在中國開100個維修中心算,特斯拉將要多付2500萬美金。

另一個難題是汽車維修中心需要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而電動汽車由於沒有汽油、電鉆等設備不會產生廢液和噪聲等汙染,特斯拉希望政府能為其免去環評手續,這對地方政府來說,則是“幾乎不可能的”。

由此陷入僵局。即便進行環評,通常二類資質環評的申請時間約為6個月,三類資質環評時間為2個月,特斯拉如果無法解決這一難題,明年底100個維修中心的希望恐成為泡沫。

裴穎說,目前特斯拉正與重慶市環保局溝通,希望能簡化環評手續,這得到了重慶的配合。但全國其他地區對電動汽車相關基礎設施的行政審批創新,仍有待破題。

“這就像非要把一顆圓釘子放進一個方孔里。”吳碧瑄說,中國的電動汽車需要一套新的體系。

“鯰魚”的拿捏

今年4月,伊隆·馬斯克訪華,工信部部長苗圩、科技部部長萬鋼會見了這個明星創業者,這是馬斯克與中國政府高層的首次正面接觸。鮮為人知的是,馬斯克此行原本“可以見到更高層面的人”。

在這之前,已有多位中國官員為特斯拉背書。但到了具體執行層面和地方政府,又是另一番情景。

過去8個月,特斯拉政府關系總監陶琳跑了中國二十多個城市,寫了一百多份報告,“像唐僧一樣不停地去講”。地方政府官員問她問得最多的問題卻是,“你稅收怎麽樣”。

今年5月,特斯拉宣布上海將把特斯拉列入免費上牌照政策,為此馬斯克在致股東的信中“兩次感謝上海市政府”,但在7月15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馬靜卻表示“結果還沒有出來”。

相當部分“強勢且有絕對話語權”官員對特斯拉的前景持有異見。國家發改委的一位處長就曾私下斷言“特斯拉在中國做不過五年”,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多次公開對媒體表示“不看好”,“特斯拉根本不會成為主流車型”。

“一些專家講的是專業問題,一般人還很難反駁。”吳碧瑄說,“他們對新事物充滿恐懼,但我們是該做些工作。”

更為重要的是,業界普遍認為:“高層既希望引進這條鯰魚,但又不願意給它太大空間。”一位長期關註汽車行業的風險投資人說,特斯拉在中國唯一的勝出機會,就是盯住政府需求這個“縫”,並力圖把口子開到最大,但同時,還要保護自己不被利用。

這考驗特斯拉對分寸的拿捏。陶琳說,特斯拉一直試圖告訴政府,他們並沒有稱霸的野心,他們無意壟斷中國市場,只希望成為中國市場的催化劑而不是占領者。但同時,為了爭取更多產業政策支持,特斯拉又不得不向政府傳達,他們並非小眾的奢侈品公司,他們致力於服務更為廣大的消費者,以免政策制定者認為其服務面過小在政策制定時無需做專門考慮。

7月25日,特斯拉決定,當中國的充電標準確定後,特斯拉將會更改成中國充電標準。“此前沒有采用,是因為中國直流充電標準並不完善”。此舉被媒體解讀為特斯拉終於向電網“妥協”。

在馬斯克訪華表示特斯拉充電站要獨立於電網3個月後,他改變了主意。當然,這也是“阻擋特斯拉以最快速度在中國推進”的問題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78

特斯拉“打服”華爾街 股價上揚再創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16

本月2日,特斯拉汽車公司的股票再創歷史新高。僅在2014年,伊隆·馬斯克所創辦的這家電動汽車公司的股價便已翻了一番。

下圖顯示了福特、通用和特斯拉三家公司的2014年的股價回報率,特斯拉的股價回報率明顯要遠高於其他兩家公司。

華爾街分析師們對這家公司的正面評價是推動股價上漲的重要因素。投資公司Stifel的股票分析師詹姆斯 阿爾伯特今早宣稱,據他所見,特斯拉的股價未來還可以再翻一番。他將該公司的目標價調為400美元,而現今該股票價格約為283美元。據《華爾街日報》,此番預測使他一躍成為這只股票最踴躍的看多者。

在過去的一年里,阿爾伯特曾是特斯拉在華爾街為數不多的批判者之一,但當他從特斯拉位於加州費利蒙的工廠勘察歸來,阿爾伯特的態度大轉變,轉而開始贊頌該公司的種種優點。他表示自己觀察到特斯拉“俘獲了全球消費者的心”,而這些消費者中,不乏一些“從未想過要在除房產外任何資產上花費數十萬美元”的保守消費者。

阿爾伯特形容說,特斯拉汽車公司,乃至整個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勢頭有如 “一輛疾馳的貨車”。雖然有跡象顯示,通用有意在未來加入競爭,但特斯拉仍然很可能在未來數年里在電動汽車領域“獨領風騷”。

但同時,阿爾伯特也客觀的指出,特斯拉公司的上漲可能會受到一些風險因素的幹擾,例如,其電池組的持久性和該公司先前宣布的 “超級電池廠”(gigafactory)計劃。但他認為這些風險因素相對於市場對電動汽車板塊的熱情相比可以忽略。

 “超級電池廠”由特斯拉斥50億美元巨資打造,其建成後將大幅降低特斯拉電池上的成本。特斯拉方面希望該電池廠能在2017年投入生產,預計每年能滿足50萬輛電動汽車對電池的需求。但去年全球電動汽車總銷量為22.55萬輛,純電動僅占57%,供求之間存在巨大鴻溝,電池廠正式投產時情況如何尚存疑問。因此,外界普遍將“超級電池廠”計劃視為特斯拉的一場豪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26

馬斯克稱股價高估 特斯拉周五大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901

130918183134-tesla-model-s-autopilot-620xa

馬斯克一聲吼,股市抖三抖。在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表示,他認為該公司股價被高估後,特斯拉周五大跌,早盤跌幅超過4%,收盤時跌幅仍逾3%。(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四,特斯拉公司宣布,斥資50億美元建造的鋰電池超級工廠將落戶內華達州,內華達州因此獎勵特斯拉12.5億美元。

當天,馬斯克在新聞發布會上回答CNBC記者提問時稱,

“我認為,目前我們的股票價格有點高。我是說,如果你關註特斯拉的長期發展,那目前股價正好,如果你只看短期,就沒那麽明確了。”

特斯拉股票價格今年已經大漲了90%。此前華爾街見聞文章曾提及,特斯拉股價不斷飆升,多家華爾街大投行的評級上調和分析師們的超高評價功不可沒。2010年特斯拉上市時,每股定價為17美元,而截至本周四收盤時,特斯拉已經漲至每股286美元,漲幅逾1400%。

這並不是馬斯克第一次談及看低特斯拉股價估值。去年10月,馬斯克對彭博新聞社表示,當時每股190美元的市價“已經超出了我們應得的部分”。去年8月,馬斯克還對CNBC表示,他認為投資者對特斯拉股票的估值“過於慷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33

一個神秘商人 三天團購120輛特斯拉

2014-09-08  TCW
 
 

 

一個中國神秘商人,用行動網路社群,在三天內成交了一百二十輛特斯拉(Tesla)電動車,總價達新台幣六億元,成了特斯拉全球最大客戶。他吸引買主的訴求,卻是只要花車價的十分之一,就能把一台新台幣五百萬元的特斯拉開回家。

八月二十八日,中國神秘社群「正和島」來台灣的企業家聚會中,這位神秘商人首次現身,他就是三十四歲的澳綽融資租賃總裁薛靖中。

「正和島」的成員,包括中國首富等級的阿里巴巴主席馬雲、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及聯想名譽主席柳傳志、小米總裁雷軍等,目前共有逾七十家上市公司老闆、約有三千五百位企業家參與,可說是兆元等級的網路人脈社群俱樂部。

「靖中他頭腦動得特別厲害,在微信(WeChat)社群發起團購特斯拉,真的是創舉,」正和島台灣籌辦人、皇冠集團董事長江永雄觀察,薛靖中另發起正和島「眾籌(crowd funding)部落」、擔任酋長,超過五百位企業家加入,是活躍人物。

這次正和島首度到高雄和台灣企業家交流,江永雄就力邀薛靖中打頭陣,元大創投董事長李克明、銀髮照護大王林哲弘、支付寶台灣負責人辜瑞祥等十多位企業家,都是座上賓。他們都在問:這位代表正和島來台的中國神秘商人,究竟是何方神聖?

薛靖中今年以來在中國暴紅,靠的是兩個「尖叫產品」。

「我們搶的是歡樂!」微信紅包遊戲在社群發酵

第一,他替微信紅包(編按:在騰訊財付通帳戶存放金額,用微信支付發紅包的服務)創造出接龍的遊戲規則,至少吸引上百萬人參與。「他把微信紅包整個活化起來,」江永雄說,為了搶微信紅包,手都快斷掉,後來結算,搶到人民幣七千多元紅包。

年初一到初七,用戶發紅包金額,就貢獻騰訊人民幣五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二億五千萬元),讓行動支付對手的阿里巴巴主席馬雲也跳腳,對外說:「這是一場珍珠港偷襲!」

其實,薛靖中當初創造微信紅包接龍遊戲,只是一個玩心。年初一時,他發現自己正和島的企業家社群朋友明明很多,玩微信紅包的人卻不多。「有個成語叫『葉公好龍』,意思是說我很喜歡某個東西,但實際上這個東西在你面前的時候,你可能沒感覺,」薛靖中透露。

他取「要就發」的諧音,設計一個紅包一百九十八元,並分成十五份,讓上百人的群組必須要搶,誰搶到最大一包,就再發下一個,依序接龍。並且宣稱:「我們發的不是紅包,是態度!我們搶的不是銅板,是歡樂!」

剛開始只在一個群組裡玩,第一天,正和島微信群組有上千人被「席捲」,後來大家把接龍遊戲規則向其他社群複製,幾乎有上萬個微信群開始發搶紅包。

微信紅包巨大的傳播效益,觸動了薛靖中的敏感神經,「大陸講『尖叫』的產品,」他過去苦思一年,仍找不出如何讓自家傳統消費金融租賃業務使人「尖叫」,現在終於有解答,「我從微信紅包得來的靈感就是,把別人的尖叫產品和自己的結合起來,變成一個新的尖叫產品。」於是,他在今年二月底發想出眾籌特斯拉電動車的尖叫產品服務。

薛靖中解釋,眾籌從字面來看是指籌集眾人資金,實際上他對眾籌的理解還包括籌集大家共同力量、資源甚至智慧。

「我們眾籌的是藍天!」特斯拉活動訴求環保暴紅

在中國,一部特斯拉電動車要價約人民幣一百萬元,他卻大幅降低擁有該款車的門檻,只要首付人民幣十萬元就可以把車開回家,其他則以分期方式加利息付給他。「等於是讓所有企業家心甘情願跟他借錢,」江永雄觀察。

薛靖中連結中國嚴重霧霾等環保訴求,提出「我們不是眾籌特斯拉,我們在眾籌藍天!」活動口號,同樣用微信接龍遊戲,在企業家社群發起報名,有意參與者依序從一二三四五六往下排。「這就是我們創造的模式,你認可,你才能來,」他補充說,如果你不認可,就不是他的目標用戶。

他的策略奏效,從正和島社群開始,逐步擴散到中歐、長江商學院和環保組織阿拉善等中國主流企業家社群,二十四小時訂單突破兩百台,四十八小時則破四百台。最終受限特斯拉出貨量,薛靖中在短短三天下訂一百二十輛電動車,不只成了特斯拉最大客戶,也貢獻自家生意人民幣一億二千萬元(約合新台幣六億元)。

他用創意,改變了過去透過經銷商拿到汽車租賃生意的傳統價格戰模式,替自己開啟直接面對客戶的全新營運模式。薛靖中的暴紅故事告訴我們,在移動網路商機崛起的新時代,每一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起飛的風口。如果這個風口不存在,那就自己去創造一個。

【延伸閱讀】薛靖中「眾籌」點子,打造兩大尖叫產品

2013年 醞釀期薛靖中思考自家傳統金融行業如何轉型

2014年2月 觸發期尖叫商品1》想出微信紅包接龍遊戲規則,農曆年七天吸引上百萬人爭搶紅包效益1》替騰訊創造人民幣5,000萬元現金流

2014年3月 爆發期尖叫商品2》把眾籌想法放到正和島微信社群,借用微信紅包概念,提出人民幣十萬元把特斯拉電動車開回家點子效益2》48小時破400人購車,因供貨問題僅錄取前120名

2014年6月 收割期一炮而紅後,正和島獲天使投資人民幣一千萬元,成立眾籌商業管理公司,由薛靖中任董事長效益3》眾籌特斯拉,3天替自家融資租賃公司創造約新台幣6億業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65

大摩稱“人工駕駛”時代將結束,特斯拉重挫9%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29

googlecar-e1401261602733

(圖為谷歌自動駕駛汽車)

周一,摩根士丹利發布研報稱,人工駕駛時代將結束,未來人們甚至不會購買汽車,電動車也將被高科技移動出行工具或自動駕駛代替。

研報出爐當天,特斯拉股價重創,跌幅超9%,收報每股253美元。

特斯拉

盡管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Jonas重申他對特斯拉股票持增持評級,認為該股可達每股320美元。但他同時表示,有四點“發人深省”的因素也需要考慮進去:

1、電動車市場正處於全世界範圍內的崩潰狀態。

2、特斯拉將難以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3、特斯拉不會追求大眾市場。

4、人們在未來不會購買汽車——特斯拉正是生產汽車的!

這不僅僅是針對特斯拉,而是立足於整個電動車產業的未來。

Adam Jonas在報告中表示:

在這樣一個無人駕駛的世界里,為何人們要買特斯拉?未來15年之後,人們將迎來人工駕駛時代結束、分享型移動工具的社會正在到來的更新交替的時代。假設屆時人們還在購買汽車,那麽,什麽才會決定特斯拉的戰略和競爭優勢?我們將看到,會有大量新的對手進入市場,這些競爭者可以提供使用各種高科技來提供動能的新型移動工具,以方便地球表面的人和事物出行和移動。

遊戲規則正在改變,至少有一些汽車制造商還沒有昏睡在即將消失的方向盤上,比如寶馬。

“即將消失的方向盤”就是指谷歌自動駕駛汽車的理念——這種汽車根本就沒有傳統汽車的各種儀表,當然,也沒有方向盤。

畢竟,美國8月新車銷售攀升至1700萬輛。這難道不意味著人們的買車熱情簡直達到了瘋狂的地步嗎?然而,未來他們還會這麽狂熱麽?

此前,特斯拉CEO Elon Musk曾經透露過公司的自動駕駛汽車的計劃。他預計三年內將90%的操控交給汽車自動處理。近日,Musk再次談及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想法。他表示,特斯拉將在3年後擁有半自動駕駛汽車,並可能在5到6年後擁有完全自動駕駛汽車。

不過,Jonas也敏銳地預測到,整個汽車業不會坐視特斯拉成為占主導地位的電動汽車制造商。

無論特斯拉未來將繁榮發展或是遭遇嚴峻挑戰,Jonas都為人們描繪了未來幾十年人們出行方式的有趣的、迷人的概念和圖景。也許,未來的汽車產業將如人們一直在思考的那般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09

馬斯克:特斯拉不是富人的玩具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1/146612.html

i黑馬:洛杉磯的霍桑(Hawthrone)民用機場正在收獲全世界關註的目光,筆直的跑道兩旁已裝上了霓虹燈,一款名為Model D的汽車停在機場跑道一端,坐入車內,駕駛員會提醒你把手邊物品收好,當他踩下油門3.2秒後,汽車時速到達了一百英里,瞬間到達跑道另一端,推背力強大到與過山車相仿。
 
這正是特斯拉CEO 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希望試駕者感受到的效果,盡管車子內部配置的雷達系統、超聲波聲吶定位儀,以及擁有圖像識別功能的相機和GPS定位儀更有極客風格,但馬斯克仍不忘在Model D的發布會上強調電動汽車也能感受到汽車最原始的樂趣。
 
對特斯拉CEO 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來說,這場發布會至關重要,就在上個月,遲遲不與特斯拉正面交鋒的傳統汽車陣營開始了反擊,寶馬發布了電動車i3和i8,其中純電動版i3價格定在50萬人民幣以下,而定位跑車的i8則定價在200萬元人民幣以下,同時抓住了普通人實用和富豪們獵奇的需求。
 
好在Model D公布將寶馬比了下去,Model D的最大功率,最大扭矩,百公里加速時間等硬參數均好於定位於跑車的寶馬i8,更獨有自動駕駛等一幹科技範十足的功能,而12萬美元的售價也比i8便宜的多,按照特斯拉的此前的定價體系估算,Model D進入中國時售價將在130萬左右。
 
“特斯拉的存在價值是為其他汽車業立下典範,告訴大家電動車可以這麽做!”
 
伊隆·馬斯克在Model D發布會後接受騰訊科技獨家專訪時做出了上述表態,但他同時也承認,特斯拉不會像蘋果一樣顛覆手機市場。因為與其他傳統汽車一年千萬輛的產量相比,特斯拉一年三萬五千輛的市場占有率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事實上,特斯拉的股價在這場發布會後下滑了8%,大多數投資機構認為特斯拉新車的定價高於美國消費者的平均消費水平,不具備迅速占領市場的能力,但這些投資機構顯然忽略了馬斯克早就宣布了定位入門的特斯拉在2017年前不會出現。
 
近距離接觸馬斯克會發現,這位身材高大的CEO,雖然平常對於批評總是直接回擊,但態度總是不急不徐,條理分明。更重要的是,他很少用西方企業慣有的企業宣傳話術回避敏感問題,盡管他被無數次定義為喬布斯的接班人,但在個性上馬斯克要實在的多。
 
不是蘋果 不要顛覆
 
高盛公司此前發布的報告曾認為,特斯拉並不能成為蘋果。因為在可以預知的時間內,特斯拉無法像蘋果手機一樣顛覆產業,傳統汽車仍具有統治性地位。去年特斯拉全球銷量為2.2萬輛,按照今年增幅55%的目標,銷量不超過3.5萬輛。而全球銷量第一的豐田汽車,去年銷量高達998萬輛。
 
對此,馬斯克坦然承認,他表示在某一方面高盛是正確的,特斯拉仍是非常小的公司,今年只交了35,000輛車,相較於每年一千萬輛的新車市場來說只是九牛一毛。盡管特斯拉在公眾註意力和媒體報道上的確很引人註意,但身為汽車廠商的規模還是非常小。
但馬斯克強調,特斯拉可以帶給汽車產業的價值在於向大家展示電動車能做到什麽程度,同時為電動車創下先例,證明你可以打造一輛好的電動車,客戶也願意掏錢購買,希望藉此鼓勵其他的汽車廠商設計更多電動車。特斯拉以等比的速度在成長,但是還是間小公司。
 
對於剛剛向特斯拉發起沖鋒的寶馬新款電動車,馬斯克並無反感,他表示,特斯拉不會把其他公司當成是競爭對手,因為特斯拉的市場占比太小了,所以特斯拉只是要設下標竿,讓業界知道這是做得到的。所以特斯拉存在的意義應該是在於鼓勵其他車廠投入電動車的研發,而不是用特斯拉占有所有市場。
 
事實上,有關特斯拉將推出面向大眾的暢銷車型的消息一直不絕於耳,來自美國專利和商標局的消息顯示特斯拉汽車公司在今年8月5日遞交代號為“Model E”的汽車及零部件,服裝,配件,以及維修的設備的專利申請。隨後曾有消息稱,特斯拉將提前推出入門版電動車,但最終上市的Model D仍主打高端市場。
 
重視中國 絕不加價
 
在談到中國市場時,馬斯克表示,特斯拉確實受到很多中國客戶的歡迎,但最令他驚訝的是,最強烈的抱怨居然是要等很久才能提車。他表示,在所有不滿意特斯拉的理由中,這應該算是最不糟糕的一個。
 
據悉,在特斯拉宣布入華後,曾有大量二三線城市的車主抗議提車問題,甚至在特斯拉在華發布會當天,馬斯克還需要抽時間安撫憤怒的車主以保證發布會的正常舉行。
 
對此馬斯克承諾,確保有能力交車,提供維修服務,讓超級充電站遍布中國,這都是特斯拉未來在中國市場的重點,而事實上中國設立超級充電站的速度遠超過全球其他各國。
 
他透露,現在幾乎每幾天特斯拉就在中國設立一個充電站。我們預計在明年年底,就會看到全中國各地都有充電站,但他同時強調,最大的困難應該是希望能夠列上能源車輛名單,但可惜的是這點在中短期看來都不大可能實現。
 
在談到新款車型入華時,馬斯克強調特斯拉沒有限制雙發動機配置進入全球其他國家,完全就是因為車子在加州制造,中國客戶還要經過海運、通關等手續,要多等兩個月的時間才能提車。同時他強調,仍秉持不加價的原則。開放透明化的定價政策是培養長期客戶忠誠度的重要一環。
 
不主動挑釁 但絕不沈默
 
對於馬斯克的性格問題,外界一直爭議較大,與多數科技行業大佬不同,馬斯克身上並不具備足夠的煽動性,面對很多問題時馬斯克的回答都以“實在”著稱。在今年的中國首秀上,這位不善言辭的大佬並未能成功扮演國人熱衷的“傳道者”形象,盡管數次被譽為喬布斯接班人,但是在這方面,他距離中國本土的山寨“喬布斯”們仍有很大距離。
 
但面對質疑時,馬斯克也會奮起反擊,此前曾有人攻擊特斯拉車禍後起火的安全性。隨後馬斯克在博客公開回應稱,自Model S汽車於去年進入量產階段以來,僅美國就發生了25萬輛汽油動力車著火事件,但是,目前為止只有三輛Model S汽車起火,而且只是發生了嚴重的撞擊之後,而且也未引起人員傷亡。
 
他指責部分媒體“對此報道不實,特別是那些不專業的媒體,更是斷章取義,沒有從實際的數據出發。”
 
對此,馬斯克向騰訊科技表示,自己不是那種會主動挑釁的人,但是如果看不到有其他的(解決)方式,那麽只好站出來說話。他表示自己不介意正確的批評,但如果批評並不正確,特斯拉必須立刻回應以扭轉這些錯誤的印象。
 
“舉例來說,如果有車禍起火的意外發生,公眾不知道新聞采訪的比例是一比一萬,也就是每一萬件汽油起火意外的新聞報道總和,相當於一起特斯拉起火意外。如果你只是一般民眾,怎麽會知道背後的真相?除非特斯拉挺身而出,反駁這些事情指出真相,否則大眾不會明白。”
 
以下是騰訊科技的對話實錄:
 
騰訊科技:年初你曾表達過對中國市場的極大信心,現在你滿意特拉斯在中國的表現嗎?
 
伊隆·馬斯克:特斯拉受到很多中國客戶的歡迎,最令我驚訝的是,最強烈的抱怨居然是要等很久才能提車。在所有不滿意特斯拉的理由中,這應該算是最不糟糕的一個。所以確保我們有能力交車,提供維修服務,讓超級充電站遍布中國,這都是我們未來在中國市場的重點,事實上中國設立超級充電站的速度遠超過全球其他各國。
 
最大的困難應該是我們希望能夠列上能源車輛名單,但可惜的是這點在中短期看來都不大可能實現。
 
騰訊科技:特斯拉在中國的高速公路沿途依然沒有建設充電站,正式的建設計劃何時能開啟?
 
伊隆·馬斯克:雖然現在公路沿途還看不到充電站,但是拓展的速度非常快,我們現在幾乎每幾天就設立一個充電站。我們預計在明年年底,就會看到全中國各地都有充電站,大概除了戈壁沙漠外,每個中國城市都可以看到特斯拉充電站。或許我也可以考慮像上次自駕遊全美一樣,來個中國自駕遊。
 
騰訊科技:有悲觀者稱,特斯拉無法像蘋果顛覆手機行業一樣改變汽車業。你怎麽看待?
 
伊隆·馬斯克:我想在某一方面他們是正確的,特斯拉仍是非常小的公司,我們今年只交了35,000輛車,相較於每年一千萬輛的新車市場來說,我們不過是九牛一毛。沒錯,特斯拉在公眾註意力和媒體報道上的確很引人註意,但身為汽車廠商的規模還是非常小。
 
特斯拉可以帶給汽車產業的價值在於向大家展示電動車能做到什麽程度,同時為電動車創下先例,證明你可以打造一輛好的電動車,客戶也願意掏錢購買。希望藉此鼓勵其他的汽車廠商設計更多電動車。特斯拉以等比的速度在成長,但是還是間小公司。
 
騰訊科技:寶馬i8等純電動車推出後用戶的評價不錯,特斯拉如何看待和傳統車企的競爭?
 
伊隆·馬斯克:我們不會把其他公司當成是競爭對手,因為特斯拉的市場占比太小了,就跟水桶里的一滴水一樣。所以嚴格來說雖然是對手,但不盡然。
 
所以我們只是要設下標竿,讓業界知道這是做得到的。所以特斯拉存在的意義應該是在於鼓勵其他車廠投入電動車的研發,而不是用特斯拉占有所有市場。
 
騰訊科技:有人攻擊特斯拉車禍後起火的安全性,你馬上予以反駁。這種攻擊性的性格是與生俱來的嗎?
 
伊隆·馬斯克:我不是那種會主動挑釁的人,但是如果我看不到有其他的方式,那麽我只好站出來說話。我其實不介意正確的批評,但如果批評並不正確,我們必須立刻回應以扭轉這些錯誤的印象。特斯拉會引起外界的註意,無論發生何事。舉例來說,如果有車禍起火的意外發生,公眾不知道新聞采訪的比例是一比一萬,也就是每一萬件汽油起火意外的新聞報道總和,相當於一起特斯拉起火意外。如果你只是一般民眾,怎麽會知道背後的真相?除非特斯拉挺身而出,反駁這些事情指出真相,否則大眾不會明白。
騰訊科技:現在特斯拉仍然像“極客”的大玩具或者“土豪”炫富的產品。未來它能走近普通車主嗎?
 
伊隆·馬斯克:通常特斯拉客戶購買Model S,這是他們主要的通勤工具,不是偶爾才開出來,平時就擺在車庫的”玩具”。我常常聽到擁有三四輛車的客戶說,Model S才是他們每天開的車,這說明了特斯拉不是玩具。對於買車的客戶,他們是向制造可負擔的電動車的研發貢獻了一己之力,但買其他豪華車的客戶就沒辦法這麽說。我不是說這些車廠不好。
 
舉例說,如果你買了輛捷豹,錢就投入開發更多捷豹,而不是投入開發平價電動車,但平價電動車才是未來大趨勢。特斯拉客戶買車的錢會直接投入到研發未來車款,這也是件好事情。
 
i黑馬:新的Model D會先提供給美國本土市場,什麽時候會進入中國呢?定價會與美國本土同價嗎?
 
\伊隆·馬斯克:先提供美國市場也不是我有什麽偏好,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車子是在美國加州制造的,所以很自然加州的客戶會先拿到車子,因為地理距離的關系。
 
我們沒有限制雙發動機配置進入全球其他國家,完全就是因為車子在加州制造,要花上一些時間才能運到全球的其他地方,像中國客戶還要經過海運、通關等手續,才能提車。所以如果加州顧客現在就能提車,或許中國訂戶要多等兩個月的時間。
 
至於價格,我們仍秉持不加價的原則。開放透明化的定價政策,對我們來說很重要,這是我們培養長期客戶忠誠度的重要一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97

特斯拉Musk:人們遠遠低估了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42

20141010matrix

特斯拉創始人、“鋼鐵俠”Elon Musk周三警告人們,千萬不要低估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他打比方說,在未來,人工智能要滅絕人類,就像我們現在刪除垃圾郵件那麽簡單。

Musk是在《名利場》雜誌主辦的一次新興公司峰會上發表的這番講話。他告訴現場的Appen研究所CEO Walter Isaacson:“我覺得,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人工智能的發展到底會有多快。”

“它的發展速度比矽谷所有人認為的都要快得多。人們都還完全不明白……尤其是當其產生自我進化能力,出現一些超級人工智能,就會損害到人類的利益,從而產生非常糟糕的影響。”

Musk指出,如果屆時人工智能認為人類的存在阻礙了其功能和效率,那麽它可以像我們刪除垃圾郵件一樣,將人類抹去。這是它自我進化道路上最符合邏輯的做法。

他還提到,有些科幻電影就是展現的這一主題,比如《終結者》系列。

不過,Musk的這番話並沒有引起人們的害怕,包括Isaacson在內的聽眾都只是微微一笑。他們覺得Musk過於誇大了人工智能的負面影響。

除了特斯拉,素有“鋼鐵俠”之稱的Musk還是太空公司SpaceX和SolorCity的創始人。今年早些時候,Musk曾表示,自己投資矽谷的人工智能公司並非是為了盈利,而是追蹤其研究進展。(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