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跟蹤】羊年再談一路一帶主題的投資機會 1、春節期間關註到兩個事件:一是外媒爆出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合並傳聞,二是“一路一帶”成為2015年地方兩會和政府工作報告高頻詞匯。 2、就兩桶油合並傳聞,我們認為是南北車合並(事實)及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合並傳聞的延續,是國家進行“一帶一路”戰略下的正常邏輯推斷,國際商業競爭中規模非常重要,哪個企業的規模越大,誰就擁有更強大資源調配能力,才有能力獲取更多的訂單和資源,同時也避免了境外競爭中的內耗。雖然實質操作層面存在很多問題,但通過整合改變機構冗雜、大而不強現狀卻是走出去戰略的需要。我們認為中字頭央企合並傳聞的出現體現了市場對“一帶一路”戰略在企業層面的預期。 3、今年全國兩會將在3月3號和3月5號召開,而地方兩會在1月份已陸續召開,從地方兩會的情況看“一帶一路”成為討論熱點,我們預計全國兩會“一帶一路”的討論將會步入高潮,兩會後各部委可能推出具體措施,一帶一路具體規劃也有望正式出臺。 4、“一帶一路”是全球化4.0背景下習主席提出的偉大戰略構想,為我國解決工業過剩產能、獲取資源、開拓戰略縱深提升國家安全及主導區域經濟貿易的必然選擇。我們認為該主題能長時間持續,在2015年有望高潮叠起,貫穿羊年始終。 5、一帶一路主要受益公司主要從區域和行業屬性兩個維度來尋找。首先處於“一帶一路”戰略節點地域的上市公司將直接受益,如邊境地區的新疆、雲南、廣西和東部沿海港口等。其次從行業屬性上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部分為基礎設施較為落後的欠發達國家,基建需求最為明顯,因此具有走出去能力的大基建行業(建築施工、工程機械、電力設備、鋼鐵建材)龍頭公司最先受益,同時戰略推行離不開金融支持,基礎貨物往來離不開港口鐵路交通運輸,後期實現互聯互通後的工業制造輸出也就成為常態。 圖1:一帶一路戰略受益區域及行業分析 ![]() 表1:一帶一路受益上市公司列表 ![]() (資料來源:東方證券研究所) |
| ||||||
相隔十五年,台股再度來到萬點,這一次,國內法人與散戶無感,台股量能偏低、主導權轉移到外資手上。 而金融股在「台星通」與「台滬通」題材加持下,後發先至,成為這次萬點行情的主角之一。 撰文‧周岐原 萬點回來了!四月二十七日上午十點整,加權指數突破一萬點,這是繼二○○○年四月、整整十五年後,台股再度來到這個歷史關卡。其實指數在九千六百點上下,徘徊超過兩個月時間,忽然爆量大漲四百點,背後答案只有三個字:「台滬通」(台股與上海股市互聯互通機制)。 今年以來,外資買超累計金額達到新台幣一九六五億元,比去年同期的一八四四億還多一二一億元,因此這一波指數登上萬點,完全來自外資主導,這也是和先前萬點行情差異最大的地方。 外資積極敲進台股,原因就在於,中國證監會主席姜洋日前正式提出,官方正在研議台滬通的可能性。 市場期待,去年「滬港通」實施之後,雙向資金將上海、香港股市奮力炒高的例子,會在台股身上重演;因此,即使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再三澄清,台滬通「八字沒一撇」、「連影子都沒有」,台股依舊被外資單日大買四六五億元,進而演出新一輪的資金行情。 動力:台滬通加持 八字沒一撇 台星通可望先上路從今年六月一日,台股漲跌幅即將放寬為一○%來看,由於亞洲各主要股市,只有中國的漲跌幅限制同樣為一○%,雙方證券市場規範如此「巧合」,市場對於台滬通的期待,實在不是空穴來風。不過,據了解,金管會的確正準備推出與國外資本市場連通的方案,但選項並非台滬通,真正即將上路的,反而是與新加坡證券交易所進行「台星通」。 去年底,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已經指出,二○一五年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國際聯盟;金管會也把台星通、台日通列為「股市揚升計畫」一部分。證期局指出,台星通的準備磋商已大致敲定,最快在七月底之前,可望正式對外公告,目前的規畫,是先以台股上市公司為主,在新加坡交易所開放交易。 其中,受到矚目的是新加坡兩大主權基金: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以及淡馬錫,布局台股多年,不僅名列許多台灣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也曾試圖直接投資台灣金融業;加上前幾年有數家來自東協各國的企業在台掛牌,未來開放台星通以後,新加坡資金進軍台股,該兩股資金可望成為領頭羊。 此外,台、星兩地股市具高度互補性,也可望進一步活絡兩地股市。台股以半導體、電子股為主體;新加坡則是以金融、資產管理與地產股馬首是瞻。台星通上路後,兩地產業的龍頭股有機會因資金注入,獲得新的上漲動能。 提醒:短線有回檔疑慮 買盤集中金融股 大漲表示行情近尾聲外資持股占台股總市值已達三八.四%,因此外資操作台股的動向,是最具影響力的指標。一位外資券商前高層,就對這波漲勢顯得有些保守。「只要美股沒有陷入回檔,鄰近的港股、A股甚至能創新高,台股就還有向上發展的空間。」然而,這位高層也提醒,目前買盤集中在金融股,對短線盤勢而言,並不是值得樂觀的理由。 他分析,外資敲進台灣金融股,最主要的利多,應該是著眼於兩岸《服貿協議》生效的期待,以及金融業者前進中國市場造就的規模經濟;但在明年總統大選之前,《服貿協議》的進度將持續停擺,因此對價值型外資而言,考量類股的落後補漲空間之外,吸引力似乎不大。 這一波金融股行情的來源,反而可能是化身為外資的台灣資金,趁著台滬通題材一舉拉高金融股行情,等待台滬通之後,再逢高出脫給中國大媽們。「而且慣例是當金融股大漲,行情可能就接近尾聲。」所以在外資主導之下,即使指數站上萬點,投資人要進場,仍應提高警覺。 台星通:比台滬通更快實現的利多── 台灣、新加坡股市比較新加坡股市周轉率較低,且以東協各國及英國龍頭企業為主,與台灣以半導體、塑化、金融的特色十分互補。未來開放台星通,可望吸引更多資金雙向流動。 台灣集中市場 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家數 858 767 上市公司總市值 (新台幣兆元) 27.8 23.9 成交量 (2015年3月,新台幣兆元) 2.0 0.6 市值前10大 上市公司 台積電 英國保誠 鴻 海 新加坡電信 中華電 怡和洋行 台塑化 怡和策略控股 國泰金 星展銀行 聯發科 華僑銀行 南 亞 大華銀行 富邦金 香港置地 台 塑 豐益國際 台達電 泰國釀酒 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星交所 | ||||||
本帖最後由 WENBEN 於 2015-5-22 07:45 編輯 再談“賭國運、被利用”的牛市邏輯——A股牛市不可阻止 作者: 張憶東 近期,幾位跨越幾輪牛熊的投資界大佬對於此輪互聯網+的見解,以及對於泡沫的提醒,講得很好,值得推薦細讀。既然有些文章中提及了我對於此輪牛市邏輯的定義“賭國運、被利用”,我回應一下。 最終互聯網是否能拯救中國經濟?轉型能否成功? 坦率地說,並不確定,只是個概率問題。 而利用資本市場、推進經濟轉型、產業升級,這是政府現階段能出的好牌。所以我們在牛市中只能“賭國運”,並且相信能成,才能賺錢; 至於這輪牛市的進程和最終的結果,都將是“被利用”。 不要有幻想,就算轉型成功,股市超級泡沫最終一定會摧毀最後相信這個邏輯的投資者的財富,最終社會財富為經濟轉型買單,就像2000年之後幾年的美國納斯達克市場。 Whatever has happened before will happenagain. Whatever has been done before will be doneagain.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聖經傳道書 1:9 ) 每次都相似。每次大泡沫,每次大眾的癲狂,都是人性的重演。最關鍵的是要看清楚大時代潮流的位置:特別是,潮流是剛剛開始?還是持續很久之後而可能接近結束? 不要在時代潮流開始時罵娘,指責泡沫非理性,而在大時代結束時才夢想!! 現在的股市和歷史上的各類資產泡沫似成相識:都是流行各種新經濟、新故事、新題材、抱團取暖、並購重組,其實都是一個財富重新配置的大時代,以及產業大潮流下的人性的反映——亢奮、夢想、貪婪、狂躁,伴隨著投機、泡沫和震蕩。 但是最重要的是認清大時代潮流的位置! 我仍然認為,創業、PE/VC、股權投資的時代大潮流剛剛開始。這個過程註定如滾滾黃河東逝水,魚龍混雜、跌宕起伏,但是大方向不可阻止!相應地,股市也會呈現大漲、大波動、大分化。 而牛市大方向並不是輕易可以阻止的。 來源:港股那點事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
在與各地政府的痛苦博弈中,打車軟件優步(Uber)終於在美國紐約揚眉吐氣。 原本紐約市議會計劃在當地時間23日就是否要出臺政策限制Uber在當地的擴張進行投票,但22日,紐約市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突然宣布放棄限制Uber司機在當地擴員的計劃,這使得在歐洲連遭重挫的Uber在美國暫時穩住了陣腳。 白思豪給出的替代方案是,紐約市政府將就Uber以及其他打車軟件對城市環境和交通影響進行為期4個月的調查,然後再就Uber在紐約的“生”與“死”給出最終的判定。 Uber與紐約市政府來回拉鋸的焦點在於,前者強調,必須在年底前新增1萬名司機,而後者認為這一數字只能控制在200人。 Uber的奮起反抗 20日,在線上打車軟件服務引發激烈爭議的時期,白思豪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盡快遏制Uber的增長”。他的“豪言壯誌”猶在耳邊,但還沒過幾天,白思豪對於Uber的態度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著實讓人跌破眼鏡。而這背後,是Uber,這家如今在全世界都炙手可熱的打車軟件公司面對各地政府洶湧而來的制裁的反擊。 就在白思豪放言要禁止Uber在紐約的擴張後,Uber隨後警告稱,限制其增長將會傷害Uber在紐約,這個全球最重要市場的發展。同時,Uber還大打感情牌,列舉了限制其擴員可能在紐約引發的一系列後果,比如,乘客的等待的時間會延長至2~3倍,服務質量也會下降,最壞的結果就是客戶都流失了。 在Uber看來,紐約市政府的禁令徹底威脅到了企業的生存與未來發展,因此,這家被估值500億美元的公司除了口頭上提出抗議,還配合了一系列政治上的舉措。Uber在主要電視頻道上投放廣告稱,白思豪要毀掉紐約成百上千的潛在就業崗位。這則廣告還暗示道,隨著時間的推移,禁令將硬生生地把紐約分化成“富人的天堂”和“窮人的地獄”。而這恰恰是白思豪2年前競選紐約市市長時所竭力反對的。 同時,Uber還向紐約用戶推出了一個名為“白思豪的Uber”的功能。用戶選擇這一功能只有兩種結果,一是沒有車,二是等25分鐘,以此來告訴用戶,如果限制Uber的法案通過,紐約市民的生活就可能會變成這樣。 此外,Uber還發動人海戰術,“鼓勵”用戶給白思豪寫郵件抗議,邀請反對者免費搭車,甚至利用名人效應,在社交媒體上質問白思豪出臺禁令是否值得。 峰回路轉的談判 據美媒透露,當地時間22日下午,在沈默了一周後,Uber高管與紐約市政府的官員終於坐在了一起。盡管禁令的支持者堅稱,他們握有足夠的票數使禁令通過,但Uber此前一系列成功的反對策略營造了這樣一種輿論環境,即禁令的支持者在創新、打造就業崗位,甚至是維護階層平等方面站錯了隊。 22日,諸如紐約州州長古莫(Andrew Cuomo)等一些有頭有臉的民主黨大佬開始反對禁令。在最後一刻,Uber和紐約市政府都做出了妥協。前者同意與紐約市政府分享數據,供其研究打車軟件對城市交通的實質影響。同時,Uber也承諾,維持目前的擴員幅度,不會在紐約“鋪天蓋地”。 紐約市政府承諾在進行為期4個月的調查同時,也警告,如果Uber違反雙方22日達成的協議,將隨時隨地把Uber趕出紐約。白思豪辦公室的發言人諾威爾(Wiley Norvell)表示,如果研究結果表明打車軟件會加重當前城市的交通狀況,那麽政府依舊有權下達禁令。 自Uber2011年進入紐約以來,超過200萬紐約人註冊成為Uber的用戶,無論是乘客還是司機。這就意味著,在過去一周政府與Uber的拉鋸戰中,200多萬用戶成為了Uber與紐約市政府談判的籌碼。Uber高管此前也指出,這一數字是白思豪2年前勝選紐約市長的28萬支持者的近10倍。 22日下午,Uber與紐約市政府達成協議後,第一時間撤下了此前針對白思豪的廣告、app應用,叫停支持者對白思豪的“郵件攻擊”。Uber高管也隨即發表聲明,“很滿意”談判的結果。 出租車行業壟斷的終結 當前,Uber在紐約市取得的勝利不僅體現了支持者對其的認可,同時也驗明了這些激進反抗舉措在實際中的效果。 “Uber在紐約的勝利告訴了其他與其‘作對’的地方政府,Uber不怕地方政府的威脅,”紐約大學魯丁交通中心(Rudin Center for Transportation)的主任莫斯(Mitchell Moss)評價道,“此外,出租車行業的壟斷日子也結束了。”更重要的是,莫斯認為,在互聯網時代,要幹涉人們的出行已不再是件簡單的事了。 如今,消費者也非常依賴類似Uber這樣的打車軟件。對於消費者而言,只要在智能手機點幾下,就能輕松打到車,省去了在室外苦等的時間和精力。Uber眾多的消費群體使得Uber的反對者——傳統出租車行業的司機,顯得微不足道。 得知這一結果,擁有1.8萬成員的紐約出租車工人聯盟(New York Taxi Workers Alliance)的執行總監拜拉維(Bhairavi Desai)表示,“這真是悲劇性的一天。一家公司砸點錢就能左右公共政策的制定,太荒謬了!”拜拉維還指出,沒有禁令的約束,司機的工作時間與得到的報酬將不成正比。 拜拉維認為,盡管Uber打著種族平等的旗號,但實際中,傳統出租車行業中的很多黑人司機就受到Uber無限擴員的影響。“如果這個國家中最大的出租車市場的司機都得不到保護,更別提其他國家了。”拜拉維說道。黑馬說:雷軍所說的“做風口上的豬”已經廣為流傳,因此有一些人認為他是機會主義者。在最新一次的“潘談會”上,雷軍解開了這個誤解,重申了小米堅持做一個“less is more ”的公司。同時,他還對著名的“飛豬理論”做了進一步闡述:風口上的豬都是練過功的。
小米創始人雷軍
文 | i黑馬 劉惜墨
編輯 | 王冀
小米的創業初衷是改良國貨
說實話,我認為正常的人絕對不會選擇創業,因為一旦選擇了創業,就意味著選擇了一個無比痛苦的人生。隨時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困難、困惑、別人的不理解、或者別人的看不起。其實真正能走向成功巔峰的人是極少數,絕大部分的創業者都成了鋪路石。
所以我一直在想,對所有的創業者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麽呢?那就是信念。沒有信念,是沒辦法支撐每天高強度的工作的。在這里,我願意跟大家分享的是什麽呢?是我為什麽願意喝碗小米粥,願意繼續鬧革命,最重要的就是因為我想做出一點事情來。
其實我要做的事情非常簡單,就是改變大家對國貨的看法。所有人都覺得國產的產品不好,廉價,其實這不怪大家,因為我們這個行業做得的確不夠好。五年前我就想改變中國人對中國產品的印象,想改變世界上每個人對中國產品的印象。我相信小米過去的五年應該已經影響了很多國產的產品,我相信未來五到十年,大家會越來越對國貨豎起大拇指,這就是我希望能夠推動的新國貨運動。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小米手機離蘋果還有差距。這個我承認,但是我相信,我們越來越多的產品已經說服了大家。我覺得中國人是能夠做出好產品的,我們做的產品也越來越精致。我希望大家能夠繼續支持我們,我們也會在未來的五到十年踐行諾言,讓更多的中國人對國貨豎起大拇指。
less is more :小米的核心只有手機、電視、智能家居
(觀眾問:小米未來在智能家電領域有什麽樣的想法?在智能家電這個領域,創業者有哪些機會?)
我覺得很多人對小米有一些誤解。五前年我辦小米的時候,汲取了我以前創業很重要的教訓,就是less is more,少就是多的原則,就是盡量少做事情。大家可能覺得小米什麽都做,這是天大的誤解。小米的核心業務主要是三塊:手機、電視和智能家居。為了實施智能家居的策略,小米已經投資和正在投資超過了50家智能硬件公司,這是由一個生態鏈構成的,小米只是平臺公司,你可以理解成孵化器,在這個上面已經孵化了大概50家公司。
這些公司有的用小米的品牌,有的不是小米的品牌。它們用小米品牌的原則是能給小米品牌加分,這個產品首先我要滿意,所以(我們的)空氣凈化器用了小米的品牌,今年1月發布後,3月銷售量就突破了10萬臺,占了市場20%的份額。
我們還在孵化智能硬件的各種產品。如果讓我給點建議的話,我覺得其實用小米模式做智能家居,空間和機會還是非常之大。小米模式的核心就是你要竭盡全力把產品做好,提高運作效率以後,降低零售價,就是做爆品模式和性價比模式,機會還是蠻大的。
未來創業者的巨大的機會是五年前小米提出要做“鐵人三項”。很多人覺得小米可能是手機公司,其實換兩個側面來看,小米是中國第三大的電子商務平臺的公司,也是移動互聯網的平臺公司。小米花了很大的精力在做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可能要成百上千,甚至上萬的創業公司來支撐。
小米有自己的投資部門,我們有基金幫助大家在小米生態鏈里成長,包括我們孵化的這些企業,。在過去兩到三年,也有幾家公司的估值超過了10億美金。所以如果你做的事情跟小米的生態鏈有關系的話,可以尋求我們的投資、幫助,我相信這會提速各個創業公司的發展。
風口上的豬都是練過功的
李克強總理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那麽是不是大家都一陣風地來創業。“飛豬理論”是我提的,最近也成了被批駁的焦點,說我是機會主義者。可能大家對我講這句話的背景不了解,今天終於有機會解釋。
首先,任何人在任何的領域成功都需要一萬個小時的苦練。如果沒有基本功談飛豬,那真的是機會主義者,沒有任何一個成功者不經過一萬小時的苦練能夠成功。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忽略今天在空中飛的那些豬,他們都不只練了一萬個小時,可能練了十萬個小時以上,這就是大家被忽略的前提。
如果你是大學一年級,我建議你首先把英文學好。我真的覺得很遺憾,因為我的英文水平比較差,搞得我的母校因此蒙羞,我還是我們武漢大學的傑出校友。我看網友評論,說我們武漢大學的英語都是體育老師教的,其實只有我一個人英語比較差,其他武漢大學的校友英文很好。所以在你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一定要練好基本功,等各位像我這麽大年齡再學英文可能有點難,當然我還是在勤學苦練的。
其次,飛豬最最關鍵問題是:不能只顧埋頭苦幹,不去擡頭看路。應該花足夠的時間研究風向,研究風口,這樣你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
這里我要跟大家說明的是,我1989年開始創業,到今天幹了25年。作為一個經歷了好幾次大潮的創業者來說,我認為風口是成功的關鍵。在上一撥互聯網風口來的時候,我們有足夠的資源,卻眼睜睜看著機會從我們身邊擦肩而過。當時我做的金山軟件本質上是傳統企業,可是互聯網與軟件行業如此接近,人才幾乎一模一樣。所以在那樣的壓力下,互聯網首先顛覆的是軟件業,其次顛覆的是媒體業。
作為互聯網的被顛覆者,我用了長達10年的時間在思考什麽是互聯網。互聯網絕非大家所想的那麽容易,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方法論,一種價值觀,這就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關於互聯網的理論。註:本文根據雷軍6月2日在潘談會上的演講整理而成,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惜墨,編輯王冀,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紐約松綁Uber:先研究交通影響再談擴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9223.html
紐約松綁Uber:先研究交通影響再談擴員
一財網 潘寅茹 2015-07-23 15:38:00
在與各地政府的痛苦博弈中,打車軟件優步(Uber)終於在美國紐約揚眉吐氣。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