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農行張總要日賺8億 李華華


2010-7-16  AD





 

萬眾矚目嘅農行 (1288)今日終於喺港交所(388)掛牌,佢嘅A股噚日率先喺上海登場,但有別於香港,上交所嘅上市儀式謝絕傳媒採訪,大家只可以透過上網睇電視分享 一下農行成功上市嘅喜悅!

唔知係咪見到中金「護價」成功,農行成班管理層都鬆咗一口氣,行長張雲喺記者會上,仲勁有mood咁發表個人感受 ﹗張總話,農行上市之後,佢每日返工就會有一個強烈嘅信念,就係上市令農行每日嘅使費多咗,所以佢每日收工之前,一定要幫農行賺番至少8個億番嚟,咁先叫 做對得住啲股東喎……各位農行股東,仲唔快啲將華華呢段稿影低或剪低立此存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08

「一家公司 總要有人扮黑臉」

2011-2-28  TCM




日前,大同執行副總經理林郭文艷接受完本刊的專訪,她匆匆的腳步,突然停在一棟日據時代老建築前。

「這裡就是大同最早的總部,」林郭文艷說。身為林家第三代長媳,林郭文艷就像是這棟約七十年歷史「志生樓」的守護者,「已經那麼久了……,有地震、有颱 風、有幾塊磚塊,已經有點破損了,有的裂了,」林郭文艷指著外牆說。抬頭看,「這些木樑,粗細根本都不齊,」她說,這是當年大同「廢物利用」,拿外面工程 剩下的材料蓋起的大樓。

一一數著、念著,這棟仍然保留大同創辦人林尚志、總裁林挺生辦公室的「志生樓」,彷彿就和大同公司當前的處境一樣,外觀修護過留古如新;內部無法重拆,局 部整補、維護,還有很多的事要做。過去十年來,她一直扮演把關者的角色,「一家公司,總要有人扮黑臉。」她淡淡的說。

大同集團董事長林蔚山涉嫌通達公司掏空案,以兩千萬元交保;近十年來僅有三年獲利,二○○九年甚至達到虧損的最高峰;讓大同這家九十二年歷史的公司,路走得有點風雨飄搖。

伴隨著國人一路長大,甚至飄洋過海成為海外學子思鄉時寄託的大同電鍋,今年一月才剛慶祝完五十週年慶,隨後就爆發大同總部遭檢調搜索、林蔚山被約談。 林郭文艷首度面對媒體談大同這家再過八年就是一百歲的企業,要如何度過這次的內憂外患。以下是專訪摘要。

談涉嫌掏空案:前手做假帳,過去稅單如今才收到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認為(指掏空案)這是一場誤會嗎?

林郭文艷答(以下簡稱答):我們恐怕不太適合做任何的臆測,對於公司的前手,我們對主管機關有報告;我們投資以後,才發現,前手有假帳的問題,這是事後才發現,很不幸的。

也因為這些牽連,我們重編(指通達)財報,因為過去的稅單,後來才寄給我們,這個部分有行政救濟;從公司面,我們知道的是這樣子。但檢方的偵辦方向、重點,我們不宜猜測。

問:大同從○七年後到一○年第三季,都處於虧損,你怎麼看目前的獲利狀況?

答:二○○○年時,那時候我們所有的製造都還在台灣,指大同公司,不包括其他的子公司喔,(員工數)大概就將近一萬八千人,現在不到四千人,那是因為我們就是把很多低毛利的製造或是成本過高的製造,我們就移往海外去。

以前在板橋做冰箱,我們就移到越南去。一方面創造一些新的獲利單位,但是同時,過去五年我們也關掉十家的公司。

問:一路下來你已經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外面很多人認為說,好像大同的步調還是特別慢?

談老組織瘦身:我花半年時間,一個個談提前退休

答:以這樣的一個組織架構,不只外面覺得太複雜,我們也覺得該要開始聚焦。問題是說,我現在這樣子(拿起財報),要怎麼讓它(指虧損的子公司數目)減下 來?到底應該是一年、兩年把它做完,還是我要用五年的時間把它做到?假設,好,董事會授權了,先讓你砍一半!(停頓)這樣就對嗎?這樣夠快了吧!

問:不是數量的問題?

答:我想這裡面有些是在operating(營運)的狀況,有些是在停業的狀況,因為你要真的實際把公司關掉、把所有的法律程序走完、公司的名稱整個消失掉,事實上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我們(光是)這退休制度的確立大概也花了五年的時間。

問:可是大同已經九十幾年了啊?

答:對、對、對,過去就是(員工)你愛退休的時候,才對公司提出申請,我們現在是說時間到了,就提出。這一開始做大家也是很不習慣,所以就是一個個勸說。事實上,這說服的工夫,我口舌花了半年的時間。

問:自己跟他們溝通?

答:我自己一個、一個跟他們溝通,然後還讓董事長出函(個人信函),一個個談,然後終於把這手續辦了。

問:所以如果總裁(林挺生)在的話,基本上他就不會這樣做,對不對?假如一個老員工跑去跟他陳情的話,事情就過不去了。

談轉投資管理:深耕聚焦,未來三年沒賺錢就結束

答:對啊,(停頓)因為當時他還在世啊,在第一輪的勸說遭遇到很大的困難,其實那時候他有幫我親筆下條子,讓我拿著條子去跟主管講(笑),我很多談的(員工)第一句話都是說,對,是你要這樣做,總裁就不會這樣做,我碰到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這樣。

問:大同這幾年管理轉投資重點是?

答:這十年,大同損益幾乎是貼著華映的損益,所以怎麼去擺脫這樣一個架構,就是我們努力的一個重點。基本上,第一塊是大同的本業賺錢、持續的進步;第二 塊,中華映管它本身怎麼樣改變、轉型、改善、經營來做到轉虧為盈;第三塊就是我其他的投資公司如何養更大,讓我有更多的投資收益,大概要點就是三塊。

問:大同的轉投資公司未來如何處理?

答:你剛剛的問題是說,有賺有賠,那未來怎麼辦?我們轉投資以後的方向就是深耕聚焦嘛。對於這些集團裡面的這些子公司,我們第一個原則,你小規模沒關係, 但你要賺錢,你要有現金流入,那就繼續經營;第二個原則,就是如果你虧錢,我們就是給三年的時間去改善,三年不改善,就是列為結束。過去五年我們已經關掉 十個以上的單位。

問:在台灣會不會用舊土地蓋新工廠?

答:新工廠要看啊,因為像綠能(編按:大同金雞母,去年前三季淨利比前年成長六倍以上)、尚志半導體(見上表),這些公司為什麼迅速的上來?因為它不要買 土地,就是看它要哪一塊(笑),就有了嘛,速度很快。像我們綠能總經理,他本身還是大同大學材料系教授,○四年,他跟公司說solar wafer(太陽能矽晶圓)可以做,然後董事會聽他的簡報,大概就這幾個人,聽他簡報聽了大概兩、三次,覺得說看起來還可行,後來就上董事會。

投資綠能,透過尚志半導體,因為尚志半導體本來就做矽晶圓,已經做了十幾年了,所以綠能成立的時候尚志半導體就轉了七十個人進去綠能,做為它的基本班底,然後請林和龍去做綠能總經理,然後我們再請另外一位總經理李龍達,從別的單位再調來做尚志。

談新事業開發:不只是投錢,還要有集團支援班底

問:有成功經驗的,去開發新的事業。

答:原來這個李龍達在另外的單位,也是經營賺錢公司。所以基本班底就有了。

問:然後就開枝散葉?

答:對,然後總公司貢獻什麼?它的會計經理、產銷經理、採購經理,還有稽核,都是從總公司相關的機能調人過去。

問:所以有個平台幫它初步建構的時候很快。這也是你建構起來的嗎?

答:對對對,這幾年在調啊。

問:所以以大同為核心,然後新事業?

答:有新事業的時候,不只是投錢,最主要是人,還要有從集團裡面調去做它的基本班底,然後很多的制度,就複製過去,它不需要再從頭摸索起、嘗試錯誤啊,再給你出包兩年,(才)步入正軌,昏倒!(笑)

【延伸閱讀】華映是最大包袱! ── 大同上市櫃子公司近2年獲利情況

公司名:華映 業務內容:面板製造'09年淨利 (億元):-380.0 '10年淨利 (億元) :-96.0

公司名:福華電子業務內容:電子產品銷售'09年淨利 (億元):-4.4 '10年淨利 (億元) :0.3

公司名:尚志精密化學業務內容:鋰電池正極材料'09年淨利 (億元):0.2 '10年淨利 (億元) :NA

公司名:綠能科技業務內容:太陽能電池製造'09年淨利 (億元):1.1'10年淨利 (億元) :8.1

公司名:大同世界科技業務內容:資訊軟體服務'09年淨利 (億元):1.4'10年淨利 (億元) :1.0

公司名:尚志半導體業務內容:矽晶圓、藍寶石晶棒製造生產'09年淨利 (億元):2.4'10年淨利 (億元) :5.5

公司名:精英電腦業務內容:電腦製造生產'09年淨利 (億元):8.1'10年淨利 (億元) :4.0

註:2010年數據皆統計至前3季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鉅亨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5

總要慢慢成熟 枯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132au.html
總要慢慢成熟,將這個浮華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偽裝的真實,看清隱匿的虛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 但是,要相信,這個世界里美好總要多過陰暗,歡樂總要多過苦難,還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龍應台)。
 
這是招行微博上的一句「晚安」詞,很有感觸。正如香港市場,有著數不勝數的眾多醜聞、弊案,現在還有為數眾多的「老千股」(例如0764永恆策略等等很 多),還在成熟的市場上幹著瞠目結舌的勾當。但真正支撐恆指從四會合併時幾十點一路上升到最高三萬點的,是匯豐銀行,恆生銀行、香港電燈、中華煤氣、長江 實業、新鴻基等一批由誠實、可信的股東、管理層經營的中流砥柱。人間正道是滄桑,最終,玩弄投資者的公司都將被市場拋棄(儘管例如0764還有1分錢的股 價)。
 
另一方面,必須適應目前中國的現狀,不能拿著美國的標準來要求中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有家美國公司給客戶發的郵件很令人感嘆,公司CEO說:我們的商業信念是,只有做我們最喜歡做的事情,並且為此感到自豪,那麼才能真正感動客戶,公司才能長久發展。
 
中國的企業還有相當多的瑕疵,找不到「完美」的企業,一方面要警惕這種瑕疵會否影響到公司的基本面,另一方面也要警惕屁股決定腦袋的心理誤導,對自己持倉 的股票,心理上產生「信息過濾」問題,對不持倉的股票,則進行另一種「信息過濾」。(這種信息過濾和心理誤導,非常具有隱蔽性,而且難以自知)
 
最近招行的負面信息很多,的確也暴露公司在規模日益龐大後的管理和企業文化問題。例如ST海龍涉及的授信和可能的不良貸款問題,員工出售客戶信息問題,成 都的員工微博辱罵客戶問題。但另一方面,每當打開微博,看到招行微博員工,給瀏覽的網友道一聲「早安」、「晚安」。看到招行新浪微博關注的客戶接近百萬時 (而其他銀行哪一家,能看到,且做到這一點呢?),我不禁覺得,投資標的而言,永遠是正負的演變,是光明和黑暗的兩面。能否客觀理性的看待這一問題,是投 資者是否走向成熟的標誌。不過,內心上講,難度真的極其的大。即便類似巴菲特、芒格等股神級的投資者。(例如芒格在96年前後對可口可樂未來市值達到兩萬 億美元的過度樂觀),這個修行應該是貫穿整個投資生涯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01

總要邁出第一步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322
我們這期的特寫說的是波司登這個我們熟知的羽絨服品牌在倫敦開店的故事。它這一步走得到底對不對,對它的未來會有什麼影響—我們在討論這個選題的時候有三種不同的看法。


  第一種是波司登在國內做得很好,它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他們的戰略很清楚,這是一個對自己定位很清楚的公司,也知道自己在倫敦要達到什麼目的,這是 一個成熟的公司,為什麼不相信它能做得很好呢?第二種看法則很悲觀,波司登即使在中國也是一個跟時尚很難沾邊的品牌,在英國貿然投入這麼多,除了地產升值 的潛力之外多半是在打水漂—不能以為請了大牌設計師就會帶來產品線脫胎換骨的變化,也不能以為佔據了倫敦時尚潮牌云集之地,就意味著它邁過了時尚這個門 檻。相對於整個時尚產業體系來說,要學的東西不止是簡單地看到對方做了什麼,而是看這個體系是如何運作的。第三種意見我們可以說它是一種折衷派:波司登這 種打法可能未必有一個很明朗的未來,但如果凡事一定想得特別周全充分,出手一定成功,那麼不但出不了有奇蹟的公司,也很難看到任何實質性的進步了。它總要 走出第一步,你可以把它視為波司登海外戰略的一個必然的成本,這是一個繞不開的成本,放更大的範圍看,它也可以視為中國本土品牌國際化的成本。


  我比較贊同第三種態度,雖然我也覺得對波司登這個個案來說,最終結果可能是第二種。我們得承認,中國市場上成功的本土品牌,相當大程度上借助的是龐大 市場所帶來的收益,當離開中國本土去更廣泛的全球市場競爭的時候,這些企業的對手不僅僅是那些存在了幾十年上百年的品牌,更大的競爭對手則是整個成熟的體 系。最簡單的問題可能就包括:1、波司登如何建立自己的產品系列?2、波司登如何發佈自己的新產品?3、波司登如何讓消費人群對這個品牌產生依賴?……


  每個問題背後可能都是倫敦牛津街上的那些品牌駕輕就熟的商業行為,而對波司登來說都是新問題,可能要從頭學起。前一段我們做英國馬莎百貨的稿子,我們眼看著這個不缺品牌、不缺粉絲、甚至不缺經驗的公司在中國市場走的彎路,波司登在倫敦遇到的問題只會比它更多。


  這期的封面故事是工商銀行的國際化。它看起來有一個很漂亮的開始,在看這個稿子之前,我估計許多人跟我一樣,還在以為它只是在國外的唐人街上擺擺樣 子,或者只是中國公司海外機構的一個服務機構。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它的確應該面對一個更大的市場,果然,它已經開始不一樣了。在文章中,你會看到它 們是如何一點一點找到國際化的感覺的。


  關於這兩篇文章,一個是國內記者瞭解到工行的國際化,紐約記者現場採訪做了一些補充,另一個是倫敦記者發現了波司登的店,然後國內和倫敦同時採訪。有 一些人總會問到我們為什麼要投入那麼多精力在全球派駐記者。我想,最直接的原因是中國公司的全球化趨勢,公司人的工作範圍、產業鏈上下游、老闆同事都已經 處在全球化的過程當中;而另外一點則在於,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一本雜誌如何報導全球化下的公司—我們跟波司登一樣是茫然的,我們也有必要「試」一下, 這是總要邁出的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92

人類總要重複同樣的錯誤 之 《直播罪證》

本來早兩日已經出現出帖,不過記得今日判案大日子,就乾脆等多兩日確認犯法先出。

西九龍法院法官今天裁定,5名Uber 司機被控《駕駛汽車以作出租或取酬用途》及《沒有第三者保險而在道路使用車輛》兩項控罪均罪名成立。

正如我一早講過,唔理大家幾鐘意Uber服務都好,唔合法就係唔合法。一日法例未修改,無的士牌做同的士一樣嘅服務,即係等同「白牌車」。

有啲人成日話法例追唔上Uber呢啲營運模式,呢點我個人係非常認同。不過我認為Uber 係應該先要求政府修改法例,等修法後先至先開業,而唔係依家咁挑戰政府底線囉。

Uber 公司其實同佔中三人組一樣,叫司機唔駛擔心去以身試法。事實上就係精人(Uber 公司)出口,笨人(Uber 司機)出手仲出埋車。結果呢,咪出手嘅笨人被控罪成兼留案底,而出口嘅精人就企係安全位置叫大家唔好怕,繼續叫另一班去以身試法!

而片中呢位擁有法律高級文憑嘅女藝人呢,仲蠢到比Uber利用,直播自己《駕駛汽車以作出租或取酬用途》(依家Uber 有AIG受第三保告唔到呢條喇),真係叻到無嘢好講。希望佢唔會因為條直播片比人告喇。


馬沙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charblogger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3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