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報披露季正逢醫藥板塊的多事之秋,業績不怎麽好看的藥企在這個時刻更引人註目。
龍津藥業(002750.SZ)8月3日晚如期披露2018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1.68億元,同比增長26.37%,但凈利潤僅有1092萬元,相比2017年上半年的2340萬大幅下降53.33%,扣非凈利潤更是同比驟降96.84%,僅有58.6萬元。
營收與利潤不同步的背後,是龍津藥業常年單一產品的業務結構、大幅增長的銷售費用、經年變化不大的研發費用以及理財收入占利潤比重近半,這對一家醫藥企業來說,似乎都是危險的信號。
營收增長VS減半的凈利潤
2018年1~6月,龍津藥業營業收入正向增長,公司稱是由於加快了在全國範圍內推進精細化營銷向深度分銷轉型的力度,以更高價格將產品銷售給配送商。因此,營收的增長可以歸結為產品銷售價格的上漲。
龍津藥業的主導產品一直是註射用燈盞花素,是一種高純度中藥凍幹粉註射劑,主要用於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中風及其後遺癥、冠心病、心絞痛等。產品不變,銷售價格上漲,為何凈利潤卻不增反降?
營業收入與凈利潤不同步一直是龍津藥業存在的問題。回溯近三年的年報,2015-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8億、2.2億和3億元,每年穩中有進。
但凈利潤從2016年開始卻大幅跳水,從2016年的9100萬到2017年僅3500萬,一年內利潤幅度下降超過60%。
這樣的情況延續到今年上半年,營收保持超過20%的增長,但凈利潤下降超過5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跌幅更是接近100%。
業績的走勢和龍津藥業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基本吻合。2015年登陸A股市場以來,龍津藥業的股價在上市第一年逐漸攀升,2015年末達到歷史最高的26.32元/股。此後,股價整體呈下滑趨勢,龍津藥業最新的收盤價為6.59元/股,相較於歷史高點市值已蒸發四分之三。
龍津藥業對今年1-9月經營業績的預測顯示情況也沒有好轉,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為1228.38萬元至2763.85萬元,變動幅度區間為-60%至-10%,公司對此給出的解釋是銷售收入增長的同時市場推廣費、宣傳費及差旅費等銷售費用增幅較大,同時研發費用投入增幅較大。
單一產品VS漲八成的銷售費
令投資者頗為憂慮的是,龍津藥業的凈利潤越發依靠理財產品的投資。2017年11月,董事會決定公司將使用不超過3.5億的自有閑置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為期12個月。2018年上半年,公司投資收益約6000萬,占利潤總額比例近50%。
除了對投資理財的依賴,龍津藥業作為一家藥企,最令投資者擔憂的恐怕還是單一的產品結構問題。
從上市以來,龍津藥業僅僅依靠註射用燈盞花素一款產品走天下。2018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構成的產品中,中藥凍幹粉針劑占100%,產品毛利率為91.21%。
龍津藥業稱目前擁有10種藥品生產批件,但僅有龍津註射用燈盞花素在產,如果該產品的生產、銷售狀況發生不利變化,或期間費用大幅上漲,可能會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重大影響。
單一結構風險的對策,或是擴展業務領域,或者增加市場占有率。半年報顯示,在2017年燈盞制劑的市場排名中,龍津註射用燈盞花素排名第一,占燈盞制劑市場的49.47%,市場占有率接近一半。
目前來看,龍津藥業選擇在產品銷售方面下功夫,2018年上半年銷售費用高達1.2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6900萬增長77.79%,狂增近八成。2017年全年銷售費用為1.83億元,比2016年同比增長高達212.63%。
龍津藥業表示,銷售費用的增加是公司推進精細化營銷策略,直接負責或者共同建設原來由代理商負責的渠道管理等工作,市場推廣費、學術會、宣傳費及差旅費等響應增加。目前來看,龍津藥業用比利潤多10倍的費用來進行銷售,效果並不明顯。
銷售費用的增長也並未帶來銷量的增長,2017年公司銷售量為2857.48萬瓶,比上年3569.66萬瓶下降了約20%。
此外,龍津藥業在研發投入上一直非常“克制”。2017年末公司研發人數只有41人,對比2016年42人幾乎沒有變化,研發人員數量占比保持在18%上下,研發投入金額2017年為2700萬元,占營收比例不到9%。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8月8日晚間,滬深兩市多家上市公司發布中報及相關公告,以下是重要公告摘要,供投資者參考:
【中報業績】
天華院: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185%
天華院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77億元,同比增加22.99%,實現凈利潤1038.27萬元,同比增加184.6%。
百大集團: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147%
百大集團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3.85億元,同比下降21.83%;凈利潤8687萬元,同比增長147.38%。
星源材質:上半年凈利翻倍 社保基金新進股東前十名單
星源材質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3.18億元,同比增長28.77%;凈利1.53億元,同比增長115.54%;基本每股收益0.8元。業績大增基於:鋰離子電池隔膜產能提升;非經常性損益影響凈利6862萬元;產生較大匯兌收益。股東方面,全國社保基金四一三組合二季度新進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持股2.08%。
遠興能源: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逾一倍
遠興能源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46.80億元,同比下降12.43%;凈利潤6.53億元,同比增長104.68%。
勁拓股份: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69%
勁拓股份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上半年營收為3.25億元,同比增長60.46%;凈利5183萬元,同比增長68.92%;基本每股收益0.22元。報告期內,公司電子整機裝聯設備業務銷售收入穩定增長;此外,公司生物識別模組生產設備、攝像頭模組生產設備、顯示屏模組封裝設備、3D噴塗曝光顯影線等先後獲得多家大型國內廠商認可,且部分新品已實現銷售,推動整體業績進一步提升。
威星智能:上半年凈利同比增68%
威星智能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3.76億元,同比增長91.76%,主要因銷售規模增大,收入增加;凈利為3268萬元,同比增長67.53%;基本每股收益0.25元。公司預計1-9月凈利為4000萬元-5500萬元,同比增長17%至61%,主要因公司智能燃氣表銷售穩定增長。
金誠信:上半年凈利1.63億 同比增46%
金誠信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64億元,同比增長28.17%;凈利潤1.63億元,同比增長46.29%;基本每股收益0.28元。上半年,礦業服務市場較去年同期有所好轉,新增合同的執行為經營業績帶來明顯增幅。
黑貓股份:上半年凈利超3億元 同比增42%
黑貓股份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38.98億元,同比增長26.99%;凈利為3.06億元,同比增長42.18%;基本每股收益0.42元。報告期,炭黑行業供需格局進一步改善,產品價格較去年同期有所上漲,公司盈利水平有所提升。
集友股份:上半年凈利5424萬元 同比增42%
集友股份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85億元,同比增長77.9%;凈利潤5424.37萬元,同比增長42.02%;基本每股收益0.28元。報告期內,公司對於煙用接裝紙、煙標重要原材料電化鋁基本實現自產,實現了公司在產業鏈上遊的延伸布局。
聯得裝備: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42%
聯得裝備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93億元,同比增長40.77%;實現凈利潤3733.86萬元,同比增長41.58%;基本每股收益0.26元。
特一藥業:上半年凈利同比增近四成
特一藥業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4.14億元,同比增長27.75%;凈利為7576萬元,同比增長39.64%;基本每股收益0.38元。報告期內,公司銷售收入持續增長,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
北京城建: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37%
北京城建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33.58億元,同比下降14.39%;凈利潤3.63億元,同比增長37.32%。
蘇美達: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25%
蘇美達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9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27%;實現凈利潤2.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79%。
英力特:上半年凈利同比增兩成 擬10派12元
英力特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10.04億元,同比微降0.34%;凈利為8586萬元,同比增長20.8%;基本每股收益0.28元。公司擬每10股派發紅利12元(含稅)。報告期內,公司生產電石15.31萬噸,完成年度計劃52%;PVC 11.7萬噸,完成年度計劃53%;燒堿10.07萬噸,完成年度計劃51%。
露天煤業: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12%
露天煤業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42.64億元,同比增長7.05%;凈利潤為11.77億元,同比增長11.93%;基本每股收益為0.72元。
時代出版:上半年凈利同比增12%
時代出版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29.50億元,同比下降16.58%;實現凈利潤1.71億元,同比增長11.61%。報告期內,公司出版主業提質增效,精品力作不斷湧現;積極尋求創新發展模式,延伸產業鏈,豐富文化載體和傳播形式。
神州高鐵:上半年凈利同比增10%
神州高鐵發布業績快報,公司上半年營收為7.3億元,同比增長28.42%;凈利6138萬元,同比增長10.14%。公司同時披露股價異動公告稱,公司股票8月7日、8日連續兩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跌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經核實,近期公司經營情況正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
富春環保:上半年凈利同比降39%
富春環保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13.83億元,同比下降18.97%;凈利為1.21億元,同比下降38.93%,主要系下遊客戶需求減少所致。報告期,公司擴大固廢、危廢處置、節能環保等產業布局,同時籌建富陽循環經濟產業園,有利於進一步發展。
【業績快報】
粵電力A:上半年凈利同比增249%
粵電力A發布業績快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138.95億元,同比增長12.19%;凈利4.49億元,同比增長248.65%;基本每股收益0.09元。因社會用電需求回暖,公司上網電量有所增加,合營、聯營公司亦盈利情況較好,同時受上年6月起調整部分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影響,2018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業績同比好轉。
我樂家居:上半年凈利同比增六成
我樂家居披露業績快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28億元,同比增長26.42%;凈利潤1990.06萬元,同比增長60.55%;基本每股收益0.09元。
近日,A股市場又一只白馬股歐菲科技公布了中期業績報告。上半年該公司營收與業績增長幅度均在20%左右。
歐菲科技雖然當前業績尚可,但在智能手機市場趨於飽和的現實環境下,身為蘋果、小米產業鏈的重要一員,股價早已打折。截至8月8日,歐菲科技今年以來股價跌幅超過20%,最近9個月跌幅超過40%。
一邊是半年業績增長20%,另一邊則是股價下跌20%,歐菲科技如此境遇凸顯了當前的行業生態。有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歐菲科技的中報業績沒到大幅超越預期的地步。出於貿易摩擦等多種因素考量,眼下蘋果產業等智能手機配套領域業績增長的持續性還有待驗證,市場短期可能給不出高估值。
中報業績達預期
歐菲科技公布的中報業績顯示,2018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82.56億元,同比增長20.74%;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7.44億元,同比增長19.9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6.85億元,同比增長66.06%。
與此同時,歐菲科技預計,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3.285億元~15.328億元,業績增長幅度在30%~50%。歐菲科技對於業績增長給出了三點解釋:1、光學影像業務業績大幅增長,攝像頭模組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雙攝/三攝模組出貨量占比顯著提升;2、國際大客戶觸控業務盈利能力持續改善,帶動公司整體利潤提升;3、公司在屏下指紋領域的技術、規模和產業鏈整合優勢明顯,伴隨市場滲透率快速提高,屏下指紋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從歐菲科技公布的業績來看,截至目前基本面尚可,並未出現惡化的情況。這樣的情況似乎與過去9個月股價表現相背離。自去年11月歐菲科技沖高回落至今,它在二級市場的跌幅一度超過40%,近乎腰斬。
股價大跌背後的因素總是有跡可循。“歐菲科技,有一些問題。”國內某中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稱,一季度業績增長50%多,二季度增長20%,,處於市場的預期範圍內,超預期可能談不上。
主營增長的不確定
歐菲科技2002年進入觸控領域,5年後成長為行業龍頭;2012 年公司進入影像領域,發力攝像頭模組業務;2014 年進入生物識別領域;2015 年成立上海歐菲智能車聯科技有限公司,布局智能汽車和車聯網領域。
如今,歐菲科技主營業務為觸控和液晶顯示模組、微攝像頭模組和指紋識別模組等,生產的產品廣泛應用於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汽車、智能可穿戴電子產品等為代表的消費電子領域。截至2017年末,攝像頭模組產品占總銷售額的比重接近一半,指紋識別占比約15%。
歐菲科技在中報中如此描述,目前公司業務主要分為兩大板塊,光學光電和智能汽車。光學光電板塊包括三大業務: 光學產品、觸控顯示產品和傳感器產品,智能汽車板塊包括HMI、ADAS和車身電子。
從中報披露的具體信息來看,上半年182.56億元的營業收入構成中,光學產品占比超過一半,達到102.36億元,遠遠超過了去年同期的66.34元營業收入;第二大業務為觸摸顯示類產品,上半年實現營收56.54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為30.97%;第三大業務為傳感器類產品,上半年實現營收19.696億元,占比10.79%。當然,這三大業務出自光學光電這一板塊。
在三大業務主要營業收入中,第二和第三大業務占比出現了較大的回調。其中觸控顯示類產品占比回落了4.04個百分點;傳感器類產品下滑了8.75個百分點。而光學產品則出現了明顯的增長,占比從去年同期的43.87%大幅增長至56.07%,占比提升了12.2個百分點。
盡管近況尚佳,但業內憂慮的是歐菲科技業績是否具備持續性仍有待驗證。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發布報告現實,2017年國內市場的手機銷量雖然達到了4.59億部,同比下滑4%,這是自2009年以來國內智能手機銷量首次出現下跌。在智能手機逐漸趨於飽和的同時,作為智能手機配套服務企業的歐菲科技的業績前景同樣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
歐菲科技的中報顯示,公司營收和凈利實現雙增長主要源於充分發揮光學創新和設計優勢,持續優化業務結構,攝像頭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穩步提高,雙攝模組出貨量占比迅速提升。
上述基金經理稱,歐菲科技生產的產品主要是為智能手機配套,如今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接近飽和,未來增長前景並不樂觀。
從中報反映的信息來看,光學產品猛增背後,攝像頭模組業務功不可沒,尤其是雙攝業務對此貢獻較大。該基金經理對此稱,雙攝雖然是歐菲科技業績增長的看點,但截至目前它還不是雙攝行業的領導者,舜宇光學、丘鈦科技雙攝業務市場的占有率並不比它低。其中,2017年,舜宇光學的雙攝出貨量行業占比超過3成。對於歐菲的體量,雙攝對其邊際影響貢獻並不大。換一角度看,雙攝也並沒有成為手機市場的標配,所以這種微創新對歐菲業績的貢獻不能報太高的期望。
據中報信息,光學光電三大業務占歐菲科技總收入盤子比重高達97.83%,其他業務貢獻的營業收入微乎其微。而眼下歐菲科技大力開拓的新業務——智能汽車類產品,上半年僅有2個億的營收,占總收入的比重僅1.13%。
上海一家大型資管公司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稱,對於歐菲科技這類企業,市場可能還要明確一下下半年的業績情況。如果講業績穩定性,這種類型的公司肯定是比不上消費品的。雖然歐菲科技二級市場價格已經大幅走低,但從投資價值來看還是需要旺季業績釋放以及全年業績預期更加清晰後,它的估值才會有較大幅度的回升。
蘋果概念股普遍下跌
歐菲科技在A股市場名聲大噪之時,差不多是它進入蘋果產業鏈的前後,彼時它的名字一度還是歐菲光。
2016年,歐菲光科技通過對索尼中國華南工廠的收購,實現了突破蘋果供應鏈。蘋果當家人庫克在2017年12月拜訪了歐菲光工廠時,曾表示歐菲光為iPhone 8和iPhone X提供了前置攝像頭。從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之間, 歐菲科技的股價從7塊多上漲到了26元以上,漲幅高達3倍。
然而,在此之後,風雲突變。據Wind統計,截至2018年8月8日收盤,蘋果指數(884116)今年以來整體跌幅達到32.47%。蘋果指數由35只成分股組成,概念股主要包括蘋果的全球產業鏈采購中相關的TFT面板、觸摸屏組件、PCB板、NAND閃存、鋰電池的上市公司。此外,還包括銷售、衍生產品等公司。而作為蘋果手機攝像頭模組的提供商,歐菲科技估計也遭遇了大跌,最近8個多月的時間里最高跌幅超過40%。
從中報來看,歐菲科技海外業務占比較高。從地區來看,上半年,國內銷售收入實現119.82億元,占比65.63%,國外銷售收入62.74億元,占比34.37%。在當前中美貿易關系前景並不明朗的情況下,作為蘋果產業鏈的一員,它的業務發展似乎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
國內某大型資管公司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稱,蘋果產業鏈概念股大跌,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市場情緒面在擾動。這些公司其實受中美貿易關系的影響沒有特別大。相對來講,真實情況並也沒有市場預期的如此悲觀。國內的這些公司具備產業鏈配套的優勢,而不是單純具備成本或者價格比較低,所以它們的產能很難全部轉移到海外。但是受到市場情緒面影響,這些股票調整幅度較大。這類公司上半年業務處於淡季,三季度才將開始進入旺季。二級市場價格是否低估,還要看後續業績有無支撐。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則表示,國內智能手機市場趨於飽和,滲透率高。雖然行業二季度有所反彈,但整體趨勢沒有明顯系統性地改善。另外,蘋果雖然在市值1萬億美元,二季報盈利也高,但是蘋果的優勢並沒有直接轉導到中國國內的產業鏈上。況且如果中美關系繼續升級的話,國內的蘋果產業鏈公司可能還要受到進一步影響。
財務問題值得關註
另一方面,從財務角度,歐菲科技的基本面亦存在一定隱憂。
截至6月末,歐菲科技資產負債率74.78%,較上年同期的70.2%,上升了4.58個百分點。而流動比率105.35%,較上年同期的110.17%,下滑了4.82個百分點。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比率,用來衡量企業流動資產在短期債務到期以前,可以變為現金用於償還負債的能力。
有行業人士表示,一般說來,流動比率越高,說明企業資產的變現能力越強,短期償債能力亦越強;反之則弱。一般認為流動比率應在2:1以上,流動比率2:1,表示流動資產是流動負債的兩倍,即使流動資產有一半在短期內不能變現,也能保證全部的流動負債得到償還。
另一方面,上半年歐菲科技應收賬款增長明顯,從期初的75億元半年間增長23億元至98億元。
“如果後續業績增長實現持續性,但這些財務小細節都不是問題,反之則需要引起重視。”上述基金公司人士又稱, 現在可能還不是抄底蘋果產業鏈的好時機,現在市場的關註點放在下一輪經濟穩增長,或者說金融收縮去杠杠的過程中相對邊際上受益的產業,比如基建、金融類的資產。從這一角度來看,蘋果產業鏈眼下的低估值優勢並不太大,因為當前的投資風向脫離不了大的周期性的環境,眼下並不是一個自下而上選股票的時間窗口。對於歐菲科技的投資價值似乎仍需要後續業績釋放來評判。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8月9日晚間,滬深兩市多家上市公司發布中報及相關公告,以下是重要公告摘要,供投資者參考:
【中報業績】
天山股份:上半年凈利同比增11倍
天山股份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29.71億元,同比增長14.41%;凈利3.08億元,同比增長1107%;基本每股收益0.29元。公司預計1-9月凈利為7.1億元,同比增長126%,主要系2018年水泥售價較去年同期上升。
新潮能源:上半年凈利2.41億 同比增近5倍
新潮能源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1.48億元,同比增長1747.47%;凈利潤2.41億元,同比增長492.1%;基本每股收益0.04元。年初以來國際原油價格震蕩上行,較年初大幅上漲。公司營業收入增長主要是報告期內合並報表範圍發生變化,原油銷售收入同比大幅上升所致。
四川雙馬:上半年凈利同比增486%
四川雙馬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9.95億元,同比下降19.8%;凈利2.93億元,同比增長486.09%;基本每股收益0.38元。報告期內,水泥價格提升,全行業利潤水平明顯改善;此外,公司二級子公司西藏錦合較去年同期增加了私募基金管理費收入。
林州重機:上半年凈利同比增兩倍
林州重機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60億元,同比增長46.65%;實現凈利潤6590.60萬元,同比增長208.54%;基本每股收益0.08元。報告期內,公司煤礦機械及綜合服務業務實現收入4.22億元,同比增長39%;毛利率為37%,同比上升5.32個百分點。此外,鑄造生鐵業務實現收入4.62億元,同比上升94%,產品毛利率11%,同比上升9.39個百分點。
華魯恒升:上半年凈利16.8億 同比增逾2倍
華魯恒升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9.97億元,同比增長48.42%;凈利潤16.8億元,同比增長207.98%;基本每股收益1.04元。報告期內,公司加快工程項目建設,5月份肥料功能化項目部分裝置順利投產;50萬噸/年乙二醇項目進入建設後期,後續工作進展順利,有望三季度進入試車階段。
恒信東方:上半年凈利1.9億 同比增逾兩倍
恒信東方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2億元,同比上升62.12%;凈利潤1.88億元,同比增長206.19%;基本每股收益0.35元。其中,面向文化和娛樂領域的專業技術服務實現業務收入1.84億元,同比增長114.59%,凈利潤7621.71萬元。另公司實現投資收益1.3億元,同比增長96%,增幅較大。
五礦稀土:上半年凈利6799萬 同比增157%
五礦稀土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92億元,同比增長5.67%;凈利潤6799.12萬元,同比增長157.35%;基本每股收益0.07元。報告期內,稀土產品價格波動較2017年更為平緩,部分稀土產品價格在報告期中期小幅增長後震蕩下行並逐步企穩。
美達股份:上半年凈利同比增143%
美達股份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18.7億元,同比增長11.28%;凈利為2456萬元,同比增長142.72%。報告期內,公司錦綸絲銷售增加,同時錦綸切片及錦綸絲價差擴大,毛利額增加,毛利率上升,盈利增加。
國聯水產:上半年凈利翻倍
國聯水產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1.91億元,同比增長22.86%;凈利1.68億元,同比增長136.58%。報告期內,公司電商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67億元,同比增207%。其中,易果生鮮平臺實現收入約7155萬元,同比增292%;新平臺盒馬鮮生實現收入2891萬元。此外,公司水產品內銷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6.43億元,同比增長103%,實現毛利約1.19億元,同比增70%。
高能環境:上半年凈利1.52億 同比增130%
高能環境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78億元,同比增長59.64%;凈利潤1.52億元,同比增長130.03%;基本每股收益0.23元。上半年,公司環境修複、城市環境、工業環境等三大業務板塊實現全面增長。
新綸科技: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12%
新綸科技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15.02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功能材料業務營收占比已超過三分之二;受益於功能材料業務逐步放量、千洪電子二季度並表等因素影響,公司實現凈利1.56億元,同比增長111.61%。公司實現功能性膠帶產品在蘋果供應鏈的大批量導入,目前寫入蘋果終端BOM清單的原材料標號已超過30個。
華北制藥:上半年凈利6179萬元 同比翻倍
華北制藥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7.19億元,同比增長17.87%;凈利潤6178.88萬元,同比增長100.67%;基本每股收益0.04元。
正海生物: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91%
正海生物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5億元,同比增長25.10%;凈利潤3997.73萬元,同比增長91.39%;基本每股收益0.50元。
光庫科技: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80%
光庫科技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1.37億元,同比增41.35%,公司主要產品光纖激光器件和光通訊器件市場需求旺盛,客戶訂單增長較快;凈利4555萬元,同比增79.56%,主要因銷售收入增加、美元升值產生大額匯兌收益;基本每股收益0.52元。
中新賽克:上半年凈利同比增73%
中新賽克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65億元,同比增長61%,因網絡可視化市場規模擴大,公司寬帶網產品和移動網產品營業收入大幅增長,網絡內容安全產品營業收入亦大幅增長;凈利6210萬元,同比增長73%。公司預計1-9月凈利為1.19億元至1.67億元,同比增長25%至75%。
引力傳媒: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逾7成
引力傳媒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56億元,同比增長79.24%;凈利潤3525.24萬元,同比增長71.02%;每股收益0.13元。公司數字營銷、娛樂營銷業務增長顯著,收入達11.84億元,同比增長706.68%,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提升至67.44%,公司整合營銷業務全面實現數字化轉型。
龍星化工:上半年凈利同比增56%
龍星化工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14.64億元,同比增長16%;凈利6323萬元,同比增長55.6%。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炭黑產能42萬噸,產能利用率超100%,仍處於行業前三位。公司預計1-9月凈利為8500萬元至9500萬元,同比增長22%至36%,炭黑行業受環保和供給側改革政策影響,公司產品結構銷售調整,預計盈利能力將穩步提升。
新智認知:上半年凈利1.35億 同比增55%
新智認知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97億元,同比增長33.37%;凈利潤1.35億元,同比增長54.79%;基本每股收益0.39元。
瑞豐光電: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逾五成
瑞豐光電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37億元,同比下降6.43%;實現凈利潤6859.60萬元,同比增長54.46%;基本每股收益0.13元。
中通國脈:上半年凈利同比增增逾五成
中通國脈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6億元,同比增加13.47%,實現凈利潤1,614萬元,同比增加51.43%。
金花股份: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逾四成
金花股份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54億元,同比下降2.01%;凈利潤2009.35萬元,同比增長44.51%;基本每股收益0.06元。報告期內,酒店業務營收增加使得虧損較上年同期減少;聯營企業華森醫療器械公司凈利增加帶來投資收益增長。
酒鬼酒:上半年凈利1.14億 同比增38%
酒鬼酒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24億元,同比增長41%;凈利潤1.14億元,同比增長38%;基本每股收益0.35元。公司主導產品內參酒、酒鬼酒收入、銷量、價格穩中有升,全國性戰略單品內參酒、高度柔和紅壇酒鬼酒營業收入穩步增長。
易德龍: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34%
易德龍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40元,同比增長8.91%;凈利潤5174.94萬元,同比增長34.48%。
億聯網絡:上半年凈利4.1億 同比增34%
億聯網絡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8.4億元,同比增長22.74%;凈利4.1億元,同比增長34.43%;基本每股收益1.37元。業績增長主要系:主要產品仍保持較強競爭力,產品美元售價保持穩定;取得一定投資收益;美元升值使得公司匯兌收益增加。
駱駝股份:上半年凈利2.88億 同比增34%
駱駝股份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2.3億元,同比增長32.43%;凈利潤2.88億元,同比增長34.17%;基本每股收益0.34元。報告期內維護替換市場的銷量同比增長30%左右,鉛酸蓄電池銷售總量近1200萬KVAH。公司再生鉛板塊實現廢舊電池破碎量6.81萬噸,凈利潤同比增長109.58%。下半年,公司再生鉛業務產能有望進一步釋放。
杭州解百:上半年凈利1.13億 同比增30%
杭州解百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9.37億元,同比增長6.84%;凈利潤1.13億元,同比增長29.59%;基本每股收益0.16元。上半年,公司通過對零售主業的改革創新,加速集團融合;通過對架構調整和人員補充,向多元化服務平臺邁進。
新華百貨:上半年凈利1.39億 同比增近三成
新華百貨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9.53億元,同比增長5.16%;凈利潤1.39億元,同比增長27.56%;基本每股收益0.61元。
金石資源:上半年凈利同比增25%
金石資源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億元,同比增長32.55%;凈利潤4247.67萬元,同比增長25.43%;基本每股收益0.18元。報告期內,紫晶礦業生產螢石產品2.4萬噸;翔振礦業選礦廠技術改造項目按計劃進行,預處理車間正在建設中。
恒瑞醫藥:上半年凈利19.1億 同比增21%
恒瑞醫藥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7.61億元,同比增長22.32%;凈利潤19.1億元,同比增長21.38%;基本每股收益0.52元。上半年公司累計投入研發資金9.95億元,同比增長27.26%,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 12.82%。
健民集團: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19%
健民集團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75億元,同比減少27.13%,實現凈利潤5749.25萬元,同比增長19.37%,凈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為醫藥工業收入增長帶來的利潤增加,以及參股子公司健民大鵬投資收益增加。公司同日公告,公司將持有的控股子公司武漢健民中維醫藥有限公司52.38%股權以1100萬元轉讓予自然人股東董平娥女士,轉讓完成後,公司將不再持有中維公司股權。
南京銀行: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17%
南京銀行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34.96億元,同比增長8.62%;凈利潤59.78億元,同比增長17.11%;基本每股收益0.7元。截至報告期末,公司不良貸款余額37.51億元,較年初增長4.06億元,不良率0.86%,較年初持平。
深圳機場:上半年凈利同比增16%
深圳機場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17.59億元,同比增長12.18%;凈利為3.7億元,同比增長16.42%;基本每股收益0.18元。報告期內,深圳機場完成航班起降17.6萬架次,旅客吞吐量2432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8.6萬噸,分別同比增長6.5%、10.6%、6.7%。旅客吞吐量增速在國內前十大機場中排名第一。
陜西煤業:上半年凈利超59億 同比增8.6%
陜西煤業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62.43億元,同比增2.57%;凈利潤59.44億元,同比增8.61%;基本每股收益0.59元。報告期內,公司商品煤銷量6541萬噸,同比增2.94%;商品煤綜合售價372.75元/噸,同比增2.83%。股東方面,證金公司持股由一季度末的9113萬股增至2億股,持股比例由0.91%增至2%。
藍色光標: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逾6成
藍色光標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107.79億元,同比增62.89%;凈利3.15億元,同比增4.84%。扣非後凈利2.66億元,同比增40.88%。報告期,公司出海廣告投放業務大幅增長,出海業務總額達52.7億元。公司為Facebook國內直接授權代理商,亦是國內首家同時擁有Google國內核心代理資質、國外核心代理商資質及中國出海代理資質三項牌照的廣告代理商。
*ST新能:上半年凈利5.62億 同比扭虧
*ST新能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收7.24億元,同比下降43.72%;凈利5.62億元,同比扭虧,上年同期虧損超1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44元。報告期內公司實施重大資產出售,實現轉讓收益5.67億元。公司預計1-9月凈利為5.55億元-5.73億元,上年同期虧損5.79億元。
冀東水泥:上半年凈利超5億 同比扭虧
冀東水泥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78.24億元,同比增長19.54%;凈利5.16億元,同比扭虧,上年同期虧損1.11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38元。報告期,水泥市場供需關系改善帶動價格上漲。公司水泥和熟料售價及營業收入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較大,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
甘肅電投:上半年凈利1.23億 同比扭虧
甘肅電投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8.84億元,同比增長18.15%;凈利1.23億元,同比扭虧,上年同期虧損1161萬元。報告期內,公司所屬水電站所處河流流域來水情況好於去年同期,公司加強水庫調度管理,水電發電量相應同比增加。
中石科技:上半年凈利同比扭虧 擬10轉8
中石科技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2.74億元,同比增長136.64%;凈利為4320萬元,同比扭虧,上年同期虧損42萬元。公司擬每10股轉增8股。報告期內,公司在消費電子行業收入為2.28億元,同比增長202.51%。
西藏珠峰:上半年凈利同比降7% 擬10派6元
西藏珠峰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06億元,同比下降5.52%;凈利潤5.3億元,同比下降7.01%;基本每股收益0.81元。公司擬每10股派現6元。上半年,公司生產的鉛精礦、鋅精礦、銅精礦產品的產銷率100%。
金龍機電:上半年虧損4.5億 同比由盈轉虧
金龍機電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15.95億,同比增2.45%;凈利虧損4.5億,同比由盈轉虧,上年同期盈利2.3億。報告期內,公司控股股東出現債務危機,公司經營管理效率下降導致客戶訂單減少;此外,公司產品訂單價格下降,同時原材料、人工成本上升,導致產品利潤率下降;公司計提應收款項和存貨等資產減值準備及計提無錫博一、深圳正宇商譽減值準備合計2.89億元。
【業績快報】
天茂集團:上半年凈利同比增35%
天茂集團發布業績快報,公司上半年營收為201.59億元,同比減少47.25%,主要原因是國華人壽本期分出保費142億元;公司凈利8.48億元,同比增長35.42%。報告期內,公司控股子公司國華人壽實現凈利12.28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公司將荊門和程貿易股權及債權、荊門天勵投資股權及債權等轉讓給上海隴傅實業,產生投資收益約1.6億元。
【業績預告】
中新科技:上半年凈利預增80%左右
中新科技公告,公司預計2018年上半年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143.55萬元左右,同比增長80%左右。公司上年同期盈利1429萬元。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呈現持續較快增長態勢。
林棟梁入主四川雙馬後兩年,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業務在財報上占據的地位逐漸走高。2018年8月10日,四川雙馬半年報出爐,其中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業務貢獻毛利超過三成,而該業務板塊毛利率高達100%,大大增厚了四川雙馬的各項盈利指標。
四川雙馬2018年上半年合並報表凈利潤3.03億。歸母凈利潤為2.93億元,同比增長486%,但營收卻同比下降,為上半年實現營收9.8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9.8%。
“增利而不增收”的原因有二,一個是原水泥業務板塊毛利率同比上升8個點;另一個是新增的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業務毛利率達到100%,遠遠超過傳統水泥業務的34.81%的毛利率。
由於上半年四川雙馬還剝離了兩塊水泥子公司——都江堰拉法基公司75%的股權及江油拉豪公司100%的股權,兩塊水泥子公司業務數據出表,以致總資產降幅明顯——由2017年年末61億,降為39億,降幅達到36%。
總資產大幅下降,凈利潤卻大幅上升,以上半年業績表現計算的年化總資產報酬率隨之大幅飆升,從去年年報的6.36%,上升到15.13%。凈資產收益率(ROE)也從年化7.23%,飆升至19.55%。
如此高的ROE和總資產報酬率,使得四川雙馬漸漸向輕資產模式轉型,而不再像一家重資產的水泥企業。與剛剛出爐的冀東水泥2018年半年報相比,其年化凈資產收益率10.12%,總資產報酬率5.99%,分別僅為四川雙馬的二分之一左右和三分之一左右。
分業務板塊來看,全國水泥行業在2018年上半年的銷量基本維持穩定,但得益於水泥價格的提升,全行業毛利潤水平明顯提升。
以冀東水泥為例,水泥業務毛利率達到35.13%,同比增長11%個百分點。四川雙馬水泥業務的毛利率與冀東水泥相比,相差不大,為34.81%,但有100%毛利率的私募股權投管業務加持,四川雙馬整體毛利率卻高達44.57%。
2016年8月獲得四川雙馬實際控制人位置的林棟梁並沒有像外界預計的那樣,一上來就大刀闊斧地轉變四川雙馬主業。與另一家通過收購上市公司控股權變更主業為私募股權投資管理的九鼎投資不同,林棟梁掌舵的四川雙馬,業務轉型的速度更為緩慢。
2017年5月西藏錦合成立,四川雙馬開始進入私募股權行業。西藏錦合是四川雙馬的全資子公司,目前是四川雙馬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業務收入的唯一來源。其業務收入,主要來自管理費收入。西藏錦合是河南省和諧錦豫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和義烏和諧錦弘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管理人,和諧錦豫註冊資本50億元。和諧錦弘註冊資本80億。
作為兩只較大規模股權投資基金的基金管理人,按私募股權行業2%的管理費計提,這將為西藏錦合以致四川雙馬帶來穩定的收入和利潤來源。
另外,上半年四川雙馬還設立了西藏琪華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不過至半年報披露時還沒有業務收入。
林棟梁的一個標簽是知名風投公司IDG合夥人和IDG創業投資(北京)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但除了人事上的關聯外,IDG與四川雙馬在股權上並沒有關聯。
公開數據顯示,上半年整個VC/PE所在的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募資情況表現低迷。完成募集規模同比下降七成,在資管新規落地和去杠桿的大背景下,VC/PE行業面臨洗牌,但私募行業的“募、投”兩個主要業務環節,有向鼎暉、IDG等頭部私募股權管理機構集中的趨勢。
林棟梁會帶領四川雙馬在私募股權的領域走多遠,四川雙馬有沒有可能會同IDG發生實質的關聯,這兩個令外界頗為關註的動向,還需加以時日才能看清。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半年報發布的同時,四川雙馬來自拉法基的董事Ian PeterRiley辭職。來自原實際控制人拉法基豪瑞的董事僅剩黃燦文和胡軍(董秘)。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8月10日晚間,滬深兩市多家上市公司發布中報及相關公告,以下是重要公告摘要,供投資者參考:
【中報業績】
碩貝德:上半年凈利同比增342%
碩貝德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8.29億元,同比增長3.06%;凈利3492萬元,同比增長342.46%。報告期內,公司主要產品陸續突破國內國際一流客戶,不斷提升市場份額,公司長期布局的5G射頻技術取得了突破,指紋模組與半導體封裝業務也取得了較好增長,公司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得到較大提升。
漳州發展:上半年凈利同比增三倍
漳州發展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12.36億元,同比下降5.13%;凈利為4891萬元,同比增長328.58%。報告期內,公司水務業務實現凈利潤1472萬元,同比增長98.76%,因汙水收入、工程結算款等收入同比增長。地產業務凈利潤1471萬元,實現扭虧為盈,主要因晟水名都項目結轉收入增加。
證通電子:上半年凈利3368萬 同比增逾兩倍
證通電子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43億元,同比降14.4%;凈利潤3368.47萬元,同比增262.46%;基本每股收益0.07元。報告期內,公司聚焦金融電子、IDC及雲計算、LED照明電子三大事業集群業務。
北京君正:上半年凈利同比增兩倍
北京君正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1.03億元,同比增長33.38%;凈利1186萬元,同比增長213.68%。報告期內,公司加強芯片與方案研發,產品在物聯網和智能視頻等領域的銷售收入持續增長。
北方導航:上半年凈利同比增180%
北方導航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4.98億元,同比下降27.53%;凈利潤1341.35萬元,同比增長180.31%。
華昌化工:上半年凈利同比增162%
華昌化工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30億元,同比增長12.49%;凈利為7929萬元,同比增長161.79%。公司預計1-9月凈利為1億元-1.2億元,同比增長439%至547%。報告期,尿素、複合肥、多元醇等產品售價上升。
羅牛山:上半年凈利3.35億 同比增157%
羅牛山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4.09億元,同比下降53.74%,主要系房地產收入確認減少;凈利3.35億元,同比增長157%,主要系公司對海口農商行的投資改為按權益法核算,報告期影響利潤約3.7億元。
中海達:上半年營收增逾四成 凈利翻倍
中海達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5.84億元,同比增長41.59%;凈利5265萬元,同比增長116.94%。報告期內,公司北鬥+行業應用軟件及方案集成銷售收入同比增幅228.98%,北鬥+時空數據銷售收入同比增幅324.95%,為實現全年業務大幅增長奠定了基礎。
三維股份:上半年凈利近4300萬 同比增98%
三維股份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07億元,同比增長16.38%;凈利潤4298.33萬元,同比增長97.66%;基本每股收益0.34元。上半年,公司橡膠輸送帶和V帶業務的大部分經濟指標均好於上年同期。
淩鋼股份:上半年凈利7.49億 同比增85%
淩鋼股份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0.85億元,同比增長20.59%;凈利潤7.49億元,同比增長84.85%;基本每股收益0.27元。報告期內,公司累計生產鐵253萬噸,同比下降0.62%;鋼269萬噸,同比增長4.02%;商品材267萬噸,同比增長4.12%。
嘉澤新能:上半年凈利1.57億 同比增75%
嘉澤新能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4億元,同比增長34.57%;凈利潤1.57億元,同比增長74.63%;基本每股收益0.08元。上半年,在可再生能源市場激烈變化的環境下,公司堅持做大做強發電主業的戰略未受影響,超額完成了經營計劃目標。
興發集團:上半年凈利1.85億 同比增68%
興發集團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3.94億元,同比增長18.81%;凈利潤1.85億元,同比增長68.42%;基本每股收益0.23元。報告期內,化工行業景氣度穩中有升,公司總體經營態勢持續向好。其中,公司有機矽產品價格同比大幅上漲,同時因技改擴能完成,公司有機矽單體產能由16萬噸/年增至20萬噸/年。
東誠藥業:上半年凈利同比增54%
東誠藥業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9.5億元,同比增長34.94%,主要系那屈肝素鈣、雲克註射液銷售增長及合並範圍增加安迪科所致;凈利1.12億元,同比增長53.68%。公司預計1-9月凈利為1.8億元至2.21億元,同比增長30%至60%。
偉明環保:上半年凈利3.75億元 同比增52%
偉明環保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4億元,同比增長60.35%;凈利潤3.75億元,同比增長52.21%;基本每股收益0.55元。報告期運營項目處理量創公司歷史新高,在建項目按計劃推進;生活垃圾清運和處理項目拓展取得突破;餐廚垃圾收運處理和滲濾液處理協同項目拓展快速推進。
眾信旅遊:上半年凈利同比增45%
眾信旅遊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57.82億元,同比增長14.58%;凈利1.38億元,同比增長45%。公司預計1-9月凈利為2.09億元至2.995億元,同比增長15%至65%,業績變動主要系公司業務規模增長及2017年第三季度確認了較多的股權激勵費用長。
中設集團:上半年凈利1.68億 同比增39%
中設集團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02億元,同比增長68.03%;凈利潤1.68億元,同比增長38.96%;基本每股收益0.54元。報告期內,公司勘察設計類業務實現營業收入超13億元,同比增長40%。
順絡電子:上半年凈利同比增30%
順絡電子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11.3億元,同比增39%;凈利2.26億元,同比增長30.2%。公司預計1-9月凈利為3.34億至3.72億元,同比增長30%至45%,業績變動主要系:通訊、汽車電子、物聯網及模塊等市場領域的拓展和新產品開發均取得了重大進展;無線充電、變壓器、精密陶瓷、傳感器等非電感類產品呈現加速發展趨勢;下半年電子元器件將持續保持市場需求旺盛狀態。
安記食品:上半年凈利同比增25%
安記食品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4億元,同比增長35.1%;凈利潤2123.32萬元,同比增長24.94%;基本每股收益0.13元。
普萊柯:上半年凈利同比增長23%
普萊柯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5億元,同比增長10.46%;凈利潤7643.47萬元,同比增長23.40%。
英特集團:上半年凈利4984萬 同比增18%
英特集團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0.96億元,同比增長9.88%;凈利潤4984.4萬元,同比增長18.15%。報告期內,公司藥品事業部、中藥事業部、生物事業部、器械事業部、零售終端事業部、物流事業部六大事業部和各區域公司協同發展、穩步提升。
*ST安泰:上半年凈利4.47億 同比扭虧
*ST安泰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8.81億元,同比增長52.98%;凈利4.47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公司上年同期虧損6701萬元。隨著鋼鐵、焦化市場穩步好轉,公司主營產品焦炭與H型鋼的售價同比上漲。同時,得益於控股子公司宏安焦化與奧合銀行的債務重組收益,以及收回部分關聯方欠款而沖回相應的壞賬準備等因素的積極影響,公司取得了良好經營業績。
用友網絡:上半年凈利1.24億元 同比扭虧
用友網絡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0.06億元,同比增長37.1%;凈利潤1.24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公司上年同期虧損6377萬元。報告期內,公司雲平臺生態取得突破性進展。公司統一了用友雲技術架構,發布了開發+應用平臺3.5、GPaaS3.5等多款專屬雲產品。雲平臺累計客戶數超過1000家。入駐生態夥伴突破900家,入駐產品及服務突破1200個。
深南電A:上半年凈利3001萬 同比扭虧為盈
深南電A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8億元,同比增23.69%;凈利潤3001萬元,同比扭虧為盈;基本每股收益0.05元。上半年電力需求增長較快,但由於上遊氣源供應緊張及采購增量氣源困難,燃機電廠存在度夏期間缺氣停運的風險。
衛星石化:上半年凈利3.27億元 同比降32.53%
衛星石化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3.59億元,同比增長8.00%;凈利潤3.27億元,同比降低32.53%。值得註意的是,公司2018年二季度實現凈利潤為2.135億元,同比增長10.93%。
長江證券:上半年凈利3.78億 同比降六成
長江證券披露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3.46億元,同比下降15.12%;凈利潤3.78億元,同比下降62.02%。報告期內,公司經紀業務傭金收入、全口徑股基交易量市占均實現同比增長;機構研究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公募分倉市場份額再創新高。
驊威文化:上半年凈利同比下降78%
驊威文化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7486萬元,同比降80.65%;凈利3299萬元,同比降78%。公司預計1-9月凈利為4579萬元至1.6億元,同比降30%-80%。公司影視劇業務無大額的收入確認,公司新電視劇《幕後之王》和《他看見我的聲音》處於拍攝及後期制作中,不能在第三季度交付母帶,故不能確認相關收入。
上海新陽:上半年虧損1876萬元 同比由盈轉虧
上海新陽發布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營收為2.51億元,同比增長8.5%;凈利虧損1876萬元,同比由盈轉虧,上年同期盈利3470萬元。業績虧損主要原因為全資子公司江蘇考普樂公司盈利大幅下降,公司對2013年資產重組時形成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5958萬元所致。
【業績預告】
一拖股份:上半年預虧1.4億至1.7億元
一拖股份公告,公司預計2018年上半年凈利潤虧損1.4億元-1.7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公司上年同期盈利3227萬元。上半年,拖拉機市場延續了去來以來的下滑態勢,仍處於深度調整期。公司大中拖產品銷量同比下降13.4%。同時,公司主導產品所需的鋼鐵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產品成本增加,導致上半年出現虧損。
“阜興系”事發後,朱一棟跑路,華聞傳媒猶如覆巢之下的危卵,股價崩塌連受追問,牽出更多的懸疑。
8月11日,華聞傳媒發布2018年中報,繼續帶來“壞消息”。中報顯示,華聞傳媒上半年營業收入14.37億元,同比減少2.4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82億元,同比減少77.2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虧損1.02億元,同比下滑175.99%。
這是華聞傳媒近10年來主營業務首度虧損,受累於傳媒行業轉型壓力,公司營收水平、業務毛利均有所下滑。而多年來醉心並購,也讓華聞傳媒近30億商譽壓頂。邦富軟件、精視文化和漫友文化等收購子公司均已業績變臉,陷入虧損。
比起主營困局,華聞傳媒更著急擺脫“阜興系”危機的影響。朱一棟跑路後,“阜興系”關聯公司興順文化迅速將股權轉手和平財富,孫景龍入局,至今價格未明。7月6日複牌至今,華聞傳媒股價已累計下跌近六成,華聞傳媒大股東國廣資產股權質押及信托持股均已全面爆倉,合計已被平倉約3346萬股。對“阜興系”避之不及的華聞傳媒,也在最新的回複交易所監管關註的公告中,暴露出與前者更多的隱秘關聯。
主營首虧
2017年營收創下歷史新低之後,華聞傳媒的主營狀況並未好轉,2018年上半年陷入10年來主業的首虧。
與上年同期相比,除信息技術服務費這項業務之外,華聞傳媒的前五大業務毛利率較上年同期均有下滑。
傳播文化業務是華聞傳媒的最大支柱,上半年實現營收11.47億元,同比下滑1.63個百分點;毛利率28.30%,同比下降了16.01個百分點。這一業務中,大頭的收入來自於華聞傳媒時報傳媒所代理的《證券時報》商業廣告、財經信息的咨詢策劃、設計制作與代理發布等經營業務的獨家經營權。
但因傳統媒體行業整體上轉型時期,時報傳媒業務面臨下滑趨勢。另外,隨著2018年上半年,證券信息披露業務政策改革深化,原有信息披露價格體系受到較大沖擊。“時報傳媒經營成本持續攀升,加上新股發行減速導致新項目銳減,常年信息披露實施降價政策,時報傳媒面臨較大 的經營壓力。”華聞傳媒稱。
數據顯示,時報傳媒2018年上半年實現合並歸屬母凈利潤為5282.66萬元,同比減少63.41%,主要系本期信息披露收入下降,基金服務費成本增加所致。
華聞傳媒第二大子公司華商傳媒與時報傳媒業務類似,獨家代理經營《華商報》等媒體的廣告、 發行、印刷與紙張采購業務。但2018年上半年,盡管總資產、凈資產遠超時報傳媒,但盈利能力不佳。
華聞傳媒的第二大業務——數字內容服務上半年處於增收不增利的境地。2.09億元的營收比上年同期增加150.35%,但營業成本同比大幅增長308%,造成業務毛利僅17.64%,同比減少31.82個百分點。
“主要是子公司掌視億通本期流量經營業務規模擴大,營業收入及營業成本相應增加所致。”華聞傳媒在中報中稱,掌視億通致力於運營商移動視頻業務,2017年開始涉足流量境遇業務,雙業務主線的模式已經初步形成。
在華聞傳媒五大業務中,中期營收下滑最大的是網絡與信息安全服務業務,僅實現營收347萬元,同比減少了76.58%,毛利率下滑達105.67個百分點。“主要是子公司邦富軟件輿情業務競爭激烈、業務單一,使得本期營業收入減少所致。”華聞傳媒這樣解釋。
商譽“地雷陣”
商譽減值是華聞傳媒的另一潛在風險。
近五年來,華聞傳媒並購不斷,雖得以借此增厚利潤,但隨之而來的還有賬面數十億的商譽及巨額的減值風險。截至2018年6月30日,華聞傳媒賬面商譽已高達29.92億元,相比2013年年底的6.12億元,增幅近4倍。
在中報中,華聞傳媒近30億元的商譽來自華商數碼、長春華銳營銷、華聞影視等14家公司,其中掌視億通、邦富軟件、澄懷科技、精視文化、漫友文化商譽均在億元級別,分別高達10.92億元、5.93億元、5.73億元、3.55億元及2.04億元。而除澄懷科技系2013年收購外,剩下四家公司均是華聞傳媒於2014年高溢價收入囊中。
2014年5月,華聞傳媒發行1.35億股同時支付現金9.56億元,作價27.99億元購入掌視億通和邦富軟件100%股權、精視文化60%股權及漫友文化85.61%股權。在最初2014年-2016年的業績承諾期內,這四家公司均有驚無險完成業績承諾,但此後便開始業績變臉。
2017年,掌視億通、邦富軟件、精視文化和漫友文化的凈利潤分別為8370萬元、631萬元、846萬元和-1051萬元,同比分別下降43.62%、93.32%、91.58%和18631.39%。
到2018年上半年,這些項目業績變臉進一步加劇。除掌視億通僅收獲凈利潤1602萬元外,澄懷科技、邦富軟件、精視文化和漫友文化均陷入虧損,虧損分別約906萬元、786萬元、289萬元及279萬元。
業績未達預期,商譽減值地雷引爆。在2017年年報中,華聞傳媒對邦富軟件、精視文化、漫友文化等4家公司新增減值準備6.89億元,期末減值余額增至8.69億元,其中邦富軟件計提5.93億元、漫友軟件計提2.04億元合計減值商譽6.87億元,對於商譽高達10.93億元的掌視億通卻未進行任何計提。2018年上半年,華聞傳媒並未進行任何計提,商譽減值余額依然為8.69億元。
有專業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華聞傳媒上半年參控股的14家公司,有8家形成虧損,存在減值風險。
不過,華聞傳媒並未因此停止擴張,目前正在推進收購車音智能60%股權,交易對價高達16.68億元。
剪不斷的“阜興系”關聯
在華聞傳媒的中報中,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已經發生變更,與“阜興系”存在千絲萬縷關聯的興順文化已被和平財富實控人——孫景龍替代。雖然表面上公司控制權已與興順文化“切割”,華聞傳媒的股價卻仍未逃離大幅下跌的命運,最終致使大股東國廣資產全面爆倉。
此前,阜興集團實際控制人朱一棟被曝失聯後,“阜興系”債務危機波及關聯上市公司,華聞傳媒股價接連大跌,7月6日複牌至8月10日,股價累計下跌近六成,市值蒸發逾57億元。而股價下跌的直接後果就是國廣資產爆倉,股權遭“收割”。
在遭到強平之前,國廣資產共持有華聞傳媒30752.72萬股,占後者總股本的15.37%。其中,直接持有的比例僅有8.41個百分點,剩余均由信托產品“代持”。通過“四川信托有限公司-四川信托•星光5號單一資金信托”(下稱“星光5號”)持有7850.63萬股,“渤海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永盈1號單一資金信托”(下稱“永盈1號”)持有公司股份6078.17萬股。
在這之中,星光5號穿透後,認購星光5號的卻是另一結構化信托產品——景誠嘉佑十八號,該產品由國廣資產作為劣後委托人,浦發銀行天津分行作為優先委托人,資產總額9億元人民幣,劣後優先認購份額為1:2。
而國廣資產直接持有的1.68億股幾乎全部質押給了中信建投和天風證券。自7月6日複牌大跌至7月18日,這部分質押股已全部跌破平倉線,占國廣資產直接持股比例的99.79%。“阜興系”危機爆發後,中信建投已經對1.01億股迅速申請了司法凍結,7月26日,中信證券則已平倉賣出華聞傳媒股票443.90萬股。
信托爆倉更為嚴重,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自7月23日至7月30日,永盈1號的受托人渤海證券已進行了5次被動減持,共計減持華聞傳媒約2902萬股。也就是說,在“阜興系”危機發酵以來,和平財富迅速入主華聞傳媒又迅速遭遇了股票被“收割”的噩耗。孫景龍為何選擇在此時入主華聞傳媒,其中原因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以明確的是,華聞傳媒的爆倉風險遠未結束。
此前,華聞傳媒董秘辦人士曾對第一財經稱,在轉讓了國廣控股的股權後,興順文化不再持有公司任何股票,他強調,此前朱金玲確為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但公司與“阜興系”不存在關聯。不過,在交易所的最新問詢後,答案卻並非如此。
7月30日,深交所就和平財富的權益變動、持有華聞傳媒的資管計劃與“阜興系”的關聯等問題向華聞傳媒展開問詢。其中一個核心問題是關於華聞傳媒的前股東名冊中的三只資管產品,分別是:前海開源基金-渤海信托·煦沁聚和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前海開源基金-浦發銀行-前海開源聚和資產管理計劃、前海開源基金-浦發銀行-前海開源鯤鵬資產管理計劃。深交所要求華聞傳媒披露,這三大產品的出資方名稱、出資方資金來源,並說明是否與“阜興系”存在關聯、是否與朱金玲存在關聯。
華聞傳媒披露顯示,這三只產品共持有華聞傳媒1.62億股,占其總股份的8.11%,總資金合計21.9億元,其中常州煦沁投資中心出資7.3億元,浦發銀行廣州分行理財資金出資達到14.6億元。而這三只資管計劃的普通級委托人、直接或間接劣後方均為常州煦沁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下稱“常州煦沁”),常州煦沁為有限合夥企業,普通合夥人為朱明華,有限合夥人為徐禎華,朱、徐二人各出資4000萬元和1.6億元。
華聞傳媒在回複中強調,前海開源基金基於必要的客戶信息了解和調查以及以上已經掌握的事實,無法判斷資管計劃的出資方是否與“阜興系”存在關聯、是否與朱金玲存在關聯關系。
不過,天眼查的信息顯示,徐禎華作為法人代表的公司多達13家,作為股東的公司更多達20家。其中,就有“阜興系”跑路私募意隆財富在杭州、沈陽、深圳等地分公司,徐禎華均出任法人代表。此外,徐禎華也是阜興集團控股屬子公司上海阜仕教育科技公司高管。而徐、朱二人,還同為上海奇阜投資等多個“阜興系”私募的股東。
除此之外,第一財經此前的報道也指出,興順文化與朱金玲或許並未與華聞傳媒完全脫離,例如興順文化仍然與國廣資產的另一位股東永繁投資(持股41.97%)存在若隱若現的關系,兩家公司註冊與介入華聞傳媒的時間點幾乎相同,共用同一個郵箱,且註冊電話僅有一位數字之差。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一次現金分紅的金額,接近過去11年間的分紅總額。而賬上擁有的貨幣資金,只有分紅金額的三分之一。“突然”推出的巨額現金分紅,將英力特的股價,連續兩天推上漲停。
英力特日前披露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該公司擬以每10 股派12元的方式,進行現金分紅。按照方案披露當天的收盤價,其股息率高達11%以上。
過去十多年中,英力特雖然多次現金分紅,但金額都相對較低。此次分紅若最終落實,總金額則將達到3.64億元,相當於該公司此前11年分紅總額。根據公開數據,2007年到2017年,英力特現金分紅共計約3.7億元。
從股權質押來看,英力特控股股東也並非急需資金。截至2018年6月底,其控股股東所持股份,已全部解禁且沒有任何質押。此前,控股股東曾計劃通過整體轉讓的方式賣殼,直到2018年3月底才正式宣布終止。
一次分紅金額接近過去11年派息總和
與一些藍籌股相比,雖然英力特現金分紅總額不算太高,但如果按照股息率計算,在近三年來進行“豪華”分紅的上市公司中,英力特至少可以名列前五。
分紅預案推出後,英力特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
分紅預案披露當天,英力特收報10.85元。據此計算, 英力特的股息率高達11%以上。此前的2017年,中國神華、江鈴汽車兩家公司,分別進行了2.97元/股、2.317元/股現金分紅。相對於披露前的股價,中國神華的股息率超過16%,江鈴汽車A、B股的股息率則達14.2%、21.3%。
英力特8月10日早間,深交所發出關註函,要求英力特就分紅的資金來源、未來分紅持續性、提議時間和方式、主要理由進行說明,並按規定報送內幕信息知情人名單。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6 月底,英力特貨幣資金余額僅為 1.19 億元。而如果分紅方案最終實施,英力特共計需要支付現金約3.64億元,即便將現有的全部貨幣資金拿出來分紅,兩者間仍然還有2.45億元的資金缺口。
貨幣資金之外,英力特有大量銀行存款。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該公司還有其他他流動資產6.88億元,而且全部為定期存款。兩者相加,英力特目實際貨幣類資產超過8億元,可滿足現金分紅需要。
另一方面,英力特現金流狀況也不算差。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呈凈凈流入,金額為 6077萬元,上期則為1.25億元。最近三年來,該公司並無償債壓力,2017年末公司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均無余額。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4.35元的流動負債中,最大的兩項是應付賬款、預收款,金額分別為2.71億元、7870萬元。
但問題在於,上述定期存款,能否用於現金分紅,取決於是否能在分紅前到期。財務報表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公司定期存款金額為4.38億元,2018年上半年到期1.48億元,新增3.98億元,凈增加2.5億元,今年上半年新增加的比例接近60%。而去年底顯示的定期存款,具體到期時間,該公司並未披露。若不能在分紅實施前到期,其資金缺口仍然存在。
英力特此次分紅的規模,遠遠超過此前歷次分紅。自2007年至2017年的11年中,英力特共進行了8次現金分紅,但分紅金額都比較少,總額與2018年上半年一次分紅規模基本持平。
公開信息顯示,2007年至2010年,每股現金分紅0.1元、0.3元、0.1元、0.2元,英力特分紅金額1374萬元、4120萬元、1770萬元、3540萬元;2012年至2015年,每股現金分紅0.5元、0.1元、0.2元、0.3元,總分金額約為8870萬元、3030萬元、6060萬元、9090萬元,以上合計現金分紅約為3.7億元。
大股東曾計劃賣殼
與所有大比例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一樣,英力特持股結構也較為集中。此次分紅實施後,其控股股東將成為最大受益者。
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國電英力特能源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英力特集團”)持有英力特1.55億股,持股比例為51.25%,處於絕對控股地位。如果此次分紅最終得以實施,一半以上的巨額分紅將流入控股股東的口袋,金額在1.8億元以上。
業內人士分析稱,公司控股股東可能也並非急需資金。根據半年報披露,英力特集團持有的股份,目前已經全部解禁,而且沒有任何股權質押。此外,該公司前十大股東中的其他股東,目前也沒有進行股權質押。
2014年至2016年,英力特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9.3億元、16.9億元、16億元,2017年該收入又反彈至19.6億元;同期凈利潤則為5229萬元、2970萬元、1.09億元、9331萬元,近兩年雖然有所恢複,但仍存在波動。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0.04億元、8586萬元,同比分別下滑0.34%、增長20.8%;扣非凈利潤8384萬元,同比增長22.39%。
英力特業績下滑之際,控股股東曾有“脫身”之意。早在2016年5月,英力特集團就計劃轉讓控制權,同時打包轉讓寧夏英力特煤業有限公100%股權。控股股東賣殼的意圖已經非常明確。之後,寧夏天元錳業有限公司(下稱“天元錳業”)有意接盤。
2016年12月6日,英力特再次公告稱,英力特集團擬通過公開征集的方式,一次性整體協議轉讓持有的1.55億股。2017年1月18日,天元錳業成為擬受讓方。
不過,2017年2月,雙方就轉讓英力特煤業100%股權及相關債權項目價款支付方式的執行產生分歧,協商後雖然達成了初步意見,但未能得到有關部門批準。 隨後,天元錳業就此起訴,2017年7月,英力特收到天元錳業發送的民事起訴狀及寧夏高院受理案件通知。
2018年3月28日,英力特公告稱,寧夏高院已經做出判決,其股權轉讓中的股份轉讓協議、產權交易合同等,雖然成立但未生效不產生法律效力。在此情況下,交易無法繼續推進。英力特集團、天元錳業達成一致,決定終止相關交易,英力特集團也將協助退還1.5億元的保證金以及約9.1億元首期轉讓款。至此,英力特集團賣殼宣告失敗。
此前3月14日,英力特披露了一份收購報告書,因國家能源集團吸收合並了國電集團,導致國家能源集團承繼國電集團間接持有的英力特51.25%股份,但國家能源集團暫無在未來12個月內增持或處置已擁有權益股份的計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8月13日晚,工業富聯(601138)交出A股上市以來首份半年成績單,各大主要財務指標均有小幅增長。2018年1-6月,工業富聯營業收入1589.9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6.29%,凈利潤54.4億元,同比增長2.24%,扣非凈利潤55.3億元,同比增長4.11%。
從各項財務數據的變動來看,工業富聯營業成本和研發增長均超過17%。營業成本今年上半年為146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7.68%,半年報給出的原因是營業收入增長,成本隨之增加;上半年公司研發支出31.88億元,同比增長17.04%,報告期內繼續加大研發投入。
銷售和財務費用則有所減少,銷售費用為7.8億元,同比減少2.27%,主要原因是包裝物料費減少;財務費用1.3億元,同比減少61.77%,原因主要是匯兌損失減少。
從人力成本來看,由於用工人數減少,公司上半年人力成本有所下降,不過公司並未披露具體用工人數的變化情況。報告稱,公司在營收提升的情況下,人力成本同比下降11.91%(不含研發人力成本)。期末應付職工薪酬21.6億元,去年同期該數據為30.1億元,同比降低28.23%。
中報顯示,目前公司在生產過程中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數量不斷增加,將員工從繁複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提升了員工的勞動價值。
上半年工業富聯業績增長勢頭趨緩,二級市場表現也是上市之初股價沖高見頂後一路走低。今年6月8日正式登陸上證所以來,上市第四個交易日打開漲停板,股價最高上沖26.36元,此後股價持續調整,於8月9日盤中觸及14.8元的低點,較13.77元的發行價僅一步之遙。截至8月13日,該股收盤報15.72元,較高位累計跌幅逾四成。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2017年,混改後的中國聯通借助騰訊、阿里巴巴等戰略合作夥伴,發力流量經營和發展模式轉型,移動業務高效益提速發展。但從2018年第二季度看,靠不限量套餐快速發展的業務模式或面臨瓶頸。
8月15日,中國聯通發布2018年上半年財報。報告顯示,中國聯通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4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9%。其中,主營業務收入1344.2億元,同比增長8.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5.8億元,同比增長231.8%。
營業收入的增加主要是由於非語音收入增長驅動。中國聯通表示,“盡管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在低成本和薄補貼的用戶發展模式下,實現移動主營業務收入快速增長”。
混改一年釋放紅利
中國聯通稱,2018年上半年混改紅利初步顯現, 主要體現在財務能力、創新業務和改革機制體制三方面。
2017年8月,中國聯通發布公告,擬向中國人壽、騰訊、百度、京東、阿里、蘇寧等非公開發行不超90.37億股,募資不超過617.25億元,投入4G能力提升和5G組網技術驗證等相關業務。此外,由聯通集團向結構調整基金協議轉讓19億股;向核心員工首期授予不超8.48億股限制性股票,募資不超32.13億元。
在混改方案獲得監管機構核準後,中國聯通加快業務布局,成立聯通大數據公司、聯通在線等公司;並與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等戰略投資者在雲計算、新零售、家庭互聯網和物聯網等多領域展開業務合作。
首先,通過引入財力雄厚的戰略投資者,中國聯通財務實力增強。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國聯通的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18%,財務費用較上年同期下降92%。
其次,深化與戰略投資者的協同合作,強化創新發展新動能。中國聯通除了借助戰略投資者快速發展4G用戶數,也在新興業務方面尋求更深入的合作。
今年上半年,中國聯通全面推進與戰略投資者的深度合作。與騰訊、阿里、百度、京東、滴滴等公司持續推進互聯網觸點合作,以低成本和薄補貼的發展模式觸達新用戶,尤其是青年市場。2I2C業務快速增長,用戶總數達到約 7700 萬戶,帶動 4G 用戶快速增長。
中國聯通還與阿里、騰訊合作推出以“沃雲”為品牌的公有雲產品;並開展雲聯網產品合作,提供混合雲組網 能力;與阿里成立合資公司,為政企客戶打造定制化的應用軟件服務;在新零售領域,聯合阿里、蘇寧、京東、騰訊等,依托大數據能力,豐富門店品類、強化線上線下相互引流;在 IPTV、手機視頻內容、大數據、物聯網、AI 等創新業務領域以及基礎業務領域,中國聯通均與各戰略投資者進行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業務領域增速較快。今年上半年,中國聯通產業互聯網業務收入規模達到117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雲計算收入同比增長39%。受益於創新業務快速增長拉動,固網業務止跌轉增,固網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91億元,同比增長 5.5%。
在改革體制機制方面,中國聯通稱,通過建立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和市場化激勵機制,提升了活力和效率,股東和員工回報雙提升,上半年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為25.8億元,同比增長231.8%
不限量套餐的瓶頸
上半年,中國聯通移動主營業務收入達842.78億元,同比增長9.7%;移動出賬用戶凈增1786萬戶,總數達到3.02億戶。其中,數據流量收入為538.73億元,同比增長了23.8%。數據流量收入占中國聯通總營收的36.1%,比去年同期的31.5%又提高了5個百分點。
但依靠不限量套餐,薄利多銷帶來的收入增長不可持續。原中國電信總經理劉愛力在6月底舉行的世界移動大會上表示,用戶市場競爭越激烈,行業的價值下降越快,價值的幅度下降也越大。“流量是拉動行業增長的關鍵性要素,無論國內外都一樣,但我們現在看無限量加共享使戶均流量(DOU)快速增長,也導致了CAPEX/OPEX的增長,而這種不限量導致行業的收入是有天花板的。所以總結下來看,我們說無限量加共享,極有可能是增量難增收。”
雖然,中國聯通今年上半年的移動業務與去年同期相比有顯著提升,但分季度看,後續仍要保持快速增長存在隱憂。從2018年一季度到二季度,中國聯通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從8.4%微降至8.2%;移動主營收入增速下滑更明顯,從11.6%下降至7.9%,約下滑近4個百分點。
從用戶看,中國聯通移動出賬用戶從一季度的凈增978萬下降至二季度的凈增807萬。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值從47.9元微降至47.8元。中國聯通稱,上半年,公司手機上網流量單價同比大幅下降。
電信分析師付亮認為,中國聯通“混改”紅利已被大幅消弱。他指出,在混改初期,中國聯通一系列動作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局面,互聯網合作套餐、不限量套餐等陸續推出,在大幅降低套餐中流量費的基礎上,新增4G用戶大幅增加。
但二季度後,隨著競爭對手的跟進,中國聯通的優勢明顯減弱,中國移動就在二季度迅速跟進不限量套餐,爭奪4G客戶。在8月9日舉行的中國移動2018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尚冰表示,今年上半年在移動業務發展過程中面臨很大壓力,“最大的壓力就是不限流量的資費套餐”。
他指出,作為4G客戶規模最大的運營企業,中國移動對不限流量套餐一直持審慎的態度。但是市場形勢發生變化以後,從今年5月開始,中國移動也開始加大大流量套餐的推廣力度。調整措施後,今年5月份、6月份中國移動4G客戶凈增由負轉正,手機流量二季度增幅較一季度出現顯著的提升,上半年流量收入繼續保持了雙位數的增長。
7月1日起,三大運營商取消了國內流量“漫遊”費,下半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中國聯通在財報中稱,將繼續面臨來自行業內其他運營商及互聯網行業的競爭和挑戰,涉及 4G、寬帶接入、 視頻、產業互聯網等公司主要業務領域。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