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微信的「買路錢」 「請踩著別人的肩膀而不是屍體前進」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579

微信收費事件已經釀成了一場網絡風暴,人們擔心自己是否需要為微信付費,並且紛紛譴責三大具有壟斷地位的電信運營商利慾熏心。

事實上,這是運營商向微信收費,而非微信向用戶收費。運營商發難,拿出的理由是個技術問題,但背景卻是微信日益對其形成威脅。

微信確實過多佔用了信令通道,使落後的電信網絡不堪負累。但收費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升級網絡才是電信運營商們應該採取的行動。

「再見,微信!在工信部、運營商雙重壓力下,小馬哥最終沒能頂住,微信收費終於要開始……」

從2013年3月中旬開始,關於微信將要向用戶收費的傳聞先後出現了三個不同版本,迅速擴散,然後又一一被微信團隊、騰訊公司闢謠。

消息流傳的時候,網民們一邊表示如果收費就不再使用微信,一邊將矛頭對準了電信運營商和工信部。儘管,三大電信運營商和工信部,從頭到尾就沒有提過要向用戶收費。

但到了3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的表態讓微信收費一事浮出水面。當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參加第二屆「嶺南論壇」時表示,微信有收費可能,但不會大幅度收費。工信部正在協調運營商向微信收費一事,他們會考慮運營商的合理要求。

主管部門的介入,讓網絡民意沸騰起來。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裡,網友們轉發微信收費的消息,表示「若微信收費將不會繼續使用」;《京華時報》發表評論《微信收費叫不醒裝睡的壟斷者》稱,即使對微信運營方收費,而對用戶暫時免費,「最終也難以避免騰訊通過其他途徑把成本分攤給用戶」。

4月5日-7日中午12點30分,《瞭望》週刊社旗下系列刊物就「微信類OTT服務是否該收費」進行了一個新浪微博網上調查,一共3923人參與的調查結果顯示:71%的參與投票者認為「都不應該收費,畢竟騰訊還未從微信盈利」。

「一個從業三十年的技術專家,居然打不過一個毛孩子。到工信部打官司,實在是下下招。」一位接近中國移動的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儘管有懲罰騰訊對電信運營商語音、短信業務侵蝕的嫌疑,但信令衝擊影響通信網絡安全也是事實,中國移動其實並不完全被動。

4月7日,中國移動業務支撐系統部副經理寧宇撰文質問,《誰把黑鍋扣在中國移動的頭上》。中國移動高層先後5次就OTT問題表態都強調共贏合作,從未涉及對用戶的收費問題,但互聯網圈和媒體一擁而上對中國移動進行缺席審判,一致認定是因為移動互聯網砸了中國移動的飯碗,所以中國移動夥同工信部對騰訊下黑手。

2G網絡,架不住智能手機

在電信運營商和OTT(Over The Top,繞開電信運營商、基於互聯網提供的服務)之爭中,OTT佔用信令資源,是被電信運營商拿出來為收費辯解的核心問題。

2012年12月5日,中國移動總經理李躍在「中國移動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率先拋出信令問題,稱「騰訊QQ佔用運營商信令資源非常大,原來的一些機制不太適合傳統運營商的網絡設計」。

此後運營商一直沒有從技術上解釋清楚信令問題。南方週末記者向中國移動新聞發言人核實信令問題,得到的回覆是「OTT業務的運行需要持續佔用通信網絡信令資源,容易造成通信網絡擁塞,不僅影響基礎通信業務的質量,也給基礎通信網絡的安全運行帶來隱患」。

2013年4月9日晚8點45分,微信團隊在微博上發佈消息,稱正在啟動2.5G網優計劃,和運營商運維部門共同探討信令解決方案。微信團隊認為,從本質上說,信令問題是上一代的2G網絡不能支持智能手機時代的App長期聯網特性而產生。

拋開晦澀的通信術語,不妨把無線網絡傳輸想像成公路運輸。無線頻譜資源是有限的,即公路總數是有限的,同一時間裡一條路上只能跑一輛車,由控制中心根據收到的發車請求自動分配道路。當你打開微信編輯好一條信息按下發送鍵,相當於向道路控制中心發出了請求(信令),中心根據各條道路的忙閒情況,為你分配一條通道(信道),相應的內容以數字形式從信道傳輸完畢,這一通道又可以騰出來跑別的車輛了。

網頁瀏覽、FTP、視頻點播等數據業務的上路請求不多,一旦上路運輸量很大,視頻點播動輒幾兆;微信上路請求很多,但每次運輸量很小,一個笑臉、一個字,只有兩個字節而已。控制中心收費是以運輸量(流量)來計算的,如果說視頻點播是大貨車,微信就像是小三輪。

小三輪運輸量小不說,還總是要保持在線,不斷發出上路請求佔用通道(心跳信號),尤其在2G、2.5G網絡裡,語音和數據共用信道,微信類OTT應用影響到其他業務,這就是運營商意見之所在。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2月,全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約11.3億戶,其中3G移動電話用戶只有約2.6億戶,還有8億多2G用戶(主要是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跑在GSM網絡上。

GSM是2G時代最主要的移動通信標準,其設計理念始於1990年代初,主要為語音通話服務,雖然也有後續演進,但只是針對新業務做的修補,真正在設計之初就將數據業務納入考慮的,要到3G網絡。

一位來自海外知名通信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的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OTT帶來的問題是兩個方面,一個是保持在線的心跳報文,另一個是更有殺傷力的業務報文。心跳是個顯性問題,電信運營商和OTT可以協商,將心跳頻次可約定為雙方都可接受範圍,但由用戶發出的業務報文是無法控制和限制的。GSM無法預料到現下OTT的威力,無法實現支持7億用戶基礎通訊業務的同時,還能滿足6(信令):1(業務)的微信業務。

其實,OTT帶來的信令問題,從手機QQ時代就存在了,2010年李躍曾專程去深圳協調此事,有知悉此事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騰訊為手機QQ向中國移動補交過一筆信令費。南方週末記者向騰訊公司公關部門求證,他們沒有回應這個問題。

另一個令電信運營商不爽的問題是,其自身的語音通話、短信、彩信業務受到來自OTT的極大衝擊,並日漸有被替代之勢。於是,中國移動計劃把飛信和飛聊合併,升級為融合通信產品,而中國電信也計劃於近期推出「翼信」產品,對微信展開攻勢。這是佔用信令資源這個技術問題背後不可忽略的商業背景。

網絡升級,還是收費?

運營商向公眾拋出了技術問題,但並沒有給出相應的技術解釋,更不用說技術解決方案。

倒是騰訊先發聲。2013年3月31日,騰訊董事長馬化騰在深圳舉行的IT領袖峰會上表示,微信對信令的佔用更多的是在2G、2.5G網絡上,在3G網絡應該遊刃有餘。4月7日,騰訊總裁劉熾平在博鰲論壇上也表示,在中國2G、2.5G的網絡上心跳確實是一個更嚴重的問題,3G/4G上這個問題更容易解決。

上述通信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3G有針對短包低速率業務的特別信道設計,不會佔用過多系統資源,GSM沒有這個機制。從理論上講,4G信道容量相對巨大,載頻資源是GSM的100倍(200KHz vs 20MHz),再加上3G用戶目前不飽和,所以還看不出問題。

3G並不一定能保證不出事。2012年1月25日,日本電信運營商DoCoMo出現WCDMA網絡癱瘓,就是因為VoIP發出的信令太過頻繁。而在2008年iPhone3G剛問世的時候,AT&T也出現過類似問題。

在海外,GSM已經陸續開始退網。歐洲、美洲3G網絡展開比中國至少早5年。

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加起來至少八億GSM用戶,這樣一張大網,「目前看,真正退網過渡到3G/4G,至少還需10年。」上述人士認為。

正視GSM網絡存在的客觀現實,是解決運營商和OTT之爭的前提。顯然,收費並不能從技術上徹底解決問題,所以運營商提出的收費一說,受到普遍質疑。其中,來自中國計算機學會的聲明對此進行了全面反擊。

4月6日,成立於1962年的中國計算機學會就「微信收費」事件發表聲明,反對三大國有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在未經有關法律程序的情況下試圖增加收費名目。如果開啟對微信的收費,則所有中國增值電信業務(如電子郵件、網絡遊戲、網上交易、搜索等)都可能被強制收取所謂的「信令費」或其他名目的費用,這顯然不妥。

學會認為,在全球僅有的數例「信令風暴」事件後,國外基礎電信運營商均通過技術創新、加強自身基礎建設解決,而不是通過收取「信令費」的方式解決。

這項聲明指出,對微信收費涉嫌雙重收費;以「信令」造成基礎電信網絡癱瘓為藉口而收費沒有依據;對微信收費本質上是壟斷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的利益之爭;建議國家加強對電信領域壟斷行為的監管,盡快開放電信市場。

重訂規則?

儘管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要在市場競爭當中,企業間「一對一」地談判形成一個定價,堅決反對佔據壟斷的地位串通定價;但是主管部門介入,已經被想當然地貼上了政治標籤。這時,運營商和微信之爭,已經明確地從技術之爭轉到商務層面——收費。

前述通信行業解決方案供應商的人士認為,此舉不是為了補齊運營商在業務上的損失,就算有十個騰訊也補不回來。中國移動這幾年TD手機的滲透率不高、網絡建設也不全面,移動還是靠GSM維持。而GSM已經進入生命週期的晚期,再追加大幅投資既無法根本滿足用戶的數據業務需求,也不划算。TDS靠不上,所以中國移動近幾年的重點是WiFi分流和TDD/LTE的推廣。

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電信運營商的目標,是要建立新秩序,要讓大家認清楚「管道」不可濫用。利潤分配的規則要重新制定。

但2010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通過的網絡中立原則,就要求運營商網絡服務管理透明,不得屏蔽合法內容,不得進行不合理歧視。這被認為是解決運營商和服務購買者爭端的法則。

按照這一中立原則,電信運營商只負責按流量付費,不管你跑的是視頻還是微信,都不能以信令為由再收費。

而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楊景在微博上稱,「要把微信建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業務,優化與基礎通信網絡的契約關係應該是它的基點之一。傳統上簡單、互不相關的中立模式是不可持續的。」

「結果可以預料,收費會是象徵性的,但一定會發生。」上述接近中移動的人士表示。

一位ID號為「我和小寶的互聯網生活」的網友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請踩著別人的肩膀而不是屍體前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64

說史170113青茶婆屍體的解剖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01/13/%e8%aa%aa%e5%8f%b2170113%e9%9d%92%e8%8c%b6%e5%a9%86%e5%b1%8d%e9%ab%94%e7%9a%84%e8%a7%a3%e5%89%96/

說史170113
青茶婆屍體的解剖
掌門執筆:天花亂說系列35

《日本的世界觀:二百年的變遷》(1975) Marius Jansen
作者是美國上一代日本史重量級學者,曾師從東亞學泰鬥 費正清Fairbank和 賴肖爾Reischauer, 在 普林斯頓創立了 東亞研究學系.
本書是日本思想史演講集,共三講,篇幅簡短, 主旨揭示日本人在近代史的轉折點上,智識面受到嚴厲衝擊, 思想和世界觀發生了甚麼改變,與及對其後的社會文化產了甚麼影響. 本書運用微觀手法,描述了 三個時間節點(德川中葉,明治初年和 二戰稍後.), 三位智識分子(醫學及蘭學家 杉田玄白,史學家 久米邦武,和政治活動家 松本重治)的心路歷程, 從而對主題作出探討.

其中首位主角醫師兼學者 杉田玄白 因為參與屍體解剖實驗,幡然覺悟平生所學(ie漢醫學)的謬誤,全面轉向 蘭學(ie荷蘭傳入的科學), 最終成為日本蘭學的鼻祖. 這故事很有趣,也很具啓發性.
〈劇場:青茶婆屍體的解剖〉
時間:1771年
地點:江戶某個刑場
人物:三位醫師 杉田玄白、前野良澤、中川淳庵; 技術員 老屠夫; 屍體 青茶婆.

根據 小濱藩首席醫師 杉田玄白晚年寫的回憶錄《蘭學事始》記敘, 年青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下,朋友 中川淳庵 從長崎 荷蘭商館得到一本1734年 阿姆斯特丹出版, 由德國醫學名家撰寫的人體解剖圖譜《Ontleedukundige Tafeten》. 夥同另一同道 前野良澤,三人仔細研讀了這本秘笈, 赫然發覺內中所述的人體器官結構,與傳統漢醫學知識有所出入, 不禁內心震驚,滿腹疑惑.

其後在另一次機遇下,他們在 江戶獲準解剖一具女犯人(年約50歲,姓名不詳,外號 “青茶婆”.) 的屍體進行學術研究,以檢定新獲洋書的內容是否真確. 解剖犯人屍體以供醫學研究的舉措,在舊時中國也會偶一為之.
由於三人都不懂解剖術,於是聘用了一位技師, 不料技師臨時病倒,只好由他的90歲祖父,一位老屠夫代為執行. “更不料”的是 這位老屠夫不單只精神矍鑠,刀法如神, 兼且對人體器官瞭如指掌,原來人體解剖乃是他家的世襲副業. 老屠夫不識字,也不具備任何醫學知識, 對器官的名稱也大多叫不出來,更不用說其功能及關係了. 可他對器官形狀和位置的認知,硬是比三位醫師更加正確和詳細!這使得專家們大為歎服, 並且深感慚愧.

更重要的是實驗結果與洋書圖譜全然吻合,而與傳統漢醫理論出入甚大.*** 還有一點很違反直覺,儘管東西人種身形外貌有著明顯落差, 其器官構造竟然是完全相同的.**** (其時「演化論」未面世, 不知道器官構造早已敲定,而身形外貌後來有所演變的道理, 該現象在當時是無法解釋的.)

返家途中,大受刺激的三人組興致勃勃, 對實驗結果詳加討論,並總結出兩項 “經驗結論”:
a老屠夫的解剖學知識比他們三人高明;**** (這點是 掌門 “想當然耳” 杜撰出來的,請勿當真. )
b蘭學的知識內涵比漢學高明.*** (這點確是 杉田所直言不諱.)

由於新型智識的衝擊, 三人許下宏願,今後「矢誌要以實驗來尋求事實」.***** 乖乖不得了,這豈非恰好是二百年後 “國家醫師”鄧小平同誌的金句「實踐是檢定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原始版嗎? (鄧醫師大有可能也是從 “毛主席經濟屍體的解剖” 中…..)

三人組的首項行動便是將洋秘笈翻譯為日文,翻譯工作極其艱難, 終於1774年譯畢和出版全書,取名《解體新書》, 此事對智識界影響深遠,開啟了日本翻譯書籍的時代.*** 翌年,杉田撰寫對話體書籍《狂醫言論》, 公開與傳統漢醫學決裂並處於對立位置.
杉田晚年名成利就,獲得大將軍 德川家齊接見和嘉獎,收入與高級武士看齊, 但他一生最引以為傲的, 仍是倡議蘭學,引領新學風此事.

〈歷史:日本近代思想的革新〉
從思想史的角度看,三人組在解剖實驗中領悟的兩點道理, a點比b點意義更為重大. 因為後者只屬知識內容,而前者卻是智識態度; 後者是醫學理論,而前者則是「認識論」哲學.***
「以實驗來尋求事實」是一種樸素的「實徵主義(或作 實証主義) 」陳述, 並非漢學的風格,而是西洋的學風. 實徵主義是現代學問的哲學基礎, 日本智識界較中國早一百多年接納西洋學風,對於現代化步伐自然佔先不少.

在於日本,「蘭學」(主要拘囿於醫學、數學和天文物理學.) 只是一種過渡性質的知識類型, 一百年後明治維新,便全面讓位於「西學」(以政治經濟學為主流的西歐學問類型.) 蘭學之於西學,就像一所預備學校, 在知識領域只涵蓋科學而不及其他; 在社會層面只收容少數專業學者而鮮及普通士大夫和國民. 但是一般通論, 仍以蘭學薰陶是明治維新得竟全功的輔助條件.

〈拆局:日本智識構成的地理因素〉
日本在地理上位於東北亞之極西陲,並且孤懸海中, 東望浩瀚無涯,黑船之前,飛鳥不渡. 就算其西側的 “日本海” 也是風高浪惡的險地, 從國家級的 “遣唐使團” 也屢遭船難,可見一斑.
但這日本海的險惡卻有個巧妙之處,就是它雖然給予軍隊遠征極大的風險阻力, 但對於朝廷使節和民間商旅往來,因為風險分散了,便不至於阻絕不通.*** 証諸歷史,漢隋唐元明清都曾遣師入朝鮮, 只有忽必烈曾經跨海西征日本,仍落得覆師 “神風”的下場. 但是關於中韓日的商業(對向流動.)和文化(呈現由西往東的單向流動.) 交流,根據現今的歷史考証, 在日本的史前時代已然極之發達.***

這造就了日本政治上非常獨立於中國天朝,甚至連參進朝貢體系的時間也不太長久; 而在文化吸納方面,與朝鮮相比,具有非常高度的自主性.*** 舉例:日本從未複製中國的科舉制度和宦官制度. 除了體制移植和文化汲取的選擇權之外,更加重要的是主動調節的心理能力, 日本(也是比諸朝鮮和安南.) 在文化創新修訂和風格形成方面,具有非凡的自主能力,**** 從不像朝越兩國那樣邯鄲學步.

葡萄牙人和荷蘭人到來之前的日本只受過中國文化的幅射,不知有他. 卻由於地處文化圈的極西陲,遂易於 “叛逃”, 從來無需爭論 “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 二話不說便 “全盤西化” 了, 於是節省了大量時間精力,用以專註學習.

最後以 李鴻章 和 森有禮 在談判馬關條約期間的私人對話作結.
李曰:貴國變法圖強,誠屬難能可貴, 但連衣冠也更易,未免愧對祖宗了罷!
森曰:先生之言差矣! 我祖宗千載之前也曾棄去古服飾,改易唐衣冠, 皆因唐服勝於古服. 今日我國棄唐服易西服,其理相同. 假使祖宗復生,想必也會如此易服, 然則我等又何愧之有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01

全新DGC時代踩著PGC和UGC屍體而來,BAT+頭條將迎新一輪內容大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07/162451.shtml

全新DGC時代踩著PGC和UGC屍體而來,BAT+頭條將迎新一輪內容大戰
刺猬公社 刺猬公社

全新DGC時代踩著PGC和UGC屍體而來,BAT+頭條將迎新一輪內容大戰

傳媒、市場調查公司、版權等概念即將被重新定義。

本文由刺猬公社(微信ID:ciweigongshe)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水當當。

格拉斯在《鐵皮鼓》里有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表達:“我們要去的地方,一般很有規律,並且令人愉快。”

但生活中與確定預期相伴的往往是意料之外。你無法選擇歷史,但歷史會在不經意之間選擇你。“有大需要時來,始能成大事業”,歷史的牛鼻繩往往牽在勢能高者手中。

上周五(3月31日)收市之後,權威消息披露,新一輪紅旗插中了冀中腹地——雄安。

一個原本供應了北京六成鹹鴨蛋的老區,突然被宣布將變為一個麒麟之所在。節後一開盤,30多只雄安概念股齊刷刷無量漲停,帶動大盤重拾漲勢,順利收出了一個老鴨頭。

11

除了股市、房市,利益格局重新洗牌布局。在傳播領域,受益者自然有騰訊,朋友圈和微信群活躍度大增,但還不止如此。

雄安新聞里的一股DGC清流

受益者其實還有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圖。後者宣布,雄安新區設立之後,雄縣出行關註熱度增長1807%。

此新聞雖堙沒在眾生炒房的喧囂之中,但媒體從業者卻不能不關註這一條簡訊。

這雖然不是傳媒跨越PGC(專業生產內容,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和UGC(用戶生產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進入DGC(數據生產內容,Data Generated Content)時代的肇始,但確是DGC類資訊再一次刷出了存在感。

突發熱點事件發生之後,傳統的PGC類媒體依然會手工特派專業記者采寫三真實類資訊:事實真實(專業詞叫“永遠無限逼近”)、邏輯真實(專業詞叫“立場”)、情緒真實(專業詞叫“導向”)的新聞資訊。

這些資訊在官方已披露的幹貨事實之下,雖然無法形成新的“斷言”,仍然在以極強的專業主義精神不斷進行“渲染”和“重複”,所有采訪皆靠人肉來完成。

22

而以UGC+算法匹配為主的平臺,除了分發PGC內容以外,大量產自“民間高手”,基於“情緒真實”而反映了“事實真實”的段子、網文,足不出戶便可誕生,生產成本最小,傳播量不可小覷,但其只是披了一層熱點資訊的假殼,本質上依然屬於草根娛樂產業的一部分。

例如,前幾日被刷屏的一個段子:

33

新的傳媒形態則屬於第三種——DGC。與UGC相反的是,這是一種基於“事實真實”,反映“邏輯真實”和“情緒真實”的一種媒體形態。

與PGC和UGC不同的是,這樣的新聞產生自大數據。高德並未有一個員工在前方生產資訊,但所有驅車前往雄安地區使用高德導航的的“新人”,均參與到了信息的采集當中。從披露的制圖來看,目前高德只展示了初步訊息。

44

理論上講,當你所掌握的數據足夠真實和豐富,DGC所產生的內容就足夠準確。

事實上,DGC最近一次大發神威是在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這一事件中。

不管最終美國主流PGC媒體多麽力挺希拉里,但中國浙江金華一家橡膠工藝美術廠老板,在5月份接受《天下網商》的采訪中已表示,特朗普的面具訂單已超過50萬張,遙遙領先希拉里。他大膽預測特朗普將是最後贏家,並主動加大了特朗普的面具生產。

美國社交媒體和阿里速賣通的搜索數據對金華橡膠廠老板的“斷言”,也起到了旁證的作用。

再往遠處溯源,2008年2月,馬雲在員工大會上宣布“冬天來了,我們需要準備過冬”。六個月後,美國房利美和房地美股價暴跌,金融危機開始。基於阿里巴巴外貿平臺上國際買賣雙方交易數據的“鏡射”,馬雲提前6個月判斷了這一趨勢的到來。

彼時,大數據還只能在大趨勢研判上給予佐證,但隨著又一個十年過去,在線數據的實時性、顆粒度與往昔又不可同日而語。

在線數據的商業顛覆機會

未來三十年被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判斷為“互聯網與傳統產業高度結合的三十年”,而數據作為一種“新能源”,具備兩種新特性:非自然界誕生和越用越多。

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在新出版的《在線》一書中,於上述判斷的立論基礎之上“補了一刀”,將數據分為“在線”和“不在線”。他認為,數據不在乎有多“大”,真正有意思的是——數據變得實時在線了。

這種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結合,遲早也會刮至文化傳媒領域。事實上這一天已經悄然來臨。傳媒、市場調查公司、版權等概念即將被重新定義。

在阿里巴巴旗下淘寶大學3月舉辦的數據特訓營上,王堅博士提到,Hulu與YouTube的區別其實不是有沒有版權的區別,而是拿離線內容做來源,還是在線內容做來源的區別。這種離線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力一定會大打折扣。

這種在線和離線的折扣有多大?不妨再舉個例子。

雄安概念股崛起之時,哪些是被股民和大戶機構認同的真正雄安概念股,哪些是被大資金“試盤”拉出的假陽線,相信除了離線時觀看交易龍虎榜以外,東方財富、同花順、大智慧搜索框里的大數據都價值不菲。這個領域里的DGC內容,未來有望在這些掌握大數據的平臺方產生。

而傳統的證券類媒體在這個領域里則暫時看不到有新的機會。

國有PGC媒體的新機遇

未來,國有PGC傳媒機構的機會在哪里?

除了體制上和激勵機制上能夠有所創新以外,數據最豐富的正是政府和國有機構。可以想見,傳統PGC媒體中新的“改革先鋒”已經不太可能在內容創新、PGC報道模式創新等領域里誕生。

如果有,也一定是個“DGC英雄”。就看誰能夠率先與國有機構和政府合作,在協同數據方完成在線化過程中,第一次基於在線數據,生產出“事實真實”的民生和服務類實用資訊,財經類資訊,甚至娛樂資訊。

事實上這樣的改革先鋒苗頭業已看到。剝離傳統媒體業務的浙報傳媒在“大數據交換中心”的項目中或許就存在著這樣的機會。

尼爾森艾瑞們的危機

不僅僅是媒體。

可以想見,尼爾森、艾瑞除了存在的品牌價值之外,這些原本基於離線數據分析的市場調查公司的商業邏輯根基,在互聯網巨頭們的快速叠代和沖擊下,正在面臨著重塑,其傳統優勢不複存在。

相信巨頭們現今真正依靠和相信的,反而是自身所掌握和擁有的在線數據。上述市場調研公司,往往更多的價值來自於與他們進行的報告“合作”,僅僅存在品牌背書的優勢。

被改變、叠代和重塑的固然還有一長串的名單。但互聯網巨頭們,誰又不是身處叠代與反叠代之中?

BAT+頭條將迎DGC四國大戰

PGC時代,互聯網企業享盡了傳統媒體的內容紅利。騰訊依靠高頻客戶端的彈框超越三大門戶,百度基於主動搜索行為習慣,壟斷了巨大的流量入口進行內容的分發。

在UGC+算法時代,誕生了新貴今日頭條,不僅完勝百度,也打得目前的老大騰訊踉蹌,後者對今日頭條投資未果之後,懟了大量資源,上線天天快報以制衡之。

阿里則通過收購的UC瀏覽器進行了戰略跟隨。在這期間,你也能看到知乎等UGC時代的曇花。

在這場競爭中,今日頭條拿走的恰恰是百度的用戶份額和騰訊的廣告份額。李彥宏2月給內部員工的一封長信中,指出內容分發、連接服務、金融創新和人工智能是百度的四個“新時代”,這是李首次將內容分發被放在首位,高於去年高喊的人工智能。

他直言:“內容分發是我們的核心,我們之所以能夠存在,我們之所以很多業務能夠做的起來,是因為我們有內容分發這樣一個堅強的大盤,這個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

道理明白雖晚,卻已很難做到“天塌不驚”。除了人事頻繁更叠的人工智能看上去還有一些優勢以外,內容分發,遭遇強敵今日頭條,連接服務早已是騰訊的天下,金融創新由於自身商業生態當中缺乏用戶賬戶體系和深度適配場景,並無確定性抓手。

今日頭條輕輕的那麽一個“下拉”動作為什麽會對百度形成這麽大的叠代效應?因為用戶從主動到被動的行為邏輯發生了本質變化。

以往用戶前往谷歌和百度搜索框時,往往知道自己需要檢索的是什麽樣的內容,而去今日頭條“下拉”時,用戶其實是基於算法的一種被動信息接受。後者的黏性和頻率大幅度高於前者的用戶行為邏輯。

而當後者數據積累和用戶黏性到達一定程度之時,今日頭條只要在上邊也加一個主動搜索框。試想一下,“貼吧”之後鮮有創新的百度的未來會在哪里?

其實,微博也必須直面頭條的競爭。今日頭條上的大V號流量往往高於微博上同名大V號的流量。因為前者是基於內容的分發邏輯,後者依然是基於粉絲關註的展示邏輯。雖然後者目前商業價值更大,但前者的前期分發效率更高。

對百度、騰訊、阿里來說,DGC時代在資訊領域里的新一輪競爭已經悄然展開。這一次,誰會更有機會?還會不會有新的強人和強人所創立的巨頭誕生?

BAT+ 內容大戰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541

吸血獸屍體 驚現美國 疑曾殺 35羊

1 : GS(14)@2012-03-10 17:11:4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139686


美國內華達山脈出現一具怪獸屍體(圖),牠體形像豬,嘴巴長有大獠牙,毛髮發白,後腿也比前腿長。民眾議論紛紛,懷疑牠就是近年襲擊南部牲畜,傳說中的吸血獸「卓柏卡布拉」( Chupacabra)。
19歲青年梅納德( Josh Menard)指,他在塔霍湖岸邊發現怪獸屍體後,不禁大吃一驚,懷疑牠就是吸血獸。他說:「牠的形狀很奇怪,身長約 60厘米,我不知道牠是甚麼動物,可能就是吸血獸吧。」
梅納德相信吸血獸曝光,但有人質疑這頭「怪獸」可能只是一隻「烚熟的狗」。墨西哥小鎮帕拉夸羅日前曾有 35隻羊被不明動物殺死,羊隻的頸部有明顯的爪痕,農民都相信是吸血獸作怪。
英國《每日郵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222

屍體從天台被拋下 偽造墮樓證據醉男遭妻夥岳父母勒死

1 : GS(14)@2014-09-29 23:55:07




山東郯城縣上周四(25日)發生一宗懸疑命案,范姓男子被發現倒斃於家旁的胡同,與范同住的王姓岳父指范是因飲醉酒,不慎失足墮樓致死,但經當地警方調查,發現是一宗由范妻全家策劃的謀殺案,而背後竟埋藏着一個悲劇!



雖然范的岳父指,范經常在墮樓位置說要跳樓,又堅稱范是失足墮樓致死,但是在警方追查下,發現疑點重重,范的屍體頸部有明顯傷痕,警排除自殺的可能,指現場證據為偽造。


家人難忍家暴動殺機

岳父見警方開始深入調查,深怕發現端倪,突然投案自首,聲稱自己是兇手及獨力偽造自殺現場證據,當晚把范勒死後抬上天台,並把屍體拋下樓。但警方認為,岳父已經60多歲,不可能有足夠力量與范對抗、亦不夠力搬范的屍體到天台,再經調查,發現范的妻子和岳母也有嫌疑,一併扣查。三人抵不住審問,把案情一一供出。警方指范與妻子相識不久就結婚,妻子對他認識不深,婚後才知范酗酒多年,行為更越來越猖狂,飲醉就打罵他們,他們多年都默默忍受。上周三又再從中午飲酒至晚上,大醉便開始打罵妻子家人。到深夜時分,范更拿酒瓶打傷岳父,還揚言要殺死妻子全家。妻子全家被虐已久,積怒爆發,便合力把范勒死,並抬到天台,在范經常揚言要自殺的地方拋下,營造范失足墮樓。據知,范的生父3月時逼於無奈,需要簽下斷絕父子關係協議,指自己以後一切養老、生病都與兒子無關,如范再醉酒鬧事,他一概不理,後果自負。案件發生後,警方勸喻,如果遇到家庭暴力,需要及早尋求法律援助,避免同類家庭悲劇再度發生。新華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29/188831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62

天氣濕熱如焗桑拿街頭屍體橫陳

1 : GS(14)@2015-03-17 02:07:42





風暴過後,陽光昨天照遍瓦努阿圖,照出滿目瘡痍,觸目驚心,街頭猶如戰場一樣,屍體橫陳,等候民眾收屍。再加上天氣又熱又濕,猶如焗桑拿一樣。經過上星期五晚的狂風暴雨,維拉港度假村項目經理米爾曼翌日起來,在度假酒店門前大街發現一具男屍,屍體頭部有傷痕,懷疑他飲醉酒後,在回家途中不省人事,被強風颳來的物件擊斃。市民在港口外也見到一具浮屍。



新西蘭新婚夫婦胡林當晚下榻在坦納島假日酒店,和另外二百人躲在酒店地庫避風,妻子曼迪坦言:「我們現在不是住度假酒店,而是避難中心。」她形容,當晚「情況非常可怕,風聲叫人毛骨悚然,如果當時有人在外面或躲在簡陋小屋內,一定會嚇餐死」。她指現場猶如戰場一樣,很多村落被吹毀,電線杆斷了,屋頂都沒了。曼迪指昨天很熱,氣溫達攝氏二十八度,「又熱又濕,好像焗桑拿」,現在只想立刻回家,但沒有飛機。新西蘭Stuff網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16/190777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580

兩歲女腦癌死 冷凍屍體待重生

1 : GS(14)@2015-04-19 23:37:11

■馬瑟琳(圖)家人冷凍了她的腦部和身體。


泰國一名兩歲女童年初因罕見腦癌不治,父母即委託美國機構「阿科爾生命延續基金會」(Alcor)冷凍她,盼日後科技發展至可治療她、讓她重生,相信是全球最年輕的「冷凍人」。兩歲女童馬瑟琳(Matheryn Naovaratpong)去年4月患上室管膜母細胞瘤(ependymoblastoma),一周後奇蹟醒來,之後經歷12次腦手術、20次化療和20次放射治療,終在今年1月8日去世,隨即接受冷凍。冷凍程序索價8萬美元(約62萬港元),一般要到美國進行,但因為馬瑟琳死前太虛弱,基金會破例派員到泰國。冷凍程序包括在冰床上人工恢復她的心臟跳動,再以-79℃的乾冰櫃將她運到美國;抵美後,先抽出腦部存於-196℃的氮氣罐內,身體就開胸放血灌入醫療抗凝液,同時慢慢降溫至-196℃,整個過程需時約兩周。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19/191174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675

MH17有殘骸失蹤屍體曾被動手腳

1 : GS(14)@2015-10-16 01:45:16

馬來西亞航空MH17客機空難最終調查報告有更多細節曝光,有遇難者遺體被人動手腳,亦有客機殘骸不翼而飛,但報告無指明是否有人試圖毀屍滅迹。而客機由被擊中至墜地的分半鐘內,不排除有乘客清醒,承受強勁氣流帶來的不適。


馬航MH17去年7月17日在烏克蘭東部墜毀後,荷蘭調查員一度因親俄武裝分子阻撓,無法在客機殘骸散落點取證,當時有人質疑親俄武裝是在拖延時間銷毀證據,這種陰謀論,前天在荷蘭發表的報告字裏行間再次浮現。



墜毀前或有乘客清醒

出問題的是機長遺體。荷蘭專家檢驗後,認為遺體「早被人裏裏外外檢查過以清除異物」,但即使如此,遺體仍帶有「數以百計金屬碎片」。此外,空難後即時被拍照記錄的機身與貨物、駕駛艙的航空電子設備組件,以及帶有貫穿與焚燒痕迹的殘骸,亦一概不知所終。做手腳的是誰?是否有人要隱瞞真相?報告拒絕猜測,就如拒絕指明肇難的導彈是由哪方發射一樣,但這個核心疑團,荷蘭安全委員會主席尤斯塔在發表報告後,私下跟部份傳媒透露指,「(導彈發射地區)是由親俄武裝控制」。報告指客機遭至少800塊導彈碎片以時速4,500至9,000公里擊中,令駕駛艙撕裂後,巨響震耳欲聾、客機突減速再加速撞向地面、熱空氣的壓力波在數毫秒間貫穿機艙,「令部份乘客頭暈、惡心、失去知覺」。報告指不排除有乘客清醒,有人甚至被強氣流扯掉衣服,部份遺體赤裸。英國《衞報》/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15/193333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275

西安女困升降機30日餓死屍體手變形 牆上有抓痕

1 : GS(14)@2016-03-06 16:09:44

陝西西安發生女業主疑被困電梯活活餓死慘案。本月1日管理公司叫來電梯維修人員打開因故障被停30天的電梯進行維修,發現一名死去多日的女死者,她的手因為想打開電梯門致變形,牆上有抓痕。警方昨指是電梯工人違規斷電致女子被困電梯死亡。事發地點在高陵區水榭花都社區12棟的電梯。吳姓女死者43歲,獨居在上址15樓一個單位。據街坊表示,12棟樓共有兩部電梯,其中一號電梯在1月30日因故障停用,管理公司3月1日派人維修時,卻發現一名女性遺體。有居民表示,女死者被發現時,「手已經變形了,電梯裏也被弄到不成樣子,牆上有抓痕,太恐怖了」。另外幾名目擊的老街坊推測,女事主是被活活餓死的。據悉,女死者生前可能有精神問題,「有時會攻擊別人,而且主要對象是年輕的女性」。有鄰居稱,該女子曾於早年離異,「應該是被他丈夫拋棄了」,離婚後獨自一人居住在該樓內,家人也不經常來看她,而她精神方面的問題,或許與此有關。但有鄰居稱,她看起來能自理,和正常人沒甚麼區別。事發前,鄰居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見到她,估計其家人也是以為她精神病發走丟了,誰都沒有想到會在電梯裏。


■女死者獨居事發大廈15樓一單位。

警指維修工人違規斷電

西安警方昨日公佈調查結果指,兩名電梯維修工人在1月30日抵達現場,發現電梯停在10至11樓之間,鋼絲繩有脫槽折斷等問題,他們只站在11樓向電梯轎廂喊話,詢問是否有人,未聽到應答,以為電梯內無人就切斷了電源,然後向物業公司報告。到3月1日,電梯公司再次派人對電梯進行維修時,才揭發內有一具女屍。警方指事件中電梯維修工人嚴重犯錯,已被按過失致人死亡的刑事案件立案偵查,案件正在處理中。事件令許多業主氣憤,李先生指事件充份顯露出物業管理的混亂,「我們很震驚,也很生氣」。北京《青年報》/新浪微博



【網民有話說】

‧簡直觸目驚心,應該追究物業過失殺人罪。‧人被困在電梯停了三十天活活餓死?物業費是白交了嗎?‧活活餓死,死前那該多痛苦啊!‧又一起電梯驚魂事件,國內電梯開始進入了高發期,維修管理都是敷衍,盡量不住高層。‧現在的物業,都只知道賺錢社區電梯幾乎每周都壞,每天坐電梯都感覺是在拚命。‧社區物業要負全責!電梯是業主的基本交通工具,怎麼會一停月餘!資料來源︰騰訊網/澎湃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6/195183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002

【動畫】父遭IS射爆頭難辨認9歲女:點解屍體着咗爸爸衫

1 : GS(14)@2016-09-01 06:24:19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在所到之處殘殺無辜,隨着他們的勢力範圍開始縮少,IS的亂葬崗越掘越多。美聯社透過文件、照片及訪問,發現IS在72個亂葬崗,埋葬多達1.5萬人,兩年前避過被殺命運的村民憶述IS血腥屠殺暴行,稱IS戰士連續6晚屠村,將男丁槍殺再用推土機埋在泥土下,而婦女和兒童則要面對摯親遭殘殺的場面,非常殘酷,一名9歲女孩不捨父屍,更悄悄帶走父親染血的牙齒。單在伊拉克辛賈爾山(Sinjar)北面,便有5個墓地坐落在沙漠的十字路口中間。美聯社訪問辛賈爾山一條村落的32歲生還者卡西姆(Arkan Qassem),他的家鄉坐落在夏登村(Hardan)之上,他可以用望遠鏡目睹下面的平原。IS兩年前佔領夏登村時,他只能無助地目擊IS戰士冷血殺死鄰村村民。卡西姆見到IS戰士設立檢查站,阻止居民離開,只帶走女人及兒童,之後便開始大屠殺。卡西姆第一晚見到戰士將男人雙手綁着,藉着推土機的大燈要男人們排好,之後將他們槍殺,再用推土機將那些中槍的人,埋在泥土下。卡西姆及其他人連續6日只能無助地看着他們屠殺。兩年過去了,卡西姆回家後每天都見到這些埋葬地,他感慨道:「我認識的很多人都在那裏,大部份都是朋友及鄰居,每天望着它們真的很痛苦。」雖然IS已經撤出這地區,但村民仍在等待當局起出亂葬崗內的屍體,拉蘇(Rasho Qassim)的兩名兒子都在其中一個亂葬崗內,他每日駕車時都會經過這些墓地。他說:「我們希望帶他們離開,現在那裏只餘下骸骨,但他們說『不行,他們要留在那,一個委員會之後會來挖出他們』兩年了,都沒有人來過。」美聯社透過文件、照片及訪問,發現IS在72個亂葬崗中埋下大量屍體,死亡人數可能多達1.5萬人,估計隨着IS持續衰弱,未來在敍利亞會發現更多亂葬崗。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01/197567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0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