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雙B鬥特斯拉 攻電動車「最後一哩」

2014-10-13  TCW
 
 

 

當基業長青的百年企業,面對來勢洶洶的破壞式創新,該如何回擊?

這家百年企業,是全球豪華車市場龍頭的賓士集團(Mercedes-Benz);而它遇上的創新對手,是二○○三年才從美國矽谷起家,現已大紅大紫的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

儘管市場預估,今年特斯拉僅能售出近四萬輛電動車,就銷量而言,尚不及上看一百六十萬輛賓士的三%。但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今年九月初與內華達州政府共同宣布,將斥資五十億美元,在當地成立超越目前全球現有鋰電池總產能的超大電池工廠,朝二○二○年,年產量五十萬輛的十倍速成長目標邁進,此舉讓豪華車龍頭賓士等所有車廠高度警覺,這股破壞式創新的巨大力量。

記者來到有「歐洲綠色首都之稱」的丹麥哥本哈根,在一只貨櫃改造的空間內,賓士首度對全球媒體揭露它反制對手的秘密武器——可安裝於家用車庫內,一平方公尺大的無線充電面板。

透過這個設備,未來電動車開回家中,夜間無需插電,就能透過位在引擎蓋下方這片面板進行充電,省去電動車車主插拔充電器的麻煩,以及解決充電站不足的續航旅程焦慮(Range Anxiety)。

拚做電動車界Google賓士開放平台邀同業打群架

不僅如此,賓士更宣布,破天荒與競爭對手寶馬(BMW)共同攜手,開發規格相容的無線充電模組,並計畫在未來兩到三年內,進入市場營運階段,「藉由兩大高級車龍頭合作,將可加速電動車的推廣與普及,」賓士集團董事會成員之一,主導市場銷售計畫的凱勒紐斯(Ola Kaellenius)如此表示。

該集團無線充電計畫主持人包梅爾(Timo Baumer )表示,如果用智慧型手機蘋果(Apple)和Google Android兩大陣營來作比喻,賓士要建立的,是如同後者的開放性平台,提出電動車「最後一哩路」的充電解決方案。「不只寶馬,我們也邀請奧迪(Audi)等其他車廠,共同建立相容的無線充電規格,」他說。

對於德系車聯手提出電動車解決方案,國內車測中心(ARTC)綠能車輛發展處工程師林明志認為,賓士積極拉攏對手,意味著全球電動車市場的角力戰正式開打。沒有傳統車廠包袱的特斯拉,藉由布建超級充電站,打造自有電力供應系統,提供品牌車主免費充電,建立如蘋果的自主生態系統,雖未必便利,但由於鎖定的是想獨樹一格的金字塔頂端車主,品牌忠誠度高,仍能得到消費者支持。

首重漸進式創新重壓油電動力,黏住老顧客

反觀賓士等市場擁有者,則必須在滿足傳統車主使用習慣前提之下,透過漸進式創新,提出更便利的充電解決方案,才能提高其在電動車市場的占有率。因此,雙B(Benz、BMW)結盟,建立相容充電系統,可視為傳統車廠進行電動車市場保衛戰時,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不只要提防特斯拉奇襲,賓士產品策略發展計畫主持人賴芬拉特(Johannes Reifenrath)坦言,各國的碳排放法規漸趨嚴格,是迫使車廠必須提出電動車解決方案的最主要驅力。以全球最重要的歐盟、美國及中國等三大汽車市場為例,二○二○年之前,新車的碳排放標準,都必須較目前再降低四%至六%。這意味著電能運用在汽車動力,必然將越來越為普遍,充電設備規格若能越早標準化,對車主接受電動車越有利。

不過,受限無線充電的功率和效能,仍難取代充電站的高壓電流,且電池成本過高,仍是現階段特斯拉發展純電動車的罩門。因此,在電動車的產品策略上,賓士則是將重心放在插電式混合動力(Plug-in Hybrid,簡稱PHEV),並打算在未來三年內,全產品線推出十款PHEV房車。

相較傳統油電動力車款,PHEV除同樣具內燃機引擎與電動馬達兩套動力系統,但因可透過外部充電輸入電力,電池容量大,純電能續航力較佳。以首款S500 plug-in Hybrid車款為例,便能以純電模式行駛三十三公里,碳排放也較相同排氣量的汽油車款大幅降低近六成。

換言之,透過既有車種的產品延伸,提高電能在汽車動力的使用比重,強化漸進式創新的優勢,是賓士面對特斯拉崛起,在建立無線充電規格標準同時,提出的另一回應對策。

除積極拉攏競爭對手,發揮「合縱」精神,共組電動車陣營,為讓百年基業免遭破壞式創新撼動,賓士也不忘「連橫」策略,與特斯拉維持亦敵亦友的關係。目前賓士是持有特斯拉四‧三%股份的第三大股東,旗下開發的B Class等多款純電動車,即架構在特斯拉開發的電池技術平台。

而與其說「連橫」,不如說賓士還是特斯拉的天使投資人。馬斯克曾對外界表示,二○○九年五月,在特斯拉幾乎要破產前夕,要不是賓士提供五千萬美元的金援,可能也等不到隨後美國能源部的高額貸款。

甚至在中國,賓士也和當地車廠比亞迪,合資成立全新電動車品牌「騰勢」(Denza),提早布局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綠色商機。

不管是主要敵人或次要敵人,適時尋求合作,享受越開放越創新的好處,正是這家發明汽車的百年車廠,始終站在產業制高點的勝出心法。

【延伸閱讀】兩大陣營尬電動車,比品牌也比規格—特斯拉與雙B開發電動車藍圖

一、特斯拉陣營

2008年:售出首款純電動敞篷車Roadster2009年:發表首款家庭房車Model S2013年:在全美建構超級充電站(supercharger)網路2014年:正式進軍中國電動車市場2017年:推出平價電動車Model 3,年產能目標50萬輛

二、賓士+BMW陣營

2009年:市場試水溫階段,賓士首款油電混合動力車S400Hybrid上市2011年:BMW宣布成立電動車子品牌「BMW i」2014年:充電建設規格戰,賓士與比亞迪在陸發表首款合資品牌電動車、賓士宣布與BMW建立相容無線充電規格2017年:擴增產量階段,賓士全產品推出10款插電油電車

整理:尤子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507

銷售暴增,特斯拉股價創8個月最大漲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94

特斯拉股價

特斯拉(Tesla Motors)股價周二創下8個月來最大漲幅,因其首席執行官Elon Musk在Twitter上稱Model S在北美9月銷量大漲65%、全球銷量也創下歷史新高。

特斯拉股價周二收盤上漲9.5%至242.77美元,創下今年2月25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今年以來特斯拉累計上漲61%,而同期大型企業指數Russell 1000只上漲了7.2%。而就在前一天,特斯拉股價還大跌5.77%,因華爾街日報引述WardsAuto.com稱,特斯拉9月銷量下降了26%,不過後來該數字被澄清單指美國地區。

根據華爾街日報昨日報導,WardsAuto.com的數據顯示,今(2014)年截至9月底為止,Model S電動轎車僅在美國賣出10,335臺,較去年同期萎縮26.3%,即使該款轎車在美國的產能已在這段期間內拉升了10%。

不過,Musk立即透過Twitter對華爾街日報作出反駁,宣稱該篇報導並不正確。他說,特斯拉9月份的全球汽車銷售量創下歷史新高紀錄,而北美地區的銷售量更年增了65%。

華爾街日報28日隨後報導,Barclays分析師Brian Johnson發表研究報告指出,9月份的Model S交貨量可能多達3,274臺,這會讓第3季度(7-9月)的總交貨量拉升至約4,900臺。他是從Musk宣稱9月北美銷售量成長65%、全球出貨量創歷史高的資料中計算出上述數據。

Johnson指出,Musk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特斯拉今年前三季的北美銷售量仍較去年同期萎縮17%。特斯拉之前就曾說過,今年上半年美國地區出貨量會較低,主要是受到該公司把車輛運送到亞洲與歐洲交貨的影響。特斯拉今年的汽車銷售量目標為35,000臺、高於去年的22,400臺,其中約有半數會來自北美地區。

根據特斯拉提供的數據,該公司今年前兩季的全球汽車銷售量為15,114臺。該公司預定11月5日公布第3季財報。

Musk甫於上週六(10月25日)透過官網宣布美國專屬的「Model S」電動轎車月租金優惠,可將價格下砍最多25%,另外還提供客戶90天的試用期,車主若不滿意可立即退貨。

Musk 25日表示,資金成本遠低於特斯拉的US Bank現在將為特斯拉車主提供融資租賃優惠,一臺全新的Model S每個月的租金可因此減少最多25%。另外,特斯拉將開始為租車的客戶提供滿意保證,若車主在把Model S開回家後覺得不滿意,只要在三個月內把車交還,特斯拉就會解除雙方的租賃義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969

【獨家】美國總部緊急叫停:特斯拉與天貓合作告吹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030/267983.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劉俊晶 經濟觀察網記者從相關渠道獨家獲悉,本來打算轟轟烈烈參戰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的特斯拉已經悄悄終止了這一合作。業內人士分析稱,特斯拉單方面結束這一合作的舉動,暴露了特斯拉中國與美國總部的溝通不暢,以及特斯拉在中國市場試圖借道第三方電商繞過“直營”銷售模式的做法仍面臨極大現實難題。

在此之前的10月20日,特斯拉中國高調宣布進駐天貓商城,參戰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這也將是特斯拉中國在自身官網銷售渠道之外,首次嘗試與第三方平臺聯手銷售合作。據了解,特斯拉原本為雙11當天購”準備了18輛Model S現車,在消費者在下單及付清全款後,最快五天就能“閃電提車”。此外,特斯拉還將為“雙11當天購”的客戶免費安裝家用充電樁,作為特殊優惠。

不過,這一計劃在被媒體披露後,遭到美國總部的強勢否決。特斯拉中國內部人士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披露,對於特斯拉中國的這一“試水”行為,Tesla美國總部非常不滿,已經終止了這一合作。不過,據其披露,截止至特斯拉單方面宣布解除合作,Tesla天貓店已售出7輛Model S。

相關知情人士披露,Tesla美國總部不滿的原因在於,特斯拉中國與天貓的合作破壞了原有的車輛交付規則,對此前下訂單的消費者不公平。事實上,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曾經有過前車之鑒。在特斯拉訂單生產模式下,消費者從官網申請到實車交付需等待4-6個月不等。今年年初,23名Tesla非京滬客戶提交律師函,指責Tesla沒有按照承諾以預付款的先後順序提車,甚至有消費者在交車現場怒砸新車以示不滿。

但是與天貓的合作卻規定,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深圳五個城市的消費者可以通過天貓訂購在繳納全款後5日內提車。在天貓與Tesla官網在訂購流程上區別不大的前提下,普通用戶卻要等上足足四個月。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欣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特斯拉單方面結束這一合作的舉動,暴露了特斯拉中國與美國總部的溝通不暢以及特斯拉在中國市場落地的難度。如何保住‘高大上’的品牌同時,又通過更多非常規銷售渠道擴大銷量,從目前來看,特斯拉中國還沒想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76

蘋果買下特斯拉比你想象的要靠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03

Tim-Cook_Tesla

手持大量現金的蘋果,與其回購自家股份,是否應該考慮買下特斯拉?

那麽問題來了,特斯拉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Elon Musk為什麽要把特斯拉賣給蘋果?

蘋果將釋放特斯拉的潛能

首先,蘋果有能力支付一個很好的價格。蘋果持有1550億美元的現金。如果有需要,蘋果可以發行債券籌集更多資金。特斯拉目前市值約300億美元,即便將這個價格翻一倍,蘋果也有能力支付。

Elon Musk曾經表示,對特斯拉來說,最難的不是銷售,而是制造。Musk稱,人們不理解,制造一輛特斯拉有多麽難。

而蘋果恰恰是制造方面的能手。蘋果制造了數以百萬計的iPhone、iPad和Mac。事實上,蘋果公司CEO Tim Cook是運營和供應鏈方面的天才。曾有人表示,要不是Cook,iPad的售價將高達5000美元。想象下,如果蘋果收購了特斯拉,特斯拉的制造流程將會獲得什麽樣的改進。

為Musk騰出空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理由將促使Musk出售特斯拉。

Musk是一個忙碌的人,除了特斯拉,他還是SpaceX的CEO。他還想登陸火星,計劃將數百枚衛星送入外太空。將特斯拉出售給蘋果後,Musk可以將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他依然可以給特斯拉提供意見,但他不需要為公司的日常事物而操心。

好了。看來Musk或許會願意將特斯拉出售給蘋果,那蘋果為什麽要買下特斯拉呢?

首先,蘋果將得到Musk。Musk是當今世界上最大膽、最具想象力、最有遠見的企業家之一。在理想情況下,Musk將加入蘋果董事會,為蘋果公司提供新鮮、大膽的創意。

其次,蘋果可以得到特斯拉。特斯拉Model S簡直就是汽車界的iPhone。特斯拉比競爭對手更昂貴,但擁有者認為物有所值。Model S和iPhone一樣,是一個將硬件與軟件相結合的產品。

特斯拉目前4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對蘋果來說是滄海一粟。蘋果僅第三季度就出售了66億美元的Mac電腦。蘋果公司的年銷售額為420億美元。

然而,特斯拉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據預計,今年特斯拉的銷售額將同比增長86%。如果蘋果公司能幫助特斯拉制造更多的汽車,那特斯拉的銷量還將繼續加速增長。

也許有人會問,蘋果為什麽要買一家汽車制造商?那不如想想,為什麽蘋果要制造手表,果粉為什麽呼籲蘋果制造電視?事實上,蘋果公司的理念就是對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經常使用的產品進行優化。

並且,蘋果對汽車的興趣由來已久。

據蘋果公司董事會成員Mickey Drexler,喬布斯死前就希望制造一輛汽車,命名為iCar。

Drexler表示,看看現在的美國汽車市場,這就是一個悲劇。什麽樣的人在設計汽車?

喬布斯並不是唯一一個對汽車感興趣的蘋果高管。

蘋果設計總監Jony Ive就是一個車迷。他擁有包括阿斯頓馬丁、路虎、賓利在內的一系列汽車。很顯然,蘋果公司的高管們對汽車很感興趣。

蘋果很可能在未來的20年內制造蘋果牌汽車。所以,蘋果公司可以在未來自立門戶,從頭開始研究汽車,也可以在現在大膽的買下特斯拉。

盡管誰都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麽,但20年內,特斯拉很可能成為一家大公司。所以,現在是蘋果買下特斯拉的最佳時機,趁特斯拉規模還小,價格還便宜。

現在是蘋果公司大膽的時候了。蘋果手持大把現金,投資者對蘋果公司十分滿意。Tim Cook應該抓住未來,買下特斯拉。買下特斯拉要比回購蘋果股票好多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27

【專欄】巨人們:特斯拉VS比亞迪,誰是大贏家?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3/148122.html

i黑馬註:電動車等新能源汽車的扶持政策深入各個方面,從規劃、到準入,從補貼,到獎勵各個環節都體現出國家對電動車產業的期許,面對這最好的時代,那些電動車巨頭們,又當如何,特斯拉這個國際巨頭和比亞迪這個本土巨人也將展開一場終極大比拼!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董毅智律師

2014年5月24日上午,習大大在上海汽車集團考察時強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發力度,認真研究市場,用好用活政策,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品,使之成為一個強勁的增長點”。這是電動車等新能源汽車發展第一次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同時國務院、各部委相繼出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關於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獎勵的通知》等相關政策文件。而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的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更明確表示,新建的汽車企業只能生產純電動汽車,不能生產任何以內燃機為驅動動力的汽車產品。電動車等新能源汽車的扶持政策深入各個方面,從規劃、到準入,從補貼,到獎勵各個環節都體現出國家對電動車產業的期許,面對這最好的時代,那些電動車巨頭們,又當如何,特斯拉這個國際巨頭和比亞迪這個本土巨人也將展開一場終極大比拼!

一、特斯拉來了

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與聯通合作建立充電站

9月初,中國聯通與美國特斯拉汽車公司簽署的共建充電站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全國20個城市建設超級充電站,在120個城市的400個聯通營業廳建設充電樁。目前,上海聯通兩個位於松江的營業廳的目的地充電樁已經落成,接下來位於閔行等地的多個目的地充電樁將陸續建成。用戶可以在網上查找充電樁位置、預約充電時間,並可以在充電時享受聯通營業廳免費上網及其他相應的通信服務。

特斯拉在北上廣展開大規模營銷,布局全國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名噪全球的特斯拉電動車,通過小眾化路線進入純電動汽車市場。特斯拉進軍中國的首個區域,是財富階層最為密集的長三角地區,其策略是先在各大中心城市建立服務中心和充電設施,再向當地車主交付車輛,以保證正常的電動車運行服務。在銷售渠道上,特斯拉一直堅持采用廠家直銷模式,只在北京建立了一家體驗店。特斯拉目前已在中國建成31座超級充電站、超過500個目的地充電樁,並以平均每月一個的速度,先後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和西安6個城市開設了服務中心,完成對國內各大區域市場的初步布局。

進口汽車稅費降低,為特斯拉提供機遇

7月9日,國務院發布了新的新能源汽車稅收政策。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對獲得許可在中國境內銷售(包括進口)的純電動以及符合條件的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類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目前國家征收的車輛購置稅率為10%,此次由國家層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免稅政策,首次包含了進口車型。這預示著,政策面希望著力通過調動各種市場積極因素,激發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政策利好必然會對跨國新能源汽車特斯拉、寶馬等進入中國市場的助長堅定的信心。

特斯拉真的來了,當我們一直在猜測特斯拉何時進入中國,當特斯拉在大家心目中還僅僅是雷軍等互聯網土豪們的玩具時,仿佛一夜之間進入了中國,來到了我們的身邊,街頭上也可以看到其狂飆的車影。有人說,特斯拉不可怕,比如比亞迪的總裁王傳福就曾說過“比亞迪分分鐘可以造出特斯拉”。那麽比亞迪又做了什麽?

二、比亞迪出海。

比亞迪挺進入歐洲市場,獲得最大訂單

2014 年10月15日,比利時布魯塞爾最大的士公司之一的Taxis Bleus購入34部比亞迪e6電動車並投入使用,來自中國的優秀汽車品牌開始為歐盟總部所在地提供“綠色”公交服務。,這是比亞迪目前在歐洲獲得的最大訂單。Taxis Bleus的首席執行官,魯吉•馬洛克(Luigi Marrocco)稱,“相比於中國的汽車制造商,我當然更加傾向於歐系品牌,但是當你理性地去考量新車的內部空間、舒適程度以及續駛里程,比亞迪所能提供的產品顯然要優於雷諾和日產。”比亞迪用過硬的技術已經在同世界汽車巨頭在歐洲這個傳統市場上演了“諾曼底登陸”,最長的一日開始了。

比亞迪在世界各地投資建廠,布局全球產業轉型

比亞迪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不僅在中東和非洲加快投資建廠,在北美洲、南美洲也在推進投資,不斷擴充全球布局的版圖,繼在美國成立鐵電池及電動大巴工廠之後,又計劃在巴西投資1億美元,興建工廠投產電動巴士,這是比亞迪迄今在海外規模最大的投資項目。通過走出去,將產業鏈布局全球,占領世界汽車行業的制高點,實現從“Made In China”到“Created In China ”的超越轉變。

比亞迪與中廣核能源巨頭深度合作,切入新能源領域。

2014年11月,比亞迪與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合作開發簽約儀式在比亞迪坪山總部舉行。雙方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將在LED、光伏、儲能等清潔能源領域建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為以後雙方在歐洲及非洲市場的業務合作及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面對來勢洶洶的特斯拉,比亞迪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不但要堅守在中國本土的市場優勢,同時也要主動出擊,進入全球市場。縱觀2014年汽車市場,無論是銷量數據,還是產品性能、市場口碑,比亞迪秦都絕對稱得上是最抓人眼球的“年度車型”。隨著10月份新能源車銷量出爐,比亞迪秦以十連冠的名義霸氣稱雄新能源車市場。秦10月銷量1702臺,1-10月累計銷量已達11175臺。比亞迪已連續數月穩坐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寶座,10月銷量達到了1901輛,環比增長0.3%,雖然增速放緩,但比亞迪秦的銷量卻連續兩月突破了1700輛,成為我國新能源車型的佼佼者。比亞迪擁有世界領先的動力電池技術和驅動技術,它的鎳電池、手機鋰電池市場占有率均為世界第一,已經投放市場的雙模電動車和純電動汽車,在國內都居領先地位。很顯然,從市場占有率和銷量來說,比亞迪都是完勝對手。

三、特斯拉VS比亞迪

(一)市場定位與營銷不同

市場定位:特斯拉被稱為“富人的玩具”,它走的是高端路線,一位國內汽車廠商人士表示,特斯拉至今仍沒有獲得政府的任何政策性價格補貼,這影響了其銷量,而國產品牌比亞迪的純電動車E6則可以獲得中央政府補貼近6萬元,同時獲得地方政府的補貼也在6萬元左右。因此一臺30多萬元的純電動車E6,補貼後售價為20萬元出頭,而特斯拉官網上73.4萬元的售價仍然偏高,一般消費者無法消費得起。

結交國內高端地產小夥伴也成了特斯拉發力中國市場的重要途徑。繼銀泰中心、望京SOHO等地後,位於當代MOMA的特斯拉目的地充電樁已落成。特斯拉與高端地產商的牽手,兩方各有所圖,瞄準彼此客戶群,通過合作,特斯拉加碼中國市場、身陷增長乏力的高端地產商擴大影響力的意圖較為明顯。特斯拉跑車本身價格百余萬,對其感興趣,且具有相應消費能力的人群,主要聚集在高端社區、商務區,他們或可能就是特斯拉的客戶,或有潛力成為其客戶。而比亞迪將多款新型電動車首先試水出租市場,是含有多重目的性的。這樣的試水有助於比亞迪在今後能更加快速地推進其電動車普及計劃。有人曾把他們做了形象比喻“一個是海事衛星電話,一個是小米、魅族、錘子”。

市場營銷:特斯拉走的是明星路線,通過它與原始的創始人股東,好萊塢的明星去推廣。據199it報道,購買特斯拉汽車的全都是明星,娛樂明星,科技明星,企業明星,在首批1000客戶名單中,包括谷歌的兩位創始人、電影明星施瓦辛格等社會名流。自今年4月正式向中國用戶交付第一輛Model S以來,特斯拉相繼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和西安6座城市,建立了體驗中心和完善的充電網絡。11月28日,特斯拉(Tesla)北京僑福芳草地展廳一周年店慶時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喜愛特斯拉的消費者,以最直觀的方式帶來綠色純電動車的非凡體驗。特斯拉具有“線上直銷+線下體驗”的創新商業模式。

比亞迪是通過傳統的4S店體系,成立各地的推廣中心,與各地政府合作,借助政策優勢開發市場。據統計,電動車截止9月份在美國的銷量:日產的Leaf有2881輛,雪佛蘭Volt售出1394輛,寶馬i3賣了1022輛。Leaf大約才35000美金,特斯拉最低版本在美國也能買2臺Leaf。所以論品牌來說,還是特斯拉支撐起了這個價格的市場。其他的公司在高端市場很難跟特斯拉競爭。

同期股價對比:自去年2月份以來特斯拉股價已累計飆漲715.53%,漲幅之大令人咋舌。今年8月1日,特斯拉發布第二季度盈利報告顯示特斯拉經調整後每股盈利為0.11美元,高於預期0.04美元。二季度收入為8.575億美元,高於預期的8.13億美元。當日,特斯拉股價大漲4.46%,至8月4日,股價仍保持逾2%的漲幅,5日微跌0.01%,6日大漲4.38%,並高見251.42美元,破3月7日來新高。特斯拉除其具有的明星效應之外,還有三個因素推升其股價向上:一是特斯拉價值50億美元的電池工廠在美國內華達州里諾破土動工。這是由特斯拉同松下共同出資50億美元的建設項目。二是充電站稀少是電動汽車的一大短板,但特斯拉表示正致力於建立一個電網,讓98%的車主距最近充電站不超100英里。

第三則是特斯拉7月宣稱計劃為大眾消費者打造Model 3電動汽車,預計最終將在2017年推出。Model 3的售價約為3.5萬美元,也將是特斯拉推出的最便宜的電動汽車,這或將特斯拉從小眾市場推進大眾市場。

雖然在08年末時,巴菲特認為比亞迪王傳福是難得的技術型人才,也很喜歡比亞迪的電動車,他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2.3億美元收購了比亞迪10%的股權。可比亞迪在2010年時,由於盈利能力停滯不前,公司股價下跌近半,當時比亞迪飽受爭議,包括股東、基金方面都有很大的質疑。當時其股價最低見17.98元,A股市值已蒸發411.25億元。

(二)技術上優缺點的對比:

特斯拉可以成功造出一輛市場認可度極高的純電動車,是因其可以將互聯網的思想引入到汽車生產中去,用一種全新的想法來做汽車,就如蘋果一樣將硬件和軟件做到對接,創造超越用戶預期的極致駕駛體驗。而比亞迪則是通過節能環保造車,其優勢在於電池等動力體系,這是由於兩個公司其不同的基因所造成的,更是因為兩個公司不同創始人的經歷所造成的。

說起他們二人,正像電影《變形金剛》中的人物,馬斯克像一個失意卻百折不撓的霸天虎首領;而王傳福就如擎天柱,勇往直前,在與霸天虎的鬥爭中,他展現了過人的勇氣和智慧。起初,他試圖找出和平解決爭端的方法,但是當戰線被拉長時,他不得不通過戰鬥去達到他的目的,於是他成為了克制巨大邪惡力量的最勇猛的戰士。王傳福應正了一句經典——“汽車人,變形出發”。

(三)投資人之間的不同

2008年2月,TESLA開始交付第一輛Roadster,最初的7輛車作為“創始人系列”提供給馬斯科和其他出資人,這份名單里有谷歌拉里·佩奇(Larry Page)、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ebay傑夫·斯科爾(Jeff Skoll)等,當然也包括已離開公司的艾伯哈德。從布拉德·皮特、喬治·克魯尼、施瓦辛格再到谷歌的兩位創始人,TESLA的客戶名單幾乎就是一張全球財富榜。2009年奧巴馬和朱棣文參觀Tesla工廠,Tesla也成功獲得美國能源部4.65億美元的低息貸款。2010年7月,該公司挖來了蘋果的零售店副總裁喬治·布蘭肯西普(George Blankenship)來負責它的零售戰略,他在該電動汽車公司出任汽車程序副總裁,幫助推動新汽車的開發。

2014年10月14日,特斯拉和民生銀行宣布,雙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中國20個城市建設200個目的地充電樁,充電樁會遍布全國民生銀行的自有營業廳及小區金融門店。

1987年,21歲的王傳福從中南工業大學冶金物理化學系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工作。在工作期間,王傳福全身心的投入到電池研究中去。因工作表現突出,王傳福26歲時,就被破格提升為副主任的重任,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處長。而更讓王傳福意想不到的是,一個促使他從研究人員向企業家轉變的機遇從天而降。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電池有限公司,由於和王傳福的研究領域密切相關,王傳福順理成章成為公司總經理。 在有了一定的企業經營和電池生產的實際經驗後,王傳福發現,作為自己研究領域之一的電池行業里,要花3萬元才能買到一部大哥大,而國內電池產業隨著移動電話的“井噴”方興未艾。眼光敏銳獨到的王傳福心動眼熱,他堅信,技術不是什麽問題,只要能夠上規模,就能在電池行業幹出大事業。於是,王傳福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脫離比格電池有限公司單幹。脫離具有強大背景的比格電池有限公司,辭去已有的總經理職務,這在一般人看來太冒險,但王傳福相信一點:最燦爛的風景總在懸崖峭壁,富貴總在險境中凸現。1995年2月,深圳乍暖還寒,王傳福向做投資管理的表哥呂向陽那里借了250萬元錢,註冊成立了比亞迪科技有限公司,領著20多個人在深圳蓮塘的舊車間里揚帆起航。 王傳福所謂的萬人工程師隊伍,大都是畢業不久的年輕人。他不迷信海歸專家,也不喜歡請獵頭去高薪挖角,他更喜歡用自己培養的大學生:“中國的學生多聰明,他們缺的只是機會。”現在王傳福直接領導的7個副總裁中,絕大部分是學校一畢業就進入比亞迪的。

除此不同之外,特斯拉與比亞迪還有一個共同的投資者——梅賽德斯奔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刻,各大公司都大幅緊縮現金流,特斯拉處於資金鏈條即將斷裂的邊緣,虧損額大幅攀升。特斯拉的關聯公司、同樣也是馬斯克創辦的SpaceX公司的三次火箭發射全部失敗,數千萬美元投資成為灰燼。2008年11月,特斯拉處在生死存亡的時刻。正當此時,馬斯克突然接到了德國戴姆勒的工程主管一封郵件——六個星期後訪問特斯拉總部。特斯拉決定抓住這次機會,在訪問之前用特斯拉的技術把戴姆勒的Smart車改裝成電動車,借此以打動對方。特斯拉借助此次改造成功了。2009年5月,戴姆勒公司以5000萬美元購買特斯拉9%的股份,並采購其生產的電池組及電動馬達。但到了今年,天平開始了傾斜,奔馳撤出特斯拉,而比亞迪則穩步推向前進,被奔馳全面看好。在2014年10月21日晚,奔馳母公司戴姆勒宣布出售奔馳所持最後的4%的特斯拉股份。同時與之一同撤資的還有豐田。兩大最專業最權威也是最具含金量的投資方撤出,意味著特斯拉的前途和競爭力在汽車領域被看空。早在2009、2010年奔馳先後與特斯拉、比亞迪展開合作,前者入股9%,後者則以50:50的股份成立合資公司,在新能源方面,奔馳從一開始就做兩手準備,但篩選5年之後,奔馳做出了判斷,看空特斯拉,專註比亞迪騰勢。特斯拉雖然火了一陣,但並沒有所謂的真正核心優勢,電池不掌握在自己手上,整車調校以及做工、智能化、成本都不占優,目前銷量並沒有像預想發展的那麽迅猛,而它又無插電式混動優勢,合作空間不大,而且從高端市場角度看,它與奔馳還會存在競爭。

其實讓戴姆勒拋棄特斯拉,專註比亞迪騰勢的項目的決心則是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全線布局帶來的技術和成本優勢,包括新能源車、太陽能光伏發電、儲能電站等領域比亞迪都進行了大量技術儲備,經過十幾年的自主研發,比亞迪已經掌握了電池、電機和電控核心技術,此外比亞迪在磷酸鐵鋰電池領域的不斷進步。有消息顯示,2015年,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技術方面將有重大技術突破,其新研發的磷酸鐵錳鋰電池能量密度將高達150瓦時/千克,提升幅度接近40%。如果這種電池得以大面積推廣,其實用性、可靠性將秒殺特斯拉的鈷酸鋰電池。擁有一個真正掌握電池技術的合作夥伴,才是可以成為戰略聯盟的企業。奔馳的做工、性能,比亞迪穩定的電池技術和成本優勢,這更利於奔馳拓展新能源市場。

(四)創始人之間的PK

一個富家少爺,一個寒門學子。特斯拉在南非出生,父親是一名南非的工程師,母親是加拿大人,從事營養師和模特工作。他擁有很好的家庭背景。而王傳福則恰恰相反。他出生在安徽蕪湖市無為縣的普通農民家庭,父親是一名技藝出色的木匠,母親是傳統的賢妻良母。在王傳福十三歲時,父親因為長期的病痛折磨去世。兩年後,在王傳福即將初中畢業的時候,母親又突然去世。當時王傳福的五個姐姐先後出嫁,妹妹被寄養,而哥哥王傳方也從此退學開始工作賺錢養家。

一個少年成名,一個大器晚成。馬斯克8歲通讀整部大英百科全書;10歲時擁有自己第一臺電腦,自學編程,參加IBM的測試,被贊譽為具備編程天賦;12歲時設計出第一個電子遊戲軟件——《爆炸星球》,並以500美元售出;13歲時感受到存在主義危機,開始質疑人生存在的基礎;在17歲時開始追求自己的夢想,在讀書期間開始創業,後因美國互聯網蓬勃起步,故輟學投身互聯網行業。雖未完成學業,但從年輕時就開始創業的馬斯克在34歲時身價就超過了3億美元。相比之下,王傳福是屬於大器晚成的。家庭的不幸磨練了他的意誌,他比同齡孩子更加穩重早熟,也比同齡的孩子更加知道用功讀書,將全部的精力和時間用來學習。但正是這種不服輸、不斷超越自己的精神,奠定了他後來事業成功的基礎。 進入大學後,出身貧寒的王傳福埋頭於學習之中,一心把專業課學好。王傳福想做科學家,肯鉆研問題,因此他的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在本科時王傳福就開始接觸電池,這為他未來的事業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從不名一文的農家子弟到身家億萬的集團公司總裁,從26歲的國家級高級工程師、副教授到飲譽全球的“電池大王”,年僅37歲的商界奇才用自己的智慧、精練和汗水書寫了青年創業的神話。

一個冒險家,一個技術天才。馬斯克是跨界的冒險家,他有三個理想:互聯網、清潔能源和太空。2008年,是馬斯克的最低谷。他的火箭三次發射都失敗了,數千萬美元的投入化成爆炸後的大火球,因研發成本過高,特斯拉也瀕臨破產。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沒有人願意把錢投給一個賣像類似於法拉利的環保跑車公司,或是為自己預定一個太空旅行的位子。他站在特斯拉的辦公室里,對員工們表示:要麽自己投錢進去,要麽公司倒掉,我不會馬後炮地說如果我之前做了什麽,現在就不會這樣。於是寫下了300萬美元的支票,他的最後300萬美元。2010年6月,Tesla在納斯達克上市,在上市前幾天,紐約時報爆出馬斯克已經瀕臨破產。上市後,馬斯克在帳面上力挽狂瀾地賺了6億3千萬美元。情況比08年好了很多,SpaceX從2007年開始就盈利了,Tesla獲得美國國家能源部4.65億美元的低息貸款,並以每輛10萬美元賣出了不少電動跑車,並成為奔馳Smart車的電池供應商。豐田和奔馳都投資了Tesla。2010年6月,特斯拉成功完成IPO,凈募集資金約1.84億美元。

王傳福是超級工程師,從頭到尾都是自主開發研制產品。不僅如此,王傳福在工藝、原料和質量控制、降低成本等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此外,王傳福直接介入供應商的材料開發環節,利用比亞迪強大的科研能力,共同制訂降低成本的方案。如鎳鎘電池需用大量的負極制造材料鈷,如果進口國外性能較好的鈷,成本極高。比亞迪與深圳某公司合作,在明確了國內外鈷的品質差距之後,制定了提高國產鈷品質的詳細辦法,終於使國產鈷達到國際品質要求,同時較國外產品成本低40%.由於負極材料應用極廣,比亞迪僅此一項,一年就可以節省數千萬元。1995年下半年,王傳福試著將比亞迪的產品送給臺灣最大無繩電話制造商大霸試用。沒想到的是,比亞迪產品優秀的品質,低廉的價格,引起了大霸濃厚的興趣。當年底,大霸毫不猶豫將給三洋的訂單給了王傳福。1997年,比亞迪已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成長為一個年銷售近1億元的中型企業。3年來,比亞迪每年都能達到100%的增長率。 1997年,金融風暴席卷東南亞,全球電池產品價格暴跌20%到40%,日系廠商處於虧損邊緣,但比亞迪的低成本優勢越發顯得遊刃有余。飛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也先後向比亞迪發出了令人激動的大額采購訂單。王傳福突破了日本對電池的封鎖、壟斷,在鎳鎘電池市場,王傳福只用了3年時間,便搶占了全球近40%的市場份額,比亞迪成為鎳鎘電池當之無愧的老大。

一個風流成性,一個好好先生。馬斯克風流成性。在娛樂報道中,馬斯克一直都以紈絝子弟的形象出現,他曾經用100萬美元買過一輛麥克拉倫的F1跑車,玩私人飛機,無法長久地停留在一個女人身邊。他擁有兩次失敗的婚姻。而據了解,王傳福一直身著樸素,其在家庭生活中也是一位好好先生。

四、特斯拉and比亞迪的共同敵人

充電站建設不完善

新能源電動汽車就像一個孩子們心中美好的玩具,卻面臨買得起車充不起電的尷尬困境。對於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必不可少;而對於充電站來說,綜合服務平臺就是它的“補給站”。在挪威,當氣溫降至0 ℃以下,越來越多的Model S車主抱怨汽車充電成為重要問題。

特斯拉、寶馬、比亞迪、上汽、北汽、東風等已經有成熟的電動車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產品的企業不少於20家。“能源安全”是先越眼中國家支持電動車的首要原因。本月20日,我國首次官方披露了戰略石油儲備信息。國統局20日發布消息稱,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已經建成投用,總儲備庫容為1640萬立方米,儲備原油1243萬噸,大約相當於9100萬桶。發展電動車不僅僅是防止霧霾、保護大氣環境,更有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意義。

特斯拉自進入中國後不斷高速推進充電設施建設。目前,特斯拉已在中國建成34座超級充電站,為用戶提供快速免費的充電服務。特斯拉與諸多合作夥伴共同推進的目的地充電樁項目,已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絡建設的一項創新,在全國建成將近600個目的地充電樁,每天為特斯拉車主提供便利的充電支持。快速完善的充電網絡,已使中國成為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之外擁有充電設施最多的國家,並推動了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發展。然而,這一年的發展之路並非一番風順。從4月正式向中國用戶交付首批Model S後,產品本身的故障,以及交車緩慢、售後服務跟不上等問題日益暴露,特斯拉熱開始降溫,從最初溢滿贊美之聲到質疑吐槽增多,特斯拉在華銷量也受到影響。如何重聚粉絲經濟力量,擴大新的客戶群體,成為擺在特斯拉中國團隊面前的一大挑戰。

而針對比亞迪來說,目前上海買插電混動車的市民家里幾乎都沒有充電樁,95%以上的車主都在以傳統汽油車的模式運行,這和政府推行新能源汽車的初衷相背離。目前購買秦的消費者中,能擁有固定車位並安裝充電設備的不多,現在公共充電設施並不完善,因此插電式混動車用電的比例很低。近期,比亞迪隨機對上海207個秦用戶回訪,發現純電行駛里程占總行駛里程的均值為89%。用戶都用充電器充電,充電方式的選擇包括住宅、工作單位、公用充電樁、商場停車場等。在比亞迪秦論壇里,很多秦車主表示,油和電的使用成本差異巨大,根本不想用油。秦車主也面臨公共充電樁不足、小區安裝充電樁障礙重重的問題。一位秦車主表示,小區安裝充電樁需要單獨裝電表,但供電局和物業互相推諉,各個部門不配合,導致無法安裝,有的車主只好從樓上拉電線充電。

國內的插電混動技術在國際上是領先的,插電混動車充電難,不是因為車的問題,而是因為充電基礎設施不夠的問題。比亞迪曾表示:“如果國家規劃拿公共場所來建設,比亞迪會積極響應,大面積鋪上公用充電樁。”當下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完善充電站的建設。插電混動車充電難,關鍵在於擴建公共充電設施,同時讓小區業主能夠順利安裝充電樁。如果因為部分車主用油不用電,就倉促取消扶持政策,那是病急亂投醫,沒找到病根。

電動車安全遭質疑

曾經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特斯拉Model S車型因撞擊而發生起火。而在中國市場,比亞迪也因為撞車而發生起火事件。電動車相對於燃油車,最大的問題在於電池和控制電路的安全性。現在電動車的電池大多是鋰電池,鋰電池雖然有很多種,但是沒有一種是絕對安全的。特斯拉用三元鋰電池,日系企業用的錳酸鋰電池,美系和中國企業用的磷酸鐵鋰電池都存在安全隱患。

電池續航性未滿足

特斯拉最初使用的是鈷酸鋰三元電池。這種電池主要應用於筆記本、電動工具等領域,特點是工藝成熟,能量密度高,缺點是熱穩定性差,在受熱的情況下,電解液會分解融化。隨後特斯拉用鎳鈷鋁三元電池取代鈷酸鋰電池,增加了熱穩定性。相比之下,比亞迪更傾向於采用磷酸鐵鋰電池,優勢在於熱穩定性很高,不過,相對於三元鋰電池,其能量密度稍差,這導致在重量相同的條件下,其續航里程較短。這意味著如果未來能解決能量密度、一致性和低溫性能等技術瓶頸,有可能讓其成為更穩定、循環壽命更長的電動車電池。

行業專利技術壁壘

面對共同的敵人,6月12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其官方博客上宣布:所有特斯拉公司持有的專利將開放。於是,特斯拉公司總部門口的那一堵專利墻將被拆掉,當然,這也意味著,特斯拉將不會對任何誠心希望使用他的技術的公司提起專利訴訟。特斯拉的這一份聲明在行業內引起強烈震動,截止今年年初特斯拉共計擁有203項專利,另有280項專利仍在報批過程之中。特斯拉將共享專利技術給任意一家汽車企業,包括自己的競爭對手。在國內,特斯拉和比亞迪一直處於隔空叫板的狀態,作為對手比亞迪是怎樣看特斯拉的專利的?以特斯拉的“超級充電”專利技術為例,30分鐘內所充的電量可以讓特斯拉Model S跑270公里,這項技術就是馬斯克計劃開放的專利之一。

而在特斯拉擬開放的專利中,其他汽車廠商還可能會用到的就是電池組構建技術,特斯拉的電池采購自松下,而特斯拉電池組由多個小電池單元組成,通過電源控制軟件來防止這些單元出現溫度過高的情況,據稱特斯拉用數年的時間才完成該技術的研發。

為了突破行業專利技術壁壘,特斯拉已經把全部所有的專利,所有的技術專利進行了開放,非常希望能夠和中國各界的新能源企業去進行合作,能夠進一步的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大家也非常了解這個車不僅僅只是一個汽車,這也是一個智能終端。

 

五、特斯拉VS比亞迪,誰是大贏家?

無論是特斯拉還是比亞迪,馬斯克還是王傳福,他們終將面對共同的敵人,石化行業、傳統汽車業對他們的封殺。先前馬斯克在開發特斯拉的過程中,遭到很多人的挖苦,而王傳福剛步入汽車領域時也曾被人鄙視,但最終他們會走到一起,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他們必將實現是共贏的。雖然他們可能會成為先驅和先烈,這是創新的代價,在解決人類終極難題上,不論他們誰勝出,最終的大贏家是全人類。

人類因夢想而偉大,理想主義者是不可救藥的,如果他們被扔出了他的地獄,他會再造出一個理想的地獄。無論是特斯拉還是比亞迪,馬斯克還是王傳福,他們都想解決人類的終極環保問題,他們都是理想家,都是創新者,都是鬥士。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董毅智律師


油價暴跌 競爭襲來 特斯拉股價跌破關鍵支撐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542

QQ圖片20141204075952

周三,特斯拉股價跌至5周新低,跌破關鍵技術支撐位。

特斯拉股價昨日收盤下跌0.92%,距離9月4日的歷史高點286.04美元已經下跌了20%。

特斯拉股價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現在已經跌破200日均線。許多投資者將此作為股價長期趨勢的信號。上一次特斯拉股價跌破200日均線是2012年11月2日。

MW-DA588_tsla_f_20141203101718_ZH (1)

一些人相信,股價的下跌是由於油價的下跌,這降低了市場對低油耗汽車的需求。自9月4日以來,原油已經下跌近30%。

Global Equities Research分析師Trip Chowdry表示,他不相信這是特斯拉股價下跌的原因。他指出,根據油價來買車的消費者對價格非常敏感,而特斯拉的購買者在乎的往往是性能、設計感,而非價格。特斯拉的價格在7萬美元至10萬美元之間。Chowdry表示,

如果你願意花10萬美元買車,你不是價格敏感消費者。

Chowdry建議超配特斯拉股票,目標價為385美元,比目前的水平高出68%。他相信該公司的增長潛力依然巨大,市場對特斯拉的需求將繼續超越供給。

特斯拉下跌的另一種可能是市場競爭的增加。

奧迪汽車昨日推出其2017年款電動Crossover(酷越)車型汽車,希望從特斯拉手中奪走富裕的、關註環保的消費者。

這一新款是奧迪首次推出主流的全電動汽車。奧迪計劃推出更多環保車型。明年,奧迪計劃推出電動版的奧迪R8運動跑車。目前,一輛普通的奧迪R8跑車價格為11.5萬美元。

奧迪CEO Rupert Stadler表示,

我們的工程師正在努力研發一種電動車,這種電動車可以達到美國零排放的標準。這可能是一輛酷越車,我們正在進行研發。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296

樂視造車:中國“特斯拉”計劃的種種障礙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0/148271.html


即便早已獲知樂視將涉足新能源汽車,但外界依然低估了漩渦爭議中的這家公司的野心。樂視網CEO賈躍亭昨日的微博發言顯示,樂視不僅是計劃提供車載系統和內容服務,而是想自主造車成為“中國的特斯拉”。


 
手術後仍然處於療養之中的賈躍亭,自歸國後便在幕後低調指揮著樂視各項關鍵業務的進展。知情人士透露,昨日賈躍亭便在醫院面見樂視車聯網CEO何毅,商議樂視造車計劃下一步行動。
 
數月以來,由於賈躍亭長期停留海外,樂視遭遇市場多番猜疑,而兩周前歸國後,賈躍亭首次微博發聲,便頗為神秘拋出“SEE計劃”來提振樂視的士氣,“顛覆、革命”等慣用字眼也再次頻繁和樂視關聯。
 
賈躍亭稱,樂視SEE計劃將複制樂視生態垂直整合的成功模式重新定義汽車,通過完全自主研發,打造最好的互聯網智能電動汽車,建立汽車互聯網生態系統。
 
不過,雖然SEE計劃被賈躍亭本人賦予了宏大的追求和意義,但樂視要真正在汽車硬件實現突破卻註定面臨重重障礙。
 
資金壁壘:造車耗資百億

早在去年6月,國內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便曾公開表示,“家庭消費一旦啟動,比亞迪分分鐘可以造出來特斯拉”,一年多時間過去,特斯拉聲名日盛,比亞迪卻沒有取得實質的進展。
 
一位不願具名的傳統汽車廠商高層在接受騰訊科技采訪時表示,總體而言,樂視等互聯網公司跨界競爭對汽車行業的發展是好事,但資金、技術、政策等方面的行業壁壘太厚,樂視要想沖破並不易。
 
該人士認為,汽車是一個需要高資金支持、高人才、高技術的行業,一個完整的汽車生產和上市流程,從研發、生產、上市、營銷、售後以及增值服務等環節,至少需要百億級別資金的支持。現金流吃緊的樂視後續如何籌集足夠資金支持,仍是疑問。
 
從電子系統、電池、整車設計等前期研發環節來看,便至少需要10億以上資金投入;從汽車生產、上市、營銷來看,涉及資金上百億;在售後服務方面,一家4S店的建設成本也高達1000萬左右。
 
特斯拉今年公布的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的細節便顯示,為了保證其電動車未來的產量,該項目的建造成本達40-50億美元之間,Tesla計劃直接投入20億美元,其他合作夥伴將支持其余部分的資金。
 
因此,對樂視而言,最可行的方案依然是和傳統汽車廠商合作進行生產。
 
技術壁壘:研發周期或需3年
 
除了資金,在技術壁壘方面,樂視汽車要想真正上市,很可能還面臨3年左右時間的研發周期。

 
汽車行業目前未能像智能手機行業那樣形成標準化,實現技術共享。現在的狀況是,各家車企都有內部的標準化技術平臺,所涉及核心技術並不會對外開放。
 
樂視汽車的概念主打互聯網和智能,需要同時解決汽車基礎性部分和車聯網的研發。一位汽車行業業內人士向騰訊科技分析稱,按照理想的研發周期推算,汽車的基礎研發周期為3-5年,汽車電子系統需要3年,軟件部分和操作系統需要2~3年。
 
尤其是車聯網部分,會涉及到上萬個信息零件,比如聯網、雲計算、交互等,如果將這些信息零部件研究通透並進行安全的系統整合,耗時長,要求也頗高。上述分析人士稱,即便把部分工作交由北汽等合作夥伴來做,也至少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
 
政策壁壘:需具備電池、電控自主知識產權
 
今年11月,國家發改委網站掛出《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的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計劃為純電動車生產準入放開口子。此前,樂視、小米等非汽車行業企業,除了收購或和其他整車企業合作,完全沒有進入純電動汽車生產領域的希望。

“但門檻還是比較高,國內目前能達到這些要求的,也就為數不多的兩三家。”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陳全世表示。
 
據報道,國家發改委確定了電動車準入政策的大致框架,要求企業在申報前具備一定的條件,三條基礎能力中最核心的內容包括:申報企業有3年以上純電動乘用車的研發基礎,具有專業研發團隊和整車正向研發能力,掌握整車控制系統、動力電池系統、整車集成和整車輕量化方面的核心技術以及相應的試驗驗證能力,擁有純電動乘用車自主知識產權和已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
 
在上述規定中,發改委要求電池、電控必須要有自主知識產權,而電機可以通過采購獲取。因此,綜上分析,對樂視而言,完全自主造車的可能性不大,解決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的障礙,最快的方式依然是和傳統汽車廠商達成合作。
 
傳統汽車廠商是否願意成為樂視的代工廠,還不得而知。
 
當然,除了資金、技術、政策等方面因素制約,樂視還需要解決人才問題,以及樂視汽車的品牌和定位問題。
 
相較於電視,對於汽車這種大宗商品,消費者對品牌的考慮會更謹慎。特斯拉的成功在於成為高端新能源汽車代名詞,比如特斯拉汽車Model S車型在美國售價7萬多美元,遠超奧迪、寶馬部分車型的價格,而同時期出來的菲斯科汽車相對而言就是失敗的案例。
 
如果樂視定位高端,對於一個新興品牌來講,做新能源汽車風險大,消費者的認可與否直接決定了市場的情況,如果主打性價比、依賴後續增值服務收入,則前期資金缺口巨大。
 
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接下來幾年尚有待開發。充電樁等配套設施的不足是目前電動車發展的主要瓶頸,電動車續航里程短,從而使電動車的消費群體大大縮減。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國網已建成的充電站僅400余座,另據工信部公布,從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底,國內39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38616輛,僅完成計劃的1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68

富士康挺進電動車背後隱現特斯拉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2-31/887679.html

本報記者 周開平 廣州報道

王傳福轉型做新能源汽車已經甩開3C產品代工企業幾條街,深圳同城的“老對手”臺灣富豪郭臺銘很著急,也在12月21日正式宣告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

不過,郭臺銘首先涉足的是銷售和售後服務。當天,在香港上市的豪華車經銷商集團和諧汽車發布公告,引入郭臺銘的臺灣鴻海集團為第二大股東,以合作拓展電動車業務。

富士康方面對此沒有發表置評,相關人士在12月29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具體情況我們還不能透露,因為涉及投資的相關業務和戰略都將由投資部來發布。”

郭臺銘早就在布局汽車產業,今年9月3日的第二屆晉商大會上,他宣稱要在山西投資50億元搞電動車,被外界猜測可能是代工特斯拉。

“代工大王”郭臺銘背後的汽車鏈條逐漸顯露,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郭臺銘作為第二大股東地位擁有的和諧汽車,與特斯拉在中國的銷售有合作關系。特斯拉相關人士對此沒有否認。

富豪看上小經銷商?

總部位於河南鄭州的和諧汽車於2005年成立,並於去年6月13日在香港上市,但依舊在業內沒有多大名氣,很多人都沒聽說過。創始人馮長革用8年時間,將和諧汽車的門店數量擴展至25家。

據和諧汽車發布的2014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了收入50億元,同比增長36.8%;其中,新車銷售收入約44億元,增長32.7%;售後服務收入約為5.7億元,增長79.7%。

作為豪華車和超級豪華車的銷售和售後服務商,和諧汽車上半年新車銷售9940輛,較去年增長41.1%,遠遠超過中國豪華汽車市場26%的增長率,但凈利潤只增長10.7%。

中國豪華車終端市場進入了“寒冬”,賣車不但不賺錢,甚至虧錢,已經成為業內普遍現象。有寶馬經銷商表示,買一輛車要虧3萬元。和諧汽車盡管銷售勞斯萊斯、法拉利等十三個豪華和超豪華品牌,但以銷售寶馬為主,今年上半年寶馬銷量為 8711輛,占整體銷量的88%。

不過,和諧汽車在上市前後,快速擴張了門店數量。2012年一年由此前9家門店擴張到22家,截至今年上半年,和諧汽車汽車銷售、售後網點總數為61家,其中4S店40家,綜合售後門店21家。

汽車“門外漢”郭臺銘就在此時進入。郭臺銘旗下鴻海的全資附屬公司認購1.29億股和諧汽車股份,認購價為每股4.73港元,總額為6.09億港元。

郭臺銘葫蘆里賣的什麽藥?據和諧汽車發布的公告,“認購事項可為本集團與投資者的未來合作鋪路。本公司正持續發掘汽車行業的商機,包括拓展業務至電動車業務。”

特斯拉才是真實目的?

從目前的數據看,和諧汽車以銷售傳統燃油車為主,電動車只是未來預期發現方向。年盈利只有5億多元的和諧汽車,有什麽秘訣吸引了財富已經突破60億美元的郭臺銘青睞?

和諧汽車發布公告稱,“憑借投資者的強勁技術、研發及制造實力及在電子領域的經驗,認購事項為本集團、投資者及鴻海的戰略合作建立基礎,使本集團能夠鞏固其在中國豪華及超豪華汽車業務的龐大經銷網絡及專長,同時拓展電動車業務”。

根據上述公告,戰略合作似有三方,而且一方具有較強研發和技術。鴻海與新能源汽車主要零部件沒有產品和技術上的交集,郭臺銘的鴻海主要從事電腦、通訊及消費電子 (3C)產品的制造及銷售,提供3C相關零部件如底板連接器、板對板連接器、插卡連接器、線對板連接器、有線產品及其他零部件等。

在和諧汽車2014上半年報里,發布的幾大戰略中其中一條是,“積極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據和諧汽車公布,“已與美國一家著名的電動汽車公司在售後服務領域展開合作,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合作門店已開業運營,其他多個城市合作門店也在建設當中,並將陸續開業運營。”

業內人士猜測,這家公司可能是特斯拉。特斯拉在中國的服務網點,最先布局的就是北京、上海、杭州。不過,12月29日特斯拉方面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目前這方面還沒有相關信息發布。”

郭臺銘和王傳福是深圳歷史上最有名的“冤家”,作為電子產品代工企業的競爭對手,雙方的較勁在過去十多年一直沒有消停。被王傳福稱做“富人玩具”的特斯拉,正是郭臺銘所看好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富士康作為特斯拉的供應商,為特斯拉提供了最受IT人士喜歡的17英寸觸摸中控屏。

可能是因為與王傳福的恩恩怨怨,郭臺銘特別關註汽車行業,將汽車電子產品確定為富士康未來優先發展的七大產品之一。為了搶占特斯拉未來增長的銷量,他計劃在美國建立屏幕廠。

今年早些時候,特斯拉CEO馬斯克在股東大會上表示,正與鴻海集團擴大雙方的合作關系,借此提高特斯拉轎車產能。外界猜測鴻海集團可能協助特斯拉進行組裝。

隨後的9月3日,郭臺銘在太原出席第二屆晉商大會時表示,將在山西投資超過50億元,發展電動車產業。富士康相關人士確認郭臺銘有過相關表態,但對此沒有置評。

做配套並非郭臺銘的終極目標,在今年早些時候鴻海集團的股東會上,他提出了另一種方案:鴻海自己制造電動車,價格會很便宜,在1.5萬美元以下。

不過,做代工出身的富士康,內部有強烈的“工廠基因”,很難憑借自有實力完成汽車的研發、技術儲備。富士康可以生產蘋果,但研發不出蘋果。有業內人士猜測,也不排除郭臺銘采取代工和自主兩種方案並行的方式。

郭臺銘對“走出工廠”的很多方面都有興趣,他多次啟動包括電商在內的銷售戰略。其已經入股的和諧汽車,已經和華晨寶馬公司簽訂了之諾電動汽車合作協議,在營銷、租賃、售後服務等方面展開合作。另外,同時與寶馬中國簽訂了i系列電動汽車合作協議,在營銷、備件、信息、售後等方面展開合作。(編輯 何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54

油價末日模式:新能源遭殃 特斯拉股價遭重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14

新年伊始,特斯拉並未迎來開門紅。伴隨著油價暴跌,新能源汽車明星公司股價跟著重挫。

從1日以來,特斯拉股價大跌了約8%,股價朝著200美元邁進。周二該公司股價最低跌至204美元,隨後有所反彈。2015年第一個交易日特斯拉的股價是從222美元開始交易的。

過去一年特斯拉最高飆升到291美元,隨後一路下探。

QQ圖片20150107074929

不過自2010年IPO以來,特斯拉股價翻了10倍。

周二原油市場還經歷了大動蕩,油價再度刷新近五年新低,美油跌超4%,跌破48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26

特斯拉四季度在華銷量大跌 股價盤後重挫近6%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93

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周二在底特律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該公司在中國的銷量四季度大幅下降。這一言論令特斯拉股價在盤後立刻下跌6%至192美元。據道瓊斯報道,馬斯克認為銷量下滑或因消費者錯誤理解充電網絡。

20150113_TSLA

馬斯克稱,中國潛在消費者不認為中國的充電網絡充分建成,以確保汽車能行駛長距離。他表示,公司需要應對這種錯誤認識。

事實上,中國的充電網絡正在不斷擴張,但目前的確沒有特斯拉在美國和歐洲的網絡那麽普遍。

但馬斯克提到,特斯拉計劃在2025年賣出“數百萬輛”汽車,而公司的目標是成為大規模的汽車制造商,而不是細分領域的奢侈品廠商。

在問答環節,馬斯克表示,特斯拉的“毛利潤率”約為20%。

對於外部分析師而言,評估特斯拉的銷售情況仍然很難,因為該公司並不像其它主要汽車制造商那樣對外公布月度銷售數據。因此,市場不得不等待特斯拉將於2月中旬發布的四季度季報來了解美國和全球市場銷售情況。

特斯拉股價周二上漲1%,該公司股票在過去12個月上漲了46%,而標普500指數漲幅為1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