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市場避險情緒再度升溫 警惕短線樂觀情緒過度風險

伴隨著法國尼斯恐怖襲擊、土耳其未遂軍事政變的發生,全球金融市場的避險情緒再度升溫,A股也未能例外。滬深兩市股指7月18日雙雙小幅回調,成交量也有所減少,同時市場熱點輪動的加快也使得股指短線回調風險開始加大,7月吃飯行情的演繹或仍將維持一波三折的走勢。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受到上述政治事件的影響,滬深兩市股指早盤均呈現震蕩走勢,盡管股指很快受到逢低買盤的支撐,但尾盤的拋壓使得股指最後仍以小跌報收。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43.56點,下跌10.74點,跌幅0.35%,成交2067億元;深成指報收10762.00點,下跌61.21點,跌幅0.57%,成交3510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249.87點,下跌13.91點,跌幅0.61%,成交941億元。

毫無疑問,法國尼斯恐怖襲擊以及土耳其未遂軍事政變提升了整個金融市場的避險情緒,這使得盡管最新公布的中國半年經濟數據較預期良好也未能帶動股指再度上行。

國元證券策略分析師王明利等認為,這一輪上漲主要有兩個邏輯,一個是寬松預期,另一個是避險情緒。英國脫歐公投後,市場普遍預期全球央行會進一步放水,貨幣寬松的預期增加,導致了包括股市、債市、商品等各種資產的上漲。此外,由於避險情緒的上升,貴金屬、國債的配置力度加大,一方面形成了股市中領漲板塊的形成,另一方面也使得無風險收益率再度降低,提升了估值,這兩個邏輯共同支撐了當前的反彈。但是仍應註意三個風險點:一是寬松預期是否能演變成現實,從目前觀察到的現象來看,似乎很難;第二個風險點在於信用風險沒有降低;第三個風險點在於上市公司盈利改善的持續性存疑。

從利好的方面來看,供給側改革和國企改革推薦的力度加大,這是可以繼續關註的,改革作為影響風險偏好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推進,必將提升股市的風險偏好。目前來看,這個因素在推動相關板塊乃至股市整體的上升。

總的來看,市場並不缺少資金,由於資金脫實就虛的格局沒變,大量資金在虛擬經濟領域遊蕩,不斷尋找投機機會的過程,也是不同大類資產輪動表現的過程,股市作為一個備選池,也會有表現的機會,在此背景下,下半年股市底部擡高將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不宜把投機的機會作為投資的基本邏輯對待。從中期來看,股市在底部擡高的趨勢下,仍擺脫不了震蕩的特征。從短期來看,市場熱點輪動過快,場外資金進入的難度加大,總體上難以擺脫存量資金博弈的格局,由此需要警惕樂觀預期過度共識後的波動。

東吳證券則認為,在目前的震蕩格局中尋求突破機會,應以優選成長股業績為王。7月-8月是中報公布期,通過對2016年中報業績預告分析,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增速相較於主板將保持高位。估算二季度創業板凈利潤同比增長約47%,環比下降約15%。由於近期並購重組監管趨嚴,外延式並購機會減少,所以一季度的創業板業績增速可能是全年最高點。二季度中小板凈利潤同比增長約43%,較一季度環比上升27%,超出市場預期。由於主板業績預報披露率較低,所以結果參考性不強,有待中報披露後進一步修正。建議關註凈利潤同比增速可能超預期和業績靚麗的板塊與公司。

而從中期來看,東吳證券認為,國內政策環境趨於溫和,國企改革進程加速,但全球經濟形勢普遍乏力、寬松再起,可能影響股指發力向上突破。維持此前的判斷,認為市場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維持震蕩格局,應積極尋求突破機會,優選成長股業績為王。在行業配置上建議選擇食品飲料、體育娛樂、旅遊休閑、醫療服務等消費相關行業作為底倉配置,同時強烈建議關註券商、國防軍工、信息安全、核電等將迎來重大催化劑的板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22

企業級市場升溫明顯 騰訊微軟聯手卡位風口

微軟雲計算業務在中國市場的滲透與連橫,正從一個側面映襯出國內企業級市場的旺盛需求。

在微軟本周最新公布的2016財年第四財季業績報告中,凈利潤從去年同期虧損31.95億美元扭虧為31.22億美元,其中核心的雲計算服務Azure的營業收入增長102%,表露了這家昔日的傳統IT巨頭從個人PC與軟件業務向雲服務商轉型的方向。

從西雅圖、矽谷到廣州、杭州,在企業“上雲”的這波全球潮流中,微軟是以“Azure+Office365”的產品組合布局中國市場的。Azure主要提供最底層IaaS(也包括中間層PaaS)服務,Office365針對的是軟件層SaaS服務。值得關註的是,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Office365目前已經分別與微信企業號和阿里郵箱合作。本身在雲計算和企業級領域存在一定競爭關系的巨頭廠商正以更開放的姿態一起撬動這個市場。

本周,微信在上海宣布針對今年4月份上線的企業微信開放其API接口,與微信企業號、OA實現互聯,在該平臺上湧入更多第三方開發者;同時公布微信企業號最新用戶數突破2000萬,騰訊雲1億元實施微信生態定向扶持計劃。

這是騰訊針對企業級市場第一次以“企業微信+微信企業號+騰訊雲”的組合拳形式亮相。與企業微信這個單獨的App存在形式不同,2014年5月即上線的微信企業號是根植在微信原生系統中的一個應用。根據其產品經理章陶的描述,微信企業號能幫助實現企業內部的互聯網化,不僅能連接移動辦公,也能連接上下遊合作商。

Office365就是其中之一。這款2011年6月正式發布的雲端服務免去了用戶以往在本地安裝Office辦公軟件的繁瑣,可在線創建並修改文檔,實現異地協同辦公,按使用需求付費。眼下,Office365與微信聯手打造了一個“龍門計劃”,包括office365功能和服務的移動端入口;輕型的、基於消息的移動協作平臺;可擴展的、即插即用的移動生產力應用套件;企業微信號Office365應用開發平臺等,並打通了Office和微信兩個平臺上的用戶身份驗證,實現辦公協同。

微軟中國Office創新團隊龍門項目總監高波透露,目前Office365在華企業用戶數超過100萬,大企業客戶超12000,活躍用戶達80%。本土合作實現了超1000例。作為企業用戶場景入口,微軟雲端業務正在加速與中國本土企業合作,尋求本地化落地。據第一財經記者從業內了解,全球財富500強中有80%企業在使用Office365,其中國客戶涉及在華開展業務的BMW、大眾、GM通用汽車、GE、互聯網和金融企業等。

與騰訊的企業級組合拳相對應,同樣與Office365合作的阿里巴巴是以“阿里郵箱+釘釘”的產品矩陣布局企業級市場。而阿里雲和微軟Azure在公有雲等領域還存在競爭關系。巨頭間的競合現象變得更加普遍。

眼下的格局是,相比於用友、金蝶等先行進入企業級辦公協同領域的傳統軟件公司,BAT的布局晚了近十年,但它們正憑借紮實的基礎架構和品牌效應,同時借助外資巨頭的合作去迅速擠占這個市場。但被業內普遍認同的一個觀點是,國內企業級領域剛剛起步,還是一個山頭一個山頭似的分散格局,未成規模。同時,技術驅動在企業級應用叠代中的體現愈發明顯。

據業內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企業協同辦公並不僅僅停留在郵箱、即時通訊等表面渠道上,未來可供探索的方向很開放。像微軟目前正在力推的是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這個層面的應用,用戶的使用習慣被機器了解,後臺及時推送出用戶需要的文檔材料,將正確的信息精準傳遞給用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238

藍皮書:貴州房地產升溫 高庫存壓力減輕

貴陽市城市景觀。攝影/章軻

貴州財經大學房地產研究院7月26日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稱,預期貴州房地產市場需求持續增加,供給逐步恢複,交易穩中有升。

貴州財經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當日共同發布《貴州房地產藍皮書:貴州房地產發展報告No.3(2016)》。藍皮書稱,貴州作為高庫存地區,“升溫”的房地產宏觀政策將利好房地產市場,從而刺激房地產需求。

藍皮書認為,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將繼續推動房地產需求增加。貴州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末貴州常住人口為3529.50萬人,城鎮化率為42.01%。貴州省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預期2016年城鎮化率將提高到44%,至少增加城鎮人口70萬人,形成的潛在需求約2000萬平方米。

分析顯示,2014年,貴州省戶籍人口為4325.49萬人,非農業人口為709.22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16.40%,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0.23個百分點,位居全國倒數第1。同期大於全國平均水平的有16個省份,最高為上海的90.32%,其次是北京的81.74%;西部地區12個省份中,有6個省份大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5年貴州房地產市場分析及2016年預測總報告編寫組稱,“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來看,貴州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2015年,貴州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比全國低13.87個百分點,僅高於西藏,排位全國倒數第2,相當於2003年全國平均水平。西部地區,僅重慶、內蒙古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他省份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藍皮書稱,貴州戶籍人口遠大於常住人口,說明貴州凈流出人口較多。2006~2014年,貴州凈流出人口從231.91萬人增加到817.45萬人,增長2.5倍。2010年後,流出人口增速明顯下降,2012年為負增長,2013年、2014年分別為2.4%、4.3%。

藍皮書認為,異地搬遷、大量的流出人口、極低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較低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貴州增加城鎮人口創造了客觀條件。“這四種類型的人口如何市民化和住有所居,是關系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議題,很遺憾,現在尚缺系統的制度安排,從而形成了巨大的房地產潛在需求,這些需求將逐年釋放。”

編寫組分析認為,2016年貴州房地產庫存壓力低於2015年,特別是住宅商品房庫存壓力明顯緩解。在需求持續增加的條件下,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投資意願將逐步恢複。但要註意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來源可能存在的問題。

房地產開發企業是典型的項目型企業,資金需求量大。編寫組通過對貴州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來源的分析發現,近幾年,貴州房地產開發企業銀行貸款難度逐步增加,企業更多的是借助於個人按揭貸款、定金及預收款。這種融資方式有利的方面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弊端是社會風險較大,一旦市場不景氣,房地產企業資金鏈斷裂,將給購房者帶來巨大損失,如何善後處理,給地方政府帶來了挑戰。

藍皮書分析說,除其他資金來源占比可能存在風險外,貴州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回收速度要慢於全國平均水平。由於房地產開發融資具有銷售融資的特點,銷售回款速度決定了投資速度,銷售回款慢,企業投資新項目的意願就會下降。

銷售回款速度可以用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額比投資額來反映,測算結果顯示,1999~2015年貴州房地產銷售投資比為76,平均來說,貴州房地產開發企業投資要1.32年(即近1年4個月)收回;全國平均值為92,即1.09年收回投資。除2009年,貴州房地產銷售投資比均低於全國。銷售回款慢更強化了其他資金來源占比較高存在的潛在風險。

而住宅商品房銷售回款速度大於房地產銷售回款速度,這表明住宅商品房銷售回款要大於辦公樓、商業營業用房等物業投資回款速度。1999~2015年,貴州住宅商品房銷售投資比為101(0.99年,即近1年收回投資),全國111(近11個月收回投資)。絕大多數年份,貴州的銷售投資比小於全國水平。貴州從2009年後呈下降趨勢,2014年觸底,2015年有所恢複。

藍皮書稱,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情況是2016年貴州房地產市場供給逐步恢複的關鍵。編寫組為此建議,加強商品房預售資金使用的管理,專款專用,按進度撥款;推進房地產開發項目融資,積極推行證券化中的直接融資模式;加大銀行信貸力度;註意控制非住宅類房地產項目投資規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013

人民幣中間價調貶174點 月初購匯情緒升溫

中國貨幣網周二消息,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6451元,昨日中間價報6.6277元,16:30收盤報6.6382,23:30收報6.6423。這是中間價連續6天升值以來,首次調貶。

人民幣兌美元昨日中間價同創逾五周新高。盤中,交易員指出,匯價連續升值並沒有明顯打壓客盤購匯情緒,結合月初因素客盤購匯大增推升成交量,盤中仍需大行提供美元流動性。

當前影響市場主要因素依舊集中美元指數走向、客盤供需和大行的意願。短期看,欠佳美國經濟數據仍會讓美指承壓,但人民幣午後回吐部分漲幅,短期漲勢或有調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93

國企改革升溫維持市場熱度 股指再陷上下兩難困局

隨著國企改革熱點的持續發酵,A股市場的弱勢反彈仍在持續。滬深兩市股指周三繼續小幅回升,成交量小幅增加,但仍處於3819億元的地量水平,市場人士也仍普遍對後市持較為謹慎的態勢,結構性行情將是今後一段時間的主基調。

從周三市場的走勢來看,股指在早盤低開之後出現回升,但在翻紅之後漲勢開始明顯收窄。國企改革再度成為盤中熱點,上海、深圳等地國企股出現多只漲停,炒地圖行情又再現之勢。上證指數最後報收2978.46點,上漲7.18點,漲幅0.24%,成交1591億元;深成指報收10281.25點,上漲30.70點,漲幅0.30%,成交2228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08.31點,下跌4.90點,跌幅0.23%,成交602億元。

對於這樣的走勢,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姚立琦等認為,從純技術上看,上周的陰棒,特別是中小創指的下跌具有較強殺傷力,對市場人氣打擊比較大。如今要想重新聚集起人氣,恐怕短期仍需要反複換手,休息整理。當然,從中期格局看,G20維穩預期,貨幣政策重新寬松預期仍成為股市階段性重要支撐,因此下方空間未必很大。對主題投資的監管力度,可能直接決定了盤面的強弱。技術上看2930點是箱體中軌,也是7月向上突破的起點,上周探到2939點基本止跌,周一也是回探2931點獲得支撐,說明該點位有較強支撐。但是向上130點是這次行情的高點3069點,向下130點是2800點。所以,目前又陷入上下兩難、空間狹小的階段,預計這里可能仍有反複盤整的要求。

姚立琦等認為,2015年5178點以來的調整趨勢尚未結束,主要原因是國內貨幣政策寬松余地下降,金融去杠桿和加強監管,使得資金驅動型行情短期難以啟動。其次,經濟增速仍在下滑,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亦在下降,業績驅動型行情也難以出現。因此,股價回歸基本面仍是大趨勢,考慮到目前市場的中位數市盈率仍在相對高位,未來仍有一定回歸的空間。

光大證券策略分析師趙揚則研究發現,A股市場7月估值變動風格分化顯著。7月市場先漲後跌,月末最後幾個交易日出現了普遍性的下跌行業,全A股估值水平小幅上揚,但以中小創為代表的小型股估值全面回落,而權重藍籌估值擡升,市場對個股業績的重視開始顯現。

而整體估值分化情況有所收斂。以各估值指標的歷史區間來研判,創業板PE均值5個月內首次回落至歷史區間上界以下,溢價程度向下調整明顯;而藍籌白馬受捧熱度提升,滬深300估值中值重新回到歷史均值之上。

行業估值水平則漲跌不一。7月行業間估值漲跌不一,整體變動方向與市場風格較為一致;估值提升較大的行業主要集中在煤炭、有色、零售、非銀、交運等行業,而估值下沈的行業主要集中在TMT、機械、電力等6月表現較好的公司。

趙揚據此認為,結構性機會是年內主線。市場在缺乏系統性機會甚至偏弱態勢下,部分行業、主題或者個股階段性上漲的結構性機會是年內主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58

雲計算爭奪戰升溫 谷歌收購雲服務公司Orbitera

谷歌、微軟以及亞馬遜之間的雲計算大戰不斷升溫,8月9日消息,據外媒報道,谷歌宣布收購雲市場平臺創業公司Orbitera,增強在雲計算服務領域與亞馬遜、微軟和Salesforce競爭的實力。

谷歌和Orbitera均沒有披露收購交易價格,但消息人士透露,這一交易價格略高於1億美元。

“此次收購將不僅增加了Google在雲計算的軟件廠商,也有利於消費者選擇雲平臺的多樣性和靈活性”,谷歌在一份聲明中說道。

盡管收購了Orbitera公司,谷歌可能暫時不會改變自家公司的雲服務業務,同時繼續對Orbitera現有客戶提供服務,並為在其雲計算平臺上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市場。

Orbitera創立於2011年,由Firas Bushnaq和歌手Brian一起創建,是一家雲計算平臺創業公司,致力於將購買和出售軟件在雲計算里變得更簡單、高效,其專註領域包括企業軟件、電子商務、分析、雲計算、雲服務以及軟件交易市場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358

經濟疲軟政策預期升溫 滬指跨越3100開啟牛市征程?

伴隨著7月經濟數據的密集出臺,A股市場的走勢也顯得異常精彩。8月15日,市場人士預期中的回落並未出現,反而在政策利好預期猛增之下,滬深兩市股指出現放量上漲,上證指數甚至突破了3100點的壓制。這樣的走勢不僅出乎了很多專業人士的預期,也同樣點燃了市場興奮的神經,股指會就此踏上中級反彈之路嗎?

越過3100點高地

8月15日,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盡管有上周末出臺的經濟數據不佳的利空消息,但股指卻出現了高開高走的走勢,石化雙雄、券商、地產等藍籌板塊的聯手上攻,帶動股指不斷走強,在突破3100點的重要阻力位後市場人氣更是高漲。午後股指漲幅放緩,但也基本維持在高位震蕩,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25.20點,大漲74.53點,漲幅2.44%,成交3280億元;深成指報收10822.11點,上漲294.01點,漲幅2.79%,成交4231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93.21點,上漲69.37點,漲幅3.27%,成交1077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7511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大幅增量逾3200億元。

藍籌股板塊無疑是8月15日股指大漲的主要動力來源,此前市場一直擔心的成交不濟藍籌股漲幅或有限的疑慮,在市場成交量猛增的情況下得到改善,而一度回落的創業板指數受此影響也反身上攻,漲勢甚至超過了主板指數。

疲軟的經濟數據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走勢,上周末時密集公布的7月經濟數據則是繞不開的話題。數據顯示,7月單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不及預期,而1-7月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增速則創下今年新低。同時7月信貸數據大幅縮水,居民房貸成為唯一亮點,企業仍陷流動性陷阱。

東吳證券策略分析師丁文韜等認為,7月民間投資下滑信貸縮水,下半年財稅改革將深化。首先,7月CPI繼續1時代,PPI回升超預期;其次,工業增速穩中微降,生產保持穩定,8月以來發電耗煤量同比增長10%,煤炭、鋼鐵價格上漲帶動PPI進一步回升,預計三季度工業生產穩步回升;再次,7月消費增速小幅放緩,多因素助推下半年消費增速,隨著文化、娛樂等新興消費模式成為熱點,下半年消費增速呈回升態勢;第四,民間投資持續下滑,基建投資仍是主力。下半年國有控股投資增速將持續高位,而民間投資在密集政策刺激下能否實現回暖仍需等待;最後,信貸大幅縮水,企業仍陷流動性陷阱。預計下半年信貸投放更趨理性,企業去杠桿趨勢不變。M1增速繼續上行,M2因高基數回落,M1、M2剪刀差持續擴大。

東方證券策略分析師鄒慧等也認為,整體來看,下半年“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在繼續推進,穩增長和調結構的矛盾仍會對經濟增速帶來不小的壓力,但同時也可以用經濟增長的空間換來改革調整的時間。7月份的經濟指標增速已經有所放緩,預計下半年經濟在6.5%-7%的區間內會保持波動態勢,穩增長和促改革不會出現偏廢。

天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彪則認為,數據上來看,消費、投資和出口三大需都出現了超預期的下降。與此相一致的是,工業增速自4月份以來再次出現下降。不過,PPI同比增速繼續大幅回升,這一方面可能受基數影響,但在總需求不彰的背景下,PPI的超預期大幅改善很可能也反映了供給收縮的速度在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當是在實實在在被推動前行。

政策預期再度升溫

正是在這樣的經濟疲態之下,市場對於政策面或將再度發力加持經濟增長的預期開始再度高漲,而作為國民經濟中主力的國企藍籌股也再度成為了市場追捧的目標。

國聯證券分析師張忠認為,近期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目前兩地證券監管部門以及深交所與港交所之間正在密切合作,同時證監會成立了深港通專項工作小組,積極推進深港通的各項準備工作,待相關監管規則與技術準備就緒後,今年將擇機開通。深港通的預期增強有利於改善市場增量資金結構,提高A股市場的風險偏好。

與此同時,金融產業資本頻頻舉牌。近期二級市場上舉牌概念股帶動大盤強勢上漲,隨著地產、保險機構舉牌事件的頻繁發生,金融產業資本增持已成為股價大漲的主要推動力量,地產、商業連鎖作為金融產業資本舉牌的主要投資領域,產業資本頻頻舉牌表明在資產配置荒的背景下,部分金融產業資本在低利率環境下,權益類產品的配置需求凸顯。預期未來階段資產配置荒還會繼續,舉牌概念股的強勢上漲將推動低估值藍籌板塊的價值重估。

年初至今,房地產、銀行、非銀金融等低估值行業呈現凈增持,商業貿易在年初以來也獲得較大凈增持,在房地產價格上行之時,其自有物業面臨價值重估。銀行、非銀金融在資產配置荒的背景下因其低估值、高分紅的優勢受到增量資金的青睞。近期滬港通資資金持續流入,深港通即將開通、社保資金有望積極入市、G20峰會即將召開,市場運行環境偏暖,美股、港股均創出年內新高對A股市場走強起正面作用。預計後市大盤以震蕩上行為主。建議後市關註績優藍籌股、國企改革和科技創新板塊的投資機會。

開源證券策略分析師田渭東等也認為,深港通漸行漸近,改革之風吹起漣漪,導致資金跟風、大象起舞。近期市場風口持續吹向一二線藍籌,“新五朵金花”爭奇鬥艷。金融、地產等頻頻被舉牌,價值重估吸引資金大舉流入,擡高了股價,穩定了市場。美股不可能永遠走牛,A股也不可能長期低迷,中期上漲行情漸行漸近。

參考之前滬股通開通時的情況,兩地市場的稀缺品種容易受到資金追捧,A股應該把握兩條投資主線:一是深市的AH折價股;二是深市的稀缺品種。但由於目前深市中已經不存在AH折價股,所以應該堅定不移地配置稀缺品種,如白酒、中藥、軍工。

不過,天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彪提醒,7月份的經濟基本面可謂差強人意,同時金融數據也在收縮,M2、貸款增速都出現了明顯超預期下滑。不過,若依此加強對政策放松等傳統方式重回“穩增長”老路的預期,則並不明智。若政府因為當下經濟數據表現不好而再度采用傳統方式來“穩增長”,結果大概率是未能獲得“穩增長”效果的同時,資金進一步在金融機構空轉,進一步加大對國債等資產的需求,或者流入房地產甚至大宗商品等資產市場,前者將使得金融機構面臨的收益率壓力越來越大,後者將使得相關資產價格泡沫被吹生,無論哪一種,都將使得金融系統風險出現膨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371

深港通概念股升溫 持續大漲

今日開盤後,深港通概念股延續前一交易日的漲勢,板塊漲幅居前。當中,萬科A大漲8.38%,海信科龍漲6.16%,浙江世寶大漲8.27%,承德露露漲1.76%,金風科技漲1.75%。

深港通漸行漸近,A股市場熱度也在逐步升溫。機構普遍認為,深港通的開通有利於資本市場的開放,將影響A股市場投資者的結構和投資氛圍,建議關註低估值的大市值股票、港股稀缺標的及券商行業這三大領域的投資機會。

分析人士認為,深港通的開通不僅可能吸引增量資金入場,同時也標誌著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有利於實現資金互通。興業證券王德倫策略團隊則表示,國內宏觀經濟周期和貨幣環境預計短期將維持現狀,深港通的開通對吸引增量資金入市的作用或比較有限。更大的看點在於其對A股市場的長期影響,隨著資本市場開放程度提高,A股市場估值體系有望從“中國特色”逐漸轉換至“與全球接軌”,投資者結構和投資氛圍將更加健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567

9月加息預期升溫 美股收盤漲跌不一

美股周五收盤漲跌不一。標普500指數收跌3.43點,跌幅0.16%,報2169.04點,本周跌0.68%;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跌53.01點,跌幅0.29%,報18395.40點,本周跌0.85%;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漲6.71點,漲幅0.13%,報5218.92點,本周跌0.37%。

美聯儲主席耶倫稱近期加息理由已增強,副主席費希爾暗示9月可能加息且今年可能加息兩次。二者均發出了最早9月加息的強烈訊號。

在美聯儲傑克遜霍爾會議的講話中,美聯儲主席耶倫並未提供任何有關加息時間表的具體內容。耶倫講話後,美股一度攀升,但隨後轉跌。市場原預期這位美聯儲掌門人將展示出明確的更為激進的姿態。

耶倫在書面講話中表示:“鑒於勞動力市場表現持續穩固,以及我們對經濟活動與通脹狀況的預期,我相信最近幾個月以來提高聯邦基金利率的理由已經增強。”

耶倫表示,美聯儲預計未來數年內美國GDP將“溫和增長”、勞動力市場持續好轉、通貨膨脹率將繼續上漲並達到2%。

其他市場面,原油期貨價格走低,令市場情緒受挫。歐洲股市大體下跌。亞洲市場周五收盤漲跌不一。黃金期貨價格走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178

熊貓債升溫 境外機構期待更進一步“債務通”

迅速升溫的熊貓債券,正在受到更多的青睞。許多境內外機構也表示,希望熊貓債的開放力度更大。

9月6日,陸家嘴金融城與國際資本市場協會聯合舉辦“中國與國際資本市場融合圓桌會”。匯豐銀行副董事長斯班塞·雷克表示,除了熊貓債之外,還希望在滬港通之後,推出“債務通”,以促進中國債券市場的進一步開放。

中國熊貓債市場起步於2005年。當年10月,國際金融公司和亞洲開發銀行等2家國際金融機構分別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了一期11.3億元和10億元的人民幣債券,成為了首批在華發行熊貓債券的境外發行人。

2010年9月16日,人民銀行等4部委聯合修訂了關於熊貓債券的發行辦法,一定程度上拓寬了熊貓債的融資限制和要求,也促進了熊貓債的進一步發展。

上海清算所總經理周榮芳說,目前約有17家境外機構在我國銀行間市場發行或核準熊貓債的註冊,累計註冊金額高達1255億元,實際發行量近400億元,發行人類型涵蓋了國際開發機構、政府類機構、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

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2015年共有6家國內外機構在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熊貓債券,發行總金額為155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而今年以來,熊貓債券的發行規模更大。

周榮芳解釋說,熊貓債券的政策這幾年有比較大的改進,比如熊貓債募集到的資金,可直接在華項目投資,也可以匯出境外使用,發行人還可以從境外調入人民幣資金還本付息。比如允許一次足額發行,也可以在額度內多次發行,便利了發行人的資金安排,有利於根據市場的變化做好節奏的控制。

而更重要的是,境內人民幣的融資成本由過去的在岸高於離岸,轉變為在岸低於離岸,融資成本的降低也推動更多的境外機構選擇發行熊貓債券。

“從政策層面來講,我們認為未來的熊貓債市場應該有比較大的前景。”周榮芳說。

如何進一步發展熊貓債?

斯班塞·雷克表示,進一步開放熊貓債,需要市場統一化、確定化,也需要清晰度,包括會計標準、審計標準、語言、披露等方面,與全球市場比起來有相當大的差距。所以需要一些特殊的解決方式,爭取縮短這樣的距離。

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也表示,熊貓債市場還需要吸引更多世界五百強級別的優質境外企業參與。

同時,考慮到這類企業的債券基本分布於全球各主流金融市場,也更習慣於簡化、便利的融資條件,因此楊明輝也建議熊貓債的信息披露、會計準則、募集資金使用等要求,盡量貼近境外金融市場,以符合優質境外企業的全球化融資習慣。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副行長崔炳文說,熊貓債需要探索采納更多樣的會計準則,目前只有香港和歐盟采用的財務報告準則與中國的會計準則等效。

同時,也需要建立更完善的評級體系。

“熊貓債現在是采用國際三大評級機構和國內評級機構雙評級的模式,但是我國的本土評級機構對於境外發行人的評級經驗、水平都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提升本土評級機構的能力下,建立一套國內和國際評級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崔炳文說。

此外,崔炳文也表示,由於目前通過熊貓債募集的資金流向境外仍然需要審批,跨界管制仍然相對比較嚴格,希望能夠適當放松對募集資金流向的管制,以進一步提升發行人的發債意願。

期待債市通

除了熊貓債,斯班塞·雷克也表示,海外投資者更期盼“債務通”,可以讓國內的投資者進入國外的固定收益市場。

斯班塞·雷克說,這應該是滬港通之後下一步的工作。

而且,與滬港通不同的是,由於大部分的債權並不在二級市場交易,而是在櫃臺銷售,所以與滬港通需要交易所之間的連接不同,債市通需要更多技術等方面的支持。

上海清算所總經理周榮芳透露說,最近人民銀行組織相關的部門,討論如何在現有的開放框架下,開辟債券市場開放的新路徑,包括與香港的債市通的一些技術性討論和具體的銜接。“去年我們也推出了自貿區的債券業務板塊,從技術上也做好了相關的準備。”

周榮芳說,希望通過基礎設施機構的互聯互通,架通境外投資人和境內投資人的相互連接、交流和合作。“在此基礎上也希望,通過一個點的突破,或者香港,有一個實驗性的安排,使中國的債券市場,在國際上有更好的、廣泛的認知度,有更廣泛的影響力。”

至於中國與國際資本市場的互通互聯,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闕波透露,繼滬港通和深港通後,滬倫通的可行性研究目前正全力推進,兩個交易所的交易機制、清算交收的安排,特別是監管法規、投資者保護等已進行了全方位梳理,合作原則和框架已達成共識,正就進一步的可行性進行研究,

截至今年8月底,滬港通累計交易金額已經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上交所也會積極分享相關的經驗,配合深港通能夠爭取在11月份順利開通。

此外,闕波說,目前滬倫通的推進也在順利進行。目前已經把兩國證券市場的特點和優勢梳理一遍,把上交所和倫交所的交易機制,清算交收的安排,特別是監管法規,投資者保護,也進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了解。

闕波說,關於滬倫通合作的原則和框架,兩個交易所基本上有了共識,現在正在做深入細致的進一步的可行性研究。“上交所也願意與各方共同探索國際市場與中國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各種可能性,探索新的互聯互通方式和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1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