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出行足夠普及帶來的福利之一是,一些平時被我們忽略的真相被數據挖掘出來。
6月30日,滴滴出行和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發布的《知道——華北城市智能出行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就華北地區而言,被稱為“首堵”的北京有時名不副實。
上述報告顯示,今年前五月,華北地區共有3.51億人次使用打車軟件智能出行,其中,北京、太原、天津三地智能出行滲透率位居前列。但北京高達1.73的高峰擁堵延時指數(自由流車速/早晚高峰平均車速)僅排名第二,石家莊才是最擁堵的城市。而華北最難打車的城市排行版榜首是鄂爾多斯。
北京是華北地區打車最多的城市
上述報告數據顯示,今年前五月,華北地區共有3.51億人次使用打車應用智能出行,其中,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智能出行滲透率有明顯的優勢,具體來看,北京智能出行滲透率高居第一,而月人均出行次數也排名第二。
與之相呼應的是,今年前五月,華北地區打車王也“花落”北京。滴滴平臺大數據顯示,北京的一位乘客在今年前五月共完成598單,成為華北地區的“乘客之最”,這相當於每天打車3.98次。
這一數據背後,是智能出行平臺讓打車變得更加容易,也讓等車變得更高效。去年,羅蘭貝格發布的《移動互聯下的城市綜合出行變革》報告顯示,北京乘客路邊揚招出租車時平均等車時間為11.9分鐘,10分鐘內打車成功的比例僅占40%。而得益於大數據驅動的智能匹配調度體系以及領先的規模優勢,在滴滴平臺上,北京地區訂單在10秒內被接單的比例高達87%。此次報告數據也顯示,北京乘客人均等車時長為5.6分鐘。
北京五環外每天有78萬人智能出行
《2015北京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顯示,北京交通擁堵有所加劇,中心城出行總量比上一年度增長了2.7%,擁堵時間為1小時55分,嚴重擁堵級別里程比例占到了10.4%。
來自滴滴出行和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北京憑借1.73的高峰擁堵延時指數(自由流車速/早晚高峰平均車速)排名第二,僅次於石家莊。這也意味著在早晚高峰時,北京單位里程通行時間是通暢條件下的1.73倍。
而這背後,上下班通勤是城市出行的核心場景,滴滴出行平臺大數據顯示,北京地區上班族平均通勤距離達18km,平均通勤時間達54分鐘,成為華北地區“上班路程最長最耗時”的城市。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在路上,這與北京的擁堵情況不無關系。
與此同時,“路遠,打個車到地鐵站”,也成為了公交覆蓋不足區域上班族的常態。報告數據顯示,滴滴平臺上,北京地區每天有27.8萬人次的出行是來往於地鐵和寫字樓、商場和住宅之間,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間更是超過20%的訂單行程起點或終點在地鐵站500M服務區之內。其中,10號線太陽宮站、亦莊線同濟南路站、亦莊線亦莊橋站、15號線後沙峪站等都是打車抵達人數相對較多的地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