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O2O时代,谁能成为整体家装的最大赢家?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10/150928.shtml


说到整体家装,其实并不算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了这种家装 模式。近两年,随着家装消费主流人群的不断变化,以85后、90后为代表的家装群体对于一站式服务的整体家装需求越来越大,整体家装开始逐步走向装修行业 的舞台中心。来自齐家网发布的《2015年Q2在线家装行业报告》中显示:整体家装服务增速正在不断上扬,整体家装时代也已经全面来临。


眼下很多互联网家装平台基本还停留在提供信息服务,获取用户流量的阶段,并没有就 装修本身真正对用户承担责任。在“互联网+”浪潮的带动下,各类家装O2O平台也开始不断涌现出来,这种线上与线下结合在一起的家装O2O带来了更多的可 能性。不过各个平台之间最终真正比拼的还是线下的装修服务水平和质量,从家装的设计、施工、材料一直到售后,由于消费和服务的链条太长,能否让用户真正满 意,是家装O2O平台未来胜负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整体家装未来将会是家装O2O平台逐鹿的主战场,那么谁又能成为他们当中最大的赢家?


一、传统品牌家装


对于所有的家装O2O平台来说,整体家装的落地最终也是要靠线下的传统家装公司和施工队伍。目前传统品牌家装公司诸如实创、东易日盛、金紫荆等也推出了自己的线上平台,那么这类传统的线下公司能否借助整体家装一统整个家装江湖呢?


优势:


1、从时间上来说,传统线下品牌家装公司是最早进入到整体家装领域,他们在线下经营多年,一方面为自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是在一站式服务如何真正做到让客户满意上会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化体系;另一方面,他们也已经为自己积累了一定的口碑,得到了部分消费群体的认可。


2、整体家装要想真正做好,从设计、施工、材料一直到售后都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团 队作为支撑。从标准化的施工工艺和统一配送的材料质量上来说,传统品牌家装在这方面具有优势。很多小型家装公司以及互联网家装平台虽然也推出了整体家装服 务,号称一条龙服务,但是工程质量却始终是个大问题。


劣势:


1、对于传统品牌家装来说,他们所推出的整体家装在监管上可能做不到绝对的合理、公平、客观,因为他们的监管往往都是自己公司的人,并不是来自于第三方,内部人对于内部施工队伍的施工很多时候可能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由于受到公司规模的影响,每一个传统的品牌家装公司所服务的范围都会受到地域上的限制,这也就会导致传统品牌家装公司所推出的整体家装在发展速度会比较缓慢,规模也难以快速壮大。


3、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考虑,传统品牌家装既缺乏强大的入口,同时在互联网的运作上也缺乏足够的经验,这就导致传统品牌家装公司只能借助其他平台来为自己导入客流量,比如实创家装、东易日盛都在通过与齐家网合作来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客户源。


机会:


1、随着家装市场的逐步年轻化,尤其是85后、90后对一站式装修服务的旺盛需求,催生了整体家装市场时代的全面到来,对于这些过去早就推出整体家装模式的传统品牌家装公司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2、从定制的角度来看,年轻一代的家装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装修风格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品牌家装所推出的个性定制化服务也终于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风险:


在过去价格不透明的家装市场,传统品牌家装凭借着高质量服务的整体家装能够获取巨额的利润,如今面对互联网家装的低价杀入,他们在价格上自然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风险。


总结:


传统品牌家装公司虽然介入到整体家装的时间比较早,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提速, 传统品牌家装公司所面临的挑战和威胁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他们在互联网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将会让他们过去在整体家装所积累的优势消耗殆尽。未来他们存活的 最大可能性就是在不断提升装修质量和服务的同时,依附于互联网家装平台。当然,他们也可以整合资源,全面开放自家的家装平台,只可惜这并不是他们的擅长所 在。


二、综合模式


目前以综合平台形式推出整体家装的O2O只有齐家网,齐家网日前所推出的整体家装平台“齐家精选”更是让整体家装成为行业发展的最重要趋势,真正引发了家装企业之间对整体家装服务的争夺战。那么齐家网这种综合平台模式的整体家装又将胜算几何?


优势:


1、相较于其他推出整体家装的O2O来说,齐家网最大的优势就在“精选”二字上, 其实就是优秀资源整合。齐家网通过整合设计师、装修公司、材料商、施工团队,形成了一个整体家装精选平台,此外齐家网还与地产开发商如凯德中国,互联网整 体家装平台如家装E站、海尔有住网、柚子装修等均达成了合作。


2、齐家网的整体家装第二个优势就在于其所推出的第三方免费监理服务,监理人员帮 业主把装修质量关,每项施工节点都由监理把关,业主不需要每天在工地,只需要通过手机微信就可以实时查看工地施工进度,让用户真正省心、省力。在保证工程 质量的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返工和重复施工,为业主节省了时间。


3、很多整体家装平台虽然也推出了相关的售后服务,但是这种售后仅仅只是针对家装 完毕的后续服务。齐家网在接入传统的整体家装公司和互联网整体家装平台之外,还开发了基于无线端的服务平台,用于后续用户与金牌装修施工师傅、装修公司、 监理以及齐家之间的互动,并且对每个环节进行评分。同时齐家网还与平安银行推出了1亿元的售后服务保障金。


4、从齐家网的整体家装平台模式来看,其辐射的地域范围也广。家装服务信息全面、 消费者的选择余地也非常大,价格也更透明。齐家通过提供大量的整体家装套餐方案放在用户群和齐家“最美装修”APP上,让用户投票,只有投票排名靠前的套 餐产品才有机会进入齐家的整体家装设计方案中。通过这种货比三家形式,消费者自然也就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整体家装套餐方案。


5、齐家网在打造施工团队上面,除了严格筛选各个城市的施工团队之外,同时也会挑 选每个城市最优质的施工老师傅,要求至少4年以上的施工经验,如果工人没活干,齐家会给他补贴400/天并负责工人交社保,以保证所有的工人都是职业工 人,并进行统一培训,这样保证了整体家装的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6、在材料供应端把控上,齐家网除了与众多的建材品牌达成了战略合作之外,还通过入股橱柜、辅料等建材公司来保证材料的质量,比如去年11月,齐家就豪掷4.14亿元成为海鸥卫浴的第二大股东。


劣势:


1、在前期合作商家并不是太多的情况下,齐家网还能较好把控,但是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齐家网就必须开放平台,随着加入的装修公司、施工团队、材料供应商越来越多,对齐家网的供应链整合能力的挑战也会更大。


2、与齐家网合作的家装E站、海尔有住网等互联网整体家装公司,在某种程度上与齐 家网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眼下齐家网作为国内最大的家居电商平台,在入口上拥有绝对的优势,但是这类互联网整体家装公司通过借助齐家网的流量获取自己的 用户,未来实力足够强大就完全有可能会摆脱齐家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齐家网也是在养虎为患。


机会:


1、在齐家网所发布的《2015年Q2在线家装行业报告》中显示,家装消费者对于专业监管的需求在不断提升,而这个正是资源整合平台齐家网相较于其他整体家装平台的优势所在,也是齐家网抓住用户对监管需求的最好机会。


2、目前国内的家装消费者对于整体家装风格处于一个偏好多样化的态势,风格多样化正在成为整体家装最重要的亮点。而拥有众多整体家装公司以及互联网家装的齐家网,就汇集了格式各样不同装修风格,消费者的选择余地非常大,这对于平台模式的齐家网同样也是一个大好机会。


风险:


齐家网面临的最大风险还是来自于天猫这样的电商巨头,眼下天猫的家装平台也正在开始布局从设计、施工、材料到售后的一条龙服务,只是目前天猫整体家装平台还没有完全整合成一条龙服务,只接入了家装e站,但是天猫强大的平台实力和入口是齐家网不敢小觑的。


总结:


齐家网作为国内最大的家居电商平台,通过前期的商家资源积累,成功地整合了众多优 秀的家装公司、材料供应商等,同时在工程质量监控及售后服务上提供多重保障,以此打造的整体家装平台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多样化的需求,也能让消费者 真正省心、省力、省时。而齐家网凭借着线上强大入口和线下体验店的结合,定能迅速在整体家装服务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种平台模式成为整体家装的最大赢家可 能性非常大,但同时未来天猫家装对于齐家网的威胁也将有可能存在。


三、自建模式


以海尔有住网、家装E站、爱空间、柚子装修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家装公司对于整体家装的布局也是来势凶猛,他们所采用的是多以自建队伍模式为主,他们也正在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选择。


优势:


1、自建队伍模式打造整体家装,能够在设计、主材、施工以及售后上建立一套自己的标准化服务体系。这种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对于企业的口碑会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也比较容易得到一批认可该标准化服务的忠诚消费者。


2、几乎所有的自建整体家装公司都是通过F2C模式工厂直接供给用户材料,大大节省了中间环节的各种材料费、家居费,从而能够在整体家装的套餐价格上占有一定的优势。


3、目前海尔有住网、家装E站、柚子装修都已经接入了齐家网整体家装平台,据可靠 消息称爱空间也正在洽谈中,此外家装E站也加入了天猫家装平台。他们除了打造自有线上产品之外,借助拥有入口优势的齐家、天猫等平台能够让自己在短时间内 积聚大量的人气,并培养一批忠实稳定的整体家装客户群。


劣势:


1、自建队伍的互联网整体家装公司,在发展速度和规模上同样也会遭遇到跟传统线下家装公司一样的问题,会受到地域上的限制。比如成立时间并不是很长的爱空间,目前主要局限在北京地区,这就会导致在其他地域失去市场先机。


2、目前这些自建模式的互联网整体家装公司在流量入口上缺乏一定的优势,只能通过借助齐家、天猫等平台来为自己导流。但是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他们未来必然将会形成对齐家、天猫等平台严重的依赖性,一旦离开了平台可能就失去了客户来源。


3、互联网整体家装模式在标准化上拥有优势,但同时面对越来越多个性化需求的消费者却有些束手无策。


机会:


1、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来看,省心、省力、省时正在成为了现今家装时代的核心关键词,整体家装是解决这几个关键词问题的最佳一站式方案。对于互联网家装平台来说,同样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也是他们撬动传统的线下家装模式最好时机。


2、从目前的家装市场现状来看,很多传统线下家装公司所提供的家装服务要么质量好但价格承受不起,要么价格便宜但质量着实让消费者不敢恭维,这也给了互联网整体家装平台一个绝好的机会。


风险:


1、自建队伍的模式,将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支出,尤其是在企业需要扩张的时候,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扶持,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对企业而言将会十分危险。


2、目前互联网整体家装公司所推出的套餐价格几乎都是利润微薄,甚至可以说是零利润。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短期还能坚持,长期如果没有找到好的增值服务模式,施工、材料质量可能就得不到保证,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公司无法继续运营下去。


总结:


自建模式的互联网整体家装公司,对于传统的线下家装必然会造成一种巨大的冲击。但是这种模式要想成为整体家装的大赢家,除了要做好服务、提升施工质量,同时也要找到好的盈利模式,最重要的是要摆脱对齐家、天猫等综合平台的依赖才有可能,否则只能成为综合模式平台的寄生虫。


总体看来,刘旷认为在整体家装时代,传统的线下家装公司最终将面临淘汰,而拥有较 好用户体验的线下整体家装公司通过依附在互联网平台上也能获得一定的发展,并与平台共存亡。最终能够一统江湖的不会是自建模式的互联网家装公司,最大可能 性是综合模式的互联网家装平台,但是自建模式的互联网家装公司通过前期的积累,未来与综合模式平台一争天下也并非没有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549

國家資產負債表:中國經濟整體杠桿率6年增65.7%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59963.html

國家資產負債表:中國經濟整體杠桿率6年增65.7%

一財網 章軻 2015-07-24 17:25:00

“杠桿轉移”是目前解決杠桿率的流行做法,李楊不反對中央政府或者國有金融結構承擔地方政府的債務,但是“不欣賞那種將企業部門的杠桿向居民部門轉移的做法,更不贊同通過推動股價上升,同時借以增發股票或IPO,進一步增加權益,來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戰略’。”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楊等專家聯合編制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5:杠桿調整與風險管理》24日發布。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國家負債率上升與全球危機和國內經濟下滑密切相關,一旦經濟增長速度長期持續下滑並致使“或有”負債不斷“實有”化,中國的主權凈資產的增長動態有可能逆轉,因而不能掉以輕心。

研究還表明,中國的杠桿率迅速上升是確定無疑的事實,而去杠桿則是克服危機、調整經濟結構、促使國民經濟恢複健康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另外,報告還闡述了當前中國的資產負債表的結構風險,認為其主要表現為期限錯配、資本結構錯配以及貨幣和資產錯配。

中國發生主權債務危機應為小概率事件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學部委員李揚介紹,2013年,曾領銜出版了《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3:理論、方法與風險評估》,首次編制了2000年以來我國居民、非金融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和對外部門,以及國家和主權的資產負債表,相應計算了負債率和杠桿率,並做了若幹分析,提出了若幹建議。

“這份報告系上述研究的繼續,數據則盡量更新到2014年底。”李揚說。

基本數據顯示,在國家資產負債表方面,2007~2013年,國家總資產從284.7萬億元增加到691.3萬億元,增長406.6萬億元,年均增長67.8萬億元。同期,國家總負債從118.9萬億元增加到339.1萬億元,增長220.2萬億元,年均增長36.7萬億元。

2007~2013年,中國的凈資產從165.8萬億元增加到352.2萬億元,增長186.4萬億元,年均增長31.1萬億元;凈金融資產從7.4萬億元提高到16萬億元,增長8.6萬億元,年均增長1.4萬億元。

從結構上看,2013年,居民、非金融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總資產占國家總資產之比分別為29.4%、30.3%、27.4%和12.9%;

在非金融資產中,居民、非金融企業、政府分別占比為38.4%、40.8%和20.8%;就金融資產而言,居民、非金融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占比分別為20.7%、20.2%、53.9%和5.2%。

李揚介紹,從國家層面的資產負債率的變化趨勢看,2007~2013年,國家負債率由41.8%提高到49%,上升7.2個百分點,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2009年、2012年和2013年上升較為明顯,分別上升2個百分點、3.2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這說明,國家負債率上升與全球危機和國內經濟下滑密切相關。

按寬口徑匡算,2014年中國主權資產總計227.3萬億元,主權負債124.1萬億元,資產凈值為103.2萬億元。

考慮到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變現能力有限以及國土資源性資產使用權無法全部轉讓的情況,以窄口徑來統計,即扣除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13.4萬億元,並以2014年的土地出讓金(4萬億元)替代當年的國土資源性資產(65.4萬億元),中國的主權資產將由227.3萬億元減少到152.5萬億元。由此,窄口徑的主權資產凈值為28.4萬億元。

李揚說,無論何種口徑,中國的主權資產凈額均為正值,表明中國政府擁有足夠的主權資產來覆蓋其主權負債。因此,在較長的時期內,中國發生主權債務危機應為小概率事件。

但是,包括養老金缺口以及銀行顯性和隱性不良資產在內的或有負債風險值得關註。一旦經濟增長速度長期持續下滑並致使“或有”負債不斷“實有”化,中國的主權凈資產的增長動態有可能逆轉,對此不可掉以輕心。

中國經濟杠桿率6年上升65.7%

研究結果顯示,2000年至2014年,國有企業總資產占非金融企業總資產的比例由43.8%下降到30.2%,工業企業總資產占非金融企業總資產的比例則從34.5%下降到27.4%(其中,2004年,該占比曾達到38.5%的高點)。

國有企業總資產規模略有增加的同時其占比持續下降,反映了民營和非公經濟隨改革深化強勢崛起的事實;工業企業總資產規模略有增加的同時其占比下降,則反映了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良性變化。

2008年之前,我國非金融企業的杠桿率一直穩定在100%以內,全球金融危機後,其加杠桿趨勢非常明顯。其中,資產負債率從2007年的54%上升到2014年的60%,上升了5個百分點;其次,非金融企業負債占GDP比重從2007年的195%上升到2014年的317%,上升了122個百分點。再次,2008~2014年間,非金融企業杠桿率(反映債務占GDP的比重,與前面負債占GDP的比重略有不同)由98%提升到149.1%,猛增了51%以上。如果不考慮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杠桿率雖只提高到123.1%,但也上升了25個百分點以上。通過國際比較,我們發現,中國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水平在所比較的國家中是最高的,其隱含的風險值得關註。

不過,報告也指出,通過將中國與美、英、德、日四國比較發現,非金融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和負債占GDP比率是一個隨國家經濟和金融體制特點以及經濟發展階段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的經濟現象,其利弊優劣不宜一概而論。

2008~2014年,居民部門債務總額占GDP的比重從18.2%提高到36%,上升了17.8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部門從98%提高到123.1%,上升了25.1個百分點;金融部門從13.3%提高到18.4%,上升了5.1個百分點;政府部門從40.6%提高到58%,上升了17.4個百分點。

加總以上各部門,2014年末,中國經濟整體(含金融機構)的債務總額為150.03萬億元,其占GDP的比重,從2008年的170%上升到235.7%,6年上升了65.7個百分點。如果剔除金融機構部門,中國實體部門的債務規模為138.33萬億元,其占GDP的比重,從2008年的157%上升到2014年的217.3%,6年上升了60.3個百分點。

“我們的估算與一些國際機構(例如麥肯錫)的估算有所不同。”李揚介紹,主要差別在於對金融部門負債率的估算上。我們的方法僅計入了金融部門發行的債券余額,而麥肯錫方法則是加總了其他存款性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和“對其他金融機構債權”兩項。

李揚說,估算杠桿率的主要目的是評估風險,而金融部門債務中的通貨和存款並不構成金融部門的主要風險或風險較小,可以不計。更何況,麥肯錫在進行國際比較時,使用的也是剔除金融部門之後的實體經濟部門的杠桿率。所以,為了更清晰地認清中國的風險所在,同時,遵循國際慣例,以增強國際可比性,選擇了目前的方法。

“然而,無論取何種口徑,中國的杠桿率迅速上升都是確定無疑的事實。”李揚說,國際社會認為,2008年之前,全球杠桿率的上升主要由發達國家導致,但自那之後,全球杠桿率的上升主要歸因於發展中國家。這意味著,發展中國家可能成為下一場債務危機的主角。中國作為杠桿率不斷提高的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於這一兇險的預言,不可不保持高度警惕。

反對借增發股票降企業杠桿

去杠桿是克服危機、調整經濟結構、促使國民經濟恢複健康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

李揚介紹,從債務率=債務/收入這個公式出發,去杠桿的方略可有“分子對策”和“分母對策”兩類。分子對策即對分子(即債務)進行調整,手段包括:償還債務、債務減計、政府或中央銀行承接債務、降低利息支出等;分母對策即對分母進行調整,手段包括結構性改革、擴大真實GDP規模、或通過通貨膨脹擴大名義GDP規模等。

李揚說,在分子對策方面,償還債務是去杠桿的基本途徑,用出售資產的方式償債,更是去杠桿的正途。但是,任何減債的方式都有緊縮作用,這是不可忽視的副作用。直接進行債務減計的可行性可以存疑,即便實踐上可行,減計造成資產價值的直接損失及對其他市場的溢出作用,也會對經濟運行產生負面影響,而且,信用違約可能打壓市場參與者的信心,致使全社會信用萎縮。

李揚說,政府或央行承接債務,等價於債務減計。政府承擔,意味著未來的稅收負擔將會加重;央行承接,需要考慮其中長期影響,因為央行在未來的某一時點上一定會收縮其資產負債表,那時便會有反面作用出現。至於減少利息支出,即便可行,其作用也甚微。

“分母對策不會像分子對策那樣立刻見效,但卻是治本之道。”李揚說,因此,危機以來,多數接受了IMF等國際組織救援和指導的重債國,大多承諾推行結構性改革以實現中長期實際產出的增長。近期的希臘債務危機,在經歷了大範圍的迂回之後,不得不走回以改革換救助之路。“這告訴我們,改革,並以此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長速度,依然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所在。”

解決杠桿率高懸問題,有一種“杠桿轉移”說頗為流行,這指的是在一個主權主體內各組成部門之間進行債務轉移,例如,由中央政府接手地方政府債務,或由國有金融機構承擔地方政府債務等等。

李揚分析說,客觀地說,眼下,政策當局似乎也正沿著這條思路施為。“鑒於在中國,各級政府以及國有金融機構事實上屬於同一產權主體,我們並不反對這種轉移。”說到底,這種“杠桿轉移”,也正是解決我國地方和企業杠桿率過高問題的現實途徑。

李揚說,“然而,我們不欣賞那種將企業部門的杠桿向居民部門轉移的做法,更不贊同通過推動股價上升,同時借以增發股票或IPO,進一步增加權益,來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戰略’。”2015年6~7月發生股市劇烈波動,可以說為此種思路給出了負面評價。

管理資產負債表的結構風險

李揚認為,當前中國的資產負債表的結構風險,主要表現為期限錯配、資本結構錯配、以及貨幣和資產錯配。這些錯配既與發展階段相關,更與體制扭曲有關。因此,解決資產負債表風險,根本上還要依靠調整經濟和金融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研究顯示,期限錯配問題主要反映在地方資產負債表中。雖然我國地方政府總體上不存在清償力問題,但是,由於嚴重存在期限錯配,它們資產負債表的流動性風險是極大的。

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期限錯配,主要歸因於地方政府的資產大多期限較長(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投資),而在負債面,卻又缺乏可持續的長期資本來源。解決這種期限錯配問題,必須綜合施策。其中,建立穩定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大力發展長期信用金融機構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積極根據收入和支出責任匹配原則來調整中央與地方間財政關系等,均為題中應有之義。

李揚說,資本結構錯配問題主要反映在非金融企業資產負債表中,其基本表現就是負債率過高。這一狀況,與中國的金融結構密切相關。銀行間接融資為主,構成中國的金融體系的基本特色。由於銀行信用只能以貸款方式提供,依賴銀行體系為企業提供資金,自然產生提高企業負債率的結果。治本之道是認真落實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努力“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多渠道推動股權融資,發展並規範債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同時,也應當根據變化了的環境和條件,重新審視禁止商業銀行從事投資活動的規定。

貨幣和資產錯配問題主要體現在對外資產負債表中。其集中表現,就是我國對外資產和對外負債的投資收益差額(中國對外投資與外方在中國投資的收益軋差)長期為負。

李揚認為,為扭轉此類錯配,在放松對資本和金融項目管制的過程中,應穩步從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兩個層面推動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的結構調整。在負債方,通過人民幣的國際化,通過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和自貿區建設,增加人民幣在我國對外負債中的比重,逐步降低我國的對外負債成本。在資產方,應註重擴大內需,放緩外幣定值資產(特別是債權類資產)的積累;在實施“藏匯於民”戰略中,大力促進對外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特別是股權投資),增加對投資對象國貨幣定值的權益類資產的持有,以分享其經濟增長的收益。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02

上海浦東國資改革繼續推進 外高橋啟動整體上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9949.html

上海浦東國資改革繼續推進 外高橋啟動整體上市

一財網 胥會雲 2015-08-14 08:13:00

上海國資改革再現新動向。上市公司外高橋股份(600638.SH)13日晚間發布多份公告,涉及與控股股東上海外高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外高橋集團”)的資產整合及人員整合,由此,外高橋集團整體上市啟動。

上市公司外高橋股份(600638.SH)13日晚間發布多份公告,涉及與控股股東上海外高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外高橋集團”)的資產整合及人員整合,由此,外高橋集團整體上市啟動。

外高橋股份是今年6月11日宣布的上海浦東新區首批國企改革試點企業之一,也是首個啟動的浦東國企改革項目。

根據此前披露的改革方案,外高橋集團和上市公司外高橋股份的管理體制會進行調整,充實上市公司高管團隊,優化上市公司組織架構,完善市場化管理機制 ,梳理外高橋集團所屬的非上市資產,委托上市公司管理並簽訂委托協議。

與此同時,作為上海自貿區外高橋片區的開發建設主體,外高橋集團要打造成為戰略目標明確、治理結構規範、激勵約束機制完善、競爭優勢突出的國有投資控股公眾公司,以市場化手段更好地服務自貿區建設。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外高橋集團的資產總額為356.49 億元,凈資產額145.91億元;2014年度實現營業收入80.59億元,凈利潤7.56億元。

外高橋股份的公告,包括了公司更名、收購集團資產、托管集團資產、集團高管入駐等多項事宜。

關於收購集團資產方面,公告稱,外高橋股份籌劃收購外高橋集團持有的上海外高橋汽車交易市場有限公司70%股權、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100%股權和上海外高橋物流中心有限公司0.25%股權。公司董事會擬於近期啟動上述資產的評估工作,並適時對收購資產事項予以審議和披露。

在托管集團資產方面,公告稱,外高橋股份擬托管外高橋集團的11項資產,其中包括上海外高橋新市鎮開發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上海外高橋集團財務有限公司70%股權、上海外高橋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60%股權、上海自貿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45%股權、上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0%股權等,這些資產凈值高達19.16億元。

公告稱,此次委托經營的期限為3年,系為響應浦東新區國企改革方案的總體部署要求,做實做強上市公司的舉措之一。受托管理外高橋集團的非上市股權資產,也有利於資產的有效整合,形成與上市資產的有效互動,有利於發揮集團整體平臺效應與優勢,符合上市公司長遠發展計劃,對公司及全體股東有積極影響。此外,隨著受托管理資產的業務增長,結合本次受托管理費用采用基礎管理費與浮動管理費相結合的方式,此次交易也或成為上市公司的潛在利潤增長點。

其中,基礎管理費以上一年度經審計的委托管理標的公司賬面歸屬於母公司凈資產*控股股東外高橋集團持股比例*1%;浮動管理費則是(委托管理標的公司年度凈利潤-委托管理股權資產的三年加權平均凈利潤)*20%。

公告也顯示,目前外高橋股份委托管理股權資產的三年加權平均凈利潤,約為7785萬元。

在調整外高橋集團與上市公司管理體制方面,首先是上市公司外高橋股份的全稱,從“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時外高橋集團擬於近期更名為“上海外高橋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此外,外高橋股份公司董事會在免去現任多名副總經理後,聘任劉宏、李雲章、陸基、姚忠、李偉5人為公司副總經理,這5人此前均曾經擔任過控股股東外高橋集團的副總經理。

此外,由於總經理施偉明退休,外高橋股份公司將聘任劉櫻為新任總經理。劉櫻此前曾任蘇州圓融發展集團公司總裁、蘇州新建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蘇州工業園區兆潤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等職,並沒有外高橋系統內的任職經歷,不過其任職的幾家公司,都是蘇州工業園區內的開發公司,性質與外高橋相同。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872

逾百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告急 整體風險可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9798.html

逾百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告急 整體風險可控?

一財網 陶南 2015-08-31 23:22:00

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8月31日,今年發生股權質押的公司中,超過813家發生股權質押公司的最新股價低於其質押日價格,其中超過158家公司最新股價較質押時日價格跌幅超過50%

6月中旬以來的股災不僅讓各類投資者損失慘重,也讓一度如日中天的股權質押業務面臨“破位平倉”的風險。面對不斷下跌的股價,上市公司同樣成了熱鍋的螞蟻,開始用補充質押物、補充保證金等方式自救。

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8月31日,今年發生股權質押的公司中,超過813家發生股權質押公司的最新股價低於其質押日價格,其中超過158家公司最新股價較質押時日價格跌幅超過50%。

在市場人士看來,股權質押、場內去杠桿等因素已儼然成為壓在A股頭上的大山,其對二級市場的影響不可小覷。根據中金公司最新研報數據,經歷6月以來的市場調整,目前股權質押業務存量約為2.7萬億,占A股總市值的6%,若以質押時股價測算,2015年凈增的質押市值為1.66萬億,目前已縮水為1.4萬億,降幅達16%。

在融資渠道方面,銀行、券商、信托等主流通道中,券商渠道的股權質押占比占最大,約為57%;銀行次之,占比約為23%。從行業分布來看,房地產、醫藥生物、新興成長性行業股權質押規模較大,其中規模最大的醫藥生物質押市值約為0.3萬億;融資需求一貫較高的房地產行業緊隨其後;傳媒互聯網、電子、計算機等TMT領域新秀的質押市值排名也相對靠前。

對上市公司而言,大股東若進行高比例股權質押風險最很大,如果上市公司股價跌至股權質押警戒線,上市公司股東會被要求追加擔保,若股東手中可追加的股份或資金不足,而公司股價繼續下挫至基準股價的“平倉線”,被質押股權則由質權人進行平倉處理。一旦銀行、券商等質權方將質押的股份以大宗交易、二級市場直接拋售,將會對市場產生巨大沖擊。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對單一股票而言,這樣的下行壓力只有1次或幾次,在質押方平倉或質押人解押後便會解除,但對於整體市場來說,若指數下挫,將不斷有股票受到質押的影響,並反過來作用於指數,產生負向循環。

不過,從股權質押的業務發展看,由於近期市場一直在下行,許多上市公司股價也創出了近期新低,券商等已將股權質押業務收緊。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最近兩個月銀行和券商方面紛紛調降股權質押率,部分金融機構出於風控考慮,實質上基本暫停了股權質押業務。

一家大型券商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此前的股權質押業務在風控審核上相對粗放,對部分老客戶在質押到期後甚至會直接做展期。“此次風險暴露正在倒逼股權質押業務優化,未來在設定質押率時,不排除引入估值和流動性等考量標準。”

不過,在中金公司看來,目前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被平倉的壓力有,但出於可控制的範圍內並。中金公司認為,平倉是股權質押流程中的最後一步,由於目前貨幣政策放松趨勢下,總體流動性較為充裕,資金成本較低,同時股份如若被質押方平倉可能會影響質押人的控股地位(如若為控股股東)或話語權,因此多數質押人會選擇解押或補倉的方式來解除股權質押的風險,實際的平倉壓力可能並不大。

部分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情況
代碼 名稱 質押股數(萬股) 質押起始日期 股權質押日股價(前複權) 最新股價 最新股價較質押日跌幅
300380.SZ 安碩信息 40.00  2015-6-3 180.00  42.33  -76.48 
300248.SZ 新開普 200.00  2015-6-1 66.37  18.18  -72.61 
300431.SZ 暴風科技 66.00  2015-6-19 307.56  87.16  -71.66 
000681.SZ 視覺中國 1000.00  2015-6-5 65.87  20.34  -69.12 
002197.SZ 證通電子 750.00  2015-6-17 48.63  15.06  -69.03 
002612.SZ 朗姿股份 250.00  2015-6-10 95.30  29.65  -68.89 
300431.SZ 暴風科技 325.00  2015-7-13 276.80  87.16  -68.51 
300081.SZ 恒信移動 1200.00  2015-5-31 72.50  23.01  -68.26 
002491.SZ 通鼎互聯 420.00  2015-6-11 29.18  9.30  -68.13 
002491.SZ 通鼎互聯 900.00  2015-5-20 28.84  9.30  -67.75 
300356.SZ 光一科技 646.00  2015-6-16 75.65  24.73  -67.31 
600180.SH 瑞茂通 3950.00  2015-6-15 46.93  15.56  -66.84 
002612.SZ 朗姿股份 100.00  2015-6-24 89.00  29.65  -66.69 
300384.SZ 三聯虹普 459.32  2015-6-23 124.09  41.41  -66.63 
000592.SZ 平潭發展 935.00  2015-6-11 44.95  15.15  -66.30 
300350.SZ 華鵬飛 600.00  2015-5-13 123.00  42.36  -65.56 
300013.SZ 新寧物流 300.00  2015-5-26 38.44  13.33  -65.32 
300397.SZ 天和防務 300.00  2015-6-26 207.79  72.30  -65.20 
600094.SH 大名城 10000.00  2015-6-12 26.88  9.49  -64.69 
600094.SH 大名城 1302.30  2015-6-12 26.88  9.49  -64.69 
300356.SZ 光一科技 1282.00  2015-6-18 69.81  24.73  -64.57 
300223.SZ 北京君正 200.00  2015-6-11 49.82  17.66  -64.55 
300223.SZ 北京君正 71.00  2015-5-22 49.50  17.66  -64.32 
300223.SZ 北京君正 94.00  2015-5-22 49.50  17.66  -64.32 
300370.SZ 安控科技 374.00  2015-6-10 34.45  12.31  -64.27 
600410.SH 華勝天成 500.00  2015-7-3 47.84  17.22  -64.01 
002145.SZ 中核鈦白 400.00  2015-6-18 28.57  10.31  -63.91 
600180.SH 瑞茂通 3000.00  2015-6-17 43.00  15.56  -63.81 
002642.SZ 榮之聯 1361.00  2015-6-2 86.80  31.45  -63.77 
600330.SH 天通股份 700.00  2015-6-9 26.45  9.71  -63.29 
600180.SH 瑞茂通 1200.00  2015-6-9 41.96  15.56  -62.92 
300339.SZ 潤和軟件 530.00  2015-6-9 73.54  27.50  -62.61 
300178.SZ 騰邦國際 1168.00  2015-6-9 49.80  18.85  -62.15 
000681.SZ 視覺中國 1000.00  2015-6-18 53.70  20.34  -62.12 
000681.SZ 視覺中國 1000.00  2015-6-18 53.70  20.34  -62.12 
000681.SZ 視覺中國 1000.00  2015-6-18 53.70  20.34  -62.12 
300004.SZ 南風股份 423.00  2015-5-25 45.11  17.11  -62.07 
300223.SZ 北京君正 300.00  2015-5-21 46.50  17.66  -62.02 
002451.SZ 摩恩電氣 1634.40  2015-6-11 25.52  9.71  -61.95 
300380.SZ 安碩信息 250.00  2015-6-26 110.16  42.33  -61.57 
002229.SZ 鴻博股份 1800.00  2015-6-18 36.20  13.92  -61.55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735

三桶油整合大戲即將上演:整體合並難度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1196.html

三桶油整合大戲即將上演:整體合並難度大

經濟觀察報 2015-09-06 10:33:00

三大石油公司如何進一步改革,目前正在梳理階段,官方機構和民間機構都在組織人員進行研究,各種研究非常多,未來中國油氣領域格局或將面臨改變

面臨國內國企改革和國際行業洗牌的雙重格局,前段時間“三桶油”合並還是拆分的猜測四起。如今這樣的討論雖未進入官方階段,但討論在國務院研究室等為政府提供決策咨詢的研究機構中仍在持續。“三大石油公司如何進一步改革,目前正在梳理階段,官方機構和民間機構都在組織人員進行研究,各種研究非常多,未來中國油氣領域格局或將面臨改變”,一位接近國務院研究室的知情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

樹欲靜而風不止,曾風光無限的國際各大油氣巨頭紛紛陷入低油價帶來的危機中,今年4月份披露的英國天然氣公司(BG)被殼牌收購的消息如今已坐實,市值大幅跳水的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公司之一——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開放式股份公司(Gazprom)日前被傳面臨分拆的厄運。

與此同時,中國國企改革整合路徑也在探索中,南北車合並、中國核電和中電投合並已成事實,中遠和中海整合信號再起,這些都刺激著“三桶油”的神經。

管道將拆分?

去年起,拆分中石油、拆分管道以及“兩桶油”合並或者中海油與中化合並的傳出。

早在2010年,發改委就曾討論過管道拆分的問題。最近有新的消息稱,8月27日,中石油、中石化[微博]在同一天召開的年中業績發布會期間均提及油氣體制改革,中石油副總經理汪東進透露,發改委和能源局組織開展的油氣行業體制改革方案的編制工作,目前處於征求意見和修改完善階段。而且他還稱,油氣管道分離符合油氣行業體制改革的大方向,也是重點內容之一。與此同時,中石化董事長王玉普則坦言,對於管道拆分問題,公司正根據國家發改委有關規定和政策做好準備。這似乎都意味著管道拆分獨立的大方向正在成型。

“國內幾大石油公司到底是合並還是分拆,目前有贊成合並的,也有贊成分拆的,我的意見是對幾大石油公司進行專業化分拆,特別是壟斷性質強的油氣管道、天然氣業務分拆出來已經刻不容緩了。”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單聯文告訴經濟觀察報。

五年前的那次管道拆分重組計劃終因未能意見一致而作罷,隨後的幾年間,管道資產主要持有者中石油,因不堪管道建設投資規模巨大的壓力,於2012、2013年連續兩次引入社會資本建設新的油氣管道。更於混合所有制改革開啟後的2014年5月份發布公告稱,中石油擬設立東部管道公司,並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轉讓東部管道公司100%股權。

繼2010年後,受彼時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與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鶴擔綱撰寫的一個改革方案的影響,2013年底管道被拆分獨立的說法又再度盛行。這個改革方案中曾明確提出,“將石油天然氣管網業務從上中下遊一體化經營的油氣企業中分離出來,組建若幹家油氣管網公司”。

幾個月後油氣管網的油氣運輸性質再次被強化,2014年2月13日,《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試行)》下發並正式實施,強調作為油氣管網運營企業的“三桶油”,應按照一定要求無歧視對第三方開放使用其油氣管網設施輸送、儲存、氣化、液化和壓縮等相關服務。

值得關註的是,今年6月初的消息稱,中石油西氣東輸二線與中石化川氣東送實現互聯互通。在中石油與中石化各自獨立經營的背景下,兩大石油公司的管道實現互聯貫通,這在國內還是頭一次。這被認為可能佐證了管道業務將從“兩桶油”拆分出來,成立一個新管道公司獨立運營的消息。

據了解,中國目前的油氣管道總里程約12萬公里,掌控格局以“三桶油”為主,其中中石油憑借中哈原油管道、西氣東輸等特殊項目,運營著全國約70%的原油管道及約90%的天然氣管道,控制著7.7萬公里長的油氣管道。中石化緊隨其後,擁有超過3萬公里的管道。

不過在“三桶油”合並與拆分現在只是大輪廓,離具體實施起來依然有些距離。幾天前,中石油董事長王宜林在年中業績發布會期間也表示,“管道專營符合專業化管理的大方向,但是中國天然氣管網建設尚不完全配套成熟,受多種因素制約,需要在宏觀頂層設計的基礎上分階段地進行實施”。

整體合並難度大

不過從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到石油企業多個層面來看,油氣管網剝離出來獨立運營的提法認同度還是較高。以國務院研究室綜合經濟司副司長範必為代表的不少專家學者都曾建議采取,將“三桶油”的天然氣骨幹管網業務合並,成立一個新的天然氣管網公司。

實際上,管網拆分的提法還曾是“拆分中石油”提法的其中一項內容,在2013年下半年,伴隨中石油反腐風暴推進,“拆分中石油”的可行性分析熱潮在媒體和產業界人士間掀起,彼時討論較多的有四個方向:單將上遊業務剝離成立專門的國家石油公司;將中石油管道拆分出來獨立成為公司;借鑒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拆分經驗將中石油按照區域拆分為區域公司;將中石油按照產業鏈各環節拆分為獨立的勘探、管道、煉油和銷售等公司。

然而拆分的邏輯還未清晰,今年年初前後中石油和中石化合並、中海油和中石化合並的說法傳出,而隨後的5月4日,“三桶油”掌舵者輪流坐莊、互相對調集體換帥,油氣領域改革的猜測甚至達到高潮。

在這一輪“三桶油”掌舵者的人事大調整中,中石油董事長周吉平到齡退休,由中海油董事長王宜林接任,而中海油董事長職位由原中海油總經理楊華接任,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到齡退休,由有著多年大慶油田工作經歷的王玉普接任。

就在“三桶油”集體換帥的當口,5月4日到7日,短短四天內,共有7家央企集體換帥,除了“三桶油”外,還包括五礦、一汽集團、東方汽車、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而一汽集團與東風汽車的董事長均來自對方的管理班子。

在那之前,一則關於“央企將在分類基礎上大規模兼並重組,未來將由112家有望縮減至40家”的媒體報道甚囂塵上,雖然國資委[微博]快速給予否認以澄清事實,但是央企合並的案例卻在傳聞、否認、成真的過程中,讓後續一些央企合並傳聞變得撲朔迷離。南北車合並、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並如今木已成舟,而早前傳聞合並的中遠系和中海系下屬5家上市公司於8月7日發布停牌公告,更有媒體披露雙方組建集團層面的“改革領導小組”已經在商討整合改革事宜,合並重組呼之欲出。

但是目前看來,幾大石油巨頭整體合並阻力較大。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戚聿東說,如果中石化和中石油合並,中海油和中化合並,則中石化與中石油合並後,很可能將會排在埃克森美孚之前,成為世界五百強的第一位。但是現在已經分別位列世界五百強第三和第四位的中石化、中石油,冒著更加壟斷和效率降低的巨大風險,只為進一兩個名次,合並的意義何在?

“原本就因壟斷而頗遭詬病,倘若中石油和中石化合並,會不會更加壟斷?回到之前石油化工工業部的時代。”中石化一位退休官員對經濟觀察報說。

不過一位老油氣專家對記者說,“兩桶油”直接合並的可能性非常小,某些板塊整合重組的可能性還是有的,比如將在勘探開采等領域的石油服務公司全部剝離出去,讓其不再依附在企業其他板塊嗜血生存,而是憑技術和服務面向社會,與社會上的其他同類公司一樣公平競爭,這樣可以激勵其不斷進行技術創新。

另外,此前有一種說法就是將油氣管網全部剝離出來,成立一個國家管網公司,上述油氣專家表示,不一定只成立一個,可以成立多個管網公司。以前三桶油各有優勢,把勘探開采、煉化銷售和海上勘探等產業鏈人為割裂,那樣拆分顯然是不完全合理的,如今需要將產業鏈延伸,或者合並同類項等,也並不能一概而論,而應該因板塊屬性而異、區別對待。

上述專家分析,對於石油、通信等涉及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領域,一旦合並將更加壟斷,降低效率和競爭力,而且這些領域遭到的整合阻力也特別大,所以合並的可能性較小。

經營壓力倒逼重組

曾於1998年按照“上下遊、內外貿、產銷一體化”原則脫胎的“三桶油”,彼時曾有區域性拆分的觀點,而如今面對去年遭腰斬今年持續低迷的油價和央企改革方向,業內再次掀起“三桶油”合並與拆分的討論。

單聯文說,如今低油價帶來的業績大幅下滑,正蠶食著“三桶油”的信心,這在未來持續一定時間段後,可能會反過來倒逼它們加快重組。

8月27日前後,“三桶油”集體發布了今年中期的業績,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凈利潤依次為254.06億元、244億元、147.3億元,分別同比下降了62.7%、22.3%、56.1%。“除了煉化業務占大頭的中石化凈利潤下降兩成多,中石油和中海油都下降六成左右,這種降幅是驚人的,在油價高時,‘三桶油’的現金流都不是很充裕,現在這種情況如繼續持續下去,對現金流影響不小。”一位油氣領域專家告訴經濟觀察報。

因此為了緩解自有現金流的壓力,類似於國際石油巨頭的做法,也在“三桶油”中間迅速推進,比如降薪裁員、縮減投資、剝離資產以及資產互換和股份置換等方式。據了解,今年2月27日前後,中石化集團下發了《中石化2015(85號)關於離崗人員分流安置工作的指導意見》,通過內部競爭上崗、單位外部上崗、提前退休、內部退養、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停崗留薪等六種渠道妥善分流安置離崗人員,隨後,中石油集團傳出降薪15%消息。

經營狀況相對差的是中海油,前兩年油價高位上海外大手筆收購了尼克森油田,資本支出從2012年599億元人民幣陡增至905億元,其中尼克森能源資本支出約為165億元,資本支出占中海油的18.2%,但是利潤僅占2%。

另一方面,此時正是抄底並購的好時機,不少有實力的國際石油巨頭開始獵殺優質資產布局長期發展。以殼牌為例,此前殼牌先後宣布出售日本煉油業務、英國加油站、尼日利亞資產等,今年8月7日還在轉讓所持統一潤滑油75%的股權,但是今年上半年成功以700億美元左右、溢價50%的收購價格將英國天然氣公司(BG)收入囊中。

不過中石化也有小的抄底動作,8月份,中石化完成了約11億美元從Lukoil PJSC收購一家哈薩克斯坦石油生產商50%股權的交易。

經營壓力日益增加的情況下,中海油內部油氣改革從煉化開始。8月4日,中海油總公司董事長楊華主持召開了中海油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總公司煉化產業優化整合方案》。

單聯文說,現在大的輪廓主要有合並、區域性拆分和專業化拆分等方式,以世界上的國家石油公司為例,總市值從最高3000多億美元跌到如今的500億美元,俄羅斯天然氣公司面臨分拆的命運,這可能會給中國油氣領域重組提供一個樣本,個人認為專業化拆分將很大程度提高效率,激發活力。

不過也有一位石油企業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說,石油企業大集團化和上中下遊一體化發展是經過歷史驗證的,曾經盛極一時的美國標準石油公司便是例子,而小公司化和專業化只會加大融合成本和形成新的壟斷。

但是單聯文並認為,以後“三桶油”統一按照管道、天然氣、上遊勘探開采、煉化和銷售等進行拆分為五六個專業化公司,然後由新成立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統一持股,按照淡馬錫模式進行管理,是一條有利於中國石油天然氣領域提高效率及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改革路徑。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18

海航集團整體上市? 董事局主席稱“還沒想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4156.html

海航集團整體上市? 董事局主席稱“還沒想好”

第一財經日報 董來孝康 2015-09-11 06:00:00

在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的海航集團,參股、控股上市公司達10家,2014年收入突破1500億元大關,所以即便在“群星雲集“的世界經濟論壇上也是“耀眼奪目”。

在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的海航集團,參股、控股上市公司達10家,2014年收入突破1500億元大關,所以即便在“群星雲集“的世界經濟論壇上也是“耀眼奪目”。

 

9月10日下午世界經濟論壇舉辦了一場題為“中國企業家的國際崛起”的分論壇,不僅有中國第一家軟件上市公司即東軟集團(600718.SH)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積仁,還有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鳳凰衛視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長樂,主持人也由鳳凰衛視主持一哥胡一虎和大連電視臺新聞中心副主任於洋聯袂擔綱,但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依然成為“焦點中的焦點”,略帶地方腔調、詼諧幽默的講話不時引起全場會心一笑。

當被問及“海航集團是否有整體上市計劃”時,陳峰依然氣定神閑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我自己還沒想好,到底上還是不上,確實還要根據發展的情況。”但他也表示,海航集團不會中斷在資本市場的運作。

兩項航空業務並購額達338億元

正如陳峰所言,海航集團從未中斷在資本市場上的運作,甚至可以說,海航集團與資本市場“水乳交融”。

9月7日,海航集團旗下渤海租賃(000415.SZ)公告稱,斥資25.5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63億元)並購飛機租賃公司AvolonHoldingsLtd.(AVOL.NYSE,下稱“Avolon”)的100%股權,渤海租賃也將借此跳板躋身全球飛機租賃公司第一集團。

據了解,Avolon是一家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飛機租賃公司,以機隊價值計算,Avolon為全球第11大航空租賃公司;截至2015年6月30日,Avolon機隊規模為260架,飛機資產的賬面價值達63.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近406億元)。

在將飛機租賃公司Avolon“收入囊中”之前,海航集團也把世界最大航空地面服務及貨運服務供應商Swissport“招入麾下”。

瑞士時間7月30日,海航集團與私募股權基金PAIPartners在蘇黎世簽署協議,收購Swissport的100%股權,交易規模約為27億瑞郎(約合人民幣175億元)。

能被海航集團相中的“對象”來頭可都不小。目前,Swissport為全球約700家航空公司客戶提供機場地面和貨運服務,業務遍布48個國家的270個機場,年保障乘客約2.24億人,擁有員工6萬人,年營業收入約30億瑞郎(約合人民幣194億元)。

海航集團本身的航空運輸業務也不可小覷。截至2015年2月,海航集團旗下航空運輸企業機隊總規模為545架,開通國內外航線680余條,通航城市210余個,年旅客運輸量6822萬人次。

上述兩項並購代價不菲,粗率計算一下,金額折合人民幣也要高達338億元,但這對於海航集團來說算得上是“強強聯手”;然而,在迅速做大航空業務規模的同時,服務品質又能否與之看齊呢?

對此,陳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海航集團經過這麽一段時間(發展),證明在行業里毫無問題,我們的國際航空服務是世界五星級航空服務,打敗美國航空服務毫無問題。”陳峰在講話中用了兩次“毫無問題”的表述,也足見其對航海集團航空服務的信心。

不在意人民幣匯率波動

國際並購大手筆不停歇,戰場轉移至英國,當地時間8月28日,海航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海航投資控股收購英國路透社總部大樓,這也是海航集團在倫敦“斬獲”的首個重大收購項目,但並未透露收購金額。

在分論壇上,主持人追問陳峰,海航集團頻繁的國際投資是否擔心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呢?

對此,陳峰則反問“誰告訴你,我們對人民幣匯率很在意了?”其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坦言,天下事沒有好的都讓你得,頭兩年人民幣很堅挺,你借的美元,可以賺錢,但你不能老賺錢啊,所以這個人民幣匯率不用太在意,關鍵在於企業自身的發展能不能適應全球化的商業規則。

然而,在提及“政府應該為國內企業走出去做些什麽”時,陳峰先是連用三個“不斷地”說了一段肯定的話,“咱們國家在提出‘一帶一路’之後,在不斷地改進走出去這個程序、不斷地簡化(程序)、不斷地提高(審批)效率。”

但陳峰也指出,總體上看,任何政策從上面到下面都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時間,我們需要忍耐。“中國企業走出去、加快國際化步伐,需要國家的政策進一步簡化和成功的配套,比如外匯配置程序就還需要簡化。”他表示。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797

招商局蛇口整體上市 市值將超綠地萬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942.html

招商局蛇口整體上市 市值將超綠地萬科

一財網 吳斯丹 2015-09-18 15:10:00

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出臺僅5天,招商系地產發起的重大無先例重組方案正式出爐,一家市值超越綠地(600606.SH)、萬科(000002.SZ)的“地產巨無霸”即將誕生。

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出臺僅5天,招商系地產發起的重大無先例重組方案正式出爐,一家市值超越綠地(600606.SH)、萬科(000002.SZ)的“地產巨無霸”即將誕生。

9月17日晚間,招商地產(000024.SZ)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招商局蛇口擬發行A股股份換股吸收合並招商地產。換股吸收合並完成後,招商地產將終止上市並註銷法人資格,招商局蛇口的股票將申請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流通。

公告同時披露了招商局蛇口的混改方案,上市之後,招商局蛇口將面向10名特定對象定向增發以募集資金150億元,並推出員工持股計劃。

平安證券指出,大股東整體上市+引入戰投+員工持股,招商地產在央企改革中先行一步。

重組之後,招商局蛇口將不再為單純的地產開發商,而是集園區開發與運營業務、社區開發與運營業務、郵輪產業建設與運營業務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開發和運營服務商。

領銜央企改革

停牌5個多月後,備受矚目的招商系地產“無先例”重組方案終於出爐,成為央企改革中的領先者。

據公告,招商局蛇口擬發行A股股份,並以換股吸收合並的方式吸收合並招商地產。招商局蛇口本次A股股票發行價格為23.60元/股;招商地產A股換股價格為37.78元/股,招商地產B股換股價格為人民幣28.67元/股。這意味著招商局蛇口與招商地產A股、B股的換股比例分別為 1:1.6008、1:1.2148。

此次換股吸收合並也將為股東提供現金選擇權,招商地產A股現金選擇權行使價格為23.79元/股,招商地產B股現金選擇權19.46港元/股。

為避免招商局蛇口上市後股價的非理性波動,招商局集團做出了增持承諾。若招商局蛇口上市之日起 3 個交易日內任一交易日的A股股票收盤價低於此次換股吸收合並的發行價格(23.6元/股),招商局集團將在該 3個交易日內投入累計不超過人民幣30 億元的資金進行增持,增持完成後的6個月內不出售所增持股份。

換股吸收合並完成後,招商局蛇口控股將承繼及承接招商地產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 人員、合同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招商地產終止上市並註銷法人資格,招商局蛇口的股票將申請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流通。

值得註意的是,招商局蛇口還擬采用鎖定價格發行方式向共10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 A 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50億元。

公告顯示,招商局蛇口此次定向增發的對象中包括工銀瑞投擬設立及管理的資產管理計劃、國開金融、華僑城、奇點投資擬設立及管理的有限合夥企業、易方達投資擬設立及管理的契約式基金、興業財富擬設立及管理的資產管理計劃、鼎暉百孚擬設立及管理的有限合夥企業、致遠勵新擬設立及管理的有限合夥企業、博時資本擬設立及管理的資產 管理計劃 A 及資產管理計劃 B、員工持股計劃。

其中,員工持股計劃的參加對象總人數不超過2585人,包含公司和招商地產部分董事、部分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骨幹,認購的員工持股計劃總份額不超過4237萬份,總金額不超過10億元。

交易完成後,招商局蛇口的股權結構為:招商局集團及關聯方持股占比68.43%,處於絕對控股地位,原招商地產中小股東持股占比23.66%,10名特定對象持股占比7.91%。

這是對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中要求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響應。不久前,在招商局蛇口的創立大會上,李建紅表示,招商局蛇口設立後,未來將通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完善以及引入戰略投資者,進一步優化法人治理結構,重組業務和管理架構。

成市值最大開發商

經此重組,招商局蛇口將一舉超越綠地、萬科,成為國內市值最大的開發商。

按照此次向10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規模計算(7.91%的股權可募集150億元),招商局蛇口總市值將達1896.97億元。而以9月17日的收盤價為準,綠地控股總市值約1728億元,萬科總市值約1447億元。招商地產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合並後,招商地產與控股股東招商局蛇口之間的潛在同業競爭問題將徹底解決,存續公司的運營成本將有效降低,經營效益顯著提高,市場品牌得到延續,抗市場風險能力顯著增強。

合並報表之後,截止2015年6月30日,招商局蛇口控股的總資產為1837.96億元,營業收入190.99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8.27億元,凈資產收益率8.85%。而招商局蛇口的業務將不僅僅局限於地產,其戰略目標以“產網融城一體化運作”為手段致力於城市升級,到 2020 年發展成為中國領先並具備 國際水平的城市綜合開發和運營服務商,進入行業第一梯隊。在公告中,招商局蛇口的對標公司不再是傳統地產開發商,而是南京高科、浦東金橋、外高橋、張江高科、華夏幸福等綜合性開發運營商。

具體而言,未來三至五年,招商局蛇口將緊緊圍繞園區開發與運營、社區開發與運營、郵輪產 業建設與運營三大核心業務發展。

根據招商局蛇口控股的預測,招商局蛇口控股合並招商地產後 2015 年、2016 年和 2017 年預計實現的備考歸屬母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數為 62.4億元、 85.9億元和 103億元。

本次交易尚需招商局蛇口控股股東大會、招商地產股東大會作出決議,同時需經國務院國資委、商務部的批準同意,以及證監會的核準。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66

銀行房貸四季度“惜貸”隱現:信貸額度整體不及往年吃緊 對“豪宅”趨於謹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3890.html

銀行房貸四季度“惜貸”隱現:信貸額度整體不及往年吃緊 對“豪宅”趨於謹慎

一財網 夏心愉 2015-10-07 21:52:00

不過,銀行們並未隨之火熱起來,貸款政策仍然“冷靜”。本報記者從一家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零售業務部門人士處獲悉,從首套房貸打折情況來看,該行此前提供的85、86折優惠已經悄然從嚴,一般情況下最低折扣升至9折。

以往到了10月份,有貸款購房需求的人往往會遇到兩個並行現象。一來,樓市進入“金九銀十”,房企推盤逐步進入高峰階段;二來,有些銀行進入第四季度,信貸額度就不夠寬裕了,對於利潤較薄的房貸的青睞程度隨之下降。正所謂“貸款放年頭,存款沖年尾”。今年的情況又是怎樣呢?

從房企推盤情況來看,中原地產監測的9月末22個城市重點項目的推售套數環比增加104%,達到年內的第三高位。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房企目前的推盤已為後市提供了充足貨源,同時各地市場認購情況也表現良好,22城市最近整體認購率達到61%。他預計,“銀十”市場表現有望超過9月。

不過,銀行們並未隨之火熱起來,貸款政策仍然“冷靜”。本報記者從一家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零售業務部門人士處獲悉,從首套房貸打折情況來看,該行此前提供的85、86折優惠已經悄然從嚴,一般情況下最低折扣升至9折。

對“豪宅”房貸趨於謹慎

“到了最後一個季度,會有部分銀行出於額度或利潤考慮,收縮房貸折扣力度,北京也有類似的情況。”張大偉在接受采訪時稱。在他看來,一線城市房地產價格近幾個月來連續走高,銀行出於風控考量,也會謹慎一些。

從搜房網統計的上海地區數據來看,首套房貸最低折扣仍以基準利率打9折為主流,工行、民生此前提供低於9折的折扣幅度已經縮小,目前也實行最低9折。

盡管有個別銀行調整了貸款定價,但整體來看,較之往年,今年年尾的信貸額度並不緊張。“2012年、2013年的時候,年尾我們支行基本上不放房貸了,有顧客申請,也會壓到下一年頭上再說,今年我們還是做的,額度都是有的。”

本報記者近期走訪上海多家銀行支行發現,大行中,諸如農行、建行仍表示,雖然一般情況下首套房貸利率給予9折,但如果貸款人個人征信紀錄良好、且純商業貸款額度達到兩百萬以上,支行仍然可以為客戶嘗試申請86折~88折的折扣。

從整體政策環境來看,2015年房地產市場政策在2014年逐步寬松的基礎上仍在進一步給予支持。9月30日,央行聯合銀監會發布通知稱,在不實施“限購”措施的城市,對居民家庭首次購買普通住房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為不低於25%,同日公積金異地使用政策也發布,同時要求部分城市提高公積金額度。

這一政策是本著“分類指導,因地施策”的原則制定的,主要激活改善的是三四線城市的需求,北、上、廣、深這些房價上升的城市仍在“限購”之中,首套房貸首付比例仍是雷打不動的3成。不過,對於貸款利率定價相對較高的二套房貸,銀行政策卻出現了一些同向變動跡象,據搜房網最新統計,有少數銀行已經調低了限購城市的二套房首付比例,有銀行從原來的7成調至了6成。

對銀行來說,對於房貸,除了有政策面、額度、定價等考慮因素外,還有風險控制。據張大偉觀察,一些銀行開始關註一線城市高端商品房的貸款風險,態度趨於謹慎。他表示,近幾個月,北京、上海出現新建商品房“豪宅化”(單套總價高於1000萬或單價高於10萬/平米)趨勢,且成交量創了歷史記錄。本報記者從前述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部門人士處也獲得相似觀點佐證。

“托底蓋帽”政策面

從政策面看,雙向調控、托底蓋帽的做法仍較明顯。一方面,是為最基本住房保障“托底”,並“蓋帽”抑制過度投機導致的房價過快上漲。此外,張大偉稱,也是避免一二線城市房價上漲失控,避免三四線城市樓市跌入深淵。

近日25%的首套房首付新策,就撇開了一線限購城市。“托底蓋帽”意向明顯。

從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到8月份的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來看,整體市場的供需不均衡、價格漲跌不均衡仍在持續。以新建商品住宅數據為例,與去年8月份相比,70個城市中價格下降的有61個,丹東、湛江已下跌幅度已達8.7%;上漲的城市有9個,依次為深圳、上海、北京、廣州、南京、杭州、武漢、寧波、廈門,其中深圳漲幅為31.8%。同期二手住宅價格變動情況與之相似。

盤點2014年以來的五輪牽動樓市的政策變動,依次為:第一輪,部分地區逐漸松綁限購;第二輪,2014年“930”央行的限購政策調整及降息;第三輪,各地發布的購房補貼及央行的再次降準;第四論,2015年“330”前後開始鼓勵自住及改善需求的政策(主要在公積金政策);第五輪,2015年8月前後,松綁限外令、再次降準降息、全國針對二套公積金政策松綁等。

政策陸續出臺推動市場銷售加快,市場主體心態也在發生微妙變化。日前上海中原地產研究咨詢部高級經理盧文曦在接受采訪時稱,在當前市場環境較好的情況下,開發商抓緊時間去庫存的心情比較迫切,改善型項目彈性更大,開發商擔心一旦風向轉變將面臨困境。

中原監測的40個城市數據顯示,9月新建住宅成交面積較8月同期微升2%,其中三四線城市表現最好,較8月同期上升8%。

然而,從銀行放房貸的思路來看,本報記者從多家銀行采訪獲悉,恰恰是出於風控考量,目前為止銀行仍然更為支持一線限購城市的貸款,對於三四線城市要求嚴格。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374

借“國禮手機”轉型 實達整體收購興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1015.html

借“國禮手機”轉型 實達整體收購興飛

一財網 王蔚佳 2015-10-22 17:13:00

“未來手機將會是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入口,軟硬件結合會是未來發展的核心內容,我們希望通過重組擴大自主生產能力,減少外協比例,調整目前的業務結構,進一步加強和全球運營商的合作。”陳峰向記者透露。

10月20日晚間,福建實達集團(600734.SH)公告宣布,《福建實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獲證監會受理,這就意味著,早先公告的向深圳興飛全體股東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深圳興飛100%股權正式進入證監會的審核程序,作價15億人民幣的交易背後,房地產及有色金屬貿易業務為主業的福建實達,開始正式轉型成為一家移動智能終端產品解決方案提供商。

而這一新聞另一引人關註的原因在於,作為俄羅斯總統普京贈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國禮手機YotaPhone的生產方,傳統手機ODM商深圳興飛將在2016年正式推出“更接地氣”的中國YotaPhone,畢竟現在,它太貴了。

中國夥伴

在經歷了短暫的“水土不服”之後,YotaPhone正開始和它的對手iphone一樣,在中國變得“潮”起來。

剛剛過去的中國國慶黃金周期間,YotaPhone 2的特惠報價是4888元。這個價格,高於16G iphone6的4288元人民幣售價,而比起報價5088元的16G iphone6s僅差200元。

購買者的反應還算“買賬”,YotaPhone 2在京東商城的商品好評度達到了91%。“省電”、“雙屏幕炫酷”和國禮高大上等評價集中了大多數贊,有評論甚至感嘆,“能在電子書上發短信絕對是奇幻之旅啊”。

不僅如此,作為與前兩代明顯區隔的產品,可能更名為“新一代YOTAphone”的YotaPhone 3將是Yota Devices首款在中國設計完成並實現生產的“中國手機”。

“我們會優化它的性能,同時讓成本有大幅的降低,增強新YotaPhone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興飛科技總經理陳峰日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透露。

9月15日,Yota Devices剛剛宣布與興飛科技、中興供應鏈等公司建立合作關系,雙方將在中國共同研發下一代YotaPhone。興飛科技將作為下一代YotaPhone的ODM方案提供商(原始設備制造商),全面負責研發、設計、生產。

成本控制,尋找可以降價的空間,是雙方合作的一個重要基點。事實上,從2015年5月20日開始在中國銷售的YotaPhone 2,被詬病最多的一點在於,在配置並不出挑的情況下,“賣得甚至比iphone6還貴”;也因此,在新一代YotaPhone的發布會上,Yota Devices的總裁曾向媒體透露:“新一代YotaPhone是一款買得起的手機,而手機的性能則將更好。”

YotaPhone 2

“俄羅斯方面的確在成本控制上給我們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他們也意識到在中國市場的定價策略需要調整,目前上一代YotaPhone的兩塊屏幾乎占到整體成本的三分之一。”陳峰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

在陳峰看來,諾基亞家鄉芬蘭設計的前兩代YotaPhone在性能和硬件上,達到當時高端智能主流配置,但在質量優化和性價比方面有進一步提升空間。因此,新一代YotaPhone必須在繼續保持高端配置和主流性能的基礎上,註重加強質量提升和成本控制,才能達到更好的銷量。

而成本控制,是ODM出身的興飛最擅長做的事情之一。

對此,Yota Devices方面也表示出了足夠的信心。

“這是基於YotaPhone全球化市場拓展的需要,要把YotaPhone這樣的產品引入市場,不僅需要質量可靠的硬件產品,也需要方案成熟的增值服務,無論從質和量的方面考慮,合作夥伴都是我們優質的選擇。”Yota Devices首席執行官弗拉季斯拉夫·馬丁諾夫(Vlad Martynov)指出。

YotaPhone“中國化”

但在主流高端產品的配置基礎上,對質量和性價比方面進一步優化,並沒有那麽簡單。

作為俄羅斯本土手機品牌,YotaPhone采用了創新的雙屏幕設計,正面為一塊普通的液晶屏幕,背面則是一款常亮的電子紙墨水屏。

“兩塊屏可以隨時切換,以前自拍用前置攝像頭,現在用後置攝像頭就可以拍,玩遊戲,看微信等相關通訊及信息瀏覽等功能都可以在後面一塊屏上完成,不用總去喚醒前面的屏幕,因此也實現了超強待機。”陳峰向記者介紹。

但另一方面,這塊5英寸以上的電子墨水屏也是YotaPhone性能進一步優化幾乎必須面對的最大困難。

“相比市面上能看到的所有手機,YotaPhone雖然有兩塊屏幕,但是整機的厚度並沒有比其他手機增加太多,依然是一款‘薄’手機,在兼顧抗摔等高強度的前提下,這就對工業設計提出了非常高的挑戰。”他表示。

更通俗的解釋似乎能清楚地描述興飛面臨的課題——當別的手機一塊屏都常常面臨摔碎屏幕的時候,正反兩面都是屏幕的YotaPhone怎麽能跨越這道技術難關。

“這其實是個綜合性的設計結構問題,和手機的結構設計以及屏幕材料都有關,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屏幕材料問題。”陳峰告訴記者,“我們反複研究了很久,從不同角度摔,做了無數次跌落測試,目前能透露的是,相比行業普遍認可的大屏智能手機0.7米跌落標準,YotaPhone能達到並超過這個標準。

而一系列技術難關的攻克也開始向市場清晰地釋放興飛轉型的信號。

作為中國最早的ODM企業,興飛此前主要從事功能機、智能機ODM業務以及電池、充電器等電源類產品,但由於產能不足,興飛約有50%的產品是通過外協工廠生產,不可避免地存在整體利潤水平不高,產品同質化嚴重,外協生產不可控因素較多等問題。

“未來手機將會是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入口,軟硬件結合會是未來發展的核心內容,我們希望通過重組擴大自主生產能力,減少外協比例,調整目前的業務結構,進一步加強和全球運營商的合作。”陳峰向記者透露。

事實上,通過Yotaphone實現整體戰略轉型,已經是福建實達清晰向市場釋放的信號。根據公開信息,大股東北京昂展連續兩日共增持了公司股份100萬股,而此次並購重組也是福建實達歷史上投入資金成本最大的一次。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73

上海:2016年推進一批國企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3180.html

上海:2016年推進一批國企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

一財網 胥會雲 2016-01-24 12:13:00

楊雄說,上海今年將推動一批國有企業開放性、市場化重組,推進一批國企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基本完成符合條件的國企集團公司制改革,探索建立市場化選聘和管理經理人的制度,推動國有資本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領域集中。

1月24日,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上海市市長楊雄作關於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的報告。

楊雄說,上海今年將推動一批國有企業開放性、市場化重組,推進一批國企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基本完成符合條件的國企集團公司制改革,探索建立市場化選聘和管理經理人的制度,推動國有資本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領域集中。

據記者了解,在1月18日舉行的上海國資國企工作會議上也明確,今年上海將基本完成上海市國資委系統企業集團公司制改革,加快推進企業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符合整體上市標準的企業集團將加快調整管理體制;競爭類混合所有制企業將試點員工持股,實現國家利益、企業效益和個人收益相結合。另外,今年上海還將推動燃氣行業企業改革,符合條件的基礎設施行業將探索特許經營。

自2013年底上海國資國企改革20條推出以來,上海國資國企改革加速推進。2015年上海實質性啟動國有資本流動平臺運作,完成一批國有企業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國企集團法定代表人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基本實現全覆蓋。

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國資系統集團層面整體上市公司是7家,占到上海國資競爭力產業集團的1/3。其中“十二五”之前完成整體上市的1家,“十二五”期間完成6家。尤其是2015年,包括綠地集團、城建集團、現代集團在內的3家企業已經實現整體上市。

此外,華誼集團、臨港集團等實現競爭類核心業務資產上市,使得核心業務資產集中在上市公司的企業,也超過競爭類產業集團總數的1/3。另外,去年上海上市金融國有企業由4家增至6家,市屬金融國資證券化率提升至71%。

在2015年12月22日舉辦的“2015上海國資高峰論壇”上,上海市國資委副主任林益彬說,上海將實現推動企業集團改革上有新的突破,一方面是全面完成市管國企公司制改革,一方面是基本實現競爭力產業集團和具備條件的科研院所整體上市。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此輪國資國企改革的亮點。對於上海而言,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強調的一個導向,就是堅持推進企業集團的整體上市和核心業務上市為主要路徑。

而從混合所有制的發展來看,截至去年底,上海國資委系統混合所有制企業已占系統企業總戶數的65%、資產總額的58%、主營業務收入的84.5%、凈利潤的93.4%。混合所有制企業已成為上海國企規模、效益、競爭力的主要貢獻者。

作為本輪上海國資國企改革亮點之一,上海國資流動平臺已經進入有序運作。2015年先後劃轉7個項目,資產總額約500億元。上海國資流動平臺通過公開透明操作,成為部分國有股權的持股主體、國資運營的執行主體、部分一般性競爭領域國資退出的主要通道,初步實現了在更大範圍、更高層面統籌資源和盤活存量的目標。

基於一系列改革的推進,盡管面對動力轉換的新常態和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2015年上海地方國企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2015年上海地方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累計資產總額同比分別增長7.1%、18.8%和21.9%。從上海市層面來看,上海地方國有企業創造的生產總值、新增固定資產投資、繳納稅金占比,均超過全市的20%。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