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在英核電還建不建?中廣核首次回應正同法方協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630.html

針對媒體最近對中國所參與的在英國一個金額高達1800億元人民幣的核電項目的質疑,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終於作出官方回應。

5月18日晚間,中廣核通過官方微信“中國廣核集團”發布的一則題為“香港記者走進大亞灣反向路演”的消息顯示,該公司新聞發言人黃曉飛對來訪的記者表示,盡管近期媒體對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HPC)項目有一些擔憂,但英法兩國政府對HPC項目的支持始終未變。

黃曉飛稱,在法國政府的全力支持下,EDF目前正致力於完成“最終投資決策”所有必要的工作。作為英國三大新建核電項目的重要參與方,中廣核正在積極與EDF開展協商與談判,盡快促成HPC項目最終投資決策具備條件。

2015年10月21日,中廣核和法國電力集團(EDF)在倫敦正式簽訂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的投資協議,前者牽頭的中方聯合體將與法電共同投資興建英國HPC項目,並共同推進塞茲韋爾C(SZC項目)和布拉德韋爾B(BRB項目)兩大後續核電項目,其中布拉德韋爾B項目擬采用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根據協議,在造價高達180億英鎊(約相當於1800億元人民幣)的HPC項目中,法國電力將占據66.5%的股份,中廣核牽頭的中方企業將在欣克利角C項目中占據33.5%的股份。而與HPC項目和SZC項目不同的是,BRB項目將由中廣核主導、法國電力參與,雙方在項目投資中將分別占據66.5%、33.5%的股份,並采用華龍一號核電技術。

黃曉飛稱,2016年3月3日,英法兩國政府首腦在巴黎會晤後發表聯合公報,明確指出兩國政府支持在民用核能領域的合作,並強調HPC為重大戰略性項目,是英法雙邊關系的支柱,是英國能源政策重要一環,關系到在2025年之前確保英國能源供應安全並提供有競爭力和非碳的能源。5月17日,法國總統奧朗德再度表示,支持EDF建造HPC核電站的計劃。

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HPC)廠址圖

最近,有法國當地媒體報道稱,為了回應來自EDF內部工會以及管理人員的強力反對,EDF企業委員會上周決定將請企業外部專家審議英國核電計劃的可行性。EDF工會呼籲將投資計劃延期兩至三年,擔心修建英國核電廠所必須巨額投資將使早已面臨財政危機的EDF陷入癱瘓。

作為英國上述戰略的首個新建核電項目,HPC項目也是英國自1994年以來第一個新建的核電項目。該項目一共有兩臺由法國電力提供的EPR核電機組組成。EPR核電機組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三代核電技術之一。HPC項目的造價中國臺山兩臺同樣使用EPR核電機組的2倍還多。來自2014年11月中廣核電力(01816.HK)披露的信息顯示,臺山這兩臺機組的工程總造價約為731億元人民幣。

“我相信,中國投資方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應該已經開展了大量審慎的調查和計算”,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在2015年年底在廣州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對於中廣核來說,通過參與投資HPC項目的一個關鍵目的是,為日後華龍一號在BRB項目上得到使用提供基礎。因為,一旦華龍一號能夠“落地”英國,將迅速提升國內核電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在進行大型投資的同時,投資方並不只是著眼於短期內的投資收益,我相信他們在英國的投資,能作為他們進入歐盟巨大市場的跳板。除了短期的投資回報之外,在英國的投資還有很多其他附帶的利益。”吳百納當時對本報記者說。

英國曾經擁有輝煌的核能歷史,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核能的國家之一,擁有非常完善的核能工業體系,對核能的監管更是擁有一系列嚴格的要求。即便英國自1994年之後再也沒有建設新的核電站,英國對核能的技術審查也並未曾因此而有絲毫的松懈。

中國國家核安全局原局長趙成昆此前向本報記者分析,“英國對核電的要求,特別是安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華龍一號能夠進入英國,標誌著我們(的核電水平)與世界先進國家已經非常接近。”

中廣核此前向本報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華龍一號是中廣核與中核集團共同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其安全水平與美國、法國、俄羅斯等世界主流三代核電技術相當。與這些國家的核電技術相比,華龍一號的經濟性更具優勢,是中國核電出口的重要選擇。

目前,包括中廣核在內的中國核電企業已經與阿根廷、埃及、沙特、南非、約旦、亞美尼亞、肯尼亞等多個國家簽署核能合作協議。如果華龍一號成功在英國立足,那麽將大大地提高中國企業日後與俄羅斯、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等核電強國參與發展中國家核電市場的競爭能力。

發展中國家將成為核能的主要市場。這些國家正在和打算利用核能來滿足當地的能源需求,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核動力”。 據世界核能協會估算,2015~2030年間海外新建核電站在160座左右,新增投資達15000億美元。而這些巨大的市場空間則主要存在於發展中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91

不大拆大建不貪大求怪 成都城市改造延伸城市記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09/1060272.html

Res01_attpic_brief.thumb_head

“家家流水,戶戶垂楊”的盛景,即將在成都重現。

  12月5日,成都市建委正式公布了 “宜居水岸”工程市級示範項目——西郊河綜合改造示範工程的總體方案。根據方案,這條串聯了杜甫草堂、浣花溪、文化公園、寬窄巷子等成都著名景點的河道,將通過系統性改造凸顯出成都古城格局和歷史文化,打造成集生態休閑、景觀展示、市民遊憩於一體的古城水文化體驗長廊。

  不久之前,全國百余名古都學專家在成都達成共識:將成都與北京、西安、南京、洛陽等一起,列為中國十大古都;而正在規劃打造的“成都中心”,除局部恢複隋唐摩訶池盛景外,或將在區域內適中位置複建明遠樓,重塑成都另一段塵封的歷史記憶。

  保護這座城市強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都以實際行動昭示理念:在新一輪城市改造中,不大拆大建,不貪大求怪,推動城市改造有機更新,彰顯城市文化底蘊,傳承歷史記憶。

  時代之巔與返璞歸真

  為了給成都城市音樂廳確定一個完美的方案,成都市相關部門幾乎走遍了全球所有頂級音樂廳。“完美”的內涵耐人尋味——城市音樂廳“既要處於時代之巔,又要返璞歸真”。

  10月開工的成都城市音樂廳,由歌劇院、音樂廳、戲曲廳及小型室內樂演奏廳組成。造型設計上,除以大面積的花崗石外墻與玻璃幕墻形成虛實對比、搭配經典的柱廊空間之外,還專門在主體建築的上層空間,融入了竹編和川西民居出檐的造型,凸顯“成都元素”。

  成都與音樂,自古就有不解之緣。成都博物館展出的永陵出土的二十四樂伎石刻,展示了五代時成都地區歌樂宴飲之風,“村落閭巷之間,弦管歌聲,合筵社會,晝夜相接”,後人稱成都為“音樂名都會”。

  而城市音樂廳所在的川音片區,歷來就是成都最具“文藝氣質”的區域之一。以成都城市音樂廳為“心”,在周邊1.2平方公里土地上,成都將同步建設音樂產業集聚片區、音樂特色街等,總體形成一座“音樂坊”。

  在成都,“歷史文化是一座城市永遠搬不走的‘不動產’”,已經成為決策層的共識,並融入到城市規劃、建設等各個層面。

  “成都中心”,就是這一思路的又一體現。根據規劃,未來成都將在最核心的天府廣場後子門片區打造一個上千畝集文化中心、城市遺址、中央公園和產業高地為一體的國際一流新地標。“歷史上,這片區域就是成都的核心,不僅是城市的地理中心也是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成都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秉著“複興歷史文化、重構城市中心”的思路,在“成都中心”的打造中,將會把成都歷史上的各種文化因素系統展現。

  從建築到道路,再到河流、植物,歷史的年輪,將深深刻在城市的每個角落。全長23.2公里的城市中軸線,在原有的銀杏、法國梧桐之外,海棠將成為這條路上的“新主角”。在人民北路植入八棱海棠、在人民中路植入貼梗海棠、垂絲海棠,在人民南路植入西府海棠……“其淵源,在於‘成都海棠十萬株,繁華盛麗天下無’的詩句。”成都市林園局相關負責人說。

  城市更新與精細打磨

  當一輪又一輪的城市建設在挖掘機、塔吊的轟鳴聲中滾滾前進時,面對過去和未來,我們不得不回答一個問題:城市建設到底應該遵循什麽樣的規律?

  對於這個疑問,美國社會哲學家路易斯·芒福德給出的答案是:城市建設必須與地區歷史文化協調一致,城市化不能遠離歷史傳統。偏離它,就會直接導致大都市規模失控、結構失衡與功能失調。

  按照芒福德的城市理論,人類理想的城市不是當今的紐約、東京、倫敦或巴黎,而是挪威、冰島等小國家的城市。

  事實上,近年來在城市化進程中,隨著各種城市功能在中心區的集聚進一步加速,不僅造成“大城市病”難以治理,城市以往的整體之美也變成了當下的殘缺之憾。比如,在歷史文化城區內不斷修寬大的馬路,建高大的建築,致使街巷肌理受到嚴重破壞,造成“規劃性破壞”;而隨著在歷史文化城區實施大規模的“危舊房改造”,街道、小巷大量消亡,又造成了“建設性破壞”。

  這一點,成都早已意識到。以有機方式來推動城市更新,成都意在更大層面有所作為。

  攤開兩份地圖,不禁發現成都這座城市的兩種模樣:10年前,以天府廣場為中心,城市一圈圈向外拓展,狀似一張“大餅”;今天,城市向南,天府新區核心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與中心城區交相輝映,形成一個“啞鈴”。不僅如此,成都以“產城一體”理念,在周邊又全面推進了7個衛星城市的規劃建設。作為一種積極的城市規劃理念,大成都的整體城市格局,開始逐漸向“雙核共興、一城多市”的網絡城市群發展。

  然而骨架立起,城市內部尚需精細打磨。

  今年初,成都將全市九大片區劃定為小街區規制示範區。其中,與寬窄巷子一街之隔的少城片區頗具特色:街巷縱橫,屋宇錯落。成都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里的街道格局自清代延續至今,一直沒有大的變動,這是一種獨特的城市年輪,改造會盡量保留這一原有形態,只是根據城市需要進一步優化路網,增加更多公共服務配套等。

  摒棄“大馬路、大住宅區”等不合理的現狀,在保護和修補城市歷史遺跡、修繕傳統水系格局等同時,通過維護宜人的街道空間歷史文脈、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格局……帶著“城市年輪”的印記,成都正在有機更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0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