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五月訂單過千,他想讓學車變得和滴滴打車一樣簡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6/0302/154499.shtml
導讀 : 駕考市場正因政策的放開面臨一輪大變革,這給了互聯網學車平臺發展的機會。
i黑馬 項佳楚、汪晨 3月2日報道
恐怕每個學車的人都對“恐怖教練”有所耳聞,甚至親身經歷過。那些能摧毀你自信心的辱罵,以及不給紅包不好好教的態度,讓人深感厭惡。但強烈的學車需求、供小於求的市場現狀以及通過上駕校考試的唯一途徑,讓大部分人只得接受這種讓人淩亂的體驗。
方智在此之前雖然也經歷過,但並沒有太過在意,直到2015年6月。
彼時,方智剛剛完成其創立的前一個項目——“鄰里間”的並購工作,準備啟動新的創業項目。“那時候,我們的CTO每天都在向我抱怨學車有多難,而我們正在尋求新方向,我就想,既然這麽多痛點,我們就想徹底的改變下這個行業。”
他的團隊驚喜地發現,駕考市場正因政策的放開面臨一輪大變革。
2014年11月24日,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向外界表示,公安部將推動機動車駕駛人培訓考試改革,並提出要轉變政府職能,打破部門利益藩籬,斬斷或明或暗的利益鏈,給予學員更多選擇權。當天,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就開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2015年3月30日,深圳首先進行了“駕考自主預約”試點,彼時深圳甚至有超過10萬人爭搶自主駕考名額,約駕考自主預約系統瞬間癱瘓,有的考生甚至從30日零時就開始刷屏。
“培考分離後,考駕照不用再依賴駕校這個唯一的渠道,親朋好友、閑散駕校教練、駕駛技術好的人都可以教授。我預計兩年內,車、教練、場地等資源都會重新配置,駕校產業鏈也會發生變化。”
同時在培考分離後,學車需求的大量增加將會刺激學車市場的膨脹,“這兩三年年滿18周歲的人口在突破1600萬,這個新增的市場有上千億。”由此,方智和他的團隊決定向駕車培訓方向轉移,並於2015年7月正式創立“91戀車(互聯網學車保障平臺)”。
“學車版的滴滴打車”
曾在騰訊做過2年產品經理的方智承襲了騰訊做產品的一些理念,“簡單、極致、超預期的用戶體驗才是我們對產品、對平臺追求的價值”。因此,方智及其團隊在對現有市場和競爭對手進行分析後,最終決定采用搶單的模式來簡化傳統駕校繁雜的學車流程,打造極致的用體驗,並建立自循環生態體系。
在用戶端,學員在有學車需求時,可以在手機上一鍵呼叫、簡單填寫需求表單以發出需求,駕校教練或兼職教練則可進行搶單,每個訂單將滿足三位教練搶單(讓比價變簡單)。“教練搶到一個訂單後,用戶會看到他的照片、評價、教過的學員數、以及他的教學偏好等等信息。”
同時,91戀車會對教練進行多維度的審核和監督。“我們對教練有一個嚴格的標準,比如你的教齡、你的服務態度、學員對你的評價,包括你的教練場地,教練車,教練等等。這個時候我們平臺再做監管,好的我們會留下來,不好會立馬把他替換掉。”
在方智看來,這種共享經濟式的學車平臺不僅能夠提高市場上教練的供給量,還能夠解決很多用戶在學車上的體驗,提高學車的效率。
一個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學員在線下找駕校很麻煩,還要進行線下門店對比,這是一個漫長痛苦的過程,但在線上,這個問題能得到比較好的解決。”方智向i黑馬透露,其平臺上最短的需求響應時間可達10秒,最快33天可以拿證。 另一個是讓學員的弱勢方轉為強勢方,“線下學車,學員一直處在被動地位。而在線上,因為有三個教練提供服務和報價,學員成為具有主動選擇權的一方。”
同時,91戀車推出“學車保”服務,並由學車總監1對1進行服務執行落地,建立陽光透明的學車體系,確保學員和教練雙方的權益都得保障,嚴格規範教練員,以消除吃、拿、卡、要等不規範的亂象。方智表示,平臺會保管學員繳納的學車保障金,以約束教練員。“學車保障金會一直托管在91戀車平臺,等你拿到證,雙方確認沒問題之後,我再打給這個教練。”為了進一步規範平臺上的教練員,希望通過監管和規範所有教練員的動作,以確保服務能夠得到落實。“我們還和安邦保險達成了合作,由安邦保險提供保險保障。”
對於如此嚴格的教練約束,雖然能夠獲取消費者的信任,但也有所打壓教練的積極性。不過方智認為,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學員和教練雙方處在了一個對等的基礎上,雙方的利益都能夠得到保障。“而且在此平臺上,教練通過自己的努力,提供良好的服務,可以成為明星教練,並改善線下教練不被尊重和認可的問題。”
改革正式拉開序幕
去年11月30日,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推進機動車駕駛人培訓考試制度改革的意見》,已確定自2016年4月1日起,率先在16個城市開展駕照自學直考試點。這對於91戀車這樣的互聯網學車平臺而言,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不過方智認為,改革的落實需要一定的過程。以北京為例,目前北京對於學車的管控很嚴格,相比深圳,學車市場化程度較低。91戀車若要擴張,會從通州等地出發,從郊區向內滲透。此外,成都、武漢等城市也是方智決定發展的重點城市。
目前,91戀車的市場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上海等15個城市,合作教練三百余個,上線5個月後平臺總訂單量數千單。同時方智告訴i黑馬,通過對市場的預判,考慮到學車是低頻,非高頻的重服務,因此91戀車僅推出了微信服務號和訂閱號的服務及PC端,自主平臺App尚在開發中。
91戀車的地方團隊還未落地,方智準備兩年後在核心城市,像廣州、武漢、上海進行當地方團隊的建設,但方智指出,這方面不會涉及太多,因為91戀車不是依靠地推進行市場擴張的,它的核心還是在創意和價值上面,是互聯網模式的創新來決定勝負。
不過,學車方面的痛點多且細碎,同時學車屬於一種低頻次的需求,盈利點較少。但方智認為,學車的高客單價、高毛利以及足夠大的市場規模能夠保證公司的健康生長。目前深圳等一二線城市的學車需求仍很旺盛,有數十萬人的考試積壓(排隊等待考試),客單價仍非常高。而91戀車可利用可期的現金流、資金托管以及交易傭金來保持現階段健康的商業模式。
同時,91戀車的商業模式可向汽車金融、買車抽傭、保險返點等多方面延伸。方智指出,當91戀車忠實用戶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這些用戶當中可以抽取5%到10%的買車用戶,將其轉化成購車訂單,這就是盈利的核心。“當用戶買車的時候,91戀車平臺還可以給他提供借貸,91戀車便有了金融平臺的作用。”
黑馬檔案:
項目名:91戀車
創始人:方智
成立時間:2015年6月
所在地區:深圳
主營業務:汽車駕駛學習平臺
融資狀況:獲2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汪晨,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汽車共享或讓銷量縮水 車企為何仍愛投資打車軟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027.html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曾有報告指出,汽車共享的持續增長,將在未來的6年間,讓新車銷量減少1%左右。按照預測,到2021年,全球新車銷售將減少約79.2萬輛。
不過,傳統的車企似乎並不覺得這不足80萬輛的銷量減少對於自身來說是一項挑戰,相反,汽車共享帶來的移動出行的變化,反而讓傳統整車制造商覺得充滿機遇,讓他們變得越來越“不務正業”。
車企為何都熱衷投資打車軟件?
今年1月,通用汽車推出了個人出行服務品牌Maven,主要為用戶提供汽車的分時租賃業務。用戶通過Maven App來預約汽車,並用智能手機解鎖,啟動汽車。據了解,在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內,Maven已經將車輛共享服務網絡拓展至北美五個城市,旗下Maven城市服務、Maven居民服務、Express Drive汽車租賃等都在迅速擴大規模。與此同時,通用汽車還涉足了另一種共享模式。同樣,今年1月,其宣布5億美元投資Uber在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Lyft並與之建立長期戰略聯盟,雙方宣布將在美國聯合建立自動駕駛汽車綜合網絡,為用戶提供專車服務。

奧迪去年在美國推出了自己的汽車共享計劃AudiOnDemand。福特在倫敦為市民推出了名為“GoDrive”單程租車服務。在美國,其“動態社會班車”試驗項目也已進入試點階段,該項目推出了智能叫車功能和定制版接送專車,為美國密歇根州迪爾伯恩市園區員工提供車輛共乘服務。另外,福特還在全球範圍內推出了25個實驗性項目,預測未來交通生態系統中駕乘人員的需求,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出行體驗。
豐田汽車在5月2日宣布,將對打車應用Uber進行戰略投資,雙方還將合作為Uber司機提供汽車租賃項目。大眾集團在當月的24日也宣布向以色列共享出行服務商Gett戰略投資3億美元,以加速自己在汽車共享、按需打車和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捷豹路虎正式成立了一個新的技術部門——InMotion,旨在創造創新的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克服出行和交通問題。法國PSA集團入股了一家提供P2P的租車服務的初創公司Koolicar。
車企為何都熱衷於移動出行領域的投資合作?戴姆勒股份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大中華區業務負責人唐仕凱在2016(第七屆)全球汽車論壇上作出了回答,他認為新的技術和模式正在對所有的傳統行業進行重構,“現在新的技術比如說阿里巴巴是全球價值最高的零售商,沒有任何庫存;Uber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出租車公司但是它並不擁有車隊;Airbnb是全球最大的租房公司,但是卻不擁有世界最多的房子;Facebook最受熱捧的社交媒體,但是自己並不創造內容,這種數字化將會影響整個產業鏈。” 這當然也包括傳統的汽車產業。
當越來越多的科技和互聯網公司利用數字化的技術手段,讓汽車的使用效率變得更高,讓分享成為更加便利的用車模式,“擁有一輛車”已經逐漸對包括90後在內的年輕人失去吸引力,車企銷售的大蛋糕在被多元化的汽車分享模式分流和蠶食。對於車企來說,擁抱和適應變化顯然是比“對抗”更加務實的做法。
汽車共享或將加速無人駕駛進程
不過,單純地認為車企和出行服務商的牽手是“迫不得已”的接招,顯然也並不科學,分享只是未來汽車行業趨勢中的一環。通用汽車戰略與全球規劃副總裁邁克爾•艾博森在全球汽車論壇上的發言認為,未來汽車行業的幾大關鍵趨勢除共享之外,還包括電動技術、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
只不過,和過去一百多年來汽車行業的技術進步都依賴於整車制造商自身的創新推動不同的是,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正在加速推進整個汽車行業向著新的方向一路狂奔。中國汽車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王俠認為,汽車行業未來10年的變化可能會比過去50年所經歷的還多。
天翻地覆的變化單靠一類企業的推動顯然無法達到,跨界合作成為汽車行業的必然趨勢,蘋果在此之前宣布10億美元投資滴滴出行,而豐田與Uber的牽手都印證了這一趨勢。

“與打車軟件的合作將加速未來自動駕駛的實現步伐。” 邁克爾•艾博森認為,從成本分攤上來說,合作方的加入也會對降低車企的成本架構起作用。他認為,汽車行業新趨勢對於整個行業的影響將波及到整個產業鏈,而在起步階段,合作將是最好的方式。比如在自動駕駛領域,互聯網公司考慮的是如何將技術應用到現有的車輛身上,而傳統整車廠正好給他們提供了整車作為載體,並可以對他們做出內部工程和內部信息的開放,而這些,單靠互聯網公司自身無法實現。
同樣,在大數據以及算法等諸多領域,車企也需要與科技和互聯網公司深度合作。通用汽車在今年3月宣布收購Cruise Automation公司,這是一家專註於無人駕駛技術的初創企業。目前其全自動駕駛的開發測試工作正在美國舊金山進行,而通用旗下的BOLT電動車是第一輛搭載Cruise Automation技術進行測試的車型。
對於未來的整個汽車行業生態來說,上述四個趨勢都並不會孤立發展,而將共同作用去打造一個更加便利的出行生態。比如在城市里,人們可以通過共享模式乘坐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電動汽車前往目的地,而車聯網提供的智能互聯和實時客服語音服務將全程陪伴他們輕松安心地出行。只不過,這一場景的實現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被忽略的出行真相:華北石家莊最堵 鄂爾多斯最難打車
移動出行足夠普及帶來的福利之一是,一些平時被我們忽略的真相被數據挖掘出來。
6月30日,滴滴出行和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發布的《知道——華北城市智能出行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就華北地區而言,被稱為“首堵”的北京有時名不副實。

上述報告顯示,今年前五月,華北地區共有3.51億人次使用打車軟件智能出行,其中,北京、太原、天津三地智能出行滲透率位居前列。但北京高達1.73的高峰擁堵延時指數(自由流車速/早晚高峰平均車速)僅排名第二,石家莊才是最擁堵的城市。而華北最難打車的城市排行版榜首是鄂爾多斯。

北京是華北地區打車最多的城市
上述報告數據顯示,今年前五月,華北地區共有3.51億人次使用打車應用智能出行,其中,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智能出行滲透率有明顯的優勢,具體來看,北京智能出行滲透率高居第一,而月人均出行次數也排名第二。
與之相呼應的是,今年前五月,華北地區打車王也“花落”北京。滴滴平臺大數據顯示,北京的一位乘客在今年前五月共完成598單,成為華北地區的“乘客之最”,這相當於每天打車3.98次。

這一數據背後,是智能出行平臺讓打車變得更加容易,也讓等車變得更高效。去年,羅蘭貝格發布的《移動互聯下的城市綜合出行變革》報告顯示,北京乘客路邊揚招出租車時平均等車時間為11.9分鐘,10分鐘內打車成功的比例僅占40%。而得益於大數據驅動的智能匹配調度體系以及領先的規模優勢,在滴滴平臺上,北京地區訂單在10秒內被接單的比例高達87%。此次報告數據也顯示,北京乘客人均等車時長為5.6分鐘。
北京五環外每天有78萬人智能出行
《2015北京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顯示,北京交通擁堵有所加劇,中心城出行總量比上一年度增長了2.7%,擁堵時間為1小時55分,嚴重擁堵級別里程比例占到了10.4%。
來自滴滴出行和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北京憑借1.73的高峰擁堵延時指數(自由流車速/早晚高峰平均車速)排名第二,僅次於石家莊。這也意味著在早晚高峰時,北京單位里程通行時間是通暢條件下的1.73倍。

而這背後,上下班通勤是城市出行的核心場景,滴滴出行平臺大數據顯示,北京地區上班族平均通勤距離達18km,平均通勤時間達54分鐘,成為華北地區“上班路程最長最耗時”的城市。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在路上,這與北京的擁堵情況不無關系。
與此同時,“路遠,打個車到地鐵站”,也成為了公交覆蓋不足區域上班族的常態。報告數據顯示,滴滴平臺上,北京地區每天有27.8萬人次的出行是來往於地鐵和寫字樓、商場和住宅之間,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間更是超過20%的訂單行程起點或終點在地鐵站500M服務區之內。其中,10號線太陽宮站、亦莊線同濟南路站、亦莊線亦莊橋站、15號線後沙峪站等都是打車抵達人數相對較多的地鐵站。
央視曝滴滴、Uber價格漲三成 打車軟件們真的扛不住了?
據央視報道,最近不管是打滴滴,還是優步,或者是神州、易到,跟以前相比,不光優惠補貼少了,價格還上漲了一些。事實上,從上個月開始,這幾家網絡約車平臺,在國內多個城市,不約而同地開始漲價。而在以往,我們更熟悉的是,它們彼此之間,比拼補貼力度、大打價格戰。
記者簡單統計了一下,在北京、上海等地,滴滴出行的價格漲幅在30%左右,每公里上漲了0.3元到0.6元。
而在廣州地區,滴滴快車、Uber、神州專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漲幅,大約在20%-30%。但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滴滴出行的相關負責人,並不承認有主動漲價的舉動。
滴滴出行政府事務部高級總監淩亢表示,首先滴滴沒有刻意的進行全國所有的城市進行漲價,我們的價格每個城市的價格,有的城市是漲了一點兒,有的城市是降了一點兒,我們的價格完全是按照市場的供需的平衡來制定的,通過算法通過大數據來制定出來的。
記者註意到,本次國內幾大網約車平臺,不約而同地一起調高了打車價格,那麽這是否是幾家的統一約定呢?淩亢回應稱並沒有,如果大家一起調價,這個是違反法律的,他覺得有可能還是市場的行為。
互聯網專車的興起,就是開始於超低的價格,和花樣繁多的優惠補貼,帶來的吸引力。幾乎可以說,“燒錢”正是這個行業,在這麽短的時間里,迅速火起來的一個法寶。那麽,如果真的降低補貼、提高價格,告別了“燒錢”模式,互聯網專車市場還能繼續火下去麽?
數據顯示,目前打車軟件市場仍處於賠本賺吆喝的狀態。今年初,幾家公司分別公布了2015年的財務信息。Uber官方透露在中國一年虧損10億美 元; 滴滴雖未公布數字,但有媒體粗略計算其2015年至少虧損100億元;而神州專車的IPO文件中顯示,其2015年虧損37億元。
易到總裁彭鋼指出,對一個平臺來講,要正常的運營,這頭是乘客那頭是司機,兩頭要保持一個平衡。它不可能長期無限制燒錢和虧損下去,這個模式也支撐不住。
據統計,在國內的專車市場上,滴滴占據了87.2%的份額,其他的市場份額則由Uber、易到、神州專車等企業平分。在專家看來,前期通過“燒錢”模式,圈地競爭已告一段落,而如何鞏固自己的地位,提高盈利率將是各家網約車平臺的主要任務。
DUDU出行or DiUDiU打車?段子手們坐不住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02/157816.shtml
DUDU出行or DiUDiU打車?段子手們坐不住了!
i黑馬
今天滴滴出行和優步中國在一起了,看看段子手們又有什麽傑作?
每次有大新聞,都是一次段子手們的狂歡。今天滴滴出行和優步中國在一起了,看看段子手們又有哪些傑作?
起個什麽名字好?
新公司應該叫什麽名字呢? 看這些人支了些什麽招。
杜蕾斯又現神文案,一個大寫的服!

結合雙方公司的首字母和調性,也有人提供這樣一個設計方案:

下面這個有沒有更萌一些?

還有人方了,不會要改名成DBer(東北人)吧?
@心園桐桐1:聽聞滴滴和uber合並,有人問我,合並後應該叫啥,我說滴ber,跟迪拜同音。感覺高大上一些。
@考友論壇:我好方啊~~~滴滴與UBer中國宣布合並了!....難道要改名DBer(東北人)?
以後到底要不要用滴滴、優步打車了?
看到優步中國和滴滴合並的消息,小編在快速碼字跟熱點的同時,心想:這是不是意味著以後打車要漲價了哇?是不是還是學會騎自行車比較靠譜哇!直到我看到了這篇推文,我才覺得相見恨晚!

What?我滿懷期待的點開推文,你就給我看這個?哎,還是有車靠譜。打什麽車,買輛新車不就完啦?
@全國單身狗代表:青年問禪師:“滴滴和uber中國合並這事你怎麽看?”禪師在在紙上畫了一輛嶄新的汽車。青年恍然大悟:“大師你的意思是合並了之後兩車變一車,會像當初的出租車一樣壟斷市場?”禪師搖搖頭說:“關我屁事,我從來不打車,剛買了一輛新車。”
@在你眼中的我不是我:早上叫了個滴滴專車,司機和我聊他的人生觀 他說:我是拆遷戶,5套房子,500多萬現金,股票愛TM怎麽跌就怎麽跌!因為老子不買!我有車,有自己的生意,自己當老板,多麽自由。除了天王老子誰也命令不了我。 我說:前面那條路左拐。 他說:好的。
還是3w的總結精辟!
@3w咖啡:資本贏了,拔羊毛的日子還會遠嗎?
到底誰是最大贏家?
猜猜此時此刻三方的內心OS可能是怎樣的?
Uber:沒有規模性、持久性盈利,不幹了。
滴滴:你要麽自己當爹,要麽利用好幹爹。
易到:創業公司,隨需應變,我們To A股。
在群眾的眼里是這樣的:

恭喜易到!不僅僅是TO A股哇,市場前兩名一合並,第三名馬上榮升為第二名!

目測易道只是贏家之一,柳老爺子才是最大的贏家啊!
@計算機世界:一邊是閨女,一邊是侄女,柳傳誌或成最大贏家!
這不,柳老的聯想控股投資的神州專車也不忘跟風調侃一下:

哎,一聲嘆息!
哎......一個好好的app,說沒就沒。

App都沒了,媒體群想來也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還有些人分析的頭頭是道:
@經緯張穎(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對於早期投資人來說,通過資本去促成行業的革新是每個人心之所欲,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在徐傳陞看來,經緯作為機構投資人,非常榮幸能有機會在早期與這些出行的“革新者們”並肩作戰...我們也非常期待能在其他行業找到它們的“滴滴出行”,推進行業創新與發展!
@李大霄(正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我國大陸運營。這一里程碑式的交易標誌著我國共享出行行業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這是一個重要消息,加速行業整合。
@李成東(電商戰略分析師):一年半前滴滴吞並了快的,快的消失了,今天滴滴又吞並了Uber中國,後者同樣也會消失!!這讓東哥想起京東吞並了騰訊電商,後者的拍拍易迅網陸續淡出視野,一個月前京東又吞並了1號店,從長遠來看,是一樣的結局!吞並未必是為了擴張,而只是為了減少無謂的補貼消耗戰。
@數據化管理:優步終於終結了自己在中國的神話,仿佛看到了另一個傷仲永的故事,當初挾全球模式進入中國,演繹了各種傳奇故事,坊間流傳各種霸道版本,企業爭相請去講營銷講分享經濟,如今泯然眾人(滴)矣!
[本文作者i黑馬,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滴滴
Uber
贊(...)
分享到:
Lyft聯手星巴克推實體禮品卡:星巴克開始賣打車券了
8月10日消息,據外媒報道Uber在北美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Lyft日前開發了一種新的促銷方式。Lyft宣布將與星巴克合作,在其門店發售面值20美元的禮品卡。打車應用軟件發售禮品卡,而且還是以實體方式出售,這在北美市場還是第一次。

據悉,每20美元的禮品卡中將包含5美元的星巴克優惠券,同時Lyft的乘客將能夠通過使用Lyft服務積攢星巴克的積分:工作日早晨5點至10點使用Lyft服務將能夠獲得星巴克積分。
Lyft副總裁Oliver Hsiang在接受采訪時稱此次合作的目標是“交叉授粉”:將Lyft的乘客與星巴克的消費者連接起來,以達到共同增長的目的。同時,兩家公司初級合作將為以後深層次合作提供基礎。
這並不是Lyft第一次與星巴克合作,去年7月,Lyft與星巴克也曾合作過,根據當時雙方簽署的合作協議,Lyft司機將有機會成為星巴克黃金級的會員(在舊的積分體系下),同時司機也能收取星巴克禮品卡作為小費。兩家公司在舊金山地區測試一款軟件,使得星巴克的員工將能夠在午夜時間獲得Lyft的免費服務。
據Oliver Hsiang透露,正在探索擴大這種禮品卡的功能,但目前沒有任何具體的細節能夠提供。
任正非自己打車其實沒啥,資本大鱷們也愛路邊攤
一位時髦的白發老頭兒吃路邊攤的照片正在朋友圈里瘋傳。老頭兒發色灰白顯然已經上了年紀,立在一輛賣食物的小推車邊挪不開腳步,買好後一手提溜著塑料袋,立刻準備徒手開吃,全然一副心醉忘我的架勢。


上圖為 劉益謙在寧波新建寫字樓的工地門口吃路邊攤
眼尖的網友一眼認出此人正是現任新理益集團董事長劉益謙。而這個手推車的位置,正是其作為實際控制人的國華人壽在寧波新建寫字樓的工地門口。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半年報,國華人壽共進入16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持倉市值逾110億元,行業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零售業等板塊。其中,持有流通股比例在5%以上的公司除天宸股份外,還有新世界、華鑫股份、天海投資、國農科技、東湖高新、有研新材等。
2013年新財富中國富豪榜以170億資產排名第30名。2016年胡潤百富榜,劉益謙家族以345億財富排名第44位。此前,劉益謙還在自己朋友圈里曬了一張在路邊攤吃面的照片。

上圖為 劉益謙在路邊攤吃面
此前,華為CEO任正非獨自在虹橋機場打車的照片也被廣泛流傳。

上圖為 任正非在虹橋機場排隊打車
巧合的是,這兩年風頭無比強勁的深圳寶能投資集團董事長姚振華也是“排檔愛好者”。近日也被拍到,其將公司的會議直接開到了一家牛肉丸店里。包括萬科在內,寶能系通過前海人壽和鉅盛華共舉牌了8家A股和1家港股上市公司,它們是華僑城A、中炬高新、韶能股份、明星電力、南寧百貨、南玻集團、合肥百貨和中國金洋,其中寶能系持股比例超過30%的有中炬高新、韶能股份。

上圖為 姚振華和員工們一起在牛肉丸店開會
正面與Uber競爭?寶馬將提供無人駕駛汽車打車服務
12月5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寶馬明年將在德國慕尼黑進行無人駕駛汽車測試,以期趕上Uber等公司在打車領域的發展步伐。寶馬高管上周五表示,該公司會有約40輛具有無人駕駛功能的汽車在慕尼黑的中心地區進行測試,隨後這一測試項目將擴展至其他城市。
Lyft、Juno以及Uber等軟件和科技公司已經動搖了傳統車企銷售汽車的商業模式。這些公司通過基於智能手機的打車服務向消費者提供了另一種乘坐汽車出行的選擇。當下,傳統車企也在擴大其自主打車項目,並對無人駕駛技術進行投資。
寶馬移動服務戰略負責人托尼•道格拉斯(Tony Douglas)說:“打車軟件還是需要人工進行駕駛來完成。如果省去了司機,你就會擁有一張印鈔票的許可證。”
道格拉斯說,寶馬在汽車分享領域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該公司今年4月份在美國西雅圖推出了汽車分享服務ReachNow。“我們四天中吸引了1.4萬人註冊,而這個領域有Zipcar、Uber、Lyft以及Car2go等眾多競爭對手。”道格拉斯說,“我們不會是最大的,但能成為最酷的。”
寶馬計劃不僅利用其制造高端汽車的專業技術,而且還要展示其在創造、擁有以及管理高端車隊上的實力。
寶馬首席執行官哈拉爾德•克魯格(Harald Krueger)表示:“Uber和 Lyft不是在運營自己的車隊。擁有自己的車隊意味著你可以提供Lyft不能提供的服務,例如僅向特定人群提供汽車分享服務。”
滴滴回應打車貴問題:將在全國取消出租車“調度費”機制
1月23日消息,今天下午滴滴出行官微發布致廣大用戶的一封信,稱將在全國範圍內階段性取消出租車“建議調度費”機制,以減少因春運期間出租車供不應求和價格因素帶來的體驗問題。

滴滴方面也表示,此舉將有可能給部分乘客帶來呼叫等待時間的增加,以及打車成功率降低的影響。不過,為了鼓勵在春節期間堅持出車的司機師傅,仍會保留用戶主動給予調度費的功能,春節過後會根據用戶的反饋再做決策。並強調,所有調度費滴滴分文不取。
日前,一則《致滴滴,一個讓我出行變得不美好的互聯網平臺》在各個社交媒體平臺上“刷屏”,引爆了網友們對於打車難、打車貴問題的不滿情緒,同時大量網友紛紛質疑滴滴出行的加價政策。
附致信原文:
過去兩天,很多人通過各種渠道反映投訴他們遇到的打車難、打車貴的問題。首先,感謝所有用戶和朋友們對滴滴的關心。大家提出的所有意見、建議,我們都做了歸納分類,也會虛心接受。
其次也向大家說聲抱歉。打車難、打車貴的問題或許源於供需失衡的現實,但解決這個問題恰恰是我們的責任。滴滴的使命是讓出行更美好,我們從事的事業和每個人每天生活息息相關,大家的每一次出行,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是滴滴的問題。滴滴人責無旁貸去盡力解決在這個領域里面遇到的所有挑戰和困難,讓大家的出行體驗好一點、再好一點。
這次大家關心的焦點是出租車加價的問題,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補充,出租車一直是滴滴重要業務之一。出租車“建議調度費”機制,是滴滴為鼓勵平臺上的出租車司機在運力短缺時,更積極主動和更好服務用戶,基於價格杠桿做出的一次嘗試。乘客可自主決定是否接受“建議調度費”,而“建議調度費”也全數歸出租車司機師傅所有,但因各種原因,卻讓大家產生了一些疑惑和誤解。
基於大家反饋的意見,我們將自即日起,在全國範圍內階段性取消出租車“建議調度費”功能,以減少因為春運期間本身供不應求和價格因素帶來的體驗問題。但這可能也將給部分乘客帶來呼叫等待時間增加,打車成功率降低的影響,也請大家理解。同時,考慮到司機師傅們在春節出車的辛苦,我們仍會保留用戶主動給予調度費的功能,會根據大家進一步反饋再做決策。再次強調,所有調度費滴滴分文不取。
接下來,我們也希望和大家一同溝通探討,如何找到更有效的派單和調度機制,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用戶滿意度;如何支持政府對出租車改革的要求,以更有效的機制,提升出租車司機師傅的工作效率和收入水平。
還有幾天就過年了,我們也提前給大家拜個早年,也預祝大家回家路上一切順利,闔家團圓!
情人節美團上線打車業務懟滴滴,故事不錯但挑戰也很多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5/161219.shtml
情人節美團上線打車業務懟滴滴,故事不錯但挑戰也很多
羅超
本文系作者羅超對i黑馬投稿。
當年程維做出第一版滴滴之後,在給司機試用之前先拿給了王興看,王興曾給其提出許多修改意見,現在,王興決定自己幹了,這恐怕是程維和王興當年都未曾想到會發生的事情。
在去年11月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被媒體視作“新三巨頭”的“TMD”即今日頭條、美團點評和滴滴創始人有一次會面,彼時談笑風生的三個創始人中的兩位,在三個月後的今天成為競爭對手:美團開始在南京地區低調試運營打車業務。
你沒看錯,就是那個你平時吃飯買單、外賣訂餐和電影訂票的App,今天做起了打車業務。美團點評相關負責人對騰訊科技表示,美團打車采取C2C模式,類似於滴滴快車的模式。並且美團表示,以後美團打車還會進入更多城市,只是眼下時間未定。看來,這是要搶滴滴生意的節奏。

美團的故事:打通吃喝玩樂行
美團點評對騰訊科技講述的故事是這樣的:
“此番在南京試運行網約車服務,也正是基於美團點評平臺上的用戶需求。打車業務的推出,除了能夠為南京地區用戶提供更豐富的出行選擇,還可在為用戶提供‘吃喝玩樂’服務的同時,一體化解決‘行’的問題。”
美團做打車業務的故事很容易理解:用戶要消費外賣之外的生活服務,去住酒店,去吃飯K歌,去看電影…都需要出行。美團希望在用戶生活服務消費前後,順便用其出行服務,所謂“一體化解決”。
進入打車市場,一直缺乏有效盈利模式的美團點評增加了新的收入來源,更重要的是,可實現面向用戶的交叉營銷:當你預訂酒店之後給你贈送一張定向打車券,再比如當你用點評在餐廳結賬之後順便給你一張用車券甚至直接輸入目的地叫車,還可嘗試“消費即可免費乘車”的商業模式。正如去哪兒們可以在用戶訂機票後推廣接送機券一樣,這種基於場景的不同生活服務的整合本身就有需求,美團做出行的嘗試有其邏輯所在。美團的使命是讓人們“Eat Better、Live Better”,做出行服務至少契合第二點。
美團之前的嘗試者並未成功
美團並不是第一個講述這個故事的平臺。
百度在2014年入股了Uber,其中一個故事正是希望可以將Uber與旗下O2O平臺糯米打通。用戶在糯米消費前後可以直接使用Uber用車服務。在投資Uber之後,百度地圖實現了與之整合,然而在糯米與Uber的故事還未落地之前,Uber中國即優步就已被滴滴收購,成了騰訊系業務。
還有一個類似故事是Uber全球。美團從吃喝玩樂切入到出行,Uber則反過來從出行切入到吃喝玩樂。在美國,Uber已推出UberEATS(餐飲)、UberRush(快遞)等業務,它可以送燒烤、鮮花甚至冰淇淋。在中國它有過類似嘗試,去年5月,Uber在杭州等城市推出UberLife(優生活),讓乘客在車上發現好吃的、好玩的、有趣的城市生活服務;7月則推出了“優步(Uber)旅行計劃”,與旅遊產業各類合作夥伴一起為其乘客提供旅遊相關的各色服務,從交通切入,再到信息、交易等等。然而,這些“不務正業”的舉動讓Uber在中國出行市場缺乏競爭力,最終敗給了作風強悍的地頭蛇滴滴並被後者吞並。
因此,從過往嘗試來看,吃喝玩樂與出行雖然看上去可以天然結合,但當全球最大的出行平臺做不好吃喝玩樂時,中國最大的吃喝玩樂平臺想要做好出行,同樣不容易。

美團出行將會面臨什麽挑戰?
1、強悍的競爭對手。
熱門市場總是有人想出有人想進的圍城,出行市場亦然。
在滴滴先後吞並快的與Uber之後,看上去中國出行市場已無戰事,然而隨著易到拿到樂視投資、B2C模式的神州專車在政策變化之下迎來利好,出行市場並未被滴滴一家通吃。當然,現在樂視遭遇資金鏈危機之後易到同樣面臨一定挑戰。但正如過去幾年所呈現的現象,中國出行市場依然十分複雜,且已有不少強悍對手,美團進入並無特別優勢,而出行市場跟O2O一樣需要巨大的資金和資源投入且需要時間耕耘,美團點評在O2O之戰尚未結束之時,再進入一個複雜的長期投入型市場堪稱冒險。美團點評可以是小試牛刀的姿態,但連共享單車市場都打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出行市場又豈是輕易嘗試就可獲利的。
2、不定的政策變數。
去年網約車新政框架政策出臺之後,各地政策陸續出臺,清一色地對網約車的車輛、司機和服務進行了各種要求,均提高了網約車的經營門檻,以避免快車與出租車的競爭,這對快車業務本身就是一個不好的消息,今天正是過渡期結束之後新政執行之日,C2C快車類業務本身就充滿著不確定性,滴滴專車、神州租車為代表的B2C模式更有前景,美團打車采取C2C模式同樣面臨著政策劣勢。
3、用戶體驗的挑戰。
共享經濟的本質是需求與供給的對接。不論是對需求方還是供給方,決定體驗的根本是匹配的效率。如果美團出行上車輛不夠多,就可能會讓用戶打不到車進而用戶體驗不好;如果車輛太多,司機拿不到訂單司機體驗也不好。已耕耘出行多年的滴滴在供給與需求已經處於一個動態的平衡點,然而春節期間因為司機回家過年平衡點被打破就被打車難的用戶炮轟,在這點上美團打車接下來面臨的挑戰也不會小。
自己做出行面臨諸多挑戰,吃喝玩樂與出行又有著天然的結合點,對於美團點評來說,成為滴滴們的第三方入口,與之建立合作關系或許是更適合的路——就像去哪兒攜程們跟接機公司之間的合作一樣,不用什麽投入就可憑依賴場景需求變現,不知道是雙方沒有談妥還是別的原因導致美團要親自上陣?當年程維做出第一版滴滴之後,在給司機試用之前先拿給了王興看,王興曾給其提出許多修改意見,現在,王興決定自己幹了,這恐怕是程維和王興當年都未曾想到會發生的事情。
[本文系作者羅超對i黑馬投稿。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情人節
美團
贊(...)
分享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